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京东超过7天如何退货有没有可能超过阿里巴巴

年终盘点:为什么阿里会越来越向京东模式靠拢?|李成东
又到一年岁尾,开始做2017年终盘点。第一期先从我最熟悉的阿里和京东身上开始。然后是垂直电商行业,共享经济/自助设备经济点评,欢迎持续关注“东哥解读电商”更多独家深度解读行业!
?阿里资产比京东更重了
前一段时间,有个微博粉丝向我提问,“东哥,请教一个问题: 我对比阿里和京东最新9月底的资产负债表,property equipment land京东是在200亿人民币左右,阿里却在500亿左右,阿里这个数字还不包括菜鸟,阿里不是应该比较轻的吗?您觉得阿里多出来的这些固定资产主要应该是什么呢?”
阿里资产变多,主要是因为收购了银泰,现在控股了菜鸟物流,接下来估计会有越来越多的重资产。今年阿里有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也是我两年前就预见的趋势,阿里自营化。比如盒马鲜生,就算是阿里自营的一块业务。具体可见2015年9月文章《李成东:阿里越做越重“自营化”,京东却越做越轻“平台化”》
前京东首席物流规划师,O2O业务负责人侯毅做的盒马鲜生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模式探索,自己开的店,自己做采购运营,以及配送,虽然业务模式重一点,但用户体验有保障。阿里尝到了甜头,拼命地的全国推广,但自己一个个建太慢了,到今年底也到不了30家。所以2016年底阿里花了21.5亿投资了三江购物,上个月又花了224亿港元投资了高鑫零售。花钱买时间!
这个是阿里非常了不起的地方,看准了方向就花钱投。没钱了,可以到资本市场募集,比如11月30日公告要发行70亿美元的债。阿里融资了干嘛?储备弹药,看来阿里接下来要买更多更重的资产。京东在资本市场运作太少了,不擅长利用资本市场,就要吃亏,显然CFO做的不够到位。
标准品适合自营,非标准品适合平台
说完美国在线零售,再看看近两百年的传统零售历史,有两条基本的原则!
1.标准品适合自营,畅销品适合自营。夸年夜规模采销优势
2.非标准品适合平台模式,长尾商品适合平台,满足个性化需求。
简单的说,网上货架无限,但是仓库空间依然有限,京东自营SKU200万,家电3C通讯汽车用品个护,其中图书、日百商超占比高。线下超级年夜卖场也不过5万个SKU,京东自营200万个SKU已经是极限,京东总的SKU近5000万,虽然和淘宝不在一个数量级。显而易见,数千万的SKU不可能自营模式,这已经超过了一家零售商的能力!
来源:DonG根据京东历年财报整理
阿里和京东的最新竞争态势,让我对电商或者零售规律有三点总结。
一:零售的竞争本质是效率成本的竞争,用户体验的竞争。
二:零售的竞争,从资金和劳动力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竞争。
三:阿里和京东的竞争,本质是卖家和京东的竞争。因为阿里本身不直接提供商品和服务。
?京东做1万亿并不需要100万人
马云曾经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吐槽,没有一家公司能够管理100万快递员,质疑京东模式。“因为中国10年之后,每天将有3亿个包裹,你得聘请100万人,那这100万人就搞死你了,你再管试试?
来源:DonG根据京东历年财报整理
京东最近四年保持年均60%的营收增长,但东哥看到一个有意思的数据,京东员工年均增幅却只有30%左右,2016年只有14%增长,而销售收入增长是44%。这个主要得益于自动化设备的大量使用,人工需求减少。零售本来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现在也在变成技术密集型行业。
马云说不能想象管理100万快递员,当然依靠“无人技术”的京东,未来或许压根就不需要100万快递员。比如在仓储环节上,根据京东测算,京东目前“无人仓”的存储效率是传统横梁货架存储效率的10倍以上,并联机器人拣选速度可达3600次/小时,相当于传统人工的5-6倍。可见无人技术的大规模使用,这个并没有在马云原来对京东模式认知的范畴里面!
