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线性规划问题求解题。。

2017年南京市中考数学试题(附答案和解释)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2017年南京市中考数学试题(附答案和解释)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2017年南京市中考数学试题(附答案和解释)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 w.5Y k J.C om &第Ⅰ卷(共60分)一、: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计算12+(-18)÷(-6)-(-3)×2的结果是(& )A. 7&&&&&&& B. 8&&&&& C.& 21&&&& D.36【答案】C&考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 计算 的结果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乘方的意义及幂的乘方,可知 = .故选:C考点:同底数幂相乘除3. 不透明袋子中装有一个几何体模型,两位同学摸该模型并描述它的特征.甲同学:它有4个面是三角形;乙间学:它有8条棱.该模型的形状对应的立体图形可能是 (& )A.三棱柱&&&&&&&& B.四棱柱&&&&&& C. 三棱锥&&&&&& D.四棱锥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有四个三角形的面,且有8条棱,可知是四棱锥.而三棱柱有两个三角形的面,四棱柱没有三角形的面,三棱锥有四个三角形的面,但是只有6条棱.故选:D考点:几何体的形状4. 若 ,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近似值可知 ,而 ,可得1<a<4.故选:B考点:二次根式的近似值5. 若方程 的两根为 和 ,且 ,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是19的算术平方根&& B. 是19的平方根&& C. 是19的算术平方根&& D. 是19的平方根【答案】C&考点:平方根6. 过三点 (2,2), (6,2), (4,5)的圆的圆心坐标为(& )A.(4, )&&&&&&&& B.(4,3)&&&&&& C.(5, )&&&&&&&& D.(5,3)【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线段AB的线段垂直平分线为x=4,然后由C点的坐标可求得圆心的横坐标为x=4,然后设圆的半径为r,则根据勾股定理可知 ,解得r= ,因此圆心的纵坐标为 ,因此圆心的坐标为(4, ).故选:A考点:1、线段垂直平分线,2、三角形的外接圆,3、勾股定理第Ⅱ卷(共90分)二、题(每题5分,满分20分,将答案填在答题纸上)7. 计算:&&&&&&&&&& ;&&&&&&&&&& .【答案】3,3【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绝对值的性质 ,可知|-3|=3,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 ,可知 .故答案为:3,3.考点:1、绝对值,2、二次根式的性质8. 2016年南京实现 约10500亿元,成为全国第11个经济总量超过万亿的城市,用科学记数法表示10500是&&&&&&&&& .【答案】1.05×104&考点:科学记数法的表示较大的数9. 若式子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 的取值范围是&&&&&&&&& .【答案】x≠1【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母不为0,可知x-1≠0,解得x≠1.故答案为:x≠1.考点:分式有意义的条件10. 计算 的结果是&&&&&&&&& .【答案】6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可得 = = .故答案为: .考点:合并同类二次根式11. 方程 的解是&&&&&&&&& .【答案】x=2&考点:解分式方程12. 已知关于 的方程 的两根为-3和-1,则&&&&&&&&&& ;&&&&&&&&&& .【答案】4,3【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可知p=-(-3-1)=4,q=(-3)×(-1)=3.故答案为:4,3.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13. 下面是某市年私人汽车拥有量和年增长率的统计图,该市私人汽车拥有量年净增量最多的是&&&&&&&&& 年,私人汽车拥有量年增长率最大的是&&&&&&&&& 年.&【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条形统计图可知私家车拥有最多的年份为2016年,由折线统计图可知2015年的私家车的拥有量增长率最高.故答案为:.考点:1、条形统计图,2、折线统计图14. 如图, 是五边形 的一个外角,若 ,则&&&&&&&&&& .&【答案】425&考点:1、多边形的内角和,2、多边形的外角15. 如图,四边形 是菱形,⊙ 经过点 ,与 相交于点 ,连接 ,若 ,则&&&&&&&&&& .&【答案】27【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菱形的性质可知AD=DC,AD∥BC,因此可知∠DAC=∠DCA, ,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可知∠DAC=51°,即∠ACE=51°,然后根据等弧所对的圆周角可知∠DAE=∠D=78°,因此可求得∠EAC=78°-51°=27°.故答案为:27.考点:1、菱形的性质,2、圆周角的性质,3、三角形的内角和16. 函数 与 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函数 的结论:①函数的图像关于原点中心对称;②当 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③当 时,函数的图像最低点的坐标是(2,4),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答案】①③&考点: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三、解答题 (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 计算 .【答案】&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分式的混合运算的法则,可先算括号里面的(通分后相加减),然后把除法转化为,再约分化简即可.试题解析: &&&&.考点:分式的混合运算18.& 解不等式组 请结合题意,完成本题的解答.(1)解不等式①,得&&&&&&&&& ,依据是______.