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如此之多的网络垃圾文化化盛行于网络

原标题:为什么《延禧攻略》这么多人看?这是我见过最好的答案(下)

高贵妃刚出场的时候,穿的居然是黑色,是去奔丧吗?

皇后穿的也是黑色的衣服。明明是大喜的选秀日,就穿这?

后来我又去查了一下,发现,emmmmm……她们穿得没错,这两件衣服,是后妃吉服的款式。而且,在历史上是有一模一样的原版的。

高贵妃穿的这件,全名是叫“石青纱缀绣八团夔凤纹女单褂”。

你看这个花纹,具体到每个图案所在的位置,都和原版一毛一样。

还有皇后的这件也是,全名叫“缂丝石青地八团龙棉褂”,长这样。

你们看剧里和原版的对比,龙的形态和位置,还有龙旁边那些红色的不知道是火还是云的位置,都一模一样。

可以证明,剧组还真是用心查了资料。

清朝后宫嫔妃们的衣服,从正式到休闲,分为礼服、吉服、常服、便服。

妃子们穿礼服的场合很少,一般只有在重大节日,比如冬至、元旦还有册封礼上才会穿。从流出的剧照中可以看到,娴妃上位成皇后,穿的就是礼服。

吉服就是比礼服要简约,但是比常服要隆重的一种服装,一般是在礼仪场合穿,比如富察皇后的荔枝宴上,穿的就是吉服。

你在看剧的时候看到大家一起吃个饭啊,开个会啊啥的,那八成就是穿吉服的时候了。

至于常服,正常来说的话,常服的款式都是很低调的,一般都是石青色,也就是接近黑色,而且没什么花纹。

乾隆石青缎暗团龙纹棉褂

可能是因为拍出来不太好看,所以现在的电视剧里一般不拍常服,而是拍便服比较多。但是事实上,清后宫里的大多数时间,妃嫔们都是穿常服的,如果穿越回去,大概只能看到黑黑的一个。

便服呢,就是后妃们的休闲装啦,款式和颜色也比较多变。从这张《弘旿行乐图轴》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来,便服就是在最轻松、最随意的时候穿的。

剧里妃嫔们平常在自家宫里,穿的就是便服,这也就是为什么一开始富察皇后刚亮相的时候,会被弹幕吐槽穿得太朴素。

其实这件衣服很考究的,淡雅的紫粉色跟皇后的气质很配。

并且它有个原版,叫“藕荷色缎绣四季花篮棉袍”。

还有纯妃去跟皇后那儿串门儿穿的黄色便服,跟这匹乾隆时期的“黄色折枝花蝶纹妆花缎衣料”如出一辙。

还有这件就是借鉴了乾隆时期的“绿缎绣花卉纹棉袍”。看这个大花瓶,枝叶的朝向,还有大花的位置,是不是还原度很高?

这些衣服都是找秀娘来照着以前的参考来一针一线缝出来的,有些还是平时给故宫做活儿的,所以还原度才这么高,看起来这么精细。

第六集里出现的孔雀羽线,记得剧里,魏璎珞小姐姐是这么说的:孔雀羽线要用孔雀羽毛和金丝银线编织在一起才能做出来。

然后,这个听起来很厉害的孔雀羽线也是真实存在的。

这个线当然很贵。《红楼梦》里晴雯给贾宝玉缝的雀金裘,只用了孔雀毛拈了线来织,没有用金丝银线,就已经宝贝成那样了。

而这样的布料价格每匹要50多两银子(《阅世编》)。

加了金丝银线的孔雀羽线,要多少钱呢?恐怕Valentino都要哭。

最有名的孔雀羽线做的衣裳,是1958年的时候,北京的定陵出土了一件“织金孔雀羽妆花纱龙袍”,是明朝的万历皇帝穿的。

即使是隔了数百年,上面用孔雀羽线绣的龙,还是很清晰。

后来,相关部门想完全复制一件新的。最后花了5年时间,才做出来17米长的袍料。

不要忘了,孔雀羽线是孔雀线+金丝银线的组合,光有孔雀线还不够啊,还要有金丝银线。

这个线要怎么做呢,简单来说就是把金子弄成金箔,把金箔打成粉,然后缠裹进蚕丝的一个工艺。有没有很感人?