京东模式和淘宝模式竞争比较,京东有能力升级自己的技术,阿里也有能力,但淘宝卖家没有能力。京东效率越来越高,用户体验越来越好,而卖家缺乏资金和技术能力,则一直在原地踏步踏。在竞争中不断的落入劣势,卖家失败了,也代表这淘宝模式的失败。比较典型的是在3C数码家电母婴和快消品类,这也是为什么今年阿里最大的一个变化是类自营化。
所以阿里为什么要自营,要学习京东模式做的更重。因为更重才能用户体验才能更好,小商家没有钱也没有能力投入技术,降低成本,提升自己的效率,阿里必须得自己上。用户跟着商品和体验走,小商家都被京东干死了,自己平台的价值也就消失了。
?阿里和京东的竞争,本质是小商家和京东在竞争
还记得在第一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马云说,“虽然我们阿里巴巴不是电子商务公司,但阿里巴巴的目标是培养更多的京东,而且要让这些公司赚到钱。”,今年6月份到了美国,马云升级为:“阿里巴巴的目标是帮助每个中小企业与亚马逊、IBM这样的行业巨头竞争。我们相信每个商家都能成为亚马逊。”
其实东哥就想问一个问题,阿里财报上曾披露过淘宝的累计卖家数量超过1300万,到现在还剩下多少活跃卖家呢?标准不高,只要求每天只有一笔真实订单的。
数据我就不说了,大家都心知肚明。实际上,阿里平台上永远长不出京东这样级别的电商公司,更不用说亚马逊了。京东模式是资本市场用几十亿美金砸出来的公司,阿里生态上有几个卖家能融资几十亿美金?
一个生态如果不能提升效率,那么就不会有未来。阿里效率提升的是广告转化率,变现效率大幅提升,当然倒霉的是卖家而已。当然这里面有两个变化,阿里收的广告费,本身不是交易额里面的广告费,而是品牌商在其它地方投放的广告费。一个是转向了大的品牌商,因为他们才有足够的广告预算。这也是为什么交易额没怎么涨,阿里收入却大幅增长的原因。(并购原因,合并收入占20%)
最近阿里出来讲战略的比较多,比如曾鸣教授,概念特别多。听起来都非常有道理,比如点线面,比如S2B,逻辑思路清晰,也有大量实证案例。很多投资圈的朋友都在膜拜学习,我也是学习者之一。阿里整体战略特别牛逼,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我对阿里的电商业务的战略,是持否定态度的,曾鸣的水平真不怎么样。这一观点,引发了行业争论。说阿里电商战略做的不好,这个显然是政治不正确的事情。人家好歹是4000亿美元的公司了,但争论是基于业务本身,而不在于市值本身。
我之所以认为曾鸣教授的在电商战略一般,或者有严重bug,是因为阿里电商核心业务,尤其是处于阿里核心生态的淘宝业务,存在底层的bug,而这种bug持续存在,而从未有效得到解决。
淘宝从创办至今已经有14年。
首先做了14年商家并没有做到优胜劣汰,还是劣币驱逐良币,产品做得好的未必能赢,能赢的基本是会玩规则的;
其次做了14年产品和服务没有本质提升。十年前淘宝的产品服务是什么样的,现在依然是什么样的。天猫品牌/淘宝商城从2008年就开始独立做了,但大部分用户只下载了手淘,而没有下载天猫APP,因为重复没有意义。没有淘宝流量导入(搜索引擎权重),能有这么大的体量吗?天猫品牌其实是非常失败的,天猫其实就是一个巨婴而已。
其三做了14年绝大部分卖家死亡,还不只是不赚钱,生态极端不平衡。今年6月份后开始加强“二选一”策略,虽然大量品牌被迫选择了阿里,实际上品牌商很受伤。阿里生态越来越弱,而独狼京东,却盟友越来越强大。2014年腾讯入股,2015年沃尔玛入股,今年京东入股了唯品会。
其四做了14年商业依然基本依赖流量广告变现。随着流量成本越来越高,假货的,劣质的产品,才能拼低价,才能买得起广告。正常商品缺乏足够的利润去购买流量。
