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余氏(淳安光裕堂)的余氏21代后字辈排名序?是南宋翰林修编余德明那支的,明朝内阁首辅商赂老师余志道那支…

商辂为先生余志道建堂屋
商辂为先生余志道建堂屋
明朝,淳安里商村商辂三元及第,入朝成为宰辅。商辂在朝为官廉明,在家平易近人,商辂故事在淳遂民间广泛流传。平日喜欢看点淳安姓氏谱牒,商辂作序颇多,可见其威望和人格在乡民中很是受到敬重。汾口《璜(王堂)余氏宗谱》有道朝家余志道世系生平及汪乔年《光裕堂记》,记录了商辂为恩师余志道先生捐款构建堂屋的故事。商辂让人敬重的缘由可见一斑。
汾口中学旁边有个村落叫大福基,南宋时出了一名进士名叫余德明,官至翰林编修。德明子孙遍及各地。明朝,其曾孙余祥智娶了遂安县四都村坑村方氏,遂侨居四都上岸。这里靠近武强溪,与淳安县接壤。余祥智曾孙余志道,小时聪明,壮年明道,考取岁贡,曾经设教严陵(建德梅城),一时俊彦皆出其门。商辂以戚属连襟,亲炙门墙,亲受先生之教泽。后来三元及第,入朝为官。景泰年间,商辂为皇帝经筵侍讲。但先生数奇不第,没有考取举人进士。商辂曾经想为先生谋个仕职,可先生安于林泉,坚辞不起。景泰元年,武强溪洪灾,上岸不宜聚居,余志道祖居大福基,遂迁徙居住到大福基近地前畈,建竹屋而居。
景泰三年,商辂省亲回里商老家,特地驱车过访余志道先生。见其竹屋湫隘,简陋不堪,实在不适宜老先生居住,于是捐款委员督工建造堂屋一业,名为“光裕堂”,并为之作志,以铭师恩,以表先生里居。地以人重,前畈后来更名为道朝家,光裕堂也成为道朝家余氏宗祠。
商辂为余志道先生建造堂构的故事载在谱牒,流传不息。明朝赤川口村进士云南道监察御史余四山,即余乾贞,就为光裕堂题赠浮柱,有云:祖德契三元,燦燦图书昭翰墨;宗祠冠六邑,绵绵世泽绍璜(王堂)。余志道是汪家桥明朝进士三边总制汪乔年的太外祖,因此,汪乔年详细写下了《光裕堂记》。
宗谱世系:岁贡余志道,字世家,娶张氏孙氏,生子七:大经、大纶、大纯、大缙、大绅、大纪、大缉,皆训以一经,闻诗闻礼,人皆钦之。文毅公于景泰三年壬申(商辂三十九岁)秋吉,委员董事,建光裕堂,赠志云:先生幼而颖异,声驰泮序,壮而明道,望重显舆,设教严陵,一时俊彦皆出其门。辂以戚属连襟,因拜门墙,由经筵得佐治平,皆先生教泽之力也。先生数奇不第,每欲上征辟之书,强之筮仕,而先生僻志羲皇,以林泉老矣。数念先生祖居璜瑭,近徙前坂,竹屋湫隘,非所以居先生,因捐俸委员季孜督工建造光裕堂一业,非以铭恩,实表先生之里居云。门生商辂百拜志。公寿九十六而终,偕二氏卒葬土名徐家后山眠犬形,系垂字一千九百二十九号内坟山贰厘五毫有墓图。
进士总制汪乔年
夫事有出于已而可以传诸后者,亦有不必出于已而可以传诸后者。然传诸后而不必出于己,而溯厥由来,则亦有未始不出于己者。若予太外祖,讳志道公是己。其先世祥智公于元至正年间由大屋基侨居四都上岸,与淳接壤。文毅公钦其道范,亲炙门墙,不数年三元联捷。滋其化雨者至矣。且按之谱牒,翁与文毅公分居师弟,更戚属联襟,礼节往来匪朝伊夕是。翁之交孚于文毅公者何深耶。厥后,景泰元年洪水冲溢,上岸难以聚居,公卜归故里,居前畈。时文毅公正持相业,征求先生,公辞曰富贵非吾愿,士各有志,无相强也。坚辞不起,未几文毅公丁艰家居,念绛帐恩,驱车过访,目击前畈村落竹屋湫隘,非所以居先生也。因捐俸以为堂构,委员督造。堂成而颜之曰光裕。则斯堂之成文毅公为之也。文毅公之所以为此堂,道公为之也。壬戍之秋,予叨春捷,获拜光裕堂诸表为予谈及昔时人事,心窃慕之。继又睹四山先生所赠浮柱,有云:祖德契三元,燦燦图书昭翰墨,宗祠冠六邑,绵绵世泽绍璜瑭。亦以志公道德之光。则公之光前何如,裕后又何如。诸表勉之哉。聿修厥德以续古人则二公之后未必不复有二公,又何必事之尽出于己而究不必不出于己哉。因为光裕堂记之特详。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当前位置:
正文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备注:本文主要依据记者方俊勇老师所写《“萝蔓世家”今何在?》、县政协文史委余利归老师所写《余氏故园萝蔓塘》的两文以及《大墅镇儒洪村村谱》的相关内容整理而成。在此表示感谢! 余氏是淳安人口超过万的两个大姓之一,余氏村落遍布淳安各个乡镇,汾口(如叶村、畹墅、射墩、云林、宋京等村)、郭村、枫树岭、大墅(儒洪等)、安阳是最集的乡镇。淳安余氏多宗于萝蔓塘,称萝蔓世家。汾口镇宋京村古建筑大夫家庙门楣上就刻有萝蔓世家字样,射墩村祠堂前壁也大书萝蔓世家,姜家镇郭村片赤城村余氏宗祠、大墅镇大坞村桥头余氏宗祠都标萝蔓世家。左口乡瑶村余氏也是遂安萝蔓塘后裔。■淳安余氏由来■ 民国《遂安县志》卷九杂志古迹有一条记载:萝蔓塘,县东十里许,唐天宝间,有余大康者,由京口迁居于此,四方余氏多宗焉。大致意思在唐朝天宝年间,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许多大家族为了避免灾难,纷纷举家南迁。余姓的先祖余大康(字叔平,生子汝渊),带着自己的家庭成员,也加入了南迁的人流。他们从京口今江苏镇江出发,一路向南,不停寻找立足之处。很快,他们就到了当时睦州遂安县境内,当经过武强溪畔九势山下之萝蔓塘时,发现这里的民风淳朴,丝毫没有受到战争影响,而且地理环境也非常好,于是就在此定居了下来。由于这个地方叫萝蔓塘,他们就自称为“萝蔓世家”。萝蔓塘系淳安余氏故园。大康公至此成为迁萝蔓塘世系的一世。 余氏先祖何时迁徙萝蔓塘,早期谱牒有不同说法,有说东汉末迁遂的,有说晋永嘉间迁遂的。到明朝,遂安余氏人文蔚起,儒洪余濯、余复、余国桢,松林宋京、赤川口余思宽、余乾亨、余乾贞等考取进士,入朝为官,与江西、浙江等余氏朝廷为官者交流,留心有关余氏史籍,并身体力行,对余氏旧谱进行考证,发起了统宗统谱活动,摒弃了由余后裔说,确定为夏禹后裔说,摒弃东汉、西晋徙遂说,统一为唐余大康迁遂说。民国《遂安县志》采纳此说:唐天宝十四年,余大康避安史之乱,迁徙睦州遂安萝蔓塘定居。 余氏定居萝蔓塘,安居乐业,日益繁盛。《临淮余氏宗谱》有余氏源流记:武强连里乡萝蔓塘墓田四至阔三顷,东至青溪四十五里,西至武强狮城二十五里,南至扬岭,北至青石岭,山内有七十二穴祖坟,十七处祖基。由此可见,余氏已然成为遂安巨姓望族,堪称世家。 在历史上,敢称自己是世家的家族并不多。因为在普通人眼里,“世家”二字,就意味着悠久的传承、深厚的人文积淀、祖辈几代荣耀。事实上,这个家族在来遂安之前,的确有过辉煌的历史,几乎每一代都有很多子弟在外当官。  来到遂安之后,这个家族很快就再次昌盛起来。他们在萝蔓塘经营了整整一百多年,但是却因一件事,几乎遭遇了灭顶之灾。  在唐僖宗广明元年(公元年),黄巢起义席卷半壁,其中一部分来到了睦州。余氏当时家主余瑶根据官府的命令,以岩前大将军的名义,组建了地方武装,击溃了这部分起义军。