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江河水二胡独奏资源有哪些方面的用途

&&&&&&&&&&&&&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广告 | 意见建议 | 版权声明 | 不良信息举报 |
广西新闻网 柳州新桂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电话:柳江区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柳江区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位于中部,桂中盆地东南部,地处北纬23°54’30”~24°29’00”、东经108°54’40”~109°44’45”之间。北面连,马山乡、;东北隔柳江与江口乡、相望;东及东南部与来宾市象州县、马坪乡相邻,南面与来宾市兴宾区、、、接壤;西南及西北部背靠来宾市安东乡、大塘镇、、河池市、。地势西部高,东部次高,中部低平。面积2539.16平方公里。柳江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0.4℃,年平均降雨量多于1400mm,年平均日照1600多小时。季风环流影响明显,其气候夏长炎热、冬短不寒、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截至2013年,柳江总人口56.2万人。
截至2013年,全区辖12镇,区政府驻地拉堡镇。2015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0.4亿元,财政收入1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0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53元。曾获“广西经济发展十佳县”和“中国西部百强县”荣誉称号。
柳江区历史沿革
柳江区中心夜景
秦,今柳江区属桂林郡,尚未建区。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今区地划入(柳江古名潭水,以区地居潭水之中,故名),属,为柳江区建区之始。
隋,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改潭中县为桂林县;旋又析桂林县置马平县。以后历经唐、宋、元、明、清到民国前期,一直沿用此区名,区境大体包括柳州市区和柳江区地。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撤销马平县,由的行政长官直接处理县政;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撤销柳州府,复置马平县,直属广西省;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马平县改为柳州县,县治在柳州;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柳州县改为柳江县,属柳州行政监督区,县治在柳州。
日,柳江县城(今柳州市市区)解放。12月10日,柳江县人民政府成立,柳江县和柳州市从行政区划上分离。原柳江县城区及部分郊区划归柳州市。城区外18个乡划为柳江县,属柳州专区。日,柳江县人民政府从柳州市迁县属拉堡圩。柳江县先后属柳州专区、宜山地区、柳州地区。1983年10月,国务院批准柳江为柳州市辖县。日由柳州市正式接管。
柳州市柳江区挂牌成立
日,柳江撤销人民公社制度,恢复乡镇制;1996年始,自治区民政厅批准撤乡建镇,柳江区先后有10个乡镇撤乡建镇。
日国务院同意撤销,设立柳州市柳江区,以原柳江县的行政区域为柳江区的行政区域。
日,广西柳州市柳江区挂牌成立。
1996年,柳江县面积2527平方千米,人口约49万人。辖5个镇、8个乡:成团镇、里高镇、进德镇、拉堡镇、洛满镇、三都乡、土博乡、白沙乡、百朋乡、里雍乡、穿山乡、流山乡、福塘乡。县政府驻拉堡镇。
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桂政函[1999]13号)同意土博、里雍乡改为镇建制,两乡改镇后原辖行政区域不变。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桂政函[号)同意流山乡改为镇建制,原辖行政区域不变。2000年,柳江县辖11个镇、2个乡。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柳江县总人口523300人。其中:拉堡镇44770人,里雍镇27710人,百朋镇56967人,成团镇48733人,洛满镇19981人,流山镇19183人,三都镇29087人,里高镇22241人,进德镇87280人,穿山镇54970人,土博镇37973人,白沙乡15850人,福塘乡12975人,开发总公司11862人,柳州露塘农场10624人,柳江开发区23094人。
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桂政函[号)同意柳州市调整柳江县拉堡镇与进德镇部分行政区域界线:将进德镇的黄岭、木罗、思贤、塘头、基隆等5个村委会划归拉堡镇管辖。涉及调整的行政区域界线要同时勘定,行政区域界线走向以所附地图为准。
