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武酒店共享充电器器代理有人做没?

e伞、JJ伞等多家共享雨伞抢滩深圳,有投资人认为共享雨伞技术门槛不算高:
做共享充电宝的人,极可能来做共享雨伞
&&&&当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掀起一波波的话题高峰时,“共享雨伞”迫不及待地加入了。这一次舆论态度驾轻就熟,有了前两轮的洗礼,当深圳街头已经发现这些带着电子装置的雨伞后,大家立即知道,又有一个热点出现了。它比单车更小巧,它比充电宝成本更低,它面对的是最原始的刚性需求———避雨,所以从数学计算的层面看,这是共享家族里很有前途的新星,但实际上谁都没有实践过,雨伞共享是否真的能够持久?这是共享雨伞要面对的问题,也是不少新兴的“共享”经济要面对的。&&&&“新玩家”涌入共享雨伞&&&&日前,共享雨伞e伞悄然出现在深圳街头,在龙舟水肆虐的季节,这些挂在街旁围栏扶手的五彩雨伞给人们带来不少便利。5月22日,南都记者体验了一把共享雨伞:在车公庙地铁站A出口处的铁栏杆上挂着17把e伞,黑柄、五彩伞面,有些伞还套着塑料袋。记者随手拿起一把雨伞,发现这种伞手柄粗,手感有些重,伞柄处贴着二维码提示“扫码用伞”并配有四位数的密码锁。扫码后下载“e伞共享”软件,选择注册或者直接微信/Q&Q登录,验证手机号码,缴纳19元押金,身份证实名认证后即可进行充值。充值最低9元起,充值满19元会有5元至100元不等的充值赠送。注册完成后即可用伞,半小时的收费是0&.5元。南都记者试用发现,点击“结束收费”后,虽然没关伞也可以继续使用,且使用不到半小时也按0&.5元计费。&&&&在深圳,另外一家初具规模的共享雨伞“街借伞”常被称为“JJ伞”。和e伞直接挂置在街头不同,JJ伞是放置在固定区域,并配有专门的租借设备。从铺设渠道而言,如果说e伞像共享单车,那么JJ伞则接近共享充电宝,地铁、商场是它主要的安置场所。一个有意思的发现是,JJ伞所属的深圳市街借伞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雷云也正是深圳共享充电宝云充吧的创始人。&&&&南都记者发现,JJ伞由伞座和雨伞组合而成,每个伞座标配一定数量的雨伞,通常是28把。据了解,固定位置的伞座内嵌入通讯模组(G&PS芯片+&SIM卡),可以实现借还地点的地理信息定位及数据传输,因而借伞者需要使用雨伞时,可以打开公众号,寻找附近的网点,并且可以看到可借和可还数量。但是雨伞本身并没有G&P&S定位,仅靠伞尖带身份识别芯片,扫码支付押金后取伞,随借随还,电机卡槽锁定,费用自动结算。租借时同样需要支付押金,取伞时打开公众号搜索附近的网点,还伞时插入卡槽,自动上锁并结算费用。&&&&和JJ伞操作方式相近的,还有一家即将进入深圳的共享雨伞:魔力伞。魔力伞目前在广州发展的势头不错,同样与地铁和商场等公共场所绑定,设置借还伞的机器。据其创始人C&E&O沈巍巍介绍,魔力伞大概会于6月初进入深圳,他们已经与深圳不少商超以及地铁站进行接洽,并且在欢乐海岸等地进行了地推。“深圳的共享雨伞忽然话题热了,的确也加快了我们进入深圳的步伐。”沈巍巍解释。&&&&当初五颜六色的共享单车,并排出现在深圳街头的一幕让人记忆犹新,如今各色的雨伞也随着雨季的到来,纷至沓来。据了解,深圳目前在地铁站点也有公共雨伞供人使用,包括红雨伞和地铁伞,其中红雨伞2015年共投放80&0&0余把雨伞,共计借出约2&.2万人次,归还约1&.7万人次,总体还伞率约为37%。此前需要缴纳50元押金的地铁伞归还率则非常高,至少有90%。&&&&“散”还是“不散”,雨伞需要做决定&&&&目前,共享雨伞操作方式出现了两种思路:一种是像共享单车那样,直接摆放(挂放)在街头,所谓“散”;另一种则是放在固定地点,比如地铁和商超。&&&&魔力伞C&E&O沈巍巍介绍,当初在设计雨伞借还思路时,也曾经考虑过像共享单车的“散装”模式,不过随后团队进行了否定,一旦散开放置,要准确定位就要设置G&P&S,雨伞这样随时被带入家庭的小物件,极有可能引发隐私泄露等法律问题,“我们开玩笑说过,如果雨伞带G&P&S,想跟踪某人时,悄悄把伞放到他的车后备箱,打开A&P&P就行了。”