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行业前景这个行业只是一个诈骗钱财的行业吗?

来自雪球&#xe6关注 移动互联网+能够带来中国心理咨询行业的革新吗?(下) 作者:唐京燕,香港大学金融系毕业、中欧商学院金融MBA。著名财经著作《私募帝国》以及《并购之王》的翻译者。3. 移动APP的使用体验我下载了数个心理类APP进行体验,也参考了一些媒体的访谈和软文。由于个人偏好,对某些平台的关注会更多一些。另外,受限于时间和精力,有些观点可能会比较偏颇,某些数据、信息也可能有错误,希望创业者和同行多指教。总之,创业维艰。这些项目早期的创业者们,都是我深深敬佩的。听FM是一些平均15分钟的有关心理治疗的音频,可以在线收听。图 心理类APP产品对比3.1 壹心理创始人:黄伟强(北京大学珠海分校心理学专业,13年心理学爱好者)上线时间:2011年7月融资情况:2014年9月 获得 北极光PreA;2015年1月由赛富亚洲基金领投,A轮融资方北极光创投跟投,融资金额近千万壹心理产品(官方公布的数据)根据壹心理团队的成长路径,PC端网站、APP端FM和APP端心理测试先后在2011年至2013年推出,这类产品都是不盈利的。直到2015年6月推出以阅读为主的壹心理APP,才开始从非盈利往盈利探索。三大APP1) &APP:口袋心理测试主要内容:专业的心理测试(MBTI、DISC等)和猎奇的心理测试(如电视剧《花千骨》里你是谁等)互动:每个心理测试有点击量统计和回复2) &心理FM8类主题的音频:包括自我成长、情绪管理、人际沟通、恋爱婚姻、职场管理、亲子家庭、心理科普和课程讲座,时常在5分钟-20分钟之间。心理FM主要是主播的自平台,所以各类音频内容的背后映射出主播自身的价值观,如说有些题目包括“不闻不问、不争不辩”、“学习及修行”、“妙玉因心理暗示而出家”等。据壹心理透露,心理FM已经沉淀出500余名主播。社区:用户会将自己的心情和经历拿出来分享,其他热心的用户也七嘴八舌的出主意。这类的自发的社区讨论,由于没有专业的引导,大多只是情感宣泄的窗口,没有达到治疗和咨询的效果。不过,社区是很好产生热点话题的地方。功能:参与社区讨论;给主播留言、互动;下载和收藏节目3) &壹心理APP首页包括读文章、做测试、学课程和听FM。读文章会直接跳到阅读分页。做测试分栏包括独家测试和专业测试两部分。学课程包括免费和收费两类,视频播放采用微吼APP。听FM是一些平均15分钟的有关心理治疗的音频,可以在线收听。阅读分页包括婚恋、亲子、职场、健康和科普五个分栏目。壹心理的文章基本上是编辑在科学的职业素养和正确的价值观之上经过仔细甄别筛选出的文章,笔者对壹心理的选文水平表示认可。每篇文章都可以通过点赞和留言来提升用户的关注。问答分页包括免费求助和专业求助。免费求助是用户通过文字输入的形式抛出自己的问题,由平台的咨询师进行简单文字回答。用户一般在问题抛出去两个小时内,就会收到咨询师的答复。用户在通过咨询师的免费答复中,对咨询师形成初步的判断,继而选择是否预约有偿咨询。问答分页对咨询师和用户双方建立沟通和平台后期收费非常重要 专业求助就会自动调至咨询分页咨询分页按照话题和专家两种方式进行预约检索。话题检索就是某咨询师开设的咨询专栏,用户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与专栏咨询师展开一对一的预约。专家榜则是按照用户的点评对咨询师进行的排名检索。图 壹心理内容架构定位和切入点· 壹心理在经过多年互联网+心理咨询实践中总结出“用专业化服务帮助来访者是目标,但用大众化内容吸引用户却是捷径”的心得。壹心理并没有把自己定位在专业心理咨询的严肃论调上,而是为心理爱好者和普通大众作为服务对象,为他们提供服务和内容。· 大部分的壹心理用户并没有严重的心理疾病,典型的壹心理用户的心理需求是“我心情不好了,我怎么办”、“我想学习心理学怎么办。”推广的方式1. 如何吸引心理咨询师:心理学爱好者/咨询师的需求是继续培训和缺少咨询对象1) &满足其继续培训的需求:· 通过互联网把最优秀的大师带到大家面前,举行了中国首个“心理名师公益课堂”· 联结各大高校的心理社团和咨询中心,推出525全国大学生心理节2) &满足其缺少咨询对象的需求:· 微信红包:在规定日期内完成网上心理咨询,获得100元红包· 打造明星专家:推出“儿童心理咨询专家”,“叙事治疗”心理咨询师等,为明星咨询师进行造势· 打造热点话题:比如反复减肥失败,如何找心理原因?