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病才8岁是乡村怎么原创才能申请留言吗乡村救助呢

贫困户房屋拆除申请书怎么写
最后更新时间: 03:18:42
阅读量:668
作者:你我他
怎么写退休申请书?问题详情:怎么写退休申请书?推荐回答:↑点击“查悦社保那些事儿”头像,立刻解答您的社保问题! 【动动手指 点击查悦即可让您成为社保专家】退休没有申请书,到了法定退休年龄是国家要求必须退休的,无需个人申请,退休是不用写申请书的.谁到了退休的年龄,单位的人事部门自然会通知他/她办理退休手续.只有病退,或者特殊工种退休等特殊情况,需要个人申请,很好写,就写:某某某社会保险局: 我是某某某单位的职工某某某,生于某年某月某日,某年某月参加工作,工龄多少年,从某年某月开始从事某工种,根据____文件规定是特殊工种,已经达到了特殊工种规定的退休年限,并且本人身体一直不适,不适合再从事本职工作,申请办理特殊工种退休,请批准,申请人某某某年 月 日如果没有工作单位,可以自己到社保部门办理退休手续。需要提供档案,社保个人账户资料等,不需要申请书的。贫困户求助申请,怎么写呢?问题详情:贫困户求助申请怎么写呢?推荐回答:  贫困户救助申请书篇一  西河口乡民政办:  我叫张友树,今年66岁,系我乡河口村卢院组村民,老两口一起生活,现两人年老体衰,均有病缠身。  我于20XX年患腰椎第三、四节膨大,行走困难,丧失了基本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几年来一直四处求医,靠药物控制病情。曾几次到六安进行治疗,效果都不理想。家里的钱都花光了。  实在没办法,只好向亲戚朋友求助,在大家的帮助下,住进了合肥安医第二附属医院,由于经济困难,在医院做手术将开支俭省到最低,也花去医疗费近2万元。这对一个年老体弱夫妻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开支。  恳请民政部门领导,给予贫困医疗救助,对所花去的医疗费给予报销,为盼。  此致  敬礼!  xuexila  20xx年x月x日  贫困户救助申请书篇二  尊敬的藕塘乡党委、政府领导:  您好!  我是藕塘乡高峰村11组村民徐菊容,年龄69岁。现因现实情况实在太困难,特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  我家现在人口6人。我丈夫当兵复原后,扛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为供子女上学,急于赚钱,加班加点的工作,使身体过度劳累,现又年龄已经72岁,患上了腰间盘突出病和肺病,长期需要吃药治疗,费用太多,又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  我和儿子现在长期因为肝炎较为严重,已经吃了几年的药,并且是长期服用,费用昂贵,一年我母子俩需要高达3万元左右的医疗费用,并且医生建议不能参加重体力劳动。我两个孙子一个在读高中,一个在读小学,每年学费政府领导也是知道需要2万左右。以前遇到很多很多的困难,但是,我想我们能克服,苦点累点也无所谓,至少没病,学生书还可以读。  现在我真的是走投无路,一家老弱病残,根本没有经济收入,才向党委政府递交这份申请书,希望党委政府伸出援助之手拉我们全家一把,特恳请困难补助以度过目前的艰难日子。  我深信政府会给解决我们实际困难,解决我们的生活危机,向我们伸出援助之手!我们全家期待着您的佳音。  此致  敬礼!  xuexila  20xx年x月x日  贫困户救助申请书篇三  尊敬的领导:  我叫张喜明,男,汉,65岁,家住先锋分水村分水社,家庭成员5人,中共党员,呈先后担任分水社政治队长、分水村村主任兼会计,20XX年8月25日因高血压晕倒住院,经旗医院检查确诊为大面积脑梗塞,须住院治疗,由于本人家庭经济条件差,造成我半身不遂,生活不能自理,使得本来不富裕的家庭失去唯一的生活来源,雪上加霜的是20XX年12月4日我因心脏病复发住院,经包头市北方医院确诊为冠心病、心肌梗死型、急性腹壁梗死等三支病变,冠脉支架置入手术,为了承担巨额医疗费(7万多元),经过两次大病,使我彻底失去了劳动能力,花光家里全部积蓄,并为此向亲戚朋友举债,使我的家庭不堪重负。  我妻子年老体弱,文化程度不高,只得照顾我这个不能自理的病人,而我目前仍在治疗当中,每月需要医药费600-700元,还有大量的外债,可钱从哪里来啊,我真是不敢想向。  近段以来,我是以泪洗面,觉睡不着,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我想到了党,想到了政府,想到了民政局。在此,我大着胆子向民政部门提出申请;请求组织给予资助,帮我脱离困难。我不胜恩感激,我扶老携幼向组织致谢。  此致  敬礼!  xuexila  20xx年x月x日  贫困户救助申请书篇四  尊敬的*****领导;您好!  我叫***,现年***岁,家住***********院内。本人下岗多  年,因家庭经济困难,经过再三考虑,特申请贫困补助。  我的家庭是一个三口之家:丈夫、孩子还有我。我下岗后因  年龄大,没有多少文化、没有本钱,又没有一技之长,加上身体也不好,只能干一些低收入的活;孩子****,***岁,身体也不好,经常看病吃药,现在*******上中学。由于现在社保基金数比例越来越高,所申请的社保金补贴也一直没有批,所以我每月微薄的收入,交了养老金和医保后就所剩无几。  