(2)解不等式③,得&&&&&&&&& .(3)把不等式①,②和③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4)从图中可以找出三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得不等式组的解集&&&&&&&&& .【答案】 【解析】试题分析:分别求解两个不等式,系数化为1时可用性质2或性质3,然后画数轴,确定其公共部分,得到不等式组的解集.&考点:解不等式19. 如图,在 中,点 分别在 上,且 相交于点 .求证 .&【答案】证明见解析&试题解析:∵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 .∴ .∵ ,∴ ,即 .∴ .∴ .考点: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20. 某公司共25名员工,下标是他们月收入的资料.月收入/元&&&00&2200人数&1&1&1&3&6&1&11&1(1)该公司员工月收入的中位数是&&&&&&&&& 元,众数是&&&&&&&&& 元.(2)根据上表,可以算得该公司员工月收入的平均数为6276元.你认为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中的哪一个反映该公司全体员工月收入水平较为合适?说明理由.【答案】(1). (2)利用中位数可以更好地反映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大小排列确定中间一个或两个的平均数,得到中位数,然后找到出现最多的为众数;(2)根据表格信息,结合中位数、平均数、众数说明即可.试题解析:(1).(2)本题答案不惟一,下列解法供参考,例如,用中位数反映该公司全体员工月收入水平较为合适,在这组数据中有差异较大的数据,这会导致平均数较大.该公司员工月收入的中位数是3400元,这说明除去收入为3400元的员工,一半员工收入高于3400元,另一半员工收入低于3400元.因此,利用中位数可以更好地反映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考点:1、中位数,2、众数21. 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甲,乙两个家庭有了各自的规划.假定生男生女的概率相同,回答下列问题:(1)甲家庭已有一个男孩,准备再生一个孩子,则第二个孩子是女孩的概率是&&&&&&&&& ;(2)乙家庭没有孩子,准备生两个孩子,求至少有一个孩子是女孩的概率. 【答案】(1)& (2)& &考点:概率22. “直角”在初中几何学习中无处不在.如图,已知 ,请仿照小丽的方式,再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判断 是否为直角(仅限用直尺和圆规).&&小丽的方法如图,在 上分别取点 ,以 为圆心, 长为半径画弧,交 的反向延长线于点 ,若 ,则 .【答案】作图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方法一是根据勾股定理作图,方法二是根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直角画图.&方法2:如图②,在 上分别取点 ,以 为直径画圆.&若点 在圆上,则 .考点:基本作图――作直角23. 张老师计划到超市购买甲种文具100个,他到超市后发现还有乙种文具可供选择.如果调整文具的购买品种,每减少购买1个甲种文具,需增加购买2个乙种文具.设购买 个甲种文具时,需购买 个乙种文具.(1)①当减少购买一个甲种文具时,&&&&& ,&&&& ;②求 与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2)已知甲种文具每个5元,乙种文具每个3元,张老师购买这两种文具共用去540元.甲,乙两种文具各购买了多少个?【答案】(1)①99,2② (2)甲、乙两种文具各购买了60个和80个【解析】试题分析:(1)①根据“每减少购买1个甲种文具,需增加购买2个乙种文具”可直接求解;②根据①的结论直接列式即可求出函数的解析式;(2)根据题意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即可.&考点:1、一次函数,2、二元一次方程组24. 如图, 是⊙ 的切线, 为切点.连接 并延长,交 的延长线于点 ,连接 ,交⊙ 于点 .(1)求证: 平分 .(2)连结 ,若 ,求证 .&【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1)连接OB,根据切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概念可证明;(2)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证明△ODB是等边三角形,然后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得证.试题解析:(1)如图,连接 .&∵ 是⊙ 的切线,∴ ,又 ,∴ 平分 .&又 ,∴ 是等边三角形.∴ .∴ .∴ .∴ .考点:1、圆的切线,2、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3、平行线的判定25. 如图,港口 位于港口 的南偏东 方向,灯塔 恰好在 的中点处,一艘海轮位于港口 的正南方向,港口 的正西方向的 处,它沿正北方向航行5 ,到达 处,测得灯塔 在北偏东 方向上.这时, 处距离港口 有多远?(参考数据: )&【答案】35km【解析】试题分析:过点 作 ,垂足为 .构造直角三角形的模型,然后解直角三角形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定理列方程求解即可.&∵ ,∴ .∴ .∴ .又 为 的中点,∴ .∴ .∴ .∴ .∴ .因此, 处距离港口 大约为35 .考点:解直角三角形26. 已知函数 ( 为常数)(1)该函数的图像与 轴公共点的个数是(& )A.0&&& B.1&&& C.2&&& D.1或2(2)求证:不论 为何值,该函数的图像的顶点都在函数 的图像上.(3)当 时,求该函数的图像的顶点纵坐标的取值范围.【答案】(1)D(2)证明见解析(3) &试题解析:(1) .(2) ,所以该函数的图像的顶点坐标为 .把& 代入 ,得 .因此,不论 为何值,该函数的图像的顶点都在函数 的图像上.(3)设函数& .当 时, 有最小值0.当 时, 随 的增大而减小;当 时, 随 的增大而增大.又当 时, ;当 时, .因此,当 时,该函数的的图像的顶点纵坐标的取值范围是 .考点: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27. 折纸的思考.【操作体验】用一张矩形纸片折等边三角形.第一步,对折矩形纸片 (图①),使 与 重合,得到折痕 ,把纸片展平(图②).第二步,如图③,再一次折叠纸片,使点 落在 上的 处,并使折痕经过点 ,得到折痕 ,折出 ,得到 .(1)说明 是等边三角形.&【数学思考】(2)如图④.小明画出了图③的矩形 和等边三角形 .他发现,在矩形 中把 经过图形变化,可以得到图⑤中的更大的等边三角形.请描述图形变化的过程.(3)已知矩形一边长为3 ,另一边长为 .对于每一个确定的 的值,在矩形中都能画出最大的等边三角形.请画出不同情形的示意图,并写出对应的 的取值范围.&【问题解决】(4)用一张正方形铁片剪一个直角边长分别为4 和1 的直角三角形铁片,所需正方形铁片的边长的最小值为&&&&&&&&&& .【答案】(1) 是等边三角形(2)答案见解析(3) , , ;(4) &试题解析:(1)由折叠,& ,因此, 是等边三角形.(2)本题答案不惟一,下列解法供参考.例如,如图,以点 为中心,在矩形 中把 逆时针方向旋转适当的角度,得到 ;&再以点 为位似中心,将 放大,使点 的对应点 落在 上,得到 .(3)本题答案不惟一,下列解法供参考,例如,&&&&&&&&&&&&&&&&&&&&&&&&&&&&&&&&&&&&&&&& (4) .考点:1、规律探索,2、矩形的性质,3、正方形的性质,4、等边三角形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 w.5Y k J.C om
