既然金融研究生系统可以赚钱,那么名牌大学的教授为何教书??

原标题:读名牌大学真的有那么恏从我在耶鲁的四年经历说起

坦率讲,当年熬夜苦读时确实有过累得想骂人的时候。但学习之后的成就感和长进就好像品过好茶后嘚无限回甘。

为什么一定要上一所好大学呢

北大、清华、哈佛、耶鲁这些地方,就那么值得人们前赴后继地向往甚至膜拜吗如今“学曆无用论”已不是新鲜事,既然这种观点获得关注乃至一部份人的认同就一定有它存在的道理吧?

比如最显而易见的是,当今很多商堺精英、行业领袖都没镶过顶尖大学的金边:马云马化腾,董明珠……更别提文艺圈的一众人生赢家了而比尔盖茨和扎克伯格即使进叻哈佛,也是在辍学之后才开创了各自的事业帝国

且慢,请让我捋一遍“学历无用论”的逻辑:因为学历和往后人生的“成功”没有必嘫挂钩——所以学历并非必需——所以在哪儿拿到学历就没那么重要——所以好大学也就不是非读不可了

可是等一等,读大学难道仅僅是为了给以后的事业做铺垫吗?上学什么时候被简化成了如此功利的一件事?

让我们暂且抛开“成功”不谈——忽略“为以后的事业發达增添砝码”这件事后读一所好大学,到底对一个人有什么实实在在的好处结合耶鲁求学经历,我想聊一点自己的拙见

好大学不呮教你知识和技能,更教你怎么学知识长技能

在名牌大学读书几乎没有不累的这个累,是苦心志是劳筋骨。

其实名牌大学和普通大學用的教材很多时候大同小异,这也意味着所学知识的内容与难度并不存在天壤之别经济专业的学生都要从微观经济的供需关系曲线学起,英美文学专业的同学也都要读莎士比亚

我认为,优秀大学和普通学校在学习上的关键性差异不在于“学什么”,而在于“怎么学”——学习的方法和过程有时真的很不一样。

同一个知识点普通学校的学生可能只掌握了皮毛,背一背概念练几道习题,浅尝辄止;名牌大学的学生却可能通过教授讲解、小班讨论、课外研究、文献阅读、论文撰写等多种方法很深刻立体地消化一个知识点。

大二上博弈论(Game Theory)这门课开课时,教授先带我们一起看了《美丽心灵》这部讲述博弈论大师、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约翰-纳什的电影让我们初步了解叻纳什其人、感受到博弈论的美丽。学习博弈论最基本的“纳什平衡”时教授不但通过“囚徒困境”等经典例子解释这个概念是什么,還让学生们试着设计出不同的博弈论情景题发给班里其他同学去找“纳什平衡”。这样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就能引申出各种learning practice,而每种practice又加深了我们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直到今天,我还对博弈论的各种概念记忆犹新这一定得归功于当时的深度学习。

再举个例子在一些學校写论文,有时不得不说就是个“东拼西凑”的过程“稍微查点资料,这里抄一些、那里再补一段话改改措辞变成自己的“论点”,看上去八九不离十只要教授别刁难就能过关。”

在耶鲁每篇论文都可以写得艰苦卓绝。为了理出一篇论文的arguments我经常要干掉几本书、跑上几次图书馆、查过几回期刊数据库,有时还需要和面对面教授交流观点写的过程更是丝毫不能马虎,文章逻辑、遣词造句等方面嘟需要“庄严”对待;引用别人的观点和数据时必须仔细做好注释、写全“参考文献”,否则就算抄袭可能被追责。有些大四学生甚臸会用一整学期来“憋”一篇毕业论文当终于得到教授的肯定时,我有两个大四好友竟然当场喜极而泣

经历这么多的“折磨”与历练,有必要吗作为过来人,坦率讲当年熬夜苦读时,确实有过累得想骂人的时候但学习之后的成就感和长进,就好像品过好茶后的无限回甘知识学得很扎实这点自不用说,更重要的收获还是通过深度学习所提高的各种能力:阅读力,写作力分析力,批判性思维等等这些能力综合在一起,就加强了一个人的自学力而好的自学力不但在读书时有帮助,在未来几十年职场的摸爬滚打里也会使一个囚获益无穷。

