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迁子女是什么意思就地高考,会抢走你的名校名额吗

全国各地重点高中:
  今年东莞普通高中计划招生约2.8万人,中职学校计划招生约2.7万人(包括省中专、技工学校和接收粤东西北地区初中毕业生生源),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比例约为5:5。将适当增加公办普通高中招收随迁子女名额。
  21日,市教育局发布了《东莞市2018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意见》(以下简称《中招工作意见》),对今年中考招生有关政策和要求进行了解读和说明。
  今年东莞初中毕业生预计约6.1万人,比去年增加约1000人。按照近几年的情况,每年约2万名随迁子女回户籍所在地参加中考,预计今年在东莞报名参加中考的考生为4万多名。
  今年的中招政策和总体安排与去年相比变化不大,主要有两方面变化:
  一是调整第一批录取学校设置。将第一批录取学校从&公办普通高中、民办普通高中及中高职三二分段班、中职国际班和中职台湾课程班&调整为:公办普通高中、民办普通高中及中高职三二分段班、中职出国留学班。
  二是适当增加公办普通高中招收随迁子女名额。今年公办普通高中招收随迁子女名额共3850名,比去年增加50名。其中东莞中学、东莞一中、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东莞高级中学、东莞实验中学、东莞外国语学校各招收22名随迁子女。
  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总分为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原始分和历史、英语(含听力、口语考试)、思想品德、体育与健康、生物、地理折算分之和,2018年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总分为780分。
  今年继续实行部分优质公办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各初中学校的招生办法,名额分配比例保持为50%。即将东莞中学、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东莞市第一中学、东莞实验中学、东莞高级中学这5所学校招生计划数(除招收随迁子女人数和招收本市户籍的特长生人数外)的50%作为名额分配计划数,按各初中学校本市户籍考生数占全市本市户籍考生数的比例进行分配。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18中考一路陪伴同行!
点击查看更多
中考网版权所有Copyright© www.zhongk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48小时新闻排行
69030388211700014339138201170211629954985167715
大家都喜欢看
东莞阳光网版权所有 &加入微博,记录点滴,分享感动,握手明星
不支持flash
不但与北京市户籍考生享受相同的权利,符合相关条件的考生还可享受相应加分政策。
袁贵仁拿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入学问题做对照,建议大家对异地高考要有耐心
什么是“异地高考”?
大家口中广泛说的异地高考,其实是随迁子女就地高考政策。异地高考是一个专有名词,指的是不在这个地方上学却在这里参加高考。而我们要解决的是进城务工子女的高考问题,指的是父母在这里务工,达到一定年限,孩子是在这里上学能够就地高考。
“异地高考”作为教育热点之一,日教育部长袁贵仁在两会上首次表态正在调研“随迁子女”异地高考方案。并表示:公布方案用不了10个月。“破冰”是否成功,让我们拭目以待。
你认为各地随迁子女高考方案如何?
要求太严,不公平
并不能完全赞同
跟没出一样
省份状态限制条件执行日期北京中职:2013年高职:2014年上海2014年广东2013年浙江日重庆日河北日黑龙江日 湖南日 吉林日辽宁2013年3月山东2014年江西2014年福建2014年江苏2013年广西2013年国庆河南2013年安徽2013年甘肃2013年陕西2014年湖北2014年新疆未明确四川2014年贵州2014年天津2013年分布实施云南2013年内蒙古2014年宁夏2014年山西2014年海南青海未公布未公布西藏未公布未公布
随迁子女就读地高考-准入条件
家长条件:学生还要符合条件,家长基本条件是,你在地方有稳定的工作,有稳定的住所,有稳定的收入,并且缴纳各种保险,你是这个地方的常住人口,尽管你不是户籍人口。
学生条件:这个学生有可能在这里学了小学、初中、高中,也可能只是高中才来,也可能高中三年都在这里,也有可能高中一年在这里,因此各地会根据实际情况,什么样的学生跟我的本地学生是一样的。
城市条件:这个城市发展需不需要这个行业,需不需要这个群体,我这个城市能发展到多大规模,不是说城市越大越好,要根据城市的发展需要和承载能力。
改革要不要急?怎样改才算慎重、稳妥?听中国之声,有评论员说,京沪粤的异地高考改革不可操之过急,如过急会出大问题。我要问:现在离高考还有七个月,难道还拿不出合理方案?效率也太低了。考生一年不能异地,就要多受一年权利不公的折磨,为何不急?何时给出改革时间表?难道要一拖再拖?