上一个试题: 下一个试题:
? ? ? ? ? ? ? ? ? ?G20全球眼:各国民众“求解题”_网易新闻
G20全球眼:各国民众“求解题”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G20全球眼:各国民众“求解题”)
G20杭州峰会召开前夕,新华社记者采访了多位外国友人,这些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背景的人士,提出了自己最关注的话题。
记者:兰熙、李明、林挹华
编辑:吕馨慧、阮帅、李重阳、吴昊
(原标题:G20全球眼:各国民众“求解题”)
本文来源:新华社新媒体专线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当前位置: >>
第1章 选择题、是非题、复习题、求解题
第 1 章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1第 1 章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一、 选择题在接下来的 7 个问题中,我们将从源主机向目的主机发送 30Mbit 的 MP3 文件。在 源和目的端之间的路径中所有链路的传输速率都是 10Mbps。假设传播速率是 2*108 m/s,源和目的端之间的距离是 10,000 km。1. 首先假设在源主机和目的主机之间只有一条链路, 并且使用报文交换, 该报文包括了完整的 MP3 文件。则发送延迟是: A. B. C. D. 50 毫秒 3 秒 3.05 秒 以上答案均不正确答案:B 提示:发送延迟是指路由器把分组移离自身所需的时间,是分组长度和链路传输速率的函数。2.根据上述条件,计算端到端的延迟(发送延迟与传播延迟之和) 。 A. B. C. D. 3秒 3.05 秒 6 秒 以上答案均不正确答案:B 提示:传播延迟是两个终端之间距离的函数,与分组长度和链路传输速率没有关系。3.根据上述条件,计算当第一个比特(bit)数据到达目的端时,源端已经发送了多少比特? A. B. C. D. 30,000,000 比特 1 比特 500,000 比特 以上答案均不正确答案:C疑难:~ 重点:★ 一般:▲ 了解:◆ 自学:※ 第 1 章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2提示:0.05 (s) * 10 (Mbps)4.现在假设在源和目的端之间有由一个路由器连接的两条链路,每条链路长 5,000 千米。仍然假 设整个 MP3 文件作为一个报文。假定不会出现拥塞,即一旦路由器接收完整个报文后,该报文 立刻开始被发送到下一条链路。计算端到端的延迟: A. B. C. D. 6.05 秒 3.05 秒 6.1 秒 以上答案均不正确答案:A 提示:传播延迟不变,发送延迟变成原来的两倍。5.现在假设 MP3 文件由 3 个分组构成,每个分组长度为 10 Mbits。忽略可能加在这些分组中的头 部信息和路由器的处理延迟。假设路由器采用存储转发分组交换。总的时延是: A. B. C. D. 4.05 秒 3.05 秒 6.05 秒 以上答案均不正确答案: A 提示: 存储转发传输意味着路由器必须接收下完整的一个分组,然后才能开始把该分组的首位发送到外出链路上。所以引入了一段存储转发时延。6.现在假设在源端和目的端之间只有一条链路, 在链路中有 10 个 TDM 信道。 MP3 文件在其中 该 一个信道上传输。端到端时延是: A. B. C. 300 微妙 30 秒 30.05 秒D. 以上答案均不正确答案:C 提示:TDM(时分多路复用)是指把时间划分成固定长度的贞,每一贞再划分成固定数目的时隙。这样,MP3 文件在传输中就只占了每一贞中的 10 个时隙之一。疑难:~重点:★一般:▲了解:◆自学:※ 第 1 章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37.现在假设在源端和目的端之间只有一条链路, 在链路中有 10 个 FDM 信道。 MP3 文件在其中 该 一个信道中传输。端到端时延是: A. B. C. D. 3秒 30.05 秒 300 微妙 以上答案均不正确答案:B 提示:FDM(频分多路复用)是指在跨越某个链路建立的多个连接间共享该链路的频谱。8.回忆书 1.6 节中车队的例子。同样假设传播速度为 100 km/h。假定车队行驶了 200 km,从第一 个收费站出发,经过第二个收费站,在到达第三个收费站时停止。此时的端到端时延是: A. B. C. D. 64 分钟124 分钟 62 分钟122 分钟答案:B9.对于上题的情况,现假设当一辆车到达第二个收费站时,它继续前进而没有等待它后面的车辆 到达。此时的端到端时延是: A. B. C. D. 124 分钟 122 分钟 24 秒 62 分钟122 分钟 12 秒答案:D10. 本教材中把第 4 层(传输层)的 PDU 称作: A. B. C. D. 数据段 分组 帧 报文疑难:~重点:★一般:▲了解:◆自学:※ 第 1 章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4答案:A 提示:协议栈 协议数据单元 应用层 消息 传输层 数据段 网络层 分组 链路层 帧 物理层 P-PDU二、 判断题1. 在虚电路网络的交换机必须给正在进行中的每个连接维护状态信息。答案:正确 提示:数据报网络不在其交换机中维护任何连接状态信息。2.在发送一个分组到数据报网络中之前,源端主机必须确定分组从源端到目的端所将经过的所有 链路。答案:错误 提示:数据报网络中分组的整个路由过程与不用地图而宁愿问路的司机类似。实际上,纯粹的数据报网络中的交换机完全不清楚可能穿越其中的任何分组流。3.因特网协议栈中的第四层和第五层是在终端系统中实现的而不是在网络核心部分的路由器中实 现。答案:正确 提示:因特网所用的网际协议栈共有 5 层,从下到上分别为: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主机(即终端系统)实现因特网的全部 5 层协议,路由器实现第一层到第三层。4.因特网提供给它的应用程序两类服务,TDM 服务和 FDM 服务。答案:错误 提示:因特网,或者说更为一般的 TCP/IP 网络为其应用程序提供两种类型的服务:无连接服务和面向连接服务。5.ADSL 是共享带宽的。