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光温敏核不育系水稻什么时候转移至人工气候箱

油菜温敏核不育Huiyou50S的温敏特征及育性基因分子标记筛选
利用雄性不育杂交制种是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途径,光温敏雄性不育作为细胞质雄性不育和细胞核雄性不育之后又一个重要的杂种优势利用途径,不仅可以通过广泛的恢复系来筛选强优势组合,而且可以通过异地穿梭育种实现“一系两用”,简化育种程序、降低生产成本。目前油菜光温敏雄性不育已经在实践上取得初步成功,湘杂油5号、赣两优2号等两系杂交油菜的推广应用,说明其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但是有关光温敏雄性不育机理的基础研究还相对滞后,尤其是对光温敏不育基因的定位和育性调控机理尚属空白,不仅制约了不育系的利用价值,也限制了两系杂交油菜的发展。油菜温敏核不育系Huiyou50S是项目组从甘蓝型半冬性油菜品种汇油50中发现的天然雄性半不育株经多年的系统选择选育而成的。本研究通过人工气候箱试验和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其育性转换机制和遗传机理作进一步的分析,试图通过对Huiyou50S的临界温度调查来确定该不育系的利用价值,同时,通过分子标记的筛选来确定不育基因的&
(本文共54页)
权威出处:
光温敏雄性不育材料的发现和选育是实现油菜两系法制种的重要基础工作,对油菜制种具有重要意义。Huiyou50S是从甘蓝型油菜品种汇油50中发现的半不育株选育而成的光、温敏雄性不育系,育性受隐性核基因控制。本研究以Huiyou50S为研究对象,对Huiyou50S、F_1和F2、BC1分离群体进行田间育性调查,对其遗传机理进行分析;利用人工气候箱温室处理,研究Huiyou50S育性转换的临界光周期和温度阈值;通过半薄树脂切片、扫描电镜、花粉压片染色对Huiyou50S及其原始材料分离的同源可育株的花药发育过程及花粉形态观察比较;并利用分组分析法(BSA)筛选与光温敏核雄性不育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不育系Huiyou50S是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受温度和光周期共同控制,短光高温条件下表现可育。在低温(昼14℃/夜12℃)条件下,无论光照长短,都保持稳定的不育;随温度升高,育性指数增加,但同时受光照影响,光长增...&
(本文共53页)
权威出处:
甘蓝型油菜是一种常异交作物,具有显著杂种优势,优良的杂交组合,可以比亲本增产20%~30%[1]。其杂种优势利用主要通过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法、细胞核雄性不育两系法和光、温敏核不育148华北农学报29卷两系法制种。三系法起步较早,已经在生产实践中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光、温敏不育两系法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但发展也相当迅速[2]。油菜光、温敏雄性不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而国外未见报道。在油菜中发现的光、温敏雄性不育有:甘蓝型油菜温敏核不育系湘油91S[3]、373S[4]和SP2S[5],光温敏核不育系H90S[6]和N196S[7],芥菜型油菜温敏核不育系K121S[8]。一般的光温敏不育表现为高温长光周期不育,但也有少数雄性不育表现为短光低温不育,较高温和高温下表现可育,称为反温敏型或反型温敏核不育,例如水稻中的萍乡显性核不育[9]、go543s[10]、滇农S-2[11]等。还有学者将细胞质雄性不育中的温敏系AB1[...&
(本文共6页)
权威出处:
1油菜分子标记分子标记是指可以在D N A水平上明确反映遗传多态性的生物特征[1]。依据对D N A多态性的检测手段,D N A标记可分为四类[1]。(1)基于D N A-D N A杂交的D N A标记,如RFLP标记;(2)基于PCR的D N A标记,其中又可分为随机引物PCR,如RA PD、ISSR,特异引物PCR,如SSR、STS;(3)基于PCR与限制性酶切技术结合的D N A标记,如A FLP、CA PS;(4)基于单核苷酸多态性的D N A标记,如SN P。目前,油菜研究中应用较多的主要为RFLP、RA PD、A FLP和SSR,主要应用于如下几个方面。1.1构建遗传图谱M cG rath和Q uiros[2]1990年用F2群体的61个个体,构建了北方小油菜(B.Cam pestris)的RFLP图谱。该图谱包括10个连锁群和84个位点,覆盖长度为912cM。1995年Song等[3]使用基因组D N A探针作出了...&
(本文共5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xuewen.cnki.net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请在APP上操作
打开万方数据APP,点击右上角"扫一扫",扫描二维码即可将您登录的个人账号与机构账号绑定,绑定后您可在APP上享有机构权限,如需更换机构账号,可到个人中心解绑。
检索详情页
{"words":"$keywords:水稻两用核不育系+$keywords:育性转换特性+$keywords:花粉母细胞+$keywords:反温敏核不育水稻+$keywords:形成期+$keywords:临界温度值+$keywords:敏感期+$keywords:人工气候箱+$keywords:减数分裂期+$keywords:自然条件+$keywords:系统研究+$keywords:温度诱导+$keywords:光温特性+$keywords:感温性+$keywords:感光性+$keywords:雄蕊+$keywords:鉴定+$keywords:光照+$keywords:材料","themeword":"$keywords","params":"$title:水稻两用核不育系go543S育性转换的光温特性研究"}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go543S育性转换的光温特性研究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go543S育性转换的光温特性研究
相关论文(与本文研究主题相同或者相近的论文)
同项目论文(和本文同属于一个基金项目成果的论文)
