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产生退缩行为的原因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家长和教师应怎么做?

  并且在互动中,成人与幼儿都对互动发挥着各自的作用。2、国内外一些研究表明,影响师幼互动和师幼关系的因素有幼儿自身所具有的特征和教师自身的特征。3、幼儿自身的特征就包括幼儿的气质倾向、行为特征、幼儿早期的人际经历等。教师自身的特征就包括教师的专业素养、职业道德、反省能力等。在社会退缩幼儿与教师的互动活动中,退缩幼儿大多性格内向,具有害羞、抑郁...
对影响社会退缩幼儿与教师互动的相关内容
传统观点认为,学龄前儿童不宜过早地学习识字。我国儿童一般是6岁初入学,先学6周汉语拼音,然后从看图读拼音开始识字。然而据一些语文工作者分析,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主...
用Powerpoint制作幼儿识字家庭课件,对小宝贝进行早期智力开发,对于家长和小孩来说都是一件很有趣而且很有意义的事情。
全语言理论是二十世纪后期被幼儿语言教育界广为接受的理论。该理论对“婴幼儿是否应该识字”这个问题作出了明确的解答:科学的婴幼儿...
许多家长在教幼儿识字的同时,还要求幼儿把认识的字写出来,他们认为,只会认而不会写,不是真正的会,会了也容易忘。...
这是一位幼儿教师写来的稿件,她教幼儿识汉字的教学方法,或许对注重家教的各位家长能有借鉴意义。...
儿童阅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有许多因素都可直接影响儿童的阅读能力的发展。可总结如下:
1.语言接受环节的落后。当人们面对语言材料时,第一个学习过程,就是接受过程。这一过程是对...
早期阅读就是早期的文学作品教育。阅读是以书面语言为对象的,但幼儿尚未具备阅读文字材料的条件,因此,早期阅读大多是通过图画故事进行的。情节与情节之间存在...
自主学习就是幼儿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创设的教育环境中,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独立地获取...
据统计,当前已有相当数量的2~7岁儿童家中拥有电脑,而且有可观数目的2~12岁儿童应用网络,已有软件公司开始为12~18个月的幼儿设计生产电脑软件,起名叫...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而提高幼儿语言思维能力的最有效途径就是早期阅读。早期阅读活动可以充分挖掘幼儿潜能,拓展知识面。提高语言、思维、想象、创造等...
昨日,银川市几位家长反映,他们的孩子在银川西夏新大地幼儿园上中班,幼儿园自编的《西幼(小)德育...
最近,幼教专家就“幼儿学外语”这一焦点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社会调查父母重视吗1.外语学习的重要性DD有91.8%的家长选择了“很重要”和“较重要”。评述父母普遍认为外...
两岁阶段是孩子从婴儿向具有思维和自我意愿的人过渡的时期,这一过程会让他们变得有些暴躁、吵闹。但他们真正的目的是想了解这个世界是如何运作的,并且希望参与其中...
许多家长在教幼儿识字的同时,还要求幼儿把认识的字写出来,他们认为,只会认而不会写,不是真正的会...
一.何为古诗认字
中国的文化渊源流长,古诗词是我们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而在其中有...
&更多关于 对影响社会退缩幼儿与教师互动 的标签内容
精品专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英语学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学习-  - - -
 - - - - - - - -以下试题来自:
单项选择题家长或教师矫治儿童胆小退缩行为、多动症时可采用的方法是()
A.系统脱敏法
B.阳性强化法
C.负强化法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A.睡眠障碍
B.情绪障碍
D.心理机能发育迟缓
A.36℃左右
B.37℃左右
C.38℃左右
D.39℃左右
A.皮肤粘膜的屏障作用
B.体液的防御作用
C.预防接种
D.血脑屏障作用
A.皮肤感染
B.消化道感染
C.虫媒感染
D.医源性感染
C.扁桃体炎
热门相关试卷
最新相关试卷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张劲松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孩子胆小、孤僻是怎么形成的?
孩子胆小、孤僻是怎么形成的?
&&& 孩子的胆小、害怕、孤独、不愿与其他孩子交朋友,更不愿到陌生的环境中去,这样的异常行为被称为退缩行为。孩子退缩行为的形成与孩子的天生气质、家长的教养态度、家庭环境、与伙伴的交往受挫折等因素有关。
(1)气质的基础:有的孩子与生俱来的气质特点偏退缩的,他们初次见到陌生人、新事物或到新环境中时显得畏畏缩缩、回避的样子,而实际上内心仍愿意与人交往、接受新事物、新环境,只是热情启动缓慢、需要较长的适应时间,如果缺乏鼓励、甚至被责怪,孩子内心逐渐形成的愿望就会很容易被压制回去,形成退缩行为。
(2)教养方式:有的孩子在家中被过于溺爱,任何要求均无条件满足,于是过分自我中心、自理能力很差,一旦进入集体环境则不知所措,尤其当行为受约束、被老师批评、小朋友嘲笑后,容易产生害怕心理,不愿去幼儿园或上学,不愿交往。有的家长对孩子则一直是过于严厉的、经常责备孩子,孩子从小就缺乏自信,对于天性敏感的孩子就容易产生退缩。
(3)家庭环境:有的孩子受家长孤僻性格的影响,从小缺乏与外界的接触,适应性差,不知如何与人交往。有的家长经常当孩子的面吵架、打架、闹,家庭的矛盾甚至拿孩子出气,使孩子从小就担惊受怕,变得胆小、害怕、孤僻。
(4)交往受挫:有的孩子在原来的环境中并不退缩,但进入某个新环境后由于自身的缺陷(如、等)或其他原因(如到外地或国外,语言发生障碍)不能受到公正对待,经常受到嘲笑、欺负,脆弱的自尊心受到打击,因此形成退缩的性格和行为。
某些突发事件使孩子受到强烈打击也会造成暂时的退缩,如最亲的家人突然死亡、自己遭受意外等,若能及时给予孩子于精神支持则很快度过,否则也会影响孩子长期的性格。
与医生电话交流
网上免费问医生
发表于: 11:18
张劲松大夫的信息
张劲松大夫电话咨询
张劲松大夫已经开通电话咨询服务直接与大夫本人通话,方便!快捷!
网上咨询张劲松大夫
目前暂不接受新问题
张劲松的咨询范围:
各种心理健康疾病咨询
张劲松主治疾病知识介绍
临床心理科好评科室
临床心理科分类问答结题报告:《幼儿园家长工作实践策略的研究》(三组)
《幼儿园家长工作实践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骨干培训班一期二班三组
问题提出: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这充分说明做好家长工作的重要性。
&&&本小组都是来自于一线的骨干教师,大家围绕目前的家长工作进行了现状的剖析和热烈的讨论。教师们普遍认为,家长工作越来越不好做,家长的观念意识和过去不同了,他们更加注重沟通,对幼儿在园的各类情况的关注度日益增强,但是又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愿意配合幼儿园但往往方法不得当。在讨论的基础上,达成共识,确定了三个比较突出和有研究价值的内容,以促进我们的幼儿园家长工作与时俱进,更上一层楼。
现状分析:
1、年轻家长学历高,但教育理念、育儿经验滞后、对教师的教育方法不理解;自己就是独生子女的年轻家长不能尽到做父母的义务和责任,将孩子全托给老人;家长尤其是大班幼儿家长对幼儿知识学习需求高;家长对独二代幼儿过分溺爱,只希望孩子快乐,导致对孩子放任自流,而忽略了品德教育和习惯养成教育;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脱节……其原因就是大多数家长的教育理念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导致了诸多问题的出现,使家园共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2、在实际工作中,无论是园所还是教师都在积极地采用各种方式将家长请进园所、请进班级,让家长近距离地了解我们的教育,近距离地感受幼儿在园所中的变化与进步。同时我们也积极地挖掘家长自身优势,通过家长义工、家长讲座、家长沙龙等途径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幼儿园工作的积极性,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有效的互动、通过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优势互补来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但由于家长自身年龄、学历、职业、成长背景以及育儿理念的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家长群体。从他们对待园所和班级工作的态度以及合作的效果来看,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群体:即易于合作型、一般合作型和不易于合作型。
3、在每个教学班都会有一些个性儿童,他们经常会表现出“反常规”行为,过多的“真相汇报”造成了家长与教师之间的隔阂,容易在教育方法以及观念上出现不统一,有时甚至形成了对立的局面,因此对个性幼儿家长工作策略的研究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全面关注、个别帮助是我们做好家长工作的原则,只有在家园一致的前提下才能达到共育,促进幼儿全面协调发展。
为此我们确定了三方面的研究内容:
研究问题一:运用多种形式提升家长教育理念的思考和实践
研究问题二:针对不同家长群体实施有效指导,提升家园共育水平
研究问题三:探究行为偏差幼儿家长工作的有效策略
我们围绕问题内容进行分组,采用了问卷调查、案例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旨在提高家长工作的有效性,家园一致共同促进幼儿和谐健康发展。
研究一:运用多种形式提升家长教育理念的思考和实践
一、问卷研究:
家长调查问卷
尊敬的家长:  
您好!我们正在进行“如何提升家长教育理念”课题研究,希望了解现实家庭教育中的一些情况,以期探索家园共育的新途径。本问卷采用匿名方式,研究结果仅供科研之用,请选择最符合您的真实情况与想法的选项,不必顾虑。非常感谢您的支持!(请主要看护人填写)
1. 现在您孩子所在的班级是:
①小班& ②中班& ③大班&
④托班
2. 您孩子的主要看护人:
&①父母为主&&
②祖辈为主&&
③多方轮流&&&
④保姆为主
3. 您认为主要看护人看护孩子的优势与劣势:
①祖辈看护容易过分溺爱孩子&
②父母还是孩子,不会照顾幼儿&
③祖辈照顾孩子更有经验&&&&&
④父母看护幼儿,利于孩子成长&&&
⑤祖辈时间充裕,便于照看孩子&&
⑥父母学历高,更懂教育&
4. 您的学历是:
①初中及以下&& ②高中中专&
③大本大专& ④研究生及以上
5. 您与他人交流育儿经验的频率:
①几乎每天&&&&
②较多&&&
③偶尔&&& ④从不
6. 在养育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您感到为难怎么办
①和家人朋友商量&&&&
②向长辈求助&
&&③利用杂志网络&
④和幼儿园老师商量,向专门机关的专家咨询&
7. 在孩子生活教育问题上,成人意见不一时如何解决:
&&&①经常当孩子面争吵&&
②背着孩子沟通交流& ③两种情况都有
8. 您对孩子未来的规划更倾向于哪些方面:
①教师&& ②医生&
③律师&&
④公务员&&
⑤白领&& ⑥蓝领
⑦没想过&&
⑧顺其自然&&&&
⑨其他(请具体注明     )
9. 您认为早期教育对孩子哪些方面影响较大?
