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广告最近是什么操作,宁愿帮百度打广告也不帮自己?不然为何手机QQ浏览器唯独百度不能进电脑版。。。。

FB百度腾讯谷歌都在做信息流,他们看到了什么?_网易科技
FB百度腾讯谷歌都在做信息流,他们看到了什么?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巨头混战信息流江湖:Facebook、百度、腾讯、谷歌都在做,他们看到了什么?)
张超摘要:&百度、腾讯、谷歌入局让2017年信息流产品和广告市场硝烟弥漫,这背后,他们到底在争什么?全天候科技是华尔街见闻发起的原创科技新媒体,悦读更多请登录我们的网站www.awtmt.com,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全天候科技(iawtmt)”、“新金融见闻(AWFintech)”。本周三,谷歌公司宣布在手机搜索应用中新增一项自动新闻订阅功能“Google Feed”,从而增强用户黏性。据媒体报道,这项功能主要是根据用户搜索历史、YouTube观影习惯和其它个人信息来向用户推荐新闻,让用户在使用Facebook或Twitter等社交软件的时候都可以第一时间阅读来自Google推荐的新闻资讯。去年12月,谷歌就为此应用开始测试。此前,搜索栏下方是Google Now,在Google引入News Feed以后,Google Now就被移动到“updates”的二级页面中,而搜索栏下方则会通过卡片形式呈现用户感兴趣的内容。“谷歌的这一功能真正基于用户的兴趣,”谷歌工程部副总裁Ben Gomes说:“这项功能基于用户搜索数据进一步推送用户可能感兴趣的信息。”另外,这个功能还将过滤谷歌认为可能冒犯客户的信息。据悉,Google Feed目前主要适用于手机端,谷歌在电脑端的产品仍将保持不变,当前使用权限为谷歌公司主要的搜索应用,未来将会在谷歌浏览器和谷歌网页产品中推广。虽然Google Feed与Facebook的News Feed名称相似,但谷歌强调,他们并非有意抄袭Facebook这一名称。谷歌在本周三的公告中也提到,Facebook的News Feed已经成为最令智能手机用户上瘾的信息消费功能之一。LinkedIn现在也已经添加了更多滚动式Feed类功能。Google工程副总裁Sashi Thakur表示,希望用户了解他们正在从Google消费信息,只是没有通过查询的方式。谷歌高层还表示,希望用户能频繁使用这一新闻推送功能,从而将它变成该公司服务的重要窗口。简单地说,Google Feed就是一种信息流产品,它通过算法向用户推荐个性化的资讯内容,并在其中夹杂广告。2017年,谷歌,百度、腾讯纷纷加码信息流产品,让这个领域充满了硝烟的味道。巨头搅局信息流江湖信息流产品早已红海一片。2017年,谷歌,百度、腾讯不约而同纷纷加码信息流产品,让这个领域充满了硝烟的味道。百度:信息流是未来的增长点在2017年的新年演讲中,百度CEO李彦宏强调:信息流是百度未来的增长点。“我们未来的搜索从索引关键词的引擎,可能会逐步过渡到索引知识的引擎;我们现在非常重视的feed流产品,过去传统的搜索是人在找信息,现在要逐渐演进到信息找人”,李彦宏说。2016年,百度开始布局内容战略,并将之作为2017年的重头戏做了大量投入。百度高级产品运营师白旭曾在去年底透露,为了做Feed流产品,百度基本上把其最大的用户群产品全部投进来了,包括手机百度、贴吧和百度手机浏览器。据白旭提供的数据:这三大媒体拥有海量的用户,其中,手机百度1.2亿日活用户,百度贴吧3亿月活用户,35亿全端日均PV;百度手机浏览器占据28.9%的移动端市场份额 。2017年,手机百度做了重大改版,从改版后的主体页面来看,内容属性明显加强,内容性质的产品被更多露出。手机百度相关负责人公开表示,手机百度的调整逻辑是进一步突出搜索和百度推荐(Feed流)两大内容引擎。在知识搜索方面,百度百科也在发力,并将Feed作为2017年的三个关键词之一。百度知识体系总经理徐贺就表示,2017年百度百科将开启“搜索+Feed”双驱动模式,而百度百科中的优质内容也将被推荐到手百Feed流、百家号、甚至智能硬件度秘中。腾讯:微信“看一看”“擒头条”2017年加入Feed流大战的巨头还有腾讯。