您可以为文献添加知识标签,方便您在书案中进行分类、查找、关联
请输入添加的标签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
&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
实名学术社交
个性化订阅推荐
快速查看收藏过的文献油菜温敏核不育SP2S的细胞学及育性相关基因的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油菜温敏核不育SP2S的细胞学及育性相关基因的研究
【摘要】:油菜光、温敏细胞核雄性不育是选育两系杂交油菜的一种重要途径,选育出临界温度较高的不育系,对一系两用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而光温敏雄性不育受基因和光温因子共同作用,其育性特征与遗传机制相对单一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更为复杂。本文以甘蓝型油菜新型细胞核雄性不育系SP2S为研究对象,正常可育近等基因系SP2F为对照,对SP2S的育性转换规律、不育基因连锁标记筛选、细胞学观察等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人工气候箱试验研究,长日照14/10h(昼/夜)处理下,长日照与前人处理的短日照对不育系SP2S影响基本一致,光长对育性作用不大,温度对育性具有显著性影响,临界温度为11.8-14.8℃,温度敏感期为开花前13-14天。
2、醋酸洋红染色鉴定生活力:SP2S花育性等级最高的6级育性生活力达到91.98%,到达高度可育状态,随着育性等级降低活力降低,到3级至1级时,生活力趋于稳定,保持在55%左右,表现为半不育,且长雄蕊与短雄蕊生活力无显著性差异。
3、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花粉粒经醋酸洋红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到SP2S花粉粒形状畸形,内陷变形,相互粘连,染色浅或不着色,呈现高度不育状态;SP2F花粉粒饱满呈圆形,染色后为暗红色,表明其内含物充实,SP2F花粉粒半径明显大于SP2S。半薄切片苯胺蓝染色观察花药内室绒毡层、小孢子发育及胼胝质降解过程,发现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系SP2S四分体及小孢子被大量胼胝质包裹,而且降解困难,壁物质降解延迟使得小孢子粘连在一起。
4、温敏不育基因的分子标记筛选及BnMSR66基因的分离:对351对SSR标记进行筛选,出现了6对有差异的引物,在进性单株验证,差异性条带在单株验证时没用重复出现,多态性消失。对胼胝质酶基因BnMSR66进行扩增及测序,所得片段长度为445bp,SP2F和SP2S材料的cDNA和DNA序列完全相同。包含一个全长为390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30个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对,与在花药中表达且与胼胝质分解有关的功能基因拟南芥AtA6基因和甘蓝型油菜BnA6基因具有很高的同源性。
5、小孢子释放过程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提取可育和不育材料不同发育阶段花蕾的RNA,反转录cDNA,对花蕾不同发育时期参与四分体外周壁上纤维素降解的基因BnQRT1,BnQRT2,BnQRT3及胼胝质降解相关基因BnA6和BnMSR66进行实时荧光PCR定量分析,这些基因在不育株中表达量比可育株中大幅度提高,胼胝质过多而且延迟降解趋势与荧光染色观察结果一致。表明绒毡层变形及功能异常导致小孢子释放有关酶基因表达异常与小孢子败育有关。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4【分类号】:S565.4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傅廷栋;[J];安徽农学通报;2001年05期
胡宝成,王毅,赵仁渠,赵成松,陈凤祥,李强生;[J];安徽农业科学;1992年01期
胡宝成,陈凤祥,李强生,张曼琳;[J];安徽农业科学;1993年04期
胡胜武,于澄宇,赵会贤,柯桂兰;[J];西北植物学报;1999年06期
武喆;刘霞;张光星;;[J];华北农学报;2010年04期
高海军;刘尊文;袁卫红;吴平;周贱根;;[J];湖北农业科学;2010年10期
席代汶,陈卫江,宁祖良;[J];湖南农业科学;1994年04期
杨光圣,瞿波,傅廷栋;[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杨光圣,瞿波,傅廷栋;[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董发明;洪登峰;刘平武;谢彦周;何庆彪;杨光圣;;[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贾曦;姚方印;李萌;;[J];山东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谭婷婷;刘立锋;陈伟;林超;李化银;李利斌;王淑芬;高建伟;程斐;;[J];山东农业科学;2011年08期
周可金,汪华春,童存泉,牛运生,许承保;[J];安徽农学通报;2002年04期
李文娟;田志宏;;[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11期
孙晓敏;李英;李艳明;习广清;谌国鹏;邓根生;;[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03期
胡宝成,陈凤祥,侯树敏,李成,陈维生,李强生,吴新杰,费维新;[J];安徽农业科学;1999年01期
侯树敏,胡宝成,陈凤祥,李强生,吴新杰,费维新;[J];安徽农业科学;1999年04期
沈俊高,刘宁,曹华,尹敬芳;[J];安徽农业科学;2000年01期
李泽福,夏加发,唐光勇;[J];安徽农业科学;2000年06期
孙永玲,郭高,李强生,肖桂萍;[J];安徽农业科学;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郭文英;乔格侠;任炳忠;;[A];北京昆虫学会通讯(第23期)[C];2011年
