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身体数据后,如何真有效值测量电路的健身

从仪器观测结果、统计数据看太极拳的健身作用_太极拳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07,718贴子:
从仪器观测结果、统计数据看太极拳的健身作用
心血管病每年夺走 1 , 250 万人的生命。占世界总死亡人口的 1/4 ,居各种死因首位,成为人类生命头号杀手。而高血脂、、血管粥样硬化是造成的三大基础病因。慢病中心公布的数据表明,2014年全国疾病监测数据显示,65~69岁老人因跌倒死亡率为14.31/10万,85岁以上的死亡率为290.85/10万。跌倒已成为老人因伤害死亡的第一杀手。习练太极拳在防治疾病以及防止老人跌倒方面的作用可圈可点。为何这么说?请您读一读下面介绍的相关的仪器观测结果和统计数据。1. 人脑活动时产生脑电波。脑电波有四类,即:α波,δ波,β波,和θ波。各波段代表人脑不同的功能状态。当 α波占优势时,身心和谐,心态平静,抵抗疾病、保持健康的能力增强。根据对长期坚持太极拳者行拳后的脑电测试:其脑电波中α波占明显主导地位,α波频率增加,主峰突出,波幅增宽,α波进入同步、有序化状态,增大1—2倍,甚至高至20倍,幅值增宽 40%—150%。2. 人体心电测试研究表明:练太级拳 30 分钟后心脏功能改进有效率达 86.6% ,长期坚持的效果显著。初学练拳者也有改善,达 62 .5%。此外,练太级拳对、传导功能、供血及代偿功能、心律都有改进;器质性病变有史的也有好转,供血明显改进,心脏功能、得到改进,具体表现为呼吸深匀,心跳平稳,毛细血管血液流量增加,微循环改进。3. 太极拳能使人体微循环状态得到有效改善。研究的结果显示:太极拳的短期()运动,对人体甲襞指标有明显的近期影响,无名指端的温度平均升高7 ℃,比平常人高出4 ℃。(注:甲襞指标是指通过甲襞观测微循环所得的指标。甲襞指的是指甲周缘的皮肤。临床上常通过甲襞,如无名指指甲根部皮肤,观测人体微循环情况。)4. 根据有关调查,我国科技人员中有高血脂症的占69.9%;而练太级拳的科技人员中有高血脂症的仅占25%。这是由于长期坚持太极拳锻炼,经常保持心态平静,容易消除精神紧张状态,血液中有关激素被控制在正常水平,使血脂水平降低了.....。5. 我国的研究人员发现,动脉硬化病人每周习练5~8次太极拳,每次锻炼30~50分钟,练太极拳一年半后,78.4%的人硬化斑块消失,21.6%的人硬化斑块厚径有一定幅度缩小;同时,另一群病人每天晨练1次或爬山,每次30~,一年半后有5.7%硬化斑块消失,25.7%硬化斑厚径有一定幅度缩小。就是说,运动锻炼确实能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其中太极拳练习的效果比较好。6. 澳大利亚悉尼社区曾进行一项调查,邀请300多名年龄在60岁以上的居民参加为期l6周的太极拳班。结果表明,对于一般身体锻炼的老人来说,习练太极拳,能有效防治跌倒。亚特兰大大学对70岁以上老人进行15周太极拳训练后,发现老人摔倒的风险比同龄人下降49%。人老先从脚下开始,长期练拳的确可以延缓腿部衰老,使老年人在行动中保持身体平衡,不易跌跤。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容易发生骨折。据统计,一旦发生骨折,死亡率高达37%。,而老年人髋部骨折后,死亡率则高达40%, 5年的存活率只有20%。仅就这一点而言,老年人也有必要练一练太极拳。7. 美国霍普金斯医学研究所对62名60岁以上超重并患有高血压的病人进行3个月太极拳训练,每次练30-40分钟,与其它有氧运动比较,太极拳组血压降低的程度相当于中等有氧运动组。而练太极拳既不需特别设备,又不会太激烈令人生畏,事半功倍,更易为外国老年人接受。8.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大敌,它是致伤残的主要原因。据报道:常年打太极拳的人骨质疏松发生率为36.6%,而不打拳的对照组则高达63.8%。脊柱畸形发生率太极拳组为25.8%,而对照组则为47.2%。常练拳可以延缓骨质疏松与防止关节畸形、驼背和骨折的发生。9. 研究人员调查了练习太极拳的一群妇女,练习太极拳5年以上的绝经后女性,腰椎骨以及大腿骨的骨密度值要高于练习太极拳少于5年的女性。——上述各点,主要取材或摘录自《太极拳健身机理探索》(作者曹一民),《勤练太极拳,健身又治病》(作者盛蕾 李森)和《太极拳运动是21世纪人类养生法宝》(作者梅慧生)等文章。(
转自 太极健身吧)
說地是不錯,可惜原文沒有聲明數據來源跟出處。相信原作者這輩子沒寫過論文,或在期刊上發表過較嚴謹地學術文章。不習慣註明參考文獻出處。
没有比较何来鉴别,太极拳的这些统计数据,比慢跑或快走乃至瑜伽如何?
@來島軍小兵1234先生:您好!本人是一楼文字的整理者,和您说明几个问题。1.您在3楼说:“原作者這輩子沒寫過論文,或在期刊上發表過較嚴謹地學術文章。不習慣註明參考文獻出處。”——
一楼 文字后面不是注明出处了吗?不知您写这句话时看没看见?可以肯定,您在五楼写回复时看见了。关于写没写过、发没发表过学术论文的问题,就没必要在此谈论了。2.一楼文字最后说:“取材或摘录自《太极拳健身机理探索》(作者曹一民),《勤练太极拳,健身又治病》(作者盛蕾 李森)和《太极拳运动是21世纪人类养生法宝》(作者梅慧生)等文章。”——
您说:“這幾本書杜撰的。“
根据什么?既然谈到学术论文,谈到严谨,说话就不能太随便。 3.作为一楼文字的整理者,文中的仪器观测和统计数据不是本人亲自做的。正如所交代的那样,该文内容只是根据所提到的文章取材或摘录的。4. 至于仪器观测和统计数据的具体情况,可以与所提到的三篇文章的作者联系,本人可以在下面提供三篇文章作者的单位:a. 《太极拳健身机理探索》是中国科学院武术协会理论研究部的曹一民教授在首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上作的学术报告.b. 《勤练太极拳,健身又治病》作者是江苏省体科所所长 盛蕾 和 江苏省体科所群体科研与健身推广中心副主任
《太极拳运动是21世纪人类养生法宝》作者是北京大学老龄问题研究中心梅慧生。如果还有什么问题,我们可以心平气和进行讨论。再见!
