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关系很好的默 有个男生版很好听后我,因为他不放弃我把他qq删除了,后来我开放空间想让他进来看看但

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辞掉市长去深圳打工的他,这两年混得还好吗?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辞掉市长去深圳打工的他,这两年混得还好吗?》的精选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辞掉市长去深圳打工的他,这两年混得还好吗?》 精选一日,山东省济宁市委原副书记、市长梅永红,正式辞去这个地级市的党政重要职务,来到广东省深圳市一个叫“华大”的基因企业打工。梅永红1965年出生于湖北黄梅县,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后在农业部办公厅做过副处长、处长、办公厅副主任,后到科技部,做了副司长、司长。2010年10年被中共中央组织部选拔下派,空降到山东省济宁市,2011年11月起担任市委副书记、市长,并且已被列为省级后备干部。一个风光无限、前途无量的地市级主要党政领导不当,去了一家企业打工,当时很多人无法理解。当时由于他表示过“公务员薪金低”,也有很多人认为他是奔着民营企业的高薪酬去的。辞职后将近两年了,就在前不久,梅永红在一个狭小的工作台,穿着工服向记者说出了自己辞职的原因,他说“我这是一种回归,一种理性回归;我本身就是搞科研的,来到深圳这个民营基因科研机构谋职,等于是回到了我的老本行;人类基因行业大有作为,我在这里完全可以实现我的人生最大值。不过,有人问过我在辞职这件事上后不后悔,我可以果断地说,我不后悔!”以下内容来源:网易“知道”7月14日,华大基因在深交所敲钟上市,正式登陆资本市场。两年前,梅永红南下深圳,履职华大基因。消息一出便引发关注。在旁人看来,一名在国家部委工作23年、42岁便成为省部级后备、又有地方主政经验的青年干部,没有理由离开。他沉默两年。近日,梅永红打破沉默。他说,他用十年时间,才变成一个真正有公民意识的官员。地方任职五年,他开始真正了解中国的国情和国民性。他奉行他的理想主义,用这种方式与这个世界交往,试图改变,时感挫败,又不愿苟且。褪去官服,他选择归零,重新上路。1、从梅市长到梅叔8月10日上午10点,深圳华大基因总部,梅永红来得比平常晚一些。他背着电脑包从车上下来,身穿印有华大基因LOGO的藏蓝色T恤,准备爬楼。他的工位在八楼。当天凌晨一点半,他刚从昆明飞回深圳。梅永红的助理宋峰峰说,梅叔最近瘦了十多斤。日,梅永红入职华大基因。同事对他的称呼不一,梅司长、梅市长、梅主任、梅老师,华大基因的员工平均年龄在27岁左右,大家商量了一下,称呼“梅叔”。宋峰峰第一次做高层秘书,有些忐忑,向梅叔汇报工作时,梅叔有时会沉默,不批评,也不生气,“摸不透。”这种沉默让宋峰峰更加不安,他形容梅永红的这种气质为“不怒自威”。梅永红入职第二天便飞往新疆,他急于做事,短短两年内动作频频。2016年3月底,华大基因旗下的华大农业集团成立,梅永红出任华大农业董事长。华大农业依基因技术,全面推进现代农业;10月,梅永红执掌的中国第一个国家级基因库开库,成为继美国的NCBI,日本**BJ和欧洲EBI之后全球第四个建成的国家级基因库,也是目前为止世界最大的基因库。梅永红一个月有一半时间在外出差,每天工作不低于10个小时。他没有单独的办公室,工位在一个靠窗的角落,桌上码着几本书,一些文件。与其他领导的工位相比,梅永红的工位更为整齐,这是他体制内工作留下的习惯。有时他会在旁边的小白圆桌上接待客人这是他最舒服的工作状态。1999年,为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1%部分),汪建创建华大基因,使中国成为继美、英、日、德、法后第6个加入该组织的国家。2003年抗击非典中,华大基因第一时间破译了SARS病毒基因组序列,成功研发并向**捐赠价值逾20亿元30万份诊断试剂盒。因此历史,谈到目前自己的身份,梅永红更愿意认可“企业管理者”,而非“商人”。梅永红在多次演讲中谈到一个人华大基因灵魂人物汪建。华大基因上市后连续19个涨停,汪建的身价每天以亿为单位上涨,却被称为“最穷的富人”,他在深圳没有车,也不买房,出差只坐经济舱,带两条速干裤,从不用行李箱。他还给自己做一块“墓碑”,上面刻着“”,给大伙讲他要活到120岁的事。汪建在华大基因上市演讲中承诺,他个人在五年内不,并主动提出“想给自己升个官儿”在深圳残联副**的职位前加上“常务”二字,目的是“把新增基因性残疾减少、清零;把残联搞小、搞没;升官再把这个官搞没。”梅永红说,他喜欢与纯粹的人打交道,与汪建为伍很大程度源于此。很多人问梅永红,离开体制后悔了吗?他说,“我选择离开体制,不是意气用事,更不是心灰意冷。我非常清楚为什么来华大,来华大做什么,因为这是一个可以成就新梦想的平台,追求的事业能让我感到满足,我不后悔。”他坦言,企业的工作压力比做市长时要大。“企业要生存下去,每天睁眼你都必须面对生存压力,保证这么多人活下去,还要满足客户需求。”梅永红说,管理城市的规则已成型,市长只要遵从规则就可以,手里有很多资源,可以发号施令,但是企业手里可调配的资源非常有限。“很多事情不是你发号施令,是你要身体力行。” 梅永红说。华大技术需要落地,与地方对接进行试验示范,有时需要求人,梅永红有过纠结,他提醒自己,“你的身份改变了,你要承认这个事实。”2、公民意识在华大基因关于梅永红履职华大的公告中,汪建对梅永红在部委长期工作积累的科技管理经验、战略运筹等综合能力十分看好。梅永红时常会想,如果继续留在部委,今天可能不会和华大站在一起。幼年梅永红生长于湖北黄梅,18岁离家,赴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读书。同窗杨祖荣对梅永红大学时期的拮据印象深刻。他回忆道,武汉的冬季阴冷,很多学生衬衫外都套上毛衣,梅永红没有毛衣,衬衫套衬衫,套了好几层。那是个“大家都穷,富也富不到哪去”的年代。梅永红担任学校《华农青年》的主编,喜欢卖弄文笔,写点风花雪月的东西,文笔颇受学生喜欢。“那个时候傻傻的,谈不上积累,更多的是一种自我排遣。”梅永红谈起20岁的自己,嘴角泛起笑意,一如往时的少年。1987年,农业部从九十多名同系学生中,选中了梅永红。同年,梅永红从华农毕业,进入农业部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任技术员,开始23年的部委生涯。1995年,梅永红调任国家科委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一处副处长,两年后,转任国家科委办公厅调研室。此时,32岁的梅永红工作十年,已是一名年轻的正处级干部。在这一年,梅永红开始写大文件,有机会接触更多的战略政策。他说,参加工作十年,他才变成一个社会人,变成一个真正有公民意识的官员。梅永红想唤醒更多的人。他用十五年时间,鼓吹自主创新,呼吁人们对自主品牌予以关注。他对数字敏感,擅长举例,习惯反问,讲话的气势很足,这让他的理念听上去更有说服力。“一个人起初并不是理想主义者,当你的知识和眼界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后,你会发现你在为理想而生,为理想而活。”这是他工作的第一个十年。在中国知网检索到40篇梅永红以第一作者发表的文章,八成涉及科技、自主创新、体制改革等话题。梅永红在任国家科技部办公厅副主任兼调研室主任时,公开发表《关注“吉利现象”》,文中颇为犀利地指出,从官员到普通百姓,都以坐外国车为荣,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文化自卑的反映;对自己的品牌不珍惜,不愿付出努力,倚靠在别人躯体混日子,说到底是寄生虫。今日说起这段历史,梅永红依然忧愤难平,手指狠狠地点着桌面,“我们为什么要把奥迪变成省部级官员的标配,为什么要把日本的考斯特变成**公务用车的标配?”他协调**采购支持自主品牌,负责采购的同志告诉他,“只要自主品牌比外国人的车好,我就买。”“从北美到西欧,任何一个能造车的国家,有哪个国家主体的公务用车是国外品牌?”他干脆自己花12万买了辆奇瑞车。有人评价梅永红的做法很“书生气”,还有点愤青的味道。他不予理会。“一个国家的技术能力提升不仅是科学家的事情,企业的事情,一定是全体国民的事情。每个国家的进步不可能没有代价,但是我们从来没想到,这个代价应该由谁来承担?”他这样说。2006年起,梅永红升任科技部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司副司长、司长,“你要研究和制定政策,要去推动体制改革,有点顶层设计的味道。”梅永红开始从更宏观的层面了解这个国家。第二年,梅永红成为省部级后备干部。40岁做到一个大部委的司长,在国家部委里并不多见。梅永红离京赴鲁西南时,已经担任四年半的司长。那时,他还不曾想过,几年后主政一方,作为政策执行者的自己,回头看当初制定的政策,会生出新的认知。3、“宰相起于州府”去年五月,梅永红收到一个包裹,打开一看,上面覆着绿叶,下面是黄灿灿的杏子,那是山东济宁的一个开荒农民王德红自己产的。王德红费了一番功夫,在网上找到华大的地址,拿捏不准,还是寄了过去。梅永红很感动。他的微信昵称仍是“微山湖”,时常想念那里的万亩荷田。时间倒退7年,他对济宁的认知还停留在网上检索的几个关键词。济宁的老百姓也不曾预料,这座鲁西南的小城,将要空降中央下派的一名大员。《人民日报》记载,2010年10月,中共中央组织部举办中央和国家机关到省区市交流任职干部培训班。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中青年干部双向交流任职,全部采取正式任职的方式。参加交流任职的66名干部分别来自54个中央和国家机关部委,平均年龄46.5岁。梅永红便是其中之一。任职确定之后,梅永红查了一些资料,了解到这个城市是孔孟之乡,煤炭产业比重比较大,“当真正深入进去以后,这个问题就更加直观了。”“一个区位优势非常明显,文化和自然资源都非常丰富,交通也非常发达的地方,以挖煤为主,显然难以为继。”梅永红说,济宁的产业结构一定要改。2013年,中共中央主办的机关刊物《求是》杂志刊载了时任济宁市长梅永红发表的一篇文章,《资源型城市转型要在科技创新上做文章》,该文一改梅永红大开大合的风格,措辞颇为严谨,“矿竭城衰”四个字立于文首,行文缓而重。那年7月,美国惠普软件20亿美元的惠普人力资源与产业基地项目落户济宁,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外资项目单体最大的高端外资项目。该项目在济宁引发“惠普效应”,中兴通讯、大唐电信、美国甲骨文先后落户济宁,15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向济宁靠拢。不断丰富的经历开始修正他之前的认知。他深切理解“宰相起于州府”蕴含的道理。梅永红后来反思,之前做顶层设计的时候,有过不接地气。政策好坏,不在条文本身,而在能否执行。很多需要执行落地的政策,总是悬空,这个悬空是政策制定考虑太理想,实际却因地域文化差异,难以执行。4、 “做事比做官重要”2014年国庆假期,梅永红拎着几个包裹,秘书和司机都没跟着,一个人坐火车回黄梅老家,路过大别山,远处青山隐隐。这一年,梅永红琐事缠身。