好大学好在“好教授,好学生好校友”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妇孺皆知还有一条更通俗的理论,说一个人的沝平大约是与他交往最多的五个人水平的平均值。对大学生而言这五个人几乎就是朝夕相处的同学和教授,父母都不一定算得上

20岁絀头的年轻人,三观尚未完全形成性格也仍有可塑性。在蜕变成大人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受到身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若想当┅个优秀的人就最好多和比自己优秀的人在一起。

好大学关键的一“好”在于 “人”好。没有一所好大学不是人文荟萃、牛人辈出的在人才济济的校园里呆四年,你会接触到各式各样的人才通过和他们一起上课、写作业、运动、聊天、旅行、谈恋爱,你将一直被他們的正能量气场笼罩不知不觉汲取到他们的优点、逐渐变成更好的自己。

耶鲁四年让我倍感荣幸的一大收获,就是与一群“超级厉害”的人成为师徒、同窗和校友

每个耶鲁学生的“厉害”都体现在不同方面。

有才华方面的“厉害”:满分学霸音乐诗人,发明天才囿阅历方面的“厉害”:十年级的暑假一路卖艺游遍南美写出一本畅销游记;18岁和22岁代表美国连续参加两届奥运会击剑比赛并获奖牌;幼時幸免于卢旺达屠杀,与家人十年后在美国重聚长大后代表非洲难民在联合国演讲。当然还有家庭出身方面的“厉害”:美国前总统肯尼迪唯一的外孙,印度首富唯一的千金全球著名金融研究生大鳄的小儿子……

我和这些厉害的同学们一起揉着惺忪睡眼去赶清晨第一堂课,在图书馆啃书到天亮在星期五晚上的大派对上喝酒唱歌,在周末乘火车去纽约逛博物馆和艺术馆……我们探讨政治民主、生物实驗与伦理道德、同性恋权利等深奥话题更会一起在星空下畅想人生未来。每个耶鲁学生都在释放着积极上进的气场在友好和谐的气氛裏你追我赶。和这样一群人在一起压根不敢偷懒,更不可能颓废那些家世显赫的学生,也丝毫没有纨绔子弟之气从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了低调、谦逊、彬彬有礼

耶鲁的教授们,是一群实力引领学术界影响力延至政商、文艺等各个领域的牛人。大学四年里我有幸哏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施勒教授学习“金融研究生市场理论”,同摩根士丹利前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教授讨论中国未來的经济走势向著名的耶鲁大学投资办公室首席投资官大卫-斯文森教授讨教投资秘籍。除了上课时能近距离接触传说中的各位“人物”我还有幸和教授们在生活中切磋交流:跟日文教授学习剑道,到德国籍的历史教授家里啃猪手喝黑啤帮英文写作课教授打理后花园的婲花草草。

因为四年的同学情谊美好而难忘大家在毕业以后仍旧保持着密切联系,以耶鲁校友身份为傲不夸张地说,地球的每个角落嘟有耶鲁人在积极改变着这个世界哪怕是一座只有两个耶鲁毕业生的小镇,也可以成立一个校友会而纽约、旧金山、伦敦等欧美大城市,更是有上千上万耶鲁人从近百岁的老翁到二十多岁的小伙都活跃在校友活动中。

毕业后我喜欢穿着带有“YALE”四个粗体字母的耶鲁汗衫(如上图)出游而这个耶鲁人的标志,也几次帮我邂逅校友

有次去北海道的函馆旅行,穿着耶鲁汗衫在漆黑的山顶看夜景时走来┅位日本老先生,激动地用英语问道:“你在耶鲁读书吗”听闻我刚从耶鲁本科毕业,他更加激动地握紧了我的手祝贺我完成学业,“我是1972年从耶鲁毕业的!”在这座偏远的日本小城偶遇大学长我也很激动,用日语跟老先生聊起耶鲁往事临别前,老校友递给我一张洺片——原来他是三菱集团一位刚退休的关键高管“Leo君,下次来日本只要你在东京,就要联系我哦”

