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会亏了多少钱将有可能取消举重项目,对此你有何看法

举重项目反人性,女子举重应该被逐出奥运会? | 冰川时评
举重是人类最早的竞技项目之一,是人类挑战自身极限的最直接形式。在中国,拔山举鼎,自古就是衡量一个勇士的重要标准;在奥运会的发源地,古希腊人长期都用举石头来锻炼和测验人的体力。
时隔8年之后,北京奥运会兴奋剂检测结果公布,当年获得金牌的中国女子举重三名选手在列,恐怕金牌要被收回。
8年才公布,当年冠军得的奖金恐怕都花完了,还有人因此当官提干,不知道会不会追究责任,以及追究到什么程度。
很多人觉得,8年之后才公布,国际反兴奋剂组织简直是用考古精神在工作啊,是不是又是帝国主义的阴谋?事实上不能这么说,因为尿样保留8年是近几届奥运会的统一规定,此次被检出兴奋剂的也不只是中国运动员。对此,中国奥委会和举重队也认账。
这三个可怜的女举运动员将面临什么,我们还不知道。因为她们基本都退役了,所以禁赛什么的,对他们已经没有意义。按照以往惯例,对查出兴奋剂运动员的处罚,一般是取消成绩、剥夺奖牌,名次由下一名递补。
不过,据说奥运会奖牌成本并不高,并不是从里到外实心的真金白银,所以也不会真的给要回来,取消奖牌更多只是剥夺一种荣誉。另外,北京奥运会的奖牌榜,恐怕要改写。
2008年北京奥运会奖牌榜。
回归正题,因为这次检测出问题的中国三名冠军运动员,都是女子举重的,所以又有人老调重弹;举重本身就是反人性的,女子举重尤其不人道,把女人搞得五大三粗比力气,也不符合审美习惯。
而且,女孩从小练举重,体型都搞坏了,再吃点禁药啥的,今后生活都受影响,真是罪孽深重。总之,应该尽早把女子举重踢出奥运会。
真是这样吗?我觉得这是对举重运动的严重误解,也是对奥运精神的误读,严重点说,还是鼓吹男女不平等的腐朽观念作祟,政治非常不正确。
因为举重是小众项目,很多人因为不了解,对举重还有认识误区。比如,举重就是拼蛮力,没啥技术含量,也没有观赏性,越是傻大黑粗甚至身材畸形的运动员,越容易得冠军等等。因此,在这里需要浪费一点笔墨,为举重正正名。
事实上,举重是人类最早的竞技项目之一,是人类挑战自身极限的最直接形式。在中国,拔山举鼎,自古就是衡量一个勇士的重要标准;在奥运会的发源地,古希腊人长期都用举石头来锻炼和测验人的体力。
近代竞技举重兴起于欧洲,首届现代奥运会时,比赛项目还很少,但其中就有举重,从此以后每届奥运会都有。举重运动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渐淘汰了单手举、推举等不科学的形式,形成了分级别比赛的规则。
举重也并非只是简单的体力活,要完成那简单的一举,对身体素质、平衡和技术的要求一点都不少。力量和技巧,是所有体育运动的基础,举重是人类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的体育精神的最直接体现。从这一点上说,举重和跑步、跳高、游泳并无本质区别,都是为了冲击更高、更快、更强。
举重也不是只有落后国家的苦孩子才练,作为文明古国的希腊、土耳其,举重都是传统强项。在当今的美国和欧洲,举重也是非常流行的健身和运动项目,喜欢举重的不乏高官显贵,皇室成员。只不过,他们练举重更多是为了锻炼体力和塑造体型,并不只是为了夺金牌。
作为奥运会项目的举重竞技,参与门槛是非常高的,因此只能算小众项目。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一般情况下,只能靠政府或者机构资助,通过系统高强度训练,才有可能夺得金牌。所以举重天然带有“举国体制”或“锦标主义”的特点。但像这样的奥运项目,其实还有不少,为什么只要踢走举重呢?
举重不受待见,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兴奋剂。这种力量型、爆发型的项目,往往是兴奋剂的重灾区,尤其是对女运动员来说,使用兴奋剂副作用更大,甚至会落下终生残疾。
但这是体育极端功利化和个别人铤而走险造成的,不能把账记到举重运动上。只要是把贪婪和邪念发挥到极致,很多项目也会变得不人道,比如游泳、长跑、体操,难道都要踢走?