疑难:~ 重点:★ 一般:▲ 了解:◆ 自学:※ 第 1 章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5答案:错误 提示:ADSL(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在用户与 ISP 之间是点到点的连接,因此 ADSL 的全部带宽都是独占而不是共享的。6.使用 ADSL,每个用户获得的下行带宽比上行带宽多。答案:正确 提示:ADSL 中,从 ISP 路由器到用户终端系统能以高达 8Mbps 的下行速率传输数据。从用户终端到中心局路由器的方向相反,即上行数据的传输率则低于 1Mbps。7.在万维网诞生之前,因特网中就已经有了网络新闻。答案:正确 提示:万维网诞生于 20 世纪 90 年代,它的出现使因特网得到了普及。8.HTTP 协议是在 1990 年的早期由 Netscape 公司提出的。答案:错误提示:Netscape 公司只是基于 HTTP 协议开发了浏览器,而不是制定 HTTP 协议。9.以太网是一种流行的住宅因特网接入技术。答案:错误 提示:接入网络大体分为以下三类:住宅接入网络、机构接入网络和移动接入网络。以太网技术用于机构接入网络。10. 如今,铜制双绞线在计算机网络中已不再使用。答案:错误 提示:双绞线如今在高速局域网构架中仍是主流方案,同时在住宅因特网接入中也广泛使用。三、 复习题疑难:~重点:★一般:▲了解:◆自学:※ 第 1 章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61.1~1.5 节1◆端系统之间有什么不同?列举不同类型的端系统。WEB 服务器是端系统吗?答案:二者没有区别。在我们的文章中, “主机”和“端系统”两个词是交替使用的。端系统包括 PC 机,工作站,Web 服务器,邮件服务器,与因特网相联的 PDA 和 Web TV 等。2◆“协议”一词常常用来描述外交关系,举一个外交协议的例子。答案:假设 Alice 是 A 国的外交大使,她希望邀请 B 国的外交大使 Bob 来共进晚餐。Alice 不是简单地打个电话告诉 Bob, “现在到我们这里来进晚餐吧。”而是先通知 Bob,建议一个日期和 时间。 Bob 可能回答说他不能按其赴约, 但在另一个时间可以来。 Alice 和 Bob 继续相互传送 “消 息”直到他们对晚餐的日期和时间达成一致。最后,Bob 在距约定时间正负 15 分钟内到达大使 馆。外交协议同样也允许 Alice 或 Bob 根据合理的理由礼貌地取消约定。3◆什么是客户机程序?什么是服务器程序?服务程序会向客户端程序请求和接收服务吗?答案:一个网络程序通常由两部分程序组成,两部分程序分别运行于不同的主机上,并彼此进行通信。首先发起通信的程序是客户端。典型地,都是客户端程序向服务端程序请求和接收服 务。4★因特网提供给其应用程序传输服务有哪两类?每类服务有哪些特点?答案:因特网提供给其应用程序面向连接服务(TCP)和无连接服务(UDP) 。每个因特网应用程序都使用这两种服务之一。在第三章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两种服务。面向连接服务的的主要特 点如下: 端系统在彼此发送应用程序数据前先执行“握手”过程。 提供可靠数据传输。比如:应用程序的所有数据可以从连接的一端有序 达连接的另一端。 提供流量控制。比如:它能确保一个连接的两端没有一端因太快地发送太多的分组而 淹没另一端的缓冲区。 提供拥塞控制。比如:控制调节应用程序发送到网络中的数据总量,以 特网进入卡锁状态。 无连接服务的主要特点如下: 防止因 无错地到疑难:~重点:★一般:▲了解:◆自学:※ 第 1 章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7没有“握手”过程。 没有可靠数据传输的保证。 没有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5★有人说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是等价的。这对于因特网的面向连接服务正确吗?流量控制和拥塞 控制的对象相同吗?答案: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控制机制,二者的对象也完全不同。流量控制确保连接的任何一方都不会因为过快地发送过量的分组而淹没另一方的缓冲区。拥塞控制调节控 制应用程序发送到网络中的数据总量, 以防止网络核心的拥塞。 如: ( 网络路由器缓冲区的拥塞) 。6★简要概述因特网的面向连接服务是如何提供可靠传输的?答案:因特网的面向连接服务是通过确认和重传机制提供可靠数据传输的。当连接的一方没有从另一方收到它发出的分组的确认信息时,它将重发该分组。 7◆线路交换网络与分组交换网络相比,具有哪些优势?在线路交换网络中,TDM 与 FDM 相比, 又具有哪些优势?答案:线路交换网络能确保在一个通话期间,有定量的端到端的带宽。而现在大部分分组交换网络(包括因特网)都不能提供端到端可靠带宽的保证。8※为什么说分组交换采用了统计多路复用?比较统计多路复用和在 TDM 中使用的多路复用技术。答案:在分组交换网络中,来自不同源端的分组以按需的方式分配链路而不是以固定、预先分配的方式,所以我们通常说分组交换运用的是统计多路复用模式。在 TDM 线路交换中,每台 主机取得各个循环的 TDM 帧中的某个固定时隙。9▲假定在发送主机和接收主机间只存在一台分组交换机。发送主机和交换机间以及交换机和接收 主机间的传输率分别是 R1 和 R2。假设该交换机使用存储转发分组交换方式,发送一个长度为 L 分组的端到端总延迟是多少(忽略排队延迟、传播延迟和节点处理延迟)?答案:假设发送主机在时间 t0 开始传输报文。在 t1 = L/R1 时刻,发送主机完成发送,路由器接收到整个分组(忽略传播延迟)上。因为此时整个分组已到达路由器,所以路由器在 t1 时刻开 始将分组发送到接收主机。在 t2 = t1 + L/R2 时刻,路由器完成发送并且目的主机接收到整个分疑难:~ 重点:★ 一般:▲ 了解:◆ 自学:※ 第 1 章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8组(忽略传播时延) 。因此,端到端的总时延是 L/R1 + L/R2。10▲在虚电路网络中,连接状态信息意味着什么?如果在虚电路网络中的一个交换机中,以每毫秒 一个连接的平均速率创建和拆除连接,那么转发表的更改速率是多少?答案:在虚电路网络中,网络核心部分的每个分组交换机为每个通过它的虚电路维持一个连接状态信息。一些连接状态信息保存在 VC 号转换表中。11★假设你正在为一种新型分组交换网络研发标准, 且需要决定该网络类型采用虚电路路由还是数 据报路由。请问使用虚电路的优点和缺点分别是什么?答案:虚电路的缺点包括(1)需要有一个信令协议来建立和释放 VC 连接。 (2)需要在分组交换机中维持连接状态。至于优点,一些研究者和工程师认为它更容易提供 QoS 服务,例如保证 最小传输率的服务或保证最大端到端分组延迟的服务。12▲列出 6 种接入技术,并分别归为住宅接入、公司接入或移动接入中的一类。答案:(1)通过电话线的拨号调制解调器技术:住宅接入 (2)通过电话线的 DSL:住宅或小型办公室接入 (3)光纤电缆混合技术:住宅接入 (4)带宽为 100Mbps 的交换以太网技术:公司接入 (5)无线局域网技术:移动接入 (6)蜂窝移动访问技术,如 WAP(无线应用协议) :移动接入13▲第一层 ISP 和第二层 ISP 最显著的区别是什么?