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高尿酸血症的治疗北京顶尖的是哪?

我的位置:>>>>
2016北京市区县医院痛风及高尿酸血症规范化治疗论坛会议通知
北京顺义区
内科风湿免疫内科
北京医学会继续教育部,北京协和医院内科
   您好!
  由继续教育部及北京协和医院内科联合主办,北京市顺义区医院风湿免疫科承办的&北京市区县医院及高尿酸血症规范化治疗论坛&定于6月23日(周四)下午在北京市顺义区医院举办。会议将邀请北京市著名专家与各位主任及医师一起交流探讨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规范化治疗。本次会议凭北京医学会已注册学分卡刷卡记市级一类一分。
  诚挚的邀请您参加会议!
  会议地点:北京市顺义区医院食堂二楼报告厅
  会议日程:
13:00-13:30 
13:50-14:10 
领导致辞 
14:10-14:40 
肾脏疾病与高尿酸血症 
中日友好医院 
14:40-15:10 
痛风规范诊治 
北京顺义区医院风湿科 
15:30-16:00 
高尿酸血症及其他代谢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陆军总医院科 
16:00-16:40 
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规范化管理-高尿酸血症规范化管理策略的建立与验证 
北京协和医院普内科 
16:40-17:00 
病例讨论-现场患者 
顺义区108例痛风高尿酸血症资料回顾(来自国家风湿病数据中心) 
北京顺义区医院风湿科 
17:20-17:30 
会议讨论及总结 
北京顺义区医院风湿科 
联系电话:(010)
相关北京顺义区医学会议:
相关内科风湿免疫内科医学会议:
亲爱的用户,如果您是老用户,请先登录后才能进行此项操作;如果您是新用户,点击“注册”按钮,注册登录后,才可以进行此项操作!谢谢合作 !
账号/学员代码:
验证码:刷新,换一下
请选择用户类别:医务工作者会议组织者治疗高尿酸血症药物研发现状与思考
&&&&2017, Vol. 34 Issue (5): 291-294
LIU Jin-chang,
治疗高尿酸血症药物研发现状与思考
Present research situation and thinking of drug in treating hyperuricemia
引用本文 0
刘金畅, 王涛.
治疗高尿酸血症药物研发现状与思考[J]. 天津中医药, ): 291-294.
LIU Jin-chang,
WANG Tao. Present research situation and thinking of drug in treating hyperuricemia[J]. Tianji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291-294.
治疗高尿酸血症药物研发现状与思考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 天津 30019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刘金畅 (1989-), 女, 硕士研究生在读, 主要研究方向为药理学。
通讯作者:王涛, E-mail:。
摘要:高尿酸血症是临床常见的代谢性疾病,近年来呈现发病率上升趋势,是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诱因之一,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方法以抑制尿酸产生或促进尿酸排泄为主,药物种类较少,不能满足临床实际需求。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对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及新药研究概况,对中药治疗高尿酸血症特点进行了分析,为基于临床有效中药研究与开发治疗高尿酸血症新药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尿酸产生与排泄&&&&作用机制&&&&新药发现&&&&
高尿酸血症表现为血液尿酸水平高于正常值,当男性血清尿酸高于417 μmol/L,女性高于357 μmol/L时,临床定义为高尿酸血症。虽然高尿酸血症不属于致命性疾病,但能诱发多种重大疾病,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痛风,发病期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对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及新药研究概况,对中药治疗高尿酸血症特点进行了分析,为基于临床有效中药开发治疗高尿酸血症新药提供思路和参考。
近年来高尿酸血症发病率逐年升高,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显示,在年期间,美国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3.2%,而在年间,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上升至21.4%[]。流行病调查结果表明,中国过去10年里,男性高尿酸血症发病率为15.0%,女性为7.3%[],内蒙古地区男性发病率最高,约为17.7%[]。
