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研究抗日军政大学关于思政方面的书籍籍或者资料汇编?

中国抗日军政大学究竟是怎样的一所学校_百度知道
中国抗日军政大学究竟是怎样的一所学校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培养军事和政治干部的学校。 其前身是“西北抗日红军大学
”,1937年初改为此名。日抗大总校进驻河北邢台县浆水一带,校部就设在前南峪村。
1943年起,校长徐向前,兼任中央处理委员会主任、抗大总学习委员会书记
为您推荐: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校长政委一身兼
导读:红军东征回到陕北后,国内形势发生了变化,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毛泽东认为,红军各级干部要适应这种转变不容易,需要重新学习。此后一个时期,训练干部成为部队工作的重要一环。为了解决大批干部的重新学习问题,毛泽东提议在陕北创办一所为党及其军队培养人才的红军大学。他的提议得到张闻天、周恩来等人的赞同。
日,中央政治局举行常委会议,会上通过了毛泽东提出的关于建立红军大学的报告。会议决定林彪为红军大学校长,毛泽东为政委,罗瑞卿为教育长,何涤宙为教务部主任,莫文骅任校总支书记,林彪、罗瑞
红军东征回到陕北后,国内形势发生了变化,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毛泽东认为,红军各级干部要适应这种转变不容易,需要重新学习。此后一个时期,训练干部成为部队工作的重要一环。为了解决大批干部的重新学习问题,毛泽东提议在陕北创办一所为党及其军队培养人才的红军大学。他的提议得到张闻天、周恩来等人的赞同。日,中央政治局举行常委会议,会上通过了毛泽东提出的关于建立红军大学的报告。会议决定林彪为红军大学校长,毛泽东为政委,罗瑞卿为教育长,何涤宙为教务部主任,莫文骅任校总支书记,林彪、罗瑞卿、毛泽东、周恩来、杨尚昆、周昆等人为教育委员会委员,教员由张闻天、秦邦宪、周恩来、毛泽东、林育英、何凯丰、李维汉、杨尚昆、叶剑英、罗瑞卿、罗荣桓、张如心、袁国平、董必武担任。毛泽东之所以选择林彪当红军校长,是因为林彪系科班出身,又系名将,既有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散会之后,毛泽东找林彪谈话,告知了中央的决定,林彪非常乐意当校长。毛泽东还对林彪说:“蒋介石办了黄埔军校,我们也办个红军大学,但我们要比蒋介石的黄埔军校办得更好,影响更大。”林彪笑着说:“我有信心把红大办好。”日,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在瓦窑堡旧庙堂前正式成立,并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毛泽东在开学典礼上作了重要讲话。毛泽东说:“我党创办工农红军大学,是为了促进和迎接抗日民族革命战争的到来,第一次大革命时期有个黄埔,它的学生成为当时革命的主导力量,我们的红大要继承黄埔精神,要完成黄埔未完成的任务,要在第二次大革命中也成为主导力量,即是要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1936年7月,敌人偷袭瓦窑堡后,红大又迁往保安县。后来,红军大学随中共中央机关迁到延安,改称“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校长、政委由林彪一身兼任,毛泽东只在抗大任教育委员会主席。抗大创办之初,分为3个科,学员大多来自部队,除少数是团级干部外,大多是指挥过师、军及军团的领导,都是久经沙场的将士,如一科的36名学员,平均有8年以上的斗争史,而且都负伤3次以上。学习的内容主要偏重于政治和军事。三科的学员文化不高,对文化的学习比较强烈,毛泽东得知后,于8月26日写信给林彪,要求红大将三科文化方面的学习增加到全学时的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在定期检查时,把文化作为重要检查内容之一。毛泽东对该校的教育极其重视,1937年3月,他为抗大拟定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同年4月又为抗大题写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八个字的校风。抗大的每期开学典礼,毛泽东都要参加,日,在抗大举行的开学典礼上,毛泽东到校讲了话,他说:“现在一面学习,一面生产,将来一面作战,一面生产,这就是抗大的作风,足以战胜任何敌人。”“抗大是一块磨石,把那些小资产阶级意识——感情冲动、粗暴浮躁、没有耐心等磨个精光,把自己变成一把雪亮的利刀,去打倒日本,去创造新社会。”日,毛泽东在二期开学典礼上又作了重要讲话,并为二队学员作了“要学习朱总司令: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的题词。抗大第四期开学,毛泽东又为抗大题词:“学好本领上前线去。”毛泽东除几次应邀到抗大作报告外,还经常到抗大授课,他的《实践论》、《矛盾论》、《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论持久战》等名著,都曾在抗大向学员讲授过。除此之外,张闻天还讲授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秦邦宪讲授哲学,凯丰、吴亮平讲授政治经济学,徐特立讲授中国文学,林彪的堂哥林育英讲授党的建设和工人运动史,林彪讲授战术学,李德讲兵团战术。林彪在抗大任校长期间,对抗大的管理和教学抓得很紧,他为抗大制定的教学原则是:少而精,理论与实际联系,理论与实际并重。从创办之初一直到1938年8月,林彪在抗大全体教职员工、学员大会上作过多次报告,对抗大的教育方针、抗日战争的战略战术等问题,均作过精辟的论述。如日,林彪在抗大第三期干部会议上作结论报告时,一气讲了4个小时,他的报告受到全校干部的高度称赞。后来,林彪带兵到前线作战,仍没有忘记抗大,平型关战役缴获的物资甚多,他马上叫一一五师后勤部设法弄了一批给抗大。日,抗大举行运动会,林彪又发电致贺,希望运动会取得圆满成功。抗大是我党在抗战初期办的一所培养抗日干部的全新式的学校,前前后后为我党我军培育了10余万人才。在抗大学习过的学员,后来大多成为我党我军各条战线的骨干,他们为争取抗战及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抗大不仅在全国影响甚大,而且引起外国人士的注意,1938年6月底,世界学联代表团来中国访问时,提出要到抗大参观访问。7月3日,世界学联代表团到达延安,林彪代表抗大教职员工致了欢迎词。该代表团成员参观了抗大后,对抗大的办学方针、教学方法、内容作了颇多赞扬。抗大办得成功,毛泽东曾给予很高的评价。他说:抗大是最革命、最进步、最能为民族和社会解放而斗争的学校。本文内容于
