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中,黄健翔离开央视原因二套,不太好用,是什么原因,回看不太好用?他们维不维修?

电脑中,央视二台为什么走的不流畅,一句话反复说?央视怎么不维修?_百度知道
电脑中,央视二台为什么走的不流畅,一句话反复说?央视怎么不维修?
我有更好的答案
这不是央视的问题,应该是你网络影响所致。因为央视是不可能出现如此低级的错误的。
我打开4套节目,11套节目都很流畅。
三、四天了。
以前央视也出现过。
采纳率:64%
这跟央视无关。。。。,跟你电脑和网络,还有视频供应网站有关
我打开4套节目,11套节目都很流畅。
是网络问题不是电视台的问题。
我打开4套节目,11套节目都很流畅。
服务端到地址不同,网络情况是不同的。
难到不是央视台问题?
为啥以前是央视台问题?以前也有这情况,然后又好了,很流畅。你可能不懂。
我从八几年就开始混电脑了,虽然不精通,基本知识还是有点的。
昨天我看又流畅了。他们弄好了,不必争论了。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安徽经济生活频道 的 第一时间 能看回播吗?怎么看? 是回播,不是第二天的重播_百度知道
安徽经济生活频道 的 第一时间 能看回播吗?怎么看? 是回播,不是第二天的重播
我有更好的答案
1、可以到安徽网络电视台回看,随时都可以的2、央视二套经济频道有第一时间,不过是早晨安徽经济频。 晚上18:20有第一时间。19:46的钻石剧场现在正在播的电视剧是狙击生死线。安徽卫视的直播可以直接在电视上、电脑上或者手机上观看1、首先,如果选择的播放器是电视机的话,那很容易,直接将电视调制安徽卫视即可观看直播。2、其次,如果选择的是播放器是手机的话,可以选择下载一款直播软件,比如说:风云直播等等,进入软件即可搜索安徽卫视观看直播3、最后,如果选择的播放器是电脑或者平板的话,可以直接在网页搜索安徽卫视在线直播,选择相应的播放器观看。
采纳率:100%
可以到安徽网络电视台回看,随时都可以的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不能回拨!除非放的那边脑子被门挤了!他才会回放!
我的意思是在网上怎么能看到以前播出的新闻!
到安徽卫视网站上看视屏吧
换了新的机顶盒了么?
其他2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央视网络电视客户端回看时没有声音是怎么一回事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或者升级FLASH插件
你试一下双击托盘区音量图标,然后如图进行操作,看问题能否解决。
到Cntv下(用IE或下载软件都行)好像你说的是下载视频吧,那真不好下,有通过修改路径下、有查找视频真实路径下(不懂的不行)、有用特殊软件下(真正好用的不好找)...
是不是打开之后,程序就一闪而过了?
我的和你一样,折腾了我好几天,今天静下心来终于解决了。
原因是因为 系统自带的Window Media Player软件受到...
可以安装在电视机上面,但是要求电视机必须可以连接网络才可以的。诚心解答,麻烦给个好评哦,谢谢啦
答: 现如今很多评选活动都离不来投票群,微信互相投票群在里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很多人不懂得如何选择涨票团队,其实好的团队例如“微信投票新航网络”一直致力于微信人工投票的,...
答: 网络和软件都很不错的 还可以根据你自己的情况来选择 如果你英语和高数不错的话 可以学软件 如果都不是很理想的话 可以选择网络啊 我认为网络还是不错的 网络工程师...
答: 这个问题我好象在
这个论坛上面
你自己找一找进入后有分类自己看
一定能找到你的答案的,如果解决了你的问题一定要给我加分哦!
根本就没有正式的国际驾照,如果到国外开车,正式的程序:
1、到公证处办理驾照的公证书,可以要求英文或者法文译本(看看到哪个国家而定);
2、拿公证书到外交部的领事司指定的地点办理“领事认证”,可以登录外交部网站查询,北京有4、5家代办的,在外交部南街的京华豪园2楼或者中旅都可以。
3、认证后在公证书上面贴一个大标志;
4、有的国家还要到大使馆或者领事馆盖章一下。
偶前几天刚刚办过。
要有经营场所,办理工商登记(办理卫生许可),如果觉得有必要还要到税务局买定额发票,不过奶茶店一般人家消费是不会要发票的巴,要买设备,要联系供应商备一些原料,就好啦,没啥难的,不过要赚钱的话就得选好开店地段。
办理手续的程序(申领个体执照):
1、前往工商所申请办理
2、根据工商所通知(申请办理当场就会给你个小纸条)前往办理名称预核
3、拿到名称预核通知书,办理卫生许可证(前往所在地卫生监督所办理)
4、拿着名称预核通知书和卫生许可证前往工商所核发营业执照。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全部国有企业(在工商局的登记注册类型为"110"的企业)和当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含)的非国有工业企业。
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一般并发症如低血压、头痛比较轻微,严重威胁生命的并发症比较少见。常见不良反应表现在对产程的影响、对胎盘血供的影响。低血压这个不良反应是影响胎盘血流的主要因素。但在药物浓度降低至一定程度(即常规浓度)时,影响并不明显。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宫缩的影响各不相同。一般局麻药浓度越低、用药时间不要过早,镇痛过程中辅以一定量的催产素,都可以减轻宫缩抑制作用。一旦出现任何不能改善的胎盘血流下降、胎儿心率改变,医生会当机立断,终止自然分娩,以确保母婴安全。因此,整个分娩过程中需要妇产科医生与麻醉科医生共同监测产妇情况。但总体来说,硬膜外镇痛对母亲和胎儿的安全性还是值得肯定的。
母体因素常见的有:急性感染性疾病、子宫发育异常或损伤、黄体功能不全和一些慢性病等。怀孕期间感染急性传染病(如肝炎),细菌毒素或病毒可以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导致胎儿死亡流产;孕妇长时间高热,也可以引起流产或胎儿畸形;子宫结构异常,如双角子宫、子宫纵隔以及宫腔内有突出的子宫肌瘤等,都会限制宫腔扩大,影响胎儿发育而致流产;子宫口松弛以及在人工流产后造成的子宫颈撕裂,往往会因为松弛的宫颈内口支托不住逐渐发育长大的胎儿,而使胎儿流出;孕妇患有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等,造成内分泌紊乱可导致自然流产。尽管看起来有这么多的因素,但其中有很多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 胎儿方面的因素,可以来自父毋双方,父方即由精子的原因引起;母方即由卵子的原因引起。胎儿发育异常中,最常见的是染色体异常,约占30%—60%。此外,还有单基因、多基因的异常,或由环境因素导致的胎儿畸形等,这样的胎儿多未长到足月就死亡流产。自然流产的标本中唇颚裂的发生率是正常产儿的76倍,这表明天部分异常儿被自然流产所淘汰。有很多孕妇及其家属对于没有明显外部诱因引发的流产总觉得可惜。其实,如果是母体方面的原因,可以针对原因进行可能的保胎治疗。如果是胎儿方面的因素引起的,即使是保胎成功,结果可能会保住异常儿。相信这都不是大家所希望的。从这一点上看,医生在治疗先兆流产时要分析原因,如找不到明显的母体因素,则应该考虑胎儿有无发育异常的可能,保胎时应酌情,避免保住异常胎儿。
其实散步是孕妇最适宜的运动,可以提高神经系统和心肺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有节律而平静的步行,可使腿肌、腹壁肌、心肌加强活动。由于血管的容量扩大,肝和脾所储存的血液便进入了血管。动脉血的大量增加和血液循环的加快,对身体细胞的营养,特别是心肌的营养有良好的作用。同时,在散步中,肺的通气量增加,呼吸变得深沉。鉴于孕妇的生理特点,散步是增强孕妇和胎儿健康的有效方法。孕妇在散步时首先要选好散步的地点。花草茂盛、绿树成荫的公园是最理想的场所。这些地方空气清新、氧气浓度高,尘土和噪音少。孕妇置身于这样宜人的环境中散步,无疑会身心愉悦。可以在自家周围选择一些清洁僻静的街道作为散步地点。一定要避开空气污浊的地方,如闹市区、集市以及交通要道,因为在这种地方散步,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有害。散步的时间也很重要,最好选在清晨。你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安排适当的时间。散步时最好请丈夫陪同,这样可以增加夫妻间的交流,培养丈夫对胎儿的感情。散步时,要穿宽松舒适的衣服和鞋。
肤色:人类肤色遗传是由2对以上的基因控制的,不同肤色的基因对后代作用是相同的,不存在显隐性的区别,因此肤色在遗传时往往不偏不倚,总是遵循父母“中和”色的自然法则。比如,父母皮肤较黑,绝不会有白嫩肌肤的子女,若一方白、一方黑,那么,在胚胎时“平均”后大部分会给子女一个不白不黑的“中性”肤色,但也有更偏向一方的情况发生。因此,黄种人生的孩子,一定是黄种人的肤色。一个非洲的留学生找了个肤色偏黑的中国女子,生出的孩子果然皮肤也很黑。
下腭:绝对的显性遗传,父母任何一方有突出的大下巴,孩子十有八九会长成相似的下巴,这种特征表现得非常明显。
鼻子:一般来讲,鼻子大、高而鼻孔宽的人呈显性遗传。父母双方中有一人是挺直的鼻梁,遗传给孩子的可能性就很大。另外,鼻子的遗传基因会一直持续到成年,也就是说,小时候矮鼻子的人,长到成年时期还有变成高鼻子的可能。
眼睛形状:父母的眼睛形状对孩子的影响显而易见。对于孩子来讲,眼形、眼睛的大小是遗传自父母的,而且大眼睛相对小眼睛而言是显性遗传。只要父母双方有一个人是大眼睛,生大眼睛孩子的可能就会大一些。
双眼皮:相比单眼皮的隐性遗传,双眼皮作为显性遗传更容易在孩子身上表现出来。一般来讲,单眼皮与双眼皮的人结婚,孩子极有可能是双眼皮。如果父母双方都是单眼皮,则孩子一般也应该是单眼皮。
眼球颜色:在眼球颜色方面,黑色等深颜色相对于浅颜色而言是显性遗传。也就是说,如果你羡慕蓝眼球,选择了一个蓝眼球人做了爱人,但因为你是黑眼球,所生的孩子不会是蓝眼球。
睫毛:长睫毛也是显性遗传的。父母双方只要有一个人拥有动人的长睫毛,孩子遗传长睫毛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耳朵:耳朵的形状是遗传的,而且大耳朵是显性遗传,小耳朵是隐性遗传。父母双方只要一个人是大耳朵,那么孩子就极有可能也是一对大耳朵。