痛风常由体内尿酸长期保持高水平蓄积而引起,是高尿酸血症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伴随剧烈的关节疼痛,及关节周围组织红肿等不适症状,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此外,高尿酸血症还会引起循环系统功能障碍,诱发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等[]。
虽然高尿酸血症发病机制相对简单,但治疗药物不能满足临床需求
高尿酸血症的形成主要与尿酸过度产生和尿酸排泄不足有关。尿酸是人体内嘌呤代谢的终产物,大部分在肝脏中形成,小部分在肠道中产生[]。尿酸过度产生的主要机制为,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的部分缺乏,减弱了对嘌呤代谢的负反馈调节作用,使尿酸生成增多,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代偿性增高,致使尿酸水平上升[]。
肾脏和小肠是尿酸排泄的重要器官,相关转运体功能障碍引起尿酸排泄不足,诱发高尿酸血症。肾脏承担约70%的尿酸排泄作用,这个过程主要由尿酸转运蛋白将尿酸由血液排出体外。尿酸转运蛋白分为重吸收蛋白和分泌蛋白两大类,重吸收蛋白包括尿酸盐转运体1(URAT1)、葡萄糖转运体9(GLUT9)和有机阴离子转运体OAT-4。Enomoto []等人首次发现人类肾脏中存在URAT1,该蛋白在近曲小管内重吸收尿酸的量高达50%左右,对调节体内尿酸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URAT1通过介导管腔内的尿酸与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内无机阴离子、有机阴离子(乳酸盐和盐酸盐)的交换,依赖于管腔两侧的浓度梯度和电化学梯度,将尿酸从管腔内重吸收至上皮细胞[]。URAT1将尿酸吸收到基底外侧膜以后,由GLUT9将尿酸转移至肾间质[],完成尿酸从尿液到血液的重吸收过程。尿酸分泌蛋白包括OAT1、OAT3,多药耐药蛋白4和磷酸盐转运蛋白1/4等,见。已有较多文献对此进行了综述[]。
图 1 肾脏尿酸重吸收作用机制图
Fig. 1 Mechanism of renal re-absorption of uric acid
UA:尿酸;GLUT9:葡萄糖转运体9;OAT1:有机阴离子转运体1;OAT3:有机阴离子转运体3;OAT2:有机阴离子转运体2;OAT4:有机阴离子转运体4;URAT1:尿酸盐转运蛋白1;NPT1:磷酸盐转运蛋白1;NPT4:磷酸盐转运蛋白4;ABCC4:多药耐药相关蛋白4;UAT:尿酸盐转运体
肠道也是尿酸排泄的一个重要途径,其排泄量占尿酸总排泄量的30%,但对其机制研究相对较少。转运蛋白有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G2(ABCG2)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ABCG2蛋白来源于ABC家族,是一种以同型二聚体为活化形式的半转运蛋白。研究表明[],血清尿酸升高可引起回肠中ABCG2 mRNA的上调,进而增加肠道对尿酸的排泄。ABCG2功能发生障碍会引起尿酸肠道排泄不足,引发高尿酸血症[]。
针对高尿酸血症发病机制,临床常用药物可分为抑制尿酸形成和促进尿酸排泄两类。别嘌醇是临床一线抑制尿酸形成类药物,能够通过抑制XOD活性来减少次黄嘌呤和黄嘌呤向尿酸转化,降低了体内尿酸水平,但临床研究表明,别嘌醇对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有效率仅为40%,说明大多数患者发生高尿酸血症的主要原因并不完全在于尿酸过度产生[]。长期使用别嘌醇会引起药疹、发热、肝肾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或超敏反应综合征[-]。促进尿酸排泄药物主要包括苯溴马隆、丙磺舒等,可以通过增加尿量、抑制部分转运体对尿酸的重吸收降低体内尿酸水平,长期服用苯溴马隆可引起线粒体功能障碍,产生肝毒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服用丙磺舒降尿酸作用不明显。
由此可见,虽然高尿酸血症发病机制相对明确,但临床治疗药物种类较少,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临床通过限制高嘌呤食物摄取,也可以一定程度缓解尿酸的过度产生,对促进尿酸排泄药物的需求大于减少尿酸产生药物。开发促进尿酸排泄新药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促进尿酸排泄是目前治疗高尿酸血症药物研发的热点
目前在研促进尿酸过度产生药物相对较少,继别嘌醇之后,日本武田制药株式会社开发了非布索坦,其作用强度是别嘌醇的4倍以上,基本满足了临床对该靶点药物的需求,已在欧美上市销售,目前尚无严重临床不良反应的报道[]。促进尿酸排泄药物是治疗高尿酸血症研发主流,2002年发现的URAT1成为了研发热点。原有一线促进尿酸排泄药物苯溴马隆、丙磺舒具有一定抑制URAT1活性的作用,但特异性不强[],多个药物原研企业合成了大量URAT1抑制剂,已有多个新药完成了临床前研究,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美国Ardea Biosci Inc.公司开发了RDEA系列药物,包括RDEA594、806、3170等,其中Lesinurad(RDEA594)已完成3期临床试验[],2015年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商品名为Zurampic,随机临床试验显示,高尿酸血症患者相应率高于60%。另外,其他URAT1抑制剂如Arhalofenate、Tranilast、Levotofisopam、KX1151等均已进入2期临床研究阶段。
