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车突然防爆胎多少钱一条,换新内胎后静置一晚没事,骑了10分钟就慢慢瘪了,外胎有一点裂口,胎压45 PSI

在天涯的第一贴!最近的研究成果,正确安装自行车外胎的心得!
我先说说自行车外抬的特点吧....
首先,外胎分有钢丝的和无钢丝的(可折叠)这两种。虽然我没拆过那种可折叠的(豁贵),但是我想原理应该差不多,都是靠内胎的力量,把外胎的内侧隆起的环挤到车圈上,这样外胎就出不来了。
然后,外胎通常都有安全线,可以看下图。胎装好后可以通过观察安全线来确认外胎是否装正了。如果有一部分安全线被埋在车圈内的话,说明您没装正。
最后,很重要的一点,这个外胎上的钢丝的周长都是比车圈内的槽要小一些的。
然后说说我这两天的经历
1.昨天下午我扛着我的车轱辘去楼下车棚,想看看那里的所谓的师傅有什么辄没有,然后,这个所谓的师傅给出的答案是,先打一半气,然后瘪着轱辘,推着走走,走着走着就顺了~~再打气,就正了.......这是还怀疑我没装好内胎呗~~~....妈的外胎上的钢丝的周长比车圈内的槽要小,推西单去也正不了啊!..........稍微想想就知道这方法可以直接PASS了....
2.晚上去吃饭,带着车轱辘来到餐厅旁边的一个自行车小店,话说我就是在这个小店花的最后200块钱修车费,这之后就再没跟外面修过车,全自己弄了。这哥们拿上我的车轱辘一看,马上斩钉截铁地、故作经验丰富地说:“你这外胎完了,肯定是在存放的时候被压坏了,你看这地方....这地方....(给我瞎指半天)”。我就心想....你丫脑袋才他妈被压坏了呢!爷这可是新买的马席斯!才你妈跑200公里!还压坏了....之前还特耍帅地用一字改锥把我的外胎从圈上扒下来....看得我这个心疼啊....这臭丫恩的.....
3.骑这200公里之前,也就是我刚装上这外胎的时候,还去过一个北京的挺大的自行车俱乐部,因为胎就在那里买的,就找那里的人问了问,人家倒好.....告诉说我车圈完蛋了....还说什么什么我的车圈经受过严重损伤,恢复不了了........妈的.....当时也不懂,说的我这叫一个心灰意冷.......昨天我把前后车圈都检查了一遍,除了有很小幅度的跳和龙以外,完全没有什么严重问题,拿完跳和龙以后跟他娘刚出厂似的!
好了....下面说说我的心得。
如何装内胎我就不说了....就说这个外胎,其实也简单,比如车胎标称能承受的最大胎大概是70 psi ,那么第一次打气就打到100psi。如果没有胎压计的话,可以用手捏着感觉,什么时候觉得捏不动了,轮胎很硬的时候就差不多了。这个时候外胎会自然把那个钢丝撑大,正好卡进车圈。这个时候,先检查一下轮胎上的安全线。如果都出来了,就开始放气儿~~放到70psi就算完工了。
下面说一些注意事项
1 如果你打到很硬的时候,还是有可能有某个地方的安全线出不来,这种时候,先把气撒掉,记住刚才安全线出不来的地方,在这些地方的车圈-车胎结合的部位抹一点黄油,没有黄油搞点儿洗手液应该也行,反正就是润滑作用的。这时候再按刚才说的方法操作,安全线应该就能出来了。
2 如果是刚装上新的内胎,不建议突然打的很足,建议先打70%的气,大概50psi。这样放一个晚上,让内胎适应适应,第2天就可以正常操作了,相对安全些。不然有爆胎的可能。
3 如果感觉安全线出来的慢,不建议在很足气的时候继续打。这个时候最好先稍微撒一些气,但不要撒太多,大概撒到70psi。然后再往100psi打。这样累一些,但是安全,效果也不错。 话说咱们这个所谓的自行车上的国家....怎么遍地都是二把刀呢?说真的,到现在我没遇过一个手艺精湛的修车师傅.都是培训几天就上岗的打工仔,还一个个狂得不行....人都怎么了.....说个题外话,天涯不能上传本地图片么?只能外链?
我靠.....没有性和政治就没人看是么........天涯水果然大....
一个职业修车人路过..............
靠.........自己顶最后一次........世态炎凉啊///
嗯嗯 我上初二的时候 就自己给自行车补胎了
还自己换闸线
小女孩的神奇力量哦 吼吼
楼主换个标题:怎样科学打胎和安胎。这样就有人点了
作者:糖醋里脊1988 回复日期: 22:28:30 
靠.........自己顶最后一次........世态炎凉啊///===============================================这句好
我们自行车俱乐部的 补胎高手多得很~~你这个太小儿科咯!!!