嘴唇:嘴唇的薄厚也是比较容易遗传给孩子的。因为使上嘴唇变薄和使下嘴唇鼓起的都是显性遗传因子。如果妈妈或爸爸的某一方具备了这些特征,那通常就会以2人中有1人的比例遗传给孩子。
寿命:寿命的长短也是有遗传基础的。如果你的家族中有长寿的先例,那么你的孩子长寿的可能性是很大的。最有说服力的是对同卵双生子的调查,资料统计,60~75岁死去的双胞胎,男性双胞胎死亡的时间平均相差4年,女性双胞胎仅差2年。不过,寿命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如饮食习惯、生活环境、工作环境等,也在不同程度上左右着人的寿命。
身高:研究表明,人的身高有70%取决于遗传,后天因素的影响只占到30%。一般来讲,如果父母身材较高,孩子身利高的机会为30%,矮的机会为10%,身材偏矮则反之;如果父母中一人较高,一人较低,就取决于其他因素。
胖瘦人的体形有一定的遗传性。比如,我们中的一些人,吃同样的食物,有着同样的运动量,但有些人体形正常,有些人却偏胖或偏瘦。研究认为,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代谢率,通常代谢率较低的人就容易长胖,这是由于体形遗传因素而决定的,如果父母体形属于容易长胖的那种类型,孩子就容易偏胖。如果父母中有一人肥胖,孩子发胖的机会是30%。如果父母双方都肥胖,孩子发胖的机会是50%~60%。
表情以色列的科学家们发现,人类的一些面部表情是可以遗传的,而并非模仿父母的结果。尤其是表达消极情绪的面部表情最像。其他一些独具家族特点的表情,比如吃惊时竖眉毛、生气时咬嘴唇、思考时伸舌头等,也部属于遗传特征。
少白头:属于概率较低的隐性遗传,因此不必过分担心父母的少白头会在孩子的头顶上如法炮制。
青春痘:这个让今后处于青春期少年耿耿于坏的容颜症,居然也与遗传有关。因为父母双方若患过青春痘,子女们的患病率将比无家庭史者高出20倍。
后天可塑的遗传   
声音:孩子的声音通常都会非常接近父母,其相似程度会比长相、形体更甚。如果父亲笑声爽朗,母亲又是个大嗓门,很难想象孩子会细声细气。通常,儿子的声音与父亲很接近,女儿的声音则很像母亲。
声音的高低、音量、音质等各方面,不仅与喉头有关,还要由鼻的大小、张口的大小、舌的长短、颜面的骨骼等各因素综合决定。而且,这些方面无不遗传父母的基因,所以声音遗传是不奇怪的。但是,这种由父母生理解剖结构所影响的音质如果不美,大多数可以通过后天的发音训练而改变。
视力:孩子是否会近视与遗传也有一定的关系,尤其是当爸妈均为高度近视时,孩子近视的几率就会更大,即使不是一出生就成为近视,也会成为近视基因的携带者,一旦受到环境的影响,就可能发展为近视。不过,根据相关的资料显示:因为遗传因素而成为近视的人数仅占近视总人数的5%,可见后天环境和习惯的影响更加不容忽视。此外,远视也与遗传有一定关系,可能是显性遗传或多基因遗传。
智力:虽然智力不完全由遗传因素所决定,但与遗传有一定关系。人的智力取决于遗传、环境两方面的因素。一般认为,遗传可以起到60%的作用,环境则决定了另外40%。有人长期研究过一群智商在140分以上的孩子,从中发现这些孩子长大后一直保持优秀的才智,他们的孩子的智商平均为128分,远远超过一般孩子的水平。而那些精神缺陷者,他们的孩子当中有59%的人有精神缺陷或智力迟钝。
在智力遗传中,不仅包括智商,还包括情商。所谓的情商,是指人的个性、脾气、处事能力、交际能力等方面比如,有些孩子在处事能力、交际能刀方面像爸爸,而另外些方面,如个性、脾气与母亲很相像。
另外,孩子的智力与环境也有很大的关系,智力的实际表现还要受后天的极大影响,因此我们提倡早教。从胎儿开始,脑细胞发育的第高峰出现在10~18周,第二高峰出现在孩子出生后的3~6个月。如果期望孩子智力发育好,就要在第高峰期即孕期注意摄取营养,在第二高峰期注意进行母乳喂养,这样就会使孩子的智力很好地发育。
天赋:无论是爸爸还是妈妈,在某些方面的天赋都有可能遗传给孩子,使孩子在某些方面的潜力很高。因此,父母的某种天赋在周围环境影响下,如果适当地进行开发,就可以便孩子在这方面有更好的发展。
若您在到期还款日前未及时归还账单最低还款,会收取滞纳金和利息,且会影响您的个人信用。滞纳金收取最低还款额未还部分的5%,最低收取RMB10元或USD1元。利息是当期的所有消费将从记账日(一般是消费后的第二天)开始计收,日息万分之五,直至您全部还清为止。为避免影响个人信用,建议您按时还款,如不方便全额还清账单,请您至少按时还清最低还款额的部分信用卡最低还款额=10%信用卡账户所有一般交易 100%账户内所有未结清的分期交易单期金额 100%上期最低还款额未还清部分 100%超过账户信用额度使用的全部款项 100%费用 100%利息最低还款额是指信用卡每月最低需偿还的金额,显示在信用卡当月账单上。若您不能一次性还清,可在最后缴款日前按时还足最低还款额,不会影响个人信用,但无法享受免息还款期,当期所有消费从记账日开始计收利息,日息万分之五。(按时全额还款,刷卡消费是可以享受免息期)若不还款,则会影响您的信用,会收取您的利息。银行会先催款,之后不排除寻求法律渠道解决。
你既然已经录取艺术了,就不太必须文化课了。如果想的话可以在课外找老师辅导!
期望您能接纳!?
第三方征信的话要看是哪个单位出的证明,费用跨度也比较大,一般是元不等; 信用评级的话我们也在做,一般是元。 信用评级是商业银行确定dai款风险程度的依据和信dai资产风险管理的基础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单位,与银行有着密切的信用往来关系,银行信dai是其生产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其生产经营活动状况的好坏,行为的规范与否,直接关系到银行信dai资金使用好坏和效益高低。这就要求银行对企业的经营活动。经营成果。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等给予科学的评价,以确定信dai资产损失的不确定程度,zui大限度地防范dai款风险。
海口甲醛检测的公司,专业的找海南爱洁环保科技公司,我上回家里检测甲醛也是找的他们
办理积分入户要找个靠谱机构,看看他们公司理念,公司环境,服务态度,专业程度。
厨师学费一年在一万多的,你可以明确咨询下学校。有可能还可以申请人助学贷款的!
正在加载...
Copyright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中央电视台军事·农业频道是以播出军事、农业节目为主的专业频道,于日开播。展示中国军队风采,追踪世界军事风云,传播农业科技知识。
联系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鼓楼外大街22号解放军电视中心 邮编:10012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0号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邮编:100081
扫一扫,下载移动客户端:
今日o本周看点
最热节目o军事
最热节目o农业
CCTV-7栏目大全
微信号:农视网
CCTV7农业节目、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信
中国军视网
微信号:中国军视网
解析热点事件,盘点武器装备,聚焦军旅生活,讲述官兵故事
CCTV-2财 经
CCTV-3综 艺
CCTV-4中文国际
CCTV-5体 育
CCTV-6电 影
CCTV-7军事农业
CCTV-8电视剧
CCTV-9纪 录
CCTV-10科 教
CCTV-11戏 曲
CCTV-12社会与法
CCTV-13新 闻
CCTV-14少 儿
CCTV-15音 乐
&&|&&&&|&&&&|&&&&|&&当前位置: >>
计算机维护与维修二
计算机维护与维修二 第四章 计算机维护与维修基本知 识第一节 计算机的日常维护 第二节 常用测量仪器和维修工具 第三节 计算机系统故障分类 第四节 故障诊断基本方法 第一节 计算机的日常维护一、运行环境对计算机的影响 计算机对工作环境的要求主要包括环境温度、湿度、清洁度、静电、电 磁干扰、防震、接地、供电等方面的要求,这些环境因素对计算机的正常运 行有很大的影响。只有在良好的环境中计算机才可以长期正常工作。 1.温度和湿度对计算机的影响 1)温度 计算机各部件和存储介质对温度都有严格的规定,如果超过或者无法达 到这个标准,计算机的稳定性就会降低,同时使用寿命也会缩短。如温度过 高时,各部件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发,影响部件的工作稳定性,并 极易造成部件过热烧毁,尤其是计算机中发热量较大的信息处理器件,还会 引起数据丢失及数据处理错误。经常在高温环境下运行,元器件会加速老化, 明显缩短计算机的使用寿命。而温度过低时,对一些机械装置的润滑机构不 利,如造成键盘触点接触不良、软驱磁头小车或打印机字车运行不畅、打印 针受阻等故障。同时还会出现水汽凝聚或结露现象。所以计算机工作环境温 度应保持适中,一般温度是在18℃~30℃之间。 夏季当室温达到30℃及以上时,应减少开机次数,缩短使用时间,每次 使用时间不要超过2小时,当室温在35℃以上的时候,最好不要使用计算机, 以防止损坏。 第一节 计算机的日常维护2)湿度 计算机的工作环境应保持干燥,在较为潮湿的季节中计算机电路板表面 和器件都容易氧化、发霉和结露,键盘按键也可能失灵。特别是显示器管座 受潮,使显示器需开机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慢慢地有显示。在潮湿的环境中软 盘和光盘很容易发霉,如果将这些发霉的软盘或光盘放入软驱或光驱中使用, 对驱动器的损伤很大。经常使用的计算机,由于机器自身可以产生一定热量, 所以不易受到潮湿的侵害。在较为潮湿的环境中,建议计算机每天至少开机 一小时来保持机器内部干燥。 一般将计算机房的湿度保持在40%~80%之间。 2.灰尘对计算机的影响 灰尘可以说是计算机的隐形杀手,往往很多硬件故障都是由它造成的。 比如软盘中的灰尘,在读写的时候不仅容易将盘片划伤,还会把灰尘传播到 软驱中,以后读写时会损伤软盘。另外,灰尘沉积在电路板上,会造成散热 不畅,使得电子器件温度升高,老化加快。灰尘也会造成接触不良和电路板 漏电。灰尘混杂在润滑油中形成的油泥,会严重影响机械部件的运行。 计算机房内灰尘粒度要求小于0.5μ m,每立方米空间的尘粒数应小于1000粒。 第一节 计算机的日常维护3.电磁干扰对计算机的影响 计算机应避免电磁干扰,电磁干扰会造成系统运行故障,数据传输和处 理错误,甚至会出现系统死机。这些电磁干扰一方面来自于计算机外部的电 器设备比如手机、音响、微波炉等。