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去看一下贵州安徽省2020行政区划分年行政划分了,再说,德江有三条高速五条铁路,德江正安机场,德江学院,思南差

德江报数字报-德江城市梦
第01:一版要闻
| &&&&&&&&
星期一 出版
德江城市梦
2001年董家水井片区 覃作洲 摄
如今的董家水井片区 陈小丽 摄
1992年拓宽建设街施工场景 覃作洲 摄
如今的建设街
1992年开发团结街拆迁场景 覃作洲 摄
1981年的县教育局和县一中片区 覃作洲 摄
如今的文化城和县实验中学片区 魏芝娜 摄
2001年开发县日化厂、酒厂片区场景 覃作洲 摄
如今的玉溪桥
如今的团结街 陈小丽 摄
  张贤春  一、奇迹如梦  你说,感觉这次来德江取的是“白经”。我知道你说的“白经”,是指《西游记》第九十八回唐僧师徒因无“人事”备索,对方只给了“卷卷俱是白纸”的“无字之经”。这倒不是吧,相关部门提交给你们的材料,张张都有文字,而且内容丰富全面,也没有跑题。  开玩笑了,我知道你的意思,意思是说除了征地、拆迁、安置补偿方案,其他都是桌面上的东西,那些做法、经验,放之四海而皆准,都是上得书的,如果仅仅是这些,或者说座谈中那些四平八稳的经验,发个传真给你们就行了,甚至在网上搜索基本上都能查到,没有必要往返颠簸这么远的山路。  我也承认,仅凭书面上的介绍,没有亲自来德江看看的人,都质疑德江产城一体化速度。2010年以来,县城区先后在城南、城北收储土地近2万亩,拆迁房屋万平方米,搬迁坟墓5839座,兑现补偿款4.2亿元,而且做到了“零强拆、零上访、零阻工、零案件、零事故”。快速推进了城南新区路网主骨架建设。宽阔的大道,城中的公园,数十幢崛起的高楼……投资达50多亿元、面积近8平方公里的城南新区,相当于再建一个中等规模的县城了。  在规划20平方公里的城北工业园区,5平方公里的核心示范区“八通一平”,园区主干道绿化、亮化以及配套设施建设全面完工,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已入驻规模企业48家,投产36家;连接火车站长6公里宽70米的武陵(城北)大道一期工程2.6公里已投入使用……  不说你,很多人亲眼目睹前,也难以置信。城南董家水井片区,拆迁334户民居和8家单位住房,只用了50天,其实,其中333户民居从签订征收协议到拆除,用时不足1月,第334户民居只是因弄清上世纪九十年代城市建设中遗留的问题耽搁了20来天。46米宽3公里长的乌江(城南)大道和32米宽4公里长的扶阳大道(城南快车道),从动工到投入使用,用时不足10个月,提前1个月交付使用的乌江大道还获得了贵州省“黄果树·优质工程奖”;投资3.45亿元占地380亩、可容纳6000名学生的德江一中整体搬迁,以及投资3.1亿元、占地350亩、可容纳6000学生的职校整体搬迁,从开工到学生入住上课,都只有12个月;无偿划拨土地,引资15亿元开工建设占地1200亩的贵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2014年已面向全国招生;占地&1500亩投资5亿元的人民公园,一期工程只用了半年,就向群众开放。60天,挖平占地200来亩的人工湖;90天,离城8公里列入同城化发展,规划年年有节、季季有花、月月有果、天天有客占地二千五百多亩的高家湾城市农业观光公园显现雏形;撤县建市,从决定申报到通过市级和省级评审,只用了半年时间。县人民医院、民族中医院的高楼,人们仿佛还在议论中,就已投入使用;如雨后春笋般的楼盘、商贸城,每幢建成时间都没有超过年半,开盘后有人观望是否会降价时,回首已被抢购一空,后悔莫及。(转2版)  (接1版)  日,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办公厅主任,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栗战书在德江城北工业园区调研时说:“德江县城市建设运作模式很好。”日,现贵州省委书记,时任省长的赵克志到德江考察调研城镇建设工作时,给予了“规划好、干得好、拆迁征地安置好、发展环境好”的高度评价……先后有省内的务川、三都、赤水、雷山、平坝等和省外的常德、凤凰、麻阳、鹤山等市(县区)前来德江考察城市建设经验,其中凤冈县组织的考察团,由县委书记带队,包括了乡镇在内的正科级及以上领导干部,达180多人。2014年1月,“全国新型城镇化范例”十大案例揭晓,德江入选;“德江城市经营模式”被省委、省政府作为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全省项目观摩会在德江召开。  城南、城北一片大工地的景象持续数年不衰,而且还在不断向外拓展,毫无停下来的迹象。  这些你已亲眼目睹,为了让你不枉此行,我侧重说说那些材料中没有的。