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出、指引和指导的区别、指明的区别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规范比较研究
   摘要:内部控制评价是内部控制执行结果的反映,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本文从上交所、证交所及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与保监会等所发布的内部控制评价规范出发,比较、分析了内部控制评价标准所规范的内部控制内涵、设计及施行、检查与监督及自我评价的披露等方面,从而为我国企业完善内部控制的制定和实施实践提供依据,也为我国监管机构完善内部控制法律法规、提高外部监管的效果和效率提供参考。 中国论文网 /3/view-1547056.htm  关键词:内部控制 评价规范      一、引言   内部控制作为公司治理的关键环节和经营管理的重要举措,在企业发展壮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从现实情况看,许多企业管理松弛、内控弱化、风险频发,资产流失、营私舞弊、损失浪费等问题还比较突出;从2010年企业随年报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来看,有些企业没有披露其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有少数企业甚至对其内部控制信息没有以任何形式进行披露,而披露了内部控制信息的企业也存在披露的内控的内容不统一,评价的标准不统一,其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格式、评价的对象、评价结论的表述、评价结论的时效性等方面也存在不一致。鉴于此,本文从《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以下简称“沪指引”)、《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以下简称“深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及其由《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组成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入手,比较、分析了三方内部控制评价标准所规范的内部控制内涵、设计及施行、检查与监督及自我评价的披露等几个方面,从而为我国企业完善内部控制的制定和实施实践提供依据,也为我国监管机构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法律法规、提高外部监管的效果和效率提供参考。“沪指引”从日施行,适用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深指引”于日起施行,适用于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但不含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基本规范”于日施行,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大中型企业,但是小企业和其他单位可以参照本规范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配套指引自日起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日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施行,在此基础上,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施行,并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提前执行。从中可以看出,“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虽然施行时间最晚,但适用范围最广,而“沪指引”和“深指引”都仅适用于上市公司。   二、内部控制内涵比较研究   ( 一 )内部控制的定义 “沪指引”所称内部控制是指,“上市公司为了保证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而对公司战略制定和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风险予以管理的相关制度安排,是由公司董事会、管理层及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一项活动。”“深指引”所指内部控制为,“上市公司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人员及其他有关人员为实现下列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相关规定;提高公司经营的效益及效率;保障公司资产的安全;确保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完整和公平。”“基本规范”认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等控制目标的过程。比较三方对内部控制的定义不难看出:(1)目的不一致。“沪指引”是为了保证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深指引”和“基本规范”是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提供的合理保证,但是两者所指的特定目标却存在些许差异,“深指引”是为了提高公司经营的效益及效率、确保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完整和公平,而基本规范却认为是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合理保证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2)性质不同。“沪指引”认为内部控制既是一项活动也是一种制度安排,而“深指引”和“基本规范”却认为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3)参与人的不同。“沪指引”和“基本规范”认为是全员参与,而“深指引”却认为只是“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人员及其他有关人员”参与,范围明显不同。   ( 二 )内部控制的责任人 “沪指引”和“深指引”都明确指出公司董事会应对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有效执行负责,“沪指引”更是认为“董事会及其全体成员应保证内部控制相关信息披露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虽然“基本规范”一直只称“企业”,没有指明具体的责任人,但在《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中有提到“企业董事会应当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真实性负责”,在《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中也明确指出“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企业董事会的责任”。   三、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规范比较研究   ( 一 )建立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规范应考虑的因素 “深指引”基本上完全借鉴了COSO全面风险管理8要素框架的思想,仅只是把COSO中的“风险应对”调整为“风险对策”,但是就此具体的解释而言,两者差别不大。“沪指引”也借鉴了COSO8要素框架的思想,但是却认为是“风险确认和风险管理策略选择”,而不是“事项识别和风险应对”。“风险确认”仅指考虑了风险,而“事件”识别不仅要识别“风险”也要识别“机会”; “风险对策”是一种风险控制措施,而“风险管理策略选择”却是一种风险管理策略,这有着较为本质的区别,“控制措施”显得较为被动,“管理策略”是主动行为。在对8项要素的解释上,“深指引”和“沪指引”都只是解释了要素的涵义,没有对该要素所包含的具体内容进行说明。“基本规范”在虽然在形式上借鉴了COSO 报告5要素框架,但却在内容上体现了风险管理8要素框架的实质。把原COSO 报告5要素框架中的“控制环境”修正为“内部环境”,却包含了8要素中“目标设定和内部环境” 的内容,其中的“风险评估”实际上包含了“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及风险应对”的内容。此外,“基本规范”还对各要素所包含的具体内容给出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不管是具体内容,还是内部控制体系,“基本规范”都进行了本质的创新。因此,三方规范对建立和实施内控制度时应考虑的因素本质上并没有不同,只是规范的详细程度不同。   ( 二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经营活动 “沪指引”认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通常应涵盖的主要经营活动环节有:销售及收款、采购和付款、生产环节、研发环节固定资产管理、资金管理(包括投资融资管理)、担保环节、研发环节、关联交易人力资源管理和信息系统管理等,并依次对所有环节涉及的具体经济业务活动进行了简要说明。该指引没有直接对重要控制活动给出分析,但是却以“专项风险的内部控制” 对控股子公司管理控制的内容及金融衍生品交易的控制活动应遵循的要求进行了详细阐述。“深指引”在公司内部控制通常应涵盖的主要经营活动环节上与“沪指引”没有大的区别,只是“沪指引”考虑了生产环节、研发环节和担保环节,“深指引”考虑了存货管理、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环节。与“沪指引”不同,“深指引”并没有对各项经营活动环节的具体内容进行说明,而是以“重点关注的控制活动”的形式对控股子公司的管理控制、关联交易、对外担保、募集资金的使用、重大投资、信息披露等控制活动,从遵循的原则、所涉及的各项具体控制活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范说明。此外,“沪指引”和“深指引”对除涵盖经营活动各环节的控制外的贯穿于经营活动各环节之中的各项管理制度,所指内容相同,表述上却存在差异。《内部控制应用指引》把公司内部控制通常应涵盖的主要经营活动环节和重要控制活动没有严格区分,一并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原则和“五要素”框架,通过《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6号到第14号规范了企业涉及的9项具体业务活动实施的控制,即资金活动、采购业务、资产管理、销售业务、研究与开发、工程项目、担保业务、业务外包、财务报告。9项应用指引分别从各项业务活动的内涵、所要达到的目标、每项业务活动各环节的经济业务活动及相应的控制点,从事各项经济业务活动所面临的风险及应采取的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范。实际上,企业重要控制活动应贯穿于企业主要经营活动环节中,两者有着本质的不同,但却不能将两者严格割裂开来。“沪指引”简要阐述了企业内部控制应涵盖的主要经营活动环节,但却没有指出其中所面临的风险及采取的应对策略;“深指引”除了提到企业内部控制应涵盖的主要经营活动环节外,更是从遵循的原则及应达到的目标量方面分别详细阐述了6项企业应重点关注的控制活动,但是却没有指出其内涵和各业务活动各环节的经济业务活动及相应的控制点,更没有指出该项经济活动所面临的风险及应采取的应对措施;而9项内部控制指引却弥补了前面两者的不足,更在其中处处体现了内部控制“五要素”框架的思想。