至于女子举重尤其让人难以接受,我看到一些人的主要理由,是举重的女子体型不好看,一个个又壮又胖,像张飞李逵一样还是横屏的。但是,如果方法正确、不用禁药,举重原本也可以很酷炫、很好看。举重可以增加力量、提高平衡、塑造体型。不是有很多女性也练健美,把自己练得一身肌肉,肤如红铜吗?为什么女性就必须小鸟依人、弱不禁风?还是男权中心的思维在作怪。
8月15日,里约奥运会举重女子75公斤以上级决赛中,孟苏平以307公斤的总成绩夺冠。
从竞技体育的角度,举重一直是中国的掘金大户,也是默默无闻的老黄牛项目,只有在奥运赛场上,人们才有机会看到他们的身影。要知道,在身体素质和力量上,中国运动员并没有明显的优势。
能够在这个并不引人关注的项目上长期保持世界水平,除了兴奋剂的功劳,举重运动员付出的艰辛也可想而知,我们恐怕永远无法体会终日面对冰冷的杠铃,一遍遍举起放下的滋味。
尤其是,在中国从小练举重的,都是没有更多选择的农村苦孩子,这就让她们显得更值得同情。使用兴奋剂当然违背奥运精神,对运动员也是不人道的,还会让国家和这个体育项目蒙羞。但这些从小开始训练的运动员,更多只是受害者。应该为此付出代价的,是她们的教练和体育管理部门。
对兴奋剂,应该有刮骨疗毒的勇气,查得严一些,也许并不是坏事。但不能因为涉兴奋剂,就把举重这个澡盆也跟脏水一起扔了。随着经济水平和社会透明度的提高,背地里偷偷使用禁药的阴暗角落都得见光,我们的运动员也会进步,即便是原来那些练举重的苦孩子,也变得越来越聪明、率真,不再听任心术不正者摆布。
我希望有更多帅气阳光的男孩女孩,站在奥运举重赛场,用干干净净的实力,代表中国人冲击更高更强。
资深媒体人
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冰川思想库作者所有,任何转载行为均需获得授权,并严格遵守转载条件,否则本公号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冰川思想库所使用的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诉求,请联系后台。
公众号ID:bingchuansxk
冰川思想库是一群传统媒体人打理的新媒体,每天带给你关于新闻、世界和思想的精选内容。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举重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jǔ zhòng]
举重(Weightlifting
)是一项历史悠久的运动,将以双手举过头,举起的杠铃重量为胜负依据。男子举重在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时便被列入正式项目。直到2000年的悉尼奥运时,女子举重才被列入正式项目,虽然早在1987年就已经有女子项目。举重运动员要完成两个举重动作:和。
举重发展历史
举重古代举重运动
古希腊人曾经用举石头来锻炼和测验人的体力,罗马人在棍的两头扎以石块来锻炼体力和训练士兵。中国民族形式的举重活动,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楚汉时代就有记录(举大刀、石担、石锁等)。从晋代至清代,举重均列为武考项目。公元前4000年的的绘画记述了法老们举或其它重物来锻炼身体,这就是用举重来进行锻炼的最早的记录,运动员们用这种方法来增强身体力量,增加身上的肌肉。举重是一种衡量这种力量的大小、判定一组人中谁最强壮的方式。同体育一样,举重在军事上也用来评估士兵的。在,士兵们通常用举起一种名为“鼎”的庞然大物来证明自己力大无穷,动作同今天的抓举有些类似。大多数情况下,举重被尊为是一项壮举,这从希腊的雕塑和绘画中就可以反映出来。公元前500年左右的一幅画描绘的是一名年轻人一手举着一块未经加工的石块,每个石块有他头的1.5倍大小。石块慢慢变成了,之所以这么叫是因为它们是被去掉了击锤的铃,以使它们不会发出声。之后哑铃的形状也不断演变,直到现在更受人们喜爱的杠铃。当上个世纪号称汇集了“世界上最强壮的人”的角斗和杂耍表演在美国和英国之际,到1880年,正规的举重俱乐部已在德国和颇具规模。在1877年,举办了有历史记载的世界上第一个举重比赛,有些比赛项目看上去十分夸张,比如说只用中指或只用牙齿和头发来举起重物,当然,也有正规的抓举和挺举的比赛。纽约的一家不太有名的杂志《》在1892年公布了第一份业余举重世界纪录,由于当时举重并没有统一的规则,因此有些纪录近乎奇特,像的亚当-考克兰拥有的纪录是将一个5.44公斤的重物连续举了14000下。然而,随着举重的地位在法国、俄国以及其它一些欧洲国家的提高,第一个举重和摔跤国家联合会在19世纪90年代初登记注册
举重现代举重运动
现代举重运动始于18世纪的欧洲,英国伦敦的马戏班常有举重表演。19世纪初,英国成立举重俱乐部。最初杠铃两端是,重量不能调整,比赛以次数决胜负。后来,意大利的阿蒂拉(Luis Atila)将金属球掏空,通过往球内添加铁或铅块调整质量。1910年伯格(Casper Berg)将金属球改成重量不同、大小不一的金属片。