今年5月18日凌晨,微信进行iOS版更新,这次更新主要的看点是增加了“微信实验室”,进入实验室,就可以看见有搜索和推荐功能的“搜一搜”和“看一看”。就“看一看”这个产品来说,功能上类似“头条”,它让用户永远有内容可刷,试图成为用户获取多样化信息的入口之一。正因如此,微信这个功能被外界解读为“擒头条”之举。Facebook:信息流产品鼻祖实际上,在此之前,Facebook已经在信息流领域耕耘了10年,它堪称信息流的鼻祖。News Feed被扎克伯格视为Facebook过去10年间最大也是最成功的赌注之一,它改变了欧美的新闻分发模式,也为社交媒体开创了全新盈利的模式,甚至培养了用户的在线新闻消费习惯。简单来说,News Feed是这样一种产品:Facebook为每个打开Facebook的用户呈现个性化的内容,这些内容不仅包括用户个人朋友的状态更新,朋友们最近看了些什么,重要新闻推送,关键是,还可以在这些内容中夹杂不少原生广告或软文。用户所看到的这些内容都是Facebook通过机器对用户行为习惯的分析,从而做的智能推荐。早期的News Feed推荐引擎非常简单,如今,News Feed的推荐算法已经考虑了上千种潜在元素,从而形成更加个性化,更符合用户口味的内容推荐。News Feed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10年来它面临诸多争议,比如,它凭什么通过算法左右用户能看到什么,不能看到什么,进而影响用户情绪?外界甚至担心它可能涉及用户隐私。但扎克伯格一路坚持,始终没有舍弃News Feed,而是重新对Feed进行排序,并在争议声中加强隐私保护,让News Feed运行了下来。现在的Facebook用户已经越来越习惯把照片、文字等内容分享给好友,并把News Feed作为他们获取资讯的重要渠道。其它玩家:在中国,今日头条、一点资讯都是典型的Feed流产品,而新浪微博、豆瓣、QQ等也都在信息流产品上耕耘多时。信息流诱惑:大笔广告收入+用户Facebook NewsFeed功能在推出的10多年间,多次受到争议,为何仍然在坚持?百度和Google向来聚焦搜索业务,为什么现在也开始做信息流产品?可以通过数据来一看究竟。自上线以来,News Feed已成为Facebook用户最受欢迎的功能之一,与此同时,Feed流广告也为Facebook带来每天近4000万美元的收入。毫无疑问,作为Facebook内容页的重要组成部分,News Feed的任何变化都会影响用户使用习惯和广告投放方式。据网易汽车获得的数据表明,相较于电脑端用户浏览的界面左右两侧广告区域投放的广告,Facebook用户阅读NewsFeed中广告的几率则要高出8倍左右,而用户参与度高达10倍。另外,据Facebook方面透露,由于与传统的静态广告相比,视频在Facebook用户中更有市场,目前不少商家在考虑或者尝试在News Feed中投放视频广告。微博也从信息流业务中尝到了甜头。过去一年微博的强势增长离不开信息流广告,这助推2016年微博营收突破10亿美金大关。早在2016第季度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里,新浪微博CEO王高飞就曾经表示,信息流广告的收入已经占到了微博整体广告收入的50%以上,而展示广告的比例缩小至30%,虽然两者的绝对数据都在增长。今日头条的迅速崛起也是信息流产品威力的有力证明。成立至今,今日头条用了4年多的时间积累了5.5亿用户,根据QuestMobile发布《移动互联网2017年Q2夏季报告》,今日头条月活用户达1.7亿。与此同时,今日头条的信息流广告收入和估值也一路飙升。据公开报道,2016年今日头条广告收入60亿元,2017年预计达到150亿元。2016年底,今日头条完成D轮10亿美元融资,据媒体报道,其估值已超过110亿美元。从Facebook一路高涨,到微博起死回生,再到今日头条新秀崛起,信息流产品和广告用数据证明了其强大的威力。据前瞻数据库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信息流广告市场规模为325.7亿元,同比增长89.5%,预计未来三年仍将保持50%以上的增长,到2019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400亿元。