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型产品运营至上的产品是如何做好运营的

如何做好景区运营?_百度知道
如何做好景区运营?
我有更好的答案
理解了啥叫运营,也大体知道了景区运营涉及的一些基本内容。那么,在景区实际操作中,咱们应该把握哪些方面或者哪些点?从而通过以点带面统领景区运营全局呢?富瑞泰认为,不必面面俱到,以下六点也许是做好景区运营管理的关键点,大家应该重视:1列计划“无计划不运营”,计划就是运营管理各项工作的筹划,大到三五年的中长期战略计划,小到年度、季度、月度计划,或公司计划、部门计划,个人计划等等。这些计划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就是解决景区运营在某个时间段需要做什么?做到啥程度?由谁去做?景区大小事务都应该通过计划去实施,没有计划,景区运营就如同无头的苍蝇到处乱撞,没有任何章法。所以,列计划是做好景区运营管理工作的前提。2用好钱景区从事运营管理的人员一定要清楚,资金是景区运营首先要考虑的环节。景区从基本建设到项目投资,从运营管理到营销推广都需要资金去做支撑。启动一项工程或项目需要多少资金?哪些工程和项目自己来投?哪些需要融资?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实现资金回笼?如何在确保正常运营的情况下节约开支,以更好的利用资金。用好钱就是确保景区在各个发展阶段都有充足的现金流,保证前期工程建设、后期运营管理和市场推广工作能够正常开展,不至于因资金链断裂导致景区崩盘。3懂产品将资源转化为产品和服务是景区运营管理工作的重点职能。因此,景区运营人员要明确你要卖什么?要卖给谁?要会对产品进行规划和预测。要懂得根据市场状况,采用超前的开发理念,围绕旅游要素,针对市场开发包含“吃、住、游”核心要素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等不同功能的线路产品,制定面对市场的合适销售价格,在功能上、价格上和竞争对手区别开来去推向市场。4管好人人是一切管理的核心,景区所有的工作都需要人去完成,故所有的管理最终都会归结到对人的管理上,景区运营管理同样如此。对人的管理,一要靠顶层设计(包含管理体系、组织架构、职责分工、绩效考核等),制度告诉大家能做啥,不能做啥,做不好怎么办;二要靠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反映企业的工作作风和氛围,决定一个企业是积极向上、团结一致还是推诿扯皮、一盘散沙,对员工个人和团队工作作风影响很大;三要靠管理人员领导艺术,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因人施管。顶层设计、企业文化、领导艺术各自在管理中所占的比重,每个企业、不同阶段也不尽相同,成熟的景区,三者按50%、30%、20%比重划分如何?在小景区、初建的景区,也许高层管理人员的领导艺术会在运营管理中所起作用较大;在大景区、比较规范的景区,也许顶层设计和企业文化才是做好景区运营管理的根本。5做对事景区从来不是一个封闭的单位,在运营过程中会和内部员工、周边村民、地方政府、职能部门、新闻媒体、合作客户甚至竞争对手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和冲突。做对事就是针对这些形形色色的个人和单位,面对各式各样的矛盾冲突,景区运营管理人员要以冷静客观的态度,认真分析这些内外部相关群体的诉求,找准问题的症结,采取或保守或积极的办法去应对和解决景区运营中出现的各种矛盾,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化冲突矛盾为合作共赢,做正确的事,为景区经营管理理顺方方面面的关系。6保安全安全是景区运营管理必须考虑的问题,许多企业打出的口号就是“安全第一或安全至上”。安全工作做不好,导致游客人身或财产受到损失,给景区带来的负面影响极大。一方面会因赔偿问题使景区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使一年甚至多年的经营成果毁于一旦;一方面会因安全事故导致A级景区被摘牌,甚至停业整顿;一方面会给社会造成很差的口碑,导致客流下滑明显,经营日趋惨淡。故安全是景区运营的基石,没有安全就无法运营,谁说不是呢?
采纳率:89%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05-1502-1602-1602-1602-1602-1602-1602-1602-1602-16最新范文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我在阿里巴巴是如何做运营的?
如果现在给运营狗们抛出一个问题:运营、营销、策划有什么区别?相信90%的人一口答不上来,脑子飞速的转个几分钟后,才能说几句营销偏资源啦,运营偏内容啦,策划偏创意啦之类的区别。
说实话我也不知道!