还有可能是机箱内部的组件质量不过关 造成电磁串扰。 减少电磁干扰的方法是保证计算机周围不摆设容易辐射电磁场的大功率 电器设备。同时选购声卡、显卡、内置MODEM卡等设备的时候,最好采用知 名厂商的产品,知名品牌产生电磁干扰的可能性较小。 一般来说,可以采用计算机设备的屏蔽、接地等方法,还可以将电器设备之 间相隔一定的距离(1.5米)加以解决。 一般要求,干扰环境的电磁场强应小于800A/m。 4.静电对计算机的影响 在计算机运行环境中,常常存在静电现象。如人在干燥的地板上行走, 摩擦将产生1000V以上的静电,当脱去化纤衣物而听见“啪、啪”的放电声 时,静电已高达数万伏。 第一节 计算机的日常维护5.机械振动对计算机的影响 计算机在工作时不能受到震动,主要是因为硬盘和某些设备怕震。目前 硬盘转速都保持在5400r/min或7200r/min高速运转,由于采用了温切斯特技 术,硬盘的盘片旋转时,磁头是不碰盘面的(离盘面0.1~0.3μ m),震动就 很容易使磁头碰击盘面,从而划伤盘面形成坏块。震动也会使光盘读盘时脱 离原来光道,而无法正常读盘。对于打印机,扫描仪等外设,如果没有一个 稳定的操作环境,也无法提供最佳的工作状态。震动也是导致螺钉松动、焊 点开裂的直接原因。因此计算机必须远离振动源,放置计算机的工作台应平 稳且要求结构坚固。击键和其他操作应轻柔,运行中的计算机绝对不允许搬 动。即使计算机已经关闭,强烈的震动和冲击,也会导致部件和设备的损坏。 6.接地条件对计算机的影响 由于漏电等原因,计算机设备的外壳极有可能带电,为保障操作人员和 设备的安全,计算机设备的外壳一定要接地。对于公用机房和局域网内计算 机的接地将尤为重要。 接地可分为直流接地、交流接地和安全接地。直流接地是指把各直流电 路的逻辑地通过地网连接在一起,使其成为稳定的零电位,此接地就是电路 接地;交流接地是指把三相交流电源的中性线与主接地极连通,此方法在计 算机系统上是不允许使用的,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应小于4Ω 。 第一节 计算机的日常维护7.供电条件对计算机的影响 计算机能否长期正常运行与电源的质量和可靠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电 源应具备良好的供电质量和供电的连续性。 在供电质量方面,要求220V电压和频率稳定,电压偏差≤10%;过高的 电压极易烧毁计算机设备中的电源部分,也会给板卡等部件带来不利的影响。 电压过低会使计算机设备无法正常启动和运行,即使能启动,也会出现经常 性的重启动现象,久而久之也会导致计算机部件的损坏。因此,最好采用交 流稳压净化电源给计算机系统供电。当然计算机本身电源的好坏也是非常重 要的。一个质量好的计算机电源有助于降低计算机的故障率。 在供电的连续性方面,建议购置一台计算机专用的UPS,它不仅可以保 证输入电压的稳定而且遇到意外停电等突发性事件的时候,还能够用储存的 电能继续为计算机供电一段时间,这样就可以从容不迫地保存当前正在进行 的工作,保证计算机的数据的安全。 第一节 计算机的日常维护计算机在日常使用中,应进行经常或定期地检查和维护,以保证计算机 正常运行,防止故障的发生。计算机日常的使用和维护应注意: (1)计算机运行环境的经常性检查。计算机运行环境经常性检查的项目 主要包括温度、湿度、清洁度、静电、电磁干扰、防震、接地系统、供电系 统等方面,对不合要求的运行环境要及时地调整。 (2)对计算机各部件定期要进行清洁。如用毛刷和吸尘器清洁机箱内的 灰尘,清洁打印机灰尘及清洗打印头,清洁软盘和光盘驱动器内灰尘及清洁 磁头,清洁键盘等。 (3)正常开关机,开机顺序是先打开外设(如显示器、打印机、扫描仪 等)的电源,再开主机。关机顺序则相反先关闭主机电源,再关闭外设电源。 使用完毕后,应彻底关闭计算机系统的电源。 (4)不要频繁地开关机,每次关、开机的时间间隔应不小于30秒,因为 硬盘等高速运转的部件,在关机后仍会运转一段时间。频繁地开关机极易损 坏硬盘等部件。 (5)在增删计算机的硬件设备时,必须在彻底断电下进行,禁止带电插 拔计算机部件及信号电缆线。 第一节 计算机的日常维护(6)在接触电路时,不应用手直接触摸电路板上的铜线及集成电路的引 脚,以免人体所带的静电击坏集成电路。 (7)计算机在运行时,不应随意地移动和震动计算机,以免震动而造成 硬盘磁道的划伤。在安装、搬运计算机过程中也要轻拿、轻放,防止损坏计 算机部件。 (8)盘片保存要注意防霉、防潮、防磁、防脏物污染和防划伤等。 (9)经常性地对硬盘中的重要数据进行备份,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10)经常进行病毒的检查和清除,对外来的软件在使用前要进行查病毒 处理。 (11)计算机及外设的电源插头要使用三线插头,确保计算机接地。机箱 的接地端不能与交流电源的零线接在一起。供电要安全可靠。 (12)操作键盘时,力度要适当,不能过猛,手指按下后应立即弹起。 第二节 常用测量仪器和维修工具一、常用测量仪器 仪表 1.万用表 万用表是一种用途 广泛的测量仪表,是电 工电子维修领域不可缺 少的仪表。万用表一般 可以测量直流电流、直 流电压、交流电压、直 流电阻和音频电平等电 量。有些万用表还可以 测量交流电流、电容、 电感以及晶体管共发射 极直流放大系数等。指 针式万用表的灵敏度应 不低于20kΩ /V,一般采 用MF30或500型,有时还 需要使用数字万用表。 第二节 常用测量仪器和维修工具 2.逻辑笔逻辑笔是脉冲电路常用的测量仪器之一,它具有体积小、价格低、使用 方便,特别适用于对数字逻辑电路的信号检测。如图4-3所示。一般通过逻 辑笔,可以测试逻辑电路测试点是处于高电平状态,还是低电平状态。逻辑 笔现有多种类型,其使用方法为; (1)具有红、白两个指示灯的逻辑笔。在使用时,红灯亮时为高电平, 白灯亮时为低电平。如果红、白显示灯交替发光,则测量的信号是脉冲,这 时可以根据红、白灯亮的时间长短来估算脉冲的频率。但脉冲频率较高时, 红白灯均会处于半亮状态; (2)具有三个指示灯的逻辑笔。 在使用时,红灯表示高电平,绿灯 表示低电平,黄灯表示脉冲信号。 第二节 常用测量仪器和维修工 3.逻辑脉冲发生器 具 逻辑脉冲发生器能产生序列控制脉冲信号,可以对电路节点强制注入单次或连续脉冲信号,将某处的逻辑状态置于高或低电平。使用时,可通过调节开 关来控制脉冲频率或个数。通常与逻辑笔和示波器配合使用。 4.示波器 示波器是一种快速的X-Y描绘器,可描绘出输入信号对另一信号或输入信 号对时间的关系曲线,如图4-4所示。在示波器的屏面上,有一个光点可随输 入信号电压而移动。一般Y轴即垂直轴输入端接被测电压信号,使光点依电压 的瞬时值上下移动;X轴即水平轴输入端接示波器内部产生的随时间作线性 变化的锯齿波电压,使光点 均匀地从左到右扫描。于是 在荧光屏上,光点描绘出输 入电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示波器除了直接观察被测信 号波形外,还可以测量其他 电参数,如电流、电压、功 率、周期、频率、相位、频 率特性等。 第二节 常用测量仪器和维修工 5.在线测试仪 具在线测试仪是一 种对电子线路板上的 部件或元器件进行在 线比较诊断测试的仪 器,可迅速检测到电 路板上的故障元器件。 现在有专门插入主板 用于检测主板好坏的 检测卡。利用所显示 的数字,判断主板损 坏的部位。 第二节 常用测量仪器和维修工具二、常用维修工具 1.常用工具 (1)电烙铁。电烙铁是最常用的焊接工具,一般采用恒温的电烙铁,功 率在30W左右。焊接时焊接时间不能过长,否则会损坏电路板及芯片。电烙 铁使用时要接地线,以防止烙铁漏电损坏集成芯片。 (2)吸锡器。目前吸锡器有手动和电动两种,它是用来吸掉电路板上多 余的焊锡。 (3)起子。它是拆装计算机所需的必备工具,应选用长把和短把带磁性 的十字起子各一把,小一字起子一把。 (4)尖头镊子。它可以用来夹持小物件,如螺丝和跳线等,应选用不锈 钢镊子。 (5)扁嘴钳或尖嘴钳。用来拧紧固定主板的铜螺柱和拆卸机箱上铁挡片。 (6)毛刷、吹尘或吸尘器。毛刷用来清扫计算机内部的灰尘,然后用吹 尘或吸尘器清除灰尘。 (7)酒精。应采用95%的酒精,一般用于电路板的擦拭和软盘驱动器磁头 的清洁。 (8)清洗盘。有专用的软驱清洗盘和光盘清洗盘,可用来对软盘驱动器 磁头和光驱的光盘头进行清洁。 第二节 常用测量仪器和维修工具2.常用工具软件 为方便随时对计算机进行保养和维护,必须准备常用工具软件,如干净 的DOS启动盘或Windows 98启动盘,以及杀病毒和磁盘工具软件等,以应付 系统感染病毒或硬盘不能启动等情况。此外还应准备各种常用系统软件、应 用软件及各配件的驱动程序等。 1)启动盘 当安装操作系统软件或计算机系统软件出故障时,都需采用系统启动盘 启动。另外,使用杀病毒软件清除硬盘病毒前,须用干净的启动盘重新启动 系统,再运行DOS版的杀病毒软件。为使用方便及适应不同的应用环境,维 修人员应准备几个不同版本的启动盘。目前常用的有DOS6.22和WINDOWS 98、 2000或XP启动盘,WINDOWS 2000或XP只有启动光盘,而无启动软盘。当启动 盘启动计算机后,光盘驱动器应被驱动,才能正常安装光盘上的系统软件。 2)常用操作系统软件 计算机的操作系统软件一直是Microsoft不同版本的DOS和Windows一统 天下,其他为IBM的OS/2和一些装机量小、绝大多数用户不太熟悉的操作系 统。网络操作系统有UNIX、Novell的Netware、IBM的OS/2等。 作为维修人员应准备常用的操作系统软件,如MS-DOS6.22、Windows 98、 Windows 2000和XP等。 计算机组装好或出现问题的时候,通常需要检测各部件,这就需要用到 测试诊断软件,这种软件可以诊断各种硬件问题,部分还可以帮助编辑并调 试Autoexec.bat、Config.sys、Win.ini、System.ini,使Windows的运行状 态最佳。如:Windows优化大师提供了一整套系统优化方案,具有检测并显 示系统硬件和软件信息、磁盘优化、网络优化、系统安全、注册表安全、个 性化设置等功能。 SiSoft Sandra Professional 2002 是一套功能强大的系统分析评测工 具,拥有超过30种以上的测试项目。另外经常用到的还有3DMARK系列测试软 件、QAPLUS/Win诊断测试软件等。 4)实用工具软件 这些工具软件使用方便、功能强大,维修人员最好多准备几种,以保证 有多种手段及时对系统进行有效地维护。常用的工具软件有NORTON、HDWIN、 硬盘分区软件等。 Ghost是由诺顿公司(NORTON)开发的一款硬盘“克隆”工具,它具有硬 盘数据备份与恢复功能,它可将硬盘上内容完整地备份到另一个硬盘或成为 一个文件,在需要时就可利用这个文件将硬盘恢复到备份之前的状态。第二节 常用测量仪器和维修工 3)测试诊断软件 具 随着计算机的网络化,使计算机的用途多样化,但也给计算机病毒打开 了方便之门。