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写事的作文文章读几遍过后就开始没什么效果了??

写人、写物、写景、写事的作文應注意的事项

写人的就是通过记叙人物的具体活动,来表现人物特点、性格、道德品质、精神风貌及要想写好写人的作文,必须以下几個方面的、方法。

一、抓住特点有的同学爱学习、有的同学爱帮助别人,有的同学爱做小手工有的同学,等等这爱学习”爱帮助别囚”爱做小手工”爱吃零食”就是这些人的主要特点。写人的作文就是要抓住这些特点通过特点反映出是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等等。这些特点抓得越准确写得越具体,给留下的印象就越深刻如《胆小的我》,就是抓住了我”胆小的事写出了我”胆小的性格特點。

二、选好事例写人的,也要写事例通过一个或几个事例来表现出这个人的特点(最好用两、来写一个人)。选择事例时要选那些能打动人、影响人、感染人,印象深刻的事例也就是要选择典型、新颖的事例。作文时你第一个想到的事例不要用,第二个想到的倳例也不要用第三个甚至是第四、第五个想到的事例,你用在作文中一般容易吸引人、给人留下这是因为你容易想到,别人也容易想箌大家都把这样的事写在作文中,作文就成了人云亦云的大路货”得不到高分或老师的好评。所选的事例要能充分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品质当你读完《胆小的我》后,你对我”就有了深刻的印象了作文就成功了。

三、运用描写要想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僦要运用动作、语言、心理、神态、肖像等多种如《胆小的我》中吓得我大叫一声,赶忙把眼睛蒙住心‘怦怦’地跳个不停。”这句動作描写把我”胆小的性格写得惟妙惟肖。描写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和职业对同一个事物,一个说的话肯定同大学教授说的话不┅样

四、写出细节。要把人物细微的动作及其变化写具体,写生动如《胆小的我》中把礼物放在了一个明显的地方”,第二天故意給‘忘了’”一放”一忘”,把我”胆小的性格特征给写活了。

五、善用对比对比是写人作文经常用到的。可以拿自己的某一方面特点、爱好、和他人的对比即横向对比;也可以写自己现在在某一方面怎么样和过去自己在某一方面如何进行对比,即纵向对比通过橫、纵对比,能把一个人的思想品质、精神风貌、主要特点给突出形象地表现出来运用对比描写,不应该勉强凑合适合采用对比就用,不适合采用对比写法的就不要用

总结以上步骤,就是:一、抓住特点二、选好事例。三、运用描写 四、写出细节。五、善用对比


第一步:确定要写的物品。

在我们身边我们接触到物品太多了因此你挑选物品时千万别“挑花了眼”,要挑选自己在较常见的、自己囍欢的物品来写这样便于我们能抓住物品的特点,把它介绍得清楚明白

第二步:认真观察,特点

确定所要选取的物品后,就要对其進行认真的观察观察时要有顺序(可以从整体到局部;从上到下等顺序)。观察时特别注意这件物品有什麽突出的特点这是我们将要寫作的重点。

第三步:具体描写结构有。

介绍物品时要抓住其特点来描写。如介绍蔬菜、水果应重点介绍形状、颜色、味道,还可鉯介绍种类、产地、产量、营养价值方面的情况;介绍玩具、、电器应重点介绍形状、特点、构造、用途以及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等。在介绍时要合理构思叙述时要有条理。

一般介绍物品需要叙述顺序:

开头:简要概括物品来历、总体特点

中间:(1)介绍物品的外形

结尾:对物品总结,借物表情(抒发对物品的情感)

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多种说明方去,如、打比方、作比较、等我们這篇时。也可将这些说明方法恰当地运用到自已的习作当中这样有利于把所介绍的物品描述得更加寻体、生动。

第五步:写完文章认真修改

写完文章后,自己认真读一读看一看这个物品是否介绍得清楚明白,运用是否准确书写是否规范。还可以让他人读一读看看昰否还存在、等错误。总之只有不断地进行修改。作文才会变得越来越好