这次胜利后,“萝蔓世家”固然受到了朝廷的表彰,因功诏赐良田二十顷。但是却得罪了黄巢为首的唐末农民起义军。没过多久,起义军进行了报复,派人将“萝蔓世家”的百年基业用熊熊大火焚烧至灰烬。唯一幸运的是,虽然繁华的家园被焚毁,但是家族的子弟却因各种意外逃过了一劫。 这次事件之后,余氏作出了一个决定:为了避免突发性灾害导致灭族,将宗人分散到各地去繁衍。就这样,余氏的子弟有的远走他乡,有的转移到附近的县,有的则坚守在遂安县域内。虽然如此,萝蔓塘附近余氏宗人仍然星罗棋布。狮城以下,武强溪两岸就有珠渊、后方、田蓝、岩村、游畈等村落。但是无论他们到了那里,都会在祠堂大门上挂上一块书着“萝蔓世家”的牌匾,以示家族荣耀和人散心不散。 新安江水库建设中,这些余氏村落或后靠,或外迁。萝蔓塘成为千岛湖水下记忆。■萝蔓塘今何在■ 淳安县政协文史委主任余利归老师写过《余氏故园萝蔓塘》一文作了一番考究: 世远年湮,河山巨变。老一辈说萝蔓塘在十里铺,年轻一代则已经不知所踪。汾口一带余姓村落众多,武强山在中洲,武强溪现在只存中洲到汾口一段,很多年轻人就认为萝蔓塘在汾口或中洲。笔者到左口乡瑶村走访,村民也开口就说祖先在汾口。这种认知与历史可谓大相径庭了。 余氏故园萝蔓塘究竟在哪里? 民国《遂安县志》卷九杂志古迹有一条记载:萝蔓塘,县东十里许,唐天宝间,有余大康者,由京口迁居于此,四方余氏多宗焉。龙游余子文为睦州兵曹过此,诗曰:棒檄经山路,重来访旧家;根源从泗水,萝蔓遍天涯;故址生蓬荜,荒塘吐藕花;豪华无处问,勒马久咨嗟。根据本条记载,当在遂安县城狮城东十里铺附近,但查县志全境图,不甚清晰,未能查到萝蔓塘。而十里铺位于大路与武强溪之间。民国志还有一条有关记录:憩荷亭,萝蔓塘,康熙间沈姓捐建,后张姓修。附近或是沈氏、张氏相邻而居。 为弄清萝蔓塘的确切位置,我们查阅了多部余氏谱牒,非常幸运,下姜《临淮余氏宗谱》、瑶村《瑶坡余氏宗谱》绘有《萝蔓古住址》图。两图大致相同。下姜谱图标注,中间一条大路横亘,南北两侧是山脉山峰,北侧标有住基和水塘,南侧为田地和水塘,东向标明了班山铺。瑶村谱图相对精细一些,除了上述图符,还有乾巽表示方位,乾者西北,巽者东南,表明示意图不是正南正北向,图中溪、路与旧志地图走向相符。大路标为官路,官路南侧还标出大溪,这溪应是武强溪。根据两张示意图,萝蔓塘当在十里铺与班山铺之间,故址在官路之北。 再查民国《遂安县志》,遂安旧有铺舍:县前铺县前、十里铺县东十里、班山铺县东二十里、樟岭铺县东三十里、界首铺县东四十里。交通道路载:出东门,东行经十里铺(十里)、东亭镇(二十里)、范家(二十五里)、杏林桥(三十五里)、界首(四十里)入淳安界,为至淳安、建德大路。由此推论:萝蔓塘当在十里铺与东亭镇之间。 据乾隆二年詹铨吉撰《珠渊余氏宗谱序》,珠渊余氏为博文公(余以礼,字博文)之长子万荣公之后。厥祖同公不忍远违邱墓之意,故凡三迁,皆距萝蔓不远。民国县志记载:珠渊,遂安二都,珠渊小学在十里铺。由此可以认为萝蔓塘也在二都。珠渊余氏后分析后方、田蓝等处。 结合上述史料,对比新旧地图,余氏故园萝蔓塘大致在今界首乡摄云列岛水域。