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火灾逃生丨如何避免高层建筑火灾逃生发生火灾时进入逃生误区

高层建筑逃生误区及逃生方法高层建筑逃生误区及逃生方法发合艾百家号【高层建筑逃生误区及逃生方法】如今城市里高层住宅建筑林立,而与之对应的则是高层住宅火灾事故逐年增多。受现有救援设施等因素制约,人们要想逃生,很大程度上还得靠自救。当高层失火时,哪些逃生方法是错误的,我们究竟该如何正确自救?戳图学习~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发合艾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疯狂的傻笑、眼泪拼命的留,为了美好生活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自媒体综合滚动
高层火灾逃生五大误区
转发微博//【高层火灾逃生五大误区】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近年来,高层建筑火灾频发,虽然消防部门经常针对高层建筑火灾进行实战演练,但真正发生火灾时,消防救援人员赶到火灾现场仍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在高层建筑中遭遇火灾,该怎么逃?性命攸关,注意这“五大误区”
分享文章到:
//微信分享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Sina.cn(京ICP0000007) &近年来,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高层建筑拔地而起。这些高层建筑彰显着城市繁荣文明的同时,也为城市公共消防安全带来新的隐患。
今年以来,河北省开展了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工作,通过消除不合格建筑材料、提高居民消防意识等活动,力争从源头上遏制高层建筑火灾。
●外墙保温材料不达标藏隐患
高层建筑外保温材料依据燃烧性能分为A(不燃)、B1(难燃)、B2(可燃)、B3(易燃)几种级别。虽然公安部早已明确要求民用建筑外保温材料燃烧性能必须达A级,但不少建筑企业仍因可燃材料成本低廉、保温性能好,在建设过程中大量使用,这为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带来极大隐患。
今年年底前,河北省将以易燃可燃外墙保温材料等为重点整治内容,集中查处、曝光重大隐患和消防违法责任人,对发生亡人事故特别是较大以上火灾事故的,依法依纪从严从重追究责任。
此外,河北省日前出台的《全省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工作方案》要求:对消防设施不符合要求的,责令限期整改修复,落实定期维护保养检测制度,确保完好有效;对疏散楼梯数量不足的,采取增设室外疏散楼梯等措施;对电缆井、管道井等管井以及电缆桥架封堵缺失或不严密的,使用防火封堵材料严密封堵。
●多高的建筑才叫“高层”?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第2.1.1条规定:建筑高度大于27m的住宅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24m的非单层厂房、仓库和其他民用建筑,被称为高层建筑。也就是说,按照层高3米来算,9层以上的住宅就可以成为高层了。
楼层越高,灭火难度越大。灭火,消防“高处不胜寒”。
为什么难?据了解,全球最高的消防云梯也只能到达130米,国内常规云梯高度只有四五十米;云梯的高度,在超高层建筑面前难以发挥作用;而直升机只能自带灭火剂,低空飞行风险大,在城市里灭建筑火灾很少见。
●高层建筑防火指要
日前,河北省公安消防总队研究制定了《高层建筑防火指要》,《指要》在“居民篇”中具体阐述了日常生活中市民们可能涉及的消防安全知识及注意事项。
1、家中配备灭火器、逃生面罩、独立式感烟探测器等常用器材。
2、装饰装修尽量不用或少用易燃可燃材料。
3、不随意丢弃烟头火种,不卧床吸烟。
4、教育儿童不玩火,不随意摆弄电气设备,不让未成年人独自在家。
5、蚊香点燃后不要放在可燃物上;不长时间使用电子蚊香。
6、家中和储藏室不存放汽油、酒精、鞭炮等易燃易爆物品。
7、小心使用明火,远离可燃易燃物品。
8、家中燃气设施定期对表后阀、燃气燃烧器具、连接软管、报警切断装置维护检测更换。
9、燃气泄漏,速关阀门,开门窗通风,不触动电器开关,不使用明火。
10、离家前检查用电器具、遗留火种,关闭燃气开关。
11、不私接乱拉电线,不在插座上过多使用电器设备,长期不用时切断电源。
12、经常检查家中电气线路,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更换,家装时电器线路要符合荷载要求。
13、不折叠使用、不长时间连续使用电热毯。
14、不在走廊、楼梯间、地下室、室内停放电动车或充电。
15、停车不占用消防车通道。
16、保持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畅通,不堆放杂物,不设闸上锁。
17、随手关闭常闭式防火门。
18、不在建筑管道井内堆放杂物。
19、爱护消防设施、器材,了解掌握使用方法,不挪作他用。
20、不损坏、埋压、圈占室外消火栓和水泵接合器。
21、不将防烟楼梯间前室、电梯前室占为己有,不遮挡、损坏室内消防设施。
22、不在社区内燃放烟花爆竹。
23、居住在顶层的居民不得锁闭通向楼顶屋面的防火门。
●逃生自救的误区
高层建筑结构复杂,火灾发生时,火场内情况瞬息万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对。究竟是向上逃生,是向下疏散,是突破火线,还是固守待援,选择科学的逃生自救方法至关重要。在向大家介绍科学的逃生方法前,先给大家介绍几种逃生自救的误区。
误区一:湿毛巾,捂还是不捂
根据科学论证,将湿毛巾对折3次(叠成8层),除烟率高达60%,效果最好。这是否意味着湿毛巾成为了火场逃生的“神器”?