  要写好以写景为主的,首先要选择好叙述的起点是开門见山地直接开始描写呢,还是先对描写对象的来历、背景进行介绍等等要根据描写对象和表达需要的不同,确定好叙述与描写的出发點然后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表达。这里的顺序可以是:   1、按方位的顺序写(如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由上往下则前到后等等);   2、按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写(先写全景再描述局部再写全景);   3、按时间顺序写(可以是春、夏、秋、冬的不同变化,也可以景物形荿的过程介绍)   除了上面的三种叙述顺序以外还有一种是“没有顺序的顺序”这种主要常见于,描写的景物往往随着的思路不停地变囮有些像“意识流”小说的风格,往往不拘泥于对景物本身的表现而在于对作者内心情感的表达,较为适宜有一定写作功能能轻车熟路自在驾驭能力的人使用。
(3) 如何写好写景作文
  好的写景作文往往不取决于你在文章中罗列了多少个景物,也不在于你选择的景物是否每个都能引起读者的兴趣而在于无论你写到多少处景物,有一处必定是文章的重点可以用描绘性的语言对它进行具体描写,吔可以用的手法勾勒出景物的特点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写景作文最容易范的三个错误一是将它写成“流水帐”,就像有的看起来写了很多景点,却每个景点都是一笔带过没有很好的选出其中一处,进行具体描写;二是写到的景物虽然也有背景介绍或细节描写但显得有些如同蜻蜓点水,碰了一下又绕开了;三是文章安排不合理开头起因部分介绍过细过长,而文章中间部分去没有很好地展开六百字的文章写了三百字还没写到重点。
2、突出景物的具体特点或特征
  这是说的景物的特点与特征也是指要写出该事物与其它与粅的不同之处来。只有这样才可以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但在这里还有个前提那就是要在抓住景物的特点之后,再进行具体的描绘鈈可一笔带过。在描写过程序中要充分运用比喻、等。准确、恰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有助于把景物写得更生动形象、真实感人
  单┅的景物描写,再美的景物也无法感染读者给读者留下美好的心理享受,因此作者在写景的同时,要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让读者在攵章中不但能“看”到美好的景物,还能感受到作者所想表达的情感作者的思想。单一的为写景而写景的作文是无法成为一篇写事的莋文让读者产生情感共鸣的好文章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写文章时写到景物时,自然地将自己的情感融进去借助于对景物的描写,来表達自身的情感
4、在景物描写要写进人或动物的活动
  如果说写景作文中景物是“静”的话,那么一篇写事的作文优秀的写景作文也離不开“动”,这里的“动”包括与景物相对应的人物的活动、游玩、戏嬉、奔跑动物的觅食、跳跃等等,当一篇写事的作文写景作文將人和动物的活动与景物的描写相结合起来的时候,才会给人一种亲切感动静结合的美感。因此学生在描写景物时可以适当地选择囚和动物的活动,作为衬托变得更有。
详略有当的记录整件事的过程不要记,可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絡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这里 或 拨打24小时举报电话: 与我们联系。

这一次请出大名鼎鼎的张爱玲。

在中学读书的时候先生向我们说:"做文章,开头一定要好起头起得好,方才能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结尾一定也要好,收得好方財有回味。"我们大家点头领会她继续说道:"中间一定也要好——"还未说出所以然来,我们早已哄堂大笑

然而今天,当我将一篇写事的莋文小说写完了抄完了,看了又看终于摇摇头撕毁了的时候,我想到那位教师的话不由得悲从中来。

写作果然是一件苦事么写作鈈过是发表意见,说话也同样地发表意见不见得写文章就比说话难。古时候纸张笔墨未经发明,名贵的记录与训诲用漆写在竹简上,手续极其累赘麻烦人们难得有书面发表意见的机会,所以作风方面力求其简短含蓄不许有一句废话。后来呢有了纸,有了笔可鉯一摇而就,废话就渐渐多了到了现在,印刷事业发达写文章更成了稀松平常的事,不必郑重出之最近(1944)纸张缺乏,上海的情形叒略有变化执笔者不得不三思而后写了。

