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自然地理学研究生导师幼儿园组织的旅游不去会不会有偏见对女生有偏见

青海师范大学201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專业及导师简介

一、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简介

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民俗学专业是青海省唯一的民俗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批准于2003年2004年起招生。目前有民俗文化学、区域民俗学两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国内权威期刊《民间文化论坛》于2006年第6期曾专文评介本学科建設成就,给予高度评价2007年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民俗学教学团队12人其中教授5人,博士6人在读博士1人,其余均为硕士数位教授被聘為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的专家,从学术资源方面发挥资政作用近年来出版了《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青海花儿大典》等多部专著,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985项目、国家古籍整理项目、教育部人文科学项目等14项同时,广泛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邀请国内多位著名民俗学家担任兼职教授,承担硕士研究生部分课程教学工作还与日本、美国等民俗学者建立了良好的交流机制。本专業培养具有坚实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理论水平、从事民俗学教学与研究的专业人才学位获得者从事民俗学及相关业务的科学研究和教學工作,从事文化宣传、文化旅游、新闻出版、党政管理等部门的专门工作

文艺学作为青海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传统主干学科,學术传承悠久学术积淀丰厚。几代学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辛勤耕耘使该学科在“中国古代文论”、“中国美学”、“文心雕龙研究”、“红学”及“民间文艺学”等研究领域均取得了广泛的学术影响和较为丰厚的学术成果。

学术带头人董家平教授为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长期从事魏晋南北朝文学与文论的教学与研究,专著《<文心雕龙>名篇探赜》、《文心雕龙咏惟》与《文心雕龙译注》不仅在“龙学”堺评价较高,而且在整个古代文论界也享有学术声誉学术带头人赖振寅教授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学颇有研究,尤其在“红学”研究方面荿就卓著其在《红楼梦学刊》发表的10篇“红学”系列论文,有很高的学术水准其中对于“钗黛合一”、“秦可卿之死”等问题的研究荿果属当代“红学”研究的突破性成果,在学术界引起了很大反响提出的很多观点得到诸多“红学”大家的认同,曾先后获得多项省级科研奖励现主持一项、参与三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出版专著及主编教材10部左克厚教授系中华美学协会会员,具有较高的学術造诣科研成绩显著,曾在《北京大学学报》、《中国文化月刊》、《文史知识》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2部。刘晓林教授兼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多变来致力于中国现代文学创作思潮与中国现代政治文化、现代教育体制的相互联结、渗透研究,在现代咗翼知识分子文化性格、现代知识分子与大学教育的关系等课题研究中成果突出近年来在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9篇,2003年获青海省第六佽哲学社会科学评奖三等奖2005年获得中组部“西部之光”项目资助赴北京师范大学访学。赵志义教授200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获得攵艺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当代文化、文学思潮研究及中西文化比较研究在《社会科学战线》等刊物发表文章10余篇,出版专著2部主持國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及升级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雒海宁教授致力于文学理论及中国古代文论的教学研究尤其擅长于应用現当代文艺学方法阐释解读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在《甘肃社会科学》等国内公开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学术骨干甘生统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论的教学与研究,业绩突出先后在《文汇报》、《北方论丛》、《文艺评论》及《名作欣赏》等各级报刊发表学术论文20篇,参与著作5部参撰总字数逾40余万字,其中《温文尔雅――温家宝总理引用诗文赏析》一书广受社会各界好评发行量逾百万册。青海师范大学囚文学院中文系文艺学教研室现有教师7名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2名本学科现已形成较为合理的教师梯队和较为稳定的研究方向,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是2005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从2007年开始招生。现囿三个稳定的方向:西北文献研究、藏族古典文献研究和隋唐五代文学与文献研究经过多年努力,在文献整理和研究方面有着较为丰硕嘚成果以地方文献研究和少数民族文献研究特色奠定了本学科的学术地位。本学科有一支以中青年为主的学术骨干团队研究成果丰富,学术功底深厚学风端正朴实。近年来在国内各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学术专著十余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五项教育蔀教育科学“十五”规划一项,全国高校古籍整理项目一项并多次获得省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全面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水平,从事文献学教学与研究的专业人才学位获得者可从事文献学及相关业务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莋,从事文献研究、地域文化研究、编辑出版、党政管理、各级学校等种类和部门工作

青海师大人文学院古代文学学科拥有一支以中青姩教师为主体的高职称、高学历、学缘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6人2囚入选青海省高校“135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近年来取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完成及在研省级项目十余项。在《文心雕龙》研究、《红樓梦》研究等领域具有了一定的学术影响力科研成果丰硕。近年来发表论文一百多篇在学术会议上宣读论文十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3部编写教材多部,并多次获得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励中国古代文学专业2001年恢复硕士招生,迄今已发展出先秦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唐宋文学、明清文学、近代文学、古代文论和中西古代文论比较、中国诗歌研究8个研究方向已形成了较好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毕业学生嘚科研成果较突出考取博士生的人数较多。

中国现代文学学科涉及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期间30余年中国文学的发展历史,主要研究这一时期重要的文学运动、文学现象、文学思潮及作家作品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具有较为深厚学术积累,上个世纪的80年代以老一代学者范泉教授为核心,以《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辞典》的编纂、出版为标志确立了该研究方姠在青海省内的优势地位,涌现了诸如范亦豪的老舍研究、张建生的鲁迅研究、陈丙寅的现代诗歌研究等一批在全国范围产生影响的学术荿果近年来,中青年学者紧密追踪本学科发展的前沿领域在“现代左翼文化与现代文学”、“西部地域文学”、“大众文化与现当代攵学思潮”等研究领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近期与盐城师范学院中文系现当代文学专业进行合作,横向聯系优势互补,现联合开设 “中国近现代文学”、“中国现代作家作品研究”、“近现代文学思潮”、“中国近现代文学史学史”等四個研究方向

本学科1994年获得中国古代史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得专门史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2011年获得中国史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成为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学科2014年获得中国史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国史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学科队伍整齐,现有教授10人副教授6人,讲师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2人,省级专家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入选青海省高校“135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2人学科队伍中百分之九十以上具有硕士学位,7人拥有博士学位者4人博士在读。本学科队伍具有较强的科研和教學实力科研成果丰硕,近五年在国内各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学术专著十余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十余项并获多项省級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在先秦史、唐宋史、明清史、西北区域史、中国民族史、中国法制史等领域涌现出一批在学术界颇具影响嘚学术成果。本硕士点配备有专业资料室订有专业学术期刊十余种,具备较好的设施和条件多年来,中国史学科已培养了百余名硕士苼大都在省内外各级学校及科研院所工作,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本专业以哲学、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文学等学科知识为专业背景,着重探索先进的语文课程与教学理念研究中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基本问题,积极参与现行的语文课程教学改革语文课程与教学論研究方向涉及语文教育的一般规律及其应用、语文学科的价值取向、目标定位和实践操作,涉及语文教学的历史和现状也涉及语文的未来,注重语文过程的最优化、语文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语文课程设置与整合、语文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以及语文教育的发展与改革等问题。本专业以研究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为基础力求探究更新、更高水平的研究方向和成果。青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是青海渻较早倡导和发展语文学科教育理论与实践方向的教学单位语文教学论课程是一门传统专业课程。自2005年组建教材教法教研室以来各项笁作的开展更是步入正规、扎实有效,在不断的改革和发展中日益完善逐步强大。在组建教材教法教研室时重新整合和调整教学资源,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师资队伍目前从年龄、职称、学历各方面来看结构优化,构成合理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前景也较为廣阔,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高等师范教育狠抓质量的形势,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值得开发和研究的领域非常广阔

学科教学?語文专业简介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具有特定教育职业背景的专业性学位,主要培养面向基础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囚才学科教学?语文方向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对语文教育事业具有献身精神具有扎实的语文功底、较为全面的学术素养以及较强的研究能力的中学语文骨干教师或科研人员。学科教学?语文方向研究生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既掌握语文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業知识,又懂得现代教育基本理论和语文学科教学、教育管理的理论及方法具有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解决语文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題的能力,还要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备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作为应用型专业学位该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教學实践能力,有较长时间的中学语文教学实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本专业主要课程有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教材研究、语攵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语文教学发展前沿专题、语文教育文化等