20:17:59 被雨轩编辑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
24小时热文有人认为,林彪做抗大校长,是坐冷板凳,变相解除军权。这实在是个误解。我们不妨简单的了解一下抗大的历史,以澄清一下相关的认识。    ===     天涯所有帖子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社区立场。转载文章请注明出自  “天涯虚拟社区(www.tianya.cn)”。如是商业用途还请联系原作者。  关于天涯 |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服务与建议 | 招纳英才 | 友情网站     天涯所有帖子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社区立场。转载文章请注明出自  “天涯虚拟社区(www.tianya.cn)”。如是商业用途还请联系原作者。  关于天涯 |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服务与建议 | 招纳英才 | 友情网站 天涯所有帖子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社区立场。转载文章请注明出自  “天涯虚拟社区(www.tianya.cn)”。如是商业用途还请联系原作者。  关于天涯 |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服务与建议 | 招纳英才 | 友情网站 天涯所有帖子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社区立场。转载文章请注明出自  “天涯虚拟社区(www.tianya.cn)”。如是商业用途还请联系原作者。  关于天涯 |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服务与建议 | 招纳英才 | 友情网站
主帖获得的天涯分:0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抗日军政大学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抗日军政大学(全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培养军事和政治干部的学校。    抗日军政大学的前身是在江西瑞金成立的红军大学,教育委员会主席为毛泽东,林彪任校长,刘伯承任副校长。抗大的学生开始主要是红军中高级干部,后来也招收从陕甘宁边区外奔向延安的爱国青年。  目录  [隐藏]    
* 1 历史  
* 2 建制  
* 3 一分校  
* 4 二分校  
* 5 三分校  
* 6 四分校  
* 7 五分校  
* 8 六分校  
* 9 七分校  
* 10 八分校  
* 11 历任校长  
* 12 校歌    [编辑] 历史    日,抗日军政大学前身红军大学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在陕北保安建立。主要干部由毛泽东从红一方面军抽调,包括校长林彪,教育长罗瑞卿,训练部长刘亚楼,校务部长杨至成。副校长刘伯承不久调任援西军司令员,并没有负责抗大工作。第一期学员称为红大一期,后来也直接转为抗大一期。一期一科学员是红军军级干部和部分师级干部,由校长林彪抽调。保安校舍是学员自己动手挖的窑洞。    1937年,抗日军政大学迁入延安。抗大一期和抗大二期的学制都只有半年左右,这些毕业生很快就成为新组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的主要骨干。    1939年,抗大总校、陕北公学等5000人在副校长罗瑞卿带领下迁往晋东南抗日根据地(太行根据地)。在陕北留下抗大三分校。抗日战争时期,各个大的根据地都组建了抗大分校,一般由根据地负责人兼任校长。这种做法隐含了和国民党的黄埔军校大搞分校建设进行对垒的意味,国共双方都在积极扩充军校,准备军事干部。    1945年10月,抗大总校在副校长何长工带领下迁往东北,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政大学”。 各个分校则组建了华北、华东、西南等军政大学。    [编辑] 建制    抗大总校有十四个大队。大队长是团级干部。    [编辑] 一分校    1939年2月,抗大一分校在晋东南的故县成立。校长何长工、副校长周纯全。 1940年1月,迁至山东沂蒙山区。 1941年与滨海师范合并改为滨海建国学院。 即现在的临沂师范学院。    [编辑] 二分校    1938年12月,抗大二分校在晋察冀建立。后更名为华北军政大学,即现在的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    [编辑] 三分校    抗大三分校建立于延安,许光达任三分校校长。1941年12月,改为延安军事学院,院长是徐向前。 三分校的俄文队则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前身之一。    [编辑] 四分校    1940年3月,抗大四分校在豫皖苏边区的永城成立。 前身是新四军游击支队随营学校。后曾改名为雪枫军政大学、华中雪枫大学、华东军政大学、第三高级步兵学校。1952年2月,改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高级步兵学校,即现在的南京陆军指挥学院。    [编辑] 五分校    1940年底,抗日大五分校在江苏盐城地区成立。又叫抗大华中总分校。    [编辑] 六分校    1940年,抗大六分校在山西武乡成立。 1943年结束。后在六分校基础上组建抗大太行大队,后扩建为抗大太行分校,1945年10月,抗大太行分校并入晋冀鲁豫军政大学。    [编辑] 七分校    1941年7月,抗大七分校在山西兴县成立。校长彭绍辉。后于1943年迁往甘肃庆阳东华池。    [编辑] 八分校    1941年5月,抗大八分校在皖东的天长境内建立。    [编辑] 历任校长    