属于车轱辘话来回自证的玩闹
只有养生,没有能打的么?
初看觉得很好,总算有太极拳健康的实验和数据了,但是仔细一看有几点疑问,一是这些数据什么百分之多少之类的没有实际意义,没有生理病理的研究和原理,统计也没有用严禁的对照组,这个和现在让老人吃什么养生药维他命深海鱼油如出一辙,反正就是好,常识的好,真正额科学根据给不出来。其次,你如果吧全文所有“太极拳”这个三字词删除,照样读得通,“运动可以这样,运动可以那样”,其实作者说的这些只要是运动都能达到。
看了一些文章,如《太极拳健身机理探索》,《勤练太极拳,健身又治病》和《太极拳运动是21世纪人类养生法宝》)等,觉得很好,尤其觉得这些文章里提供的仪器观测结果以及统计数据很能说明问题,很感兴趣。这就是本人依据几篇文章整理出《从仪器观测结果、统计数据看太极拳的健身作用》一文的原因。个人觉得这些观测结果和统计数据对人们了解太极拳的健身作用会有所帮助。不过说明一点,这里介绍的仅仅是结果和数据,并没涉及到其背后的理论背景。个人觉得所提到的结果和数据没有什么问题。如果有朋友发现某一结果或数据有问题,欢迎提出来,因为如果确实某一点存在问题,指出来对大家都有好处。
心血管病每年夺走 1 , 250 万人的生命。占世界总死亡人口的 1/4 ,居各种死因首位,成为人类生命头号杀手。而高血脂、冠心病、血管粥样硬化是造成心脑血管的三大基础病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公布的数据表明,2014年全国疾病监测数据显示,65~69岁老人因跌倒死亡率为14.31/10万,85岁以上的死亡率为290.85/10万。跌倒已成为老人因伤害死亡的第一杀手。习练慢跑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以及防止老人跌倒方面的作用可圈可点。为何这么说?请您读一读下面介绍的相关的仪器观测结果和统计数据。1. 人脑活动时产生脑电波。脑电波有四类,即:α波,δ波,β波,和θ波。各波段代表人脑不同的功能状态。当 α波占优势时,身心和谐,心态平静,抵抗疾病、保持健康的能力增强。根据对长期坚持慢跑者行拳后的脑电测试:其脑电波中α波占明显主导地位,α波频率增加,主峰突出,波幅增宽,α波进入同步、有序化状态,功率谱增大1—2倍,甚至高至20倍,幅值增宽40%—150%。2. 人体心电测试研究表明:练慢跑 30 分钟后心脏功能改进有效率达 86.6% ,长期坚持的效果显著。初学练慢跑者也有改善,达 62 .5%。此外,练慢跑对功能性病变、传导功能、供血及代偿功能、心律都有改进;器质性病变有心脏损伤史的也有好转,供血明显改进,心脏功能、功率谱得到改进,具体表现为呼吸深匀,心跳平稳,毛细血管血液流量增加,微循环改进。3. 慢跑能使人体微循环状态得到有效改善。研究的结果显示:慢跑的短期(30分钟)运动,对人体甲襞指标有明显的近期影响,无名指端的温度平均升高7 ℃,比平常人高出4 ℃。(注:甲襞指标是指通过甲襞观测微循环所得的指标。甲襞指的是指甲周缘的皮肤。临床上常通过甲襞,如无名指指甲根部皮肤,观测人体微循环情况。)4. 根据有关调查,我国科技人员中有高血脂症的占69.9%;而练慢跑的科技人员中有高血脂症的仅占25%。这是由于长期坚持慢跑锻炼,经常保持心态平静,容易消除精神紧张状态,血液中有关激素被控制在正常水平,使血脂水平降低了.....。5. 我国的研究人员发现,动脉硬化病人每周习练5~8次慢跑,每次锻炼30~50分钟,练慢跑一年半后,78.4%的人硬化斑块消失,21.6%的人硬化斑块厚径有一定幅度缩小;同时,另一群病人每天晨练1次慢跑或爬山,每次30~60分钟,一年半后有5.7%硬化斑块消失,25.7%硬化斑厚径有一定幅度缩小。就是说,运动锻炼确实能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其中慢跑练习的效果比较好。6. 澳大利亚悉尼社区曾进行一项调查,邀请300多名年龄在60岁以上的居民参加为期l6周的慢跑班。结果表明,对于一般身体锻炼的老人来说,习练慢跑,能有效防治跌倒。亚特兰大大学对70岁以上老人进行15周慢跑训练后,发现老人摔倒的风险比同龄人下降49%。人老先从脚下开始,长期慢跑的确可以延缓腿部衰老,使老年人在行动中保持身体平衡,不易跌跤。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容易发生骨折。据统计,一旦发生骨折,死亡率37%。,而老年人髋部骨折后,死亡率则40%, 5年的存活率只有20%。仅就这一点而言,老年人也有必要练一练慢跑。7. 美国霍普金斯医学研究所对62名60岁以上超重并患有高血压的病人进行3个月慢跑训练,每次练30-40分钟,与其它有氧运动比较,慢跑组血压降低的程度相当于中等有氧运动组。而练慢跑既不需特别设备,又不会太激烈令人生畏,事半功倍,更易为外国老年人接受。8.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大敌,它是致伤残的主要原因。据报道:常年打慢跑的人骨质疏松发生率为36.6%,而不打拳的对照组则63.8%。脊柱畸形发生率慢跑组为25.8%,而对照组则为47.2%。常慢跑可以延缓骨质疏松与防止关节畸形、驼背和骨折的发生。9. 研究人员调查了练习慢跑的一群妇女,练习慢跑5年以上的绝经后女性,腰椎骨以及大腿骨的骨密度值要高于练习慢跑少于5年的女性。
棒喝啊,学练太极拳的真谛!
把下面提供的每一行中文复制下来,百度一下(搜一下)就可以查到一楼正文主要参照的三篇文章:1.
太极拳运动是21世纪人类养生法宝 - 道客巴巴2.
太极拳健身机理探索-中科院武术协会理论研究部3.