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桂政函[号)同意撤销福塘乡,原福塘乡福塘、龙范、高兴、北林、凤山、凤阳、桥木7个村划归洛满镇管辖,原福塘乡三加村划归三都镇管辖。【注:1968年12月,洛满区改为洛满、福塘两个公社;福塘公社后改为福塘乡。本次撤并后,洛满镇人口由原来的3万6千多人变为47413人,总面积为216.44平方千米,村居委由原来的6个增加到调整后的13个。
柳江区行政区划
柳江区区划沿革
1949年12月—1950年3月,全县分为6个区,共18个乡:一区辖里雍、穿山、中团3乡;二区辖进德、百朋、小山3乡;三区辖思贤、成团、六道3乡;四区辖洛满、流山、福塘3乡;五区辖三都、水源、土博、里高4乡;城关区辖广源、平川2乡,共辖214个行政村(街)。
1950年4月—1951年1月,全县分为8个区,共18个乡:一区辖里雍乡;二区辖百朋、小山2乡;三区辖六道、成团2乡;四区辖洛满、流山、福塘、土博4乡;五区辖三都、里高、水源3乡;六区辖进德、思贤2乡;七区辖穿山、中团2乡;八区辖广源、平川2乡。
日起,各区名称一律按区公所所在地的地名称呼。全区一至八区同时分别改为里雍、百朋、成团、洛满、三都、进德、穿山、土博8个区。1961年10月,增设横山、大田、四连、思荣、新隆、拉堡镇六个公社,全区共25个公社。
1962年10月,恢复区、乡体制,全县又划分为里雍、、、洛满、三都、进德、穿山、土博8个区,下辖以1955年—1957年的小乡为基础划分的94个人民公社(1964年3月,撤销龙怀公社,建立凤山公社),共辖2642个生产队(以上公社、生产队数是1966年的统计数)。
1968年12月,调整人民公社体制,各区改为公社。其中洛满区分为洛满、福塘两个公社,其余规模不变。这时全区共分为里雍、百朋、成团、洛满、福塘、三都、进德、穿山、土博9个公社。原94个公社改为105个大队,下辖2642个生产队。
1980年9月,设,辖拉堡1个大队,20个生产队,两个街道。这时全区共9个公社1个镇,123个大队,3521个生产队,两个街道。
1982年底统计,全县共有1227个村(街)、其中解放后新建村69个。
1984年10月,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全县设立里雍、百朋、成团、洛满、福塘、三都、进德、穿山、土博9个乡及拉堡1个镇。1985年乡镇下共设123个村,2个街道。共有1225个村(街),2707个村民小组。
2003年,柳江对拉堡镇与进德镇部分行政区域界线进行调整: 将隶属于进德镇的黄岭、木罗、思贤、塘头、基隆五个村(含相关村行政区域范围内的一、二、三工业开发区、建都开发区和基隆开发区)整体划拨归拉堡镇政府管辖。
柳江区区划详情
截至2016年,柳江区辖12镇,共127个村、17个社区(其中经济开发区社区3个)、1202个自然屯。12镇分别为、、、、、、、、、、和白沙镇。区政府驻拉堡镇柳北路45号。
柳江区地理环境
柳江区位置境域
柳江区位于桂中盆地东南部,地处北纬23°54’30”~24°29’00”、东经108°54’40”~109°44’45”之间。北面连,柳城区马山乡、;东北隔柳江与鹿寨区江口乡、相望;东及东南部与来宾市象州县、马坪乡相邻,南面与来宾市兴宾区、、、接壤;西南及西北部背靠来宾市安东乡、大塘镇、、河池市
、。地势西部高,东部次高,中部低平。总面积2539.16平方公里。
柳江区地形地貌
柳江区境内呈岩溶地貌和低山丘陵地貌,峰林谷地、峰丛谷地、孤峰平原和峰林广谷地貌明显,山地面积占 51% ,平原面积占 29% ,丘陵面积为 11% 。
柳江区气候
柳江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0.4℃,平均降雨量多于1400mm,年平均日照1600多小时,无霜期331天。柳江区季风环流影响明显,其气候夏长炎热、冬短不寒、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夏季盛行偏南风,高温高湿多雨;冬季盛行偏北风,低湿干燥少雨。一月平均气温10.4℃,七月平均气温28.9℃,年平均气温20.6℃;极端最高气温为39.1℃,极端最低气温为-1.3℃。年平均降雨量1424.7mm,多集中在5~9月,年平均蒸发量1419.5mm,年相对湿度76%;常年主导风向为北风和西北风,频率为13.5%,静风频率为28%,年平均风速2.0m/s。
柳江区水文
辖区内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9条,即:、、逢吉河、凤山河、大桥河、里雍河、王眉河、水源河和大渡河。其中,柳江、龙江两条为过境河。9条河流境内总长335.63公里。
柳江区自然资源
柳江区水资源
柳江区内水资源相对缺乏,水资源总量20.3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2.65亿立方米,地下水7.71亿立方米,全区库区水能可开发量为20万千瓦。
截至2010年末,区内有龙怀、北弓工农和逢吉水电站4个,装机14台,容量2335千瓦,年发电量402万度;境内柳江河段建有红花水电站,年发电量9.02亿千瓦时;全区总库容为1.35亿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2.21公顷。
柳江区土地资源