中药调节高尿酸血症活性成分不断被发现
中医将湿热、痰浊、瘀血、肝脾肾不足视为高尿酸血症的主要病因病机,临床表现为湿热蕴结、瘀热阻滞、痰浊阻滞和肝肾阴虚[]。常用萆薢分清饮、泄浊除痹方、祛浊通痹汤、活血四妙汤、萆薢车前茯苡汤、五苓散、虎杖萆薢汤、祛湿化瘀通络方、复方青秦制剂等复方加减治疗高尿酸血症,且疗效显著。
随着对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和高尿酸血症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从中医临床常用治疗高尿酸血症药物中,发现了一些活性成分。例如:姜黄素环己酮衍生物口服给药7 d后,能降低血清中尿酸水平,下调转运蛋白URAT1表达,抑制XOD活性[]。绵萆薢及其主要成分薯蓣皂苷对氧嗪酸钾诱导的高尿酸血症小鼠连续口服给药10 d后,下调URAT1表达,上调分泌型OAT1及有机阳离子转运蛋白2(OCT2),降低血清中尿酸及肌酐水平[]。甜菜碱对氧嗪酸钾诱导的高尿酸血症小鼠口服给药7 d后,能显著增加尿酸的排泄,降低血清中尿酸水平,下调URAT1及GLUT9,上调OCT-1,肉碱/有机阳离子转运蛋白1(OCTN1)和OCTN2的表达,改善肾功能,提高机体尿酸盐排泄能力[]。荷叶碱对氧嗪酸钾诱导的高尿酸血症小鼠口服给药7 d后,下调URAT1,上调ABCG2,OAT1,OCT2,OCTN1,OCTN2,抑制Toll样受体4/骨髓分化因子88/NF-κB(TLR4/MyD88/NF-κB)信号传导,降低血清中尿酸和肾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由此可见,中药调节高尿酸血症疗效确切,其活性成分具有较好的新药开发前景。
治疗高尿酸血症中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为止,无论是在抑制尿酸产生,还是在抑制尿酸重吸收方面,从中药中发现的活性化合物在作用强度与合成药物相比差异较大,部分活性单体化合物的溶解度、稳定性、生物利用度、靶标特异性限制了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成药前景并不乐观。围绕单一靶点试图从中药中发现治疗高尿酸血症前体化合物或创新药物意义不大,且割裂了中医药整体观,研究成果难以对临床组方用药提供科技支撑。
高尿酸血症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复杂过程,是由于嘌呤代谢整体网络的多个靶点失衡引起的代谢性疾病,结合中药多成分、多靶点的作用优势开展针对高尿酸血症的复杂机制的综合调节作用研究,有望发现创新药物,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基于临床治疗高尿酸血症药物研发思路
在抑制尿酸形成方面,由于发病机制相对单一,合成药物通过结构设计能高效率的发现特异性强XOD抑制剂,与此相比,中药不具备优势。临床与基础研究结果表明,中医药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优势可能在于促进尿酸排泄。肾脏和肠道是尿酸外排的两个主要器官,涉及多种尿酸外排蛋白,特别是肾脏,尿酸外排蛋白涉及多个蛋白质家族,生物学网络特点明显,中药化学成分多样,虽然某个化学成分对某个靶点作用较弱,但可能对多个靶点发挥弱作用,或多个成分同时对某个靶点形成作用合力,降尿酸活性会显著增强。在合成药品研发过程中也有类似现象,Tranilast对URAT1和GLUT9两个靶点同时具有抑制作用,KX1151能同时抑制URAT1和XOD,两种药物虽然针对URAT1靶点与RDEA系列相比活性较弱,但是整体降低血尿酸作用很强。目前均已进入2期临床试验阶段。
如何揭示中药治疗高尿酸血症多成分、多靶点整合作用特性,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复方中药中化学成分种类繁多,如果用单一成分对各个尿酸转运体进行活性评价,工作量巨大。可以参考已发布的蛋白质结构,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方法进行初步筛选,再用体内外活性评价方法进行验证,提高活性成分发现效率。
通过中药化学、网络药理学、计算机辅助设计、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交叉,将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介入治疗高尿酸血症中药药效物质与作用机制研究,深入揭示调节尿酸代谢异常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见。将不同功效药物调节尿酸代谢异常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制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比较,进一步分析尿酸代谢网络协同作用,一方面可以从临床经验中发现调节尿酸代谢异常新靶点,研制创新药物,另一方面可以指导中药临床合理用药。