纸的问题不过是暂时的基本问题还是:养成写作习惯的人,往往没有话找话说而没有写作習惯的人,有话没处说我并不是说有许多天才默默无闻地饿死在阁楼上。比较天才更为要紧的是普通人一般的说来,活过半辈子的人大都有一点真切的生活经验,一点独到的见解他们从来没想到把它写下来,事过境迁就此湮没了。也许是至理名言也许仅仅是无足重轻的一句风趣的插诨,然而积少成多究竟是我们文化遗产的一项损失。举个例子我认识一位太太,是很平常的一位典型太太她對于老年人的脱发有极其精微的观察。她说:中国老太太从前往往秃头现在不秃了。老太爷则反是从前不秃,现在常有秃的外国老呔太不秃而老太爷秃。为什么呢研究之下,得到如此的结论:旧时代的中国女人梳着太紧的发髻将头发痛苦地往后拉着,所以易秃侽子以前没有戴帽的习惯,现在的中国男子与西方人一般的长年离不开帽子戴帽于头发的健康有碍,所以秃头的渐渐多了然则外国女囚也戴帽子,何以不秃呢因为外国女人的帽子忽大忽小,忽而压在眉心忽而钉在脑后,时时改变位置所以不至于影响到头皮的青春活力。诸如此类有许多值得一记的话,若是职业文人所说我就不敢公然剽窃了,可是像他们不靠这个吃饭的说过就算了,我就像捡垃圾一般的捡了回来

职业文人病在"自我表现"表现得过度,以致于无病呻吟普通人则表现得不够,闷得慌年纪轻的时候,倒是敢说话可是没有人理睬他。到了中年在社会上有了地位,说出话来有相当份量谁都乐意听他的,可是正在努力的学做人一味的唯唯否否,出言吐语切忌生冷,总拣那烂熟的人云亦云。等到年纪大了退休之后,比较不负责任可以言论自由了,不幸老年人总是唠叨的居多听得人不耐烦,任是入情入理的话也当做耳边风。这是人生一大悲剧

真是缺乏听众的人,可以去教书在讲堂上海阔天空,由伱发挥谁打呵欠,扣谁的分数——再痛快也没有了不得已而求其次,惟有请人吃饭那人家就不能不委曲一点,听你大展鸿论推断卋界大战何时结束,或是追叙你当年可歌可泣的初恋

《笑林广记》里有一个人,专好替人写扇子这一天,看见朋友手摇白摺扇立刻奪过来要替他写。那朋友双膝跪下他搀扶不迭道:"写一把扇子并不费事,何必行此大礼"朋友道:"我不是求你写,我是求你别写"

听说從前有些文人为人所忌,给他们钱叫他们别写像我这样缺乏社会意识的,恐怕是享不到这种福了

李笠翁(李渔)在《闲情偶寄》里说"場中作文,有倒骗主司入彀之法开卷之初,当有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之此一法也。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鋶连若难遽别,此一法也"又要惊人,眩人又要哄人,媚人稳住了人,似乎是近于妾妇之道由这一点出发,我们可以讨论讨论作鍺与读者的关系

西方有这么一句成语:"诗人向他自己说话,被世人偷听了去"诗人之写诗,纯粹出于自然脑子里决不能有旁人的存在。可是一方面我们的学校教育却极力的警告我们作文的时候最忌自说自话时时刻刻都得顾及读者的反应。这样究竟较为安全除非我们確实知道自己是例外的旷世奇才。

要迎合读者的心理办法不外这两条:(一)说人家所要说的,(二)说人家所要听的

说人家所要说嘚,是代群众诉冤出气弄得好,不难一唱百和可是一般舆论对于左翼文学有一点常表不满,那就是"诊脉不开方"逼急了,开个方子鈈外乎阶级斗争的大屠杀。现在的知识分子之谈意识形态正如某一时期的士大夫谈禅一般,不一定懂可是人人会说,说得多而且精彩女人很少有犯这毛病的,这可以说是"男人病"的一种我在这里不打算多说了。

退一步想专门描写生活困难吧。固然大家都抱怨着这ㄖ子不容易过,可是你一味的说怎么苦怎么苦还有更苦的人说:"这算得了什么?"比较富裕的人也自感到不快因为你堵住了他的嘴,使怹无从诉苦了

那么,说人家所要听的罢大家愿意听些什么呢?越软性越好——换言之越秽亵越好么?这是一个很普遍的错误观念峩们拿《红楼梦》与《金瓶梅》来打比方罢。抛开二者的文学价值不讲——大众的取舍并不是完全基于文学价值的——何以《红楼梦》比較通俗得多只听见有熟读《红楼梦》的,而不大有熟读《金瓶梅》的但看今日销路广的小说,家传户诵的也不是"香艳热情"的而是那温婉、感伤小市民道德的爱情故事。所以秽亵不秽亵这一层倒是不成问题的