│**************************************││。│废│偷│接│格│不│母│个│回│我││。│话│人│抢│老│理│牛│性│贴│也││呼│连│都│乎│子│版│生│!│,│是││。│篇│霸│。│的│权│殖│这│基│看││。│终│道│。│就│。│器│样│本│到││呼│于│刺│。│干│。│!│很│感│别││。│完│激│。│脆│。│于│爽│觉│人││。│了│乎│。│的│。│是│,│很│这││。│。│!│比│直│。│乎│很│有│样││**************************************│
我一直梦想有那么一天生活好起来了我可以开着我的自行车在晚饭后去遛狗
其實我是來賣鐵觀音的
其實我是來買鐵觀音的
技术贴。。。。鉴定完毕
大家还在看请教,外胎侧面蹭路牙划了大概4mm的口子,打气后轻微鼓,隐患大否?
躲野蛮逆行驾驶车辆前轮蹭了路肩,内胎蛇咬,外胎划了大概5mm这么大的口子,现在打气后轻微隆起,请问是否需要更换?会不会使用中突然爆胎或者裂口越来越大?
cb1e84a44aa2ef46a000db7b.jpg (111.42 KB, 下载次数: 3)
14:07 上传
选择打赏数量
剩余0香蕉币
根据《网络安全法》规定,账号需要绑定手机号才可以使
用评论、发帖、打赏。
请及时绑定,以保证产品功能顺畅使用。
不用犹豫,铁定换外胎
& && & 隆起的部位里边内胎往外顶的气压会加大,骑时间长了内胎会爆裂(声音很大),如果是新轮胎可以搜索T*B上有补外胎的专用胶片(正品比较贵),补了以后也是骑骑短途,还是建议楼主直接换外胎踏实点。
LZ的圈也是惨不忍睹
论坛管理员
户外骑行有风险,BIKETO提醒你购买
BIKETO.COM All Rights Reserved.&山地车突然爆胎,换新内胎后静置一晚没事,骑了10分钟就慢慢瘪了,外胎有一点裂口,胎压45 PSI_百度知道
山地车突然爆胎,换新内胎后静置一晚没事,骑了10分钟就慢慢瘪了,外胎有一点裂口,胎压45 PSI
山地车,外胎内胎都是1.25寸,去年3月全套新的换上,安然无恙使用了1年多。胎压都是按规定来打(基本在45PSI)。每天大约只骑40分钟,都是在公路上。上周后轮内胎爆胎,发现外胎有一个...
山地车,外胎内胎都是1.25寸,去年3月全套新的换上,安然无恙使用了1年多。胎压都是按规定来打(基本在45 PSI)。每天大约只骑40分钟,都是在公路上。上周后轮内胎爆胎,发现外胎有一个大约5毫米的裂口。换上新的内胎后,打完气静置一晚均安然无恙。第二天早上骑车5分钟后,就感觉瘪了,10分钟后,完全瘪掉。感觉外胎表面磨损得也不厉害。难道是因为那个小小的裂痕的关系吗?又不是公路车而且胎压也才45。为什么放置一晚上车胎没事,骑了5分钟就不行了?感谢大神回复。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采纳数:2664
获赞数:8496
换外胎,根本解决之道。有裂口了 新内胎上去又出问题还用它作甚。换新的,先把有问题的外胎原因排除掉。有可能外胎里面有砂砾等 人上去、骑,新内胎被砂砾搁坏。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打足气的自行车轮胎,如拔出气门芯,会听到放气的声音,这一现象能够证实 A.空气的存在 B空气有质量 C
问题描述:
打足气的自行车轮胎,如拔出气门芯,会听到放气的声音,这一现象能够证实 A.空气的存在 B空气有质量 C打足气的自行车轮胎,如拔出气门芯,会听到放气的声音,这一现象能够证实A.空气的存在 B空气有质量 C空气的质量是非常小的 D空气会对物体产生浮力
问题解答:
我来回答:
剩余:2000字
胎内气体压强大于大气压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首先要明白原理,你所说的是物理爆炸,不同于炸弹的化学爆炸,气球爆和轮胎爆都是物理现象.压迫气球爆炸是因为挤压气球,使气球内部气压升高,虽气球有一定弹性,但当压力超出气球所能承受的压力时,便会被撑破.轮胎被晒爆是因为温度升高,内部气体膨胀,当膨胀压力超过轮胎承受能力时,轮胎被撑破.再举例,压力锅保险阀,保险阀内有一个小金
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只要叙述压强与温度关系即可)  一定体积的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 充气后的篮球,气温升高时硬度变大. 充气量一定的汽车轮胎冬季不易爆胎,夏天易爆(例子相近即可)
自行车轮胎的内胎是用橡胶制成的,橡胶分子之间间隙较小,所以适合做气密性材料!但,还是有少量空气分子透过内胎橡胶分子之间的间隙渗透出去, 时间长了,内胎气压就低了!冬天温度低,分子能量小,渗透也少,所以,冬天轮胎的内压降低的较慢!打一次气坚持的时间较长!