截至2010年末,全区耕地面积为86620.4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4.1%;园地面积为2451.4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0%;林地面积为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5.8%;草地面积为17087.3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7%;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为10197.3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1%;交通运输用地面积为4690.1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8%;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7596.9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0%;其他土地面积为8955.2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5%。
柳江区森林资源
柳江区有三伯岭、龙汉岭、冲马岭、鹿岭等4个国有;材林主要有松木、杉木、桉木、荷木、樟木、香椿、苦楝、椎木、柠檬桉、泡桐木等;经济林有油茶、柑桔、沙田柚、龙眼、柿、桃、李、梨等。、
截至2010年,全区林地面积12.24万公顷,森林面积11.10万公顷,林木活立木总蓄积量200.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44.6%。全区当年完成造林1120.70公顷,其中:荒山造林完成269.10公顷,人工迹地更新(含人工促进更新)851.60公顷,封山育林3213公顷。
截至2015年,全区森林覆盖率46.6%。
柳江区矿产资源
柳江区境内的主要金属矿产有、铁矿、非金属矿产有(建筑用灰岩、溶剂用灰岩、饰面用生物灰岩)、方解石、砖瓦用页岩、硅土等。其中,八一思荣锰矿、柳江区锰矿开采于20世纪50年代,截至2010年末累计开采锰矿石数百万吨,估计矿区尾残矿储量在60万吨左右。石灰石年开采量约250万吨。
柳江区人口民族
截至2010年,柳江户籍人口552336人,常住人口562351人。全区共有27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120852人,占总人口21.76%;壮族人口427538人,占总人口76.99%;仫佬族人口3589人,占0.65 %,瑶族人口1364人,占0.25 %;其他民族人口1981人,占0.36 %。
柳江区经济
柳江区概述
2010年,柳江区地区生产总值122.5亿元;工业总产值178.8亿元;财政收入8.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28.8亿元。
2014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8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10.5%;财政收入14.9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7.8%;工业总产值269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13.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52.6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13.7%;固定资产投资184.3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17.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46万元,同比2013年增长9.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258万元,同比2013年增长11.6%。三次产业比例为18.8:50.6:30.6。
2015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0.4亿元,同比2014年增长6.1%;财政收入16亿元,同比2014年增长7.5%;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4100万美元,同比2014年增长4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5亿元,同比2014年增长1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06元,同比2014年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53元,同比2014年增长9.7%。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7.9亿元,同比2014年增长18.2%。