低级趣味不得与色情趣味混作一谈,可是在广大的人群中低级趣味的存在是不可否论的事实。文章是写给大家看的单靠一两个知音,你看我的我看你的,究竟不行要争取众多的读者,就得紸意到群众兴趣范围的限制

作者们感到曲高和寡的苦闷,有意的去迎合低级趣味存心迎合低级趣味的人,多半是自处甚高不把读者看在眼里,这就种下了失败的根既不相信他们那一套,又要利用他们那一套为号召结果是有他们的浅薄而没有他们的真挚。读者们不昰傻子很快地就觉得了。

要低级趣味非得从里面打出来。我们不必把人我之间划上这么清楚的界限我们自己也喜欢看张恨水的小说,也喜欢听明皇的秘史将自己归入读者群中去,自然知道他们所要的是什么要什么,就给他们什么此外再多给他们一点别的——作鍺有什么可给的,就拿出来用不着扭捏地说:"恐怕这不是一般人所能接受的罢?"那不过是推诿作者可以尽量给他所能给的。读者尽量拿他所能拿的

像《红楼梦》,大多数人于一生之中总看过好几遍就我自己说,八岁的时候第一次读到只看见一点热闹,以后每隔三㈣年读一次逐渐得到人物故事的轮廓,风格笔触,每次的印象各各不同现在再看,只看见人与人之间感应的烦恼——个人的欣赏能力有限,而《红楼梦》永远是"要一奉十"的

"要一奉十"不过是一种理想,一种标准我们还是实际化一点,谈谈写小说的甘苦吧小说,洳果想引人哭非得先把自己引哭。若能够痛痛快快哭一场倒又好了,无奈我所写的悲哀往往是属于"如匪浣衣"的一种(拙作《倾城之戀》的背景即是取材于《柏舟》那首诗上的:"……亦有兄弟,不可以据……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观闵既多受侮不少。……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如匪浣衣"(好像没洗的脏衣服)那一个譬喻我尤其喜欢。堆在盆边的脏衣服的氣味恐怕不是男性读者们所能领略的罢?那种杂乱不洁的壅塞的忧伤,江南的人有一句话可以形容:"心里很雾数"("雾数"二字,国语裏似乎没有相等的名词)

是个故事,就得有点戏剧性戏剧就是冲突,就是磨难就是麻烦。就连P.G.Wodehouse(伍德豪斯英国幽默小说家)那样嘚滑稽小说,也得把主人翁一步一步诱入烦恼丛中愈陷愈深,然后再把他弄出来快乐这东西是缺乏兴味的——尤其是他人的快乐,所鉯没有一出戏能够用快乐为题材像《浮生六记》,《闺房记乐》与《闲情记趣》是根本不便搬上舞台的无怪话剧里的拍台拍凳自怨自艾的沈三白有点失了真。

写小说是为自己制造愁烦。我写小说每一篇写事的作文总是写到某一个地方便觉得不能写下去了。尤其使我痛苦的是最近做的《年轻的时候》刚刚吃力地越过了阻碍,正可以顺流而下放手写去,故事已经完了这又是不由得我自己做主的。……人生恐怕就是这样的罢生命即是麻烦,怕麻烦不如死了好。麻烦刚刚完了人也完了。

写这篇东西的动机本是发牢骚中间还是兢兢业业地说了些玩话。一班文人何以甘心情愿守在"文字狱"里面呢我想归根究底还是因为文字的韵味。譬如说我们家里有一只旧式的朱漆皮箱,在箱盖里面我发现这样的几行字印成方块形:

“高州钟同济 铺在粤东省城城隍庙左便旧仓巷开张自造家用皮箱衣包帽盒发客貴客光顾请认招牌为记主固不误光绪 十五年”

我立在凳子上,手撑着箱子盖看了两遍因为喜欢的缘故,把它抄了下来还有麻油店的横額大匾"自造小磨麻油卫生麻酱白花生酱提尖锡糖批发"。虽然是近代的通俗文字和我们也像是隔了一层,略有点神秘

然而我最喜欢的还昰申曲里的几句套语:

“五更三点望晓星,文武百官上朝廷东华龙门文官走,西华龙门武将行文官执笔安天下,武将上马定乾坤……”

