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肥料的施用方法茎细施用什么肥料茎变粗?

【黄瓜】使用水溶肥,茎粗叶厚高产
黄瓜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蔬菜之一,不仅种植广泛,而且食用方便,为人们所喜爱,黄瓜也有优劣之分,好的黄瓜不仅营养高,而且卖价也高,收益更好,种植黄瓜怎样好,用福进门水溶肥进行水肥管理。
福进门水溶肥黄瓜专用肥是研究人员根据黄瓜的生长特点研究出来的专门产品,使用之后黄瓜的根茎变粗,叶片颜色更加油量厚度增加,更重要的是带花坐果率高,黄瓜膨大快,而且表皮着色也很均匀,口感更加清脆,能够延长黄瓜采摘期,促进黄瓜增产。
使用福进门水溶肥黄瓜专用肥,黄瓜茎粗叶厚,整个植株生长力旺盛,黄瓜植株抗病害能力强,而且黄瓜产量高,质量好,经济价值更高,收益更好。&福进门作为喜满地肥业水溶肥的主打品牌,产品品类多,针对不同作物有不同产品,作物不同时期同样有不同的产品,登陆喜满地肥业网站,了解更多产品详情,咨询订购请拨打全国热线。
文章来源于:http://www.ytsrf.com/xmd/nongyezhishi/827.html,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推荐:
手机阿里扫一扫,随时随地看商友圈
安阳市喜满地肥业有效责任公司日光温室黄瓜栽培技术
日光温室黄瓜栽培技术
(来源:姚小平&&原新绛县蔬菜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2011新绛县“一村一品”科技人才培训班)
黄瓜在我国始终是人们喜食的一种大众化蔬菜,不分地域、民族,不分男女老少,都把黄瓜做为一种主要食用蔬菜。为此,黄瓜也是日光温室中栽培最普遍的蔬菜,其栽培面积约占温室总面积的70%以上,每年元月份温室里的黄瓜就开始上市,一直产到6月左右,对调剂冬春淡季的蔬菜花色品种,特别是春季市场的供应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日光温室的黄瓜生长期长、产量高,一般亩产0.6万公斤左右,产值在万元左右,纯效益也在元。特别是运城地区科技人员和广大菜农在实践中试验成功“7315”型日光温室后,亩产量提高20%左右,亩产值提高30%以上,可早上市半个月,一茬黄瓜亩产值最高达4万元。其栽培的关键技术如下:
(一)嫁接黄瓜的生物学特征
黄瓜起源于印度西部热带潮湿的森林地带。阴雨天多,温度高,水分充足,森林里每年都有大量的落叶,腐烂后形成肥沃的腐殖层。在这样优越的环境条件下,黄瓜便形成了根系浅,叶片大,茎蔓长,喜温、喜湿、喜肥,耐弱光的特性,这些特性可做为我们制定日光温室栽培措施的重要依据。
1、形态特征
(1)根。黄瓜的根分为主根、侧根和不定根。主根是由胚根发育而来,垂直向下生长,自然伸长可达1米以上。侧根又称次生根,是在主根一定部位发生,侧根上还可发生下一级侧根,自然伸展可达2米左右。不定根多是从根茎部和茎部发生,相对来说比主侧根强壮一些。但由于黄瓜长期生长在肥沃的土壤中,其根群主要分布在根际半径30厘米、深0-20厘米的耕层土中,尤以0-5厘米表土最为密集。
(2)茎。黄瓜植株的茎为草本蔓生。当植株有3-6片真叶前,茎节短缩能直立生长,以后茎部加速生长,节间变长,到甩蔓时不能直立而倒伏。一般健壮的植株,茎基部粗度可达1.5厘米以上,蔓长可达6-8米。在主茎的叶腋处可发生侧枝,侧枝一般多发生在植株中下部。卷须也是从茎的叶腋中发生的,卷须在露地栽培中有缠绕支架增加攀附力的作用,但在温室里作用不大,反而因其生长要消耗养分,尤其是与雌花同节上的卷须,因它的生长速度快于雌花4-5倍,早于雌花,往往成为与幼瓜养分的有力竞争者,而造成化瓜和落瓜。另外卷须给沉秧带来困难,故常宜及早除去。
(3)叶。黄瓜的叶片分为子叶和真叶。子叶对生,圆形或椭圆形。出苗后半月内两片子叶是根系生长、新叶发生的主要养分来源。一株生长健壮的黄瓜,腰瓜收获时子叶仍很嫩。因此,从子叶大小、存留时间、颜色等方面都可以看出管理者的水平。真叶是黄瓜制造营养的重要器官。一般是下部和上部叶片小,中部叶片大。中部大叶单叶面积可达400-500平方厘米,通常认为,黄瓜合理有效的叶面积系数相当于栽培地面积的3-4倍。就一片叶而言,未展开叶主要为养分的消耗者,展足后10天左右叶面积达最大时,光合能力最强,本身净同化率最高,这种叶称为“功能叶”。如果光照充足,水肥条件适宜,叶片的壮龄苗期可维持30-40天。以后生产能力逐渐下降,直至本身消耗大于生产成为“寄生叶”。因此一片叶真正的功能期只不过40-50天。超过这个时间应及时打掉,既减少养分消耗又利于通风。一片叶子生命的长短,光照是首要条件,如果经常在光照条件下生长,衰老就会推迟,反之就会加快。在日光温室里,单叶面积大,光照条件明显低于露地,栽植密度一般应稀一些,道理也就在于此。
(4)花。单性花,偶尔也出现两性花,雌雄同株异花。雄花较少,簇生,多者一簇十多个。雌花以单生为主,也有一簇2-3个的。雌雄花有明显的区别,雌花花冠下部带有一子房,花未开前子房就已相当发达。雌雄花均有蜜腺,属于虫媒花。
黄瓜的花芽分化具两性特点,起初为两性花,当条件有利于向雌性转化时雄性器官则退化,反之雌性器官则退化。当出现4片真叶时,幼苗期已结束,生长点已分化20余节,花芽分化15-16节,性型决定已达10节。也就是说在这10节内的每一腋处,形成雌花还是雄花已经定性。影响性分化的决定因素,首先与品种有关。在相同条件下,早熟品种雌花节位低,晚熟品种节位高,主蔓雌花出现晚,侧蔓出现早。其次是与温度和日照长短有关,雌花一般要求低夜温短日照。所谓低夜温就是把夜温控制在12-14度范围内,白天温室一般控制在25度左右进行管理。短日照可控制在12小时以下,8小时以上,若日照过短,光合时数减少,会影响正常养分的积累,对小苗生长反而不利。化学激素乙烯利对雌花形成有促进作用。在1-3片真叶展开期,可用300-400毫克/公斤乙烯利喷洒两次,可使植株向着有利雌性花转化,不生雄花或极少生雄花。乙烯利处理,一般多用于夏秋季黄瓜栽培,可使雄花降低,冬春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的黄瓜栽培,一般不用乙烯利处理,因苗期处于低温短日照条件,有利于雌花的形成。
(5)果。果实棒状,有刺,其大小、形状、颜色与品种有关。黄瓜具有多花多果性,一边长蔓,一边开花,一边结果,有秧就有果,秧小果小,秧大一般果也大。所以黄瓜一生是处于在秧果矛盾的运动中来完成生长结果过程的。平衡秧果关系,始终是栽培者应注意的问题。
黄瓜瓜条的生长速度与叶量、光照、水分、肥料等有关,日光温室冬春季栽培时的头条瓜,从开花到商品瓜采摘需20天左右,而进入3月份叶量增加,温度适宜只需6-8天。
黄瓜在不授粉受精的情况下可以单性结实,有些品种单性结实率还很高。这是因在子房内含有较高的激素。正因为具有这种特点,在保护设施内无传粉条件,仍然可以结瓜。
在黄瓜生产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畸形瓜的出现。如大肚瓜、尖嘴瓜、细腰瓜、弯曲瓜。这些瓜多出现在植株的基部或顶梢。产生的原因由于植株营养状况不良,生长前期气温、地温低,影响根系的发育;生长后期气温高,叶片已处于衰老阶段,这些情况都会出现畸形瓜。
2、生育周期
黄瓜从种子萌发到植株死亡的生育过程,可以分为几个时期,每个时期都有它的量变到质变的特征和规律,只有按照这些基本规律,采取一系列的栽培技术措施,才能实现丰产丰收。
(1)发芽期。从种子萌动到子叶展平为发芽期,约需5-6天。本期主要靠种子贮藏的营养供给幼苗出土、生长,子叶展平后逐渐长大,开始进行光合作用,为幼苗提供养分。
此期生产上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土壤水分不足,出苗不齐;水分过大、地温低,主根不深扎,沤根和染病;覆土深,拱土无力,苗不齐、瘦弱不发;覆土浅,载帽出土,瘦弱不变;湿度大、温度高、光照不足,易形成徒长苗。此期应给适当的温、湿度和充分的光照,同时播种时应注意覆土的厚度,以利出苗、成活和防止徒长。
(2)幼苗期。从真叶出现至4叶1心为幼苗期,约需25-30天。本期有大量花芽分化,生殖生长开始,但仍以营养生长为主。管理重要是促进根系发育,促进花芽分化和叶面积扩大。其生育标准诊断是:叶重和茎重比值要大,地上部重和地下部重比值要小。
(3)初花期。从4叶1心到第一条瓜坐定为初花期,约需25天左右。在日光温室冬茬黄瓜生产中,具体时间在11月上、中旬至12月上、中旬。此期植株由营养生长为主转为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管理要点是:既要促使根系增强,又要扩大叶面积,确保花芽的数量和质量。其生育诊断标准是:叶重/茎重相对要大,但必须适度,叶不能过于繁茂。
(4)结瓜期。从第一瓜条从住到拉秧(植株死亡)为结瓜期。本期历时时间最长,在日光温室中冬茬黄瓜一般从元旦上市至6月底结束,约180天左右。此期要经过连续不断地长枝长蔓,开花结果,不断采收。采收的时间长短是产量高低的关键,因而要千方百地地延长结果期。管理要点是:科学施肥、合肥浇水、采光储热、防寒保温、生态控制、综防病虫。其生育诊断的标准是:瓜秧并茂、无病虫、保持旺盛、持久不衰、立体结瓜、瓜条直绿、商品性好。
综上所述,黄瓜生长发育各个时期之间,既有形态、结构及生理功能等方面的区别,又有紧密的联系。前期是基础,后期是继续,环环相扣,节节相连,只有很好掌握其规律,综合安排栽培措施,才能实现丰产丰收。
3、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黄瓜属于喜温性的蔬菜。更适宜在昼夜变温环境中生长。生长适温18-30℃,最适温度为25℃。低于12℃生理活动失调,生长缓慢,5℃以下停止生长,0℃就会受冻,但通过低温锻炼的苗可忍耐短时间的-0.5~-1.0℃的低温。黄瓜一般光合作用的适温25~32℃,如果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适温则应提高。在温度达35℃时,光合产量与呼吸消耗处于平衡状态;超过35℃,呼吸消耗高于光合产量;40℃以上,光合作用急剧减弱,代谢机能受阻,生长停止;45℃经历3小时,叶色变淡,雄花不开,易落蕾或出现畸形瓜;50℃以上1小时茎叶会发生坏死现象。黄瓜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为30℃,高于35℃发芽率反而下降,低于11℃则不能发芽。