这些只是我的见闻,也不知合不合适,有些看法,也只是我的一孔之见,难免有一叶遮目之嫌。当然,由于时间关系,也只能是简要说说。如果能有一斑见豹之用,供你们思考,那就没有浪费你这半天时间,听我聒噪了。不过,也说句不好听的话,有些经验,或者说做法吧,也不知你们特别是你们的决策层愿不愿学,有没有信心去学,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另外,为了减少你的怀疑,增加可信度,我将我的工作简历向你简要介绍一下。我自参加工作起,一直居住在县城,调来县政协办之前,在县统计局工作了20年,德江报社工作了10年;担任过《德江县志》和《德江县志()》两本书的副主编。    二、漫漫寻梦  1  日,县长夏虹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德江建设成为“优秀旅游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与周边县形成1小时经济圈。  尽管这里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与后来提出的“建设黔东北铁路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有很大的区别,但一时间舆论依然哗然。不少人说:把人家圈进来,招呼(小心)人家把你圈进去哟。  人们的理由很充分:德江地处贵州省东北部武陵山与娄山山系交汇处,远离大中城市,没有高速公路,也无铁路过境,机场也在数百公里之外,有的是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在人们的印象中,德江除了偏远,就是落后,再加上贫穷,何以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可以说,那时确实没有现在“三高五铁一机场一港口”这种前景,更无省委省政府定位的底气。你想,仅靠还在规划拟议中的三条高速公路和一个港口,仅靠没有明确在德江交汇设站的两条铁路,也无上级政策支撑,要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确实很难,大家的信心不足也不是空穴来风。  但是,德江决策层自有自己的看法,区位劣势也蕴含着区位优势。首先是周边较远的大中城市,对这一区域的集聚和辐射减弱——离得近的城镇反而容易被吸附;其次有了一定经济基础而实力又不太强的乡村居民,会就近选择条件较好的城镇入住。  德江位于贵州省铜仁市西部,东与印江县交界,南与思南县接壤,西南与凤冈县相邻,北部插入沿河、务川两县之间,县城自然条件相对较好。  从气候优势看,德江县城日均温差不大,四季温差较小,近22年年均气温最高的7月只有26.2度,最低的1月份只有5.8度,分别比周边一些县低1至3度和高1至3度。与周边一些县城比起来,热天不是很热,时常凉风绕绕,早晚更是凉爽,人们总是在夜晚走出家门上街歇凉;冬天不是很冷,而且很少吹风,夜深之时行人也较多,这都是多数商家到深夜10点后才关门的主要原因。  从用地、用水条件看,县城及周边地势平缓,建设可用地达上百平方公里;四周水源充足,只需修建水库调节用水或提灌落差只有100多米的乌江用水即可。  也就是说,德江适宜居住。如果不承认以上这些优势在德江县城人口集聚中的作用,我们就难以理解,黔东北最年轻、人口最少的德江县城,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城市规模迅速扩大,人口从解放初的3千人左右快速增加,在2007年就已成为铜仁地区第二大城市;加上流动人口,2013年已超15万人。城市建成区面积从解放初不足1平方公里,扩展成为2013年的18平方公里。  但是,我们也知道,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城建标准较多,有快捷的交通、快速的通讯、良好的环境、方便的服务、合理的布局、有效的带动功能、鲜明的特色、深厚的潜力、应有的规模、强烈的开放,等等。其中,应有的规模人均生产总值要达到8000美元左右,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50%以上,城市人口达到50万人以上。现实与这些标准,有着天壤之别。  但我的理解是,提出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这不是一个口号问题,而是建设理念问题,也就是说,决策层对城市建设,将改变过去那种浪费土地资源的建设方式,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规格管理来改变城市格局。只是这一理念未能及时付诸行动,一等等了3年多。  