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根结线虫用高效氯氟氰菊酯多少钱聚旨灌根行

作者| 作物圈团队 丰收邦现在棚室蔬菜多种多样,即使在寒冷的冬季,我们也能吃到反季节蔬菜,但是,白菜依然很受人欢迎,比如,吃火锅的时候,一定要有白菜。白菜虽然好吃,但栽培起来却不容易,那么今天咱们从生育期管理、病虫害防治、施肥技术这3个方面,来了解一下栽培白菜到底有多难。
白菜生育期栽培管理1.发芽期从播种到基生叶展开,6~7天时间。
发芽期这个时期种子饱满度及天气对种子的萌发、幼苗的生长影响很大。及时浇水,保齐苗。管理要点分直播和育苗移栽2种,一般依前茬作物收获早晚而定。前茬作物收获早,又能及时整地,可直播;否则,就采用育苗移栽的方法。无论哪种方法,在苗期都要保持地表湿润,浇水时,一定将垄面湿透。2.幼苗期发芽期结束到第一环叶形成,7~8天时间,又叫团棵期。
幼苗期幼苗8~10片叶,主根、侧根同时生长,但这时气候往往多变,要加强田间管理,防止病虫害流行,争取做到苗齐、苗全、苗壮。管理要点3~4叶期进行间苗,出去并生、过密、拥挤、病、虫、弱、残苗;5~6叶时定苗,间距10厘米。在高温干旱年份,适当晚定苗,使幼苗密集,遮盖地面,降低地温,减轻病害发生。可将过密的小苗移栽在缺苗处,补苗应该在下午,每次间苗、补苗后,要立即浇水,防止根系动摇萎蔫。这时处于雨季后期,多雨、高温、干旱多发生,幼苗生长快,而根系较小,必须及时浇水和追肥。苗期遇大雨积涝时,要及时排水,土壤稍干,抓紧中耕松土。白菜苗期蚜虫发生严重,且导致病毒病的流行,应采用纱网阻挡蚜虫为害,并及时喷药防治。3.莲座期从幼苗期到长成中生叶的第二、第三环的叶片,这时植株叶片重叠似莲座状,需要20~22天。
莲座期管理要点(1)及时定苗,合理密植在植株3~5叶时定苗,株距35~45厘米,每亩留苗株。早熟、株型开展的品种株距要大,播种期晚的,株距要大。(2)控制浇水,进行蹲苗为使幼苗生长健壮,防止地上部分徒长,在莲座后期要控制灌水进行蹲苗。一般少雨干旱及种植在沙质土壤或发苗慢的不蹲苗,早熟品种不蹲苗。蹲苗结束后要及时灌水追肥,经常检查虫情,及时防治菜青虫、甘蓝夜蛾、地蛆,把害虫消灭在3龄之前。4.结球期从开始包心到整个叶球长成,中、晚熟品种45天左右,早熟品种30天左右。
结球期这个时期白菜生长的好坏,对其产量和品质都有重要影响,要加强水肥管理。5.收获期
一般立冬到小雪收白菜,要根据天气和市场情况及时收获。管理要点白菜生长后期,天气多变,气温下降,为防霜冻,要及时捆扎。一般收获前10~15天,停止浇水,将莲座扶起,抱住叶球,然后用浸透的甘薯秧或谷草将叶捆住。使包心更结实并继续生长,小雪前2~3天,应及时收获,并在田间晾晒,待外叶萎蔫,即可贮藏。主要病害识别及解决方案病毒病识别要点苗期到成株期,系统性病害,整株受害。病株常出现花叶、畸形、坏死斑点等症状。
白菜病毒病-花叶型
白菜病毒病-畸形
白菜病毒病-坏死斑
白菜蚜虫-传播病毒病解决方案(一)(1)选择抗病良种因地区选择抗病品种:郑早60、郑早55、新早58、德高16、津绿55等。(2)加强栽培管理合理间、套、轮作;深翻起垄,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适期播种,避过高温及蚜虫活动高峰;发现病苗及时拔除;苗期勤灌水,以降温保根,增强抗性。(3)治蚜防蚜 苗床驱蚜a.塑料薄膜网眼育苗; b.悬挂白色聚乙烯塑料袋;c.种株窖藏地区,要彻底灭蚜,秋白菜种植前,也要消灭邻近菜地及在杂草上的蚜虫,避免有翅蚜迁飞传播。解决方案(二)发病初期用病毒A,抗毒剂1号水剂,病毒净,病毒克星,菌毒清,病毒宁,植病灵,83增抗剂兑水喷雾;同时,添加联苯·啶虫脒,烯啶虫胺+噻虫嗪,吡虫啉,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等,防治蚜虫,5~7天喷一次,连续2~3次,注意药剂轮换使用。白菜软腐病与菌核病识别要点苗期到成株期,多从包心叶开始发病,整株受害。有污白色细菌脓,内部组织除维管束外全部腐烂,呈黏滑软腐状,并发出恶臭。
软腐病软腐病解决方案(1)及时防治地下(地上)害虫,减少虫伤口;发现病株后及时挖除,病穴撒石灰消毒。(2)药剂防治种子消毒:用1%农抗751粉剂以种子量的2%拌种。植株喷药:喹菌酮、氢氧化铜、琥胶肥酸铜、络氨铜、新植霉素、春雷霉素、壬菌铜、王铜·代森锌等,药剂交替使用,重点喷病株基部和地表,药液渗入菜心最好。与菌核病区分菌核病初期出现水渍状、淡褐色病斑,发病部位有白色或灰白色棉絮状霉层,以后散生黑色鼠粪菌核。
菌核病菌核病解决方案(1)播种前,用10%盐水或10%~20%硫酸铵选种,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播种。(2)药剂防治推荐药剂:氯硝铵,腐霉利,多·硫悬浮液,甲基硫菌灵,菌核净,异菌脲,隔10天喷1次,连续2~3次。白菜霜霉病与细菌性角斑病识别要点叶正面出现多角形病斑,后期病斑枯死;湿度大时,病部表面有茂盛的白色霜状霉层。
白菜霜霉病霜霉病解决方案(1)种子消毒,播前用甲霜灵,福双美等拌种;(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喷药,如杀毒矾,恶霜·锰锌,瑞毒霉锰锌,霜霉威盐酸盐等,也可选用氟醚菌酰胺+烯酰吗啉,丁香菌酯+烯酰吗啉。与细菌性角斑区分细菌性角斑病发病初期,叶背面出现水浸状凹陷斑点,受叶脉限制,叶面呈灰色油浸状,湿度大时叶背面溢出白色菌脓,干燥时,质脆或穿孔。
细菌性角斑病细菌性角斑解决方案(1)选用无病种子,建立无病留种田,否则,种子要消毒,可用50 温水浸种15分钟后立即移入冷水中,然后捞出种子晾干后播种。(2)发病初期,可用甲霜铜,氢氧化铜,琥铜·乙磷铝防治喷雾,上述药剂均为铜制剂,有些大白菜品种对铜敏感,为了防止药害产生,要慎重使用,低浓度先做试验,看有无药害产生,如果没有药害,才可大面积应用。较安全的药剂:农用链霉素(农用硫链霉素不要再使用),中生霉素,每7天喷1次,连喷3~4次。白菜黑腐病识别要点叶部病斑呈“V”字型,髓部中空,呈黑色干腐;湿度大时,病部产生黄褐色菌脓或油渍状湿腐。
黑腐病解决方案(1)要以农业防治为主,使用无病的种子,用农用链霉素、代森铵、福美双,漂白粉等消毒,辅以药剂综合防治。(2)推荐药剂:新植霉素、氯霉素、络氨铜水剂等,或甲霜·恶霉灵+壬菌铜。白菜黑斑病识别要点叶片病斑灰褐色或暗褐色、圆形或椭圆形,有明显的同心轮纹。
白菜黑斑病解决方案(1)选择抗性品种为主,药剂防治为辅。(2)种子处理,50 温水浸种20~25分钟,冷却晾干;或用福美双、异菌脲拌种。(3)药剂防治:异菌脲,代森锰锌,百菌清,嘧菌酯,苯醚甲环唑等,再加钙肥和硼肥。白菜炭疽病与白斑病识别要点受害部位病斑圆形或椭圆形,凹陷,边缘颜色深,中央白色至灰白色;湿度大时可见砖红色黏状物。
白菜炭疽病解决方案(1)播种前,50 热水浸泡10分钟,冷却晾干播种;(2)药剂防治:多·硫悬浮液,甲基托布津,炭疽福美,多菌灵,百菌清,代森锰锌,苯甲·嘧菌酯等。与白斑病的区别白斑病后期形成圆形或近圆形灰白或枯白色病斑,病斑表面隐约有1~2个轮纹;湿度大时,病斑背面产生稀疏的淡灰色霉层,后期病斑易破裂穿孔。
白菜白斑病白斑病解决方案(1)种子消毒:百菌清,福美双,异菌脲等。(2)药剂防治:多菌灵,多·硫悬浮剂,甲霉灵,甲基硫菌灵,苯菌灵,乙磷铝,苯醚甲环唑+甲基硫菌灵等。白菜根肿病与根结线虫病识别要点根部形成肿瘤,地上部分从基部叶片开始显症,后期易被其它病菌侵染导致腐烂,发臭。
白菜根肿病根肿病解决方案(1)实行检疫,封锁发病区,防止从病区调运蔬菜;(2)播种前,用五氯硝基苯、百菌清、多菌灵、敌克松等药剂穴施、条施于土中。定植后,用上述药剂灌根,也可用石灰乳液浇灌。与根结线虫病区分根肿病的根组织膨大成结肠状;而根结线虫病在细根上形成念珠状,剖开根部有白色线虫。
根结线虫病根结线虫病解决方案(1)药剂土壤处理,播种前7~20天,用必速灭,沟施于20厘米土层内,施药后浇 水封闭或覆盖塑料薄膜,过5~7天后松土散气,然后再播种;苗床和定植穴也可用阿维菌素浇灌防治。(2)药剂防治,用阿维菌素,氟吡菌酰胺,噻唑膦等灌根处理。白菜白锈病识别要点叶背产生白色疱斑,后期表皮破裂散出白色锈粉状物,叶正面呈黄绿色不规则斑;留种株受害,花梗和花器呈畸形弯曲,略肥大,肉质茎上出现乳白色疱斑。