百度似乎正在从信息流产品布局中受益。根据调研公司QuestMobile日前发布的2017年Q2中国移动互联网全景报告,手机百度以4.1245亿月活用户排名第六,日活用户则达到8300万。手机百度正在成为超级APP,这也与其自身特性有关。百度的核心功能是搜索,而搜索是用户每天要用的刚需,然后还提供其它内容,除非手机百度提供的内容太不符合用户需求,否则其具备天然粘性。之前手机百度分发的内容是糯米和地图等生活服务内容,而在最近一两年则调整了策略,转而分发阅读和短视频等热门内容,这对于获取新用户和增强用户粘度的作用正在显现。据说百度对信息流产品的愿景是,在未来3-5年内,将Feed流打造成为第二个凤巢。信息流混战背后的混战Facebook、谷歌、腾讯、百度、今日头条、新浪微博。。。这些巨头混战信息流背后,除了挖掘用户和广告收入金矿,彼此之间还深藏着更为复杂的战争。比如谷歌VS Facebook。Facebook是社交网站领域的主导者,谷歌是搜索领域的巨无霸,双方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但都希望引领互联网世界的潮流;在人工智能、AR/VR等新技术领域两巨头同样是寸土必争。不夸张地说,两者之间的PK将决定互联网世界的未来。所以,谷歌推出Google Feed这一功能后,立马被外界解读为是在直接叫板Facebook,这个联想一点都不奇怪,毕竟,今天他们在收入模式上异曲同工,广告贡献了绝大部分。再比如腾讯VS百度VS阿里VS今日头条。今日头条的崛起令BAT三家都深深忌惮,这两年来,他们与今日头条之间纷纷开始了围剿与反围剿的行动,信息流是几方酣占的主战场。今日头条的迅速崛起分流了百度的搜索广告,而在今年2月,头条从微软亚洲研究院挖来了马维英,重点研究领域之一就是互联网搜索技术,搜索是百度的立命之本。百度董事长李彦宏今年1月在被媒体问及“如何看待今日头条的竞争”时表示,“在哪儿都会有竞争,我们从来没有奢望做什么事情是没有竞争。”随即李彦宏就在内部演讲中把“内容分发”放到在首位,并把信息流产品作为2017年的重头戏。作为中国最大的社交平台,腾讯天生就有做内容的优势。借助微信、手Q的流量引导,以及从传统媒体挖来的大量人才加持内容生产,腾讯新闻其在新闻客户端大战中一举击败网易、搜狐、新浪,成为“四大门户”中转型最成功的新闻资讯产品,并长期雄踞新闻资讯类APP流量首位。但近年来,腾讯新闻遭遇今日头条等信息流类产品的猛烈追击,据公开数据,至2016年底,今日头条的活跃用户量已非常接近腾讯新闻客户端。目前,天天快报成为腾讯应对今日头条挑战推出的防御型产品,但因为马太效应、定位不清以及过分依赖流量等原因,天天快报一直没有迎来爆发式增长。今年3月,腾讯宣布COO任宇昕开始兼任OMG(腾讯网络媒体事业群)总裁,三个月后,OMG的框架调整风暴如期而至,任宇昕带领下,腾讯全面反扑今日头条。腾讯的“搜一搜”和“看一看”被外界视为“战百度”“擒头条”之举。BAT三巨头中的阿里这几年在内容领域的布局也是不遗余力。不过,相比百度和腾讯,阿里对今日头条的焦虑更像隔岸观火。UC头条和新浪微博是今日头条在信息流领域的直接对手,而UC和新浪微博是阿里在内容分发领域的筹码,几年前阿里全资收购了UC,目前在新浪微博持股31.5%。还有一场更大的PK是腾讯VSFacebook。Facebook创始人、CEO扎克伯格VS腾讯创始人、CEO马化腾
财经杂志在《共享单车:资本局中局》一文中提到:Facebook 曾经想投资ofo,但 DST 的创始人 Yuri Milner 坚定地劝说 ofo 董事会不要同意。“Facebook 全球最大的竞争对手实际上是腾讯(摩拜投资方),而 Facebook 短期不会进入中国。”在中国,微信月活用户已经达到9.38亿,腾讯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世界的技术设施和超级霸主;而在英文世界里,这个超级霸主是Facebook。根据其最新财报,截至3月31日,Facebook月活跃用户数已达19.4亿,同比增长17%。同样是王者,腾讯怎会轻视Facebook做的最成功的产品领域?如今,谷歌的加入让2017年这场信息流之战更加硝烟弥漫。
本文来源:华尔街见闻