年五年中,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9%;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4.1%;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4%;三次产业结构从20:52:28调整优化为18:50:32。
柳江区第一产业
从1949年至20世纪90年代,柳江区境内国民经济一直以农业为主,而农业内部以种植业为主,种值业产值约占农业总产值70%,林业产值约占农业总产值20%,副业产值约占农业总产值10%,渔业产值约占农业总产值1%。如1985年,全区农业总产值中,种植业占64.66%(其中粮食占43.08%);林业占5.01%;畜牧业占17.21%;副业占12.21%;渔业占0.91%。
柳江县甘蔗
2010年,第一产业增加值25.2亿元。
2014年,全区粮食生产总产量17.5万吨。蔬菜产量73.7万吨(粮食产量和蔬菜产量通常分开计算)。双季莲藕、双季葡萄、香葱种植面积分别为5.9万亩、3.5万亩、4.6万亩。养殖业产值16.7亿元,增长3.4%;养殖业纯收入5.4亿元,增长14.9%。新增野生驯养繁殖场3家,全区年产值达1.5亿元。多渠道融资8100万元,创建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并通过自治区评审验收。
2015年,第一产业增加值达36.5亿元。拥有全区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11家,家庭农场增加到37家。“柳江莲藕”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获得国家质检总局公告。该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双季莲藕、双季葡萄、香葱生产基地。
柳江区第二产业
1949年以前,柳江所有工厂和多数手工业都集中在当时的区城柳州,只有棉纱、棉布纺织、竹木器制作、打铁、车缝、建筑、烧砖瓦、大米加工等少数手工业分散于区境内农村(柳江区),进行农副产品加工。这些手工业多数为家庭副业,少数为独立手工业者。
1950年,全区工业总产值64万元(1979年以前按1970年不变价,1980年以后按1980年不变价计算,下同),占工农业总产值的2.83%。1952年,以兴建大米加工厂为起点,开始兴办地方国营工业。1970年后开始陆续恢复和发展村办工业企业。
1985年,全区已形成锰矿采选、建筑材料、自来水生产和供应、食品饮料加工、缝纫、木材加工、造纸纸制品和印刷、化学肥料、医药、塑料制品、金属制品、机械制造、电力等行业。全年工业总产值3206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23.72%。在工业总产值中,区办国营工业占51.8%,区办集体工业占13.41%,乡镇工业占34.8%。
2010年,柳江区全区规模以上企业81家,亿元企业25家;工业增加值55.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25.5亿元。
2014年,全区工业增加值79.9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10.7%。51家规模以上汽车及零部件配套企业完成总产值138.5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22.9%,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5%;规模以上食品企业完成总产值24.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9%,11家食品企业中亿元企业达8家。先进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业增速分别达19.2%、23.7%。新增规模以上企业8家,达115家;新增亿元企业4家,总数达53家,总产值229.3亿元,占规模以上企业的91.1%。全区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22家。工业园区的工业企业达240家,完成总产值248亿元。工业实施更新改造项目380个,完成投资123.2亿元,增长20.1%。
2015年,全区工业总产值289.1亿元,同比2014年增长5.6%。完成更新改造投资155.5亿元,同比2014年增长26.2%。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8.8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13.8%。全区规模以上企业达115家,亿元企业53家,工业增加值83.1亿元,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5家,在股权交易所实现股权挂牌交易企业11家。工业结构形成了以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为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汽车及零部件、机械制造、食品加工为三大支柱产业,建材、电力为两大传统产业的“332”现代工业发展布局。工业园区引进企业达168家,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52.1亿元。园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94%,投入园区基建资金达1.6亿元。