最重要的是做了14年淘宝体系的信用体系和商品评价,基本被刷单、假货摧毁,也就是说没有建立起信用体系。所以阿里转向全面扶持天猫平台,用品牌旗舰店的逻辑替换掉之前的评级体系。这个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情!现在很多卖家蚂蚁搬家到微信、拼多多、京东等平台,是为什么,因为在淘宝的积累的信用有没有无所谓,哪里有大流量去哪里。
不知道曾鸣教授是否意识到了这些问题,还是发现了,依然根本就无解。但我认为,所有的这些问题,必定是在业务战略上出了问题,而不是在业务执行层面。当然了,阿里是“履带战略”,淘宝或许就是过去时,毁掉了无所谓,接下来还有蚂蚁金服和菜鸟,还有云计算。
2017年阿里巴巴的股价比京东股价涨的好,并不完全是业务做的好,而是故事讲的好,比如阿里云和阿里新零售。从我的角度只是分析电商,阿里的挑战还是很大的。阿里电商很牛,但一家独大,最好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当然京东挑战也很多,但京东业务属于自我累计自我加强型,京东最糟糕的时候已经过去了。
欢迎持续关注“东哥解读电商”,下一期年度盘点“共享经济/自助设备经济”。
作者李成东,前腾讯京东战略分析, 东哥投后创始人,微信 lichengdong2016 。东哥投后管理招聘1名资深行业记者/分析师,欢迎投递简历,待遇从优,加东哥微信 lichengdong2016 。非诚勿扰。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刘强东:只要有足够的时间 京东终究会超过阿里
作者: i黑马-杨博丞来源: i黑马 14:12:22
7月17日,央视《对话》节目播出对京东创始人刘强东的访谈。在访谈中,创业黑马董事长牛文文、今日资本总裁徐新、《创京东》作者李志刚、《福布斯》杂志中文版前副主编尹生受邀为嘉宾,点评京东这几年发生的变化。京东创始人刘强东认为,对于京东自建物流的质疑,一直没有断过,因为这是一个跟钱有关的话题。“好多投资人刚刚开始搞不明白,现在大部分都知道了,京东做的物流跟市场上快递公司并不一样,我们的物流是提供供应链服务的。”他同时讲到前几年和国美、苏宁的价格战,“京东确实是给现有的玩家造成了冲击,让他们真心感觉到痛才会骂你,如果没人骂你,说明我们的商业模式并不如他先进,那才是悲哀的事情。”对于刘强东来说,也曾有过让他觉得最艰难的时刻。2008年金融危机,三四十位投资者拒绝向京东融资,他们认为这种模式是不可能赚到钱的。但最终事实证明,刘强东所开创的模式是正确的。创业黑马董事长牛文文认为,当下并非互联网改造了中国,而是产业在改造互联网。天派和地派是牛文文对创业者的两大分法。“地派的人,对产业的理解大于对互联网的理解,对管理的理解大于对融资的理解。”今日资本总裁徐新觉得,零售的核心,就是物美价廉低毛利。“京东和淘宝最大的区别是自营和平台,自营能控制整个用户体验,通过一体化的方式,而平台不能。”最后,当主持人问到京东距伟大公司还有多远距离时,刘强东回答:“我们已初具模型,但离终极目标还差十万八千里。”以下为现场实录:能活过百年的一定是实体企业主持人:那么多平台都没有采用自营模式,你为什么做?刘强东:互联网过去二三十年都追求虚拟经济。但虚到一定程度就会对实体企业造成盘剥,并没有真实地给实体企业带来额外价值。而京东做的是互联网中的实体经济,我坚信世界上能够活过百年的企业一定是实体企业。主持人:无论是家电还是百货,甚至图书等等,京东都越做越大,你不担心这样一个重的模式,某一天会把你压垮吗?刘强东:不会,其实技术投资已经快接近尾声了。接下来的重点是新物流网,包括冷链、冷藏、生鲜。到那时,我坚信会有更多人真正明白京东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主持人:其实自营这件事众说纷纭,包括马云曾经也在很多场合说他不太看好这种过重的模式,我得问问徐新,做自营时,当时给你内心的反馈是什么?你看好吗?徐新:开始京东要做自营,要有自己的仓储,它跟淘宝不一样,但是当时老刘只铺了两个系列——手机和数码。