他解释。另外共享雨伞散放于街头容易丢失,也可能为之后可以预见的“恶性竞争”中留下后患,“就像现在某些共享经济面临的情况,竞争者之间也会有蓄意破坏,散在街上的雨伞太容易被‘攻陷’,只要几个人就可以轻松收走。”&&&&斟酌这些情况,魔力伞固定于室内的借还方式也就产生了。JJ伞也是秉持同样的思路。不过,e伞创始人赵书平有不同看法,他的设计初衷就是想让人带回家,做到“家家户户有我的伞,用我的伞”。相比陌生人共享,他认为这是“进了一步,做了家人共享,一劳永逸解决家里买了伞又丢伞的问题”。&&&&是否担心“前脚投放,后脚伞就被收走”的恶性竞争?赵书平表示会考虑这个问题,但这是小概率事件,且这种恶性竞争有风险,街道上有摄像头,而且团队也有巡视,他并不认为这个问题会影响到e伞未来的发展。&&&&“考虑到现实的状况,我们不太会考虑散放在路上的共享雨伞项目。”昂若资本创始合伙人王磊认为,虽然把雨伞放置街头有很好的“吸睛”效果,但是面对偷盗、损毁等情况,这样的方式会遇到许多问题,“即便不说恶性竞争问题,比如丢失后责任如何界定也会变麻烦,运维的成本也会提高,共享单车已经是前车之鉴了”。&&&&也有一些市民认为,街道上随意摆放上很多雨伞,对市容市貌也有一定的影响。“之前到处放上了单车,现在再放一些雨伞,以后是不是还会有更多的共享东西放在街头?这方面应该需要规范管理,否则城市会变得杂乱不堪。”市民朱先生这样告诉南都记者。&&&&e伞号称在深圳已经投入1&.5万把雨伞,如果这是一个真实数据,那么按照每个投放点30把伞的数量来看,至少有500多个点。而据e伞创始人赵书平介绍,计划总计在深圳投放180万把雨伞。在几年后,深圳会变成一座“伞城”吗?&&&&雨季来了,还未被实践的盈利模式将初见分晓&&&&共享雨伞的出现,为投资界提供了一个新的风口。但是也有不少投资人和机构,对此仍有疑虑。“需求”是被很多投资人首先考虑的问题,而且也是项目盈利模式的重要基石。据统计,2016年中国45座主要城市,10m&m以上降雨的天数超过50天,深圳的降雨天数则为130多天。这些数据鼓舞了不少共享雨伞的从业者。下雨需要雨伞,这似乎是不可辩驳的刚性需求,而一年中三分之一时间的下雨频次,看上去也蕴藏了不少机会。&&&&既然需求真实存在,那么就要看投入和产出的关系。JJ伞前12小时免费,之后每12小时增加1元,魔力伞在广州的经验是前15天免费使用,之后12小时1元,24小时2元。相比而言,高调的e伞,价格也高调,半小时为0&.5元依次累加,那么12小时借用可以达到12元。&&&&“不划算,我买把伞可以用很久,没带伞也能在地铁站点借伞,他们的伞只需押金无需收费。”市民李先生告诉南都记者,他觉得较之共享单车,有些共享雨伞的收费偏贵。他建议,如果只使用几分钟,借伞不收费,或者一小时内收费0&.5元更好。&&&&昂若资本创始合伙人王磊则认为,目前共享雨伞主流的价格标准,半天收费1元的价格还有提升空间,在初期需要开拓市场,优惠用户。这是他看好共享雨伞发展的一个原因。另外雨伞的销售也是一个收入途径。目前e伞的押金为19元,JJ伞&和&魔&力&伞&的&押&金&为3&0元&。“这几家企业其实都考虑到了用户不退押金,直接‘买’走伞的情况,其实也可以看成收入的一部分。有了这些收入,什么时候把成本收回,之后再有广告或者其他变现手段,就是利润部分了。”&&&&共享雨伞的从业者,也对盈利信心满满。魔力伞C&E&O沈巍巍透露,魔力伞一台大型的借伞机器约需5000-&1万元,平均每把伞每月会被出借7-&8次,每次如果按照24小时计算,收费2元,那么大概1年左右就可以收回成本。据其介绍,最开始是一把伞借还要5天,现在只要3天就可完成借还了,雨伞使用效率越来越高。&&&&投资人担心的毁损率,在共享雨伞项目中似乎也会有所减少。e伞创始人赵书平表示,e伞的投放使用效果好于预期。截至5月22日上午使用率是1:2&.3,一把伞有两三个人使用。预计有3万人注册。且损毁率低于预期,“原先预计60%损毁率,现在只有不到5%。”&&&&不过,也有投资人对此存疑。昂若资本创始合伙人王磊认为,现在看损毁率为时过早,毕竟共享雨伞接受市场的检验还需时日,当下雨伞刚刚投放,损毁的情况很难公允地评估。