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开展排球女运动员阴沟运动的思考

江苏省普通高校高水平排球运动队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苏州大学》2003年硕士论文
江苏省普通高校高水平排球运动队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
【摘要】:
普通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是把竞技体育溶入到教育中来,这也是当今世界竞技体育发展的趋势。我国普通高校在试办高水平排球队的实践和探索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其运动队的整体水平较低,在办队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人对江苏省高校高水平排球队的现状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希望能为我省乃至全国普通高校竞技排球运动的发展提供参考的依据。研究结果显示:我省高校办队目标不明确,激励机制不健全,资金匮乏,场馆设施陈旧,科技投入少,与体育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协作少,没能发挥高校办队的优势,办队模式单一,学习与训练有冲突,竞赛机会少,教练员培训机会少,专职聘用教练员少,招生政策和渠道需要改进。本人对这些问题提出的对策是:加强领导和管理,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明确办队的最终目标,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场馆设施,引入市场机制,试办多元化的建队模式,拓展经费来源渠道,加强科技投入,加强与其他专业、体育院校和体育科研单位的协作,发挥高校多学科人才的科研优势。改革招生政策,拓宽招生渠道,解决学习和训练之间的矛盾,增加比赛的机会,完善教练员岗位培训制度,提高教练员业务水平,聘用专职教练员。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3【分类号】:G842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卫华;[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马珍;[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霍鑫;[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臧建成;[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智永红;[D];苏州大学;2006年
单韦韦;[D];扬州大学;2008年
王建超;[D];武汉体育学院;2008年
张兆华;[D];吉林大学;2010年
张啸乾;[D];吉林体育学院;2012年
徐玲玲;[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余学锋,卢元镇;[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3年01期
王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4年04期
王成,姚雪芹,杜丛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吉建秋,陈颖川;[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孙成;[J];理论纵横;1994年02期
雷玉山;[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邓树勋,黄玉山,吴婵清;[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陈伟英;[J];河北地质学院学报;1994年05期
晋水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03期
张兰荣;王玉岭;;[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亚仙;[D];苏州大学;200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龙正印,卢永雪;[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李东;陈兴亮;罗清扬;;[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2期
陈光玖,张超慧,冯建强,唐书华;[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纪进;徐雄杰;;[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史友国;孙统宝;;[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张靖;[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叶明,汪映川;[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金文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江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周文琴;[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洪志;范清惠;刘波;;[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杜建辉;;[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周丽君;;[A];浙江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颜非非;蔡嘉陵;;[A];浙江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李利荣;沈月明;;[A];浙江省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赵婷婷;刘海;;[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第六届全国田径运动发展研究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李红涛;;[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第六届全国田径运动发展研究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杜熙茹;[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王传友;[D];苏州大学;2010年