①性格形成& ②习惯养成&
③知识积累&
④身心健康& ⑤生活能力& ⑥智力开发
10. 父母与孩子在一起玩的时间:
①几乎每天& ②只是休息日&
③尽量抽时间& ④极少
11. 您在家经常与孩子一起做的事情:
①看书& ②聊天&
③玩电脑游戏& ④看电视&&
⑤其他(   )
12. 对于老师预留的家庭任务,是如何完成的:
①以家长为主完成&
②孩子单独完成③家长辅助孩子完成&&
④家长和孩子一起完成&&&&
您是否为孩子报了兴趣班,选择兴趣班的原因(&&&
①未报任何兴趣班&&&&
②家长自己喜欢,也希望孩子喜欢;
③比较热门的&&&&&&&&
④家长发现孩子在此方面有潜力;&
⑤孩子喜欢&&&&&&&&&&
⑥家长为孩子上学或长远考虑
14. 现阶段您最重视孩子哪方面发展(排序题):
&&& ①情绪快乐
②心理健康& ③生活能力& ④身体健康
⑤交往能力& ⑥生存教育&&
⑦学习习惯&&
⑧学习知识,减轻上学压力& ⑨其他(   &
请将答案按重视程度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
谢谢你的参与,感谢您对幼儿园工作的大力配合,希望您一如既往地支持我们的工作。对您的配合再次表示感谢!祝您生活愉快,家庭幸福!
家长调查问卷分析:
小班组(49份)
您孩子的主要看护人
主要看护人孩子的优势和劣试
家长的学历
交流育儿经验的频率
养教孩子的问题您感到为难怎么办
孩子生活教育问题,成人意见不一样,解决
孩子未来规划更倾向于
早期教育对孩子哪方面影响较大
父母与孩子在一起玩的时间
家长常与孩子做的事
老师留的家庭任务怎么完成
选择兴趣班的原因
家长重视孩子那些方面发展
中班组(40份)
您孩子的主要看护人
主要看护人孩子的优势和劣试
家长的学历
交流育儿经验的频率
养教孩子的问题您感到为难怎么办
孩子生活教育问题,成人意见不一样,解决
孩子未来规划更倾向于
早期教育对孩子哪方面影响较大
父母与孩子在一起玩的时间
家长常与孩子做的事
老师留的家庭任务怎么完成
选择兴趣班的原因
家长重视孩子那些方面发展
大班组(39份)
您孩子的主要看护人
主要看护人孩子的优势和劣试
家长的学历
交流育儿经验的频率
养教孩子的问题您感到为难怎么办
孩子生活教育问题,成人意见不一样,解决
孩子未来规划更倾向于
早期教育对孩子哪方面影响较大
父母与孩子在一起玩的时间
家长常与孩子做的事
老师留的家庭任务怎么完成
选择兴趣班的原因
家长重视孩子那些方面发展
综上,小、中、大班绝大部分家庭是以父母为主要看护人,并且学历普遍在大专、大本,家长们选择以父母为主要看护人的原因是觉得父母看护幼儿,更利于孩子成长,大部分家长与他人交流育儿经验的频率较多,小、中班的家长在遇到问题时绝大部分都选择和幼儿园老师商量,而大班家长则选择和家人朋友商量、向长辈求助的比较多,成人间的沟通方面都知道要背着孩子沟通交流,也有的家长有时当着孩子们争吵,有时背着孩子沟通,大部分家长对孩子未来的规划是顺其自然,并且觉得性格形成、习惯养成、知识积累、身心健康、生活能力、智力开发等方面对孩子影响都比较大,小班、中班家长几乎每天都和孩子一起玩,大班家长则是尽量抽时间和孩子玩,小班家长经常和孩子做的事情是聊天,中大班看书、看电视的居多,在完成家庭任务中大部分家长是辅助孩子完成,部分家长是和孩子一起完成,中班有部分家长是由孩子独立完成,在给孩子选择兴趣班方面三个年龄班的家长观点出入较大,小班家长几乎都没有给孩子选择兴趣班,中班给孩子选择兴趣班的原因是孩子喜欢,大班则是出于为孩子上学长远考虑,三个年龄班现阶段最重视孩子身体健康的发展。
二、案例分析:
案例一:“我家宝宝是最棒的!”
沈子骅,男,4岁半,最喜欢玩各种模型汽车。
沈子骅还有一个最大的爱好——吃手!每天除了三餐的时间,其余的时间都在吃手,学习的时候吃手;游戏的时候吃手;睡觉的时候吃手;穿衣服的时候也在吃手——左手的大拇指上被吃出了一个厚厚的老茧。
起床了,孩子们有的在叠被子,有的在穿衣服,有的已经如厕、喝水了,沈子骅悠闲地坐在地垫上吃着自己的大拇指,我对他说:“沈子骅,穿衣服好吗?天气冷,会感冒的。”沈子骅懒懒地说:“老师请帮忙!”然后,他依然坐在地垫上吃着大拇指。
一次和沈子骅姥姥的交谈中,姥姥眉飞色舞地对我说:“胡老师,告诉你,我家宝宝可棒了,什么都会做,帮我擦地,帮我洗菜,给我拿拖鞋,我家宝宝还特别乖,从来都不惹我们生气,天天说好听的话哄我们!”沈子骅的姥姥一口气说出了十几条宝贝孙子令她自豪的事情,最后还不忘加上一句,“胡老师,我家宝宝在幼儿园是不是也特别棒?”我回应:“他挺乖的,也很可爱,就是太喜欢吃手了。”姥姥拍拍我的肩说:“胡老师,你是不知道,吃手的孩子听话,老人说的,没事,吃就吃吧!”
终于找到了和沈子骅妈妈单独交流的机会,我试探着问:“沈子骅在家最喜欢做什么事情?”妈妈喃喃地说:“要么玩小汽车玩具,要么看电视。”我继续问:“在家有没有发现沈子骅吃手?”“好像有,我工作忙,一般都是姥姥看着。”“如果你发现他吃手怎么办呢?”我继续试探的追问。妈妈一脸的无奈,说:“他吃手,我说过他几次,他也不听,唉,我也没有办法。”
开放活动中,孩子们都因为爸爸妈妈来看活动而显得异常兴奋,沈子骅却非常的冷静,不论我们唱歌、跳舞、讲故事、做游戏,沈子骅好像一个局外人,还和平时一样津津有味地吃着他的大拇指。
教育分析:
沈子骅平时确实很乖,什么事情都听老师的,唯独老师要求他不要再吃手了他不以为然,我想这和他的教养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妈妈平时工作忙没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孩子,老人对隔辈人的溺爱造成了不能正视孩子的优点和不足,对于老师发现的问题,老人也是找到许多理由替孩子开脱,而妈妈的表现也正好辐射了当今社会现状下独一代和独二代的亲子尴尬的关系,对于孩子的不足,父母手足无措、不知如何解决,再一方面,出于老人的压力,父母不敢过多地干涉老人的教育方式,只能无奈地听之任之。
教育策略:
1、通过真诚地交流树立父母教养的责任意识。
通过家长开放活动,沈子骅的妈妈更清晰地了解了孩子在幼儿园学习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我趁热打铁,和沈子骅的妈妈进行了一次真诚的交流,在肯定孩子优点的基础上指出母亲的不足:
首先,我让妈妈明确她才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生了孩子就应该尽心尽力教养好孩子,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母亲。而且吃手看似不起眼,但是对孩子生理、心理、学习等方面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其次,通过深入浅出的交谈,让妈妈正视祖辈教养孩子的利与弊,祖辈经验多,对孩子身体的保育非常到位,但是教育理念比较落后,而且对于隔代子女并不理智,包办代替剥夺了孩子自我服务的机会,对孩子的过度溺爱造成了孩子任性冲动,虽然祖辈很辛苦,但是有可能适得其反。
2、通过肯定孩子的点滴进步更新祖辈的教育观念。
通过和沈子骅妈妈的深度交流,沈子骅妈妈配合老师做了许多工作,如:妈妈把漂亮的创可贴裹在了沈子骅最喜欢吃的大拇指上;每天早上提前30分钟叫孩子起床,锻炼沈子骅自己穿衣服,不论他穿得多慢,妈妈都耐心地等待他自己完成;每天晚上妈妈或者爸爸一定陪着孩子一起看看书、讲讲故事。一段时间之后,沈子骅有了明显的进步,他能尽量克制自己不吃手;认真地和老师一起画画;将自己学会的小诗文说给爸爸妈妈听;起床后自己穿衣服等等。
姥姥又来接孩子,我赶紧将孩子的进步一点一点地放大地说给姥姥听,姥姥听后对我说:“看起来还是她妈妈有办法,开始我看见他妈妈让宝宝自己穿衣服都不管我真的受不了,可宝宝妈妈说得锻炼他,现在看起来宝宝妈妈说的真对!”我立即接过姥姥的话:“您说的真对,有的事情就得听宝宝妈妈的,多锻炼孩子,您看,宝宝现在多有进步呀!”姥姥用力地拍了拍我的肩,很认真地说:“以后就听你们的!”
案例二:“妈妈,你和我一起上幼儿园!”
