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OneNote里深圳不小心闯红灯2018把一个有很多文件的分区删了,怎么找回?急!!!

OneNote怎么建立多级文件夹?OneNote是可以建立多级文件夹的,这样我们可以通过OneNote更加自由科学的管理我们收集的知识的层次。但是怎么新建呢?请看下文详细介绍

比起Evernote只有两级文件夹的管理体系,OneNote是可以建立多级文件夹的,这样我们可以通过OneNote更加自由科学的管理我们收集的知识的层次。OneNote的多级文件夹就是它支持的“分区组”。

1、首先打开OneNote的一个笔记本,在图中红色长方形区域内点击右键。

2、在菜单中选择“新建分区组”。

3、新的分区组建成了,下面为了易于辨认,我们给它重命名。

4、在新分区组上点击右键,选择“重命名”。我们把它改名叫做“一级文件夹”。

5、点击“一级文件夹”,进入这个分区组的子层。

6、可以看到,在分区栏的左上方出现了一个向上的绿箭头。点击这个箭头可以返回上层目录。

7、分区组下面是可以再建子分区组的,而且可以多重嵌套。我们按照上面的方法可以依次建立“二级文件夹”和“三级文件夹”。

8、可以看到,在左侧的“百度经验”笔记本下层次图中清晰的显示出了三层分区的隶属关系。点击可以方便的切换到想浏览的分区。

在刚刚过去的的三月,Apple以教育为主题在芝加哥举行了2018年第一季度的发布会。在发布会开始前,各大知名科技媒体就早早的进行了此次发布会的预测,从极富想象力的iPad X到廉价版iPad,再从iPhone SE的全面屏版本到Apple Pencil第二代等等方面做出了预测。

但是Apple is always Apple,这次的发布会仅仅发布了一款价格外形等等许多方面都和上一代2017版极其相似的iPad,而这款产品似乎也成为了目前苹果发布的关注度相对很低的产品之一,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有了无聊的心态,但是就这款产品而言还是有很多可以说道和讨论的地方的。

首先,2018版iPad的发布是完全延续了2017款式的外形ID设计,所有的区别之处在于内在硬件的整体升级。而其中仅有的两点变化分别是处理器搭载了Apple A10 Fusion芯片,另一点是支持了Apple Pencil

除了外形之外,价格方面也继续沿用了2017款的价格,从起价$329的32GB版本到更贵的搭载了更大存储或者蜂窝移动网络的高阶版本。你可以通过下面的表格更加明确清楚的了解价格之间的对比。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新款iPad起价为329美金与之前身起价相同,而它的顶配版本128GB存储搭载蜂窝移动网络的价格也是高达559美金,如果在此基础之上再增加单独出售的售价为99美金的Apple Pencil再配一个蓝牙键盘保护套的话,保守估计价格在750美金左右。在这个看似非常高昂的价格之下我们在对比它的老大哥iPad Pro的话,我们会发现这个顶配并涵盖了所有配件的iPad比起12.9寸iPad Pro的起价版还要便宜,这是不是能说明这个iPad很值得购买呢?

其实单看价格,iPad的吸引力并没有那么大,750美金的价格甚至可以去购买一个不错的Windows系统笔记本作为学习工具了。但如果你只是需要一个系统稳定,性能强大的平板,似乎再也找不到一款产品在价格上与之媲美,尤其是当它支持Apple Pencil之后,似乎已经没有哪家的产品敢与之叫板了

苹果的系统其实没什么好说的,再就是平板这个产品系列中苹果从来没有让我们失望过,也一直是行业的领头羊,在这种流畅,全面,安全且稳定的苹果独有的Eco-System之中的体验是目前其他平板系统无法比拟的

你几乎可以在iOS下找到你想找的任何软件,无论你的需求是什么,大量的开发团队前赴后继的在iOS平台下开发更好更强的软件早就是不争的事实,在这一点上iPad有其先天的优势。

在硬件方面,这次的iPad搭载了apple A10 Fusion芯片,虽然不能跟同门师兄iPad Pro的A10 Fusion X比肩,但依旧是一款性能强大的计算处理器。