* 林彪  
  红军大学     
日,中革军委发出《关于改编红军学校的命令》,“以原有高级班上级班,改为红军大学校”,这一富有远见的决定,开创了人民军队办大学的先河,被毛泽东誉为“红埔军校”的中国工农红军大学由此诞生。    
据南京政治学院军事历史学教授季云飞介绍,红军大学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的最高学府,第一任校长是何长工。这位曾留学法国、在井冈山被毛泽东称为“长工师傅”的红军名将到任后,带领学员仅用3个月,就在瑞金西郊沙洲坝镇建起了被外界称作“山林军事学堂”的红军大学校园。    
红军大学创建之初,专职教员仅有16名,设有高级指挥科、上级政治科、指挥科、参谋科、后勤科,附设教导队、高射队、测绘队。学员直接从红军中招收历经战火考验的师团级干部。    
“在红大学习期间条件非常艰苦,没有桌子、板凳,石头就是板凳,自己的膝盖就是桌子,学文化没纸笔,就用木棍在铺平的沙子上写字。”一位老红军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除学习外,我们的业余生活也很丰富,打球、下棋……邓颖超大姐还给我们上‘生理卫生’课,使我们这些来自农村的土包子逐渐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红军大学的每个学员不论职务高低,都过着战士的生活。学员既要学书本知识,又要进行操练和演习。面对蒋介石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在根据地物质十分匮乏的条件下,学员们克服重重困难,始终保持着昂扬的斗志。    
季云飞教授介绍说,红军大学在教学原则和方法上,坚持理论与实际并重,前方与后方结合。教学中,既采用苏联红军的军事和政治条例,也从中国革命战争实际出发,总结红军作战经验,教授学员如何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消灭敌人、保存自己。为紧密联系战斗实际,红军大学派学员到前线随部队参战,有时前线指挥军官牺牲了,就由红大学员暂时代理职务,直至接替者到任后再返校继续学习。尽管条件艰苦,但为更好地开展教学,红大坚持办了《革命与战争》、《红色战场》等刊物,经常刊登朱德、周恩来、叶剑英等红军高级将领的文章。从创建至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红军大学共招收3期学员,培养了一批英才,如彭雪枫、宋任穷、程子华、韦国清、邓华、周子昆等,许多人成为统率千军万马的一代名将。    
1934年10月,红军大学跟随中央红军参加了长征。1937年1月,红军大学迁入延安,成为后来赫赫有名的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    
烽火硝烟铸铁骨,革命熔炉育英才。今天当我们将历史的镜头聚焦红军大学,似乎又感受到了当年红大学员挥斥方遒、激扬文字的满腔豪情,以及留给后人的乐观向上、团结友爱的求学精神。
  日 抗日红军大学成立   【字号 大 中 小】【论坛】【打印】【关闭】  罗瑞卿
中国抗日红军大学教育长    1936年6月1日,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简称“红大”,“抗大”的前身)在陕北安定县瓦窑堡创立。林彪任校长,毛泽东兼任政治委员,罗瑞卿任教育长。是日,第一期学员举行开学典礼,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等领导出席开学典礼并讲话。这期学员编为3个科,共1063人。其中,有一个“将军科”。      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但沿途被蒋介石围追堵截,红军到达陕北后,仅剩3万人,而且军队干部也损失颇大。为培养补充抗日军政干部,提高红军自身的战略技术水平,1936年6月1日,党中央在瓦窑堡建立了“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6月21日,国民党第八十六师高双成部突袭瓦窑堡,红大即随中央机关撤出瓦窑堡,迁至保安县城。在保安县城,红大召收第一批学员。他们全部来自中央红军和十五军团,分为3个科,最引人注目的是第一科。      第一科有学员38人,他们在1955年我军初次授衔时,最低军衔是中将。其中比较有名的有罗荣桓、罗瑞卿、谭政、彭雪枫、杨成武、刘亚楼、张爱萍、苏振华等人。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将军科”。据统计,第一科学员平均年龄27岁,人均有伤疤3处。如果把蒋介石对这些大名鼎鼎的学员悬赏金额加在一起,总数竟超过200万银元之巨。      (人民网资料)
  日 抗日红军大学易名抗日军政大学   10:07:44     来源:人民网     作者:     浏览次数:20     【字号 大 中 小】
E-mail推荐:
         日,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毛泽东兼任“抗大”教委主席和政委,林彪任校长,刘伯承任副校长,罗瑞卿任教育长。      毛泽东为“抗大”制定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提倡“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风。      “抗大”的学员以从部队中抽调的干部为主,并招收全国各地到延安的爱国知识青年。每期学习期限为4-8个月。学习内容重点是马列主义基础理论,抗日战争的游击战略和军事常识等。
   国防大学80周年校庆:将星从这里升起  日 09:48:47  来源:光明日报      
2007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迎来建校80周年。    
打开记忆的窗户,追寻人民军队院校发展的足迹——    