黄瓜对地温的要求更为严格。其根系对地温变化非常敏感。黄瓜根伸长的最适温32℃,最低温8℃,最高温38℃;根毛发生的最低温度是12~14℃,最高温度是38℃。黄瓜生长发育最适地温25℃左右,若地温至12℃以下,根部生理活动受阻,茎叶停止生长,下部叶片变黄。但嫁接后黄瓜苗对地温的适应性显著增强,地温降到12℃时仍能正常生长。
黄瓜的生长发育要求一定的昼夜温差。一般来说,白天温度22~30℃,夜间温度12~15℃,昼夜温差10~15℃,最为适宜。经研究,黄瓜同化产物在16~20℃的夜温下运输较快,但在10~20℃范围内,温度较低,呼吸消耗越少。所以,若能分段控制温度,使前段夜温稍高,以利同化产物的运输;后段夜温稍低,以减少呼吸消耗。白天的温度,在阴天光照不足时宜稍低,可降低呼吸消耗;晴天光照充足时宜稍高,以增强光合作用;午后光合作用降低,温度则宜稍低。这样,可显著提高黄瓜产量。
(2)光照。黄瓜喜光、耐弱光、短日照。它的光饱和占为5.5万~6万勒克斯,光补偿点为0.15万勒克斯。黄瓜的光饱和点还可随着温度、水分、CO2浓度等条件的相互配合有所提高。黄瓜又耐弱光,当光照强度降到自然光照的1/2(3万勒克斯以上)时,光合产量基本不下降。在日光温室中,冬季晴天时使用无滴膜,其内部光照也能达到3万勒克斯,基本能满足黄瓜生长的需要,这就是日光温室冬季能生产黄瓜的原理。但有些特殊年份,在苗期遇到连续的阴雨天,或者在产瓜盛期遇到阴雪天,光照强度降到自然光照的1/4时,植株就会生长不良,光合产量下降,极大影响产量。黄瓜又属短日照作物,8~11小时的日照和较低的夜温,有利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和雌花的分化。因此,在冬季日光温室栽培过程中,雌花大量分化,每个节上都有1~5个雌花。
(3)水分。黄瓜喜温、怕涝、不耐旱。黄瓜要求的土壤水分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90%。空气湿度白天80%,夜间90%。如果土壤水分适宜,空气湿度低时(50%左右)亦可生长良好。如果土壤水分不足时,叶片由下而上开始萎蔫,缺水主要影响黄瓜果实细胞膨大,从而引起大肚、尖嘴、蜂腰等畸形瓜的产生,所以结瓜期不能缺水。但如果田间积水或土壤水分长期处于饱和状态,则会因土壤通气状况恶化而影响根系的呼吸及其它生理活动,轻者引起减产,重者根系坏死,从而导致整个植株死亡。
空气湿度过高,对黄瓜发育不利。在空气湿度超过90%时,叶表面会形成水膜,干扰气体交换,并对光线产生反射作用,削弱光合强度;空气湿度过高,蒸腾作用受阻,影响养分和水分的吸收,造成生长发育不良,降低产量;此外,空气湿度过高,叶缘会出现水滴,为病原菌的侵入和病害蔓延创造条件,从而导致病害的发生和发展。但某些温室生产者单纯从防病的角度出发,过分地控制空气湿度,结果病害轻了,但产量也不行了。为此,我们要创造出一个既有利于黄瓜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又要创造出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空气湿度,是我们日光温室黄瓜生产者应遵循的一个原则。
黄瓜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对水分的要求有所不同。发芽期,种子要吸足水分使贮藏物质水解,以利迅速发芽。幼苗期适当供水,不可过湿。初花期要控制浇水,以调整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平衡。结瓜期需水量增加,需及时供水。
(4)土肥。黄瓜喜肥,但吸肥能力弱。由于黄瓜根系较弱,要求土壤疏松透气,有机质丰富,能灌能排,PH值一般在6.5~7较合适,适于在中性或微酸性土壤中生长,不宜在盐碱地种植。但日光温室中栽培的黄瓜,一般都用黑籽南瓜作砧木进行嫁接,嫁接后的黄瓜对土壤适应性增强,在粘壤土、砂壤土上均能正常生长。
黄瓜生长中需大量的氮、磷、钾。同时还需用钼、锰、铁、锌、硼这些微量元素,需用量虽少,但绝不能缺少。因为黄瓜在代谢过程中,对各种元素的吸收都是按比例利用。缺乏某一种都会使生理活动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目前提出的配方施肥,是一种科学的施肥方法,它是根据黄瓜不同生育期对不同矿质元素的要求和用量来施用。这样既可满足要求,又能减少浪费。黄瓜在生长前期,吸收氮磷较多,后期以氮钾为主,氮肥一生中都不能缺。黄瓜一生中,在雌花开放前以营养生长为主的阶段,吸收氮、磷、钾的量约占一生吸收量的20%,结果期吸收量要占到80%以上,各种微量元素在生长前期生理效应远比后期显著。一般每生产1000公斤黄瓜,吸收氮2.8公斤,磷0.9公斤,钾3.9公斤,钙3.1公斤,镁0.7公斤。但在目前日光温室黄瓜生产上,多注重施肥氮、磷两大元素,而对钾,尤其是对微量元素往往忽视。所以,日光温室黄瓜生产中应在施用氮、磷、钾的同时,注意补充施用微量元素肥料。
(5)气体条件。黄瓜生长发育过程中对环境中气体条件的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
①CO2。CO2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黄瓜的CO2补偿浓度是50毫克/公斤,长期低于此限可能因饥饿而死亡;黄瓜的CO2饱和浓度1000毫克/公斤,超过此浓度则可能生育失调,甚至中毒。但是空气中的CO2浓度一般只有300毫克/公斤,在温度、光照、水分、肥料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远远满足了黄瓜光合的需求量。因此CO2的不足成为产量提高的限制因子。尤其是封闭的温室内,CO2的浓度远低于300毫克/公斤。如果能把株间CO2浓度提高到800~1000毫克/公斤,产量就会明显提高。所以,必须采用人工施放CO2进行补充,每天2~3小时。另外,增施有机肥料也能明显增加棚内CO2的浓度。
②O2氧对黄瓜的生长也是不可缺少的,尤其是根系生长发育和吸收功能与土壤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有密切的关系。土壤含量在10%左右较为适宜,低于2%时根系受害。嫁接后的小苗对土壤含氧量要求降低,但仍需注意中耕,因为积水板结的土壤也会使嫁接苗根系受害。
③其它气体
a、NH3(氨气):黄瓜对氨气十分敏感,当施入可直接挥发出氨气的氨水,碳铵时,会使氨气在温室中不断积累,当空气中含氨量达到0.1%以上时,黄瓜就会受害,受害轻者植株中部功能叶受伤害,叶缘组织萎蔫变褐色,受害部与健部界限明显;重者,全株叶片受害,全叶萎蔫下垂,干枯变黄,枯死株似有受冻致死植株的凄惨样子。
b、NO2(亚硝酸气):在大量连续施用的氮肥温室里,由于土壤酸化、铵的大量积累和经过强酸、高浓度训化了大量土壤微生物的存在,土壤中会产生NO2并挥发出来。当空气中NO2含量达到2毫克/公斤以上时,就会使黄瓜叶片受到伤害,受害的叶片叶缘及叶脉间细胞死亡,从而形成白色或褐色小白点,老温室里可能发生,新温室里是不会发生的。
c、SO2(二氧化硫):日光温室进行临时性的煤火加温时,常会有SO2的产生。当空气中的SO2积累到5毫克/公斤以上时,就会对黄瓜产生SO2的危害。
(二)栽培制度与茬口安排
“7315”型日光温室里的黄瓜栽培茬口一般是根据市场的需求、日光温室里的热量条件、黄瓜本身的生物特性及生产者自身的素质诸方面的因素来决定的。在山西晋南地区,一般从9月中旬至翌年6月份约10个多月来进行黄瓜生产。在这10个多月中,又因栽培季节不同而分为秋冬茬、冬茬和冬春茬。
1、&秋冬茬
这茬黄瓜在晋南地区一般是8月中、下旬露地播种育苗,9月中、下旬定植,10月中旬扣膜,10月下旬盖草帘。10月中、下旬开始收获,11月到12月下旬是盛瓜期,翌年1~2月份拉秧。
这茬黄瓜在山西晋南地区一般是10月上、中旬在温室里嫁接育苗,于11月中、下旬定植,元月初开始采收,2月上旬至4月中旬是盛瓜期,采收期长达6个月以上,于6月下旬前后拉秧。
这茬黄瓜在山西晋南地区一般从11月下旬开始播种,播种时间可持续两个月。适宜的苗龄45~50天,定植后25~30天即可采收。一般3月份进入盛瓜期。5月中下旬进入生产后期,7月上旬拉秧。
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在茬口安排上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科学安排三个茬口的黄瓜生产。首先应从冬春茬黄瓜生产入手。冬春茬黄瓜是目前日光温室生产中最主要的一茬。这是因为在日光温室三茬黄瓜生产中,唯有冬春茬黄瓜生产期间的温度、光照等条件才符合黄瓜在自然条件下生长时的变化规律。虽然苗期光热条件稍差些,但一经定植后,各种环境条件对黄瓜生长发育会变得越来越有利。故这茬黄瓜风险小、易成功,且产量大、产值高、效益好。多数温室的高效益往往是通过这茬黄瓜生产来实现的。其次合理搭配好秋冬茬作物。冬春茬黄瓜结束后,秋冬茬还可安排黄瓜生产。或者秋冬茬番茄也极易成功,或者安排芹菜生产,或者3、4月份露地育苗韭菜,8月份日光温室中进行定植。如果温室在10月底到11月初才建成的,一般只搞冬春茬一茬生产再加半茬秋冬茬生产。这是因冬春茬育苗只占室内一小部分土地,在定植前有两个月的空闲时间。因此,充分利用这部分土地和时间进行一茬速生菜,如生菜、油菜、蒜苗、水萝卜、芫荽等生产,不仅不耽误冬春茬生产,还可增加经济收入。再次,全面考虑安排冬茬黄瓜生产。如果日光温室的结构科学、保温性能好、菜农的种菜素质高、经济条件好,分析冬春季气候条件对黄瓜生长发育有利,综合考虑后,可安排冬茬黄瓜生产。否则,盲目引入冬茬黄瓜生产技术,往往失败者多,成功者少。须知,不同结构的保温性能是不一样的,高标准“7315”型日光温室完全可以种植冬茬黄瓜,低档次的温室结构不合理,虽然采用了南瓜嫁接黄瓜冻不死,但低温冷害却使黄瓜处于半死不活状态,整个12月至元月份实际处在一个保命的时期,对于这样一些温室(室内最低气温不能保持在8℃左右),就不要赶时髦去种冬季一大茬生产,还是种植秋茬和冬春茬两茬更为有利些。有些人虽然建造了高标准日光温室,但没能掌握系列的黄瓜栽培技术,仍是不能成功的。
