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现四年级的孩子心理问题题,怎么进行规划引领?

- 或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
新闻关键词
为进一步推动广东省大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广东省委宣传部、南方网决定在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中开展"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知识竞赛"活动。
少儿心理问题成为提案热点 委员建议政府购买服务弥补资源不足
&&&&市政协在十二届四次会议期间收到了多份关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的提案。&全泽超&摄
&&&&在现代社会,人人都有压力,儿童、青少年人群也不能幸免,这类人群出现的心理、精神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江门市政协在十二届四次会议期间就收到了多份关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的提案。&&&&问题??&&&&中小学生患者轻性心理问题高达70%&&&&民进江门市委在此次政协会议期间提交的提案《建议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支持对中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提出,根据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以下简称“三院”)就诊数据显示,2013年,该院共接诊18岁以下中小学生患者4638人次,其中轻性心理问题高达70%,主要以学习问题、情绪问题、人际交往困惑、考试焦虑、上学恐怖、网络依赖等多见,患病率较高,对个体的健康成长影响较大。&&&&除了住院治疗带来的经济负担之外,患心理疾病的儿童青少年需要面对的更严峻问题是休学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科主任许律琴作为政协委员,此次就提交了名为《关注行为(情绪)不良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及学业》的提案。“随着儿童青少年心理疾病发生率的增高,越来越多的儿童青少年因为心理疾病原因进入闲散青少年(失学)或情绪行为不良青少年行列。”她认为,这些孩子因为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上学恐怖症(品行优良的学生,因为不适应环境压力不敢上学)、心境障碍、网络依赖等问题,无法适应学校要求而休学。在休学期间,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或家长对心理治疗不重视而导致他们得不到良好的治疗,病程迁延。休学期过后仍不能复学,严重影响该类学生的学业和前途。家庭因此也陷入情绪崩溃的困境。同时也成为社会的一些不安定因素。&&&&分析??&&&&学校心理教育资源未能满足需求&&&&“我市中小学校心理教育资源还未能达到国家‘要求’和满足学生、家长‘需求’”。上文提到的民进江门市委提案就提出,教育部门2013年7月数据显示,目前江门市在校中小学生近60万人(含幼师、技校、职校、卫校),而占四分之一学生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500多所中小学虽有96.2%的学校建有心理咨询室,但规范的不多,达到省、市“心理示范学校”称号更少,且地域发展不平衡;全市100%的班主任和大部分教师持有“心理健康教师资格C证”,但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以兼职为主,专职教师逾百人,而心理专业毕业的教师(持A证)不足百人。&&&&这份提案认为,江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机制、资金和专业队伍上都存在薄弱环节。在机制上,迄今为止,江门市尚没有全面的中小学生精神心理健康状况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对中小学生缺乏应对突发灾难性危机事件的预防和处理机制;缺乏对学生心理障碍如多动症、网络依赖、青少年情绪障碍、上学恐怖症等的研究处理。&&&&在资金上,目前社会有能力为中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及辅导工作的机构均为无偿。市政协委员张东萍在此次提交的政协提案《关于支持专业机构开展青少年心理治疗的建议》中也提出,如果仅靠各市区专门机构免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及辅导工作,受益人群不可能覆盖所有有需要的人。&&&&建议??&&&&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针对江门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张东萍建议“通过政府设立专项经费或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建立三级服务网络,将江门市的心理健康工作分层次、有效地深入开展下去。”民进江门市委则希望江门市在为“养老和助残”购买社会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购买社会服务项目,以弥补对中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不足。在以市三院为中心,为学校开展心理教育工作提供指导和帮助之外,也有社会组织和团体从事法律公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青少年成长辅导、社区矫正和心理咨询服务项目。&&&&对因心理障碍导致休学或行为不良的学生,许律琴提出,希望开展一系列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宣教、心理治疗,包括电话咨询、Q群心理咨询、个案治疗、团体治疗、家庭治疗、系统家长教育指导课及义工助教等,以促使该类学生尽快恢复心理健康,及时返校及恢复社会功能。&&&&许律琴还建议各有关部门积极支持开展江门市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并为此专门在“两会”期间提交了《关于开展江门市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的建议》。她提出,对江门市6-16岁人群的精神心理障碍的患病率、人群分布特征、病因学等现况进行全面和深入的调查、评定,结合基础研究课在某些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可对所筛查出的病例进行前瞻性的长期随访和研究,填补江门市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问题流调的空白。南方日报记者&陶然
请文明发言,还可以输入140字
您的评论已经发表成功,请等候审核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孩子有惰性心理怎么破?
点击上方 “USBA篮球俱乐部”可以订阅哦!