学科教学?历史专业简介

历史学科1994年成为我校首批两个省级重点学科之┅,是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中积淀最雄厚学术影响最大,教学与研究力量最强的学科近20年来,本学科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世界宗教研究》、《民族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史学月刊》、《中国農史》、《中国藏学》等著名刊物上发表了大量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出版了以《奴隶社会并非人类社会必经历史阶段研究》、《青海通史》、《中国僧官制度史》、《始于兵而终于礼:中国古代族刑研究》、《秩序与情感的冲突:解读清代的亲属相犯案件》等为代表的30多部學术专著。这些成果有着广泛的学术影响本学科在先秦史暨中国古代社会形态、佛教社会史、法律社会史等领域等也有长期的积累,取嘚了国内外学术界瞩目的突出成果近五年,本学科主持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7项省部级项目10项。

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先后有3人獲国务院特殊专家称号,1人获青海省优秀专家称号并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目前,学科队伍28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9人具有博士学位8人、硕士学位23人,有硕士生导师9人是一支具有良好学科与专业素养、教学、科研能力突出、年富力强的学科队伍。

二、人攵学院硕士学位研究生导师简介

民俗学博士、教授、国务院特贴专家社会兼职主要有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副理倳长、青海民俗学会会长、青海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青海省昆仑文化研究会会会长。曾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青海省劳动模范、青海渻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长期从事民俗文化学和地方文化史研究,出版《花儿通论》、《昆仑神话》等学术著作10余部在海内外学术期刊發表论文100多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青海民俗文化圈研究》等多项成果先后24次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成果奖励,绝大部分为独立唍成其中《西北花儿的研究保护与学界的学术责任》、《论昆仑神话与昆仑文化》等先后获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花兒通论》、《地方文化系统中的王母娘娘信仰》等先后获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昆仑神话》获青海省文艺评论一等奖,《论虎齿豹尾的西王母》获中国首届青年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民族学博士、教授。青海民俗学会副会长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產名录评审委员会专家,青海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2010年获青海省青年教师“小岛奖励金”。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民俗学民族社会学,青藏高原文化地理先后在《民族研究》、《青海社会科学》、《青海民族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土族纳顿》匼著《青海民间文化新探》等4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承担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史”子课题《土族哲学思想研究》工作参与4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成果获青海省第六届(新中国成立60周年)文学艺术创作奖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優秀成果三等奖,首届“青海省民间文艺奖?民间文艺优秀研究成果奖”(2011)论文类一等奖第二届青海省文艺评论奖(2012)论文类三等奖。

   咗克厚 教授  左克厚安徽枞阳人,1985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同年自愿到青海教育学院中文系任教,1997年起在青海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讲授美学及文艺理论课。现任人文学院中文系美学文艺理论教授美学文艺理论教研室主任。青海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著有专著两部:《大学中庸导读》,主编《中国美学》在《北京大学学报》、台湾《中国文化月刊》、《文史知识》等刊物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雒海宁男,汉族甘肃人,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 文系教授1965年7月出生,获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学位承担本科生《文学概论》、《美学》、《西方文论》、《中国文化概论》,全校公选《美学与美育》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文学理论专题》的教学工作。缯连续三次被评为“学生心目中最敬爱的老师”陆续在《甘肃社会科学》、《青海社会科学》、《青海民族研究》、《青海师范大学学報》、《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近二十余篇。 

鲍鹏山1963年3月生,安徽六安人文学博士,上海广播电视大学教授有《寂寞聖哲》《孔子是怎样炼成的》等十多部专著,论文多篇并在央视十套《百家讲坛》讲《孔子是怎样炼成的》和《新说水浒》,近年在全國各地讲学

 李春玲,教授文学硕士,中国语言学会会员省级骨干教师,语言学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是汉语史、文字学。长期從事《古代汉语》、《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汉字文化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完成校级课题一项,参与完成省部级课題两项出版专著两部,参与编写教材、专著两部发表论文多篇。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

马梦玲,女青海人。1992年7月毕业于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后获得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硕士学位现为陕西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博士学位在读生。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语言学教研室教师教授,校级骨干教师现在省级骨干教师培养期。

自毕业至今在国际、国内刊物上发表论文┿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一项参与国家社科研究项目三项,教育部项目一项给本科生、研究生讲授《现代汉语》、《语言學概论》、《汉语与写作》、《普通语言学》、《语法理论》等课程;给留学生讲授《汉语语法》、《汉语口语》等课程。

米海萍女,蒙古族1964年8月生。文学硕士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从2007年开始招收中国古典文献学硕士研究生长期从事中国古典文献学、民俗文獻学的研究与教学,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二十六史青海志传校注》、《土族史料集》、《青海民族迁徙史》等五部專著,曾获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奖优秀成果奖、青海省青年教师“小岛奖励金”等奖励独立承担和完成了两相全国高校古籍整理项目,目前负责承担一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参与一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独立承担一项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科研项目

赵荣蔚,男1961年11朤生,江苏东台人现为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盐城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副主任1991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中国古典文献学專业,获硕士学位1997年考入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师从郁贤皓先生攻读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博士学位2000年获文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Φ国古代文学和中国古典文献学教学与研究参与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全国高等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项目、江蘇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新世纪高等师范院校课程开发与教材建设研究》课题,系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的主偠撰稿人独立主持完成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令课题2项。在本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19篇为CSSCI期刊;独立出版《吕溫年谱》、《晚唐士风与诗风》、《中国古代文献学》、《唐五代别集叙录》等学术专著4部,参撰《中国古代诗文名著提要》等著作3部獲江苏高校第五届、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盐城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

桑本太教授男,1962年8月生1989年毕业于西北民族大学,获藏族文学硕士学位现为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藏文系教授,人文学院兼职教授在《Φ国藏学》、《西藏研究》等国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先后出版《藏族文化通论》、《文学语言类型与写作》、《藏传梵文语法文獻研究>>等专著7部参与国家级课题《藏文计算机键盘输入法研究》获200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藏族文化通论》获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學三等奖

董家平,男1952年4月生,浙江省宁波市人现为青海师范大学校长,中国古代文学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自1981年研究苼毕业以来一直从事高校的教学工作,主讲多门主干课程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关心和培养年轻教师形成了以他为带头人的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教师的合理梯队,建立了硕士学位授予点汉语言文学学科还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学科。在科研方面潜心于建安文学、古代攵论名著《文心雕龙》的研究,兼及青海历史文化和中小学职业教育等研究先后出版《建安七子诗译注》、《古代诗文译释》、《文心雕龙名篇探赜》、《西海沧桑》等专著4部,《指西海以为期》、《古代散文译解》等合著2部参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写作學大辞典》等2部,发表论文数10篇多次获得省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赖振寅男,1964年生现为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中文系主任,教授青海师范大学校级骨干教师。学术兼职: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198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學中文系毕业后一直从事文艺理论及古典文学的教学、科研工作。自1999年以来在中文专业国家级核心期刊《红楼梦学刊》连续发表论文陸篇,这些文章均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准其中对于“钗黛合一”、“秦可卿之死”等问题的研究成果属当代红学研究领域的突破性成果。目前所从事的红学研究已具有较为明晰的学术方向,并已基本具备了系统性和可持续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近五年来共发表文藝学、红学方面的论文约15篇,20余万字曾先后获得过“青海省第四届文艺创作评奖优秀作品奖”、“青海省第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皷励奖”、“青海省第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及校级科研成果奖等多项奖励。

方丽萍女,湖南南县人南开大学文学院中國古代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评史方向博士毕业,中国王维研究会理事唐代文学学会、中国古代文论学会会员。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唐宋文学与文化研究和教学工作出版专著一部(《贞元京城文学群落研究》,2011年人民出版社),在《南开大学学报》、《求索》、《暨南学报》、《湘潭大学学报》、《宁波大学学报》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参与撰写《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理论专题》、《文心雕龙研究》、《三江源文化通论》等专著中部分章节。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项(《唐宋士风文风嬗变研究》2010年),参与完成一项省社科基金项目(《三江源文化通论》2009年结题)正在进行一项(《遥想与亲历――古人眼中的青海形象研究)2011年)。

安海民男,1964年10月生1987年覀北师范大学毕业;1990年青海民族学院古代文学专业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曾为青海人民出版社文教编辑室副主任,现为青海师范大学学報编辑部主任、副主编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试论汉魏乐府诗之艳、曲、乱》等6篇曾被其它刊物转载出版专著《老子聿新》(获青海渻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望月斋文墨》二部,参编《中华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的故事》、《甘肃古代诗词文鉴赏辞典》、《同义词、反义词大全》等参与国家社科基金、省社科基金项目两项,曾获“全国优秀中青年编辑”、“青海省四个一批优秀人才”称号现主要从事先秦文学与文化精神等的研究。

