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初学太极拳入门基本功者,都会遇到这么几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初学太极拳那些事儿,欢迎补充
世界最具影响力太极微信公众号
大凡初学太极拳者,都会遇到这么几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譬如,学什么拳好?怎么找老师?能不能自学?太极拳对身体的好处到底有多大?是不是练了太极拳就百病不侵了?太极拳到底有多厉害?是否有传说的那么神?怎样使自己成为高手?等等等……
下面就给初学者提几个小小的建议。仅供参考!
一 “学什么拳好?”
对于太极拳本身而言,各拳种没有好与坏之分。只有适合不适合自己一说。
建议:初学者先不要盲目的马上着手学,先到处去看看,多观察、多留心,判断一下到底哪个拳种较适合自己。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性格特征来选择。其实选择什么拳种并不重要,关键是要适合自己。
二 “是不是会的花样越多就证明本事越大?”
初学者一般看到的多数情况是:一些队伍花样繁多,拳、剑、刀、扇一应俱全,就觉得如果自己比别人学的少好像就是一件挺没面子的事。
建议:“少而精”、“勿贪多”。
三 “是不是我练了太极拳就能百病不侵了?”
太极拳对身体的调节是从内部循序渐进的进行的。它可以增强人体的自身免疫力,并辅助性配合治疗一些慢性疾病。但并不意味着它可以代替药物。更不能指望用太极拳来作为“保护伞”。
建议:“科学健身”。减少患病机率,增加机体免疫力。
四 “一时找不到老师,自学能行吗?”
这也是初学者最常遇到的问题,其因素有二:
1、周围确实没有练太极拳的;
2、尤其是年轻人,顾及面子,怕别人说“跟着老头老太太能混出什么来?”但是自己还想学;还有的觉得“我悟性好,不信我自学不成”,更有甚者就想“如果有一天我一出门,别人一看,哇,多日不见,原来你还有这么一手啊?”顿时虚荣心得到了满足;再加上现在的书和光盘铺天盖地,确实给大家提供了不少方便。
自学不是完全不可能,但同时出偏差的机率也会相应增加。自学最多只能练个外形,而内在的东西还是必须要有老师言传身教的。
建议:短暂的自学也未尝不可,但最终还是要找个老师手把手的教。
五 “太极拳到底有多厉害?”
因为现在太极拳队伍当中以老年人居多,给人造成的误区就是“太极拳不就是老年人锻炼身体用的嘛?”其实不然,太极拳本身属于武术范畴,武术的本质就是“技击”。太极拳为内家拳之首,其技击含义更胜一筹。
建议:要想亲身体验太极拳的技击奥妙,就让自己“迷”到传统太极拳里,终身收益。
六 “我想快速成为太极拳高手”
古有“太极十年不出门”一说,再快也要等三、五年,而且前提条件是:良师+独特的训练方法+训练时间+悟性+自身素质。
建议:“慢功出细活”。和平年代,高手也常发愁总用不上。
做为太极拳初学者,除了从“大道理”上明白,更主要的是要从技术方面来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静”是太极拳初学者首先要面临的最根本的问题。
何为“静”?如何“静”?
“静”——作为太极拳的“静”,是一个相对于“动”的概念。是由物质到意识的升华。是在躯体运动过程中的意识的集中体现。
初学者在行拳过程中,首先要将精神集中,在大脑中只反映出下一个动作的运行路线、方向、位置以及定势时的正确姿势即可。在整个套路中,努力使自己思想不走思,尽量将每个动作细化、准确化。久而久之,自然出现“静态”。正所谓“动中求静”。
2、“松”“沉”
“松”“沉”是太极拳初学者继“静”之后又要面临的一个较为困惑的问题。
那么,何为“松”“沉”?如何“松”“沉”?又为何总将“松”和“沉”结合在一起说呢?