对于孩子而言,惰性更多的属于一种潜在意识,它体现在生活习惯的很多方面。譬如,早晨起床,并非睁眼即起,尽管父母已经给孩子规定了起床时间并用闹钟督促,然而到时候,孩子还是多多少少地超过那个时间,懒洋洋地用各种方式再耽搁一会儿。
惰性的另一种表现,是对某一个计划的拖延。孩子在面对诸如家长或老师精心安排的学习计划时,常常会找到各种各样的借口,把规定要完成的事情,推至第二天,而“第二天”同样依旧。这并不是他们不想做或拒绝做,而是懒于动手,觉得这事往后面拖延一下,也未尝不可。
孩子做事懒惰拖沓,看似是一件小事,其实对孩子的影响很大。思想方面,不能积极思考问题,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依赖老师和家人,缺乏责任心等;行为方面,日常起居无秩序,生活自理能力差,缺乏学习的规划性。一旦养成习惯,会影响孩子长大后的工作和生活。
孩子会出现这样的懒惰心理,其实跟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很大关系。有一句话说的好:100分妈妈和0分妈妈一样都是不合格的妈妈。0分妈妈不合格,大家都能明白。那100分妈妈怎么也会不合格呢?
之前有过这样一则新闻“母亲精心打造的‘神童’竟生活不能自理”,讲的就是一个除了学习,任何事情都不让儿子插手,给儿子挤牙膏、洗脸、洗衣、端饭的100分妈妈,培养出了一个8岁就读中学,13岁就考入大学的神童。可就在神童17岁脱离妈妈照顾进入中科院后,他就完全无法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热了不知道脱衣服,冷了不知道加衣服;房间不打扫,袜子脏衣服到处乱扔;一个人窝在寝室里看书,却忘了参加考试和撰写毕业论文,为此硕士学位没拿到,就被中科院劝退了。
放任孩子的懒散成长是不对的,但过度溺爱也不利于孩子独立生活习惯的养成,那父母的恰当教育方式就显得十分重要。下面分享十个改变孩子惰性心理的教育策略,父母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假以使用。
一、引导儿童的利他行为
孩子的娇气、懒散往往是与自私、任性等不良心理相伴而生的,对此,父母可以经常支持、鼓励孩子进行一些利他行为、亲社会行为。如将自己的文具、玩具与同伴分享;陪更年幼的小朋友回家;交还捡拾物品;讲卫生、讲文明、懂礼貌等等,通过这些良好行为的教育引导改变不良行为的习惯。幼儿专家认为,积极引导这些利他行为,对于儿童的信任感、独立感以及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有助于克服常见的以自我中心的娇气、懒散行为。
二、同伴是最好的范例
同伴是儿童社会化的动因,同伴对于孩子的积极、消极行为均有强烈的、持久的影响力,因而父母在指导孩子在交往同伴方面应特别引起注意。对于具有优良品质的同伴,应该鼓励孩子多与之交往,并激发孩子好强、竞赛性心理,引导孩子学习、模仿;而对于具有类似自私、娇气、懒散等不良行为的同伴,应引导孩子少与之交往,并指出该同伴的缺点所在。使孩子在父母评价同伴的同时,也得到明确的告诫,即旁观者效应的间接强化,这种策略适应于电视节目、电影、童话故事中的人物教育,即让孩子在多种教育途径中,在平常点点滴滴的教育中受到优良品质的感化、同化,从而抵制、消除不良言行。
三、有效的表扬与批评
表扬与批评是巩固良好行为习惯、消除不良言行的重要强化手段,但有效的表扬和批评必须遵循以下一些原则:表扬和批评是有条件的、非随意的、及时的;表扬和批评要同时说明优点和缺点的各个细节,使孩子知其所以和指向;用孩子先前的言行、成绩作为评价当前行为的背景;评价时考虑到孩子为完成良好行为付出的努力,以表扬为主,并提出下一个期待目标;培养孩子对某一行为自我评价和自我约束力的能力;父母对孩子表扬、批评的标准必须前后一致、相互配合;批评、惩罚的强度、力度要考虑到孩子的气质类型及自尊心水平,讲究评价的实际效果。
四、自然素质的利用
虽然孩子的娇气、懒散行为主要取决于环境的影响,但孩子的先天素质也有一定的作用,其中气质类型是一较为突出的方面。儿童的气质可分成平静的、难对付的和慢慢活跃起来的三类。平静的儿童占75%,他们的情绪好,易于适应环境;难对付的儿童占10%,他们常常大惊小怪,害怕陌生人和陌生环境;慢慢活跃起来的儿童占15%,相对而言,他们不够活泼,对新奇事物有退缩、消极的反应。儿童心理学的跟踪研究表明,到7岁时,后两种气质类型的儿童中有严重情绪问题的人数要比平静的儿童中的人数多,而又以难对付的儿童的情绪问题较显著。这种情况的产生,可能是这些难对付的儿童的父母有时放任自流,或有时挫折儿童(如用敌视方式回答他们的要求),更增强了他们原来就有的易对抗、易激动的特征。可见,年轻的父母应该了解孩子,因材施教,不可求成心切而操之过及、拔苗助长。
五、民主式教育