从1927年11月,毛泽东在井冈山龙江书院创办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军官教导队,到组建红军大学,从1936年6月,中共中央创建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到1937年1月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  学  ,再到解放战争时期各战略区相继成立军政大学,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建军事学院、政治学院、高等军事学院,到1985年12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将军事学院、政治学院、后勤学院合并成立国防大学,国防大学每迈出一步,都与辉煌的历史相连。    
今天的国防大学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在以新的世界眼光,新的战略视野,冷静思考并科学谋划在新的征程上如何完成新的历史使命。    
井冈山见证:建军大计,立校龙江    
80年前,毛泽东率秋收起义的部队挥师井冈山后,在11月的一天,来到井冈山下蜿蜒的龙江之畔,举行了军官教导队成立暨开学典礼。教导队所在地名叫龙江书院。    
毛泽东为什么在率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后一个多月就要创办军官教导队?推翻黑暗统治,夺取全国政权,必须有一支武装力量。“有军必有校,治军先治校。”这个问题,在他的许多著作中和谈话里可以清晰地得到答案。    
第一期工农革命军军官教导队学员,由边界各县选派的工农分子和部队中的优秀班长骨干参加。翻阅那些已经泛黄的珍贵历史资料,在学习期间,学员每天“三操两讲一点名”,既学政治,又学军事。政治学习以阶级斗争、土地革命、建立政权为主课;军事学习以军事基本要领、战术训练为主。这些学习内容既有很强的针对性,又有很强的操作性。    
毛泽东经常亲自给学员们讲课,指导学员进行军事训练,指示学员们要理论联系实际,一边学习,一边做群众工作。同时,教导队还派学员到古城、新城、茅坪进行社会调查,经过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学员们的素质有了很大提高。100多名学员回到各地后,发挥革命种子和酵母作用,对发展工农武装割据起了很大作用。    
红军军官教导队和不久后创办的红军大学,出色地完成了那个时代赋予的为建立、巩固、发展革命根据地培养骨干的历史使命,1.4万余名干部骨干中有不少能征善战之将,造就了刘伯承、叶剑英、何长工等杰出的无产阶级军事教育家。在办学过程中形成并坚持的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实际并重、前方与后方相结合的军校教育方针,为人民军队院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直到现在还闪烁着光辉。    
宝塔山见证:抗大抗大,越抗越大    
“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人类解放,救国的责任,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    
这首歌曲至今仍回响在全军许多院校隆重集会和重大庆典之时,听到这歌声,就能让人热血沸腾!    
70多年前,这歌声,曾回响在宝塔山下,延水河畔;曾回响在一批批从国统区奔向延安的热血青年的心里!    
70多年后,一批批来自国防大学的军师职指挥员,怀着朝圣般的心情,列队抗大纪念馆前,引吭高歌:“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    
这歌声回应历史,亮彻寰宇,伴随着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潮流响遏行云!    
这些红大抗大的子孙,不是来学习那些有限的知识,他们是来汲取无限的精神营养的。    
1936年5月,毛泽东在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要办个高些的大的红军学校,否则将来无干部。没有大批干部是不行的。现在不解决这个问题,将会犯罪。我们有责任引导同志们看得远,办一所红军大学来培养大批干部,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日,中共中央创建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日,学校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毛泽东亲自制定了抗大教育方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训,并亲任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    
在延安城东南,延河之滨的宝塔山,不仅是延安的重要标志和象征,更是荣誉、精神、文化的载体。    
在当年抗大驻地的山坡上,几十个大小不一的石洞,被抗大师生因陋就简地改造成了教舍。大的石洞做教室,茅草编成门帘,在石壁上凿出黑板,桌椅讲台均用石头制作而成。小的石洞做宿舍,洞里的石炕简单修补后铺上杂草或木板就当床铺,两三人一个石洞、四五人一个石洞不等,还在洞与洞之间修筑了“红军路”。    
毛泽东在看望抗大学员时诙谐地说:“你们是过着石器时代的生活,学习着当代最先进的科学——马克思列宁主义。你们是‘元始天尊’的弟子,在洞中修炼。什么时候下山呢?天下大乱你们就下山!”临别时还亲切勉励学员要安心学习,迎接和促进抗日民族革命高潮的到来。    
一批批战将从延安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抗日战场。罗瑞卿曾自豪地说:“抗大抗大,越抗越大!”毛泽东曾自豪地评价道:“昔日之黄埔,今日之抗大,是先后辉映,彼此竞美的。”    
抗战胜利后,抗大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在残酷战争条件下的9年办学过程中,抗大共培养了10多万名优秀的军政干部,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抗日武装的发展壮大,为夺取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的建立、发展、安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上面这篇文章,连林彪的名字都没有提,实在是狗屁胡说。