在计算机的维护和维修工作中,很大一部分时间是用在对计算 机病毒的检查和清除工作上。所以维修人员应准备较全面的清病毒软件用来 检查和清除计算机中的病毒。常用的病毒检测软件有KV、KAV、RAV、NORTON、 KILL、AV98等。 目前的病毒检测软件一般都有防、查、杀、隔离上万种已知病毒的功能。 具有互联网黑客防火墙、重要数据保护、未知病毒与木马智能诊断、内存病 毒查杀、各种互联网邮件查毒、各种多层压缩包查毒、同步升级、自动识别 不同语言的系统,适应所有Microsoft的视窗系列操作系统。 6)常用应用软件 计算机中如只装了系统软件,而无应用软件,计算机无法发挥作用。因 此计算机维护人员应准备一些常用的应用软件,如办公自动化软件OFFICE、 音像播放软件、管理财务类软件,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 机辅助教学软件等。第二节 常用测量仪器和维修工 5)病毒检测软件 具 第三节 计算机系统故障分类计算机故障是指造成计算机系统功能失常的硬件物理损坏或软件系统的 程序错误。小故障可使计算机系统的某个部分不能正常工作或运算结果产生 错误,大故障可使整套计算机系统完全不能运行。计算机系统故障分为硬件 系统故障和软件系统故障。 一、硬件系统故障 硬件故障是指计算机中的电子元件损坏或外部设备的电子元件损坏而引 起的故障。硬件系统故障分为元器件故障、机械故障、介质故障和人为故障 等。 1.元器件故障 元器件故障主要是元器件、接插件和印刷板引起的故障。 2.机械故障 机械故障主要发生在外部设备中,如驱动器、打印机等设备,而且这类 故障也比校容易发现。 3.介质故障 介质故障主要指软盘、硬盘的磁道损坏,而产生读写故障。 4.人为故障 人为故障主要因为计算机的运行环境恶劣或用户操作不当产生的。 第三节 计算机系统故障分类二、软件系统故障 软件系统故障是指由软件出错或不正常的操作引起文件丢失而造成的故 障。软件系统故障是一个复杂的现象,不但要观察程序本身、系统本身,更 重要的是要看出现什么样的错误信息,根据错误信息和故障现象才能查出故 障原因。软件系统故障可分为系统故障、程序故障和病毒故障等。 1.系统故障 系统故障通常由系统软件被破坏、硬件驱动程序安装不当或软件程序中 有关文件丢失造成的。 2.程序故障 对于应用程序出现的故障,主要反映在应用程序无法正常使用。需要检 查程序本身是否有错误(这要靠提示信息来判断);程序的安装方法是否正 确,计算机的配置是否符合该应用程序的要求,是否因操作不当引起,计算 机中是否安装有相互影响的制约的其他软件等。 3.病毒故障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产生破坏的程序。由于病毒类型 不同,对计算机资源的破坏也不完全一样。计算机病毒不但影响软件和操作 系统的运行速度,还影响打印机、显示器正常工作等。轻则影响运行速度, 重则破坏文件或造成死机,甚至破坏硬件。 第四节 故障诊断基本方法引起计算机系统故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当遇到计算机有 故障时,应结合自己对计算机系统原理的理解和日常的维修经 验,确定故障的类别,判断故障的部件和原因。 计算机维修可分为两个级别,即一级维修和二级维修。一 级维修又叫板级维修,是指更换板卡和部件的维修,其诊断过 程主要是针对故障部件的确认;二级维修也称片级维修,是指 更换芯片和元器件的维修,其诊断过程主要是对故障器件的确 定。在实际的维修过程中,维修人员都要经历从一级维修逐步 上升至二级维修的过程。这里介绍的一些常用故障诊断方法彼 此都不是独立的,排除任何一种故障,都是多种诊断方法的综 合。 第四节 故障诊断基本方法一、计算机系统软、硬故障的判断方法 处理计算机故障,首先要判断究竟是软故障还是硬故障,一般有如下的 判断方法: (1)开机后电源指示灯正常,而显示器、软硬盘等均无任何显示和读盘 反应,喇叭无声,一般是硬故障。 (2)发生故障后,重新启动计算机或换启动软盘也无法完成启动,而 CMOS设置正确,一般为硬故障。 (3)开机自检时,屏幕提示的故障一般为硬故障。 (4)开机虽有显示、软硬盘有反应,但不能完成自检,不显示系统提示 符,则一般为硬故障。 (5)故障发生后,重新启动时能进行自检,能显示自检后的系统硬件情 况,则可排除硬故障,软件引起故障的可能性比较大。 硬件故障从检修的角度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常规使用计算机发生 的故障;另一类是因更换部件,清理、灰扫等原因,重新对部件的连线进行 接插的计算机故障。这两类故障的区别在于后者因进行了硬件操作造成的。 第四节 故障诊断基本方法二、计算机故障处理的一般步骤 电脑故障的诊断原则是先软后硬,先外后内。所谓先软后硬就是电脑出 故障以后应先从软件上、操作系统上来分析原因,看看是否能找到解决办法。 软件确实解决不了的问题,再从硬件上逐步分析故障原因。 (1)先静后动。检修前先要向使用者了解情况,分析考虑问题可能在哪, 再依据现象直观检查,最后才能采取技术手段进行诊断。 (2)先外后内。首先检查计算机外部电源、设备、线路,如插头接触是 否良好、机械是否损坏,然后再打开机箱检查内部。 (3)先软后硬。从故障现象区分不清是软故障和硬故障时,要先从排除 软故障入手,然后在考虑硬件方面的问题。 在处理开机后电源指示灯正常,而显示器无显示,软硬盘无读盘动作, 喇叭无声的硬件故障,可采用最小化系统方式来处理。所谓最小化系统是指 主板上只剩下CPU和内存条,然后接上电源和喇叭(即可),通过喇叭的声响 来判断故障部件。 第四节 故障诊断基本方法三、故障诊断的基本方法 1.直观检查法 (1)看。即观察是否有火花,板卡是否插紧、电缆是否松动、损坏、断 线,元器件引脚是否相碰,芯片表面是否开裂,有无烧焦痕迹,铜箔是否烧 断、锈蚀,机械是否松动或卡死,有无氧化、虚焊,是否有异物掉进主板元 器件之间(这可能造成短路)。 (2)听。听PC喇叭报警声和各风扇、软硬盘电机或寻道声是否正常。如 果风扇声音大,可在风扇轴承上滴润滑油的方法来解决。 (3)闻。闻主机中是否有烧焦气味,而烧焦处气味更大,便于确定故障 部位。 (4)摸。即用手按压芯片或者显卡声卡等,判断是否松动或接触不良。 另外,在系统运行时用手触摸某个部件温度是否正常。对一些电流较小、使 用率不高的芯片忽然烫手就可能有短路。而一些温度高一些的芯片忽然变冷 了,就可能未工作。 直观检查法对一些“假性故障”检查特别有效。 第四节 故障诊断基本方法2.拔插法 拔插法是通过将部件“拔出”或“插入”系统来检查故障。拔插法是一 种有效的检查方法,最适于诊断计算机死机及无任何显示的故障。将故障系 统中的部件逐一拔出,每拔出一个部件,测试一次计算机当前状态,一旦拔 出某部件后,计算机能处于正常工作状态,那么故障原因就在这部件上。拔 插法也适用于印制板上有插座的集成电路的芯片。 拔插法的另一用途就是可判断是否因安装和接触不良引起的故障。 3.交换法 交换法就是用相同或相似、性能良好的插卡、部件、器件进行交换,观 察故障的变化,如果故障消失,说明换下来的部件是坏的。交换可以是部件 级的,也可以是芯片级的,如两台显示器的交换、两台打印机的交换、两块 插卡的交换、两条内存的交换等。交换法是常用的一种简单、快捷的维修方 法。当故障机为主板故障时,应将故障机除主板以外的所有配件采用交换法 插在好的计算机上试之。交换时,尽量用同一种型号的部件交换,否则现象 可能不一样。 第四节 故障诊断基本方法4.比较法 对怀疑故障部位或部件不能用交换法进行确定时可用比较法。如某部件 很难拆卸和安装,或拆卸和安装后将会造成该部件的损坏,则只能使用比较 法。但是必须有两台同样的设备或部件,并且要处于同一工作状态或外界条 件。当怀疑某部件有故障时,分别测试相同设备或部件的相同测试点,将正 常的特征与故障的特征进行比较,来帮助判断和排除故障。 5.升温降温法 当计算机工作较长时间或环境温度升高后,即出现故障,而关机检查时 又正常,可采用升温法检查。人为升高计算机运行环境的温度,可以检验计 算机各部件(尤其是CPU)的耐高温情况,从而及早发现事故隐患。此法对于 部件性能变差而引起的故障很适用。逐个加温即可发现是哪个部件发生故障, 但一般不要超过70℃,若温度过高,会损坏部件。 人为降低计算机的运行温度,如果计算机的故障出现率大大减少,则说 明故障出在高温或不能耐高温的部件中。使用该方法可以缩小故障诊断范围。 事实上升温降温法的采用,是故障促发的原理,以制造故障出现的条件,促 使故障频繁出现,从而观察和判断故障所在的位置。 第四节 故障诊断基本方法6.原理分析法 按照计算机部件工作的基本原理,根据各控制信号的时序关系,从逻辑 上分析各点应具有的特征,继而找出故障原因,这种方法称为原理分析法。 例如:先搞清楚正常状态下某一时刻、某个点应有多宽的脉冲信号,或者应 满足哪些条件,正常的电平状态是高电平还是低电平,然后测试和观察该点 的实际状态,考虑产生故障的多种可能性,并缩小范围进行观察、分析和判 断,直至找出故障原因。此方法经常用于显示器等设备的维修。 7.软件法 软件法是计算机维修中使用较多的一种维修方法,因为很多计算机故障 实际上是软件问题,即所谓的“软故障”,特别是病毒引起的问题,更需依 靠软件手段解决。软件维修法常用在开机自检、系统设置、硬件检测、硬盘 维护等方面。但是计算机应能基本运行,才能使用软件法。 8.电压测量法 采用万用表的电压档来测量组件或元件的各个管脚之间或对地的电压大 小,与各点的参考电压比较,若电压与参考值之间相差的比例较大,则表明 此组件或元件及外围电路有故障,应对此进行进一步检修;若电压正常,说 明此部分完好,可转入对其他组件或元件的测量。 第四节 故障诊断基本方法9.电阻测量法 电阻测量法的其中之一是把怀疑有故障的晶体管、集成芯片焊下来,用 万用表进行测试,以判断器件的好坏。 电阻测量法的其中之二是在路测量法。用万用表的×1或×10档测量各 点对地电阻或元件脚之间电阻(无电情况下)。 如在路测量导线通断,电阻是否变大,二极管有无正反向特性(正向小, 反向大),三极管的好坏等。例如在路测量1kΩ 的电阻,测出的电阻应小于 或等于1kΩ ,如大于1kΩ ,则说明电阻的阻值变大或开路。 第五章 主板的故障检测第一节 主板的基本工作原理 第二节 主板的故障检测及常见故障处理 第一节 块主板的基本工作原理 5.1.1 主 板 的 模结构功能 主 板 主 要 由 CPU 芯 片 组 (Chipset) 、 高 速 缓 存 (Cache) 、 系 统 总 线 槽 、 RAM(内存)、系统BIOS(基 本输入输出管理系统)及 输入输出设备接口等组成。 主板的主要功能是支撑和 协调主板上的各个功能部 件运行工作,为它们提供 信息通路和数据通道。计 算机的主要电路和核心部 件都集成在主板上。如图 5-1所示。 