“不过深圳如今下雨的时间多起来,在纸上计算出比较不错的盈利模式,也会真正地得到实践。”&&&&基本的租金与成本计算清楚后,其他渠道的变现,就是查看共享雨伞盈利前景的另一个重要指标了。广告是最容易被想到的模式。沈巍巍介绍,魔力伞在广州已经接到广告,主要通过伞面印制logo,按照一定时间和数量投放,不过这第一批广告是团队尝试性的试验,价格定得也比较低。&&&&e伞也表示目前已经在洽谈广告,称预计接下来投放175万把伞,每把将获得10元的广告费。该团队表示,其项目的盈利模式主要在于广告,伞面广告和A&PP广告。赵书平认为,e伞获得的数据量具有潜力和空间。&&&&观察&&&&共享雨伞和共享单车模式相似?&&&&投资人看法各异&&&&至今为止,还未有一家共享雨伞高调宣布融资状况。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资本已经闻风而至。魔力伞方面透露,已经有2家投资机构与之签订协议,获得天使轮融资。e伞方面则表示尚未有其他投资注入,不过正在和腾讯联系,但管理团队倾向于合作而不是融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资人介绍,JJ伞方面比较谨慎。当初共享充电宝云充吧融资略滞后,和舆论的高调有一定的联系。不过,云充吧的确在5月10日已经拿到2500万元的A轮融资,至于投资人是否同意雷云和团队将这部分资金用作“共享雨伞”这个新分支,就不得而知了。&&&&不过该投资人认为,共享充电宝的从业者极有可能向共享雨伞流动,将来进入共享雨伞的“新玩家”中,不少会是这些有融资经验而且对共享经济有一定了解的人,“毕竟雨伞生产和设计,技术壁垒并不高。”&&&&作为投资人,昂若资本创始合伙人王磊从去年就开始关注共享雨伞,并且也在积极接洽投资,但他对进入一个新的领域仍很慎重,“无论财务模型的计算如何完美,要看这种模式未来发展的状况,还要等时间检验,尤其是要看项目的融资能力,是不是有足够的资本支撑它们度过初创的艰难和未来的竞争期,最终站稳脚跟。”&&&&能图资本创始人、总裁熊芬则认为,共享雨伞和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会存在较大的差别。这个差别不仅体现在产品的定价方式、营销推广方式上,还体现在项目本身的变现能力上;同时共享雨伞是否还与市场早已经存在的营销赠送雨伞的变现存在异同,也是值得考虑的。&&&&她指出,盈利方面无外乎会考虑低成本获客、营销广告、用户流量入口等,但这些并不是只有共享雨伞才在做、做得到。尤其是营销广告,雨伞经常是被商家和广告主用来做推广赠送的,进行获客和宣传的手段。至于用户转化、增值服务等需要切切实实的转化,共享雨伞未见得就是最简单、最新颖、最经济高效的。关键还是要看谁来做,怎么做?&&&&展示台&&&&e伞&&&&铺开渠道:直接挂置街头&&&&使用方式:伞柄处贴着二维码提示“扫码用伞”,下载软件后选择注册,缴纳押金、身份证实名认证后即可充值使用。&&&&押金:19元&&&&费用:半小时为0.5元,依次累加。&&&&JJ伞&&&&铺开渠道:地铁、商场&&&&使用方式:借伞者使用雨伞前,打开公众号寻找附近的网点。扫码支付押金后取伞,随借随还,电机卡槽锁定,费用自动结算。&&&&押金:30元&&&&费用:前12小时免费,之后每12小时增加1元。&&&&地铁伞&&&&铺开渠道:地铁&&&&使用方式:缴纳一定的押金后可取伞,使用后归还。&&&&押金:50元&&&&费用:免费。&&&&声音&&&&之前到处放上了单车,现在再放一些雨伞,以后是不是还会有更多的共享东西放在街头?这方面应该需要规范管理,否则城市会变得杂乱不堪。&&&&———&市民朱先生&&&&共享充电宝的从业者极有可能向共享雨伞流动,将来进入共享雨伞的“新玩家”中,不少会是这些有融资经验而且对共享经济有一定了解的人,毕竟雨伞生产和设计,技术壁垒并不高。&&&&———&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资人&&&&共享雨伞和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会存在较大的差别。这个差别不仅体现在产品的定价方式、营销推广方式上,还体现在项目本身的变现能力上。&&&&———&能图资本创始人、总裁熊芬&&&&14-15版统筹:南都记者&谢宇野&&&&采写:南都记者&谢宇野&周世玲&&&&摄影:南都记者&霍健斌