柳江区第三产业
201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33.9亿元。
2014年,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57.5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13.2%,第三产业在三次产业中比重为3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1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10.9%。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13.1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6.9%;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8.8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9.4%;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12.7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39.1%。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41.3亿元、124.5亿元,同比2013年分别增长10.3%、23%。涉农贷款余额达81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40.9%。举办广西柳江荷花文化旅游节。全区全年接待游客90.5万人次,同比2013年增长8.7%。新城区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1亿元,房地产项目到位资金1.2亿元。融资到位资金8250万元。新增公司356家。全年招商引资内资到位资金29亿元,外资实际到位资金1550万美元。新增广西著名商标1个,全区商标注册数达637个。
2015年,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64.7亿元,同比2014年增长12%,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56.1%,在三次产业
百朋镇万亩生态莲藕
的比重首次超过30%。限额以上企业发展到32家。引进29家物流企业,全区物流企业达150家。存贷余额分别达156.4亿元、130.6亿元。凤凰河温泉生态旅游景区被评为4A级旅游景区,百朋下伦荷花景区被评为3A级旅游景区,入选农业部评选的“中国美丽田园”。创建的百朋“荷塘月色”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成为自治区授予的第一批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获得农发行贷款11.3亿元。推进招商项目50个,签约项目19个,投资总额达160亿元。利用外资666万美元。
柳江区交通
湘桂、黔桂、及332、209国道过境。区内有10、40、43、71、81、87、99、102、103路公交车往返市内。城区距市中心10公里,柳州白莲机场在柳江区境内,距城区仅7公里。柳江河航运已开升到5级航道,全年可通250吨级船只。
柳江区社会事业
柳江区城乡建设
2010年,全区城区建成面积11.7平方公里,城镇化率36.4%,建成区绿地覆盖率24.5%,人均公共绿地2.7平方米,商住小区18个。
2014年,柳州市南环路和柳邕路上跨铁路立交桥建成通车;投资1.3亿元完成23个通建制村水泥路项目建设,全区农村公路通畅率达85%;投资4.2亿元实施农田水利建设、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村屯污水处理、土地整治和农村“一事一议”等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投资1700万元完成三期“天网”建设和一期升级改造工程。投资900万元实施城乡道路亮化工程,城区路灯安装率达85%。