第二,充分利用温室里的闲散土地和空间。温室后部的空闲地方,可用来进行食用菌、蒜苗、育苗等生产;温室的前底角一般不宜栽植黄瓜,可用来栽植韭菜、西葫芦、辣椒、速生菜等;冬春茬黄瓜生长期间,还可以在株间套种西葫芦、韭菜等作物,也可堆放袋装食用菌进行生产;温室上边的空间也可用来进行少量的吊盆生产花卉、草莓等;温室边缘亩种4~8株佛手瓜,夏、秋两季枝蔓长在拱架之上,上边结佛手瓜,下边种辣椒,既遮阴又防治病毒病,这样的环境条件,可谓真正的生态农业;另外,温室的空间是搞好早春育苗的好地方。我们利用温室保温性能好的优点,温室与阳畦结合,温室育子苗,阳畦育成苗,为早春大棚、小棚及露地准备早熟栽培秧苗,可早定植半个月、早上市一个月,亩产值平均由3000元可增加到5000元,高者亩产值达万左右。
第三,利用温室进行多样化生产。这些年来,温室多数生产的是黄瓜,但人们对冬鲜蔬菜的需求是多样的,而且是经常性的。为此,我们发展蔬菜必须进行多样化的生产。这里的多样化有两层意思,一是黄瓜栽培的茬口要多样化,保证集中上市的时间能够铺开,年四季有鲜黄瓜可吃。二是品种要多样化,不仅要生产黄瓜,还要生产番茄、辣椒、茄子、西葫芦、速生菜及名、稀、特菜等。多样化生产不仅可以满足市场需求,还可使生产者获得比较稳定的经济收入。
(三)嫁接育苗技术
1、嫁接的意义
目前在日光温室黄瓜生产中,几乎全部采用嫁接育苗技术,这项工作关系到日光温室黄瓜的成功与失败,而且技术性很强,操作规程要求严格,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嫁接有以下五方面的好处。
(1)增强了黄瓜的抗病能力。黄瓜枯萎病是一种土传性病害,由于连茬种植、施肥等原因,此病在保护地栽植的黄瓜上日趋严重,有些地块甚至绝收。但是这种病害在南瓜上很少发生。1992年运城地区蔬菜站在夏县付村五年连茬黄瓜温室中试验结果:定植后一个月,嫁接苗的发病率只有1.3%,所以,在枯萎病发生严重的地方,南瓜嫁接黄瓜是防治枯萎病的根本性措施。
另外,嫁接后的黄瓜植株长势健壮,对疫病、霜霉病、角斑病、炭疽病等多种病害都有推迟发生和较好的抗性。据运城地区日光温室承包集团试验表明,嫁接苗比自根苗疫病病株率可降低82%,病情指数低70%;霜霉病推迟发生10天左右,病班多为小圆斑,表面稍突起,背部凹陷,表现为抗病性病斑,白粉病、角斑病也有不同程度的减轻。
(2)提高了黄瓜的抗低温性能。在温室中,黄瓜抗低温能力差,主要是根系耐低温能力差引起的。据观测,黄瓜根如果遇到13℃以下地温时,原有根毛脱落,新根不再发生。此时如果土壤湿度过大还会引起沤根,造成植株叶片焦边干枯以致凋萎死亡。黄瓜根系多数集中在20厘米以内的土层中,特别是5厘米的土中,这范围正是温室每日地温波动最大的部位,尤其是遇到连阴天,地温极易降到生物学下限温度以下,造成黄瓜叶发黄,棵不长,花打顶,甚至死亡。相比之下,黑籽南瓜的根系在低温的条件下却比黄瓜伸长性好,在地温12~15℃,夜间最低温6~10℃时南瓜根系仍能正常生长。因南瓜的根系基本分布在20~30℃厘米的土层中,地温基本不发生很大的波动。所以南瓜嫁接黄瓜,可提高黄瓜抗寒能力。
(3)克服了黄瓜连作的土壤障害。黄瓜的根系是瓜类中最脆弱的一种,连茬后根系的吸收功能受到抑制,地上部分生长不旺盛,或表现出种种生理病害的症状,称为连作障害。土壤障害主要有两种,一是土壤积盐,二是有害物质积累。所谓土壤积盐,就是日光温室在过量施用化肥的情况下,过剩的肥料由于较少受到雨水的淋洗而在土壤中积累下来,盐份随水上升集积土壤表层,这对根系浅的黄瓜危害尤为严重。而南瓜的根系分布广扎得深,避开了土壤表层的高浓度盐份,所以不受危害;所谓有害物质积累,就是在黄瓜生长过程中,其根系能分泌出一些有毒物质,如有水杨酸、酒石酸、柠檬酸、肉桂酸等有机酸类以及其它有毒物质。这些物质由于易受雨水淋洗和大水灌溉渗漏影响,在土壤中越积越多,危害黄瓜生长。而南瓜则无这种现象,可不忌讳连作。因此,南瓜嫁接黄瓜,对克服连作障害是十分有利的。
(4)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据运城地区日光温室承包集团试验人员试验结果,嫁接后35天的苗是自根苗主根长的4.2倍,一级侧根增加200%,二级侧根增加120%。由于南瓜根系发达,养分吸收也强于黄瓜,据蔬菜专家戚春章观察结果,在相同的面积上,南瓜吸收的氮和钾比黄瓜多30%左右,吸磷多80%,深土层中的磷也被南瓜的根系吸收。由于嫁接后的苗根系强大,吸收养分能力强,也明显促进了地上部的生长。据运城地区蔬菜站李春藻同志观察,嫁接定植后38天的植株,比自根苗株高增加45%,茎粗增加42%,叶数增加19%,最大叶面积增加28%。
(5)增加了单位面积的产量。由于嫁接植株旺盛,叶面积大,同化作用强,制造的养分多,不仅加快了自身茎叶的生长,更有充足的养分供应果实发育膨大。因此,黄瓜嫁接栽培能显著增加产量。1987年辽宁熊岳农专试验增产21%。1991年陕西省蔬菜研究所试验增产94.2%。年运城地区承包集团在夏县庙前镇张郭店连续二年试验,前期增产103.2%,后期增产98.3%,嫁接的黄瓜比自根黄瓜产量翻番还多。
2、砧木、接穗的选用
目前用于黄瓜嫁接的砧木主要是南瓜,但不是所有的南瓜品种都可用于黄瓜嫁接。这首先要看南瓜品种与黄瓜嫁接后的亲合力和嫁接后的效果,其次要看砧木的特性是否符合栽培季节的要求。所谓嫁接后的亲合力、效果和栽培季节要求,就是嫁接后切口能很快愈合为一体,上下连通,能相互供应养分,不发生矛盾。嫁接后的生长势、抗病性、抗逆性(高温、低温、干旱、多湿等);黄瓜的产量、品质及适应冬季恶劣环境等方面的表现都能否达到生产者的要求。从亲合力、效果、栽培季这三点出发,目前,可用于日光温室黄瓜嫁接的砧木有美国黑籽南瓜、云南黑籽南瓜、南砧一号、日本引进的刚力南瓜、改良新土佐一号、云龙一号等。但在我国目前普遍推广的是云南黑籽南瓜。用云南黑籽南瓜作黄瓜的砧木的优点:一是嫁接亲合力高,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嫁接成活率可达98%以上;二是根系发达,尤其是在地温较低的情况下,根系的伸长能力比其它品种的南瓜强,所以特别适于冬季和早春的黄瓜嫁接栽培。这是云南黑籽南瓜一个突出特点;三是嫁接后能保持黄瓜的风味和品质;四是其抗病性、生长势、丰产性都具备优良砧木的条件。
接穗的选用,也不是所有的黄瓜品种都能与上述砧木品种进行嫁接生产的,这还要看砧木品种与接穗品种的组合力。接穗与砧木品种对环境条件要求截然不同,二者之间的亲合力和组合力一般都不好。如用低温的黑籽南瓜与耐高温的夏丰黄瓜嫁接时,一般不易成功。为此,当用黑籽南瓜作砧木时,只要选用各茬黄瓜自根栽培时最适宜的品种,一般都是成功的。目前日光温室嫁接冬茬黄瓜一般选用的品种是新泰密刺、长春密刺、山东密刺、山农1号、农大13号;冬春茬品种选用的是津春3号、密刺类;秋冬茬品种选用的是津杂2号、8113(郑黄二号)、津研4号、秋杂1号、2号。
3、育苗嫁接技术
①配制营养土。日光温室营养土的配制因育苗季节而不同。秋冬茬栽培育苗一般是在露地进行。冬茬和冬春茬栽培育苗是在温室里进行。配制床土应按技术要求进行,尤其是冬春茬是在11月到12月份育苗,温度低、光照差,对营养土要求甚为严格。一般要求床土内配合较多的疏松物,使床土通透性好,肥效高,无病原菌和虫源。近几年来,笔者在指导日光温室中,总结了一套营养土配方,在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其配方为:无菌肥沃园土20%,充分腐熟的马粪30%,腐熟的有机粪50%,适量的速效氮、磷、钾肥(即每1000公斤粪土中加入尿素0.6公斤,磷酸二铵0.8公斤)全部用料必须选筛而后混合均匀,再进行营养土消毒,一般用500倍液的庄园乐加200倍的菌毒清,或50%的多菌灵300倍液加2.5的敌百虫100克,边翻动边喷洒,最后堆放起来,密封15天即可使用。
②浸种催芽。黄瓜籽用55℃的温水汤种,要不停地搅拌至水温30℃,其间需保持水温10~15分钟,而后浸种1~2小时,搓洗用水冲净种籽的粘液,晾至种籽离散,用于净湿布包住放在30℃左右环境中催芽,一般20个小时即可露白,芽长0.5厘米即可播种。
南瓜种籽浸种,先用60℃的温水汤种15分钟,然后浸泡8~12小时,再搓洗用清水冲掉种皮上的粘物,捞出后阴凉8~10个小时,用湿毛巾包好放在30~33℃处催芽,一般48小时,种籽破嘴露白即可播种。
③播种时间。茬口不同,嫁接方法不同播种的时间也不同。冬茬黄瓜一般在10月上、中旬播种,冬春茬黄瓜一般11月中、下旬播种;靠接法要求有较大的接穗,所以黄瓜要比南瓜早播3~5天。通常是在黄瓜播种后马上处理南瓜籽,黄瓜齐苗后再播南瓜籽。插接法要求较小的接穗,所以黑籽南瓜要比黄瓜早播3~4天。
④播种方法。黄瓜籽是在育苗盘内播种,把过筛的细炉渣或细砂装入盘内,浇透水,表面用刮刀刮平即可播种。播种时按3厘米&3厘米排放种子,播完之后复盖1厘米厚的细炉渣或细砂。再在上边铺盖一层报纸,报纸上洒少许水,最后用小拱棚保温保湿。
南瓜籽是在营养钵内播种,先把营养土装入钵内,浇透水,再播种。播种时把种子芽朝下平放入钵内,每钵一粒,播完后复盖2厘米厚的的细土,上边铺盖一层报纸,均匀洒少量水,最后扣盖小拱棚,保温保湿,以待出土。
⑤播后管理。播种到出苗前温度宜高些,白天30~35℃,晚上20~25℃,地温25℃以上;出苗后温度宜低些,白天20~25℃,晚上15~20℃,地温20~22℃。苗刚顶土时,便揭去报纸,温度超过时及时揭去小拱膜,出苗后白天不盖小拱棚,晚上盖上。苗出齐后用500倍农家宝液喷打两次,间隔5天一次。
⑥嫁接适期。目前普遍采用的是靠接法。为此,当黄瓜开始破心到第一片真叶出现,下胚轴长到7~8厘米,南瓜第一片真叶刚出现,下胚轴长到6~7厘米时为嫁接适期。
黄瓜作为接穗,它的茎(下胚轴)要比南瓜稍长1~2厘米,嫁接后的黄瓜子叶才能居于南瓜之上。嫁接前若达不到该高度,可在嫁接前1~2天,稍加遮光,以提高温度,增加水分,就可达到“拔高”的目的。
①嫁接工具。每亩地须准备5~10个刮须的双面刀片纵向折成两半,用来切削砧木的接口和接穗的楔面。每亩地还须准备3公斤左右的嫁接夹,用来固定吻合后的砧木和接穗。嫁接时还须准备75%医用酒精棉球,用来对嫁接的手指、刀片、嫁接夹等进行消毒,防止病菌从伤口浸入植株体内。另外,嫁接时每人准备一个小凳子和一个嫁接工作台(用木板搭成或椅子均可)。