现在的物价特别高,压得我们喘不过气。家庭的艰辛深刻影响着我们的健康和未来。全家人的生活十分拮据,让我非常的揪心,不知道明天的路在何方。  幸好,我听说我们的这种情况可以申请贫困补助,我异常高兴,好似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看到了一线黎明的曙光,可以救我们的家庭于水火。全家人商量之后,为维持我们家庭的基本生活,特申请贫困救济补助。我有理由相信党和政府会给我们解决实际困难,解决我们的生活危机,向我们伸出援助之手。恳请批准为盼。  此致  敬礼!  xuexila  20xx年x月x日贫困户申请书怎样写?问题详情:推荐回答:首先与村领导沟通,把你家的困难的实际情况向村领导反应,申请村领导帮你向乡里会报,如果你家属实困难符合救助标准它会答应向上申请的。这时你就要写一份书面申请交到村领导,村领导转交乡审批就0K了。请问农村“改厕申请书怎么写”?问题详情:因为本人家里是农村户口,今天爸妈突然要我帮他们写农村“改厕申请书”我不会,还劳烦各位给个样板对照,谢谢!推荐回答:××乡人民政府,××村委会:我系××乡××村农民,全家(几)口人,现在家里有一间老厕所,约××平方米。自建厕至今,已有×年,加上年久失修及连续几年遭遇风雨自然灾害。自去年起,厕所已经出现了多条裂缝,房顶上的瓦片经常出现漏水现象,目前厕所门已经摇摇欲坠,墙体开裂,梁柱霉烂脱节,房顶透亮,瓦片脱落,险象环生,已经成了危房,不能安心的上厕所了,这已经危及全家生命安全。所以想我是多么想把我家的厕所改造一下,可以让我的家人住进比较安心的上厕所,不必要每天担心房子倒塌的问题。家中十分贫困,是贫困户,一年除了种地收成和我一个人外出打工,没有什么经济来源。老父老母已八十高龄,年老多病,已不能下地劳动上山干活。儿女现在双双读书,供读艰难。可是由于家里真的十分困难,没有多余的钱来改造我家的厕所,我自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有经济条件来改善,让家人住的安心,由于经济困难,无法重新建房。现欣闻政府的农村厕所改造工程和有关惠民政策,及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让多少风雨飘摇中担惊受怕度日的危房户远离危险,喜极而泣!所以我想请求补助,恳请村委及乡政府及时核查危房险情,帮助向上级申请给予危房改造救助资金为盼。我保证,我申请的补助只是为了改善我家的厕所问题,绝对不进行其他与这无关的事情,恳请领导批准!特此申请。此致 敬礼 申请人: xx乡xx村某某 x年x月x日由于文笔有限,以上是个人所写的农村厕所改造申请书,有不正之处,望理解包涵!更多农村见闻,农业资讯请关注号“农耕情怀”,为您讲述咱农民的生活。廉租房申请书该怎么写?问题详情:廉租房申请书该怎么写?推荐回答:↑点击“罗爷法律”头像,立刻解答你的法律问题! “要先关注哦,不然以后找不到”一、廉租住房的申请条件1、请人具有5 年以上当地城市常住户口;2、请人必须是当地民政部门认定的低收入家庭或最低收入家庭;3、请人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15 平方米以下且家庭住房总建筑面积在50 平方米以下;4、请家庭成员之间有法定的赡养、扶养或抚养关系,并一起共同生活的;5、请人及其家庭成员经当地房管部门确认他处没有住房的。二、廉租住房申请家庭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1、申请家庭自申请之日的上月起连续6个月人均月收入低于960元(含960元),家庭不拥有机动车辆、出租房屋和临时的较大财产收入(如福利、体育彩票中奖等),家庭财产低于12万元(含12万元)。家庭财产是指家庭成员拥有的全部存款、非居住类房屋、车辆、有价证券等财产。2、申请家庭的人均居住面积低于7平方米(不含7平方米)。3、申请家庭成员在户主户籍地具有本市非农业常住户口且实际居住,并至少有一人取得本市非农业常住户口3年以上,其他成员户口迁入此住处须满1年以上。但支援外地建设退休(职)回沪定居并迁入户口的人员,可不受此限制。4、申请家庭共同生活的成员之间须具有法定的赡养、扶养或抚养关系。三、廉租房申请书格式申请家庭应推选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家庭成员作为申请人。申请时应如实填报家庭的基本情况,作出诚信承诺,提交相应材料。下面提供一个廉租房申请书模版供大家参考。廉租房申请书xxx社区:本人余某,xx年生,系xx镇居民,1990年至2000年在xx厂做工,2000年以后无固定职业。丈夫肖某,xx年生,x镇x旱田人,无固定职业,目前在家务农,日家中老房毁于洪水、泥石流,现借住于村邻家。女儿肖某晴,现年8岁,就读于xx县民族小学三年级。本人长期以来身患疾病,四处求职无门,无固定收入,手术后后需长期服药治疗,双方有4位老人需赡养,一家人全部费用靠丈夫务农和打工维持。2003年8月和2004年12月,本人和女儿分别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金。本人和丈夫1999年结婚至今一直居无定所,为了生活,在县城四处奔波,租房居住,且夫妻长期两地分居,由于本人家庭生活的实际困难和无住房的实际情况,现申请政府廉租住房一套,望给予批准为盼!申请人:XXXXXXX年XX月XX日法律条文看不懂?不如律师亲自电话解答,关注顶部“罗爷法律”,律师免费解答你的法律问题!