袁芳;[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赵荣瑞;[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邹月辉;[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曹永臻;[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杜长亮;[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李可兴;[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周丽萍;[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吕慧;[D];山西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恒竹;[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曾卉洁;[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阮辉;[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房绍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孙永亭;[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袁磊;[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刘玉兰;[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谭啸;[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唐宝盛;[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屈国栋;[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苏明忠,韩振勇,凌文杰;[J];安徽体育科技;2003年03期
姚辉波;;[J];安徽体育科技;2007年02期
余学锋,卢元镇;[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3年01期
王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4年04期
王永盛,缑小燕,马宪英;[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蒋玲,刘忠庆,陈坚华;[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贡建伟,黄建华;[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王成,姚雪芹,杜丛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吉建秋,陈颖川;[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王刚,陈鸣,单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张旭光;[N];中国体育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潘迎旭;[D];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
刘海元;[D];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
池建;[D];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
郑婕;[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志坚;[D];北京体育大学;2000年
周艳丽;[D];河南大学;2003年
齐波;[D];河南大学;2003年
范英华;[D];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
张大庆;[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张岩;[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丁向东;[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杨伟堂;[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韦云;[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王堃;[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答邦俊;;[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戈俊;王莉莉;;[J];考试周刊;2011年73期
崔树平;;[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袁芳;[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海勃;[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刘诗文;[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张玲;[D];河南大学;2011年
邱明强;[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陈震;[D];首都体育学院;2011年
杨玉丹;[D];延边大学;2011年
李祥亮;[D];延边大学;2011年
马珍;[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李守金;[D];山西大学;2011年
徐江波;[D];苏州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马敬衣,王克,耿同满;[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曹湘君;李一;;[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1988年01期
邓小芬,胡彪,刘保国;[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3年01期
刘绍曾,李秋实,程鹏,董翠香;[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张顺英;[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陈汝达;[J];湖北体育科技;1996年01期
骆功建;;[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沈峰,盛龙宝;[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黄文治,邓伟;[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3期
徐明欣,高斌,袁盛道,王童,洪涛,管仁利;[J];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吴坤芬;沈琪瑶;;[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5年04期
杨树盛,李鹏,栾振波;[J];辽宁体育科技;1996年S1期
尹威,李航;[J];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2003年01期
张鹭;[J];科技资讯;2005年26期
许瑞勋,郭瑞平;[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谷晨;;[J];文体用品与科技;2009年03期
弗拉基米尔·莎温;邹顺和;;[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60年02期
杨树盛,李鹏;[J];辽宁体育科技;1995年S1期
张然;;[J];江苏政协;1996年03期