陈社员;官春云;王国槐;刘忠松;;[A];21世纪作物科技与生产发展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陈凤祥;胡宝成;李强生;侯树敏;吴新杰;费维新;;[A];2003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陈凤祥;胡宝成;李强生;候树敏;吴新杰;费维新;;[A];2003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张瑞君;那红梅;靖发顺;张书芳;周帮福;武兴丽;;[A];2003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陈卫江;李莓;曲亮;;[A];中国作物学会2007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孙松林;;[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孙宗法;程斐;孙朝晖;;[A];中国园艺学会第七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张映;刘富中;陈钰辉;周亚君;连勇;;[A];中国茄子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冒维维;薄天岳;陈锦秀;缪体云;任云英;陈学好;;[A];中国园艺学会十字花科蔬菜分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新品种展示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万凌琳;[D];武汉大学;2010年
张新梅;[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朱彦涛;[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赵会芳;[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王丽丽;[D];沈阳农业大学;2010年
梁红梅;[D];浙江大学;2011年
李志勇;[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王新发;[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张猛;[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陈美霞;[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瑞文;[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薄存沛;[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李炫丽;[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李霞;[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陈镇;[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樊志明;[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王俊义;[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朱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吴建忠;[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侯林波;[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傅廷栋;[J];安徽农学通报;2000年01期
胡金荣;李宏军;;[J];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24期
袁继红;;[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13期
韦信贤;黎小正;童桂香;吴祥庆;;[J];水产科学;2010年11期
白昌军;;[J];草业科学;1993年06期
郭玉莲;陶波;郑铁军;李宝英;翟喜海;潘亚清;;[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07期
陈旭;齐凤坤;康立功;李景富;;[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08期
杜玉虎;张绍铃;姜雪婷;吴俊;;[J];西北植物学报;2006年09期
魏忠芬;[J];贵州农业科学;2001年04期
陈大伦;张瑞茂;;[J];贵州农业科学;2006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于澄宇;[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严峥;[D];湖南农业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存义,何蓓如,孟荣华,刘曙东;[J];麦类作物学报;1997年01期
刘向东;;[J];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3年S3期
黎世龄;李润根;苏生春;;[J];种子;2006年03期
邢俊杰;李莉;李磊;李强;杲修杰;曹孟良;;[J];生命科学研究;2008年02期
林健荣;钟生泉;黄自然;张学武;黄星光;;[J];广东蚕业;1997年04期
曹双河,郭小丽,刘冬成,张相岐,张爱民;[J];遗传学报;2004年03期
李合生,曾汉来;[J];杂交水稻;1995年01期
邓祚荣,肖纪新;[J];中国农学通报;2001年05期
陈小荣,贺晓鹏,李云,连海;[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04年02期
邱振国;刘冠明;;[J];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海;李静;朱丽雅;姜大刚;董景芳;刘勤坚;周玲艳;刘振兰;刘耀光;庄楚雄;;[A];2013全国植物生物学大会论文集[C];2013年
吕川根;夏士健;胡凝;姚克敏;;[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杨晓云;;[A];中国园艺学会首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4年