图 2 基于临床有效中药发现治疗高尿酸血症创新药物模式
Fig. 2 Model of anti-hyperuricemia drug discovery based on clinically effectiv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Zhy Y, Pandya BJ, Choi HK.
Prevalence of gout and hyperuricemia in the US general population:the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J].
Arthritis Rheum, 2011, 63
Yu S, Yang H, Guo X, et al.
Prevalence of hyperuricemia and its correlates in rural Northeast Chinese population:from lifestyle risk factors to metabolic comorbidities[J].
Clin Rheum Atol, 2016, 35
You L, Liu A, Wu YG, et al.
Prevalence of hyperuricemia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um uric acid and metabolic syndrome in the Asian Mongolian area[J].
J Atheroscler Thromb, 2014, 21
(4): 355–365.
Cristóbal-García M, García-Arroyo FE, Tapia E, et al.
Renal oxidative stress induced by long-term hyperuricemia alters mitochondrial function and maintains systemic hypertension[J].
Kumar R, Khalsa DD, Carmody JB.
Serum uric acid and hyperuricemia in US adolescents:40-year trends[J].
Richette P, Bardin T.
(9711): 318–328.
Hao S, Zhang C, Song H.
Natural Products Improving Hyperuricemia with Hepatorenal Dual Effects[J].
Enomoto A, Kimura H, Chairoungdua A, et al.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of a renal urate-anion exchanger that regulates blood urate levels[J].
Merriman TR.
An update on the genetic architecture of hyperuricemia and gout[J].
Arthritis Res Ther, 2015, 17
(1): 98–110.
Anzai N, Ichida K, Jutabha P, et al.
Plasma urate level is directly regulated by a voltage-driven urate efflux transporter URATv1(SLC2A9) in humans[J].
J Biol Chem,
Otani N, Ouchi M, Hayashi K, et al.
Roles of organic anion transporters (OATs) in renal proximal tubules and their localization[J].
Anat Sci Int, 2017, 92
(2): 200–206.
Ichida K, Matsuo H, Takada T, et al.
Decreased extra-renal urate excretion is a common cause of hyperuricemia[J].
Nagura M, Tamura Y, Kumagai T, et al.
Uric acid metabolism of kidney and intestine in a rat model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J].
Nucleosides, Nucleotides and Nucleic Acids, 2016, 35
(10-12): 550–558.
Xu X, Li C, Zhou P, et al.
Uric acid transporters hiding in the intestine[J].
Pharm Biol, 2016, 54
Halevy S, Ghislain PD, Mockenhaupt M, et al.
Allopurinol is the most common cause of Stevens-Johnson syndrome and 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 in Europe and Israel[J].
J Am Acad Dermatol, 2008, 58
(1): 25–32.