互联网三座大山,百度腾讯阿里巴巴,代表了行业最高水准。坊间有言:技术看百度,产品看腾讯,运营看阿里。
有幸能加入阿里做运营,最近工作不忙,居然能从加班狗变成准点下班,所以想记录下在这里的感悟,让自己总结出什么是运营,阿里的运营又不同在哪里,当然最主要的目的还是逼自己撸出自己的思路,做个合格的运营狗。
一&思考一下,什么是运营?
这几年跳了几次槽,行业从广告创意平台——媒体零售平台——互动电视渠道零售平台,岗位性质是一样的,带创意性质的策划。我做的事情,其实就是一件事:营造乐趣,创造买点,留下用户。
问题来了,在我理解中,什么是运营?我以上做的事,是否在运营的范畴里呢?  
运营的本质是经营,找对人,节约成本,创造价值;运营的本源是用户,他是谁?要什么?我就给你什么,留下来相爱。
运营不能用宏大壮烈、大开大合这种词来形容,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见微知著更合适。所以,在我的认知里,运营一直是一个掐细节的工作岗位,细腻敏感抓热点。
然后我来到了阿里,在这里,我对运营有了新的理解。
二&我在阿里做什么?
A、大环境是啥
我所在的事业部,是阿里在O2O上布局的一个从餐饮切入的垂直业务,意图从餐饮行业出发,把“吃”有关的业务全面互联网化。从餐饮切入有好处也有难度,好是因为餐饮是一个用户有刚需和高频的行业,难度是因为这是一个十分复杂,很难被互联网化的传统行业,一家餐厅的选址租房,厨师小工,原料采购,菜品口味都是极难被标准化的,同时还有强大的竞对(x团、x评);
那么我们从哪里切入这个行业呢?餐厅的本质还是饮食的质量和服务的质量,在质量之外,商家最在意的是节约成本、提升效率,所以数据+工具,是我们的切入点。
所有人都知道,阿里系最不缺的就是流量,技术上虽然可能不如百度,但怎么说也是三巨头之一。
流量+工具=数据;工具+数据=营销;数据+营销=用户
很厉害有没有?运营闭环有没有?没错,这3个公式可以跟商家讲一个完整的精彩的故事,我们这个业务,等于再造一个餐饮淘宝,让商家运用流量、工具、数据,自己在平台上开店做营销,想象空间真是不可限量。
B、我的职责是啥
让我做个分析规划先,思路理清楚了才能确定目标和职责
1.首先分析一下我的客户是谁
我要为业务同事提供支持:一线同事专业的是BD技巧,谈判能力,线下资源整合,那么对他们来说,如果有我们的商户在整个城市的覆盖率、品类结构怎么样,哪些品类、地段、客单价的商户表现最佳等数据,是如虎添翼的;
我要为商户提供服务:比如shopping
mall里的商户,我可以策划个活动,让他们抱团打天下,共享资源服务消费者;比如天气热了,我为小龙虾品类的商户策划活动,给予资源,引爆热点。  
我要为用户提供服务:用户有什么理由在我们的App上进行消费?理由有很多,优惠大、找餐厅方便、推荐精准、有有意思的活动......,对用户来说,能获得有利+有趣的信息就够了。
2.然后分析一下我在权限下能做些什么
对伙伴:决策参考+风险预警
我的权限能抓取到流量、商户运营、用户、品类、营销活动效果等数据,能为他们提供决策上的数据支持,风险点的预警。
对商户:资源整合+内容策划
我能策划活动,并申请push、App
banner资源,能创作出让他们惊喜的内容,能帮助他们整合营销资源。
对用户:决策参考+节约成本
我能根据数据申请补贴的力度,给他们爱的餐厅策划线上线下的主题活动,对C端进行集中的补贴,给他们带来更大优惠;能根据需求和热点做内容推荐,给他们决策的参考。
对资源:科学分配+投入产出
能根据数据推算出资源匹配的策略,时间线上资源的分配,ROI上资源产出要达标,对象上是扶持中小商家还是给大商家做爆点。
3.结论出来了,我在阿里做这些:
数据运营:我面对比较重要的数据字段有动销率、用户数、单商家产出、转化率等等等。1)每天花30-40分钟处理关键字段,做日报表,每周出一份数据周报,看趋势,看长短板进退步,给业务同事反映现象;2)一个月左右思考一下本阶段的数据,和竞对的基础数据对比、和兄弟城市的数据对比,往往能看出一些原因。