首先得认清的事实是,湿毛巾在火场中究竟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一方面可以过滤颗粒比较大的烟尘和溶于水的毒气,如氨气、HCL等,但过滤效果有限,当火灾烟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达到1.3%时,人吸入便会失去知觉;另一方面湿毛巾含水,透过毛巾吸入的空气有所降温,可以起到保护嗓子的作用。
当屋内被烈火浓烟包围时,防烟面罩都不一定管用,湿毛巾更无“用武之地”,所以湿毛巾逃生一般适用于温度不算太高、毒气不算太大的烟气环境。
误区二:卫生间,躲还是不躲
火灾发生时,相比于卧室、客厅等场所,卫生间的可燃物相对较少,火灾蔓延较慢,且卫生间有充足的水源,除了有效灭火,还可起到补充饮水和降温的作用,为救援争取更多时间。
但是,卫生间并非理想的避难处,因为火灾的危险在于烟而非火,明火容易躲避,但燃烧产生的大量有毒气体却是致命的。着火时有毒的烟雾可以由通风道进入厕所,厕所空间狭小,有毒物质的浓度会迅速升高,若氧气含量低于14%,人就会缺氧昏迷,而厕所通常窗户较小且大多位于建筑物的隐蔽处,一旦被困逃生和救援相对困难。
火灾发生时能否躲进卫生间,首先得精准判断火场情况。当外面火势发展迅猛且所有逃生通道已被封堵时,卫生间是相对安全的逃生地点,可以通过浸湿的床单或者粗绳通过窗户、管道进行逃生。其次要看卫生间的耐火性能和通风性能。如果是对外有窗口的开放性卫生间,同时门又不是PVC等易燃材料,可以打开水龙头注满浴缸,最大限度降低环境温度,但需注意的是,这类卫生间必须得有窗,一是方便在窗口呼救、示警,方便救援;二是做呼吸、排烟之用。
误区三:原路脱险还是向着光亮撤退
通常情况下,火灾发生时人们总是沿着进来的楼道逃生,发现此路被封死后才去寻找其他出入口。殊不知,此时也许已失去最佳逃生机会。
此外,夜晚发生火灾时,人们也习惯性地向着有光亮的方向逃生。然而现实情况常常是大火发生时,电源多半已被切断或发生短路跳闸,光亮之地正是火魔肆虐之处,向着光亮那方撤退有可能遭到大火的围堵。
生活中进入新大楼或者陌生环境时,一定要细心观察周围的环境和安全出口及楼梯方位等,以备不测。火灾发生时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根据现场的情况灵活应对,黑暗中看到光亮一定要保持镇定,仔细分析是烟火还是灯光。
误区四:遭大火围困,跳还是不跳
火势愈大、烟雾渐浓,人们容易失去理智,会出现盲目跳窗、跳楼等行为。一般而言,救生气垫救援的有效高度只有10米,针对的主要是3层及3层以下的被困人员。若被困位置较高,盲目跳楼虽然逃离了火场,但摔伤致死的可能性比较大。
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被困于二楼的住户可选择跳楼逃生。跳楼时要考虑所在楼层位置的安全高度和楼下场地的安全情况,是否有可靠的安全保护措施。如有可能,跳楼前可尽量抱些棉被、沙发垫等松软物品或打开大雨伞,并寻找有人接应处跳下,以减缓冲击力。若无人接应,应尽量选择石棉瓦的车棚、水池、树木、草地等地方,徒手跳下时应双手抱紧头部,身体弯曲,蜷成一团,以便触地时利用滚动释放冲击力,减少身体伤害。
●高楼火灾逃生黄金法则
1.要事先了解和熟悉住宅的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防万一。火灾发生后,可以寻着指示灯或者指示标识逃生。千万不要乘坐电梯,以免电梯停电或失控。
2.房间内发生火灾时,千万不要惊慌失措,可以用灭火器或者消防拴第一时间扑灭,此时还应呼喊周围的人出来参与灭火和报警,如果火势无法控制,应该立即自己疏散,并且走时要把房门关上,防止烟气进入走道。逃出火场后,不要再顾忌遗留在室内的物品,再返回去拿。