勤练太极拳,健身又治病-新闻频道-和讯网
太极拳健身机理探索—中科院武术协会理论研究部 ( 10:42:53)转载▼标签: 太极拳 文化 体育
太极拳健身机理探索
编者按: 中国科学院武术协会理论研究部的曹一民教授,在首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上作了题为《太极拳健身机理探索》的学术报告。以陈氏太极拳为代表的太极运动在调节精神、增强体质、解除疾病、恢复健康上效果显著,习练者可以此挑战心脏血管病这一威胁人类生命的“头号杀手”,曹一民教授多年从事太极拳研究,并和同事对太极拳练习者进行了一系列科学测试,为揭开太极拳健身、抗衰老等奥秘作出了贡献。全文如下:
太极拳文化是中华传统的科学哲理和健身瑰宝,随着我国建设事业的深入而蓬勃发展,已驰名世界。在中关村科学城,太极拳已经成为广大群众喜爱的每日不可或缺的生活内容。 为揭开生命科学之迷,弄清楚太极拳抗衰老的作用和机理,我们系统地对人体心电、血脂、微循环、心肺功能及代谢功能、脑电、液态智能、心理、经络等进行了大量的测试和研究,并对人体微量元素、内分泌、松果体、免疫系统、人体冷光等继续进行探索,用现代科学实验阐明东方古老的文化哲理,揭开生命的奥秘,服务社会,造福人类。
据 1983 - 1986 年对知识分子 1 万多人的调查,发现:( 1 )、在职的病患人数占 61% ;( 2 )、平均寿命为 58 岁,比当时我国的平均寿命低 10 岁左右;而 90 年代中期所做的几次抽样调查,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进一步下降为 53 岁,而同期我国人均寿命为 73 岁,差距拉得更大了。 “生命在于自身节律的调节平衡”,太极拳要求“松、静、柔、匀”,它调节精神,增强体质,解除疾病、恢复健康,且效果显著,符合知识分子和中老年人的健身需要。
一 挑战头号杀手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研究表明,心脑血管疾病肆虐人类:
1、心血管病每年夺走 1 , 250 万人的生命。占世界人口总死亡的 1/4 ,居各种死因首位,成为人类生命头号杀手。
2、中国高血压患者达 1 、 2 亿,每年新增人数超过 300 万人。成为当前最主要、最常见的心血管病。
3、我国现有600 万脑卒中者,75% 丧失劳动力,40% 重度致残。
4、我国冠心病患者 1,000 万人,心肌梗塞达 200 万人。
高血压、冠心病、脑中风正一次次将人类宝贵的生命损于掌股之间,一次次将越来越多的健康美梦撕成碎片。不仅让我们经受失去亲人的悲痛,整个社会也为此付出了更大的代价,带来无限的苦难。
高血脂、冠心病、血管粥样硬化是造成心、脑血管的三大基础病因。
血脂是血液中脂质的总称,主要包括胆固醇、甘油三脂、磷脂等。高血脂症是人体脂肪代谢紊乱的临床表现。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是动脉粥样硬化,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是高血脂,即血液中总胆固醇浓度升高造成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引发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即冠心病。
高血压是指收缩压或舒张压升高的一组临床症候群,血压升高与冠心病,肾功能障碍,高血压心脏病及高血压并发脑卒中的发生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
通过人体心电测试研究得出:练太级拳 30 分钟后心脏机动改进有效率达 86.6% ,长期坚持的效果显著。初学练拳者也有改善,达 62 。5%。此外,练太级拳对功能性病变、传导功能、供血及代偿功能、心律都有改进;对器质性病变有心脏损伤史的也有好转,供血明显改进,心脏功能、功率谱得到改进,具体表现为呼吸深匀,心跳平稳,毛细血管血液流量增加,微循环改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脂症患者也越来越多,引发脑血栓和心肌梗塞。通过有关调查,我国科技人员中高血脂症的占69.9%,高于其他人员的平均水平48、4%;而练太级拳的科技人员中有高血脂症的仅占25%。这是由于长期坚持太极拳锻炼,大脑经常进入觉醒状态,容易消除精神紧张状态,直接影响血液中有关激素水平的改变,并且控制在正常水平,使血脂水平降低,减缓了低密度脂蛋白在动脉壁上的沉积,防止了动脉粥样硬化。
二 调动“第二心脏”
人体是一个复杂又奇妙的机体,我们知道血液遍布全身是从心脏通过舒张、收缩到动脉中去,然后再从静脉回流到心脏,这就叫主循环。可是怎么从动脉过渡到静脉,而又如何使血液将养料和氧气带到每个细胞,并将CO2和废料带出来的呢?这就要说到微循环了。所谓微循环也就是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微血管中体液(血液、淋巴液、组织液)的循环,它实现着血液和组织细胞间的物质交换,一方面给细胞运送氧气和养料;另一方面排出废物,这也就是人体新陈代谢的内环境,是生命机体最基本的保证,因此被誉为生命的源泉。
为了保证微循环实现组织细胞间的物质交换,需要三个基本条件:(1)、体液的流动;(2)、微血管壁、 毛细淋巴管对交换物质的通透性;(3)、微血管的数量和管径。
全身微血管长度达96,555公里,足可以绕地球一周半,仅靠心脏的收缩力难以将血液输送到每个细胞组织,还必须靠微血管自身的节律运动。这种运动与心跳并不同步,起到了第二项调节供血的辅助作用,成为“第二心脏”。
正常情况下,微循环血流量与人体组织器官的代谢水平相适应,使人体内各器官生理功能得以正常进行。微循环功能良好的人就健康长寿。微循环功能如果发生障碍,就难以满足组织氧化代谢的需要,造成组织器官功能的不全或衰竭,这是许多疾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现代医学证明,人体的衰老、高血压、糖尿病、以及许多心、脑血管疾病都与微循环有密切关系。微循环的功能正常与否是人体健康状态的重要标志。
从临床观察中有许多部位、多系列的测试办法,其中常用的是甲襞微循环观察法和多点温度测量法,手指甲襞是观察微循环的良好部位,通过40-100倍的显微镜,观测从微血管形态、血流动态及血管周围状态三方面进行。
以下是对两位太级拳锻炼者的甲襞微循环的检查情况:其中一位是练拳20年的老者,他的甲襞微循环(积分值≤1)竟相当于年轻人水平;其图形清晰各参数均属正常范围;管绊个数/每平方毫米比较多;管绊直而长,没有畸形;管绊排列有序,序头平直;而另一位学练太级拳时间不长的人,其图形不清晰、畸形化、无序化、管绊短而乱。另外,通过对练拳20年的老者进行太极拳练习前、后的甲襞微循环变化的情况检查,发现:练前:流态为粒线流;练后:流态为线粒流,回流速度明显增快,即甲襞部分参数有明显的变化。