  ( 三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规范控制手段 控制手段是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的过程中为实现控制目标所采取的各项方法和措施的总和。一般来讲,内部控制的控制手段或措施有两类:一类是针对某项单一的控制活动或控制点,保证其有效性而一贯应采取的控制手段,如: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等;另一类往往针对的是企业整体业务或管理活动的控制,可以采用的控制手段有全面预算、合同管理、内部信息传递和信息系统等。“基本规范”结合各项控制手段的要求和企业在该项控制措施下应采取的具体控制措施,对前类控制措施进行了详细说明;《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的第15号至18对第二类指引从控制措施的适用范围、条件、目的、实施过程中各环节面临的风险及应采取的应对措施进行了详细的规范。“沪指引”没有单独就此进行明确规范,只是在“专项风险的内部控制”部分,结合具体内容给出了具体的控制措施。“深指引”除了在“重点控制活动”部分结合具体内容给出了具体的控制措施外,还明确指出“……建立相应的授权、检查和逐级问责制度,确保其在授权范围内履行职能;设立完善的控制架构,并制定各层级之间的控制程序,保证董事会及高级管理人员下达的指令能够被严格执行。”   ( 四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规范风险管理 “沪指引”仅指在“专项风险的内部控制”部分就控股子公司、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风险管理作了较为详细的界定,其他风险的内部控制只是一笔带过。“深指引”从整体上笼统进行了说明,“公司应建立完整的风险评估体系,对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政策法规风险和道德风险等进行持续监控,及时发现、评估公司面临的各类风险,并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基本规范”不仅从整体上针对企业所面临的内部和外部风险的识别、分析和规避等方面进行了提纲挈领的说明,更是把风险管理的思想嵌入到9项控制活动类应用指引的每项控制活动的每个控制点,更符合实际,体现了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   ( 五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规范监督 检查监督作为内部控制要素之一,是企业自行检查内部控制运行情况的重要举措。但是,“沪指引”、“深指引”及“基本规范”却对检查监督的目的、主体、方法、频率等方面进行了不同的规范。检查监督的目的。“沪指引” 发现内控制度是否存在缺陷和实施中是否存在问题,并及时予以改进;“深指引” 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和异常事项,评估其执行的效果和效率,并及时提出改进建议;“基本规范”下分为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日常监督是对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进行常规、持续的监督检查,专项监督是对企业发展战略、组织结构、经营活动、业务流程、关键岗位员工等发生较大调整或变化的情况下,对内部控制的某一或者某些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督检查。检查监督的主体。“沪指引”下公司应确定专门职能部门负责日常检查监督,配备专门的检查监督人员,并且公司董事会应对内部控制的检查监督工作提供指导及审阅内部控制检查监督工作报告;“深指引” 认为应设立专门负责监督检查的内部审计部门;“基本规范” 下内部审计机构或经授权的其他监督机构都可以。检查监督的方法。“沪指引”所认为的内部控制检查监督的方法实际上是包含了检查监督程序及方法的一整套规章制度。“深指引”没有涉及到检查监督的方法问题。“基本规范”也没有对监督检查的方法进行规范,但“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中明确指出,内部控制评价程序一般包括:制定评价方案、组成评价工作组、实施现场测试、认定控制缺陷、汇总评价结果、编报评价报告等环节,具体在对被评价单位进行现场测试时,可以综合运用个别访谈、调查问卷、专题讨论、穿行测试、实地查验、抽样和比较分析等方法。   四、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比较研究   ( 一 )不定期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沪指引”规定,公司在内部控制检查监督中发现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或存在重大风险时,应及时向董事会报告,董事会应及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经交易所认定,董事会应及时对外发布公告,披露说明内部控制出现缺陷的环节、后果、相关责任追究以及拟采取的补救措施。“深指引” 要求:“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如发现公司存在重大异常情况,可能或已经遭受重大损失时,应立即报告公司董事会并抄报监事会。公司董事会应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必要时应及时报告本所并公告。”“基本指引”只在“信息与沟通”部分笼统地谈到,没有说明是否对外披露以及披露的内容或以何种方式进行披露或报告的问题。   ( 二 )定期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定期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一般与年度财务报告的披露相联系,且以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形式进行披露。在此基础上,“沪指引”要求披露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的核实评价意见;“深指引”规定:“注册会计师在对公司进行年度审计时,应就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情况出具评价意见,公司应于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四个月内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和注册会计师评价意见报送本所,与公司年度报告同时对外披露。”而“基本规范”要求,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应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同时对外披露或报送,且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也应当同时对外披露或报送。。虽然如此,但三方规范却对内部控制披露信息内容上存在一些不同,而且所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格式、内容及披露时间等有不同的规定。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格式。“沪指引”和“深指引”均没有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格式进行规范。只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以参考格式的形式对此进行了规范,认为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应包括以下要素:标题、管理当局声明、收件人、评价依据、披露内容、评价结论、报告人单位及签名、报告日期等。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内容。“沪指引”规定的内容包括:内部控制的制定和运行情况;检查监督工作情况;内控制度及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风险及其处理情况;对本年度内部控制检查监督工作计划完成情况的评价;完善内控制度的有关措施;下一年度内部控制有关工作计划。“深指引”下的内容为:内部控制的制定和运行情况,是否存在缺陷;本指引重点关注的控制活动的自查和评估情况;内部控制缺陷和异常事项的改进措施(如适用);上一年度的内部控制缺陷及异常事项的改善进展情况(如适用);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针对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年度审计时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表示异议涉及的事项做出专项说明(如适用)。《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下,应分别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要素,对内部控制评价过程、缺陷认定、整改情况、有效性结论等相关内容作出披露。此外,如果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至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发出日之间发生了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因素,内部控制评价部门应根据其性质和影响程度对评价结论进行相应调整。显然,三者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内容上存在相同点,但也有所不同。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对外报出的时间。“沪指引”没有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对外报出时间作出明确规定。“深指引”规定,应于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四个月内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报送本所,并对外披露。《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规定,以12月31日作为基准日,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应于基准日后4个月内报出,这与“深指引”的规定本质上相同的。