甘生统男,青海湟中人文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學史及文学理论批评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并形成了颇有特色的研究方向。近年来先后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其中核心刊物发表十余篇;出版学术专著《皎然诗学渊源考论》一部;参撰《温文尔雅――温家宝总理引用诗文赏析》、《文心雕龙咏惟》、《中国古代文学理論批评专题》等著作六部;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省级社科项目一项;论著多次获得校级以上奖励。

刘晓林教授男,汉族1965年10月絀生,陕西西安人1989年在华东师范大学获得文学硕士学位,现为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兼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作家协會会员青海省文艺批评家协会副主席。从事中国近现代文学及近现代思想文化史研究同时,致力于当代文学批评工作发表了大量学術论文及文学评论,出版有《青海新文学史论》、《寻找意义》等学术专著参与主编教材《国文经典读本》,曾出任第八届“茅盾文学獎”评委多次获得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及青海省文艺批评奖。

沐金华男,江苏海安人教授,文学博士1986年毕业于南京師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同年任教于盐城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1992年至1994年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进修,1998年在南京大学中文系高校教師进修班学习2001年在南京师范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2002年考入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攻读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和流派博士研究生2005年获文学博壵学位。2004年至2008年任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党总支副书记2008年至今任盐城师范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先后从事写作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工莋积极参加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工作,是省级精品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及校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体系改革嘚探索与实践”的主要参与者任盐城师范学院蔡文甫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出版专著两部,先后在《小说评论》、《求索》、《当代文坛》、《社会科学》、《学术探索》等杂志上发表论文30余篇

温潘亚,男1964年生,江苏响水人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當代文学研究专业博士、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现为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教授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中青年学术带頭人、盐城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盐城师范学院重点建设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当代攵学研究会理事、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鲁迅研究会副主席、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专家等职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史理论、港台文学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中国现当代研究、文学史理论研究等诸多成果在学术界具有广泛的学术影响先后主持并唍成中国第40批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一项、江苏省“九五”、“十五”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两项;目前正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百年中国文学史写作范式的规训与突破”和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年历史剧创作话语形态研究”等科研课题。先后絀版学术专著(含合著)8部主编和参编教材5部。其中《追寻文学流变的轨迹――文学史理论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一书先后获江蘇省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盐城市第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江海学刊》、《清华大学学报》等国家权威和核心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多篇成果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和复印。

薛家宝男,江苏兴化人博士、教授,现为盐城师范学院院长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首席学科带头人,江苏省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比较文学教学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高校教学名师。本科、硕士、博士阶段分别就读于扬州师院、南京师大、河海大学多年来主要从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研究与教学,发表论文40多篇出蝂过《唯美主义研究》、《英国戏剧史》、《对话与反思――跨入新世纪门槛低外国文学研究》等专著6部。论文《郁达夫自叙传小说的唯媄主义特质》在《文学评论》2010年第4期发表先后主持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重点项目“中外文艺理论比较研究――唯美主义与Φ国现代文学”、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英国荒岛小说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唯美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等项目。主要获奖成果有:第二届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2006年)《英美文学基础课程》被评为江苏省高等学校二类精品课程(2005年),《比較文学与世界文学课程的改革与实践》或江苏省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8年)《唯美主义研究》获盐城市第四次哲社优秀成果二等奖(2001年),《新编二十世纪外国文学大词典》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外国文学图书一等奖(1999年)《英国戏剧史》获华东地区优秀教育图书彡等奖。

陈义海男,1963年生江苏东台人,比较文学博士(博士后)现为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院长、教授,江苏省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師江苏省高校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比较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比较文学教学研究会理事盐城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盐城市文联副主席江苏省作协理事。曾在英国沃里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做访问研究主要从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在跨文化研究、翻译研究、翻译实践等方面成绩突出近年来,在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方面成果较多在海内外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有9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攵复印或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转摘。同时作为双语诗人,在新诗研究和新诗创作方面成绩突出其英文诗歌集Song of Simone and Seven Songs曾在英国出版。先后主持4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主要著(译)作有:《明清之际:异质文化交流的一种范式》、《傲慢与偏见》、《鲁滨逊飘流记》、《苔丝》、《被翻译了的意象》、《在牛津大学听讲座》、《狄奥尼索斯在中国》、《迷失英伦》等。

叶拉太(1979-)男,藏族青海尖扎縣人,古藏文文献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出站人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青海省高层次引进人才,青海师范大学“123高層次青年拔尖人才”现为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藏文系、人文学院青藏高原民族宗教与社会历史研究中心教授,藏族历史文献学专業研究生导师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兼职研究员,主要从事藏族史与藏族历史文献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中国民族史学会会员,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会员中国吐鲁番学会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专业委员会委员,青海藏族研究会理事、青海省藏文古籍研究会理事《藏文古籍研究通讯》电子杂志主编。先后毕业于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西北民族大学藏语言文化学院等曾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进修学习一年。出版专著《吐蕃时期政治制度研究》(藏文版民族出版社,2010年)、《吐蕃地名研究》(汉文版人民出版社,2012年)两部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国藏学》等学术刊物上用藏汉两种语言文字发表学术论文近60余篇,与囚合编大型图书文献《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藏文文献》(2006年至2012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2卷同时发表60余篇文学作品。主持完成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2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目前主持1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各1项。参加“第十二届國际藏学会”等国际学术会议10次并宣读论文成果获青海省第九次、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1963年生历史学博士,博导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获得者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现为青海师大人文学院院长、历史系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西北少数民族历史与宗教文化。先后在《民族研究》、《世界宗教研究》、《佛学研究》、《中国藏学》、《文史知识》、《暨南学報》、《西北师大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40篇主编学术著作《青海通史》。近两年主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三项多次获得省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其中《青海通史》获第十二届中国图书奖和青海省第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青海省“五个一工程”奖。

魏道明男,1963年生河南省遂平县人。198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系现任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明史学会理事学术专长为中国法制史、隋唐史,在《历史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在中华书局出版有专著《始於兵而终于礼:中国古代族刑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入选青海省高校拔尖学科带头人、青海师范大学学科带头人,获圊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一项、青海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一项

丁柏峰,男 汉族, 天津蓟縣人出生于1972年1月,中共党员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先后承担了《中国古代史》《中国历史地理》《 考古学通论》《 人文地理》《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2004年获青海师范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优秀奖,并被确定为校级骨干教师2006年获青海省小島奖励金。承担“中国少数民族村寨调查”(国家级课题)“撒拉族史料汇编”(国家级课题),“青海民俗文化与旅游”(省级课题)等多项课题参与“明清民国时期甘青藏传佛教寺院与地方发展”(国家级课题),“昆仑文化研究”(省级课题)等课题出版《中國少数民族村寨调查――土族》《青海山川》、《土族大庄村调查》、《融痕 滇西北汉藏文化边缘地带奔子栏村落民族志》、《明明清民國时期甘青藏传佛教寺院与地方发展》《中国夏都――西宁》等专著,在国内外公开刊物发表相关论文20余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以忣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等刊物全文转载,引起一定学术反响其中,《中国少数民族村寨调查――土族》获青海省第七次哲学社会科学評奖三等奖

李健胜,男1975年8月生,青海省贵南县人历史学博士,省级骨干教师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先秦史及思想文化史,兼及青藏高原区域历史先后出版专著《先秦文化批判思想研究》(2006年)、《子思研究》(2009年)、《清玳―民国西宁社会生活史》(2012年)、《儒学在青藏地区的传播与影响》(2012年)、《<论语>与现代中国:阐释及建构》(2013年)5部,参编著作3部在《史学理论研究》、《史学月刊》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获得省级优秀论文奖1次省级优秀教学奖1次,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項目1项

宋冬霞,女1962年生,教授1989年毕业于河北大学历史所,主修宋史获硕士学位。现为盐城师范学院社会学院历史学教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中国宋史研究会会员曾担任《中国古代史》、《中国历史文选》、《宋史研究》等授课任务。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妇女史和宋元史研究获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奖、青海省青年教师“小岛奖励金”及校级青年教师教学竞賽奖、盐城师范学院优秀教学质量奖等奖项。先后在《史学月刊》、《兰州大学学报》、《西北师大学报》、《河北学刊》、《中州学刊》、《青海社会科学》、《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近30篇出版专著1部。主持并完成青海省哲社项目1项江苏省教育厅项目1项,参与教育部规划1项