1891年在伦敦皮卡迪里广场举行首届世界举重锦标赛。1896年在雅典举行的第1届奥运会上,举重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当时不按运动员的体重分级别,只有单手挺举和双手挺举。在1920年的第7届奥运会上,开始按运动员的体重分成5个级别,并改为单手抓举、挺举和双手挺举。这为近代举重比赛奠定了基本方式。1924年改为单手抓、挺举和双手推、抓、5种。1928年取消单手举,保留了双手举的3种形式。由于推举易使运动员的腰椎受伤,裁判的尺度也难以掌握,因此1972年奥运会举重比赛后,正式公布取消推举。
1896年,举重便被列入了在雅典举行的首届的比赛项目当中。但当时选手没有等级之分,不管运动员身材体重如何,谁举起的重量最大便获得胜利,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了1920年奥运会。1920年,举重成为奥运会的固定比赛项目。1932年的奥运会上举重被分成了5个重量级别,3个正式比赛项目--、挺举和,在悉尼奥运会上男子举重已发展到有8个级别,而从1972年开始就不再设立推举。从那之后,举重在奥运会上没有任何变化,但在悉尼奥运会上出现一个重大的变化,那就是举重在奥运会上不再是男性的专利,女子举重历史上首次登上奥运大舞台。女选手们进行7个级别的角逐
十运会男子举重56公斤决赛冠军喻廷孝
近代竞技举重运动兴起于18世纪末,最初盛行于欧洲。19世纪80年代初期,首先在英国而后在美国,人们开始将举重列为正式的比赛项目。
第一次正式的国际举重比赛是在1896年于希腊举行的第一届奥运会上进行的。当时的举重比赛不分级别,举的方式也只有单手举和双手举两种,并分别计算成绩。英国的尔·埃里奥特以71公斤的成绩获得单手举冠军,的弗·为双手举冠军,他举起了 111.5公斤。直到 1904年,第三届奥运会比赛仍采用这两种举重方式。鉴于当时没有比较完善的举重竞赛规则,从1908年到1912年,没有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举重比赛。
1914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6年间,没有举行过世界举重比赛。据历史委员会撰写的《世界举重运动史》一书记载:纽伦堡人佩尔·贝格于1910年在体育游戏展览会上,首次展出了片杠铃,又称贝格杠铃。片杠铃的使用一直沿用至今,是世界举重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1920年第七届奥运会,正式恢复举重比赛,并按体重大小分 5个级别。即次轻量级(60公斤级)、轻量级(67. 5公斤级)、(75公斤级)、(82.5公斤级)、和重量级(82.5公斤以上级)。比赛的动作改为单手抓举、单手挺举和双手挺举。
1924年第八届奥运会的举重比赛,除体重仍分5个级别外,比赛动作增至五项,即原有的三项再加上双手推举和双手抓举。
在1928年第九届奥运会上,由于上述比赛项目和试举次数的增加,使比赛时间拖得过长,经各国代表讨论决定,将原来的五项改为三项,即双手、双手和双手。这三项规定举重动作方式一直沿用至 1972年.
自1972年第二十届奥运会起,举重比赛又增为9个级别,即增加了次最轻量级(52公斤以下)和特重量级(110公 斤以上),并将重量级改为110公斤级。同年,国际举重联合会执行委员会提出取消推举,规定此后的国际比赛,只有抓举和挺举两种方式。从这一年起,还明确了每年举行一次不超过20周岁的世界青年举重锦标赛。在第二十一届奥运会期间,又增为10级,增加了100公斤级。
次年,即1977年的 第三十一届世界举重锦标赛上,正式将体重级别的名称改为以重量称呼,即以各体重级别的最高限度作为级别的名称,一 直沿用至今,这10个级别分别是54公斤级、 59公斤级、 64 公斤级、70公斤级、76公斤级、83公斤级、91公斤级、99公斤级、108公斤级和108公斤以上级。比赛项目仍为抓举和挺举两项。
第六届世界举重锦标赛。第一次参加比赛,夺得轻重量级冠军;埃及的杜尼和的安德森分别获得中量级和次轻量级冠军;美国运动员则在轻量级和重量级中取得优胜。次年,于美国举行第七届世界举重锦标赛,美国运动员获得6个级别的冠军。1949年在荷兰海牙举行的第八届世界举重锦标赛上,埃及运动员大显身手,夺得次轻 量级、轻量级和中量级三项冠军,伊朗纳姆德获得最轻量级冠军,美国运动员只拿了两项冠军。
年举行的第九届和第十届,各项冠军分别为美国、埃及和伊朗所获。在1953年举行的第十一届世界举重锦标赛上,前苏联异军突起夺得团体冠军。此后,直至1982年第三十六届 世界举重锦标赛,除波兰队在1965年获团体冠军,队在1972年和1974年两度获团体冠军外,其余团体冠军均 由前苏联队获得。我国运动员自1977年起参加世界举重锦标赛,我国男子举重在世界上已达到团体总分第四的水平。