另一个改动就是支持了Apple Pencil的屏幕,虽然这方面apple处于成本还是其他考虑并没有搭载像iPad Pro一样可以将屏幕刷新率推至120Hz的ProMotion技术,但是这块视网膜屏幕依旧是业内数一数二的。而在配件适配方面除了可以支持Apple Pencil以外,以便于能够替代一部分电脑的作用,连接一个可用的键盘是非常必要的,而在这方面新款iPad并没有像老大哥iPad Pro一样搭载SmartConnect技术,而是使用了传统的蓝牙连接技术,在这方面还是值得吐槽的

其实追根究底,Apple的想法非常简单,就是希望通过Apple Pencil在新产品上的适配,来让你花一半的价格就能拥有只有在iPad Pro上才能有的感受。而Apple Pencil或者类似产品的诞生本就是具有一定意义。通过目前科学技术将真实书写体验和平板书写做到超为接近,让你不会再因为生硬的书写手感或者反应的吃顿而对次产生反感。另一方面借助强大的软件系统,将整个记录书写过程,或者绘画创作过程变得异常简便和易用,再通过互联网对信息,文件,教材,视频等等进行整合,配合AI技术将整个学习的体验提升到另一个高度。

这也是为什么我会觉得这款iPad的出现让我有了重返校园的冲动

软件的使用--笔记和创作

稳定的系统,强大的性能,配合Apple Pencil的书写体验,在很大程度上iPad是可以被很好的利用与上课学习和工作生活当中的。正如标题一样,观看着Apple发布会时甚至会羡慕和憧憬过去的学生生活,在高科技的加持之下带来的也是学习方法上整体的效率提升。

就苹果提出的各种软件在学习中能够带来的功能来看,一切还属于一个实验研发的过程当中,或许在不远的将来能够彻底代替一些学习器材来为学生带来更加直观和易懂的学习方法。但是就目前来看,令我超为心动的便是配合Apple Pencil之下的全新的记笔记方式

在这里为大家推荐几款非常不错好用的记笔记App,或许会给你的学习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Notability应该是笔记类软件经常被提及的软件之一了,虽然是一款付费软件,但是与之带来的生产力上的提升简直微不足道,它是一款结合了文本文档,PDF,手写笔记,图片,绘图等等信息为一体的综合性记录软件

简单来看,这款软件的逻辑非常简单,从超基本的文档的文件之间的管理,到后续实际编辑中的添加内容或者删减都是简单易懂。

你可以直接将需要的文档或者PDF添加进入笔记本中,通过设定为背景之后,你就可以在这个文本上用Apple Pencil作出你想要的任意的标注和涂改。或者自始至终只是在自己记录笔记内容,而在这个过程中你也可以复制粘贴图片在关键部分为将来的复习和温习增加内容。

在Notability中,许多的细节功能也是我非常喜欢的部分,想绝大部分笔记软件一样,它拥有调整纸张尺寸,类型的功能,也能帮助勾勒具体图形的功能,而超为关键的是它支持手写输入笔记的同时通过录音来记录正在书写时老师或者老板在讲话的内容。这也就有效的减少了错过重要内容的情况。并且Notability是在所有苹果设备上通用的,你可以通过任何设备查看或者编辑内容,随时随地,随心所欲。

让很多人头疼不已的就是如何在GoodNotes和Notability之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笔记记录软件。正如Notability一样,GoodNotes一样是付费软件,一样拥有文档文件的管理功能。一样可以将文档或者PDF倒入app中进行编辑,添加文字内容,书写笔记或者图片皆可。

可是GoodNotes在针对手写笔记用户似乎考虑的更加缜密和完善。首先从手写输入的过程来看,GoodNotes在自定义方面更加开放,你可以通过Appel Pencil设计自己独有的标题,而实用的一些工具可以对手写输入的内容进行大小,样式,颜色,角度等进行调节到自己喜欢样子。

相比较于Notability提供的实时语音记录功能,GoodNotes则是提供了非常准确的手写内容搜索和识别的功能,能够搜索你手写输入的文字内容,在今后查找相关信息时有很大的帮助,或者可以直接将手写文字软换位打印文字,且准确度极高