他到武汉时给朋友打电话,让朋友把自己送回家。杨祖荣说,梅永红是他见过最不像领导的领导。“梅永红给自己定了条铁律,不允许任何官员到家里拜访,礼品一概不收。”杨祖荣说。济宁农民王德红回忆,连续两年春天,梅市长带着小女儿来山上种树,没有别人跟着,有时在市里见他开着一辆旧奇瑞车,“从没见过这么低调的官。”梅永红说,他从未把做大官当做自己的人生追求。他试图扭转这种“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观念,“利用职权让他们(家人)有更好更体面的工作,我确实没有,这使他们很长一段时间对我有怨言。”他说,即便在部委工作23年,对官场的认知尚非常有限。地方工作五年,梅永红第一次想要离开。梅永红在部委工作23年,36岁担任科技部办公室副主任兼调研室主任,41岁担任科技部政策法规体改司司长,他希望回到业务口,“之前在农业部科技部,一直做业务工作,我觉得业务口更适合我。”另一方面,梅永红希望做事时有更多的主动性,而非被动地接受支配。梅永红曾与汪建长谈多次。辞官前半年,他决定离开体制,“我在体制内一路走到现在,还是觉得自己更适合做专业的事,做自己更能掌控的事。”曾经有人解读梅永红的离职与收入偏低有关。梅永红回应,离职并非由于体制内待遇低,谈市长月薪七千的话题,只是让人们认识问题及背后的制度原因。“我不赞成高薪养廉,但一个县委书记、市委书记,上有老下有小,权力那么大,一个月只有三四千、四五千,你认为这是合理的收入水平吗?”梅永红解释。有些人谋官跑官的目的是什么?“在我看来,他谋的不是做事的平台,他谋的是有更高的收入,有更大的权力,住更大的房子,坐更高级的轿车,老了以后能住更高级的病房。”梅永红说,“合理的追求利益是正常的,但是通过权力来获取,这就是问题。”很多人觉得梅永红辞官可惜。他一直倡导一个观点,做官仅仅是一种职业,不应被赋予更多意义。“做官就是高人一等?一个企业哪怕再大,不如一个芝麻官,好像做官天然的为公,企业就是为自己。”梅永红不以为然。“当这些企业创造社会财富,解决就业,大量给国家贡献税收,来增强我们的核心竞争力的时候,我们为什么还要纠结于它的身份呢?”梅永红说,同样是做事,人们不应用是否在体制内作为评判一个人做事的初衷,也不应用企业性质评判一个企业做事的价值取向。5、回归辞官后,梅永红南下深圳。第二年,华大农业集团成立,梅永红出任董事长。目前,华大农业尚处布局阶段。他用三十年兜了个圈子,回到原点。梅永红说,他的骨子里依然是农民,他对农业的思考从未停止。他的老家在长江中下游,稻田在低洼地,进去以后水没到大腿根,梅永红不到10岁就在这样的稻田里插秧。当时,梅永红的个子比粪桶稍微高一点,从家里的厕所挑粪往田里撒,粪桶磕在石头上,溅了他一身污物,稼穑农桑在他看来“不浪漫。”即便辛苦,他依然吃不饱,夏天一定要吃一顿粥,秋冬一天两顿饭。“大学毕业之前,我最大的梦想就是跳农门,希望摆脱农业,希望不再做农民。”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能吃得饱,穿得体面是他的梦想。直到他身居庙堂,主政一方,他才从更高的眼光看待他经历的一切。梅永红提到任市长时的收获,反复谈到国民性,他说国民性有两面,一面狭隘,一面朴实。2011年年底,微山湖当时作为南水北调东线的一个输水渠道,为保水质安全,**要求对湖里的网围养鱼做清理。梅永红说,他们一百个不愿意,最后都服从大局,把网线扯掉了。有的农民一边扯,一边哭,祖辈“靠湖吃湖”的生计要断了,**给的补偿远远不够。“每次想到这个,你就觉得为他们做多少事都是值得的。”他很感慨。他说,“农民是个特殊的群体。在过去70年,农民一直是牺牲者。我小时候,家里有地,也有劳力,为什么吃不饱?因为生产的粮食棉花首先要交给国家,即使自己吃不饱,穿不暖也要完成上缴任务。前30年,我们通过农业赋税、工农产品剪刀差,让农民交得多收获少,完成中国的工业积累。我们今天谈,其实我认为最大的股东就是农民。”“最大的股东”并未获得匹配的收益。更多的农民离开土地,“那些制定政策的人,愿意把孩子送到农业中去吗?我相信百分之百不愿意。”“过去依赖不断的投入,我们在短短几十年解决温饱问题,但是今天农业面临的问题,解决难度比三十年前还要大。”梅永红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如何让农业实现持续繁荣,如何让农民通过农业获得更多收益,如何让农业为全社会提供更安全的产品。这些问题至今没有破题。梅永红说,农业结构的转换,要看要素结构。结构只有土地和农民,永远是传统行业。要素结构里有技术、有人才、有现代的管理方式,它即被赋予了现代产业色彩。他尝试依托华大基因的科研和数据资源,从育种开始,使农业变得可控,越来越精细,通过不断的试验示范推广,改变一个区域的农业生态,让中国的农民不再靠天收。梅永红说,三十年,他扎扎实实走到现在,做这一切的目的,就是要改变中国农民的命运,因为他不想让后来者,走他曾经走过的路。素材来源:网易、干部参阅圈主君编辑整理每一次点赞都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您的每一次分享都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专注于服务新媒体、财经探索、政策解读及传播行业真相,讨论金融行业需求痛点项目对接,合作共赢按住二维码识别关注你是爱学习 金融人士?点击“阅读原文,关注更多资讯!《辞掉市长去深圳打工的他,这两年混得还好吗?》 精选二7月14日,市场终于如期迎来了万众瞩目的“华大基因”,这家被誉为“生物界腾讯”的公司在深圳正式敲钟上市,成为深交所第2001家上市公司,证券简称N华大,证券代码为300676。上市首日,N华大以16.37元/股开盘后迅速拉升,并毫无意外地涨停,全天上涨43.99%,股价报收于19.64元/股。在深交所的上市讲话中,汪健凭借“我们就是老大不是之一”、“承诺五年不减持”、“红烧肉的故事”等讲话赚足了眼球,而邀请多位特殊人士进行敲钟仪式则颇为触动人心。当日下午13时30分,汪健携一众领导班子在深圳华大基因总部召开了上市后的首次媒体见面会。会上汪健还谈了哪些内容,大家的关注点又是哪些?记者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汪健回应“老大说”,未来市值不需要我算“天天盯着股价研究市值没意思!”在下午的讲话中,汪健就直言不讳地做了如上表述。汪健表示,公司即便上市也要做造福人类的事情,让大家过得更好。“如果大家天天盯着说股价的东西,我觉得还有意思吗?将来还有意思吗?”汪健表示,“前沿科技怎样服务于人类的根本需求,没有人想过这个问题,所有的上市公司也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如果说竞争的话,我今天上午讲了一句不谦虚的话,老大就是老大,也不用谦虚,但是老大是干吗呢?老大是带领大家一起把这些疾病从中国历史上抹掉,存进历史的档案去,希望大家都关注这个。华大基因一个根本的大目标和理念在于,我们是不是真正为造福人类做事情?这个造福人类是不是从我们自己做起来的,还是一个空头的概念?”汪健称,华大的技术落地已经从公司员工做起。华大基因目前有6000多名职工,先后曾有1200名新生儿诞生,目前,这些新生儿也是公司核心技术的受益者。“我们能够让所有的孩子先天性疾病出现率为零,这一点在其他地方很难做到。”为了推广核心技术的落地,汪健指出,深圳能够做到的,其他发达地区和国家也能做到,中国西藏能够推广实行的,其他偏远地区和落后地带也有普及的可能。对此,他总结道,华大的目标没有改变,经济发展是支撑,但不是核心目标,为的就是做好服务。汪健最后提到,“我们要的是为全人类做服务,你说做了这些事情我们的收入有多高?产值有多大?你自己算,不需要我算。我们的目标从来没变过,经济发展是这些目重要支撑之一,但经济发展一定不是我们的核心目标,如果大家信我们,我们就好好为大家服务,如果大家不信我们,我们就把自己做得更好一点,我做好了你自然就信了。”股价要冲17个涨停?华大高管回应六大核心问题关注一:有券商预测华大股价最高将冲17个涨停,怎么看?近日已有多家券商陆续发布7份研报,给予17年目标价46.35-94.4元,较13.64元的发行价高出2.39—5.72倍。若按目标价94.4元计算,华大基因在首日顶格44%上涨后,有望向17个发起挑战。华大基因COO张凌:券商估价与公司预计不同,券商是一个中立的判断;而从公司的角度来看,首先PE的倍数可能很难划定。但是如果把整个医药公司的市值拉空来看的话,国外很多医药公司常年都是在两千亿美金到三千亿美金的规模,跟华大所在行业可比的Illumina的公司市值大概在300亿美金,而国内很多医药公司的市值都在在以上。比如恒瑞医药(600276)、云南白药(000538)等国内医药领域的龙头企业,市值是超过了一千亿人民币,所以从这样横向的比较来看,华大基因市值如果是350亿人民币的话,至少从管理层的想法出发,有望做成一家真的是在全世界领先的基因行业的龙头公司。关注二:基因测序竞争加剧,未来想象空间几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都在布局基因测序,不少上市公司也加入到了基因测序的行列中,业务竞争日趋激烈,上游布局的公司更是凤毛麟角。华大如何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基因测序屹立,未来想象的空间几何?华大基因副总裁刘娜:从整个行业关于基因测序公司的注册数可以发现,已经从几年前的两百多家上升至目前的一千多家。有数据预测,整个领域2015年容量大约是59亿美金,未来年度的增长率也是18%左右。从2007年南下深圳开展最基础的华大科技以来,目前已经将基础科研的外包服务融入该领域的最核心,称之为基础科研加科技服务。还有生物公司、育种公司、制药公司,这些技术的研发都将采用我们的技术。还有在医学领域,无创产前、新生儿代谢病的筛查、医学检测领域第三方检测机构,这些领域的市场也是几百亿或者上千亿的规模。此外,在大健康的领域,目前的健康管理、常规的体检可能每年也要自己去做,目前华大正在探索的我们除了在做这种常规体检之外,可能还加一些基因检测一些特色体检,这样体检才是最全面的,所以我们涵盖了基础科研、医学检测甚至未来人人检测服务,这个领域应该是千亿、万亿的规模。关注三:目前华大明确,未来增长点何在?目前华大基因有四大主营业务,包括生育健康类服务、基础科研类服务、复杂疾病类服务和药物研发类服务。其中,生育健康类服务营收贡献最大,2016年该板块收入达9.29亿元,占比54.62%。未来持续增长的动力如何?华大基因副总裁刘娜:基因检测领域目前仍是新兴产业,大众对其认识仍有待提高,这也导致产品在行业中的渗透率相对处于弱势。不过,公司的三大拳头业务仍是盈利的主攻点。第一是新生儿检测,这一块大众的认知还在提高,目前渗透率还比较低,盈利增长点在核心产品的渗透率,比如无创产前,新生儿1900万到2000万,现在渗透率小于20%,大家可想空间有多大,此外包括婚前遗传病、耳聋、代谢筛查等。第二是肿瘤方向,还有非常多的产品,肿瘤发病率,在指导用药,肿瘤的早筛空间非常大,还布局一个apv的基因检测,宫颈癌,适龄女性覆盖率不到20%,而目前有4亿适龄女性,如果大家都能用起来,远离宫颈癌。第三是感染是致死原因很大一块,华大也在开发这一块的产品。关注四:如何破解部分业务渗透率低,以及相关业务政策限制的难题?