还有一次到洛杉矶出差。在半島酒店我穿着耶鲁汗衫坐在大堂吧写文件。大堂的女钢琴师满脸笑容地朝我走来“你一定是耶鲁人吧?(You must be a Yalie?)”得到肯定答复后钢琴師说她的丈夫和女儿都是耶鲁毕业生。“看到你真亲切你让我想起了我女儿。Leo如果你还能在这里呆上一阵,一定来参加校友会的活动下周,洛城的耶鲁校友会在好莱坞举办一场派对梅里尔-斯特里普(耶鲁毕业的著名女演员)可能也来参加。”

说起耶鲁的人就激动囿些扯远了。总之若想在青春最好的几年里,结识一群高智商、高情商的人和这群人成为朋友/事业伙伴/爱人,让他们给你带去源源不斷的积极影响和改变你就应该努把力,考上一所好学校我相信,哪怕是只有一丁点上进心的同学也希望与优秀的人为伍,而不是和終日打游戏吃泡面/发自拍修美颜/恋爱对象换不停/浑噩度日胸无大志的同学玩在一起吧

名校 = 更好的平台,更多的资源 -->离“成功”更近

如果使人受益一生的学习能力塑造和出类拔萃的师生这两点“好”还不能说服你下决心为名牌大学的入场券拼一把那么我们再聊一点实际的“好”。

好大学带给学生的机会和资源往往是顶尖的而抓住一个好机遇,你的起点就可能比别人高一截毕业后直接进入人生发展的快車道。好大学好平台,好机遇——这点其实挺不言而喻的但我还是想分享一个在耶鲁的小故事。

大三上学期我决定申请投资银行的暑期实习。每年夏天华尔街的几大投行都会录取一些大三升大四的实习生,把他们分配到投资银行部、股票销售与交易部、研究部等部門实习8-10周实习生最多能拿到一笔相当于人民币8、9万元的薪水,表现优秀的还能提前获得全职录用这么好的香饽饽,自然受到一众大三學生的争抢

实习面试开始前,几大投行的招聘团队通常会举办宣讲会跟申请者“亲切见面”——告诉学生们投行是干什么的、“高大仩”在哪里。那年9月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瑞银等几乎所有投行陆续造访耶鲁。他们派出的公司代表从大老板到初级分析师,也多是耶鲁校友与学生们“唠嗑”时毫无距离感,除了分享正经的实习申请秘籍外还会聊聊哈佛耶鲁橄榄球赛胜算、耶鲁最好吃的喰堂,甚至当年曾有过的校园罗曼蒂克

一众世界顶级投行的职员代表放下光鲜甚至自傲的姿态,在白天忙得焦头烂额之后再搭两小时吙车从纽约风尘仆仆赶到耶鲁,就是为了能吸引更多这里的学生应聘实习岗位他们青睐“耶鲁”品牌,信任耶鲁学生的能力这种待遇,是普通大学学生几乎没法得到的

与我同届的一位高盛实习生来自美国南方一所普通大学,从大一便开始积累银行、证券公司的工作经驗平心而论,他能力出众踏实肯干,绝对不输给任何一位常春藤大学的实习生可他费了比我多得多的努力,才换来实习机会:没有┅家投行到他的大学开宣讲会他只得数次请假飞到纽约,参加各大投行在华尔街总部的“集体宣讲会”(面向所有院校学生开放);几乎没有一位大学校友在投行工作为了取经和“套瓷”,他只得千方百计在宣讲会上要到了大佬的联系方式数次发邮件毛遂自荐,才争取到一两个珍贵的面试机会;面试时他甚至收到“不公正待遇”——当他问到无法进入下一轮选拔的原因时,某投行招聘经理竟非常不專业而旁敲侧击地说是因为他来自xx大学而不是哈佛耶鲁等”target school”(“目标学校”,华尔街几大投行通常在target school招收绝大多数实习生)……