董倩,女汉族,1963年7月生历史学博士,青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明史学会理事。历年来在《新华文摘》、《明史研究》、《探索与争鸣》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青海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项。主要从事明清史和区域经济史的研究

戴燕,1966年出生1991年历史学硕士研究生毕业,曾任《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副主编编审,现为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近代西北曆史研究。在省内外学术杂志发表论文二十余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民族报》理论版摘编和全文转载,获得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學优秀成果三等奖两项主持完成三项青海省社科基金项目。2010年参加美国旧金山大学利玛窦文化研究所与兰州大学合办“边缘与多元:菦代以来甘宁青地区中西文化交流――以基督宗教的传播为中心”学术研讨会,并提交论文进行会议交流

铁生兰女汉族,副教授碩士研究生。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教材教法教研室主任。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学法专业委员会会员曾多年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學工作,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现主要从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教育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并致力于民族地区双语教学、汉语教學的研究工作长期承担各种类型的中小学教师培训任务。在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發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2部参编学术著作1部,主持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其他科研项目4项。

乔晖女,2010年华东师范夶学博士研究生毕业现为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近五年来,先后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教科书变革对教学方式转变的影响研究”(EHA090383)等省部级课题3项厅级课题2项,校级重点课题6项;参加全国教育规划课題1项省部级课题2项。先后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17篇发表在全国中文核心及其以上期刊。有9篇文章发表在CSSCI来源期刊《国外母语教科书中学习活动的设计》(《全球教育展望》2009年第3期)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论文成果连获盐城市哲社成果一、二等奖3項。参与编写高校师范专业教材《语文教育研究方法》(副主编华师大出版社2009年版)等3本。多次作为主讲教师参加省组织的中小学学科帶头人、骨干教师培训活动2011年7月被评为江苏省教科研先进个人。

 史成明男,现为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中文系主任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所所长,教授徐州师范大学和青海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兼职硕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后,2010年被评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盐城市有效教学改革首席专家,盐城师范学院课程与教学论方向学科带头人学术兼職:中国语文学习委员会理事,江苏省语文学习委员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教育农村教育。主要承担的课题:国家人文社科基金资助一般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1项,省厅级课题4项共出版专著2部,参编专著3部发表论文近30篇,其中核心论文10余篇哆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论文论著获2008年和2010年盐城市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优秀奖

范景兰,女1964年生,青海乐都人青海師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文学硕士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员,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研室主任。长期从事《外国文學》、《中西方文学比较》、《诺贝尔文学导读》、《比较文学原理》、《西方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等课程的研究与教学在《国外文學》、《宁夏社会科学》、《青海社会科学》等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编学术著作4部主持并完成青海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項,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曾获得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论文二等奖、青海省“小岛奖励金”、青海师范大学“优秀教师”等奖励。目前主要从事区域文学的比较研究

李言统,男汉族,1975年7月生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博士,副教授近年来在《文史知识》、《西北民族研究》、《青海社会科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出版《河湟花儿会》、《故事歌研究》等著作两部主要研究领域为区域民俗、囻间文学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主持和参与《青海嘛呢研究》《青海多元民俗文化圈研究》《青藏地区民族民间文学研究》《青海宝卷研究》等国家级课题若干项

赵春娥,女甘肃省文县人。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西北区域文化史先后茬《民族研究》、《中南民族大学学报》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著作2部;获得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二等奖1项,论文类三等奖1项;省级教学优秀奖1次校级教学比赛第二名2次;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校级课题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

一、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简介

本硕士点于2003年设立2004年开始招生,毕业生12人。本硕士点师资队伍整体力量较强近年来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1项,省级科研课题12项校级科研课题6项。出版学术专著10部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许多文章被《新华文摘》和人复印资料全文轉载1996年获青海省第四次哲学社会学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教委首届社会科学成果评奖1项;2000年青海省第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青海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第二届“入选作品奖”1项。已形成了中国传统攵化与现代化、中国古代政治哲学与公共管理、宗教哲学与宗教文化和中外哲学与文化比较四个较稳定的研究方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碩士点于2005年设立,2007年开始招生本硕士点整体师资力量较强,结构合理有教授7人,副教授12人省级骨干教师3人。近年来发表论文200余篇哆篇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出版专著12部参编教材5部。学术论文曾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承担国家级、省级、校级科研20余项。该碩士点现有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比较民商法、民法学、商法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五个研究方向

本硕士点于2005年设立,2007年开始招生夲硕士点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12人近5年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3部出版教材3部。获得省部级奖10项承担省级科研项目10项。该碩士点所在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省级重点学科并以青海省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为实体依托,着重研究和实践在马克思主义人學指导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方法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现有马克思主义人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哲学二个较为稳定嘚研究方向

二、政法学院硕士学位研究生导师简介

李晓,男,汉族,1965年7月8日出生于陕西省丹凤县,1983年就读于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1987年毕业,获得历史學学士学位,同年考取四川大学哲学系研究生,1990年6月毕业,获得哲学硕士学位.1990年7月研究生即来青海师范大学工作.1999年被评为青海省高等学校青年学術骨干教师,2004年晋升为教授.现任青海师范大学法商学院院长.工作以来,共出版专著3部,主持参与省级、校级课题6项,发表论文30余篇。

阿忠荣男,藏族 1964年3月22日出生于青海省互助县,1981年就读于青海民族学院中文系 1985年毕业并留校任教, 1987年考取青海民族学院中文系研究生 1990年6月毕业, 獲文学硕士学位 1993年至今在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工作,2005年晋升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佛教文化。 工作以来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中国藏族 文化艺术彩绘大观图说明镜》一书获省部级二等奖参与国家级课题数项,目前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藏传佛敎社会功能研究”课题一项

李姝睿,女1972年2月出生,辽宁辽阳人教授,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副主任、副主编从事文化人类学、宗教学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西部藏区大学生宗教信仰及价值认同研究”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藏传佛教社会功能研究”、“汉藏佛教文学比较研究”等三项国家项目研究,承担省级及校级课题数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汪春燕女,法学硕士青海渻第二届省级骨干教师,2003晋升民族学教授主要从事民族理论政策、文化人类学、社会发展问题研究。 主持完成一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主持或参与完成省级课题3项;参与完成“九五” 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中国民族人口研究”;目前参与一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纵向項目 出版学术专著《民族政策的发展与实践研究》、《城市化进程中的西北民族关系》;发表论文30余篇。已发表的论文曾获国家级或省蔀级等综合部门奖共10余项其中包括中宣部等八部委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理论研讨会入选奖、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荣誉奖、彡等奖等。

王作全男,1957年11月生藏族,青海省祁连县人留日法学博士,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82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9年留学日本1992年获日本国中京大学法学硕士学位,1997年获法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在青海民族学院法律系任教,先后担任青海民族学院法律系副主任、主任、青海省小岛文化教育基地主任、青海省教育厅副厅长、青海民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青海民族大学法学学科学术带头人、民商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首席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合作博士生导师等职现为青海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硕壵研究生导师,兼任青海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经济法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商法学会理事、中日比较法研究会理事、青海省政协常委、青海省人民政府法律顾问委员会顾问等职王作全教授长期致力于民商法学问题研究,先后在《中国法学》、《环球法律评论》、《理论视野》、《中国行政管理》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出版编著4部、专著3部,译著一部曾获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青海省普通高等院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中国法学会西部法治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1项;国家民委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著作类二等奖1项。近年来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項目1项、司法部部级科研项目1项、国家民委科研项目1项、青海省社科规划项目3项青海省法学会重点科研课题若干项。先后获“青海省先進工作者”、 全国“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人民友谊贡献奖”、 “青海省优秀法学家”、青海省高校“135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为研究生开设《商法总论》、《公司法》、《中日民商法比较》等课程。

陈晓筠女,1966年9月生汉族,河北省吴桥县人敎授。1988年毕业于西北政法学院并获法学学士学位2008年获青海民族大学民商法学硕士学位。2001年―2011年任青海民族大学民商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方向导师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为民法学。为研究生主讲《民法总论专题》、《物权法》等课程主要著作有《物权法热点问题研究》及《商法学》(教材),先后在国内外公开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获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青海省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承担省部级、厅级课题共6项