为什么城市建设理念要这样转变呢,这是因为过去的建设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也就是说,我们县委、县政府担心的不是有无人员进城居住问题,而是如何为这些日益增多涌进县城的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在这一问题上,可以说历届县委、县政府都倾注了大量心血,表现在成果上,只是快慢或利弊多少而已。  下面,我要谈谈我们城市建设中的得失。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历史唯物主义者,我们不能以今天的城市建设成果去衡量过去城市建设的标准,更不能否认过去城市建设对改善人们居住环境的贡献。当然,也不能说我们今天的城市建设就是尽善尽美了。后人对前人的超越,这是历史规律,也可以说是包括城市建设在内的一切事物发展的规律,我们只能从中吸取一些经验教训,少走弯路。  2  在这里我先向你介绍一下德江县城的地理状况,不然你会听成一锅粥,分不清哪里是东,哪里是西,城南在哪里,城北又在何方。  德江县城所在地大堡场,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改为玉溪镇(与后来的青龙镇辖区相同),1953年拆分为3个小乡镇时属城关镇,1984年城关镇更名为姜司镇,这个名字一直遭到人们非议,让人联想到“僵尸”,毫无生气。1992年撤小乡镇合并为大乡镇时,才改名为青龙镇的。现在人口多了,不便管理,又将其撤成两个街道,一个以城南、城西为主,沿袭青龙;一个以城东、城北为主,名叫玉水。  县城大体分布是,东面是山,西边也是山,南北两边都是山。从南面山脚向北,在东西两山之间,是一块宽1—2公里相对平缓的坝子,这坝子的长度,从南边山脚到北边山脚,长约15公里,到了北面钱家乡山脚前2公里处,那坝子像不太对称的牛角一样向东西两边延伸,东边是钱家乡的黄土等村,也就是规划火车站的位置,西边是龙泉乡的良家坝等几个村,规划为今后的物流中心。如果从近期40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图上看,则像一只两脚很长的狮子,头在城南,尾在钱家乡黄土村方向,两只脚分别由西边的龙泉乡良家坝等村和翻坳连接堰塘乡关口等村组成。  城市今后还要扩展,就是向东往共和镇到乌江港口,这一带已规划为10平方公里的现代物流园区,乌江边上的潮砥、长堡、稳坪3镇,都是县城规划中的卫星城镇。向南经堰塘乡连接合兴镇,有一片1—2公里宽20多公里长的坝子,飞机场已在沿线边的堰塘乡露青村定址,万亩白茶观光园已在沿线建成,合兴镇已作为铜仁市重点小城镇建设、全省重点文化旅游集镇规划,并有德沿高速和杭瑞高速在此交汇并开设匝道。向西南经堰塘乡到达煎茶镇,这里也有20多公里长1公里多宽的坝子,并已列入同城化发展规划、建设,关口汽车销售、检测城,高家湾城市农业观光园等,都是布局在这条线上建设或已投入使用。居杭瑞高速公路匝道出口处的煎茶镇,不但正在作为贵州省30个重点小城镇之一建设再造一个集镇,还另外规划了15平方公里的农特产品加工园区,已有5家企业入驻。沿煎茶再向西发展,就是地势越来越开阔的复兴镇了。  你看,我扯远了,还是回到目前县城的地理环境。  县城呈南高北低,中间有一条从南面山脚大龙阡溶洞发源的河,从南至北从县城中部穿过,让你想起苏轼的“世间流水尚能西”,这条河名叫玉溪河。你一听就觉得这名字有些矛盾吧?不是,这名字说的是这条河的神情。平时,水较小,就像一条山溪,溪水晶莹剔透,像一条玉带,穿行在田野间。但是每遇大雨暴雨,洞中水涨,四山雨水汇聚,那溪就变成河了,河水汹涌澎湃,声如雷鸣。  3  解放初,县城住户主要集中在坝子中部东边那座形似钟鼎的小山——钟应山周围,和与之相邻的云盘山脚下,你现在看到房屋鳞次栉比的玉溪河以西,当时都是荒野孤村。城中仅有四街一巷,临街房屋参差不齐,街道狭窄,最宽只有6米。6米是什么概念?除去阶檐坎,就是说两辆小车都无法对开。当然,那时德江也没有汽车,只有马拖车。城中建筑,除了少数富户为砖砌封火墙外,其余多是木瓦房、土茅房。新中国成立前人口更少。传说,国民政府时,为庆祝抗日胜利,县长不足两个时辰就通知完全城成年人,来到钟应山南面脚下的大寺坝集中,开会庆祝。  县城街道布局第一次改观,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拆迁坨街小巷子左右民房,建成了500米长宽27米的中心街,位置也就是现在包括步行街和街心花园在内的钟山中路。街两边基本上是商业系统和供销系统的经营用房,这一段也就成了县城的商业中心区。同时,整修了钟应山南面脚下大寺坝田径场,新建了灯光球场。(转3版)  上图为县城一角。&&  吴国安&&摄  (接3版)   也有人辩解说,绿化隔离带难以防控行人乱穿街道从树丛钻出,从而发生危险。事实证明,这一危险,由于人车都在注意当中,发生的概率极低,比如设置了绿化隔离带的“三十二米”大街,就极少发生伤亡事故。