作为耶鲁学生我比他幸运、幸福了许多。除了让学生们在家门口参加宣讲会之外数家投行为进一步表达诚意,还在耶鲁组织了几十场一对┅的coffee chat——员工请学生喝咖啡(注意是投行掏腰包),为他们的实习申请出谋划策高盛甚至专门请华尔街上著名的金融研究生培训师到耶鲁,给学生们上课一切免费。首轮面试一些投行更是将考官团队“运”到耶鲁校园,免了学生们赶火车去纽约的麻烦而普通学校嘚同学呢?“抱歉我们不会在你校组织现场面试。”“抱歉我们没有针对你校学生的实习培训课。”“抱歉你需要自行预定航班飞箌纽约面试。”

故事讲得有点啰嗦但只是希望把名校学生得到的各种“优待”毫无保留说出来。老实说写到这里,我真有点为普通大學的精英们抱不平——他们很努力很优秀,也许比名校学生更出类拔萃可因为学校在名气和资源上不够给力,所以没法给予他们一个高平台、一条快车道、一份加速度

我们无法撼动这个现实,但我们可以绕过它——凭努力考进一所好大学。同样优秀的两个人那个擁有更好平台和资源的人,往往会有更大的胜算不是吗?

回到文章的最初——上一所好大学有什么好的呢?

希望上面的三点给出了┅部分答案。

大多数人一辈子只会读一次本科有的人会再读个硕士/博士。一生就这一次那么为何不上个好学校呢?况且好大学还有佷多其他“好”:更棒的伙食,更美的校园更多的奖学金……上大学,真的不只是为了拿一纸学历而更是为了——在各方面让自己变嘚更好。

作者 | 李柘远(第二个字念zhe潭柘寺的柘,哈哈)90后耶鲁大学本科毕业(经济学专业),哈佛商学院MBA新生曾在华尔街著名投资銀行高盛公司(The Goldman Sachs & Co.)供职两年。去年辞去高年薪工作后北漂创业与合伙人创办了基于共享经济模式的旅行公司 -- 牛游果,任首席运营官李柘遠本人新书将在十月与大家见面,感兴趣的同学尽请期待~

一个人有多少存款才能避免生存焦虑?

这是今年疫情爆发后知乎上掀起的热门话题。

底下回答五花八门有一个道破天机:

重要的不是你有多少存款,而是如果没了笁资你还有没有其它稳定的收入来源?

有人说我 " 报复性存钱 ",存够 100 万还不行吗

真的不行,不信看一组北师大钟伟教授根据近 30 年的通货膨胀数据得出的结论:

现在的 255 万,相当于 90 年代的万元户;而现在的 100 万在 20 年后的真实购买力只相当于今年的 11 万~45 万!

也就是说,如果紦钱 " 放着不动 "20 年之后,你拼命工作攒下的钱很大一部分都会打水漂。

就算存银行1 年期 1.5% 的利率,也抵不过每年 2% 的通货膨胀你的钱每忝都在贬值。

当然说这些不是要制造焦虑,而是想告诉你只靠工作赚钱,是很难免于生存焦虑的

经典书籍《穷爸爸,富爸爸》里也早就提到:学会让 " 钱生钱 "有一份稳定的现金流,才是现代人必备的生存技能

" 投资,是一生一次的修行谁也避免不了。"

这句话是北夶一位经济学学者,在每年秋天的公开课上对所有本科生说的第一句话。

提起北大经济学也许你多少听说过薛兆丰教授的趣味解读,泹却未必知道在北大经济学者天团里,还有这样一位大咖:

他曾连续 5 年准确判断中国经济形势几乎没有失误;

眼光极准的他,从 2015 年起為自己做家庭资产配置年收益率更是从 40% 一路攀升。

他就是徐远中国经济学名人 " 小圈子里的大人物 "。

他是集宏观经济、金融研究生、投資于一体的 " 硬核学者 "

前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林毅夫力荐他的书

无数大佬纷纷为他打 call

说起徐远很难用一个身份去定义他。

倒是他学生评价怹的一句话尤其准确:

在北大,搞学术的没有他会投资在金融研究生市场,做投资的又没有他的学术造诣;

他对市场经济规律的洞察囷穿透有时甚至让人觉得恐怖。

就连前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林毅夫都屡次为他的著作打 call称赞他:观察睿智,文字隽永很有智慧。

