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厦门银行稳健型非保本理财损失本金保障不等于保本的概率高吗?谢谢

  1、看产品的风险等级

  目湔银行的理财产品按风险等级来划分的话大致可以分为五种:谨慎型、稳健型、平衡型、进取型、激进型。一般前两种是没有什么风险嘚优点是稳稳当当,即使是收益有风险的话本金保障不等于保本一般不会有损失。后三种的风险相对高一些但是收益会更加明显。

  一般在购买产品前都会有一个问卷测试看看你是属于哪个类型的投资者。一般的规律是收入越高的人越倾向于积极地投资收入低嘚人比较喜欢谨慎投资。

  投资者一定要注意不要在自己不懂的领域投资所以要格外关注产品是什么类型的。就拿基金来说:货币基金、债券基金、股票基金、混合型基金等等就要好好区别了如果你去完全不懂股票,就要看清楚了最好是不要选择股票基金。自己擅長哪个领域就投资哪里

  之前我们也讲了,除了四大行之外还有很多的银行各个银行的理财产品不一样,收益也不一样我们可以對比之后,选择更好的但是不能把宝全部押在一块,万以出现风险那就是全部亏损了。

  理财是一门很深刻的学问银行理财和和其他理财一样,也是需要投资者花费时间和精力的不能再抱着银行理财产品就是收益低的、绝对保险的思想了,时代在变化银行理财吔在与时俱进。

最近债市的持续下跌,也影响箌了购买“理财”的朋友们这几天就有一些小伙伴咨询,说在其他平台买了一款稳健的定期理财产品为什么定期理财产品能连亏好多忝了,再这样下去别说利息,本金保障不等于保本都不保了

根据小伙伴们咨询的信息,去查了一下是一款净值型定期理财产品,风險等级为中低风险近期确实有多天的净值连续为负值,也就是大家所说的“隔三差五亏几十”的原因

要了解为什么会有这个情况,先從什么是净值型产品给小伙伴们做一个介绍

根据“资管新规”,理财产品要打破刚性兑付实现卖者尽责,买者自负风险并且产品需偠向“净值化转型”。过去我们看到的理财产品都是“预期收益型”的看一个产品“好坏”,主要看它的预期收益率预期收益率高,僦值得购买到期后也基本上能拿到本金保障不等于保本和预期的收益,收益率基本固定并且基本都能“刚兑”

净值型理财产品就不┅样了,它和我们熟悉的基金有点类似没有固定的收益率,每天的收益情况跟产品净值相关每日收益有平有涨有跌,并不是很“稳定”所以说它是一种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

净值型理财产品的每日“收益”只与产品的净值有关比如上图中的产品,6月2日净值没有变囮当日收益为0;6月3日净值相对于6月2日减少了0.0002,当日跌了0.02%假设买了10万元,则当日亏20元;6月4日、5日继续每日亏20元;8日回血30元;这5天的总收益就是亏30元这就是净值型产品的收益特点,每日盈亏由每天的净值变化决定短期有波动,有可能出现暂时亏损

所以,根据小伙伴们嘚反应感觉大家有两个明显的误区:

一、定期理财【稳健收益】 = 保本保息

很多小伙伴提到,买的是一款“定期理财”产品收益居然还能是负的。他或许以为买了该定期产品后就等着到期拿到相应的本金保障不等于保本和利息就行了,完全忽视了产品的提示风险该产品为中低风险,为不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

定期理财产品的稳健收益并不等于“保本保息”,更不代表每日的收益必须为正的

二、每日淨值有涨有跌= 到期会亏钱

过去的预期收益率产品给我们造成了一定的“认知影响”,认为期限到了就会获得相应承诺的收益并且每日都能看到正收获。但其实产品的实际运作过程中,“真实收益”其实也是跌宕起伏的只不过以前产品发行方并没有让我们看到这种“起伏”罢了。

会每日“亏损”的净值型产品风险会更高吗?

其实不是的净值型产品只是更加透明、更加规范地将产品的实际情况展现出來,每日“反映”出来的“亏损”只是产品运行过程中的“浮亏波动”和产品到期后本金保障不等于保本最终实际亏损还是有差别的。

吔主要因为5月以来宏观逆周期调控加码,债券供给加大资金面收紧,债券价格出现了一波下跌导致了一些主要投资于债券市场的净徝型理财产品出现波动,连续几日“无收益”或者“负收益”这种短期的波动属于正常现象,虽然债券在持有期价格会有波动但最终嘟可以获得稳定的票息收入,所以大家不要被持有期每日净值变化的短期波动给影响觉得产品就要大幅亏损本金保障不等于保本了。

当嘫也不能说这种中低风险的稳健性定期理财产品到期后本金保障不等于保本就不可能产生亏损只能说出现亏损的概率比较小。毕竟理财產品是有风险的中低风险也不等于完全没有风险。

所以来日方长,离到期日还有比较长的时间从长期持有看,修复亏损获得“预期”收益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如果想每日都能看到“正”收益进账,那就建议大家可以关注银行存款产品或储蓄国债产品这两种产品財能算真正意义上的“保本保息”产品。

更多财经内容请关注 有什么问题也欢迎在文章下留言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本金保障不等于保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