父母的教育方式直接导致孩子相关的行为。权威式教育,孩子感到强烈威慑感,易形成说谎及对他人不友善的行为;放任或溺爱的教育方式,则诱发孩子任性、懒散、娇气的习惯。适当的教育方式应是民主的,既要严格要求孩子,又可根据孩子的特点,适当满足孩子自己的要求、愿望,具有一种亲密的亲子关系(依恋关系)。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顺其自然的教育。
六、自我服务性劳动
父母给孩子安排适当的、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性劳动,如穿衣服、刷牙、洗脸、洗手绢、扫地等,并予以及时的指导与表扬,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和独立意识,这在很大程度上抵制着娇气、懒散心理的产生。因为对于孩子的影响来说,除了生动、形象的言语教育外,直观、具体的劳动更能潜移默化地发挥作用。
七、按照计划去执行
研究证明忙着的人比懒着的人更快乐,但是没有目标的瞎忙所带来的罪恶感,会扼杀快乐。所以我们要给孩子一个有建设性的目标,并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比如给孩子制定“6点钟起来晨读”的目标,第一周先克服赖床的习惯,第二周在平时起床的时间上早起5分钟,第三周在第二周基础上再早起5分钟,依此类推。在孩子完成目标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对孩子有信心和耐心,帮助其一步步完成目标,让他享受目标达成的成功与喜悦。如果他们因为自己的懒散造成了不好的后果,我们一定不要帮助他们找借口,要让他们承担自己的懒惰后果,体验这样的“挫败感”,这样才能让他们记住教训,自我反省。
九、感兴趣的事会不知疲倦
孩子有懒惰心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对所干的事情不感兴趣,没有积极性,这种情形就需要发掘孩子的兴趣,注意培养他们的爱好,因为对喜爱之事,孩子从来都是不知疲倦的。就如同儿童都喜欢看动画片,他们总能准确记得自己喜爱动画片的播放时间,而且还没开始便会早早守在电视机前。我们可以从小让孩子接触多种多样的事物:舞蹈、音乐、画画、体育等等,以观察他们的喜爱程度和主观能动性。
十、参加体育感受“生理的艰苦”
孩子在参与体育活动中总会遇到一些困难。每面对一个自己从未尝试过的新的活动时,往往要克服自己的恐惧感才能完成,而一旦完成,孩子会体验到一种成就感。以走平衡木为例,许多从未走过的孩子一开始都不敢上去,就算勉强上去了,也是心慌、紧张、摇摇晃晃。孩子为了取得成功,必须克服害怕的心理,勇敢地走过去。心理研究早已表明:这类直接而强烈的成功体验,会对孩子产生极大的鼓舞和激励作用,会极大地提升孩子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体育教育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它让人能够在短期内体会“苦难”,从生理上施加压力,让身体产生疲劳和极限承受,从而给大脑施加压力,模拟所谓“艰苦的状态”,逼迫大脑动起来,思考起来,学习起来。
美国篮球学院(USBA)
课程报名表
点击长按识别报名
USBA西安分院:029-
USBA重庆分院:023-
快来加入我们吧!
美国篮球学院(USBA)中国区总部
合作热线:010-
USBA官网:www.usbachina.com
通讯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天坛东路74号北玻大厦5层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高考后心理问题高发阶段,家长如何平稳孩子心态?
高考后心理问题高发阶段,家长如何平稳孩子心态?
相关标签:2018高考后心理问题
&  &每年高考结束到出成绩这段时间,孩子容易走入心理负性情绪,是心理问题的高发期,家长一定要重视起来,及时注意他们的情绪,对不良反应进行干预、疏理、调节,防患于未然。为此,三好网小编今天特整理了考后常见3种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具体内容如下:
  2017年,辽宁朝阳一名21岁的复读生跳楼轻生,家长称是考前压力太大所致。
  2016年,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女孩赵某,在参加高考第一门考试后,跳楼自杀。
  2013年,一位四川崇州的女孩,在第二次高考失利后,选择了割腕、喝农药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考生走了,留给父母的是破碎的家庭和无尽的悲伤!