幼儿资料:
畅畅,女,4岁半,这学期早上入园时一直情绪不好,哭哭闹闹。
“妈妈,你和我一起上幼儿园!”畅畅边哭边对妈妈说。妈妈一边搂着心爱的女儿,一边安慰说:“好好,你先进去,妈妈这就来。”畅畅半信半疑地一步三回头地走进了活动室,可是转眼间妈妈却不见了踪影,畅畅大哭起来。
畅畅在老师安慰下渐渐平息了哭闹,但还是不是地向门外张望。
畅畅再次扑捉到了妈妈留恋的身影,冲出活动室嚎啕大哭起来,我见此情况将畅畅半哄半强行的带回了活动室。
待畅畅情绪稳定一些我和畅畅进行了谈心。问:“你为什么哭?是因为不喜欢幼儿园吗?”答:“不是,我挺喜欢幼儿园的,我就是想让妈妈陪着我一起上幼儿园。”问:“你知道妈妈现在干什么去吗?”答:“上班。”问:“妈妈为什么要去上班?”答:“因为妈妈有工作要做。”问:“如果妈妈在幼儿园陪着你一起上幼儿园,你觉得会怎么样?”答:“那妈妈的工作就没人做了,妈妈的领导就该说她了。”问:“你愿意妈妈挨批评吗?”答:“不愿意。”问:“你对妈妈提出的要求让她和你一起上幼儿园你觉得妈妈能做到吗?答:“不能,我知道妈妈是骗我的。”问:“你觉得妈妈答应你的事情没有做到是吗?”答:“是的。”问:“那你觉得妈妈为什么要骗你呢?”答:“妈妈不想让我哭。”问:“既然妈妈答应你的事情你也知道做不到,你是不是能和妈妈好好谈谈,商量出更好的解决办法?”答:“嗯。”
教育分析:
孩子和妈妈有着难分难舍的依恋感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女孩子,这种表现可能会更加强烈,通过和畅畅的交谈我了解到畅畅一天比一天更厉害的哭闹源于妈妈永远不能实现的承诺——我和你一起上幼儿园。因为畅畅是一个思想比较成熟的孩子,妈妈的哄骗根本骗不了畅畅,她知道妈妈的承诺做不到,又希望妈妈能做到诺言,现实与希望的矛盾导致了畅畅的激烈表现。
教育策略:
1、鼓励幼儿进步,树立榜样作用:
和畅畅的一次谈心并没有彻底解决问题,我知道她虽然能够了解家长的良苦用心,但是从心理上还是不能主动地接受,因此在和她谈心的基础上,我利用一切机会表扬、鼓励畅畅,将她的进步放大,树立畅畅在同伴心目中的榜样作用,如:“畅畅今天非常棒,第一个来幼儿园,帮助老师和小朋友把所有的毛巾都整理好了!”“畅畅真像一个大姐姐,她帮助翘翘穿鞋!”……
2、用正确的教育行为帮助家长发现问题:
我和畅畅的妈妈预约了时间进行了一次详谈,我将和畅畅的对话反馈给畅畅的妈妈,畅畅的妈妈很诧异:“她知道我在骗她?”由此我知道,家长并不是十分了解孩子的心理。我对家长提出了几点要求:①不要再对孩子开空头支票,既然答应了一定要做到;②把孩子当成一个“大人”好好谈谈,听听孩子的想法;③每天送完孩子立即离园,不再留恋。家长表示一定配合老师做到要求,帮助畅畅对过情绪困难期。
3、用其他家长优秀的教育行为为家长指引方向:
萱萱的妈妈作为家长巡讲团的成员写了一篇文章,其中很多观点和做法都是如何平等地对待自己的孩子,如何将自己的现实情况告诉孩子,和孩子一起商量解决办法,她曾经对孩子说:“妈妈现在有非常重要的工作要去做,可是妈妈要是去工作了就不能陪着你了,妈妈会很想你,你说妈妈该怎么办?”萱萱像小大人似的对妈妈说:“妈妈,你快点工作就能快点回来陪我了,你就不会太想我了!”萱萱妈妈的言行对畅畅妈妈有很大的帮助,我将此文章推荐给畅畅的妈妈,希望她能从中受到启发。
4、对家长的点滴进步及时鼓励:
通过一系列工作,畅畅妈妈了解了自己行为对孩子的困扰以及不当,于是畅畅妈妈不断地改进自己处理亲子问题的方法,很多也借鉴了萱萱妈妈的做法,对于畅畅妈妈的改变我也及时地加以肯定和鼓励,因为孩子需要鼓励,家长更需要鼓励,这样可以使家长正确的教育行为继续巩固下去。
帮助孩子摆脱情绪的困扰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情,需要一个过程,希望通过老师、家长、孩子的共同努力能使孩子快乐起来。
案例三:苦口良药& 促进家园沟通
  《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教师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这些新的理念要求我们将幼儿园家长工作做得更细致,更宽广,更完美。大班下学期是家长工作最难做的时候,如何处理好家长工作,是我们开学以来一直研究的问题。为此,我们在进一步领会《纲要》精神的同时,深入研究,注重细节。
  开学不久,由于需要家长配合的工作很多,石雨涵的妈妈很是不情愿,于是就提醒了她,可是这段时间她们家事情也比较多,石雨涵的奶奶生病住院,所以当老师提醒她妈妈的时候,石雨涵妈妈一下子说了很多抱怨的话,情绪很激动,说了许多不中听的话,而且当着众多家长的面,说得我们很难堪,下不了台。
我当时强迫自己别激动,尽量耐下心来,避免和石雨涵妈妈正面冲突,不和石雨涵妈妈计较。过后,我们就这件事反省了大班的一些具体工作,确实发现了许多问题,并及时作了改进,最终以妥善的方式化解了石雨涵妈妈的抱怨,老师还是一如既往地喜欢石雨涵,平时和石雨涵的妈妈多交流,多探讨,使石雨涵的家长特别是妈妈非常感动,恢复了对老师、对幼儿园的信任。交谈方法得当,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或“化干戈为玉帛”;方法不当,只会使问题复杂化。交谈是一种近距离的沟通方式,如果家长和老师能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多沟通、多体谅,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其结果必定是“双嬴”的。
  大班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后,由于孩子各方面都能自理了,需要老师的照顾相对少了一些,再加上孩子快要离开幼儿园了,家长对老师就有些不在乎了。因此,幼儿园的活动家长不情愿参加,就会产生强烈的不满。比如,幼儿园要收集幼儿资料、废旧物品、动植物等,有些家长就会觉得幼儿园事情怎么这么多,一会儿收集这样,一会儿收集那样,一次收集完不行吗?这是由于家长对幼儿园的运作和教育理念不清楚,对老师、对幼儿园的不理解。所以就需要老师及时和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园这样做的原因,也让家长了解我们的办园理念,收集废旧材料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幼儿园、家长、孩子共同参与环保活动达到共识。
  受到抱怨当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特别是家长的情绪较为激烈时。但是如果我们把家长的抱怨看作是一贴苦口的良药,多找找自身的不足,以更宽广的胸怀、更可亲的态度、去迎接家长、孩子,则班级管理的质量就可以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案例四:化解家园误会
一天早上,文文奶奶送完孩子到班里来和我沟通孩子和张老师之间发生的问题。奶奶说,张老师和孩子说:“文文你再淘气,幼儿园就不要你了!”而且文文妈妈回家说:“张老师问我,文文奶奶是跳舞去了吗?”奶奶问我:“张老师说这话是什么意思?”我在向家长了解了事情经过后,向奶奶解释说:“其实张老师很喜欢文文,但是张老师说话有时不太注意方式方法,但是本身绝对没有什么恶意!”
事情发生后,我和班里老师决定要及时和文文奶奶再次沟通,避免误会扩大,当天电话预约奶奶下午来接孩子。离园后我们几位老师又和文文奶奶聊起事情的经过。作为老师,我们首先和奶奶说了一声“抱歉!不管什么原因,给您造成了困扰,这也是我们工作的失误。”我们也向文文奶奶介绍了一些育儿经验。由于孩子爸爸妈妈比较忙,没有什么时间陪同孩子,孩子在倾听能力和注意力方面还应加强培养,我们还介绍了一些方法帮助家长逐渐改善孩子的不足。奶奶也跟张老师沟通:“以后如果有什么事情想知道、想了解的可以直接问我。”我和另外一位老师也在过程中极力化解奶奶与张老师之间的误会,达成共识今后要为了孩子的成长共同努力。
作为一名教师,言行举止很重要,每个细节家长都会看在眼里,家长把孩子放在班里,要让家长放心,教师要做得很多。
在工作中,我们会及时和班内老师沟通在教育行为和家长工作方面的问题,争取将班级工作做得更加完善。
案例五:盲目对孩子进行“快乐教育”
接大班时我们照例对每位幼儿进行了家访,并向家长介绍了大班要进行的幼小衔接工作,其中有些家长表示赞成,有些则表示不理解,尤其是申申小朋友的爷爷,则表示相当不理解并当即反驳:“我们不主张学任何东西,我们只希望孩子有一个快乐童年,孩子快乐就行”。
通过进一步了解并与原班老师沟通,我们了解到,申申的父母由于工作忙,很少能看见孩子,孩子就由爷爷奶奶全程照顾起来。而且爷爷是一个很细致的老人,很多事都为孩子想在前头做在前头,不希望看到孩子吃一点苦、受一点委屈。
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申申小朋友自理能力、动手能力很差,做事总是拖拖拉拉、无精打采的,而且总是昏昏沉沉、心不在焉的样子,没有一点精气神。比如,吃饭总是愣神等待,需要老师不停的提醒,甚至需要老师喂饭,即使这样每吃一口饭老师还要去提醒他嚼和咽。做其他的事情更是如此。而每次接申申来的爷爷也不像其他家长那样,向老师了解一下近期的活动,问问孩子的情况,他从不主动找老师沟通,老师要求家长配合做的事情,他家也很少能配合。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老师特意组织了家长开放活动,并和申申妈妈做了沟通,力邀妈妈来参加。在看到孩子的具体表现以及与同龄孩子的差距,同时考虑到面临入学等实际问题后,妈妈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也为自己和家人曾经单纯让孩子感受快乐的做法太过盲目而感到后悔。
案例六:年轻父母不尽责任
小小班的萱萱,由于爸爸工作忙,就和妈妈一直住在姥姥家,虽然妈妈一直没有上班,但她却是由姥姥一手带大的。虽然萱萱家就在幼儿园对面,但平时接送孩子还都是姥姥,妈妈几乎不露面。
在一次开放活动的午餐中,萱妈喂了萱萱半天也喂不进多少,很着急,就让姥姥喂,当姥姥喂萱萱时,她又在一旁指手画脚,埋怨姥姥这样喂不对,那样喂不好,惹得娘俩不停的争吵。
姥姥也会因生气和我们发牢骚,说萱萱妈妈晚上从没有起来管过孩子,早上也都是姥姥自己收拾屋子、忙乎孩子,而萱萱妈妈不仅不管,还催促姥姥快点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以免影响自己睡回笼觉。每天孩子从幼儿园回家后,照例是萱妈照看孩子,而这却是因为萱妈不会做饭,只有她照看孩子,姥姥才能腾出手做饭。但萱萱姥姥最后还会说,自己闺女其实也挺疼人的,平时总给自己买东西,自己和孩子生病了,她也知道照顾等等。
三、我们的点滴体会: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无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复杂的任务。”幼儿园要努力争取家长的配合,定期给家长做一些家庭教育报告,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向家长反映幼儿在园的表现,利用发一些宣传资料、家长学校、家长经验介绍、家长约谈、家长助教、家长信箱、入户指导、家长园地、网络沟通、书籍推荐及讨论交流、亲子游戏活动等各种形式向家长宣传幼儿教育的先进理念,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形成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和幼儿教育评价观。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才更利于幼儿园工作的开展和幼儿的发展,才更利于实现家园共育。
