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是什么?怎样才能思考到哲学?才能怎么学不空?

17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11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哲学也有不空洞的-搜狐博客
请稍候,正在下载...
提示:您需要开启Javascript
检测到您使用的浏览器不支持脚本语言(javascript),或该功能已被禁用。
提供了一套非常强大的用户界面,可以让您很方便地制作出属于自己的个性主页。
如果您想体验这些新功能,需要开启浏览器的脚本(javascript)功能,然后。771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10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儿童为何要学点哲学?不忍孩子一生与“深刻”无缘
儿童,哲学,当这两个词语放在一起,或许有人疑惑:哲学,大人还搞不清楚呢,儿童,有必要学吗?
周国平曾这样回答:如果你只想让孩子现在做一架应试的机器,将来做一架就业的机器,当然就不必让他“学”哲学了。可是,倘若不是如此,你更想使孩子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人,哲学就是“必修课”。通过对世界和人生的那些既“无用”又“无解”的重大问题的思考,哲学给予人的是开阔的眼光、自由的头脑和智慧的生活态度,而这些品质必将造福整个人生。
儿童为什么要学点哲学?
儿童学点哲学,也就是要学会把一个概念放在与另一个概念的关系中,加以辩证的思考和讨论。
儿童学一点哲学,是一种可以引导、培养的兴趣。
哲学是做什么的呢?就是要把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起来。
儿童们通过识字已经学会了许多概念,但需要用一生的时间才能使这些概念变得具体,包括爱、友谊、朋友、纪律,甚至生命、死亡的意义等等。哲学的事业就是要捍卫对人类而言的一些最基本概念的力量,不要使之口号化、平庸化、抽象化。
比如“权利”,如果只讲“权利”,它也就只能停留在抽象的领域里。我们在对儿童讲到“权利”时,必须要讲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同时又是人类的一部分,他们在权利方面所具有一系列的特殊性与普遍性,同时要讲到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讲到平等这个概念。至于“权利”的来源,还可以提一下“自然法”、“人性论”等等不同的说法,让孩子们知道这是一个古今中西在一直争论并逐步争取到的概念,人们用这个概念来论证、推理、捍卫自己的有关诉求。
儿童会遇到哪些哲学问题?
说是讲“权利”,为什么又会引出“特殊性与普遍性”“平等”“义务”这些概念呢?是不是把问题搞得越来越复杂了呢?这也是许多人惧怕或拒斥哲学的一个原因,但这恰恰说明一个民族的理论素养、理论兴趣的重要。
要提高我们的民族素质,就要从儿童开始培养哲学素养与兴趣。哲学讨论的是概念之间的辩证关系,而且大都是成双成对的概念,其中就包括权利与义务、自由与责任、本质与现象、普遍性与特殊性等等。这些概念具体到儿童的生活中,往往体现在:学习上遇到的“上网与读书”“超脱与执著”“苦学与乐学”“自由与纪律”“自主学习与接受性学习”“付出与回报”“特长与全面发展”“个人前途与社会需要”等等辩证关系。儿童学点哲学,也就是要学会把一个概念放在与另一个概念的关系中,加以辩证的思考和讨论。
了解公德与私德关系,是儿童学一点哲学的重要任务
对孩子们来说,个人的道德培养、道德教育无疑是很重要的,中国传统社会所重视的一直就是私德,比如“五伦”关系中的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对“五伦”中人,要亲爱、尊重、有礼,但不是亲友的“生人”,不在“五伦”中的道德要求之内,我们就不知如何面对。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涉及对陌生的人的尊重,涉及我们的传统文化中缺乏的公德意识。
我读过侯建飞先生《北欧孩子的“公共意识”》和王开林先生《四个国家的“小学生守则”比较》两文。前者讲他在北欧旅行,那里的孩子在“公共场所”非常安静,很守规矩,绝不会大声说话;后者介绍日本、美国、英国的《小学生守则》,注重的都是个人安全、卫生以及如何与人相处,而中国的《小学生守则》强调的是一系列热爱、孝敬、诚实、自强。于是就有了《人民日报》评论部的一篇文章,题为《素质提升需要培育“公共性”》。我们的儿童,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乱扔纸屑,在公交车上抢占座位,在商场电梯上打闹等等,均不鲜见。所有这一切,均说明培育公共意识,开展公德教育,与意见不同的人各抒己见,求同存异,实在是我们在各种需要“从娃娃抓起”的教育中,最为缺乏、也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有人可能会说:个人的私德好了,自然也就有了公德心。其实不一定,因为道德说到底,并不是为了证明这个人是怎样一个人,而是要看它是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物(比如自然界、动植物)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在群体中如何处理与陌生人的关系、倾听不同意见等等。所有的孩子都要经历学校的生活环境,这一点注定了他们必须以不同于在家庭、在父母、在爷爷奶奶面前的样子出现。在这种“新的样子”后面所提出的,其实就是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所以,让孩子们了解公德与私德的关系,是儿童学一点哲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陈家琪 同济大学教授
儿童如何学哲学?