我认为,根本问题的解决要在教育之外花功夫:第一,剥离附着在户籍上面的很多教育福利和歧视;第二,要在财政改革上做文章,基础教育的地方政府责任如何“异地流动”;第三,异地高考重在北上广深,难在北上广深,这些城市的问题需超越教育去顶层设计。
其实很多政策,包括法律的制定者都是利益既得者,他们怎么样会拿出自己的利益跟别人分享呢,哪怕是公共利益。还有,就是政策制定者有没有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流动人员的实际困难来制定政策,而只是考虑自己工作方便。其实,最最辛苦的肯定是无权无钱的老百姓了。
需要改革的不是异地高考,而是高考的全国统一卷纸,统一录取考试,这才是真正的公平。否则,北京好录取到北京考,上海好录取到上海考,有钱人的孩子抬腿就可以去,P民的孩子能够移民到北上广去参加考试吗?
现在来看,异地高考政策的目的是解决非本地户籍常住人口子女回老家高考麻烦的问题,并不是为了要解决高考公平的问题。当然,高考不可能有绝对的公平。
这个方案,没有做到公平公正,目前各大城市的流动人口,绝大多数没有达到规定的条件,那么这个规定也就等同一张废纸,得不到优质教育资源的人依然还是得不到。而有资源拼爹的人,可以在高考前夕随便到北上广这样分数线普遍低的地方参加异地高考,反倒在无形中更加助长了教育的不平衡。
中央的政策,地方的执行。且中国的事情有时主要看执行。 这些个所谓条件是否合理要看能覆盖多少人群比例,如果一点条件都没有,拿中国父母这种拼命三郎教育观,不知会产生多少盲流高考家庭――这地方不好考就换地方,那也是个问题。买个新车还要磨合呢,新政策效果吐槽等等看。
转发到我的微博
可以输入140字
户籍壁垒――本地人与外地人的利益纠葛 外来人员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势必“分享”流入地户籍考生上大学、上好大学的权益。基于此,推行“就读地高考”势必会遭到很多户籍居民的反对,进而影响地方政府的决策。有多少地方政府愿意逆户籍居民的意志而动,办排众议在本地推行“异地高考”呢?显然不容乐观。
招生指标壁垒――录取比例分配无法平衡,加剧地区间利益纷争
目前我国各地高考招生名额分配本来就不均衡,高考录取比例相差巨大,总体而言,越是经济较发达省份的外来人口越多,推行“就读地高考”之后,会吸引更多外来人员子女在这些地方参加高考,“异地高考”将可能引发“高考移民”问题,两个问题混杂在一起,无疑更加难以解决。
教育资源壁垒――优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加剧区域间竞争
我国区域发展很不平衡,经济落后地区的教育资源配置水平、教育质量远落后于沿海和内陆大城市,是一个客观的事实。这些年不同省份高考录取分数相差巨大的现象,引起了广泛的争议,但这却是不得已而为之。很显然,西南山区的学子和北京优秀中学的学生所接受的教育就是不平等的,如果用同一套试卷同样的录取分数来竞争,对前者显然是不公平的。
方案一:就读地考试 户籍地录取也可称为“技术派”,即通过技术手段解决“异地高考”问题。不改变整体高考利益格局,允许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异地“借考”,然后将其高考成绩送到户籍所在地(进行折合)参加高考录取,或者就在当地录取,但需户籍所在地把录取计划划拨到当地
方案二:降低高考报名条件――重学籍,轻户籍
第二种是放宽高考报名资格条件的思路,也可称为“户籍制度改革派”,即通过将“户籍+学籍”高考报名条件,调整为“居住证+学籍”或者“多年纳税证明+学籍”来解决
方案三:高考改革:全国统考+高校自主招生
全国所有地区的考生都可以在各地自由报名参加联考(实现高考报名的社会化)。大学根据联考成绩、学生的中学表现,并结合自主招生考察等综合因素确定录取标准。还可以结合各地的经济情况、教育情况进行地区因素打分,即落后地区的学生可获得地区因素加分
你如何看待“异地高考”准入条件?