2015年,城区建成区17.7平方公里。城镇化率45.7%,建成区绿地覆盖率32.7%,人均公共绿地6平方米,商住小区51个。兴柳路一期建成通车,并与柳江大道一期实现互通。完成征地1613亩,拆迁面积4.5万平方米。城区6个污水直排口全部关闭,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86.9%、100%。农村基础设施投资1.66亿元,完成17条通建制村公路建设。投资2.3亿元,实施农田水利、农村饮水等一批农村项目建设,硬化道路166条,建立公共活动场所69个。投资2.9亿元实施清洁水源、清洁田园和清洁家园等项目,完成村屯绿化425个、村屯亮化35个、渠道整治31公里,创建区级村屯绿化示范点25个、垃圾综合处理示范点26个。全区行政村光纤宽带覆盖率达80%。
柳江区社会保障
2014年,全区公共财政投入民生领域资金15.9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81.8%。城镇新增就业295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万人。提高低保救助水平,城镇低保人均补助由210元/月提高到251元/月,农村低保人均补助由87元/月提高到109元/月。完成保障性住房404套、农村危旧房改造900户。
2015年,全区城镇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350元提高到435元,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年2268元提高到2880元;发放各类救助金、高龄补贴2100万元。完成保障性住房1344套,农村危房改造2800户。全区贫困人口为1.86万人。发放扶贫贷款2368万元,23个贫困村通水泥路,16个贫困村饮水安全得到解决。
年,全区公共财政投入民生领域的资金31.6亿元,完成保障性住房3884套、农村危房改造8520户。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1万人、城镇就业1.37万人。全区贫困人口由3.73万人减少到1.86万人。
柳江区卫生事业
2014年,该区被列为国家第二批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区,区级3家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费用支付比例提高到75%以上,新农合资金使用率达95.9%。
截至2015年,区直辖医院4所,包括柳江区妇幼保健院、柳江区建都中医骨科医院、柳江区中医院、柳江区人民医院。各乡镇均设有乡镇级卫生院。
柳江区教育事业
柳江县中学
民国元年(1912年),马平区政府在城厢(柳州市)设立乐群小学、、马平区女子小学、进化小学。民国十九年(1930年),马平区政府拨款504元,在城厢(今柳州市)模范小学附设一个幼儿班,招收幼儿42名,这开始了正式的柳江区公办教育。但中学教育较晚,民国三十八年以前,柳州区境内只有柳州城有几所中学,青少年读初中都要去柳州。
2014年,全区新建及改扩建幼儿园41所,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82%。实施9栋教学综合楼(宿舍楼)、85个学生食堂等基建项目,完成3所寄宿制小学建设。全区高考本科上线率达64.3%。教育助学2.2万人次学生。
截至2015年,全区拥有小学130所,初中16所,高中2所,职教1所,特殊教育1所。
初中:拉堡中学、柳江二中、百朋中学、洛满中学、成团中学、成团三中、三都中学、土博中学、进德中学、进德四中、里高中学、新兴中学、里雍中学、穿山中学、穿山二中、流山中学。
高中:柳江中学,柳江实验中学。
职教:柳江职业教育中心。
特殊教育:柳江特殊教育学校。
柳江区科技开发
2014年,全区申请专利403件,增长21.8%,企业技术研发中心达17家,5家企业的技术成果获得自治区、柳州市科技进步奖。新增技术研发中心2家。
截至2015年,全区拥有自治区级技术中心14家。
柳江区宗教
截至2010年,全区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14个,其中7座基督教堂,6个基督教聚会点,1座佛教寺庙。据统计,信仰基督教群众1304人,信徒1102人,分布在全区各乡镇227个村屯。
柳江区文化体育
2014年,全区新建8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和6个农民体育健身项目,完成区体育中心田径场升级改造和“雪炭工程”全民健身体育馆建设;壮族抢花炮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两首童谣荣获国家级奖项;完成农村电影公益性放映1532场。土博、里雍、白沙3个乡镇开通有线电视,乡镇一级实现有线电视信号全覆盖,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7%。
2015年,全区建成村级公共服务中心9个、农民体育健身项目3个、全民健身路径点7个。开播壮语版《每周时讯》电视栏目,新增行政村通有线电视29个。
柳江区文化
柳江区民间艺术
唱彩调原称唱采茶和唱调子,清末流行于中南地区,为柳江区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剧种之一。唱腔朴实、自然、活泼、流畅,常带有“河嗨依、依河了嗨,河嗨依河了嗨”的衬句和“那河了嗨嗨”的尾声。表演时,动作较轻松、活跃,节奏明快。常在区内演出的传统节目是《石崇谋妻》、《蠢子卖纱》、《云南追夫》、《店房换妻》等。