数据分析是量化的,客观的,从内到外的,能帮助业务管理者做出更科学的决策。在数据运营上最大的感受是数据一定要自己采集自己处理,一定会比看现成的报表更有趋势感。
内容运营:做内容的目的是创造编辑组织主题内容,提高App的内容价值,从而增强用户粘度和转化,同时用内容配上资源,在恰当的节点推出,可以最大化内容的作用,一个产品一定是要有内容来填充的,下面是我负责过或配合过的部分内容。
1)营销活动:偏信息选择,做过一些主题推荐类、热点推荐类、优惠推荐类、shoppingmall推荐类的活动,“西风响,蟹脚痒,来一发大闸蟹?”“水游城餐厅招牌菜0元领”“啤酒和龙虾”等;
2)内容推荐:偏专栏,化身为一个编辑,用自己的舌头和耳朵,写出和吃有关的故事,让用户看到他们看不到的背后,如“有故事的人,大厨访谈录”"独一味的鱼生,南京最有情怀推荐"等,这个也是我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认识很多餐厅老板、厨师,听到了很多故事,也了解到一道菜背后他们付出的努力,常常让人感动;
3)线下活动:在shoppingmall、高校、写字楼做过一些简单玩法,没有玩出花样,也是我认为能玩出很多很多花样的有趣的维度;
4)异业合作:单打独斗没有出路,整合多方资源玩法才多元,和对方品牌找到一个合作切入点,达到双赢是终极目标,比如成功合作的格瓦拉、王老吉、快的打车等等。
资源运营:营销资源是个很宝贵的东西,在互联网行业有很多烧钱补贴大战,烧的就是营销资源,怎么烧呢?除了业务管理者在战略上会有思考外,运营也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因为我们需要在策略下把资源合理科学的烧掉,所以商户分层+资源匹配策略是一项相当重要的工作
时间分层:资源预算这种东西一定是不够花的,根据数据运营的结论,我会很清楚每个月的自然峰谷节点,根据内容运营的结论,我也会很清楚每个月的活动峰谷节点,根据城市的指标压力,资源要有侧重的分配到时间点,要能冲锋的时候冲起来,并且要平稳的度过整个月,这个道理很简单;  
商户分层:根据商户的线下流水和在我们平台上的流水,消费者的复购率等数据给出一个标准,把商户分层,ABC不同的商户匹配不同的资源;
区域分层:资源向高产出的区域倾斜,比如shoppingmall、热点街区、餐饮消费习惯高的社区
赛马是阿里内部的一句土话,意思是在同一规则下的资源竞赛,优秀者得。
分层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更了解商户,但资源永远是狼多肉少,所以有一个赛马规则很重要,同一规则下,运用的更好的商户得到资源,进入良性循环。
一般会根据核心指标的排名、增长率排名等数据制定,会权衡发展和健康的比例,激发动力又不要偃苗助长最佳,资源运营的依据也是数据,如果没有数据我简直就是个瞎子。
创意一定是建立在用户洞察身上的,用户洞察是什么呢?不就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最终的呈现:文案、设计、玩法。
这几点没啥心得,全凭自己的感觉,总结成一句话就是:我给用户看的,不是一个艺术品,因为用户不会花心思是体会我精心设计的玄妙,他们只想在最短的时间里明白“这是什么鬼?关我P事?简单还是麻烦”举个栗子:抽奖不是创意,创意是怎么抽奖。
内部沟通——创意不走调,信息不流失;外部沟通——在点子上客户永远比我想象的聪明,在执行上客户永远么有我想象的那么聪明。
除此以外,还有物料设计、印刷的跟进,H5的搭建,营销活动后台系统的上下线等人肉工作,不赘述了。
三&阿里教会我什么?
写到这里再回头看看
我以前做的是什么:营造乐趣,创造买点,留下用户;
我在阿里做的是什么:数据至上,创造锚点,用好工具,服务客户。
我领悟到什么呢?
1)想清楚我的客户是谁,也许不只是用户呢?
