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如何确立以学生要确立的正确学习观念是什么为主体的观念

&豆涛 宋云高
   &&基于教材的大学外语课堂游戏开发
  (1河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2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摘要: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一场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的革命。课堂游戏作为一种积极有效的教学手段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本文基于教材,主要探讨大学英语课堂游戏的理论基础、意义、原则,以期对丰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推进教学改革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课堂游戏;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H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57-01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强调指出,教育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依据教材而设计的多种多样的游戏能巩固已学知识,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另外,在大学外语教学改革中,教师观念、教师角色的转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外语课堂游戏的理论依据
  在教育心理学研究领域中,游戏是一种在规定情景中的活动形式,目的在于回忆和掌握文化与科学所记录并巩固下来的社会经验。游戏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形式,再现了人类生活和活动规范,它能帮助人类认识并掌握活动本身,促进人类的个性在智力、情感和精神方面的发展。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游戏能为学生认识世界提供特殊的方式,能充分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独立工作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新课程在理念和价值目标上都进行了重构,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角色的研究也因此呈现了新的态势,要求明确教师角色、职责,并在观念、素质等各个层面作了调适。韦娟(2004)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分析认为:&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师应该是学习的组织者;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从专业化发展的角度看,教师应该与学生、同事共同发展的个体;从教学的实施过程来看,教师应该成为反思性实践者;从职业专业化的角度看,教师应该成为教育教学的临床专家;从学校民主管理的角度看,教师应该成为学校和班级民主管理的参与者。&
  三、游戏在大学外语课堂中的意义
  第一,游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Avedon(1971)提出,游戏能激发学习动机。
学生们在激烈的游戏竞争中会非常投入,而且,在做游戏时,他们会比任何时候都更投入、更认真、更努力(They spur motivation and students get very absorbed in the competitive
moreover, they try harder at games than in other courses)。尽管大学生大都已成年,但是青年学生好玩的天性,再加上传统的&填鸭&式已让绝大多数学生身心俱疲,适当开展有趣、生动、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知识性强的游戏一定能让学生感到轻松愉悦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第二,游戏能课堂能缓解学生对英语课堂的焦虑情感。目前,国内外很多学者都在关注焦虑情感在外语教学中的影响。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让很多学生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尤其是基础较差的同学,使他们在课堂上感到紧张,恐惧而无法集中注意力,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曾济民(2009)的研究表明,大部分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外语学习焦虑,且将近一半的学生属于高度焦虑者。他们的焦虑主要集中于对英语交际的恐惧,对考试的担忧及害怕负评价等方面。而游戏能有效减轻学生的外语学习焦虑,并较为显著的提高了他们的英语成绩。
  第三,游戏能培养学生的竞争和合作意识。在游戏中,每个学生和每个小组都想成为优胜者,这就需要每个个体更多地参与思考,讨论,争辩,贡献自己的力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竞争和合作意识得到了磨练和提高,而这对学生在这个竞争激烈,纷繁复杂的社会里的发展至关重要,也符合了新的教学理念关于关心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第四,最重要的是,游戏能提高学生的包括听、说、读、写、译在内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许多游戏需要学生动用所学的词汇、词组、句子结构、翻译技巧等知识进行思考,表达,写作等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四、基于教材的大学外语课堂游戏实践
  笔者经过多三年的大学英语教学的磨练,已经对以游戏的方式来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有了自己的心得体会,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