如何克服焦虑情绪?然后把有共同关注点的咨询师放在同一个主题下进行宣传2. 鼓励UPG和PGC产生内容1) &专家:包括心理咨询师、心理作者、心理主播三类。壹心理目前拥有600多位专栏作者,500位心理FM主播和6000余位心理咨询师。壹心理提供给用户的包括可供阅读的文章和可供收听的内容;专家回答用户的问题;直接的咨询服务。壹心理对专家入住有一定的考核,以保证内容质量。心理咨询师通过发布文章或回答问题获得积分,而积分将影响到平台方壹心理对他们的推荐力度,以及后续的业务开展。2) &用户:还通过问答、社区等版块生成内容。3) &内容输出,打造IP:《自知心理学》和《一分钟心理学》是壹心理所出的两本书,目前后者正在京东预售。“壹心理周刊”更具互联网特色,每周固定在“壹心理”的微信服务号回复关键字获取。3. 扩大品牌知名度:推广PSY+跨界演讲系列活动是亮点,PSY是心理学英文psychology的缩写,“PSY+”,意指“心理学+无限可能”,“PSY+跨界演讲”活动旨在连接有价值的思想。这个活动在广州、深圳、北京办过三场,北京的活动还上了中关村创业大街设立的创业新地标天使汇大屏幕。收费项目1. 付费的心理测试2. 收费的心理课程,心理课程主要是面向心理学专业用户的咨询师课程,也有职场、亲子、婚恋的课程3. 通过壹心理预约咨询师,收费的项目。根据壹心理负责人表示,目前他们的平台已经有6300余名心理咨询师了。咨询师绕开平台的风险我使用APP的过程看到有部分咨询师正尝试绕开平台,与付费用户建立单对单的联系。比如说在问答分页,有咨询师就在免费答复中,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还有在进行一次有偿咨询后,咨询师就跳开平台与用户进行私下联系。这种咨询师绕开平台的情况还真不少。不过随着壹心理平台影响力的扩大和对咨询师的反向监督,抱着投机心理只想捞一把的咨询师会被平台惩罚的。总结:1. 有着新媒体基因的壹心理在专业的编辑团队操刀下,PGC增长非常迅速,值得借鉴。2. 壹心理在收费模式的探索中,由于有强大内容的支撑,切入得也很自然。3. 作为心理咨询平台,没有把严肃心理学强行灌输给用户,壹心理贴近大众心理,提升了亲切感。参考文章:亿欧网、36氪3.2 心理记创始人:杨杰,曾经是某知名社区的创始人。杨杰也把过去社区运作的经验放在产品设计上。公司:上海心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产品上线时间:2015年5月融资:2016年初,心理记获得由大众点评创始人成立的点亮生活资本及上市公司创业软件合投的近千万天使投资。首页包括心理测试、快速咨询、咨询机构等分栏,还有微电台和热门百科的。心理测试的选择更偏向趣味性和现实性,比如“从选楼层看你的创业潜质”、“你的前世恋人会在哪里?”。而严肃性、科学性的测试较少。快速咨询直接以60元/小时或120元/小时提出文字问题,悬赏咨询师。由于心理记采用的是充值模式,所以钱先到心理记的账户。咨询机构栏目尚未上线微电台主要是在微信群里进行广播热门百科是心理学文章的阅读咨询分页包括咨询师和专家两类。心理记采用LBS的方式,对咨询师进行物理位置定点,目的是鼓励线下面对面咨询。用户点击进入咨询师页面后,看可以对咨询师进行图文咨询(免费)和音视频咨询(收费)。用户可以对咨询师进行点评和送礼物,包括蓝色妖姬、巧克力、下午茶等用虚拟币购买的礼品。虚拟币可以通过完成攻略或者充值获得。若要进行音视频沟通,也需要在心理记平台先充值。这种咨询互动方式的设计非常有特色!由于鼓励线下面对面的咨询,咨询跳单的可能性会更高。我的心情值:通过简单6道题的检测,估计是心情值。不同的分值,会有不同的颜色。在心情值分数较低时候,就会建议你配对咨询师。还可以发表个性化的心情墙,让别的用户都可以看到。按照不同的兴趣小组、地区搭建的群,方便用户交流。跟QQ群很像,可以选择私聊和关注。紧扣心理记的名字,把个人的心情进行记录。