如果绿化隔离带以种植矮秆植物为主,等距间隔栽种较高的树木,就不会影响视线了。至于说隔离带隔离护栏影响街道大气,那得算算生命财产损失这笔大账。  还好,2013年2月,我在县政协八届三次全会上提交的提案《关于城南(乌江)大道等设置隔离带的建议》得到小部分采纳,10月中旬,开始在乌江大道等安装隔离护栏;《关于在城区主要路口修建人行天桥的建议》的提案,也于11月开始在两个主要交叉路口修建人行天桥。 &  三、阵&痛&随&梦  1  一座城市是不是宜居,除了自然环境,与规划和建设也有很大的关系。就像炒菜一样,原料再好,搭配不当,手艺欠佳,火候不到,炒来也让人难以下咽。  刚才我们已经谈到,由于德江县城适宜人居,交通便捷了,经济发展了,收入增加了,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城市对提高自身收入以及改变本人和后代生活质量的重要性,进入城市的人群越来越多。据《德江县志()》记载:1979年,县城总人口6329人,日供水280吨,供水人口1939人;1996年,日供水700吨,解决城区3.5万人生活用水;2005年,县城区总人口达到6.9万人,县城日供水总量1.8万吨,有5.9万人饮用自来水。2012年,县城日供水总量已达3.2万吨,有13万人饮用自来水。  在规划滞后,建设滞后,管理滞后的情况下,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加之利益驱动,人们无序进城,盲目进城,违法买卖土地,违反规划建设,也就是后来说的“两违”,像春草般漫延开来。  “两违”问题不是德江独有,也不是后来才突出,只是由于经济发展,人们对城市价值的认识越来越清晰,以及土地管理和规划法规颁布实施后,政府对土地的管理和规划建设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在德江尤为突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前面谈到的宜居。  1986年,省政府批准《德江县城总体规划方案》。但是,尽管采取各种形式对土地管理和规划法规进行宣传,也出台了许多配套措施,进行了严厉打击,“两违”现象依然层出不穷,屡禁不止,这在土地承包到户后更是明显,甚至是越演越烈。  以一斑见全豹,你听听这些数据。  1986年,全县清查1982年以来的非农业建设用地5700亩,查处非法买卖土地或占地建房(包括厂房)5436件,补办手续2192件,搬迁房屋50幢,拆除建筑物67间,收回土地384亩。其中,城区乱占地853起,收回耕地8.18亩;查出砖瓦窑28个,占地42亩,炸毁12个,复耕1.8亩;拆除4户、补办用地手续50户,收回土地887平方米。  从1987年县政府被省政府评为“清理非农业用地和土地管理先进单位”可以看出,这一工作至少是在全省开展的,德江只是力度较大而已。  1988年,城乡居民违法占地建房现象非常突出,全县查处违法占地157户16.65亩,其中,姜司镇135户,依法强制拆除33户,其中申请法院执行4户,自行拆除5户,兑现罚款60户,恢复耕地8.25亩;查处城关区南客乡(也就是现在城南新区的一部分)违法建房9户。  1989年上半年,也就是刚刚过去半年;在城区又查处违法占地37起,面积5.1亩,强拆1户,自行拆除11户,收回耕地0.15亩,收缴罚款746元。  1990年,全县查处违纪违章建私房231人,主要集中在县城。其中,县级干部7人、科局级干部50人、一般干部职工174人,收回非法买卖宅基地2684平方米。  ……此后,尽管一些人还因此受到行政记大过、判刑、收回耕地、强制复耕、炸毁砖瓦窑、拆除建筑等等处罚,甚至成立“查处越权批地”领导小组开展工作,但你翻开县志,那些违法买卖土地依然是:年年查处年年有,一年更比一年多,大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之势。1994年,查处各类违法占地案件468起,其中,立案查处50起,补办用地手续231起,处以罚款6.8万元。1997年,重点查处私下出让、转让土地等违法用地达到858起。  县委、县政府看到这一屡禁不止的现象,主要在于居者无其屋,于1997年底起,先后决定以小区形式开发,解决城区住户无地建房和无序建房问题。此后数年,违法用地案件大幅度减少。  这些小区除了前面谈到的蒲家池小区和一小安居工程、董家水井小区和地下商场(人防工程)在玉溪河东岸外,其余都在玉溪河西边,从南至北排开。  香树园小区从1997年底起开发。小区南北长1.2公里,东西最宽600米,呈“十”字交叉型。区内建筑以商住建筑为主,包括商贸区、汽车站、停车场、农贸市场、文化娱乐、生活居住区的房屋建设,建筑最高7层,最低3层,为单排建筑。主要道路有长米宽的香树路,长640米宽20米的利民路。  2002年初开发钟环小区。  