个人觉得,因为对于文字形态和纸张大小样式等等细节方面的高度自由化和高度完善,使得GoodNotes如同名字一样,可以让每一个认真的人记录一份美观实用的笔记,对学习或者工作的完成度和生产力上得以提升。

另外一款个人非常喜欢的软件是由微软开发的OneNote,这款软件无论在文件管理上,键盘或者手写输入上,或者多平台多设备的共享等等方面做的都非常不错,而这款软件相比较前两款来说也是免费下载使用的。

OneNote本是微软开发出来用于自己的Surface产品系列的,而众所周知Surface也是一款非常不错的介于平板与笔记本之间的产品,也支持手写笔记的输入。而当这款软件可以在各大苹果设备上被下载以后,也让很多人开始喜欢。微软在办公软件上的开发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虽然界面UI设计上没有那么的美观好看(个人看法),但是就功能性上确实没得说,再配合上自己原生办公软件的互相支持,让整个软件之间的联动性变得异常优秀。

一样的道理,你可以完全通过Apple Penci进行书写笔记记录,也可以在文本文档之上进行标注记录,另外也支持键盘的键入等等方式,而OneNote除了在苹果设备上通用以外在所有Windows产品上也同样同步。可能唯一让我觉得遗憾的是,微软在OneNote的细节考虑上并没有特别出众,有时候过多的功能反而让整个使用体验变得异常的复杂。

其实就针对iPad来说,可用的,好用的笔记软件太多太多,小编在这里并不能完全覆盖到所有的软件,而大家如果有自己喜欢且常用的非常好用的软件也可以通过留言告诉小编和大家。找到一个或者几个适合自己的软件,利用好它们,利用好科技产品才是关键所在。将所有的笔记文档等等数字化也是对环境,对森林的一种保护不是吗?

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用,请手动关注我并收藏此文吧,会在接下来为大家带来更多好文。????

感谢您看到这里,留下您的感想和我交流,我会尽力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

本文由 NinJIA 原创编辑,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否则将进行追究。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叶倩倩,公众号「小猫倩倩」,专注学习方法论

从真学渣变成伪学霸的过程中我做了很多努力,在本系列第二篇文章中也分享过一些心得。其中“构建知识体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当时给出了“构建知识树”与“推导公式”的小例子,但很多同学反馈说这些对于实际操作来说远远不够。于是喵就把这部分内容拿来单独写一篇。

当我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时,那些建立在数学和物理这两个基础学科上的专业课仿佛活了一般,脱掉了枯燥的外衣,变得灵动起来。就像一颗树种生根发芽,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随着我学习的深入、知识的丰富,这棵树的枝叶也越来越茂盛,每一个知识点都牢不可拆——直到如今工作,我依然能用到的时候回忆起那些专业知识。

这是喵关于学习策略的第四篇文章。

在第一篇讲了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及时获得学习中的正反馈有没有一种让人很爽的学习方法? - 知乎;第二篇讲了如何克服困难,高效完成自己不喜欢、觉得困难但又不得做的学习任务如何才能高效率地完成不喜欢的工作 / 学习任务? - 知乎。第三篇讲了如何提高学习能力如何提高学习能力? - 知乎

上一次,在如何提高学习能力? - 知乎中,我们把学习划分为两种类型——“以知识为中心”的学习和“以自我为中心的学习”。以知识为中心的学习是以通过考试或者科学研究为目的,主要强调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归纳、解题。以自我为中心的学习主要强调解决自己的问题、提升自己的能力。

类似地,我们也将“知识体系”分为两种类型——“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知识体系和“以应用为中心”的知识体系。顾名思义,第一种知识体系的建立是为了掌握专业知识,与“以知识为中心”的学习相对应。构建这种类型的知识体系,可以帮助你理解消化教科书与课堂所学,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第二种知识体系的建立是为了解决问题,与“以自我为中心的学习”相对应,可以教会你如何主动获取信息并把信息转化为知识,如何将碎片“聚沙成塔”,如何学会思考不被微信鸡汤鸡血文洗脑,如何批判性地接受新的观点,如何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