开启桌面通知
开启后,有重磅新闻时浏览器会向你推送动态通知扫码下载BD沃客APP找合作更方便
该合作信息不存在或已被删除共享充电宝火了!创始人说三个月烧光1亿不算什么
  10天吸金3个亿,IDG、腾讯、元璟、朱啸虎、等20余家资本入局,共享充电宝就这样火了!
  摩拜、ofo们仅用半年时间就把共享单车塑造为城市的基础设施。充电宝跟单车做类比,似乎商业模式完全可以复制。于是,几乎一夜之间,租赁充电宝也被扣上了&共享&的帽子,变成了资本追捧的对象。
  共享充电宝&抢滩战&
  共享充电宝,市面上目前主要有两种模式:能借走的移动电源和线机一体固定电源这两种模式。
  有三家领先的创业团队:固定电源的小电科技,可借走式移动电源的街电科技与来电科技。
  左边是来电科技和右边的小电科技
  可借走式移动电源中又区分为大机柜和小机柜,这就造成了应用场景的根本性区别。来电科技是大机柜、街电科技是小机柜。
  小机柜的街电科技
  以&小电&为代表的固定电源,单一成本较低,对空间需求很小,可以做到快速推广。但,桌面式的固定充电,与其说是共享模式不如说是电源租赁。
  以&来电&为代表的大机柜的模式比较重,需要更高的技术,空间要求更严苛,很难布局在小空间内。机柜体积比较大,会对渗透率造成了影响。
  街电科技的思路不同于&小电&与&来电&,是采用较轻的模式率先布局进入小商家中。在无数个小场景中应用,可以快速做到让小机柜无处不在。避免了固定电桩的不良体验,也绕开了大机柜的重资产模式。
  北京东三环附近街电与来电网点对比
  上周末,邦哥在北京798的咖啡馆对街电科技CEO王哲进行了专访。他从深圳来到北京,就是为了让街电更快地占领一线城市。
  他说:&街电已经在一万个商家投放了万余台设备,合作商户数、订单量都是行业内绝对第一。就在我们聊天这个时间里,这两个数据比其他所有同行相加总和还要多。
  他的对共享充电宝竞争总结是:谁占领市场,谁赢!
  对话街电CEO王哲
  半年前共享单车火了,让许多来不及入局的资本追悔莫及。
  共享充电宝在4月初一夜爆红,许多创业公司匆匆入局。很多项目的产品仍处于概念阶段,还没进行市场活动就获得了投资。
  大部分创业团队没有APP上线,匆匆入局的玩家产品只是概念阶段。进度最快的街电和来电现在运营微信服务号暂时代替APP的功能。街电CEO王哲说:运营微信服务号只是暂时的,未来一定还会做APP的。他还是先抢占市场的思路。
  共享充电宝与共享单车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入行门槛很低。更依赖市场能力和资本能力,模仿共享单车的商业逻辑,共享充电宝的核心竞争力就是速度和资本。
  街电科技小机柜充电宝
  街电CEO王哲:商家拿到我们的设备就像个拿到个台灯一样,只要插上插头就能使用。附近一个街道,我们可以入驻到每一个店家。我们还想发挥出小机柜的灵活性,以后还会和机场、地铁、火车站等谈合作。我们的机柜可以进驻到这些地方的商家内。
  王哲在回答邦哥关于大小机柜对比问题时这样说:大场景不一定要用大机器去占领。
  对于盈利的思考,王哲说街电现在控制在非常低的价格,还有免费时段,盈利并不是现阶段应该考虑的问题。
  不止资本战,还要法庭见
  4月初左右,街电科技也获得了IDG、欣旺达投资的亿元A轮融资;小电科技连续拿到了两轮总计过亿的融资;来电科技拿到了SIG、红点创投、九合创投两千万美元的融资。
  可以预见为了抢占线下网点,共享充电宝将是继共享单车后又一波资本战。
  街电CEO王哲曾是美团上海区负责人,扎到了曾经最大竞争对手大众点评的老巢,他经历过&百团大战&,这次是他第三次创业。他对现在创业的总结就是:创业节奏加快,原来我们可以慢慢打磨产品,资本进来可以放大我们的优点、也能放大我们的缺点。
  对于未来不可避免的&烧钱战&,他说:
  对于烧钱的理解是,效率最重要!