2)一切的想法和创意都要有根源,不为了解决问题我费个啥神?
3)创造锚点而不仅仅是买点,在我这里,意思是我的客户看到我精心设计的锚点,就能像点开超链接一样在自己的脑海里迸发出更多的信息。
4)全情投入,不投入不足以说困难。不会回头看的人犯错都多,review是阿里的传统,个人review,团队review,总之总要把自己的好与不好剖析的干干净净,然后拍拍屁股,成长了!
阿里的运营工作,让我理性、目标导向、学会了做减法,这应该就是最大的改变了。
内容源自微博 @
关注互联网和网络营销的朋友多多交流,QQ&微信:。木木公众号:mumuseo,有更多网络营销干货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如果你想和我扯扯,欢迎关注。
我的更多文章:
( 14:56:50)( 16:22:28)( 11:58:16)( 11:09:24)( 15:28:59)( 00:08:18)( 19:55:28)( 00:18:08)( 11:02:01)( 16:16:46)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注册 | 登录
《运营实战指南》作者
产品经理就业班,12周特训,测、练、实战,22位导师全程带班,200+名企内推,保障就业!
现有观点:运营要以用户为中心!
事实上,这是错误的!产品和运行岗要以用户为中心,而运营,聚焦拉新和转化,一定要以业务为中心。
比如这样两句文案:
我想和你一起躺在床上看星星
跑遍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同样的意图,因为表达的不同,而效果绝对不一样。第一条文案是运行经理做的,竭力掩盖业务意图;而第二条文案直言业务企图,一目了然。试想,第一条文案更适合没有互联网的时代,信息匮乏,用户乐得去浮想联翩一下;而碎片化信息时代,用户对文案一扫而过,留下印象更重要。所以,第二条文案才是运营经理所为。
为什么运营要以业务为中心?
我特别喜欢用销售和广告的视角来审视运营。我发现运营一半是销售、一半是广告。销售的关键目标是订单转化,广告的目标多为曝光,主打拉新。比如当你用广告视角审视运营的时候,你会发现广告和运营之间有很多神似之处,举个例子:
注:广告界的AIDA原则和运营现阶段的拉新、留存、促活、促转化的模式有神似之处,一一匹配(为何留存灰度显示,因为我认为运营不需要做留存,产品是留存最好的武器,此外,运行经理也在做留存)
我毕业后做了近2年的传统销售岗,很底层的那类销售,比如站在校门口厚着脸皮和家长要手机号、做会议营销、穿着西服混进企事业单位推销保洁四件套、拐弯抹角去攻单等等,想尽办法去说服人,后来觉得不是说服,完全是说动(让准客户冲动)。也在广告公司做了近1年的文案策划工作,袖珍型广告公司,算上我三个人,外带一个实习生,是一直挣扎在生死边缘的小广告公司。所以呢,我发现,那时候,我一直在做“游说”的工作,即有口头上的沟通技巧,也有文案上的商业意图。所以,跳进运营这个圈子之后,我把浓郁的业务气息也带到了运营项目上。
在进入互联网产品运营岗之后,先后经历过在线教育电商,IT门户,企业站(有点O2O的意思)。而我的业务目标也一直是和业务紧密相连的。比如在线教育电商,销售额一直是我背负的,在企业站,我的目标是捕获销售线索。包括我目前的工作是做新媒体运营这个方向,主打微信渠道,我发现做微信也要业务至上,单纯的在微信朋友圈传播的挺嗨,如果对核心业务毫无价值,也没有鸟用。
我2013年之前所经历的互联网企业,都有这样两个特点:
多为收支平衡状态。(支出大于收入了就裁员降成本)
用户需求多为一次性的,比如自考、高考、四六级考试。在用户需求还没消失之前,如何快速让其付费或留下电话号码一直是我的核心业务,所以想办法让用户快速转化是我的工作重心。
所以我6年多的运营经历,一直在忙于两件事:疯狂找流量,疯狂转化。这两点,都是为了业务目的:提高营收(比如营收活跃用户、营收利润)。
所以我说:运营要以业务为中心!