笔者有幸跟创始人杨杰有过私下沟通,他把社区和聊天室的创业经验应用在心理记产品设计当中,加入了很多聊天互动的功能,增加用户活跃度,比如说虚拟礼物、聊天室、点评等,比较有特色。3.3 暖心理创始人:金玓,2008年开始从事心理咨询行业产品上线:2015年5月项目融资:2015年6月 天使轮公司:北京巧克力科技有限公司,包括暖心理APP和北京的线下心理咨询中心“中迪心理”,心理咨询中心还提供2B的员工心理咨询计划从产品上讲,暖心理不愧是女性创始人和产品经理的作品,在细节中处处透露出精致和柔美,很多的小心思确实让使用者感受到温暖和安全感。心理杂志每天都有更新,每天五篇内容,配着漂亮的图片、排版和积极向上的心理短文,让人爱不释手。后台的编辑真是费心了。圈圈是暖心理论坛的花名,一共8个圈圈,即分论坛。论坛内部对于话题的点赞称为“送暖”,对于回复的肯定称为“感谢TA”,很有文艺小清新范儿。论坛里面的发言人也主要是年轻女性居多,年龄普遍在20岁以下 轻咨询:每次图文咨询,收费是30元。趣味:减压音频有8个选择,内容包括提升自信心、身体疗愈等;解梦收费20元/次,现在收费1元/次。总结:3.4 云树创始人:黄循鑫(曾经天涯社区的站长,开设过心理咨询的论坛)公司:海南无线网景科技有限公司网址:融资情况:2014年8月已完成200万天使融资咨询:云树的运作模式很简单,用户可以选择自己中意的咨询师进行预约,也可以就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行描述,然后由咨询师“抢单”,通过电话沟通或者当面交流的方式来解决用户存在的心理问题。据了解,目前通过认证的心理咨询师有两百多名。在进行电话交流时,为了确保双方的个人隐私,由平台来连接双方的电话。而在线下交流时,平台要求见面地点必须是咨询师自己的办公场所。盈利模式:收取佣金,组织线下活动黄循鑫透露,未来主要还是以个人心理健康的角度切入,可能会增加心理电台等内容,提升用户的使用频次。据悉,云树已经和阿里达成合作,现有的认证心理咨询师将进驻阿里健康咨询预约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在线心理咨询、心理知识传播、在线预约等相关线上心理服务。评论:云树是发展线下活动较早的平台,活动主要集中在海口、广州等地。相较其他APP的社区,云树的社区有主动管理的痕迹,不过活跃度尚待提高。参考文章:猎云3.5 柠檬心理创始人:杨建洲公司:江苏南邮洲腾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网址:在设计柠檬心理这个App的时候,团队主要采用了社交+自诊+轻问诊的模式。在社交方面,一个版块叫心跳聊天,用户测量心跳之后可以找到相同心跳的人用文字和语音进行聊天。另一个版块叫情感树洞,在这个社区里面,用户之间可以进行匿名交流,同时专家也会及时参与到评论中给出专业的解答。而自诊则是通过各式心理测试实现的,通过测试用户可以认识到不一样的自己。此外,App每天提供一篇由心理专家提供的精选案例,使用户透过案例的描述和分析了解自身的心理状况。在品牌宣传方面,柠檬心理成功入驻今日头条,搜狐新闻,一点资讯,腾讯新闻等第三方资讯平台,总阅读量超过6000万。在品牌打造的同时为自己的产品进行导流。评论:柠檬心理的专家在线栏目,我居然可以直接查到咨询师的手机号码,这也太有奉献精神了吧。参考文章:猎云3.6 心情香蕉创始人:袁晶晶(早期从事金融与心理咨询行业,作为一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赵瑜融资情况:已获150万元天使轮投资公司:相交科技(武汉)有限公司网址:团队介绍:心情香蕉团队目前有20位员工,其中不乏对心理咨询行业的爱好者。产品介绍:心情香蕉目前主打微信平台,平台拥有婚姻情感、亲子教育、职场焦虑、抑郁失眠、创伤后遗症、解梦七个领域的咨询类别,每个领域都有对应的一批在线咨询师在工作时间范围内提供电话咨询服务。用户定位主要是大学生和投资商,后期可能扩充到警察和律师这些压力较大的潜在用户群。开展2B2C业务:大学生处在社会过渡阶段,压力比较大,虽然学校有开设心理辅导,但毕竟人数众多,没有办法做到每个学生都顾及周到。同样,投资商在工作上也属于压力较大人群。目前的用户群来源于团队举办活动和推广培养的群体,以及咨询师本身的长期客户。虚拟币:用户通过关注心情香蕉官方微信来使用产品,用户首先利用人民币充值获取等价香蕉币,再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对应领域的咨询师,通过系统发起电话连线,咨询完毕扣除对应的香蕉币转换为人民币到咨询师账户,支付方式有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支付。咨询师:·