体温是人体重要指标,反映整体的机能状态以及细动脉供血状态与静脉流出量,通过改变微循环状态而引起局部组织脏器乃至全身温度变化。我们采用无名指端及印堂穴的温度表征测定太极拳锻炼对人体末端微循环的影响效果。
研究的结果表示:太极拳的短期(30分钟)运动,对人体甲襞指标有明显的近期影响,无名指端的温度平均升高7 ℃,比平常人高出4 ℃。
1、对于老年太极拳习练者(55岁以上)不同种类的太极拳的短期锻炼,对甲襞指标有明显的近期改善效果。
2、长期太极拳锻炼,有效地改善人体末端微循环状态,提高人体对于外界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
3、正确应用和把握太极拳运动中的意念,才能有效地改善人体不同部位的微循环状态,以致于影响到人体主要的生理指标。太极拳演练的熟练、放松和安定对于健身效果有重要影响,所谓“松静平和”、“意念导引气血”起到了调动微循环的作用。
人脑活动时产生脑电波,脑电波有四类,即:清醒波(α波,8-13HZ);睡眠波(δ波,1-3.5HZ);兴奋波(β波,14-30HZ)和抑制波(θ波,4-7HZ)。各波段代表四种不同的功能状态。
神经生理学和临床医学的研究表明,舒松愉悦的心境能使脑波α频谱能量增大,而当处于 α波优势时,则能促进脑内啡呔等神经介质的分泌,其结果使身心更加和谐,增大抵抗疾病、保持健康的能力。相反,衰老、疾病、疲劳以及紧张,抑制的心境会增大患病机率。太极拳讲究松、静、柔、匀、阴阳转化,虚实分明,将身心置于安宁、舒适状态,身体放松,心旷神怡。众所周知,正确的健身锻炼,其要领是松柔运动,是有氧的有效运动。心理健康促成了生理健康,大脑会产生一种持久快乐的“ 内啡呔”物质,即脑内吗啡样物质,其有效的物质即β--内啡呔,即可使人脑进入α波状态。
我们已从长期坚持太极拳者测出:其脑电波中清醒波(α波)占明显主导地位,α波频率增加,主峰突出,波幅增宽,α波进入同步、有序化状态,功率谱增大1--2倍,甚至高至20倍,幅值增宽 40--150%,大脑进入良好觉醒状态。
这种大脑的生理状态与受试者的自我感觉的“恬静舒适”“神志清晰”“精神集中”“记忆力有所恢复和增强”是相对应的。从现代医学观点来说,这种状态将极大地调节增强人体内脏功能及免疫功能,中和活性氧毒素,促成生长激素的分泌,增强肌肉,消除脂肪,增进身心健康的生理作用。太极拳运动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动作,即所谓“神为主帅”“意动身随”,只有达到这种要求,人体脑波活动才有可能进入以α波为主导的同步、有序化状态,能有效地解除人体因高节奏工作所引起的紧张情绪和生理无序状态,体内代谢的各种激素会大量分泌,血流量增多,新陈代谢的渗透更旺盛,皮肤营养更加改善,更具弹性、红润和光泽,更富气质和魅力。
人脑有运行逻辑思维的左脑和发展形象思维的右脑,近年来,右脑功能的研究有力匡正了左脑优势的传统观念,开发右脑发展形象思维,不但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而且也开始受到老年学研究的关注。并且也已意识到经常使用右脑的人比较长寿。太极拳的练功,反复出现的形象教育训练,脑子里描绘着有条不紊的判断处理的全过程,开发右脑产生β-内啡呔的荷尔蒙,可以说,决定脑细胞生死存亡的是脑内吗啡,“征服脑内吗啡的人就能征服人生”看来此言并不为过。
太极拳轻、柔、圆、匀的运动,突出意识引导,追求“虚”、“无”意境,长时间地一边保持正常舒畅的呼吸--腹式呼吸,一边轻松愉快地运动,氧气充足,脂肪不断消耗,炎症消除,NK(NATURAL KILLER)自然杀伤细胞是著名的抗癌细胞,脑内吗啡接触这种细胞,使其变得年轻具有活力,“还老返童”提高身体免疫力,防止老化,产生自然冶愈力。
三 促进“身心调适” 太极拳锻炼,从生理、心理、社会三大健康要素看,符合科学概念,改善“亚健康”状态,从而调适身心,延缓衰老。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人口老龄化。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1995-2020年全球由5.4亿增至10亿,到2050年全球将达20亿。中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也将从10%增至20%。 人口老龄化引发世界经济陷入困境,《全球人口老龄化危机》美国外交双月刊称:“这种经济危机将使最近在亚洲和俄罗斯发生的灾难显得微不足道。”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积极健康的老年生活。”人口老龄化成为社会重大负担。慢性非传染病成为主要病因和死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老年痴呆(我国痴呆老人600万以上)骨质疏松症(我国老年骨质发生率6.3-24.4%尤以高龄女性为甚)成为人生晚年的凶神恶煞。 老,并不可怕,老是自然规律,其实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有“不老药方”吗?历代帝王都梦想“万岁”,通过求方士,上仙岛寻求灵丹妙药以长生不老,结果绝对没有成功的。不老药其实来自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身心调适! 现代医学认为:人们要活到九十甚至百岁,并不是梦想,事实上科学家推算出人的自然寿命应是120-150岁,60岁不过是人生的开始,而我们大多数人之所以不能活到自然寿命,最主要原因是“过早衰老”,有些人甚至到了中年就患上多种慢性疾病,其实只要在生理和心理上做好防备,人人都活过百岁。 1、从生理上讲,目前医学界最受关注的老化理论是“自由基理论”,认为人体摄取过多热量,因新陈代谢所产生的自由基会不断攻击细胞导致细胞损伤 ,长久下去,细胞无法修复,就会出现老化现象,看来过多地吸收营养不是一个好办法。 人过中年,体内制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功能逐渐减低,体内活性氧的弊害日益明显增大,于是运动过量比不运动的反而老得快,原因是剧烈运动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中和不了,而与脂肪结合生成衰老物质--过氧化脂质,影响了微循环作用,使血压升高。正常情况下,抗氧化酶(SOD)和抗氧化剂能消除自由基。当人体SOD和抗氧化剂减少或活性降低时,机体内的自由基便导致细胞衰老,组织器官损伤,还使基因突变致畸,形成致癌的重要原因,也与心血管疾病和老年痴呆有密切关系。因此,寻求适宜有效的身体锻炼模式最有利于中年保健,使得成年人能保持充沛精力,提高工作效率,缓解外界压力,预防各种疾病发生,从而延缓推迟中年人的衰老过程,成为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课题。