责任编辑:白鑫_NT4464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我们的优势
芙卡洛化妆培训
利用QQ群招生。QQ推广引流客户聚合到QQ群,群内转化报名。平均每月几百元推广费,就能转化数十位学员。目前,80%的学员都是由QQ推广带来的。
以QQ客户端、QQ空间、移动平台吸引大量客户,通过2亿次曝光带来数万次广告点击和客户访问,6万元的投放成本带来了5万次点击和2千人次的咨询试听。
QQ推广网站功能迁移通知
QQ推广网站中的开户和账户中心功能迁移至广点通系统,请大家前往进行注册开户、账户管理操作。手机每次用qq浏览器百度百科时浏览器下方都有作业帮app之类的广告,如何消除?_百度知道
手机每次用qq浏览器百度百科时浏览器下方都有作业帮app之类的广告,如何消除?
我有更好的答案
谢谢亲的反馈,问题收到,我们看看哈~亲在省流加速中确认下是否开启了广告过滤功能哈~后面遇到任何疑问可以直接去我们论坛bbs.mb.qq.com上反馈哈~
采纳率:51%
用uc,干净无广告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百度百科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人世间最大的距离是:六年前,你买了腾讯的股票,而我买了百度的股票    中国互联网还有个段子:“人世间最大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六年前,你买了腾讯的股票,而我买了百度的股票。”当年中国互联网的老大哥百度,这些年似乎一直在“原地踏步”,昔日的“傲视群雄”,到今天的“五个抵一个”勉强能抵。
  日,互联网实验室在北京发布《互联网研究调查报告》,该报告中指出我国互联网产业已出现寡头垄断现象,腾讯、百度和三家公司在其各自领域位居中国互联网垄断企业前三名,至此三巨头的说法开始流行开来,而其中腾讯“垄断”了社交,百度“垄断”了搜索,阿里“垄断”了商品。
  而在那之前,中国互联网已经有一句俗语:“中国互联网创业三种结局:要么生、要么死、要么BAT”,这句话略有些夸大,但也说出了无数创业公司的辛酸无奈:要想从BAT的“联合围剿”中成功突围,概率是相当低;绝大部分在刚启程时,就被BAT凭借巨大的流量和现金补贴给“截了胡”,剩下的少数“卖身”于BAT,过着一种要钱有钱,要流量有流量的日子。
  今天中国的BAT在中国互联网的地位,已经有点类似于武侠小说里面“武林至尊”的称号,“辈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十年”,无数的“长江后浪”向BAT发起挑战,期盼着自己有一天能跻身于三巨头之中,过着一种“号令天下,莫敢不从”的日子。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BAT三巨头中,百度已经渐渐掉队,是实力最为羸弱的那个巨头,也似乎是最有可能被“长江后浪们”所取代的巨头。
  一、市值差距不断拉大
  日,腾讯市值一举突破3000亿美元大关,成为中国第一家突破3000亿美元的上市公司,超越、富国银行,进入全球企业前十。
  日,阿里不甘示弱,受阿里投资者大会的利好消息,阿里股票一下大涨13.3%,接近142.34美元一股,创下阿里涨幅历史纪录,当天阿里市值增加约431亿美元,总市值超3600亿美元,一举超过腾讯登顶亚洲市值最大公司。
  腾讯和阿里同时突破3000亿美元大关,双双挺进全球企业前十,并正在超4000亿美元的路上稳步前进,可谓是正式向“国际互联网三座大山(谷歌、Fackbook、亚马逊)”发起了挑战,一时间,可谓“中国互联网巨头,唯阿里与腾讯耳”。
  腾讯和阿里的一路突飞猛进,无疑也将一部分人的关注转移到了百度身上,做为三巨头之一,曾经BAT的带头大哥,百度似乎已经在国际上沉寂了太久。更为尴尬的是百度目前市值仅为616.18亿美元,而当前阿里市值3410.60亿美元,腾讯3327.42亿美元(数据截止号11:07分),这样算下来百度仅为腾讯和阿里市值的五分之一到六分之一之间。
  更为尴尬的是在BAT叫法出现的2011年,百度还是三家市值中最高的,彼时腾讯全年总收入284.961亿元(人民币,下等同),其中有230.428亿元是互联网增值服务收入,而不是今天风靡全球的“腾讯游戏”;阿里还深陷““10.11事变”,为安抚卖家和公关操碎了心;而百度在收拢谷歌退出后的中国搜索市场后,市场份额一度高达82%,一时可谓控制了中国互联网的“杀生大权”。