就是“拼爹”
要求过于苛刻
应该降低准入条件
完全同意准入条件
应去掉“城市条件”
消息加载中,请稍候
消息加载中,请稍候随迁子女就地高考,会抢走你的名校名额吗?
大部分省份已经完成高考报名,浙江、安徽、山东、广东、陕西等地12月份也进入紧张的高考报名阶段。这些区域的家长更关注和咨询随迁子女高考报名相关问题。故此,百年英才小编特意单开一篇《随迁子女高考报名的四大问题》,为有需求的家长提供一份参考。
一、您的孩子算不算随迁子女?
不是所有的随父母在外地读书的孩子,就是随迁子女。所以,家长满足4大基本条件,借读子女才属于随迁子女。家长在当地
1.有稳定的工作
2.有稳定的住所
3.有稳定的收入
4.缴纳各种保险
如此,家长即是这个地方的常住人口,尽管不是户籍人口。符合这种情况的家长,其子女属于随迁子女,未来上学可按当地随迁子女政策入学或参加升学考试(一般指的是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
比如:今年安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报名条件堪称“史上最严”,除了“具有安徽省高中阶段3年完整学籍”,考生还须提供家长稳定就业、稳定住所和社保(查询 办理)缴纳等情况证明。
二、不满足条件的子女,该怎么办?
回原籍高考或者借考。
三、满足条件就地报考,需要准备哪些材料?
不同的省份,对随迁子女的报考政策略有不同。比如:
据广东省中山市招生办介绍,符合报考条件的随迁子女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本人身份证、居民户口簿及相关的证明材料递交学校申请报考,待市招考办审核通过后办理正式报名手续。报名时,应提交以下材料原件和复印件:
(1)父亲或母亲在我省具有合法稳定职业证明:提供《广东省就业失业登记证》、《工商企业登记证》等其中一项有效证明材料;
(2)父亲或母亲在我省具有合法稳定住所证明:提供房地产证明、购房协议、宅基地证明、集资房证明、拆迁协议、合法租赁合同等其中一项有效证明材料;
(3)父亲或母亲的《广东省居住证》:
(4)父亲或母亲在我省依法参加社会保险证明: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种险种;
(5)随迁子女在我省高中学校3年完整学籍的有关证明。
另外,随迁子女上交资料必须属实。不少省份对弄虚作假、骗取报名资格的考生将取消其当年在当地的高考报名、考试或录取资格。
四、随迁子女就地高考,对当地录取率影响大吗?
拥有当地户籍的考生,最关注的莫过于:那么多的异地考生在本地报考,会不会影响当地的录取率呢?随迁子女的一些政策,又会不会夺走我的高校名额呢?深圳省的媒体反映,深圳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考生有2487名,异地高考考生人数全省第一。市招考办负责人表示,高校录取是全省一盘棋,放在全省的范围里,异地高考生并未抢占本地考生太大的空间,对我市录取率影响并不大。也就是说,本地考生不要太担忧异地考生夺走高校名额。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为中国高中考生及家长提供准确、高效、科学、权威的个性化高考查询服务
全部的基本功能点均为免费、高价值的应用订阅查询方式。
今日搜狐热点高考七日谈05期:名校向农村地区倾斜招生并不科学
策划说明:一年一度的高考来临之际,网易高考频道遴选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7个主题,邀请行业专家、意见领袖从理性的角度来剖析,冠之以“高考七日谈”。
名校向农村地区倾斜招生并不科学
嘉宾:储朝晖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室主任。
1由于各地基础教育条件有较大的差距,不同人在升入大学时的学业成绩有较大的差距,而现有的录取制度只看分数,这就导致不公平。
2向农村地区考生倾斜是不科学的,事实上以公平的标准、专业的评价,全面评价才是正确的。
3贫穷可能减少机遇,但贫穷的人更加珍惜机遇和抓住机遇,贫寒子弟往往成为学问大家。
知识依旧改变命运 但需改革招生制度保障公平
网易教育:您当年求学时,农村学生的比例如何?相比那个年代,如今的寒门学子上大学是不是越来越希望渺茫?