陈卫星;[J];湖北体育科技;199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劲苍;;[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吕品;张萍;林森;顾乡;;[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隋树藩;胡波;;[A];残疾人体育研究——首届全国残疾人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选编[C];2004年
张纳新;;[A];残疾人体育研究——首届全国残疾人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选编[C];2004年
张禹;葛春林;;[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佘敏克;周俊芬;潘年丽;许明荣;王安翔;徐正旭;;[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张惠祥;靖桥;李思东;;[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郭立平;;[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张文革;;[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杨鸿;;[A];2002年第9届全国运动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兰州市第二十四中学
胡卫东;[N];甘肃日报;2010年
罗俊;[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苏畅;[N];中国体育报;2009年
林永成;[N];海南日报;2007年
陈建涛;[N];东营日报;2007年
吴睿娜;[N];北京日报;2004年
苏畅;[N];中国体育报;2009年
杨易;[N];光明日报;2010年
庄小杰 程传穆;[N];汕尾日报;2008年
李兆光;[N];中国体育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潘迎旭;[D];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
盖洋;[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李国东;[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张兴林;[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袁芳;[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张欣;[D];上海体育学院;2012年
古松;[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章红兰;[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林玲;[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李翠红;[D];河南大学;2011年
夏星焱;[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国翠娟;[D];延边大学;2007年
孙传杰;[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吴伟;[D];扬州大学;2010年
倪亚丽;[D];哈尔滨体育学院;2011年
张相升;[D];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
沈雨华;[D];杭州师范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广饶县职称论文发表网-高校排球教学改革论文选题题目_百度文库
赠送免券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部分付费文档8折起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广饶县职称论文发表网-高校排球教学改革论文选题题目
云发表是正规论文发表期刊网站,从事论文代...|
总评分0.0|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还剩3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星论文网:致力于各类论文代写、论文发表、代写代发论文服务
> >>查看论文
浅析现阶段普通高校排球运动发展的影响因素
本站编辑:admin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02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调查法对现阶段普通高校排球运动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认为排球运动的特点、竞技排球运动的水平、招生与就业、学训矛盾、经费及管理、新《体育与健康标准》的实施等是影响普通高校排球运动发展的因素。
  关键词
  一、前言
  普通高校排球运动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也是社会现象的其中一部分,同其他社会现象一样,其存在势必会有影响其发展的各种因素,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与思考,将对现阶段普通高校排球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影响现阶段普通高校排球运动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排球运动的特点
  排球是一种隔网对抗的集体项目,运动员可以移动的空间有限,需要位移的距离很短,绝大部分情况下是需要运动员在准确判断和快速反应的基础上作快速的起动、出击和位置调整,很少动用到真正意义上的连续和快速的奔跑。虽然排球运动员在场上运动的频率很高,而且有时运动的强度也很大(如扣球与拦网),但每次运动的时间不长,而间歇的次数较多,时间也较长,因此体力消耗也较小。由于是隔网竞技,没有身体接触与冲撞,运动员受伤的可能性较小。此外,排球运动强调力量、高度的对抗,但在两队势均力敌时更讲究智力上的对抗和集体协作性以及团队精神的对抗[1]。因此参与过排球训练的人更能切身体会到团队的力量。虽然说排球运动项目有这么多的优点,但是也有许多不利于其开展的因素。首先排球技术繁多,而且不容易掌握,这样很容易挫伤初学者的积极性。其次排球质地较硬,而在运动中有些主要的技术如垫球、传球需要使用手臂和手指去敲击球,初学的人往往有强烈的疼痛感,这也成了许多学生不愿意练习排球的原因。再者排球规则要求的网高远高于大部分学生所能达到的高度,这样扣球和拦网就没法完美进行,而这却是排球运动最具有魅力的地方,运动员在完成这个动作时能体会到莫大的快感,可他们许多人却没法完成,这无疑使排球运动的魅力大减。所以排球项目本身既有优势,也有劣势。
  (二)竞技排球运动的水平
  一个地区的排球竞技整体的发展水平对该地区的学校排球运动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从入口来看,高等学校体育代表队训练不是空中楼阁,它需要不断的新鲜血液补充到队伍中来,这些队伍就来自地方各级中学。然而现代教育的功利性,家长和学校老师往往将精力集中在那些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和发展前途的运动项目上,孩子们对这些并无多少判断的眼光和选择的权利,他们主要是服从家长和老师的安排。所以如果在他们周围没有产生广泛社会影响的高水平的竞技排球,孩子们也就会很少会从事这个项目的训练。此前在各省的中小学生排球项目开展的很为红火,但是现在开始渐渐暗淡起来。笔者认为这主要受我省竞技体育整体发展战略的调整有关。有些省市为了全力落实奥运争光计划,打造体育强省,将原有的省属高水平排球队调整出来,而社会又没有办高水平排球队的能力,这样导致各省高水平竞技排球出现瘫痪。由于各省体育局放弃了专业排球队,各地市县体育局也就跟着放弃了。因此当家长发现这个项目既没有广泛的社会影响,也没有发展前途,自然缺乏对送孩子进行排球训练的积极性。所以没有高水平的排球竞技队伍的省市,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省市高校排球队进入更高级别比赛的可能。