无创产前2014年叫停、2015年放开,目前渗透率不足20%;基因技术在肿瘤技术应用上也面临重重阻碍,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华大基因CEO尹烨:虽然中国的无创产前覆盖率仅为20%,但是能让430万新生儿做上无创产前几乎是全世界所有国家的总和。在美国人民还要花一千美金来做这个项目的时候,在深圳市只需一百美金,部分地区成本更低。因为深圳市的数据已经大幅度地支撑了这个疾病,像唐娃娃(唐氏综合征)这样的疾病正在远离人群,深圳目前无创产前的覆盖率现在已经超过50%,谁先做谁先远离,都做了都远离。这个过程中技术要跟得上,价格要降下去,资质要合法,中国诊断整体市场500亿,诊断试剂品种2500种,每个品种都是千万的价值。所以,单无创产前这一项现在在中国加在一起超过20亿的收入,这还不是一个对IBD行业的重大的炸弹吗?这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单项的检测可以直接PK掉一个大药的。在肿瘤方面,今天的肿瘤比无创产前复杂得多,肿瘤总体的投入占美国总GDP的10%,包括早期的检测、预防、监测、干预、治疗包括复发等,而且肿瘤是一个大的概念,我们通常关心的肿瘤是恶性肿瘤,即所谓的癌症,癌症简单分有十几种,每一个癌症都是不同的花开不同的结果,但是本质都是基因启动的。对于当前肿瘤的资质角度来看,中国一共批了5家可以做肿瘤检测的第三方试点机构,就包括了华大的两家还有几家友商,从这个意义来说华大还是少有的合法可以发报告的机构。华大在肺癌、节指肠癌、乳腺癌,这些相对临床意义研究比较清楚,临床靶向药物相对比较丰富,我们也积极地在跟监管部门沟通,争取能早一点把医疗器械进行合法的注册,以便于这样的疾病更多的普惠。此外,今年3月份华大基因和深圳市卫计委、深圳市医管中心等13家单位联合成立了深圳精准医学联盟,承诺在3年之内对深圳市的新发肺癌提供免费检测。也就是说,精准治疗不能是精英医疗,应该是普惠医疗,我们应该让每一个检测能很方便的得到而且也能负担得起。关注五:华大基因近三年来的综合毛不断提升,会持续吗?2014年到2016年,华大基因的综合毛利率分别是45.80%、55.66%、58.43%,连续三年上涨,这一趋势是否还会持续?华大基因财务总监陈轶青:近三年来综合毛利率还是保持比较好的状态,跟同行业的毛利率还是具有非常优势和地位,在近三年来公司不断的投入,使得对成本的把控有更强的优势。与此同时,在生育健康领域,公司产品的比重随着市场的需求,以市场的开发得到持续的提升,对公司的综合毛利率提升明显。未来提升的引擎主要有四大领域,包括生育健康、基础科研、药物、复杂疾病上都会有所投入。其中,生育健康领域预计在未来会有快速增长,由于公司在各领域和业务链均有布局,因此,未来不仅在无创产前方面,还是新生儿和药物研发上,亦或是新产品开发、复杂疾病防治、肿瘤和临床性的肿瘤应用等领域会持续大量投入。未来前景很广泛,所以我们相信很多目前在技术上领先的产品是有优势。关注六:华大基因的超过40家,与的关系?据华大基因招股书显示,有超过40家机构,其中包括、上海云锋、华夏人寿、深创投等知名机构均在列。未来在公司发展上,管理团队与投资人之间该如何平衡关系?华大基因CEO尹烨:其实2014年并没有太多投资人进来,当年第一轮正是叫停的时候。但对我来说叫停就意味着机会,不管国家挂出的红牌,我相信华大能第一批甚至第一个脱颖而出。当时在几周之内约见了上百家,当时公司的利润有一个亿,我们希望能够做到一百亿的估值,也吸引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投资人。可能大家经常发现华大对投资人的态度不好,其实是我们对急功近利的投资人态度不好,对大部分志同道合的投资人我们是非常友善的。我们对他们进行员工待遇,也就是说你投了我的钱不光有资金回报,我管他全家的健康,从无创产前到肿瘤的早筛到提供相关的细胞存储,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良性互动的关系。对上市公司来说,脱离了业绩谈市值,脱离了自己公司的主营业务谈业绩,或者说想成为一家伟大的企业就简单的去评估市值,这都是不切实际的。他还要继续包括深圳市残联积极努力的工作。他是想唤醒大家,和平年代的中国,每年有270万死于肿瘤,而且每年有几十万的不明感染在医院里不知所措,中国1700万新生儿的出生缺陷率高达5.6……这些事情如果都不管,只追求简单的市值,那么对华大可能不够立体和完善,大家期望的肯定是华大有业绩支撑,在某一时间内获得最合理的回报。(编辑:李新江)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辞掉市长去深圳打工的他,这两年混得还好吗?》 精选三她把一瓶5块钱的辣椒酱做成与茅台齐名的品牌;她每天卖出130万瓶辣椒酱,一年销售额高达25亿,每瓶辣椒酱大概赚9角5分;她15年只贷过一次款,她的财务只有两笔最简单的账:进来多少,出去多少;她15年来从来没有改变过商业交易规则: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她目不识丁,她面对自己名字的三个字不断摇头:“这三个字,太难了,太复杂了。”凌晨3点,从贵阳龙洞堡机场出来,道路两旁的大部分树木楼房都湮没在黑夜中。唯一还亮着的,是一栋高楼顶上“老干妈”三个红色的霓虹灯字,它背后,是一排灯火通明的厂房。每一天,这里都会生产出大约130万瓶辣椒酱,由始终等候在厂区的卡车拉走进入销售渠道,然后迅速被发往中国各地的大小超市,以及遍布五大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娃哈哈贵州分公司一位渠道经理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老干妈’,它最大的意义是提高了华人对辣椒的接受度和依存度,改变了华人的口味。”贵阳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谢邦银告诉,今年“老干妈”销售额预计为25,净利润超过4亿元。62岁的陶华碧和她的家族拥有“老干妈”超过90%的股权,她是这个“辣椒酱帝国”金字塔尖上的女皇。11月22日晚,在贵阳小十字的一间咖啡馆里,“老干妈”总经理谢邦银和董事长办公室主任王武接受了记者采访。“董事长授权我们回答一些问题。”他们特意强调了这一点。在整个采访过程中,这两个30多岁的年轻人显得非常谨慎,对任何涉及到陶华碧个人的问题总是斟酌再三才会回答。“那这些穷学生到哪里去吃饭”陶华碧对凡是家境困难的学生所欠的饭钱,一律销账。“我的印象是她只要碰上钱不够的学生,分量不仅没减反还额外多些”。20岁那年,陶华碧嫁给了贵州206地质队的一名地质普查员,但没过几年,丈夫就病逝了。丈夫病重期间,陶华碧曾到南方打工,她吃不惯也吃不起外面的饭菜,就从家里带了很多辣椒做成辣椒酱拌饭吃。经过不断调配,她做出一种“很好吃”的辣椒酱,这就是现在“老干妈”仍在使用的配方。丈夫去世后,没有收入的陶华碧为了维持生计,开始晚上做米豆腐(贵阳最常见的一种廉价凉粉),白天用背篼背到龙洞堡的几所学校里卖。由于交通不便,做米豆腐的原材料当时最近也要到5公里以外的油榨街才能买到。每次需要采购原材料时,她就背着背篼,赶最早的一班车到油榨街去买。由于那时车少人多,背篼又占地方,驾驶员经常不让她上车,于是她大多数时候只好步行到油榨街,买完材料后,再背着七八十斤重的东西步行回龙洞堡。由于常年接触做米豆腐的原料——石灰,到现在,她的双手一到春天还会脱皮。1989年,陶华碧在贵阳市南明区龙洞堡贵阳公干院的大门外侧,开了个专卖凉粉和冷面的“实惠饭店”。“说是个餐馆,其实就是她用捡来的半截砖和油毛毡、石棉瓦搭起的‘路边摊’而已,餐厅的背墙就是公干院的围墙。”当时餐馆的“老主顾”韩先生20年后对这个餐馆的记忆依旧清晰。陶华碧做的米豆腐价低量足,吸引了附近几所中专学校的学生常常光顾。久而久之,就有不少学生因为无钱付账,赊欠了很多饭钱。陶华碧通过了解,对凡是家境困难的学生所欠的饭钱,一律销账。“我的印象是她只要碰上钱不够的学生,分量不仅没减反还额外多些。”韩先生回忆道。在“实惠饭店”,陶华碧用自己做的豆豉麻辣酱拌凉粉,很多客人吃完凉粉后,还要买一点麻辣酱带回去,甚至有人不吃凉粉却专门来买她的麻辣酱。后来,她的凉粉生意越来越差,可麻辣酱却做多少都不够卖。有一天中午,陶华碧的麻辣酱卖完后,吃凉粉的客人就一个也没有了。她关上店门去看看别人的生意怎样,走了十多家卖凉粉的餐馆和食摊,发现每家的生意都非常红火,陶华碧发现了这些餐厅生意红火的共同原因——都在使用她的麻辣酱。1994年,贵阳修建环城公路,昔日偏僻的龙洞堡成为贵阳南环线的主干道,途经此处的货车司机日渐增多,他们成了“实惠饭店”的主要客源。陶华碧近乎本能的商业智慧第一次发挥出来,她开始向司机免费赠送自家制作的豆豉辣酱、香辣菜等小吃和调味品,大受欢迎。货车司机们的口头传播显然是最佳广告形式,“龙洞堡老干妈辣椒”的名号在贵阳不胫而走,很多人甚至就是为了尝一尝她的辣椒酱,专程从市区开车来公干院大门外的“实惠饭店”购买陶华碧的辣椒酱。对于这些慕名登门而来的客人,陶华碧都是半卖半送,但渐渐地来的人实在太多,她感觉到“送不起了”。1994年11月,“实惠饭店”更名为“贵阳南明陶氏风味食品店”,米豆腐和凉粉没有了,辣椒酱系列产品开始成为这家小店的主营产品。尽管调整了产品结构,但小店的辣椒酱产量依旧供不应求。龙洞堡街道办事处和贵阳南明区工商局的干部开始游说陶华碧,放弃餐馆经营,办厂专门生产辣椒酱,但被陶华碧干脆地拒绝了。陶华碧的理由很简单:“如果小店关了,那这些穷学生到哪里去吃饭”。“每次我们谈到这个话题的时候,她都是这样说,让人根本接不下去话,而且每次都哭得一塌糊涂”,时任龙洞堡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的廖正林回忆当时的情景说。让陶华碧办厂的呼声越来越高,以至于受其照顾的学生都参与到游说“干妈”的行动中,1996年8月,陶华碧借用南明区云关村村委会的两间房子,办起了辣椒酱加工厂,牌子就叫“老干妈”。“你要不给我瓶子我就不走了”无论是收购农民的辣椒还是把辣椒酱卖给经销商,陶华碧永远是现款现货,“我从不欠别人一分钱,别人也不能欠我一分钱”。从第一次买玻璃瓶的几十钱,到现在日销售额过千万始终坚持。刚刚成立的辣酱加工厂,是一个只有40名员工的简陋手工作坊,没有生产线,全部工艺都采用最原始的手工操作。“老干妈”员工回忆说,当时捣麻椒、切辣椒是谁也不愿意做的苦差事。手工操作中溅起的飞沫会把眼睛辣得不停的流泪。陶华碧就自己动手,她一手握一把菜刀,两把刀抡起来上下翻飞,嘴里还不停地说:“我把辣椒当成苹果切,就一点也不辣眼睛了,年轻娃娃吃点苦怕啥。”在老板的带头下,员工们也纷纷拿起了菜刀“切苹果”。而陶华碧身先士卒的代价是肩膀患上了严重的肩周炎,10个手指的指甲因长期搅拌麻辣酱现在全部钙化。很快陶华碧发现,她找不到装辣椒酱的合适玻璃瓶。她找到贵阳市第二玻璃厂,但当时年产1.8万吨的贵阳二玻根本不愿意搭理这个要货量少得可怜的小客户,拒绝了为她的作坊定制玻璃瓶的请求。面对贵阳二玻厂长,陶华碧开始了她的第一次“商业谈判”:“哪个娃儿是一生下来就一大个哦,都是慢慢长大的嘛,今天你要不给我瓶子,我就不走了。”软磨硬泡了几个小时后,双方达成了如下协议:玻璃厂允许她每次用提篮到厂里捡几十个瓶子拎回去用,其余免谈。陶华碧满意而归。当时谁也没有料到,就是当初这份“协议”,日后成为贵阳第二玻璃厂能在国企倒闭狂潮中屹立不倒,甚至能发展壮大的唯一原因。“老干妈”的生产规模爆炸式膨胀后,合作企业中不乏重庆、郑州等地的大型企业,贵阳二玻与这些企业相比,并无成本和质量优势,但陶华碧从来没有削减过贵阳二玻的供货份额。