用手压气球体积变小,即与体积有关,暴晒,即与温度有关 再答: 实际上,压强确实和温度有关,公式C=PV/T,C是一个不变的数,当体积不变时,温度变大,那么压强就变小,当体积不变时,温度变大,那么压强就变大
自行车车胎不耐热,当温度到一定程度,内胎会渐渐软化 再问: 会爆胎吗? 再答: 会再问: 具体怎么说? 再答: 车胎会慢慢漏气 再答: 内胎会加速老化,如果暴晒过后使用会爆胎
这是因为热胀冷缩的原理(物体在一般状态下,受热以后会膨胀),将自行车放到太阳下暴晒是会爆胎的.而且总是把自行车放到太阳下,器件会老的快些,缩短使用寿命.
第一题A第二题10个顶点 五条楞 三个面 (上下侧)
车胎内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变低,手会感到冷风.
因为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那样会爆胎的.而且,老是把自行车放在太阳底下,器件会老得快,会缩短使用寿命.
用气球充入二氧化碳气体置于ph值为中性的水中 气球口离开水面 几天后 气球瘪掉 检测水的酸碱度 如果呈落酸性 则说明二氧化碳气体经气球的分子间隙溶于水
气体受热后气体分子间距变大,体积膨胀.如果容积体积不变,里面的压强会变大.自行车内胎有弹性,体积会变大,到一定程度就会涨破.
小车向左运动,属于反冲运动反冲运动: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如果一个静止的物体在内力的作用下分裂成两个部分,一部分向某个方向运动,另一部分必然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个现象叫做反冲.反冲运动中,物体受到的反冲作用通常叫做反冲力.
外胎没有上好,可能有夹胎的地方,所以有貌似是橡胶摩擦的声音.建议,重新上一次内外胎.
气球与干燥衣服磨擦后,由于摩擦生电的原因,因此气球便带有静电,而两只气球的材质一样,又都与同一衣服摩擦,故两只气球带同种电荷,因此互相排斥.
气球内喷出的空气
打足气后会减少磨擦,把更多的滑动磨擦转化为滚动磨擦.
在坐的人始终一样,也就是压力不变的情况下,鉴于轮胎会慢慢的跑气,轮胎与地接触面积越来越大,压强应该是越来越小
也许感兴趣的知识山地车的详细组装,送给喜欢DIY的骑友!山地车的详细组装,送给喜欢DIY的骑友!极限速度百家号下面接着上次的山地车知识,详细介绍一下硬尾山地车的组装。组装山地车的基本要求1、预算是否足够完成整车每一个精心策划好的零件(注意是精心策划好的零件,不是最后预算不够就凑合混搭一些自己不喜欢或与整车档次相差甚远的零件,那样只会拖累你整车的使用感觉以及让你以后花钱更多)2、整车的每一个部分搭配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在预算内遵循最合理的价格分配(比如不同品牌、档次的变速、传动套件不合理混搭,或者4000元的预算,花3000去买车架,1000买别的,这样的搭配都会使得整车成为一部失败的作品)3、颜色的搭配是否合理。由于每个人的审美观不同,在此我没有太强的说服力,总之,既然是DIY,那就要完成一辆自己认为最满意的配色的作品。依照以上三点,现在开始介绍零件的选择:车架的选择一辆自行车最核心的零件一定是车架,一台良好的车架可以提供合理的骑行角度以及合理的骑行感受,而选择车架,也是在装车过程中要下最多功夫的一个环节。当我们在车店看见一辆整车,往往第一反应就是:这是捷安特的,这是闪电的,这是TREK的。其实,一辆自行车的品牌,往往只存在于它的车架,而其它的零件,则几乎全部由其它不同对各部件有相应特长厂家来进行生产。所以说,车架是整部车真正的灵魂。在选择车架前,首先要确定自己的身高,以硬尾山地车来讲,165CM以下的人应选择14-15英寸的车架,165CM-175CM的人应选择16-17英寸的车架,175CM-185CM之间的人应选择18-19英寸的车架,而185以上的人,则应选择20-21英寸甚至更大尺寸的车架。就像穿衣穿鞋一样,自行车同样需要合适自己的尺寸,才能使自己的骑行更加得心应手。