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造纸工艺流程图是什么文明5造纸坊修改

【图文】造纸工艺流程_百度文库
赠送免券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部分付费文档8折起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造纸工艺流程
&&造纸原理和工艺介绍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积分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从无到有的技术,造纸术的演变过程 - 第一星座网从无到有的技术,造纸术的演变过程 17:33:00第一星座网  说道中国的相信大家肯定在教科书上也都看过,也都基本知道是哪四大发明,那么小编就不闲话多说,今天要说的是造纸术,相信大家都知道造纸术是蔡伦发明的,那么大家是不是对于他是怎么发明出来的很感兴趣呢?下面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看看他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吧。  远古以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就已经懂得养蚕、缫丝。秦汉之际以次茧作丝绵的手工业十分普及。这种处理次茧的方法称为漂絮法,操作时的基本要点包括,反复捶打,以捣碎蚕衣。这一技术后来发展成为造纸中的打浆。此外,中国古代常用石灰水或草木灰水为丝麻脱胶,这种技术也给造纸中为植物纤维脱胶以启示。纸张就是借助这些技术发展起来的。  历史上关于汉代的造纸技术的文献资料很少,因此难以了解其完整、详细的工艺流程。后人虽有推测,也只能作为参考之用。总体来看,造纸技术环节众多,因此必然有一个发展和演进的过程,绝非一人之功。它是中国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在造纸术发明的初期,造纸原料主要是树皮和破布。当时的破布主要是麻纤维,品种主要是苎麻和大麻。据称,我国的棉是在东汉初期,与佛教同时由印度传入,后期用于纺织。当时所用的树皮主要是檀木和构皮(即楮皮)。最迟在公元前2世纪时的西汉初年,纸已在中国问世。最初的纸是用麻皮纤维或麻类织物制造成的,由于造纸术尚处于初期阶段,工艺简陋,所造出的纸张质地粗糙,夹带着较多未松散开的纤维束,表面不平滑,还不适宜于书写,一般只用于包装。  西汉初年,政治稳定,思想文化十分活跃,对传播工具的需求旺盛,纸作为新的书写材料应运而生。许慎著《说文解字》,成书于公元100年。谈到“纸”的来源。他说:“‘纸’从系旁,也就是‘丝’旁”。这句话是说见当时的纸主要是用绢丝类物品制成,与一般意义上的纸是完全不同的。  许慎认为纸是丝絮在水中经打击而留在床席上的薄片。这种薄片可能是最原始的“纸”,有人把这种“纸”称为“赫蹄”。这可能是纸发明的一个前奏,关于这种“纸”的记载,可以追溯到西汉成帝元延元年(公元前12年)。《汉书·赵皇后传》中记录了成帝妃曹伟能生皇子,遭皇后赵飞燕姐妹的迫害,她们送给曹伟能的毒药就是用“赫蹄”纸包裹,“纸”上写:“告伟能,努力饮此药!不可复入,汝自知之!”。由此推测纸可能与丝有一定关系。  蔡伦认真总结了前人的经验,他认为扩大造纸原料的来源,改进造纸技术,提高纸张质量,就可以使纸张为大家接受。蔡伦首先使用树皮造纸,树皮是比麻类丰富得多的原料,这可以使纸的产量大幅度的提高。树皮中所含的木素、果胶、蛋白质远比麻类高,因此树皮的脱胶、制浆要比麻类难度大。  这就促使蔡伦改进造纸的技术。西汉时利用石灰水制浆,东汉时改用草木灰水制浆,草木灰水有较大的碱性,有利于提高纸浆的质量。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把他在尚方制造出来的一批优质纸张献给汉和帝刘肇,汉和帝很称赞他的才能,马上通令天下采用。这样,蔡伦的造纸方法很快传遍各地。  “汉代造纸工艺流程图”形象地再现了两汉时期的造纸术,将麻头、破布等原料经水浸、切碎、洗涤、蒸煮、漂洗、舂捣、加水配成悬浮的浆液、捞取纸浆、干燥后即成为纸张。  史书记载:汉和帝曾到缑氏巡视过,有可能是参观这里的造纸作坊和纸庄(现分前纸庄和后纸庄,位于洛阳汉魏故城东约2000米,面临洛河)很可能是汉代造纸作坊所在地。这两个地方,附近有造纸需要的优越的地理环境,有比较丰富的造纸资源(如麻、楮林等)。  蔡伦献纸之后,造纸技术和纸张广为流传。东汉末年,东莱人左伯也是一位造纸能手。他造的纸,比蔡侯纸更为白洁细腻。赵歧著的《三辅决录》中,提到左伯的纸、张艺的笔、韦诞的墨,说它们都是名贵的书写工具。