现在“老干妈”60%产品的玻璃瓶都由贵阳第二玻璃厂生产,二玻的4条生产线,有3条都是为“老干妈”24小时开动。作坊时代的“老干妈”虽然产量很小,但光靠龙洞堡周边的凉粉店已经消化不了,她必须开拓另外的市场。陶华碧第一次感受到经营的压力。陶华碧用了一个“笨办法”:她用提篮装起辣椒酱,走街串巷向各单位食堂和路边的商店推销。一开始,食品商店和单位食堂都不肯接受这瓶名不见经传的辣椒酱,陶华碧跟商家协商将辣椒酱摆在商店和食堂柜台,卖出去了再收钱,卖不出就退货。商家这才肯试销。一周后,商店和食堂纷纷打来电话,让她加倍送货;她派员工加倍送去,竟然很快又脱销了。陶华碧开始扩大生产,她给二玻的厂长毛礼伟打了一个的电话:“我要一万个瓶子,现款现货。”无论是收购农民的辣椒还是把辣椒酱卖给经销商,陶华碧永远是现款现货,“我从不欠别人一分钱,别人也不能欠我一分钱”。从第一次买玻璃瓶的几十元钱,到现在日销售额过千万始终坚持。“老干妈”没有库存,也没有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只有高达十数亿元的现金流。“这三个字太难了,太复杂了”陶华碧的记忆力和心算能力惊人,财务报表之类的东西她完全不懂,“老干妈”也只有简单的账目,由财务人员念给她听,她听上一两遍就能记住,然后自己心算财务进出的总账,立刻就能知道数字是不是有问题。1997年8月,“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工人增加到200多人。陶华碧要做的不再仅仅是带头剁辣椒,财务、人事各种报表都要她亲自审阅,工商、税务、城管等很多对外事务都要应酬,**有关部门还经常下达文件要她贯彻执行。除此之外,她还经常要参加**主管部门召开的各种会议,有时还受命上台发言。从部队转业到206地质队汽车队工作的长子李贵山得知她的难处后,就主动要求辞职来帮母亲。虽然此时的陶华碧已是小有名气的生意人,但她还是觉得李贵山辞掉“铁饭碗”来帮助她是“秀才落难”,故极力反对,无奈之下,李贵山只能“先斩后奏”,先辞掉工作才找到陶华碧,成为“老干妈”的第一任总经理。有高中文化的李贵山,帮陶华碧做的第一件事是处理文件。一个读,一个听。听到重要处,陶华碧会突然站起来,用手指着文件说:“这个很重要,用笔划下来,马上去办。”王武和谢邦银介绍,陶华碧的记忆力和心算能力惊人,财务报表之类的东西她完全不懂,“老干妈”也只有简单的账目,由财务人员念给她听,她听上一两遍就能记住,然后自己心算财务进出的总账,立刻就能知道数字是不是有问题。需要签字的文件,陶华碧就在右上角画个圆圈——这是她从电视里看来的。李贵山觉得这样很不安全,他在纸上写下“陶华碧”三个大字,让母亲没事时练习。陶华碧对这三个字看了又看,一边摇头,一边为难地感叹:“这三个字,好打脑壳哦(贵阳话:太难了)!”但为了写好自己的名字,她像小孩子描红一样一笔一划地整整写了三天。有人问她练字的感受,陶华碧用她的“特色语言”总结说:“比剁辣椒难、比剁辣椒难”。三天后,当她终于“描”会了自己的名字时候,高兴得请公司全体员工加了一顿餐。直到现在,“陶华碧”是陶华碧认识的仅有3个字。“我自己是老土,但你们不要学我一样”“老干妈”没有董事会、副董事长、副总经理,只有5个部门,陶华碧下面就是谢邦银和王武,一个管业务,一个管行政。谢邦银笑称自己就是个“业务经理”,因为总要扑到一线拼命。1998年,在李贵山的帮助下,陶华碧制定了“老干妈”的规章制度。周报记者没能得到这份制度的原文,但谢邦银说他们没有员工手册,所谓的规章制度其实非常简单。只有一些诸如“不能偷懒”之类的句子,更像是长辈的教诲而非员工必须执行的制度。就靠这样一套如美国宪法般没改过一个字的简单制度,“老干妈”11年来始终保持稳定,公司内部从来没有传出过什么问题。“陶华碧有自己的一套,你可以叫作‘干妈式管理’。”贵州大学讲师熊昉曾作为记者多次采访过陶华碧,他说:“比如龙洞堡离贵阳市区比较远,附近也没什么吃饭的地方,陶华碧决定所有员工一律由公司包吃包住。从当初200人的小厂开始,‘老干妈’就有宿舍,一直到现在2000人,他们的工资福利在贵阳是顶尖的。”在陶华碧的公司,没有人叫她董事长,全都喊她“老干妈”,公司2000多名员工,她能叫出60%的人名,并记住了其中许多人的生日,每个员工结婚她都要亲自当证婚人。除此之外,陶华碧还一直坚持她的一些“土原则”:隔三岔五地跑到员工家串门;每个员工的生日到了,都能收到她送的礼物和一碗长寿面加两个荷包蛋;有员工出差,她像送儿女远行一样亲手为他们煮上几个鸡蛋,一直送到他们出厂坐上车后才转身回去;贵州过年过节时,有吃狗肉的习俗,陶华碧特地建了个养狗场,长年累月养着80多条狗,每到冬至和春节就杀狗供全公司会餐。除了“干妈式”管理之外,陶华碧在公司结构设置上也有自己的特色。“老干妈”没有董事会、副董事长、副总经理,只有5个部门,陶华碧下面就是谢邦银和王武,一个管业务,一个管行政。谢邦银笑称自己就是个“业务经理”,因为总要扑到一线拼命。1998年开始,陶华碧把公司的管理人员轮流派往广州、深圳和上海等地,让他们去考察市场,到一些知名企业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她说:“我是老土,但你们不要学我一样,单位不能这样。你们这些娃娃出去后,都给我带点文化回来。”2005年,李贵山离开总经理岗位,总经理职位空悬了一阵后,职业经理人王海峰上任,现任总经理谢邦银时任总经理助理。而理财周报记者了解到的情况是,李贵山在“下课”之前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都只是挂名,不再参与公司管理。“老干妈”的管理团队,大概是中国目前大型企业中最神秘的一支,陶华碧对他们的一个要求就是不能接受外界采访。坊间对这支团队的评价大致为:忠诚、勤勉、低调。而其长子李贵山离职的原因,一直是一个谜。“**也很困难,我们不借了”创业期间,陶华碧从来没有和银行打过交道,唯一的贷款是在她发达之后,银行不断托人找上门来请她贷款,却不过情面才勉强贷的。2001年,为了进一步扩大规模,陶华碧准备再建一处厂房。当时,公司大部分资金都压在原材料上,有人建议她找**寻求帮助。南明区委很重视,立即协调建行给她贷款。协调好以后,区委办给她打来电话,让她到区委洽谈此事。陶华碧带上会计来到区委,乘电梯到区长办公室所在的三楼。因为电梯很旧,门已经坏了,陶华碧走出电梯时,一不小心被电梯门挂住了衣服跌倒在地。陶华碧爬起来后,随行人员以为她要发火,谁知她却说:“你们看,**也很困难,电梯都这么烂,我们不借了。”随行人员还以为她是在开玩笑,她却叹了一口气,说:“我们向**借钱(编注:陶华碧不知道**协调银行,以为就是向**借钱),给国家添麻烦。真不借了,我们回去。”创业期间,陶华碧从来没有和银行打过交道,唯一的贷款是在她发达之后,银行不断托人找上门来请她贷款,却不过情面才勉强贷的。贵阳市商业银行的一位工作人员说,陶华碧对他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你们就是想找我点利息钱嘛。”“难道我还要怕假货吗”孙国强现任贵州省副省长,他能和陶华碧顺畅地交流,可以用非常直白的话把一些***的东西说的让陶华碧能听懂,还愿意照着做,陶华碧发展过程中做出的许多重要决定,可能都受过孙国强的影响。随着企业不断发展,“老干妈”品牌广为人知。但是,“人怕出名猪怕壮”。东西好卖了,仿冒自然而然就出现了。“老干妈”创立初期,李贵山就曾申请注册商标,但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以“‘干妈’是常用称呼,不适合作为商标”的理由驳回。这给了仿冒者可乘之机。全国各地陆续出现50多种“老干妈”,陶华碧开始花大力气打假。派人四处卧底调查,每年拨款数百万元成立了贵州民营企业第一支打假队,开始了在全国的打假。但仿冒的“老干妈”就像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又出一茬,特别是湖南“老干妈”,商标和贵州“老干妈”几乎一模一样。陶华碧这次犯犟了,她不依不饶地与湖南“老干妈”打了3年官司,从北京市二中院一直打到北京市高院,还数次斗法于国家商标局。此案成为2003年中国十大典型维权案例。日,一审法院认定,贵阳老干妈公司生产的“老干妈”风味豆豉具有一定的历史过程,湖南老干妈构成不正当竞争,判决其停止使用并销毁在未获得外观设计专利权前与贵阳老干妈公司相近似的包装瓶瓶贴,并赔偿经济损失15万元。这意味着两个“老干妈”可以同生共存。这是陶华碧无法接受的,她很快提起上诉。其间有很多人劝陶华碧放弃官司,但陶华碧面对前来劝解的人就一句话:“我才是货真价实的‘老干妈’,他们是崴货(贵州话:假货),难道我还要怕崴货吗?”最终陶华碧和湖南老干妈的官司,在两位黔籍官员:时任贵阳市市长孙国强和当时的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的极力斡旋下,贵阳老干妈终于打败了湖南的“老干妈”。2003年5月,陶华碧的“老干妈”终于获得国家商标局的注册证书,同时湖南“老干妈”之前在国家商标局获得的注册被注销。孙国强现任贵州省副省长,“他能和陶华碧顺畅地交流,这是很不简单的。”贵州大学讲师熊昉告诉理财周报记者,“孙国强可以用非常直白的话把一些***的东西说的让陶华碧能听懂,还愿意照着做,陶华碧发展过程中做出的许多重要决定,可能都受过孙国强的影响。”陶华碧几乎不和**官员打交道,作为省市区三级共管企业,“老干妈”的二期工程竣工仪式上,孙国强作为并不分管“老干妈”有关工作的副省长仍然受邀到场。坊间传闻,只有他和龙永图是陶华碧愿意“买账”的人。“我这么拼命搞,原来是在给你们打工哩”即使是扩大公司生产规模这样的事情上,陶华碧也保持着自己固执的谨慎。贵阳市官员在劝说陶华碧时也是倍感艰难,最后在市区两级主要官员的多次上门劝说下,陶华碧才勉强同意。2003年,贵阳市一些**领导曾建议陶华碧,可以帮助“老干妈”公司,融资扩大公司规模。这个在其他企业看来求之不得的事情,却被陶华碧一口否决,陶华碧的回答是:“什么上市、融资这些鬼名堂,我对这些是懵的,我只晓得炒辣椒,我只干我会的。”有官员感叹,和“老干妈”谈融资搞多元化,比和外商谈投资还要难。即使是扩大公司生产规模这样的事情上,陶华碧也保持着自己固执的谨慎。贵阳市官员在劝说陶华碧时也是倍感艰难,最后在市区两级主要官员的多次上门劝说下,陶华碧才勉强同意。现在,陶华碧几乎不去位于她的办公室,奔驰座驾也很少使用,因为“坐着不舒服”。除了一个月两三次去厂房车间转转,她生活的全部就是和几个老太太打麻将。有一天在麻将桌上,有人问她:“你赚了那么多钱,几辈子都花不完,还这样拼命干什么?”陶华碧当时没回答上来,晚上她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想这个问题,几乎彻夜未眠。第二天,正赶上公司召开全体员工大会,按着会前的安排,作为董事长的她要给员工们讲一讲当前的经济形势,如何应对“入世”后的挑战,然后具体工作指标由总经理下达。按照陶华碧在公开场合发言的惯例,李贵山已经为她拟了一份讲话稿,陶华碧听了三遍,几乎就能一次不差地背下来。但在会上讲话时,她突然想起昨天那个问题,转换话题了:“有几个老阿姨问我,‘你已经那么多钱了,还苦哈哈的拼哪样哦?我想了一晚上,也没有想出个味来。看到你们这些娃娃,我想出点味来了:企业我带不走,这块牌牌我也拿不走。毛**说过,未来是你们的。我一想呀,我这么拼命搞,原来是在给你们打工哩!