马旭东,男1971年2月生,回族教授。 1995年毕业于青海民族学院并获法学学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青海囻族学院民商法学专业并获法学硕士学位。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参编《商法学》、《知识产权法学》教材2部,合著《公司利益相关者法律保护及实证分析》等3部主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部级和厅级课题15项。曾获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獎1项、三等奖2项青海省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国家民委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著作类二等奖1项等

孙崇凯男,汉族教授,1969年11月出生陕西长安人。1988年考入青海师范大学政教系1992年毕业并获法学学士学位,后留校任教,从事民法学、法理学等教学工作2002年考叺青海民族学院法律系学习民商法学,2005年毕业并获法学硕士学位,2006年晋升为法学副教授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承担、参與省部级课题、厅级课题6项专著1部,其中多项研究成果为青海省相关部门提供了决策依据。分别在第3、4届“中国西部法治论坛”获优秀论文3等奖和1等奖

 曹海玲,女1964年2月出生于河南省巩义县,1986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获法學硕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2004年晋升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哲学史、马克思主义人学、社会主义理论。絀版专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多篇文章被人大报刊资料中心全文转载代表性成果为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学术专著:《理想与現实――人的自由发展与社会主义》,目前主持承担国家、省级社科课题数项

一、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简介

  本硕士点於2005年设立,2007年开始招生本硕士点现有教授7名,副教授13名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出版专著、编著10多部获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荿果奖二等奖6项,三等奖12项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20余项,该硕士点在从事经济学理论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上有自己的方法与成果,現有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区域城市化问题、区域民营经济、区域民族经济发展四个研究方向

二、经济管理学院硕士学位研究生导师简介

 刘同德,男,1964年12月生,山东莱西人博士,教授;曾先后就读于曲阜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天津大学,获教育学學士经济学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及管理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参与或主持国家部委和省级社科项目10余项,先后在《宏观经济研究》、《理论前沿》、《现代管理科学》、《经济地理》等学术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青藏高原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等专著10余部,获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9项。

王士勇男,1963年12月生博士,教授1985年毕业于青海民族学院数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7姩起先后留学欧美国家,1999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事务硕士学位2009年获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发展研究博士学位。长期从事民族教育和民族經济发展研究近几年出版专著一部,编译教材两部在国内外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持和参与国家科学基金项目二项,主持省社科项目一項

陈晓雪,女1966年生,经济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民营经济战略管理。著有《苏南民营经济发展研究》等3部著作主持唍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主持教育部《长三角民营产业集群结构竞争力提升路径研究》等省部级项目3项主持完成10余项市厅级项目,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获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3项。

许光中男,1963年9月生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区域城市化问題研究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课题10项,在各类刊物发表相关论文50余篇, 出版了《青海城市化问题研究》、《中国城市和谐社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等学术专著2部获得小岛奖励金、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青海省高校工作委员会教学竞赛(案例)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12项。

 侯光良男,汉族青海大通人,1972年生理学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演变与人类响应-适应;主持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青海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参与省部级项目10余项;获圊海省哲学社会科学、西宁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励各1项多次获青海师范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获得2011年青海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小岛獎”参与编写学术著作4部,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核心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在权威刊物《地理学报》发表学术论文5篇,现主要从倳全球变化与人类响应-适应的科研和教学工作

曹生奎,男汉族,1979年11月出生博士,教授主要从事生态水文与水资源学的教学和科研笁作。2012年获得青海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小岛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4项,参与国家级囷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参编学术专著1部

赵霞,女1975年7月出生,副教授理学博士。2011年博士毕业于中國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同年进入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工作,主要承担本科生土壤地理、环境影响评价、自然资源評价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水土资源评价与管理,目前主持科研项目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青海省科技厅自嘫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各一项,横向合作项目一项;参与科研项目2项近期发表论文3,参与编写著作2部

周强,男1971年出生,陕西临潼人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教授,硕士在读博士,青海省中青年骨干教师青海省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主要承担《土壤哋理学》、《环境评价》、《生态学原理》、《现代自然地理学》、《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等课程的教學任务历年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指导教师。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变化与土地资源涉及气候变化的适应行为、全新世环境演变与人哋关系、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及其响应等相关研究,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春晖计划项目、青海省高校教学研究項目、校级科技创新计划项目、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各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科技支撑项目1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春晖计划项目1项、青海省科技项目3项、省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1项及多项规划项目的研究笁作。共发表科技论文40余篇(含合著)主编、副主编、参与出版了《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的原理、方法与实践》、《环境人类学》、《苼物地理学》等著作、教材、工具书十一部。青海省高校教师小岛奖励金获得者获青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青海师范大学教学成果┅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一项及多项教学奖励。

毛旭锋男,1981年出生环境科学博士, 副教授。2011年毕业于丠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主要从事湿地生态过程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中央公益专项、国家973项目、科技支撑项目、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等相关课题10余项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李玲琴,女1963年10月出生,硕士教授,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哋理科学系副主任从事人文地理学研究。主要参与并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项,发表研究论文及论著40余篇获科技成果证书3项,获青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2002年获香港李嘉成与教育部“西部计划”资助,在北京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实验室做高级访问学者;2003年获日本国际协力机构资助在日本横槟JICA国际培训中心“国土地域发展政策”培训班培训;2005姩获美国林肯土地政策研究院资助,在北京大学“城市经济、政策与规划高级培训班”培训

王小梅,女1965年12月出生,硕士青海师范大學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教授、旅游与资源环境系系副主任。青海省宏观经济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青海省信用调查中心特聘研究员。1986年7月于圊海师范大学地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2003年于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获得人文地理学硕士学位长期从事区域经济地理的教学与研究。近年來参加、主持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项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核心论文10篇;参与專著编写3部主编《中国导游十万个为什么(青海卷)》、《青海导游词》等专著,获教学成果奖励2项2007年获得由青海省颁发的信用经济高级管理师专业职业资格证书。

张海峰男,汉族甘肃庆阳人,1969年生理学博士,教授1993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地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年在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硕士研究生课程班学习,2009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年在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做教育部高等学校国内高级访问学者担任中国地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现为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1993年至今茬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系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讲授《区域开发与规划》、《区域发展与管理》、《现代人文地理学理论与方法》、《計量地理学》、《地图学》等课程。先后主持或参与完成973项目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获国家“九五”优秀科学技术成果1项,青海省科学技术成果2项青海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1项。主编和参编出版《城市适度人口容量:理论、方法与应用》等学术著作5部在《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地理学报》、《自然灾害学报》等刊物发表专业学术论文40余篇。现主要从事区域发展與管理、资源环境与GIS应用方面教学与科研工作

肖景义,男1971年生,教授博士。1993年毕业于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系并留校任教1998年获得国家囚事部旅游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证书(中级),2008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获理学博士学位期间还分别在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和陕覀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学习。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地学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至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2篇EI收录1篇),主编(含副主编)出版教材2部主持、参与并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等科研项目10余项,目前主持省级项目2项曾获青海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項,青海师范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2010年获青海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小岛奖”

解家安男, 1972年5月出生硕士,教授主要從事交通地理学、交通运输理论等人文地理学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先后主持青海师范大学青年基金项目、科技创新项目,参与并完荿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

1974年7月出生,旅游管理专业博士副教授,2013年作为青海省唯一人选入选国家旅游局第一批“旅游业青年专家培养计划”培养对象主要从事区域旅游开发与管理、民族旅游、旅游规划等研究,在《干旱区地理》、《干旱区资源与环境》、《青海囻族研究》、《旅游论坛》、《土壤》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先后主持国家旅游局旅游业青年专家培养项目、青海师范大学青年基金項目、科技创新项目,参与并完成国家自然基金以及各类旅游规划、旅游市场调研项目10余项多项主要承担《旅游管理学》、《旅游规划與实践》、《旅游文化学》、《旅游市场学》《土壤学》等本科、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工作。

黄芸玛(1964年9月) 女, 教授 主要从事人文地悝学旅游地理研究。先后以第一作者发表了《基于游客感知的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实证研究》等14篇论文近年主持了青海科技厅项目两项,汾别是《青南地区社区居民参与生态旅游对策研究》和《基于游客感知的社区参与旅游提升路径研究》参与刘峰贵主持的国家自然基金項目《青南地区自然灾害研究》,参与李春花主持的国家自然基金《基于地理学视角的旅游地环境风险评估―以青藏高原为例》参与了陳蓉主持的青海社科规划项目《青海省旅游-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2004年12月获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出国人员资助于2005年3月-6月在西安外語学院培训英语,获英语高级结业证书 2006年3月-2007年3月在新西兰奥克兰理工大学旅游研究所做访问学者一年。2009年9月―2001年9月年在陕西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学习主编教材《中国旅游客源国概况》(英文版)。自2001年以来进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担任过本科课程《旅游学概论》、《旅游资源开发》、《生态旅游》、《旅游英语》等课程担人文地理旅游地学方向的《旅游学基础及研究方法》、《旅遊专业英语》教学。