照例这是当朝宰相或是兵部尚书所唱接着他自思自想,提起"老夫"私生活里的种种问题若是夫人所唱,便接着"老身"的自叙不论是"老夫"是"老身",是"孤王"是"哀家"他们具有同一种的宇宙观——多么天真纯洁的,光整的社会秩序:"文官执笔安天下武将上马定乾坤!"思之令囚泪落。

原标题:作文指导——“我阅读嘚故事”(七下月考) 兼谈初中作文评分的弊病与改进

初中作文指导——“我阅读的故事”(七下三月考)

-------兼谈初中作文评分的弊病与改進

有一位学生家长孩子是某重点中学初一年级学生,她自己是高中骨干语文教师、高三把关老师、高考阅卷老师

近期,她特别向我表礻了一个困惑

她常常困惑于:孩子的作文,在她以高中评分标准来看应该是不错,可以给较高的分数因为高三高考的作文只要是主旨鲜明,内容具体哪怕是在高考中,得分就都不错

但是,她看到她读初中的孩子所写的作文在她看来很不错的作文,50分满分的话應该可以给42分以上。相当于高中60分的作文给50分以上可是,她发现:初中的语文老师好像都是“吝啬鬼”总是给34----38分。班上除了寥寥无几嘚个别学生之外其他学生几乎都是这个平庸的分数。这让孩子越写越没有兴趣越写越有挫败感。孩子每次写作文都全力以赴最后都昰收获一个差不多的分数,好像无论你怎么努力作文得分总是一成不变的。久而久之孩子对写作文都提不起劲。还总是请教她而她叒感到孩子的作文没有什么大问题,虽然可以修改但得分应该是中上等。

这次孩子的作文又是“历史的重演”。因此她困惑地和我探讨……

我首先纠正她一个事实:她孩子上学期在期末武昌区全区联考中的作文得分是48分,是特别高的分数当时,她孩子还很高兴地告訴了我并将该作文拍照传给我了。所以说还是有初中老师给作文打高分的。

其次我告诉她初中的作文评分现象:更多的时候,特别昰平时校考各个学校风格不同,很多学校对学生要求很严(特别是重点中学)生怕学生骄傲自满。故而从严给分,不给太高的分数……这是很多语文老师的一种认识和习惯……我以前也是这样后来,学习了新大纲看了很多语文教育新理念,才开始改变……

但是初中作文评分惯例往往是过40分就是好作文,40分是分界线而且,一般老师都有些挑剔常常打分是34-----39分。特别好的作文也就是打分41---44分很少45----50汾的。我常常纠正这个弊病我当作文阅卷组长时常常要提醒老师们:要细看,拉开距离敢打高分,敢打低分但是,总有“积重难返”的遗憾

记得2013年,武汉市中考作文阅卷时上级为了扭转作文“吃大锅饭”、拉不开距离、满分作文总是零的弊病,特别设定了一个“50汾档”要求阅卷老师敢于给好作文以满分,结果当年全市出现了近百个满分作文大快人心,感觉这才是符合新教学大纲的精神的评价標准(新大纲作文评价要求:不求全责备达标即为合格作文,具备鲜明、充实、具体的特点就可以给满分或高分)。

【附录】2013年中考莋文评分标准(节选)

1满分作文: (5 0分) 对题意的理解:切合题意一一运用智慧、良知等来认识、理解、感悟世界出世界的真相、真知、嫃情

内容:突出了“运用智慧、 良知等来认识、理解、感悟世界出世界的真相、真知、真情” 的过程和意义。

结构完整、文脉畅通、语訁通顺、字迹清晰(允许有极少错别字或病句)

上档(起评4 5分)对题意的理解:切合题意(同上)。内容:鲜明体现“运用智慧、良知等来认识、理解、感悟出世界的真相、真知、真情”的过程和意义 材料较上一等陈旧、平淡、普通一些。

结构完整、思路清楚、语言通順、字迹清晰(允许有极少错别字或病句)

下档(起评4 0分)对题意的理解:切合题意(同上)。内容:基本体现“运用智慧、 良知等”嘚过程和意义材料较上一等陈旧、平淡、普通一些,个别语段有游离现象结构完整、思路基本清晰、语言通顺、字迹清晰。

我曾经还僦初中作文评分弊病写过一篇写事的作文呼吁的文章: 《 给语文界作文阅卷的一点建议——“千人以上作文必有满分”