心理咨询师来自全国各地,均为与心情香蕉签约的国家二、三级心理咨询师。心情香蕉通过群交流与免费培训来维持咨询师们的交流与反馈。心理咨询师在工作时间范围内,随时接听用户电话,为了保证服务质量,心情香蕉为咨询师制定声望、评论栏,为用户提供有质量的服务,客服部也会定期对用户进行电话回访· &咨询师价格定在1至20元不等,价格远低于同类产品。创始人认为,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心理咨询行业内部的不成熟和商业模式的不清晰是行业痛点,高价意味着咨询师的工作饱和度、经济效益降低。心情香蕉要做的,是培养市场,与市场一同成长。·
心情香蕉的定位就是电话心理咨询,内容生产则略偏传统互联网模式,目前的产品规划就是主线继续完善电话心理咨询咨询功能,社区、内容生产将作为副线开发功能。评论: 我挺喜欢这款产品,主要原因包括:1. 产品足够轻——目前产品只有微信端,没有APP版本2. 场景切入比较自然:以建立个人心理档案作为切入点,通过经典的心理咨询测试来评估客户的心理情况,在根据测试结果对用户进行精准的内容推送和咨询师推荐3. 平台上的心理咨询师大都具备心理学本科或者硕士学位,有过多年的临床心理咨询经验,并不是刚拿到证照的心理爱好者。由此可见,平台对心理咨询有积极地筛选和管理4. 平台对用户有清晰的剖析(profiling),即在成长期碰到迷茫的青少年,在处理升学、考试、情感、就业遇到困难的年轻人。针对这类客户,心情香蕉对湖北的中学、大学、部分企业设立了单独的微信界面,通过学校和企业的B端,向这类潜在用户开放心理测试并提供心理健康的咨询。参考文章:猎云3.7 成长保创始人:路小得公司:育宁文化发展(上海)有限公司融资情况:日,“成长保”宣布完成1000万元Pre-A轮融资,此轮融资由黑马基金领投,香港富盈控股、维迈控股跟投。成长保是育宁文化旗下的在线儿童成长顾问平台,以优质的亲子教育内容为核心,帮助父母解决孩子成长中的心理问题,提供成长咨询以及系统科学的育儿课程。作为亲子教育市场的切入者,成长保期待打造全国最大的儿童成长顾问平台。在半年不到的时间里,以优质的亲子教育内容为核心,通过社群裂变式的扩张而达到最大的传播,成长保以“学习型父母社群+轻咨询”的商业模式,迅速聚集了海量具有相同诉求和价值观的用户。推广方式:成长保主要是对家长社群进行营销推广。成长保号称有10万家长社群,看似人不多。但这些又焦虑又急迫的年轻家长们对孩子心理咨询有着极高频需求。2015年底产品上线以来,「成长保」每个月保持40%的用户增长。在目前的12万+用户中,日活跃用户超过一万,而这其中有三千多是付费用户。平台积累:成长保由线下的育宁网校演变而来,有继续培训心理咨询师的能力。成长保依托于之前育宁网校的线下实体资源,家长可以在育宁网校的实体店约谈心理咨询师,保证了线下一对一咨询的稳定性。再加上特许经营的图书出版资质,据称平台上已经有一千多签约咨询师。心理课程:70后、80后成家生子后,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普遍较为重视,也肯为孩子花钱。平台上有针对孩子各类心理问题的实战型、应用型课程,包括“这样引导,青春期孩子才会听”、“孩子偷东西怎么办”,每个收费1-5元不等。传统的亲子教育知识是通过书籍积累的。笔者也买过经典书籍送给初为父母的好友,比如《从零岁开始》。不过,书籍有书籍的弊端:国外的亲子书籍理论框架健全成体系,却面临着不接地气的挑战;国内亲子书籍的理念却稍显保守而让潮爸潮妈不以为然。另外,书本讲授的更多是理论或者方针原则,如何帮助年轻夫妇在遇到突发状况时活学活用又缺乏指导。成长保上的短视频,话题实际,直切年轻夫妇育儿经验缺乏的痛点,让人拍案叫绝。