3.当大火和浓烟已经封闭通道,应关闭房门内所有门窗,防止空气对流,延迟火焰蔓延的速度,并且用一些布条堵住门窗的缝隙,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用水浇在门窗上降低它的温度,等待救援。
4.当离开房间发现起火部位就在本楼层时,应尽快就近跑向已知的紧急疏散出口,遇有防火门应该及时关上,如果楼道被烟气封锁或者包围的时候应该尽量降低身体尤其是头部的高度,用湿毛巾或者衣物堵住口鼻。
5.一般高层建筑都会设有避难层。如果不能安全逃到地面,那么应往避难层逃生,在避难层等待救援。
(河北新闻网综合,编辑郑晓娟)
责任编辑:魏雨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如今城市里高层住宅建筑林立,而与之对应的则是高层住宅火灾事故逐年增多。受现有救援设施等因素制约,人们要想逃生,很大程度上还得靠自救。当高层失火时,我们究竟该如何正确自救?
高层住宅失火,可怕超乎想象随着现在楼层越建越高,高层着火时火势蔓延之快、危害之大着实令人难以想象。然而,网上很多火灾自救方法并没有与时俱进,仍旧只适用于以前的平房或者楼层不高的情况。这里,得先纠正几个误区,因为这些听起来很正确的求生贴士一旦运用不当,很可能把求生者推入更危险的境地。误区一:向下跑最安全高层着火时,朝哪个方向逃生应该视情况而定。如果着火层在你家楼上,这时你向下逃是毋庸置疑的。如果你家楼下着火,先冷静辨清火情,如果烟火不大,还是赶紧向下跑;如果下面的火势迅猛,首先,请不要幻想突破火点,因为火场中心温度可能已经达到1000℃以上,你是无法强行“闯关”的。此时应远离着火层往高层走等待救援,虽然仍存在危险(热烟尘上升的速度很快),但相比穿越火场风险系数显然更小。误区二:躲进浴室能逃生不少小伙伴觉得火灾来临之时,躲进有水源的浴室肯定是不错的选择。然而目前大部分的浴室因为防潮需要,会使用大量塑胶材料。在火灾现场中,塑胶制品不仅易燃,而且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反而容易将浴室化为“牢笼”。误区三:有救生气垫就能跳楼逃生因为太多影视剧的误导,很多求生者相信楼下只要有逃生气垫,就能向下跳楼求生。然而事实上,气垫逃生的极限高度是15米至20米(约六层楼左右),六层楼以上的人通过逃生气垫求生风险非常大。而且逃生气垫铺设时间长,一次只能保证一人安全使用,在分秒必争的火场设气垫并不现实,更多时候我们还是需要通过其他方式自救。
谁也不想遭遇火灾,但人生有太多的猝不及防,我们必须得掌握一些正确的自救方式加强训练,随机应变平日里的消防演习要引起重视,没准以后会用上。比如,高层火灾时就有16字应对方针:灵活应对、远离火源;小火快逃,浓烟关门!很多求生者虽然知道逃离火场,却忽视了“浓烟关门”也是一种自救。根据消防部队的统计数据,大部分的火灾遇难者都不是在他们之前所在的房间遇难,而是在逃生的过程中呛烟身亡。不能逃出时,找个有窗户通风的房间,把门密封起来等待救援,其实也不失为良策。紧急逃生时正确运用求生物品逃生时一定要尽可能发挥身边物品的“保命价值”,比如用湿毛巾捂鼻逃生,不仅被写入了高等消防专业教材,也是国家应急广播推广的办法。湿毛巾能过滤掉大部分浓烟和炙热的烟气颗粒物,但要注意湿毛巾折叠次数过多、含水量过高都会增大透气阻力,造成呼吸困难。一般建议以8层为限,同时一定要拧干水分。当然,如果身处学校、商场等难以找到湿毛巾的地方,就尽量不要浪费宝贵的逃生时间了。家中预备消防应急包应急包的使用概率非常低,可能一生都派不上用场,但只要在危机时刻用上,就能拯救自己或别人的生命。而正规的应急包中,至少应该包含下面这些东西:防毒呼吸面具据相关统计数据,约90%的火灾受害者死于燃烧中产生的毒气和毒烟,多数受害者在被烧之前就已经窒息。当火灾来临时,呼吸面具可以说是比湿毛巾更快捷安全的专业求生用品。