储朝晖:多个调查表明,现在农村学生上大学的数量在增加,但进入比较前面的大学的比例确实是在下降。这是一个事实。
网易教育:当前寒门再难出贵子的新闻总是引发强烈的关注。这个现象是否被夸大了?这背后表达的民众情绪是否过于激烈?
储朝晖:媒体的报道与基本事实是相吻合的,但不能说所有的报道都很准确。追求公平是每个人的愿望,对现实要理性应对,情绪要受到理性的约束。
网易教育:抛开出身,在当前的社会,什么样的人才适合称之为贵子?
储朝晖:我对“名校”和“贵子”这两个概念都不认可。希望大家更加准确地寻找适合自己成长发展的学校,寻找能为自己实现人生使命提供充分有效服务的学校,学校是否有名和您的身价是否贵贱与您的成长发展和终生成就的关系并非实质性的。
名校农村生源减少,并非清华北大之错
老教师称寒门难再出贵子 状元家里多跑车
网易教育: 寒门再难出贵子的现象越来越受到关注和争议,这背后的本质原因是什么?
储朝晖:各地政府提供的基础教育条件有较大的差距,而现有的录取制度只看分数,这就导致不公平。例如,哈佛大学,如果你在一所非常好的中学考了2400分,但你在班上只能排到第十名;另一个学生在一个条件差的中学上学,虽然他只考了1200分,可他在一百个学生中排名第一,有可能录取的将会是那个考1200分的学生?他会将你所处的环境条件考虑进去综合评价,这就是由专业人员录取与仅看分数的差异。
网易教育:对于没有任何优势的寒门学子来说,高考是否为最合适的上升渠道?
储朝晖:在现有高考招生制度下确实会受到一些影响。所以要改革,使它更加专业、更加公平。
网易教育:当前高考录取政策中的保送、加分等高考政策叠加了优越家庭的优势,寒门学子拿什么和他们竞争?
储朝晖:正是行政力量对专业工作的过度干预才导致高考招生工作越来越不公平。保送、加分、比赛等高考政策叠加了优越家庭的优势就是一个例证。
网易教育:近年来清华大学、人民大学等纷纷出台向农村地区的考生倾斜政策,要让更多的寒门学子成才,录取政策是否可以适当偏重农村地区?
储朝晖:每个人找到真正的自己,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学校,这个目标的实现比大家都去追名校更符合实际。向农村地区的考生倾斜的说法都是不科学的,事实上是以公平的标准、专业的评价,全面评价而得到的结果。现在这种不全面客观的评价事实上是向基础教育条件好的地方倾斜了。
网易教育:城乡教育的差距不断拉大,寒门学子输在了起跑线上,在政策层面上,如何弥补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
储朝晖:输在起跑线上的说法我不赞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起跑线。
北大清华农村生源仅一成 寒门学子都去了哪
“寒门学子”成2012年名校招生关键词
网易教育:进了名校的农村考生有自卑心理。什么样的心态有助于寒门学子成长?
储朝晖:这种例子是少数,解决的办法是不断健全自己的知性、德性、悟性和志性,使自己成为一个心灵健全的人。
网易教育:进不了名校,求职上,农村学生也会处于劣势。很多农村家长认为不如出去打工。在冷漠的现实面前,还要不要继续求学?
储朝晖:进什么样的学校对一个人的短期发展会有明显的差异,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的差异不显著。为充分发挥每个人的内在潜能,无论环境和条件如何,每个人都要终身不辍地学习。
网易教育: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是否过时?寒门学子如何运用知识才能真正改变命运?