  高考的确很重要,但高考绝对不是人生的全部!生命才是第一位的!
  另外,每年高考结束到出成绩这段时间,也是很多考生们心理问题高发的阶段,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注意!这三种考后心理状态很不好
  一、放纵型心理
  这类考生在考生群体中占到相当大的比例。
  他们认为高考结束便意味着自己熬到头了,所以得好好犒劳一下自己,弥补一下自己这么多年来的艰辛,因此毫无节制地玩。也有一些家长有弥补心态,纵容孩子的这种行为,因此此类现象愈演愈烈。有些考生因此染上一些不良习惯,严重的还会误入歧途,每年都出现几起乐极生悲的情况,要引起重视。
  支招:放松不等于放纵
  考生在高考后可以采取适当方式放松心情,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但不应该过度,要提醒孩子注意孩子的饮食和作息规律,放松不等于放纵,火山爆发式的压力释放易导致身体不适等不良后果。
  二、抑郁型心理
  高考后感觉自己发挥得不是很理想。
  这类考生的表现是吃不好、睡不好,情绪低落,有些还伴随出现强迫思维、强迫行为,自怨自责,很容易走入心理误区,甚至性格变暴躁,让人觉得难以理喻,与家人争执中情绪一触即发,严重的会出现自残念头,甚至轻生。
  支招:要理性面对现实
  考生要理性面对现实。这包括两方面:
  第一是认识到高考已经结束,成绩是自己文化水平、心理素质、临场发挥等因素的综合结果,不管最后结果如何,都要接受这一现实;
  第二是不要怕别人说。学会主动和别人沟通,把自己负面的情绪表达出来,和父母、亲朋好友沟通。适度的自我内心暴露是宣泄负面情绪的好方法。
  三、茫然型心理
  心里空落落的,每天无所适从。
  往日充实的学习生活一下云消雾散,仿佛一下子就失去了目标,找不到自己的方向。这是一种茫然型心理。许多考生从原来紧张的高考学习中一下子放松下来后,会出现一段真空状态,尤其在等待分数或在填报完志愿后,在等待录取结果中可能会经历这种感觉。
  支招:设法转移注意力
  可以适当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转移注意力。
  比如旅行,在旅行中放松身心,交流思想;进修外语,有的学生打算出国,可以利用暑假进修外语,为出国做好过渡和准备,即使不打算出国,进修外语也可以为大学通过英语四六级奠定不错的基础;学做家务,上大学后面临的是自己打理生活,任何事情都要靠自己解决,可以利用假期学习做家务,如做饭等,为大学中独立生活排除后顾之忧。
  高考结束后做到这6点
  你孩子的高考才算圆满
  1.首先要淡定
  有时候家长的责备,都可能让孩子那本已难受至极的心,痛上加痛,产生自暴自弃的念头来。所以,家长淡定最重要,这一点最难做到。
  2.允许孩子发泄情绪
  无论是学霸还是学渣,高考都只是人生一个阶段的结束,对于这一段生活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正面的也好、负面的也好,都需要发泄出来,所以,如果你的孩子想大吃大喝大睡,那就不要干涉,放心,放松变成放纵毕竟不多。
  3.填志愿尊重孩子的选择
  分数出来,填志愿就是最大的一件事了,&大包大揽&和&甩手掌柜&都不好。你应该做的事是积极收集信息、整理资料,为孩子做一个合格的&作战参谋&,尊重孩子的选择。
  4.和孩子进行一次平等的成人对话
  选择在一个比较正式的地点,举行一个小小的成人仪式,与孩子好好地安排和规划一下。帮助孩子一起梳理其想法、规划,让孩子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可以怎么做,并明确自己人生发展方向。
  5.让孩子学着理财
  高考后,很多学生都想着给自己买东西,比如换新手机、购物、零食等。家长可以给孩子一笔钱,让孩子有一个学习理财的机会。
  6.给孩子一个自立的机会
  毕业旅行是很多考生的选择,家长正好可以放手,让子孩子从头到尾自己规划,学会自立。不过,也要注意孩子说走就走,但家长至少要知道孩子去了哪里。
  如何调整心态?
  经历了辛苦的高三生活,考生可以适当给自己&放假&,注意休息,并合理安排一些娱乐休闲活动。
  在等待成绩的过程中,不骄不躁,保持一颗平常心。
  合理安排暑假时间,切莫一味放松,可以参加一些积极有益的活动,如阅读有益的书籍、观看优秀电影等。
  遇到问题要及时和家长或朋友沟通,排解不良情绪。
  另外,作为家长一定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举止,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并做出正确的引导。
  最后:三好网全体老师祝所有考生都能考上心仪的大学!