②嫁接苗床。嫁接前应准备好长宽5米&1.2米的嫁接后放苗的苗床。苗床内倒上两担水,保证嫁接后的相对湿度。再准备好1.6米的小拱膜和小拱杆,用小拱棚保证嫁接后的温度和湿度。每亩地需嫁接苗床8~10个。
③嫁接方法。首先将砧木南瓜苗营养钵搬上工作台,用刀尖轻轻的挑去砧木的生长点。然后在砧木的一侧,生长点以下0.5~1厘米处自上而下斜切1~1.2厘米长的切口,斜度应与下轴轴心线呈30~40°角,深达茎粗的1/2处;接穗的动刀程序先在某个子叶的正下方1~1.5厘米处自下而上斜切1~1.2厘米的切口,斜度应于下轴轴心线呈25~30°角,深度达茎粗的3/5,最后,将接穗的舌形楔插入砧木的切口中,使两者切口互相吻合,黄瓜的叶应在南瓜子叶之上,并呈“+”字形,随即用嫁接夹固定,并使南瓜茎朝外,黄瓜茎朝里,通过夹子的斜面,可以把接口挤压得很紧。嫁接完成后,把黄瓜的根埋入营养钵土中,马上浇足水,随手摆入小拱棚内。
④嫁接后的管理。嫁接后的管理可分为两个阶段,接口愈合期的管理和接口愈合后的管理。这两个阶段十分重要,它关系到愈合质量和成活率,也关系到今后的生长发育,必须抓紧抓好。A、愈合期的管理
a、温度管理。从嫁接到切口愈合,大约要7~10天。在这一时间内,不仅需要高温,而且需要低温。昼夜温差大,对愈合极为有利。愈合最适宜温度25~28℃,此温可促进细胞分裂,加快愈合。但如果持续25~28℃。又会加快呼吸,消耗过多养分。因此,&要不断调整温度。据运城地区日光温室承包集团试验:白天棚内温度26~30℃,夜间温度18~20℃愈合最快,成活率最高。如果夜间温度低于14℃,愈合时间会推迟3~4天,成活率也大大降低。所以白天温度在28℃左右,夜间温度在20℃左右最为适宜。但在10天内温度要求又有所不同(见表4-1)
表4-1&嫁接苗接口愈合期温度管理
b、湿度管理。接口愈合之前,对于靠接来说,砧木和接穗的茎都有一部分被切断,水分供应相应减少。为此,必须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90%以上,才能保证砧木和接穗不致萎蔫。
c、苗床管理。要达到愈合期适宜的温度、湿度,必须科学管理。嫁接后前3天实行小拱棚全天遮光密闭(无太阳时可不遮);3天后可由小到大,由少到多地逐步通风见光。即上午10时至下午3小时遮光,其余时间不遮,随之每日缩短中午遮光时间。放风口先放两头,再放两边,逐日加大,到第7天全部揭除遮光物实行全天见光。如果遇到连阴低温天气,必须考虑到人工增光补温,可采用电炉、电灯、地热线等设施。1994年运城地区在嫁接期间,连续阴天低温45天,有经验的菜农在6平方米的小拱棚内吊两个200瓦的电灯泡,渡过了难关。
B、愈合后的管理
a、温湿度管理。接口愈合后,应适当降低空气相对湿度,一般要求60~80%。温度白天要保持23~25℃,夜间10~12℃,昼夜温差12℃左右较为适宜,这样植株生长健壮,花芽分化好,抗病和抗低温能力强。
b、肥水管理。营养土配制适宜时,一般定植前不会缺肥。但若营养土配制不好,管理不善,也会出现缺素现象。根据几年来的试验喷打“农家宝”、“891有机钛”、“喷长精”、“天丰素”等微肥,或在营养钵内浇灌500倍磷酸二氢钾,效果都比较好;嫁接苗愈合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应及时保证水分供应。浇水应浇透,切不可只使表现土湿润而下层仍然干燥。
c、枝叶管理。嫁接时南瓜苗要消去心叶及生长点,但往往不易彻底切除,有时会重新长出来,影响黄瓜正常生长。为此,要及时检查,发现后随时用手掐除,但不要强揪硬拽,撕裂愈合口。
d、黄瓜断根。嫁接后10~11天,接口已完全愈合,此时应断掉黄瓜根,使黄瓜苗成为一棵具有南瓜根黄瓜头的独立植株。方法是:沿嫁接夹下的接口下部用平头剪剪断黄瓜根,然后再从紧贴地面处剪断。这样可以防止黄瓜茎再偷偷地长合到一起。接口下应尽量少留黄瓜茎是为了防止其产生不定根,降低抗病能力。在各种条件具备时,从播种到定植,冬茬黄瓜一般需35天左右;冬春茬黄瓜一般需40天左右。此间光照差,温度低。秋冬茬黄瓜一般需30天左右。此时气温高,光照好。
(四)越冬茬黄瓜栽培技术
1、定植时间。根据运城地区广大菜农总结出的经验,三四片真叶、三四寸高、三四十天定植好。但还要灵活掌握一个原则,时到不等苗,越冬茬黄瓜应适时早定植,晋南地区争取在11月上中旬定植。虽然苗龄不到,但早定植温度高,易成活;早定植,根系小利于缓苗;早定植,根扎得深可以提高抗寒、抗病能力,就可安全渡过严寒的冬季。因此,越冬茬黄瓜断根后抓住有利时机就可定植。不要非强调一定的苗龄,要达到几片叶,使定植时间后延,这样会由于后期温度低,气温变化大,乍暖乍寒,缓苗时间过长,形成“小老苗”。运城地区日光温室承包集团技术人员刘天平1995年在永济洗马村试验2片真叶定植,在严寒的冬天生长正常,早上市8天,亩产值增加20%。
(2)浇足底水。越冬茬黄瓜在定植后至采根瓜前一般不宜浇水,为了保证幼苗在漫长的冬季有足够的底墒,在深翻施底肥前应先浇一大水,以贮备足够的底墒。
(3)施足底肥。施足底肥很重要,一是能满足黄瓜长期结瓜对养分的需要;二是有利于改善土壤的通透性和贮热保温能力;三是有利于大量连续产生CO2;四是成倍提高产量。据北京农技推广站年试验结果表明:亩施6500公斤基肥,亩产量5076.4公斤;亩施3500公斤基肥,亩产量3566.9公斤;亩施2500公斤基肥,为产量2054.5公斤。因此,施足基肥是丰产的关键技术措施。
底肥应施用腐熟牛马粪、鸡禽粪、猪圈粪、人粪尿和秸秆堆沤肥等。亩用量公斤;同时还要施入一定量的化肥,一般亩施棉饼或豆饼肥200公斤;过磷酸钙50~100公斤,磷酸二铵50~70公斤。嫁接换根后的黄瓜根系强大,分布深而广,所以土壤要深翻40厘米。底肥多时宜普施,底肥少时,2/3用于普施,1/3集中沟施。
(4)定植方法。定植时一定要选择连续晴天(注意收看天气预报)的上午进行。具体做法如下。
①画线。用木杆宽窄行交替画线。宽行80~100厘米,窄行50厘米。从北到南进行画线。
②开沟。用镢头顺着画出的线从北到南开沟,宽10厘米,深5厘米。
③浇水。每个开好的沟中要顺沟倒水浇满为准,每棵瓜苗平均要达1.5~2公斤水。
④摆苗。株距平均为30厘米,靠前部25厘米,中部30厘米,后部35厘米,以使在后部光照较弱区,植株也能得到较多光照。⑤起垄。用刮板在窄行中封沟培垄,宽行中间稍刮土整理,一般垄高15厘米。
⑥撑拱。在窄行中架起小圆拱,每行8个,小拱比垄高5厘米。⑦盖膜。
⑦盖膜。用90~100厘米的地膜覆盖窄行的垄面,由北到南,留出两头封闭膜。
⑧引苗。在有苗的地方先用刮须刀片割开“+”字形的2寸小口,然后把苗引出膜面,最后用细土把孔口堵严,以防漏气跑温。
⑨整垄。两个人在两头拉紧绷展地膜,四周埋入土中,压严拍实。
2、苗期管理
(1)缓苗期的管理。定植至缓苗的几天内,栽培管理的要点是防止幼苗体内水分过分蒸发,促进幼苗早生根,早缓苗。为此,空气相对湿度要达到90%以上。气温白天在28~32℃,夜间控制在22℃左右,不低于18℃。地温一般应控制在20℃左右,不低于15℃,一般一周时间,就完全可以扎住根。此间采取的措施:一是温室密闭不进行通风;二是强调搭上小拱棚,棚内不超过35℃不揭小拱棚膜;三是缓苗期间不浇水。
(2)缓苗后的管理。缓苗后至根瓜采收前是缓苗后的管理阶段。此期黄瓜由营养生长为主转向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管理的重点是既促进营养生长,又要促进生殖生长,还要防止瓜苗徒长,为上述生理过程创造条件。为此,在管理技术上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①温度调节。白天温度应控制在22~29℃,阴雨天18~24℃,夜间可控制在8~12℃,进行大温差炼苗,以增强小苗对低温的适应能力,为冬季到来做准备。
②水分调节。缓苗后立即浇透缓苗水。此时根系将要转入迅速伸展期,通过浇水,以引导根系向外扩展。此后就转入控水阶段,直至采根瓜前一般不浇水,主要加强保墒、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向深处发展。此时如果浇水过于频繁,南瓜根不向下扎,瓜苗徒长,严冬一来抗逆性差、不抗冻、发病重,这是冬茬黄瓜种植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③肥药调节。为了加快缓苗后的生长,在浇缓苗水时亩追5~7公斤硝铵。如果小苗偏弱,可根外喷打一次微肥和激素。为了防治苗病,可用800倍的庄园乐灌根一次,500倍的农家宝喷打一次,雷我米尔、病毒A、DT或角霜灵、或农用链霉素轮换各喷打一次。
④放风调节。缓苗后应注意通风,防止棚内湿度过大。通风应在棚温达到29℃以上时进行,并避免通风过大导致棚内幼苗因温度骤然变化而受害。
⑤中耕调节。缓苗后应在宽行及时进行中耕。以利增温、通气、促进根系发育。中耕的方法由深到浅,由近到远,由细到粗中耕3次。
3、结瓜期管理
日光温室冬茬黄瓜的结瓜期一般从元月份开始到6月份结束,要经过寒暖两个阶段。为此,在管理上必须根据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季节,采取不同的措施方是成功的关键。下面从五个方面叙述黄瓜结瓜期管理技术。
(1)温光管理
①深冬严寒季节的管理1~2月份,外界气温最低,室内温度应严格管理。白天尽量最大努力采光储热,晚上采取一切措施防寒保温。这期间一般不通风,即使白天光照好,温度暂时升至32℃时也不急于通风降温,若温度继续升高,可从顶部稍开缝隙通风降温,使室内温度保持在30℃左右。白天温度略高,室内相对贮存的热能多,晚上保持16~20℃的时间可能长,即使如此,早晨的温度仍是10~12℃,低于其它季节室内的温度,这样自然形成高、中、低的三阶段温度变化,即所谓的变温管理。如果遇到阴雪天气,白天应尽量增温,晚上最低温度不低于8℃为好。
②春暖花开后的管理。春暖花开后,日照时间越来越长,日照强度越来越大,黄瓜随之进入结瓜旺盛期,此时温度管理指标要随之提高,逐渐达到理论上的适宜温度,白天25~32℃,不超35℃,夜间20~14℃,不超过22℃,这就是常温管理。这样的管理黄瓜植株健壮,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协调,有利于延长黄瓜结瓜期。进入3、4月份,若为抢行情,多拿早期产量,此时可采用高温管理,白天30~40℃,夜间21~18℃。采用高温管理,品种必须对路,经运城地区日光温室承包集团观察,山东张凤鸣的新泰密刺、天津黄瓜所的津春3号则可这样管理。一个温室是否可以采取高温管理,首先看品种是否对路,瓜秧是否具备条件,人员素质是否达到,其次是权衡是否有利于盈利。