这里可以看重提出的是,太极拳动作柔和,心率在120-160之间,属于有氧运动,不产生活性氧自由基,不失为一项绝妙的锻炼项目。 2、从心理说,要延缓和对抗老化,除之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和运动健身外,还应从自身节律的调节平衡关注身心调适。 现代医学认为情绪能通过大脑皮层及皮层下神经中枢的活动引起身体各器官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消极情绪容易致病,积极情绪能防病延年。尤其年过40,由于生理上的退化,社会地位和交往的改变,经济的得失,以及心理机能的衰退而产生消极情绪(冷落感、孤独感、抑郁感等)睡眠时间缩短,入睡困难,易醒,影响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对心理功能影响很大,对负性情绪的产生也有一定作用,而A型行为类型的负性情绪(急燥、心烦、好发脾气、容易激动等)与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的发病有关,成为这类人员的常见病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随着年龄增加动作稳定性也渐差,知觉运动和认知过程也有减慢倾向。 由于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疾病发展迅速,世界上有4亿人患各种精神和神经性疾病。下面是一些不寒而栗数字:世界上每年100万人自杀;4500万人精神分裂;5000万人患癫痫;3000万人痴呆症;1.4亿人酒精麻痹自己;3.4亿人患忧郁症。专家认为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人类第二大疾病。故WHO决定将它定为2002年世界卫生运动的中心议题。 从我们对心理的研究测试揭示:太极拳对年过四十、走向衰老的人,其情绪的改变,减少负面情绪的产生有明显效果,从而延缓生理、心理的衰老速度,改变精神质这一维度的性格特征有良好作用,并随着练拳年限增长而有显著差异,即长期练习太极拳对性格中的不良方面有较好的改变作用,这无疑对增进健康能起到积极作用。
从心理测试得知: 随着增龄记忆和脑内信息加工速度下降,注意力衰退,神经系统机能也逐渐减退,导致动作稳定性下降,试验证明:太极拳对延缓记忆力、注意力的衰退,改善信息加工速度调节运动抑制,提高稳定性有良好影响,起到保持和促进作用。 太极拳讲究“舍己从人”忘记自我,考虑他人,凡事从客观事物出发,去掉个人意识,实事求是,心平气和,柔化矛盾。对知识分子的心理测定充分说明: 通过大脑皮层及皮层神经中枢的活动,引起身体各器官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 此外,由实验得知:有抱负、有成就的科学家 ,太极拳的锻炼对发挥正面A型性格(积极进取,认真负责,刻苦钻研,坚韧不拔等)减少负面情绪的产生有明显效果。更使事业有成而心理健康;积极进取而情绪稳定,充分考虑和照顾周围人群意愿和环境因素,谦逊随和,加之太极拳运动群体身心调适的相互作用,从而延缓生理、心理的衰老速度,改善人际关系,使社会安定。 负面情绪:急燥、心烦、好发脾气、容易激动、与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的发病有关。成为此类人员的常见病和主要死因。 四、结论:太极拳好!
从一系列的科学测试得出结果:   太极拳锻炼对心脑机能状态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显著降低高脂血症的发病原因;   对人体末端微循环得到改善;   促进心肺功能及能理代谢、平衡经络;   改善老年情绪、睡眠、性格、记忆力与动作稳定性。 与不锻炼人群相比,坚持太极拳锻炼具有显著的抗衰老效果。运用阴阳运化,矛盾对立的统一;主循环与微循环,(使肢体每个细胞营养丰富、排泄顺畅、生态旺盛)清醒波与睡眠波(极大地调节、增强人体内脏功能和免疫功能)。A型性格的正、负情绪(调整心理因素)等等,均为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是生命结构中相辅相成而又相克相生的,太极拳强调意识指导形态运动,促使各器官协调配合,以求达到导引经络,通畅气血。所谓“以意领络”、“气贯全身”、“心静体舒”。有意识地能动地控制、调节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种种练拳要领的综合作用,解除神经系统过度紧张。这种“神舒体静”、“气血通畅”、“阴平阳秘”的良好平衡机能状态,即“太极态”。这种状态的持续长期、多次的积累,促进了人体各系统的器官机能开始由量变到质变,最终达到健身祛病、抗衰老的效果。 太极拳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活百岁乃去”防病于未然,立足于全人类生命质量的提高,面向21世纪解决人类一大困境,以少资金、少费劲,出大成果,对人类作出巨大贡献。 为了人们能够健康、长寿和幸福地活着,为社会建设多作贡献,为提高人们的生命质量,愿更多的人们积极投入太极拳运动。愿太极拳更大地造福大众,并走向世界,发扬光大。
 本期关键词:太极拳健身好处多  江苏省体科所所长 盛蕾  江苏省体科所群体科研与健身推广中心副主任 李森  你知道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运动项目是什么吗?那就是太极拳!  据悉,全世界大约有3亿人在练习太极拳。近20年来,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多所大学开展了有关太极拳的健身功效方面的研究;许多国家的权威媒体把太极列为十大最适宜的健身项目。  得了高血压 打太极能降压!  太极拳是一项很好的降压疗法。有一个疗养院组织了一群收缩压150-160 mmHg、舒张压90-100 mmHg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陈式太极拳锻炼,每天锻炼2次,每次40分钟;锻炼90天后,收缩压基本控制在140mmHg以下,舒张压不超过90 mmHg;太极拳运动对原发性高血压有明显的降低血压作用。  打太极拳时要求意念引导动作,思想集中,心境宁静。太极拳动作柔和,用意念作各种暗示诱导身体各部分放松。肌肉放松能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放松”,从而促使血压下降。所以高血压患者打太极拳时最重要的是注意一个“松”字。此外,打太极拳时要用意念引导动作,使思想高度集中,心境宁静,这有助于消除高血压患者的紧张、激动、神经敏感等症状。  应该注意的是,只有长期坚持打太极拳,才能起到疗效,不能指望立竿见影。一般需要运动锻炼20周,80%的患者就能见到血压明显下降。