第一节 主板的基本工作原理名称 AGP1 ATX1 BT1 CDIN2 作 AGP显示卡接口 标准20pin ATX电源接口 3伏的电池给实时时钟供电 从CD-in接口 用 名称 ATX l2V AUDI01 CDIN1 CASFAN1 作 12V 4pin电源接口 Mic/Speaker输出接口 主CD-in接口 机箱冷却风扇接头 用CNR1CPUFAN1 DIMM1 DIMM2 IDE1 Ir1网络通讯接口CPU冷却风扇 两个184pin DDR插槽 第―IDE接口 红外接口COM2CPU Socket FDD1 IDE2 JP3板载COM2接口CPU插座(mPGA478) 软驱连接器 第二IDE接口 BIOS保护跳线JP1LED1 PANEL1 PWRFAN1 VID4~VIDO清除CMOS跳线LED接头 接机箱面板的开关和LED 电源风扇接口 核心电压选择跳线(测试用)JP4USB 2、3 PCI1~PCI3 SPEAKER1 WOL1选择板载网卡跳线前置USB面板接头 三个32-bit PCI扩展槽 喇叭接口 网络唤醒接口WOM1Modem唤醒接口 第一节 主板的基本工作原理 按其电路功能分为以下几大模块。1.CPU模块 CPU模块包括CPU芯片、CPU插座和风扇。CPU的类型不同,CPU的插座也不一样。 2.内存模块 内存模块包括内存插槽和内存条。 内存插槽是连接和放置内存条的地方,它决定着所安装的内存条类型,目前 的形式有168线槽(DIMM槽)和184线槽(RIMM槽)。 3.芯片组(Chipset) 芯片组称为控制芯片组(Chipset),由一片或多片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构成。 主要包括以下功能电路。 1)总线控制器 其主要功能是执行CPU的命令,根据CPU的状态信号译码出各种控制命令,并 代替CPU去下达命令,送往各功能电路 2)计时/计数器 计时/计数器是计算机电路中的辅助时钟发生器,用硬件电路实现分频并产生 其他时钟脉冲,供给除CPU以外的其他电路使用,它产生的时钟主要有三种用途: 一是系统时钟计时(System Timer CLK),作为系统计时及时间的处理;二是内 存刷新时钟(DRAM Refresh CLK),对DRAM进行数据刷新;三是喇叭声音时钟 (SPEAK CLK),产生各种声频的时钟,用来控制扬声器发声。 第一节 主板的基本工作原理 3)中断控制器控制各种硬件向CPU申请中断的优先权。 4)DMA通道控制器 芯片组中含有DMA通道控制器,实现8条数据通道DQR0~DQR7的控制和管理。 目前用DMA通道与计算机直接进行数据交换的设备有软盘、IDE接口的Ultra DMA 硬盘、SCSI硬盘和光驱等外部设备。 5)实时计时器时钟和CMOS RAM 实时计时器时钟为系统提供日期和时间,当系统关机后,将日期和时间储存 在CMOS RAM中,由电池供电,并继续走时。 目前随着集成度的发展,芯片组大多被集成为北桥芯片和南桥芯片。北桥芯 片是主板上离CPU最近的一块芯片,掌管着L2或L3 Cache、内存接口、CPU接口、 AGP高速图形接口及ECC纠错等。南桥芯片负责KBC(键盘控制器)、RTC(实时时钟 控制器)、PCI、ISA、USB、Ultra DMA/33(66)EIDE数据传输方式和ACPI(高级能 源管理)等。其中北桥芯片起着主导性的作用,也称为主桥。 除了最通用的南北桥结构外,芯片组还向更高级的加速集成架构发展,如 Intel的8xx系列芯片组,它将一些子系统如IDE接口、音效和USB直接接入主芯 片。芯片组的类型将直接影响主板甚至整机的性能。 第一节 主板的基本工作原理 4.BIOS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IOS主要用于控制管理整个计算机系统的输入输出,BIOS被固化在ROM中,ROM是焊在 或插在主板上的一个集成电路芯片,其中保存有计算机系统最重要的基本输入/输出程序、 系统设置程序、开机上电自检程序。目前主板上的BIOS ROM芯片都是用Flash ROM,所以 可以对它进行升级。 5.总线扩展槽 可插放各种用途的功能板卡,如显卡、声卡、网卡、视频转接卡等。根据不同的标准, 扩展槽有:ISA、PCI 和AGP扩展槽总线。ISA又分为ISA和EISA;PCI分为PCI、PCI 2.1和 PCI X;AGP分为AGP 1X、2X、4X和8X。这些扩展槽并行排列在主板上,ISA总线扩展槽为 黑色;PCI总线扩展槽为白色,但比ISA总线扩展槽短些;AGP扩展槽是离CPU 插座最近的 褐色插槽。 PCI扩展槽在主板上均有编号,靠近AGP端口的PCI槽一般定为1号,然后依次向ISA槽方 向分别编为2至5号。PCI槽编号在某些操作系统或应用软件中可能用到。 6.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计算机系统为了提高数据的存取速度,486以上档次的计算机普遍采用了在CPU与主存 储之间增设少量的高速度存储器(Cache),临时存放CPU经常要访问的指令和数据,用来 解决高速的CPU与低速主存储器工作速度不匹配影响整个系统工作速度的矛盾。高速缓存 可分为: (1)L1 CACHE(一级缓存):建立在CPU内部的高速缓存; (2)L2 CACHE(二级缓存):建立在CPU内部或主板上的高速缓存。 P4计算机甚至有L3 CACHE,一般是建立在主板上。 第一节 主板的基本工作原理 7.外设接口486以上计算机的主板上集成了软硬盘控制器、串并行接口,有的甚至将网卡、 显卡、声卡等都集成在主板上,即所谓的ALL IN ONE主板。目前主板都带有: (1)两个串行接口。用来连接鼠标或Modem等串行设备; (2)一个并行接口。用来连接打印机等并行设备; (3)两个以上USB接口。用来连接USB设备; (4)两个IDE接口。用来连接硬盘或光驱; (5)一个软驱接口。用来连接软盘驱动器; (6)两个PSⅡ接口。用来连接键盘和鼠标; (7)三个模拟信号接口。用来连接话筒、扬声器等; (8)一个游戏杆接口。 5.1.2 主板上关键的技术是主板的总线技术。计算机的总线就是主板上传输信息的通道。CPU是 计算机的大脑,总线就是计算机的中枢神经。主板的总线按传送的信息含义分为数据总 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CPU要发送或读取任何一个信息都必须通过总线来完成, 计算机所有 功能部件都挂 接在总线上。 1.总线结构图 主板总线结构 如图5-2、图 5-3所示。 2.总线的分 级 一般总线可分 为系统总线、 局部总线和模 块内部总线三 级。第一节 主板的基本工作原理 主板的总线结构分析 第一节 主板的基本工作原理 1)系统总线是一个64位数据线和32位地址线的同步总线。此总线连接着CPU、Cache、主存DRAM 及北桥芯片。AGP总线与PCI局部总线控制器通过芯片组与系统总线相连。 前端系统总线(Front Side Bus,简称FSB)是CPU和主板的北桥芯片或者MCH(内存控制集 线器)之间的数据通道,即CPU外部总线。前端总线频率即是CPU的端口频率,与内存总线 频率相同,但与主板主频(CPU外 频)不同。 Intel的Quad Pumped(4倍并发) 总线,可以使系统总线在一个时 钟周期内传送4次数据。对于前 端总线频率为400MHz的P4处理器 (外频为100MHz)来说,Quad Pumped Bus可以在一个时钟周期 内,在总线上同时传送四路 64bit数据。 因此,其前端总线的实际数据 传输性能相当于4条100MHz的前 端总线之和。最快的P4平台的 FSB已经达到了800MHz,但外频 是200MHz。 第一节 主板的基本工作原理 2)局部总线局部总线是一个32位(或64位)的同步总线。通过PCI局部总线控制器(南桥芯 片的一部分)和北桥芯片与高速的系统总线相连,通过PCI-PCI桥和PCI-ISA桥芯 片分别与高速的PCI卡和低速的ISA卡相接。 桥芯片在此起到了信号速度缓冲、电平转换和控制协议的转换作用。通过桥将 两类不同的总线联接在一起。 3)模块内部总线 模块内部总线是各电路模块内的信号通道,如存储器模块内的存储器总线、 I/O模块内的I/O总线等,接口总线也属于模块内部总线。 3.主板常用总线 总线是一组信号线,是在多于2个模块(子系统或设备)间相互通讯的通路。主 板上常用的总线类型有ISA、PCI、AGP和EISA。 1)ISA总线 ISA(即工业标准结构总线),也叫AT总线。数据宽度16位,工作频率为8MHz, 数据传输率为8MB/s。可以与8位和16位外部设备相连接。 2)EISA总线 EISA总线是ISA的扩展,数据宽度32位,32位地址线,最大数据转输率为 33MB/s,与ISA全兼容。 第一节 主板的基本工作原理3)PCI总线 PCI总线即外围部件互连总线。其总线数据宽度为32位或64位,工作频率 66MHz,最大传输率:在32位时为132MB/s,64位时为528MB/s。32位PCI总线 采用124针连接器,64位PCI用188针连接器。支持即插即用(PnP)。所谓即插即 用,是指当板卡插入系统时,系统会自动对板卡所需资源进行分配,如基地址 、中断号等,并自动寻找相应的驱动程序。 4)AGP总线 AGP即高速图形接口。专用于连接主板上的控制芯片和AGP显卡,在AGP显卡 上的显示存储器与主机主存之间建立直接的专用数据通道,让主存中的影像和 图形数据直接传送到显卡而不需要经过PCI总线。它的传输速度为PCI的4倍。 AGP又分为AGP 1X、2X、4X、8X四种。 第一节 主板的基本工作原理5.1.3 I/O接口电路 1.I/O接口电路的功能和作用 通常接口有以下一些功能: (1)设置数据的寄存、缓冲逻辑,以适应CPU 与外设之间的速度差异; (2)接口通常由一些寄存器或RAM 芯片组成,如果芯片容量足够大,还可 以实现批量数据的传输; (3)能够进行信息格式的转换,例如串行和并行的转换; (4)能够协调CPU 和外设在信息的类型和电平之间的差异,如电平转换驱 动器、数/模或模/数转换器等;协调时序差异;地址译码和设备选择功能; 设置中断和DMA 控制逻辑。 2.I/O接口的分类 I/O接口按功能分功能芯片、通用输入输出和专用外部设备接口三大类。 (1)功能芯片类。如芯片组、DMA通道控制器、中断控制器等; (2)通用输入输出类。如计算机通用的串、并行接口等; (3)专用外部设备接口类。如软、硬盘控制器、图形控制器等。 第二节 主板的故障检测及故障处 理 计算机主板故障可分为CPU及外围电路故障和总线故障。主板总线发生的故障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故障,一旦发生则会出现死机,且无任何提示信息。 对于CPU、内存及其外围电路故障可通过替换法、总线检测法和故障诊断卡 来检测。 一、凭经验判断主板故障部位 此方法对于主板的一般性故障判断都适用。维修步骤如下: 1.