  (三)招生与就业
  招生与就业一个管入口,一个管出口,是关系到高校排球代表队建设的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高等教育基本上是一个人最后一次在学校中接受的全日制教育,学生从这里毕业后直接面临的就是社会。所以在这四年或者三年中接受教育的成败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人生事业的成功与否。而招生与教育涉及到整个学校的政策,尤其是招生,目前大部分的高校都是由教育部或者省教育厅制定政策,给与学校自主招生的权利很少。比如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招收高水平运动队的办法,就明文规定了哪些学校具有招收那些高水平运动项目的权利。规定以外的学校就不能享受这个招生政策,要招高水平运动员只能按照普通高考学生一样通过高考进来。所以普通高校的教练在进行训练时一要教技术,同时还要练战术,而且还要练学生的体能,所以这样的队伍很难有较高的竞技水平。就业问题是一个学生从一入学开始就时时刻刻关注的问题,几乎所有的学习和实践都是为了就业服务的。毕竟这是关系到他们前途的大事。在目前高等院校已经取消统一分配的制度下,学校对学生的直接就业的影响大大减少。主要还是靠学生自己的能力去获得工作。但是可以通过一些引导性的政策,来帮助学生更好的就业。如通过学生评优评干或者入党,或者通过学校的关系直接推荐。这都是有助于学生就业的一些很现实的问题。当然学校也不可能随便给学生奖励,应该是学习成绩优秀或者对学校有过贡献的学生。学校排球队员通过艰苦训练,参加比赛,获得名次能够为学校争光,所以在这些奖励方面,学校可以考虑给以适当的照顾。
  (四)学训矛盾
  现阶段普通高校排球运动员在学年或者学分上与普通的大学生没有什么区别,这样就使广大排球运动员的学习和训练比赛之间的矛盾突出。“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学习与训练的定位是:在保障运动员文化学习系统性和完整性的条件下,谋求运动训练水平的提高”[2]。这看上去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每个人每天都只有24小时,谁也不能这些运动员既要学习也要训练就能过给她们几小时。所以这些运动员总是要承担学习与训练的双重任务,既要使自己的技战术水平得到提高或保持,又要接受与自己能力不太符合的学习任务,身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们既不能像职业运动员一样把文化学习当作放松,又不能像一般大学生一样把训练当作休闲。他们在双重压力下摸索着前进。他们与专业队运动员相比,要想在运动技术水平上达到较高的水平,必须付出比专业队队员更多的精力与努力。
  (五)经费及管理
  课余运动训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训练经费是课余运动训练正常开展的物质基础,是保证学生运动员营养供给、身体健康和取得优异成绩的必要保证。当前我国高校学校运动代表队的经费来源主要有三种:①学校的专项拨款;②社会和企业的赞助;③教育系统的拨款。而调查显示各省各高校排球代表队排的经费基本上是来源于学校的专项拨款,教育系统没有针对学校排球代表队的款项[3]。这表明排球代表队的经费来源过于单一。如果学校领导不支持办队,就没有经费来源。没有经费,连比赛的费用都没有,更谈不上训练补贴。这无疑对教练的训练积极性是有一定的影响的。所以从这一点来看,我们在进行队伍的管理上,最好是由校领导挂帅。这样办队经费就能得到保证。
  (六)新《体育与健康标准》的实施的影响
  2003年国家教育部颁发了高等院校《体育与健康标准》阶段《体育健康课程标准》和高中教育段《体育与健康标准》,新的《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贯彻“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指导思想,以增强学生体质,掌握运动技能,形成体育锻炼习惯为主要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的框架,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本身特点及国外课外课程发展趋势将体育课程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这与原来国家规定课程内容,课时等包干到底的传统体育课程相比,发生了革命性转变。实际上在规定颁布之前,一些大学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已经在学校公共体育课程中实施“三自主”方案,即学生自主选老师,学生自主选项目,学生自主选时间。三自主教学方案的实施打破了以前千篇一律的教学内容,学校体育课堂也变得十分的活跃。这对学生,甚至整个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来说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和飞跃。但是同时我们也发现这给一些传统体育项目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如排球,田径等等,受项目推广和项目本身特点的限制,这些项目在学生中受欢迎程度并不那么高。
  三、结论
  影响普通高校排球运动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排球运动的特点、竞技排球运动的发展水平、招生与就业、学训矛盾、经费及管理、新《体育与健康标准》的实施等。
  参考文献:
  [1] 陈榕.在我国高校发展女子排球运动的设想[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30-132.
  [2] 曾一兵,杨定产,邓晖.高等专科学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构建与管理模式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90.
  [3] 王志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J].体育学刊..
本文出自:http://www.starlunwen.net/tiyu/153078.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体育论文:
Copyright ©
www.starlunwe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星论文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号 | 主营:、 | 服务热线:400-803-;| 企业QQ: |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阳光体育背景下河南省高校排球运动发展研析.pdf 61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有着良好锻炼价值和优异竞技成绩的排球运动在高校开展的现状不很乐观。本文试
图通过把握国家大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契机,对现阶段影响高校排球运
动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和思考,在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背景下,深入探讨如何
使有着良好竞技成绩的排球运动在广大的学生群体中推广普及,使排球运动成为大学生
喜闻乐见的运动方式,让排球运动在高校真正的“阳光起来”。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河南省高校阳光