从上面的分析比较中,我们不难看出,《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无论是制度要求的口径和范围,还是具体要素和业务活动的内容及相互关系,较《上交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深交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都有了较大的改进。但是,上述规范都是基于现时条件下对内部控制执行有效性作出的评价,也没有对内部控制评价应采用何种方法作出系统规范的说明,而且,除了本文比较分析的规范外,因内部控制体系涉及内容广,如《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关于加强上市公司治理专项活动有关事项的通知》、《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及《关于做好上市公司××年年度报告披露工作的通知》等也涉及到了对内部控制体系中某一方面内容的规范,容易形成评价和监管的多种标准。这些法规的执行范围相互交叉, 法规的内容相互联系但又不完全相同, 同一个公司可能同时适用不只一个内部控制规范。在对公司内部控制进行评价时缺乏统一的评价依据,不仅会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也会影响运行效果和效率,自然其评价结论也会不具有比较性,这会影响外部投资者的决策,造成不同的经济后果。这样的现实,不仅降低了法规的实务操作性,也势必会转换为执行过程中的阻力。      *本文系湖北省科技厅项目“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研究”(项目编号:2010DEA015-1)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2006年)。   [2]深圳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2007年)。   [3]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08年)。   [4]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2010年)。   [5]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2010年)。   [6]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2010年)。   [7]财政部:《解读》(2010年)。   ( 编辑 聂慧丽 )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会议认为、会议指出、会议强调、会议要求各有什么区别?_百度知道
会议认为、会议指出、会议强调、会议要求各有什么区别?
我有更好的答案
会议认为:这是会议对一些事情的性质认定或者指出一些事情的重大意义。会议指出:这是会议指出一些目标性、纲领性的内容。会议强调:要强调的内容。一般是容易被忽略、可能开会者或者基层会不重视,但又十分重要的内容和要求。会议要求:一般是对工作的具体安排和部署。以上的会议认为、会议指出、会议强调、会议要求这些内容,常常出现在对会议的新闻报道,或者会议简报中,通过四方面的总结,基本上可以全面理解这次会议的内容和重点,以及具体任务。
会议认为在观点上是有所保留的,就像事情对错不清,但个人认为是对的;会议指出在观点上是明确的,是对已发生的事物做出的评论;会议强调观点更加明确,是应该重视的,会议要求是要按要求执行的。四者的关系是引导、指明、导向、执行的关系。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从程度上略有加强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当前位置: >>
2015哲学常识易混易错观点辑录 (1)
哲学核心知识(万中整理)哲学核心知识是什么为什么①从本义上看,哲学是指爱智慧 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和追求智慧。 ②从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哲学就是一门给②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 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理论化、 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系统化的世界观。 地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③从与方法论的关系看,哲学也 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 哲 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是世界观 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 学 与方法论的统一。 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④从与具体知识的关系看,哲学 ④从哲学的任务上看,哲学能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 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 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括和总结 ⑤时政意义: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发挥哲学的思想⑤从与生活的关系看:是美好生 库作用,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活的向导,是指导人们生活的更 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 好的艺术。 哲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学 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的 的问题; 基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本 的问题。 问 题 义的伟大实践,有利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①它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 基本问题。 ②它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它贯穿 于一切哲学的始终。 ③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 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区别联系 ①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 ①人们把世界观形成体系,用某种理论形式表现出来就 哲 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 有了哲学。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学 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就是关 ②都把整个世界当作研究对象,都是对整个世界否认根 与 于世界观的学问。 本看法和总的看法。世 ②主体不同:世界观自发形成, ③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 界 人人都有;而哲学只有经过系统 观 学习的人才能掌握。(哲学家) 的 ③特点:世界观往往是零散的、 关 朴素的、缺乏理论论证的,而哲 系 学是理论化、系统化,有序、逻 辑和完整的体系。哲学属 哲 学 与 时 代 的 关 系 于思想 文化范 畴, 时代包 括一定 社会的 经济和 政治、文 化等。①哲学来源于时代,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哲学属于思想文化范畴,是对一定时代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它的内容来源于时代。真正的哲学能够 正确地反映自己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 概括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② 哲学反作用于时代,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和推动力量。哲学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哲学 还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指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 美好的未来, 同时能够动员和掌握群众, 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形态 唯 物 主 古代朴 素 唯物主基本观点 认为金、木、水、火、土等是世界的本原。评价 进步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 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 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义义局限性: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 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 质形态,复杂问题,简单化。近代形 而上学 唯物主 义 辩证唯 物主义 和历史 唯物主 义 主观 唯 心 主 义 客观 唯心 主义 唯心 主义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 进步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的属性 局限性:仍然把物质的具体形态等 同于物质。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 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 反映了社 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 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 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 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是我们认识世 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 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看成意识 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 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 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把客观精神(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 世界的本原。 