你会发现,当你用业务的视角去考虑问题的时候,一切疑问迎刃而解。举个例子:
搜索引擎产品,每页只显示10条信息,产品经理看到的是以用户体验为中心,而用业务角度来看,看到的是业务效果最大化。事实上Google的确是从业务角度出发来考虑搜索结果页的条数的:Google做了一个试错实验,显示30条搜索结果的页面比显示10条的搜索结果页面的业务收入减少了20%。
门户站也是这样的。你每次登陆QQ弹出的那个mini页,你会发现每个频道的标题都是那么血腥和性感,因为门户的核心业务是流量,所以吸引你点击是它最大的业务目的!你可以得见,最不缺钱的互联网公司依然在以业务为中心。这就是生意的本质。
你之所以还是运行岗,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把以用户为中心当成了目的,认为做产品、做运营的目的就是为了用户,这种想法会让很多创业的大老板们“胆战心惊”。因为商业的本质还是赚钱,投入是需要产出的,尤其是钱快被烧光或资本灌入的时候。
所以,要想从运行岗快速迈入运营岗,一定要记住:
以用户为中心只是一种手段,运作思路是满足了用户价值再谈商业价值,按我的俗话说就是天天陪着你,送你拇指和鲜花,然后把业务诉求慢慢渗透给你,趁你不注意的时候让你冲动一次,然后二次、三次…(客户分层)
很多人读到这里可能会有一点错觉,认为以业务为中心就是不顾惜用户感受,是无稽之谈。以业务为中心并非是为了让你去伤害用户,因为那样做只是一锤子买卖,用户会瞬间流失掉。所以,运营在做业务转化的时候是需要拿留存做参照系的。而这就是运营的智慧之处,高级运营能够既让用户满意又能实现业务价值。
运营关键能力一:平衡业务价值和用户价值
举个很好理解的例子:促销在国产电商圈里是效果最好的运营手段,既做到了以用户为中心又做到了以业务为中心。低价既满足了用户需求又满足了业务需求(靠订单量取胜)。
比如我记得一次在多看上,古龙全套文集原价700多,70本书,我一直没舍得花钱买,终于在6月7日那天,古龙生日,多看破例促销,70本古龙小说,大概十几块钱,我果断出手。后来我又盯上了金庸全集,我等着明年3月10日,多看肯定还会破例的!
微博和微信同样的商业试水,因为运作手法悬殊,结果大相径庭。微博,一开始火的一塌糊涂,用户们玩的不亦乐乎,可是一到要变现、广告系统上线的时候,骂声一片。为何,一方面微博商业运作团队可能没有处理好用户情绪,缺少微信商业团队的机智,把信息流广告成功转化成一场热点事件。另一方面,用户是欲壑难填的,人性使然,你对我好一次就要一辈子对我这样,别惹我烦。再加上跟风浪潮,我的朋友都在骂微博,我也得表表态度,跟风改变世界,微博就这样被唾弃了好长时间。而微信的故意错位推荐广告却成了一件人们的笑料谈资。
我再举一个现实生活中运用情感做业务价值的例子。
一次我去欧尚给我儿子买生日礼物,面对着琳琅满目的小礼物,价格都不菲。一个50岁左右的导购阿姨过来说给我推荐那个不倒翁,她说:我小孙子最爱玩这个了,你儿子肯定也喜欢。说完话两眼都是爱意。我其实没有相中那个不倒翁的,一来价格偏高,二来我儿子更喜欢小汽车。可是我被那缕眼神打败了,心里很过意不去,如果不买,她会不会心酸呢!我就对导购阿姨说:这个不倒翁还真是不错呀!毫不犹豫的和旁边一起来的同事借了点钱把它买了下来。后来我又去了几次欧尚,发现在小孩玩具专区的导购基本上都是四五十岁模样。我就想了,这还真是不错的策略,如果是一个20岁左右的导购推荐,我也许就买汽车了。
所以说,运营,一定要尽量平衡用户价值和业务价值的冲突。如今的数据化运营手法,比如分层、细分等精细化运营,包括推荐引擎的流行,都是在帮助运营人平衡这两者的关系。此外,运营还需要有另一个关键能力:做业务价值最大化!
运营关键能力二:业务价值最大化
我们先来看一下什么是业务价值!
什么是业务价值?