MISSILE自行车27.5铝合金山地车17寸30速喜玛诺套件油压碟刹山地车破浪500黑红色油压线控前叉¥2199购买现在,自行车的车架基本由钢、铝合金、碳纤维以及钛合金四种材料进行制造,其中,钢的弹性好,材料抗疲劳度强,有十足的线条感,是历史最悠久的制造自行车的材料,但由于铝合金及碳纤维材料以其较轻的重量于90年代开始问世以来,钢架在市场上的占有份额越来越少,主要跻身于高端产品及BMX、街市等动作车领域,但并不是说钢架就是落后,就是低端,钢架的美感和其舒适的路面感应,吸引了相当多的簇拥者,我本人就是钢架车的死忠。铝合金,中低端车普遍使用的材料,是重量较轻的金属材料,其路面感应并没有钢架来得直接,金属抗疲劳程度也没有钢和钛合金那样强,但它的加工性和短期内的性能的确是不错的,是目前自行车爱好者们普遍选择的车架,本文也主要以铝架进行选择来进行整车的搭配。碳纤维,新兴材料,很轻,可以被制作成任意想要的形状,而强度并非传统观念中的那样脆弱,它有着非常好的韧性及吸震能力,但对直接接触的撞击力和剪刀力却不堪一击,价格昂贵,主要用于竞赛。钛合金造价高,金属抗疲劳度在铝和钢之上,但偏软,不易发力,适合长距离骑行,属于比较小众的产品。虽说车架是整部车的主体,但对其价格分配以及与其它零件的档次适配程度,都要予以合理的选择,车架价格所占的比例一般不要超过整车的1/3,且要对应其相同档次的其它零件。我大概列举几个使用比较普遍的车架,让初入车圈的朋友有个参考。如果装一部中低端的整车,那么GIANT的ATXPRO(新款为TALON3)是个不错的选择,500元左右的价格并不意味着它的性能也是低端,我认为,5000元以下的整车都可以将这款车架选择在内,可以个其它零件提供一个相对宽裕的选择又使整车搭配不至于不合理。高端一些,GIANT的XTCTEAM,我认为在元的车架中是个不错的选择,搭配ShimanoXT甚至顶级的XTR套件都不为过,捷安特的确个是性价比很高的品牌。如果选择一台一步到位的高端硬尾铝架,那么Specialized(闪电)、Trek、Yeti等等许多大牌的高端铝架或者碳架则可根据个人喜好来进行选择,这时,你的整车,则通常会高于一万元甚至更高了,而这些大牌的过于低端的款式,我不建议选择,因为性价比真的不会很高,同时一些小品牌的车架尤其是碳纤维车架我也很不推荐,理由很简单,设计或许不合理,可能没有经过专业的强测试,质量未必有保证,而且,没有“血统”。避震前叉的选择作为一辆山地自行车,避震前叉的选择则应该是组装一部整车继车架之后的所应考虑的第二个环节,避震前叉的主要避震方式有弹簧、阻力胶、液压、气压等。而无论何种避震,其结构内都一定会有有弹簧的存在,当然,各个避震方式的感觉还是截然不同的。目前比较主流的避震器品牌,有美国的ROCKSHOX、MANITOU、FOX和意大利的MARZOCCHI,这是国际上的四大避震前叉品牌,此外,德国的MARGURA,瑞士的DT等也生产高端前叉,但使用人数较少。对于DIY自行车,我建议前叉只考虑液压和气压两种,这辆种前叉的避震感觉是纯弹簧前叉所无法比拟的,对于相对低端的整车,我推荐ROCKSHOX的TORA(液压版)这款前叉,大概700-900元的价格,液压避震,可调行程(目前主流硬尾山地车架的标配前叉行程为80MM-100MM),阻尼(回弹速度)调节以及锁死功能,加上不错的手感和强度,的确是款性价比较高的产品。1000多元的话,ROCKSHOX的RECON这款气压前叉也是性价比不错的选择。我很喜欢ROCKSHOX的手感,很顺滑,很柔软,但是为了强度,我现在的街车(玩动作、大活用)则使用MARZOCCHI2005款的DJ3双气压前叉,虽然重,但MARZOCCHI的强度绝对一流。如果配置需求和预算更高、更充裕,那么各大品牌的高端叉,例如ROCKSHOX的SID、REBA,MANITOU的R7,FOX的全线产品以及MARZOCCHI的MARATHON都值得一式,当然,同样,用高端的前叉,一定要搭配高端的车架和其它套件!如果你组装一辆山地车,仅仅用于公路骑行,从不进野地,只想拥有山地车的随意性和很灵活的操控性的话,那就上硬叉吧,避震前叉对于纯公路骑行绝对是个累赘,低端的话MOSSO铝叉,高端的话就用碳的。我现在就有一辆硬叉光头胎的高速山地车,老大名的WCF钢+碳车架和铬钼钢前叉,刷起街来又灵活又快速。