  为研究抗大成立的政治背景,        中国gcd历史大事年表()  节选    1935年    1.15-1.17
遵义会议召开。    5月
红四方面军开始长征。    8.1
《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发表》。    8.20
中.共zy政.治.局在毛儿盖召开扩大会议。    10.19
红军抵达陕北吴起镇,红一方面军长征胜利结束。    11.13
中.共.中.央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并吞华北及蒋石出卖华北出卖中国宣言》。    12.9
“一二九”运动爆发。    12.17
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举行政.治.局会议。    1936年    3月下旬
中.共.中.央举行政.治.局.会议。讨论了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的决议等问题。    4.9
周恩来与张学良举行联合抗日救国会谈。    8.25
中.共.中.央发出致国民党书。    10.22
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11.10
中.共.中.央作出《关于青年工作的决定》。    12.7
中央革命军事委员组成,毛.泽.东任主席,周.恩.来、张国焘任副主席。    12.12
西安事变。    1937年    1月中旬
中.共.中.央领导机关迁驻延安。    2月-6月中旬
多次举行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谈判。    3.23-3.31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着重批评了张国焘的错误。    4.15
中.共.中.央发出《告全党同志书》。    5.2-5.14
中.共.中.央召开党的全国代表会议。    7月-8月
毛.泽.东发表《实践论》和《矛盾论》。    7.7
全国抗日战争开始。    7.8
中.共.中.央发出《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    7.17
国共两党代表在庐山举行会谈。    8.1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南方各游击区域工作的指示》。    8.25
中.共.中.央军委发布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命令。    8.23-8.25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洛川举行扩大会议。    9.25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共.产.党参加政府问题的决定草案》。    10月
南方八省边界十多个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毛。泽。东你算什么东西!许世友拳打毛。泽。东事件    发表时间: 18:11:44  来源:中华网 编辑:王恒    许世友将军的一生充满传奇。少年时他因家贫给武术师傅当杂役,后到少年寺学习武术,练就一身超人本领。在红军突破嘉陵江后的一次战斗中,身为军长的许世友的亲自参加敢死队,手提一把鬼头大刀冲向敌阵,左砍右杀,砍下36名敌军脑壳。为此,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高度评价:军长参加敢死队,史无前例。      将军的传奇太多太多,但是,1937年4月在红军大学(后更名为抗日军政大学),许世友拳打毛泽东事件至今一直鲜为人知。    
  毛泽东大怒:给我把许世友抓起来!      1936年10上旬,红二、四方面军与中.央.红军会师于六盘山会宁。会宁胜利大会师,标志着红军结束了千难万险的长征,宣告了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阴谋彻底破产,同时,也奠基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实际领导地位。      这时,身为红四方面军师长的许世友,接到军。委的入学通知,要他到红军大学二期集训,并参加清算张国焘罪行的斗争。      红军大学由林彪任校长,许世友在二科当学员,陈赓为队长。学员大多是军、师两级的军政干部,极少数为团级干部,年龄大多在25~30岁上下。许世友在学员队里应该算是老大哥了。      在清算张国焘罪行的过程中,红一、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学员产生了尖锐矛盾,特别在传达西路军失败的通报大会上,许世友当众大哭,因为他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这样的事实,哭得像个泪人一样。这时,红一、二方面军的学员借“思想帮助”为名,认为许世友和红四方面军学员同情张国焘,认识、揭露张国焘罪行不够,举起了路线斗争的“棍子”,直指红四方面军学员。为此,双方感情严重对立,达到剑拔弩张的地步。     
  从上述史料,简单总结几点    1 从历史渊源看,只有从抗日红军大学(日)开始,毛才开始真正拥有自己的系统的军事政治人才培训学校。此前的红军大学,其性质更多侧重军事教育,而没有参杂个人因素。红军大学资料我没有多找,但是显然不是毛系班底。何长工是留法的,看来跟共产国际,周恩来等当时的中央的关系更密切。    2 抗日红军大学成立于西北局势初定的1936年,可以说,到这个时候,毛对红军前途心里应该开始有底。张学良跟周恩来开始会谈后,毛开始迫不及待的培植个人的干部。从这点也说明,毛深刻体会到党内需要铁板一块的重要性。    此时,虽然元党,中,央的一般书生,如博古,张闻天等已经跟毛结成一定程度的同盟,但张国焘的实力仍然很大。毛在党内仍然不是一言九鼎。    在共产国际方面,王明等人在苏联遥控中共,说话的分量也很重。对毛的党内地位也构成极大的威胁。    