Min HK, Lee B, Kwok SK, et al.
Allopurinol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 in patients with h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characteristics and clinical outcomes[J].
Korean J Intern Med, 2015, 30
(4): 521–530.
Mancano MA.
Risk Factors for Androgen Deficiency with Daily Opioid U Co-trimoxazole and Sudden Cardiac Death in Patients Receiving ACE I Clindamycin-Induced M Apixaban-Induced Diffuse Alveolar H DRESS Syndrome Induced by Allopurinol[J].
Hosp Pharm, 2015, 50
(3): 189–193.
Shirakawa M, Sekine S, Tanaka A, et al.
Metabolic activation of hepatotoxic drug (benzbromarone) induced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ermeability transition[J].
Toxicol Appl Pharmacol,
(1): 12–18.
Ojha R, Singh J, Ojha A, et al.
An updated patent review:xanthine oxidase inhibitors for the treatment of hyperuricemia and gout ()[J].
Expert Opin Ther Pat, 2017, 27
(3): 311–345.
Nindita Y, Hamada T, Bahrudin U, et al.
Effect of losartan and benzbromarone on the level of human urate transporter 1 mRNA[J].
Shahid H, Singh JA.
Investigational drugs for hyperuricemia[J].
Expert Opin Investig Drugs, 2015, 24
倪青, 孟祥.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中医认识与治疗[J].
Ao GZ, Zhou MZ, Li YY, et al.
Discovery of novel curcumin derivatives targeting xanthine oxidase and urate transporter 1 as anti-hyperuricemic agents[J].
Bioorg Med Chem, 2017, 25
(1): 166–174.
Su J, Wei Y, Liu M, et al.
Anti-hyperuricemic and nephroprotective effects of Rhizoma Dioscoreae septemlobae extracts and its main component dioscin via regulation of mOAT1, mURAT1 and mOCT2 in hypertensive mice[J].
Arch Pharm Res, 2014, 37
Liu YL, Pan Y, Wang X, et al.
Betaine reduces serum uric acid levels and improves kidney function in hyperuricemic mice[J].
Wang MX, Liu YL, Yang Y, et al.
Nuciferine restores potassium oxonate-induced hyperuricemia and kidney inflammation in mice[J].
Eur J Pharmacol,
Present research situation and thinking of drug in treating hyperuricemia
LIU Jin-chang,
Institut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ianjin 300193, China
Hyperuricemia is a common metabolic disease in clinic with a growing tendency of morbidity. Hyperuricemia is one of the factor causes of hypertension, diabetes,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chronic renal failure, affecting life quality of patients. Generally, reducing of uric acid production and increasing of uric acid excretion are the major methods in clinic therapy. The kinds of medication are limited and not enough for clinic demand.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pathogenesis mechanism research and new drug development of hyperuricemia, analyzed the character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on hyperuircemia therapy, provided a thought of anti-hyperuircemia new dru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n the basis of clinic effectiv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Key words:
hyperuricemia&&&&
uric acid production and excretion&&&&
mechanism&&&&
new drug discovery&&&&高尿酸血症要注意,治痛风疑问多,医生推荐的几种食疗方能省不少钱
日常生活中,高尿酸血症和痛风频发。大部分人甚至认为,痛风就是高尿酸血症。下面就来为大家解释一下,什么是痛风?高尿酸血症又与痛风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高尿酸血症的危害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1、痛风的危险因素;
2、虽然可持续几个月或几年而不出现痛风,但尿酸结晶可在关节、肌腱、皮下等组织沉积,亦可造成肾结石;
3、血尿酸水平还与其他疾病,包括代谢综合征、高血脂、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和肾脏病等相关,最重要的,目前已确认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有时候在降尿酸治疗的时候,关节疼痛反而更明显了,是不是吃错了药?