在此只说明一些作为初学者所需掌握的初步要领:
“松”——即松开。是用意识引导躯体各肌肉、关节部位的一种相对于紧张、僵持状态的自身反应。说通俗一点,就是用大脑指挥各肌肉、关节部位别那么紧张,尽量让自己保持一种“舒适状态”。但是要注意的是,“松”时不能“懈”。“懈”则瘫、软。作为肢体外形上还是要保持其固有的拳姿。
“沉”——即沉下。在解决了“松”的前提下,气血自然下沉,使躯体状态得以稳固,直至有“脚下生根”的感觉,逐渐使躯体达到“上虚下实”。是解决初学者由上肢运动为主而走向下肢运动的一个转折点。
“松”“沉”二者原本就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不可能只单练一项。
大家都知道太极拳是“刚柔并济”之拳术。“刚”易练,“柔”难求。
我发现在初学者当中,女性相对男性而言较易掌握“柔”。可能与女性本身的生理特征、思想意识有关,由于女性肌肉耐受能力小,技击攻防意识弱,所以在行拳过程中只要能去掉僵劲、拙劲,便会很快使动作“柔”起来。
何为“柔”?如何“柔”?
“柔”——通俗的讲,是指在行拳过程中,四肢与躯干之间相互配合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外在的非紧、非僵、非拙的运动状态。给人视觉上有一种舒适、自然之感。
要想“柔”,首先在思想意识上要放松,要有自信心,要使自己充分静下来,可兼用意识导引动作。大多数拳种讲究弧、圆,可有意识让自己的肢体运动轨迹在弧线及圆中进行。须注意的是,“柔”时勿“软”。
练习的过程可先从上肢开始:腕勿僵,肘勿架,肩勿紧。随时留意各运动轨迹;再者要加强腰部的灵活性练习,在灵活的基础上,使之与四肢运动形成和协。
下肢也讲究“柔”,此柔是由腰胯决定的。其中胯是带动下肢运动的关键部位所在。许多下肢运动都是被动的。在腿部肌肉耐受能力达到的情况下,所要完成的运动要先让胯“明白了”,许多问题自然解决。下肢要随时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之感,柔性自出。
4、“轻灵”
在解决了“静”“松”“沉”“柔”之后,“轻灵”之感自出。
以上四点只是就初学者而言,在基础阶段所应留意的,是一些较简而易行的方法,希望能对喜爱太极拳的初学者有些小小的帮助,来解决一些最基础的问题。当然,打好基础后,自然要进一步深入修炼,以后也自有其修炼方式。
在这里,因本人的水平有限,有不当之处,还望能得到高人的指点!
图文来自互联网 版权属于原作者
联系邮箱:taijiworld@vip.sina.com
推广太极文化 分享太极知识
世界太极拳网
微信号:sjtjqw
2017 继续太极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转载]大凡初学太极拳者,都会遇到这么几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大凡初学太极拳者,都会遇到这么几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譬如,学什么拳好?怎么找老师?能不能自学?太极拳对身体的好处到底有多大?是不是练了太极拳就百病不侵了?太极拳到底有多厉害?是否有传说的那么神?怎样使自己成为高手?等等等……
下面就给初学者提几个小小的建议。仅供参考!
“学什么拳好?”
对于太极拳本身而言,各拳种没有好与坏之分。只有适合不适合自己一说。
建议:初学者先不要盲目的马上着手学,先到处去看看,多观察、多留心,判断一下到底哪个拳种较适合自己。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性格特征来选择。其实选择什么拳种并不重要,关键是要适合自己。
“是不是会的花样越多就证明本事越大?”
初学者一般看到的多数情况是:一些队伍花样繁多,拳、剑、刀、扇一应俱全,就觉得如果自己比别人学的少好像就是一件挺没面子的事。
建议:“少而精”、“勿贪多”。
“是不是我练了太极拳就能百病不侵了?”
太极拳对身体的调节是从内部循序渐进的进行的。它可以增强人体的自身免疫力,并辅助性配合治疗一些慢性疾病。但并不意味着它可以代替药物。更不能指望用太极拳来作为“保护伞”。
建议:“科学健身”。减少患病机率,增加机体免疫力。
“一时找不到老师,自学能行吗?”
这也是初学者最常遇到的问题,其因素有二:
1、周围确实没有练太极拳的;
2、尤其是年轻人,顾及面子,怕别人说“跟着老头老太太能混出什么来?”但是自己还想学;还有的觉得“我悟性好,不信我自学不成”,更有甚者就想“如果有一天我一出门,别人一看,哇,多日不见,原来你还有这么一手啊?”顿时虚荣心得到了满足;再加上现在的书和光盘铺天盖地,确实给大家提供了不少方便。
自学不是完全不可能,但同时出偏差的机率也会相应增加。自学最多只能练个外形,而内在的东西还是必须要有老师言传身教的。
建议:短暂的自学也未尝不可,但最终还是要找个老师手把手的教。
“太极拳到底有多厉害?”