  而仅仅过了6年,“老二”腾讯市值从446亿美元涨到了3327亿美元,曾经的“小老弟”阿里市值也从100亿美元跃升到了3410亿美元,而百度,虽然一直在稳步上升,却只从460亿美元涨到了618亿美元,更为致命的是腾讯和阿里在3000亿美元如此大的体量时,增长率还在一路狂飙,而百度卡在600亿美元这个区间已经4年了。
  6年前中国互联网的三巨头,后两大巨头今天已经成为了全球十大互联网公司,正式晋升为全球互联网巨头,而当年中国互联网的老大哥百度,这些年似乎一直在“原地踏步”,昔日的“傲视群雄”,到今天的“五个抵一个”勉强能抵。
  中国互联网还有个段子:“人世间最大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六年前,你买了腾讯的股票,而我买了百度的股票。”
  二、生态布局落后明显
  有次在采访中说过这么一件有趣的事情,大致是这样的:他在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读研时,有一天上课时老师提了个问题:“同学们,你们未来想做什么?”宏哗啦一举手,然后噼里啪啦的讲了一大堆,从搜索到XX,再从XX到XXX,延伸拓展了一大堆,本以为会获得老师的夸奖,谁知老师耸了耸肩,来了句:“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们应专注于我们最想做的事情”。
  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当AT开始做电商时,百度在做搜索;当AT做支付时,百度在做搜索;当AT布局O2O时,百度还是在做搜索;到最后发现越来越不对劲了,终于在15年放出了那个“200亿打造糯米”的著名口号,可是为时已晚,AT已经抢占先机,“以逸待劳”。
  阿里除了核心电商以外,还在金融、云计算、泛文娱、本地生活O2O、交通出行等完成布局,手下有滴滴快的、美团点评、、36氪、等14家独角兽企业,总估值1988.5亿美元,占据中国独角兽企业总估值1320亿美元(数据来源于《2016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此外阿里不仅“线上买买买”,还“线下购购购”,入股苏宁、收购银泰等等,一个连接线上、线下,包含人们“衣食住行医玩金等”庞大的阿里帝国呼之欲出。
  腾讯依靠“QQ和微信”两大“国民级产品”,在手游、内容(泛文娱)、金融、O2O业务、电子商务、交通出行等完成布局,手下有美团点评、小米、滴滴、、、等独角兽企业16家,其总估值1320亿美元,占中国独角兽企业总估值的1/4(数据来源于《2016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加之其在全球游戏方面的布局,一个以社交+游戏为主营业务,以“QQ”和“微信”为连接点,包罗万象的腾讯娱乐帝国已然成型。
  而百度虽然也在O2O、汽车交通、医疗、旅游、教育、金融六个方面完成布局,手下有独角兽企业6家,包括百度外卖、、优信互联、、和,总估值却仅有99亿美元,更多的意义在于“被动的防御”。
  从布局类型来看,百度与AT几乎没什么差别,该有的都有,但从数量和估值来看,百度都落了明显的下风,并且有一个致命的东西:没有一个完美的连接中间点,百度搜索、百度钱包都不能担此大任,而百度地图似乎也还有点距离,反观腾讯有微信,阿里有,真正的是一个生态闭环。
  此外,在新兴金融业的领域内,AT快速圈地,小额支付、小额贷款、小额存款、小额理财、海外金融支付等细分领域,几乎都已经只剩下腾讯和阿里两个选手在玩,而控制金融是成为寡头的先决条件。
  三、盈收被进一步拉开差距
  13年—16年,4年里腾讯的营收增加了900亿元,阿里的营收增加了500亿元,而百度只增加400亿元;而根据2017年第一季度财报的情况来看:腾讯第一季度495.5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5%;2017年第一季度营收为385.8亿人民币;而百度2017年第一季度营收168.91亿人民币;三者仅仅第一季度营收就相差了200-300亿元了,如若不出意外,今年百度全年营收估计要落后腾讯和阿里800-1200亿元。