你们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为了你们自己,你们更要好好干呀!”会场沉寂几秒后,响起热烈的掌声。欢迎分享关于我们nuojinfinance诺金金融服务集团地址: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区前湾一路1号A栋分公司地址:江西省赣州市章江新区于都路9号网址:www.nuojincaifu.com服务热线:关注官方微信,获取更多资讯点击右上方→查看公众号查找公众号“诺金金融”《辞掉市长去深圳打工的他,这两年混得还好吗?》 精选四日前,曾数度传出上市消息的华大基因,终于披露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拟登陆。华大基因一度被各种光环笼罩,被称为“深圳三宝”之一(腾讯、华为、华大)、 “全球最大的基因组学研发机构”、“世界领先的遗传学研究中心”、基因领域的巨头,在资本市场更是有“”之称。招股书显示,在华大基因的中,有逾20家PE在列。各种光环,也让华大基因的估值水涨船高。今年上半年,华大基因估值达到191亿元。 然而,2012年资本机构给予华大基因的估值仅为33亿元,这一估值在3年内增长了4.6倍。不过,与突飞猛进的高估值相比,华大基因的业绩状况却难言乐观。招股书显示,年,华大基因营业收入分别为7.94亿元、10.47亿元、11.31亿元,但对应的归属母公司却分别为8173万元、1.36亿元、2812万元。招股书显示,高昂的成本极大地侵蚀了公司利润。除此之外,目前基因测序行业标准缺失,价格体系混论,竞争也渐趋激烈。有业内观点指出,华大基因拟登陆应该是看重其高估值。有更多讲故事的机会,对于一些前景好、现状差的企业,更容易借此炒作。虽然基因行业的未来前景很好,但竞争渐趋激烈,市场也尚未成熟,需要经过较长而艰辛的品牌培养期,华大基因能否从中胜出还需经受市场考验。业绩疲软致上市路一波三折?虽然尚未登陆资本市场,但华大基因早已声名赫赫。自1999年成立以来,华大基因完成了第一个亚洲人基因组图谱“炎黄一号”,承担了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国际人类单体型图计划的部分工作,并建成了大规模测序、生物信息分析、克隆微生物、农业基因组等技术平台。不过,这样一家令资本趋之若鹜的高科技公司,却在上市过程这遭遇一波三折。最初,华大基因一度被传聘请投行准备赴海外上市,但最后不了了之。华大基因董事长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基因公司现在只能在国内上市,不能让外资涉入。”2014年,彭博社曾报道华大科技改为赴港上市,但是有知情人士表示,华大科技由于2014年业绩表现欠佳,导致其在2014年底上市的目标泡汤。另一种说法是,华大科技独立赴港上市因华大科技和华大医学的合并事宜而暂停。有分析人士指出,华大科技业绩不容乐观,或许正是华大科技与华大医学合并的导火索。招股说明书显示,华大科技在2013年的营业收入是6.16亿元,净利润为9867万元;2014年,其营业收入为6.45亿元,净利润却下降到6485万元。此后,华大基因又传出A股借壳的消息,但最终未见行动。如今,华大基因上市的路径终于落定,上市地点选择在。对于选择创业板上市的原因,医药行业分析师孟云坤分析称,从华大基因披露的业绩来看,登陆中小板和主板都符合要求,但是上创业板能带来更高的估值。一位业内人士也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创业板企业有更多讲故事的机会,对于一些前景好、现状差的企业,更容易借此炒作。一些企业的确有潜力,但也要警惕泡沫”。公开资料显示,华大基因主要通过基因检测等手段,为医疗机构、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等提供基因组学类的诊断和研究服务获得营收。此前华大基因从未对外公开过实际营收,因此曾有猜测华大基因的年营收已经超过10亿,甚至20亿,净利润超过2亿。不过此次的招股书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这种美好的想象。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达安基因201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6.2亿元,净利润0.66亿元。与华大基因不相上下。从这一点上看,目前整个基因行业的利润其实没有市场想象的那么大。上市前夕四大高管抱团离职2015年7月,有媒体报道称华大基因华大基因CEO王俊离职。7月17日,华大基因官网发布《关于华大基因组建前瞻性业务机构的公告》,正式回应外界疯传的原CEO王俊离职的消息。公告称“经华大基因董事会决议支持由原华大基因CEO王俊主导组建以为核心,关注前瞻性业务发展的新业务机构”。从中可以看出,王俊已不再担任CEO。该公告同时提及,他新的业务方向将”以人工智能为核心,关注前瞻性业务发展的新业务机构。王俊继续留任华大基因董事会,出任董事。值得注意的是,日上午,有消息指出原华大基因CEO王俊已正式宣布创业,并创办深圳碳元科技有限公司,目前正在深圳注册,将于10月27日正式成立,现公司创始人为。该公司联合创始人还包括华大基因另外3位高管,分别是原华大基因首席运营官吴淳、首席科学家李英睿及首席信息官黎浩。从目前信息来看,深圳碳元科技有限公司与华大基因并无关系。但上述信息却透露,除王俊外,华大基因的吴淳、李英睿、黎浩均已离职。据媒体报道,华大基因一离职员工透露,此次4位高管是以王俊为核心的,王俊离职,其他3人跟随其出来了。而王俊此次离职主要是其与汪建之间的分歧有关。据悉,目前王俊仍为华大基因董事。据工商资料显示,截至今年4月份,王俊持有华大基因10.5%的股份,持有深圳前海华大基因57.07%的股份。华大基因和深圳前海华大基因投资企业为即将作为上市主体的华大股份第一和。华大基因成立于1999年,而王俊亦于同年加入,成为该公司最年轻的元老。有资料显示,王俊当时刚考上斯坦福大学硕士,原准备赴美读书,却被汪建成功挽留。2012年,王俊担任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执行院院长,此后则担任华大基因CEO一职。去年10月23日,曾引述知情人士的话称:“因为2014年业绩不理想,没有达到要求,深圳华大基因旗下的华大科技和华大医学在去年年底合并为一家公司,名为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合并后一直是由王俊全面接管。但在决策权归属问题上,王俊和汪建产生了矛盾,这可能是致使王选择离职创业的主要原因。”对于诸多疑问,中国经济网记者曾致电华大基因的一位公关负责人,对方表示一切以公司官网发布的公告为准。成本高昂陷低利润困境从营收看,华大基因的确表现不俗。招股书显示:华大基因在、2014的营业收入分别为7.94亿、10.47亿、11.31亿,来自于中国大陆以外的收入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37.84%、29.64%、41.10%。但是,年,华大基因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8173.41万元、1.36亿元、2812万元,其中2014年净利润较上年下滑79.3%。成本的居高不下侵蚀了公司利润。在华大基因主营业务成本中,材料费用比例不小,“公司最近三年的材料费用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例分别为37.23%、44.01%、52.96%和52.87%,其中主要物料支出为测序试剂。”外资巨头Illumina一直是华大基因测序仪及试剂耗材的主要供应商,供应量在华大基因对外采购年支出的占比最高超过四成。其次是Life Technologies,供应量占比为一成左右。不过,Illumina供应的测序上机试剂、耗材价格一直在波动,最初的售价是3520./盒。自 2013 年华大基因发展多元化测序平台之后,其价格时而高位,时而低位。面对价格的波动,华大基因或处于相对被动位置。2012年9月,华大基因收购美国开发和制造基因测试设备的上市公司Complete Genomics。一直以来,后者都是全球最大基因测序公司Illumina的竞争对手。有消息称,此次上游收购使华大基因获得基因测序仪的生产能力以及大批自主知识产权,而且大幅降低了华大基因检测服务的成本。不过,据《》援引一位离职人士的话称,真实情况并非如此。据介绍,华大科技的主营业务是为高校和研究院提供基因序列检测和分析,其主要供应商为美国的Illimia,后者为其提供测序所需的设备和试剂。在华大科技收购美国基因测序公司Complete Genomic后,便不再购买Illumina生产的这类设备,也因此使得之前因购买设备所给的试剂折扣取消。但是华大科技又不得不向其购买基因测序的关键试剂,因此反而提高了试剂费用的成本,对公司的影响非常大。不过,该人士也承认,从长远看,这有利于公司的发展。基因测序市场混乱竞争激烈基因测序行业的受追捧程度已越来越高,华大基因也并非行业里一枝独秀的“垄断者”。目前,国内主要的基因检测服务提供商有药明康德、贝瑞和康、金域检验、博奥生物等,A股上市公司达安基因和迪安诊断也已涉足此领域。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华大基因不断拓展自己的销售力量,其销售人员比例已占员工总数的34.56%。相比之下,作为一家高科技公司,其研发人员数量仅为8.52%,甚至低于管理人员的比例15.02%。值得注意的是,行业监管模糊已成为基因测序行业一个不确定性因素。2014年2月,国家食药监局和卫计委一度叫停了基因测序在临床上的应用。一个月后,又发布了首批基因测序技术临床试点单位的名单,华大基因位列其中。有分析人士指出,基因测序应用的挑战,需要有一个较长的市场教育和科普过程,并且受限于伦理和法律。北京中科紫鑫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任鲁风曾对媒体表示,行业标准的制定难度很大,不仅要考虑实际运用的需求、方向,还要现有的技术条件相结合。其中,难度较大的是制定卫生标准和准入门槛,包括检测仪器和试剂的CFDA准入、检测项目的卫计部门准入、物价准入等,都需要多方权衡。行业标准的缺失,直接带来行业价格体系的混乱。去年9月, 据21世纪经济报道统计,以乳腺癌基因检测为例,相比较达安基因此次定价580元的9个乳腺癌易感基因检测,华大基因2个乳腺癌易感基因检测价格是2000多元,21个易感基因检测价格是4000元左右。“随着市场的开放,以后技术进一步发展,成本会越来越低,基因检测价格也会越来越低,甚至免费。然后基因检测公司靠后续解决方案保证盈利”,达安基因副总经理程钢曾表示。北京鼎臣医药咨询负责人史立臣则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基因行业的未来前景很好,但竞争渐趋激烈,市场也尚未成熟,需要经过漫长而艰辛的品牌培养期,华大基因能否从中胜出还需经受市场考验”。《辞掉市长去深圳打工的他,这两年混得还好吗?》 