付费点击数量颇高。另外,平台除了自生性撰写和编辑内容,还可以激励平台上的咨询师生产内容(PGC)。免费提问:注册用户可以在平台上进行免费提问,跟其他平台的免费提问区别不大,活跃度也尚待提高。我特别欣喜的是,家长提出的问题一般都有具体指向,比如说“两岁男孩碰到事情总会哭,怎么办?”“儿子被小朋友鼓励,明天不敢去上课,怎么办?”儿童心理咨询师或有经验的家长碰到这类具象的问题,完全可以尝试用文字来回复,并沉淀为优质的UGC。反观某些平台上的提问,大多模糊又晦涩,让咨询师无处下手,比如“我劈腿了怎么办?”“今天心情特别糟糕,怎么办。”心事吐槽:在这个有点类似微博形式的论坛里,记录了年轻家长在育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活跃度也同样需要提高。不过,仅仅是浏览零星的只言片语,我也挺快乐。年轻家长们在平台上各种自黑、吐槽加晒照片的同时,也收获了点赞和鼓励。这些有效的正反馈也激励用户留在平台上继续分享也鼓励他人。满满的正能量啊,有木有!咨询师咨询:目前平台的网上预约功能还在升级,现在可以通过线上和电话提交预约申请,由后台跟咨询师再确认时间。咨询包括视频咨询和线下咨询两种方式。平台会提供线上视频室的链接,保证咨询过程的私密和安全。如果选择线下咨询,平台会在上海育宁的徐家汇办公点提供一对一的咨询场所。线下咨询也是心理咨询的经典做法,有了线下地点做支撑,也给心理咨询提供了落脚点。咨询师培养:由育宁升级而来,成长保给咨询师提供了继续培训的成熟平台,形成了商业闭环,也领先于其他竞争对手。另外,对咨询师进行继续培养,不仅起到了对咨询师主动管理的目的,防范了心理咨询中的道德风险,还可以为平台持续输出高质量的咨询师。漂亮的产品设计1. 成长保:焦虑型家长,他们对于孩子的任何一点小问题都会无限放大,继而问题越积越多,心态也越来越急。针对焦虑性的家长,成长保提供199元/年的服务,让她随时可以连线专家进行询问,缓解他们的焦虑,进一步改善亲子沟通关系。这类用户是通过消费微课,进到社群,随后凭借社群的高频互动进而陆续成长为平台199用户的,而这部分用户最后会有部分转化成5k到1w的高课单价用户。就这样,成长保像是个漏斗,逐步刷选出有付费能力且有长期付费意愿的用户。(成长保app首页)2. 急事保:急型家长,他们大多是眼前就碰到突发状况,比如不肯上学,赖在地上哭等的时候,他们会求助‘急事保’功能。急事保,顾名思义,家长们一进来直接接受的就是每小时100到2000不等的专家咨询师服务。在这种情况下,成长保利用自己“8分钟快速匹配”,由成长顾问了解情况后,匹配一位善于处理该类问题的专家,以“15分钟有效咨询”的形式先用科学的办法解决眼前孩子的行为问题,再深入了解发生背后的原因。未来三大战略:在黑马的访谈中,路小得提到了成长保未来的三大战略:· &布局市场。成长保将3~7岁的孩子定义为早教后市场。这个阶段恰好是需要亲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年龄。但在实际上,现在市场上没有一个产品能满足这个年龄层的家长的需求。所以在接下去,成长保将针对早教后市场做大做重内容,未来对接给家长们最需要的亲子教育资源,在这个市场发掘更大的价值。 · &做大社群+。2016年,成长保社群将会走到线下,通过落地,让各地方的家长会以及各地咨询师都产生深度链接。通过各种主题活动的联动,打造高质量陪伴的“场景”。· &定义亲子IP。就像与喜马拉雅FM的合作一样,在接下来,成长保将与多方平台联手,把优质的亲子教育内容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扩散出去。同时也会培养社群明星咨询师、举办各类咨询师的活动,让咨询师与家长们能深入交流、沟通,既提高了咨询师的自身品牌,又满足家长的需求。最终,让成长保成为家长对“亲子”的第一印象品牌。成长保是我爱不释手的一款产品了,创始人也是我非常欣赏的女创业者。关键是,我知道她名字的来历,路小得,路小得,不就是《圣经》里面《路得记》的路得嘛?祝福姐妹能够把信仰中的光和盐带给用户们。参考文章: 黑马(欢迎转载,注明作者和出处即可,愿意与Dr.2交流的请加微信号:)(浪漫来袭)
(无与伦比的美丽)
(薯哈薯哈?)