■淳安余氏进士■ 淳安章百成先生年月主编《淳安进士》一书出版,内录余氏进士名: 余华:遂安人,北宋大中祥符八年乙卯(),登蔡齐榜进士第八十七名; 余舜琪:遂安人,北宋神宗熙宁三年庚戌叶祖洽榜进士; 余九龄:遂安人,北宋神宗熙宁三年庚戌叶祖洽榜进士; 余宽:遂安人,北宋元丰二年()登焦蹈榜进士; 余翔:遂安人,北宋元佑三年()登李常宁榜进士; 余光大:遂安人,南宋淳熙十四年()登王容榜进士; 余梦龙:遂安人,南宋绍熙四年()登陈亮榜进士; 余从龙:遂安人,南宋绍熙四年()登陈亮榜进士; 余肆:遂安人,南宋宝庆二年()登王会龙榜进士; 余淼:淳安人,南宋宝庆二年()特奏名登进士第,南宋绍定二年()再参加殿试,登黄朴榜进士; 余武子:遂安人,南宋绍定二年()登黄朴榜进士;、 余德明:遂安人,南宋宝佑四年()登文天祥榜进士。汾口镇大福基人,官翰林编修校理,预修国史。因亲丧,辞归。不久宋命永终,丞相文天祥殉难。元帝诏求遗逸,德明守贞不起。 余廷秀:淳安人,南宋孝宗乾道八年()特奏名登进士第; 余瓘:淳安人,南宋宁宗嘉定四年()特奏名登进士第; 余思宽:遂安人,明永乐十三年()登陈循榜进士,三甲第二名。字仲容,授河南道监察御史。性廉洁刚介,巡历直隶、江西等处,除奸剔蠧,克振风纪,治行咸第一。先是巡按江西宁藩,暴虐初肆,思宽直疏跋扈之渐事,下法司得实,朝论壮之。仕至广东按察司副使。 余复:遂安人,明正统十三年()彭时榜进士,三甲第二十七名; 余锓:遂安人,明正德十六年()辛巳科登杨维聪榜进士; 余乾贞:遂安人,明隆庆二年(年)登罗万化榜进士,字秉智,又叫余四山。根据史料,他由进士任崇安知县,崇故无城,力为创建。课最,擢云南道御史,疏请王守仁从祀。巡按河南,条奏利弊。祀崇安名宦。与兄余乾亨主纂过明万历遂安县志。现在,在汾口镇赤川口村,还留有他的坟墓,即龙门塔旁余四山墓。 余炶:遂安人,明万历十四年()登唐文献榜进士,三甲第二百二十四名; 余国祯:遂安人,明崇祯十三年()登魏藻德榜进士,三甲第二十七名; 余廉征:遂安人,清顺治六年()登刘子壮榜进士,三甲第一百一十六名; 余士依:遂安人,清雍正二年()登陈德华榜进士,三甲第一百一十九名。■大墅儒洪余氏■ 目前散布于淳安一些村落的余姓都以萝蔓塘世系大康公一世后代作为本村余氏的始祖。如大墅镇儒洪村,余姓始祖为萝蔓塘世系八世祖以礼公。 本村余氏居此源远流长。迁江南七世祖大康公于唐天宝年遭“安史之乱”由京口(今江苏镇江)避地至遂安九势山下(遂安十里铺附近,今界首附近摄云列岛附近)萝蔓塘住居。至萝蔓塘世系八世祖以礼公于五代后汉隐帝(年),以九势山下地势湫隘,偕次子万倾公相宅,卜吉定居儒洪。为何看上此地?原来此处是块风水宝地。儒洪得名于“儒水钟灵,洪峦有象,八景钟奇,义有取尔”之景象。里居,道峰东列,儒水西流。山峦四季吐翠,儒水常年潺流。水口,麟振桥横亘,左狮右象把门。处处皆奇,在在称绝。 萝蔓塘世系八世祖以礼公定居儒洪,历经宋、元、明、清、民国和共和国个历史时期,星移斗转,沧海桑田,至今年。余氏初居,本村还有朱、徐、宋、姜、汪、马、林共七族姓,此七族客姓先后杳冥。维余氏家族繁衍鹊起,一世以礼公长子迁居龙游东廊,次子万倾公同父以礼公迁居儒洪,三子万壁公迁居柏林今汾口镇射墩村,四子万荣公迁居洙水,五子万福公迁居游畈。三世元亨公支下移居田浦,四世太康公移居十一都上关源,太宁公移居衍昌(今枫树岭),太寿公移居岭东,太德公仍居儒洪。太德公支下先后有后裔徙居孙家畈、大墅岭角、贯庄、下坑、高山、白沙畈、寺林头、老岭山、半坞坑、中庄、田门宅、业主等地,散居各地的也不少。可以说,大墅地区的余氏基本来自儒洪。“萝蔓世家”生命繁衍确实强悍。 儒洪地灵人杰,家声绵远。余氏家族历代诗书儒雅,硕彦雄才,蟾宫折桂,雁塔题名,文丞武尉,济济一堂。宋元明请时代计有文人学士共人。其中六部官吏人,州府官吏人,县邑官吏人。