因为现在太极拳队伍当中以老年人居多,给人造成的误区就是“太极拳不就是老年人锻炼身体用的嘛?”其实不然,太极拳本身属于武术范畴,武术的本质就是“技击”。太极拳为内家拳之首,其技击含义更胜一筹。
建议:要想亲身体验太极拳的技击奥妙,就让自己“迷”到传统太极拳里,终身收益。
“我想快速成为太极拳高手”
古有“太极十年不出门”一说,再快也要等三、五年,而且前提条件是:良师+独特的训练方法+训练时间+悟性+自身素质。
建议:“慢功出细活”。和平年代,高手也常发愁总用不上。
做为太极拳初学者,除了从“大道理”上明白,更主要的是要从技术方面来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静”是太极拳初学者首先要面临的最根本的问题。
何为“静”?如何“静”?
“静”——作为太极拳的“静”,是一个相对于“动”的概念。是由物质到意识的升华。是在躯体运动过程中的意识的集中体现。
初学者在行拳过程中,首先要将精神集中,在大脑中只反映出下一个动作的运行路线、方向、位置以及定势时的正确姿势即可。在整个套路中,努力使自己思想不走思,尽量将每个动作细化、准确化。久而久之,自然出现“静态”。正所谓“动中求静”。
2、“松”“沉”
“松”“沉”是太极拳初学者继“静”之后又要面临的一个较为困惑的问题。
那么,何为“松”“沉”?如何“松”“沉”?又为何总将“松”和“沉”结合在一起说呢?
在此只说明一些作为初学者所需掌握的初步要领:
“松”——即松开。是用意识引导躯体各肌肉、关节部位的一种相对于紧张、僵持状态的自身反应。说通俗一点,就是用大脑指挥各肌肉、关节部位别那么紧张,尽量让自己保持一种“舒适状态”。但是要注意的是,“松”时不能“懈”。“懈”则瘫、软。作为肢体外形上还是要保持其固有的拳姿。
“沉”——即沉下。在解决了“松”的前提下,气血自然下沉,使躯体状态得以稳固,直至有“脚下生根”的感觉,逐渐使躯体达到“上虚下实”。是解决初学者由上肢运动为主而走向下肢运动的一个转折点。
“松”“沉”二者原本就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不可能只单练一项。
大家都知道太极拳是“刚柔并济”之拳术。“刚”易练,“柔”难求。
我发现在初学者当中,女性相对男性而言较易掌握“柔”。可能与女性本身的生理特征、思想意识有关,由于女性肌肉耐受能力小,技击攻防意识弱,所以在行拳过程中只要能去掉僵劲、拙劲,便会很快使动作“柔”起来。
何为“柔”?如何“柔”?