答案:第一层 ISP 连接其它所有的第一层 ISP。第二层 ISP 仅连接一部分第一层 ISP。同时,第二层 ISP 又是一个或者多个第一层 ISP 的客户。14▲POP 和 NAP 之间的差异是什么?答案:一个 POP(存在点)就是在某 ISP 网络中的一个或者多个路由器组,通过它们能够与其它 ISP 的路由器连接。NAP(网络接入点)是许多 ISP(如第一层,第二层或者更低层次的 ISP)疑难:~重点:★一般:▲了解:◆自学:※ 第 1 章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9可以相互连接的局部网络。15▲HFC 带宽是独占的还是在用户间共享的?在下行 HFC 通道中可能发生冲突吗?为什么?答案:HFC(混合光纤同轴电缆)的带宽是用户共享的。在下行通道,所有数据包来自于一个源头,也就是头端。所以在下行通道中没有冲突。16▲以太局域网的传输率是多少?同一局域网上的每个用户能以某个给定的传输率持续传输吗?答案:以太局域网的传输速率有 10Mbps,100Mbps,1Gbps 和 10Gbps 几种。对于一个速率为XMbps 的以太网(X 为 10,100,1000,或者 10000) ,当仅有一个用户在发送数据时,该用户 能够持续的以 XMbps 的速率传输;如果存在更多的活动用户,那么每个用户都不能持续地以 XMbps 的速度传输。17▲能运行以太网的物理介质有哪些?答案:以太网通常使用的物理媒介是双绞铜线和细同轴电缆,同样可以使用光缆和粗同轴电缆。18▲拨号调制解调器、HFC 和 ADSL 都用于住宅接入。请给出这些接入技术的各自的传输率范围, 并指出带宽是共享还是专用的。答案:拨号调制解调器 ISDN ADSL HFC速率可达到 56 Kbps,专用带宽。 速率可达到 128 Kbps,专用带宽。 下行通道:5~8 Mbps,上行通道可达到 1Mbps,专用带宽。 下行通道:10~30 Mbps,上行通道通常只有几 Mbps 或更少, 共享带宽。1.6~1.8 节19★考虑从某发送主机跨越一条固定路由向某接收主机发送一系列分组。 列出一个分组的端到端时 延中的时延组成成分。这些时延中的哪些是固定的?哪些是变化的?答案:时延组成成分:处理时延,传输时延,传播时延,排队时延固定时延:处理时延,传输时延,传播时延疑难:~重点:★一般:▲了解:◆自学:※ 第 1 章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10变化时延:排队时延20▲列出一个层次能够执行的 5 个任务。这些任务中的一个(或多个)能够由两个(或多个)层次 执行吗?答案:5 个任务:差错控制、流量控制、多路复用、分组和重组、建立连接。这五个任务均能在不同层次执行。例如:很多层次都提供差错控制。21★因特网协议栈中的 5 个层次是什么?每一层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答案:因特网协议栈中的 5 个层次(自顶向下) :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链路层、物理层。每层的主要任务见教材 1.7.1(P32)22▲什么是应用层报文?什么是运输层报文段?什么是网络层数据段?什么是链路层帧?答案:应用层报文 传输层报文段 网络层数据段 链路层帧指一个应用程序在传输层之上发送和传输的数据。 由传输层产生的,并在应用层报文上附加上传输层首部。 在传输层报文段上附加上网络层首部。 在网络层数据段上附加上链路层首部。23◆路由器处理因特网协议栈中的那些层次?链路层交换机处理的是哪些层次?主机处理的是哪 些层次?答案:路由器处理因特网协议栈中的 1 至 3 层;链路层交换机处理 1 至 2 层;主机处理所有层(1 至 5 层) 。四、 求解题1※设计并描述在自动柜员机(ATM)和银行的中央计算机之间使用的应用层协议。该协议应当允 许验证用户卡和口令,查询帐目结算(这些集中在计算机系统中维护) ,支取帐目(即向用户支 付钱) 。有关协议实体应当能够处理在取钱时帐目中钱不够时的常见问题。通过列出自动柜员机 和银行中央计算机在报文传输和接收过程中交换的消息和采取的动作,定义该协议。使用类似 如图 1-2 中所示的图,拟定在简单无差错取钱情况下该协议的操作。明确地阐述在该协议中有疑难:~ 重点:★ 一般:▲ 了解:◆ 自学:※ 第 1 章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11关底层端到端运输服务所作的假设。答案:本题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因为很多协议都可以实现题中所述功能。下面是一个比较简单的例子: 从 ATM 机到银行中央计算机的消息:消息名字 HELO &userid&目的 告诉ATM机现在有一张用户卡在ATM机里 ATM卡将用户ID号传送给中央计算机PASSWD &passwd&用户输入口令,同时ATM机将用户输入的口 令传送到中央计算机 用户请求查询余额 用户请求取款 用户完成所有操作,结束。BALANCE WITHDRAWL &amount& BYE从银行中央计算机到 ATM 的报文(包括显示到 ATM 机屏幕上) :报文字段名 PASSWD OK ERR AMOUNT &amt& BYE功能要求用户输入密码 表示请求操作(PASSWD或WITHDRAWL)成功 表示请求操作(PASSWD或WITHDRAWL)失败 响应BALANCE请求服务 用户完成操作,并在ATM机屏幕上显示欢迎信息疑难:~重点:★一般:▲了解:◆自学:※ 第 1 章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12正确的操作流程如下:客户端服务器端HELO (userid) PASSWD &passwd&(检查是否为合法用户) PASSWD (检查输入口令是否正确) OK (口令正确)BALANCE AMOUNT &amt& WITHDRAWL &amt& ATM机显示支取金额并输出 所取金额给用户 BYE BYE(检查帐户上是否有足够余额可供提取 )OK当帐户上没有足够的余额可供用户提取的情况:客户端 HELO (userid)服务器端 (检查是否为合法用户) 通过检查PASSWD &passwd&(检查输入口令是否正确) OK (口令正确)BALANCE AMOUNT &amt& WITHDRAWL &amt& 屏幕上显示错误信息: 没有足够金额 BYE BYE (检查帐户上是否有足够余额可供提取) ERR (没有足够的金额)疑难:~重点:★一般:▲了解:◆自学:※ 第 1 章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132▲考虑一个应用程序以稳定的速率传输数据(例如,发送方没 K 个时间单元产生一个 N 比特的数 据单元,其中 K 较小且固定) 。另外,等这个应用程序启动时,它将连续运行相对长的一段时 间。回答下列问题,简要论证你的答案: a) 是分组交换网还是电路交换网更为合适这种应用?为什么?b)假定使用了分组交换网,并且该网中的所有流量都来自如上所述的这种应用程序。同时, 假定该应用程序数据传输速率的总和小于每条链路的各自容量。需要某种形式的拥塞控制 吗?为什么?答案:a) 电路交换网将更适合题目中所描述的应用程序。