孙大辉;崔艳;疏官胜;马荣堂;张梅;;[A];2009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9年
徐文文;何根;殷秀楠;赵靖;汪辉亮;;[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吴光国;李源培;刘晓暄;;[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王瑞聪;付晓彬;刘华姬;陈宇;;[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F:功能高分子[C];2013年
杨宇红;陈新;王力平;;[A];第十六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0年
李鑫;宋娟;张莉莉;程志鹏;李淑萍;仲慧;;[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耿鲁营;;[A];胜利油田北区堵水调剖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余俊芳;[N];电子报;2006年
张国栋 路广娥;[N];中国石化报;2010年
李启昌 王永刚;[N];云南日报;2007年
谭国器;[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罗越华;[D];海南大学;2008年
张华丽;[D];浙江大学;2014年
吴承格;[D];山东大学;2014年
周仲华;[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董军刚;[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董艳丽;[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陶雄;[D];上海大学;2014年
朱鹏;[D];长春理工大学;2013年
德力根胡;[D];长春理工大学;2014年
江红梅;[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宋亚娇;[D];长春理工大学;2013年
吴年强;[D];中南大学;2007年
康名松;[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宋亚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胡玉梅;[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您的位置: &
K型温敏雄性不育系KTP116A育性转换规律的研究
优质期刊推荐紫叶标记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中紫S的选育及其配组的杂种优势--《作物学报》1999年01期
紫叶标记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中紫S的选育及其配组的杂种优势
【摘要】:带标记的光-温敏核不育系在制种后对其F_1能籍标记性状在苗期检出假杂种,减少在生产应用中的风险。本研究采用中国水稻研究所保存的一份带紫叶标记的籼型紫叶稻(CN-pl)和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育成的温敏核不育系W6154S杂交,在F_2代选择紫叶稻回交一次后,以系谱法逐代选择而育成了带紫叶标记的光-温敏核不育系-中紫S_0在杭州(30.050N)的自然条件下中紫S具有延续25天的不育期,在人工气候箱控制条件下,中紫S在30.1℃的高温下,不同的光照长度处理基本上表现完全不育,自交结实率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中紫S的光长效应不显著,温度效应和光温互作效应分别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准,属光温互作型雄性核不育系,经用籼型、粳型及籼粳中间型三类合计15个品种(系)作父本与中紫S杂交,对杂种一代的杂种优势结果分析表明,中紫S具有较强的配合力。
【作者单位】:
【基金】:
【分类号】:S511.21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孙旭;柳絮;李润芳;王文英;姚方印;刘开启;;[J];山东农业科学;2009年10期
胡景涛;黄文章;严明建;;[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邓国富;梁世荣;周萌;周维永;高利军;陈仁天;戴高兴;张宗琼;;[J];中国稻米;2008年05期
蔡晶;王晓光;季芝娟;李西明;杨长登;马良勇;;[J];中国稻米;2008年06期
朱玉君;毛一剑;李春生;庄杰云;;[J];中国稻米;2009年06期
余显权,吴平理,赵福胜,金武宽,陈汉生;[J];贵州农业科学;2003年03期
王际凤;谷长先;黄培英;朱速松;王成招;张大双;涂丹;陆作楣;;[J];贵州农业科学;2010年10期
甘雨;向关伦;黄宗洪;杨占烈;潘建慧;郭慧;;[J];贵州农业科学;2011年12期
赵开斌,余华强,房振兵,田永宏,曹国长,余金洪,曾汉来;[J];湖北农业科学;2005年06期
陆燕鹏,万邦惠,陈雄辉,彭海峰,梁克勤;[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曾汉来;张端品;谢国生;;[A];2004’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4年
邓国富;高利军;张宗琼;黄宏明;周萌;;[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自然科学篇)[C];2004年
邓国富;高利军;张宗琼;黄宏明;周萌;;[A];中国青年农业科学学术年报[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树楠;[D];武汉大学;2009年
程式华;[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陈小荣;[D];浙江大学;2002年
付立忠;[D];浙江大学;2004年
陶华;[D];浙江大学;2005年
周祥胜;[D];浙江大学;2006年
夏九成;[D];四川农业大学;2006年