爱福窝免责声明:您在爱福窝上所看到的内容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不构成广告也未用于商业宣传,福窝网仅为广大用户无偿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福窝网赞同其观点,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对内容有疑义,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阅读量:1445
阅读量:1098
阅读量:843
阅读量:552
阅读量:926
阅读量:133
阅读量:842
阅读量:418
阅读量:562
阅读量:534
阅读量:705
阅读量:731
企业版售前咨询(08:30-17:30)
业主服务号
设计师服务号现实是有63%的农村孩子一天高中都没上过,怎么办?(视频+全文)
来源:一席
罗斯高(Scott Rozelle),学者,经济学家
马上就要想想,怎么让妈妈留在农村,让她怎么教她的孩子。
农村儿童的发展怎样影响未来中国
大家好,我们之前一直讨论要用中文还是英语来演讲,后来我说,到今年9月1日,我已经学了50年的中文,所以还是用中文讲吧。
我今天希望跟你们分享一个我觉得中国面临的最最最大的大家不知道的问题。我想,我讲完了以后,你们会觉得我说的这句话是对的。这个问题,我觉得是可以解决的,而且为了中国很健康地发展,必须得很快解决。
我已经在中国做了37年科研,我们团队的主要的目标——我们是经济学家,我们想缩小城市跟农村教育的鸿沟。
你可能会说,经济学家为什么要做农村教育呢?因为我认为,农村的教育水平太差的话,会影响到整个中国的发展,所以必须得解决。
我们的团队是在斯坦福大学的各大学院——医学院、教育学院。在国内,我们合作的机构是陕西师范大学的一个教育部支持的中心,我们在那里有100个研究生、10个老师。中科院、北大、清华也都有我们的合作机构。由于我们是下到基层去做项目的,必须得有当地的合作人,所以基本上每一个省都有一个合作的学者。
我先讲一讲为什么中国应该关心我要讲述的这个问题。
这个图表可以说清楚什么叫作“中等收入陷阱”。其实很简单,纵轴是现在的收入,横轴是五六十年以前的收入,每一个点是一个国家或地区。
左下角的这些点,是非洲、南亚的国家,原来穷,现在仍然很穷。右上角的点是OECD(经合组织)国家,它们原来是高等收入,现在仍然是高等收入国家——欧洲,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日本。
我关心的两个群体,第一个是图中蓝色的点,我叫作“毕业生”,“毕业生”是什么呢?50年前,这些国家或地区是中等收入,这50年来,它们已经从中等收入阶段“毕业”,变成了高等收入的国家或地区。
注意两点,第一,你数一数,只有15个国家跟地区毕业了,包括中国台湾,中国香港,还有以色列,爱尔兰,韩国。第二个要注意的是,最近20年,没有一个国家或地区毕业。
第二个我关心的群体,是“陷阱”里的国家和地区,“陷阱”就是“中等收入陷阱”。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已经70年了,它们一直都是中等收入。这些国家跟地区往往不是很平稳,经常是又革命了,又犯罪了。一旦恢复稳定一段时间,经济又会开始上涨。而且你看,世界上大部分的国家其实都在这个“中等陷阱”里面。
我们就看看这两个群体,就是“毕业生”跟“中等陷阱”有什么差别。
这个是高等收入国家——加拿大、美国,北欧,他们劳动力的将近75%,也就是4个人里有3个人,至少是高中毕业的。高中毕业我觉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水平——你已经会算数了,会认字,批判思维都已经提高到了一定的水准。
你看那些“毕业生”国家或地区,就是韩国、中国台湾、爱尔兰、新西兰这样的地方,它们中等收入的时候就已经有了高等收入国家的人力资本的基础。
我们有一个非常漂亮的片子,是在韩国拍的,拍的是一些在工厂里面做衣服的女孩子。20年以后再拍她们,她们在办公室做会计员,做网络相关的工作——做这些不同的工作的,是一样的人,她们是可以转型的。
但是“陷阱”里的国家呢?平均3个劳动力里,只有1个人是高中毕业的。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从中等收入变成高等收入,工资涨得很快,低工资的工作都走了,新的工作机会也来了,如果你的劳动力没准备好,就会出现非常明显的两极分化——有的人发展得非常非常快,赚很多钱,他们的未来很好;可是还有很多人找不到工作,或者失业。失业以后就开始犯罪,犯罪又开始乱,乱的时候投资的人都不投资,他们到别的地方去投资,然后这些地方就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70年一直这样周而复始,无法从“陷阱”里出来,变成真正的高等收入国家。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觉得这个问题很重要。
现在讲第二个,中国。中国在这张图的什么位置?中国就是在这个“中等陷阱”里面。
可是你看,它在图上的位置是靠左边的——50年以前它很穷,是低收入国家,现在它已经跑上来了,基本上是以一个45度线的轨迹跑上来的。
中国发展得非常快。我第一次来中国是1983年,1983年的中国那么穷,现在你看怎么样,对,中国真的是跑上来了。我们现在想的是,它能不能跑完这条路,变成高等收入国家。
我估计所有的人都希望中国跑到这条线上来——因为如果中国垮了,不走了,整个世界都会受到影响。如果哥伦比亚或者秘鲁垮了,只是哥伦比亚或者秘鲁的人很倒霉,世界其他地方不会受到影响。但是中国不一样。
可是,中国的人力资本情况怎么样呢?我们先来看三个中国。这是三个中国,这个现在是3岁的孩子,是以后的劳动力。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城市户口占37%、38%左右,可是因为城里人生孩子少,只有24%,也就是不到1/4的孩子是城里的孩子。
大部分的孩子在哪里?是在贫困农村——中部60%的农村,还有西部的农村,都属于贫困农村。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农村。
所以现在我们看看这三个中国是怎么样的。我们先看高中。
实际上,跟别的国家比,在所有中等收入(的国家)里面,中国的教育,中国的人力资本是最低的。这个不是我算出来的,是2010年人口普查的结果。
根据劳动力的定义,20岁到60岁的人口都算作劳动力人口。
上过高中和高中以上的人口占24%——4个中国劳动力里面只有1个上过高中。
跟别的国家比一比:
你就看这个,土耳其,31%,南非,28%——我们比南非还低,越南是33%。中国24%,是所有中等收入国家里面最低的。
这个是现在还在上学的人数。
最近进步很多,不是说没进步,但是现在也只有一半的人上高中。
这个问题是哪里的?