精选五前不久,银监会发布的《关于做好2015年的通知》要求:金融机构要在有效提高贷款增量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涉农高于全部贷款平均水平,,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加强金融支持。从2006 年至今,扶贫办和财政部在全国中西部为主的地区的约1.97 万个贫困村开展了“贫困村互助资金”项目,现有近百亿元的资金在周转,这是非常现实、宝贵的的雏形和基础。而目前现状仍然是农村大量资金在流向城市。如何扭转这一趋势是当前面临的大问题,“持续服务于农业农村”具有十分现实和长远的意义。作为中国先行者,深刻地意识到、支持弱势群体金融责任重大。农村相较于城市是弱势的,农业相较于工业是弱势的,农民相较于城里人是弱势的。因此,农村一定是普惠金融的重点所在地,农业是主要的产业,农民是主要的群体。在沃投资出现之前的几十年岁月里,并未有出现针对这一领域提供的真正支持。这里所说的真正支持,是指真正站在农民角度去做事。所以要扭转政策和现实的不平衡,沃投资意识到自己在做的事绝非一般。 据悉,沃隶属于屹石(北京)有限公司,于日上线,专注于农村普惠金融,平台利用互联网高效、便捷等特点,帮助客户获得较高收益,同时也帮助到急需资金的农民朋友。用互联网+服务。平台由一支曾在花旗银行、渣打银行、搜 狐、网 易等机构工作、拥有丰富的金融和互联网经验的团队组建成立。沃投资由屹石资产管理(北京)有限公司运营,致力于给广大提供一个安全透明、简捷高效、回报稳健的金融平台。 结合国际先进的技术及三农发展现状,创造了具有特色的风控标准,既能为广大农户提供在线金融服务,又能保证平台投资者的利益。平台以“服务三农,普惠金融”为企业使命,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服务“三农”金融服务模式。沃投资已经在全国各地乡镇设立了数十家,为数千名农民解决了资金问题,三农还在持续进行中。产品有,新手专享,让平台投资者快速了解平台及服务而推出的一种,服务为平台用户首次投资专享。优选,平台通过线下借款团队实地考察、审核之后,将优质通过平台直接推荐给投资者,形成一对一或多对一的式。优质,线下投资人将原始的债权收益权,通过沃投资平台转让给平台投资者,形成新的债权关系,平台投资人获得相应收益的一种投资方式。 平台有完备的安全保障,100%,在每笔借款放款时,会根据借款人风险等级一次性提取放款金额2%-6%作为风险保障金,放入风险保障金专用账户。当借款出现时,沃投资会通过风险保障金账户资金先行垫付本息,再由沃投资线下团队追缴欠款,目前沃投资借款客户逾期率不超过1%,风险保障金账户资金充足。当风险保障金不能覆盖风险时,依然有效,沃投资会与投资人共同通过法律等有效手段解决违约问题。 ,与知名--汇付天下--战略合作,投资者资金与平台运营资金完全隔离。沃投资从、投资、全程不碰触投资者资金,切实保障投资者利益。 平台有严格的风控体系实行贷前实地考察;实行风控审核;实行贷中实时监控。平台有很好的法律保障,广盛律师事务所为常年法律顾问。 2014年初起,沃投资开始积极响应银监会各项文件的要求,深入倡导,主动适应农村实际、农业特点、农民需求。近两年,牢牢坚持立足辽宁地区、进家进户为农民服务的定位,稳扎稳打的发挥农村普惠金融领军者的风范。持续拓展,不断扩大贷款服务点,引导农民通过扩大农务规模,不断加大对农村借贷的支持力度,有效的提高了对辽宁当地农民的贷款增量,促进了农村资金回流。以对农民借款情况实地考核后通过线上用户投资这种最接地气儿的方式帮助农民提升在资金上的操控能力,实现农民收入与农村经济的共同发展,帮助。可以说充分发挥了企业对我国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效应。 王广平是辽宁省的西瓜种植大户,从2008年开始包棚种植西瓜,到现在已经有八年的时间了。种西瓜比种大田、别的经济作物强,西瓜每年的价格稳定。这两年他不仅成为当地特色农业种植的示范户,自己也走上了致富路。 王广平今年四十一岁,他在当地的设施农业区,共有一百多亩地,种植了二十个大棚的西瓜。他说:“西瓜还挺挣钱的。一年种两季,春天种西瓜,秋天种蔬菜和一些西瓜。这样一个棚纯收入,现在,春季能达到5000多,秋季能收三、四千块钱”。 2014年前,他手头一共管理十个棚。最初种大棚西瓜的时候,人家还笑话他,说他连棒子、黄豆都不会种,还种西瓜,王广平说:“因为我有很多朋友都是种西瓜的行家,开始种西瓜的那两年我经常给他们打电话,问他们怎么种,怎么管理。到现在他们都建议我要多承包地,种的多,收益才会翻番,我自己心里也有此意。但是年初儿子刚娶媳妇过门,手头不宽裕”. 这样平日心里多了份留意,在朋友推荐后得知当地给农民的沃投资。王广平向沃投资提交了借款申请后,很快就有专人上他家上门考察,与他以及他的家人、邻居攀谈后,要求王广平出示一些重要的证件,还到王广平的西瓜地挨棚“问候”。经过**小小三次进家和电话审核之后,这笔借款终于批下来了!就在2014年初王广平有了大动作。他又承包了一百多亩地。“我就是胆大,当然胆大你也得有谱,这个是能干不能干,有多大的可行性,不能盲目干,你看好了就大胆干去,钱不是问题。”这样算下来,王广平一年多的时间成了村里的百万富翁,种西瓜让他走上了致富路。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辞掉市长去深圳打工的他,这两年混得还好吗?》 精选六今年的全国,“三农”问题依然让人牵挂。有细心人士留意到:在19000余字的**工作报告中,罕见地用61个字专门谈及玉米问题。而最近三年的**工作报告,仅2014年提及玉米,为何今年的玉米突然得到如此高度的重视?“玉米”之所以成为**工作报告的重点,原因是我国的粮食结构出了点问题,有的农产品品种多,比如玉米,出现了阶段性供大于求;而有的农产品则品种欠缺,比如大豆。可见,我国的农业结构改革势在必行,既要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同时还要提高农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使农民得到更多收入。“三农”稳,国家安。作为长期从事“三农”问题研究的专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在农业社会学、农村社会学、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文化、农民组织与农民教育等领域取得丰厚成果。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十三五”是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五年,也是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五年,必须要抓住中央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机遇,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建设好美丽乡村,补齐“三农”短板,让“三农”问题不再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痛点”。“痛点”一:6000万贫困人口是同步小康的障碍吗?2015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442万人。而在“十二五”期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从2010年的1.66亿人减少到2015年底的6000万左右,共减少了约1亿人。“我们的脱贫工作,不能简单看作只是消除一串数字。”朱启臻认为,随着扶贫攻坚进入最后阶段,扶贫难度会越来越大,“数字脱贫”不能称作真正的脱贫,脱贫工作的核心是,要让贫困人口彻底拔掉“穷根”,与全国人民一道同步全面小康,真正过上幸福的、有质量的生活。朱启臻说,当前“三农”工作的难点还是如何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尽管我国农业实现“12连增”,但是“卖难”这个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农民生产什么,什么就会过剩。中央多次提出农业结构改革,但在具体的政策落实上,操作性、实效性依然差强人意。相信中国农民都在担心,到底2016年种什么才能卖得出去、能卖一个好价格?这个问题依然困扰着农业的发展。“扶贫最有效的措施还是要发展产业,我们该发展什么产业,选择什么产业才能够让农民有收入呢?这涉及到精准扶贫问题,是‘三农’工作的‘痛点’。”朱启臻说,**工作报告专门强调玉米问题,说明我们在农业产业结构引导方面工作没有做好,不能再让农民为“盲种”付出更多代价。“从2016年到2020年,用五年时间帮助全国6000万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时间紧任务重,不容半点懈怠。”朱启臻说,如果仅按收入指标来宣布脱贫,全国很多地方都不成问题。实际上,现在很多地方贫困人口的收入已经在贫困线以上,但仅仅是一个收入数字,收入不稳定,且可持续也存在问题。精准扶贫不能仅盯一个收入指标,重点是要关注农民的生活质量,因为收入与生活质量并不总是成正相关的。比如说一个背井离乡的农民工,可以靠打工赚钱脱贫,但是由此导致了夫妻分离、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问题,绝对不是幸福生活。“物质上脱贫,精神上返贫,是新时期‘三农’工作必须解决的问题。”朱启臻说,从解决温饱到关注生活质量,关注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应该是扶贫攻坚阶段重点考虑的问题。中央有决心实现同步全面小康,当然就有信心跨越6000万这道坎。“痛点”二:农民都进城了,农村怎么办?农业怎么办?今年的**工作报告提到新型城镇化这一议题时,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首当其冲。其中,“十三五”期间要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完成约1亿人居住的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推动农民进城,一度成为引发“三农”问题争论的焦点:农民都进城了,农村怎么办?农业怎么办?朱启臻认为,农民离开土地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追求高收入,一个是希望舒适的生活。城市生活更方便、快捷,享受城市繁华和城市文明,是全世界年轻人的共同向往,新型城镇化主要是吸引这些人进城安家落户。我们说农村复兴和农村发展,不是让进城的人都返回到乡村,也不是要把年轻人都留在乡村,而是要创造城乡自由流动的制度和空间,为愿意到城市生活的人创造融入城镇的条件,给他们实现城镇化梦想的机会。这样才能给留下的农民腾出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样的道理,有外出打工后又返乡的有文化有见识的农民工,有热心村落保护的年轻人,有人愿意种地,还有一些怀旧的中老年人,他们向往乡村生活,为什么不给他们一个回归田园的舞台?