③光照管理。日光温室越冬茬黄瓜在栽培中影响最大的是光照,在连阴6~7天,即使采取加温也难以维护正常生长结瓜。因此,在揭、放草帘上要尽量多争取光照,切不可只强调保温“闷帘”数日。除雪天不揭帘外,雪后及时扫雪掀帘,阴天也应揭帘,充分利用散射光。另外,棚膜的透明状况也影响太阳光线的透过,必然也影响棚内温度上升。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应经常擦洗棚膜上的灰尘,以便让更多的光线进入棚内。
(2)水分管理。结瓜后,土壤的水分对黄瓜产量影响极大,水分不足,满足不了黄瓜蒸腾作用的需要,影响养分的吸收,影响光合作用,影响植物体其它生理活动的进行。水分过多,又会严重影响地温升高,使黄瓜根系生理活动减弱,吸收水肥能力降低,也影响黄瓜光合作用,还会导致土壤透气不良而发生沤根。所以,结瓜期浇水必须严格和科学。一般来说,结瓜前期7~10天浇1次。此期严冬已经到来,植株生长和结瓜虽然还在进行。一是水温和地温接近,根受到刺激小;二是有时间放风排除湿气;三是有时间使地温得到恢复。浇水时一定要膜下暗灌,小水轻浇,不能大水漫灌和浇宽行。确定浇水的时间一般不易掌握,也不能完全按上述规定的天数硬性进行,更多的还是要凭经验和根据黄瓜植株生长发育的表现来判断。瓜秧深绿、叶片富有光泽、龙头舒展是水分合适的表现。卷须呈弧状下坠,叶柄和茎之间夹角超过45℃,中午叶片有下坠现象是水分不足的表现,应及时浇水。但冬季浇水还要看天气,不能盲目进行,如果浇水正好赶上连阴天的初始日,那是非常被动的。所以要经常注意气象预报,使每次浇水赶上几个晴天。
目前在结瓜前期的浇水有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发现植株生长慢,不从光照差等方面去分析,误认为缺水,便盲日浇水。另一种倾向是怕浇水后病害严重,迟迟不敢浇水,这些都是错误的。
春季进入结瓜盛期后,黄瓜需水量明显增加,此时要逐渐缩短浇水间隔天数,一般3~4天浇一水。而且宽窄行都要浇水,才能满足水分供应夺高产。嫁接苗根系扎得深,不像黄瓜根系浅,而要浇大水,把水浇透,不然使黄瓜长期处于缺水的饥饿状态,一旦浇水会诱发病害的发生蔓延,因此要注意及时防治。
5~6月份,结瓜到了后期,叶片衰老,产量减少,需水量也应随之减少,为此,应7~8天浇一次水。否则,水量过大,次数过多,湿度大,病害易发生蔓延,形成早拉秧。
空气湿度的调节原则是嫁接到缓苗期宜高些,相对湿度达90%左右为好。结瓜前期宜高些,一般掌握在80%左右,深冬时节严格控制在70%左右。春暖花开后,相对湿度要逐渐提高。到盛瓜期要达到85%左右。这样的湿度既利于冬季防病,又利于春季长秧结瓜。根据笔者经验:低温高湿是黄瓜多种病害发生的条件,低温时必须严格控制空气湿度不得过大。高温时必须要有高湿,没有高湿,高温是有害的,也不利黄瓜正常长秧和结瓜。
(3)营养管理
①土壤追肥。冬茬黄瓜在施足基肥后,除苗期追施一次提苗肥外,一般采瓜前不追肥。开始采瓜后,此期正值低温阶段,每15天左右追肥一次,每次追硝铵10公斤,或磷酸二铵10公斤;春季进入结瓜盛期,追肥时间要逐渐缩短,追肥量要逐渐增大。一般每6~8天一次,每亩次硝铵15~20公斤左右。如果采用高温管理,每亩次追肥量要达20~30公斤;结瓜高峰期过后,植株开始衰老,追肥次数相应减少,以促使茎叶养分向根内回流,使根系得到适当地恢复,延长结瓜期。
②根外追肥。根外追肥见效快、费用低,特别是冬季地温低、土壤微生物活动慢,加之根系吸收能力差进行根外喷肥,效果特别明显。它是日光温室黄瓜栽培的一项重要措施。
a、微肥。微量元素是黄瓜生长过程不可所少的营养,虽然用量少,但起着协调各种养分比例,促进光合,提高产量的作用。目前在黄瓜上普遍使用的有黄瓜灵、蔬菜灵、花蕾宝、爱多收、瓜多收、花果宝、农宝赞、农家宝、喷施宝、保丰露、美菜露等,我们可根据不同微肥在黄瓜上的使用浓度,每月喷施一次。对于微肥、激素使用次数绝对不可过于频繁,多了同样也要形成肥害和元素过剩症。
B、尿素、磷酸二氢钾、三元复合肥。结瓜开始后,每隔10天左右喷一次,三种肥料要交替喷施,浓度均为0.2~0.3%。浓度不能高,以免产生肥害。
c、补糖。冬季温度低、阴天多、光照弱、易发病,严重影响黄瓜叶片的光合作用,因此黄瓜冬季产量较低。补糖具有明显的防病增产效果。目前多用白糖及红糖(浓度为0.5%)进行叶面喷施,但一般结合磷酸二氢钾、尿素、三元复合肥及喷药时进行。
应注意的是,根外追肥、补糖时,着重喷叶片的背面,少喷正面。喷雾器气压要大,雾化效果要好,喷到叶片上不能形成水滴下落。
d、补施二氧化碳:冬季不能经常通风,棚内二氧化碳经常处于低水平,严重影响光合作用效率。要想获得高产,还必须进行二氧化碳施肥。据笔者试验,温室黄瓜施用二氧化碳后,光合作用强度提高48.5%,上市期提前10天左右,在施用二氧化碳期间,产量提高57.4%。
日光温室中施用二氧化碳,从苗期到收获期均可使用。施用时应在晴天早上见光0.5~1小时后进行。室温高于18℃,植株健壮的按上限施;少云或多云,室温低于18℃,植株较弱时按下限施。施后2小时或室内温度超过30℃时可通风。阴雨雪天及室温低于15℃时不能使用二氧化碳。
(4)草帘的拉放及通风换气的管理
①草帘的拉放。冬季日光温室里的温室状况主要是取决于草帘的揭盖时间和通风。揭盖草帘的时间依日照情况和温室内温度两个因素来决定。一般早上揭帘后温度下降1℃左右,而后又开始上升为宜。在严寒冬季的12~2月份这段时间,一般上午8点左右揭帘为好;进入3月份应逐渐提早;阴雨(雪)天应适当晚揭1~2小时,但不能不揭。因即使阴天的散射光线也可以使棚内温度上升,光合作用增强。如果不揭草帘,棚内温室只有下降,湿度增大,病害易发生,且黄瓜易产生生理饥饿而化瓜。盖草帘时间应以棚内温度下降到15~18℃为度。在12月至翌年2月,一般在下午4时左右盖帘;3月份以后,一般在下午5时左右盖帘;阴雨雪天应适当早盖,但一般不能早于下午3时。
②通风换气。冬季为排除室内湿气、有害气体和过高温度,有时也须适当通风。通风必须在温度达30℃以上时进行。通风时只开上排风口,不开下排风口。并在放风下用条塑料布阻挡一下直接进入温室的冷空气,不使其直接吹到瓜秧上使黄瓜受到冷害和冻害;进入春季后,随着气温的回升,棚内温度经常会超过30℃,因而经常通风降温,这时上、下排风口同时开放,热气对流易降温,否则只开一个放风口,温度很难下降。到春夏之际,温度经常超过40℃,这时不仅上下全开,还要放底风。
&&&(5)植株调整
①吊蔓。当黄瓜长到6~7片叶时,便不能直立而需要吊蔓。吊蔓的方法是用鱼网绳吊蔓代替传统的支架绑蔓法。具体做法是在每两行黄瓜南北行下直拉两根铁丝,上架两根铁丝,每棵黄瓜蔓旁上下绑一根竖立的鱼网绳,鱼网绳上部多留一部分,以便沉秧时续用。然后将瓜蔓缠于吊绳之上,形成“S”型绑蔓。当温室南部的黄瓜长到顶部,后部的黄瓜长到1.8米左右,操作不便时,及时将顶部吊绳解开下落,再重新绑好。因植株之间长势不同,高度参差不齐,落蔓时调整龙头(顶尖)使其南低北高形成一斜面,整齐受光。吊蔓时操作要轻,一次下沉也不宜过多,一般各处的高度不应超过棚内相应处高度的2/3,更不要伤损叶片。
②整枝。日光温室中的黄瓜主要靠主蔓结瓜,若长出侧蔓,可保留侧蔓上的1条瓜和1个叶片,其余减掉,此法能显著增产。
③掐卷须、抹雄花。卷须消耗养分很多,有人说:“一条卷须半条黄瓜”是很有道理的。掐除卷须实为增产的好措施。为此,卷须一生出,就要掐掉,但掐时须注意留0.5厘米的茬,便于缠蔓。嫁接后的黄瓜根系强大,雄花簇生很多,消耗养分。为此,雄花刚出生时就全部摘除。
④打病残老叶。当黄瓜植株长到一定高度时,下部叶片黄化残破甚至得病,应及时将其打掉,下部虽然显绿,但颜色变暗,已失去功能的叶片一并摘除。但一次不可过多,最多2~3片。这样,一方面减少水分蒸腾和养分消耗,另一方面可减轻病害传播。
⑤雄花的激素处理。人工去雄使得黄瓜授粉结实已不可能,虽然黄瓜雌花具有单性结实的习性,但单性结实瓜的产量远不如授粉的产量高。在日光温室生产过程中,即使保留雄花,因环境条件不适宜,也极难授粉。因此,采用激素处理刺激雌花单性结实的生长发育,已成为日光温室黄瓜生产中增加产量的一项重要措施。一般多用200毫克/公斤的赤霉素液,在雌花开放时用小型喷雾器喷雌花子房,能显著加速黄瓜生长。据陈雅君等研究,用赤霉素处理能提高产量34~191%,但应用赤霉素时,切勿喷叶片,否则反而刺激雄花形成。
4、采瓜技术。合理采瓜是调整植株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重要措施。一般在根瓜至腰瓜采收期间,根瓜基本定型后,应尽早采收;根瓜采收后再采上部瓜时,必须看上部的瓜是否坐住,并有一瓜长到10厘米左右才能采收。若有相邻节位或同节的两三条瓜同时形成,同时生长,可将下部早形成的瓜先采收,以利上部瓜的生长。瓜秧生长旺盛,叶大茎粗,瓜要晚采收;瓜秧生长势弱,必须尽早采收;出现“花打顶”必须狠采收;寒流到来之间尽量多采瓜,利于低温下营养生长;腰瓜采收期间,营养生长旺盛,一定要让瓜起到“坠秧”作用,防止跑秧。采瓜的具体时间早上比下午好,浇水后比浇水前好。
5、黄瓜植株形态诊断与营养诊断
黄瓜生长发育过程中,外界条件适宜与否,往往可以通过植株的长相反映出来。不良的环境条件可引起植株的生长异常,但异常的长相可能是由于病虫危害引起的。所以能够制定正确的防治措施,对黄瓜健壮的生长和丰产丰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形态诊断
①出苗至定植前
A、正常植株长相:两片子叶完好,茎和叶柄夹角45°;叶柄长不超过节间长的2倍;叶片平展,叶缘缺刻较深,叶脉粗,叶色绿富有光泽;根粗壮而白。
B、异常植株长相
a、叶片小、叶色暗、叶发皱、叶片与叶柄夹角小,多为夜温低引起的。
b、叶片大、叶色嫩、叶柄长、茎与叶柄夹角小,多为夜温高引起的。
c、叶片大、叶片薄、呈圆形、叶柄长,多为水分足引起的。d、叶片小、叶片蔫、灌水后即可恢复,多为土壤过干的结果。
e、叶片小、间节短、叶柄与茎夹角大,多为肥料过多或连阴天光照不足促成的。
防治措施,对黄瓜以上五方面异常长相在管理上应掌握适宜的温、湿度、增强光照、合理施肥,根据黄瓜不同的变化采取不同的措施,在定植前培育出适龄壮苗。
②开花至结瓜期
A、正常植株长相。卷须粗壮伸长与主茎成45°角;雌花花大鲜黄子房较长向下开放,叶片平展刻深,叶面较厚先端尖,叶面积不超过400平方厘米;节间均匀,平均长度生长点1.4米左右,开放的雌花距顶端50厘米左右;瓜条顺直,呈细圆筒形,先端稍细,甩瓜快,色正常。