  本文来源|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三好网教育头条尊重原创文章,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感谢您的阅读。
会员评论评论:0
热门评论评论:0《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结题报告 -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 - 徐州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课题管理中心
时 间 记 忆
最 新 评 论
专 题 分 类
最 新 日 志
用 户 登 录
友 情 连 接
博 客 信 息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结题报告
21:42:07 | By: 11董志峰
——欢口初级中学:董志峰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所以经济建设快速发展,一些经济落后或者偏僻的农村,由于此处的劳动力每天都过着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日子,虽然辛苦,但收入微薄,国家经济开放的好政策,他们中许多劳动者,看到了商机,都陆续到外地打工或者经商。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孩子不能带在身边,就只好选择留在家中,由孩子的祖父母或者外公、外婆再或者亲戚、朋友来抚养。这些孩子便成了农村特殊群体——留守儿童。据权威部门调查研究,我国目前有5000万左右留守儿童,不过留守儿童每年都在递增。由于留守儿童特殊的成长环境,其中近四份之一的孩子存在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我所在的学校,地处农村,大多数同学是农村户口,据调查,我校现有留守儿童近三分之一人,在这些留守儿童中,多数同学心理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有的同学性格孤僻、多疑,不善于交流,不愿与别人交往,生活在自我封闭的狭小空间里;有的同学倔强、不服教育,逆反心理较强;有的同学退缩、冷漠,对他人和集体漠不关心,没有个人和集体荣誉感;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任性,过分淘气等。
孩子正处在发育期,如果不能及时的疏导他们,引领他们,让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痛苦的不仅是一个家庭,还有整个社会。一代人的整体素质会大大影响我国的发展,我们的国家正在创建和谐社会。所以研究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找到帮助他们的方法,已至关重要。鉴于此,我提出此课题。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这一学说的基本观点包括人的劳动活动、劳动能力、社会关系、自由个性和人类整体的全面发展几方面的内容:&第一,人的活动特别是人的劳动活动的全面发展。第二,人的需要和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需要是人的本性,是人的活动的动力和目的。第三,人的素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只有了解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
2、教育心理学理论
利用教育心理学原理,不仅可以正确分析、了解学生,而且可以预测学生将要发生的行为或发展的方向,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或预防措施,达到预期的效果。
3、改进教育工作根植于留守学生的现状与需求研究,从而体现新课程理念,让教育工作服务于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理论
4、构建和谐社会理论。建设和谐社会体现在教育上,就是要推进教育均衡化发展,就是要进一步扩大教育平等,而儿童的可塑性为这一目标实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1、研究的对象:农村初中留守儿童
2、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一方或者双方到外地打工,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这些孩子的监护人要么是祖父祖母、外公外婆,要么是亲戚朋友。留守孩子不仅学习情况、品德养成方面堪忧,而且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亟待解决,研究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探索出符合本地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和操作办法。培养自信、自尊、自强、自爱的具有健康心理素质的留守学生。
四、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了解我校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
2、分析成因,找到对策,因材施教。
3、开发留守儿童的情商,激励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社会,孝敬父母,提升亲情。
4、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再探索出一条教育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新路子,为今后我校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5、提高中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及能力。
6、增强社会、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合力。
四、研究内容
1、农村留守儿童现在的家庭教育环境。
2、孩子的父母与自己沟通的间隔时间。
3、对留守儿童心理现状的调查研究。
4、留守儿童主要心理问题及成因研究
5、帮助留守儿童养成健康心理的策略及方法研究
五、研究的方法
1、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我校留守儿童心理现状,为研究做准备。