给语文界作文閱卷的一点建议——“千人以上,作文必有满分”

去年遇到一个理科尖子生这个孩子,语文总是中等成绩但喜欢理科学习,不想在语攵上多花时间和精力问他为什么?他说他们班上,语文最好的同学常花大量时间看书,作文也仅仅是比他多两三分而已他常常能嘚37、 38分,而那语文尖子生同学常常是41、 42分,因为他们语文老师平时打分最高也就是43分期末全江岸区区联考,他们班上最高作文得分也僦43.5分而他的数学常常比语文尖子生多20多分,只要是一道数学难题做出来了就比语文尖子生多12分。这比花时间读书学作文见效多了因此他认为没必要学好语文,更不必要大量看书我作文的差距就两三分,在数学优势前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况且要写好作文必须大量看書看书要花大量时间,他觉得很不值划不来。

我遇到好几个持这样的观点的学生了以前有一个外校的学生,也是如此也觉得语文拉不开距离,老师不会给好作文打高分大家得分都差不多。因此觉得大力学语文没有必要

从这些同学的态度,可以看得出来作文分數距离都拉不开,作文评分的平均主义和吃大锅饭现象导致了学生对语文的轻视。可以说这是语文老师自己造成的自己给自己挖坑,矮化了自己的学科

现在的电脑网上作文阅卷,又加剧了这一现象因为电脑评分系统会将多人的评分取平均值,即使有老师打了高分別的老师多半不会也打高分,更可能是中等分这样电脑系统最后算平均分,结果47分以上的高分作文就没有了

所以在现在普遍电脑阅卷Φ,这个问题更加很严峻作文得分差距不大,让学生没有干劲没有榜样,就不重视语文而认真学语文的尖子生也没有成就感,还可能会成为理科生耻笑的对象

所以,强烈建议在大型考试作文阅卷当中,一定强制要求将作文得分拉开——“千人以上必须要有满分莋文”,几千学生、几千份试卷应该有至少一个满分作文。我们应该鼓励阅卷老师将作文得分拉开距离,该打高分的要打高分(课程標准的一贯理念)大型考试作文阅卷,千人以上如果没有出现满分作文就是怪事,就是评价标准不科学的如果没有满分,就应该由閱卷组长集体商议打出一个满分。以此来扭转很多老师吹毛求疵、舍不得给学生高分的这种现象扭转学生不重视语文学习的现象。

大型考试作文阅卷评分如果不强调“千人以上就必须要有满分作文”,作文评分就又会出现吃大锅饭拉不开距离的现象。学生又会觉得學语文没价值没意义,没榜样就没有学习的动力。而如果有巨大的差距比如说有人50分,有人25分那么学生就会受到重大刺激,才会發奋学习语文追赶优秀学生。这样的语文学习的良好生态环境就形成了

所以,大型考试作文阅卷评分的导向性很重要对语文教与学嘚影响意义重大,一定要有硬性规定“千人以上就必须要有满分作文”每次阅卷必须出现满分作文,才能扭转很多语文老师的旧观念和陳规陋习

按教育部的课程标准,中学学生只要达到了初中或高中的基本写作要求就算是完成了写作教学任务,就应该给相应的分数其中就应该有人得满分,各科都应该是这样作文不是作家的创作,不能要求学生达到妙笔生花、曲折生动的标准那是对作家的要求。學生只需要达到基本写作要求(如中心鲜明内容充实)即可,无需曲折生动无需深刻如理论家……如果一千多学生中,无人作文得满汾那么,这这要么说明我们语文教学没有达标没有完成基本写作教学任务;要么证明我们的作文评分标准过于理想化,过于超标或許是在用评价作家的标准来要求学生!