第三方登录:如何改善国内心理咨询行业的混乱情况? - 知乎有问题,上知乎。知乎作为中文互联网最大的知识分享平台,以「知识连接一切」为愿景,致力于构建一个人人都可以便捷接入的知识分享网络,让人们便捷地与世界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发现更大的世界。<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1,133分享邀请回答3279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896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如何进入心理咨询这个行业?
我的图书馆
如何进入心理咨询这个行业?
近几年心理咨询、心理辅导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很是受关注和重视,越来越多的人想加入这个行业,做积极健康事业,可对这个行业又是那么的迷茫,如何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师是一个需要终生学习的职业,要成为合格/优秀的心理咨询师需要具备最基本的素养,其中很重要的三点是:热爱学习,热爱思考,不断实践。假如不以学习为乐,只是作为职业谋生的手段,就会有很多时候“忙”得没有时间学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真正有效果的学习从来就是学而思的,只学不思很容易“法执”,只思不学很容易“我执”,学了很多、思到很深却怠于实践,就容易“空执”了。当然,也有些既不学,也不思的,可算是“固执”了。要以较低的学习成本,快速地成长为一名高效能的心理咨询师,是需要特殊的学习方法的。就像不会读书的人把书本从头到尾啃下来,费时费力还是所获不多;会读书的人就知道有些书只需要把目录仔细研读下来,收获已经颇丰。本文将从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式、学习的对象、学习的结果、学习的时间、学习的目的,以及4个学习状态,简单地总结心理咨询师职业学习生涯的路径。1、学什么?(内容)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需要学习什么呢?心理硕士、博士学得不少了吧,够专业了吧:把老弗的生平研究个透,各门各家各个流派的不同学说……可不少硕博都不会当咨询师,不仅如此,他们的老师告诉他们:我也不会哦……那么,真正“会”的人,他们学些什么呢?学技术?不要说“学”,把各家的招数看一遍都够新鲜的了:萨提亚、海灵格、NLP、催眠、艺术治疗……三三不尽六六无穷,无非色声香味触法。学技术有几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体验”,很多人只停留在这个层次,觉得这门技术很“神”(其实是自己未够功底,解释不到),于是到处宣扬。第二个层次是“迷学”,越迷越学,越学越迷,觉得这门技术真是管治百病呢,就成了迷信。结果只是一叶障目(甚至连那片“叶”还未真正看清呢)。第三个层次是“明理”,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同一味药,因人因时因地无时不在变化,知其药理,便能生效。第三个层次是“不拘于术”。从见招拆招,到见招生招。技术,是可以随心而创的。所以,学技术,关键是不迷信,不偏信,什么方法都可以用。学理论?学习理论是非常艰辛、非常寂寞,同时又非常有趣的过程,有时候一句话都够你琢磨得茶饭不思的了,有时候又法喜不已。然而,没有足够的心理学理论广度和深度,功底不扎实,内功不深厚,即使教你一套降龙十八掌,你可能连小鸡都捉不到一只。在面对纷芸繁杂的世间万象时,由于理论模型(硬盘)搜索“无法识别”,无法进行专业的分析处理(CPU无法工作),咨询师就慌了乱了(死机了),也容易被扯进幻象中(中毒了)。也有另一种现象是:硬盘很大(学了很多理论),但CPU却很低级数(用理论对现象进行概念化的能力太弱了),同样会“死机”,无法工作。宗教、哲学、文化人类学、文学、历史……几乎所有数得出的学科,都有心理学的涵盖。然而,“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己。”学习理论,多少才足,多深才够啊?可能是学多少也不足,学多深也不够。学理论,不在于学多少,而在于能运用多少。理论也好,技术也好,作为心理咨询,最终应用的还是在“人”的身上。如果只是心中有“法”,但目中无“人”,犹如手握利刃却瞎子乱刺,危险万分,不如不学。我认为,心理咨询师最重要的学习内容是——“学人”。学人,又分为两个方面。首先是了解咨询师自己。