后来他又做了一个重大决定,自建物流,这意味着烧钱会更多。我觉得做自营从来没有动摇过,他每个决策,都是从消费者的需求来看的。体验、成本、效率是京东3件大事主持人:当初做那个决定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互联网有所不能的地方?你就那么笃定说,我把它开到网上去一样能成?一定能成为比线下店卖得好的家电卖场?刘强东:当时做网上卖家,几乎所有投资人都反对。因为全世界包括亚马逊,也没有在网上把大家电卖出去,全球几乎没有成功的案例。为什么我们来做?除了要保证用户体验、丰富产品,还有很重要的是,我们分析了国美、苏宁的财报。那时国美、苏宁大家电毛利高达35%。当我们算的时候,我觉得电商来卖大家电,成本能降低60%-70%。主持人:你是算了一笔细账之后进攻的。刘强东:很多人看到我们毛利率极低,其实这恰恰是我们觉得非常骄傲的地方,在低毛利的情况下,还可以实现盈利。只是金融和其他新业务在亏损,低毛利率还能赚钱,这是整个京东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徐新:其实零售的核心,就是物美价廉低毛利,效率跟成本是最核心的。卖出去的东西,最后是比成本跟效率,高毛利很危险,为什么?京东做10%的毛利照样赚钱,但苏宁国美做到16%还亏钱。刘强东:我们内部有个倒三角表,就三件事——用户体验、成本、效率。我认为在做出任何商业判断时,只要能够降低和提升效率,或者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就要坚决去做。反之,我们从来不做。“创业中有2次使我感到恐惧”主持人:当年刘强东的决心和口号,也引发了价格战,当时京东被线上线下的各种机构群殴,甚至有很多负面。刘强东:的确,那时80%都是京东负面。有这么多负面新闻,应该觉得非常荣幸,因为说明京东给现有的玩家造成了冲击,他们觉得痛才会骂你,反之才是悲哀的事情。主持人:徐新总,在你看来那段是否可以称为刘强东本人,甚至是京东发展史上特别致命的一个危险时刻?徐新:我觉得最困难是2008年,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想融资很困难。当时见了三四十位投资者,都说毛利低,不赚钱,见那么多投资人都不投。那时候我们觉得没什么能把企业做死,但只有一件事会死——没钱就会死。刘强东:整个创业历程中有两次使我感到恐惧,觉得公司可能会倒闭。第一次是2003年非典时,我把所有店都关了,但店一关生意全没了。大概半年时间,就把过去所赚的钱全部赔光,那次有恐惧感。既然店关了,我们索性就通过网上销售产品。第二次是2008年金融危机,公司急需用钱,但找不到钱,我们最多见了7个基金,问了一样的问题:你什么时候能赚钱?我说好几年都赚不了钱,一听到这个就都不谈了,很痛苦,也很恐惧。主持人:那是什么样的感受?流过眼泪吗?刘强东:那种恐惧感并不是财务金钱丧失,最重要的是很多员工跟我拼了快十年,如果公司倒闭,你会觉得非常愧疚。眼泪从来没流过,但是你不敢想那种场面,非常痛苦。标品适合自营,非标品适合平台主持人:是什么样的一种判断?或是什么样的前瞻,可以让我们看到平台的未来?徐新:其实我觉得无论自营还是平台,终究还是和品类属性有关系。京东做3C,大家电这些都是标品,而标品非常适合做自营。如果非标品,比如服装类产品,如果自营就会做死。刘强东:幸运的是在2008年时,雄牛资本两位创始人都做过零售,对零售行业了如指掌。因为他们跟着国美、苏宁十几年,清楚各种数字,所以他们敢在艰难的情况下投资京东。其实大部分投资人没做过零售,他们对零售行业不懂,也很难做决策,我觉得可以理解。主持人:另外两位嘉宾,尹生和李志刚,你们的评价是什么?你觉得他敢去做自营,底气是什么?尹生:他从一开始就抓住了,不是说画多大饼,而是从成本和收入的角度,能否找到突破口。