B、异常植株长相
症状:生长点附近的节间缩短,形成雌雄杂合的花簇。瓜秧顶端不生成心叶而呈现花抱头。严重时龙头出现燕麦弯曲状,甚至生长点消失。
原因:温室结构差,保温性能不好,夜间温度过低,根系活动减弱,光合产物少,生殖生长超过营养生长;未经大温差育苗,定植后没有很好促根控秧。初花期未进行变温管理,前一段温、光、水、气、土均较适宜,进入结果期后,一旦遇到持续低温寡照,地温偏低,制造养分少,而花、茎、叶、瓜消耗养分多,生长点分配到的养分很少,轻则燕麦弯曲或花打项,重则花芽不能分化而秃顶。另外育苗时养分不足,伤根、缺水、干旱、肥料不足或过量都能形成这种现象。
对策:建造优型的棚式结构,寒冷季节加厚保温层;采用温差育苗并注意炼苗;定植后至采根瓜前一般不浇水;初花期注意变温管理;平时注意温、光、水、土、气的综合管理,黄瓜进入结瓜期便能适当各种恶劣的环境,克服花打顶甚至秃顶现象的发生。
b、畸形卷须
症状:畸形卷须包括呈弧状、卷曲状、先端发黄状、一节着生多条卷须或只长卷须不发叶片。
原因:卷须呈弧状表示缺水;卷曲状表示营养不良,植株开始老化;先端发黄是发病的先兆。卷须先端色浓,但整个卷须色淡变黄,预示着霜霉病将要发生。多条状或只长卷须,可能是室温过低引起的。
对策:注意科学浇水,合理施肥。预防为主,综防病害。白天搞好采光储热,晚上加强防寒保温。
c、降落伞状叶
症状:开始在生长点附件新叶叶尖黄化,然后叶片叶缘黄化,黄化部分逐渐枯死。叶片中央部分凸起,而周围下卷,呈降落伞状。
原因:当蒸发作用受到抑制,生长点和叶缘则出现缺钙症状;在连阴雨天,白天关闭棚窗闷热,换气不足时,蒸发作用受到抑制易发生此症状。
对策:改善根际条件,促进根系发育。及时通风换气,以保证充分的蒸发量。生长初期土壤水分要适宜。症状严重时,叶面喷钙,控制氮肥用量。
症状:日光温室冬茬栽培黄瓜时,植株的中上位叶片急剧黄化。症状初期,早晨叶片背面呈水浸状,中午症状消失。数日后,水浸状部位逐渐黄化,最后除叶脉外,全部黄化。
原因:温室内气温低、地温低、光照不足。特别是长时间的低温寒冷,光照不足最易产生黄化叶。另外,寒冷季节,多肥多水会加重黄化叶。
对策:寒冷连阴天注意加强保温增光措施。地温低时注意少灌水。地膜覆盖、增施有机肥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育。
e、褐色小斑病
症状:沿叶脉出现褐色小斑点,或者叶脉出现油浸状,全叶出现小斑点。症状轻时,叶片仍可生长发育;严重时,叶脉间出现黄褐色条斑,叶片枯死,果实多数发育不良,果形短,不整齐。
原因:夜间室内气温在10℃以下,地温15℃以下,温室内湿度大、光照不足,易发生此症。
对策:夜间温度管理要适宜,避免气温和地温偏低。冬季栽培要少浇水,尤其天气不好时要控制浇水。增施农家肥。
f、瓜蔓徒长
症状:节间长、叶片大、叶色淡。侧枝长出的早,摘心后出现小蔓。在这些蔓上雌花弱,子房小,果实和叶片大小不相称,化瓜现象严重。植株长势过旺产量低。
原因:氮肥施得过多,水分足,光照不足,温度偏高,特别是夜温高,昼夜温差小,营养生长过旺。
对策:合理施用氮肥,控制浇水;加强放风;降低夜间温度,增加昼夜温差;适当延迟采收期,通过摘心或采用龙头向下弯曲等办法,以控制植株的长势。
g、急性萎蔫症
症状:收获初期至盛期,植株一直生长发育健壮,在晴天中午叶片出现急剧萎蔫症状,傍晚不能恢复原状。切断茎导管不见黄褐色。
原因:由于连续阴天不揭草帘,作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物而处于饥饿状态,土温低,根系活动也很弱。一旦天晴,室温突然升高,空气湿度降低,叶片水分蒸腾快,根系吸收水分功能弱,地下根部向上输送水分少,叶片就会再现急性萎蔫。
对策:几天不见阳光,一旦天晴阳光充足时,不要一下全部揭开草帘,最好揭开后发现萎蔫再盖起来,叶片恢复后再揭开;为管理方便,也可先揭一部分,逐渐全揭开;叶片萎蔫严时重,也可在植株上喷清水,防止过度萎蔫使叶片受害。
h、“镶金边”
症状:黄瓜生长点萎缩,心叶退绿,未展开的叶片向内弯曲。中上部叶片常出现“镶金边”即叶缘黄色,严重时叶缘呈黄白色;中下部叶片叶肉凸出,叶缘下卷,叶片呈“降落伞”状。刨开根部,可见根变锈色,根尖齐钝。
原因:施用过多,浇水不足,土壤溶液浓度过大,促使土壤表层盐分聚积过多而造成的生理障害。
对策:灌水洗盐。在室内设排水沟,反复2-3次浇水即可把盐冲走;增施秸秆肥,以肥压盐。一般亩施秸秆1000公斤左右。合理施用化肥。按计划产量和土壤肥力施肥,改追施单一氮肥为复合肥。
i、“污绿边”
症状:叶缘呈污绿色萎缩,进而焦枯坏死或叶片早落,以致全株枯死。
原因:多是由于喷药液量过大而引起的药害。
对策:对症下药,按比例用药,科学复配用药。
J、“水烫边”
症状:清晨叶子边缘似水烫一样,也在叶面上出现多角或圆点状水渍斑,太阳出来后不久便恢复正常,常被疑为霜霉病、角斑病病斑实为生理充水。
原因:由于地温高,气温低,温室密闭多湿,叶片蒸腾受到抑制,叶细胞内水分流入细胞间所致。
对策:注意温室经常通风换气,掌握地温与气温的平衡。
k、“灼伤边”
症状:受害部分初呈水浸状,逐渐呈白色、黄白色或淡褐色,叶缘呈“灼伤”状,以至全株枯死。速效氮肥施的靠植物根太近或施肥量过大,虽施后覆土,由于挥发性大,使植株叶片由下往上从叶缘开始青枯状干枯,植株生长缓慢,严重时全株死亡。
原因:主要是温室里禁用的碳铵或过量施用尿素、硝铵、硫铵等化肥,或大量施用未腐熟厩肥、人尿肥、鸡肥等有机肥。上述肥料在分解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氨气,当氨气在空气中达到0.1%-0.8%浓度时,就能危害蔬菜。如果晴天温度高,挥发氨气浓度大,1-2小时可导致黄瓜植株死亡。
对策;有机肥要充分腐熟。严禁使用碳铵。尿素、硝铵等化肥要少施、勤施,也可与过磷酸钙配合使用,并要及时覆土和灌水通风。
u&、畸形瓜
症状:畸形瓜包括弯曲瓜、大肚瓜、尖嘴瓜、大头瓜、小头瓜、细腰瓜、溜肩瓜、苦味瓜、起霜瓜。
原因:弯曲瓜是茎叶过密、通风透光不良,日照不足,缺肥,干旱,营养不良,植株衰弱时产生的;大肚瓜是授粉不良,缺钾,浇水不匀,前后期缺水,而中期不缺水产生的;大头瓜是受昆虫影响,营养不良产生的;小头瓜,受精期受到障害,干燥、长势弱;尖嘴瓜,高温、缺水、土壤盐分积累中毒,不受精或授粉不良所致;细腰瓜,花芽分化受到障碍,缺硼、缺钾、高温干燥也是造成细腰瓜的原因;溜肩瓜与低温、营养过剩有关,也有人认为是缺钙造成的;苦味瓜是在氮素过多,水分不足,低温,光照不良的情况下出现苦瓜素,主要原因是生理失衡所致;起霜瓜是夜间温度高、地温高、日照不足形成的。
对策:注意土壤耕作,维护植株长势;提高叶片的同化机能;冬季注意增光保温;根外喷打微量元素;温、光、水、土、气综合管理,才能把畸形瓜减少到最低程度。
(2)营养诊断。蔬菜作物的主要营养除了氮、磷、钾三要素需用量较大外,对钙、镁、铁、硫、硼、锌等元素的需用量也是不可缺少的。蔬菜缺乏任何一种必需元素,都将引起内部生理代谢失调,并在外部产生症状,使产量下降,品质变劣。
a、作用:氮是构成蛋白质、叶绿素、核酸、酶等的主要成份。作物细胞原生质是作物体内新陈代谢活动中心,而蛋白质是构成原生质的基本物质;叶绿素是作物叶子内制造“粮食”的工厂,因此,氮素对作物的生命活动以及对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b、症状:叶片小,上位叶更小,但不黄化;从下位叶到上位叶开始黄化;先从叶脉间黄化,最后扩展到全叶,叶脉间突出。坐果少,膨大不良,绿灰色,味较淡。
c、诊断要点:仔细观察,从上位叶还是从下位叶开始黄化,从下位叶开始黄化必是缺氮;注意茎的粗细,一般缺氮茎细。
土壤施用有机肥少,含氮量低;或种植前施用大量没有腐熟的秸秆,其分解时大量吸收土壤中的氮,造成土壤暂时性缺氮;砂性土的保肥性差和收获盛期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氮素,而得不到及时补充。
e、对策:大量施用腐熟的有机肥,用秸秆作基肥时要增施氮肥;低温时施用硝态氮肥效果较好,收获量大时及时补充氮肥。
a、作用:磷是作物体内核酸、核蛋白、磷脂、植素和多种酶的组成部分。磷是代谢过程的调节剂,参与糖类、含氮化合物的合成、脂肪的代谢。磷肥促进花芽的分化,生育过程中如果缺磷则会出现严重的生理障碍。
b、症状:苗期叶色浓绿、硬化、矮化、叶片小,稍微向上挺;定植后停止生长,叶色浓绿;子叶和老叶出现大块水渍状斑,并向幼叶蔓延,斑块逐渐变褐干枯,叶片凋萎脱落,果实暗绿色,成熟晚。
c、诊断:注意症状出现的时期,温度低时,磷难以吸收,易出现缺磷症;在生育初期,叶色浓绿,后期出现褐斑均是缺磷的表现;下位叶出现斑块、枯死、脱落。
d、原因:有机肥和磷肥施用量小;温度过低影响磷的吸收;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偏施氮肥;另外在石灰性土壤中,磷很容易被钙、镁固定而失去其有效性,从而发生缺磷症。
e、对策:改良土壤,增施有机肥,黄瓜苗期特别需要磷,所以在营养土上浇灌磷酸二氢钾溶液;在棚内大量施用过磷酸钙,磷酸二铵,可将过磷酸钙与10倍的有机肥料混合,直接施到植株根系附近,可用0.2%的磷酸二氢钾或0.5%的过磷酸钙水溶液叶面喷肥。
a、作用:钾对植物细胞的分裂、碳水化合物转化有重要作用。
b、症状:黄瓜生长前期,先在叶缘上轻微黄化,后在叶脉间黄化,顺序很明显;在生育中、后期,中位叶附近出现和上述相同症状,然后叶缘出现灼烧状而枯死,随着叶片不断生长,叶向外侧卷曲,瓜条稍短,膨大不良。
c、诊断:植株从基部向顶部发展,老叶受害最重,下位叶缘急剧黄化,必是缺钾;下位叶到中位叶的叶缘变褐,成为所谓的“镜框子”状;全叶翻卷;大肚果多。
d、原因:在砂土等含钾低的土壤上易缺钾;施用堆肥等有机质肥料和钾肥少,供应量满足不了吸收量时易出现缺钾症;地温低,日照不足,过湿等条件阻碍了对钾有吸收;施氮肥过多,产生对钾肥吸收的拮抗作用。
e、对策:施用足够的钾肥,特别是生育中、后期,注意不可缺钾;植株对钾的吸收量是吸收氮量的50%,确定施肥量要考虑这一点;如果缺钾,可用硫酸钾平均每亩次15-20公斤追施。也可用0.1%磷酸二氢钾叶面喷施。
a、作用:钙在植物体内的代谢过程中,对蛋白质的合成和碳水化合物的输送,以及对植物体内有机酸的中和都起着重要作用。