“柔”——通俗的讲,是指在行拳过程中,四肢与躯干之间相互配合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外在的非紧、非僵、非拙的运动状态。给人视觉上有一种舒适、自然之感。
要想“柔”,首先在思想意识上要放松,要有自信心,要使自己充分静下来,可兼用意识导引动作。大多数拳种讲究弧、圆,可有意识让自己的肢体运动轨迹在弧线及圆中进行。须注意的是,“柔”时勿“软”。
练习的过程可先从上肢开始:腕勿僵,肘勿架,肩勿紧。随时留意各运动轨迹;再者要加强腰部的灵活性练习,在灵活的基础上,使之与四肢运动形成和协。
下肢也讲究“柔”,此柔是由腰胯决定的。其中胯是带动下肢运动的关键部位所在。许多下肢运动都是被动的。在腿部肌肉耐受能力达到的情况下,所要完成的运动要先让胯“明白了”,许多问题自然解决。下肢要随时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之感,柔性自出。
4、“轻灵”
在解决了“静”“松”“沉”“柔”之后,“轻灵”之感自出。
以上四点只是就初学者而言,在基础阶段所应留意的,是一些较简而易行的方法,希望能对喜爱太极拳的初学者有些小小的帮助,来解决一些最基础的问题。当然,打好基础后,自然要进一步深入修炼,以后也自有其修炼方式。
在这里,因本人的水平有限,有不当之处,还望能得到高人的指点!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大凡初学太极拳者,都会遇到这么几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大凡初学太极拳者,都会遇到这么几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譬如,学什么拳好?怎么找老师?能不能自学?太极拳对身体的好处到底有多大?是不是练了太极拳就百病不侵了?太极拳到底有多厉害?是否有传说的那么神?怎样使自己成为高手?等等等下面就给初学者提几个小小的建议仅供参考!一学什么拳好?对于太极拳本身而言,各拳种没有好与坏之分只有适合不适合自己一说建议:初学者先不要盲目的马上着手学,先到处去看看,多观察多留心,判断一下到底哪个拳种较适合自己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性格特征来选择其实选择什么拳种并不重要,关键是要适合自己二是不是会的花样越多就证明本事越大?初学者一般看到的多数情况是:一些队伍花样繁多,拳剑刀扇一应俱全,就觉得如果自己比别人学的少好像就是一件挺没面子的事建议:少而精勿贪多三是不是我练了太极拳就能百病不侵了?太极拳对身体的调节是从内部循序渐进的进行的它可以增强人体的自身免疫力,并辅助性配合治疗一些慢性疾病但并不意味着它可以代替药物更不能指望用太极拳来作为保护伞建议:科学健身减少患病机率,增加机体免疫力四一时找不到老师,自学能行吗?这也是初学者最常遇到的问题,其因素有二:1周围确实没有练太极拳的;2尤其是年轻人,顾及面子,怕别人说跟着老头老太太能混出什么来?但是自己还想学;还有的觉得我悟性好,不信我自学不成,更有甚者就想如果有一天我一出门,别人一看,哇,多日不见,原来你还有这么一手啊?顿时虚荣心得到了满足;再加上现在的书和光盘铺天盖地,确实给大家提供了不少方便自学不是完全不可能,但同时出偏差的机率也会相应增加自学最多只能练个外形,而内在的东西还是必须要有老师言传身教的建议:短暂的自学也未尝不可,但最终还是要找个老师手把手的教五太极拳到底有多厉害?因为现在太极拳队伍当中以老年人居多,给人造成的误区就是太极拳不就是老年人锻炼身体用的嘛?其实不然,太极拳本身属于武术范畴,武术的本质就是技击太极拳为内家拳之首,其技击含义更胜一筹建议:要想亲身体验太极拳的技击奥妙,就让自己迷到传统太极拳里,终身收益六我想快速成为太极拳高手古有太极十年不出门一说,再快也要等三五年,而且前提条件是:良师+独特的训练方法+训练时间+悟性+自身素质建议:慢功出细活和平年代,高手也常发愁总用不上做为太极拳初学者,除了从大道理上明白,更主要的是要从技术方面来解决一些具体问题1静静是太极拳初学者首先要面临的最根本的问题何为静?如何静?静作为太极拳的静,是一个相对于动的概念是由物质到意识的升华是在躯体运动过程中的意识的集中体现初学者在行拳过程中,首先要将精神集中,在大脑中只反映出下一个动作的运行路线方向位置以及定势时的正确姿势即可在整个套路中,努力使自己思想不走思,尽量将每个动作细化准确化久而久之,自然出现静态正所谓动中求静2松沉松沉是太极拳初学者继静之后又要面临的一个较为困惑的问题那么,何为松沉?如何松沉?又为何总将松和沉结合在一起说呢?