不推荐上述品牌之外的前叉,尤其是低端叉,打着超轻、功能多的旗号,实际用起来跟大牌的东西根本没法比。碗组的选择选择完车架前叉之后,顺便选择一下碗组,碗组连接车架和前叉,负责车头的转动,在购买时,请尽量选择培林式碗组(负责转动的轴承为密封一体式而非可见滚珠的开放式),耐用,感觉也比珠档的要顺滑很多,像VPA71这类十几元的珠档碗组还是让它随整车去吧......比较专业碗组品牌有CaneCreek(壁虎)、VP(请选择它比较高级的培林款式)、FSA等等。奢侈品的话就用HOPE,当然还有千元左右一个的ChrisKing,碗组中的梦幻产品,我有一个二手的,一直不舍得用......一般碗组的价格并不会太高,100元左右的就很好用。我建议不要买一些小品牌的碗组,不比大牌的便宜而且质量没有保证,用一段时间就会有杂音,还有,市场上卖得很便宜的ChrisKing碗组千万不要买,都是仿货,一个正品的全新ChrisKing碗组最低也要800元左右。轮组的选择山地车的轮组我建议自编,也就是单买花鼓、轮圈和辐条进行组装,因为在越野的时候,难免会出现损坏轮组组成部件的事故,而成品轮组一旦某一部件出现问题,除行货代理商外,很难找到合适的补修件,即使找代理商订或寻求质保,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不如自编轮的随坏随换来得方便。先说花鼓,一般有滚珠式和轴承式两种,滚珠式多为日本的Shimano公司产品,Shimano的转动零件基本都会用散珠作为其轴承方式,从低端的民用车零件到顶级的XTR、DURAACE,散珠转动时Shimano的标志,散珠花鼓受力均匀,易保养,但拆卸后再重装时调试较为麻烦,若出现松动必须立刻上紧,否则轴挡受到撞击则会成为致命伤害。轴承式运用一体滚珠轴承直接嵌入花鼓,径向受力很好但轴向受力会较弱,调试方便,是现在欧美及台湾品牌的主流产品。花鼓的选择,中低端的话,我建议如果是Shimano,那就用XT(并不是说XT不好,只是XT的花鼓比较便宜,毕竟是Shimano的次顶级产品),因为Shimano花鼓的价格从DEORE、SLX到XT的价格相差并不多(Shimano山地套件的级别从低到高依次为ALTUS、ACERA、ALIVIO、DEORE、SLX、XT、XTR,其中LX系列的新款产品已被归为旅行车套件,HONE和SAINT为重型车使用),一对XT花鼓300多元就可以买到。轴承的话,台湾久裕是入门的选择,400元左右,性价比也很高。如果是高端,珠档就XTR(我目前在用XTRM960的花鼓,润度无敌,1600元左右),轴承的高端货选择就太多了,HOPE、DT(190、240)、ChrisKing、WhiteInduetries、Extralite、Tune、FRM...只要预算非常充足,那就上吧。不过如果不越野,请选择响数(之前有讲解)略少的花鼓,这样可以获得更高的润度。最后,根据刹车种类,如果是碟刹,一定要选择带有碟刹座的花鼓(六孔刹车盘和中央锁死刹车盘要弄清),用V刹则无所谓,但为了使整车具有整体感,如果用V刹请尽量选择纯V刹,即无碟刹座的花鼓。然后是轮圈,首先依据刹车种类,若用V刹则必须选择有V刹边的轮圈,碟刹则无所谓,但同样,为了整体感,请选择碟刹专用圈。低端但又耐用的,ALEX的DH19,60左右一根,很多人再用,再好一点点,SunRingle(太阳)的Blackeye,不到100元一根,也是不错的选择,再贵些的,Mavic的317,大概不到200一根是很好的选择,Mavic317也是很普及的车圈之一(注意,Mavic317标注法国产且价格很低的基本为仿货,现在基本都是台湾产)。这些选择主要为中低端车提供,如果高端的话,那就用Mavic717、DTX450、DTX425,都是300-400一根的圈,最低也要搭配ShimanoXT的花鼓才合适,而且到这个层次,也该考虑辐条的搭配了(下面会说到)。再奢侈的话,ZTR355,600左右一根的圈,1500以下的花鼓就不用考虑了。特别注意的是,花鼓和轮圈的孔数一定要对应!不要忽视辐条,好辐条编出来的轮组无论是刚性还是耐久度都会更高。如果是低端轮组(两个轮组预算大概800元以内),那用1元一根的台湾辐条就可以,中端的话,DT的Champion,3元一根,高端轮组,Mavic717同等及以上级别,则最好使用DT的Revelution或比利时Sapim的辐条,大概5元一根,。