教材上的“理论知识”与“应用知识”最大的区别是,前者本身就是一个体系,只是由于你接收这些信息的过程是间断的,所以这些知识看起来才显得杂乱无章;而后者本身就是一些碎片,加上你接收这些信息的过程是片面的,于是碎片看起来就更凌乱了。对于前者,我们需要做的是“理解——归纳整理——记忆”,当有新知识点进入体系时要“吸纳接收”;而对于后者,我们需要“重组——添加——重组”。

本文的“知识体系”特指“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知识体系,给出的建议与具体策略也是围绕怎样更好地掌握专业课(理工类)、如何取得更高成绩展开的。下一次(学习系列第六篇文章)喵将给出第二种知识体系的构建方法。

二、 如何建立知识体系

思维导图是用图表表现的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过程也就是大脑思考和产生想法的过程。

思维导图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

(1) 中心图像用来捕捉主要内容——比如,如果你使用思维导图筹划一本书,那么你可能在中央放上这本书的图画

(2) 分支从这幅图画向四周散射,首先被分成各大主题,附在中央图画上,然后此主题也以分支形式表现出来,附在上一层分支上

(3) 分支由一个关键图像或者印在线条上的关键词组成

注意,思维导图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是“关键词”,而不是“短语”或者“一句话”。思维导图适合自己给整本书或者教材做读书笔记,而不适合记录听课笔记——如果你无法从老师说过的一句话中精确地找到这个关键词,最好用康奈尔笔记法或者传统笔记法进行记录。而且课堂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跟上老师的思路”,这里思维导图所倡导的“发散性思维”几乎没有用武之地。

思维导图适用范围是复习或者自学,而非课堂学习。

下面是东尼博赞在《思维导图》中给出的为教材做思维导图的步骤:

(1) 快速浏览、翻阅全书或整篇文章,对其内容的组织得出一个初步的印象。

(2) 编制一个时间方案,用以研究并确定在这段时间里必须涉及的材料内容和数量。

(3) 给这个领域已经知道的内容画一幅思维导图,以建立联想性思维“抓钩”。

(4) 用一个小型思维导图确立这个学习阶段希望达到的目的和目标,并完成一幅不同的思维导图,用来回答在次学习阶段必须回答的所有问题。

(5) 再总览以下全书或这篇文章,看看目录、主要的标题、结果、结论、小结、主要的示意图或者图片,和其他一些映入你眼帘的重要内容。这个过程会给你为全书或这篇文章画的新思维导图一个中央图和主要分支(或者基本分类概念)。

(6) 现在,转到预习阶段,看一看有没有材料还未包括在概览中,特别是每段、每节和每章开头和结尾,因为这些地方往往集中了最为重要的信息,然后把它们加入到思维导图中去。

(7) 下一步是内查。这时,你可以解决大部分的学习难题,但仍会跳过一些主要的问题区域。对全书或文章的其他部分熟悉以后,你就会发现已经很容易理解各段落的意思,并快速地完成思维导图。

(8) 最后是复习阶段,你可以回到一些早先跳过去的、比较困难的部分,回头看看全书或文章,以便回答剩下的问题,或者填完没有填的空。这时你可以完成思维导图的笔记。

有点类似于拼图游戏,把小块拼好最后再组装到一起。

看范例的话应该会更直观一些~

嘿~你还记得我刚刚说的话吗?思维导图适合一个人看书或者复习的时候用。那么,听课或者听讲座的时候该怎么记笔记呢?来看看康纳尔笔记法吧!