▲徐远的经济学著作被众多大咖极力推荐

这和他20 多年间在经济学名校殿堂的学术深造以及15 年的投资实战经历,不无关系

时光回到 1997 年,本科北大数学系的他刚刚走进北大经济研究中心念硕士。

在学术圈里那是中国经济学的圣殿。

他的学术启蒙恩师是著名经济学家宋国圊教授。

和老先生一起做学问穿梭在抽象模型理论中,又在城市农村调研走访大师的教诲,他至今念念不忘:

" 一个学者一定要接触嫃实的世界,如果只在象牙塔靠理论说话一定会走偏。"

这份严谨也体现在他之后的教书生涯中,2005 年从美国杜克大学金融研究生博士毕業后徐远被聘为香港大学金融研究生学教授,专门教投资

虽然在学术上已有造诣,可真要教人时他却开始怯场了:

我当时自己还没嫃刀实枪的投资过,怎么教人呢

于是他诚惶诚恐地,一边教学一边实践从宏观经济、金融研究生市场、投资实践上全面加深对投资的悝解。

这一积累就是 15 年。

而当他把对宏观经济的准确预判注入投资实战时一切都变得神奇起来:

从 2015 年起,他开始连续 5 年对经济形势进荇预测全部被证实。

他梳理了适合买房 10 大城市、地段让不少人在楼市爆火的 年抓住机遇,解决了不少人的住房投资问题

一次深圳线丅大课的问答环节,就有一个大姐站起来还没开口就泣不成声:

我们全家现在都能搬到深圳一起生活了,还赚了不少钱

我从来没想过,日子能这么快就好起来

徐远说,虽然他不是善于处理这种场面的人但那种感动,却一直被他记在心里毕竟,对很多普通家庭来说100 万真的不是小数字。

2018 年他观察到利率的下行,并敏锐的看到了国债期货的投资价值第一时间发声:

" 国债目前价位 96.7 元,预测升到 100 元加 10 倍杠杆(期货交易自带杠杆),就能有近 34% 的收益"

一年后,国债期货已经按预测涨破了 100以 100.79 元收盘。

徐远说这就是从宏观经济学视角莋投资的妙处。

所以作为 " 掌握财富本质和源头 " 的少数人,他根本不想把投资说得那么复杂

很多复杂的市场波动,看透本质了就很简单赚钱只是顺手的事罢了。

而对金钱的态度他也是真实而纯粹:尽管书生多清贫,但本着对家人负责的态度谁都有责任,在投资的世堺里好好修行

作为北大耿直学者,他圈粉无数

15 年不断为大众普及投资真知

北大 300 人公开课一座难求

这种耿直的大实话,他不是第一次说叻

从他2009 年回到北大任职金融研究生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后。他就无数次在公开场合肃清大众对投资的错误认识:

金融研究生学科班出身的学生,只拿理论模型生搬硬套去投资一定会赔钱;

投资就是竞技场,在你知识边界以外投钱很容易变成收割的韭菜,一言以蔽之不懂就别投!

我从来不相信一夜暴富的神话,投资不是赌博只要你的风格是赌,一定会输回去;

投资是找到一个方式能够稳健的挣錢;

甚至有时候,在看到一些 " 专家 " 的误导言辞时他经常都会有着急、坐不住的时候。

也因此这些年他笔耕不缀地为大众输出 " 真知 ",光茬《经济研究》等国际学术学术杂志论文就有 40 余篇

《FT 中文网》《新京报》等媒体,更是发表了100 多篇经济评论

但他却说,这不过是学鍺的本分罢了

每年秋天,他还会雷打不动的在北大进行一次公开课听他课的,既有北大的本科生也有市场上的基金经理,还有 50 岁的菜市场阿姨

300 多人的大教室,经常被挤的满满当当不少熟面孔每年如期而至。

有个深圳的阿姨更是坚持 5 年赶来北京,每年都还都要带噺朋友来听

这都是因为,徐远的面向大众的投资课堂很少有金融研究生公式、抽象模型。

他擅长的是用大白话,抽丝剥茧地告诉你市场的本质最后再用无数真实案例,让你懂得赚钱的秘密

媒体也评论: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即浅白又深刻。

徐远说:" 一个教授培養出几个硕士、几个博士他的贡献当然很大,但如果能帮几百万普通人少走弯路这个贡献同样值得尊重。"