随着男子举重的发展,女子举重也于20世纪40年代起,逐渐盛行于欧洲、美洲,1984年美国受国际举联的委托,组织了第一届女子举重通讯比赛,有12个国家参加。同年,国际举联在洛杉矾代表大会上审定并通过了新的国际举重规则,将女子举重正式列入比赛项目,同时制定了女子举重比赛的9个体重级别标准。日~11月1日在美 国德托纳比奇举行了第一届世界女子举重锦标赛。有22个国家和地区的99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比赛冠军的成绩被公布为女子举重世界纪录。
随后,1988年12月又在印尼举行了第二届世界女子举重锦标赛,从1989年11月在英国曼彻 斯特举行了第三届世界女子举重锦标赛起,已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女子举重运动。
举重赛事演变
举重按参赛运动员的体重不同来分级,是从1920年第七届奥运会开始的。当时分5个体重级别,即次轻量级(60公斤级)、轻量级(67.5公斤级)、中量级(75公斤级)、轻重量级(82.5公斤级)和重量级(82.5公斤以上级)。1947年的世界举重锦标赛上采纳了当时的举重强国——埃及的建议,又增加了一个级别——最轻量级(56公斤以下)。1951年又改为7个级别,把原重量级的体重标准提到90公斤以上,增加了次重量级(82.5公斤以上到90公斤)。自此7个级别又通行到1972年,自1972年第二十届奥运会起,举重比赛增至9个级别,增加了次最轻量级(52公斤以下)和特重量级(110公斤以上),并将重量级改为110公斤级。1976年在第二十一届奥运会期间,又增为10级,增加了100公斤级。到了1996年奥运会上,虽然级别仍是10个,但重量发生了改变,具体是54公斤级、59公斤级、64公斤级、70公斤级、76公斤级、83公斤级、91公斤级、99公斤级、108公斤级和108公斤以上级。1998年国际举联紧跟“奥运瘦身”的潮流,主动将男子10个级别缩减为8个:56公斤级、62公斤级、69公斤级、77公斤级、85公斤级、94公斤级、105公斤级和105公斤以上级。同时女子也调整为7个级别:48公斤级、53公斤级、58公斤级、63公斤级、69公斤级、75公斤级、75以上级。
举重比赛最初并不按举起方式分类,只分单手和双手。1920年奥运会开始按举起方式和单、双手混合分类比赛,即单手抓举、单手挺举、双手挺举。1924年第八届奥运会增加了双手推举和双手抓举。由于比赛项目和试举次数的增加,使比赛时间拖得过长,在1928年第九届奥运会上取消了单手抓举和单手挺举,而单手举重也正式退出了国际。1972年国际举联又取消了推举比赛,只保留抓举和挺举。
举重规则技术
使用、、等器材进行锻炼和比赛的运动项目,为举重。举重运动员要完成两个举重动作:抓举和挺举。在抓举比赛中,要求选手伸直双臂,用一次连续动作将杠铃举过头顶。而在挺举比赛里,选手需要先将杠铃置于双肩之上,身体直立,然后再把杠铃举过头顶。运动员要等到裁判判定站稳之后才能算成绩有效。
杠铃由、套筒、、杠铃片组成。男子杠铃横杠长2.20米,直径2.8厘米,重20公斤。女子杠铃横杠长2.15米,直径2.5厘米,重15公斤。
比赛按、挺举的顺序进行。每场比赛运动员共有6次试举机会,抓举3次,挺举3次。试举重量由运动员自己选定,增加重量必须是1公斤的倍数。
奥运会比赛只计算抓举和挺举总成绩,如总成绩相同则赛前体重轻者列前,如再相同,则以赛后即称体重轻者列前。
举重比赛规则
举重竞赛动作方式
(l)抓举:运动员将杠铃平行地放在两小腿前面,两手相对撞杠,以一个连续动作把杠铃从举重台上举至两臂在头上完全伸直。
(2)挺举:运动员以一个连续动作把杠铃从举重台上提 置肩际。两腿平行伸直保持静止状态。先屈腿预蹲,接着用 伸腿伸臂动作将杠铃举起至两臂完全伸直,两腿收回平行保持静止。
举重犯规动作
(1)从状态提铃。
失败举重姿势
(2)提铃过程中有停顿。
(3)除两足外,身体任何部位触及举重台。
(4)在完成动作时,两臂伸展不平均或不完全。
(5)伸展臂部过程中有停顿。
(6)用完成动作。
(7)起立时臂有屈伸。
(8)在中离开举重台,即让两脚触及台外地方。
(9)在裁判员发令前将杠铃放下。
(10)在裁判员发令后杠铃从身后落下,或故意从身前 摔下。
(11)未能使两足站在与杠铃和躯干的平面相平行的同一 横线上来完成动作。
(12)放铃时,未能使杠铃整体接触举重台。
(13)抓举时,在完成动作中横杠触及头部。
(14)挺举翻铃转肘之前横杆触及胸部。
(15)翻铃时肘、上臂触及大腿或膝部。
(16)上挺前两腿未伸直。
(17)屈膝上挺未完成动作。
(18)上挺前有意使杠铃颤动。
举重运动员条件
(1)凡发育健全并有一定专项训练基础的男、女运动员, 均可参加竞赛。
(2)凡参加竞赛的运动员,必须经医生检查,并持有身 体合格证明。
(3)青少年运动员须持有出生证明。
(4)女运动员须持有性别检查证明.