同时太极拳的降压效果具有可逆性,如果停止锻炼,训练效果可以在2周内完全消失,因此只有坚持长期锻炼,才能达到满意的降压效果。  太极拳防治高血压适用于易患高血压人群和临界高血压及轻度高血压患者;对于中度以上的高血压病患者则应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运动治疗, 不要轻易撤除药物治疗。  防跌倒受伤 打太极是首选!  有报告说,在65岁以上的病人中,有1/10是因为受伤求医,而其中85%是因为跌倒才受伤。老人跌倒造成严重受伤,以致丧失行动能力甚至死亡的比率很高。  有一组外国专家为了研究防止老人跌倒的方法,曾经比较了十多种老人适合参加的运动项目,最终他们推荐了两种证实行之有效的锻炼方法,一种是物理治疗师特别设计的运动,一种便是来自东方的太极拳。  澳大利亚悉尼社区曾进行一项调查,邀请300多名年龄在60岁以上的居民参加为期l6周的太极拳班。结果表明,对于一般身体锻炼的老人来说,打太极拳练习,能有效的防治跌倒。美国亚特兰大的康复医学教授沃尔夫博士研究发现,练太极拳的老年人跌倒的几率下降了48%。所以,练习太极拳可以有效的防止老人跌倒、骨折等意外的发生。  动脉粥样硬化 练太极拳能改善!  动脉粥样硬化是现在的常见病,得了粥样硬化,最终的后果就是会引起血管阻塞,造成心脏或者大脑等关键器官的供血不足,严重的甚至造成死亡。得了这种病,医生通常会给降脂药物。其实,打太极拳练习,对于动脉粥样硬化也有比较好的改善作用。  我国的研究人员发现,动脉硬化病人每周习练5~8次太极拳,每次锻炼30~50分钟。练太极拳一年半后,78.4%的人硬化斑块消失,21.6%的人硬化斑块厚径有一定幅度缩小;同时,另一群病人每天晨练1次跑步或爬山,每次30~60分钟,一年半后5.7%硬化斑块消失,25.7%硬化斑厚径有一定幅度缩小。所以说,运动锻炼确实能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其中太极拳练习的效果是比较好的。  膝关节疼痛 打太极能减轻!  上了年纪以后,很多中老年人活动时,特别是上下楼梯时膝关节疼痛明显,膝关节活动受限,跑跳跪蹲时尤为明显,有的还出现踏跛行的现象,这多半是得了退行性膝关节炎。  美国风湿病学院的报告书结论是:对于许多年纪较大的、少运动的、又患了髋部或膝盖慢性骨关节炎的男女,参与太极拳学习班后,膝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明显减轻,肢体的活动功能显著的增强。太极拳的妙处是在音乐高低悠扬的伴奏中,不经意地增强了膝关节的功能,有效地防治了退行性膝关节炎疼痛的发生。苏格兰一家医院也将中国太极拳列为关节炎患者的康复疗程之一。  太极拳的动作路线多为弧线,具有开合虚实,转动圆活,身心放松的特点。太极拳是“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的全身运动。四肢的开合,促使大小关节更加灵活;双腿屈伸运动,大腿的抬举、拉抻练习,增强了膝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可以预防关节粘连,改善膝关节周围软组织和整个下肢的血液循环,肌肉肌腱软组织更有弹性更健壮,最终改善关节功能。  骨质疏松 太极拳锻炼可以预防!  老年人身体各器官逐渐衰老,骨质逐渐变得疏松,严重的就形成驼背、腰腿痛。如何预防或者改善骨质疏松的症状?太极拳练习可以得到较好的效果。  研究人员调查了练习太极拳的一群妇女,练习太极拳5年以上的绝经后女性,腰椎骨以及大腿骨的骨密度值要高于练习太极拳小于5年的女性。应该注意的是,骨质增加的过程是缓慢的。所以像其他的锻炼一样,练太极增加骨密度需要1年以上长期持续的运动锻炼,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化疗患者 练太极拳可保护大脑!  许多接受化疗的癌症患者会出现记忆力和其它认知功能下降。这种所谓的“化疗脑”是许多癌症患者在接受化疗时的一大副作用。美国密苏里大学一项研究发现,太极拳动作缓慢的特点,特别适用于化疗患者,尤其是因为化疗而肢体动作受到一定限制的患者。接受化疗的患者,练习太极拳10周后,患者的记忆力、语言能力、注意力都有明显提高,所以练太极拳有助于防止“化疗脑”。  帕金森患者 练太极拳可以提高行走能力!  帕金森患者动作迟缓,手脚或身体的其它部分震颤,身体失去了柔软性,变得僵硬,姿势以及走路的步态异常。严重的还会影响正常的生活。  美国俄勒冈的研究人员发现,经过六个月的太极拳练习后,病人走路时迈步距离比做力量练习的效果好,而且病人的平衡能力也有提高,走路摔倒的次数也明显减少。所以,医生建议:帕金森患者练习太极拳,可以提高生活质量。
太极拳运动是21世纪人类养生法宝
太极拳是我们祖先在长期生存斗争中健身养生的智慧结晶。它一不靠医药,二不用复杂器材,三不需场地,四不污染环境。为了健身不论年龄、性别,人人都可习练。特别适合中、老年人。
由于建国以来领导大力提倡,有群众组织的推动,有高深造诣的拳师言传身授,有广大人民积极的参与,太极拳越来越成为最受我国人民欢迎的健身运动。90年代以来,几次大型太极拳集体演练,受到世纪瞩目。据估计世界上已有150个国家和地区10多亿人在习练太极拳。新世纪头一年首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在我国胜利召开,是送给世界人民的最珍贵礼物。我们为这一创举叫好。太极拳丰富深邃的文化内涵博大精深,不易被世人充分理解。由于古老的经典著述显得玄妙难懂,用现代科学理念,浅显易懂的文字阐明深奥的太极原理,便于人们特别是青年理解,将有利于太极拳运动广泛深入开展。根据已有的科学报道,我们从太极拳的健身特点、健身机理、心理健康、抗衰老作用,以及人际关系和谐,天人合一的哲理等方面分别阐述。
太极拳运动的特点
太极拳是大脑支配下的意气运动。毫无疑问任何运动都受大脑支配。大极拳的特点是要求首先调息、调心、调身;它强调心静体松,意念先行。意念一动,身体随之开始柔和、缓慢、匀速、连绵不断的弧线运动。从起始到收式,一动无有不动,牵一发而动全身,环环紧扣,一气呵成。只有大脑支配意念,意念导引,使呼吸与动作密切配合,才能使内气运行畅通。气随意行,意随动作走,上下协调一致,气贯全身。由于意念集中,意动身随,自然地形成内气充盈鼓荡。这时人好比充满气地球体,身体轻盈灵活,这当然不是一开始就能做到的。初学时先练架子,只要按照要求去做,就有周身轻快舒适的感觉。整套动作都是用意识支配的,“神为主帅,身为驱使”,这只有心静才能做到;另一方面它又是“以动御静、虽动犹静”是在“动中求静”。无论打到那个架式,心(大脑)始终保持“静”的状态。这是大脑的最佳功能态。人在平时清醒的工作时,大脑处在紧张状态,用脑电仪可惟测出“β”波占优势;人在睡眠时是“Э”波占优势;只有将清醒时的大脑活动降低到非睡非醒的中间状态,脑电波就处于“Э”波占优势。而在意念集中练拳时,大脑功能状态也是以“Э”波为主导,被称为“气功态”,它既不同于睡眠,又不是完全清醒、高度紧张状态。早在1998年中科院武术协会理论组对长期练拳者作过额部、枕部脑电测试。结果表时:长期练拳者额部脑是波中Э波占主导,电压增强,主峰突出,其它波段(如β波)下降。这种a—波频率同步化、有序化是大脑高度宁静的功能状态。脑科学研究认为人脑在这种状态下产生一种使人愉快的小分子物质—“β—内啡肽”或“脑内吗啡”,它使人感受到内心的愉悦和幸福。人们练拳时自我感觉“恬静舒适”、“神清气爽”与这种理论是一致的。现代人体生理科学认为:人体内平衡主要由神经与内分泌系统相互协调与制约来维持,因此这种大脑功能状态必然对人体内脏的功能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