灭火毯灭火毯是由玻璃纤维等材料经过特殊处理编织而成,能起到隔离热源和火焰的作用。不仅可以用来隔氧灭火,控制灾情蔓延,更是逃生时的防护品。
逃生缓降器逃生降缓器通常由调速器、挂钩(或吊环)、吊带、钢丝绳索等组成,是一种可使人沿绳快速下降的安全营救装置。使用者先将挂钩挂在室内窗户、管道等可以承重的物体上,然后将绑带系在人体腰部,调节好下降速度,从窗户上降落到地面。虽然降缓器操作复杂,但如果熟练掌握,从二十层降到地面仅需一分钟左右,生死存亡之际,它绝对是求生者的救命神器。
(原标题:高层 | 这几个逃生误区想必你第一个就中了!)
(责任编辑:陈永旭_HZ10)
一键安装官方客户端
重大事件及时推送 阅读更流畅
http://cms-bucket.nosdn.127.net//7a57b457fdfba6516790.jpeg高层建筑火灾逃生自救“三要诀”高层建筑火灾逃生自救“三要诀”爱得归期百家号高层建筑火灾安全疏散导则新疆网讯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物业服务企业工作人员(以下简称工作人员)应本着“救人第一”原则,按照以下程序组织人员疏散:一、启动设施。消防控制室值班操作人员要确保火灾报警联动控制开关处于自动状态,同时拨打“119”报警。二、广播引导。消防控制室值班操作人员应立即启动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利用火灾事故广播系统最大音量不间断播报火灾发生楼层、火势蔓延情况,引导人员疏散。三、组织疏散。经过培训的工作人员应佩戴防烟面具,携带手电筒、救生绳、湿毛巾等自救和救生设备,按照“着火层—着火层以上—着火层以下”的顺序,通过疏散楼梯、楼顶平台、室外连廊,组织人员疏散。四、协助救援。疏散过程中,工作人员要逐层排查、营救被困人员,清点疏散人数,对一时无法疏散的被困人员,要采取必要措施予以安抚,防止盲目跳楼,并积极协助到场消防队员组织营救。为保障火灾时人员安全疏散,物业服务企业应做到“三要”:一要确保疏散设施完整好用。火灾事故广播是引导人员疏散的核心设备,在安全疏散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作用,要定期进行检测、维保,确保完整好用,同时强化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识、应急照明等设施管理。二要严格落实高层建筑“三禁”。开展防火巡查,严禁楼道存放杂物、严禁楼道停放电动车、严禁管道井堆放杂物,确保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畅通。三要加强日常消防宣传。适时组织社区、物业人员、居民开展消防安全培训和灭火应急疏散演练,鼓励、引导居民家庭配备防烟面具、手电筒等救生工具。高层着火后的逃生之道和逃生误区都有哪些?当被大火围困时,要沉着冷静尽快地判明情况,采取安全有效的逃生方法撤至安全地区。来看看,高层建筑着火的逃生之道有哪些?一、楼层低的利用窗户逃生。在火场受困时,大多数人可采用这个办法。前提条件是火势不大,没有蔓延到整个单元住宅,同时较熟悉室内的情况,具体做法是:将绳索(无绳索可用床单或窗帘撕成布条代替)一端系于窗户横框(或室内其他固定构件)上,另一端系于小孩或老人的两腋和腹部,将其沿窗放至地面或下层窗口,破窗入室从通道疏散,其他人可沿绳索滑下。二、利用阳台、外通廊、避难层设置的缓降器、救生袋、安全绳等专业设备进行逃生。在火场中由于火势较大,楼道走廊已被浓烟充满无法通过时,可利用阳台逃生。紧闭与阳台相通的门窗,站在阳台上避难,等待消防人员到来。三、利用空间逃生。