2、文献研究法:主要是搜集国内外有关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资料,搜集相关课题&&&&研究的最新信息,为本课题的研究作借鉴和参考。
3、观察法:通过观察,进行个案研究,进行比较,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以指导课题研究工作。
4、行动研究法&:找到成因&,采取一对一的教育,创设一些活动或者一些情境,有意识的培养他们的情操,陶冶他们的性情,从而让留守儿童形成健康的心理,在行动中不断改进方案,直至理论和实际相吻合。&&
5、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要按方案做好阶段性总结,在总结中交流经验,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六、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1年2月—2011年5月)
申报课题,设计研究方案。
2、实验研究阶段(2011年6月—2012年5月)
1、根据课题研究方案,落实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2、针对研究对象,开展观察调查找出成因,积累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
3、在实施阶段里,要求要建立研究资料档案(调查分析材料、课题研究论文等)。在实施阶段里,还可以不断地修正方案,完善方案
3、总结阶段(2012年6月1日—2012年6月30日)
(1)整理材料,撰写研究综合报告、申请结题。
(2)接受课题组专家组的全面评估与验收。
七、研究过程
(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成因。
1、深入研究农村留守儿童的当前心理问题
&&&&父母为了生活外出打工,他们外出对自己的孩子影响是多方位的,也是持久的。在我的调查中发现,这些正处在成长发育时期的少年,在父母不在的情况下,面临一些更具基础性的心理问题。
(1)、自卑、自闭、孤僻。留守孩子因为感到父母保护的缺失而变得胆小、懦弱、内向。有些留守学生还养成孤僻的性格。他们在行为上,常常表现出办事独来独往,与别人格格不入,很难与身边的人交往,人际关系极差,即便与教师交往也显得拘紧,对教师的关怀不易接受,甚至抱怀疑的态度;很少和朋友、同学一起玩耍、游戏。如我班常笑同学就是这样,一天都说不几句话,自己坐在教室的一角,呆呆的发愣。性格十分的孤僻,我进行家访时,他的监护人奶奶告诉我,他回到家也是把自己关在屋子里。
(2)、悲痛、厌恶、焦虑、忧郁
“留守儿童”年幼就离开父母,从小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从精神上得不到满足,久而久之,他们变得沉默寡言、内向、不开朗,较为突出的是情绪悲痛、焦虑、厌恶、怨恨、忧郁。根据我的调查统计显示,81.%的“留守儿童”非常的想念父母,一旦谈及其父母,表现的非常焦虑,悲痛不已,泣不成声。而19%的表示不太思念,长期跟随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对父母已经失去了以往的那种浓厚的亲切感,有的甚至讨厌父母、怨恨父母。这些“留守儿童”当中,在提到父母的时候,大多表现得很默然,有的避而不答,有的则是闷不吭声。再者,在调查中还发现,80%的“留守儿童”认为自己的性格发生了很大程度的变化,其中16.2%的患有不同程度的忧郁情绪,具体表现在:做事畏缩不前,胆小怕事,行为不积极,表情木然等不良心理状态。
(3)、懒散,、茫然,厌学。因为他们缺少了家庭温暖这一环,心灵在感受亲情上已受到创伤,不求上进,混日子。从留守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查来看,大部分学习情况不容乐观。其中只有2%的成绩优秀和16%的中等偏上,中等或偏下的占82%!问卷中有高达57%的留守学生明确表示自己有厌学、逃学、逃课的行为。有49%的认为“读书没有意思”。可见,厌学心理在留守学生身上表现较为普遍。他们往往表现出对学习毫无兴趣;经常迟到、早退、甚至旷课;即使在教室内,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更有甚者影响其他人学习。
(4)、敏感、逆反、霸道。留守的孩子,即表现出自卑、不自信的心理,但是又表现的十分的敏感。他们渴望得到肯定,但又不积极表现,久而久之,老师的批评多了,同学的抱怨声四起,坏孩子的名声响了,他们就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和老师对着干。逆反心理在当今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中学生的逆反心理相对较重,留守中学生身上就表现得更加突出。他们把教师的劝说、批评、告诫看成是“管、卡、压”。看成是对自己自尊心的伤害,因而经常把自己放在老师的对立面上,反其道而行之,把同学给自己的帮助看成是对自己的嘲讽,所以,有时同学之间的一句玩笑话,就会引发冲突,大打出手,表现的粗暴霸道,不可理喻。
2、深入了解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
(1)亲情的缺失。
&&&&初中阶段的留守儿童多在13—16岁之间,在这个阶段,正是孩子成长过程的第二关键期,亲子关系的正常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依恋关系是孩子身心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基础,良好的依恋关系能够满足孩子的基本生理需要,能够帮助孩子形成对社会的安全感和信任感。然而,在我的调查结果中显示,18.2%的家长平均一周与孩子联系一次,8.8%平均每月联系一次,30.7%表示不定时的联系,42.3%的很少联系。
&&&&由此可见,相对于其他同龄儿童来说,“留守儿童”自年幼便远离父母,缺乏频繁的联系,从而缺乏一种稳定而和谐的亲子关系,长期处在这种特殊的生活环境中,极易表现胆小、怯懦、不与人交往等不良的人格特点。这些不良的人格特点会直接影响到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致使“留守儿童”往往在情绪上变得焦虑、悲痛、厌恶、怨恨、忧郁;在性格上变得孤僻自卑,缺乏自信,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心理问题。
2.监护人监管不力。
&&&调查结果表明,90.2%的“留守儿童”由祖父母辈进行监护抚养。老一辈的思想观念比较陈旧,又比较的溺爱孩子,他们只是管理好孩子身体,至于学习、思想,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来说就是,“我也管不了那么多了”,就抱着我们传统的教育观念来教育,甚至认为,孩子不用教育,中国不是有句俗语:树大自直,人大心开吗。再有被亲戚朋友照顾的孩子,别人更只是照顾好身体,其他的他们不管,也不敢管,犯了错误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这种特殊的教育环境下,“留守儿童”养成了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最后导致出现一系列的不良问题。