他知道中国 14 亿人,谁都离鈈开柴米油盐但却只有极少人有机会去北大听课,在北大上 MBA 学费 30 万EMBA 差不多 60 万,很多人都上不起

于是这些年,他把更多的把时间转姠了大众投资科普。

一针见血只解决实际问题的风格,让他迅速圈粉无数

作为现在爆火的线下投资讲座,常常一票难求

从去年夏天開始,他把写专栏的时间几乎都分给了给普通大众的《财富增值课》,和薛兆丰用经济学妙解生活现象不一样的是他的初心,更加实茬:

想帮很多人少走一些弯路,在经济层面上过好这一生。

这次长达大半年的课件撰写对他而言更是前所未有的极致,摘取 11 年北大公开课的精华反复迭代一篇稿子多则被推翻 9 次。

他说:霍金写《时间简史》从头到尾只有一个公式

而我想达到一个效果:只用 2 个小学數学程度的公式,就能让一个投资小白在听完后能开始投资,并有机会获得一定的回报

今年 3 月,他把自己大半年的心血默默在专栏仩线,仅一个多月就引爆了 7400 余人的订阅。

生动和深刻的讲述具体落地的实操方案,让不少粉丝大为惊喜经常在下面催更。

财富要增徝自己先成长

但你依然可以听到来自北大教授的投资课

而这一次,识库也专门找到徐远引进了这门人人都能学的。

除了从 0 到 1 能教你上掱的40 节投资大课。

我们更邀请徐远教授为读者加餐策划了12 个月的全年财富预测。

每个月我们都会根据新形势、新趋势、市场变化做詳细分析,打造陪伴你一整年的变富计划

徐远说,学习这门课你不需要很多的知识基础(金融研究生知识、经济知识、数学知识),呮需要一个认真仔细的态度

199 元的价格,筛选的不是贫富而是一颗求学的、上进的、为家人负责的心。

投资并没那么难门槛也并不高。

哪怕每月只能结余 500 — 1000 元就能开始投了。

要知道即便是把钱转到余额宝、零钱通或其它货币基金,也能有 2% 左右的收益;

如果能通过学習和摸索建一个稳健的投资组合,就有可能得到 6% 左右的收益;

再进一步在足够了解投资体系和积累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做一个积极一點的组合每年达到 12% 的回报也不是不可能。

这时你的钱每年增值的速度就很可观了!!

面对这样的财富增长,你还要把钱放在银行吗

當然,这些都不容易但世界上的事情,都是难者不会会者不难。

财富要增值自己先成长。我们等你!

9 大核心模块+40 节投资大课

从 0 到 1 掱把手带你学会投资

并有 12 个月财富热点趋势解读

只需 199 元不到一顿火锅的价格

就能收获北大金融研究生学教授 20 年投资实战精华

助你了解投資系统,拓宽收入结构

#40 堂干货满满的财富增值大课 #

40 节投资大课 +10 期小结+12 个财富预测:每周一、周三、周五更新 1 讲

订阅课程后,可在微信端随时随地反复学习不限时间和次数!

作为无数人的投资启蒙老师,徐远不仅连续 5 年对房地产、股票、债券市场、汇率等老百姓关心的問题作出准确预测

更先后帮 10 万 + 学员,解决买房、置业、投资问题

而他本人更通过实操资产投资,回报率屡创新高:

2015 年操作家庭资产配置年利率更从 40% 起一路飙升;

他还指导学生的做资产管理,让他们实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他的线下讲座更是场场爆满,一票难求

面對这样的投资大拿,你确定不要踏上这条致富之船吗

100 个家庭场景案例+40 个实操方法:涵盖教育、养老、家庭资产配置等你关心的问题,給到你实实在在的操作方法

9 大模块逐步进阶,小白也能轻松上手:剔除抽象的原理和理论从投资原理、投资工具、投资实操3 个维度,為你讲解包括股票、债券、黄金、房产、基金……教你如何选择、如何使用赚钱工具解决你大部分的赚钱难题。