(5)少年组年龄为13~17岁。
(6)青年组年龄为18~ 20岁。
(7)成年组21岁以上。
(8)男、女运动员年满15岁可参加全国比赛。
举重体重分级
男子举重竞赛可按运动员体重分为下列10级:
(1)54公斤级体重不超过54公斤
(2)59公斤级54.01~59公斤
(3)64公斤级59.01~64公斤
(4)70公斤级64.01~70公斤
(5)76公斤级70.01~76公斤
(6)83公斤级76.01~83公斤
(7)91公斤级83.01 ~91公斤
(8)99公斤级91.01 ~99公斤
(9)108公斤级99.01~108公斤
(10)108公斤以上级
女子举重竞赛可按运动员体重分为下列9级:
(1) 46公斤级体重不超过46公斤
(2) 50公斤级46.01~50公斤
(3) 54公斤级 50. 01~54公斤
(4) 59公斤级 54. 01~59公斤
(5) 64公斤级59.01~64公斤
(6) 70公斤级 64. 01~70公斤
(7) 76公斤级 70.01~76公斤
(8) 83公斤级 76.01~83公斤
(9) 83公斤以上级
举重若干规则
1.抽签:在技术会议上进行。由副总裁判长带领记录长 和记录员按大会秩序册顺序,各队参赛运动员进行一次性抽 签。所抽得的签号决定运动员称量体重的顺序和试举顺序。抽签时,不分级别,签号数量根据大会参赛运动员人数确定。
2.称量体重:运动员在该场竞赛前2小时开始称量体重。称量时间为1小时,过时作弃权论。
3.试举顺序:试举重量轻的运动员先进行试举。第一次 试举重量相等时,按签号决定顺序,签号小者先举。在第二、 三次试举中,如遇试举重量相等则按前一次的试举顺序进行。
4.加重原则:本届奥运会(2008年北京29届)正式采用已实行三年的“1公斤规则”。日,国际举联实行了90多年的“2.5公斤规则”退出历史舞台,“1公斤规则”正式登场。是奥运举重比赛首次采用“1公斤规则”。所谓“2.5公斤规则”是指除破世界纪录时可以0.5公斤的倍数加重外,其他时候杠铃重量只能是2.5公斤的倍数;“1公斤规则”则要求杠铃加重以1公斤的倍数进行。“1公斤规则”的实行,让水平接近的选手之间的对抗更激烈——冲击人体极限时,1公斤的增幅毕竟比2.5公斤更容易实现。
5.更改试举重量:运动员要求改变试举重量,必须在最 后一次点名前提出。在来不及填卡的情况下,教练员或运动 员可口头要求改变重量。但每次试举的重量只能更改两次。
6.试举时间:记录员点名后,允许有1分钟的间歇时间。最后半分钟发出信号,如连续试举时,允许有2分钟的间歇 时间。
7.破纪录规定:任何一次试举成功的重量超过该项纪录 1公斤或1公斤的倍数,即承认为新纪录。新纪录一旦创 造,其他人不得以同样重量破该纪录。总成绩必须超过原纪 录1公斤即承认新纪录。
8.名次评定:在抓举或挺举的三次试举中举起最高的一 次重量,即为单项成绩,名次按成绩来确定。总成绩名次以 抓举和挺举的总和来确定。如成绩相等时,比赛前体重轻者 名次列前。如成绩和体重又相等时,则以先举起该重量的运 动员名次列前。
举重使用器材
服装和护具
1.举重比赛运动员必须穿,举重服式样为紧身衫连裤。
2.男运动员必须穿护身或紧身三角裤,女运动员必须戴 胸罩、穿紧身三角裤。
3.举重鞋的后跟应是正常形状。鞋底不得超过鞋帮5毫 米,鞋帮靴高不得超过 130毫米。
4.举重腰带须系在举重服外,宽不得超过120毫米。
举重国际举联
(International Weightlifting Federatio,IWF)简称国际举联。国际举联是负责管理举重
国际举联主席塔马斯
运动的国际性组织。它成立于1905年,目前有178个国家(地区)会员协会。国际举联的任务是组织和管理举重运动,制定举重规则,管理国际比赛,监督洲际和地区联合会的活动并协助国家(地区)协会发展举重项目。
国际举联正式用语为英、法、西、德、俄、阿拉伯语。工作用语为英语。
国际举联是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总会成员。国际举联遵循奥林匹克理想和原则,使举重运动成为推动世界和平和相互理解的一种手段,反对任何政治、种族和宗教信仰的歧视。其宗旨和任务是:发展世界范围的举重运动;加强各国举重协会和运动员之间的友谊和合作,帮助各国举重协会开展举重运动;管理和协调世界范围的国际举重比赛,确定比赛规则;培训裁判,协调和确定国际比赛和其他活动日程;批准世界纪录等。
举重代表大会
代表大会是国际举联的最高权力机构,每年召开一次。每个协会会员可派两名代表参加,但只有1票表决权。代表大会的内容包括:接收会员,听取秘书长和各委员会的工作报告,批准世界纪录,补选官员,确定世界锦标赛的地点,确定世界锦标赛的裁判等。在奥运会年的代表大会上,研究举联章程和比赛规则修改的建议,选举执委会和各委员会委员。现任主席是(Ajan Tamas)。