京东一开始选择IT到数码3C,标品类产品就应该自营,而京东做服装就不敢做太多自营,还是做平台,我觉得这是一个品类的机会,正好被京东抓住了。李志刚:关于自营本身是没有任何争议的,因为刘强东坚信做零售,他内心觉得踏实,所以他做自营是很自然的过程。主持人:但我还有一点不太理解的地方,仅仅觉得踏实就去做,我觉得还不足以说明问题。刘强东:跟两个最主要的因素有关。一是2004年我们做电商时什么都没有,但事实上有很多巨头,已经拿到巨额投资。在那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再做得跟淘宝一样,没有任何价值。第二,这和我们的商业信仰有关系,我坚持认为零售行业,最后一定是自营。只有自营的零售,才能带来行业成本下降和效率提升。互联网模式轻重有别主持人:当前共享经济概念很流行,有人会问京东为什么不用轻模式,而反其道而行之,用自营的重模式,互联网的模式到底应该是轻还是重?尹生:我认为未来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会消失,互联网公司会变成工具,与传统的各行各业产生对接,才能发挥真正的商业价值。牛文文:在早期的互联网中大家都是轻公司。在轻互联网时代,只是杀手级应用把大家集中起来,它没给用户创造任何价值。京东打入互联网后,是对整个零售业的再造。当你做零售时就不可能轻,一定会很重。电商最大的问题是假货,其次是效率问题。刘强东:未来所有的互联网企业,如果想长久持续成功下去,都会逐步朝重模式进行变化。比如滴滴出行,现在有8万辆自己的车,他们也在往重的方向走;百度连接人和服务,做外卖;包括谷歌、脸谱这些公司,其实都在不断研发很多实的技术。主持人:实的东西和重的东西,才能够真正体现和完善你所谓轻的理念和轻的设想,尹生先生怎么看?尹生:我觉得轻和重可能是相对的,不同阶段需要轻和重的比例是不一样的。目前阶段来说,我认为京东物流必须要跟这些公司去竞争,不然对手就会有优势。京东下一步需要解决自营效率,解决社会碎片化的物流能力,这可能要相对轻一点的方式。所以轻和重慢慢开始到一个行业,未来需要提升整个产业链的效率,而不是在某一个环节。刘强东:最初有很多投资人搞不明白京东为什么自建物流,其实现在大部分投资人都知道了。京东做物流,并不是跟市场上的快递公司相比,而是为供应链服务的。现在市场上所有的快递公司,设计的初衷是让物品不断的搬运,这样才能赚钱,而京东物流,追求的是减少商品的搬运次数,这才有巨大的社会价值。必须把它放在一个完整的供应链上思考,这才是京东物流真正的价值所在。主持人:在你之前全世界没人做过把仓储和物流分得很清楚,凭什么你可以做一个吃螃蟹的人,这件事有多难?前期烧了多少钱?刘强东:这也是为什么京东在全球电商界树立了一个新标。对于物流投资,真正花钱是仓储,仓储有两种模式,一种租赁库房,另一种自己买土地建库房。而大型物流中心必须自建,但这并不像互联网公司真正的烧钱,因为它基本变成公司的固有资产了。烧钱一定要烧出核心竞争力主持人:牛总,您觉得他当时面临什么样的困难?牛文文:自营之后,做物流是必然的选择,只不过很多人不敢做。你能花多少钱建多深的护城河,你到底要做一个什么样的公司?毕竟在中国,物流基础并不好,干线运输产业和仓储本身都不发达,如果京东已经做了大体量零售公司,不做物流的话走的会很艰难。所以京东做物流和仓储是一个必然的逻辑,做物流对刘强东不是什么考验,考验的是一直亏损的问题。京东到现在烧出了两个字:真和快。刘强东:所有投资人都相信一点,只要京东用户体验比别人好,就可以超过任何一个竞争对手。当年当当网比我们大,李国庆说自建物流是很愚蠢的做法。但我相信只要用户体验好,我们一定会超越当当,包括未来超过淘宝。主持人:我刚才特别愿意和牛文文先生站在一道,他烧了那么多钱终于烧出一个新世界,有多少人烧着烧着就烧没了。