自己需要面向哪块市场,哪些目标人群?自己的优势在哪里?适合的学习方式又是什么?(信息接收的高效通道是什么)是学习自己感兴趣的?擅长的(容易的)?还是真正对自己发展有帮助的?很多人即使有学习的热情,也说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学这个。于是,也就有另外不少人,没完没了地“自我成长”,总觉得对自己的了解还不够,深深地陷入体味自己的感觉中去了,可惜自我品尝正是让人充满快感的毒药。(其实也可以理解为:自我品赏,自恋的人格)如果一个人的自我成长到了忘记初衷的地步,他的成长便没有任何意义与价值了。第二,是了解目标人群。老百姓们,在生活中遇到什么问题会产生心理困惑,他们是怎么想的,背后的原因会有哪些,导致的后果又会有何不同。心理咨询是对人的工作。对人的工作,只有在面对人的时候,才得到真正的考验与锻炼。咨询师要多多创造机会让自己走出咨询室,通过讲沙龙,做培训(甚至上街买菜时),面向真实的生活,面向形形色色的老百姓,全身心倾听他们,了解他们,与他们同在、共情,学习与人建立关系。与人的充分接触,正是心理咨询师安身立命所在。学人,要知己、知彼,才能自觉、觉他。2、怎么学?(方式)说了半天,好不容易搞懂自己要学什么了,接下来,就要考虑如何学。如何学,关键要解决两个问题:怎么学是低成本的?怎么学是高效能的?参加一个几天的培训班动辄几千甚至上万的都有,跟的是“名师”(不见得有多少是“大师”),学的可能只是一本书里的目录,甚至有些连目录都没讲全呢。只是老师讲着过瘾,我们听着也过瘾,钱就算花了。买一本几十块不到的书,里面的内容比几天课程下来老师讲的还要全面呢。到底钱花在哪里了,我们还没明白过来呢。我们花大钱购买的是老师的价值,老师的名气,顶多就附加一张参加某某名师课程的凭证罢了——这就为某些心理咨询师带来了安全感。归根到底,我们购买的,是外在价值赋予的安全感。觉得自己花大钱把N多“大师”的课程参加了十几遭了,应该“够资格”在这个行当里做咨询了。(关于怎么样才算“够格”当咨询,下文的“如何考量”会具体阐述。)看来,花大钱买个“够格”的感觉,还不一定真的能学到东西呢,这个成本不可谓不高吧?要真正扎扎实实地学点本事,唯有老老实实地多花时间研读一些心理学的核心理论和技术体系,建构完整的专业知识架构才行啊。钱不是不能花,钱更要花在刀刃上的。比花钱更有价值的是花时间,花心思去钻研一些看似艰深却很实用的经典,真正的大师级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很多人把这个“习”理解成“复习”,我的理解是:练习。学了,就要应用。心理咨询的理论也好,技术也好,真正能检验到自己学了多少,最终还得应用在“人”的身上。只学不习,或者只习不学,都不是高效能的学习。我们要不时问问自己:我们创造了多少机会让自己把学过的东西实践出来?怎么学?培养阅读眼光,涵养专业底气,在实践中磨炼自己的专业水准。3、向谁学?(对象)心理咨询流派众多啊,教人如何做咨询的老师也是有的,向谁学呢?有的学哪个老师,就拜倒哪个,晕晕乎神神乎,莫不是着了人相,是:一师障目,不见众山了。有的学哪个老师,先拜倒,等到“自觉己圆”(觉得自己把那个老师的东西看穿了,学到手了),就开始PK一番,到处宣扬那个老师也没啥子了不起的嘛。呜呼!是人,总是有局限性的。先把老师当神,然后发现老师不过也只是人的,估计是先把自己当成猴子,后来发现自己也可以是人/或者神的了。这些人,莫不是着了寿者相+我相了。所谓“师”,是非“师”,是名“师”,而已。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现实是:我们对老师,似乎总有一定的“忠诚度”,觉得学了这一家的,跟那家学就不太好了吧(老师会不高兴了吧),关注的是老师的感受,不是对自己学习有益的目标。另一个现实是:我们对能成为自己老师的人,定义的标准太高了。觉得很多人都是那么一回事,哪配得上当自己的老师?呵呵,自恋的人格又来了。取法乎众,方能适得其上。只跟一个老师学,是以偏概全的,难以青出于蓝胜于蓝。有多少人能成为你的老师,反映的不是你的水平,而是你的“心量”。取法乎众,需要很大的“心量”;学到多少,取决于愿意付出多少“心力”。4、如何考量?(结果)心理咨询师的学习由谁来考量?标准如何?有心理咨询师咨格证的咨询师全国超过32万呢,绝大部分都不敢说自己就有专业能力从事心理咨询。所有对人的工作,都是最难考量的。心理咨询师的学习要多深入,有多深入。考量的难点不在于“深入”,而在于有多少能“浅出”。清清楚楚地讲出来,明明白白地做出来。白居易写的诗,据说能让老妪听懂了他才满意。曲高和寡,只为满足自恋的需要,不是面向人的工作诚意。看似浅显,其实大有深意。所以,很容易发生误会:不懂的外行人,觉得心理咨询只是“聊天”,看不到咨询师平白无奇的语言背后的功力;不懂的内行人,觉得来来去去只是提几个问题,做些小动作而已,很易学到家的。