b、症状:上位叶稍小,皱缩不平,向上卷曲;叶脉间黄化,叶缘枯死;在叶片出现症状的同时,根部枯死。
c、诊断:仔细观察生长点附近叶片黄化状况,如果叶脉不黄化,成花叶状则可能是病毒病;同样的症状出现在中位叶上,而上位叶是健康的,可能缺乏突然萎缩情况很少,缺硼,果实会出现细腰状,叶片扭曲。
d、原因:氮多、钾多明显地阻碍了对钙的吸收;土壤干燥、溶液浓度大、阻碍对钙的吸收;空气湿度小、蒸发快,补水不足时易产生缺钙。
e.对策:如钙不足,可深施石灰肥料,以利深层根的吸收;避免一次用大量钾肥和氮肥;适时灌水,保证水分充足;缺钙的应急措施是用0.3%的氯化钙水溶液喷洒叶面,每周两次。
a.作用:镁是构成叶绿素的重要元素,并对果实的成熟、果实的大小和品质有影响。
b.症状:生育前期,上位叶脉间的绿色渐渐地黄化,进一步发展,除了叶缘残留绿色外,叶脉间均黄化;生育后期,除叶脉、叶缘残留点绿色外,其它部位全部黄白化。
c.诊断:注意发生时间,结瓜前,缺镁的可能性不大。如发生缺绿,可能是保护地覆盖,受气体的障害;注意缺绿症发生的位置,如果是上位叶可能是其它原因;缺镁的叶片不卷缩,不硬化;叶缘缺绿并向内发展为缺钾,叶缘为绿色,叶中黄色或黄白化形成明鲜的绿环必是缺镁,症状从老叶向幼叶发展,最终全株黄化。
d.原因:土壤中含镁量低易发生缺镁症;钾、氮肥用量过多,阻碍了对镁的吸收,尤其是保护地栽培反应更明显;收获量大,没施用足够量的镁。
e.对策:土壤缺镁,在栽培前,要施用足够的含镁矿物质肥料;避免施用过量的氮、钾肥料,阻碍对镁的吸收;缺镁的应急对策是,可将钙镁磷肥施入植株两侧,同时也可用1%-2%硫酸镁水溶液喷洒叶面,每隔一周喷2-3次。
a.症状:整株生长无异常,但中、上位叶色淡;施用无硫酸根的肥料,用草碳等材料育苗,上位叶黄化,叶脉也黄化。
b.诊断:黄化叶与缺氮症状相似,但发生的症状部位不同,上位叶黄化为缺硫,下位叶黄化为缺氮;上位叶黄化症状与缺铁症状相似,缺铁叶脉有明显的绿色,叶脉间逐渐黄化。缺硫叶脉失绿,叶片不出现卷缩、叶缘枯死、缺刻小等现象;叶全部黄化,但黄化成花叶状时,可能是病毒引起的。
c.原因:在保护地栽培中,由于长期施用无硫酸根的肥料,有缺硫的可能性。
d.对策:施用含硫的肥料,如硫铵、过磷酸钙等。
a.症状:植株的新叶除了叶脉全部黄白化,叶脉逐渐失绿;铁在植株体内移动小,所以在生长点附近的叶脉先黄化,逐渐全叶黄化,但叶脉间不出现坏死症状。
b.诊断:如果新叶黄化、叶缘正常,不停止生长发育则为缺铁症。如果新叶畸形、萎缩、叶缘枯死则不是缺铁症;如果新叶出现斑点黄化不是缺铁,全叶黄化则为缺铁;植株根际土壤PH呈碱性,有可能是缺铁;在干燥或多湿的条件下,如果根的机能下降,则吸收铁的能力也下降,就会出现缺铁症状。
c.原因:碱性土壤易缺铁;磷肥、铜、锰在土壤中过量,阻碍了对铁的吸收,易发生缺铁;土壤过干、过湿、温度过低,影响根的活力,易发生缺铁症状。
d.对策:土壤PH值在8-8.5时,不要再施用大量的石灰性肥料,防止土壤呈碱性。温室中防止土壤过干、过湿、温度过低,应急对策是用硫酸亚铁0.1%-0.5%水溶液喷洒叶面。
a.症状:中位叶开始褪色,与健康叶比较,叶脉清晰可见;随着叶脉间逐渐褪色,叶缘从黄化变成褐色,最后枯死,叶片向外侧稍微卷曲;生长点附近的节间缩短;新叶不黄化。
b.诊断:缺锌症与缺钾症相似,叶片黄化。二者的区别是缺钾叶缘先呈黄化,渐渐向内发展,而缺锌全叶黄化,逐渐向叶缘发展。缺锌症状严重时,生长点附近节间短,植株叶片硬化,但缺锌硬化的程度比缺钾重。锌在植物体内易移动,因而缺锌多出现在中、下位叶上,上位叶一般不发生黄化。
c.原因:光照过强易发生缺锌;若吸收磷过多,植物即使也吸收了锌,也表现出缺锌症状;PH值高的土壤,即使土壤中有足够的锌,但其不溶解,不能被植物所吸收而表现缺锌症。
d.对策:土壤不要过量施用磷肥;缺锌的可亩施用1.3公斤硫酸锌;应急对策,用硫酸锌0.1%-0.2%水溶液喷洒叶面。
a.作用:硼可以增强光合作用,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合成、运输和糖的代谢,能调解植物体内有机酸的形成和运转,使有机酸不在根中积累。
b.症状:根系不发达;生长点附近的节间显著地缩短,甚至生长点死亡;上位叶向外侧卷曲,叶缘部分变褐色,中、下位叶片轻度失绿,并出现水浸斑;花发育不全;正在膨大的果实畸形,带有纵向的白色条纹,长成的果实上有污点,果实表皮出现木质化。
c.诊断:从发生症状的叶片的部位来确定,缺硼症状多发生在上位叶;植株生长点附近的叶片萎缩、枯死,其症状与缺钙相类似。但缺钙叶脉间黄化,而缺硼叶脉间不黄化;螨类危害也会使生长点附近叶片萎缩,生长发育受阻等,不要误诊为缺硼。
d.原因:在酸性的砂壤土上,一次施用过量的石灰肥料,易发生缺硼症状;土壤干燥,影响对硼的吸收,易发生缺硼症;钾肥施用过多易发生缺硼症;土壤有机肥施用量少,在土壤PH高的田块易发生缺硼。
e.对策:已知土壤缺棚,可预先施用硼肥;要适时浇水,防止土壤干燥;不要施用过多的石灰肥料;土壤要多施堆肥,提高其肥力;应急对策,可以用0.12%-0.25%的硼砂或硼酸水溶液喷洒叶面。
(五)病虫害及其防治
曝光温室黄瓜生产面积大,生长时间长,连作较多,经历不同季节的气候条件,容易发生病虫害。虫害种类较少,易于防治,病害种类很多,威胁也最大。因此,做好病害防治,是黄瓜栽培中经常要注意的一项工作,这是保证黄瓜高产的一项关键性技术措施。目前在日光温室黄瓜生产中常见的病害有: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枯萎病、灰霉病、炭疽病、白粉病、疫病、菌核病、蔓枯病、黑星病和病毒病等。
黄瓜霜霉病又称“黑毛病或“跑马干”。全国各地均有发生,日光温室中最常发生,一旦发生若不及时防治,病情发展迅速,短时间就能蔓延到所有的叶片,植株很快枯死,严重时甚至绝收。
(1)危害症状。幼苗子叶感病,正面产生不规则褪绿枯黄斑,潮湿时叶背产生灰黑色霉层,病情进一步发展时,子叶很快变黄干枯。成株期发病,多人中、下部叶片开始向上蔓延,发病初叶片呈水浸状病斑,以后逐渐扩大,由黄色变成淡褐色。因受叶脉限制形成多角形或四方形病斑。潮湿时叶片背面病斑处密生灰黑色霉层,严重时病斑连片,全叶变黄干枯,除顶端新叶外,全株大部分叶片枯死,病田一片枯黄,瓜条瘦小、质劣,提早拉秧。
(2)发病规律。霜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北方黄瓜霜霉病是从温室传到大棚、小拱棚,又传到春季露地黄瓜上,再传到秋季露地黄瓜上,最后传回到温室黄瓜上,所以霜霉病可终年不断地发生。发生时菌丝体先在黄瓜叶细胞间生长发育,吸收黄瓜叶细胞内的养分,以无性繁殖产生孢子囊,通过气流或雨水传播。孢子囊传到另一黄瓜叶子上后,若空气湿度较大,便在叶面的水滴或水膜中产生游动的孢子,随后变成圆形的休止孢子,休止孢子萌发后产生芽管侵入黄瓜叶内。若湿度不足、温度较高,孢子可直接生产芽管,侵入黄瓜叶内。霜霉病的发生与流行和温、湿度有很大关系,其中湿度起主要作用,高湿是发病的前提,空气相对湿度85%上最适于孢子囊的形成、萌发和侵染。因病菌萌发和侵染时叶片上必须有水滴或水膜。如果空气相对湿度在50%-60%以下,病菌不能产生孢子囊,温度在16℃时即开始发病,最适温室16-24℃。当夜间室温由22℃降至12℃叶背有水膜,长达6小时病菌孢子就可萌发侵入叶内。气温低于15度或高于30度不易发病,42℃以上停止活动并导致死亡。
(3)防治方法。防治霜霉病应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生态防治为重点,药剂防治为辅助的综合措施。
①农业防治。首先选用高产抗病品种,目前比较抗病的品种经各地试验有津春3号。其次是培育壮苗,再次合理施肥,科学浇水,加强管理等措施促进植株中、后期健壮生长发育。
②生态防治。所谓生态防治就是创造一个有利于黄瓜生长,不利于霜霉病发生发展的条件,在不用药的情况下,通过控制生态环境达到减轻和控制病害的目的。目前各地采用的生态防治方法有以下几种。
A.选用无滴膜:日光温室薄膜最好选用吉林敦化第一塑料厂、浑江塑料厂生产的聚氯乙烯无滴膜。这几个厂的无滴膜的无滴、保温、透光、耐老化等性能均属上乘。
B.张挂反光幕:温室脊柱北侧可张挂反光幕,增强光照,提高温度,减少湿度(一般气温提高1-2℃,空气相对湿度降低3%-4%)。
C.膜下暗灌:冬季应减少浇水次数,切忌大小漫灌,必须采用膜下暗灌,或管道暗浇、膜下滴灌、渗灌等方法,都可以降低室内湿度,控制病害发生。
D.及时放风:黄瓜定植初期室外温度较高时,每天早晨放风1小时,达到排湿的目的;冬春季室温低,室内相对湿度高,虽然放风不利黄瓜生长,但也应趁晴天中午,打开放风口短时间放风排湿;2月中旬以后外界气温上升,可通过增加放风次数调节室内温、湿度,控制霜霉病的发生和发展。方法是:早晨先放风0.5-1小时,让湿气排出,然后闭棚。上午将温度提高到28-30℃,有利于黄瓜的同化作用,可抑制霜霉病的发生。但不宜超过35℃,超过则需放风。下午放风温度降到20-25℃,湿度降到60%-70%,通过低湿控制霜霉病的发生,当温度降到18℃时关棚;傍晚再放风2-3个小时然后闭棚。这样可减少黄瓜夜间吐水。如果夜间最低温度达12℃以上时,可以整夜放风、阴天、下雨天也要放风;另外灌水后也要科学放风。方法是:选晴天上午灌水,灌后马上关闭温室,使室内温度提高到32℃,维持1个小时,然后放风排湿,经过3-4个小时温降到25℃时再密闭温室,提温后再放一次风,即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E.营养疗法:一些研究表明,发病叶往往体内氮糖比失调。温室黄瓜采收期长,生长中后期长势弱,营养不足,植株体内的汁液氮糖含量下降,霜霉病容易发生。此时可采用叶面喷施氮糖液补充营养。白糖、尿素、米醋、水的比例为1:&0.5:1.5:100,隔5天一次,连喷4-5次,防效可达90%以上。若同时加入90%的疫霜灵或58%的瑞毒锰锌,效果更好。一般在下午3-4时喷雾,喷在叶子背面防效好。
F.高温闷棚:当霜霉病来势凶猛,药剂不能控制时,可用高温闷棚的方法杀死病菌。所谓高温闷棚,就是利用霜霉病原分生孢子在30℃以上时活动缓慢,43℃以上停止活动并逐渐死亡的原理,把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密闭,形成高温来达到危杀死病原菌的目的,习惯上称为“高温闷棚。