白锈病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甲霜灵,甲霜铜,甲霜灵·锰锌,晴菌唑+嘧菌酯等。小结病害常发生年份,要选择相应的抗性品种;加强栽培管理,提高作物抗性;进行农事操作时,要非常小心,避免对白菜造成伤害,减少病菌侵染。主要虫害及解决方案白菜上主要害虫有:小菜蛾、菜青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小地老虎、银纹夜蛾、甘蓝夜蛾、菜螟、菜蚜、黄条跳甲、小猿叶甲、菜蝽、蜗牛、油菜西瓜虫、蝼蛄等。其中,小菜蛾、菜青虫、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已经在【青虫家族,分不清?】上介绍过,这里就不再赘述,要注意蔬菜上禁用的农药。小地老虎为害特点初孵幼虫取食心叶,3龄后藏在土表,夜间为害,将白菜幼苗从茎基部咬断。形态特征幼虫体黑褐色,表皮粗糙,体表布满大小不等的颗粒。臀部黄褐色,有两条深褐色纵带。
小地老虎防治方法对不同龄期的幼虫,采用不同的施药方法。(1)幼虫3龄前用喷雾,喷粉或撒毒土进行防治,常用药剂有:苏云金杆菌,溴氰菊酯,氯氰菊酯等。(2)3龄后田间出现断苗,可用毒饵或毒草诱杀,常用药剂有:溴氰菊酯,噻虫·高氯氟等,加水后喷在碾碎的棉籽饼、豆饼或麦麸上,于傍晚在受害作物田间每隔一定距离撒一小堆,或在作物根际附近围施。银纹夜蛾与甘蓝夜蛾为害特点相同初孵幼虫在叶背取食,只留表皮,高龄幼虫造成缺刻或孔洞,并排出粪便污染白菜。形态特点体色多变,淡绿至黑褐色,头黄褐色,各体节背面两侧有短黑纹,呈倒“八”字排列。
甘蓝夜蛾淡绿色,头部较细,两端有黑斑,行走时背部拱起,体背有白色纵线,体侧有白色纵纹。
银纹夜蛾防治方法(1)3龄前喷洒苏云金杆菌、杀灭菊酯、灭幼脲、吡虫啉、氟啶脲,隔20天1次,防治1~2次。(2)大龄幼虫茚虫威+甲维盐,或阿维甲氧虫酰胺等。菜螟为害特点钻蛀性害虫,为害白菜幼苗心叶和叶片,吐丝粘合叶片,大龄后钻入茎髓和根部,还能传播软腐病。形态特征头部黑色,胸、腹部浅黄绿色,有5条浅褐色纵带纹,体上有毛瘤。
菜螟防治方法菜螟主要在苗期为害,把药剂喷到菜心才有效,一般8~9月份,白菜出苗后,每隔5~7天喷药一次,直到长出7~8片真叶为止。推荐药剂:苏云金杆菌,氟虫腈,茚虫威+甲维盐等。菜蚜为害特点成、若蚜群集在叶片上,刺吸白菜背面汁液,失去水分,幼叶畸形,植株矮小,还传播病毒病。形态特征
蚜虫防治方法(1)拌种:用灭蚜松,吡虫啉拌种。(2)保护瓢虫、草蛉、食蚜蝇和蚜茧蜂等天敌,其中灭虫威对蚜虫有特效,还能保护这些天敌。(3)用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联苯·啶虫脒、烯啶虫胺+噻虫嗪、吡虫啉、啶虫脒等喷雾。黄条跳甲为害特点成虫和幼虫均能危害;(1)成虫常群集在叶背取食,被害叶片布满细密的小孔,使叶片枯萎。以苗期受害最重,常造成缺苗断垄,甚至全田毁种。(2)幼虫食害根部,剥食根表皮,形成条状虫道,或黑斑;也可咬断须根,使叶片由外向内发黄萎蔫;能传播大白菜软腐病。一般在春、秋两季发生严重,秋季重于春季,湿度高的菜田危害最重。形态特征(1)成虫体长1.8~2.4毫米,黑色有光泽。背面有许多刻点,排成纵行。每鞘翅中央有1个黄色中等宽度的弓形纵条纹,此纹两端向内弯曲,外侧凹曲,后足腿节膨大。
黄条跳甲(2)幼虫近圆筒形,尾部稍细,头部淡褐色,胸腹部黄白色,尾部腹面有1个乳头状突起。防治方法播种前要注意防治成虫,幼虫有钻蛀性,不好防治;推荐药剂:联苯·啶虫脒,烯啶虫胺+噻虫嗪等。小猿叶甲为害特点成虫和幼虫群集危害,取食叶片呈缺刻或孔洞,严重时,叶片被食成网状,仅留叶脉,造成减产。形态特征体长3.4毫米,宽2.1~2.8毫米,卵圆形,背面蓝色,带绿色光泽,腹面黑色;头小,深嵌入前胸,触角向后伸达尾部;鞘翅刻点排列规则,每翅8行半,肩瘤外侧还有1行相当稀疏的刻点;后翅退化,不能飞行。
小猿叶甲与大猿叶甲相似大猿叶甲:体长4.7~5.2毫米,后翅发达,能飞翔。防治方法推荐药剂:溴氰菊酯,鱼藤酮,联苯·啶虫脒,烯啶虫胺+噻虫嗪,哒螨灵+啶虫脒等,喷雾防治。黄条跳甲和小猿叶甲,一定要注重成虫防治,在越冬前,在田间堆草,诱集成虫,消灭。菜蝽为害特点成虫、若虫群集危害,刺吸植物汁液,留下黄白色至微黑色斑点,影响蔬菜生长,还可传播软腐病。形态特征
菜蝽成虫防治方法氟氯氰菊酯,辛氰乳油,增效氯氰,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联苯&啶虫脒,烯啶虫胺+噻虫嗪,进行喷雾防治。蜗牛为害特点雨后取食白菜茎、叶、幼苗,严重时缺苗断垄。形态特征
蜗牛防治方法(1)诱集捕杀用树叶、杂草、菜叶在田间做诱集,天亮前捕捉;撒石灰隔离带保苗。(2)药剂防治灭蜗灵、多聚乙醛、灭旱螺等。油菜西瓜虫为害特点为害白菜幼苗、嫩根,造成缺苗断垅。形态特征
油菜西瓜虫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 田内不留杂草,避免使用未腐熟的有机肥。(2)药剂防治 结合地下害虫,喷洒吡虫啉,噻虫·高氯氟,溴氰菊酯等。蝼蛄为害特点成虫和若虫在土中咬食刚播下的种子和幼芽,或将幼苗根、茎部咬断,使幼苗枯死,受害的根部呈乱麻状,缺苗断垄,使蔬菜大幅度减产,严重的甚至毁种。形态特征
蝼蛄防治方法(1)建议毒饵诱杀,先将麦麸、豆饼、秕谷、棉籽饼或玉米碎粒等炒香,加入晶体敌百虫,于傍晚时撒在已出苗的菜地或苗床的表土上,或随播种、移栽定植时撒于播种沟或定植穴内,制成的毒饵限当日撒施。(2)喷施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吡虫啉等。白菜施肥管理技术白菜是喜肥作物,对氮磷钾需求量很大。据测定,在亩产5000公斤的情况下,大约吸收氮(N)11公斤,磷(P2O5)4.7公斤,钾(K20)12.5公斤,对氮、磷、钾的吸收比例大致为1:0.4:1.1。白菜整个生长期需肥特点是:苗期氮磷钾吸收不足总含量的10%;莲座期约占30%;结球期吸收养分最多,约占60%。发芽期至莲座期吸收氮最多,钾次之,磷最少;结球期吸收钾最多,氮次之,磷最少。1.施足基肥一般亩施优质农家肥kg,同时每亩用纯硫基(17-17-17)复混肥40~60公斤。2.提苗肥立秋到白露前,叶子长出后,主根10CM左右,在第一次间苗后,施高氮复混肥5~8公斤,促幼苗生长。3.莲座期追“发棵肥”白菜5~8叶时进入莲座期,约18~20天(白露到秋分后)。刚进入团棵期时,早追施高氮肥,配施磷、钾肥,来满足莲座期白菜快速生长的营养需要;莲座后期有徒长现象,要“蹲苗”,防治延迟结球。4.施好结球肥结球期是白菜经济产量形成期,生长量大,也是需水需肥最多时期。可结球前期一次性施肥,也可分前期、中期两次进行,以前期为重点。前期(秋分后),每亩追硫酸钾复混肥30~35公斤;中期(霜降前),每亩追施硫酸钾复混肥15~20公斤,后期也可随水冲施。收获前20天切忌追施氮肥,以防硝酸盐积累。5.重视喷施叶面肥白菜喜钙,缺钙引起烧心。生长期喷施0.3%~0.5%氯化钙或硝酸钙,每隔7天1次,连续2~3次。同时结合病虫害防治,结球初期喷施0.5%尿素和0.2%磷酸二氢钾溶液,可提高白菜的净菜率和商品价值。文章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种植户白菜批量种植病害虫害防治预防栽培管理
一键安装官方客户端
重大事件及时推送 阅读更流畅
http://crawl.nosdn.127.net/nbotreplaceimg/bc4e413eb0d/f316cc288e8cf9cad0fbe8.jpgPYRIDAZINONE COMPOUND AND ITS USE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pyridazinone compound of formula (I) and its use as a plant induced-resistance activator. In the formula, R1-R5 are independently selected from: hydrogen, C1-C6 alkyl, C1-C6 alkoxy, halogen, C1-C6 haloalkyl, C1-C6 haloalkoxy, nitro, amino, CN, NCO, NCS, carboxyl, C1-C3 alkoxy formacyl, and C1-C3 X is selected from oxygen, R6 is H, optionally substituted C1-C3 alkyl, optionally substituted phenyl, and 5-10 and R7 is H, optionally substituted C1-C3 alkyl and optionally substituted phenyl.
