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第二段从一百英语怎么读多斤八十多斤这两个数量词中你读出了

内容提示:数词和量词用法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39| 上传日期: 02:56:25|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在相当长时期里,广州一直是中国重要的大陆开放港口。1698年,法国商人首先在广州设立商馆,171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也在广州设立了商馆,随后,西班牙、荷兰、丹麦、瑞典、美国等国相继在广州设立了商馆。1837年,广州的英国行号已增加到156家。① 商馆商行需要的验货、定价、征税等都由清政府控制的“公行”来经营,因此需要一批进行日常外语的通事或行商来帮助打理。充当洋行行商的有安徽人、广东人,而福建人居最多数。但在鸦片战争前的相当一段时期里,清政府是不允许民间学习外语的,民间学习外语的情绪淡漠。由于中外商贸和各种交涉在持续发展,中外贸易逐渐在拓展,作为中外之间交流的媒介——粗通外语的通事和买办就无法真正禁绝,如在广州的中外贸易活动中,长期活跃着一批既了解中国市场,又略知英语的通事和买办。

19世纪初华洋杂居的局面最早在广州形成了双语和多语交流的文化环境。我们感兴趣的是在清政府严厉禁止私习外语的情况下,除了少数有在海外进入学堂学习英语的条件外,还有许多通事和买办究竟是怎样来学习和掌握洋泾浜英语的,是否有帮助他们学习使用的英语读本?本文试图通过对19世纪中期若干红毛番话读本和早期商贸英语读本的介绍和分析,来考察这些番话小册子和英语读本在晚清广州地区学习商贸英语中的作用,以及这些读本编纂对于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

一、“红毛番话”、“鬼话”读本

1836年,美国公理会传教士卫三畏在《中国丛报》上发表的《广州的“行话”》一文中,指出当时中国东南沿海的商人都有学习洋泾浜英语的热情,然而当时广东沿海没有一个公开的学校可以教授中国人学英语,传播洋泾浜英语学习方法的是有一种相当于中、小学校“男教师”(School Master)职务的人被行商雇佣,专门在“行”等一些发生贸易交换的场所现场教一些初学者们简单的英语字句,用于基本的交流,比如货价的多少、物品的名称等。卫三畏称这些男教师人数不是很多,其中有人还在美国的Cornwall的一个学校中学习过两年,说出来的英语非常地道,比任何一个在广东的中国人都标准。[1](卷4,1836年,PP428—436) 配合通商口岸商界日益增长的对于英语学习的要求,19世纪30至70年代,出现过一些题名“红毛鬼话”、“红毛番话”的初级英文读物。1837年10月的《中国丛报》上刊载有据说是卫三畏写的文章,提到两本奇特的词汇集,一是记录洋泾浜葡萄牙语单词和词组的《澳门番话杂字全套》,34页,包括有1200个词语;另一本是广东佛山刊刻的《红毛买卖通用鬼话》(Hungmaou mae tung yung 年为勃兰特堡选帝侯图书室所编的藏书目录《御书房满汉书目录》中所提到的《红毛话》,该书用粤语来注音,如用“今”来标注英语的“来(come)”;大英图书馆所藏的约成书于1850年的《红毛通用番话》;清末省城广州以文堂刊刻的《红毛通用番话》、广州成德堂所刻《红毛通用番话》、广州璧经堂所刻《红毛通用番话》。③其他还有成德堂刻本、富桂堂刻本、荣德堂刻本。内田庆市指出:“各种版本之间署名有所不同,比如富桂堂版、以文堂版等是《红毛番话贸易须知》,荣德堂版是《红毛买卖通用鬼话》,但是内容基本上是一致的(只是注音的汉字有一些出入)。”[2]

目前笔者所见到的这些红毛番话读本的封面上多画有一穿着扣形装饰的不中不西的长褂子的洋人,头戴一顶三角帽,手持一根手杖,腰后佩剑。一般多没有一个英语字母,每一个词或短语都是用大号汉字列中文原文,然后用小号汉字列出中文原文相应的洋泾浜英语词的粤语注音的汉字。因为当时阅读这些红毛番话读本的通事,绝大多数是“但知夷语,不识夷字”,只要求充当舌人,并不奢望去阅读英文文献。乾隆四十九年(1785年)十二月初九日,两广总督舒常、广东巡抚孙士毅奏报,当他们从犯案的西洋人哆啰的寓所搜出一些书信,传唤通事逐一翻译时,通事称“伊等止可通译语言,所有洋字不能明晓无讹”。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余姚县有英国人送来的两张字条,浙江巡抚刘韵珂等招来留在浙江的一个著名的广东通事江彬,结果他也不识英文,只得到英国人处请求口述,其实字条上仅仅只是简单的收文月日及人员姓名,并无别样言语,但却连这个著名的广东通事也看不懂。[3](P48) 这些会说不会看英语的通事和一些与洋人打交道的仆役、苦力和店铺主,是上述每本才卖一两个便士的《红毛通用番话》的主要读者群。