但这些年我们的城镇化受到一些体制机制的制约,使农民工融不进城市,同时,有些地方也切断了人们返乡的路。这其中主要源于户籍制度、土地流转、宅基地流转等各种政策或体制的限制。朱启臻说,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打破一些制度壁垒,让未来的城乡关系实现城乡发展要素双向自由流动。“中央提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治愈’农民离开土地的一剂良药,它给延续农村文明、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契机,也让吸引农民回归田园成为了可能。”朱启臻认为,新型城镇化是缩小城乡区域差距的“关键一招”,既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也有利于释放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建设美丽乡村,留住美丽乡愁,关键要给返乡的人留下一条返乡的路。”朱启臻说,从理论上否定乡村文明,从行动上抹灭乡村建筑,都是很可怕的事情。一些地方盲目推动拆村并居,没有尊重大多数农民的根本利益,也没有落实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涵。新农村建设不能复制城市建设的思路,更不是把乡村变为城市,而是要少拆房、少填湖、少砍树,把乡村建设得更像乡村。朱启臻说,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同质化,要明确好城乡功能定位,进而实现城乡功能互补。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乡村不仅不应该消失,而且应该变得越来越美丽,既要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新型农民,更要发展得起产业,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载体。“痛点”三:农业中的“新经济”到底在哪?“必须认识到,中国处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很难关起门来保护农业。我们会不断完善惠农、富农政策,同时,也要通过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破解农业发展难题。”3月4日下午,*****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的经济、农业界委员并参加讨论时说,“一家一户的一亩三分地,很难进行大规模机械操作,提高生产效率。所以要在继续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同时,根据中国国情,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生产效率,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这实际上也是激发农业中的‘新经济’。”粮食产量“12连增”已经将传统农业增产潜力发挥到极致,继续增产面临一些现实困境。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农业中的“新经济”呢?朱启臻认为,破解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所说的“用工业的方式发展现代农业”。首先,要将工业技术和工业产品广泛应用于农业,如地膜、灌溉技术、农业设施、农业机械、化肥、农药等,特别是目前倡导的生态农业、有机农业,不可能脱离现代工业文明成果而独善其身;其次,农业产业化必须借鉴工业的方式,或者说,农业产业化本身就是工业方式的体现,从选种、种植到农业科研、农民教育,再到农产品加工、运输、存贮与销售,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应借鉴工业的方式,打通农业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最终实现产业的融合;其三,借鉴工业的管理方式和组织方式,如投入与产出、成本与效益、组织的理念等,为现代农业组织的构建探索基本原则和方法。朱启臻说,农业和工业是两种生产方式,所遵从的规律不同,不能机械地把工业方式移植到农业领域。比如,有一家农业企业承包了农民的土地,雇用农民在地里干活,要求农民必须像工厂工人那样统一着装,实行八小时工作制,按时上下班,遭到农民的抵制和嘲笑。因为这种做法忽视了农业的特点,往往使农业生产成本增高、劳动质量下降、风险增加。而且,野蛮套用工业的方式发展农业还会导致对环境的破环,“新经济”从何谈起?激发农业“新经济”,需要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推动,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特别是要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朱启臻认为,强农首先要增强农业的竞争力,要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如永久基本农田的特殊保护、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等,必须强力推进落到实处,千万不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伤害民生根基。其次,农民收入增加了,生产能力提高了,还有农民的联合才能持续发展。要把农民组织起来,现在最好的组织形式就是合作社,中央已经建议尽快修改和完善合作社法,这是合作社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国可以学习、借鉴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合作社成熟经验,保护农民的合法利益。其三是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农业“新经济”的繁荣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农民和经营者。正像******指出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说到底,关键在人。没有人,没有劳动力,粮食安全谈不上,现代农业谈不上,新农村建设也谈不上,还会影响传统农耕文化保护和传承。”因此,吸引有志于农业的年轻人务农,把他们培育成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就显得尤为重要。“痛点”四:农业发展真的“一网就灵”?自从2015年**工作报告提出“互联网+”理念以来,“农产品进城,工业品进村”的电商模式被称作农民的“福利”,许多地方都把发展电商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一招”、民生工程。“不可否认,农村电商对于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确实有益,它可以帮助农民拓展获得信息的渠道,信息方面互通有无,条件好的可以通过网购获取生活用品,但是电商解决不了农产品卖出的根本问题。”朱启臻说,农业是个极其特殊的产业,互联网在农业上发挥何种作用,取决于人们对农业的认识和对农业特点的把握。特别是在广袤的乡村,目前电商在流通环节发挥作用不大,因此要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电商,农业不要指望“一网就灵”,不要把电商太神话了。首先,互联网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卖出难。农产品的产销对接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目前我国农产品卖出难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的相对过剩,互联网局部解决农产品卖出难是可能的,但是由于农产品刚性需求和消费具有可替代性特点,一个产品销路好了,意味着增加了另一个农产品的销售难度;一个生产者的产品卖出去了,意味着另一生产者积压了更多产品。此外,农业的季节性和周期性使农业难以像工业生产那样根据获得的信息及时调整生产决策,因此,无论农业信息如何及时,无论供销信息如何对称,都不可能成为农民调整种植或养殖结构的完全充分依据。其次,互联网不能取代农民的劳作。有文章描绘了未来互联网农业去农民化的情景:通过农业技术完成播种、管理、收割等一系列农业活动,未来坐在办公室或者汽车里通过手机就可以实现种地。应该看到,这些农业物联网技术在迅速成熟达到可以应用的程度,也预示了未来农业科技发展的某些方向。但事实上互联网农业并不能降低生产成本,相反需要更高的投入和更高素质的劳动者的维护与使用。此外,农业的自然性和生命性,决定了农业的发展方式既不是工业的方式,也不是互联网的方式,只能按照农业自身的方式来发展。农业的方式决定了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农业制度和农业组织形式,违背了这些特点和基本规律,农业发展就会误入歧途。“互联网和农业机械、农业科技一样,仅仅是农业发展的技术和工具。”朱启臻说,互联网不是农民普遍增收的灵丹妙药,农业问题的最终解决依靠农业制度的创新,需要**的支持,需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需要创新农民组织,需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确认识农业特点,正确认识互联网的作用,才能克服农业发展过程中的浮躁情绪,促进农业健康发展,才有利于互联网在农业上发挥应有的作用。“痛点”五:家庭农场规模越大越好?今年的**工作报告提出,要积极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完善对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政策,鼓励农户依法自愿有偿流转承包地,开展土地股份合作、联合或土地。在当今中国,“家庭农场”发展模式并不让人陌生。特别是随着农村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的推进,家庭农场将成为农业经营的重要模式之一。从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到农业部下发的《关于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指导意见》,还是*****在**报告中的提及,都说明了国家对这一经营主体的重视。“家庭农场就是规模化的农户,就是以家庭劳动力为主要劳动力的农业经营单位,它继承了农户优点,还克服了农户的缺点。