这个是城里的数据,中国的城里93%的孩子是上高中的。在美国,这个比例是92%,所以中国的城市比美国还好,更好。
但是你看贫困农村——接近1/3,63%的孩子一天高中都没上过,包括职中、职高。所以这个很明显是一个农村的问题。
这个是一个典型的“毕业生”,韩国。那个时候是80年代,工资一块钱一个小时的时代——现在中国的工资是两块钱、三块钱一个小时。
但是你看,早在80年代的韩国,就有将近100%的农村孩子上高中,几乎每一个孩子都上高中。
你再看80年代的墨西哥,再看看现在的中国。
墨西哥,中国,墨西哥,中国——中国跟墨西哥完全一样,你分不出来。
可是墨西哥现在怎么样了呢?80年代的时候,它的收入开始上涨,就出现两极分化了——有很多没有上过高中的人,他们只有三个选择:一个是打杂工,做玉米饼啥的,这些工作是没有福利、没有未来的;第二个就是跑到美国去,很快他们就不能跑了(特朗普要修墙了);第三个就是做犯罪组织,现在犯罪组织100%的人是没有高中毕业的——是的,因为他们没有别的选择,他们只有这三个选择。所以这么多年来,墨西哥仍然只是一个中等收入国家。
实际上,问题是高中之前开始的。这个是北大跟陕西师范大学做的研究,我们去175所初中,做了一个很大的调查,有两万个人的样本。初中的第一个星期,孩子们穿得干干净净的,头发也理得很精神的,他们非常兴奋,我们就做一个调查,问他们,你三年以后想干什么。
一半的孩子——47%的孩子,说我想上高中;然后一半的孩子说,职高,或者直接去工作——这在中国是允许的,初中毕业就可以直接去工作。最后还有一些说没想好。所以我们就根据他们想不想上高中,把他们分为两类,给他们做一个考试,这个考试很特别,叫IRT-scaled测试,用于测试学习到的绝对知识。学年头尾做两次这样的考试,我们就能测出来这些学生到底今年有没有学习到新的知识。
这是刚刚开学时候的测试结果。
想上高中的学生和不想上高中的学生,分数差别很大。这个数据并不让人惊讶。
可是,第二年的6月份,我们又给他们做了一个测试,那个时候他们已经是快要上初二的学生了。结果却是这样。
蓝色是要打算上高中的学生的分数,他们知道自己以后要中考,非常认真,学得很多。但是你看,那些不想上高中的学生,他学习到的绝对知识的值是负的——他有负面的学习,不但是没学好,而且是把小学六年级学到的东西还给了老师,他是往回退步了。
为什么初中没学好?这已经是教育的第三个阶段,我要看那个根源。
我要看两个东西,第一,是不是小学阶段没学好?是不是上初中之前没准备好?另外一个是更早的。
我先说第一个——小学这个阶段。
我刚开始做教育问题研究的时候,中国农村的学校环境是特别差的——黑黑暗暗的,有的学生没书,还有些三三两两集中在一边,乱七八糟,有时候老师也不来。现在不一样了,最近十年政府投资很多硬件,老师的工资也提高了,中央的财政直接发,所以这个不是最核心的问题。
我觉得今天最主要的问题,是营养跟健康问题。
今天中国农村孩子真的是生病了吗?我们要依靠最近十年的数据。
我们在全国收集了13万个学生的资料。我们给他们抽血,看看是否贫血,是不是营养不足、缺铁——如果你贫血,你脑子不会转,想学都集中不了精神。第二个,我们检查他们的大便,看里面有没有寄生虫。第三个,我们筛查,看看有多少小学生近视可是没有佩戴眼镜。这个是今天的中国农村。
27%的学生贫血。33%——3个学生里面就有1个,肚子里面有虫子。最后,还有25%的学生是看不到黑板的。你想一想,他怎么能学?