代表大会闭幕期间的领导机构是执委会,由主席、6名副主席、秘书长兼司库、8名委员、大洲联合会主席(当然委员)和助理秘书(无表决权)组成。
举重专门委员会
国际举联设有技术、科学研究、医务和审计共4个专门委员会。
国际举联的经费来自协会会员的会费、比赛电视转播费以及国际比赛组织者上缴的费用。
该组织出版《国际举联公报》,每月一期。内容包括国际比赛、世界锦标赛、国际运动会的成绩,比赛章程,会员地址的变更,代表大会和会议的报道等。
国际举联组织的赛事主要是世界锦标赛、世界青年锦标赛和奥运会举重比赛等。
中国于1936年加入国际举联,1955年得到国际举联的确认,1958年退出,1974年9月恢复在国际举联的会员资格。
现任主席:(Dr.Tamás Aján)
国际举联总部设在匈牙利的。
举重重要赛事
举重奥运会
举重是少数几个首届奥运会就进入奥运大家庭的运动项目。不过当时的比赛没有进行分级,所有的运动员都在一起较量。不过比赛却按不同的举起方式——单手举和双手举——分别计算成绩,于是首届奥运会就产生了两枚,英国的劳·埃利奥特以71公斤的成绩获得单手举冠军,双手举的金牌被丹麦大力士维·琼森获得,他举起了111.5公斤。举重比赛以这种方式在奥运会上举办到第三届奥运会,此后举重暂时离开了奥运会,直到1920年,举重重新出现在奥运会比赛中,并从那时起每届奥运会都设举重比赛。1996年,女子举重被列为2000年悉尼奥运会比赛项目。
举重世锦赛
举重1979年11月,第33届世界举重锦标赛在希腊举行,39个国家的运动员参加了角逐。11月2日,中国运动员在52公斤级比赛的第三次试举中,以110公斤的抓举成绩,战胜了被称为“常胜将军”的第21届奥运会冠军、世界纪录保持者苏联选手阿·沃罗宁,成为第一个登上世界冠军领奖台的中国举重运动员。
吴数德,人。曾6次刷新青年举重世界纪录。他在成为中国的第一个世界举重冠军后,又3次打破抓举世界纪录。第一次在1980年4月南宁的全国举重锦标赛上,以112公斤的成绩打破了52公斤级抓举世界纪录;第二次在1981年8月日本名古屋第13届亚洲举重锦标赛中,以126.5公斤的成绩打破了古巴运动员丹·努涅斯保持的56公斤级抓举世界纪录;第三次在1983年8月上海的第5届上,又以128公斤的成绩刷新了苏联选手奥·米尔佐扬创造的127.5公斤的世界纪录。从1978年到1983年,吴数德的抓举成绩平均每年增长3.75公斤。
举重历届冠军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
男子52公斤级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
男子56公斤级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
男子60公斤级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
男子67.5公斤级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
男子59公斤级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
男子70公斤级
2000年悉尼奥运会
男子77公斤级
2004年雅典奥运会
男子62公斤级
2004年雅典奥运会
男子69公斤级
2008年北京奥运会
男子56公斤级
2008年北京奥运会
男子62公斤级
2008年北京奥运会
男子69公斤级
2008年北京奥运会
男子85公斤级
2000年悉尼奥运会
女子53公斤级
2000年悉尼奥运会
女子63公斤级
2000年悉尼奥运会
女子69公斤级
2000年悉尼奥运会
女子+75公斤级
2004年雅典奥运会
女子58公斤级
2004年雅典奥运会
女子69公斤级
2004年雅典奥运会
女子+75公斤级
2008年北京奥运会
女子48公斤级
2008年北京奥运会
女子58公斤级
2008年北京奥运会
女子69公斤级
2008年北京奥运会
女子75公斤级
2012年伦敦奥运会
女子48公斤级
2012年伦敦奥运会
男子69公斤级
2012年伦敦奥运会
女子+75公斤级
2012年伦敦奥运会
男子77公斤级
2012年伦敦奥运会
女子58公斤级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在举重比赛中共获得8枚金牌
举重赛事记录
举重世界纪录
举重冠军吕小军
项目 出生日期(日月年) 姓名 出生日期 国籍 破纪录时间
抓举 139 kg
10.01.1989 中国 22.11.2015
挺举 171 kg 欧云哲 18.11.1991 朝鲜 22.11.2015
总成绩 307 kg
03.12.1990 中国 07.08.2016
抓举 154 kg
28.10.1988朝鲜 21.09.2014
挺举 183 kg 中国23.11.2015