一如儿童洞穿“皇帝新装”的把戏,尽管儿童的哲学表达比成人稚嫩,但他触及的哲学问题的深度很可能是不亚于成人的。所以,对儿童开展哲学启蒙教育并非不可思议,恰恰是根植于儿童的哲学天性。
儿童的求知欲,他们的自由游戏心态,非常合乎哲学问题产生的情境。在我看来,儿童的本源思维、灵性思维、直觉思维、纯粹思维更像一种非二元对峙或分离的现象学哲学思维,可能比汲汲于俗世功利的成年人更容易接近世界的真相,一如儿童洞穿“皇帝新装”的把戏,尽管儿童的哲学表达比成人稚嫩,但他触及的哲学问题的深度很可能是不亚于成人的。所以,对儿童开展哲学启蒙教育并非不可思议,恰恰是根植于儿童的哲学天性。
同样,指导儿童学习和思考哲学问题的策略也可以从他们的哲学天性中寻求答案。我这些年一直在小学开设哲学课,和孩子们讨论诸如“自由”“平等”“文明”“童年”“爱情”“幸福”“智慧”“知识”“语言”“生死”等看上去深不可测的哲学话题,但由于依循儿童的哲学天性,他们学起来还真的兴味盎然,而思考的深度与高度也足以让大人啧啧称奇。概括起来,大约有四个要素是特别有益于增长儿童哲学智慧的:
一、悠然闲适。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曾指出“闲暇”是哲学产生的一个重要条件。有了闲情逸致,才有可能自由地思考宇宙人生的种种问题。儿童的哲学思维训练也最需要在闲情逸致的自由状态下进行。每次给小学生上哲学课,我都尽情释放他们的自由天性,甚至允许学生以各种随意的姿势听课、讨论,只要不影响他人,均不限制。
二、激发好奇。激发好奇心的最好时机应当是孩子们产生认知焦虑的当口。苏格拉底认为,有必要采用适当的“讥刺”手法,迫使学生陷入矛盾,承认自己的“无知”,进而形成强烈的求知的欲望。和孩子们谈论哲学问题,我也经常采用这类方法。例如讨论“平等”问题,我问孩子蝴蝶与犀牛玩跷跷板谁赢,当他们众口一词地宣称犀牛赢的时候,出示的却是一张二者没有输赢的奇特图画,令孩子们大为惊讶。我请他们反思这种平衡与对等是否可能,顺理成章地引出平等的话题,有学生说:“他们的人格是没有轻重、高下之分的”;又如讨论“自由”问题,让孩子们尽情想象进入他们所理解的“自由王国”的各种情形,进而轻易得出自由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的结论。此时,我让他们将这个结论和中国成语“为所欲为”做比较,引导他们讨论“自由难道就是‘为所欲为’?”孩子们立即开始热议,而当他们得出“自由是要受限制的”结论后,我又问:“当这种限制走向极端,那时自由又意味着什么?”新的困惑与好奇又产生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我又引导他们进而研究“消极自由”的问题,不断丰富哲学见识。
三、诗意之思。有人说,哲学是“科学加诗”。哲学固然要遵循类似科学的理性逻辑,但它本身又是充满诗意的,而且可以通过“诗意之思”通达人生智慧的。包括童话、寓言等在内的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不乏哲理内涵,用文学作品进行哲学启蒙其实更合乎儿童的天性。孩子诗歌常常不仅是杰作,而且不乏哲学元素。“小朋友的地球,应该成为超级游乐场。汽车都去钻地道吧,马路给我们踢足球,轮船全都改成飞艇,大海给我们开碰碰船。在南极和北极之间,再造一列空中飞车,转眼间,就完成环球旅行。”这首《地球游乐场》是美国八岁小孩玛丽的诗作,充满对自由游戏的渴望。我就从这些童诗入手,和孩子们研究起“童年的秘密”来。
在进行哲学启蒙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向孩子们推荐一些比较专门的儿童哲学读物。例如舒比格的《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拉贝和毕奇的《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柏尼菲等编著的《儿童哲学智慧书》、乔斯坦·贾德的《苏菲的世界》等。我相信,随着我国儿童哲学教育的推进,也一定会涌现一批儿童喜闻乐见的中国作家原创的这类读本。
(适合已经可以独立阅读章节书、小说的小学高年级孩子)