  花钱谁都会,一亿美元很快会花光,不应该拼谁的钱多,而是拼花钱的效率。钱花的值不值,如何把上亿资金变成我们想要的结果这很重要。
  近日来电科技发起了专利诉讼,状告街电科技&专利侵权&。这不是来电科技掀起的第一次专利战,去年他们将&云充吧科技&告上法庭,今年2月又对&云租吧&提起侵权诉讼。
  在资本战、市场战、价格战之前,共享充电宝将首先进行一波法律战。
  伪需求还是大生意?
  充电是刚需,充电宝也是刚需,共享充电宝是真需求还伪共享呢?
  街电CEO王哲是这么看的:现在还没有很多人知道我们,当我们铺设的够多、量做的更大,用户就知道有这样一种基础设施了。
  从我们这个团队角度讲,我们更希望把这个东西做成基础设施的。
  就像摩拜、ofo刚刚上街运营的时候,半年来伴随着争议、社会讨论,不到一年时间,共享单车变成了城市人已经习惯的基础设施。胡玮炜说过,创业失败就当做公益了。
  在采访中,邦哥对王哲说:感觉你们的模式和共享单车简直就是复制啊。有一点不同是,共享单车是面对C端用户的,你们要通过B端商家。王哲很开心的说,正因为中间有商户帮我们做运维,很大程度减少了损耗啊。
  线下共享经济之所以越来越火,与越来越贵的线上流量有很大关系。滴滴一打开了线下流量的窗口,共享单车放大了这个窗口。投资人看中的是与智能设备连接的新的线下流量。
  有投资人曾说,不出半年,共享充电宝就会火起来,否则就是伪需求。对于在城市里出行的你,欢迎共享充电宝吗?本文转载自创业邦作者菲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登录没有账号?
&登录超时,稍后再试
免注册 快速登录
调查:被唱衰倒闭的共享充电宝,代理商们先跑路了
&&&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猎云网。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文 | 猎云网(ilieyun)钟钟
  9月11日,小电科技对外公布,截止今年8月底,小电在全国已覆盖70个城市,8月份直营城市日均订单环比增长195%,日均设备使用次数超过一次,峰值日订单突破31万单,从今年4月投放开始至今,累计用户数突破1000万人;街电官博转发的文章显示,在刚刚过去的8月,已经完成了35万台机柜在北上广深、杭州、长沙、成都等全国70个以上城市范围内的铺设,充电宝数量达到344万,较7月增长了76%,微信端粉丝数也已经超过1000万;来电官方则表示,截至2017年9月,已经实现了全国200座城市的覆盖范围。
  共享充电宝品牌快速跑马圈地后的成绩瞩目,这其中除了各品牌公司的努力外,还少不了那些不怎么引人关注却真实存在的代理商们。
  代理商之所以选择这个领域,大都和网上呈现的光鲜数据以及官方品牌在官网上规划的美好未来有关,但直到成为局中人后他们才明白,这种未来很有可能只是南柯一梦。
代理商现状
  小电:店铺逐渐离线,团队疲于维护现有店铺
  王淼(化名)是小电的代理商,他告诉猎云网,选择小电的原因除了小电背后站着的包括金沙江、腾讯等在内的知名投资机构外,还有小电宣布的4.5亿融资额。
  猎云网在和他的沟通中了解到,小电与代理商的合作模式分级别。这级别由代理商们签订合同时许诺的代理费有关,不同级别的代理商需要缴纳不同的代理费用(这笔费用将可以用作小电设备的购置)。当然,不同代理费的分成不同,级别分别是金牌、银牌、铜牌和普通。王淼选择成为了小电的铜牌代理商――代理费是人民币30万,代理分成为70%。
  根据合同,在签完合同后的5天内,王淼将30万代理费打给了小电,而小电也在6月中旬发出了首批设备。设备发到同时,渠道经理给王淼做了一次,也是和猎云网沟通前仅有的一次培训。
  趁着热乎劲儿,王淼和才招募的团队一起,加班加点地铺设完了设备,但之后的过程可不容易。
  据猎云网了解,截止目前,王淼一共向小电购置了1100台左右的设备,撇开未拆封的不说,他和团队铺设到市场的设备在600台左右,目前这600多台设备中的300多台已经离线(被商家闲置,不对其进行维护、充电),王淼回收了其中的50多台设备。