对主板进行目测 首先对有故障的主板进行目测。一般来说目测主要是检查主板上的元器件 及线路,观察是否有虚连、烧断、腐蚀等情况,如电阻、电容的引脚是否相 互虚连、芯片的表面是否烧焦或者开裂,主板上的铜箔是否有烧断的痕迹等。 还要查看的就是,有没有异物掉进主板的元器件之间。 2.对主板进行电阻测量 目测以后,遇到有疑问的地方,可以借助万用表测量主板电源对地的电阻值。 检测的目的是为了发现±5V、±12V、+3.3V与地及相互之间有无短路。用万 用表R×l电阻档测量空主板+5V对地的电阻值是否为100Ω 左右,+3.3V对地 的电阻值是否为40Ω 左右,+12V对地的电阻值是否为600Ω 左右,-12V、-5V 对地的电阻值是否为无穷大。如电阻偏小,则可能有漏电现象。如电阻很小, 则可能有短路现象, 第二节 主板的故障检测及故障处 理 3.加电测试加电测试之前先接好电源、主板、内存条、CPU等;加电后首先检查主板 上是否有发烫的元器件。如果有温度异常的元件,则关机后进行替换(一般 来说,CPU的温度相对高一些属正常),其余元件发烫,均属于芯片内部已严 重短路,排除发烫的元器件时应及时更换。 4.用替换法判断故障部位 开机后如果显示器黑屏,可通过声响判断大致的故障部位。然后,用替换 法准确判断部位。用完好的CPU、内存、BIOS、显卡分别对怀疑有问题的部 件进行替换,找到有故障的部件。 第二节 主板的故障检测及故障处 二、计算机主板故障诊断卡使用 理计算机主板故障诊断卡是在计算机不能引导操作系统、黑屏、喇叭不叫时, 使用故障诊断卡能快速准确地查出有故障的元件。这种方法能有效地检测出 主板各功能部件的故障。 1.主板故障诊断卡原理 BIOS在每次开机时,对系统的电路、存储器、键盘、视频部分、硬盘、软 驱等各个组件进行严格测试,并分析系统配置,对已配置的基本I/O设置进 行初始化,一切正常后,再引导操作系统。关键性部件发生故障时,强制机 器转入停机,则屏幕无任何反应。然而对非关键性部件进行测试时,如有故 障计算机仍继续运行,同时显示器显示出错信息。 无论是AWARD、AMI还是PHOENIX的,都有所谓的POST CODE,即开机自我侦 测代码,当BIOS要进行某项测试动作时,首先将该POST CODE写入80h地址, 如果测试顺利完成,再写入下一个POST CODE,因此,如果发生错误或死机, 根据80H地址的POST CODE值,就可以了解问题出在什么地方。DEBUG 卡的作 用就是读取80H地址内的POST CODE,并经译码器译码,最后由数码管显示出 来。通过它可以知道硬件检测没有通过的是内存还是CPU,或者是其他硬件, 方便直观地解决棘手的主板问题。 第二节 主板的故障检测及故障处 理 2.主板故障诊断卡的使用使用时将故障诊断卡插在主板的扩展槽上,当开机运行时,在诊断卡上就 有十六进制代码显示。如果代码不停地变化,最后停在代码FF上,证明主板 无故障。如果代码停在某一个数据上证明主板有故障,可根据代码与故障元 件对照表查找故障元件。操作步骤: (1)拔除主板上的各种板卡,将诊断卡插入ISA或PCI扩充槽内。 (2)打开电源,检查各发光二极管指示是否正常(其中BIOS信号灯可能暗或 闪烁),看故障诊断卡上的显示,如果从00变到FF则主板没有问题。 (3)如果开机时,数码停在“00‖或“FF‖不动,则为主板或者CPU故障。再 用手摸CPU,如果CPU没有任何热量,则为主板故障。如果CPU有热量,则用 替换法,判断是CPU还是主板故障。 (4)如果提示为“C6‖,则为内存故障。如为接触不良的故障,可以把内存 从主板上取下来,用橡皮擦一擦,再插上去,即可使用。 (5)把各种板卡插上去,再用故障诊断卡试一试。如果数码从“00‖变到 “FF‖,则主机正常。 (6)如果检测结果正常,但仍然不能引导操作系统,应是软件或驱动器或 磁盘控制器或DMA等电路故障。 第二节 主板的故障检测及故障处 三、主板常见故障维修 理 1.利用故障诊断卡维修主板(1)“C1‖内存读写测试,如果内存没有插上,或者频率太高,会被BIOS认为 没有内存条,那么POST就会停留在“C1‖处。 (2)D17‖表示显卡没有插好或者没有显卡。“2B‖表示测试软驱和软盘控制器 时有问题。“2E‖表示测试硬盘和硬盘控制器时有问题。 (3)DFF‖表示对所有配件的一切检测都通过了。但如果一开机就显示“FF‖, 这并不示系统正常,而是主板的BIOS出现了故障。导致的原因可能有:CPU没插 好,CPU核心电压没调好、CPU频率过高、主板有问题等。 2.怎样检查主板随机性故障 主板上随机性故障产生的原因很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芯片或设备用的接插件接触不良; (2)芯片之间的电平匹配及时序匹配不好; (3)时序控制电路偶尔发生对时序信号的漂移; (4)电路板布线不合理或其他原因致使主板芯片之间产生干扰或短路。 随机性故障表现有显示内存错、内存校验错、键盘输入死机,以及在读写软 盘、打印等操作时,不固定地发生随机性故障。 当发生随机性故障时,要首先判断大致的故障所在,然后再从信号入手,进行 检修。 1)主板被烧坏 一般是由于带电拔插系统中接插件,或电路中电源对地之间短路而引起, 此时可采用静态电阻测量法。若发现任意输入/输出脚与电源或地直接导通, 均属击穿故障;若发现两个类似的输入脚或输出脚的电阻值存在非常明显的 差别,一般来说,也是故障。注意:对主板被烧坏故障维修时不可简单更换 烧坏元件了事,而应检查与此相关的许多元件,直到短路故障消除及无故障 元件时方可加电测试。 2)系统配置参数不正确。 此类故障一般可通过重新设置系统配置参数解决,但若配置参数不能设置 或不能保存系统配置参数时,则应从电池、CMOS RAM芯片、CMOS RAM供电电 路及读写电路等方面入手查找故障原因。第二节 主板的故障检测及故障处 四、主板故障处理 理 第二节 主板的故障检测及故障处 理 3)I/O接口故障处理现在的ALL―IN―ONE主板同以往的主板相比,其集成化程度有很大的提高, 这类主板上集成了软硬盘控制器和打印机接口,有的还将声卡和显卡也集成 在主板上。这种主板在使用上省去了各种外设接口卡,简化了系统结构。但 当主板上的外设接口发生故障时,就会影响到整个系统,从而影响计算机的 正常使用。对于这类主板上的外设接口故障往往是采用“屏蔽”、“补卡” 的方法处理。“屏蔽”就是将主板上发生故障的功能部分从主板中分离出来, “补卡”就是将屏蔽掉的功能通过在I/O槽中增加相应的控制接口卡,来替 代主板上失效的外设接口。具体做法: (1)在确定是主板上接口损坏的情况下,选择一块具有相同功能的接口卡。 如打印接口或软硬盘接口损坏,可以选用一种多功能卡(AT卡)。 (2)对主板上损坏的接口进行屏蔽设置,封锁CPU对故障接口的访问。选择 内嵌,将屏蔽I/O槽上所配置的接口控制功能;选择外接,将屏蔽对应的内 嵌接口控制功能,系统只承认I/O槽的接口控制器。 (3)对多功能卡进行设置。由于AT卡的功能较多,其缺省设置是各功能都被 系统承认的,因此在使用前要对照AT卡使用说明书,对不用的功能进行屏蔽, 封锁CPU对该功能的访问,防止与主板上的已有的接口功能发生冲突,影响 系统正常工作。 第六章 软盘驱动器的维护与维 修第一节 软盘驱动器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第二节 软盘子系统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 第三节 软盘驱动器及软盘的维护与保养 第一节 软驱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6.1.1软盘子系统及软盘结构1.软盘子系统 软盘子系统由软盘、软驱和软盘控制器三部分组成。软盘用来存储数据 信息;软驱用来完成磁盘信息的读出和写入;软盘控制器是软驱和总线之间 的接口。 第一节 软驱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2.软盘1)软盘基本结构及分类 软盘是用来记录数据的介质。它由圆形盘片和方形保护套两大部分组成。 盘片由聚酯膜作基底,表面涂一层不定向的金属氧化物磁性材料构成。它靠 磁性材料被不同方向的磁化方式来存储信息。 在盘片的外面有一层保护套,它起到保护磁盘表面免受划伤、防止磁盘表面 被污染以及防止由于静电作用而引起的数据丢失等。保护套与盘片间是一层 柔软的衬里,衬里起到不断地清扫盘片的作用。 2)软盘数据的记录格式 DOS系统在利用软盘存放数据时,需要将软盘按一定的格式划分成若干个 小区域。通常DOS系统在软盘的两个盘面上,将盘面划分成若干个同心圆,即 磁道,每个磁道又分割成若干个弧段,每个弧段又称为扇区,每个扇区可用来 存放一定字节的数据。为方便存取文件必须对扇区进行编号,这种编号称为软 盘地址。软盘地址由磁道号、面(头)号和 扇区号三部分组成。 第一节 软驱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1)面(磁头)号。对双面软盘而言,0面对应00号磁头,1面对应01号磁头。(2)磁道号。从软盘的最外侧00道开始,依照顺序由外向里排列,3.5英寸高密软盘 共80个磁道。 (3)扇区号。常用分段的方法是将每一条磁道划分成若干个扇区,各个扇区的顺序 号即为扇区号,尽管外磁道和内磁道的记录密度不同,但扇区数相同。3.5英寸高密软盘 每个磁道有18个扇区。每个扇区512个字节,容量为2×80×18×512=1474560字节。 (4)簇。在存储数据时,DOS系统将扇区进行分组,构成簇(Cluster)。簇是文件分配 的最小单元,即文件在软盘上是以簇为单位存放的,而不是以扇区为单位存放的,这样 可以减少FAT的信息量。一个簇由2n(n=0、1、…、6)个扇区组成,一个簇包含的扇区数 与盘容量及FAT表的格式有关,2M以下的磁盘一个簇只有一个扇区。一个文件至少占用 一个簇。 软盘扇区格式如图6-3所示。每条磁道由前置区、 区段区及后置区三部分组成,每个扇区都有识别标 志(ID)字段、数据字段和两个间隙(GAP)。软盘的磁 道号、磁头号、扇区号就记录在ID字段内。 3)软盘的格式化 软盘格式化的作用是在软盘上划分记录区;写入各种标志信息和地址信息;确定数据 记录在磁盘上的方式,即确定每个数据块的字节数:确定每个磁盘的磁道数,每道的扇 区数目以及间隙、同步字段和识别标志的字节数,这一过程称为软盘的物理格式化。同 时,格式化还要在软盘上建立磁盘的系统格式,称为系统格式化。软盘经格式化后就能 为操作系统所识别,计算机中的数据才能存放到这张盘片上。 经重新格式化后的软盘,其盘上的数据将被全部清除。对软盘进行 4)DOS对磁盘文件的管理 在对软盘进行格式化时,不仅将软盘划分了磁道和扇区,而且将软盘划分为引导扇区 (DBR)、两个文件分配表(FAT)、文件目录表(FDT)和数据区(DAT)等若干部分。 (1)引导记录扇区(DBR)。是供启动计算机用的。0面0磁道1扇区。