刘强东:烧钱一定要烧出核心竞争力,任何一家公司烧出核心竞争力你就可以成功,如果烧钱没有建立任何竞争壁垒,没任何核心竞争门槛,我认为你的钱烧得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主持人:如果当时你没有自建物流,而选择类似于亚马逊这样的做法,今天的京东会是什么样?刘强东:我相信走不到今天,如果我没有这么高壁垒的话,那么京东存在对这个行业就没有带来额外价值。你的公司能否成功,很重要的是你能不能为这个行业创造价值。因为我有庞大的物流体系,也是品牌商的服务者,能够创造巨大价值。他愿意给我们做一些利益分享,所以这个逻辑非常简单。反过来如果没有自己的物流体系,即便你能够帮助厂商降低成本,但对他供应链没有任何帮助,凭什么你能够获取你的利润。徐新:我们一直讲,你的价值和护城河是什么?当时做物流,大家都看不到曙光。后来,我把零售业伟大的创业人物传记都看了,包括沃尔玛、711,看了之后我觉得他们有3个共同点:第一,以用户为上帝;第二,创始人亲历亲为;第三,创始人对员工都很好。所以这三点都很像,我们也在试图寻找规律。主持人:在纳斯达克敲钟时你是怎么抑制住喜悦,还画了那么漂亮的远景?刘强东:因为终于每季度可以把财务报表公布出去。有一段时间外界都说京东资金链将断裂,所以上市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公开财务数据,让合作伙伴、员工都能放心。“除了金融业务,京东不会分拆任何业务”主持人:今天有两位在不同的阶段采访过你的人,我要借由他们的视角挖一挖你的内心,在你们采访过程中感觉到他内心曾经有过动摇吗?在这么巨大的外力面前。李志刚:我觉得连续六年,他内心都没有动摇过。这几年,压力最大的一次,是815电商大战,这件事我没有感觉他特别严重的焦虑,第二天我参加晚宴时,他谈笑风生,看不出刚刚正在一场大战正在厮杀。尹生:2010年,当时京东一年交易额100亿不到,经常有人跟我说,现在去看当时的文章,还是会发现当时他说的那些,现在依然在做。包括怎样时刻保持控制权,他说我从开始就要设计一套方案,能够牢牢控制这家公司,如果不能控制这家企业我宁愿把公司卖掉。主持人:其实关于自建物流这件事,我们现场的各位互联网业界的观察员,你们有没有什么问题想要问刘强东先生的?徐新:以前淘宝不自建物流,而现在好像淘宝也开始做菜鸟,是不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京东的方法有可能是对的。我想问假如淘宝也打过来,京东跟淘宝菜鸟在时间上有多少优势?刘强东:不应把京东物流独立看成一个物流,我们是为品牌供应商服务的,所以怎么降低品牌商渠道成本,这是我们最巨大的价值。菜鸟网络本质上要在几个快递公司之上搭建一个数据系统,说得好听点,是提升快递公司效率,说难听点,几家大公司的效率都会被菜鸟吸走。主持人:未来整个物流布局和竞争,跟你之前的预想是一致的吗?刘强东:因为我们是做供应链服务的,菜鸟其实还不是供应链,它是快递公司。而京东是供应链服务,如果最后真正能够让我觉得有竞争威胁,是阿里全面转向自营,只要淘宝不做自营,就不会给京东带来威胁,因为二者的商业模式没有直接的竞争关系。牛文文:当年京东做了很大的物流和仓储,但现在有个新局面出现。在物流上,是否会有很大资本价值独立拆分IPO?刘强东:很多投行找到我们,说京东可以拆出来好几个上市公司。比如仓储、快递,但我觉得这只是一个资本游戏,只能够从资本上圈出更多的钱,我们从来不会考虑。京东金融为什么要独立,主要因为金融牌照,其他所有的业务我们永远都不会拆。未来京东是什么样?主持人:今天所坐的四位嘉宾,应该是很了解刘强东先生本人的,对京东的发展很熟悉的,那么京东到底应该走一条什么的发展之路。来听一听他们是怎么说的。徐新:从未来角度讲,我希望京东要占领消费者心智。现在整个移动电商已经到达拐点。另外,整个零售品类最大的是商业超市,我们希望拿下超市,如果这个品类丢掉,就等于最大的品类没有了。