业务价值就是你一个运营回合最渴望用户做的那个动作。比如社区,我最渴望UGC,那日ugc数可能就是你的业务价值;我做一个活动,渴望更多的人参加,那么参与人数就是你的业务价值。所以说,不管你用什么运营方法,比如提高满意度,做口碑传播,刷朋友圈,这些都是运营手段,包括用户运营、内容运营、活动运营也是手段。目的都是业务价值。
考核运营的水平就在业务价值上。如果你做了1000万的流量,结果对业务毫无帮助,那是失败的。我在电商站做频道运营的时候,就我一人负责。一开始做SEO,流量从7000做到了12万,还被评了年度最佳,给了奖金。我就去找大老板邀功请赏去了,我对老板说:嘿嘿,老大,你看我做出这么大的成绩,流量翻了10倍,是不是工资也能给我翻10倍呀!老板说:韩利呀,我给你看一个东西。他拿出一张报表说:你看我给董事长汇报的只有这一个数据。我一看,他的报表里面只有两个字段:月销售额,环比增长。我直接无言以对,灰溜溜的走到工位上,思考着如何做才能加薪这件事。后来我决定放弃SEO了,主动请缨自建销售联盟,半年后,销售额一下就上来了。SEO和销售联盟都是渠道,SEO更适合长期做,属于运行的活。销售联盟是精准的活,讲求信任背书的。后来我还做了个业务价值最大化的事,我从120个销售联盟会员里找出那么10个效益比较好的,帮助他们赚自己的钱,教育圈的销售联盟一般提成比例比较高,在50%左右,我对那10个联盟会员说如果你一年能做到100w,我就给你60%。
有时候会听到人说,那次活动目标没完成,但是创意挺好的。有啥用呢。你在朋友圈刷了屏,都刷出蘑菇云了,对你关键业务没帮助,那就是失败的。
什么是业务价值最大化?
这个是运营的关键能力,我多举几个例子:
1、游泳馆是一款产品,在哪里选址、面积要多大、软硬件设施如何调配、水温如何控制、配备多少安全员等等都是产品要考虑的问题,这些都是服务;那么游泳馆如何实现盈利,如何拉取新用户,价格如何定,是做散户还是做会员,如果做会员如何根据用户需求做套餐组合,比如会员制中的年卡、次卡…这些问题都需要运营去解决。游泳馆是要保证日活跃用户的,即每天要保证有多少人来才会盈利。要不闲置的资源就是浪费,尤其上午时间很少有人来游泳的情况下,开辟新的盈利模式,比如游泳培训、填充时间空白。保证每一个时间点都产出利益,让资源不浪费。另外在游泳的核心业务基础上,很多游泳馆会开辟周边业务,比如卖泳衣、泳帽、泳圈等商品、以及休息厅的餐饮售卖,这些都是业务价值最大化的体现。
2、百度是业务价值最大化的最好案例,我不说大家都明白,钱赚的不明不白的。而且,一个流量甚至会掰成好几瓣,赚好几份钱。比如把百度网页的流量引到百度系自家产品里,这是很有业务意识的流量价值最大化的例子。
我一直有一个目标,就是打败羽毛球国家队的那个韩利,为此努力了3年。效果最好的时候百度一搜韩利,我排在了第二位,但是大部分时间里,百度百科、百度图片和百度视频是一直占据第一页前三甲的位置的。百度自己给自己导流。任你SEO水平出神入化,也难攻克嫡系部队。
类似的还有很多网站的焦点图,花里胡哨的。很影响体验。我以前做焦点图区运营的时候,发现漏斗是很明显的。最后那张图基本没流量,但是企业客户就是想上焦点图,没办法,网站也乐得多开辟几个焦点区。
3、我刚来北京那会在海淀书城附近的一个村庄住,头发一般就在村里剪了,当时6块钱。后来在天桥上做设计签名,赚了50元钱,心想去个大点的理发店剪个帅气点的。然后就跑到海淀书城,进门之后,遇到一个熟人,就是在村里给我剪头的那个小伙。他跳槽了。然后仍然是他给我剪头,价格20元。你看,产品服务都一样,都是一个师傅,但在不同的店,理发价格就不同。
有人说这是因为地段的原因。屌丝理发店的租金贵,还端茶送水,而这恰恰是用户运营的手段。假设同一地段,你门口打个内有空调的文案肯定就比有空调而没有说出来强。所以我特别喜欢去村里看理发店的文案,他们是如何竞争的,除了文案外,他们的价格组合是怎么样的?理发的时候如何给你推销保健品的。还有那些小餐馆的菜单都有什么不同,菜市场的小老板们都是如何吆喝的,如何砍价的。去足疗按摩店体验他们的推销手法,是如何让我冲动的…说的有点多,就此打住。总之,从生活中寻找运营灵感,运营高手都在民间,因为太接地气了。
4、先看下图,我从《怪诞行为学》淘到的,能很好的学一学业务价值最大化这个技能!