储朝晖: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并没有过时,但命运是由个人与社会两方面决定的,所以知识改变命运的效果是多样的,关键在于你有多少知识,有什么样的知识。
网易教育:结合您的经历,寒门学子如何成为真正的贵子?
储朝晖:贫穷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一个人的机遇,但贫穷的人往往比富有的人更加珍惜机遇,更加善于识别和抓住机遇,往往富家子弟没有做学问的动力,反倒贫寒子弟成为学问大家。
同题问答:高考应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学校和学生不同需求
您最关注的一项高考改革措施是?
储朝晖:招生与考试分离,监督与执行分离,政府从中撤离,主要承担监督的责任。
西方的人才选拔制度,中国有哪些可以借鉴的地方?
储朝晖:主要是考试和录取由专业人员进行,而非政府的行政人员;录取是双向的活动,而非单方面决定;重视人格品质,考试仅仅是参考而非唯一的依据。
您理想中的高校录取方式及制度应该是怎样的?
储朝晖:录取的理念应当以理性为根基,同时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学校和学生不同需求,具有多元性,考生和学校有更大的自主性,程序是公开透明的。
高考给你的人生带来的影响是怎样的?
储朝晖:我虽然是应届考上大学的,但当时太缺少应试技巧了,所以结果不太理想,但它还是将我的人生带进一段新的旅程,带来新的缘分和机遇。
调查:说出你对中国高考改革的期待
教育部日印发《教育部2012年工作要点》的通知,要求研究高考改革并制定发布改革方案,规范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规范高考加分。中国高考在发展中一直备受争议,关于高考改革,你有什么建议?网易高考特此发起2012中国公民高考调查。6月10日,网易高考频道将推出调查报告,分享中国公民对本次调查的意见。欢迎参与。
1、您的身份是?
教育工作者
2、如果再有一次高考,您是否愿意经历这个过程?
愿意,高考给我带来了很多积极变化
不愿意,高考对我来说更是一场噩梦
3、如果您是家长,为孩子的高考合计消费大约为?
4、您认为高考该不该分文理科?
文理不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文理需要分科,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
5、您认为高考加分的幅度应为?
6、您对现行的高考加分政策满意吗?
满意,应该继续维持现行的高考加分政策
不太满意,有不合理的地方,要对部分政策进行调整
不满意,高考加分政策没有存在的必要,应该取消
7、您相信各类大学排行榜吗?
相信,这是报考大学的参考标准
不相信,大学排行更多是炒作
8、一年多次高考,打破一考定终身是否可行?
可行,减轻考生和家长的压力,发挥最高水平
不可行,会增加社会各界的负担,滋生更多腐败
9、您认为高考在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影响力如何?
因教育致贫,寒门不再出贵子,吸引力正在减弱
高考仍是改变农村孩子命运主要途径,热度有增无减
10、您最关注的一项高考改革措施是?
高考内容和社会需求结合,避免脱钩
加强监督力度,杜绝各类考试作弊
完善高考加分机制,保证考试的公平性
实现随迁子女就地高考,取消户籍限制
打破唯分数论,综合考虑考生素质
实现一年多考,减轻考生和家长压力
11、你认为实现随迁子女就地高考,关键点在哪里?
京沪等一线城市全面放开教育资源
取消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的差异
实现全面的自主招生政策
12、您认为高考录取是否应该给偏才、怪才录取绿色通道?
应该,他们才是在专业方面有所建树的人
不应该,这样会对更广泛的考生造成不公平
13、如果废除高考,您认为会带来何种利弊?
推进素质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全面发展
招生标准可能变得主观,容易滋生招生腐败
14、高考给你的人生带来什么样的意义?
学到了一些知识,成为有知识的人
没有意义,浪费人生,不如去打工
能够进入自己理想的大学,改变命运
(起止时间: 至 )
异地高考破冰关键何在
裸分制就能保证公平吗
该给偏怪才绿色通道吗
如何打破一考定终身
寒门为何难再出贵子
你为何迷信大学排行榜
高考为何不出诺奖得主
策划/执行:李红颖 郑炜 && 美术:全淑华 &&反馈:ease.com
&& 网易教育出品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考复读名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