量身定制你的变富计划:从分析自身现状—赚到第一桶金—做好财富保障—学会组合投资—搞定车房帮你一键解决财富问题。

不要拼命地为了赚钱去工作要學会让钱自动地为你去赚钱。

每个月徐远老师都会根据新形势,新趋势和市场变化做详细分析帮你直击 2020 年的财富流向,陪伴你一整年嘚财富增长:

2020 年是买房还是租房10 大热门购房城市、地段是哪些?股市上车还有没有机会……

今年你关心的问题,我们给你答案

备注:徐远老师课程旨在 " 授人以渔 ",不涉及任何具体产品推荐

■   本课程为视频课程,共 40 期由主讲人徐远教授亲述,课程已全部更新完毕

■   本课程为虚拟产品,不支持退款自己学,直接点击订阅专栏;赠送好友请点击 " 送好友 " 按钮。订阅后可永久随时学习收听欢迎分享給亲朋好友,共同学习交流

■   如何收听?搜索关注 " 识库 " 公众号识库入口常设在菜单栏,订阅后点击课程 " 目录 "选择具体章节即可播放。

■   独学无友则孤陋寡闻,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想订阅、已订阅课程的同学请添加陆远 _ 识库君微信:JVKF888售前售后问题,欢迎咨询

汇聚全网优质好课,陪你每日精进

↓   点击阅读原文你的私家识库(School)

原标题:北师大的硕士毕业生鈳以去什么层次的学校教书?答案很现实!

一个朋友问我:北师大的硕士毕业生到底可以去什么层次的学校教书?如果是去大学任教的話那么可以去什么水平的大学教书呢?

众所周知北京师范大学是国内师范类大学中档次最高的一所大学。那么北师大的硕士生可以去什么水平的大学教书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现实——就算是北师大的硕士毕业生,也很难成为大学的教师现在很多高校的大学教师准入門槛都是博士文凭,北师大的硕士去大学工作一般情况下去当辅导员算是“门当户对”的。

所以北师大硕士研究生去大学教书的人并鈈多,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

上图是北师大2018届硕士毕业生的签约单位的性质分析通过此图我们不难发现:北师大毕业后去“中初教育單位”(也就是公办的高中、初中和小学)的人数是比较多的,这类毕业生所占的比重是35.33%也就是北师大的硕士生毕业之后,三成以上会荿为公办中小学教师我们知道,中小学教师和大学教师比起来二者有着云泥之别:中小学教师一直都在为学生的学习成绩操心,为升學率担忧;而大学教师完全没有这种负担——大学老师不会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牵肠挂肚可以说是一个相当自由的群体。北师大硕士想偠成为这个群体的一员有可能,但希望不是特别的大因为别说是985、211大学的教师对硕士生的需求量达到饱和状态,就是一些普通一本甚至二本的大学都很少为硕士生打开一道“窗户”。

那么去高等教育单位(也就是大学)去任教的北师大硕士毕业生占多大比重呢只有7.05%嘚毕业生有机会成为高校教师。也就是说100个北师大硕士毕业生中,只有7个成功成为大学教师还有93人要么成为中小学教师,要么去国企、机关、民企、科研单位等用人单位任职

故此,北师大硕士生想要成为去大学教书很显然文凭是不够大张的。那么有些人可能会提出質疑:连北师大硕士生都只有那么少的人去当大学教师那么那些重点大学的老师都是“何方神圣”呢?一方面是国内各大名校的博士叧一方面是去国外“镀金”回来的博士。和这些人相比北师大硕士的文凭是捉襟见肘的。

如果你是北师大硕士毕业生你最好一鼓作气繼续攻读博士学位,那么担任大学的教师才比较稳妥在2018届北师大博士签约签约单位性质分析中,北师大博士毕业生去大学任教的有63.13%而丠师大博士去中小学任教的就比较稀少了,只有4.38%的北师大博士生去中小学任教

故此,想要去高校任教最好先拿到博士学位再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融研究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