具体方法:在闷棚的前一天,给黄瓜浇一次大水,同时喷打一次防治霜霉病的杀菌剂,次日上午(必须是睛天),关闭温室门窗,使室温升到44-45℃,为了掌握室温,通常在温室前、中、后部各挂上一支温度计,高度与黄瓜生长点相同。每隔15分钟观察1次,当温度达到43℃时开始计时,持续2个小时,此间温度不能低于42℃,也不能超过48℃。低了效果不明显,高了黄瓜易受灼烧。同时注意观察植株表现,当室温达45-46℃时,生长点以下3-4片叶上卷,生长点斜向一侧,这是正常表现,不必惊慌。若温度不能连续达到43℃以上时,可点燃石蜡以促进增温;若超过45℃时,不宜采用开口放风的方法来降温,可适当间隔放草帘遮阴保持所需温度。时间达到后再多点放风,徐徐降温。第一闪闷棚后的4天左右还需再闷棚一次,这是由于高温闷棚多杀分散在叶子表面的孢子,而侵入叶子里的孢子往往得以生存下来,它们潜伏2-4天后又会产生新的分子孢子,继续扩散危害。所以,必须连续两次高温闷棚才能彻底根除湿里的病原菌。
高温闷棚后,若病斑呈黄干枯,边缘整齐,周围鲜嫩色,病斑背面霉层干枯或消失,说明效果好;若病斑周围呈不规则黄绿色,叶背面霉层新鲜呈灰色,说明效果不好,查明原因后,迅速采取有效措施。
高温闷棚,行之有效,但必须掌握以下技术环节;一是只限于黄瓜生长健壮或略带旺长的温室进行,前期苗子小,后期植株衰老的都不宜采用。二是连阴骤晴、地温低,绝对不准采用。三是闷棚前一天必须浇水,当日早晨不放风。四是闷棚结合喷用高效杀菌剂效果才会更好。五是闷极进行中当室温升到43℃以上时,生长点以下没有卷叶现象,或发现生长点小叶萎缩,说明土壤水分和空气湿度不足,或者植株不适应以致灼伤,应及时逐渐放出热量,结束闷棚。
③药剂防治
A.熏烟:温室黄瓜可采用百菌清烟剂防治。在未发病前用40%百菌清烟剂,每亩温室用药200-250克,傍晚闭棚后熏烟,次日早晨通风。每隔7天熏一次,连续6-8次,省工、省力效果好。
B.喷粉:用5%百菌清粉尘剂或5%防霉灵粉尘剂进行喷粉。喷粉不但成本低,方法简便,而且冬季不放风时不增加室内湿度。方法是:每亩温室用药0.75-1公斤,用丰收5型或10型喷粉器喷粉。从温室尽头开始,站立在温室北边人行道上,平举喷雾管。5型喷粉器每分钟36转左右;10型喷粉器每分钟52转左右,每次5-10分钟即可喷完。喷粉要在早晨或傍晚进行。喷粉时密闭棚室,3小时后可放风。一般喷粉5-6次,每次间隔7-8天。粉型药剂不但防效好,而且外加少量微肥,还有促进生长,防止衰老的作用。
C.喷雾:发病初期可喷75%百菌清600—800倍液,或58%瑞毒霉锰锌500倍液、或64%杀毒矾M8600倍液,或64%的恶霜锰锌500倍,各种农药交替使用,可防治产生抗药性,提高防治效果。
使用上述药剂效果不好时,可用特效药剂72%仙露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2.2%猛克水溶性药剂1000倍液,轮换喷打,每隔5-7天一次,连喷2-3次,可有效控制霜霉病的流行。
2、细菌性角斑病
该病主要危害叶片,也能危害茎蔓和果,严重时叶片干枯,果实腐烂,大量减产。
(1)危害症状。子叶发病初为水浸状,浅绿色,近圆形凹陷斑,后变为淡褐色干枯透明斑。真叶发病初期叶面上出现油浸状小斑点,并渐渐扩大,因受叶脉限制形成多角形黄褐斑,潮湿时叶背病斑处有乳白色菌脓,干燥时呈白粉末状。最后病斑容易开裂或穿孔。茎蔓发病,初为水浸状小圆点,后变为淡褐色,形成溃疡或裂口,表现溢出乳白色菌脓,病斑可向果肉扩展,沿维管束的果肉逐渐变成褐色,并可侵染到种子。严重时瓜条腐烂,有臭味。
(2)发病规律。黄瓜角斑病属细菌性病害。病原菌在种子上或随病残体留在土壤中越冬。种子上所带的病菌在种子萌发时即侵染子叶,而后通过溅水、农事操作、昆虫传播再侵染。残留在土壤中的病原菌通过溅水侵染叶片、茎蔓或瓜条。低温、高湿是此病发生的主要条件。发病和流行的适温是22-24℃,相对湿度70%以上。在日平均气温12℃以下,湿度越大发病越重。
细菌性角斑与霜霉病症状相似,容易混淆,而防治的药剂与霜霉病不能通用,所以必须认清两种病害的症状,才能对症防治。两种病的症状主要区别见表1。
(3)防止方法
①生态防治:可参照防治霜霉病的措施来进行
②种子消毒:用55℃的温水浸种15分钟,或100万单位农用链霉素浸种2小时,而后催芽播种。
细菌性角斑病
病斑形态及大小
病斑呈角形,病斑较小
病斑呈多角形,病斑较大
病斑颜色及穿孔
病斑颜色较浅,呈灰白色,后期几乎个个穿孔
病斑颜色较深,呈黄褐色,后期裂或不裂,但不穿孔
叶片背面病斑
在潮湿时水浸状明显,产生白色菌脓
潮湿时不呈水浸状,病斑上有灰黑色霉层
病叶对光透视
有透光感觉
无透光感觉
③农业防治:选无病品种,高垄地膜栽培,降低空气湿度,生长期间或收获后及时清除病叶、病株并深埋。
④药剂防治。发现病害用30%D杀菌剂500倍液或农用链霉素200毫克/公斤或新植霉素150-200毫克/公斤喷布。如果霜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同时发生时,可用70%DTM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40¥CT杀菌剂500倍液防治,均可兼治两种病害。
黄瓜白粉病又称白毛,无论保护地或露地的黄瓜均有发生,也是黄瓜的主要病害之一。此病主要危害叶片,其次是叶柄和茎,果实一般不受害。
(1)危害症状。发病初期叶面和叶背产生白色近圆形的小斑点,以叶面为多。环境适宜时粉斑迅速扩大,连接成片,似覆盖一层白粉。叶柄与茎上的症状与叶片相似,但折粉较少。后期白粉变为灰白色,叶片枯黄、卷缩、一般不脱落,严重时植株枯死。
(2)发病规律。白粉病病原菌为子囊菌亚门白粉属中的两种真菌。白粉病是由秋季大棚黄瓜传到温室,再由温室传到露地、秋大棚,最后又传回温室。由气流传播。由于此病菌繁殖极快,所以病害流行、蔓延迅速。
白粉病在10-25℃均可发生,适温16-24℃。但取决于湿度条件。在温室中湿度大、空气不充通,白粉病易流行。此外,管理粗放,施肥、灌水不当,尤其是偏施氮肥过多的地块,植株徒长,枝叶过密,通风不良,湿度大,易发病。
(3)防治方法
①农业防治。加强管理,培育壮苗,增强抗病力。温室内注意通风透光,降低湿度。加强水肥管理,防止植株徒长和早衰等。
②生物防治。使用抗生素防治黄瓜白粉病效果很好,如农抗120或BO-10等。运城地区使用这两种药效果均在90%以上。使用方法:这两种药均为100万单位(200倍液),发病初期喷洒,每7天一次,能有效地控制病情发生发展。
③化学防治。定植前先用硫磺粉或百菌清烟雾剂消毒,每1000立方米用硫磺粉0.13公斤,锯末0.25公斤,盛于花盆内,分放室内数处。或用45%百菌清烟雾剂每亩250克于傍晚密闭温室点燃薰蒸一夜;发病初期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倍液喷打、或40%多硫胶悬剂800倍液喷打,均有良效。发病严重时,可用42%粉必清300倍液喷雾。
黄瓜炭疽病在保护地生产中尤为普遍,常造成叶片提早干枯,损失很大。炭疽病在各个生育期均能发生,而以生长中后期发病较重。
(1)危害症状。幼苗发病子叶边缘出现褐色半圆形或圆形病斑。幼茎受害,基部缢缩、变色,幼苗猝倒。成株期叶片受害,在叶面上先产生黄褐色近圆形病斑,病斑外围有一层黄晕。叶片上病斑多时往往汇成不规则形的大斑块,使叶片枯死。干燥时病斑中部破裂穿孔,潮湿时病斑上长出黄色粘质物。茎蔓受害,病斑长圆形,凹陷,初呈水浸状、黄色、病斑扩大,如环切茎蔓病部以上茎蔓枯死。幼瓜不易发病,多在种瓜上发生。病斑初呈淡绿色,很快变为黑褐色,并凹陷,病斑中部有黑色小点,潮湿时病斑上溢出粉红色粘稠物,干燥时病斑逐渐干裂并露出果肉。
(2)发病规律。黄瓜炭疽病菌属半知菌亚门刺盘孢属的一种真菌。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或拟菌核在种子上或病残株上越冬,也可以在温室或塑料大棚里的旧木料上存活。越冬后的病苗生产大量的分生孢子,成为初侵染源,病菌主要借风、雨、昆虫传播,其发生发展与温、湿度关系密切。发病温度10-30℃,适温20-24℃,湿度达95%时发病严重。气温在30℃以上,湿度降至54%以下时,发病减轻或不发病。另外,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灌水过多、通风不良的温室发病重。
(3)防治该当。一是采用农业防治,实行3年以上轮作,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性;二是生态防治,及时通风排湿,把温室的相对湿度降低到70%以下;三是及时用药,在种子消毒、苗床消毒、土壤消毒的基础上,发病初期先用生物制剂农抗“120”100毫克/公斤喷打。再用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或70%甲托布津500倍液、或50%多菌灵600倍液,5-7天一次,连续喷4-5次,几种农药交替使用。
黄瓜灰霉病主要危害黄瓜的花与幼瓜,也危害叶与茎。
(1)危害症状。灰霉病病菌先侵染开败的花,长出灰色霉层后,再侵入瓜条,造成脐部腐烂。被害幼瓜迅速变软、萎缩、腐烂,病部表现生有灰褐色霉层。叶片被害,一般由落在叶面的病花引起,产生大型枯斑,近圆形至不整齐形,边缘明显,表面生有少量灰霉。烂花或烂瓜使蔓折断,整株死亡。
(2)发病规律。灰霉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灰葡萄孢真菌引起的,病菌是以菌丝、分生孢子或菌核的形式遗留在土壤中或附在病残体上越冬。主要借气流、雨水、农事操作传播,光照不足、温度低、湿度大是灰霉病发生蔓延的重要条件。温室冬季生产气温低,不能放风,湿度偏高,光照不足,早春连续阴天,最易感此病,一般元月份开始发病,2-4月份高峰,5月份以后气温上升,随着放夜风,病害逐渐减轻。
(3)防治方法
①农业防治。及时清洁田园,深翻土壤将病残体翻入底层,减少室内初侵染源。发病时及时摘除病花、病瓜、病叶,带出室外深埋或烧毁。
②生态控制。及时清除棚面尘土,增强光照,加强通风换气,适量浇水,切忌在阴天浇水,防止湿度过高,注意保温防寒。
③药剂防治。发病前用速克灵烟剂熏蒸,隔6天一次。发病初期用50%速克灵或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粗大 阴茎勃起照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