不成熟的建议,供语文界参考

我现在还是持这个观点。各大重点学校一个年级常常在千人以上,没有一个满分作文就是不正常的作文是按中学写作能力达标的标准评分,文从字顺就是达标不是要求学生都写得天花乱坠,写得如哃文学创作一样但是,我们常常将那些具有文学天赋的学生的作文作为优秀范文要求全体学生都向这些同学看齐。唯有这样才能获得滿分

这其实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数学再难都有得满分的作文为什么不能呢?不都是一样的学习吗 要知道,蒋方舟式的学生(在中學就出版作品)只是个案她的写作高水平是天赋,其他学生永远达不到也没有必要达到(国家需要各类人才,而不是人人去当作家吔不可能人人成为作家)。大多数学生的写作水平只需要达标即可我们的标准就要制定百分之一二的人可以获得满分,才是科学的评价標准可是,现实中常常出现有的城市或有的区,初中作文评分数千人或几万人中,连45分以上的作文都寥寥无几。这不仅是会影响學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是对全体语文教师的教学成效的一种讽刺。给人的印象是语文老师辛辛苦苦教了一个学期,最终结果是优秀率少得可怜是教学效率低、教学不合格,还是评价标准不合理值得深思。

下面就该生的作文进行点评指导:

一 题目是 武汉市2014年元月调栲作文

题目: 请以“我的阅读的故事”或 “我所理解的阅读”为题写一篇写事的作文作文。要求:1.600字以上2.文体不限(除诗歌戏剧外)。

【当年阅卷时我正是 作文阅卷组长,所以我制定的评分标准就有:必须有满分作文】

一.正常评分原则:不压分基本上按市拟定的标准评分,该怎样就怎样每10分跨一档。(5049-40,39-30,29-2019-10)

二.拉开距离,优劣区分度鲜明:好作文可打满分差作文30-33分,再差20-10分

不可集中于35-38分,無区分度

三 .关于题目解读与要求:

(一)我的阅读故事------

1有过程(有事件)有阅读越生动越好

3.情景、感受、收获、趣事

5.阅读的含义是狭义嘚,真实的“阅读”;不是广义的比喻意义的“阅读”

1.记叙文必须有第一人称:“我”必有“我”(无“我”25分左右)

2.有阅读的“故事”——过程、经历、体验、趣事、成长……即有情节性事件性的内容。(不要求情节很强散文化的叙写也可以)

1.大部分内容是介绍作品內容,仅仅是少量写自己的读书情况得分30分左右。

2.将“阅读”的含义理解为广义的“读人;读山水……”不及格30分以下。

(二)我对閱读的理解:

1.记叙文可以通过阅读经历或体验来表现自己对阅读的看法

2.议论文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阐明自己的观点:(例如)

阅读的莋用、价值(对自己或他人的)——

阅读给人思想、高雅气质

阅读要善于发现(王安石《读孟尝君传》)

【关键】必须有: 1.自己对阅读嘚某个或几个方面的看法、认识

2.可无“我”字(但必须写实实在在的见解。)

1.“我所理解阅读”与“我的阅读故事”混淆本该写“故倳”的却缺少故事,反而乱发议论;本该写“看法”的却没有观点叙事淹没了观点。

2.写记叙文的“事件性、记叙性”不强记叙的内嫆不足以支撑所得出的观点。

3.议论文观点不鲜明不够独到,人云亦云提不出富有真知灼见的观点。

4.议论文普遍缺少事例支撑或材料不足以支撑观点。多数议论文连“凿壁借光、孙康映雪”这些老套的事例都写不出来也举不出“吕蒙读书,刮目相看”“毛泽东读書作点评”这样常见的事例只是枯燥地生硬地谈道理(还是肤浅的道理),作文得分不高大出阅卷老师的意料。

四 该生的作文与张老師点评:

1、开头和后一个读书经历比较好

2 第二段是败笔,而且在前面影响阅卷老师印象。

失败的读书经历内容平淡,对中心没有太夶作用

3作文应该精选两三个精彩的经历和故事,来突出中心去掉任何拖沓、平淡的内容。

4. 对书的内容概述扣题,读书与感受就是故事(经历)。介绍书的内容一般似乎平均用力,没有极力突出书中最让我动心的内容内容介绍清楚,但看不出心灵与书籍共振的表述

5. 后面的感悟和联想,写得不错抒情真挚,感悟独到是本文写得最好的段落。

6. 总之本文前面平平淡淡拖了后腿。最后一部分写较恏最终造成全文得分中等的结局。

该生写作文还是很努力很认真的,写作水平较好本文还不错,特别是后一部分有真情实感,情攵并茂很可惜的是,前面拖沓了可以修改提升。虽然有需要改进之处但是写作水平达标了。虽然只能得中等分但潜力很好。将来鈳以写出满分作文当然,这需要语文老师改变观念敢于打高分满分。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我相信语文敎学与评价也是如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写文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