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 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产生 ① 阶级基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础:无 产阶级 的产生 和发展特征 ① 唯物主 义与辩 证法的 有机统 一 ②中国化 ①毛泽东思想 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精髓: 实事求是 。 ②邓小平理论它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落后的 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 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主题:什么是社 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功能、地位 ①地位: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以往哲学和科学发展的思 想结晶, 是科学的世界观和 方法论,是人生的根本指 南, 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理论基础。 ②功能,作用,意义:可以 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 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 使我② 自然科 学基 础:唯物辨 证的自 然观与 唯物辨 证的历会主义, 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建设什么 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党对的 认识。 的过程中少走弯路; 可以帮 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 ③ 理论来 源:黑 格尔的 辩证法 和费尔 巴哈的 唯物主 义史观的 有机统 一 ③ 科学性 和革命 性的统 一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地位:是我们 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 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的传播和发展的过程。 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一是,帮助中 国人民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法,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 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 力; 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 自然、 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 发展, 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 活和实践, 从而为人们的生伟大胜利;二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 为马克思主义注入了新鲜经验和新鲜活力, 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指导。唯物论原理盘点 原理 内容 方法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并能为人的意识所 一切从实际出发 世界的物 质性原理 反映的客观实在。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不依 实事求是 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 整个世界是客观存 在的物质世界。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 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 事物运动 是 有规律的 原理 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 既不能被创造, 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 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按规律办事,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①尊重客观规律是充分、有效地发挥主① ②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规律客观 性和 主观能动 性的 辩证关系 原理 ②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人认识和掌握客观握规律。 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规律的必要条件。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③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利用规律,造福人类;二 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 是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 改 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的统 变或创造条件,发挥对人们有利的作用,限制 一。 其破坏作用甚至变害为利。 ③ 主观能动性与规律客观性二者是有机结合的。 ① 的产物 ② 物质决定 意识原理 ③ 从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从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从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意识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 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 物质的反映。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①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不仅能认 ① ② 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识现象,且能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 意识能动 作用原理 律。 ②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其一,意识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 展起促进作用, 错误的意识则会起到阻碍的作 用。其二,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 制作用。物质和意 识的 辩证关系 原理 一切从实 际出发 实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 是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是指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 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 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 事求是事物本身固的规律性, 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 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 据。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是无产 真理。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 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 前提和依据 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 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 来,既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又 反对消极保守、无所作为的思想 ①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 ① 坚持实践第一, 在实践中锻实践和认 识的 辩证关系 原理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 炼成才 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 ② 宿。 ③ 实践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 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错误的 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追求真理 需要一个 过程原理 (人和真 理的关系 原理)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从实践到认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 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 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 或螺旋式的上升。 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 展真理。 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追求真理是 一个无止境的过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和发展观 原理 内容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 方法论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形而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 上学的孤立观。 