随着现在入园难、入园贵问题的出现,家长对教师的要求与日俱增,尤其是有部分经过重重险阻才进入幼儿园的家长,对幼儿园、对教师几近苛刻要求,加上80后家长问题,教师处于家长理念和幼儿教育理念不一致的两难境地,因此转变家长观念非常重要,如何使家长从幼儿园工作的挑剔者、监督者,真正变为合作者、参与者是我们已应长期研究的课题。&
研究二:针对不同家长群体实施有效指导,提升家园共育水平
家长是孩子的保护者,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但家长也是普通人,文化背景各不相同。有的家长可能不够关心孩子,有的可能会刻意与托幼机构保持距离,有的甚至可能有自觉不自觉伤害孩子的举动。在与家长接触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发现每个家长都具有各自的特点。由于家长自身年龄、学历、职业、成长背景以及育儿理念的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家长群体。
从他们对待园所和班级工作的态度以及合作的效果来看,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群体:即易于合作型、一般合作型和不易于合作型。为了家园配合一致,在家园沟通中,固然要有一些面向全体或部分家长的沟通工作,但家长工作也要因人而异。我们应从整体上帮助家长确立科学的育儿观,对不同层次家长进行不同内容、不同方式的指导。教师要站在家长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要引导、帮助形形色色的家长共同担当起教育好孩子责任,结合不同家长的特点制定不同的策略,以使更多的家长更有效地参与到家园共育的工作中来。
一、易于合作型(积极配合型):这样的家长对于园所或班级的教育工作非常支持,且主动积极地出主意想办法,并能够用自身行动来影响其他家长,有一定的责任感,能推动教育工作的有效实施。
家长的主要表现:重视教育,尊重孩子,一般较民主,寻求教育方法。
这些家长,比较重视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他们往往在孩子身上投入的精力较多,对孩子的期望也较高。他们关心孩子,愿意主动与教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园的生活、学习情况,反映孩子在家的情况。他们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教师共同探讨孩子面临的问题,并能以较高的热情参与幼儿园的活动,能够认真填写家园联系册,提出忠肯的意见和建议。他们大部分能和教师像朋友般相处。
指导策略:
1、多元沟通
这部分家长是家园共育较理想的伙伴,教师要以友好的态度,足够的热情回应家长,及时对他们的意见、要求做出反映。邀请这部分家长参加幼儿园或班级的家委会,真诚的请他们为家园共育的工作出谋划策;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聘请他们主持家长沙龙活动等。使他们以独特的支持的视角、角色,成为幼儿园可贵的教育资源,以他们的支持、监督、评价来促进班级工作及幼儿园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全全是我班一位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事情积极主动、善于表现、求知欲强的小女孩,小朋友和老师都非常喜欢她。全全的父母非常重视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对幼儿园的任何活动都积极主动地参与。于是我与全全的妈妈沟通,请她将自己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介绍给班里的其他家长,全全妈妈很愉快地接受了任务。几天后全全的妈妈将一篇题目为《做一个有“爱”的妈妈》的文章交给了我。我将这篇文章在我班“家长园地”的“我的育儿经”专栏展出,请其他家长分享全全妈妈的育儿经验。全全妈妈“赏识教育”的教育观念得到了许多家长的认同与赞赏。一时间在家长中掀起了一股学习与借鉴“赏识教育”方法的热潮。还有一部分家长受全全妈妈的影响,也纷纷将自己宝贵的“育儿经验”通过“家长园地”介绍给大家,使我班形成了良好的家庭育儿氛围。
一天,李老师带着幼儿园的小朋友参观热带植物园,齐齐对一种树产生了好奇:“李老师,这是什么树?”老师不知道。就对齐齐说:“对不起,老师也不知道。不过,你爸爸是生物老师,你可以回家问问爸爸。”齐齐回家后问爸爸,爸爸却回答说:“我也不知道,明天你再去问问老师。”第二天,齐齐来到幼儿园,爸爸特意交给他一封信,说是带给老师的。老师接过信后,明白了家长的意图。说:“老师已经查了有关资料,知道这树的名字了……”家长的苦心再明显不过了,他是想让老师在孩子心中树立美好形象。要孩子相信老师。
2、发挥家长的积极作用,帮助老师宣传班里的教育工作
添添的妈妈总是主动地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园的生活、学习情况,并反映孩子在家的情况。中班末期有许多家长在犹豫,到大班孩子是继续留在幼儿园还是送学前班。从添添妈妈那里了解到家长的想法,我就将我班到大班将要开展的教学活动计划较详细地介绍给了添添妈妈,添添妈妈听了非常认同与赞赏我们的计划,于是在幼儿离园的时候主动将我们的设想介绍给其他的家长。听了老师、添添妈妈的介绍,加之我们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到大班后,虽然其他大班纷纷出现幼儿退园去学前班的情况,但我班没有一名幼儿退园。这其中老师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是家长认可的一个原因,但是添添妈妈早期的宣传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二、一般合作型:能够配合园所或班级搞好教育工作,完成自己所承担的工作。
家长的主要表现:能为孩子提供优越的条件,但因为工作较忙或因家长性格问题,一般与老师的交流很少。
指导策略:
1、情绪感动法
这部分家长有参与幼儿园教育的热情,因此教师应热情地邀请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来,给他们任务,使他们建立被重视感。老师邀请这部分家长一起参与活动课程的构建,根据某些家长特殊的职业、身份,一起组织教育活动,如请警察爸爸为孩子讲交通规则、请医生妈妈讲如何保护牙齿,这样,一方面充分挖掘家长资源,使家长感到自己被老师的认可,另一方面,也可弥补教师某些科学知识和能力的不足。
王涵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小女孩,这一点她很像自己的妈妈。虽然王涵的妈妈不善于主动与老师沟通、交流,但是通过问卷调查和我主动地与之沟通,了解到王涵小朋友的妈妈对班里的活动还是非常关注的,并且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于是在“三八妇女节”——“我爱妈妈”的活动中,我邀请王涵的妈妈给小朋友们介绍宝宝的成长经历和妈妈抚育孩子的艰辛。王涵妈妈得知后非常感动,高兴地接受了任务并做了认真、细致的准备。活动当天,王涵小朋友的妈妈以课件、照片、实物等形式向小朋友们介绍了宝宝从妈妈肚子里到出生后的成长经历及妈妈抚育宝宝所付出的艰辛,让孩子们真实地感受到了妈妈对自己的爱,更增进了对妈妈“爱”的情感,同时也使所有的家长深受感动。这次活动后,王涵小朋友的妈妈成了参与班里活动的积极分子,并且能主动与老师沟通、交流自己的想法与观点了。
我班有一个女孩子婷婷,家长对幼儿园的工作态度是唯唯诺诺,基本属于随大流型的。在一次幼儿档案的家长问卷中发现勾画的都是达到或很好,而在日常活动中的观察中发现,她既不会区分男女孩子,对数量也不能正确感知,我们非常困惑,觉得这个问题不能忽视,应该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当我们把疑问向家长委婉地表达时,家长含糊其词的说我们知道知道,就随便画的。为此我们决定进行家访,以便了解真实情况。家庭访问前,班内教师事先做了分析:教师和家长观察的视角有所不同,教师更趋于专业化,客观的同时也比较刻板,而家长更多的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虽然会出现不准确的评价,但更多的是出于保护孩子的角度。
在家访中我们却了解到,原来孩子的状况他们是知道的,只是怕老师歧视,没有如实填写。因为婷婷的爸爸小时候就是这样,连小学都没毕业,大了就好一些了。妈妈也向我们表示了困惑,自己虽然是老师,但很忙,从出生就无暇顾及孩子,由托儿户照看,孩子现在的状况家长也非常担心。了解到这样的情况,有一些意外,但也在意料之中。首先我们提出在园中会更加关注婷婷,使妈妈放心,不会有歧视的现象发生。其次建立个案追踪,定期给与家长具体指导,并请家长不定期的反馈幼儿的进步(可反映到档案的在家记录中)。如:建议妈妈每天为幼儿阅读20分钟,推荐了几本适宜的图书,提高理解力和阅读兴趣;陪宝宝由易到难玩拼图游戏提高观察力;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介绍了几个倾听指令的游戏,以提高反应力等等。
一段时间以后,婷婷进步明显,使原本意见多多的婷婷爸爸非常感动,没想到老师对自己的孩子那么上心,妈妈的脸上也出现了更多自信的表情,由原来对幼儿园工作的维诺态度逐步转变为了积极参与,比如提供各种材料的支持,主动打印图片、搜集材料等等。现在,孩子毕业已经两年了,家长仍和我们积极联系着。
2、多给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的机会
老师要真诚地邀请这部分家长参加半日活动观摩、亲子运动会等,使其了解自己孩子的发展情况。一方面增进了亲子之间的关系,也使家长能用发展的眼光关注孩子。
小班刚入园时期,大部分小朋友情绪不稳定。森森只来了几天,他很安静也不言不语,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森森生病了,休息了一段时间,当过了“十一”长假再次来到幼儿园的时候,大部分小朋友情绪已经稳定,但他还在不停地哭闹,怎么安抚也不见效。早餐不吃、一日活动也不积极参与。看到这种情况我们也和着急,恰逢中秋节,我们便和森森妈妈联系,参加幼儿园的助教活动。一方面,发挥她音乐教师的良好资源,更重要的还是想帮助森森平复情绪以便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在活动中,妈妈教了小朋友一首歌曲,森森特别开心和小朋友一起又唱又跳,妈妈也感觉到幼儿园教师工作的辛苦。当他再来幼儿园的时候,特别自信,总是骄傲地对小朋友说,“我妈妈也会教小朋友唱歌”。小朋友也喜欢围着他一起游戏,就这样他很快融入了幼儿园生活。家长以助教身份参与到幼儿园工作中,使森森顺利地渡过了入园适应期,而妈妈也更加积极地配合幼儿园工作。