这个问题其实非常好解决,天天他们都集中在一起,非常好筛查,发眼镜,发驱虫药。我们的团队是做行动研究的。我们会选100个学校,50个学校发维生素,50个学校不发。一年回来就看看成绩的变化,有很大的变化。发眼镜也会有变化,这是当然的结果——如果你看不见,我给你眼镜,你的成绩会提高。
所以是不是小学没学好?yes,这个答案是非常明显的。
但是我觉得更严重的,最大的,没有人知道的问题,是小学之前,认知能力低下的问题,而且这是0到3岁的婴儿阶段就开始的。
我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1000天假设”,“1000天假设”非常简单——我们的脑子,我们的认知,我们的IQ,90%是0到3岁的发育决定的。
3岁之后有很多其他能力的发展,你的非IQ能力会发挥出来。但是到了3岁,基本上我们的脑子已经定型了,不能再提高,或者说很难再提高了。
James Heckman,他是美国的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他算出来,国家和家庭投资0到3岁,回报率是最高的。
在0-3岁,你投资1块钱,有18块钱会回来;3到4岁投资1块,是7块钱的回报;小学是3块钱;大学里投资1块钱是1块钱的报酬;成人是负的。
城市的家庭花很多钱给他们0到3岁的孩子。这个是城里的IQ的分布,这是智力分数低于90,也就是智力发展慢的学生的百分比。
上海是14%——它是在上海交大医学院抽出来的城镇居民,很健康的群众样本。北京也是一样的,还有安徽的城市,广州——不管你在旧金山,在伦敦,还是在悉尼,去做这个调查,这个数据也都是15%左右。上帝就是这么安排的,有些人的智力发展就是比另外一些人低。
那农村呢?农村是怎么样的?你去查查看,我给你我的斯坦福账号,能在全世界的网络资源库里查——没有一个团队测过0到3岁农村孩子的认知水平——一直到我们的团队,我的同事开始做。
这个怎么测?其实很辛苦,他们要差不多3个小时去测他的IQ。你测到一个小时以后,那个宝宝就困了,要拉屎了,要换尿布了,睡觉了,非常辛苦。这是在全世界,从1967年来时用过一千万次,ten million times的一个IQ测试,是比较准确的。
我们做得怎么样?我们第一步是在陕南,从山区的农村随机抽样的1800个婴儿,每6个月我们测一次。24到30个月,已经超过1000天,超过一半的宝宝发展缓慢。也就是说,一半的农村宝宝一辈子没有一个很好的IQ能够去用于学习。
后来我们又在在河北跟云南做了这个测试,得出来的数据是45%和51%。
或许你说,那是山区。那么下面这个是浦东的农民、民工,北京的民工,郑州、西安的民工。这个是县城的农村。这个是中部大村——河南、安徽。这是搬迁村,反正到处都是40%,50%,一半。
你想这个是不是一辈子的问题?
这个是甘肃跟陕西的初中生,我们给他们另外一个测试,一半的学生是发展慢的。还有小学生——北京郊外,苏州打工子弟学校的学生,河南、安徽、江西——也是一半。
因为你要是3岁IQ慢,你就是到最后IQ慢——几乎一半三岁的小孩生在中国农村,所以是几乎一半的一半,几乎是1/3的中国未来劳动力,IQ是低的。
IQ低,做这个东西(流水线)不重要,你坐在那边对着机器重复同一个动作,可能甚至比IQ高的人做得更好。但是这些工厂走之后,这些人要干什么,他没有学习的能力的。
为什么会认知能力低下?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基因,基因是不能改,这个是定下来的;可是第二是营养;第三是养育。养育跟营养,如果0到3岁缺少,它会影响到大脑的发展,影响到IQ、行为跟以后的学习。
所以是不是0到3岁的农村儿童有营养问题呢?所以我们下去做贝利测试的时候,也带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的护士跟我们下去测血——我们不单是测一次,我们先测这边,再测那边,让宝宝哭两次,然后再跟他玩贝利测试,他会很开心。后来你就看,这个是6个月到18个月的婴儿,一半以上的中国农村的宝宝是贫血的,比小学生的贫血比例更高。
你再看浦东,现在你去浦东看,我们可以让农民从农村出来,可是他喂孩子养孩子还是用农村的办法——馒头、米饭、咸菜。
所以,营养不良是一个问题。但是我们觉得更大的问题是养育问题——怎么养孩子。
问题不是不爱孩子,而是怎么养孩子。我们问父母,你喜欢跟孩子玩吗?你喜欢跟孩子交流吗?如果你可以花钱让你孩子的未来好,你会不会花钱?100%是yes。每个人都说,当然,当然。
这是我第二喜欢的数据——95%。我们问抱着宝宝的妈妈,你以后希望孩子会上学到什么程度?95%的妈妈、奶奶会说,我希望我的孩子上大学。95%的农民希望孩子上大学,但是现实里只有8%的农村人上大学。
我最喜欢的数字,是17%——17%的妈妈说我希望我的宝宝以后拿博士学位。她们是希望宝宝好的,但是到初中,1/3的孩子就辍学了。
她们是爱孩子的,那么问题在哪里?问题就是,我们问他们,你昨天有没有讲故事给你的宝宝听?大部分的回答是否,只有10%的人是肯定的回答。
我们问,你昨天有没有读书给你的孩子听?这个比例只有4%。