这个有很多文章推荐,这里就不再复述了,下面我们就可以动手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了。

2) 建立知识体系的具体步骤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直接用自己的教科书进行演示吧,这样看起来会更直观一些。今天被我用来当栗子的是《电力电子技术》~~不是学电的同学看不懂具体内容也没关系,因为这种方法只需要你用眼睛观察就可以知道怎么操作。

1. 确定哪些内容要加入体系

如果你面对一本教科书不知道该怎么入手的话,先看看它的目录吧。

这是《电力电子技术》的目录:

我们在此之前已经学过了《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和《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目录第一章里面提到的“大功率二极管”、“大功率晶体管”与我们在那两门基础课中学到的“二极管”和“晶体管”有什么联系或者不同呢?直觉告诉你,它们之间一定有联系对不对!?如果没有联系的话,名字怎么会这么像呢?但是肯定不会完全相同,要不然就可以省去“大功率”三个字了。

看完目录再看一下第一章的小结:

嗯,看起来这些器件被分成了好几类,具体有哪些类别,我现在不需要记住它,只要有个印象就行了。老师讲到分类这里我要认真听下。

我们接着看目录后面的内容。第三章的标题是“交流 - 直流变换”,第四章是“直流 - 直流变换”,第五章是“直流 - 交流变换”,第六章是“交流 - 交流变换”。看出来了吗?就像是两个变量 A 和 B 之间的排列组合一样。我们知道,一本教科书通常会在前几章写一些基础性的内容作为铺垫(比如介绍大功率元件);中间的几个章节通常是考试的重点,是该学科的主要理论基础;最后几章一般是行业内新发展新技术应用之类的。

看完目录,我们知道占据了整本书巨大篇幅的重点就是中间的四个章节,学习时候重点要放在这里,而且从标题来看,这四种变换方式肯定是有联系的。具体有哪些联系,我们学到那个部分的时候要格外注意,寻找它们之间的异同。

这些很重要、彼此有联系的知识,就是建立知识体系的基础。

要熟练地掌握理工科知识,就要创造一些概念组块——这是通过意义将分散的信息碎片组合起来的过程。

1. 进行组块的第一步,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需要组块的信息上。

2. 组块活动的第二步时理解。要把基本概念打包成组块,首先要理解这个基本概念。

3. 组块的第三步,是获取背景信息。你所看到的将不仅是如何进行组块,还有何时何地使用它们。联系可以增加神经元网络的带宽,这样连接到组块的神经线路不仅稳固,而且它会成为多条痕迹路径上的一站。

听起来有点抽象,我来用具体的知识点解释一下:

敲黑板!!!下面的内容非常重要!!!

我要建立组块的知识点选自第三章“交流 - 直流”变换。我们先学了一个知识点,叫做“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它长这样:

过了两天,我们又学了一个知识点,叫做“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它长这样:

又过了两天,我们学了第三个知识点,叫做“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它长这样:

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了吗?

“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是由 3 个“单项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共阴极并联而成的;而“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是由一组共阴极与一组共阳极——2 个“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串联而成的。

这就打包了 3 个相关的知识点。

为了使我们自己记住这个了不起的发现,快把它画成一个小型的思维导图吧:

注意哦,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尽量用“词”而不是“句子”,所以上面对名称进行了简化。

这时候我们只需要记忆最基础的单相半波整流电路的图形,再记住它们之间的联系,就可以一下子记住 3 个电路图了。

但只知道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记住不同触发角时的波形形状,还要知道直流平均电压之类的物理量的计算公式,要把其他的知识点也加进去,让这个微型网络看起来更丰富:

比如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电阻负载有一种加续流二极管的特殊情形,还要掌握晶闸管和续流二极管上电流的平均值;对于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要知道触发角大于和小于 30°两种不同情形下直流平均电压;而对于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需要记住触发角大于和小于 60°两种不同情形下的直流平均电压……

让我们把这些内容也加入思维导图里:

对比可以发现,三相半波电路与三相桥式电路在触发角α较小时的公式形式是一致的,只是数值不一致,对比记忆又可得:

为了保证我们对这些知识点记忆深刻、稳固,我们要搞清楚这些公式都是怎么来的,这时候要回到教科书,看大片的文字——那些是我们最不喜欢的原理,但是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公式。

以三相半波电路的直流平均电压 Ud 为例。看的过程中问问自己,这个公式是怎么来的?教科书上给了推导:

为什么要计算直流端的负载电流与负载电压?因为“交流 - 直流”整流电路的目的就是把交流电转化成直流电,电压和电流是描述电的基本物理量,是衡量这个电路转换效果直观标准。