“六一”是孩子们的节日,每年六一之前我们都会为孩子们精心选择节目排练。为了让每一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到演出中,一些不善于表现的孩子也不得不参与“痛苦”的排练中。今年,我们改变了方法,请家长作为演员给幼儿表演节目。刚开始的时候,不是所有的家长都赞同,因为他们也有顾虑: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如果演不好怎么办?但是我们认为,这是一个与家长近距离沟通的好时机,他们通过参与排练感受到教师的专业指导水平,感受到教师在为幼儿排练节目过程中的辛苦付出。事实证明:家长们从最初的不理解、有些抵触、到不断地增加自信,愿意参与表演,在活动中家长们有了很大的变化。演出当天,很多家长激动地说“我们找回了童年时代的感觉”。
三、不易于合作型(消极):对园所或班级的教育工作不理解,态度比较消极,不能配合完成相关的工作。这些家长又分为工作繁忙型、态度随便型、不能正视幼儿问题型等。&&&&&
这部分家长教育孩子的心理和行为总是处于摇摆和矛盾之中,他们一方面关心子女的成长和教育,充分认可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对孩子产生的影响,但另一方面他们迫于工作和社会压力显得无暇顾及。因此,他们会精心为孩子选择一所满意的幼儿园,但对孩子入园后的生活、学习关心不够,在家里也缺乏和孩子共处及游戏的时间。他们往往将孩子送入幼儿园后就把教育孩子的任务交给了老师,很少再主动去了解和学习教育孩子的方法。接送孩子不是托人代劳,就是早早把孩子送来,或有事而晚来,考虑到孩子的感受不得已需要参加半日开放活动,也是匆匆忙忙。
指导策略:
1、真诚地与家长进行交流,得到家长的支持与信任。
我班的天麟小朋友,相对于同龄儿童来说确有不少特别之处,如:无缘无故打人,抢玩具,欺负同伴,常搞破坏等等。也因此成了小朋友们的被告。在集体活动中,他常会在座位上吵闹,打断老师的话,对正常的教学活动造成不良影响。天麟的家长对孩子的表现是听之任之,对于其他家长的告状也是敷衍了事。从不主动向老师询问天麟的表现。妈妈的“防卫”理论。天麟的妈妈非常溺爱孩子,平时总担心孩子被人欺负,时常向他灌输自己的“防卫”理论:谁要打你,你就打他,这叫“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属于“正当防卫”。由于妈妈的这种观念和思想的渗透,养成了天麟“惟我独尊”的性格。家长们不断地告状,使得天麟妈妈的耐心慢慢地没有了。觉得孩子可能改变不了了。不主动与老师交流是认为老师也会告状,伤其自尊心。
我首先和家长进行了交流,指出他们的“正当防卫”论在园是不适宜的。由于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不可能和成人一样能用比较适宜的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有些只是想和别人表示友好,可是,他的动作给人的感觉就像是想侵犯别人;有些不太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更多的只能依赖于动作,造成许多理解上的偏差。我们列举了许多在平时工作中遇到的事例,让家长非常信服地接受了我们的观点。教师和家长应尽可能在观念上达到共识。我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作用,尊重家长,珍惜每一次与天麟妈妈交流的机会,取得家长的信任,以最大的耐心和真诚与家长交流。天麟妈妈消除了顾虑主动和老师交流孩子的表现并配合老师对孩子进行教育。
2、通过激励、表扬、暗示的方法,激发家长家园共育的意识
教师要主动伸出合作之手,拉这部分家长一把,使他们加入到家园共育的队伍中来。教师在和他们沟通时,首先要有同情心,站在家长的角度考虑问题,不要只在发生了问题的时候才和家长沟通,以免引起家长的反感心理,可以利用接送等短小的时间片断,通过只言片语对孩子最近些微的进步表示欣赏和肯定,而不是一味的“告状”,让家长得到一种鼓励,树立家长的信心。
新升班后不久,许多家长会在离园的时候与老师交流孩子的一些情况,希望老师能更多地关注、照顾。虽让我有些应接不暇,但通过与家长的一些交流确实使我对新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家长也表现出对班级工作的积极配合,使得班级工作得以顺利地开展。与此形成反差的是,悦悦自打升班后,她的父母就很少来接她,大多都是他的姥爷、姨姥爷、妈妈同事阿姨……而且每次接的时候,都很匆忙与老师打个招呼就走了从来也不与老师交流一下孩子的情况。在班里,这名幼儿与我也不是很亲近,在我与他交流时她总是用点头与摇头来表示。每次老师布置的任务,如:准备易拉罐、照片等。她从来没有完成过,幼儿园在开学初发的小书包她也从来不背,老师发的一些作业、图书他只得拿着回去。老师提醒多次特无济于事。在开放日活动中,她的家长也很少出现,悦悦也好像已经适应了这一切,表现得很平静。只是到亲子环节中他才会很失落的走到老师身边和我们一起游戏。
在一次家长会上,我看到她的妈妈来了,非常高兴准备会后要与她好好交流一下。在开会的过程中,我发现她始终低头弄着手机。其他家长一直在记录着老师所讲的内容。在会议的间歇她很抱歉的冲我招招手示意有急事先走了。然后又是很长时间见不到她。
经过多方面了解我知道:她的爸爸由于工作出色参加了维和人员的培训,并与近期赴苏丹参加维和任务,长期不能回家。同时她的妈妈也在公安局上班工作较繁忙。在家里他还有一个小他两岁的妹妹,由姥姥姥爷照顾。如果家里有什么事,家里所有的亲戚都要来帮忙。而且妈妈会关注妹妹会更多一些,它会时刻为自己的利益而和家人哭闹,或者想出方法来解决。
于是在工作中我会更多的关注她,通过短信向他妈妈把她在幼儿园的一些进步及时地转达。在六一的绘画评比中,鼓励他妈妈与她一起参加亲子才艺的展示(悦悦绘画含有天赋但他妈妈对此一直不以为然)虽然最后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参加,但他还是通过短信向我表示了感谢。在运动会准备期间,我发现她身体协调性极强,跑步速度也很快。虽然她妈妈也没有来参加,但当我把这些告诉她时,她显得很吃惊也很高兴。慢慢的我发现她尽管会很晚一些来接孩子,但他亲自来的时候多了,并会主动的向我询问一些孩子的情况,我也会随机的询问一些他爸爸参加维和的事情并表现出对此的敬佩。和对她一个人承担家务的理解,并表示可以随时帮助她。
现在,由于工作家庭负担重,她虽然不能像其他家长做的那么好,但我能感到她在努力尽自己所能的抽出时间对陪孩子,多与我们交流。
3、从反馈幼儿的优点入手,积极为孩子营造与同伴和谐相处的空间
小朋友分成四队合作摆放多米诺骨牌,哪队最先摆好就算成功。亮亮属于黄队,他没有参与摆放而是不时地到别的队看看。红队小朋友马上就要摆好了。亮亮走过去,一伸手把摆好的多米诺骨牌全推倒了。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我们黄队还没摆好呢!我不想让红队得第一。”平时也是这样,如果没有得到想玩的玩具,看看这个碰碰那个,他就打扰别的小朋友的活动或游戏,发泄心中的不满。为了帮助他逐渐改正这一弱点,我与他的家长及时沟通了孩子的情况,可妈妈说:“老师,您说的这一问题是冤枉孩子,我们在家从来没有招惹谁。”奶奶说:“老师是不喜欢我们孩子,这对我们孩子打击太大了!”
每个幼儿都会有优点,平时注意及时抓住幼儿的闪光点,给予鼓励和表扬,或者给他展示自我的机会,赢得同伴的认可,从而获得心理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亮亮的记忆力好,教师经常让他背诵儿歌和古诗。他为了得到展示的机会和老师的表扬、同伴的认可,学习更认真,注意力更集中了,无形中就减少了他“惹事”的机会。我将他每次的进步、优点及时向家长反馈,让家长知道老师很关注他,打消消极情绪。
角色变换能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给他人造成的影响和伤害。当亮亮打人时,教师就问他:“如果小朋友向你借书借不到就动手打你,你还愿意把书借给他吗?”他说:“不愿意,书本来就是我的,我不想借就不借,他也不能打我啊!”“对啊,你可以这么想,那么小朋友也可以这样做啊,你打人就不对了。”这样的谈话让亮亮学习感受他人的想法和权益,发展他的移情能力。有时候,亮亮也会被别人欺负,就抓住机会引导他思考被别人欺负的感受。在这样的体验与反思中,让他逐渐感悟到友好交往更容易交到朋友,更容易实现自己的愿望。
通过交流发现,亮亮的父母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存在明显分歧,妈妈认为孩子不应该管,而爸爸认为孩子应该管。为了使父母教育观念达成一致,教师决定先请爸爸做妈妈的思想工作,然后教师也利用妈妈接送孩子的机会向她摆事实讲道理,让妈妈意识到自己放任自由的教育方法的不足之处。渐渐地他的妈妈对老师的观察和分析听得很认真,还做了大量笔记。有一次妈妈早上送亮亮来园时说:“亮亮,你要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不能捣乱。”这说明,妈妈从以前的不闻不问已有所转变,开始有了对孩子的叮咛和嘱咐,这对于妈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如果幼儿是剖腹产、缺乏母乳喂养、缺乏兄弟姐妹、早期限制活动过多等,幼儿就会出现触觉敏感问题,表现为胆小、怕黑、爱吃手、不愿独自睡觉、对小伤小痛特别敏感,而且爱打人和惹人。亮亮的情况就属于触觉敏感,我们建议家长对他进行触觉训练。平时在家中注意多拥抱、抚摸孩子,或者带孩子去游泳、玩沙土,让爸爸多带孩子做滚翻等活动。
通过一段时间的家园配合,终于亮亮改变了许多,虽然他还有这样那样的小毛病,但他确实通过我们的教育,你行为有了很大改善,家长态度也变得缓和,这为我们今后的家园配合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4、家长助教活动
这些家长往往最需要的是一些具体的指导策略,老师要变理论指导为具体示范。引导这些家长积极参与到班里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来,亲身感受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使其真正了解幼儿园教了什么?对孩子的发展有什么作用?这样才能使家长充分感受到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看到孩子进步了,家长的自信心也足了。从而会积极地配合老师的工作。
通过研究,我们认识到应从整体上帮助家长确立科学的育儿观,把握“尊重、平等、换位、专业”的宗旨,对不同层次的家长进行不同内容、不同方式的指导。用我们自己的力量来改变家长的态度,用我们的教育成效,换取和建立家长的信任,更好地实现沟通,达成高效的家园共育。
研究三:探究行为偏差幼儿家长工作的有效策略