因为这个应用程序含有一个长时间运行的 会话,并且该会话请求的带宽是可预先确定的、稳定的。又因为数据传输的速率是固定已 知的,所以带宽能够没有浪费地被每个应用程序的会话电路专用。 b) 假如有题目中描述的如此大容量的链路,网络是不需要拥塞控制的。在最坏的情况下(即 最有可能发生拥塞的情况时) ,同时所有应用程序都同时在一条或多条网络链路中发送数 据。此时,由于每条链路都能提供足够带宽来处理所有应用程序的数据传输率的总和,因 此没有拥塞会发生(仅有很短的等待) 。3◆考虑在图 1-5 中的电路交换网。其中在每条链路上有 N 条“电路“。 a) 在该网络中,任何时候能够进行同时连接的最大数量是多少?b)假定所有连接位于左上角的交换机和右下角的交换机之间。能够进行同时连接的最大数量 是多少?答案:a) 图 1-5 中共有四个电路交换机,每个交换机之间有 N 个连接。这样同时连接的最大数量就 是 4N。 b) 主机 A 通过图中右上角的电路交换机可以有 N 个连接线路连到主机 B。同时,通过左下角 的电路交换机也有 N 个连接线路连到主机 B。这样,主机 A 就共有 2N 个连接。4◆回顾在 1.6 节中的车队类比,假定传播速度还是 100km/h。 a) 假定车队旅行 200km:在收费站前面开始,通过第二个收费站,并且在第三个收费站前面 结束。端到端时延是多少?疑难:~重点:★一般:▲了解:◆自学:※ 第 1 章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14b)重复 a)小题,现在假定车队中有 7 凉汽车,而不是 10 辆。答案:a) 每个收费站的距离为 100 km,并且汽车的速度为 100km/hr.每个收费站以每 12 s 通过一辆汽 车的速度提供服务.(a)这里有 10 辆车,则第一个收费站提供服务的时间为 120 s(2 分钟) 。 每辆车在到达第二个收费站前的传播延时为 60 分钟。因此,经过 62 分钟后,所有的汽车 将排列在第二个收费站。从第二个收费站到第三个收费站的过程和上面所述相同,因此, 总的延迟为 124 分钟。 b) 在一个收费站上的延迟为:7*12 秒 + 60 分钟,则为 61 分钟 24 秒。总的延迟为单个收费 站的两倍,则为 122 分 48 秒。5★考虑在具有 Q 段链路的路径上发送一个 F 比特的分组。每段链路以 R bit/s 速率传输。该网络负 载轻。因此没有排队时延。传播时延可忽略不计。 a) 假定该网是一个分组交换虚电路网络。VC 建链时间为t s s,假定发送层对每个分组增加总计h 比特的首部。从源到目的地发送该文件需要多长时间?b)假定该网络是一个分组交换数据报网络,使用无连接服务。现在假定每个分组具有 2h 比特 的首部。发送该分组需要多长时间?c)最后, 假定该网络是电路交换网。 进一步假定源和目的地之间的传输速率是 R bit/s。 假定 为建链时间,h 比特的首部附加字整个文件上,发送该分组需要多长时间?ts答案:a) 传 输 一 个 分 组 到 链 路 上 的 时 间 为 ( L + h) / R . 发 送 分 组 到 第 Q 段 链 路 上 的 时 间Q ( L + h ) / R 。因此,总的时间为 t s + Q( L + h) / R 。b) c) 6★Q ( L + 2h) / R因为在链路上没有存储转发延迟,所以总的时间为: t s + Q ( L + h) / R .本问题开始研究传播时延和传输时延,这是数据网络中的两个重要概念。考虑两台主机 A 和 B 由一条速率为 R bit/s 的链路相连。假定这台主机相隔 m 米,沿该链路的传播速率为 s m/s。主 机 A 向主机 B 发送长度为 L 比特的分组。 a) 根据 m 和 s 表达传播时延 d prop 。疑难:~重点:★一般:▲了解:◆自学:※ 第 1 章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15b)根据 L 和 R 确定分组的传输时间 d trans 。c)忽略处理时延和排队时延,得出端到端时延的表达式。d)假定主机 A 在时刻 t=0 开始传输该分组,在时刻 t = d trans ,该分组的最后一个比特在什么地 方?e)假定 d prop 大于 d trans 。在时刻 t = d trans ,该分组的第一个比特在什么地方? 假定 d prop 小于 d trans 。在时刻 t= d trans ,给分组的第一个比特在何处? 假定 s= 2.5 × 10 ,L=100b, R = 28kb/s。求出 d prop 等于 d trans 的距离 m。8f)g)()答案:a) b)d prop = m / s 秒 d trans = L / R 秒 d end ?to?end = ( m / s + L / R ) 秒比特刚好离开主机 第一个比特在链路中,并且还没到达主机 B 第一个比特已经到达主机 B.c)d) e) f) g)m=L 100 (2.5 × 108 ) = 893 km S= R 28 × 10 37■在这个问题中,我们考虑从主机 A 向主机 B 通过分组交换网发送语音(例如,因特网电话) 。 主机 A 将模拟话音转化为传输中的 64kb/s 数字比特流。 主机 A 然后将这些比特分为 48b 的分组。 A 和 B 之间有一条链路:它的传输速率是 1Mb/s,传输时延是 2ms。一旦 A 收集了一个分组, 就将它向主机 B 发送。一旦主机 B 收到一个完整的分组,就将该分组的比特转换成模拟信号。 从比特产生(从主机的原始模拟信号)的时刻算起,到该比特被解码(在主机 B 上作为模拟信 号的一部分)花了多少时间?答案:考虑分组中的第一个比特。在这个比特被传输前,分组中的所有比特都必须被生成,需要的时间:s = 648 ? 8 sec=6ms. 64 × 10 3传送分组需要的时间: s = 48 ? 8 = 384μs .1 × 10 6传播延时: 2 ms疑难:~重点:★一般:▲了解:◆自学:※ 第 1 章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16到该比特被解码的时间总共为:6ms +384μs + 2ms = 8.384ms 以上分析表明所有比特经历的延迟为 8.384ms8◆假定用户共享一条 1Mb/s 的链路。又设每个用户传输时要求 100kb/s ,但是每个用户仅有 10% 的时间要求传输。 (参见 1.3 节中分组交换与电路交换比较的讨论) a) 当使用电路交换时,能够支持多少用户?b)本问题的下面部分都假定使用分组交换。求出给定用户传输的概率。c)假定有 40 个用户。求出在给定时刻,实际有 n 个用户在同时传输的概率。 (提示:使用二 项式分布)d)求出有 11 个或更多用户同时传输的概率答案:a) b) 能支持 10 个用户,因为每个用户的传输要求占总带宽的 10%。 p = 0.1c)? 40 ? n ? ? p (1 ? p )40 ? n ?n? ? ?9 ? 40 ? 40 ? n 1 ? ∑ ? ? p n (1 ? p ) ?n? n=0 ? ?d)我们使用中心极限定理来估计这个概率。假设 X j 是独立的随机变量, P X j = 1 = p .()P ( “11 or more users”) = 1 ? P? ∑ X j ??j =1?40? ≤ 10 ? ? ?? ∑40 X j ? 4 ? 40 ? j =1 P? ∑ X j ≤ 10 ? = P? ? ? ? 40 ? 0.1 ? 0.9 ≤ ? ? j =1 ? ? ? ≈ P? Z ≤ ?= 0.999? 6 ? 40 ? 