任何一张软磁盘, 无论它是否作为系统盘,只要是经过格式化后,都含有引导扇区。引导扇区是为启动系 统和存放软磁盘参数而设置的,其作用是提供一张软磁盘参数表和启动计算机时检查当 前根目录中是否存在两个隐含的系统文件(MS-DOS为IO.SYS和MSDOS.SYS),若有这两个文 件,将其装入内存。 引导扇区的内容包括以下四个部分:一条跳转指令;厂商标识和 DOS 版本号; BPB(BIOS Parameter Block,BIOS参数块);引导程序。第一节 软驱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第一节 软驱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2)文件分配表(FAT)。软盘上的文件分配表有两个。软盘格式化后,用户文件是存放在数据区中的,这些文件是以簇为单位存放在软盘上的,一个文件至少占用一个簇。当一 个文件占用多个簇时,这些簇的簇号不一定是连续的,但这些簇号间由存储该文件时确 定了的顺序,即每个文件都有其特定的“簇号链”。而文件分配表(FAT)用于存放这些 簇号链,通过在对应簇号内填入“表项值”来表明数据区中文件的存储情况。另外还有 一个文件分配表备份区。该区是FAT表的备份。 (3)文件目录表(FDT)。 软盘上文件目录表是存放文件目录的位置。根目录下的所 有文件和子目录在文件目录表里如(FDT)中都有一个“目录登记项”。每个目录登记项 占用32个字节,分为8个区域,用来说 明一个文件的相关信息,包括文件名称、 文件属性、生成或修改时间、日期、文 件的起始簇以及文件的字节长度等。 (4)数据区(DAT)。数据区用来记录数据。6.1.2 软驱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软驱一般由四个子系统组成,即磁 头定位系统、主轴驱动系统、读写 系统(包括磁头)、信号检测系统。 第一节 软驱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1)磁头磁头能够完成电磁信息的转化。磁头是在一个很小的软磁体(铁氧体)上绕 上线圈制成的一个具有磁隙的装置。当电流通过它的线圈时,可以在磁隙处将 磁盘的磁介质磁化,整个磁头由两个抹磁头和一个读写头组成,两个抹磁头分 别固定在读写磁头的两侧。磁头的基本结构如图6-7所示。 在写信息时,磁头中有高频电流通过,它将磁盘表面的磁介质磁化成一个 个小的磁元,记录下0和1的信息。写数据后,还要在抹磁头线圈中加上抹电流。 抹电流主要用来修整磁道两边参差不齐的飞边,使磁道边线更平整。 在读信息时,由于运动的 小磁元产生的电磁感应作用, 在磁头线圈的两端产生感应电 动势,线圈中会感应微弱的电 流信号,该线圈中的电信号经 过放大、整形、校验后即可送 出。 第一节 软驱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2)磁头定位系统磁头定位系统由步进电机(无刷电机)、蜗杆、磁头小车、导轨等组成,其 作用是将磁头定位在指定的磁道上。不论是读信息,还是写信息,磁头都要进 行寻道。寻道就是磁头步进电机使磁头从0磁道到最后一个磁道的范围内移动, 直到定位于某一个磁道上。 3)主轴驱动系统 主轴驱动系统由主轴电机(无刷电机)、磁盘驱动机构以及稳速电路组成。 主轴驱动系统用来带动磁盘匀速旋转。当软盘放入驱动器后,磁头在读写信息 和寻找扇区时,要求磁盘按规定转速稳定转动,主轴电机转速为300r/min。 4)读/写系统读写系统用来控制磁头的读写操作。读写信息时,由磁头选择电路选定由 哪个磁头来读或写。 第一节 软驱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5)检测系统为了保证软驱正确可靠地读写数据,一般有以下检测电路: (1)00道检测。用以检测磁头起始道的位置,有微动开关和光电传感器两种。 当磁头小车回到00道位置时,检测电路产生00道信号TRACK 00送给软驱控制器。 (2)索引信号检测。用来找到和定位磁盘上的第一扇区。由主轴电机上的磁 盘驱动机构、磁铁和霍尔元件组成,当插入磁盘后,磁盘驱动机构的凸块滑入 软盘铁片的大方孔内,进行粗定位。主轴电极转子上有外露的磁铁,检测用的 霍尔元件放在主轴驱动电路板上的某一位置,从而组成精细定位。 (3)写保护检测。为微动开关式,位置在软驱左边第一个开关。用于检测软 盘写保护口的状态。当拨动软盘上的写保护滑块露出方孔,此时写保护开关未 被压下,处于写保护状态,只能进行读操作。 (4)软盘更换检测。为微动开关式,位置在软驱左边第二个开关。用于软盘是否 更换的检测,有磁盘时开关被压下。 (5)磁盘容量检测。为微动开关式,位置在软驱右边的开关。用于检测软盘的容 量规格。1.44MB软盘只使一个开关压下,720KB软盘则使两个开关都压下。 第一节 软驱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6.1.3 软盘控制器 1.软盘控制器的作用 提供了磁盘驱动器与总线的接口。软盘控制器的作用是接收CPU发来的 命令和数据,进行解释和转换后,发送到软驱中去。同时,它也接收磁盘驱 动器送来的数据和状态,进行解释和转换后,再发送给CPU和内存。 2.软盘控制器电路结构 软盘控制器上具有微处理控制芯片、时钟定时电路、数据缓冲器、写补偿电 路、数据分离电路、译码电路等电路模块。 微处理控制电路,它接收来自主机CPU的数据和控制信号,然后进行译 码,发给软驱,以控制软驱的全部操作。 时钟及定时电路的作用是使微处理控制芯片能够独立地工作。 写补偿电路的作用是补偿由于记录密度高而造成读出的数据峰点和写入 的数据之间产生的偏移。 数据分离电路的作用是把从软盘上读出来的数据中的时钟位和数据位分离开 来。写盘时,时钟信号作为0、1的判断基准亦被写入盘中。第一节 软驱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第一节 软驱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第二节 软盘子系统常见故障分析与 处理 软盘子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典型故障现象是系统不能对软盘进行正常的读写操作。 6.2.1 软盘子系统故障分析 1.确定是否软盘故障所致 软盘子系统常见的故障是在读盘的过程中和在写盘的过程中有错。首先 应分清是驱动器的故障还是软盘的故障。最常用的方法是“替换法”; (1)用一张已经格式化且已有文件的磁盘进行读写,如果故障消失,说 明是原来的软盘有故障。 (2)如故障没有消失,则用清洗盘清洗驱动器的磁头,再重新读写磁盘, 如故障消失,则是磁头脏污。 (3)如故障没有消失,可以在本驱动器上对新盘重新进行格式化,然后再进 行读写操作。如果磁盘经重新格式化后读写恢复正常,其原因为驱动器和驱 动器之间的互换性能差。 (4)如故障仍未消失,说明是软驱、软盘电缆和软盘控制器的故障。 2.确定是否病毒所致 用干净的系统盘启动DOS系统,然后再用病毒检测软件扫描硬盘和软盘, 看是否有计算机病毒。清除病毒后再重新启动机器进行测试。 第二节 软盘子系统常见故障分析与 3.确定是否软驱故障所致 处理 软驱的故障率比较高。软驱的故障主要表现为:不能读写软盘或无法检测到软驱,可按下列步骤进行初步检查: (1)首先应观察软驱在计算机启动过程中,是否自检,以及驱动器指示灯是否亮。 (2)关掉计算机电源,检查软驱电源及信号线连接插头是否接触不良或连接有误。 (3)用一个好的驱动器替换可能有故障的驱动器。如仍有故障,则说明故障在信号 电缆或软盘控制器。如故障消除,则原驱动器有故障,可按下列步骤检查。 (4)然后查看软驱内元件是否有虚焊、锈蚀、裂痕等明显故障。 (5)检查清洁光电检测器件,以免因灰尘遮挡,致使软驱无法正常工作。 (6)用清洗盘对软驱磁头进行清洗。 4.确定是否软盘控制器故障所致 当软盘控制器出故障时,在自检时,软驱不能自检,屏幕将会显示FDD Control Failure故障提示信息。确定故障部件可按下列步骤进行检测: (1)检查软驱和软盘控制器的连接电缆。 (2)检查软驱的电源插头。 (3)用好的软驱,替换原来的软驱,以检测控制器和软驱的好坏。如果故障依旧,则控 制器有故障的可能性较大。 5.确定是否DMA电路故障所致 DMA电路出现故障时,一般表现为在自检结束后,计算机从系统软盘上引导DOS系统时会 出现死机的现象,屏幕无任何的提示信息。而且当DMA电路出现故障时,软盘和硬盘一 般均不能启动DOS系统。因此,当硬盘能够正常启动时,就排除了对DMA电路故障的怀疑。 第二节 软盘子系统常见故障分析与 处理 6.2.2 软盘子系统常见故障处理1.软盘的故障处理 软盘损坏分软伤和硬伤两种。硬伤原因是由于软盘表面受到压伤、划伤、 表面磨损以及表面存在磁粉脱落、化学污点和变形等;软伤主要是磁盘磁化 比较严重、磁盘局部扇区磁滞回线矩形变坏而引起记录信号衰减、也有的软 伤是由于软件、误操作或者计算机病毒引起的。 对有划伤、磁粉脱落和受污染等原因造成“硬伤”的盘片,只能废弃。 如果软盘因软损伤而造成不能正常读写,一般采用对软盘进行格式化操 作的方法进行修复,对软盘进行格式化可用FORMAT格式化命令或工具软件 (HD-COPY、NORTON)进行。 第二节 软盘子系统常见故障分析与 处理 6.2.3 软驱常见故障的处理软驱的常见故障可从屏幕的提示看到。根据这些提示信息,用户即可分析故障 的原因并找出处理的办法来。 Not ready error reading drive A/B 驱动器A/B未准备好,读数据出错 Disk error reading drive A/B 驱动器A/B磁盘故障,读数据出错 Data error reading/writing drive A/B 驱动器A/B读或写数据出错 Sector found error reading drive A/B 扇区未找到,读驱动器A/B出错 General failure error reading drive A/B 读驱动器A/B失败 Invalid media or track 0 bad disk unusable format failure 介质错或0磁道损坏,格式化磁盘失败 Write protect error write drive A/B 磁盘写保护,写A/B盘出错 Disk boot failure 磁盘引导失败 Seek error reading drive A/B 读驱动器A/B,寻道错误 第二节 软盘子系统常见故障分析与 处理 1.磁头太脏在读软盘时主机显示器上会显示“General failure error reading drive A‖ 的出错信息,应考虑驱动器磁头是否太脏。并用清洗盘清洗。 2.磁头小车或导轨太脏 在磁头小车或导轨上有灰尘微粒,导致了磁头定位不准或磁头小车移动不畅, 会出现读/写错误。