笔者所见广州璧经堂刊刻的《红毛通用番话》,全书共有词或短语372条,分“生意数目门”、“人物俗语门”、“言语通用门”、“食物杂用门”四门,各93条。该书所选的词语显示了商业贸易的特点,如开篇“生意数目门”,收录一至一百、一千、一万等数目字;一厘、一钱、一两、一尺、一丈、一箱、半斤、一斤至百斤等数量词;泔多、减些、唔要、中意、唔中意、公道、几多钱、老实等商贸用语共93词,是教授生意数字、部分数量词的读音,显然为了贸易交际的便利;“人物俗语门”收录皇帝、老爷、大班、二班、买办、剃头匠、财主、老公、老婆、干净、乌糟等93词;“言语通用门”收录请、坐、唔好、几多银、价钱、你买、你要、泔高、泔长、泔阔、出街、落船等93词;“食物杂用门”收录面头、米糖、沙糖、西瓜、咸鱼、牛乳等93词,在食物中所列的词汇最为丰富,如鱼类有鲈鱼、鳒鱼、草鱼、挞沙、白蟮、咸鱼等。④

这些番话读本反映出广东英语的一些基本特征, 如一至十的发音分别为温(one)、都(tow)、地理(three)、科(four)、辉(five)、昔士(six)、心(seven)、噎(eight)、坭(nine)、颠(ten)。一些典型粤语如“乜货:屈听what thing”;“唔做得:哪坚都no can do”;“俾钱:劫加示give cash”;“泔夜:梭坭地so night”;“乌糟:凸地dirty”;“龟公:各居cuckold”等。周振鹤先生归纳出这些“红毛番话”读本的五大特征:首先由于词汇量小,一册不到400个词的教材,要勉强应付日常需要,因此常常不得不采用一词多用,如“味”,即me,也可以当I,mine,we,us,our,ours使用。Man可以有各种搭配,以少记一些词,如tailman,sailman一类。其次是发音简化,尤其是辅音结尾的英语词,对国人来说不容易读出,常常就把此辅音省去,如milk只读成“摺”。当然有时也有繁化,在辅音后再加一个元音,以符合汉语的发音习惯,如lack读成“厘忌”(lackee),call读作“加林”(callam),please读作“鼻离士”(pilease)。这种发音的中国化,还体现在将汉语所无的辅音如th-作了改变,如thing实际上读成ting,所以注音为“听”。第三是留有洋泾浜葡语的痕迹。一些常用词,如savvy(晓得),maskee(系都好,没关系),padre(和尚)都是从葡萄牙语来的。第四有些洋泾浜英语词,并非从英语源头,而是从中文来的,如“请”注音“毡毡”,在英语里一般写作chin chin,是从汉语里的“请!请!”来的。最后是此类教材只重词语而不重句子,因为使用者皆将洋泾浜词语依汉语语法串起来讲,no can do一短语就是典型的汉语句式。[4](PP405—410)

这些《红毛通用番话》作为最早的汇集汉字以标注英语词汇读音符号的词表,选择最实用的日常生活和商贸用语,如表达计数、量词、器具、称谓、礼仪等简单词汇,将这些英文单字和词汇的发音尽量简化,缩短为二至三个音节,去除了翘舌、重读、语调等要求。这些读本尽管现在看来非常粗糙,但却是中英商业文化交际间最早的一种工具书,它以一种文化内交际的编码形式来表达文化间交往的信息内涵,这些词表给我们提供了最初检索英文读音和意义的工具,开创了后来双语词典检索的功能。

二、罗伯聃与《华英通用杂话》

英国人汤姆·罗伯聃(Robert Thom),1807年8月10日出生于苏格兰的格拉斯哥(Glasgow),少年时代曾在商店里打工,对文学有浓厚的兴趣,经常给当地的报刊投稿。1828年6月,他前往委内瑞拉首都加斯拉斯,在那里从商三年, 期间他学会了西班牙语,并在与天主教牧师们的友好讨论和工作上表现出惊人的才能,名声大振。此后在墨西哥停留了一年半,于1833年初回到英国。1833年7 月经法国前往中国,1834年2月抵广州。⑤ 以后在怡和洋行(Messrs.Jardine,Matheson&Co.,又译广州渣甸商行)就职,很快在余暇学会了汉语,是当时很少几个认识汉字的外国人之一。可贵的是他还能说一口汉语,卫三畏曾写道:当时中国政府为了阻挠外国人学习汉语,不许当地人给外国人教授汉语,“为了避免被加上帮助我们学习中文的罪名,我记得经常有一些中国人明明听懂了我对他们说的中文,却坚持用英文来回答我,罗伯聃与所有来怡和洋行的中国人自由交谈的做法对于消除这种恐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5](P20) 从他在《华英通用杂话》中介绍中国的反切法可见他似乎也略懂满文。1840年,他在英国领事馆当翻译,鸦片战争爆发后,他随英军在广东、舟山、镇海和澳门等地活动,1841年10月至1842年5月间任镇海民政长官,颇受好评。1844年5月5日,他被任命为宁波第一任英国领事,1846年9月14日,在任地病逝。他尽管只活了39岁,但著述甚多,1839年用“Sloth ”(懒惰)的笔名把《今古奇观》和《情史》中的短篇小说译成英文的《王娇鸾百年长恨》,并且加了大量的注释。1846年,宁波华花圣经书房出版了他编著的《正音撮要》(The Chinese Spaker)上卷,该书依据的内容来自1810年高静亭《正音撮要》的会话部分、《红楼梦》的第六回和《家宝全集》的“知夫顺妻”等。[6](PP71—72) 罗伯聃编译有不少英文读本,其中影响最大的当推英汉对照的82篇本伊索寓言(Esop's Fables)——《意拾喻言》。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只要带有以下“专业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要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户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百英语怎么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