牛文文:我在想京东是否有可能在它的生态上下很大功夫。京东对投资非常谨慎,我们经常感觉京东是水缸,但是池子不够大,在京东用户之间停留时间不够长。我想一个刚强的刘强东和一个丰富的刘强东,有没有可能在生态建设上多投点钱。李志刚:我会把人才创新放在第一位,因为京东现在虽然过去很成功了,但是未来还有更长的路要走,我会在新业务探索和创新上花比较大的精力。第二,如何将覆盖全中国的地面网络发挥更大的商业价值?这个我肯定要考虑,而不止是现在完成京东自身的理念行为。尹生:我会关注几点,第一京东在行业的地位,未来五年以后会不会继续强化?第二,在品类上,是否会加快把3C或大家电之外的产品融合进来?第三,未来盈利的趋势在哪儿?我们总提亚马逊,但实质上亚马逊是技术公司,而京东目前还是一家零售公司。主持人:为什么总有一种感觉,京东既不时尚也不性感呢?刘强东:京东对商品的运营能力很缺失。全世界所有的时尚商品在京东都能找到,而我们没有很好排列,这是本次组织结构调整最核心的内容。主持人:当时有没有想过京东会和互联网连在一起,能够在互联网江湖上掀起巨大波浪?刘强东:最早所有的事情都强调价值创造,最后谁能为行业,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就一定可以成功。从1998年摆柜台,我就是按照这样的商业流程所设计的,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创造更多的价值,坚信创造价值就可以成功。主持人:其实我特别想知道,互联网对一个年轻人的改变究竟是什么?牛文文:我一直对创业者有一个分法——天派和地派。现在有很多互联网创业者最会融钱,但不会赚钱。地派的人,他对产业的理解大于对互联网的理解,对整个管理的理解大于对融资的理解。不是互联网改造了中国,而是产业在改造互联网。我相信互联网对中国的改造,能够让中国人明白,天派互联网的时间已经过去。风口不会过,永远都有更新的商业模式主持人:刘总,您希望京东将来会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刘强东:其实从创业那天到现在,我看过无数公司的案例,但在我内心从来没有希望我的公司有一天像哪一家公司,京东就是京东。希望它能成为最得到消费者信赖的、尊敬的公司。主持人:不久前阿里和苏宁宣布联手合作,他们互持股份,在业界引起非常大的震动,不知道像这样一种联手,对你会有多大的阻碍?刘强东:从商业讲,我永远不希望把京东公司做成一个王国或者一个帝国,不管我们多大,我们跟合作伙伴依然是平等的。所有想成为王的公司,反而会更快速被瓦解。主持人:京东跟沃尔玛的联盟入驻一号店,在里面有没有抱团取暖的可能性?刘强东:抱团取暖,肯定是被冻得不行。其实,我们并没有赶上所谓的寒冷,更多的还是双方对未来中国零售行业清晰一致的认识。与其双方在内耗,不如合在一块,为消费者带来更多价值。主持人:您认为互联网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刘强东:我觉得所有的互联网商业模型都跟三件事情有关,用户体验、成本和效率。主持人:您觉得京东离价值伟大的公司还差多远?刘强东:我们已初具模型,但离终极目标还差十万八千里。主持人:有人说互联网的风口已经过了,在你看来对京东而言,下一个会是什么?会在哪里出现?刘强东:我觉得风口永远都不会过。我相信总会有新的商业模式出现,总会有更好的用户体验模式出现,更低的成本模式出现,更高的效率模式出现。
打开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和朋友圈
电商服务推荐
仓配一体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京东超过15天退货方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