2003年初,开发与钟环小区接壤向西建设吉宅公园小区  ……  2  这些小区的开发,其主要政策是:由县建设局或国土局成立开发公司名义“打捆”建设,公司以房地产增值费平衡小区开发中的征地费、房屋拆迁安置费、土石方工程、道路桥梁、沟洞等基础设施费用,自负盈亏;开发过程中所产生的税,实行收支两条线,由财政返还开发公司用于建设;开发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费用,要求有关部门给予最大限度优惠。  从开发政策可以看出,这些开发,财政没有收入。开发商主要是以出售土地增收,居民购买土地所建房屋,多数人家门面窄进深长,列车式的房屋,一幢紧接一幢,两街(巷)之间的房屋大多背靠背,加之背街小巷宽度很难超过10米,采光差,通风弱,高处遥看,似如乱石中四布垃圾,缺乏美感。建设中,规划大幅度缩水,街道没有图上宽,甚至是一条街道前宽后窄,比如,香树路,连接城中的北段是24米,连接三十二米大街的南段却变成了20米。待后来县领导发现既不美观也影响交通通畅时,不少人家的房屋已经成型,也就造成了西面这排街的建筑凹凸不直的现状。此外,规划中的绿化地没有了,垃圾也无堆放之地,如今只能将垃圾箱放在玉溪河上的商贸桥上,公厕也少得让行人随处大小便。  现在我们提出的城市建设规划“南连北拓中改西扩”,这“中改”除了修修补补街道,增加一些诸如公厕、垃圾中转站之类的公共设施,真有些像狗吃刺猬,难以下口。  决策层看到了这种开发形式的弊端,寻求在有限的土地上,居住较多的人口,同时改变居住环境,停止了“打捆式”小区开发。  应该说群众对德江县城居住的环境,对德江的发展前景看得比一般人明朗。小区土地一级市场已售完,二手、三手市场倒卖的宅基地价格成倍甚至10多倍增长,私下买卖土地和违反规划建设的“两违”现象严重反弹,在城区东西南北四处开花。  2005年11月,县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县城总体规划》,2007年4月,县政府发布《关于整治和规范城市建设的通告》,重点清理县城规划中心区日后的违规建设和非法买卖土地等行为,并决定至年底前暂停审批建房用地和规划手续。至5月底,共查处“两违”538处,停建792处,拆除严重违反规划建筑10处,对不严重违反规划的1043户建成户进行整改,补办了相关手续。  补办手续是“既往不咎”的无奈之举,县里本想以此为契机,将以前的“两违”割断,制止新的“两违”产生。但是,事与愿违。  由于人们进城的需求,卖方的暴利,加上人们只有自建房才是真正有房的“地主”观念,以及没有房源供给,人们觉得只要造成“既成事实”,政府要么默认,要么对拆迁房屋划给成本价土地,要么补办相关手续。于是,铤而走险的“两违”户,冒着被没收建筑工具,甚至被拆除的风险,采取白天抢建、夜晚偷建等办法新增“两违”。尽管其间也查处了不少,但加上一些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的另一种“两为”——不作为(视而不见),乱作为(给了好处乱办事),使“两违”现象屡禁不止。期间已采取过强拆措施,然而,由于决策层意见的不统一,配套措施不完善,导致集体访、越级访、进京访增多,县政府门口一度像赶集一样,也因此惊动铜仁地委、行署,派驻工作组调查、整改。一些参与其中的干部被查处。至日,严重违反规划的“两违”户达到64户,一般违反规划的“两违”户达到1000余户。在对“严重”户采取强制拆除、补偿加给成本价划地安置的同时,对“一般”户办理临时用地建房手续。  事实上,县委、政府也知道,城区原住居民人口的增长,县内乡村和县外人口的涌入,仅靠打击“两违”的堵,是难以解决根本问题的,必须要有疏的办法,保障居者有其屋,使其安居乐业。于是,2006年聘请同济大学编制城南新区规划,其目标是把新区“建设成功能完善、经济繁荣、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社会和谐,具有秀丽风光、浓郁地方特色、鲜明时代风貌的现代化宜居新区,使其成为德江的‘浦东’、德江的‘金阳’”(&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但是,由于决策层意见不统一,城南新区规划多次讨论却迟迟达不成共识实施;另一个疏的办法是建设廉租房。但是,这一办法由于政策因素起步较晚,作风因素建设速度较慢,致使以堵为主的“两违”问题堆积得越来越多。  “两违”&问题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不说有限的土地资源被占,公共用地被占,甚至用于办学的已征土地被占。招商引资项目难以落地,惠民工程难以实施,仅自身生存的环境也让人揪心。由于“两违”户多是抢建偷建,建筑安全隐患不说,排水、通风也不畅,进出道路不但不能通行消防车,有的板车都难以进出,治安状况也令人担忧。因此,2009年后,对“两违”户采取强行制止、拆除。