笔、墨和纸并列,说明纸已是当时常用的书写材料。纸成为竹简、木牍、缣帛的有力竞争者,到了三、四世纪就基本上取代了简帛,成为唯一的书写材料,这就有力地促进了科学文化的发展。  【结束语】从出土的实物中我们可以知道,早期的纸都是以大麻为原料制成的。其制造工艺大致为,沤麻。即把麻浸泡水中使它脱胶。接着把麻加工成麻缕,然后把麻缕捣烂,又称打浆,使麻纤维分散开。最后进行捞纸,也就是使麻纤维均匀地散布在浸入水中的篾席上,再捞出干燥,就成纸张。您可能也喜欢:星座测算子时23点子23-0丑1-2点寅3-4点卯5-6点辰7-8点巳9-10点午11-12未13-14申15-16酉17-18戌19-20亥21-22男白羊座男白羊座男金牛座男双子座男巨蟹座男狮子座男处女座男天秤座男天蝎座男射手座男摩羯座男水瓶座男双鱼座女白羊座女白羊座女金牛座女双子座女巨蟹座女狮子座女处女座女天秤座女天蝎座女射手座女摩羯座女水瓶座女双鱼座男子鼠男子鼠男丑牛男寅虎男卯兔男辰龙男巳蛇男午马男未羊男申猴男酉鸡男戌狗男亥猪女子鼠女子鼠女丑牛女寅虎女卯兔女辰龙女巳蛇女午马女未羊女申猴女酉鸡女戌狗女亥猪男:A型血男:A型血B型血O型血AB型血女:A型血女:A型血B型血O型血AB型血copyright &
www.d1xz.net 第一星座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号-1返回顶部汉代是怎么造纸的_百度知道
汉代是怎么造纸的
我有更好的答案
汉代造的是皮纸。具体工艺如下:1.采集隔年生的楮树(俗称枸树)枝条并剥皮;2.切成70厘米长的小段,晒干;3.将树皮放在河水中浸泡使树皮软化;4.将树皮放进皮锅中,隔水蒸12小时,使纤维松软,以方便除去杂质;5.将蒸过的树皮在石碾上反复碾压,使纤维与木疏分离;6.将碾压过的树皮在生石灰水中浸泡,再次隔水蒸,蒸完后放置过夜;7.将蒸好的瓤在流水中浸泡,除去残留在皮上的杂质和石灰水;8.利用杠杆原理反复砸压楮皮纤维,使纤维帚化,形成扁平状厚约1厘米,宽30厘米,长50厘米的毛片,俗称翻子;9.把翻子正反折叠,放在切翻凳上用切翻刀切成碎块;10.将碎块放进石臼,用木棰反复捶打形成纸浆;11.将纸浆放入纸槽中,使纤维均匀分布在水中的纸帘上,形成湿纸;12.湿纸除去水分,整理成沓,一百张为一刀。
采纳率:25%
最初的造纸作坊诞生。蔡伦率领几名皇室作坊中的技工利用丰富的水资源和树木,剥树皮,捣碎,泡烂,再加入沤松的麻缕,制成稀浆,用竹蔑薄薄捞出一层凉干,揭下,造出了最初的纸。大家欢笑声中,试用,发现容易破烂,又将破布、烂鱼网捣碎,或制丝绵时遗留的残絮等,掺进浆中,再制成的纸便难以扯破了。为了加快制纸进度,蔡伦又指挥大家盖起了烘焙房,湿纸上墙烘干,不仅速度快,且纸张平整,更让大家乐开了花。造出了些纸,蔡伦挑选那规正挺括的,进献给和帝。和帝试用后龙颜大悦,当天就驾幸陈河谷造纸作坊,查看了造纸过程,回宫后重赏蔡伦,并诏告天下,推广造纸技术。
用木头、竹子、破布等原料,是东汉某个太监发明的
树皮什么的吧,反正不用木头了
嘛布、树皮
其他14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造纸术——人类文明的载体
在电影《英雄》中,导演张艺谋给观众呈现了一个不一样的武侠世界。场景唯美,道具考究,尤其是电影中展示的沙盘、竹简、丝帛等书写载体更是有着确凿的历史考据。从某种程度上,与其说它是一部武侠剧情片,不如说它更像一部历史博物纪录片。
自从文字产生后,书写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个好的载体。而对于书写载体,人类祖先从未停止过探索的脚步。从最早的原始壁画,到用于占卜记事的龟甲和兽骨,再到在青铜器上铸字,乃至国外普遍使用的树皮和羊皮等记事材料,书写的载体一直都在不断创新。
到了汉朝,主要的书写材料有竹简、木牍、丝帛。竹简和木牍太笨重不易携带,所占的空间又很大;丝帛虽然便于书写,但价格昂贵,不可能大量生产,书写载体还处在相对粗放的历史阶段。
日,在西安东郊灞桥砖瓦厂在取土时,发现了一座不晚于西汉武帝时代的土室墓葬,墓中一枚青铜镜上,垫衬着麻类纤维纸的残片,考古工作者细心地把粘附在铜镜上的纸剔下来,大大小小共80多片,其中最大的一片长宽各约10厘米,专家们给它定名“灞桥纸” 。 这是当时所见世界上最早的纸片。当时的造纸原料主要是破布。由于造纸术尚处于初期阶段,工艺简陋,所造出的纸张质地粗糙,夹带着较多未松散开的纤维束,不太适宜书写,一般用于包裹物品。
东汉永元九年,各地闹起了蝗灾,许多地方颗粒无收。汉和帝年龄尚小,邓太后亲政。她经常通宵达旦批阅奏章,处理国家大事。一天光阅读奏章,就要整整一车竹简。当时,主管宫廷手工作坊的宦官蔡伦,决心去探索一种既轻便成本又低的书写载体来替代竹简。