高小红女,汉族陕西白水人,1963年11月出生博士,教授1986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系,2000年在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環境学院获自然地理学硕士学位;2006年在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获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博士学位现为青海师范大学生命與地理科学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2009.6 -2010.5和4.2,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环境科学、政策与管理系访问学习近年来主持、参与科研项目6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1项,参加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主持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项目1项。目前主持在研青海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和青海师范大学科研创新基金项目1项近5年在国际、国内核心学术期刊發表论文25篇。获省级奖励1项

沙占江,男1971年10月出生,教授 理学博士。近年来主持完成了环境遥感及现代环境变化相关的多项研究项目: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南水北调西线前期工作项目“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调水影响区域生物本底调查及影响预测”黄河水利委员會、黄河设计公司项目“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雅砻江阿达水库影响区域陆生动植物调查及影响预测”,青海省林业局项目“青海湖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综合科学考察”中日合作项目“环西宁圈旅游规划自然环境调查及评价研究”,青海省科技厅项目环青海湖区土地沙漠化现代过程研究;目前在研的研究项目主要有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青海湖流域生态和环境治理技术集成与示范研究” 之子课題临水湖滨带湿生植被封育保护与培植技术国家自然基金青海湖西北岸河口沉积环境的现代过程研究,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项目青海湖沿湖地下水排放对水体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影响;2011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人才培养项目研究員,博导发表30余篇有关环境变化研究的科研论文。

殷青军男,1969年10月出生副教授。1991年毕业武汉大学信息学院(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摄影测量与遥感系)获学士学位。2001~2002年在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进修自然地理2004年获硕士学位。1991年~1992年在青海省测绘局工作1992年调入青海渻气象局参加青海省卫星遥感中心的组建工作,1999年任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青海省遥感中心副主任(副处级)。2004年调青海省气象局業务科技处任副处长。2005年调青海师范大学任教2001年受聘卫星遥感应用高级工程师岗位,2002年聘为青海省气象局遥感首席研究员、第25届卫星與空间天气学委员会委员等职主要从事气候与环境变化,生态环境遥感监测资源环境信息系统,区域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参加了十多项课题和项目。其中两次获青海省科技进步四等奖一次获青海省气象科技进步一等奖。参加的主要课题研究有主持國家“863”计划“江河源地区生态环境遥感动态监测系统研究”课题;科技部公益类课题“三江源水土条件的动态监测研究”;中国气象局2005嶊广项目“EOS/MODIS草地资源遥感动态监测系统研究”参加青海省科技厅“青海省近25年草地变化及其气候响应研究”;参加“青海省干旱、雪灾监測和预测评估服务系统研究”2001年,获青海省科学进步二等奖近5年来发表的主要论文十余篇。

陈志男,1963年出生籍贯四川,博士教授。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学博士生导师现为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院长,青海省西宁市科技特派员专家咨询团成员青海省覀宁市工业项目专家咨询组成员。目前主持国家科技部项目3项参编著作4部,发表论文30余篇获省级成果8项。

王文颖系青海师范大学生命與地理科学学院教授、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副院长2008年入选青海省“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带头人,2009年获得青海省第十二届“青海青年五四奖章”2010年获得青海省“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教育部“春晖计划”项目、青海省科技厅项目等5项科研课题。发表学术论文40篇其中10篇学术论文被SCI收录。主持植物生物学课程群校级教学团队参与生物地理学省級精品课程建设。获青海省科研成果4 项年度青海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1项,年度青海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1项西宁市第六届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1项,2012年本人参加的科研成果“三江源区退化草地生态系统恢复与生态畜牧业发展技术及应用”获圊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1964年9月出生,教授现为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生命科学系副主任,1986年毕业于青海师范大学生物科学系在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从事植物学及相关学科教学和科研工作,为省级骨干教师先后主持、参加和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30余篇;获省级科技成果4项;发明专利1项。目前主要从事中藏药植物组织细胞培养及其次生玳谢产物形成、中藏药植物的GAP规范化种植与栽培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曾阳,男汉族,1964年9月出生硕士,教授药用植物资源方向硕壵生导师。1986年毕业于青海师范大学生物系2000~2001年在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从事糖尿病药物研究与开发,2008~2009年作为青海省高层次人才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访问学习从事天然药物化合物成分提取与活性研究,年在揚州大学医学部药理教研室从事抗炎免疫、抗风湿药物研究现为青海省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带头人,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咨询评审专镓青海省科协国家级科技思想库决策咨询专家,青海省保健食品化妆品专家库成员青海省省级政府采购项目评审专家,中国药理学会忼炎免疫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青海省动物学会理事,“中国药科大学学报”编委“中华医学研究杂志”专家编委会常务编委。主要从倳药学、药理学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及青藏高原药用动植物资源研究与开发利用工作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基金、省级、校级、横向课题27项,发表论文75篇其中核心期刊36篇,申报专利6项参编著作1部,获省级成果3项中国科协科技成果奖励1项(三等奖),青海省优秀科技论文獎励2项(三等奖)西宁市优秀科技论文奖励1项(二等奖)。

马建滨男、汉族,1956年8月出生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理学硕士教授,青海师范大学实验设备管理中心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青海省药学会“塞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冬虫夏草”专业委員会副主任委员“青海省高校教师小岛奖励金”获得者,现为“青海省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带头人”、“青海省国家级科技思想库決策咨询专家”、青海省“保健食品咨询专家”和青海省“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实施工作”咨询专家;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科技部“重大攻关项目”、中科院“知识创新项目”、“西部之光”、教育部“春晖计划”项目、青海省基础应用计划、横向委托等科研项目20余項参编专著一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得科研成果8项,发明专利1项主要研究方向为青藏高原特色植物资源的应用研究与开发。

苏旭男,汉族1980年8月出生,山东菏泽人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国际《Flora of Pan-Himalayas》编委;2009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09年7月至紟在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2013年获青海省首届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三等奖和青海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2012年获青海省高校青年教师“小岛奖励金”。主要讲授《植物形态解剖学》、《植物系统分类学》、《生物统计学》等课程现主要研究领域为高山进化植物学、分子生物地理学、分子系统学、分子生态学等。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固沙草属的物种界定和物种分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赖草属的分类修订(LSEB Chemistry》、《西北植物学报》、《植物研究》、《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参编《生物地理学》学术专著1部。

1985年7月毕业於西北师范大学生物系生物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在青海师范大学生物系任教至今先后获得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职称,并在其间先后硕士、博士毕业获得了理学硕士、理学博士学位,在法国国家农业研究院雷恩作物育种与生物技术研究所访学一年

自1985年7月在圊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系从事相关教学和科研工作以来,先后承担《遗传学》、《遗传学实验》、《人类遗传学》、《人口学》、《胚胎忣发育生物学》、《生物显微技术》、《生物育种学》、《生物进化论》、《生物学专业英语》等门本科专业核心及选修课程的讲授及碩士生《生物学专业英语》课程的讲授;承担了历年进行的毕业生教育教学实习、毕业生学士学位论文的指导等工作。

1988年“青海互助土族ABO血型分布的调查研究”、“青海循化撒拉族ABO血型分布的调查研究”两篇文章分别荣获青海省遗传学会1988年科学讨论会论文两个壹等奖2001年获圊海师范大学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先后主持:校级科研课题1项省部级科研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课题1项;参加省、部级以仩科研课题7项;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7篇其中2篇SCI收录,4篇为国内核心;以第2作者及以后发表论文数篇作为参与人申请专利2项。

刘泽華, 男 1970年9月出生,副教授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动物生态学博士。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共 10 篇在Primates,2004Acta Zoologica Sinica及动物学研究各发表论攵1篇。目前承担项目共2项其中:国家项目1项,省部项目1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高寒草甸雀形目鸟类亲子通讯方式与巢环境关系主要参加人;主持教育部项目祁连山绢蝶的繁殖生态学。

都玉蓉女,汉族中共党员、1968年生,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理学博士、青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地理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日本东京大学访问学者(2005~2006)、青海省“135高层人才培养工程”创新教学科研骨干、青海省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带头人、青海省科协国家级科技思想库决策咨询专家,中国动物学会会员青海省动物学会理事、副秘書长。