进士人,解元人,亚元人,举人人,贡生人,廪生人,庠()生人,增广生人,太学生人,国学生人,奉祀生人,佾()生人。民国时期有河北保定军官学校骑兵科第一名毕业生仕至陆军少将军人,黄埔军校毕业生人等等。 淳安章百成先生年月主编《淳安进士》一书出版,内录余氏进士名,其中就有来自儒洪余氏人: 余华,字仲舜,号竹斋。性敏勤学,肆力坟典,昼夜(口君)唔,足不出户。精熟“六经注疏”并历代掌故,尝赋大鹏诗以见志。年二十走汴京,教授于马尚书知节府第。北宋大中祥符八年乙卯(),登蔡齐榜进士第八十七名,授翰林检阅(翰林职责是负责起草朝廷的制诰、赦敕、国书以及宫廷所用文书,还侍皇帝出巡,充顾问),提调史馆事,进中奉大夫(文散官名,正四品),年四十一卒于官。 余舜琪,字士奇,竹斋公之孙。弱冠著声邑令,包公孔文见其文,击节曰:“是匪,但冠一邑,乃一郡之翘楚也。”后登北宋神宗熙宁三年庚戌叶祖洽榜进士。授国子学录,国子学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国子学录为文官官职名,从九品,掌执行学规,考校训导,其在任七年,以疾病告终,居茶山之麓。乐道安贫,徜徉林间。年八十以寿终。 余武子,字廷文,行仲三,系田浦派太善公支下。登南宋绍定二年()黄朴榜进士,授主簿(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 余复,字存美,登明正统十三年()彭时榜进士,三甲第二十七名。授监察御史(监察御史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明代为正七品),巡历苏松,风裁凛然,升江西按察司佥()事(明代提刑按察使司是设立在省一级的司法部门,主管一省的刑名、诉讼事务按察使,管理一省监察、司法的长官,按察使正三品,副使正四品,下设佥事,正五品)。均徭役,督漕运,举措有方,升本司副使。时赣州洞贼朱绍纲叛,公督并兵讨之,计捣其巢,擒绍纲等七十余人,贼平。历官江左布政使(从二品,掌一省之政。),公先后在江西久务崇宽大,一心爱民,不立威干,誉操履洁白,始终一致。 余国祯:原名国祯,避讳明崇祯作贞字。字瑞人,号劬庵。少敏好学,熟习经、史、子、集,年十一补弟子员,受易于汪岁星(汪乔年,遂安十四都人,今汾口镇汪家桥村)之门,尽得其秘去教授生徙,邑中执经求教者户外常满。明崇祯选贡。癸酉应天乡试中第四十五名举人。明崇祯十三年()登魏藻德榜进士,三甲第二十七名,授四川省富顺县知县。多惠政,力详减夫,马户民尤戴之。壬午分校,所拔俱名士,即后先隽去。明末李自成起义,中原鼎沸,三边总督汪乔年殉难。公知事难为,乃投劾归里耕,杜门著述,年逾八十,嗜古弥笃,庭训诸子皆以明经。著有《劬()庵类稿》行世,子中慎。 据儒洪村谱记载,考中举人还有明朝监察御史余濯和礼部郎中余致中。 监察御史余濯,名文濯,字士廉,号肃斋,十七世。明永乐甲午科第六十四名举人,担任山东蒙阴县教谕,明清时代县设“县儒学”,是一县之最高教育机关,内设教谕一人,相当于现在的县教育局长,县学教谕多为举人、贡生出身。余濯担任教谕期间,为官清廉,政绩卓著,擢(提升)行在交趾道(今越南北部地区)监察御史,同宪佥()桂林龙公韬监试。明朝废御史台设都察院,通掌弹劾及建言,设左右都御史、左右副都御史、左右佥都御史。又设十三道监察御史人,为正七品官,分区掌管监察,称为巡按御史。巡按御史被称为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主断,官位虽不高,但权势颇重。