3.学校、社会教育因素
&&&现在的学校教育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虽然进行教育改革很多年了,但是学校对学生成绩还是十分重视。留守学生的学习成绩多数偏差,所以就得不到老师的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就得不到及时的解决。社会教育制度不够完善,网吧、游戏厅监管不严,致使一些非成年人随便出入,导致成绩下滑,厌学,最后辍学,成为社会上的问题少年。一些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压抑、委屈的心情无处述说、他们愤激的感情无处发泄,网吧成了他们寻找刺激,发泄感情的场所,在这样的场所中又极易接触到那些不良少年,在这些不良少年的唆使、诱惑下,这些留守儿童极易误入歧途。
(二)帮助留守儿童养成健康心理的策略及方法研究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
&&&&为提高自己教育教学理论素养,申请开题后即2011年六月份就开始在网络上学习,看了大量有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文章,如:《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仍需全社会继续关注》、《留守儿童负面家庭教育及应对策略》、《浅谈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等近20篇理论文章。为能管理好留守儿童,我还阅读了中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的书籍《班主任工作漫谈》,学到了不少管理学生的方法,写了不少的读书笔记,感觉有所收获。
2、健全留守儿童档案,力求全面了解留守儿童。
我在研究的过程中,为学校的所有留守儿童建立了档案,档案包括学生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家庭住址、父母外出务工地点及其联系方式、家庭现在监护人及其联系方式、德育素质、兴趣特长、学习成绩、身体素质、心理健康等生命成长档案。全面完善档案资料,让每一位留守儿童留下生命成长的轨迹,为心理辅导提供有效依据。
3、尊重、关爱留守儿童,让留守儿童心态阳光。
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础。同时也是教育的出发点。能得到班主任和老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基本的心理要求。留守学生在这方面的要求就更为强烈,这是因为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他们非常迫切地用师爱来弥补亲情的缺乏。因此,学校和老师在对留守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必须用真挚的爱来对待他们;在教育实践中切不可用“笨”“坏”等字眼去刺伤他们的自尊心。要寻找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的每一个进步;要解决他们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通过古今中外的典型事例,教育留守儿童正确认识社会上的各种现象,正确对待遇到的挫折、困难,正确树立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其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自信地踏上校园及社会的阳光世界。为此,在研究的过程中,我组织留守儿童开展一系列的活动。
(1)开通一部亲情电话,学校免费开通一部亲情电话,将电话号码公开,让“留守儿童”在课间、午休时与家长联系,为他们的沟通提供方便,以此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2)每月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我留守学生集中在学校的阶梯教室里,举办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教育留守遵纪守法,了解安全常规,让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3)每周开设一次谈心时间,我在每周的开设的谈心时间,都要找个别问题严重的留守学生谈心。其他时间留守儿童如果有事情也何以随时找我谈心,了解留守儿童的思想、学习、生活、行为、身体等各个方面情况。与“留守儿童”交流感情,进而培养他们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
(4)开展结对帮扶活动,让品学兼优的学生与学习成绩差的“留守儿童”结成一对一的学习帮扶对子,用优生的好品行来感染,用优生的热情来熏陶,用优生的好成绩来唤醒,这样来培养留守儿童积极健康的心理。
(5)通过留守儿童联欢会激发自信心。
&&&&留守儿童的心理要积极健康起来,激发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利用留守学生的优点,闪光点来激发他们的信心。留守儿童也有表现的需要,只不过他们缺少的是自信。在2011年的元旦联欢会上,我为我校一百多名留守儿童组织了专场联欢会,并邀请了我镇领导和留守儿童的家长。联欢会上,台下不时的响起阵阵的掌声,孩子的才华得以施展,他们的价值得以肯定。此次联会极大的激发了留守学生的自信心。
(6)开展留守家庭茶话会,交流感情,培养自信。
&&&&我利用周六休息日开展“留守儿童家庭茶话会”,活动要求每位留守儿童及其父母(或者是监护人)均需参加,然后每位留守儿童以“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为主题,写好交流发言稿,并从中找出代表到台上发言,说出留守孩子的心声;每位家长都以“亲爱的孩子,我想对你说……”为主题,写好交流稿,并选几位家长交流。许多留守儿童当着这么多的人要说出心理话,确实有点难度,有几个孩子还未把话说完,已泣不成声,把在场和每一个人都感动得热泪盈眶,这次活动也极大的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心。
(7)建立友情,增强留守儿童的自信心