古语云:“三岁定八十”说明幼儿时期的言行举止对其成人后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幼儿期是人生的奠基时期。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期“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性”,“这种最初的个性倾向在人的一生中都会保留它的痕迹,因而在人的心理发展上是有一定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幼儿知识经验贫乏和言语不够发展,他们还不能经常有意识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动,一般心理过程都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心理活动也带有很大的不稳定性”。
在每个教学班都会有一些行为偏差的儿童,他们经常会表现出“反常规”行为,过多的“真相汇报”造成了家长与教师之间的隔阂,容易在教育方法以及观念上出现不统一,有时甚至形成了对立的局面,因此对行为偏差幼儿家长工作策略的研究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全面关注、个别帮助是我们做好家长工作的原则,只有在家园一直的前提下才能达到共育,促进幼儿全面协调发展。
一、对行为偏差幼儿的分析
我国目前的幼儿教育,重心已由“智力开发”转移到“全面素质”的提高,由整齐划一的标准型转移到“个性的健全发展”。幼教工作者开始注重儿童的人格塑造,把培养幼儿良好情绪情感、行为习惯,社会交往等作为幼儿教育的主要目标。从我国目前的现状看,由于独生子女家庭多,幼儿中相当普遍地存在着独立性差,心理脆弱、任性、缺乏合作交往意识和能力等问题,不少孩子存在心理和行为偏差,如孤僻、攻击性行为、以自我为中心等等。引导和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其身心发育和成长有着重要而长远的影响,也有利于幼儿的个性的健全发展。
幼儿为什么会有行为偏差?有时由于幼儿缺乏生活经验,有时由于幼儿认识水平有限。心理学家还发现,有时他们是想吸引成人的注意力,满足他们渴求安慰和关爱的心理需要……幼儿行为偏差,主要源于父母管教,或者受“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后天环境所影响。问题的重心在于“如何纠正其行为偏差”和“谁是矫正幼儿行为偏差的‘专家’”。
幼儿行为偏差有多种行为表现形式,其中攻击行为表现幼儿以及退缩行为表现幼儿区别于其他病理性偏差行为表现,良好的家园共育可以帮助这些幼儿调整心理纠正行为表现。
二、攻击性表现幼儿的行为调整
所谓攻击性行为表现是指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采取有害他人、毁坏物品的行为。幼儿攻击行为常表现为打人、骂人、推人、踢人、抢别人的东西(或玩具)等。幼儿的攻击行为一般在3-6岁出现第一个高峰。总体来说,攻击方式可分暴力攻击和语言攻击两大类,男孩以暴力攻击居多,女孩以语言攻击居多。
这类幼儿往往是造成班级“混乱”的主要因素,做好家长工作尤为重要。教师经常会向家长反映幼儿的反常规行为以及对班级或其他幼儿造成的影响,时间长了就造成了家长心理的阴影,有时表现不愿意和教师交流;有时会敷衍了事;有时会采用暴力施教……影响了教育的一致性。因此针对攻击性表现的幼儿,我们认为应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针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进行指导,采用适宜教育策略调整幼儿的行为,获得家长的认可争取教育的一致;另一方面是针对家长的教育误区进行指导,帮助家长调整教育行为,家园共育中帮助幼儿调整行为。
案例一:淘气的睿睿(调整教育行为)
实录一:&&
餐后看书时间,孩子们都在安静的看书,睿睿看到夯夯的书很好看,就凑过去看,并对夯夯说:“我看看行吗?”夯夯不给,他就动手抢,夯夯向老师告状,他趁老师不注意把夯夯打哭了。
美术活动结束后,睿睿正在收拾自己的油画棒,这时洋洋不小心碰了一下他,使得他的笔撒了一地,睿睿马上打了洋洋,洋洋向老师告状,老师批评了他,小朋友不是故意的就应该原谅他,可睿睿却趁老师不注意,恶狠狠地踩了洋洋一脚。
户外活动时,睿睿没有跟随大家集体活动,而是一个人在场地上跑动,一会儿从台阶上跳下来,一会儿在场地上绕圈,一会儿追着打其他小朋友,总是有小朋友告他的状。我把他叫到跟前问他在玩什么?他说:“我在打怪兽!”说着又跑了出去。
幼儿分析——攻击性行为形成原因:
1、模仿:中班的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弱,且又好动,模仿性强。如果成人采取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孩子就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奥特曼等打斗场面不断刺激幼儿,好动的睿睿开始模仿画面中的各种打斗动作,并在同伴身上进行实践,攻击性行为不断得到强化。
2、挫折:睿睿的好动、任性、自控能力、规则意识差,促使孩子不断“犯错”,成人的批评、惩罚让幼儿不断受到挫折,象仔仔这种任性的孩子,挫折引起的反应方式就是以攻击性行为来保护自己,而好动、自控能力差的睿睿又无法把握保护自己的“度”,攻击性行为就更变本加厉了。
3、溺爱:父母平时工作忙,睿睿是由姥姥姥爷带大的,老人溺爱孩子,而父母觉得愧对孩子,也会宠着她,每当犯错误时,睿睿就会耍赖哭泣、蹦高、打滚直到父母投降。因此这种特殊的娇宠和放纵,导致了孩子为所欲为,稍有不如意就采用“攻击性”行为,发泄不满情绪。
教师指导策略:
1、与幼儿谈心拉近孩子与老师的距离。当他出现攻击性行为时教师把他带到一边单独谈心,告诉他,如果别人抢你的玩具你高不高兴?同样,你抢别人的玩具小朋友也不高兴。
2、加强注意力的训练。把他安排到老师能够得着的地方,由于他思维敏捷,接受能力较强,教师要经常表扬他如“你真聪明”“你反应真快”“你真棒”等,让幼儿对教师产生信任。另外,在学习活动内容上安排难度稍大的任务,延长活动时间,逐步培养其做事专注、耐心的习惯。
3、在游戏中培养自制力。睿睿喜欢玩游戏,而且每次都很兴奋,但也常常伴有破坏性、攻击性行为。教师在游戏中有意让他担当“重任”如当小组长、警
察的角色,让他在游戏中逐渐学会约束自己。
4、争取家园配合。
&&在帮助家长改正不良教养方式的基础上,促使家长配合,巩固矫正的效果,如引导幼儿有选则地看电视,购买图书、玩具,杜绝孩子错误的模仿源。其次要为孩子提供正确的模仿源,一般攻击性行为的幼儿对解放军、警察都很崇拜,我们要让孩子明白,解放军、警察不但勇敢,更遵守规则,更喜欢帮助别人。另外,当孩子表现好的时候,及时向家长反映,当着孩子和家长的面表扬孩子今天没打人,有进步了,促进孩子向好的方面发展。
案例二:恼人的小雨(调整教育行为)
幼儿表现:
我们班的小雨今年5岁,从他4岁入园的第一天起就发现他跟别的孩子不大一样。大多数幼儿刚入园初期都要苦恼几天,他却不哭也不闹。一来幼儿园,他就仿佛其他人都不存在似的,想跑就跑,想玩就玩,根本不听别人讲话,眼睛也补看人。其他孩子玩的玩具,他想要就拿,不给就抢,再不给就打人甚至咬人。他不能安静地坐一会儿,更不会听老师讲故事,也不和其他孩子一起做各种活动。在和家长交谈中,我婉转地询问了小雨在家里地一些情况,他父母说:“我们的孩子很正常,只是说话和学东西慢一些。我们对他的要求不高,只要他和其他孩子一样。”看来,小雨的父母不能面对事实,不承认孩子目前的状况,我还是慢慢来吧。一次,小雨有在抢别人的玩具了,小朋友不给他,他就追着打,我上前抱住他,他对我拳打脚踢,他又跑到昨天老师刚刚精心布置好的角落,弄得乱七八糟。面对这样的孩子,我真的感到有些力不从心,心力交瘁了。
教师指导策略:
小雨入睡总是很难,如果不想办法让他入睡,他就会影响到全班小朋友的入睡。所以每天中午我都会拍着他入睡,又一次,没来得及吃午饭就拍着小雨睡觉,同时说让我去吃饭,我说还是先把小雨哄睡吧。这时,小雨突然对我说:“去吃我的饭吧。”我当时很惊喜,虽然小雨还分不清“你”和“我”,但是这是小雨第一次说出一句较完整的话。于是我接着说:“小雨,让老师抱抱。”小雨平时是不让任何老师抱的。这次小雨没有挣脱,却把他的肩膀向我靠了靠。这是他在我面前从未做过的动作,我心里真的很高兴。
幼儿行为与家长的转变:
过了几天,小雨的妈妈主动打电话来问,这两天老师是不是在教《小星星》的歌,因为小雨每天又唱又跳,听不懂他唱的歌词,但可以听出来他唱的是《小星星》,小雨的爸爸妈妈感觉到孩子的进步,说谢谢老师们了。这番话对于我们来说真是莫大的鼓舞。小雨每次活动时都跑到一边玩,根本没有学唱,没有想到他在家却可以唱。这件事提醒了我,这孩子有意无意地也学到了一些东西。通过一年的努力,小雨在各方面都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可以说比较完整的句子,愿意与人有肢体上的接触,尤其是与老师,可以进行较长时间的涂鸦活动。
我认为,对于这些行为偏差幼儿,教师首先要在心里接纳他们,还要站在加行的角度,了解他们所处的困境和焦虑无助的心态,尽力满足家长的需求,主动为他们服务。在给予家长实际帮助和支持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争取他们的协助和配合。特别是当教师在与有行为偏差幼儿的家长交往时,一定要注意尊重家长的感受,尊重家长的家庭生活和隐私。
案例三:“奥特曼”引发的矛盾(调整教育行为)
晨间律动结束了,孩子们仿佛还沉浸在欢快地歌曲声中,在回活动室的路上走走跳跳。就这样,健康快乐的一天在有说有笑中拉开了帷幕。突然,从活动室门口传来阵阵的抽泣声和家长低沉的斥责声:“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啊?!这几张盘都可以看,就是不能看奥特曼。”“我就想看奥特曼,别的盘我都不带,就把奥特曼的盘带进去就行。”幼儿抽噎着但很坚定地说。哦,原来是杜瀚生小朋友和他的妈妈,感受着他们各自的怒气和委屈,此时我明白了他们之间的矛盾。因为关于“奥特曼”的光盘和玩具,杜瀚生的家长非常不愿意让幼儿接触,用她的话说,孩子总是模仿里面的动作,还经常打伤小朋友,出于安全考虑不让孩子接触,但有时又拗不过孩子的任性,因此她非常苦恼。
我走过去轻轻地把他搂在怀里说:“我们把光盘拿进屋里问问小朋友,好吗。”在接过光盘的一霎那,我想我们的教育活动应该调整为关于“奥特曼的讨论”,来帮助他们化解矛盾,因为这也是很多幼儿与家长的共性问题。我把家长也请进来一起参加我们的活动。在活动中,先是“请小朋友说”环节,孩子讨论发言很踊跃,我也进一步了解了孩子,在他们心中,奥特曼是无敌的英雄。于是,讨论的话题从“奥特曼”转移到“谁是英雄”。在引导中,从帮助困难的人说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些小事,孩子们渐渐了解“英雄”其实就在身边,甚至可以是自己。在“请妈妈说”的环节中,妈妈承认了平时跟他们沟通少,今天才知道孩子心里想的是什么。接下来在“请老师说”的环节中,孩子们知道了看奥特曼的时候,哪些是小朋友应该学习的,哪些是不应该模仿的。
幼儿行为分析:
杜瀚生小朋友是一个各方面发展都比较全面的孩子,但就一个毛病,特别爱打人,只要趁老师不注意,他就会做几个刚从动画片里新学的武打动作,之后就招来一片告状声。在外面他也经常把邻居的的小朋友假想成敌人,所以给他父母也捅了不少篓子。她妈妈很生气,所以杜绝他看象奥特曼这样的动画片,可孩子却很拧,不达到自己的愿望也不罢休,导致了今天的母子之间的纠缠。其实对于幼儿的爱好,年龄特点以及希望得到老师父母支持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我们也从他们的年龄走过,也曾经这样期望过。所以说怎样既尊重孩子的愿望,满足孩子的需求,又不能因此出现负面的影响,这是摆在我们家长面前的一个问题。
教师指导策略:
《纲要》中还指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因此我尝试利用这种集体氛围与时机,针对幼儿与家长之间矛盾诱因,组织幼儿与家长一起观看光盘,一起谈论。从中幼儿明白了妈妈不让看奥特曼的原因。家长也明白了孩子为什么喜欢看这类型的动画片,他们其实真正的目的不是为了模仿“奥特曼”的动作,而是为了模仿“奥特曼”的英雄形象。有了家长对孩子行为的正确理解,再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后,渐渐地,杜瀚生小朋友也在改正模仿奥特曼打坏人的行为了,他们更加注意到自己的常规,在生活或游戏中更喜欢帮助别人了。
案例四:学会认错(纠正家长教育误区)
早饭前,杨振自己从楼下上来,“嘭”的一声踢开教室的门,其他小朋友都停下了手里的活动注视着他,有的孩子开始告状:“张老师,杨振踢门”……他回过头来看着告状的小朋友,然后一声不响的走进盥洗室。
幼儿分析:
杨振是班里的小淘气,经常和小伙伴们打打闹闹,难免会出现一些过激性行为,因此老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大部分都是围绕着这个问题。孩子们也因为他的“不好接触”而尽量避免和他发生冲突,而大家最多表现的就是“告状”。
看到杨振入园时的情景,我并没有过多的关注于其他孩子的告状,因为从他进屋开始我就看到我看到他一直用手捂住脸,眼里有泪光。我猜测应该是入园前家长动手打了他,所以他才会发生“入园踢门事件”。所以我决定继续观察。
早饭时,杨振一句话不说的吃饭,他的碗盘之间发出了“叮当”的碰撞,同桌的小伙伴开始告状:“张老师,杨振又弄碗……”我说:“好了,杨振我们不要影响大家吃早饭”,他抬头看了我一眼,我对他笑了笑,早饭继续进行。
进餐时,我发现了他脸上的红肿,因此证实了我的判断,我并没有主动去问他发生了什么事情,当他第二次被同伴告状的时候,回应给他的是微笑,希望这样可以安慰他的情绪,避免他继续出现其他事件。如我所料,早餐事件平息了。
进餐后,我决定找他谈谈。在其他孩子进行活动区活动的时候,我以让他帮我取东西为名,把他叫到身边,看了看他的脸,抚摸了一下,他刻意躲闪着我,没有说话。我问他刚才进餐的时候怎么了,他说不是故意的,我告诉他,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以后我们注意点不影响其他小朋友进餐可以吗,他说可以。在他转身离开的时候,我尝试的问了一句:“杨振,早上爸爸打你了是吗?”他点点头,没有说话,走开了。
离园后,我给杨振的妈妈打了一个电话,询问了早上的情况,从他妈妈的口中知道早上他爸爸骑车带着孩子来园,到门口的时候,杨振自己从车上跳下来,碰到了身边的一个小朋友,那个小朋友的家长随口说了一句:“看着点。”杨振爸爸就给了他一个耳光,然后让孩子自己上楼了。随后就听见了一声叹气,他妈妈一直在再说:“老师费心了”。
了解到这个情况之后,我决定和孩子谈谈,因为看到孩子的表现,不单纯是被打这么简单,以我对他的了解,应该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存在。转一天,我利用空余时间把他叫到身边,和他聊起了这件事情。当提到这件事情的时候,他开始避而不谈,而且流下眼泪,我安慰他,并说:“我不想听别人说,你可以告诉我昨天发生了什么事情吗?”他点点头,向我说出了事情的经过,通过交谈我了解到他所说的与家长跟我介绍的事情基本上是一致的,唯一一个环节不一样,就是他告诉我他跟那个小朋友道歉了,这时我明白了,孩子觉得很委屈,所以才会出现昨天入园环节的问题。
家长分析:
由于孩子经常“惹祸”,杨振的家长基本上都是采用暴力解决问题,每次都是让他爸爸打服了,认错了。曾经一次在离园环节老师和他爸爸介绍了他一天的情况时说了一些他淘气的事情,他爸爸当着老师的面就踢了孩子一脚,当时孩子就趴在了地上。所以我们每次都尽量和他妈妈交流,或者先安抚了家长的情绪再交流。从孩子日常的表现来看,也影射出家长在家里的暴力施教,我们也经常和家长沟通这个问题,希望家长可以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以正面教育为主,不要强化孩子的暴力行为。
从孩子那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之后我再次和家长进行了交流,因此我先找了他妈妈,想让她回去跟孩子的爸爸沟通一下,当我跟她说了孩子的想法时,她妈妈说:“张老师,我也没办法,他爸爸这个人就是这样,不管不顾的,他管孩子别人还不能拦,谁拦着跟谁急……”。
我想他总不能跟我急,所以我决定和事件的当事人免谈。给他打了一个电话,约在离园后。进门第一句话就是:“杨振又惹祸了?”我说:“哦,不惹祸就不能找你了?”这才稳定了情绪。我向他了解了事情发生当时的情况,他根本没有听见孩子道歉,然后我把孩子当天的情绪反应告诉了他,让他自己分析孩子表现的原因所在,他一直在强调孩子太淘,天天惹祸,我又询问了这两天孩子在家的表现,他说除了不跟他说话以外没别的。
我告诉他,这次他真的错了,孩子很委屈,我们不能总用成人的眼光对待孩子的事情,当然发生了事件就要想办法解决,当时那种情况家长一定要管、要说,但是要有方式方法,既然孩子道歉了,就可以原谅,为什么不给孩子一个改正的机会呢,首先我们要对对方的家长和孩子致歉,我相信家长都可以释怀孩子之间的问题,然后肯定他主动道歉的行为下,说出他的问题。孩子和成人一样,都有自尊心,我们成人如果做错了事情也不愿意被一棍子打死,希望有个解释的机会,让别人了解事情的真相,了解自己的想法,不是吗?说到这里,他爸爸应该认识到了事情的问题所在,他询问我现在应该怎么办呢?我说:“道歉!”他看看我,对,就是和孩子道歉,承认自己动手是不对的,争取孩子的原谅,孩子是在耳濡目染中成长的,我们给他营造一个什么样的氛围,孩子就会成长为什么样的孩子,如果大人都不能低头认错,那我们有什么权利要求孩子在犯了错误之后认错呢?
结束了交流之后,我也进行了反思,对于这样存在行为偏差的幼儿,如何进行家长的沟通呢?在刚才对他爸爸说的时候,我也在想这个问题,如果孩子犯错误了,应该怎样跟家长说,孩子有自尊心,成人更有,因为家长不是当事人没有解释的空间,那么更是一棍子打死,是不是应该让家长和孩子都坐下,心平气和的了解一下事情的真相,分析一下事情的过错所在,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呢,这样是不是可以安抚一下像杨振爸爸这样的家长的情绪呢?这样也让孩子获得了被尊重的权利。
转天早上,杨振和爸爸领着手来到班里,在和爸爸说了再见之后他笑着走向盥洗室,他爸爸也不好意思的跟我笑笑,然后走了。进餐时,他和同桌的小朋友说话:“昨天晚上我爸爸跟我说对不起……”“杨振,进餐时请不要说话”我提醒了一句,他抬头冲我笑笑,继续进餐了。
不知道从这件事情孩子是不是可以学会了认错,但是孩子情绪上的满足,那种安慰是我最想看到的。
案例五:我再也不躺地上了(纠正家长教育误区)
“我再也不躺地上了”,这是我班大阳阳用眼睛告诉我的心里话。大班刚接班不久就发现大阳阳是一个性格特别开朗,且非常淘气的男孩子,把老师的教育常当作耳边风,你说你的我做我的。他还有一个坏毛病就是爱往地上躺。老师在前面正讲着课,他想听就听两句,不想听就下位子遛达,溜达溜达就“咣当”一声躺在地上玩了起来,大家都看他,他就觉得特别美。午睡上床的时候,小朋友都坐在自己的小椅子上脱衣服,他不但坐在地上脱,脱玩了也不及时把衣服叠起来,而是拿着衣服当玩具躺在地上玩。孩子们看他那样都笑他,他也跟着大家一起笑。今天户外做操的时候,他趁老师不注意,竟然趴在地上捡地上的东西玩,弄得浑身都是土。到了班里,我把这件事提了出来,先让大阳阳说说为什么那样做。他说:“躺地上多好玩、多舒服,我在家里就总躺在地上玩”。然后我又引导孩子们针对这种做法的利与弊进行了讨论。包括大阳阳在内大家都认为这样做弊远远大于利,但是我知道象大阳阳这样的孩子就是即使认识到,要改掉这样的毛病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我想还是及时跟家长沟通一下,做到家园一致教育,这样也许阳阳改变的会更快一些。没想到不说还好,刚一开口,他的妈妈就气呼呼的诉起苦来:“这孩子在家也一样,就爱往地上躺,我和他爸爸都很忙,哪有空总盯着说他。昨天家里来了几个朋友,他躺在地上不起来了,弄得我这张脸都没地方搁,等客人走了以后,我让他在地上趴了俩小时,就这也不管用,这不又犯了。”她妈妈越说越生气,拉着孩子气冲冲的就往外走,我想把这个生气的母亲拉回来,可脾气急躁的她哪给我这个时间,班里还有几个没有接走的孩子,我只好等转天。第二天大阳阳好像变了一个人,虽然依旧淘气,但一天也没往地上躺,我一边表扬着大阳阳一边想,是昨天老师的教育起作用了?不是,不应该这么立竿见影,还是……晚上她妈妈来接的时候,上来就问大阳阳表现怎么样?我说今天一天也没往地上躺,她妈妈一听脸上立刻呈现出胜利的笑容说:“昨天我惩罚他来着,你不非要往地上躺吗?那好,我昨天就让他在地上轱辘着出的幼儿园。”听了她的话我非常的震惊,怎么能做出这么极端的事情来呢?我回过头来用眼望去大阳阳,他正用他的小眼睛望着我,他的眼睛里分明在告诉我“我再也不往地上躺了”。
大阳阳是一个活泼好动、对自己的行为听之任之的孩子,他不管躺地上这样做卫生不卫生,行为文明不文明,自己舒服就好。再有他是一个不甘寂寞的孩子,他觉得这样做能召来大家的关注,特别是在家里还能召来工作繁忙的父母的注意,这样他才觉得受用。久而久之,他就形成了这种不好的行为习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改掉错误的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特别是对于控制能力较弱的幼儿来说,它需要我们反复的提醒,逐步的强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进行系统的、协调一致的教育。
大阳阳的父母工作都较忙,平时对孩子疏于管理,对孩子的教育也缺少持久性。他的妈妈是一个性格有些急躁,耐心不够,而且是一个好面子的人。当孩子的行为屡次出现问题时,他采用了说教的方法但是不能坚持,当孩子在他的朋友面前这样做让他难堪时,她为了顾全自己的面子而让孩子在地上趴了两个小时。好在这次是隐蔽进行的。恰巧那天老师向家长反映了孩子的情况,性情急躁的妈妈还没有听清楚老师的解释,就采取了后面的更为极端的惩罚。我们可以看出孩子出现了问题,我们没有及时的找原因,没有耐心的坚持的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而是在一次让大人出丑的前提下,激发了妈妈的斗志,非要把孩子长时间形成的坏习惯在刹那间给扳过来。在这一连串的行为面前我们有没有想过孩子的感受呢?