普遍性 联 系 观 客观性 条 件 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 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事 物之间的联系是前后相继、历史的联系。 联系是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 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 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 即使人 ①们改变条件、 创造条件的活动, 也是有条件的。 件为转移。 性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 既要注重客 ②要具体和全面的分析条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主观条件;既要把 件,发挥主观能动性,变不利条 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 件为有利条件,使事物向好的方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 面发展,从而建立新的联系。 的不利条件。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 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 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 多样 性 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 展的各种条件。 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 和偶然联系等。 区别: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 ① 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数量上看它是一; 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 体,统筹全局,选取最佳方案, 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整体和部分在事 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 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 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 多 整体 与部 分的 样 关系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不 理想效果; 具备的功能; 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中处于 ② 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整体由部分 动整体的发展。 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 能, 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性能起决定作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体的 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① 系统 与要 素的 关系 系统是有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 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 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② 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掌握系统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注意遵循系统内 部结构的有序性, 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 趋向。发 普遍性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从自然界到人类社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与时俱 会、人的认识,都是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 进,开拓创新,具有创新精神。 复杂的过程。展 实质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是新事物的 充满信心,支持和保护新事物。 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 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 观 曲折的。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 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 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趋势 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 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 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 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 验,在曲折道德道路上问鼎事业 的辉煌。 区别: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两种不 我们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 同的状态 。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 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 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 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是事物由一种质态 的飞跃和发展;要坚持适度原 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 则。 状态 变化。 联系:事物的变化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 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 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 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事物的发展就是 这样由量变到质变, 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 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唯物辨证发的实质与核心和创新 原 理 对 立 统 一 关 系 矛 盾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 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 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敢于揭露矛盾,积 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人方面,这 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矛盾就 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 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① ②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内容 方法论 的 普 遍 性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 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 矛 盾 的 特 殊 性 侧面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 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 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 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 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 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三是同一事物中 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 有其特殊性。 矛 盾 的 普 遍 性 与 特 殊 性 的 关 系 矛 盾 的 不 平 衡 性 主要 矛盾 与次 要矛 盾的 关系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 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 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 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 盾。