体育运动开展现状、高校排球教学、高校排球课外活动、高校排球氛围进行了调查和分
析,结论如下:部分高校领导阶层对排球运动项目的发展重视不足,教师的进修培训工
作滞后,部分高校排球场地不能满足教学、训练、课余锻炼的需要;体育课时安排不尽
合理,学生上课时间无法保障;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定位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方
法的采用偏重于传统化,考评内容不够科学合理;课外排球活动的运动形式较为单一,
课外活动缺乏组织和指导;高校学生对排球运动的价值缺乏深刻有效的认知;高校校园
排球文化氛围不够,社团活动、广播、校内宣传等途径没有被有效利用等。
针对河南省高校运动发展所面临的种种问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
策建议:提高学校管理部门对体育工作的重视,成立专门组织大力推进学校体育工作和
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将排球运动纳入校园阳光体育运动体系;加强高质量师资队伍的
建设:完善排球场地器材设施建设;加强排球课程管理;构建普通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
管理体系,建立多方参与、高效率、多样化运作机制;建立课外“强迫&体育运动锻炼
制度,确保学生每天有一个小时课外锻炼时间;规范课外指导的任用机制;建立课外排
球活动体系,广泛开展以娱乐、业余竞技为主的校内排球竞赛活动,以排球俱乐部为主
体,开展健身、训练工作,组建排球社团和高水平运动队;加强校园舆论宣传,运用多
渠道的校园文化传播途径宣传排球运动。
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排球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氛围
exercisevalueandthe
outstanding
volleyball
situationwhich
universityvery
attemptsthroughgrasp
optimistic.This
thenationaltrillionstudent
countrydevelop
sunlightsports’turningpointvigorously,conducts
researchandthe
universityvolleyball
development’S
factor,inthe
universitydevelops sunlightsports’background,howthoroughly
toenabletohavethe
athleticsresult
movementto
volleyball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吉林省普通高校排球运动开展现状调查探析.pdf 29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吉林省普通高校排球运动开展现状调查探析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辽宁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吉林省普通高校排球运动开展现状调查分析
姓名:王铭宇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体育教育训练学
指导教师:汪敏
吉林省普通高校排球运动开展现状调查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
被引用次数:
参考文献(14条)
1.吴澄清,赵翼虎 我国竞技排球运动二线队伍动态变化研究[期刊论文]-中国体育科技 2006(01)
2.邬燕红 浙江省竞技排球后备人才现状及对策研究[期刊论文]-浙江体育科学 2006(01)
3.张大庆,孙秀芳 辽宁省排球后备力量培养的现状研究[期刊论文]-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1)
4.周宁,李书强,亢晋勇,刘伟 我国软式排球开展现状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关于学校软式排球的分析[期刊论文]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6(03)
5.赵承磊,戴永冠 广东竞技排球市场化运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期刊论文]-安徽体育科技 2006(01)
6.邓光庆,宋元平 软式排球运动在我国普通高校发展的特点、前景及策略研究[期刊论文]-安徽体育科技 2006(01)
7.王立小,孙国民 普通高校高水平排球运动队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期刊论文]-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5(04)
8.邓光庆,姜海银 试论软式排球运动的发展价值 [期刊论文]-四川体育科学 2006(01)
9.袁国伟,孙杰 论影响西北地区群众性排球运动普及的主要因素[期刊论文]-固原师专学报 2006(03)
10.郑欣 竞赛教学法在高校排球课的运用[期刊论文]-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06(05)
11.章赛清 排球运动员的体能特征与训练探析[期刊论文]-福建体育科技 2005(03)
12.褚斌 刍议排球运动的终身健身功能[期刊论文]-福建体育科技 2000(01)
13.梁健,杨炯,李赵来 开展软式排球运动的探讨[期刊论文]-中国体育教练员 2001(01)
14.李雷,王志刚 软式排球在我国学校开展的可行性研究[期刊论文]-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1999(01)
本文读者也读过(8条)
1. 臧建成.王岩.胡昌吉.ZANG Jian-cheng.WANG Yan.HU Chang-ji 江西高校高水平排球运动队存在问题及对策[期
刊论文]-体育科学研究)
2. 张旭昌.谭刚.姚辉波.ZHANG Xu-chang.TAN Gang.YAO Hui-bo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排球课程设置现状及影响因素
分析[期刊论文]-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3. 陈筑 遵义市高校排球运动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 [期刊论文]-科教导刊2010(8)
4. 宋元平.储庆桂.王淑珍.SONG Yuan-ping.CHU Qing-gui.WANG Shu-zhen 高校排球队课余训练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期刊论文]-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 张高参 影响河南省高校排球运动发展的体育环境研究[学位论文]2008
6. 邓光庆.刘驰聘 影响我国普通高校排球运动发展的主要因素[期刊论文]-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7. 于健 山东省普通高校高水平排球运动队的现状分析[学位论文]2008
8. 张瑞通 山东省高校高水平排球队建设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学位论文]2007
引用本文格式:王铭宇 吉林省普通高校排球运动开展现状调查分析[学位论文]硕士 2009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排球运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