Inventors:
XU, Yufang (130 Meilong Road, Shanghai 7, 200237, CN)
ZHAO, Zhenjiang (130 Meilong Road, Shanghai 7, 200237, CN)
LI, Baoju (No.12 Zhongguancun Nandajie,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 100081, CN)
QIAN, Xuhong (130 Meilong Road, Shanghai 7, 200237, CN)
ZHU, Weiping (130 Meilong Road, Shanghai 7, 200237, CN)
SHI, Yanxia (No.12 Zhongguancun Nandajie,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 100081, CN)
HAN, Jinglong (130 Meilong Road, Shanghai 7, 200237, CN)
LI, Honglin (130 Meilong Road, Shanghai 7, 200237, CN)
CAO, Xianwen (130 Meilong Road, Shanghai 7, 200237, CN)
CHANG, Kang (130 Meilong Road, Shanghai 7, 200237, CN)
App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03/13/2014
Filing Date:
09/05/2013
Export Citation: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30 Meilong Road, Shanghai 7, 200237,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C07D237/14; A01N43/58; A01P3/00; A01P5/00; A01P7/00; A01P9/00; A01P11/00; A01P13/00; A01P15/00; A01P21/00; C07D237/16; C07D237/18; C07D237/20; C07D237/22
View Patent Images:
&&&&&&PDF help
Domestic Patent References:
Foreign References:
CNACNACN1305466A
Other References:
DATABASE REGISTRY [Online] STN 16 April 2012 STN Database accession no. -6
SCHOBER, B.D. ET AL.: 'Pyridazines with Heteroatom Substituents in Position 3 and 5. 3. 2-Aryl-5-hydroxypyridazin-3(2H)-ones as Potential Herbicides: Synthesis and Some Reactions.' J. HETEROCYCLIC CHEM. vol. 26, January 1989, ISSN
pages 169 - 176
SCHOBER, B.D. ET AL.: 'Pyridazines with Heteroatom Substituents in Position 3 and 5. 6. S N Reactions in Position 5 of 2-Aryl-5-hydroxypyridazin-3(2H)-ones.' J. HETEROCYCLIC CHEM. vol. 27, March 1990, ISSN
pages 471 - 477
GOUD, T.V. ET AL.: 'Chem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marine sponges Clathria reinwardti and Haliclona cribricutis.' INDIAN JOURNAL OF CHEMISTRY vol. 44B, March 2005, ISSN
pages 607 - 610
SCHOBER, B.D. ET AL.: 'Pyridazines with Hetero-Atom Substituents in Position 3 and 5, Part VII. Halogenation of 2-Ary-5-hydroxy-pyridazin-3(2H)-ones in Position 4.' MONATSHEFTE FUR CHEMIE vol. 121, 1990, ISSN
pages 565 - 569
MCELVAIN S.M. ET AL.: 'Ketene Acetals. XII. The Reaction of Ketene Diethylacetal with Diazonium Salt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vol. 65, November 1943, ISSN
pages 2236 - 2239
Attorney, Agent or Firm:
SHANGHAI PATENT & TRADEMARK LAW OFFICE, LLC (435 Guiping Road, Shanghai 3, 200233, CN)
1. 通式所示的化合物:
R -R5独立选自: 氢、 C1-C6垸基、 C1-C6垸氧基、 卤素、 卤代 C1-C6垸 基、 卤代 C1-C6垸氧基、 硝基、 氨基、 CN、 NCO、 NCS、 羧基、 C1-C3垸氧基 甲酰基、 C1-C3酰胺基;
X选自氧、 硫和氮;
16为 11、 任选取代的 C1-C3垸基和任选取代的苯基取代、 5-10元杂芳基; 和
R7为任选 H、 取代的 C1-C3垸基和任选取代的苯基。
2.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化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化合物具有通式 II或 III所述的结构:
式中, RrR5独立优选自: 氢、 C1-C6垸基、 C1-C6垸氧基、 卤素、 硝基和卤代 C1-C6垸氧基。
3. 如权利要求 1或 2所述的化合物, 其特征在于, 、 R2、 R4、 R5和 R6 为 H, R3选自 H、 卤素、 C1-C6垸氧基、 卤代 C1-C6垸基、 硝基、 卤代 C1-C6 垸氧基和 C1-C6垸基, X为 0。
4. 如权利要求 1或 2所述的化合物, 其特征在于, 、 R3、 R5和 1 6为 R2和 R4选自 H、 卤素和 C1-C.6垸氧基, X为 0。
5 在 所述化合物选自:
6. 权利要求 1一 5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作为植物抗病激活剂、 杀虫剂、 杀菌剂、 植物生长调节剂或除草剂的应用。
7. 权利要求 1一 5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的应用, 其特征在于, 用于防治 由甜瓜球!]空菌 {Mycosphaerella melonis ) 、 莲古菌 ( Corynespora cassiicola) 、 丁香假单胞杆菌黄瓜角斑病至夂病型 i Pseudomonas syringae pv. Lachrymans ) 、
3/4 ^? 3/4
( Phytophthora infestans (Mont.) De Bary)、 iHt ^
( Thanatephorus cucumeris (Frank) Donk. ) 、 灰葡萄孢 i Botrytis cinerea Pers.ex Fr. ) 或尖镰孢 菌黄瓜专化型 CFi rar 謂 oxysporum (Schl.)F.sp cucumerinum Owen)病菌弓 |起的 植物病害。
8. 如权利要求 7 所述的应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化合物用于防治黄瓜蔓 枯病、 黄瓜褐斑病、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番茄晚疫病、 水稻纹枯病、 黄瓜灰霉 病或黄瓜枯萎病。