当然还有更奢侈的,DT和Sapim的扁辐条,二三十一根,让你的轮组编出来有店里成品轮组的感觉,只要肯下本就行~另外注意,辐条的长度一定要合适,如果是网购,一定要搞清所选择的轮圈及花鼓需要搭配何种长度的辐条,万一买错了,普通条还好,要是高端的DT或Sapim,那几百块钱就白花了。关于编轮,不管选择的是低端还是高端,请一定找一个手艺好的师傅,这样轮组用起来才舒服。当然,如果追求成品轮组漂亮的外观,那同样可以选择,低端的MavicCrossride、DT1800,直到几千上万的Mavic、DT、Fulcrum和Shimano的高端货。但我还是不推荐使用低端的成品轮,效果真的没有同等价位的自编轮好,当然高端成品轮则不同。变速套件的选择这里所说的变速套件,是指牙盘、飞轮、前拨、后拨、指拨五个零件。目前世界上的山地车变速套件主要有由Shimano和Sram两家公司生产,虽然偶尔可以看到其它小品牌的产品,但选择的时候尽量以这两家公司的产品为候选对象(牙盘除外)。首先说日本Shimano,前面提到过,目前Shimano可用于XC车的套件级别由低到高依次分为ALTUS、ACERA、ALIVIO、DEORE、SLX、XT、XTR。如果DIY整车的话,建议从DEORE级别开始考虑,DEORE以下级别的套件建议买整车吧,DIY的意义不大。洛克兄弟秋冬骑行服装抓绒保暖御寒长袖长裤自行车服户外运动装备男女款防风保暖骑行裤-黑色(适合0-15度)2XL码¥128购买新款的Shimano套件最高支持3x10也就是30速的速比选择,也有2x10和传统的3x9系统,在此不讨论速比的选择,完全依照个人的实际需要而定。DEORE套件(牙盘、飞轮、前拨、后拨、指拨)大概1300元左右,SLX大概2000元左右,XT大概2600元左右,XTR则要7500元左右(均为新款的DEOREM590、SLXM660、XTM780和XTRM980)。套件的价格比例大概占整车的1/3,要与其它零件级别相符。而在选择变速套件时,尽量不要将相差两级或以上的零件进行混搭,比如都用DEORE,后拨突然上个XTR,或者XT套件为了凑合用个ALIVIO的前拨,这样都会使较高级别的套件发挥不到其最完美的功效,兼容性也可能出现问题(SRAM同样)。为什么我没有提到链条,因为我个人认为,如果你使用的是ShimanoSLX或以上的套件,那么一条顶级的Shimano7701链条(兼容9段飞轮,如果飞轮是其它段数则可购买同级别同段数的链条)(散装水货不过100多元)是很不错的选择,无论是传动还是变速效果,都是非常舒适的,而我现在的老款LXM570套件,搭配的就是该链条,整体传动变速效果比使用同级别链条好很多。当然预算如果不够,那还是使用原配等级的链条吧。美国Sram,其套件同样分为若干个级别,建议DIY选择的级别由低到高为X5、X7、X9、X0,分别对应Shimano的DEORE、SLX、XT、XTR(其中X5的价格要高于DEORE),具体搭配方法和Shimano一样,不要相互越级,不要不同品牌混搭至于Sram和Shimano变速系统的区别,主要在于Sram的指拨全部为上推式(进档退档均用大拇指向上推),而Shimano则为剪刀式(由食指和大拇指共同操控指拨,进退方向由后拨的正/反拉方式来决定),我个人比较倾向于Shimano的剪刀式换档方式,反应很快速,而Sram指拨则可以留出食指搭在刹把上,使骑行者不会因为变速而暂时失去对刹车的控制,两者各有利弊。在设计风格和材料上,Shimano的机械感较强(近年的新款产品也偏向流线化),Sram比较有流线感,Shimano的材质多为铝合金,鲜有碳纤维(仅在XTR上一代产品M972后拨中大规模量产使用),而如果想体验碳纤维材料的产品,那SramX0套件的大量碳纤维使用,可以满足你的需求,当然,Shimano的XTR和Sram的X0属于专业竞赛级套件,价格较它们的上一级(XT和X9)都有一个很大的飞跃,使用这两个套件的零件,预算一定要十分充足,车上的其它零件,也要与其级别相符。注意,Shimano和Sram的任何零件不要混搭,虽然新近的10段套件经测试可以兼容,但在DIY时,仍不建议进行混搭!