  我们从党史年表这么一个很粗略的东西,都可以看出,对于张国焘,四方面军的整理工作,其实跟抗大建立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国的军事势力,历来在重视军事的同时,也重视其思想工作。    湘军时代,曾国藩很大程度上是靠个人的私人关系在组织这支汉人为主的军队。后来湘军虽然功成身退,但是湘系人马在中国政治生态上仍有举足轻重地位。    左宗棠,张之洞,刘坤一等,也都有自己的派系,所以后来居然搞出一个东南互保。    李鸿章的淮系更不用说。直接开启近代军阀林立的滥觞。    袁世凯时代,就刻意把北洋的陆军培植成私家军队。北洋军往往只知袁宫保,不知有大清。    孙中山建立黄埔,这个学校的最重要的地方其实不是军事,而是政治。要给军官洗脑,让他们忠于孙中山的政治理念。正是在黄埔,孙文主义学会跟共的组织之间发生了激烈的思想和政治斗争。这也是后来发生军事斗争的导火线。    搞农运讲习所的毛,当然对国民党这套做法心领神会。通过这种洗脑学校(类似于传销培训),人往往会发生极大的思想变化,脱胎换骨。    
  毛在党内,本来只是地方诸侯,跟张国焘,合龙,邓小平等性质类似。但是由于国民党陈立夫中统的强力打击,原在上海的中央,被迫迁到了其中的一个根据地。当时共产国际,中央总。书。记向忠发等的建议,最后,周恩来,张闻天,博古等都到了江西苏区。从而使得毛原来的地位受到了威胁。毛一生中最郁闷的一段时间,正是在瑞金苏区。由于一帮子中央大员,海外留学生,苏共红人到达江西,毛本身的权威受到严重的挑战。甚至受到了上述几位的严重排挤。
  后来毛的局面改观,是由于蒋介石的围剿。在江西的围剿,使得中央几个书生的军事素质得到暴露。红军当时面临的最大政治其实就是军事。而毛的军事路线,确实比较符合当时的实际。    可以说,正是由于蒋的围剿,使得毛在瑞金苏区起死回生,获得了第二次政治生命。如果蒋围而不剿,说不定毛及共的弱点会很快败露,自生自灭。所以蒋当时剿的太急。其实只需对鄂豫皖这块武汉,南京之间的心腹大患剿灭即可,对于江西,湖南这块地方,只需七分政治,三分军事,围而不剿。则能保持政治上(国内抗日呼声)的主动。    蒋介石的另一个巨大错误是对于大城市里面的媒体,学校缺乏强有力的镇压。如果此时通过戡乱时期特别条款,合法的把学校,媒体完全管起来,那么就不会出现所谓白区工作了。    扯远了。
  从现在的史料看,长征途中,毛是否完全掌握军事指挥权,实在是可疑问的事情。如果不是林彪,彭德怀等跟他私人的渊源,可能他一点指挥权都没有。遵义会议的性质,不过是在国民党的大举围剿面前,各派系达成的一种均衡或妥协。说毛那时就成了领袖,实在是无稽之谈。    长征途中,张国焘由于人多马壮,当然对狼狈不堪的江西苏区(中央)产生一定的蔑视心理。这种情况,更加推动毛跟几位书生,海外留学生达成联盟,共同对抗的联盟的组成。张由于无法跟几位书生,留学生亲密接触,故让几位误解他的野心。经过毛的恐吓,挑拨,几位书生当然转而依靠毛。    但是一直到延安,都不可小视张国焘。     1936年  12.7 中央革命军事委员组成,毛.泽.东任主席,  周.恩.来、张国焘任副主席。    这说明毛尽管凭借政治手腕和军事能力坐上了军委老大的位置,但是书生海龟派,张派仍然在牵制他。    真正张实力的衰落,就开始于红军抗大的成立。抗大成立,也开启了延安整风的先声。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红军抗大的重要性。其对毛而言,不亚于黄埔军校之于蒋!!
  红军西路军历史真相 澄清始末  www.XINHUANET.com  日 11:12:04  来源:党史文苑      
李庆英    
绵延两千里的河西走廊里,湮埋着半个多世纪以前一段惨烈悲壮的红军西路军历史。很长一个时期里,西路军问题一度是党史和军史研究中的一个&禁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导下,由于事件参与者陈云、李先念等中央领导同志的直接干预,并得到了邓小平的坚定支持,使得研究这段历史的环境逐渐改善,西路军的历史真相逐步得到澄清,并渐为学界和公众所接受。回顾这段历程,个中的曲折和种种鲜为人知的内幕,令人深思和感叹:认识和接受历史真相有时真的很不容易啊!    
《毛泽东选集》对西路军问题的&定论&    
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2.18万人西渡黄河组成西路军经河西走廊向新疆方向前进。对于深入河西走廊的西路军,蒋介石指使马步芳、马步青等部进行围追&兜剿 &。西路军广大干部战士不怕牺牲,浴血奋战。但由于无根据地作依托,又无兵员、物资的补充,孤军作战,虽然毙伤俘敌约2.5万余人,但在敌众我寡的极端不利的情况下最终失败。就在西路军血战河西走廊之际,延安的政治形势发生变化,中共中央准备着手清算时任中革军委主席团成员、红军总政委、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焘的错误。1937年3月,中央政治局在延安召开扩大会议,会议深入揭发和批判了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严重错误,并做出了《关于张国焘同志错误的决议》,指出张国焘的错误是战争中的右倾机会主义,其内容是退却路线、军阀主义和反党行为的综合。    
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之下,毛泽东在1937年12月接见西路军所剩部分领导人时说:&红西路军的失败,主要是张国焘机会主义错误的结果。他不执行中央的正确路线,他惧怕国民党反动力量,又害怕日本帝国主义,不经过中央,将队伍偷偷地调过黄河,企图到西北去求得安全,搞块地盘称王称霸,好向中央闹独立。这种错误的路线,是注定要失败的。&    
其实,毛泽东的这种观点,早在一年前就已提出。他在1936年12月所写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说:&为敌人吓倒的极端的例子,是退却主义的 '张国焘路线'。红军第四方面军的西路军在黄河以西的失败,是这个路线的最后的破产。&1951年出版的经毛泽东本人审定的《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中针对这段文字的注释为:&一九三六年秋季,红四方面军与红二方面军会合后,从西康东北部出发,作北上的转移。张国焘这时候仍然坚持反党,坚持他一贯的退却主义和取消主义。同年十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后,张国焘命令红四方面军的前锋部队二万余人,组织西路军,渡黄河向青海西进。西路军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在战争中受到打击而基本失败,至一九三七年三月完全失败。&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毛泽东对西路军问题所持的基本看法:其一,西路军在黄河以西的失败,是退却主义的&张国焘路线&最后破产的产物。其二,组织西路军渡黄河西进,是&张国焘命令&的。由于1951年出版的《毛泽东选集》中对西路军作了如此权威的&定论&,所以,此后至20世纪80年代初一段时间里,几乎所有涉及西路军问题的著述中,其基本的调子和说法,都可以明显地看出是来自或抄自1951年出版的《毛选》第一卷《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及其中的一条注释。   