9. 一种农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农药组合物含有权利要求 1一 5中 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和农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10. 一种防治植物病害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包括: 将权利要求 1 - 5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权利要求 9所述的农药组合物给予所述植物,从 而防治其病害。
Description:
哒嗪酮类化合物及其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哒嗪酮类化合物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农药 (Pesticides)主要是指用来防止农林牧业生产中的各种病害 (害虫、 害 螨、 线虫、 病原菌、 杂草及鼠类)和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物。 80年代以前, 农 药的主要用于害物的 "杀死", 但是 80年代以来, 农药的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今天, 我们并不注重 "杀死", 而是更注重于调节。 因此, 现代的农药的宗旨是 对虫害病菌高效防治, 对非靶标生物及环境安全。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解放 以来, 我国农药工业蓬勃发展, 农药品种和产量成倍增长, 我国农药产量已经 能够满足农业的需要, 并有一定数量的出口, 但是品种仍然不足。 我国每年使 用农药制剂达 65?70万吨, 有效成分量达 22?25万吨。 真正能防止有害生物的很 少, 约有 90%以上的农药散失在农田中污染环境, 特别是剧毒农药污染环境更 严重。
农药在世界上已经有大约 150年漫长发展的历史, 70、 80年代, 化学农药 的科研、 开发及生产空前活跃, 高效、 低毒、 作用机理新颖的农药新类型, 如 拟除虫菊酯类、 吡唑类、 吡啶类、 烟碱类、 吡咯类、 苯甲酰脲类杀虫剂; 氨基 甲酸酯类、 β-甲氧基丙烯酸酯类、 苯并咪唑类、 三唑类杀菌剂; 咪唑啉酮类、 磺酰脲类除草剂等层出不穷, 促使化学农药步入迅速发展的快车道。 然而传统 农药的大规模使用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导致病原微生物和害虫的耐药性 使其应用能力大打折扣, 若少用农药则有害生物不能有效的防治, 常常造成农 业减产, 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 21世纪的农药正在逐步向生物调节的新 概念发展。
自 1933年 Chester Κ. 首次发表关于 "植物的获得生理免疫"一文以来, 已有 一些作者对其进行综述。 其中关于烟草的系统获得抗病性研究最多, 不同学者 对其抗病毒、 抗真菌和抗细菌性均进行了系统研究, 如烟草抗烟草花叶病毒 (TMV)、 抗目艮
3/4 E病 (Cercospora nicotianae)、 抗黑月 病 (Phytophthora parasitica) ^ 抗霜霉病 (Peronospora tabacina)、 抗细菌野火病 (Pseudomonas syrtngae pv.tabaci) 等,并找到病程相关蛋白和系统获得抗病性基因编码蛋白。上个世纪 60年代初, Ross研究烟草花叶病毒提出了植物系统获得抗病性 (systemic acguired resistance , SA ) , 即当坏死型病原物或筛选的诱导菌侵染或某些化学制剂诱 导处理后, 某些植株可以对随后病原物的侵染产生抗性。 而这些可以诱导植物 产生 SAR的生物和化学制剂就称为植物抗病诱导剂或激活剂。
植物抗病激活剂 (elicitor或 plant activiator) 是指化合物本身及其代谢物无 直接的杀菌活性, 但可剌激植物的免疫系统而植物产生系统获得抗病性能的物 质。 此抗性具有四大特点, 即: 系统性, SAR表现在植株的非诱导因子处理部 位; 持久性, SAR产生后可持续几周甚至几个月; 广谱性, SAR同时对若干真 菌、 细菌、 病菌所致病害产生抑制作用; 安全性, 这些诱导剂本身对病菌并不 产生毒杀作用, 而是诱导植物体产生抗性, 故对环境不产生副作用。 因此, 此 类杀菌剂的研究开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哒嗪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高效除草、 杀虫杀螨、 植物生长调节等活性的杂 环化合物, 不少品种还具有低毒、 低残留的特点。 目前, 哒嗪类衍生物已经成 为一类重要的芳香杂环化合物, 而哒嗪酮类化合物则是哒嗪衍生物中较为重要 的一类。 1949年, Schoene和 Hoffmann首次报道 4-羟基哒嗪酮具有强烈抑制植物 细胞分裂的特性, 并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在农业生产中。 哒嗪酮类农药具 有活性高、 对环境友好等特点, 在害虫综合防治和降低农药对环境污染方面发 挥着重要作用, 是近年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 其具有良好生物活性, 已成为 一类极具开发潜力和研究价值的杂环化合物。 目前, 已有许多商业化的哒嗪酮 类农药, 包括植物生长调节剂、 除草剂、 杀菌剂、 杀虫 (杀螨)剂、 昆虫生长调 节剂等。
植物系统获得抗性的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 有关植物诱导抗病作用机制的 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抗病信号的传导机理、 生理生化机制以及相关抗病基因的 克隆和应用上, 而新植物抗病激活剂的研制开发比较缓慢。 目前为止只有少数 的植物抗病激活剂已被成功开发, 其中 NCI、 BTH、 TDL等商品化较成功的植 物抗病激活剂, 可诱导植物对细菌、 真菌和病毒等产生广谱的抗性 (Michiko Yasuda., J. Pestic. Sci. -49)。
鉴于此, 植物抗病激活剂的开发与创制正在引起广泛的关注。 发明内容
本发明人综合运用计算机药物设计、 药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和技术, 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哒嗪酮类化合物, 即式 I所示化合物, 及这些化合物在抑 制农业和园艺以及林业病原真菌的生物活性以及诱导植物产生抗病的活性及 其测定方法, 同时提供这些化合物在农业领域和园艺领域以及林业领域中的应 用。
本发明的哒嗪酮类化合物 I所示化合物:
式 I中, ? 分别独立选自: 氢, C1-C6垸基, C1-C6垸氧基, 卤素, 卤代 C1-C6垸基, 卤代 C1-C6垸氧基, 硝基, 氨基, CN, NCO, NCS, 羧基, C1-C3垸氧基甲酰基, C1-C3酰胺基; X选自氧, 硫和氮; 1 6为 11、 任选取代 的 C1-C3垸基和任选取代的苯基取代、 5-10元杂芳基; R7为任选 H、 取代的 C1-C3垸基和任选取代的苯基。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 和 1 5各自独立为 H、 卤素、 卤代 C1-C6垸基和 卤代 C1-C6垸氧基。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 R3和 R4各自独立为 H、 卤素、 卤代 C1-C6垸基和 卤代 C1-C6垸氧基。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 选自 H、 卤素、 C1-C6垸氧基、 卤代 C1-C6垸基、 硝基、 卤代 C1-C6垸氧基和 C1-C6垸基。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 1 6为 11。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 R7为 H或 C1-C6垸基。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 X为 0。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 、 R2、 R4、 R5和 R6为 H, R3选自 H、 卤素、 C1 -C6 垸氧基、 卤代 C 1-C6垸基、 硝基、 卤代 C1-C6垸氧基和 C1 -C6垸基, X为 0。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 、 R3、 R5和 R6为 H, R2和 R4选自 H、 卤素和 C1-C6垸氧基, X为 0。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 通式 I的化合物的结构如通式 II所示:
Π 式中, RrR5分别独立优选自: 氢、 C 1-C6垸氧基、 卤素、 硝基和卤代 C1 -C6 垸氧基。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 通式 I的化合物的结构如通式 II所示
式中, RrR5分别独立优选自: 氢、 C 1-C6垸氧基、 卤素、 硝基和卤代 C1 -C6 垸氧基。
本发明还涉及通式 I化合物作为植物抗病激活剂的应用。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 本发明涉及通式 I化合物与农业上可接受的载体或助 剂在制备植物抗病激活剂、 抗植物病毒剂、 杀虫剂、 杀菌剂、 植物生长调节剂 和除草剂中的用途。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 本发明通式 I化合物可抑制病原真菌并诱导植物抗病 活性。 可用本发明通式 I化合物进行防治的植物包括各种农业植物、 园艺植物 以及林业植物, 包括但不限于黄瓜、 番茄、 水稻等。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 可用本发明通式 I化合物进行防治的植物病害包括但 不限于黄瓜蔓枯病、 黄瓜褐斑病、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番茄晚疫病、 水稻纹枯 病、 黄瓜灰霉病和黄瓜枯萎病等。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 可用本发明通式 I化合物进行防治的植物病害为番茄 晚疫病、 黄瓜褐斑病、 黄瓜蔓枯病、 以及水稻纹枯病。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 可用本发明通式 I 化合物防治由甜瓜球腔菌 、 莲枯菌 ( Corynespora cassiicola) 、 丁香假单胞杆 菌黄瓜角
3/4 E病至文病型 i Pseudomonas syringae pv. Lachrymans ) 、 至文病疫霉菌 ( Phytophthora infestans (Mont.) De Bary )、瓜亡革菌 ( Thanatephorus cucumeris (Frank) Donk. ) 、 灰葡萄孢 (Sotrj^s ciMeretz Pers.ex Fr. ) 以及尖镰孢菌黄瓜专 i- ^(Fusarium oxysporum (Schl.)F.sp cucumerinum Owen)等病菌弓 |起的植物病 本发明还涉及通式 I化合物的制备。 具体而言,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包括: 以取代苯胺(式 A所示化合物)为起始原料, 加入盐酸和亚硝酸钠生成重氮盐, 然后将生成的重氮盐滴加到 1,3-丙酮二羧酸二甲酯和乙酸钠的乙醇水溶液中, 室温反应 (例如 20 min) , 即得到中间体苯腙 (式 B所示化合物) 。 中间体 B 在邻二氯苯中加热回流反应(例如大约 2h) , 得到化合物 II; 中间体 B溶解在 氢氧化钠水溶液 (例如 2 M的氢氧化钠水溶液) 中, 滴加浓盐酸析出固体, 得 到化合物 III。
式中, -R5如前文所述。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中, "垸基 " 包括支链和直链垸基, 长通常为 1一 6 个碳原子, 优 选 1一 4个碳原子, 更优选 1一 3个碳原子。 垸基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甲基、 乙 基、 丙基、 丁基、 叔丁基、 异丁基等。
"垸氧基" 指 "垸基 -O- "基团, 其中, 垸基可以是 C1-C6 直链或支链垸 基, 优选 C1 -C4直链或支链垸基。
本发明中, 垸基或垸氧基中的垸基可任选地被卤素、 羟基等取代。 卤代垸 基或卤代垸氧基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被一个或数个?、(:1和 /或 Br取代的 C1 -C6 垸基或 C1-C6垸氧基, 具体例子如三氟甲基、 -O-CF3等。
"芳基" 指含有 6到 14个碳原子的单环、 双环或三环芳族基团, 包括苯 基、 萘基、 菲基、 蒽基、 茚基、 莽基、 四氢化萘基、 二氢化茚基等。
芳基可任选地被 1-5个 (例如, 1、 2、 3、 4或 5个) 选自以下的取代基取 代: 卤素、 _4醛基、 _6直链或支链垸基、 氰基、 硝基、 氨基、 羟基、 羟甲基、 卤素取代的垸基 (例如三氟甲基) 、 卤素取代的垸氧基 (例如三氟甲氧基) 、 羧基、 C 4垸氧基、 乙氧甲酰基、 N(CH3)和 C 4酰基。
例如, 芳基可以被 1-5个选自以下的基团取代: 卤素, -OH, d_4垸氧基, C 4垸基链, -NO2, -NH2, -N(CH3)2, 羧基, 和乙氧甲酰基等。
本文所用 "杂芳基" 是指环中含有 5-10个原子, 并且有 6个, 10个或 14 个电子在环体系上共用。而且所含环原子是碳原子和从氧、氮、硫中任选的 1 -3 个杂原子。
有用的杂芳基包括噻吩基、 呋喃基、 吡喃基、 吡咯基、 咪唑基、 吡唑基、 吡啶基、 包括但不限制于 2-吡啶基、 3-吡啶基和 4-吡啶基、 吡嗪基、 嘧啶基等。
杂芳基可任选地被 1-5个 (例如, 1、 2、 3、 4或 5个) 选自以下的取代基取 代: 卤素、 d_4醛基、 d_6直链或支链垸基、 氰基、 硝基、 氨基、 羟基、 羟甲基、 卤素取代的垸基 (例如三氟甲基)、 卤素取代的垸氧基 (例如三氟甲氧基)、 羧基、 CM垸氧基、 乙氧甲酰基、 N(CH3)和 CM酰基。 任选地, 除含有氟取代基外, 芳基 上还可以含有上文所述的其它取代基, 例如 Cl、 Br、 -OH, d_4垸氧基, d_4垸基 链, -NO2, -NH2, -N(CH3)2, 羧基, 和乙氧甲酰基等。
本发明也包括含有本发明所述化合物的农药组合物。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 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还含有农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和农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所述组合物可含有按重量计 0.01 %?95 %的作为活性成分的本发明的式 I 或 Π所示的化合物。
所述农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包括各种本领域已知的固体载体、 液体载体、 气体载体等。 固体载体可以是, 例如, 粘土材料如高岭土、 硅藻土、 合成水合 氧化硅、 膨润土、 Fubasami粘土和酸性粘土的细粉或颗粒; 各类滑石、 陶瓷和 其它无机材料如绢云母、 石英、 硫磺、 活性炭、 碳酸钙和水合二氧化硅的细粉 或颗粒; 以及化肥如硫酸铵、 磷酸铵、 硝酸铵、 尿素和氯化铵的细粉或颗粒。