大阳阳妈妈的这一过激的惩罚,表面看确实起到了作用,可是这种极端的做法后患是无穷的。不仅会破坏孩子与家长之间的亲密感情,还容易对孩子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当众惩罚孩子,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严重的伤害。使孩子变得缺乏自信心,充满挫折感。会形成种种不良的心态和心理偏差。一些孩子还容易因此产生逆反心理,极不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塑造。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家长最好以相互尊重平等的方式与孩子沟通,分析问题的原因,从而让孩子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象大阳阳这样难管的孩子,在教育他时我们可以采用惩罚的方法,但是一定要科学合理。首先在批评惩罚的过程中要对幼儿自尊心加以保护,如果幼儿失去自尊心,那么他就会变得不知羞耻,对我们所有的批评和正面教育抱无所谓的态度,这将对其今后一生的发展带来无法抹去的消极影响。其次批评惩罚要适度,对于内向敏感的孩子,也许严肃地看他一眼,或者冷落他一会,他就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对于大阳阳这种坏习惯多,而且不好调教的孩子,就得让我们更费一些脑筋去想措施,比如可以采用自然惩戒法,让他为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可以让他清洗他自己弄脏的衣服,使他们在承受后果的同时感受到不愉快,甚至是痛苦的心理惩罚,从而纠正错误。孩子受到惩罚改正错误以后,爸爸妈妈要适时地对孩子进行言语和行动上的肯定,不要让孩子感到自己不受重视了、被冷落了。爸爸妈妈要让孩子明白,他之所以受到惩罚,并不是因为他是个坏孩子,并不是爸爸妈妈不喜欢他,而是他做了错误的事情。所以说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或心理虐待,它是一种教育手段,所以我们衷心的希望家长们要把握好这个度,这样才能起到恰到好处的作用。
案例六:阳阳的转变(纠正家长教育误区)
行为表现实录:
1、建构区域活动:阳阳把筐抱往一边,向同伴挥挥拳头:“谁再抢!”没人争了,但是也没有人跟他“造基地”了。阳阳既得意又沮丧。
2、户外运动:户外活动阳阳想玩游戏, 遭到拒绝,阳阳就挥动绳子并向同伴吐唾沫,并哭着向老师告状。
3、剪越长游戏中:为自己能将纸剪得很长而得意,还将同伴剪坏的纸剪烂后哈哈大笑,欢庆自己得了今天的越剪越长游戏冠军。
4、美术区域活动:不仅把水粉颜料弄得自己满脸、满手都是,还把其他同伴叫来看自己的表现。
幼儿分析——攻击性行为形成原因:
1、家庭环境因素
溺爱。阳阳是家中的独子,是他们家族生意的继承人,因此父母及祖父母对视其为掌上之宝,无论有什么家里人要求都会满足他。而久之就造成了他蛮横、无礼的个性,要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他就用哭和踢人的方法来得到解决。打骂。阳阳爸爸性格脾气暴躁,孩子稍有犯规便动手打骂。家庭是幼儿最主要的生活环境,家庭氛围和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幼儿行为影响较大。如果家长对幼儿采取溺爱的教养方式,那么娇宠和放纵会导致幼儿为所欲为,使他们稍有不如意就会采用“攻击性”行为来发泄不满情绪。
2、挫折引发的心里因素
阳阳个性十分豪爽,喜爱表现自己。聪明理解力强,悟性比较强,往往寻找各种方式来突出表现自己。经常主动找同伴一起游戏,但是同伴嫌他太淘气而排斥他,成就了他游戏活动中的挫折感,并开始使用攻击性的动作来取得和捍卫自己的权利。挫折是引发其“攻击性”行为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挫折会威胁一个人的尊严,阻碍其稳定目标的实现。当幼儿遇到某种挫折后,最常见的反应是攻击。当然,挫折引起的反应方式,因人而异。一般地讲,独立性强的幼儿,挫折后出现“攻击性”行为;而依赖性强的幼儿,挫折后则容易产生退缩行为。
3、个性发展上的弱点
&&控制能力差。因为从小受爷爷奶奶的溺爱,养成不看场合、时间、对象,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丝毫不顾及他人的习惯,养成我行我素。考虑问题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并没有真正理解大人所说的“打人不对的道理”。
教师指导策略:
1、家园教育一致性
做好父母的教育指导工作,明确溺爱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逐渐做到满足孩子合理的要求,对幼儿提出的无理要求不予理睬。以榜样示范、强化幼儿的正确行为。要求明确爸爸妈妈对孩子的错误要事先了解原因,不要用打、责备来解决问题,教会他正确解决冲突的办法和技能。引导与他人相处时要和气,有礼貌。
拒绝不良影响,培养幼儿详和、平静的心态。要有选择性地给孩子看电视、电影、VCD,选择一些强调爱和平静、温和、有学习意义的片子,培养幼儿安静、平和的心态。
2、营造和谐的亲子关系
言传、身教并重。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是巨大而无可替代的。父母的认知、情感、态度等对家庭环境与儿童成长的作用尤为重要,是和谐家庭、和谐亲子关系的主导因素。心理学家通过对父母“言传”与“身教”二者影响力的比较,发现影响孩子的不仅仅是父母直接对孩子的谆谆教导(言传),更重要的是父母的一言一行和自然流露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身教)。所以,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父母刻意地、有意识地要求、培养孩子的努力,会被自己不经意间的自我放纵而轻易抹去。因而,父母注重自我发展对孩子所产生的间接影响,是和谐亲子关系构建中的重要方面。
关注生理需求与关注心理需求并重。父母要承认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他需要受到尊重,需要依据自己的意愿行事,需要独立思考。父母要给孩子一块属于自己的“领地”,这块“领地”可以是属于孩子自己的一间小卧室,也可以是一张属于他的写字桌,而更为重要的,是给予孩子足够的心理空间。毫不夸张地说,父母出自“一切为孩子好”的目的,太过于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太尽心尽力地替孩子出谋划策,一味地“包”、一个劲儿地“围”、一厢情愿地“堵”、自以为是地替孩子安排兴趣与爱好,是造成孩子心理空间狭隘、家庭缺失和谐的主要原因之一。
重视父亲的教育地位。和谐的亲子关系也缺不了父亲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所起的独特作用。人们常说“严父慈母”,父亲对孩子的影响,既是对母亲的母爱进行的一种强化、配合与补充,也是减少母爱中负效应的一种巨大力量。
3、满足孩子的情绪宣泄
心理学家认为,攻击是宣泄紧张、不满情绪的消极方式,对幼儿的发展极其有害,必须加以纠正。年龄再小的幼儿,都有想发泄情感的时候。只有设法消耗其“过剩能量”和“不满情绪”,才能平衡幼儿的心理。因此,在每次活动总是事先让他操作,让他多发言。户外活动他喜欢冲跑,就让他当教练,带领大家运动,分组活动时,多提供机会让他当组长,同时要求他自己先表现好才能当组长,对他既有约束力,又让他发挥作用。这样既让他学会约束自己,又在不知不觉中习得内隐的游戏规则,培养其良好的自制力。
幼儿行为与家长的转变:
经过一个学年的家庭指导,阳阳的攻击性行为明显减少,遇事能较主动的和同伴、老师商量同学也能和睦相处了,能够积极地通过自我管理、自我控制杜绝“攻击性行为”的发生。同时,由于其渴望爱与关怀的心理需要得到较大程度的满足,因而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与人发生矛盾时,不再动手。
阳阳的父母能与老师主动沟通,逐步学会了多聆听孩子的心声,多向孩子征求关于成长的看法,多发现和学习孩子身上的优点,多接受孩子提出的合理意见。阳阳感受到了父母的努力、理解、尊重和信任后,他和父母亲的亲情感增强了,放学回家能主动帮助做家务,并能体贴母亲,关心父亲,使父母深受感动,都认为孩子有了很大进步。他与同学之间关系比以往融洽,也有了知心朋友。他找到了一个好孩子的感觉,心灵舒展了,自信的火把已经点燃。
《纲要》指出:“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幼儿是非对错的概念是在成人的经历中积累的经验,在一定基础上对幼儿起着正确引导的作用,既能让幼儿愉悦接受,还要满足幼儿被理解尊重的心理需求,是需要我们家长和教师不断研究和探索的。有时,在面对一个问题时,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我们经常会因自己的懒惰或所谓的繁忙对孩子搪塞一个借口,而吝惜与孩子共同剖析这个问题,总以为孩子不会懂,而不会与他平等交流,其实,孩子更需要我们的尊重和理解。这样我们才能找到突破口,与孩子做心灵的沟通。我们希望家长们能够不断努力,今后使自己也能在一日生活中担当起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形成家幼互动。
三、退缩性表现幼儿的行为调整
所谓退缩行为表现是指胆小、害羞、孤独、不敢到陌生环境中去,不愿意与小朋友们玩的不良行为。这种幼儿对新事物不感兴趣,缺乏好奇心。退缩行为是幼儿的一种消极性社会适应表现,它的基本特征是幼儿对自己缺乏自信,行为常有退缩表现。如果不及时帮助幼儿消除这种行为,久而久之,定会影响幼儿的人格健康,导致幼儿一生的心理障碍,使幼儿产生自卑感,甚至形成孤僻、冷漠、懦弱、多愁等不良性格,直接影响他的人生历程。
退缩行为表现幼儿一般都很听话,在班里很少被别人关注,但是一旦发生了情绪的波动则很难转变其行为表现,因此我们千万不能忽视这些“乖孩子”,应及早觉察幼儿的退缩行为,分析影响幼儿行为表现的原因,家长的教子观念、教育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不管是过分严厉,还是过分溺爱,都可能导致孩子遇到困难就退缩,碰到难题就逃避,久而久之造成家长对幼儿的表现也无从下手。面对这样的幼儿,我们要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幼儿的心理特征、家庭因素以及幼儿园教育中对幼儿的影响。针对这种类型的幼儿,我们尝试着从发挥教师指导作用转变幼儿行为,引领家长有效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和指导家长教育策略,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两方面,帮助幼儿克服退缩行为和心理障碍,树立自信心、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案例一:小胖子——子豪(调整幼儿行为表现)
亲子运动会上,孩子们都与家长快乐地玩着各种游戏,而子豪却一个项目也不参加,一个人蹲在远处,无论妈妈怎样劝,就是不参加,妈妈无奈地说:“去年运动会,他也是这样,什么也不参加。”
户外体育游戏时,老师带领孩子们玩跳圈的游戏,孩子们都很积极,一遍一遍地尝试着,而子豪却一直排在队伍的最后,他一遍也没玩过,老师发现后,要求他试一次,他赖着不去,急的眼泪都要掉出来了。
1、身体原因——肥胖
子豪是班里的肥胖儿,身体非常胖,平时也不太喜欢运动,身体的灵活性不是很好。
2、心理原因——有挫败感
第一次玩羊角球时,他一不小心从球上摔了下来,小朋友们都嘲笑他,使得他的自尊心受挫,害拍失败,害怕别人嘲笑。
教师指导措施:
教师单独指导他,手拉手和他一起跳,并不断地鼓励他。当他有所进步能够从头跳到尾时,马上向全体小朋友表扬他,帮他树立自信,
通过这次活动,子豪再也不害怕跳圈了,每次都跟着大家一起跳,双脚跳的动作也灵活了许多。
案例二:秋裤风波(调整幼儿行为表现)
午睡环节,其他孩子都在脱、叠衣服准备上床睡觉,乔磊穿着外衣裤走近睡眠室,我问他:“磊,怎么不脱衣服?”他说:“我没穿背心裤衩。”我笑着问他:“你不热啊,要不然把上衣脱了睡吧。”他笑笑摇头。我说:“那明天想着穿吧。”他点点头。
第二天午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会退缩行为的表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