在此只说明一些作为初学者所需掌握的初步要领:松即松开是用意识引导躯体各肌肉关节部位的一种相对于紧张僵持状态的自身反应说通俗一点,就是用大脑指挥各肌肉关节部位别那么紧张,尽量让自己保持一种舒适状态但是要注意的是,松时不能懈懈则瘫软作为肢体外形上还是要保持其固有的拳姿沉即沉下在解决了松的前提下,气血自然下沉,使躯体状态得以稳固,直至有脚下生根的感觉,逐渐使躯体达到上虚下实是解决初学者由上肢运动为主而走向下肢运动的一个转折点松沉二者原本就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不可能只单练一项3柔大家都知道太极拳是刚柔并济之拳术刚易练,柔难求我发现在初学者当中,女性相对男性而言较易掌握柔可能与女性本身的生理特征思想意识有关,由于女性肌肉耐受能力小,技击攻防意识弱,所以在行拳过程中只要能去掉僵劲拙劲,便会很快使动作柔起来何为柔?如何柔?柔通俗的讲,是指在行拳过程中,四肢与躯干之间相互配合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外在的非紧非僵非拙的运动状态给人视觉上有一种舒适自然之感要想柔,首先在思想意识上要放松,要有自信心,要使自己充分静下来,可兼用意识导引动作大多数拳种讲究弧圆,可有意识让自己的肢体运动轨迹在弧线及圆中进行须注意的是,柔时勿软练**的过程可先从上肢开始:腕勿僵,肘勿架,肩勿紧随时留意各运动轨迹;再者要加强腰部的灵活性练**,在灵活的基础上,使之与四肢运动形成和协下肢也讲究柔,此柔是由腰胯决定的其中胯是带动下肢运动的关键部位所在许多下肢运动都是被动的在腿部肌肉耐受能力达到的情况下,所要完成的运动要先让胯明白了,许多问题自然解决下肢要随时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之感,柔性自出4轻灵在解决了静松沉柔之后,轻灵之感自出以上四点只是就初学者而言,在基础阶段所应留意的,是一些较简而易行的方法,希望能对喜爱太极拳的初学者有些小小的帮助,来解决一些最基础的问题当然,打好基础后,自然要进一步深入修炼,以后也自有其修炼方式在这里,因本人的水平有限,有不当之处,还望能得到高人的指点!小编微信:152****8169投稿邮箱:d***@126.com平台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原作者看到本人文章可与我们联系该作者最新发布网友推荐的文章最新发布的文章@大凡初学太极拳者,都会遇到这么几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我的图书馆
大凡初学太极拳者,都会遇到这么几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大凡初学太极拳者,都会遇到这么几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譬如,学什么拳好?怎么找老师?能不能自学?太极拳对身体的好处到底有多大?是不是练了太极拳就百病不侵了?太极拳到底有多厉害?是否有传说的那么神?怎样使自己成为高手?等等等……下面就给初学者提几个小小的建议。仅供参考!一“学什么拳好?”对于太极拳本身而言,各拳种没有好与坏之分。只有适合不适合自己一说。建议:初学者先不要盲目的马上着手学,先到处去看看,多观察、多留心,判断一下到底哪个拳种较适合自己。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性格特征来选择。其实选择什么拳种并不重要,关键是要适合自己。二“是不是会的花样越多就证明本事越大?”初学者一般看到的多数情况是:一些队伍花样繁多,拳、剑、刀、扇一应俱全,就觉得如果自己比别人学的少好像就是一件挺没面子的事。建议:“少而精”、“勿贪多”。三“是不是我练了太极拳就能百病不侵了?”太极拳对身体的调节是从内部循序渐进的进行的。它可以增强人体的自身免疫力,并辅助性配合治疗一些慢性疾病。但并不意味着它可以代替药物。更不能指望用太极拳来作为“保护伞”。建议:“科学健身”。减少患病机率,增加机体免疫力。四“一时找不到老师,自学能行吗?”这也是初学者最常遇到的问题,其因素有二:1、周围确实没有练太极拳的;2、尤其是年轻人,顾及面子,怕别人说“跟着老头老太太能混出什么来?”但是自己还想学;还有的觉得“我悟性好,不信我自学不成”,更有甚者就想“如果有一天我一出门,别人一看,哇,多日不见,原来你还有这么一手啊?”顿时虚荣心得到了满足;再加上现在的书和光盘铺天盖地,确实给大家提供了不少方便。自学不是完全不可能,但同时出偏差的机率也会相应增加。自学最多只能练个外形,而内在的东西还是必须要有老师言传身教的。建议:短暂的自学也未尝不可,但最终还是要找个老师手把手的教。五“太极拳到底有多厉害?”