液体载体可以包括例如, 水; 醇类如甲醇和乙醇; 酮类如丙酮和甲基乙基 酮; 烃类如己垸、 环己垸、 煤油和轻油; 酯类如醋酸乙酯和醋酸丁酯; 腈类如 乙腈和异丁腈;醚类如二异丙基醚和二噁垸;酰胺类如 N, N-二甲基甲酰胺和 N, N-二甲基乙酰胺; 卤代烃如二氯甲垸、 三氯乙垸和四氯化碳; 二甲基亚砜; 以 及植物油如豆油和棉籽油。
气体载体或者抛射剂可以包括例如, 氟利昂气体, 丁垸气体、 LPG (液化石 油气)、 二甲醚和二氧化碳。
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中还可含有表面活性剂,如垸基硫酸盐、垸基磺酸盐、 垸基芳基磺酸盐、 垸基芳基醚和它们的聚环氧乙垸衍生物、 聚乙二醇醚、 多元 醇酯和糖醇衍生物。
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还可以含有辅助剂如固定剂或分散剂,例如,酪蛋白、 明胶、 多糖 (如淀粉、 阿拉伯树胶、 纤维素衍生物和海藻酸)、 木质素衍生物、 膨润土、糖以及如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垸酮和聚丙烯酸等合成水溶性聚合物。
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还可以稳定剂可以包括例如, PAP (异丙基酸性磷酸 酯)、 BHT(2,6-二-叔 -丁基 -4-甲基苯酚)、 BHA(2-叔 -丁基 -4-甲氧基苯酚和 3-叔- 丁基 -4-甲氧基苯酚的混合物)、 植物油、 矿物油、 表面活性剂、 脂肪酸及其酯。
可通过本发明农药组合物中的各种组分彼此混合而制备得到本发明的农 药组合物。
如此配制的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可以直接使用或者用水稀释后使用。 此 外, 它可以与其它杀虫剂、 杀线虫剂、 杀螨剂、 杀菌剂、 防霉剂、 除草剂、 植 物生长调节剂、 增效剂、 肥料、 土壤调节剂和 /或动物饲料惨混使用或者不惨混 但同时使用。
因此, 本发明也包括一种防治作物病害的方法, 使用方法包括例如喷洒作 物、 施与土壤中作物的根部等方法。
当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用于农业时, 可根据包括制剂类型、 次数、 地点及 施用方法、 害虫种类及损害程度这些条件, 设定适当的施用量和浓度。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及 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内容, 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 1
称取 4-氟苯胺 (555 mg, 0.5 mmol ) 于 25 mL单口茄形瓶中, 加入 7.5 mL 4 M盐酸水溶液, 冰浴下磁力搅拌, 用恒压滴液漏斗缓慢滴加亚硝酸钠水溶液 ( 400 mg亚硝酸钠和 4 mL水) , 滴加结束, 至反应液澄清, 得反应液 A。 取 870 mg 1,3-丙酮二羧酸二甲酯和 3 g乙酸钠于 100 mL茄形瓶中, 加入 10 mL 水和 3 mL乙醇, 室温磁力搅拌, 得反应液8。 将反应液 A缓慢滴加至反应液 B中, 有黄色沉淀析出, l O min后反应完毕, 抽滤, 水洗, 干燥。 粗品经硅胶 柱层析 (石油醚 /乙酸乙酯 =8/1, v/v) 分离得到橙黄色固体 1.2 g, 产率 80%。
称取 1.2 g以上中间体于 100 mL茄形瓶中,加入 22 mL 2 M NaOH水溶液, 待反应液澄清, 缓慢滴加浓盐酸, 调节 pH至 5, 有沉淀析出, 抽滤, 水洗, 干 燥。 粗品用甲醇重结晶, 得到 4-羟基 -6-氧代 -1- (4-氟苯基) -1,6-二氢哒嗪 -3- 羧酸微黄色固体 750 mg, 产率 75%。 熔点 242?245 °C。 1H NMR (400 MHz, DMSO- 6): δ 7.52 (dd, J; =5.2 Hz, J2 =8.8 Hz, 2H), 7.27-7.32 (m, 2H), 5.76 (s, 1H) HRMS (ESI) 计算值 CnH7N2O4F [M+H]+ 251.0463, 实验值 251.0466。 实施例 2
4-羟基 -6-氧代 -1- (4-氟苯基) -1,6-二氢哒嗪 -3-羧酸甲酯 (化合物 D2 ) 的 制备:
称取 4-氟苯胺 (555 mg, 0.5 mmol) 于 25 mL单口茄形瓶中, 加入 7.5 mL 4 M盐酸水溶液, 冰浴下磁力搅拌, 用恒压滴液漏斗缓慢滴加亚硝酸钠水溶液 (400 mg亚硝酸钠和 4 mL水) , 滴加结束, 至反应液澄清, 得反应液 A。 取 870 mg 1,3-丙酮二羧酸二甲酯和 3 g乙酸钠于 100 mL茄形瓶中, 加入 10 mL 水和 3 mL乙醇, 室温磁力搅拌, 得反应液8。 将反应液 A缓慢滴加至反应液 B中, 有黄色沉淀析出, lO min后反应完毕, 抽滤, 水洗, 干燥。 粗品经硅胶 柱层析 (石油醚 /乙酸乙酯 =8/1, v/v) 分离得到橙黄色固体 1.2 g, 产率 80%。
称取 1.3 g以上中间体于 25 mL茄形瓶中,加入 8 mL邻二氯苯,磁力搅拌, 加热至 180 °C回流, 反应 2小时, TLC跟踪至原料完全转化。 降至室温, 旋转 蒸发除去溶剂,得微黄色固体。粗品经硅胶柱层析(石油醚 /乙酸乙酯 =1/1, v/v), 分离得到 4-羟基 -6-氧代 -1- ( 4-氟苯基)-1,6-二氢哒嗪 -3-酸甲酯白色固体 92 mg, 产率 70%, 熔点 145-146。C。 1H NM ( 400 MHz, CDC13): δ 10.42 (s, 1Η), 7.58 (dd, J; = 5.2 Hz, J2 = 8.8 Hz, 2H), 7.17-7.22 (m, 2H), 6.41 (s, 1H), 4.05 (s, 3H). HRMS (ESI) 计算值 C12H9N2O4F [M+H]+ 265.0619, 实验值 265.0622。 实施例 3
4-羟基 -6-氧代 -1- (4-甲氧基苯基) -1,6-二氢哒嗪 -3-羧酸(化合物 D3 ) 的制
除以对甲氧基苯胺替换实施例 1中对氟苯胺外, 其它条件与步骤与实施例 1相同, 得到化合物 D3, 收率 80%。 熔点 232?234 oC:。 1H NM (400 MHz, DMSO- 6): δ 7.41 (d, J = 8.8 Ηζ,ΙΗ), 7.03(d, J = 8.8 Hz, 1H), 6.18 (s, 1H), 3.81 (s, 3H). H MS (ESI) 计算值 C12H7N2O5 [M+H]+ 263.0662, 实验值 263.0666。 实施例 4
4-羟基 -6-氧代 -1- (4-甲氧基苯基) -1,6-二氢哒嗪 -3-酸甲酯(化合物 D4 ) 的 制备: 除以对甲氧基苯胺替换实施例 2中对氟苯胺外, 其它条件与步骤与实施例 2相同,得到化合物 D4),收率 67%,熔点 184· 1?184·5 °C。 1H NMR ( 400 MHz, CDC13): δ 10.40 (s, 1Η), 7.50 (d, J = 8.8 Hz, 2H), 7.01 (d, J = 8.8 Hz, 2H), 6.40 (s, 1H), 4.04 (s, 3H), 3.87 (s, 3H). HRMS (ESI) 计算值 C13H12N2O5 [M+H]+
277.0819, 实验值 277.0822。 实施例 5
4-羟基 -6-氧代 -1-苯基 -1,6-二氢哒嗪 -3-羧酸 (化合物 D5 ) 的制备:
除以苯胺替换实施例 1中对氟苯胺外, 其它条件与步骤与实施例 1相同, 得到化合物 D5,收率 73%,熔点 246.0?246.5 °C。 1H NM (400 MHz, DMSO- 6): δ 7.42-7.51 (m, 5Η), 6.20 (s, 1Η). HRMS (ESI) 计算值 CnH8N2O4 [M+H]+ 233.0557, 实验值 233.0577。 实施例 6
4-羟基 -6-氧代 -l-(4-氯苯基 (化合物 D6) 的制备:
除以对氯苯胺替换实施例 1中对氟苯胺外, 其它条件与步骤与实施例 1相 同, 得到化合物 D6, 收率 80%, 熔点 248.1?248.5 °C。 1H NMR (400 MHz, DMSO- 6): δ 7.57 (brs, 4H), 6.15 (s, 1H). HRMS (ESI) 计算值 CnH7N2O4Cl
[M+H]+ 267.0167, 实验值 267.0184。 实施例 ?