  被问到为何不回收所有的离线设备时,王淼这么表示,“回收的话放在公司也是没用,放在商家那儿还有广告宣传作用。”
  在刚进入市场期间铺设的许多店铺都已经“死”了,王淼和团队目前的工作重心集中在了商家的维护之上。
  然而令他们感到沮丧的是,即使如此,维护的过程中还有一部分店在“死”。王淼及其团队曾谈下了300多家的合作商户,但现在合作商户的数量下降到了230多家。更残酷的是竞争对手的到来以及扩张。王淼表示,小电当初合作的时候并未和商家商量“独家”,但这些后来的竞争者甚至与商家们签订了独家协议,这更令他感到沮丧。
  街电:总部推陈出新各种政策,代理商压力逐渐走高
  和小电代理模式不同的是,同在6月中旬签约成为街电代理商的罗秋(化名)告诉猎云网,街电没有代理费这一项的支出,撇开运营人员的招募不说,他成为街电代理商的前期投入等同于0:只要你有公司,有办公场地,有至少8名的团队成员,你便可以成为街电的代理商。关于铺货的实际过程,他告诉猎云网,是包括他在内的这些代理商们开拓出新商家后,由街电总部发设备到商家。
  和王淼一样,在成为代理商前,罗秋也进行了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同时进行了曝光较多的充电宝品牌的实际借用体验。罗秋表示,选择街电的原因除了背后同样的大资本外,个人还十分满意街电的外观以及充电体验。
  罗秋告诉猎云网,街电代理商的收入=设备收入的25%分成+新增商家奖金。分成很好理解,“新增商家奖金”具体来说,即,代理商开拓了一家新的商家来入驻街电,代理商便可获得一笔奖金。
  据罗秋介绍,新增商家的奖金在他做代理商的这个把月来换过几次。
  最初奖金分档次,代理商根据自己的能力来确定自己的档次:能者多劳,多劳者每户的奖金单价也更高;但若达不到自己选择的这一档次,单价会更低。
  举个例子(虚构,仅作解释之用):这里假设分为2个档次,分别是A档――开拓新商家户数在0-10家(含),你能得到奖金10元/家;B档――开拓新商家户数在10家以上,你能得到的奖金是20元/家,不满足户数,奖金为5元/家。如果你一个月能开拓8户新商家,你依据能力选择了A档,你能得到的收入是80元,但如果你选择了B档,你这个月便只能得到40元。
  这种政策需要代理商们准确评估自己的能力,想好每月能谈妥的商户数。
  现阶段街电的政策则是:对包括三甲医院,三级大型综合医院,高铁站,地铁站,飞机场,行政服务大厅等在内的特级品类新商家,街电给出的奖励为此前每户商家最高单价的7倍左右(应罗秋的要求,这里不具体透露数据) ,其他的新商家改为统一的单价。
  事实上,接受包括“新增商家奖金政策”在内的政策变化便是代理商们目前的日常――街电的代理政策一直在变,甚至包括代理模式:和6月中旬“0成本入局代理”政策不同的是,在10月18日街电客服告知的版本中,你首先满足自有10名团队成员,并缴纳2万代理费用后,才能成为它的代理商。
  罗秋告诉猎云网,政策不断严苛的变化过程中,他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云充吧:合同即将到期,代理商不再续约
  外观是个很主观的因素,不过云充吧的代理商陈松(化名)似乎也觉得街电的外观合他眼缘,不过他却不赞同罗秋关于街电体验的评价。
  “用起来各种不好用,电芯也不好,越充越掉电,我只是刷微信。”陈松说道。
  陈松代理共享充电宝的时间远比王淼和罗秋要早,罗秋和王淼开始代理的时间都在6月中旬,但陈松早在年初就成为了云充吧的代理商。
  陈松表示,选择云充吧的原因是,相较于竞品,他认为云充吧的消费者体验更好:比如自带两种接口的数据线;消费者归还的时候不需要特定的将哪一面对着机器入口――两头两面都可以还;且无需扫码开仓,直接插进机柜就可以完成设备的归还等。
  在猎云网向其询问代理模式时,他表示自己的代理模式为“二八分成”:购买云充吧10台起买,每台3000的设备,之后自己铺入市场,享受80%的租金收益。