我们问妈妈,昨天你有没有读书给你孩子听?她们的反应是什么?她们会笑。你们想象,你小时候,或者现在你的孩子,在鱼缸里面养一个小鱼或者养一个乌龟,那你是不是天天晚上读书给你的乌龟听?你看,你们笑了,我告诉你,你问农村里面的妈妈有没有读书给孩子听这个问题,她会发出同样的笑声——就没想过应该读书给孩子听。
原来的孩子,她们就只要他健康,要他种地,可是现在她们想要他上到大学,要上博士学位。她们不知道应该要给孩子读书。
你们看,将近80%的农村家庭只有一本儿童书或者没有一本书,他们没有书。
她们爱孩子,非常爱孩子,到处都带着孩子。
这个小孩子她只会说一句话——碰。好吧,开个玩笑。
我们可以做什么?我们团队跟几个其他的团队在中国推广一个课程,这个课程就是教妈妈怎么跟孩子玩——提高智力,提高语文,提高运动能力,提高社会感情。一个星期上一次课,有玩具,就是每一个星期给她两个玩具一本书,第二个星期来收,然后再去发新的玩具。
我们用谁来讲这个课?计生委。因为现在计生委是没事情干。结果怎么样?左边的是我们给他们干预的,就是给他们上课,右边的是控制组。
请注意这个图带给我们的两个信息。第一,我们的干预是有用的,有影响的;第二,还有很多家庭没有做到。问题在哪里?答案是一个词,叫作奶奶——因为有一半的孩子是奶奶带大的。
我觉得真正的留守儿童问题,就是0到3岁期间,父母把孩子给奶奶带,自己回去工作。所以就看看这个图,首先,没有干预的对照组,孩子平均IQ是88,53%的孩子IQ低于90,智力发展缓慢。但是我们教了6个月,上26次课,如果妈妈在家,孩子的认知发展完全正常。
仅仅是6个月的干预就起到了这么好的效果。因为中国农村什么都有,安全,家人的宠爱,什么都会给孩子,就是不知道怎么养孩子,你一教她怎么养育,就有很明显的作用。很多妈妈第一个星期、第二个星期的时候还很犹豫,不想做,但是到第三个月、第四个月,她已经看到孩子的变化,她们变成了最相信要跟孩子交流的人,所以见效非常快。就是几个月。
所以中国结果会怎样?
我们当然希望它可以往上走,跳出“陷阱”。正如之前所说,中国3岁孩子,有一半在农村。如果中国一半3岁孩子中有一半都是发展慢的,而在另外一半三3岁孩子中,认知能力低下的比例是15%,加起来也就是超过30%的中国的未来的劳动力可能会有永久性的认知能力缺陷。
中国的财政很有钱,可是不够养1/3的人,那是4亿。低工资低技能的工作没有了,4亿人要干什么?
在美国,发展慢的人是国家最大的负担之一,我们要给他们特殊教育,10%的孩子消耗了40%的教育财政——我们要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因为如果你不帮助他们提高,你不给他们工作的能力,他们会犯罪、吸毒、失业、造反。在美国,12%的人是发展慢的,但是你看中国,这个数字可能是4亿。对此,我是特别特别地担心的。
但是我们有办法解决,我觉得这个问题必须马上解决。马上就要想想,怎么让妈妈留在农村,让她怎么教她的孩子。这个不便宜,但也不贵。
我经常说我希望中国援助非洲,但是现在每年给非洲1000个亿,我觉得就是一个月的钱,80个亿,拿出来,做小学里面的健康项目,做养育的项目,就够了,30万个村子的村民能给他养育好。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
我讲完了,如果政府、企业家、社会知道这个问题,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是我们的网站,要跟我联系的话,非常欢迎,我们有实习生的项目,有志愿者的项目,非常感谢,谢谢大家。
附读:乡村教育调查报告:走向“空壳”的乡村学校(现状)
中国的乡村,始终是叫人牵挂的热土。当这一社会始终注目的焦点“乡村”与另一个焦点“教育”勾连起来时,热土中的焦点愈发炽烈。
针对多年来城乡义务教育的失衡,以及因学校布局调整带来的种种问题,本报两名记者历时三个月,走访了我省陕北、关中、陕南的近20个县40所乡村学校,与基层教育职能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以及教育研究者等多个层面的近百人,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访和调查。
这里为读者呈现的相关调查报告和个案解剖报道中反映出的问题,其症结就在于多年来城乡义务教育天平的失衡。
调查报告·现状
没有了学生的乡村学校
“娃娃少了,老师教书都似乎没了信心……就像是放羊呢,羊多总是要操心;只有几只羊,放着都没劲。”
——— 没了学生,何以“校”为?榆林靖边县镇靖乡学区校长李锦禄如此比喻
2005年 前后,陕西农村展开新一轮旨在提升办学条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
几年过去了,从某个角度看,农村教育出现一种颇为奇特的衰败景象:乡村小学越来越“小”、老师越来越老、学生越来越少,甚至在一些学校里老师比学生多,最终不得不“关门大吉”……
王文贵坐在办公桌前,桌上摆着一瓶红墨水,瓶里插着一支蘸水笔。桌上本该再有一摞学生作业本,但是没有——一本也没有。
他抬头看看窑洞壁上挂在一块小黑板上方的石英钟,喊了一声:“毛小!回来!该上课了!”