确实会出现这种情况,对于平时未进行降尿酸治疗的患者,在关节炎发作时服用降尿酸药物,反而会加重疼痛的程度和疼痛的持续时间。因为降尿酸的时候,会首先把沉积在关节中的尿酸盐晶体分解成更小的晶体,这会导致局部炎症的加重。因此对于平时未进行降尿酸治疗的患者,建议在症状缓解2-4周后开始降尿酸治疗,并同时服用控制痛风发作的药物。
高尿酸血症会大大降低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能力,影响胰岛素发挥正常作用,导致血糖上升。研究发现,血液尿酸水平每增高60,新发糖尿病的风险会增加18%。对于糖尿病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更是雪上加霜,会显著促进各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
所以得了高尿酸血症不要不当回事,这些食疗方可以试一下:
1、余甘子淡竹叶茶可以降尿酸,是著名医书《金匮要略》中的记载,
原料:余甘子、淡竹叶、菊苣、桑叶、葛根各5g,
做法:所有食材洗干净后入锅煮2个小时后取汤汁饮用,一天2-3次。
作用:可以有效降低尿酸、预防痛风。尿酸高的人应该经常喝,而已经痛风的人更应该喝,降低尿酸有利于控制痛风的恶化。
想要药材发挥最大的功效,最好是研磨成细小颗粒后再煎煮或者焖泡。
2、淡竹叶玄参茶
原料:淡竹叶、山楂、党参、玉米须、玄参各10克。
做法:将淡竹叶、山楂、党参、玉米须、玄参碾成细小颗粒,共同入锅煎水,代茶饮。
功效:降酸、排酸,利尿化浊。
3、黄精当归粥
【原料】黄精、槐花各10~15克、玉竹8克、当归、葛根各5克、粳米50~100克。
【制作】先将上述材料加水研汁去渣,同粳米煮为稀粥。
【用法】每日1次,5~7天为一疗程。
【功效】适用于高尿酸,有利尿、排酸、补益肝肾。
【宜忌】用量不宜过大;怀孕妇女及平素大便稀薄者不宜服用。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客户端下载
发送验证码
未注册的用户手机验证后自动登录
30天内免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
绑定手机号
发送验证码
举报举报原因:广告营销地域攻击色情低俗人身攻击诈骗骚扰谣言反动其他取消 提交
高尿酸是不是等于痛风呢?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01:52
很多高尿酸血症的病人没有什么临床症状,没有感到不适,也就没有引起重视。了解了高尿酸血症的危害,我们就应该意识到,高尿酸血症引起痛风发作和关节损害只是其一个显性表现而已,它对身体各个器官的隐性损伤不容忽视。因此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病发生的必要条件,且尿酸值越高,出现痛风症状的可能性越大。但不是所有的高尿酸血症都会发展成痛风,所以说高尿酸血症不完全等于痛风。尿酸增高源于高嘌呤饮食,肉类蛋白多含有高嘌呤。所以肉类食物为主者容易血尿酸增高,谷类食物为主者血尿酸比较低。一直以来,我们以谷类食物为主。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的富裕,我们的食物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大。过去吃大米为主,如今鸡鸭鱼肉等肉食占食物比重越来越大。导致人的代谢系统不能适应。尿酸高饮食注意事项:
来源:乐禹萱
来源:北京时间
来源:健康学
来源:南方网
来源:三诺讲糖
来源:舌尖上的CoCo
来源:凤凰网
来源:凤凰网
来源:凤凰网
来源:健康与养生
来源:痛风医生mp
来源:活力营养师
来源:生气不如养生
来源:健康学
来源:炎炎妈妈说美食
来源:凤凰网
来源:凤凰网
来源:吃出的健康
来源:北京时间
来源:富雕健康普及
来源:凤凰网
来源:鹏尚阁陈鹏
来源:健康活力桔
来源:些许健康