  陈松代理的是二三线城市,按照他预想的,代理之后是要铺设个300台设备出去的。但实际情况是,兼职代理的陈松除了资金的限制外,还有人力的限制。截至目前,陈松总共铺设出了几十台设备。
  陈松并不愿意过多谈及每月的流水,只表示平均回本周期在6-12个月间。有意思的是,从陈松代理云充吧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四分之三个季度了,但在猎云网几次询问陈松是否已经收回成本的时候,他都选择了避开这个话题,离答案最近的一次回答为“快了”。
  他还告诉猎云网,最近看到了一个新的共享充电宝品牌,他有很大的可能会开辟新的战场,成为新品牌的代理商而不再续约云充吧。
问题在哪儿
  小电:一代设备令人失望,二代设备替换政策不合理
  在和王淼的沟通中,我们可以知道,小电和王淼的争端主要围绕在一代设备。
  首先,是设备电池容量。在王淼实际运营的过程中,他发现一代设备的电池使用情况和官网宣称的大相径庭。小电电池板的设备待机耗电大,充电或断网的提示灯还会加重这种耗电,特别是断网提示灯(常出现在夜晚闭店或忙时店铺WIFI载荷大的时候),商家还不能手动关闭提示灯,这就导致设备即使没有订单,商家也必须2天为设备充一次电,而不像官网宣称的“小电充电设备的16000mAh大容量电池一星期只需充电一次”“用户没有充电,设备几乎不耗电”。
  再来,是WIFI的问题。王淼收到的一代设备不带通信模块,必须链接商家自身WIFI才能正常工作,这将导致:
  1、部分大型连锁商家使用的商业路由器,需要验证码,均无法实现连接,这部分的商家无法铺设;2、小电的设备在店铺忙碌,WIFI载荷大的时候被客人顶掉,影响了本该使用量最大的上客时段的设备使用。
  此外,部分一代充电设备还存在充电不稳定的情况。许多商家向王淼的运营团队表示,部分消费者付款后无法充电,但王淼团队去到现场后,却又发现设备正常了。
  小电更新了二代设备,但其政策让王淼不满意。新设备售价比老设备高出20快,王淼设想将手头的老设备全部换新,给小电补上20块的差价,但小电实际给出的政策是,一台设备的更换,需要补上72.5块的差价。
  王淼算过投入和产出,他认为收回成本这件事非常困难,也因此,他非常抗拒对于因为70多块钱差价而需再次投入的70000多块钱(王淼手上现有1100台左右设备)。
  9月12号晚,王淼告诉猎云网,他从新一任的渠道经理那儿得到了“设备替换政策”的调整。新政策是:小电可以替换70%的设备,设备有折旧价,价格为一台17块。
  街电:总部逐渐掌握店铺控制权,代理商忙碌一阵被踢出局
  对于代理街电的罗秋来说,最大的担心是包括他在内的这些代理商们最后总会出局。
  罗秋告诉猎云网,街电规定代理商们每月需要完成最少100家新商户的开拓。在此基础上,他们还不断推陈出新愈加严苛的有效店铺政策:比如刚代理时街电没提出,而后要求的已铺柜机在线率,店铺面积等。
  要求越来越多,代理商们只要达不到,便会被踢出局。踢出局后,这名代理商将不再收到自己铺设商家内设备的营收,简单的说,他不再享有设备25%的分成。
  代理商不断出局,对于商家的掌控渐渐回到街电团队的手中,我们不得不作出一个大胆的设想:代理商似乎成为了街电的外包销售,完成销售(拓展新商家)的任务并拿到销售提成(新增商家奖金)后出局。当然,设想终究只是设想,只待时间来见证。
  截至目前,罗秋已经在这座城市铺设了600+家商家。他是幸运的,其开拓商家的在线率(商家给机器插上电源)比较良好――控制在60%-70%之间,每个月保持的是正常流水,但他沟通过的大多街电代理商却大都亏钱――市场人员的开销和铺设街电获得的收入不成正比,投入大于产出,自然亏钱。
  “不做了,傻子才做。”现在的罗秋算是想开了,问及以后的打算他如是表示,罗秋还记得成为街电代理商前,城市经理对他表示的,“一个月轻松几十万。”现在看来,就像与他沟通中多次提及的那样,全是“画饼”。
  云充吧:后续管理支持不到位,代理商烦恼无人倾听
  云充吧设备也有故障,但陈松更不满意的,是云充吧的售后管理。
  “售后流程复杂,公司架构不好,扩张快。人员变动大。天天换负责人,谁受得了。”陈松用一句话表达了自己的不满。陈松在这之中最主要的抱怨是,云充吧内部的分工不明确,代理商出了问题之后不知道找谁。