  上面我转贴的这一段,说明,1936年,在周恩来跟张学良会谈,红军,东北,西北军取得一定默契,红军获得喘息之机后,毛的工作重心已经开始全面的转向巩固自己的党内地位。    西路军事件其实跟抗大一样,都是毛巩固自己党内地位的重要举措。    上面资料中,wiki的资料里面很明确的写“     日,抗日军政大学前身红军大学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在陕北保安建立。主要干部由毛泽东从红一方面军抽调,包括校长林彪,教育长罗瑞卿,训练部长刘亚楼,校务部长杨至成。副校长刘伯承不久调任援西军司令员,并没有负责抗大工作。第一期学员称为红大一期,后来也直接转为抗大一期。一期一科学员是红军军级干部和部分师级干部,由校长林彪抽调。保安校舍是学员自己动手挖的窑洞。”    我对这段话的解读,  “一期一科学员是红军军级干部和部分师级干部,由校长林彪抽调。”这句话说明林彪才是毛嫡系中的嫡系,心腹里面的心腹。    不管是从人事还是从目标来看,红军抗日大学,跟苏区时期的红军大学,实际已经是脱胎换骨。  毛泽东首先通过林彪的这一人事举措,将抗大的骨架搭起来。这个骨架其实就是他本人的嫡系人马。四方面军的一个都没有。  看这段,    “第一科有学员38人,他们在1955年我军初次授衔时,最低军衔是中将。其中比较有名的有罗荣桓、罗瑞卿、谭政、彭雪枫、杨成武、刘亚楼、张爱萍、苏振华等人。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将军科”。    通过这个学校,显然可以进一步的通过这些嫡系来扩张自己的军事,政治干部。当然这只是功能之一。    功能之二就是,全面瓦解张国焘的军事势力。
  张国焘这段时间在做什么,我没有查他的回忆录,希望有人指教。但是从许世友事件可以看出,抗大的第二个功能,就是批判张国焘。    毛泽东是36年6月成立的抗大,1936年10月,会宁会师后,四方面军的部分干部马上接到了抗大学习的通知。另一方面,西路军开始出征新疆。这两件事说明毛对整个解决张国焘问题,显然是有时间表的。从6月到10月,毛的嫡系完全控制了抗大的主导权,四方面军一部到河西走廊送死,另一部到抗大洗脑。张国焘已经是岌岌可危!    待到西路军覆灭之后,毛更有了充分的理由来整顿张国焘的所谓错误军事路线了!    所以“1937年3月,中央政治局在延安召开扩大会议,会议深入揭发和批判了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严重错误,并做出了《关于张国焘同志错误的决议》,指出张国焘的错误是战争中的右倾机会主义,其内容是退却路线、军阀主义和反党行为的综合。”    所以,才有“1937年4月在红军大学(后更名为抗日军政大学),许世友拳打毛泽东事件”!!    可以说,解决张国焘问题,从1936年10月开始,到1937年3月,达到了高潮!在这个过程中,抗大,扮演者极其重要的角色!!
  现在来看看毛泽东跟林家的关系。    林毛初见,是在江西,林当时对军人训话,强调我们有自己的地盘,也可以坐天下。这种思想跟毛可以说十分符合。加上林彪在江西苏区不俗的军事表现,使得林成为毛的重要培养对象。    尽管林在长征途中,对毛有过微词,显然毛对此并不认为有多大问题,毛林关系实际上一直很好。    考察毛林关系,还要看到张浩的作用。张浩,即林彪堂兄林育英,此时也是中共高级干部,而且,张浩在中共内部斗争中,对毛泽东作了强有力的支持!    下面调阅一下张浩的个人简历,    1924年5月初,林育英前往莫斯科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次年7月,他又化名“林春山”回到国内,参与领导上海的工人运动。      1930年4月,中央派林育英去东北筹组满洲省委。5月,满洲省临时省委成立,林育英为省委书记。11月9日,由于叛徒告密,林育英被日军逮捕。日军严刑逼供,将他手脚捆绑起来用棍子撬开他的嘴,往肚里灌水,直到灌不进为止,然后在他的肚子上踩杠,冷水和着血从鼻子、嘴里往外流。数九寒冬,敌人把林育英衣服扒光,用皮鞭抽打,然后再将血肉模糊的他丢到缸里。即使这样,林育英也没有吐出一个字。1932年1月,林育英费尽周折终于出狱,可他的身体已受到严重伤害,以至造成他的过早病逝。      次年1月,林育英赴莫斯科,任全国总工会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1935年7月,共产国际七大提出建立反法西斯人民统一战线的战略思想。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的名义,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当时,共产国际与中共中央早已失去电讯联系,为了尽快与中共中央建立联系,共产国际指派林育英回国与中共中央接上关系。于是,他化名张浩,与在苏联受训的赵玉珍踏上了艰难的归国旅程。他们由外蒙入境,逢山越山,遇河涉水,忍饥受饿,风餐露宿,历时一个多月,穿过茫茫无际的沙漠,终于来到中共中央所在地瓦窑堡。林育英的归国,使中共中央又与共产国际恢复了联系。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林育英向大会传达了共产国际七大精神和《八一宣言》,从而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奠定了思想基础。      此时,张国焘自恃人多枪多,仍拒不执行中央的北上进军路线,中央做了很多耐心的说服工作都不能奏效。于是,毛泽东和张闻天便让林育英以共产国际代表的名义,帮助张国焘更改主张,走到正确的路线上来。于是,林育英频频给四方面军拍去电报,希望一、四方面军消除分歧,共同统一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之下。他在给张国焘的电报中明确指出:“共产国际完全同意中国共产党中央的政治路线,”“对中央的原则争论,可提交国际解决。”