明正统年间崇祀乡贤,在凝址堂下有“桂史坊”,以嘉彰其功绩。 礼部郎中余致中,字大本。明正统戊午科中第十四名举人,会试三次副榜(正式录取的正榜外,再选若干人列为副榜。名列副榜者不得参加廷试,但可应下科会试),景泰二年辛末谒()选擢高等,担任南京承德郎(文散官名,正六品),工部屯田请吏司主事,寻召侍经筵讲“太极图说”,称旨,因患重听(听力下降),请告乐隐林泉。久之,姚文敏公为冢宰(古时称吏部尚书为冢宰),疏荐补礼部仪制司郎中(明朝礼部仪制司,郎中一人,正五品),辞不赴,读书自娱,年九十余以寿终。康熙二年进士余国贞追表公墓,其赞词有云:“何父文而子不慧,择婿得贤,稍慰其心。所能者人,不能者天,孰云五世而斩其泽,感慨悲咽,公灵有识,可以慰于地下矣。” 明朝时期担任吏部官员的还有吏部考功司主事余如温。字叔良,后更名纯。自少勤习诗书,善理繁事。明永乐年间考满至京时,户部钱粮出入混淆,且直省累年不逋(,欠交),案卷叠积。尚书骞公义荐纯公于上。应召核算,各项数目分毫不爽。相传,后户部十三省司官,乃纯公所条奏也,明成祖奇之。永乐五年丁亥,擢吏部考功司主事(六部吏部所属主要执掌文官的处分及议叙,即官员的绩效考核)。永乐七年己丑三月,有豫章邬()赠公之任序有云:“伏睹主事,公竭忠输诚,恪公乃事,声誉彰彰,故朋友咸乐道其善也。”公守法廉谨,不受请托,权贵某忌之。阳为修好,延公置酒而潜下蛊(,毒虫)焉。有从隶知之,函为治疗,戒以终身不得食鹅肉。旋丁外艰家居,与弟叔信公友爱极笃(),整饰堂构,共釜而饮。服阙(,守丧期满)赴部补官,舟中误啖,吃鹅肉汤,蛊疾遂发,返棹()而卒,年仅五十,不获大用,人咸惜之。 儒洪村谱中还记载了民国时期陆军少将玉琼公传,余玉琼,生于清光绪十八年字昆阳。性敏国过人,诚笃好学,朴实无华。清宣统时肆业于浙江省两级师范学校。后投笔从戎,民国五年()毕业于河北保定军官学校,获骑兵科第一名。民国六年()赴日本东京骑兵实施学校就学。毕业后回国。历任陆军部调教员、上尉营副、少校副官、中校团副、上校参谋、团长等职。民国二十三()年出任马政司司长。抗日战争时期辗转重庆。民国二十三年任国民政府军政部部副,授陆军少将军衔。当年又被委任第三战区浙江省军官司令部少将参谋。公在国民党军务中频见尔虞吾诈的派系斗争,不甘困忧紊乱的名利纷争,潜然加入沙门,静思西藏密教禅道,于抗日战争后期谢职求安,携家人徙居原遂安狮城南街大财主章杏春宅第专事禅道。民国三十四年()回故里于彝叙堂举办了“万人金刚灾法会”集邻近佛教徒百余人,念经拜佛,祈祷神佛为民消灾降福。民国三十六年()为首主持修缮了儒洪七世祖承璧公之墓,教化里人追本思源。民国三十七年()为首主持修建儒洪宗祠,至全国解放,政令废除宗派而辍工。自后,隐居出生地破茶坞。一九五年冬卒,享年五十九岁。其原配陈氏湖南长沙人军伍中病故,继配曹氏,杭州人,分娩染疾故于家。又继配邹氏,抗战期间邹氏因为家产被毁悲愤终生疯癫,其女宗莲,早期加入中共地下党,一九四九年下半年起在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工作。次年,调中共南京市委组织部工作至离休。女婿杨书恩大学教授。其子元定,北京市中央公安干部学校毕业,先任湖南军工厂保卫科长,后当工人至离休,其孙一个,孙女三个。 自隋唐以来至清,淳、遂两县科举进士余氏共人,儒洪余氏占了人,这种现象少见。纵观上述罗列余氏,有共性:自少勤学,好学,为官后清廉,关爱百姓,政绩卓著。