  1. &传话&(sentence passing)。在一个班级里一般会有几纵排或几横排,教师可以选择课文中出现的关键词汇或语言点(数量与横排或纵排的数量一致),然后在小卡片上分别用一个关键词汇或短语造一个句子,随后让纵排或横排的第一位同学随机抽取任何一张卡片并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这句话,而后扔掉卡片,将这句话以口头的形式说右边的(纵排时,就是身后的同学)学生听(此时,老师应监督学生,不能让他动笔写下,也不能忽略过任何一位同学),直至传给最后一位同学,最后老师可以选取两三个词汇或短语进行核对并发表评论。这是基于教材的英语课堂游戏之一,它的优点就是,每个学生都要参与,每个学生都是都是这个团队的一份子,都要有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比赛的结果取决于学生传句子的的速度和准确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听说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学生巩固复习了课文中出现的若干关键的词汇或短语。然而另一方面,也存在其缺点,即可能会占用一定量的课堂时间。
  2.&找朋友&(seeking friends)。这个游戏适合用于对单词的复习。我们假设一个班有30名学生,老师可以选择上一节课中所学的10个重点单词或短语,把这些单词的英文解释、汉语解释和词汇本身分别单独写入30张卡片中,让每位学生随机抽取任意一张卡片,然后要求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找到各自以其中一个词汇为联系的另外两个&朋友&,随后,3人合作用这个词汇造一个句子。最后,老师抽查若干句子与大家分享,同时也查验3名同学是否为&真朋友&。老师应对这几句话做出评价(evaluation)。此游戏的优点在于全员参与,充分调动每位同学积极性,培养大家竞争和合作精神。缺点在于场面可能稍有混乱,此时就需要老师发挥调控者、组织者、评价者角色的作用。
  3.&抢答&(knowledge contest)。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快速反应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在阅读课堂上,老师可以提前设计十到十五个问题,留出约十五分钟的时间给学生自己做快速阅读,之后,老师将这些问题在课件中展示出来,并把学生分为人数相同的两个小组,然后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抢答比赛。这个游戏的优点在于发挥青年学生力争上游的拼搏精神,积极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为CET-4备战服务,因为,快速阅读在四级考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而且,只要方法得当,多加练习是比较容易突破的;能提高学生迅速锁定信息的能力。缺点在于,外语水平高的学生有可能成为抢答的主要参与者,而弱化了水平稍低学生的作用,所以还需要同行们的探讨使之改进。
  五、大学外语课堂的设计原则
  1.目的明确。老师设计的游戏多种多样,但是无论什么游戏,一定要做到目的明确,即: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能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学生能学到什么。
  2.效率要高。游戏的高效开展,需要较为完备的、严密的规则。组织游戏的过程要完整,善始善终。游戏之前,教师应讲清楚游戏的名称、方法和规则,语言简明扼要,恰到好处,又要生动有趣,具有鼓动性。游戏过程中,要处理好个体与群体的关系、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教师要担当好&参与者&、&裁判&、&引导者&等角色。
  3.教师的作用。教师要担当好&参与者&、&裁判&、&引导者&、&调控者&、&主持人&、&指挥者&等角色。在游戏结束时,一定要做出恰当、公正的评论,还要给予一定的奖励,鼓励学生的积极性。
  4. 慎重选择。没有哪一种方法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教学问题,笔者认为,外语老师应慎用游戏。教学为神,游戏为形,教学为内容,游戏为形式。离开了教学内容而设计的游戏,必然事倍功半,得不偿失。
  六、结语
  总之,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恰当使用游戏可以激发人们学习语言的兴趣,并能使学习者更生动地体验情感,感知和运用语言,丰富外语教师的教学手段。在教学改革的路上,作为大学外语老师,我们任重而道远,但只要我们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勇于探索,一定能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胡延新.游戏在外语课堂教学中运用的理论依据和实践[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
  [2]王伟清.游戏策略与大学英语教学[J].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
  [3]韦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变与调适[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4
  [4]吴式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5]谢贵华.我国外语课堂游戏的设计与应用[J]. 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
  [6]曾健.游戏在二语习得和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
  [7]曾济民,徐家玉。预科英语教学中的外语学习焦虑与合作学习&昭通师专的个案研究[J].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
  [8]郑富.警惕课堂教学中游戏的滥用[J].云南教育,2002
同栏目其他文章
&&站长推荐
&&期刊推荐
&&原创来稿文章
&&电子杂志
&&网络读者服务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邮件地址:
写信给编辑
您的邮件地址:浅谈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
作者:甘肃省华亭一中
姚世华&&时间: 15:08:39&&来源:&&人气:
    &&&& 邮政编码:744100  关键词:浅谈、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地位  提& 纲:&&&&&&&&&&&&&&&&& &&&&& 在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中,思想观念至关重要。能不能转变陈旧观念,接受最新理念,决定着能鳆否胜任新时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本文拟就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作些浅谈。  一、必须坚持教师的主体作用,在教育教学中坚持这一思想有它的客观必要。&&& 二、必须坚持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内因,老师和一切教育环境都是外因,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内起决定作用。&&& 三、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是一致的,相辅相成的,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好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必然会体现出来,学生进入了学习的主体地位,肯定与老师的巧妙引导分开。&&& 四、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不应该是径直的过程。教师的引导应该让学生明确干什么,并以极大的热情、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投入到学习中,通过学习主体产生巨大作用。  &&&&&&&&&&&&&&&&&&&&&&&&&&&&& 浅谈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 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全球一体化的进程都对新世纪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影响教育质量的因素是很多的,如教学大纲,教材的内容及其编排体系,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设备的水平等等。在众多因素当中,思想观念至关重要,在各种观念中又以学生观、老师观和师生观为主,它从根本上影响着教育发展的方向,影响着教育质量,决定着教育发展的前途。&&&&&& 应该说,我国的教育观念一直在发生变化。我国教育传统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教导,儒家经典更把天、地、君、亲、师并列,强调了师道尊严。近几十年来,专家提倡师生民主平等的合作研讨学习,变原来教师讲授为主的学习形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活动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模式。这变化是巨大的,但教育观念本身是动态的,会不停地发生变化。本文试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辩证关系作些探讨。&&&&& 一、必须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 传统教学论中对“学”的重视、研究不够,并不等于对教师主导作用讲多了或抬得太高了,从而应该少讲一些或贬低一些;恰恰相反,要真正重视并切实搞好学习还必须强调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如果不这样,我们就会重犯教育史上走极端的错误。强调“教”就好象意味着要轻视“学”;强调“学”就好象意味着要轻视“教”,始终在两种片面之间来回摇摆,不能取得最好效果。正确的做法是即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要强调老师的主导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具有客观性和必要性。教学方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程、教学结果和教育质量等,都主要由教师予先决定和设计,相反,学生决定不了这些;他们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老师教给他们什么,他们是未知的。教师之所以起主导作用,通常是因为教师受党和国家的委托有教育学生的权利和职责。闻“道”在先,而且受过专门的教育训练,教学方向、教学内容、方法等,他都是应该已经掌握的;而学生才准备闻“道”,特别是中小学生正在成长发育时期,知识和经验都不丰富,智力和体力还不够成熟,还缺乏一定深度的认识辩别能力,他们不可能掌握教学的方向、内容、方法等。这好比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旅游,哪儿风景好,哪几条路可以到达,哪一条是捷径,怎样走既能很好欣赏风光又能轻松快捷,这些都是向导要决定的,而不是旅客决定一样。&&&&&&&& 教师之所以起主导作用,还有其更深刻的根椐。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教师固然代表不了学生的外在环境和教育的全部,但他是环境和教育的综合体,象聚光镜一般把外部环境和教育对学生提出的要求集中起来,对学生产生影响;而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行动、学习方式方法,以及学习获得的知识思想和能力等等,都不可能是自生先验的东西,必须在一定条件下接受、吸收来自外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而教育的影响主要来自于老师。教学实践一再表明,教师主导作用的原则必须坚持。教育教学是人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抛弃了这个原则,这目的、计划、组织就无从谈起。况且,教学过程是非常复杂的,中、小学生是不够成熟的青少年和幼稚的儿童,对非常复杂的教学过程作出各种选择和决定,其成败利弊是不言自明的。可见,撇开教师的主导作用谈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不科学也不负责任的。&&&& 二、必须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 对于教师来说,学生是受教育的客体;对于解决教学任务的一系列认识活动来说,学生又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解决教育教学任务获得一定知识,能力的一系列认识活动。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在教学活动中是积极的参与者,而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教师灌输知识的客器。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可以很好地接受教师的教育,也有权利抵制这种教育。教师的教育和教材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只是外固,真正获取知识、得到发展还要靠学生的内因起作用。学生作为内因主动的学习不存在了,教师和教材再好的外因也将失去意义,因为再适宜的温度也不会把石头孵出小鸡来。&&&&&&& 教师教材对于学生的发展能起多大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发挥的如何。