其中,2012年,制止各类违法违章建设行为543起,拆除违规建筑432户;其间,还发生国土部门的干部在拆除“两违”建筑时,被“两违”户刺死案件。你不要惊讶“两违”还有这么多。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德江县城宜居,县委、政府的打击力度较大,国土、建设、青龙镇等单位,敢于担当,勇于作为。  四、斩&棘&追&梦  1  我认为,在目前的体制下,城市要高品味建设,要快速建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决策层的理念、作风、团结协作。不然你就难以理解,同样是那些干部,换一个领导其成就会迅速呈现,发展面貌会焕然一新。这就是一头狮子带领一群羊能够战胜一头羊带领一群狮子的道理。  可以说,德江城市建设,每一次都有值得可歌可泣的人和事,特别是一些为城市建设呕心沥血的领导和建设者。以下谈到的,只是我见闻的少数事例。  2009年11月至2010年1月间,组织上对德江县党政主要领导进行调整,先是县委书记杨德华到任,接着是县长张珍强就职。  人们对德华书记到任持观望态度。有人说他任中共石阡县委书记时提出的“石阡精神”是“干”。这个字有两种读法,一个是干事的“干”,一个是干杯的“干”。大干、苦干、实干、巧干,其正能量自不必说,我觉得,就是干杯的“干”,体现的也是土家人的一种干脆、豪爽。  接下来,我们体会的,是德华书记的实干和敢干。  一部门领导,没有按约定时间与上级来德江指导工作的领导接洽,被写了检查;开会迟到的部门领导,被赶出了会场。下乡检查工作,不要求汇报,也很少视察乡镇领导推荐的“亮点”,随他意愿,想去什么地方看看就到什么地方看看。发现什么问题,能落实的立即落实,或限定时间落实。中途,他常突然说,要在乡(镇)里吃晚饭,吃过晚饭又突然说,就住乡(镇)里不走了。他随意到乡直单位办公室、食堂、学校、卫生院走走,让人防不胜防,其事例,你可在网上搜索本人撰写的《杨德华的细节是大事》中窥视一二。另外,还前所未有地清理在编不在岗人员上千名,开除或解聘80多人。下面仅举在城市建设中的例子,你就知道其作风了。  日,县召开“两违”整治工作大会,德华书记批示行文将拆除对象户责任落实到县领导和县直各部门,以及与“两违”户有亲属关系的干部。大家心里明白,这一措施不单纯是工作细化问题,而是看到了“两违”问题的症结:“两为”。即使有的领导干部没有参与“两违”,但其亲属参与“两违”也与他们的间接影响有关,或者说让执法人员不敢“下手”,或者亲属们因有他们在官位上而不配合。这一办法后来用到城市征拆中,收效明显。  德华书记到德江后,德江政坛“巧合”地发生前所未有的“地震”,先后有两名副县级领导倒下,包括刚调离的前县国土局长在内约有一个班的科级领导走进监狱。半年内,连换两任城建局长。在寻找第三任城建局长时,多人推荐多人都被否决,一段时间,分管城建的常务副县长陈健不得不“代理”局长召开局务会。后来他向组织上推荐了张奠国。理由是《铜仁日报》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发表过一篇通讯:《书记今年二十八》,报道的是时任科级乡党委书记张奠国的先进事迹。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张奠国一直在乡镇和县直部门兢兢业业任副职。县委常委会同意调张奠国任建设局副局长,主持工作,试试看。一试8个月,同意“转正”。随后,对上下都不太满意的两任房产局主要负责人问责,将在乡镇工作20多年,已享受副县级待遇的县委政法委副书记周林,调去任了主要负责人。对那些影响城市拆迁、建设的造谣惑众者,对以黑社会手段破坏招商引资和建设的人,迅速打击:或免职,或调到乡下,或拘留甚至判刑。  德华书记对城市建设工作的督促检查,到了让人提心吊胆的地步:要求施工方昼夜施工,提前完工的给予奖励,达不到进度要求的,算账走人。乌江大道施工方,因提前1个月投入使用获得了100万元奖励。  这其中,我仅举一例你就能领教他工作作风的一斑了。  日,贵州省国防办来德江合兴镇帮扶,德华书记到镇里与省国防办的领导们座谈后,住在合兴镇,我随行采访。第二天一早他与省国防办的领导,迎着雪花,一同去该镇龙溪村走访慰问、座谈。下午到与凤冈县交界的杭瑞高速公路合同段慰问、座谈,晚上7点过与德江各合同段负责人座谈后一起用餐。我想,采访任务已经结束,便提前回到单位写稿。  晚10时,我接到县委办领导电话,说德华书记和县委副书记商友江在乌江大道工地督查。我赶去时,张奠国等已经赶到。他问他们施工为什么缓慢,张奠国等答是因为坟墓搬迁影响了进度,施工方负责人也证实了这一说法。其时,不少坟墓被四周的黄土围成了锅形,坟墓在锅底。德华书记立即打电话给青龙镇党委书记蔡江、镇长胡国仁,请他们来解释清楚。他们赶来说已经公示,公示期满后立即兑现补偿搬迁。继续向前爬坡,看到茶林堡上(现五星级宾馆所在地)的茶叶和树木依然如故,电话通知不一会,农业局长张永跃和林业局长罗兴伦赶到,理由与前相同,公示期未满。