这和儒洪素有道山毓秀,儒水钟灵,文章华国,诗礼传家之称有很大关系。自后汉隐帝时(公元年)肇基以来,历代都重教毓英。宋、元、明、清时代兴私人办学,名曰“私塾”,传授经、史、子、集以应对科举。冬办冬学,村民乃遣子弟入学,读《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记账杂学》,兼学珠算,学后粗通文字,以应辟土植谷,作巧成器,通财鬻()货。这实际上是教育上的双轨制。如果你加本喜铺微信订阅号(cafkxxyxp)成为用户或你是余姓,可以享受下列优惠:
1、山核桃优惠价;
2、婚礼动画、婚礼沙画定制优惠价(具体了解何为婚礼动画沙画请点击本屏幕下方左侧“阅读原文”进入即可); 3、婚庆服务(婚宴用酒、摄像、司仪、婚场布置、化妆、婚车等)优惠价。 若阅读走遍淳安系列篇和关注淳安人文,请在微信添加加本喜铺订阅号cafkxxyxp成为订阅号用户,每周即可收到相关信息。在本喜铺已发布文章如下:淳安拾忆:走遍淳安之走进浪川淳安拾忆:走遍淳安之走进汾口大?墅拾忆:儒洪桥闲话(写在淳杨线改造国庆节通车前)汾口拾忆:毛家人毛际可中洲拾忆:札溪九相公淳安拾忆:龙山岛石峡书院、科举史话汾口拾忆:汪氏祠堂和汪乔年汾口拾忆:汾口背新娘
分享给好友分享到微信朋友圈:第一步 打开微信底部扫一扫第二步 扫下面的文章二维码第三步 右上角点击转发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evant
<li class="w first">从历史的角度来看,2017年有可能会为一些重大变化的“起头”,但不要期待很快就会有结果。文 | 韩福东来源:<li class="w first">习声回响,原声放送!<li class="w first">雾霾严重时你所在的省市公交车免费吗?<li class="w first">人的正常寿命是多少岁?按照密宗讲,是120岁.近代的虚云长老活到了一百二十岁.上次我去漳州佛光寺,妙智老和尚成就肉身菩萨...<li class="w first">前天,有微友发微信向“律师来了”咨询:我今年27岁,是一个全职妈妈,家在杭州.老公比我大5岁,也是杭州人,但他被公司外派...<li class="w first">不要去骗一个对你好的人,因为他不是对人人都好;一辈子碰到一个这样的人不容易.错过一辆车,可以等,错过一个人,也许就是一...<li class="w first">迪士尼新作《奇幻森林》今天跟大家见面了评分相当不错!老规矩,探片小分队提前试深浅总体上,这部电影还是很值进影院观看的单...<li class="w first">一中国女士从英国回来探亲,顺便带着她的洋老公和洋婆婆到中国旅游.这位女士有两个孩子,一个5岁,一个3岁,都是由她自己当全...<li class="w first">昨天,杭州的陈大姐接到前几天请假的保姆张阿姨从老家建德打来的电话,说自己的儿媳妇生了个儿子. 陈大姐连忙道喜祝贺,可是电...<li class="w first">就是他!他在三鹿奶粉事件中被记过处分,罚酒三杯后不降反升,当上了国家食药监局副局长、药品安全总监.而三聚氰胺案爆料人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余氏东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