(适合幼儿哲学启蒙,爸爸妈妈与孩子亲子共读)
四、自由对话。哲学教育最反对向学生灌输现成的知识,因为哲学思维是一种反思性思维,只能通过心灵的激荡与智慧的碰撞,或者说通过对话,推进自我省思,促成自我意识的扬弃。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皮尔士认为,哲学探究可以通过团体对话的方式完成,探究就是“由怀疑到确信的过程”,整个过程经历“不安”“怀疑”“寻求答案”“形成假设”“对照经验”“消除怀疑”获得“安定”等环节,进而又产生新的“不安”,如此循环往复,信念渐趋坚定。
我曾和孩子们讨论过“幸福”问题,这是一个哲学难题,不过我们还是决定试一试。大家首先共同阅读了德国知名作家尤塔·鲍尔的绘本《幸福》,并一致同意用“圆”来表示绵羊赛尔玛看似简单重复的幸福景象。尔后就五个方面的问题开展对话:这样一个代表幸福的“圆”是不是有点太单调乏味了?赛尔玛真的每天在完全重复昨天的事吗,如果不是,那么这一个又一个代表幸福的“圆”连缀起来应当是怎样的“圆”?如果仅此一天或一次(例如一个流浪者或乞丐难得吃上一顿嗟来之食),能称得上幸福吗?是什么让赛尔玛觉得周而复始地重复这样的生活是幸福的?这个代表幸福的“圆”难道意味着没有任何缺陷的绝对“圆满”吗?这五个问题差不多把幸福的全部哲学内容,如平凡人追求幸福权利的神圣性、幸福涉及人的一生需要不懈追寻、“福”与“德”的关系、绝对幸福圆满的虚幻性等,都涵盖其中了,整个对话过程充满了紧张不安、激烈争论和解惑后的释然。最后,当我出示了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名言“幸福是对重复的渴望”,大家对它的深刻含义已心领神会:幸福是一个又一个的小“圆满”;是一次又一次心灵“螺旋式上升的循环”;一遍又一遍地毕生追求。
——李庆明 宁波滨海教育集团总校长
文章来源: 光明日报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新东方绘本馆(xdf-hbg)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精选英文绘本,用声音赋予角色生命,带给孩子成长中必不可少的陪伴。
幼儿绘本种类繁多,如何慧眼识别久经考验的优质绘本?
今日搜狐热点学过哲学的人,多半不会活得太差
文 | 毛奕云
还记得哈佛《公正》课和《幸福》课吗?在公开课的平台上,最火的课程往往是哲学课。
只要听过桑德尔的课,都很难忘记第一节课中提出的思想实验——把一个胖子推下轨道,以阻挡火车撞死好几个人,你是否会这么做?
桑德尔在哈佛讲授《公正》课程
现在有这样一个有声栏目,有同样“扎心”的譬喻和深刻的思想,来自于亚洲第一、世界十七的复旦哲学学院,由“哲学小王子”郁喆隽讲述,你要不要来听?
这门课是什么?
《郁喆隽的复旦哲学课》,开创了哲学启蒙音频栏目的先河。
听过的人这样评论:“郁老师的声音富有磁性,讲述风格冷峻凌冽,用最有趣味的思想实验来引出哲学问题的探讨,让初学者脑洞大开、欲罢不能。原来总有一款哲学适合你。”
讲者郁喆隽,复旦大学哲学硕士,德国莱比锡大学哲学博士,现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曾在慕课(MOOC)上开设课程“《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导读”,在TED 开讲哲学命题与思想实验,拥有超高人气。
郁喆隽老师
在复旦大学,郁喆隽老师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和《电影中的哲学思辨》都是最难抢的通识课。在这类面向全校各个专业学生的通识课上,老师也能触发所有人的参与思考的热情。
以《电影中的哲学思辨》为例,课堂上进行了“末日与方舟”、“核弹拷问”等思想实验。所有人投票选出核战争中可以留在防空洞中的10个人,用最实用主义的想法选出有价值的人;依次举手支持是否要拷问犯人、犯人的妻子、犯人的孩子,秤砣的另一边是可能死于核弹的几十万市民。
这些思维实验带来的精神震撼不会忘。这一定会是你最棒的哲学入门课!
为自己学习哲学
为什么要学哲学?