王聪田;[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周元飞;[D];浙江大学;2007年
邓国富;[D];广西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文清;[D];浙江大学;2010年
刘慧娟;[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孙小秋;[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陈艳丽;[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宋克堡;[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田振涛;[D];浙江大学;2003年
付爱斌;[D];湖南农业大学;2003年
赵海军;[D];安徽农业大学;2004年
王会峰;[D];郑州大学;2005年
贾银华;[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董凤高,朱旭东,熊振民,程式华,孙宗修,闵绍楷;[J];中国水稻科学;1995年02期
曹立勇;孔繁林;熊振民;;[J];浙江农业学报;1990年02期
钱前,唐绍清,林建荣,吕子同;[J];浙江农业学报;1995年04期
袁隆平;[J];杂交水稻;1992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孙旭;柳絮;李润芳;王文英;姚方印;刘开启;;[J];山东农业科学;2009年10期
王辉,王安东,胡振大,熊延军;[J];安徽农业科学;2003年04期
邱振国;;[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0期
胡景涛;黄文章;严明建;;[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贾良;来乐春;;[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5期
帅细强;汪扩军;周玉;谢佰承;;[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2期
王志伟;吉达维;张芹;华泽田;;[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9期
王守海,李成荃,许克农,罗彦长,王德正;[J];安徽农业科学;1994年02期
马汉云;王青林;吴淑平;刘新宇;张庆琛;霍二伟;沈光辉;徐士库;;[J];现代农业科技;2006年02期
王莹;陈广红;李振宇;刘圆;;[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木军;顾坚;周金生;田玉仙;刘琨;李绍祥;李政芳;杨和仙;;[A];21世纪作物科技与生产发展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曾汉来;张端品;谢国生;;[A];2004’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4年
唐文邦;陈立云;肖应辉;刘国华;邓化冰;;[A];中国作物学会2007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陶兴林;胡立敏;朱惠霞;;[A];中国十字花科蔬菜研究进展 2009——中国园艺学会十字花科分会第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邓国富;高利军;张宗琼;黄宏明;周萌;;[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自然科学篇)[C];2004年
蒲志刚;张志勇;张志雄;向跃武;蔡平钟;郑家奎;阎文昭;;[A];第五届核农学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邓国富;高利军;张宗琼;黄宏明;周萌;;[A];中国青年农业科学学术年报[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树楠;[D];武汉大学;2009年
程式华;[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陈小荣;[D];浙江大学;2002年
廖伏明;[D];湖南农业大学;2002年
蔡义东;[D];湖南农业大学;2003年
付立忠;[D];浙江大学;2004年
陶华;[D];浙江大学;2005年
周祥胜;[D];浙江大学;2006年
夏九成;[D];四川农业大学;2006年
杨木军;[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付庆云;[D];河南科技学院;2010年
杨文清;[D];浙江大学;2010年
陈长林;[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周飞捷;[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孙小秋;[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程红亮;[D];河南农业大学;2011年
宋鹏举;[D];河南农业大学;2011年
宋克堡;[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李金杰;[D];延边大学;2002年
董普辉;[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文兰,李群,谭振新,侯淑贞,崔梅;[J];山东农业科学;2001年02期
贾曦;姚方印;李萌;;[J];山东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孙旭;柳絮;李润芳;王文英;姚方印;刘开启;;[J];山东农业科学;2009年10期
吴跃进,王学栋,吴敬德,许霞,刘贵富,余增亮,何建军,邓建国;[J];安徽农业科学;1991年01期
许克农,李泽炳,李成荃;[J];安徽农业科学;1992年04期
杨剑波,李莉,汪秀峰,向太和,吴家道,孔令传,刘华开,张亚兵;[J];安徽农业科学;1996年03期
李泽福,夏加发,唐光勇;[J];安徽农业科学;2000年06期
周长海,王宝和,白和盛;[J];安徽农业科学;2001年02期
罗彦长,李成荃,张端品,王守海,王德正,吴爽;[J];安徽农业科学;2001年04期