解决方法是打开驱动器,用无水酒精擦洗小车和导轨。清除后, 在导轨上涂入少量润滑油或润滑脂。 3.磁头加载压力减弱 当磁头1上的下压弹簧变形,弹性减弱,而导致读写时磁头不能完全与磁盘接触, 于是磁盘上的数据便无法读写。只要将磁头1上面的下压弹簧调到更高台阶,加大磁 头加载力。 4.磁头偏移 故障现象是磁盘互换性差。互换性差的现象有一种是同一张软盘在别的软驱上 能读出,而在本软驱上不能读出;另一种是在同一个软驱上,现在格式化的软盘能 读出来,而过去的软盘不能读写。这些现象很有可能是磁头偏移引起寻道不正常造 成的。磁头偏移有0磁道定位不准和磁头方位角偏差。 第二节 软盘子系统常见故障分析与 1)0磁道调整 处理 调整时需要一张互换性好、含有可执行文件的软盘。拆开需要校正的软驱,并放置在易调整的地方,将准备好的软盘插入此驱动器中,输入DIR命令,调出磁盘目录。由 于0道不准,此时会产生错误。如扇区未找到错误或读数据错误等,并提示Abort, Retry,Ignore?此时,可用小起子松开0道检测光电装置固定螺钉,缓缓调整其位置, 然后选择Retry。反复调节,直到可显示软盘上的目录为止。 2)磁头方位角调整 由于驱动器长时间使用,会导致磁头方位角偏差,可用校准盘(猫眼盘)和示波器对磁头 方位角进行调整,直到两个猫眼一样大为止。也可用下列简易方法调整,执行软盘上的 可执行文件,由于磁头方位角不对,此时会产生错误。如扇区未找到错误或读数据错误 等,并提示Abort,Retry,Ignore?此时,可用小起子松开磁头固定螺钉,缓缓调整磁 头位置,然后选择Retry。反复调节,直到可执行文件能执行为止。 5.主轴转速不准 主轴的正常转速为300转/min。在驱动器主轴飞轮上,贴一张转速测试图,其内环标有 “50Hz‖字样,主轴转动时,在周波正常的日光灯下观察测试图内环,当出现稳定不动 的图案时,表明转速正常,否则转速不准。这时可调节恒速电路板上的主轴转速调节电 位器,用起子慢慢调整它,并同时观察转速测试图,使其内环图案稳定为止,这样便达 到了正常转速。 6.2.4 软盘控制器故障 对于一体化主板,由于软、硬盘控制器是直接做在主板上的,这时应查阅主板说明书, 然后通过正确的跳线设置和屏蔽主板上的软驱控制模块,再在主板的扩展槽上,安装一 块多功能卡,替代主板上的软盘控制模块。 第三节 软盘驱动器及软盘的维护 6.3.1 软驱的维护与保养 与保养 软驱中不仅有电路,而且有机械部件和传感器,这些都是对环境比较敏感的部件,因此软驱的维护与保养主要注意环境对它们的影响。 1.灰尘的影响 (1)附在磁头的表面,影响磁头的读写。 (2)附在传感器的表面,影响传感器正常工作。 (3)影响机械装置的正常工作。 2.烟雾 含有多种化学物质的烟雾会在磁头及磁盘上形成胶状沉积物,硬化了的沉积物 在磁盘运转时,损坏磁头。 3.采用质量好的软盘 质量好的磁盘上的磁性物质不易脱落,较耐用但价钱较贵。当盘片高速通 过磁头时,会掉落一些磁性物质颗粒,掉落的颗粒积存在磁头上,因此造成数 据存取的灵敏度降低和与磁盘的摩擦系数增加。由于积存在磁头上的磁性颗粒 相当粗糙,会划坏磁盘。 第三节 软盘驱动器及软盘的维护 4.磁头的清洁 与保养 (1)在清洁盘片上加上清洗液或95%的酒精;(2)将盘片放入软驱内; (3)输入DIR或采用HD-COPY中的磁头清洗程序清洗; (4)经20s或30s后,取出盘片; (5)静置一段时间后让磁头干燥。 清洁盘片的方法是利用盘片表面纤维的擦拭作用及清洗液化学作用来清洗磁头的, 难免对磁头产生磨损,使用时必须小心谨慎,不要让盘片在软驱内转动的时间过长,清 洗盘使用一段时间以后,需要更换新的。 清洗磁头的次数要看软驱的使用频率、盘片质量及使用的环境而定,一般认为半年清洗 一次磁头,也可以等软驱发生存取错误时,再清洗。 5.定期清洁软驱 软驱的清洁包括磁头的清洁,也包括对内部机械部件的清洁和传感器系统的清洁。 清洁时可以使用微型吸尘器或者软的毛刷,对于机械装置,如磁头小车的滑轨,还可以 上一点缝纫机油。 6.软驱的使用注意事项 1)软盘插入应正确、到位、轻推; 2)软盘不用时,应及时将软盘取出; 3)差盘、坏盘、霉盘不要使用; 4)软驱灯亮时,不能插入或取出软盘。 6.3.2 软盘的维护与保养主要是防尘、防磁、防潮、防高温、防折。 第七章 硬盘驱动器的维护与维 修第一节 硬盘的基本结构与原理 第二节 硬盘常见故障的分析与处理 第三节 硬盘信息的保护与恢复 第一节 硬盘的基本结构与原理随着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功能的不断增加,软件的“体积”也不断的增大, 使得大多数的应用系统没有大硬盘就不能运行,因此硬盘已是计算机不可缺 少的外部存储设备。保证硬盘良好的运行状态,对整个计算机系统来说具有 重要意义。 第一节 硬盘的基本结构与原理 一、硬盘子系统 1.硬盘子系统组成 硬盘子系统是由硬盘控制器(适配器)和硬盘组成。硬盘控制器(HDC)是主板和 硬盘(HDD)之间的接口电路,主要功能是完成对硬盘的控制、数据的转换和传 输。 第一节 硬盘的基本结构与原理 2.硬盘的结构硬盘是一种精密电子、机械结构的高技术产品,要求严格的加工和安装技术工 艺,并要求在超净化环境下组装。硬盘有一套复杂的控制系统,控制磁盘的读 写等操作。各类硬盘的结构虽然有差别,但仍使用由IBM公司推出的温彻斯特 (Winchester)结构。该结构由主轴系统、磁头定位系统、读/写系统和控制电路 五大部分组成, 盘片及磁头均密封在金属 盒中。工作时,高速旋转 的盘片带动空气流动,根 据空气动力学原理,传动 臂前端产生一定的上升力, 使磁头悬浮在盘片的上方, 而不与盘片接触,磁头和 盘片之间的距离仅为0.1~ 0.3μ m。 第一节 硬盘的基本结构与原理1)盘片 盘片是储存数据的载体。盘片采用铝合金或玻璃片为盘基,表面用电镀或溅 射工艺镀一层0.15μ m厚的连续性、高磁性能的金属磁性材料,使用金属磁 性材料可以提高记录密度和剩磁。盘片的两面均可记录数据,每面对应一个 磁头(实际磁头)。每个盘面上的磁道划分是完全一样的,各盘面上所有磁道 号相同的磁道所对应的圆柱面称为柱面,其柱面号与磁道号一致。每一个磁 道又可以分为若干个扇区,每个扇区的大小为512字节。故可按以下方法计 算硬盘的容量: 硬盘容量=磁头数×柱面数×每柱扇区数×每扇区字节数/10243 (GB) 注:硬盘参数中的磁头数、柱面数、扇区数并非实际值,而是逻辑值。这些 值均由低级格式化产生。 2)磁头 磁头是直接读写数据的电磁转换部件。读数据时将磁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写 数据时将电信号转换成磁信号。硬盘磁头的发展经历了亚铁盐磁头 (Monolithic)、薄膜磁头(Thin film)、磁阻磁头(MR)和巨磁阻磁头(GMR)几 个阶段。MR磁阻磁头和GMR巨磁阻磁头是一种半导体磁头,体积相当小,工 作原理类似于霍尔元件,可以使硬盘的容量大大提高。 3)伺服控制电机 伺服控制电机用来驱动主轴带动盘片高速旋转。电机转速越快,读写速度也越 快。如今硬盘容量不断增大,速度也不断提高,对硬盘电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7200rpm、10000rpm、15000rpm的硬盘电机采用液态轴承电机。液态轴承电机使 用的是黏膜液油轴承,这种特殊的轴承以油膜代替了原先的滚珠,避免了与金 属面的直接磨擦,将传统电机所带来的噪声及温度降至最低;另外油膜可以有 效地吸收外来的震动,使硬盘的抗震能力大大提高,由于液态轴承电机几乎无 磨损,从而大大提高了硬盘的使用寿命。 4)磁头组件 磁头组件是硬盘中最复杂、最精密的部件。它由读写磁头、传动臂、转轴、音 圈电机几个部分组成。磁头被安装在传动臂的末端,使其只能在传动臂的带动 下沿盘片的半径方向运动。磁头的径向 移动是由控制电路和音圈电机来控制的, 通过盘片的旋转和磁头的径向运动,使 磁头可以定位到盘片的任何位置去读写 数据。控制电路和音圈电机的精密配合 可以使磁头的移动精确到0.1μ m以下, 从而可得到极高的磁道密度。第一节 硬盘的基本结构与原理 第一节 硬盘的基本结构与原理5)电路板 硬盘电路可分为主控电路、接口电路和前置电路。前置电路与机械结构一起 被密封在盘体内,负责磁头读写小信号放大和处理;主控电路与接口电路一 起做在主电路板上,主电路板被固定在硬盘的背面。包括主轴调速电路、磁 头驱动与伺服定位电路、读写电路、控制与接口电路等。 二、硬盘接口 主机与硬盘之间的数据交换必须在某种规定或协议的约束下有机协调地进行, 这就形成了主机与硬盘通信的接口定义。硬盘接口在第一章第五节中已作介 绍。 1.ATA接口 ATA 接 口 包 括 IDE 接 口 、 EIDE 接 口 、 ATA-33(Ultra DMA/33) 接 口 、 ATA66(Ultra DMA/66) 接 口 、 ATA-100(Ultra DMA/100) 接 口 、 ATA-133(Ultra DMA/133)接口、S-ATA接口等。 2.SCSI接口 SCSI接口包括SCSI-1接口(50针)、SCSI-2接口(68针)、SCSI-3接口(80针) 第一节 硬盘的基本结构与原理三、硬盘的操作管理 硬盘的类型设置、建立分区、高级格式化是使用硬盘的最基本操作。 1.硬盘的类型设置 不同型号的硬盘其CHS 参数即柱面数(Cylinder)、磁头数(Head)和磁道扇区 数(Sector)均不相同,因此在安装了新硬盘之后,需要对主机进行硬盘类型 参数的设置。计算机的硬盘类型参数都在主机的BIOS设置中的标准设置项中 完成,为了方便起见,一般将硬盘类型和读写模式均设为AUTO。具体方法参 阅第三章第三节。 2.硬盘的分区 任何一个硬盘在开始使用之前都必须进行分区操作。通过硬盘分区可以将硬 盘分成若干个存储区域,通常每个分区都占用硬盘上的一个连续完整的区域, 并且可为特定操作系统所专用,因此硬盘分区后,可实现多个操作系统共用 一个硬盘。 通常一个硬盘最多只能划分四个分区,按用途分为主分区和扩展分区两大类, 若按文件系统格式又可将分区分为FAT、NTFS等64类。分区之间的数据是互 相独立的,任何时刻四个分区中只能有一个分区为活动分区(主引导分区), 以确保该分区获得自举控制权,只有主分区才能设为活动分区。扩展分区不 能直接使用,还必须进一步划分为逻辑驱动器后才能用于存贮数据。 第一节 硬盘的基本结构与原理使用FDISK进行分区的一般步骤为: (1)在DOS状态下调用FDISK程序; (2)创建主分区; (3)创建扩展分区和逻辑驱动器。 (4)设置活动分区。 注:如果对已在使用的硬盘重新进行分区操作将会清除硬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王志安被央视开除原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