你可能见过这句广为流传的爱默生名言,“有两件事是我最憎恨:没有信仰的博学多才和充满信仰的愚昧无知。”
哲学家汉娜·阿伦特有一句更加有据可查的话,与之极为相似,“没有头脑的鲁莽、无可救药的迷茫,或是自鸣得意地背诵已变得琐碎空洞的真理——在我看来是我们时代的显著特征之一。”
我们生活在一个异常粗糙的时代,朋友圈的所谓”爆款“是最令人沮丧的模板——它们孜孜不倦地告诉你,你赚的工资是煎饼大妈和麻辣烫大叔的一个零头,相亲角鄙视链对人三六九等的划分,月薪三万供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
精通此道的写作者,会以一种近视800度的刻薄,在生活品质上自夸自擂,在人生智慧上自暴自弃,最后用算命师傅式废话赢得众人的点赞和转发。
钱钟书在《围城》中写道,“不受教育的人,因为不识字,上人的当,受教育的人,因为识了字,上印刷品的当。”信息流奔涌,到处都是让你咬的饵。
从最早的时候,哲学就区分了“认识”和“意见”。“意见”是第一反应,“认识”是经过理性思考的判断。在柏拉图的洞穴里,有些人自出生起肩并着肩、面对着岩壁、被绑在洞穴里,他们以为世界是一群举着火把的人在跳舞,全都是平面的“黑影”。
我们迷茫,往往是因为把黑影当作了真实世界,并且针对这些提出了平庸的答案。只要开始提出问题,这个虚妄的世界就开始崩塌,片面的真理也开始不攻而破。
比如说: 我们拥有自身吗? 生活是公平的吗? 快乐有高低之分吗? 生活可不可能毫无谎言? 人生所谓的“意义”是什么? 我们在不可避免地奔赴庸俗吗? ……
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精神上的匮乏和物质上的匮乏一样令人窒息,在求知欲,哦不,求生欲的驱使下,我们寻找着洞穴的出口,深海中的水面,真实的世界。
维特根斯坦说过,“人在水中时天生就有上浮的趋势,只有通过努力才能达到水底,越往深处潜,阻力就越大,也越孤独——进行思考也是这样。”
学过哲学的人,多半不会活得太差
许诺大多是骗人的,但哲学课依旧可以给你一个许诺。
如果说情绪宣泄是一种意见表达,算法是一种工具思维,那么哲学能给我们的就是一种连贯、自洽的逻辑能力和清晰思辨能力。这种健康的理性,让我们拥有一眼看出别人在胡诌什么的能力。
这有点像当年很流行的禅宗和青年对谈,面对片面的真理,我们可以用深入的知识和完整的逻辑去驳倒它:
当别人说“事物总有两面,要一分为二地看”,但是莫比乌斯环不存在反面,所以大前提是错误的,结论也是不成立的。
“存在即合理”,但是完整的译文其实是“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这里的“合理”是合乎理性的意思,而非道德上正当、可接受的。
我们很少是完全的功利主义或理想主义。在缺乏思考的情况下,我们只是用世故掩盖自己的懦弱,并假成熟之名而行。思辨能力是一种通用的技能,可以让人生变得更清晰、更准确。
郁喆隽说,学习哲学“不是用来榨取知识,而是用来点燃自己的思想。”而在他的课堂上,我们都能获得这种纯粹的精神愉悦。 so,enjoy~
200堂精致音频课程
56部哲学名著讲读
让你听得懂、记得住
可永久回听
每一期音频0.99元
未来50周,获得个人生活的哲学感悟
换一个角度看待世界和自己
这套课程有什么不同?
在这个喧哗的时代,如何保持独立思考
将带领你和西方哲学史中的哲人对话
精读56本西方哲学名著
你深度思考,重建思考力
解决你的思维焦虑
未来50周,你将获得200集音频和图文资料:
1. 56部哲学名著讲读,让你听得懂、记得住
2. 50个颠覆三观的思想实验,激活你的思维方式
3. 50堂定制化名师答疑课,解答你的学习和人生困惑
-课表节选 -
(下拉查看)
陪你深度思考,解决思维焦虑
本套课程最大的亮点就是↓↓↓
50个颠覆三观的思想实验
激活你的思维方式
-可以帮助你-
听懂每位哲学家的核心思想,哲学并非你想象中那么高冷
强化深度思考的能力,拥有独立的分析能力和独到的见解
明辨谎言和真理,不再被满世界的信息碎片误导和迷惑
获得个人生活的哲学感悟,换一个角度看待世界和自己
渴望突破思维定式,提高思考力的企业管理者
渴望通过学习哲学,让生活变得更好的上班族
对宇宙、社会、人生怀有好奇心、渴望探索的年轻人
当然,还包括每一个喜欢哲学的你
阅读原文,可以试听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最聪明的人才能学哲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