来源:凤凰网高尿酸血症治疗方法有哪些?文中的方法你都会吗?高尿酸血症治疗方法有哪些?文中的方法你都会吗?幸福将近百家号高尿酸血症不是痛风,但是痛风患者一定血尿酸过高。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发病前期,如果不及时的治疗控制,会导致发展成痛风。高尿酸血症治疗方法有哪些?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看看下文的介绍。高尿酸血症治疗方法有哪些?饮食疗法在传统上可以说是治疗痛风的主要方法,但是随著医学科技的进步以及对痛风病症的了解后,其实饮食疗法已经不再像从前一样受重视。主要原因在于饮食对于尿酸的形成,远不如体内细胞新陈代谢合成的量,所以严格限制痛风病人不食用高嘌呤的食物,对于改善病情的帮助并不大。因此只要接受正确治疗,保持不暴饮暴食、不使身体发胖的饮食原则,什么都可以吃。我们都知道高尿酸血症非但是造成痛风发作的主,它还会会引发肾脏、心脏及脑血管障碍,进而威胁到人们生命的安全,有监于此,高尿酸血症的病患得终生靠药物来控制体内的尿酸值,否则会对身体健康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目前用来治疗高尿酸血症的药物多半采取尿酸生成抑制剂及尿酸排泄促进剂二种,医师得视病患的病情、合并症等来决定使用的药物种类。辅助疗法的目的多半是在疏解合并症的发生,所以它并不是治疗上的重点,但是病患如果能遵守或听从指示,多加注意的话,对改善病情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至于辅助疗法有:多服用小苏打水以调整尿液的酸碱值、每天排泄的尿液量保持在二千毫升以上。高尿酸血症应避免高嘌呤及高热量饮食、酗酒等诱发因素。肉类食品中,特别是羊肉,还有啤酒和海鲜,的确是引起血尿酸浓度过高诱发痛风的主要因素,对这些食物控制摄入量非常重要。吃完这些食物要多喝水,特别是碱性水,如苏打水。多吃些水果、蔬菜等碱性食物,有利于尿酸的排泄,还能预防尿酸盐结晶的沉积。一般处理饮食控制很重要,避免进食高嘌呤饮食。动物内脏、骨髓、海味、蛤蟹等含嘌呤最丰富;鱼虾类、肉类、豌豆、菠菜等亦含一定量嘌呤;蔬菜、水果、牛奶、鸡蛋等则不含嘌呤。肥胖患者必须减少热卡的摄取,降低体重。宜多饮水以利尿酸排出。避免过度劳累、紧张、饮酒、受冷、受湿及关节损伤等诱发因素。小编多方考核之后给大家推荐一款降酸茶即冲即饮,一起来了解一下这款茶吧!百优草葛山茶 绛酸茶排酸茶本草风双降茶【买2送1】¥98购买配料葛根、 黄精 、薏苡仁 、淡竹叶、 茯苓 、桑葚 、山药 、枸杞子使用方法取小茶包一袋,放入茶杯中,加入200-250ml沸水,浸泡3-5分钟后即可饮用!每天两包 每包反复冲泡三次左右功效降低尿酸高 、 减少痛风的发作 、缓解痛风葛根: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黄精:本草纲目有记载补精气、壮筋骨、治脾胃虚弱等效果显著。薏苡仁:有利水渗透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的作用。淡竹叶:其性味甘淡,能清心、利尿、祛烦躁,对于牙龈肿痛、口腔炎等有良好的疗效茯苓: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桑葚:肝肾不足和血虚精亏的头晕目眩、腰酸耳鸣、须发早白、失眠多梦、津伤口渴、消渴、肠燥便秘山药:山药具有滋养强壮,助消化,敛虚汗,止泻之功效,主治脾虚腹泻、肺虚咳嗽、糖尿病消渴、小便短频、遗精、妇女带下及消化不良的慢性肠炎。枸杞子: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功效几乎人人皆知。注意事项:减少进食高嘌呤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海产类如沙甸鱼、马鲛鱼、带子;肉类;豆类;某些蔬菜如十字花菜、露荀、菠菜、菇类。避免饮用浓汤:因普林可溶在水里,汤汁含有部分溶解的普林,所以避免饮用老火汤、肉汁汤。3.避免酒精饮品:酒精含有普林还会导致尿酸排泄受阻,体内尿酸浓度会升高。4.多吃蔬果:蔬果如车厘子、士多啤利或红梅类的抗氧化物质有助降低体内尿酸及防止尿酸结晶形成,并减少炎症情况。5.要多喝水:水有助尿酸排泄出体外,建议每天饮用多于两公升水。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幸福将近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领悟我们的人生,分享幸福!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本高尿酸血症治疗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