太极拳的健身机理
运动医学研究结果表明:太极拳运动对人休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骨骼肌肉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免疫系统以及代谢的正常运转等都有良好的调节作用。这是由于上述太极拳运动的特点带来的良性生理反应。
一、太极拳锻练时要求“气沉丹田”,即腹式呼吸。这样首先加大了肺活量,充分供氧;同时腹肌与膈肌运动加强了内脏的蠕动,使胃肠的消化功能、肝脏的供血和解毒功能、胰腺分泌等改善。对心脏的作用是促进血液循环与供氧,改善了冠状动脉供血、加强心肌营养。有报导将练拳组与对照组比较,练拳组活动后脉搏、血压正常,心电图异常者只占28.2%,而对照组不正常心电图占41.3%;1988年中科院武术协会理论组用先进的“心电多相信息鉴别诊断仪”测试了练拳者的多项心脏功能,包括传导、供血、心功率、心律、心肌损伤史。与对照组比较,长期练拳者心脑供血、传导功能、以及调节心律方面均优于对照。这是因为大脑的有序化,植物神经系统有效的调控着内脏特别是心脏的自律活动。所以有不同心脑疾患者长期怪持练拳后,心律不齐、供血不足、传导阻滞都有一定程度改善。在这方面还有待深入观察研究。
二、太极拳锻炼对血脂代谢有改善作用。八十年代报道过对疗养人员研究结果:练拳组对脂蛋白与脂质代谢有影响,主要在于升高血清中了的高密度脂蛋白(HDL—C);1988年中科院武协对正常工作人员练拳者测试。对照组高脂血症发病率69.9%,而在练拳组中只占25%,明显低于同龄人群。长期练拳者精神上的紧张状态得到缓解,血液中去甲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素明显下降,因而血脂水平也得到调节转为正常,减少了导致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当然其它运动如长途步行与慢跑也会有相同的效果。
三、太极拳运动对内分泌功能与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长期练拳者会在紧张工作后放松身心,使大脑处于最佳功能Э态,使人由于紧张和压力造成的内分泌紊乱恢复正常。随着年龄增长,人的免疫功能也逐渐减退。实验报道:将健康老人分运动组与不运动组,运动组包括慢跑和打太极拳,持续多年后比较。发现运动组细胞的免疫球蛋白有增高趋势。根据美国切期特大学的神经生理学教授戴维菲尔顿研究发现:β内啡肽可以作用于一种白血球NK细胞,而它是代表人体免疫力的重要标志。当大脑处在从波占主导的功能态时,必然产生有利于增强免疫力的物质β内啡肽。这说明练拳有利于提高抵抗菌素力的原因。
四、强化骨骼与肌肉系统是太极拳锻炼带来的直接好处。太极拳强调: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太极拳是内外兼修,外柔内刚,柔中寓刚,唁段炼日久可消除肌肉僵劲,但又不松懈。通过所有肌群和关节参加园活轻松的协调动作,又减少了神经地紧张度,可保持肌肉弹性,防止肌纤维萎缩;对骨骼系统的锻炼也是全面的。长期练拳可使脊柱保持正常姿态,关节灵活,韧带强劲,可防治颈椎病、肩周炎、腰椎病及腰腿痛等退行性疾病;并可延缓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这也与内分泌调节好有关系。中科院武术协会对长期练拳者测试过骨密度,发现比正常人更高,有的人脚跟部骨密度特别高,说明经常练拳的好处。
太极拳锻炼与心理健康
练太极拳对改善心理状态有妙不可言的作用,可以保持心理平衡。按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心理健康十分重要。太极拳它与其它许多运动不同之处是“神形合一,内外兼修”。不仅注重健身,更重视养心。现代社会高速度、快节奏,竞争激烈。常令人焦虑不安,烦躁不宁,诚惶诚恐,如履薄冰。加之“七情干扰”,心态易失衡。而打一趟拳可以使人将提着的心吊着的胆放下来。只要七尺空地,闻鸡起舞,松静自然,呼吸吐纳,升降开合,虚实转化,进退自如。动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静似挺立青松,不卑不亢。这种自我调节放松身、心的锻炼坚持日久,必然对心理起良好的按摩作用。可能是“脑内吗啡”分泌多罢,长期练太极拳的个都有共同感受:舒适、恬静、愉悦与内心平衡。不但能排队烦恼,而且培养情操,使人淡泊名利、豁达乐观,灵魂净化,还能保持头脑清醒,有旺盛的创造力。“皇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中云:“恬儋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又“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系统的权威李祚荣博士,在90年代著书传授太极拳。他从心理、哲学、物理、生理四方面解释太极拳是将心、思、气、身这四方面融会贯通,使人保持身、主平衡,强化自我控制能力,从而达到快乐、和谐、健康及疾病康复的境地。
太极拳锻炼与延缓衰老
衰老是自然规律不可抗拒。从形体到内脏,从生理到心理一系列错综复杂、微妙不可逆的改变,随增龄而加速。通过以上阐述的太极健身养心的机理,练拳必然可以延缓衰老进程,已为古、今许多练拳者的实践所证明。现代许多老年病70%死亡是心身疾病,紧张、焦虑、愤怒、忧郁等恶劣情绪,都是致病和早衰的根源。而太极拳正是针对“衰老综合症”的克星。可以举出一些国外的实验报告说明。美国霍普金期医学研究所对62名60岁以上超重并患有高血压的病人进行3个月太极拳训练,每次练30-40分钟,与其它有氧运动比较,太极拳组血压降低的程度相当于中等有氧运动组。而练拳既不需特别设备,又不会太激烈令人生畏,事半功倍,更易为外国老年人接受。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大敌,它是致伤残的主要原因。据报道:常年打太极拳的人骨质疏松发生率为36.6%,而对照组3.8%。脊柱畸形发生率太极拳组为25.8%,而对照组则为47.2%。常练拳可以延缓骨质疏松与防止关节畸形、驼背和骨折的发生。亚特兰大大学对70岁以上老人进行15周太极拳训练后,发现老人摔倒的风险比同龄人下降49%。人老先从脚下开始,长期练拳的确可以延缓腿部衰老,使老年人在行动中保持身体平衡,不易跌跤。