针对这两套营销方案,图书作者专门做了一个AB测试实验,业务结果如下:
单订电子版,59美元,16人购买
单订印刷版,125美元,0人购买
套餐,125美元,84人购买
单订电子版 59美元,68人购买
单订印刷版 125美元,32人购买
其实都是一样的商品,结果A方案里面放了一个饵,效果就大相径庭!
这个方法我在开淘宝店卖电子书的时候用过。一天只来20个UV,但是基本能有15个下单,每单的购物车里都有好几本书,我们抛出去文案、视觉设计方面的东西,只说商品组合。许舜英的书,《大量流出》卖的很好,第一天成了10单,卖了19块9毛钱。第二天我在继续卖《大量流出》单本的时候,搞了个套餐组合,把《大量流出》和差强人意的《我是一本型录》组合在一起,售价2元,只比单本贵一分钱。结果套餐第二天卖出了30本,我赚了60元。看,放个饵进去很厉害吧。后来淘宝可能认为我太了解人性了,加上各大出版社和作者来投诉我,淘宝直接给我封了店。至今还没解套。
看,业务价值最大化很有意思的,了解人性永远是运营的杀手锏。
理解了上述的长篇大论之后,落地一下,我们应该如何快速由运行岗变身运营岗呢?
由运行快速变身运营之路
1、做运营要抓核心业务,做核心效果
这个不多说,就是你一定要想办法抓核心指标,所有的其他指标都是为你优化核心指标服务的。
2、充分理解老板,因为“老板=业务”
这个公式永远不过时的,只要有雇佣关系,这个公式就存在。所以,运营就是以老板为中心。这句话说的有点低声下气了哈,换一种说法,运营就是以老板的目标为中心,而老板的目标永远是销售额、活跃用户数、成本…
我一直乐得承认这样一个现实,老板只所以能成为老板,一定是商业高手。他们的战略眼光和商业目的,你我很难望其项背。所以,在老板身边,一定会有几个铁杆员工跟着。
3、对高kpi坦然接受
这其实是一个态度问题。每个单位在制定kpi指标的时候肯定是抱怨声大,赞赏声无。在这一点上,我个人从来都不和老板争执。胳膊终究拗不过大腿。很多人喜欢说的一句话是:怎么能这么定kpi,应该通过历史业务数据推演呀,拍脑袋想目标,真孙子。所以我遇到很多抱怨者,或因为kpi太高自己主动走了换个平台继续抱怨,或者被老板勒令退学。工作这些年来,我发现,我有好几次并没有完成kpi,也没见老板扣过我绩效。后来我就总结了:互联网这个东西,做事的主动态度比kpi更重要,老板也许只是想看看你的态度也不一定。另外,老板定了这么高的kpi,肯定也是心里有数,也许就认识什么李开复、马云呢,随便给你一个资源,你的kpi就有可能翻倍。所以我一直把老板当做最大的导师,没事的时候就偷偷观察老板的动作走向,窃取老板的人脉资源,顺道和老板学学怎么做生意。
这可是运营最牛的经验了。
#专栏作家#
韩利,微信公众号:weboper,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原网站运营108将个人站长。互联网产品运营知识一网打尽思维导图作者,创作有15万字有关互联网产品运营方面文章,现任职大街网运营副总监。关注内容型社区和新媒体,擅长运营优化、数据分析、文案,一直致力于研究四两拨千斤的运营技巧!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赞赏是对原创者的最大认可
收藏已收藏 | 98赞已赞 | 130
《运营实战指南》作者
产品经理群
运营交流群
品牌营销群
文案交流群
Axure交流群
关注微信公众号
大家都在问
49个回答52人关注
7个回答7人关注
13个回答28人关注
18个回答21人关注
20个回答24人关注
30个回答53人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产品运营和内容运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