王守海,罗彦长,王德正,李成荃,吴爽,杜士云;[J];安徽农业科学;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邓国富;高利军;张宗琼;黄宏明;周萌;;[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自然科学篇)[C];2004年
邓国富;高利军;张宗琼;黄宏明;周萌;;[A];中国青年农业科学学术年报[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官华忠;[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郎有忠;[D];扬州大学;2004年
邵元健;[D];扬州大学;2005年
周祥胜;[D];浙江大学;2006年
刘文真;[D];浙江大学;2006年
吴自明;[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邓国富;[D];广西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瑞清;[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陈迎春;[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李家飞;[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杨芳;[D];四川农业大学;2003年
刘亚楠;[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贾银华;[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赵开斌;[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朱克明;[D];扬州大学;2006年
高健强;[D];贵州大学;2006年
黄晓群;[D];四川农业大学;2006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孙旭;柳絮;李润芳;王文英;姚方印;刘开启;;[J];山东农业科学;2009年10期
霍雨艳;田志宏;;[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23期
王永杰;[J];安徽农业科学;2004年01期
单提波;赵明辉;陈温福;;[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9期
贾良;来乐春;;[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5期
刘新华;袁名安;陈金节;吴汉平;程渭树;颜贞龙;;[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6期
徐靖;韩义胜;唐清杰;王效宁;;[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1期
曹新国;黄一飞;胡锋;;[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21期
游晴如;黄庭旭;郑家团;杨东;涂诗航;谢鸿光;;[J];现代农业科技;2006年12期
赵开斌;余华强;梅汉成;田永宏;;[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金节;张从合;王合勤;严志;蒋家平;虞勇;;[A];2003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张大友;;[A];’2003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曾汉来;张端品;谢国生;;[A];2004’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4年
刘录祥;郭会君;赵林姝;李军辉;古佳玉;王晶;;[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8册)[C];2009年
杨晓杰;赵付安;谢德意;赵元明;唐中杰;李付广;房卫平;;[A];中国棉花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涂建;卢义宣;罗友金;刘晓利;奎丽梅;徐开荣;;[A];云南省作物学会年优秀论文选集[C];2004年
普双有;董广;袁丽华;;[A];2006年玉溪市“生态立市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树楠;[D];武汉大学;2009年
陈灿;[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张圣平;[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饶玉春;[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钟蕾;[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戴剑;[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张永生;[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王建龙;[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谢建坤;[D];浙江大学;2001年
蔡义东;[D];湖南农业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董巍;[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陈镇;[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黄志城;[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马栋;[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江涛;[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李瑞清;[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冷华南;[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谢冬容;[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毛一剑;[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杨旺兴;[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宜柏,贺浩华,饶治祥,孙义伟,黄英金;[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91年01期