却没人回应。王老师走出窑洞,又喊了一嗓子。稍许,铁栅门外闪出一个瘦小的男孩,小男孩一边走一边把玩耍着的几粒石子丢到地上。
转身进了屋的王老师又坐回到办公桌前。男孩跟在后面,在桌旁的一条长椅上侧身坐下,从布书包里取出语文练习册,翻开,拿笔写起来。
日上午11时,榆林市清涧县下二十里铺乡向阳小学唯一的学生惠毛小,就这样开始上课了。
“好好教吧教完这个就没得教了”
在当地话里,“毛小”是指家里特别喜欢的小男孩。惠毛小今年7岁,上一年级。42岁的班主任王文贵无奈地指着墙上一张表说:“(春季)开学时我还管了3个娃娃呢。”
这张《学生基本情况表》只列了两个年级:一年级,3名学生;学前班,2名学生;合计5人。开学没几天两个学生转走了;一天前,学前班两个孩子放了假。学校里就只剩下了惠毛小。
两年前,惠和平调到这所小学当校长时,还有63名学生,从学前班到六年级“俱全”。那时全校6名教师,后来学生少了,用不了那么多老师,调走俩,现在还有4名——“4个教师、一个娃娃,”惠和平强调着:“要是这个‘毛小’再‘保不住’,我们就‘失业’啦。”
在老师们的记忆中,以前学校不是这个恓惶样子。
离清涧县城10多公里,位于公路边上的向阳学校过去甚至有高中,上世纪80年代初,绥德县的学生都来这里上学,学生多得挤满了27眼窑洞。如今,原先作为高中教室的那排窑洞闲置多年,大都变卖了,剩下的三五眼也已堆满杂物。去年,六年级9个学生考了中学,下面接不上茬了,上课连教室也用不着打开,教师办公桌旁就解决了。
惠和平指指墙角的一大箱粉笔,那是几年前买来的,打开了没几盒,似乎永远也用不完了。
向阳学校从高中、初中一步步“萎缩”成一所小学,其实已名不副实了,它不过是个小小的教学点了。从外观上看,它也一点不像个学校,除了院墙外那两行色彩斑驳的校训:勤学遵纪、团结奋进——可惜唯一的学生惠毛小根本没有可以“团结”的对象了,他连个下课一起玩的伴儿都没有,只能到院墙外去玩土。这有多无聊啊——王文贵给他“翻译”:“问你心里空不空啊?”小家伙没吭声,始终是一脸闷闷不乐的表情。
不过,即便只有一个学生,该上的课还得上,一节也不能落下。这不,再过几天就放暑假了,王文贵正给毛小复习功课准备考试。乡上的教育专干曾跟惠和平说过,“一个娃娃也要照样好好教”。惠和平记得,专干当时还开玩笑说,“好好教吧,教完这个就没得教了。”
“农民进了城乡村娃娃也进了城”
学生数整体在减少。
以榆林为例,2008年全市在校生688809人,比2007年减少21663人;而现有的1702所学校,比2007年减少了374所。在这种情况下,农村越来越多的孩子转到了城里。
白瑞章10岁的孙子春季开学不久就到城关小学念书去了。附近韩家硷村40岁的村民韩万宁早在两三年前也把3个孩子送进城了。老韩只上过小学二年级,连个简单的条子也不会写,再不能让娃娃吃没文化的亏了。他在家放羊、务农,让婆姨(陕北方言,媳妇)跟着几个娃进了城,在离学校两公里远的地方租了眼窑洞,每天只干一件事:给娃娃做饭。
老韩在城里租的窑洞一个月100元,加上几个娃吃饭、零用,每月少说也得两三百。这是笔额外的费用。好在现在学杂费全免,也没有收了很多年的高额借读费了。
这样的好事,21岁的子洲人高安峰没赶上。小高从小跟着父母到延安讨生活,一家人在市区清凉山后的狮子巷租了眼窑洞,父母在工地上打零工,小高姐弟3个,只供了他一人读书,花的钱自然不是个小数目:光是借读费,小学每学期300元、初中500元、高中800元。
放着农村家门口的学校不上,进城念书多掏比农村学校多得多的花费——不管是白老汉、老韩两口子,还是小高的父母,他们都“愿意”,尽管这实际上更是出于无奈的选择。可话又说回来,在他们眼里,和有些人家比起来这不算个啥——向阳小学教师惠高亮的孙子直接去西安上小学了,那不得花更多的钱吗?
“现在,不只是农民进了城,乡村的小娃娃也进了城。”白瑞章自问自答:“为啥娃娃进城(念书)?不就图个城里的条件肯定比农村好嘛。”
娃娃都进了城,难怪乡村学校里老师比学生多呢。这样下去,学校能不越来越“小”吗?而有的学校本来就偏远——商洛市山阳县漫川关镇同安小学,距县城93公里,在接近湖北的大山深处。上世纪80年代末,学校有150多人,现在只有20多人了。有的村子占地面积很大,一个村就有两三所学校,相隔很远,每所学校的规模都不大。
可有的学校规模并不小,现在照样人少。创办于1974年的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中心学校就在210国道边上,占地80多亩,有着在乡村罕见的400米跑道,16200平方米操场,建筑面积8180平方米的教学窑洞,还有微机室、语音室、物理化学实验室,各种仪器设备总价值13万元,达到省级一类学校标准,可谓“硬件一流”。
按说这么好的条件,学生应该“人满为患”才是。校长高杰说,多年以前确实是这样,连延安市宝塔区甘谷驿镇的学生都远道而来。可现在,全校只有80来个学生——平均一个娃娃占地1亩。
生源奇缺,高杰对此一点办法也没有。2001年,他来这所学校时,有300多名学生;2003年“普九”设了初中,在校生人数过千。从2005年开始,学生就逐渐流失,有的进了城,有的转到外校;教师也从最多时的60多名到剩下18人。
暑假时,校园办公区的20孔窑洞只住着高杰一个人——即便平时也多不出几人。学校有两处教学楼:1998年由江阴援建的一栋两层楼,颇为气派,楼顶上“江阴市扶贫中学”几个金属字牌很显眼,可楼上8个教室现在全空着,只是楼下用了几间当幼儿园教室;另一处是“逸夫教学楼”,几排窑洞依山而建,阔气得很,可16间大教室现在只用了6间。按初中标准化配备的微机室有25台电脑,物理试验室铺的是防静电的地板……
高杰历数着他所管辖的这些“硬件”,神情却一点也不自豪。这么大一所学校,这么多高配置的教学硬件,虽说也有学生使用,但人数有限,又能发挥多大用途?