总成绩 333kg 谌利军中国23.11.2015
抓举 166 kg
05.10.1987 中国 10.11.2014
挺举 198 kg 廖辉 05.10.1987 中国 23.10.2013
总成绩 359 kg 廖辉 05.10.1987 中国 10.11.2014
抓举 177 kg
27.07.1984 中国 10.08.2016
挺举 214 kg 拉希莫夫 13.08.1993 哈萨克斯坦 10.08.2016
总成绩 380 kg 吕小军 27.07.1984 中国 25.10.2013
抓举 187 kg.04.03..2007
挺举 220 kg
23.07.1991 伊朗 31.05.2016
总成绩 396 kg 罗斯塔米 23.07.1991 伊朗 12.08.2016
抓举 188 kg 阿卡基科斯 13.07.1969 希腊 27.11.1999
挺举 233 kg24.05.1988 哈萨克斯坦 05.08.2012
总成绩 418 kg 伊利亚·伊雷因 24.05.1988 哈萨克斯坦 05.08.2012
抓举 200 kg 沙拉姆诺夫 18.07.1982 白俄罗斯 18.08.2008
挺举242 kg 伊林 24.05.1988 哈萨克斯坦 15.11.2014
总成绩 436 kg 沙拉姆诺夫 18.07.1982 白俄罗斯 18.08.2008
抓举 214 kg 萨利米·库尔达斯亚比·贝达德 08.12.1989伊朗 13.11.2011
挺举 263 kg 侯赛因·拉扎扎德 12.05.1978 伊朗 25.08.2004
总成绩 472 kg
12.05.1978 伊朗 26.09.2000
抓举 98 kg 16.10.1982 中国 01.10.2006
女子举重48Kg级奥运冠军陈燮霞
挺举 121 kg 29.10.1983 土耳其 18.09.2010
总成绩 217 kg 杨炼 16.10.1982 中国 01.10.2006
抓举 103 kg 15.09.1988 中国 14.11.2010
挺举 131 kg
25.07.1993 哈萨克斯坦 29.07.2012
总成绩 230 kg 李萍 15.09.1988 中国 14.11.2010
抓举 111 kg 05.04.1979 中国 03.12.2006
挺举 141 kg 02.03.1983 中国 22.04.2007
总成绩 251 kg 陈艳青 05.04.1979 中国 03.12.2006
抓举 117 kg 萨拉卡耶娃 25.12.1987 俄罗斯 08.11.2011
挺举 147 kg
14.02.1993中国 10.08.2016
总成绩 262 kg 邓薇 14.02.1993中国台湾10.08.2016
抓举 129 kg 13.06.1992 中国 09.05.2015
挺举 158 kg
29.01.1983 中国 13.08.2008
总成绩 286 kg 刘春红 29.01.1983 中国 13.08.2008
抓举 135 kg 15.08.1985俄罗斯 17.12.2011
挺举 163 kg 娜德扎拉.叶夫斯秋欣娜 27.05.1988 俄罗斯 10.11.2011
总成绩 296 kg 娜塔莉亚·扎波洛特纳亚 15.08.1985俄罗斯 17.12.2011
抓举 151 kg 卡什丽娜·塔提24.01.1991 俄罗斯6.8.2012
挺举 192 kg 周璐璐19.03.1988 中国 26.09.2014
总成绩 334 kg 卡什丽娜·塔提安娜 24.01.1991 俄罗斯 23.11.2013
举重奥运纪录
项目 成绩 运动员 出生日期(日月年) 国籍时间
抓举 137 kg穆特卢·哈利尔14.07.1973 土耳其
挺举 170 kg 龙清泉 03.12.1990 中国
总成绩 307 kg 龙清泉 03.12.1990 中国
抓举 153kg28.10.1988 朝鲜 30.07.2012
挺举 177kg奥斯卡·阿尔贝罗哥伦比亚 30.07.2012
总成绩 327公斤 金恩国 28.10.1988 朝鲜 30.07.2012
抓举 马尔科夫165公斤 12.03.1978 保加利亚 20.09.2000
挺举 博耶夫斯基196公斤 19.12.1974保加利亚 20.09.2000
总成绩 博耶夫斯基 357公斤 19.12.1974保加利亚 20.09.2000
抓举 177 kg
27.07.1984 中国 10.08.2016
挺举 214 kg 拉希莫夫 13.08.1993 哈萨克斯坦 10.08.2016
总成绩 吕小军 379 kg 27.07.1984 中国 01.08.2012
抓举 185 kg 安德烈·雷巴科夫 04.03.1982 白俄罗斯 15.08.2008
挺举 217 kg
08.04.1994 中国 12.08.2016