留守儿童由于无人交流,心理往往感到孤单,性格往往自闭,所以能和同龄人交朋友,就会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常言道:“心病必须心药医。”打开学生心灵最好的钥匙,就是学生之间的友情。正如培根所说的:“友谊的一大奇特作用是: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优愁。”于是我给学生牵线搭桥,开展“友谊——连线”活动。在班级中,我鼓励留守学生交朋友,并表扬和留守学生交朋友的同学,我班李轩同学,年龄偏小,父母又不在身边,胆小、怕事、没有自信心,自从和我班班长交上朋友后,性格大变,自信心增强。
3、真情包容,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留守儿童多数都是亲情缺失,缺乏正确的导航,老师要用真情包容,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1)为留守儿童过生日,播撒爱的种子。
&&&&父母的关爱、呵护,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是十分平常的事,但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却是那样的困难。为了让留守儿童能健康快乐的成长,让这些平时缺少父母关爱的孩子们也感受到生日的快乐与温馨,我以“代理家长”之名,特意为我校的留守儿童组织了一次次集体生日。偌大的阶梯教室其乐融融。在《祝你生日快乐》的乐曲声中,师生一起唱生日歌,吹生日蜡烛。孩子们一起切蛋糕、吃蛋糕,接受来自老师的美好祝福,来自同学之间的美好祝福,同学们沉浸在这幸福的时刻,每个孩子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爱的种子会播撒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田。
(2)宽容、赏识留守儿童,培养留守儿童积极乐观的性格
&&&&缺乏亲情、关爱、督促,很轻易使“留守儿童”们酿成了“问题学生”。所以,作为老师一定要宽容他们,对他们的所作所为要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多用“你行”,“你一定可以”等赏识的语言来鼓励他们,同时向他们传递一种信息:社会上许多人都很爱你们。让他们感受着大家的关心,以更积极的态度投入集体,投入社会。
4、加强留守儿童的个案研究
&&&&我为了及时完成“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个案分析,就关注本班个别或多个留守儿童的学习与生活现状,找出他(她)的个性心理特征或学习生活习惯,有针对性进行引导,并取得阶段性成果,然后以教育故事、案例分析、经验总结等形式,上传至课题个人博客。
5、以班级为载体,开展活动,让留守儿童享受快乐
&&&&健康的心理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社会环境和实践活动中慢慢形成和发展的。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是富有教育力和感染力的课堂,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通过开展“唱读讲传”、文艺表演、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课内外活动,给留守儿童提供了展示特长及人际交往的平台,使留守儿童享受活动及成功的欢乐,使其进入特定的心理氛围,受到教育感染、提高文化素养、陶冶高尚情操,养成健康心理状态。
&&&&总之,要培养出心理健康的留守儿童,一定要把对留守儿童的关爱落实到实处,为“留守儿童”创设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让每个留守儿童快乐、健康的成长。
八、课题研究初见成效
1、留守儿童的团结合作精神增强了,无论是班级里的活动,还是学校举行的活动,他们都积极参与,并且能和同学团结合作。
2、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对父母外出打工能够理解,对父母的思念能够用书信的形式来表达,可以缓解内心思念之情。
3、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留守儿童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有了清醒的认识,知道了学习的重要性,慢慢的变得能够自我约束,合理安排时间,以达到较高的学习效果。
4、孩子的性格开朗了,能够融入到同学们中去,和同学交朋友。也能主动和老师聊天、谈心、问问题。
5、积累一些“留守儿童”的教育的经验,为未成年人的研究提供一些素材、案例。
6、撰写了一篇论文《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九、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1家长的教育观念滞后,对孩子的教育采取放任自流的方式,再加上祖父辈的袒护、溺爱,留守儿童的教育在一定时间内,还存在大量问题。
2、教改的不彻底性,教师的工作依旧繁重,倾注在留守儿童身上的精力有限。
3、由于社会监督部门监管不力,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不一致,致使教育出现反复性。
&&总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重要的社会问题,关系着城镇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需要我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关爱工程是一个长期的工程,我在研究中虽然取得了点成绩,但也存在不足,明确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找到以后工作中努力的方向。我一定会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创新工作方法和理念,不断把此项工作推向深入,为能培育出留守儿童良好的心理,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阅读全文(4905) |
标签: 上一篇:
后,你将出现在这里
Copyright ?
xzedu.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徐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版权所有:徐州市教育教学研究室徐州市新生街76号(原九中)C407 电话: 1 备案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孩子的心理问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