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 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 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 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 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 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 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 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 矛盾的正确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 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 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 事物的基础, 也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时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并 掌握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科学的工 作方法。 ② 既要克服只看到矛盾的饿普遍性, 忽视矛盾特殊性,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区别;又 要克服只看到矛盾的特殊性,忽视矛盾的普 遍性,看不到事物间的共性的错误倾向。 ③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 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 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 论依据。 ① ② ③ ④ 分清主次矛盾,一分为二,两点论 抓重点,抓主要矛盾 不忽视次要矛盾,统筹兼顾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矛盾 的主 要方 面与 次要 方面 的关 系在一个矛盾中,其两个方面的地位和 作用是不同的。处于支配地位,起着 主导作用的一方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 面决定。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是矛 盾的次要方面。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相互排 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 互转化。 ②矛盾普遍性原① ② ③ ④分清主次方面,一分为二,两分法 抓主流,抓主要方面 不忽视支流,次要方面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矛 盾 观①对立统一关系原理 理 ③矛盾特殊性原理① ② ③坚持全面观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④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 ⑤矛盾不平衡性原理 ①辩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即自己否 ①树立创新意识, 做到不唯书, 不唯上,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辨 证 否 定 观 ②只唯实。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是实现新 我们不仅要尊重书本,尊重权威,还要立足 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事物产生和促进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③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新事物产 断实现理论和实践创新与发展。 ② 具有革命批判精神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 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 础。 ④ 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 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唯物历史观原理盘点 原理 内容 社会 存在 与社 会意 识的 关系 方法论 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的社会意区别: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① 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 ② 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 识 方面。 联系: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各种各 样的社会意识归根到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 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 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 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②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 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 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 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从根本上说, 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 发展,但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 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人民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 ① 群众 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② 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是历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 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 史的 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创造 者 ①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 倡导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价值 观的 导向 作用 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②内容: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 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价值观对 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③性质:正确的价值观对认识世界和改造 世界起促进作用,错误的世界观则起阻碍 作用。 ①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 ① 价值 判断 和价 值选 择 足的程度作出判断,就称为价值判断。 ② 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根本的衡量尺度 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 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 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进一步作出的选择, ③ 就称为价值选择。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②特征:社会历史性,阶级性,主体性, 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把献身人民的事 多样性 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③标准: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 求。 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④ 妥善处理,兼顾,最重要的是 ①首先必须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 择 ②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价值 ③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的创 ④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三主观条件是: 造与 一是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 实现 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二是需要努力发 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三是 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 观的指引。 ①相互联系,相互区别:个人与社会相比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个人 与社 会的 关系 较,社会更为根本,起决定作用。 正确处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在个人与社会的②个人和社会是统一的。社会发展是个人 统一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发展的基础,社会发展也离不开个人的发 展。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 展其才能的手段。只有一在集体中,才可 能有个人自由。
哲学常识易混易错观点辑录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哲学常识易混易错观点辑录前言 1.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错) 2. 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ww.tceic.com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指引和规范的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