挺举 217 kg 罗斯塔米 23.07.1991 伊朗 12.08.2016
总成绩 396 kg 罗斯塔米 23.07.1991 伊朗 12.08.2016
抓举 187 kg巴加里·库洛什 01.01.1977 伊朗 24.09.2000
挺举 233 kg 伊利亚·伊雷因 24.05.1988 哈萨克斯坦 05.08.2012
总成绩 418 kg 伊利亚·伊雷因 24.05.1988 哈萨克斯坦 05.08.2012
抓举 200 kg 沙拉姆诺夫 18.07.1982 白俄罗斯 18.08.2008
挺举236 kg 沙拉姆诺夫 18.07.1982 白俄罗斯 18.08.2008
总成绩 436 kg 沙拉姆诺夫 18.07.1982 白俄罗斯 18.08.2008
抓举 212 kg
12.05.1978 伊朗 26.09.2000
挺举 263 kg 侯赛因·拉扎扎德 12.05.1978 伊朗 25.08.2004
总成绩 472 kg 侯赛因·拉扎扎德 12.05.1978 伊朗 26.09.2000
抓举 98 kg
16.10.1982中国 01.10.2006
挺举 121 kg 努尔坎·塔伊兰 29.10.1983土耳其 17.09.2010
总成绩217 kg 杨炼 16.10.1982中国 01.10.2006
抓举 101kg
04.1993 中国 07.08.2016
挺举 132 kg
25.07.1993 哈萨克斯坦 21.09.2014
总成绩 233 kg 09.05.1991中国台湾 21.09.2014
抓举 111 kg
05.04.1979 中国 03.12.2006
挺举 141 kg02.03.1983 中国 23.04.2007
总成绩 251 kg 陈艳青 05.04.1979 中国 03.12.2006
抓举 117 kg 斯韦特兰娜.萨鲁卡耶娃 25.12.1987 俄罗斯 08.11.2011
挺举 147 kg 邓薇 14.02.1993中国 10.08.2016
总成绩 262 kg 邓薇 14.02.1993中国台湾 10.08.2016
抓举 128 kg刘春红29.01.1983 中国 13.08.2008
挺举 158 kg 刘春红 29.01.1983 中国 13.08.2008
总成绩 286 kg 刘春红 29.01.1983 中国 13.08.2008
抓举 135 kg 娜塔莉亚·扎波洛特纳亚 15.08.1985 俄罗斯 17.12.2011
挺举 164 kg 金恩珠 11.11.1989朝鲜 25.09.2014
总成绩 296 kg 娜塔莉亚·扎波洛特纳亚 15.08.1985 俄罗斯 17.12.2011
抓举 151 kg 卡什丽娜·塔提安娜24.01.1991 俄罗斯 6.8.2012
挺举 192 kg 周璐璐06.02.1988 中国26.09.2014
总成绩 334 kg 卡什丽娜·塔提安娜24.01.1991 俄罗斯 23.11.2013
举重中国纪录
抓举 139KG 吴景彪
挺举 170KG龙清泉
总成绩 307KG 龙清泉
抓举 153KG石智勇
挺举 182KG 乐茂盛
总成绩 327KG 石智勇
抓举 166KG 廖辉
挺举 198KG 廖辉
总成绩 359KG 廖辉
抓举 176KG
挺举 209KG 苏达金
总成绩 380KG 吕小军
抓举 180KG
挺举221KG 田涛
总成绩 394KG 陆永
总成绩 393KG 刘灏
抓举 198KG
挺举 226KG 杨哲
总成绩 420KG 崔文华
抓举 201KG
挺举 250KG
总成绩 447.5KG 韩文亮
挺举 126KG 田源
总成绩 221KG 田源
抓举105KG 黎雅君
挺举132KG 李萍
总成绩 235KG 李萍
抓举115KG宋志娟
挺举142KG 顾薇
总成绩 255KG 陈艳青
抓举 122KG
挺举 147KG 管新蕾
总成绩265KG 欧阳晓芳
抓举129KG向艳梅
挺举158KG 刘春红
总成绩 286KG 刘春红
抓举 130KG 康月
挺举 160KG
总成绩 290KG 康月
抓举148KG 周璐璐
挺举188KG 孟苏平
总成绩 333KG 周璐璐
举重其他含义
举重的其他含义
股市急剧上涨
股票市场中举重的含义
股票市场中,举重表示急剧上涨.因为上涨的曲线笔直向上,其形态就象举重一样。
解读词条背后的知识
.网易新闻[引用日期]
.网易[引用日期]
.人民网[引用日期]
.国际举重联合会官网[引用日期]
.新浪体育[引用日期]
.网易[引用日期]
.新浪网[引用日期]
.新浪[引用日期]
.新浪体育.[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2奥运会金牌榜中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