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是学习时的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它包括知、情、意、行等多种心理成份。主要表现为浓厚的认知兴趣,高涨的学习热情,坚强的学习意志和积极的思维活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就在于这些积极因素的参与学习。如果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充耳不闻,这讲就等于零;教师布置阅读,学生置之不理;这阅读方法也就失灵。另外,很多操作性的练习、思考,都需要学生的实践,学生没有积极的学习态度,这些环节都是不能完成的。总之,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学到知识,获得能力,发展智力,学生的“学”是核心,只有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得以体现,教育质量的提高才有可能。而让学生很好发挥主体地位的前提条件是教师发挥好真正的主导作用。&&&&&&& 三、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是王一致的,是教学活动的两个方面。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好了,学生学习也必然进入了积极主动的主体地位,学生以学习的主人角色出现,知识、智力、思维能力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肯定与教师巧妙地发挥了主导作用分不开。多年来,我们对教师主导作用的理解和贯彻存在着问题,往往把教师主导作用和为“学”服务分开;把学生受教育的客体和学习的主体地位对立起来。其实,学生的“学”固然是在教育的引导组织下进行的,但“教”是为“学”而存在的,否则就毫无意义。教师主导作用必须也必然有一个落脚点,这个落脚点只能是“学”,教的目标和结果一定要由“学”体现出来。更为主要的是,学生的“学”是教师不能替代的,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学目标地实现都要通过学生的“学”来实现。这就要求我们不能矜于师道尊严,要及时的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巧妙的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的“学”服务。&&&& 当然,提倡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等于学生中心主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必须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认真地学习,但必须要有教师适时必要的引导,才能确保教学活动顺利快捷,使学生获得知识,能力,并使智力得到发展,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很好发挥主体地位的前提条件是教师发挥好主导作用。就完成教育目标来说,教师和学生都承担有责任,学生要积极地在教师引导下学习,教师要全心全意地教好学生,而学生学有所得,智力和思维能力都取得发展是师生 共同的目标。教师的 主动作用就是主动地为学生的“学”服务,不能是被动地适应和追随学生当前的兴趣,而是要从教学目标出发,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握方向,因势利导,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获得发展而不费时费力。这也与教师带领学生欣赏某个风景点一样,要游览的风景是目标,&&&&
水磨河 于04-02 18:00发表评论: 第2楼太谢谢了自由雁 于03-23 14:41发表评论: 第1楼谢谢你的文章 对我的论文帮助很大 希望你再发几篇类似的  摘 要:初中科学通过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采取因材施教,启发唤醒学生的方式教学,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问题探究式教学,开展实验性教学探索,通过创设符合学生发展的各种主动教学情境和方法,实现主体性教学。   关键词:初中科学;主体性教学;角色地位;方法   随着教育的发展,人的主体性发展意识被提上了日程,如何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和继续发展的潜能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功能。学校课程教学成为实现这一功能的主要场地,初中科学以其学科独有的特点,是学生主动探究的活动课程。为此,在初中科学中如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增强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进而培育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成为科学教师长期实践的问题。   在新课程教学目标下,能否在初中科学中实践和开展主体性教学,关系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效果,关系着学生学习观念的培养,为此,下面就自己在实践主体性教学中的一些方法同大家交流。   一、师生从观念上确立主体性意识   1.学生要认识角色   主体性教学要求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为此,学生首先要在认识上看到,学习是自己的认为,应该自己对自己负责,学习不是在教师被动机械的推动下前进,而是要在教师组织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自己的学习。   例如,在课堂上,我一直倡导学生课前自学,并尝试学后再教,让学生自己去开发方法和技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能力。   2.教师要改变角色   传统的教师观念就是教师即课堂,教师如何讲学生就要如何学,这样是无法开展主体性教学的。在初中科学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主动能力,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统一。在新课标的理念下,有一些错误的认识,认为主体性教学就是学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学生做什么都是对的,教师都要尊重学生,不能随便批评。这样的认识是偏激的,是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实施主体教学不仅不是否定教师的作用,还要教师能改变传统的教师角色认识,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引导学生,激发学生,让学生会学、能学、善学。   