4-羟基 -6-氧代 -1-(3,? .氯 羧酸(化合物 D7)的制备
除以 3,5-二氯苯胺替换实施例 1中对氟苯胺外, 其它条件与步骤与实施例 1相同, 得到化合物 D7, 收率 74%, 熔点 263.4?263.6 °C。 1H NMR (400 MHz, DMSO- 6): δ 7.71 (s, 1H), 7.7 (s, 2H), 6.14 (s, 1H). HRMS (ESI) 计算值
CnH6N2O4Cl2 [M+H]+ 300.9777, 实验值 300.9778。 实施例 8
4-羟基 -6-氧代 -l-(3,5-二氯苯基) -1,6-二氢哒嗪 -3-羧酸甲酯 (化合物 D8 ) 的 制备:
除以 3,5-二氯苯胺替换实施例 2中对氟苯胺外, 其它条件与步骤与实施例 2相同,得到化合物 D8,收率 71%。 1HNM (400 MHz, CDC13): δ 10.45 (s, 1H), 7.57 (d, J = 1.6 Hz, 2H), 7.45 (t, J = 1.6 Hz, 1H), 6.41 (s, 1H), 4.08 (s, 3H)。 实施例 9
4-羟基 -6-氧代 -l-(2,4-二氯 羧酸(化合物 D9)的制备: 除以 2,4-二氯苯胺替换实施例 1中对氟苯胺外, 其它条件与步骤与实施例 1相同, 得到化合物 D9, 收率 72%, 熔点 236?237 °C。 1H NMR(400 MHz, DMSO- 6): δ 7.87 ( s, 1H) , 7.61 (s, 2H), 6.13 (s, 1H). H MS (ESI) 计算值 CnH6N2O4Cl2 [M+H]+ 300.9777, 实验值 300.9773。 实施例 10
4-羟基 -6-氧代 -l-(3,4-二氯 羧酸(化合物 D10)的制备:
除以 3,4-二氯苯胺替换实施例 1中对氟苯胺外, 其它条件与步骤与实施例 1相同,得到化合物 D10,收率 77%,熔点 268.1?268.3 °C。 1H NMR (400 MHz DMSO- 6): δ 7.89 (d,J=2.4 Hz, 1H), 7.78 (d,J= 8.8 Hz, 1H), 7.59 (dd, A = 2.4 Hz, J2= 8.8 Hz, 1H), 6.14 (s, 1H). HRMS (ESI) 计算值 CnH6N2O4Cl2 [M+H]+ 300.9777, 实验值 300.9774c 实施例 11
4-羟基 -6-氧代 -l-(3,4-二氯苯基) -1,6-二氢哒嗪 -3-羧酸甲酯(化合物 D11)的 制备:
除以 3,4-二氯苯胺替换实施例 2中对氟苯胺外, 其它条件与步骤与实施例 2相同,得到化合物 Dll,收率 81%,熔点 179· 1?179.3 °C。 lH NM ( 400 MHz, CDC13): δ 10.41 (s, 1Η), 7.76 (s, 1Η), 7.57 (d,J= 8.8 Hz, 1H), 7.52 (d,J= 8.8 Hz, 1H), 6.39 (s, 1H). HRMS (ESI) 计算值 C12H8N2O4Cl2 [M+H]+ 314.9934, 实验值
4-羟基 -6-氧代 -l-(4-三氟甲基苯基 )-l,6-二氢哒嗪 -3-羧酸 (化合物 D12) 的 制备:
除以 4-三氟甲基苯胺替换实施例 1中对氟苯胺外, 其它条件与步骤与实施 例 1相同, 得到化合物 D12, 收率 71%, 熔点 255?256 °C。 1H NMR (400 MHz, DMSO- 6): δ 7.88 (d,J= 8.8 Hz, 2H), 7.80 (d,J= 8.8 Hz, 2H), 6.16 (s, 1H).
HRMS (ESI) 计算值 C12H7N2O4F3[M+H]+ 301.0431, 实验值 301.0427。 实施例 13
4-羟基 -6-氧代 -1-对硝基苯基 -1,6-二氢哒嗪 -3-羧酸甲酯 (化合物 D13) 的制
除以对硝基苯胺替换实施例 2中对氟苯胺外, 其它条件与步骤与实施例 2相 同, 得到化合物 D13, 收率产率 72%, 熔点 200?212°C。 1H NMR( 400 MHz, CDC13): δ 10.47 (s, 1Η), 8.38 (d,J= 9.2 Hz, 2H), 7.90 (d,J= 9.2 Hz, 2H), 6.44 (s, 1H), 4.08 (s, 3H). HRMS (ESI) 计算值 C12H9N3O6 [M+H]+ 292.0564, 实验值
4-羟基 -6-氧代 -l-(4-三氟甲基苯基 )-l,6-二氢哒嗪 -3-羧酸甲酯(化合物 D14) 的制备:
除以 4-三氟甲基苯胺替换实施例 2中对氟苯胺外, 其它条件与步骤与实施 例 2相同, 得到化合物 D14, 收率 69% 1丽 MR (400 MHz, CDC13): δ 7.57 (dd, J! = 4.8 Hz, J2= 8.8 Hz, 2H), 7.19 (m, 2H), 6.42 (s, 1H), 4.05 (s, 3H)。 实施例 15
4-羟基 -6-氧代 -1-对溴苯基 - (化合物 D15) 的制备
除以 4-溴苯胺替换实施例 1中对氟苯胺外, 其它条件与步骤与实施例 1相 同, 得到化合物 D15, 收率 83%。 1H NM (400 MHz, DMSO- 6): δ 7.70 (d, J = 8.8 Hz, 2H), 7.50 (d,J= 8.8 Hz, 2H), 6.17 (s, 1H)。 实施例 16
4-羟基 -6-氧代 -1-对溴苯基 酯(化合物 D16)的制备:
除以 4-溴苯胺替换实施例 2中对氟苯胺外, 其它条件与步骤与实施例 2相 同,得到化合物 D16,收率 69%。 1HNMR (400 MHz, CDC13): δ 10.47 (s, 1H), 8.38 (d,J= 9.2 Hz, 2H), 7.90 (d,J= 9.2 Hz, 2H), 6.44 (s, 1H), 4.08 (s, 3H)。 实施例 17
4-羟基 -6-氧代 -l-(3-三氟甲基苯基 )-l,6-二氢哒嗪 -3-羧酸 (化合物 D17) 的 制备:
除以 3-三氟甲基苯胺替换实施例 1中对氟苯胺外, 其它条件与步骤与实施 例 1相同, 得到化合物 D17, 收率 81%。 1H NM (400 MHz, DMSO- 6): δ 7.95 (s, 1H), 7.87 (d,J= 8.0 Hz, 1H), 7.82 (d,J= 8.0 Hz, 1H), 7.75 (t,J= 8.0 Hz, 1H), 6.22 (s, 1H)。 实施例 18
4-羟基 -6-氧 -1- (3-三氟甲基苯基) -1,6-二氢哒嗪 -3-羧酸甲酯(化合物 D18) 的制备: 除以 3-三氟甲基苯胺替换实施例 2中对氟苯胺外, 其它条件与步骤与实施 例 2相同, 得到化合物 D18, 收率 71%。 1丽 MR (400 MHz, CDC13): δ 10.47 (s, 1Η), 7.88 (s, 1Η), 7.85 (d,J= 8.0 Hz, 1H), 7.72 (d,J= 7.6 Hz, 1H), 7.62-7.67 (m, 1H), 6.43 (s, 1H), 4.08 (s, 3H)。 实施例 19
4-羟基 -6-氧代 -l-(4-三氟甲氧基苯基) -1,6-二氢哒嗪 -3-羧酸 (化合物 D19) 的制备:
除以 4-三氟甲氧基苯胺替换实施例 1中对氟苯胺外, 其它条件与步骤与实 施例 1相同,得到化合物 D19,收率 83%。 1H NM (400 MHz, DMSO- 6): δ 7.67 (d,J= 8.8 Hz, 2H), 7.51 (d,J= 8.8 Hz, 2H), 6.17 (s, 1H)。 实施例 20
4-羟基 -6-氧代 -l-(2-三氟甲基苯基 )-l,6-二氢哒嗪 -3-羧酸 (化合物 D20) 的 制备:
除以 2-三氟甲基苯胺替换实施例 1中对氟苯胺外, 其它条件与步骤与实施 例 1相同, 得到化合物 D20, 收率 85%。 1H NM (400 MHz, DMSO- 6): δ 7.93 (d, J = 7.6 Hz, 1H), 7.87 (t, J = 7.6 Hz, 1H), 7.76 (t, J = 7.6 Hz, 1H), 7.63 (d, J = 7.6 Hz, 1H), 6.19 (s, 1H)。 实施例 21
4-羟基 -6-氧代 -l-(3-甲氧基苯基) -1,6-二氢哒嗪 -3-羧酸 (化合物 D21) 的制
除以 3-甲氧基苯胺替换实施例 1中对氟苯胺外, 其它条件与步骤与实施例 1相同, 得到化合物 D21, 收率 82% lR NM (400 MHz, DMSO- 6): δ 7.41 (t, J = 8.0Hz, 1H), 7.01-7.08 (m, 3H), 6.17 (s, 1H), 3.79 (s, 3H)。 实施例 22