因为现在太极拳队伍当中以老年人居多,给人造成的误区就是“太极拳不就是老年人锻炼身体用的嘛?”其实不然,太极拳本身属于武术范畴,武术的本质就是“技击”。太极拳为内家拳之首,其技击含义更胜一筹。建议:要想亲身体验太极拳的技击奥妙,就让自己“迷”到传统太极拳里,终身收益。六“我想快速成为太极拳高手”古有“太极十年不出门”一说,再快也要等三、五年,而且前提条件是:良师+独特的训练方法+训练时间+悟性+自身素质。建议:“慢功出细活”。和平年代,高手也常发愁总用不上。做为太极拳初学者,除了从“大道理”上明白,更主要的是要从技术方面来解决一些具体问题。1、“静”“静”是太极拳初学者首先要面临的最根本的问题。何为“静”?如何“静”?“静”——作为太极拳的“静”,是一个相对于“动”的概念。是由物质到意识的升华。是在躯体运动过程中的意识的集中体现。初学者在行拳过程中,首先要将精神集中,在大脑中只反映出下一个动作的运行路线、方向、位置以及定势时的正确姿势即可。在整个套路中,努力使自己思想不走思,尽量将每个动作细化、准确化。久而久之,自然出现“静态”。正所谓“动中求静”。2、“松”“沉”“松”“沉”是太极拳初学者继“静”之后又要面临的一个较为困惑的问题。那么,何为“松”“沉”?如何“松”“沉”?又为何总将“松”和“沉”结合在一起说呢?在此只说明一些作为初学者所需掌握的初步要领:“松”——即松开。是用意识引导躯体各肌肉、关节部位的一种相对于紧张、僵持状态的自身反应。说通俗一点,就是用大脑指挥各肌肉、关节部位别那么紧张,尽量让自己保持一种“舒适状态”。但是要注意的是,“松”时不能“懈”。“懈”则瘫、软。作为肢体外形上还是要保持其固有的拳姿。“沉”——即沉下。在解决了“松”的前提下,气血自然下沉,使躯体状态得以稳固,直至有“脚下生根”的感觉,逐渐使躯体达到“上虚下实”。是解决初学者由上肢运动为主而走向下肢运动的一个转折点。“松”“沉”二者原本就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不可能只单练一项。3、“柔”大家都知道太极拳是“刚柔并济”之拳术。“刚”易练,“柔”难求。我发现在初学者当中,女性相对男性而言较易掌握“柔”。可能与女性本身的生理特征、思想意识有关,由于女性肌肉耐受能力小,技击攻防意识弱,所以在行拳过程中只要能去掉僵劲、拙劲,便会很快使动作“柔”起来。何为“柔”?如何“柔”?“柔”——通俗的讲,是指在行拳过程中,四肢与躯干之间相互配合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外在的非紧、非僵、非拙的运动状态。给人视觉上有一种舒适、自然之感。要想“柔”,首先在思想意识上要放松,要有自信心,要使自己充分静下来,可兼用意识导引动作。大多数拳种讲究弧、圆,可有意识让自己的肢体运动轨迹在弧线及圆中进行。须注意的是,“柔”时勿“软”。练习的过程可先从上肢开始:腕勿僵,肘勿架,肩勿紧。随时留意各运动轨迹;再者要加强腰部的灵活性练习,在灵活的基础上,使之与四肢运动形成和协。下肢也讲究“柔”,此柔是由腰胯决定的。其中胯是带动下肢运动的关键部位所在。许多下肢运动都是被动的。在腿部肌肉耐受能力达到的情况下,所要完成的运动要先让胯“明白了”,许多问题自然解决。下肢要随时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之感,柔性自出。4、“轻灵”在解决了“静”“松”“沉”“柔”之后,“轻灵”之感自出。以上四点只是就初学者而言,在基础阶段所应留意的,是一些较简而易行的方法,希望能对喜爱太极拳的初学者有些小小的帮助,来解决一些最基础的问题。当然,打好基础后,自然要进一步深入修炼,以后也自有其修炼方式。在这里,因本人的水平有限,有不当之处,还望能得到高人的指点!小编微信: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大凡太极拳初学者,都会遇到这么几问题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大凡太极拳初学者,都会遇到这么几问题
文档格式:TXT|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10:23:52|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0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大凡太极拳初学者,都会遇到这么几问题
关注微信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学太极拳入门基本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