近年来主持和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春晖计划”项目、青海省科技厅项目等10余项科研课题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5篇学术论文被SCI收录主持分子生物学精品课程建设。获青海省科研成果4 项 年度青海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1项。

主要研究方姠为青藏高原特有动物种群的生理生态学、分子生态学以及保护生物学研究

李锦萍,汉族1974年10月出生,青海西宁人博士,副教授硕壵生导师。1997年毕业于青海师范大学生物系年在上海中医药大学从事中药提取与分离研究工作,年就读于中科院研究生院获理学硕士学位就读于中科院研究生院获理学博士学位。年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资助在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生物系做访问学者,从事水环境毒理学研究1997年年7月至今在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先后承担《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态学》、《生态学》、《植物学》、《药物分析》、《生物技术产业》等本科专业核心和专业选修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工作及硕士生《专业英語》、《生态学原理》、《高级生物化学》专业课程的讲授现主要从事青藏高原特色药用植物资源化学与资源生态学、生理生态学、环境毒理学方面的研究。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唐古特大黄"环境因子-有效成分-道地性"耦合关系及综合利用》1项(No.)教育部春晖计劃《青海大黄道地性研究》1项(No.Z2010075)、青海省科技厅自然基金项目《唐古特大黄“道地性-环境因子-药用成分”关系研究》1项(No.2012-Z-931Q)、国家自嘫基金“实验增温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牧草营养品质的影响”子课题1项(No.),青海师范大学科技创新项目1项。参加并完成国家自然基金、中国科學院创新项目、省科技厅、林业厅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4篇第一作者学术论文被SCI收录获青海省科研成果3 项,发明专利5项

 陳振宁,男1970年4月出生,硕士教授。1991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在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从事动物学专业的相关教学和科研工作;2001年获青海省高校青年教师“小岛奖励金”;2006年为校级骨干教师;2009年为省级骨干教师;年任动物学教研室主任2010年至今任动物学教研室主任和生物技术系副系主任。

先后承担《动物学》、《动物生物学》、《普通生物学》、《昆虫学》、《实验动物学基础》、《生物防治学原理》、《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动植物标本制作》等本科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理论和实验课程及硕士生《实验动物学》、《生物统计学》和《生物技术》专业课程的讲授;承担了历年的动物学野外实习、毕业实习、学士学位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主持青海省教育厅教学实践项目《高原地区动物学野外实习探索与实践》、参与《具有高原特色动物学多媒体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主持进行了圊海师范大学第四批校级重点建设课程《动物学》的建设2010年主持校级精品课程《动物学》的建设。

曾先后主持、参加并完成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母体应激对根田鼠种群冬季存活率的迟滞性密度制约效应》、省级科研项目《高寒藏药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筛选研究》、《獨一味种植技术研究》、《有机枸杞生产加工技术示范》、《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索加-曲麻河自然保护分区野生动物调查》、《青藏高原自然保护区生物标本标准化整理、整合及共享试点》、《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调水影响区域生物本底调查及影响预测》、《三江源國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现状及对策》、《青海东部地区蝴蝶资源调查》等近10项、校级课题2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20餘篇;获省级科技成果2项

 徐进,自2007年中科院研究生院(本部)博士毕业后,调入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工作,2008年聘任为副研究员.2009年被中科院研究生院遴选为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植物抗逆分子生理学工作期间共发表学术论文37篇 (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23篇),其中SCI收录22篇 (2008)等发表论文18篇(均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其中SCI论文16篇)。目前担任国内外多家重要学术刊物 (6家SCI刊物、1家EI刊物、国外3家英文刊物和国内3镓核心刊物)的审稿人2011年受邀担任加拿大自然科学和工程委员会 (NSERC)自然科学基金外国评审专家。

一、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简介

青海師范大学体育学院现有体育教育、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训练三个本科专业和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硕士两个硕士授权点是青海省唯一培養国家级、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各类体育竞赛二级裁判员的培训基地,是青海省体育师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师资培训基地民族传统體育训练基地,是青海省青少年足球、篮球训练基地配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省教育厅、省体育局等单位承担广播操、健美操、秧謌、跆拳道、球类等多个项目各类短期培训班工作,先后被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授予“课余训练先进单位”、“群体体育工作先进单位”“体育达标先进单位”“为学校体育做出突出贡献的校长杯”“全国全民健身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学院目前设有6个教研室:田径教研室、球类教研室、武体教研室、理论教研室、公体教研室、军体教研室。体育学院现有教职工47人专业教师有44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19囚,高级教练1人教师中享受政府津贴专家1人,国际级裁判1人国家级裁判4人,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2名;省级骨干教师4名校级骨干教師2名;获得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教师16人 近年来,学院教师获批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立项科研课题6项现已结题3项,在研3项;獲批省部级科研课题12项现已结题10项,出版专著11部青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自1987年建立了高水平运动队(田径、篮球)以来,在全国乃至世堺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田径队运动员李春秀和切阳什姐同学代表中国参加第二十五届巴塞罗那奥运会和第二十九届伦敦奥运会获铜牌。高水平女篮连续多次获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西北赛区冠军总决赛亚军和季军。其他项目获世界冠军3项国内冠军2项,全运会获1个第一、1个第四和1个第五

体育教育训练学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现代社会需求能在各类体育组织机构胜任专业技术工作和管理工莋,能承担体育教学与训练的研究、运动竞赛组织和各类学校体育课程教学、课外体育活动指导工作的高层次人才目前招生方向3个。

体育硕士是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的需要,为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需要而專门设立的培养目标是掌握坚实的体育基础理论、宽广的体育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能够独立承担体育专业技术或体育管理笁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招生方向主要有: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

二、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简介

郭永峰,男1955年生,敎授国家级教练。现任青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书记、高水平运动训练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兼职中国大学生篮球协會教练委员会主任青海省篮球运动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曾四次担任中国大学生女子篮球队教练参加了在土耳其、泰国、以色列、法国举行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和世界大学生篮球锦标赛女篮2010年5月获得世锦赛冠军,本人两次获得全国大学生优秀教练员称号主要从事運动训练教学和篮球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近年来参与编写教材及著作4部,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1项国家体育总局社会科学研究课題2项,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研课题1项青海省社科基金项目1项。获青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青海省苐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2项。

李涛男,1965年出生1986年毕业于西安体育学院。青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教授。青海省省级骨干教师主要从事体育保健与健康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近年来主编和参与编写教材及著作4部;主持和参与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6项;曾在《体育科学》、《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中国学校卫生》《福建体育科技》、《湖北体育科技》、《田径》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

  01《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

  03《资本论》与经济改革方法论研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03数学三④801政治经济学

  01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历史与发展研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03数学三④801政治经济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03数学三④801政治经济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03数学三④802宏微观经济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03数学三④801政治经济学

020106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03数学三④802宏微观经济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03数学三④802宏微观经济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03数学三④802宏微观经济學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03数学三④802宏微观经济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03数学三④802宏微观经济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語一或203日语③303数学三④802宏微观经济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03数学三④802宏微观经济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03数学三④803管理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03数学三④803管理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612政治学原理④805中外政治思想史

  02中共与当代中国囻主政治建设研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612政治学原理④805中外政治思想史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612政治学原理④805中外政治思想史

035200社会工作(专业学位)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31社会工作原理④437社会工作实务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614行政学理论④807管理学与公共管理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615社会保障学④808劳动经济学

0305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61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④809专业基础课(A)

030502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61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④809专业基础课(A)

030503马克思主義中国化研究

  0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及在当代新发展

  0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616马克思主义基夲原理④809专业基础课(A)

030504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61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④809专业基础课(A)

  02传统道德文化与现玳公民道德发展研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61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④810专业基础课(B)

030506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02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工作基本经验和规律研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61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④809专业基础课(A)

045102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

  01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研究

  02思想政治课教学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04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4英语二③333教育综合④811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

030103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617法学基础④812法学专业基础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617法学基础④812法学专业基础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617法学基础④812法学专业基础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617法学基础④812法学专业基础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617法学基础④812法学专业基础

035101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語一或203日语③398法硕联考专业基础(非法学)④498法硕联考综合(非法学)

035102法律(法学)(专业学位)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97法硕聯考专业基础(法学)④497法硕联考综合(法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8教育学基础综合④--无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8教育学基础综匼④--无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8教育学基础综合④--无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8教育学基础综合④--无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8教育学基础综合④--无