  陈松告诉猎云网,共享充电宝的产品服务是24小时的,很多时候,他的客户会因为一个订单出问题了,半夜都要给他打电话投诉。
  而在共享充电宝出了问题的售后过程中,陈松联系客服寻求帮助大多时候得到的回复,除了“不会”外,便是“没有权限处理”。据陈松介绍,这些问题大多需要陈松向客户赔礼道歉,然后用钱解决。
  另外,他还告诉猎云网,云充吧的人员变动大。
  “伏特加的丁明磊就是云充吧的前CEO,云充吧本来只有一个竞争对手,结果个个后来居上,管理层有直接责任。”陈松如是表示。在梳理了市面上叫的出名字的共享充电宝品牌后,猎云网能了解到,陈松指的是共享充电宝成立的时间。猎云网梳理了共享充电宝品牌成立的时间,而后发现来电成立的时间最早,其次便是云充吧。
共享充电宝快速跑马圈地的背后资本
  40天,11笔融资,近35家机构入局,融资额约为12亿元,这是共享充电领域曾达到的令其他领域难以企及的资本盛筵。巨头也早已成为局中人,小电背靠,怪兽充电有,为街电摇旗呐喊,IDG资本、红杉中国、高榕资本……耳熟能详的资本入局不少。
  都说共享充电宝行业是风口,风口之所以为风口,资本是其中一个关键因素。
  联想创投执行董事曾说道:“如果不是资本进入,我们很可能不会如此早地讨论共享充电宝,资本的力量在创业中逐渐大过模式、技术创新本身,这是一件比充电宝租赁更大的事。”
  资本毕竟不是慈善家,他们投出去的每一笔钱都想着能赚更多的钱,达成途径无非2种;要么有“接盘侠”――数据的漂亮吸引了新投资者的入局,老投资方获得收益后“脱身”;要么自己投资的企业产生漂亮数据后,在市场竞争中逐渐淘汰其他竞争者,最后一家独大。
  某共享充电宝品牌创始人曾私下告诉猎云网,在他洽谈投资的过程中,投资人曾问他,能否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跑出更漂亮的数据,如果可以就考虑投资。在资本的关注中,快速跑出数据成为了这些本可以循序渐进发展行业的首要目标。辛苦了这些要努力跑出数据的企业们。
  要跑出数据,除了企业们自身的努力外,与代理商们的合作是一个关键。
  在这一轮为了争夺市场而进行的合作中,共享充电宝品牌商们根本就没有时间去制定出一个完美的合作方案,管理能力也没法儿及时跟上,这也便有了品牌商们频繁刷新代理商政策、管理人员不断变动、后续支持不到位等问题。问题最后终将导致的必定是与代理商们间的纠纷。
  前段时间,共享充电宝品牌“Hi电”被曝花样裁员,随后“乐电LeDian”宣布停止运营共享充电宝业务,成为行业首家宣布退出的企业。行业的淘汰要开始了吗?谁也不知道, 但我们能肯定的是,共享充电宝领域形势更严峻了。占领市场固然重要,但企业若真想走得长远,我们想,除了外部数据的漂亮外,更应注重的,应该是包括管理人员、合作伙伴间在内的内部稳定。
  - END -
&&&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猎云网
(责任编辑:何一华 HN110)
和讯网今天刊登了《调查:被唱衰倒闭的共享充电宝,代理商们先跑路了 》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提 交还可输入500字
你可能会喜欢
热门新闻排行榜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传真:010- 邮箱:yhts@staff.hexun.com 本站郑重声明:和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系政府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ZX0005]。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共享充电器代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