有了线,还要一针一针绣到皇后的凤袍上去。璎珞用了一种历史很悠久的手法——“平金法”。这里就不详细讲了。

剧里剧外都普及过了,“一耳三钳”是满族女人的标配,所以后妃和宫女们都这么戴。并且光看耳朵上的钳就能认出她们的级别。

一个串加两个环,是宫女。

但怎么分三个串的等级呢?就要从上面的珍珠说起了。她们戴都不是一般的珍珠,是东珠。

东珠产自东北,松花江啊黑龙江里野生的珍珠,产量非常少,又大又饱满,晶莹圆润。

东珠有多贵呢,去年,有个小伙子带着一串总计有108颗东珠的珠串上了《华豫之门》节目。最后,专家拍板说这串珠子总价值大概是3000万人民币。嗯,一颗价值30万!

皇太后和皇后才能用一等东珠,皇贵妃和贵妃就只能用二等东珠了,妃用的是三等东珠,嫔只能用四等。

所以,尽管剧中高贵妃的耳坠看起来虽然最浮夸,但质量可绝对没皇后好的哦。

对东珠的喜爱,有一个代表人物,就是珍珠控——慈禧。自然地,她耳垂上密密麻麻也全是东珠。

真实的富察皇后画像和剧中的富察皇后一对比,她们的耳坠除了颜色略有不同,其他的简直是做到了神还原。

除了衣服和耳环,《延禧攻略》里宫女和娘娘们的头饰,也很值得吸。

剧中的家装也不是盖的!

雕漆背景,家具和布景也搭;地毯图案为五爪青龙,天子的象征。

装修这里有什么知识点呢?梳理了一下:

月洞门:是中国古典建筑中常见的一种景观,相当于现在的隔断。不仅为了空间上的区隔,更为了造景。门洞如同一个画框,根据角度、光影的不同,很出层次。

储秀宫使用的重重月洞隔断,以墨绿酒红色大漆为主色调,并描上了金线。撞色且不艳,华贵不土俗。

屏风/隔断: 隔而不断,屏风之美 屏风的使用更多是为了风水上的讲究。居室内外忌讳「一眼到底」,加以区隔,使气流减速,从而让人产生舒适感。

对称美: 传统中式风格在色彩上讲究对比,在造型上讲究对称。这种对称之美往往能带来强烈的视觉效果。强迫症患者看着会尤其舒服。

帝王的家具一般都由紫檀木来制造,紫檀木价格昂贵,被称为“王者之木”,“一寸紫檀一寸金“。

快滚回老家看看,没准你爷爷的爷爷就有一件紫檀书桌。

看似凉席座椅一样的物件也是大有讲究。它叫黑漆描金靠背

靠背也叫养和,是一种供坐时身体可以后靠的活动支架,没有腿足、坐面。类似如今的榻榻米靠垫。一般多用在床上和席上。突然觉得自己的人体工程椅有点似曾相识。

台上桌:在床上放小桌子早就不是我们现代懒癌患者的专利啦,早在清朝就有了这种方便小巧的“台上桌”。只不过人家的材质是黄花梨。

清朝小炕桌是袖珍版炕桌,S型三弯腿足端饰花叶卷珠并再翻出叶片及膝。在雕刻细节部分非常考究。

太师椅在很多古装剧中都见过吧。直到现在很多人都迷恋的中式家具还在延用这种造型。

古代人非常喜欢如意、灵芝等名贵物品,所以一股脑刻椅子上。

宝座:皇帝的座位可不是随便谁都能坐的,它比一般的椅子都大得多,乾隆皇帝的椅子大多数也是用他喜爱的紫檀木制成。

最上面的那把宝座用珍贵紫檀木精心雕琢而成,水波云龙栩栩如生,端庄威严。

“贝勒爷手中三件宝,核桃、扳指、笼中鸟”有美鸟必有佳笼相配。

当时没战乱,大家没事就爱逗逗鸟溜溜弯,各种玩就成为满清贵族的重要活动。

香薰其实对于古代的皇室是居家必备之物,所以这种器皿就像我们现在的冰箱彩电一样普遍。

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工艺,《延禧攻略》大部分珐琅都是采用掐丝珐琅。

景泰蓝一开始在古代可是香饽饽,制作的方法也非常复杂,用景泰蓝工艺做成的生活用品必然是皇室一族的居家必备物品。如今景泰蓝已变为一种工艺的名称,而不是颜色的名称。

景泰蓝正名为铜胎掐丝珐琅,俗名珐蓝,是一种在金属表面用玻光釉料进行豪华装饰的特殊的、高级的珐琅器工艺品。

宫灯:古代没有电,所以宫灯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每一天的使用率也非常之高,所以经常用的照明工具怎么可能让它丑呢。

这只宫灯采用了银蓝工艺。银蓝工艺主要应用在银饰件上,是金属制胎工艺与点蓝施色工艺相结合的一门艺术。

墨床:看见桌前那个小小的长方形盒子了吗,它可是读书写字的知识分子必备良品——墨床。

墨床又称墨架、墨台,中国传统文房用具之一。墨磨后湿润,乱放容易弄脏他物,所以制墨床以搁墨。

火盆:没有空调也没有暖气,宫中只能用这种火盆取暖。已成为宫廷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

火盆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明清时期随着手工业和生产力提高,火盆变得更为精致。在这里叨叨想吐槽一下,为何有些暖气会做的如此难看......

靠垫:看皇后身后的明黄色靠垫,这可不是一般人能用的哦,因为黄色是皇家专用色。

这些龙纹形态多样,正龙、升龙、降龙、行龙等等变化各异,加之与祥云、海水等纹饰的组合使用,充分展现出君临天下的王者气势。所以连靠垫都如此霸气。

迎手:阿佘手肘下方这个巨型”沙包“名字叫”迎手“,其实也就是今天的抱枕。

迎手即手背下的小枕用来搁置手腕作用类似隐几,只是更加舒适。一般配合炕上宝座由靠背、坐垫和迎手构成一组。

刺绣门帘:在清代刺绣是一门基本生活技术,凡是有布料的地方基本就能看到刺绣的影子。

清代的针法还比较简单,门帘采用上好厚缎子做地,相对精细的批线,精细的绣工,采用了齐针,散套,撒和针、接针、滚真、正抢、反抢、集套、阴阳针、打籽等还有几种很少见的针法。

陶瓷:乾隆年间,陶瓷工艺水平推到了极致。(蜜汁农家乐审美)粉彩瓷极为盛行,造型更加奇巧,纹饰尤为绚丽。

不知道为何清雅秀丽的服饰审美中会出现跳脱的农家乐风格,乾隆果然与众不同啊。

地毯:大清皇帝们喜欢地毯,地毯素有“中华文化活化石”“踩在地上的软黄金”之名,在清朝大殿地毯一般需十几或二十几块地毯拼接。但皇帝正中宝座前的龙纹地毯出于忌讳不允许拼接。

雍正皇帝曾亲自组织考察珐琅彩瓷器生产,后来盯上脚下的地毯,认为脚踏“龙”纹不合适,下御旨不让在殿内铺龙纹毡毯。

大到一座宫殿,小到一串压襟,无不透漏着对古典美学的研究和热爱,这次对于妈还是服气的。

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希望有一部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戏,让观众能真的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伟大和美学,更希望优秀的传统文化能传承下来。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梅语文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采纳数:2 获赞数:2 LV2

无聊才看肥皂剧╭(╯ε╰)╮你没发现现在这社会无聊的人越来越多……精神世界空虚啊!

也不一定非看肥皂剧啊,还有那么多类型的节目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网络垃圾文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