太极拳锻炼对老年人心脑血管病症状的改善也有不少报道。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都是随年龄增长而来的老年病,而且它们也会进一步加速老化。延缓衰老最好从中年开始,当然从青少年开始练拳,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定会推迟衰老的到来。
太极拳锻炼与协调人际关系
太极拳作为中华武术的组成部分,经过长期演变,到明、清时期形成了兼备多种功能的武艺,它是既有自卫御敌又有强身健体、娱乐表演多种作用的体育活动。现代武术太极拳更多是作为健身的手段。但在太极拳的每个招式中,还保留了御敌自卫的内涵。所以出于防身自卫的需要演练太极拳,其中也蕴含着很深的哲理。在原则上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在方法是上“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在策略上是“刚柔并济”,不退让不低头;在目的上是“与人为善,、和平相处”。练拳者常常是“以拳会友”,通过一起练拳互相切磋拳艺,达到人际关系的调谐。人际关系协调是使人达到内心平衡的必要条件;反之只有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才能更好地理解“已所不欲,无施于人”的道理。在习练太极拳的同时,也培养出正确的与人相处的原则与修养。悟出人们只有和谐相处,才能共存共荣。
太极拳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
我们的老祖宗在长期生存斗争中,创造了太极拳这种优雅动人又朴素实用的健身防身方法。古代有“五禽戏”,太极拳的形体动作许多是模仿飞禽走兽,来自大自然的灵感启发。远古人类没有科技,没有现代文明,过着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人只需勤劳的双手,与大自然相依为命。必然敬畏自然,以自然为师,那个时候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当然也磨练了人的意志与增长了斗争本领。总的讲是自然在谐调中求发展共存亡。
来到了现代文明社会,特别是20世纪末新技术日新月异,人类过上前所末有的幸福生活。在征服自然的进军中,自我膨胀,成了“超人”,在胜利中迷失自我,忘记了大自然的恩赐,逐渐远离了自然。人们吃着转基因牛肉和果菜,喝着27层净化水,住在空调的大楼里,过着不分春、夏、秋、冬的舒适生活,互联网使人们足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享尽了高科技带来的便利。但是这样的生活就是健康幸福吗?看看“地球村”里资源被过多开发,自然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人口膨胀,河流干涸,森林火灾失控,水灾频繁,土地沙漠化,气候恶化,人类生存受到严重威胁。加之生活方式的改变,造成人类疾病模式的改变,使中年人早衰,老年人受尽各种老年病的折磨。不科学、不文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已经给人类本身带来了惩罚。所有这些不能责怪科技进步,而在于人类和自然的平衡受到破坏。现在人们已开始反思。人类历史上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天命论、决定论、必然论和征服论等;其实人类只能是自然大系统中的组成要素,在发展自身的过程中,必需始终处在自然的动态平衡中。追根溯源,我们老祖宗信奉的“天人合一”的哲理不能丢掉。
我们从习练太极拳中逐渐觉悟到:只有按自然规律生活,才会获得健康长寿;推而广之,人类只有按自然规律增强自控能力,才能达到心理平衡、人际关系平衡与大自然协调平衡。在享有高科技的同时,不要忘掉人类是自然之子。要永远向自然学习,与大自然和睦相处,与大自然协调发展。这就是我们从太极拳的哲理“天人合一”中受到的启迪。
作者:梅慧生(北京大学老龄问题研究中心)
一楼正文是我整理的,想在这里说几句:1. 谢谢平复太极先生把一楼的文章从太极健身吧转过来。也谢谢先生把此文主要参照的三篇文章转到这里。这样感兴趣的朋友就可看过后自己来判断是非了。2. 这篇文章只不过是把几篇文章里的仪器观测结果和数据以及与这些结果数据相关的内容提将出来,整理成九点,发到网上,借以说明太极拳的健身作用。它不是学术论文,只能说是普及性的东西。3. 尽管我在一楼文章结尾处说明了主要参照的文章,但是科普读物习惯上不一定像学术论文那样都得把参考文献列出来;我参照的三篇文章没列出来,其它科普读物也是一样,例如影响很大的《登上健康快车》一书里的文章,都引用许多观测结果、数据,却都没列出参考文献。如有必要,我可以拿出一篇科普文章大家一起看看它是怎样对待参考文献的。4. 一楼文章,它就放在那里,好坏自有公断。近几天,有人批这篇文章,甚至用了过火言辞;我不想在这问题与人纠缠。其实把话说过火了自己可能很痛快,效果有时会适得其反,因为凡是读的人自己都有判断力。我希望批评者把注意力放到文章内容上,如果能指出哪一点不对,即使仅仅是一个数字不对,对谁都好。摆事实,讲道理,才有说服力。题外的话少说点,更容易解决分歧。5. 关于我参用的的三篇文章,我希望朋友们尊重这些文章和他们的作者。平复太极先生已把它们转过来了,感兴趣的朋友都可以自己看一看。我相信并且也希望自己引用的观测结果和数据是正确的,不然我不可能采用它们。但毕竟我是引用的,如果有那一位朋友能令人信服地指出存在的问题,我先谢谢他,同样表示欢迎!
@mahanying3316先生:从先生的两次诚恳复帖解释,首先使我感动的是您对自己所组织文章的负责精神,以及对不同意见者的包容品格,特别令人钦佩!您的原意是为了减少读者阅读时间,提炼出主要内容以利于广大读者易于接受太极拳的健身理念。凡是不具敌视心态的人,一眼就能看出原作者的良苦用心。当然我们也不能奢望所有人都赞成支持文章中的全部观点,但出人意料的是,竟有人在文章所依数据来源及准确性上大作文章。我们一再解释文章是科普性的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论文,遭到的却是没完没了的纠缠。我本来不会查找、转发这种长篇资料,倒让他们逼的不得不现学现卖。你看,即便原文原数据都明确无误地摆在那里了,却还是不依不饶的无理反缠!这不是大白天遇上鬼了吗?所以一时激愤,说了几句题外不中听的话。在此特别应该感谢本吧吧主及吧务人员,及时的清理才不致影响太坏!另外对太极拳吧一贯的包容不同观点,并给予同样的发表机会一直持赞赏态度,在此向你们表示由衷的感谢!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效值测量电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