“没羊放”的老师自己都觉得没劲
用榆林靖边县镇靖乡学区校长李锦禄的话说,“娃娃少了,老师教书都似乎没了信心”。
李锦禄管理的学区镇靖乡解放前是靖边县城所在地,现有人口大约13000人,1997年有13所完全小学,现在只剩下4所。撤掉的9所,有的是生源减少自然消失的,有的是政府行为布局调整撤并了的。
在李锦禄的记忆中,撤并从2005年前后开始,当时学区的学生总数有3300多,乡中心小学和枣刺梁小学人数最多,各有400人,最少的40多人。现在整个乡才有490名学生——这在靖边县的乡镇来说,已经是很多的了。就这,学生还不全是本地的。像水口滩村小学,因为离县城五中只有500米,170多名学生中有不少外地打工者的子弟。
但不管怎么说,比起多年前,乡村学校的学生确实少得可怜,学校不撤不行。比如芦东村小学,7个学生,从学前班到六年级,一个年级1个。“你说该给配几个老师?”老师又不是万能的,又要教语文、数学,又要代英语(论坛)、计算机,还要做实验,这是一名教师无法完成的。李锦禄自问自答:“一个?肯定不够。那就一个年级1个?这成本得多高!”
农村学校的班级称谓,不像城市的“×年级×班”,往往是一个年级只有一个班,还人数稀少。陕西省教育厅编辑的《2008年陕西教育事业统计年鉴》显示,农村小学班额在25人以下的有38567个,其中包含多个年级的复式班有3929个。
所以,这样的教学点、复式班的最终命运,几乎都是“不撤不行”。镇靖学区的周湾、显安、芦东、芦西、阳坬5个村把原有的小学撤了,五六十名学生集中到乡中心小学上学。
这不只是陕北独有的情况。商洛商州区上官坊乡南宽坪村村民涂根庆的老家原有4所学校,现在只剩一所,因为“没有上学的娃了”。
没了学生,“何以‘校’为”?李锦禄“打了个不恰当的比喻”:“就像是放羊呢,羊多总是要操心;只有几只羊,放着都没劲。”
靖边县镇靖乡中心学校校长赵立忠评价“没羊放”的老师时说了三个字:“老弱病。”
按教学需要,镇靖乡中心学校最少需要14名老师,但现在是17人,人数超了,可赵立忠说“顶用的不多”:五十八九岁的老师有两名,马上就退休;其他老师除了一个是师范毕业的,几乎全都不是科班出身,专业人才几乎是零,音乐、美术、科学实践这类课程,年纪大些的老师知识结构老化,都说教不了了。过去教学是以书本为主、以讲为主,新课改后是以想象思考为主,虽说老师一直在接受各种培训,但跟不上就是跟不上。
赵立忠为此愁得很。以前也陆续分来过五六名不错的教师,30岁上下,个个都是骨干,可根本留不住,刚培养了几天,就调回城里了,剩下的就是老弱病,要么没门道,一时调不走,迟早都会走。
山阳县教育局副局长李永东也认为这问题很严重:山阳县55岁以上的男教师、50岁以上的女教师约占教师总数的67%,而且几乎都在边远地区。
这真是一个悖论:与乡村学校越来越“小”相对应的,是年纪、心态、知识结构都越来越老的老师。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教好少得可怜的孩子,不是一点难。
“老”、“小”交织在一起,结果就是个——撤!
撤与不撤之间一年1600万的差距
乡村小学的师生比是1:23。这是个“标准”。现在极端的反比是4名教师“管”一个学生。
而这在有些地方早已不是新鲜事了:延川县教育局副局长董军成记得,由于生源减少,学校撤并早在1999年就开始了。一开始还带有强制性质,每年有若干任务。那些撤并的学校有的校舍还盖得挺好的。
吴起县教育局副局长胡志宝印象中,目前的撤并已是第三轮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搞过一次,接着“普九”又搞过第二轮。胡志宝直言:“‘普九’时村村盖学校,现在没娃娃了,回头看真是‘浪费’了。”
当年村村办学给当前留下的局面是布点多、规模小。延安市教育局规划与资金管理科科长王根科说,延长县772个自然村,曾有617所小学,几乎一个自然村一所,校均规模41人,每年级不到7个。1996年实施第一期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时,延长县的项目资金只有438.3万元,申请上报的项目学校却达600多所,受到教育部、财政部的批评。
山阳县教育局副局长李永东举出一组数据:2002年,全县970所学校,其中10个学生以下的学校有90多所,而一师一校的有327所。从教育主管部门来说,不可能给这样的学校建实验室、微机室。学校的配置水平低了,办学效益自然无从谈起。
ID:fci0630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才能申请安乐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