0.1 ? 0.9 ? ? ?6 ? ? = P (Z ≤ 3.16) 3.6 ?当 Z 是标准随机变量时, P ( “10 or more users”) ≈ 0.0019◆考虑在 1.3 节的讨论中给出了一个具有 1Mb/s 链路的例子。 用户在忙时以 100kb/s 速率产生数据,疑难:~ 重点:★ 一般:▲ 了解:◆ 自学:※ 第 1 章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17但忙与产生数据的概率仅有 p = 0.1。假定用 1Gb/s 链路。 a) 当采用电路交换技术时,能被同时支持的最大用户数量 N 是多少?b)现在考虑分组交换和有 M 个用户的情况。给出多于 N 用户发送数据的概率公式(用 p、M、 N 表示)。答案:a) b)10,000?M ? n ? ? p (1 ? p )M ? n ? ? n = N +1 ? n ?∑M10◆考虑在路由器缓存中的排队时延(在输出链路的前端) 。假定所有分组有 L 比特,传输速率是 Rbit/s,每隔 LN/Rs 有 N 个分组同时到达缓存。求出分组的平均排队时延。 (提示:对第一个分 组的排队时延是 0,是第二个分组的排队时延是 L/R,对第三个分组的排队时延是 2L/R。当第 二批分组到达时,第 N 个分组已经传输。 )答案:传输 N 个分组需要 LN / R 秒。这样当有 N 个分组到达时,缓存为空。那么这 N 个分组中的第一个分组的排队时延为 0,第二个分组的排队时延为 L / R ,第 N 个分组的排队时延为( n ? 1) L / R 。1 平均时延为: N∑ (n ? 1) L / R = R N ∑ n = R Nn =1 n =0NL 1N ?1L 1 ( N ? 1) N L ( N ? 1) = R 2 211◆考虑路由器缓存中的排队时延。令 I 表示流量强度,即 I = La/R。假定排队时延的形式为 IL/R(1-I),其中 I&1。 a) 写出总时延公式,即排队时延加上传输时延。b)以 L/R 为函数画出总时延的图。答案:a) 传输时延为 L / R 。总时延为 b) 设 x = L / R ,则总时延 =x 1 ? ax12◆a) 对于不同的处理速率、 传输速率和传播速率, 给出 1.6 节中的端到端时延公式的一般表达式。 b) 重复 a)小题,但现在假定在每个节点有 dqueue 的平均排队时延。疑难:~重点:★一般:▲了解:◆自学:※ 第 1 章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18答案:a) 网络中有 Q 个节点 (源主机和 Q-1 个路由器) 。 表示在第 q 条链路上的传输速率,则 时延,因此q q q d end ? to ? end = ∑ d proc + d trans + d prop q =1 Qq d procq d trans = L / R q ,其中 d prop 为在第 q 条链路上的传播q表示在第 q 个节点上的处理时延,Rq[] ]. b) 设 .q d queue为在节点 q 上的平均排队时延,则:q q q q d end ? to ? end = ∑ d proc + d trans + d prop + d queue q =1 Q[13◆在一天的 3 个不同的小时内,在同一个大陆上的源和目的地之间执行 Traceroute. a) 在这 3 个小时的每个小时中,找出往返时延的均值和方差。b)找出在这 3 个小时中各自的路由器数量。在这些时段中,路径发生变化了吗?c)试图根据源到目的地的 Traceroute 分组通过的情况,辩明 ISP 网络的数量。具有类似名字 和/或类似 IP 地址的路由器应当被认为属于相同的 ISP。在你的实验中,在相邻的 ISP 间的 对等接口处出现了最大的时延吗?d)对位于不同大陆上的源和目的地重复上述内容。比较大陆内部和大陆之间的这些结果。答案:在命令行中输入:traceroute -q 20 www.eurecom.fr,将会在发送命令的主机和目的主机(www.eurecom.fr)之间产生 20 次延迟测试。同时还能够收集到这 20 次测试的均值和方差。14▲假定两个主机 A 和 B 相隔 10 000km,由一条直接的 R = 1Mb/s 的链路相连。假定跨越该链路 的传播速率是 2.5×108m/s。 a) 计算“带宽时延”积 Rqtprop。b)考虑从主机 A 到主机 B 发送一个 400kb 的文件。假定该文件作为一个大报文连续发送。在 任何给定的时间,在链路上具有的比特数量最大值是多少?c)给出带宽时延积的一种解释。疑难:~重点:★一般:▲了解:◆自学:※ 第 1 章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19d)在该链路上一个比特的宽度(以 m 计)是多少?它比一个足球场更长吗?e)根据传播速率 s、带宽 R 和链路 m 的长度,推导出比特宽度的一般表达式。答案:a) b) c) d) e) 40,000 bits 40,000 bits 带宽时延积是信道能够处理的最大比特数 250 米,比足球场大 s/R15▲对于问题 14,假定我们能够修改 R。对什么样的 R 值,一个比特的宽度能与该链路的长度一样 长。答案:25bps◆16考虑问题 14,但现在链路的速率是 R=1 Gb/s。 a) 计算带宽时延积 R* tpropb)考虑从主机 A 到主机 B 发送一个 400kb 的文件。假设该文件作为一个大的报文连续发送。 在任何给定的时间,在链路上将发具有比特数量最大值是多少?c)该链路上的一个比特的宽度(以 m 计)是多少?答案:a) b) c) 40,000,000 bits 400,000 bits 25 meters17◆再次考虑问题 16。 a) 假定连续发送,发送该文件需要多长时间?疑难:~重点:★一般:▲了解:◆自学:※ 第 1 章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20b)假定现在该文件被划分成 10 个分组,每个分组包含 40kb。假定每个分组被接受方确认, 确认分组的传输时间可忽略不计。最后,假定在前一个分组被确认后,发送方才能发送分 组,发送该文件需要多长时间?c)比较 a)和 b)小题的结果。答案:a) b) c) ttrans + tprop = 400 ms + 40 ms = 440 ms 10 * (ttrans + 2 tprop) = 10*(40 ms + 80 ms) = 1.2 s 说明了连续发送所花时间远远小于分组发送18◆假定在同步卫星和它的地球基站之间有一条 10Mb/s 的微波链路。每分钟该卫星拍摄一幅数字 照片,并将它发送到基站。假定传播速率是 2.4*108 m/s。 a) 该链路的传播时延是多少?b)带宽时延积 R* tprop 是多少?c)令 x 表示该照片的长度。对于这条微波链路,能够连续传输的 x 最小值是多少?答案:a) b) c) 150 msec 1,500,000 bits 600,000,000 bits19▲考虑 1.7 节中我们讨论分组是航线旅行的模拟,以及随着协议数据单元流动到协议栈底层时的 附加首部。随着旅客和行李移动到航线协议底部时,有首部信息等价的概念吗?答案:假设把乘客和他(她)的行李比成到达协议栈顶的数据单元。当一个乘客正在检票进站的同时,他的行李也正在被检查,并且用一个记号将行李和该乘客的票关联起来。如果是将行 李和乘客分开以后单独的送往目的地,并且在目的地重新被组装,那么在行李层将会附加上一 些额外的信息。