4-羟基 -6-氧代 -l-(2-甲氧基苯基) -1,6-二氢哒嗪 -3-羧酸 (化合物 D22) 的制
除以 2-甲氧基苯胺替换实施例 1中对氟苯胺外, 其它条件与步骤与实施例 1相同, 得到化合物 D22, 收率 86% 1H NM (400 MHz, DMSO- 6): δ 7.46 (t, J= 7.6 Hz, 1H), 7.30 (d,J= 7.6 Hz, 1H), 7.20 (d,J=7.6 Hz, 1H), 7.07 (t,J=7.6 Hz, 1H), 6.14 (s, 1H), 3.75 (s, 3H)。 实施例 23
4-羟基 -6-氧代 -l-(2-甲氧基苯基) -1,6-二氢哒嗪 -3-羧酸甲酯 (化合物 D23) ^备:
除以 2-甲氧基苯胺替换实施例 2中对氟苯胺外, 其它条件与步骤与实施例 2相同,得到化合物 D23,收率 66%。 1HNMR (400 MHz, CDC13): δ 10.44 (s, 1H), 7.46 (t, J =7.6Hz, 1H), 7.31 (d, J = 7.6 Hz, 1H), 7.05-7.11 (m, 2H), 6.41 (s, 1H), 4.02 (s, 3H), 3.84 (s, 3H)。 实施例 24
4-羟基 -6-氧代 -l-(3,5-二甲氧基苯基 )-l,6-二氢哒嗪 -3-羧酸(化合物 D24 )的 制备:
除以 3,5-二甲氧基苯胺替换实施例 1中对氟苯胺外, 其它条件与步骤与实 施例 1相同,得到化合物 D24,收率 77%。 1H NM (400 MHz, DMSO- 6): δ 6.66 (d, J = 1.0 Hz, 2H), 6.60 (d, J = 1.0 Hz, 1H), 6.17 (s, 1H), 3.78 (s, 6H)。 实施例 25
4-羟基 -6-氧代 -l-(3,5-二甲氧基苯基 )-l,6-二氢哒嗪 -3-羧酸甲酯 (化合物 D25 ) 的制备:
除以 3,5-二甲氧基苯胺替换实施例 2中对氟苯胺外, 其它条件与步骤与实 施例 2相同, 得到化合物 D25, 收率 67%。 1HNMR (400 MHz, CDC13): δ 10.43 (s, 1H), 6.69 (d, J = 2.4 Hz, 2H), 6.54 (d, J = 2.4 Hz, 1H), 6.40 (s, 1H), 4.04 (s, 3H) 3.83 (s, 6H)。 实施例 26
4-羟基 -6-氧代 -l-(3,4-二氟 -羧酸(化合物 D26)的制备:
除以 3,4-二氟苯胺替换实施例 1中对氟苯胺外, 其它条件与步骤与实施例 1相同,得到化合物 D26,收率 78%。 1H NMR (400 MHz, DMSO- 6): δ 7.39-7.46 (m, 3H), 6.17 (s, 1H)。 实施例 27
4-羟基 -6-氧代 -l-(3-氟 -4-甲基苯基) -1,6-二氢哒嗪 -3-羧酸 (化合物 D27) 的 制备:
除以 3-氟对甲基苯胺替换实施例 1中对氟苯胺外, 其它条件与步骤与实施 例 1相同, 得到化合物 D27, 收率 77% 1H NM (400 MHz, DMSO- 6): δ 7.62 (d, J = 2.0 Hz, 1H), 7.48 (d, J = 8.0 Hz, 1H), 7.41 (dd, J; = 2.0 Hz, J2 = 8.0 Hz, 1H) 6.14 (s, 1H), 2,39 (s, 3H)。 实施例 28
4-羟基 -6-氧代 -l-(3-氟苯基 )-l,6-二氢哒嗪 -3-羧酸甲酯 (化合物 D28 ) 的制 备:
除以 3-氟苯胺替换实施例 1中对氟苯胺外, 其它条件与步骤与实施例 1相 同,得到化合物 D28,收率 79%。 1H NM (400 MHz, DMSO- 6): δ 7.52-7.59 (m, 1H), 7.46 (d,J=2.0 Hz, 1H), 7.40 (d,J= 8.0 Hz, 1H), 7.31 (dt, J; = 2.0 Hz, J2 = 8.0 Hz, IH), 6.16 (s, 1H)。 实施例 29
4-羟基 -6-氧代 -l-(3-氟苯基 )-l,6-二氢哒嗪 -3-羧酸甲酯 (化合物 D29) 的制 备:
除以 4-三氟甲基苯胺替换实施例 2中对氟苯胺外, 其它条件与步骤与实施 例 2相同, 得到化合物 D29, 收率 66% 1丽 MR (400 MHz, CDC13): δ 10.43 (s, 1Η), 7.42-7.51 (m, 2Η), 7.36-7.39 (m, 1H), 7.13-7.19 (m, 1H), 6.41 (s, 1H), 4.06 (s, 1H)。 实施例 30
4-羟基 -6-氧代 -l-(2-氟苯基 )-l,6-二氢哒嗪 -3-羧酸甲酯 (化合物 D30) 的制 备:
除以 2-氟苯胺替换实施例 2中对氟苯胺外, 其它条件与步骤与实施例 2相 同,得到化合物 D30,收率 59%。 1HNMR (400 MHz, CDC13): δ 10.46 (s, 1H), 7.42 (m, 2H), 7.32 (d,J= 7.6 Hz, 1H), 7.26 (d,J= 8.8 Hz, 1H), 6.43 (s, 1H), 4.05 (s, 1H)。 实施例 31
4-羟基 -6-氧代 -l-(4-氟 -3-三氟甲基苯基 )-l,6-二氢哒嗪 -3-羧酸(化合物 D31) 的制备:
除以 4-氟 -3-三氟甲基苯胺替换实施例 1中对氟苯胺外,其它条件与步骤与 实施例 1相同, 得到化合物 D31, 收率 78%。 1H NMR (400 MHz, DMSO- ): δ 7.65-8.02 (m, 3H), 6.18 (s, 1H)。 实施例 32
4-羟基 -6-氧代 -l-(4-氯 -3-三氟甲基苯基 )-l,6-二氢哒嗪 -3-羧酸(化合物 D32) 的制备:
除以 4-氯 -3-三氟甲基苯胺替换实施例 1中对氟苯胺外,其它条件与步骤与 实施例 1相同, 得到化合物 D32, 收率 78%。 1H NM (400 MHz, DMSO- 6): δ 8.09 (d,J=2.0 Ηζ,ΙΗ), 7.87-7.93(m, 2H),6.17 (s,1H)。 实施例 33
4-羟基 -6-氧代 -l-(4-氯 -3-三氟甲基苯基 )-l,6-二氢哒嗪 -3-羧酸(化合物 D33) 的制备:
除以 4-溴 -3-三氟甲基苯胺替换实施例 1中对氟苯胺外,其它条件与步骤与 实施例 1相同, 得到化合物 D33, 收率 81 %。 1H NMR (400 MHz, DMSO- 6): δ 8.07 (d, J = 2.4 Hz, 1H), 8.04 (d, J = 8.8 Hz, 1H), 7.81 (dd, J! = 2.4 Hz, J2 = 8.8 Hz, 1H), 6.19 (s, 1H)。 实施例 34: 活性测试
本发明提供的化合物作为植物抗病激活剂对病菌的抑制效果:
1、 实验对象: 抗黄瓜蔓枯病、 抗黄瓜褐斑病、 抗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抗 番茄晚疫病、 水稻纹枯病、 黄瓜灰霉病、 黄瓜枯萎病。
2、 测试浓度: 此测试均采用 100 mg/L测试浓度。
3、 测试方法: 预先播种好各种作物, 并定量称取样品, 用 DMF溶解并加 适量表面活性剂, 用水稀释至设定浓度。 采用倒退法在接种前 7天、 5天、 3 天、 1天, 分四次进行药物处理, 然后一次性同时接种病原菌。 实验采用盆栽 法进行, 重复 3次。 病情指数与防病效果的计算方式如下: 病情指数=[∑ (各级 病叶数 X相对级数值) x l OO]/ (调查总叶数 X发病最高一级的代表数值), 防治效果 (%)= [(对照区病情指数 -处理区病情指数) x lOO]/对照区病情指数。
4、 实验结果
本发明对 1 1个 4-羟基 -6-氧代 -1-苯基 -1,6-二氢哒嗪 -3-羧酸衍生物采用了上 文所述方法对五种病害的诱导抗病活性进行了测试, 前期化合物测试活性数据 如下列表 1中所示: 表 1
优选化合物对几种病菌的活体和离体抑制活性如下表 2所示: 注: 每行上栏数据为离体活性, 下栏位活体活性。
FreePatentsOnlin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氯氟氰菊酯对人有害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