  此外,不仅营收在拉开差距,利润的差距也在不断的拉大,13年百度与AT年利润相差仅为50—100亿元,而到了16年已经相差了300亿元了。4年里百度的年利润一直保持在100亿元左右(百度在2015年剥离了,所以出现336亿元的高额利润。),而腾讯与阿里已经翻了个番。而且据2017年第一季度财报来看:腾讯第一季度净利润为人民币144.7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8%;阿里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的净利为104.4亿元,同比增长38%;而百度第一季度净利润为17.77亿人民币,同比下滑10.6%。
  四、业务结构
  出现营收和利润相差越来越巨大的原因,主要原因是:腾讯和阿里巴巴现在都是生态型巨头,多元化布局,多元化营收。以阿里巴巴为例,除了核心的电商业务外,其旗下的金融业务—支付宝,泛文娱—淘点点、优酷、等,物流—,云计算等都在各自领域是领先地位,尤其是,这个过去十年一直不被人看好的项目,如今成为了阿里的一把“利刃”,按先生设计的“履带式前进”的规划:年,当下已成600亿美元估值的超级独角兽领跑;年则阿里云接棒;2021年-2024年,菜鸟物流将挑头,届时核心业务将大大得到补充,阿里每个阶段也有“核动力”推进。
  腾讯也是如此,从QQ、微信,到腾讯游戏,再到腾讯文娱,以及投资领域的O2O本地生活、出行、电商等,其成熟的战略纵深,同样让业务营收呈现丰富多元化,曾表示:“过去大家都以为腾讯什么都会做,我们也走了一段弯路。这两年我们变化很大,把越来越多业务都砍掉了......自从进入手游运营后,很多精力都在布局全球手游,这是我们的主业。”如今,中国苹果应用商店里排名前十的游戏中,腾讯占6个;前二十中,占10个。
  和腾讯阿里“多元化”的营收相比,百度目前还难以被称之为一家生态型公司,因为除了王牌项目百度搜索,以及勉强拿得出手的百度地图,百度在其他领域的投资似乎总是投什么失败什么,大部分项目都是在“赔钱赚吆喝”:百度贴吧作为全球最大的中文社区,一直未找到“准确”的盈利方向,去年还因“血友吧事件”造成严重的公关危机;百度外卖曾是白领外卖份额第一,如今也要被“卖身减负”;糯米、百度钱包等被动防御的意味更大,这也使得百度高达90%的收入依靠搜索引擎广告业务。
  在传统的PC时代,浏览器是互联网的一级入口,百度通过“垄断”搜索就控制了互联网的“流量入口”,过着一种“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舒适生活;可是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APP成为了一级入口,百度“垄断”流量入口不在,同为一级入口,大家都各显神通,讨好用户比讨好“百度”重要,百度收“过路费”的舒适生活不再,此外在移动互联网的大势中,腾讯靠着“微信”无缝衔接,阿里通过淘宝和支付宝依旧掌握着用户交易的入口,而百度呢?暂时可依靠的只剩下pc时代的用户习惯延伸到了移动端,所以百度渐渐式微。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投资界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cn)】
4487゜14325゜23578゜33334゜43056゜52974゜61600゜71531゜81460゜9849゜1040436゜139551゜239333゜339292゜426493゜526112゜625499゜725369゜825082゜922865゜10
A轮 金额未透露 融资B轮 金额未透露 融资战略投资 金额未透露 融资B轮 金额未透露 融资
市场及媒体合作林小姐010-10.cn投稿邮箱.cn
投资界微信
(C)清科集团版权所有京ICP备号-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腾讯社交广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