当乘客通过检查以后,会在他的机票上加上一个记号,表明这个乘客已经通过 了安全检查。这些信息被用来确保乘客能安全的被送到目的地(比如以后的安全信息检查) 。20◆在现代分组交换网中,源主机将长的应用层报文(如一个图象文件)分段为较小的分组并向网疑难:~重点:★一般:▲了解:◆自学:※ 第 1 章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21络发送。接受方则将这些分组重新装配为最初的消息。我们称这个过程为报文分段。图 1-21 具 体说明了一个报文的端到端传输是否具有报文分段。考虑一个报文是 7.5Mb 长,它在图 1-21 中 从源发送到目的地。 假设在该图中的每段链路是 1.5Mb/s。 忽略传播时延、 排队时延和处理时延。 a) 考虑从原到目的地无报文分段的发送报文。从源主机到第一台分组交换机移动第一个分组 需要多长时间?记住,每台交换机使用“存储转发”分组交换,从源主机到目的主机移动 该报文需要多长时间?b)现在假定该报文被分为 5000 个分组,每个分组 1.5kb 长。何时第一个分组从第一台交换机 发送到第二台交换机?何时第二个分组从源主机发送到第一个交换机?何时第二个分组能 被第一个交换机全部收到?c)当使用报文分段时,从源主机向目的主机移动该文件需要多长时间?将该结果与 a)小题答 案进行比较并解释之。d)讨论报文分段的缺点。图 1-21 端到端报文传输a. 没有报文分段b. 具有报文分段答案:a)7.5 × 10 6 sec = 5 sec 从源主机发送报文开始到该报文到达第一个分组交换机止所花时间= 1.5 × 10 6加上存储转发时间,从源主机发送报文开始到该报文到达目的主机止总共用时= 5sec× 3hops = 15sec疑难:~重点:★一般:▲了解:◆自学:※ 第 1 章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22b)从源主机发送的第一个分组到达第一个分组交换机所花时间=7.5 × 10 6 sec = 5 sec 1.5 × 10 6从源主机发送的第二个分组到达第一个分组交换机所花时间 = 第一个分组被第二个交换 机收到的时间 = 2 × 1 m sec = 2 m sec c) 目标主机收到第一个分组的时间= 1 m sec× 3 hops = 3 m sec 。然后,每隔 1ms 都有一个 分组被目标主机收到,这样直到最后一个被目标主机收到的分组(假设最后一个分组为第 5000 个分组)为止总花时间= 3 m sec+ 4999 * 1m sec = 5.002 sec 。通过上面我们可以看出 使用报文分段传输时的延时是很小的(几乎仅是总延时的 1/3rd)d)报文分段的缺点: 收到到的报文必须先储存在目标主机的队列里 报文分段将产生大量小的数据包。因为对所有报文来说,它们的头部长度均相等,而 与他们的大小无关,因此使用报文分段时报文首部的总长度变大。21※用本书的 Web 网站上的报文分段 Java 小程序进行实验。 该小程序中的时延与前面一个问题中计 算的时延相当吗?链路传播时延影响分组交换(有报文分段)和报文交换的总端到端时延吗?答案:基本上是相当的。距离越长,链路传播时延的影响就会越明显。22◆考虑从主机 A 到主机 B 发送一个 F 比特的大文件。 和 B 之间有两段链路, A 并且链路不拥塞 (即 没有排队时延) 。主机 A 将该文件分为每个为 S 比特的报文段,并为每个报文段增加一个 40 比 特的首部,形成 L=(40+S)比特的分组。每条链路的传输速率为 R bit/s。求出从 A 到 B 移动 该文件的最小时延值 S。忽略传播时延。答案:目标主机接收到第一个报文段的时间=S + 40 ×2 Rs。然后,每隔S + 40 Rs 目标主机都会接收到一个报文段。 因此传送整个文件的时延 =dS + 40 F S + 40 S + 40 F × 2 + ( ? 1) × ( )= × ( + 1) R S R R S; A 到 B 传送该文件的最小时延 S: dS delay = 0 ? R ( S ? S 2 ) + R = 0 ? S = 40 F 从F 140 + S1疑难:~重点:★一般:▲了解:◆自学:※
2CZ56 是 N 型硅 习题参考答案 1.1 是非题 1.当二极管两端正向偏置电压大于...⑴求 U2=?⑵请计算选择二极管和滤波 电容。 解:⑴图 P1.3 所示电路为桥式...第1章化学热力学基础复习题_理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化学热力学基础复习题 一、是非题 下列各题的叙述是否正确?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画“?”, 错误的画“?” ...第1章 1.2工程材料的性能练习题 (1)_理化生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第 1 章 1.2 工程材料的性能练习题 1.是非题 (1) 因为σ b=kHB,所以一切材料的硬度越...第1章1.4金属材料练习题_理化生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第一章 1.4 金属材料练习题 1.是非题 (1)大多数合金元素溶人奥氏体中都能够提高钢的淬透性和淬硬性。(...射线检测复习题 (含参考答案) 第1章 一.是非题 1.当原子核内的中子数改变...四.计算题 1.CO60 的衰变常数为 0.131/年,求它的半衰期。 解:T1/2=0....资产评估期末考试复习(选择题、多选题、是非题)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认真整理,答案正确 第一章 导论 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工程材料第一章1112练习题_理化生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第一章 1.1、1.2 练习题 1.是非题 (1) 因为σ b=kHB,所以一切材料的硬度越高,其强度也越高。( ...与功能复习题(2011)一、名词解释 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二、填空题 1、蛋白...三、是非题 1、蛋白质溶液PH值可以影响PI值。())) 2、维持蛋白质一级结构...第1章 1.3二元合金与铁碳合金相图练习题_财会/金融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第 1 章 1.3 二元合金与铁碳合金相图练习题 1.是非题 (1)亚共晶合金的...材料力学填空与判断题解_材料科学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第一章 绪论 第 1 章 ...第 4 章 截面图形的几何性质 一、 是非题 铝 T 钢 T T T (B (C)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ww.tceic.com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拉格朗日对偶问题求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