袁隆平,顾铭洪;[J];杂交水稻;1989年04期
邹江石,聂毓琦,潘启民,傅春霞,郑为认,裔承宽;[J];中国农业科学;1989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肖秀媛;张光源;运广荣;李秀秀;;[J];蔬菜;1986年02期
纪家华,李红芹,王恩德,张娟;[J];中国种业;2005年10期
宋克堡;宋泽观;;[J];杂交水稻;2007年06期
贾继增,丁寿康,李月华,张京,张辉,齐秀改;[J];作物学报;1991年02期
李小林;邓安凤;邓君浪;徐雨然;谷安宇;年伟;史胜利;吴殿星;董阳均;李健强;张锦文;;[J];西南农业学报;2011年02期
岳耀忠,施瑞和,陈洪金,郝登奎;[J];天津农林科技;1997年01期
岳耀忠,陈洪金;[J];农业科技通讯;1998年12期
陶华,薛庆中,田振涛;[J];作物学报;2005年04期
黄双领;周忠丽;孙立民;张玉花;陈永新;;[J];中国棉花;2007年11期
岳耀忠,陈洪金;[J];长江蔬菜;199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志雄;张志勇;向跃武;王平;蔡平钟;蒲志刚;;[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8册)[C];2009年
李贵勇;杨从党;袁平荣;卢义宣;李本逊;邱崇力;何兴林;邓安凤;;[A];云南省“粮食高产创建”省农科院“八百双倍增工程”科技培训暨云南农业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岳福良;张相琼;张小军;李文军;张小红;;[A];中国棉花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七次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李伯群;谭昌华;余国东;石有明;;[A];中国的遗传学研究——中国遗传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杨荣仲;谭裕模;谭芳;刘海斌;黎焕光;;[A];中国作物学会甘蔗专业委员会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吴健聪;徐春霞;陈洪梅;谭静;韩学瑞;番兴明;;[A];2005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作物学会分子育种分会成立大会论文集(一)[C];2005年
郭承君;任树雨;谷志宏;王兆山;张廷义;;[A];中国棉花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张海滨;刘晓;张国范;;[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三次全国贝类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苏宁;胡茂龙;吴殿兴;兰莹;费桂林;金田蕴;万建民;;[A];全国植物分子育种研讨会摘要集[C];2009年
王永强;徐孟奎;孟智启;何克荣;何秀玲;;[A];中国蚕学会第三届青年学术研讨会暨浙江省第二届青年学术论坛——蚕桑分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宋逊风;[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6年
木棉;[N];中国医药报;2008年
萧翔;[N];农资导报;2006年
潘国良 通讯员 刘强;[N];中国石油报;2007年
记者  龙军;[N];光明日报;2006年
王晓浪;[N];农民日报;2006年
记者  肖军 通讯员  肖宪龙 王晓浪;[N];湖南日报;2006年
陈忠权;[N];天津日报;2007年
;[N];东方城乡报;2006年
;[N];贵阳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魏建和;[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6年
许如根;[D];扬州大学;2005年
段运平;[D];山西农业大学;2005年
刘艳荷;[D];浙江大学;2001年
李明顺;[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邹德堂;[D];东北农业大学;2002年
杨元明;[D];四川农业大学;2004年
路贵和;[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郝俊杰;[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陆钊华;[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袁黎;[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陆旺;[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周显升;[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4年
孙炳蕊;[D];山西农业大学;2005年
李明顺;[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0年
周良强;[D];四川农业大学;2002年
杨爱国;[D];四川农业大学;2003年
梁满中;[D];湖南农业大学;2003年
邓华凤;[D];湖南农业大学;2003年
胡志明;[D];湖南农业大学;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雄性不育系水稻培养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