3.要因材施教,唤醒学生   主动性教学不仅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尊重学生的差异,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唤醒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创设符合主体性教学的课堂情境   在主体性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探究式、启发式等教学理论和方法,创设符合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重视学生在学生中的体验,有效地提高科学教学的效率。   1.以学生为主体的问题探究式教学   初中科学通过教师的启发,学生探寻的方式,让学生发现自然,认识自然科学的内在规律。问题式的探究学习方式是在一定的科学活动情境激趣下,学生的兴趣和欲望被激发,学科的素养在探究中养成,思维和能力得到发展。   例如,在学习“一切物体都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这一概念时,通过让学生回忆自己上学过程中乘坐汽车等的方式出现的现象,如,汽车的启动,刹车;我们在公共汽车上转弯时倒向一边的感受;我们在坐动车、高铁等较为匀速的工具时的感受,这样学生就会在这些情境中进行对比,最终得出结论:一切物体都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2.开展实验性教学探索   初中科学具有大量的实验,实验性教学符合学生天生好奇的学习特点,可以让学生的主动性得到激发。为此,我们初中学科教学在开展主体性教学时,要针对科学实验的特点,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物体沉浮条件”的实验中,先向学生抛出问题:鸡蛋在水中会沉下,还是浮起呢?学生在实验前后有各种猜想,能极大地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和学习的主动性。接下来进行实验:第一步,把一只鸡蛋放入一杯清水中,出现下沉的现象;第二步,在清水的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鸡蛋慢慢地浮起来了。在实验后,学生会迫切希望这一现象的原因,这样的情境下开展教学就会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三、主体性教学需要创新实践   新课程下的教学方法出发点都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全面发展和提升。为此,初中科学主体性教学应该大胆尝试,勇于创新,积极学习其他有效的思想、内容、方法和手段,引进现代化的教具渗透新时代的意识,让学生形成自强、进取、开拓、拼搏的主动学习精神,形成主动学习的能力,使初中生在初中科学学习中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总之,初中科学以其学科独有的特点,成为开展主体性教学的重要阵地。开展初中科学主体性教学活动,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采取因材施教,启发唤醒学生的方式教学,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问题探究式教学,开展实验性教学探索,通过创设符合学生发展的各种主动教学情境和方法,使学生自主地、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从意识、思维、能力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姚东海.主体性教学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实践途径.才智,2009(07).   [2]王凌巧.如何更好的在初中科学中的实施主体性教育教学.华章,2012(07).   [3]陶金明.初中科学探究实验教学案例分析.中学理科:综合,2006(5).   (作者单位 浙江省椒江八中)   ??S编辑 薄跃华
【相关论文推荐】
特惠价格推荐!1-3月出刊,赠送当期期刊!
检测对比库为最权威版本,本站客户免费使用!
编辑在线免费修改稿件,直到文章排版录用!
所见刊物100%正刊,绝不推荐非法刊物、特刊、增刊、带后缀的刊物。
开启绿色快速通道(部分期刊可加急),1-3天快速审稿,1-3月快速出刊。
论文服务订单可提供国家税务机关审核通过的正式报销发票。
论文发表成功率在业内一直遥遥领先,核心期刊的审稿严格,若未能发表,全额退款。如何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_百度知道
如何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热心网友知道合伙人
新课改倡导以构建&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师是新课改的关键。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调整教学方式,积极研究教学中突出的问题与对策。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在从事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积极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科学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以学生为主体。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技能和给予的思想影响,学生只有通过观察、思考、练习和应用才能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学生学习的目的是将所学的知识得以运用、更新、改造,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学生个体的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一、转变观念,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教育教学的目的。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教师的主导作用成为&决定的作用&,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压抑了学生的智慧和才能,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确立共有制为主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