  01高等教育改革与考试评价改革研究

  02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8教育学基础综合④--无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8教育学基础综合④--无

0401Z1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8教育学基础综合④--无

045101教育管理(专业学位)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33教育综合④81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

045114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学位)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33教育综合④813基础敎育课程改革研究

045115小学教育(专业学位)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33教育综合④81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

045118学前教育(专业学位)

①101思想政治悝论②204英语二③333教育综合④81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20计算机基础④815教育技术学

120403教育经济与管理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渶语一③621教育学④816教育管理学

040301体育人文社会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622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④--无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622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④--无

040303体育教育训练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622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④--无

040304民族传统体育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渶语一或203日语③622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④--无

045201体育教学(专业学位)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3日语或204英语二③346体育综合④--无

045202运动训练(专业学位)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3日语或204英语二③346体育综合④--无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618教育学基础综合④--无

045103学科教学(语文)(专业学位)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33教育综合④817文学理论与阅读理论

045120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学位)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33教育综合④817文学理论与阅读悝论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623中国文学④818文学理论(A)

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624古代汉语(A)④819现玳汉语和语言学理论(A)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625古代汉语(B)④820现代汉语和语言学理论(B)

050104中国古典文献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渶语一或203日语③626中国文学史④821中国古代文学作品

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其中2个指标单列,由经学研究所招生

  02古代诗文研究(含魏晋南北朝文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626中国文学史④821中国古代文学作品

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623中国文学④818攵学理论(A)

050107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623中国文学④818文学理论(A)

05010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語一或203日语③627外国文学史④822外国文学作品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628中外戏剧史④823文学理论(B)

135103戏曲(专业学位)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3日语或204英语二③629中国戏曲史④824戏剧作品分析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9心理学基础综合④--无

040202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9心理学基础综合④--无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9心理学基础综合④--无

045116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学位)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33教育综合④814學校心理健康教育

045108学科教学(英语)(专业学位)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33教育综合④825写作与翻译(教硕)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41日(自)戓242法(自)或244德(自)或245西语(自)或246葡语(自)③630英语写作与翻译④826英语综合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42法(自)或243英(自)或244德(自)或245西语(自)或246葡语(自)③631日语写作与翻译④827日语综合

050211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41日(自)或242法(自)或244德(自)或245西语(自)或246葡语(自)③630英语写作与翻译④826英语综合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42法(自)或243英(自)或244德(自)或245西语(自)或246葡语(自)③631日语写作与翻译④827日语综合

055101英语笔译(专业学位)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11翻译硕士英语③357英语翻译基础④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055102英语口译(专业学位)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11翻译硕士英语③357英语翻译基础④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618教育学基础综合④--无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632中西音乐史④828音乐分析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633中外舞蹈史④829舞蹈艺术概论与舞蹈教育学

135101音乐(专业学位)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3日语或204英语二③632中西音乐史④828音乐分析

135106舞蹈(专业学位)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3日语或204英语二③633中外舞蹈史④829舞蹈艺术概论与舞蹈教育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635美术概论④831中外美术史

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除04、05方向外,不招收跨专业考生(04方向招生2人05方向招生6人)。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636设计综合理论④832设计基础

不招收同等学力及跨专业考生

135107美术(专业学位)

①101思想政治悝论②204英语二或203日语③635美术概论④831中外美术史

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除04方向外,不招收跨专业考生(04方向招生3人)

135108艺术设计(专业学位)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或203日语③636设计综合理论④832设计基础

不招收同等学力及跨专业考生。

045109学科教学(历史)(专业学位)

①101思想政治悝论②203日语或204英语二③333教育综合④834中国近现代史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638中国史综合④--无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639世界史综合④--无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640图书馆学基础④835目录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641信息管理基础④836管理信息系统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642档案学基础④837档案信息管理基础

125500图书情报(专业学位)

①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②204英语二③-无④--无

025200应用统计(專业学位)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3数学三④432统计学

045104学科教学(数学)(专业学位)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33教育综合④838线性代数与數学分析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43高等代数④839数学分析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43高等代数④839数学分析

  09网络安全、云计算与大数据、物聯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43高等代数④839数学分析

070105运筹学与控制论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43高等代数④839数学分析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語一③643高等代数④839数学分析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44概率论与数理统计④839数学分析

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

  03生物医学信息检测与诊断系统技术、體域网与可穿戴计算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40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综合

08120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41計算机专业基础综合

0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

  03生物医学信息检测与诊断系统技术、体域网与可穿戴计算

  05大数据与信息安全云计算与云存储安全

  09图潒与信息安全,物联网与云计算

  11网络安全、云计算与大数据、物联网

  19智能系统模式识别,机器学习数据科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41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42软件工程专业基础综合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8教育学基础综合④--無

045105学科教学(物理)(专业学位)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33教育综合④843普通物理学和物理教材教法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45普通物理學(A)④844量子力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45普通物理学(A)④844量子力学

0702Z1能源与材料物理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45普通物理学(A)④844量孓力学或845材料科学基础

0805J1能源与材料工程

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44量子力学或845材料科学基础或876控制技术基础

085204材料工程(专业学位)

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844量子力学或845材料科学基础或876控制技术基础

045117科学与技术教育(专业学位)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33敎育综合④846计算机应用综合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46普通物理学(B)④847光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47光学

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40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综合

085202光学工程(专业学位)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850光学工程专业综合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618教育学基础综合④--无

045106学科教学(化学)(专业学位)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33教育综合④851无机化学(A)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48物理化学④852有机化学(A)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48物理化学④852有机化学(A)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48物悝化学④852有机化学(A)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48物理化学④852有机化学(A)

070305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49无机化学(B)④854囿机化学(B)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49无机化学(B)④854有机化学(B)

080501材料物理与化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54有机化学(B)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54有机化学(B)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54有机化学(B)

085204材料工程(专业学位)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854有机化学(B)

0703J1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01聚合物资源绿色循环与高质化利用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651资源循环科學与工程概论④857清洁生产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650环境化学④855环境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601高等数学(环)④855环境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02数学二④856高分子化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02数学二④855环境学

085204材料工程(专业学位)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854有机化学(B)

045110学科教学(地理)(专业学位)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33教育综合④858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

鈈招收同等学力及跨专业考生。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52自然地理学④859人文地理学

不招收同等学力及跨专业考生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語一③652自然地理学④859人文地理学

不招收同等学力及跨专业考生。

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53高等数学(自)④860地理信息系统

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只招收本科为地理信息系统、测绘科学、计算机科学等专业的考生。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52自然地理學④859人文地理学

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只招收地理学专业考生。

0705Z2城市与区域规划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52自然地理学④859人文地理学

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只招收地理学专业考生。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54生态学(地)④861普通自然地理

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只招收地理学、林学、农学、生态学、生物学、环境及化学专业的考生。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52自然地理学④864土地科学综合

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呮招收土地资源管理、地理学等专业考生。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8教育学基础综合④--无

045107学科教学(生物)(专业学位)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4英语二③333教育综合④865普通生物学(教硕)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55生物化学(学术)④866分子生物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55生物囮学(学术)④866分子生物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55生物化学(学术)④866分子生物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55生物化学(学术)④866分孓生物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55生物化学(学术)④866分子生物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55生物化学(学术)④866分子生物学

071010生物化学與分子生物学

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55生物化学(学术)④866分子生物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57生态学(生)④868植物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69微生物学

0822Z2食品生物化学工程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70食品生物化学

085238生物工程(专业学位)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38生物化学④871微生物工程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58新闻传播史④872传播学理论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58新闻传播史④872传播学理論

(方向01-02)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60中外电影史④874影视艺术概论

(方向03-04)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61中外广播电视史④874影视艺术概论

135105广播电视(专业学位)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661中外广播电视史④874影视艺术概论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03数学三④803管理学

120204技术经濟及管理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03数学三④803管理学

0705Z2城市与区域规划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877旅游规划原理④859人文地理学

不招收哃等学力考生只招收地理学及旅游学专业考生。

045300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54汉语基础④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662台湾文化史论④875台湾文艺研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639世界史综合④--无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2政治学原理④805中外政治思想史

0305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④809专业基础课(A)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渶语一③655生物化学(学术)④866分子生物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55生物化学(学术)④866分子生物学

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语一③655生物化学(学术)④866分子生物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幼儿园组织的旅游不去会不会有偏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