蔡伦首先使用树皮造纸,树皮是比麻类丰富得多的原料,这可以使纸的产量大幅度提高。树皮中所含的木素、果胶、蛋白质远比麻类高,因此树皮的脱胶、制浆要比麻类难度大。这就促使蔡伦改进造纸的技术。公元105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原料,经过挫、捣、抄、烘等工艺,制造一种新型的纸,是现代纸的渊源。
这种纸又薄又轻巧,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可以大量生产。随后,蔡伦把他制造出来的一批优质纸张献给邓太后。朝廷非常肯定他改进的纸,马上通令天下采用。这样新的造纸术很快传遍各地。纸张逐渐取代了竹简、木牍和丝帛,并一直沿用了下来。为纪念蔡伦的功绩,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
此后,造纸术也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定型的工艺流程,过程大致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是原料的分离,就是用沤浸或蒸煮的方法让原料在碱液中脱胶,并分散成纤维状;
第二是打浆,就是用切割和捶捣的方法切断纤维,并使纤维帚化,而成为纸浆;
第三是抄造,把纸浆渗水制成浆液,然后用篾席捞浆,使纸浆在篾席上交织成薄片状的湿纸;
第四是干燥,把湿纸晒晾干或烤干,揭下就成为最后的纸张。
汉代以后,造纸工艺不断完善。在原料方面,魏晋南北朝时已经开始利用桑皮、藤皮造纸。到了隋朝、五代时期,竹、檀皮、麦杆、稻杆等也都作为造纸原料,先后被利用。其中,唐朝利用竹子为原料制作竹纸,竹子的纤维硬、脆、易断,技术处理比较困难,用竹子造纸的成功,表明中国古代的造纸技术已经达到相当成熟的程度。
从唐代到清代,中国生产的用纸,除了一般的纸张外,还有各种宣纸、壁纸、花纸等,使纸张成为人们日常文化生活的必需品。特别是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印书业兴起,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造纸业的发展。
有关造纸的著作也不断出现,尤其是《天工开物》中,就有了对我国古代造纸技术的记载。特别是关于竹纸和皮纸的记载,可以说是具有总结性的叙述。书中还附有造纸操作图,是当时世界上关于造纸的最详尽的记载。
随着国与国之间的贸易交流,造纸术首先传入与中国毗邻的朝鲜和越南,纸浆主要由大麻、藤条、竹子、麦杆中的纤维提取。公元七世纪,造纸术经高丽传到日本,其后又通过阿拉伯传到欧洲。到了17世纪,欧洲各个主要国家,都有了自己的造纸业。到了19世纪,中国的造纸术已经传遍五洲各国。
造纸术,尤其是东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它便于携带,取材广泛,推动了中国、阿拉伯、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化发展。两千年间,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造纸术一直居于世界先进水平。我国古代在造纸的技术、设备、加工等方面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工艺体系。现代机器造纸工业的各个主要技术环节,都能从我国古代造纸术中找到最初的发展形式。
纸的大量生产,以及后来印刷术的创造,使纸本书籍成为传播文化的最有力的工具,大大促进了科学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创新里程碑”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 孙晓倩]汉代造纸需要哪些工序?_百度知道
汉代造纸需要哪些工序?
短一点 只要几步 不要把造纸术的什么什么历史打出来了 看着都晕
我有更好的答案
这是根据汉代造纸过程绘制的示意图。这幅图的内容反映了汉代造纸的复杂过程。上一排分别为洗涤原料、切割和浸渍沤制、焚烧草木灰,即把麻头、树皮、破布等原料用草木灰水浸渍沤制,使其膨胀和柔软,再用工具切碎,然后用水洗涤;中间一排分别为蒸煮、舂捣,即用草木灰中的碱性溶液去掉原料中的油渍,色素等杂质,然后用水漂洗、舂捣,将捣碎的细纤维加水搅拌成纸浆;最后一排为捞取纸浆、晾晒、码放,即用一种多孔的平面筛子将纸浆捞出,经脱水干燥后,就成了纸张。纸成型后表面粗糙、发皱,不利于书写,需用力砑光,使纸张表面平滑
采纳率:64%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明6造纸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