在室内空间较大而火情不严重时可采用这个方法,其具体做法是:将室内(卫生间、厨房都可以,有水源最佳)的可燃物清除干净,同时清除与此室相连室内的可燃物,消除明火对门窗的威胁,然后紧闭与燃烧区相通的门窗,并用淋湿的被子、毛毯封堵防止烟和有毒气体进入,等待火势熄灭或消防人员的救援。四、利用管道逃生。房间外墙壁上有落水或供水管道时,有能力的人,可以利用管道逃生,这种方法一般不适用于妇女、老人和小孩。五、国家消防建筑规范要求,5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需设置避难层,一旦发生火灾,人们可尽快进入避难层,等待疏散和救援。六、工作或生活在高层建筑内的人们,遇火灾不要轻易跳楼。如果被烟火困在较低楼层(3层以下),可先将室内席梦思、被子等软物抛到楼底,再从窗口跳至软物上逃生;或是把床单、窗帘等接成绳,沿绳索悬垂自救。火灾发生后,如果没有掌握正确的逃生方法,陷入逃生误区就极有可能会失去生命。因此,火场逃生要避免陷入以下错误行为:1、大声呼救:遇到火灾,如果大声喊叫不但浪费体力和时间,更容易造成混乱,发生踩踏等其他危险。如果吸入的是有毒烟雾,有可能当场毙命,吸入的浓烟会导致呼吸道烧伤。正确做法:用湿毛巾或衣服捂住口鼻,如需示警,按响火灾警报,那个声音可比肉嗓子穿透力大多了。2、原路逃生:一旦发生火灾,人们总是习惯沿着进来的出入口和楼道逃生,发现此路被封死时,才去寻找其他出入口。殊不知,此时也许已失去最佳逃生机会。3、朝光亮走:紧急情况下,人们总是向着有光亮的方向逃生。但是,这时火场中电源多半已被切断或已短路跳闸,光亮之地正是火魔肆虐之处。4、身上带火“跑”:人身上着火后千万不能跑,越跑火就越旺。这是因为人一跑加快了空气对流而促进燃烧,火势会更加猛烈。“跑”反而将火种带到别的地方,还有可能扩大火势。应尽量先把衣服脱掉,浸入水中或用脚踩灭,如果来不及脱衣服,也可以倒在地上打滚,把身上的火苗压灭。5、直立行走:火灾时,有毒气体扩散很快,假如直立行走,容易吸入更多。所以应该采取较低姿势,弯腰匍匐前进,快速从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或楼梯逃跑。6、强行进入:起火后,房间的温度急剧上升,空气压强也骤升,如果突然外门打开,与空气热对流情况显著增加,并受通风条件、房间尺寸等因素影响,可能引起可燃物表面全部卷入燃烧状态,即为“轰燃”。正确做法:遇到房间着火,想要破门而入的话,先用手摸一下门的温度,这样才能确认火源究竟与门有多远。如果门不烫的话,踹门的风险也相对较小。一般为了安全起见,进去前,必须从侧面先将门推开一点缝隙,让空气慢慢贯通,切忌正面突然打开。家庭消防安全“四件宝”第一宝:灭火器任何大火,开始时都是小火,如果在家中备好灭火器,并能熟练地操作它,那么当星星之火燃起时,就可以将它及时扑灭。第二宝:防烟面具火场的烟雾是有毒的,许多丧生者都是被烟熏窒息而死的,如果家中备有一只防烟面具,在危急关头,套上防烟面具,就能抵御有毒烟雾的侵袭而死里逃生。第三宝:手电筒夜间失火,电路烧坏以后,屋内一片漆黑,特别是在睡梦中,还没有弄清楚是怎么回事,家中已是一片火海。这时,就需要一只手电筒照明,照出一条逃生之路。第四宝:灭火毯灭火毯是一种质地非常柔软的消防器具,由于毯子本身具有防火、隔热的特性,在逃生过程中,将毯子裹于全身,人的身体能够得到很好的保护。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爱得归期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爱了恨了伤了就来这里吧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初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