民国年间,曾有老师傅到来传艺。解放后,经过区文化部门的改革、整编,不断改进唱腔和唱词,增加新的内容,彩调更为群众喜闻乐见。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常演出的剧目是《阿三戏公爷》、《王三打鸟》、《王二报喜》、《龙女与汉朋》、《补锅》、《打铜锣》等;70年代以后演出的剧目是《隔河看亲》和自编的《相亲问路》等。
师公舞是道师出游、打斋或为亡人做道场时所表演的歌舞。壮族师公舞中的《穿针舞》亦称《穿花舞》,跳时一般
7、8人,着道公服,边念、边唱、边跳,边敲、鼓、钹、撞钟、木鱼、竹板等,配以管、笛、笙、箫,十分动听。跳时走8字形,相互穿梭,形似穿针,故名《穿针舞》,因造形似花朵,又叫《穿花舞》。师公舞中共有36种人物的节目,如张天师、雷公、土地公、鲁班,白马姑娘、三元等,他们各有独特的脸谱,各有一套唱词和舞蹈动作。表演时间多在晚上。
车马灯舞流传于进德客家人地区,是由两匹马、两架车以及各种动物花灯组成的歌舞。马用竹篾编就,纱布糊面,无脚、身中开洞,表演时,演员立于马身洞中,用绳子系住马身,挂双肩上;马下身用彩绸或布料围住,演员似骑于马背上,表演马走、跳、跑的各种动作;手推车也用竹篾扎成,花纸裱就,四周用料布围住,两侧画上轮子。女演员站在车中间用绳子把车挂在双肩上,头扎花朵,手摇汗巾、花扇,扮成坐车模样;男演员头戴草帽,腰扎围巾,打绑腿,穿草履,表演各种推车动作,如上下坡、过山坳、陷泥坑、碰石子等,其曲调有16种之多,如《十二月调》、《五更调》等,歌词内容有歌唱劳动和爱情的,有歌唱农家生活的,用客家话演唱,曲调优美,唱词诙谐。
歌圩对歌解放前在穿山、里雍、土博等乡一些地方,每逢春节、农历三月三或八月十五,当地群众便自发地组织起
来,邀集好山歌手和喜爱唱歌的青年男女,集中到歌圩上唱歌(也有慕名自动赶来的),歌圩上主要以对歌为主。也有个人独自演唱和群体合唱。内容以爱情为主,也唱生活、生产劳动、时事、历史和天文地理方面的内容。
柳江区文物古迹
“柳江人”头骨化石
1958年在通天岩发现“柳江人”头骨,经我国古人类学家吴汝康考证,址内的头骨化石定名为“柳江人”,为
柳江人头骨
华南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新人(智人),体型特征已与现代人基本相同。大约生活在距今4万多年前的更新世晚期,是迄今在中国以至整个东亚发现的最早的现代人的代表。现藏在北京中国科学院,复制品存柳江区文物管理所,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公布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1年,百朋公社镇西大队农民在岭坡耕地时发现。该用青铜铸造,通高56厘米,鼓面直径81.5厘米,鼓面周沿有4蛙,中心的太阳纹为12芒,芒间夹双翎形纹。鼓身纹饰繁复精美。该铜鼓属古代铜鼓分式中的冷水冲式。经鉴定,其制作年代为东汉时期。现藏于区文物管理所。
汉代滑石人面具
1983年里雍新安古墓出土,近正方形,边长24厘米,洁白如玉,为精雕细刻的艺术-品,雕刻技法纯熟。人物头象造型栩栩如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为东汉时期物品,现藏于区文物管理所。
太平天国铜炮
1958年在进德公社黄岭大队发现,炮身上面明刻“太平天国丁已七年十月吉日立”等文字。现存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柳江区旅游
位于里高街西面约2公里处橹锅山上。岩洞高约3米,宽约5米,深约4米。
洞下一巨石上刻有“卧龙岩”三字,字高68厘米、宽67厘米。题款文字为“嘉定乙亥八月望重开岩,释庆宗摩崖,转运判官方信儒书”,题名者为广南西路转运判官方信孺,题刻时间为南宋嘉定八年(1215年)。宋代《舆地纪胜》记载此处称为卧龙山。岩洞即为寿圣寺(原名龙泉寺)所在。此石刻为区(即原来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弓水库是柳州市素质教育基地。位于柳江区成团镇北弓村委距区城拉堡16公里,占地270多亩。
柳江区城市荣誉
柳江区先后荣获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县、第九届“南珠杯”竞赛优秀奖,自治区卫生县城称号。
.中国.柳江 柳州市柳江区政府门户网站[引用日期]
.新华网[引用日期]
.澎湃新闻.[引用日期]
.中国柳江[引用日期]
.中新网[引用日期]
..[引用日期]
.柳江县志[引用日期]
.新华网[引用日期]
.柳江区政府[引用日期]
.行政区划网[引用日期]
.柳江农业信息网[引用日期]
.柳江区政府[引用日期]
.中国柳江[引用日期]
.新华网[引用日期]
.柳州市政府[引用日期]
.中国柳江[引用日期]
.柳州区政府[引用日期]
.柳江县志[引用日期]
.柳江区政府[引用日期]
.柳江县志[引用日期]
.柳江区[引用日期]
.柳江县志[引用日期]
.柳江县志[引用日期]
.柳江县志[引用日期]
.柳江区政府[引用日期]
.柳江区政府[引用日期]
.柳江区政府[引用日期]
.柳江县志[引用日期]
.柳江县志[引用日期]
.新华网[引用日期]
.中国柳江[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江河水二胡独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