德华书记对他们说,硬要等到公示期满?主动上门去征求意见,做工作,凡是愿意签订协议的,随时签随时兑现补偿,随时搬迁随时推进施工。  当时,这条大道只有与城中相连的1公里通车,一标段与二标段还未相连,步行只能到达1.4公里处,只好返回绕行到二标段检查,再绕行到扶阳大道,从东边入口处步行检查。此时已近12时,四周一片漆黑。大家借助几支手电或手机电筒,一会在推出了一段的毛路上行走,一会为走捷路又穿行在荒坡或田间。两次从跳磴石上越过玉溪河,每次德华书记都是手持电筒照着石磴,让人先过,他最后一个走过来。由于这些石磴是村民就地取材放上去的,易动且滑,有两位就从石磴上滑下来踩进了水中。此时是隆冬时节,寒水刺骨。由于走一处要停下来检查和指导一处,时间不觉就到了凌晨1点。当他走进临近西边出口段时,发现这里已经停止了施工,他喊随行的交通局长蔡永鹏通知两个标段的负责人到场,对方解释每天安排的是两班,开挖机、推土机的师傅休息了。他还是要求“人休息机器不能休息”,达不到时间要求的形象进度,就要撕合同,请审计算账走人。  当天回家时已近凌晨2时,可第二天一早,他又陪地委组织部长雷甘霖去离城50公里外的乡下调研去了。  德华书记像这种深夜督查的事例很多。本人亲历的第二次是春节之后,他率领分管城建的陈健和分管交通的周骥两位副县长及相关单位领导,到城南新区督查结束时已是深夜12点半。他对桥基施工暂停是因买不到炸药的理由向县物资公司负责人佐证,对其说炸药仓库已无炸药表示怀疑,亲自前往城郊山中的炸药仓库核实,对其未能及时调进炸药问责。  大家都佩服德华书记精力充沛。在精力充沛上,2011年接任县委书记的张珍强,调任德江县长的李云德,也有相同之处,只是他们节省时间的方法各有不同。  珍强书记上车不足5公里就可入睡打鼾,到省城去市里出差开会,常常是深夜才出发,天亮下车依然精神抖擞。他只要有空,就去爬城郊山坡,走田埂小路,做到规划心中有数。比如爬城南东边的大犀山规划山体公园,爬城北东面的黄木丫山头规划工业园区和火车站;晚上到工地查看,及时纠正施工人员没有按设计施工的行为,同时将下步应该注意些什么交代得很是详细。  上图为德江未来畅想图。  下图为2013年的德江城南新区。  (未完待续,见第4期)  (接2版)  1960年,省建筑工程厅设计院对德江县城进行勘测,绘出了《德江县城市测量图》,依然是以玉溪河东岸为主体,向南北拓展。有点像我们现在的“南连北拓中改西扩”,只是现在的地域要宽广得多。当时的城市规划东西宽1.4公里,南北长2.5公里。但这一规划未能有效实施。1967年,也只是将1954年用民办公助办法建成全长1450米均宽6.4米的中华、东风、红旗、光明、永红5条老街筑成的“三合土”(石灰、沙子、泥土)路面进行了翻修,仍为三合土路面。人车混杂,拥挤不堪,没有市政设施,污水沿街横溢,“晴天满城灰,下雨遍地泥”的局面依然没有改变。  县城街道第二次较大改观,是改革开放后的1982年。县政府对县城街道进行规划,陆续拨款,将上述街道和新开辟的玉溪、东环等街道改成水泥路面,并适度扩宽。最窄的7米,最宽的12米。钢筋混凝土多层砖房如雨后春笋般成长,到八十年代末,城中已无茅草房,但两旁瓦房屋檐伸到街中间的现象,在各条街道都较普遍。  第三次大改观,是1991年底及之后的两年。县里采取财政投入、银行贷款、职工和居民捐资等办法,拆迁拓宽改造永红街、中华街、建设街、玉溪街、红旗街,拓宽中心街下段、酒香街,开发建成团结街。这些街道,基本上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宽了一倍,达到18米至24米。新开发长1200米人们口头还在称呼&“32米大街”的迎宾路,就是那时开发的。因为街道拓宽,县城拆除房屋5万平方米,涉及655户,其中,整体拆迁183户。对拆迁户,或到新开发的团结街建房,或另征地划地新修,基本得到了妥善安置。随后对主城区主街道进行混凝土路面硬化,进行排水沟涵建设。  德江的城市建设一时间成了铜仁地区各县(市、区)学习的榜样。1995年6月,省政府锦上添花,行文明确德江为全省20个旧城改造试点县之一。  此间,德江还雄心勃勃地向地区和省里呈送了《德江县设市撤县可行性报告》,终因不少指标达不到要求,加之国家停止审批而铩羽。  4  上世纪九十年代对城的改造和市的建设上,另一个亮点之一,就是拆除城关供销社、农资公司、日杂公司原有的房屋,在原旧址新建了5000多平方米的供销贸易大楼,以及在原址新建的县医院门诊大楼、程控电话大楼等;还一个亮点在今天看来也是一个败笔的,是将有200米环形跑道约5000平方米的大寺坝操场,改建成了商场,并以此将因大兴寺(已毁)而得名的大寺坝变成了以讹传讹的大“市”坝。县城虽然因此增加了大小门面50间、摊位448个、库房50间,也使人们失去了唯一的休闲锻炼场所。全国优秀体育教师周吉全在诗中写道:  不识真金穷作乐,操场改建商场阁。  人民锻炼问天公,枉对西山看日落。  