在变速套件段落的最后,还要提一下牙盘,牙盘并不非要使用套件配套产品,可以选择加拿大Raceface、Truvativ(也是Sram旗下品牌)等大牌的牙盘,也是由低端(300元左)到高端产品(数千元)均有,使整车搭配不至于过于单调。另外,除目前主流的使用GXP一体式中轴系统的牙盘以外,若选择了老式的方孔中轴或ISIS(10键)、OCTALINK(Shimano公司专用,8键)花键中轴,那么一般需要另行购买一根中轴。如果选择了非一体式中轴,那么请千万不要忽视中轴的重要性,不要认为中轴藏在五通内部看不到就可以随便搭配,我的LXM570牙盘之前用ShimanoES-25中轴(Alivio级别,很初级),最近换了ES-71(XT级别),感觉润度明显提高,踩踏时会更省力,同时强度和耐用度也会增加。刹车部件的选择用在现代山地车上的刹车部件主要有V刹和碟刹两种,许多人为了追求外观(玩多了就知道其实很俗),选择低端的机械碟刹,在此,我强烈建议,机械碟刹除了Avid(Sram旗下品牌)的BB7(BB5的可调节性太差),预算充足就上液压碟刹,预算不够就用V刹,如果是硬叉山地或是从不越野,那就用V刹吧,手感好,而且调节方便,制动效果足以胜任至轻型越野。先说V刹,这里我只推荐Shimano,因为Avid的偏软。从低端的M420(M422)到高端的XTR系列,Shimano的每一款V刹都非常好用,如果搭配好的线管和内线,可以调节至非常完美的手感,M420(M422)大概100元左右就可以买到一对,而XTR系列则要千元左右(XTR系列V刹转点均使用滚珠轴承进行转动,而其它系列则为摩擦式),从低端到高端都可以选择,我的下一个目标就是给我的硬叉山地车升级一套XTRM960的V刹,03年的款式,我是个复古控。由于机械刹车需要另购刹把,所以我在这里也简单介绍几款。我最推荐的是Shimano的LXM571,挺老的款式,但是不论是外形还是手感都非常不错,价格100多元,淘宝有不少,我的一对DX刹把(和LXM571很相似的款式,当年为BMX设计)从03年玩攀爬,到后来玩街车,再到现在的山地,这么多年,使用一直正常。还有90年代的XTM739,非常经典的款式,现在淘宝也有很多。如果你喜欢Avid,那么请尽量选择较高端的款式(我建议SD7以上),低端的Avid刹把虽然价格低廉,但真的很软,刹车没有力度。现在说碟刹,我建议,如果不进行越野,或是预算不足以购买Avid的BB7机械碟刹或液压碟刹碟,那么请使用V刹。机械碟刹的刹把选择同V刹,而液压碟刹的刹把与夹器是配套的,不需要另购刹把。品牌的话,Shimano和Avid的全线产品都很不错,如果高端的话,除了Shimano的XT、XTR,Avid的ELIXIRCR、X0等,还有Hope和Formula、Magura等品牌可以选择。剩下的就是一些固定件了把组的选择硬尾山地车的把横以直把为主,当然根据个人喜好可以选择燕把,但不建议选择弧度过大及过长的燕把。车把长度根据个人及肩宽以及骑行方式来决定,一般以560MM-620MM为最佳,如果偏向公路骑行,则短一些,越野的话则稍长。把立的话,80MM-100MM,+-0-10°倾角都是硬尾山地车的正常选择区间,同样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及骑行习惯进行选择,较长的把立适合高速骑行,而较短的把立能够在越野时获得更好的操控性。把横和把立的材料,一般为铝合金、碳纤维以及碳纤维包裹铝合金。碳包铝的把横把立可以直接忽略,价格低廉但强度很差,要么就用全铝,要么就全碳。铝合金车把主要由6061铝合金、7050铝合金及7075铝合金进行制造,关于铝合金的型号,数值越高则硬度越大。一般6061铝合金用在较为低端的车把上,而铝合金的管壁可以抽到很薄,重量比6061铝合金做出来的车把轻,使用起来感觉也会更加硬朗,但价格偏高,一般用于高端产品。铝合金把组,低端的话,很多国产或台湾品牌就可以,如果从中端开始选择的话,我比较推荐Easton公司的产品,这家公司生产的自行车用铝合金非常著名,也是由中到高端都有,从EA30到EA70系列,可根据预算进行选择。SAHOO山地车前叉保护套防损防碰自行车前叉保护套骑行装备黑色¥16购买碳纤维车把要用就用大牌的高端货,如Raceface的NextSL,Truvativ的Noir,FSA的K-force,Ritchey的WCS或Easton的EC70、EC90等等,质量在那摆着呢。