心理咨询师的学习考量还得放到讲课中,咨询实战中,别人一问就见真章,自己是否能深入浅出地让人明白?是否能讲到、做到?这两条标准我认为比较实在。5、学习的时间?发达国家对心理从业人员也有非常高的要求。在美国,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专业工作者必须具备哲学博士或者教育学博士学位,它已包括了对专业人员的心理专业水准的要求。不仅如此,还要受过专业训练,100个小时的督导,300个小时的个人体验。而在成为正式治疗师后,仍要定期进行督导和治疗。在欧洲的某些国家,一名咨询师或者心理治疗师至少是硕士,要学习5年到7年,最后一年就要投入临床实习训练。毕业后必须先去医院或者诊所做不拿工资的助理工作人员1年到2年后,才可能做正式的心理咨询或治疗专业工作者。不用说要付出的努力有多少,光是必须的学习时间,就已经够雷人的了,这叫专业保证。咱们的专业保证又有什么?个把月的培训+一纸资格证书?!这样的咨询师,面对来访者不焦虑才怪呢!专业保证,还不一定能保证专业呢!心理咨询师没有一定量的学习时间,还真无法保证专业。学得、想得比你的来访者要多,你就能试着为他做咨询了。需要多少时间?难说。学习的底子,学习的速度、悟性因人而异,迷时千卷少,悟来一字多。学习的态度、方法不对头,会南辕北辙的。有“明师”的指点,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总会看得远一些的。同时,咨询师的学习也是无法以单位时间进行计算。看电视剧、广告、听人说话、上Q灌水,阅读时、写作时、默默时…….莫不是在学习、思考。有时候,会患上“思考强迫症”的。所以,也要学会强迫大脑休息,劳动劳动,活在当下。6、学习目的?我们为什么要做心理咨询师?“因为别人说我善解人意”。成为心理咨询师究竟是自己的内在价值追求,还是为了获得别人的赞美肯定?是把别人的外在价值内在条件化了。“助人自助”?抱着“我要助人”的心,绝对做不好心理咨询。把来访者成长的责任都背成自己身上了,还能轻松上阵吗?很快就枯竭了。“因为门槛低又赚钱”?呵呵,赚钱?奔着赚钱的目的投身这个行业,除非有很强的商业运用能力,否则,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只是看上去很美,不容易啊。为的是解决自己的问题?因为向谁做咨询都不可靠,唯有自己一边学习,一边解剖自我了。咨询师的关注点只在自身,无法做好咨询。如果只为解决自己的问题,大可不必多费周章考证学习什么的,好好选择个人成长体验的辅导,或者学习信任别人,找个有缘的心理咨询师助你了解自我,更为切实有效。再问:我们为什么要做心理咨询师?7、学习的4个状态第一种状态: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所谓:人不学,不知道。从不看书,很少思考的人,看上去总是自信满满的,其实是自负,是“固执”。看了一点书,学一了招半式,未知其所以然就显摆的,早已贻笑大方呢。不知道自己欠缺什么的人,想要引导他学习是非常困难的。第二种状态:知道自己不知道。这种人的学习目标明确,学起来是最有效率的,成长也非常快。知难不难。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就是了。只是,你不知道的有很多很多,如何选择,还得首先对自己要有一定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路。这样就知道轻重缓急,懂得取舍了。第三种状态:不知道自己知道。怀着谦卑的心态学习,是需要的。但一味地谦卑,总觉得自己学得还不够好,其实是自卑。谦恭,就可以了,用不着卑。永远在学习中,只要不出手,便能保个“不败”。自卑的人,没有试错的勇气。第四种状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自己的优势,同时也知道自己的局限性,欣赏自己能做到的,承认、接纳自己不能做到的。有这个心态,就可以一边学,一边做了。能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需要有一定的理论功底和完整的知识架构的,还要有对自己清醒认识的勇气,这样才能判断出哪些自己能做,哪些不能做,有哪些人可以做。这个,就是转介了。成功的转介,就是成功的咨询。心理咨询师职业学习的路径,是路漫漫其修远兮,不仅要上下求索,最重要的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什么时候躬行了,什么时候就离专业更接近了。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诈骗如何追回钱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