为了弥补这一缺憾,拆迁一中相邻的沈家湾住户到城南暗沟片区划地安置,修建了体育场。由于在校园内,居民不便前往,依然没有休闲去处。再后来,在向上级的汇报中,说已将城北蒲家池那片数百亩土地规划为体育场。结果被开发成近万人居住的小区,最后呈现在人们眼前的,依然是楼房幢幢,街巷缕缕。人们有一个休闲场所,是进入新世纪之后。  2001年后的几年间,除修建县委大院、青龙镇政府、县国土局三五千平方米大小的休闲广场外,县里引资4000万元,拆迁前面谈到的钟山中路(中心街)两旁商业系统所属房屋,新建商住房1.6万平方米,楼层高均在20米以上,集休闲、娱乐、文化、商贸、住房于一体。接着建成步行街,长220米,宽150米(含商用房占地面积)。街面由青石板铺就,内有石拱桥、假山瀑布、花草树木、喷泉、石椅。这一步行街就成了人们早晚锻炼休闲的主要去处,也是人们购买高档商品的场所。每当夜幕降临,人头攒动,两排街灯与两旁商家灯火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繁荣的图景。这是外地人窥视德江人气旺盛的一个重要窗口。  但是,这一步行街的弊端也随之显现出来。首先是没有下水道,更大的问题是阻断了交通主动脉。现在要乘车去上下步行街以外的路段办事,必须从两边绕行,不但增加了时间和燃油成本,而且加大了两边的车流量,增加了车辆堵塞。  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多次建议,将大寺坝商场恢复成休闲场所,将步行街拆除恢复交通要道。  休闲问题,在城南新修步行街和人民公园就不复存在了。  两旁商住高楼相拥的城南明珠步行街,房屋外,东边是乌江大道,西边是顺公园边开辟的公园路。步行街铺的也是青石板,也有花池、喷泉、树木、彩灯、雕塑、石椅,但每隔100米左右,就有出入步行街宽敞的人行通道。这长约500米的步行街,南北两头,都有与公园路与乌江大道相连的车行道,不影响车辆从各个方向通行。  再看人民公园。公园沿着玉溪河从北至南延伸,占地1500亩,长约3公里,与蜿蜒而上的玉溪河、翡翠般的人工湖,以及溪畔的土家民居,构成了一幅美丽和谐的画卷。公园内,古树参天,花草争艳,翠竹连绵,曲径通幽,移步换景,令人赏心悦目。亭台楼阁,文脉氤氲;奇石假山,错落有致;虹桥卧波,相映成趣。可以说,始建于2011年底,一直还在延伸建设的人民公园,是决策者的得意之笔。不管是本地居民,还是远方来客,都在称赞决策者:本可拍卖用来进行房开增加财政收入的城中土地,却用来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使孩子们有了嬉戏追逐的地方,年轻人有了谈情说爱的去处,中老年人有了休闲锻炼的场所……公园与步行街相邻,集聚了人气,增加了商机,使房地产增值,商场生意兴隆。你过年把来看,大犀山山体公园、延伸到打磨丫山脚的乌江大道和县城至共和港口的二级路将建成;过两年你再来看,延伸到火车站70米宽的武陵大道,位于城市中部西边的大洞沟山体公园也将呈现在你面前。  在此同时,投资1.5亿占地45亩可容纳6000人观看的体育馆,已经开工建设,德江没有像样体育场所的历史将终结。  当然,就我个人来看,城南前期建设中,除了有钢筋混凝土“森林”呈现的趋势外,还有一些可以弥补的缺憾。如,无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致使人车抢道造成车辆行驶缓慢。又如,双向8车道的乌江大道和双向6车道的扶阳大道,没有像一些大中城市那样,在中间修建绿化隔离带或设置隔离护栏。这不但未能使街道更加漂亮美观,也增加了车辆在主干道上随意调头、抢道超车和行驶S线飙车的现象,从而增加了车祸的发生,造成了可以避免的人员伤亡。如果修建有隔离带或设置隔离护栏,那么只会产生追尾的危险,不会因上述违规现象而“对车”。此外,不知设计者为什么要将只有3公里长的乌江大道设计几个弯?站在两山特别是在夜晚欣赏,车水马龙连同两边如珠路灯,确有如龙行般美感,但也影响了“居中”使用和大气。  可喜的是,后来修建的武陵大道和延伸的乌江大道二期工程,做到了笔直,武陵大道中间还修建了绿化隔离带。在铜仁市,我们也看到使用了十多年的东太大道,开始安上了隔离护栏。  有人说,大道上有交通标识志违反规定造成伤亡是咎由自取,自食其果。我想说的是,就像我们的反腐败制度设计一样,让人不敢贪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让人不能贪,使一些有才华的人不致“中途夭折”。  (转4版)
&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德江报一版要闻01德江城市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贵州省行政服务中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