把横把立的选择很宽泛,根据预算决定吧。预算少,用个100一套的也没问题,预算多用套上千甚至几千的也很爽。购买的时候注意,把横把立的口径要对应。把套建议使用锁式,安装方便,手感好,从十几二十元一对的国产品牌,到200元一对的ODI顶级把套,根据预算选择吧。轮胎的选择轮胎,主要生产公司有台湾的正新、建大(KENDA),日本的松下(Panaracer,和松下电器一个母公司,原因是松下集团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很喜欢自行车运动),德国的马牌(Continental),法国的Michelin等等。按品牌来看,正新的高端产品线叫做Maxxis(马西斯),而Bontrager(Trek公司的配件品牌)则为建大代工。一般山地车选择1.95-2.10尺寸的外胎,根据骑行路面状况而定,若是纯公路则建议选择光头胎,省力,且没有齿胎的颗粒感。如果为了轻量,可选择折叠胎。内胎首先要决定使用何种气嘴(由车圈孔决定),然后需根据外胎的尺寸进行搭配,内外胎尺寸的不相符会造成易爆胎(内胎尺寸较外胎过小)或内胎过宽无法装入外胎等缺陷。从低端到高端,正新和建大打自己品牌标志的轮胎一般比较便宜,中端的话,Maxxis系列产品是不错的选择,也是在DIY单车里最著名的品牌,其产品也非常适用于高端车。而马牌、松下和米其林的外胎价格通常较高(米其林也有低端产品),是组装高端车的选择。内胎和外胎的档次不要差异过大,比如用顶级的米其林HOTS轮胎,配一条15元的正新内胎,虽然能用,但档次差距就有些大了。然后请买一对高压垫带,对轮胎的保护性比一般的胶圈垫带强太多了,而且不会多花多少钱。酷改自行车魔术头巾骑行面巾山地车死飞通用男女款防晒冬季面罩户外围脖骑行装备绝不屈服(买3免1)¥8.9购买再考虑车座和座管,座管要和车架的口径相匹配,且尽量和把组的品牌相同,这样整体感较强。同样,铝合金,碳纤维材料为主,包碳的不要用。车座根据个人感觉来定吧,喜欢舒适和长途骑行的请选择较厚的坐垫,喜欢速度就选择较薄的,坐垫我不建议使用太次的,尤其是男生!都懂。比较大的坐垫品牌有Velo、WTB、SelleItalia、Sanmarco、Fizik以及闪电、Trek等品牌的产品。如果想买很便宜的,可以选择Velo,很多品牌的坐垫都是这家公司代工,价格偏低的就WTB或SelleItialia、Sanmarco的较低端款式,中高端有SelleItialia、Sanmarco的中高端产品或Fizik的全线产品。总之,车座一定要适合自己!不管是不是大牌,请一定选择一个自己认为舒适的车座还差脚踏,这个比较随意,但尽量选择轴承式的(用Shimano的话除外),耐用,Wellgo系列就不错。新手不建议使用自锁,但还是介绍一下自锁式脚踏:所谓自锁,就是将脚踏和鞋锁在一起,解锁时脚往两侧扭便可完成,必须购买相应的锁鞋和脚踏(有山地锁鞋和公路锁鞋之分,脚踏也如此),踩踏时会使发力更容易,且有人车一体的感觉。主要的山地自锁脚踏品牌有Wellgo、Shimano、Look、CrankBrothers等等,新手不建议使用自锁!一辆硬尾山地车的所有零件已经基本选择完毕,还差刹车/变速内外线,推荐选择台湾Jagwire的产品,尤其是它的凯夫拉线管及特氟龙涂层内线(黑色),非常好用,一套大概100多元,如果预算不够,其低端产品也是不错的。其余的,水壶架、尾灯、码表等配件就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搭配了,建议各位安装尾灯,10元左右的橡胶尾灯就可以,夜间骑行会更加安全。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极限速度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车从来不是一个工具,而是一种生活。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防爆胎价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