家庭农场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朱启臻表示,家庭农场的规模就是家庭成员在现有生产力水平下能够经营的规模,哪怕只有两亩地,建设了两个温室,只要有其发展特色、能养家致富,它就是家庭农场。家庭农场可以是微型的,也可以是大型的,看经营什么内容。很多地方的家庭农场走入了规模越大越好的误区,一些地方甚至以搞“家庭农场”为名,强制农民流转土地,使土地向少数人手里集中,由此导致一系列问题,必须警惕。朱启臻认为,家庭农场的发展也有“上下限”,下限是生计标准,其收入不用兼业即可满足家庭成员的基本需要。上限则是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家庭成员可以经营的最大面积,这是适度规模经营的范围。在黑龙江,一个农民开着最现代化的拖拉机可以种三百亩地,但在贵州山区,也许一个人的最大能力就只能是十亩地,所以必须因地制宜。“发展‘家庭农场’不等于再进行一次‘土改’。中央反复强调我们要守住一条底线,这条底线就是农民土地承包权是长久不变的。只有长久不变才能够为土地流转创造条件。”朱启臻说,我们不能来回折腾土地,所以种粮大户也好,家庭农场也好,必须要建立在农民对土地稳定权益的基础之上,才有可能实现这种流转。千万不能把现代农业理解为靠行政手段把土地集中流转给某个人或某个企业,这种做法是违背农业发展规律的。“在农业实践中,不要把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等作为现代农业的本质特征。现代农业的本质特征应该是衡量其可持续发展和产出能力。”朱启臻说,现代农业最理想的组织形式是多样化的家庭农场,特别是种植业与养殖业结合的家庭农场,既有助于避免自然风险和,还可以实现有机循环,赋予家庭农场更多生机。文章来源:西部开发报版权声明:如果您认为我们的授权或标注有问题,请告知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或与您共同协商解决。谢谢!关于三农客户的贴心的互联网运营平台网 址:www.lonceen.com财富热线:企业QQ:地 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科技园(总部基地金融港)186号4区汉威国际广场七号楼601北京睿银经济信息咨询有限公司Beijing Ruiyin Economic Information Consulting Co.Ld《辞掉市长去深圳打工的他,这两年混得还好吗?》 精选七继2016年的新能源及快递行业后,2017年初,基因测序行业证券化正在中国加速。3月中旬,华大基因创业板并招股说明书(申报稿)进行了更新预披露。携“生物界的腾讯”美名,如华大基因顺利过关,无疑会在资本市场上搅动风云。华大基因冲击上市,引发资本市场对基因检测行业的再度热捧。而事实上,即便对一个普通市民来说,此次华大基因叩关A股亦值得关注。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作为我国基因测序领域的龙头,全球最大的基因组学研发机构,华大基因未来的发展速度,或将直接决定基因密码何时“飞入寻常百姓家”。基因巨头登陆A股倒计时曾准备赴海外上市但最后不了了之,也曾因IPO文件不齐遭中止审查,虽然一波三折,不过最终被业界认为“火候纯厚,只欠东风”的华大基因,还是迎来了登陆A股的倒计时。华大基因本次36000万股,本次发行的不低于4000万股,且发行数量占公司的比例不低于10%。其中,公司公开不低于4000万股,公司现有老股数量不超过1000万股。华大基因上世纪九十年代为人类基因组计划而生,随后完成绘制第一个中国人基因组图谱,启动炎黄计划、千人基因组计划等研究工作。2010年,华大基因斥巨资购建全球最大基因组平台,测序业务进入大扩张时期,如今是全球最大的基因组学研发机构。这家堪称出生含着“”出生、一直成长在“象牙塔”的高科技公司,最新披露的招股书向外界揭开了其神秘面纱,其过去三年业绩保持快速增长尤为引人注目。数据显示,2014年到2016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1.32亿元、13.19亿元和17.11亿元。尤其是在2016年,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 29.71%,从上年的2.62亿元提升到3.32亿元,同比涨幅达到26.71%。上市虽一波三折,但华大基因一直是近年来一级市场上最受人关注的“独角兽”之一。众多投资机构踏破门槛而来,云锋、软银、金石、松禾、深创投、中国人寿等多达40家机构均是其投资者。受追捧的背后关键,在于作为中国基因测序行业的龙头,华大基因展示了基因测序行业的美好前景。至少在赚钱这件事上,华大并不虚同规模的上市公司。与已相比,华大基因的净利润可谓名列前茅。根据深交所公布的数据,2015创业板平均净利1.25亿,超过1亿元净利润的上市公司只有172家。而根据2016年的业绩预报,中只有12家净利润超过3亿元。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华大基因IPO排位已跃升至第34位。按照目前创业板的发审节奏,或许不日华大基因便可能过会。华大基因已加速向A股资本市场冲刺。。基因领域的腾讯/华为尽管普通大众对于基因的认识,很多还停留在“实验室的神秘玩意”阶段。但其实,在癌症治疗、先天性疾病的筛查等方面,基因研究早已走出象牙塔,走下神坛,服务民生。2013年,好莱坞知名女星安吉丽娜o朱莉通过基因检测,选择切除乳腺降低罹患乳腺癌的风险,基因检测瞬间成为热门话题。华大基因此次准备上市的,正是其旗下主营的基因测序与检测服务业务。资料显示,华大基因依托自身强大的科研和技术实力,目前开展涉及生育健康、遗传病、血液病、病原微生物、肿瘤等领域的检测服务。截至2016年末,华大基因已经完成数百万样本的检测,覆盖四千多种疾病,检出上万例阳性病例。以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NIFTY)检测技术为例,2009 年至今,公司已与全球多个国家超过三千家医院进行合作,检测样本数已超过一百七十万例,检出率和特异性均大于99%。2010年,从美国购入128台高通量测序仪,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基因测序机构;2013年,完成对美国测序仪生产商CG的收购,实现了基因测序上下游产业链的闭环;2015年,自主生产我国第一台国产的高通量测序仪……以自主创新为使命,软件硬件并重,华大基因既是一家基因公司,同时也是一家IT公司。在业内,华大基因有着“生物界的腾讯”美誉,也有人将其誉为基因测序行业的华为。如今,华大基因是全球少数具备全产业链资源的多组学科学技术服务提供商和医疗服务运营商,其技术平台是国内少有的掌握核心测序技术的企业之一,目前已提供了全球超过15%的测序数据。招股书显示,目前公司已取得超过百项核心技术专利,范围涵盖实验仪器、样品处理、测序文库构建、质量控制、生物信息分析等各个关键技术环节,其中生物信息分析方面自主软件还取得数百项软件著作权。而华大基因在海外市场的开拓布局,更让其成为中国基因测序的名片。截至目前,华大基因服务网络已经覆盖了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三甲医院100多家;欧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区合作的海外医疗和科研机构超过2000家。基因密码离普通人还有多远基因蕴藏生老病死的所有规律。华大基因从成立那天起,就致力于读懂生命奥妙,破译“生命天书”。通过将生命信息储存、克隆、改写,人类是否可以拥有一个预测未来健康的水晶球?这并非天方夜谭。近年来,随着相关检测价格下探及人们健康意识提高,基因测序持续爆发。权威研究数据显示,基因测序未来几年依旧会保持快速增长,2018年将达到11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1.1%。而未来的全基因组测序的普及,则更值得想象和期待。2000年第一个人类基因组测定花了30亿美元,而今只需不到7000元人民币。未来,如果一个人拥有了自己的个人基因组图谱,就能像查字典一样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医生也可根据个人基因密码档案提供个性化的疾病预防和治疗方案。对于基因行业最近三年的变化和未来可预见的趋势,华大基因在招股说明书中谈到,基于单个产品的基因测序服务将逐渐转变为以基因测序为主要技术,覆盖研究方案设计、基因测序、数据解读、功能验证等方面的新型产品组合,并且服务模式更加灵活、市场细分化趋势更加明显。作为中国为数不多在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的行业,基因测序也被国家寄予厚望。今年初发改委发布《“十三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将实施生物产业惠民工程,推广基因检测、细胞治疗等新兴技术应用。如果把基因组测序比作“读懂生命密码”,基因组合成就是“编写生命密码”,从“读”到“写”,华大基因也在向着“生命2.0”的梦想大步迈进。就在此次招股书披露之前,3月11日,由华大基因研究院参与、多国科学家共同合作的人工合成酵母基因组计划(Sc2.0 Project)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实现了5条染色体的从头设计与全合成,标志着人类向“再造生命”又迈进一大步。华大基因的创始人和董事长汪建,曾为华大基因定下的目标是“十百千”——通过基因技术,实现粮食十足供应,让人健康活到100岁,攻克千种基因遗传疾病。此次叩关A股,汪建的“小目标”正在加速实现,而随着“生命天书”破译加速,“人人测序”时代的大门正在开启。还是让小德来教你赚,小德悄悄告诉你怎么样开启财富之旅的方法:只要轻轻点开左下角阅读原文或扫描关注下面二维码即可开 启属于你的财富嘉年华哦!《辞掉市长去深圳打工的他,这两年混得还好吗?》 精选八原瑞银亚洲投行部主管金弘毅,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经济系,获硕士学位。他于 1989 年加入伦敦普华永道,1994 年加入伦敦 SG Warburg(瑞银前身),后于 1996 年移居香港。他曾分别担任瑞银亚洲并购业务及金融机构主管, 年间为瑞银亚洲投行部主管。作为资深投行人士,他将自己 20 余年的经历记载下来,在财新网开辟,让读者也得以一览投行风云。【投行回忆录(一)】:初入行便遇大风大浪1994 年初,我面临一个重要的选择:留在英国还是回香港发展。我在英国大学毕业后,先是进入会计行业,一方面想打好商业方面的基础,一方面又能取得专业资格,进可攻、退可守。几年后顺利考到英国特许会计师牌照,对未来的道路更加明确,就是要进入金融界的核心——。多轮的接触和面试后,我幸运地被两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男生其实很好哄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