公式里的每个数值都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这样计算?我们可以具体看一下:先说公式本身,因为输出端是直流,所以计算的是“平均值”;如果输出端是交流的话,计算的就是有效值了。积分的意义是计算一个周期内的累计值,再除以周期长度,算出来的就是平均值了。看看这些数值都是什么含义呢:

为什么前面的因子是 1/(2π/3)?因为一个周期(2π)内总共有 3 相电压。

为什么积分下限从π/6 开始?为什么积分上限从 5π/6 开始?这要从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波形图开始说起:

图中数字 1,2,3 是 A,B,C 三相电压波形,任意两相相交的点我们称之为自然换相点,我在图中用红色的圈标记出来了。在 0 至 180°的范围内,可以看出第一个点的横坐标是 30°,第二个点的横坐标是 150°。这时在刚刚到达自然换相点时施加触发脉冲的情况。如果在这之后,在 30°之内,触发角有多大,相位就往后偏移多少,所以就有了上面那个积分公式。

α大于 30°时,波形发生了很大改变——直流不再连续了。当一相电压小于 0 时,晶闸管关断了,直到下一次触发脉冲到来的时候才能导通,这时候输出直流电压、电流都是 0。对应的公式的积分上下限也发生了变化。

现在,我们就构建了一个关于“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完整组块,用关键词与图形相结合的方式覆盖了该部分所有的重要知识点。下次你只需要看一眼思维导图,就能够快速从大脑中回想起这些知识。

请注意,“自己搭建组块”最重要的是“自己搭建”。如果我直接丢给你上面的那张思维导图,你一定不会联想到那些公式的含义是什么,死记硬背之后没多久就会忘记它。而且万一考试的内容的是“绘制触发角为 15°时的输出电压波形”呢?如果你理解了它,一定不难画出来。

我刚刚演示的就是一次完整的搭建组块的过程。所有的组块互相交织,排成一张网络,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比如说,《电力电子技术》这门课的知识体系:

试试看,把康奈尔笔记的内容(课堂知识)和教科书里的知识整合到同一张思维导图里吧~

间隔性重复有助于把信息从工作记忆转移到长期记忆。

一定要回想学过的知识,这非常重要!在课堂上讲过没有及时消化的内容,通过自学理解后也要及时回想。洗澡的时候、晚上躺在床上入睡前,努力回想当天学过的知识。让大脑提取关键概念,而非通过重复阅读被动地获取知识,将让你更加集中高效地利用学习时间。你越努力回想学习材料,它在记忆中植入得就越深入。别扔太久之后才去练习回想,那样你每次都得从头开始巩固概念。特别是对初次学到、还颇有挑战性的知识。学习任何新技能或者新学科的时候,你都需要在不同背景环境中进行大量的练习。

对于康奈尔笔记,应当尽可能频繁地复习笔记。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复习笔记的好习惯,而非考前抱佛脚。这将极大地提高你的记忆与理解。

每学完一个章节,回顾一下自己做过的思维导图。试试看,如果打开一张新的思维导图,凭记忆开始绘制。完成之后对比之前你在学习过程中建立的思维导图和新的图有什么差别,哪些知识点遗漏了、哪些知识点记混淆了。

这篇文章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操作写得比较详细,这里简单地总结一下吧:

如果把每一个知识点比作一个沙砾,没有体系的知识就是一盘散沙,有体系的知识却可以聚沙成塔。

“知识体系”分为两种类型——“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知识体系和“以应用为中心”的知识体系。前者本身就是一个体系,而后者本身就是一些碎片,本文的适用边界是第一种知识体系。

本文提供了一种笔记工具——康纳尔笔记法,还有一种思维工具——思维导图。二者配合使用,共同帮助我们完成知识体系的建立。

知识体系是由组块整合而成的,要想建立知识体系,首先要学会确定要“整合”哪些内容,然后搭建组块。知识点构成组块,组块构成知识体系。讲了一个超级超级详细的例子,手把手教会你从零开始完成整个知识网络。

里面的几个图画起来都很麻烦,又从早到晚写了整整一天……喵……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小猫倩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深圳不小心闯红灯2018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