张国焘读了这份电报后,开始震惊了,他可不敢再一意孤行,率部南下,背负着“违背共产国际”的罪名,只得同意中央的北上路线。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下辖3个师,即一一五师、一二○师、一二九师,林彪为一一五师师长,林育英为一二九师政委。毛泽东不无调侃地对他们说:“假如林育南还在,干脆八路军这三个师都由你们林家包了。”林育英对刚刚组建的一二九师作了大量的思想政治工作。但是,他在白区工作时潜伏下来的多种疾病,已使他难以担当艰苦的军旅工作了。师长刘伯承看到他发病时的痛苦情形,心里极为难受,只得向中央如实报告,请求让林育英去延安治疗,另派一同志前来接替政委一职。1938年春,林育英被调回中央,接替他担任一二九师政委的是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邓小平。      林育英虽然回到延安养病,但仍努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创办了安吴堡青训班职工大队和延安工人学校。1941年8月,林育英的病情恶化,被立即送往延安中央医院抢救。次年3月6日,林育英在延安中央医院逝世。当日下午,中央成立了治丧委员会。次日,《解放日报》在头版发表《中共中央委员张浩同志积劳成疾病逝》的消息。毛泽东、朱德、任弼时、陈云、叶剑英等轮流为林育英守灵。毛泽东为林育英题写挽联:“忠心为国,虽死犹荣。”3月9日,在林育英下葬时,毛泽东、朱德、任弼时、徐特立等亲自把林育英的棺柩抬到安葬地,毛泽东还为他的墓碑题写“张浩同志之墓”。    
  从上面材料可以看出    林育英是位真正的铁汉,比刘少奇,博一播,彭真等人的政治气节要强的多。虽然后者往往八面玲珑,游刃有余,但真正能够赢得别人尊敬的还是前者。    在对张国焘的斗争中,林对毛(一方面军真正的灵魂人物)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一张林彪,张浩,毛泽东在延安的照片。从中,读者不难发现这三人在当时的亲如兄弟的战略联盟关系。(注意张站在正中间,身高略高于毛东,也说明毛此时在党内还不是后来那样的权威地位!)  http://tuku.history.china.com/history/html//232174.htm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1936年4月,周恩来跟张学良和谈后,实际上,毛泽东已经对中国的前途有所估计,而他本人的打算,就是在延安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这后面还有诸多的精彩动作,此处不能谈了。    但是从抗大的这段历史,我们可以体会毛的政治水平。确实张国焘等人是很难比拟的。而周恩来等人也不得不心悦诚服,接受毛的领导。    显然,我们也看出,毛对林彪的全面培养也自此开始。林的军事能力已经基本成熟,毛通过抗大,来培养林的全面能力。林在抗战期间,不仅创造了平型关的战绩,取得了中共应有的宣传效果(打仗获得令名后马上转入积极发展自己),而且在抗战后期,作为跟国民党谈判的正式代表,进一步扩大了自己在党内的声望和地位。    同期,作为毛嫡系的小平,也摆脱了广西失败当逃兵,江西罢官老婆改嫁等政治,人生上的厄运,开始进入了人生的一个崭新的阶段。    中共七大的中委名单,颇能说明毛时代即将全面展开的许多信息,不妨让我们看看这些中国共产党的真正牛人们,        
  第七届中央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于1954年6月在延安杨家岭召开。二中全会于1949年3月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召开。三中、四中、五中、六中、七中全会分别于1950年6月、1954年2月、1955年4月、1955年10月、1956年8月—9月在北京召开。    
一、中央委员44人(按得票数排序):    
毛泽东(中央主席、国家主席、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元帅、第二届至四届人大委员长)、刘少奇(第一届人大委员长、第二届国家主席)、任弼时(五大书记之一)、林伯渠(第一届人大副委员长)、林彪(元帅、中央副主席)、董必武(代理国家主席)、陈云(副总理、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中顾委主任)、徐向前(元帅)、关向应(46年病逝)、陈潭秋(1943年已被害)、高岗(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954年自杀)、李富春(副总理)、饶漱石(1955年被开除党籍)李立三、罗荣桓(元帅)、康生(中央副主席、政治局常委)、彭真(六届人大委员长)、王若飞(1946年飞机遇难)、张云逸(大将)、贺龙(元帅)、陈毅(元帅)、周恩来(总理、第一届政协主席)、刘伯承(元帅)、郑位三、张闻天(前总书记)、蔡畅(人大副委员长)、邓小平(总书记、副总理、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主席、中顾委主任)、陆定一(中宣部部长、副总理)、曾山、叶剑英(元帅)、聂荣臻(元帅)、彭德怀(元帅)、邓子恢(副总理)、吴玉章、林枫(人大副委员长)、滕代远(全国政协副主席)、张鼎丞(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人大副委员长)、李先念(第三任国家主席)、徐特立、谭震林(副总理)、薄一波(副总理、中顾委常务副主任)、陈绍禹、秦邦宪。    
评注:七届中央委员与早期中共相比发生了巨变。毛泽东树立了绝对权威地位。前中共中央主要负责人,陈独秀、李大钊、瞿秋白已逝世,张国焘叛变,李立三、陈绍禹(王明)、秦邦宪(博古)、张闻天(洛甫)等人成了摆设,周恩来的选票也非常难堪。后来的十大元帅全部进入中央委员行列,苏联控制的“28个半布尔什维克”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这是“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需要,也是毛泽东获得统治地位的基石。    
二、中央候补委员33人:    
廖承志(人大副委员长)、王稼祥、陈伯达(政治局常委)、黄克诚(大将)、王首道(政协副主席)、黎玉、邓颖超(六届政协主席)、陈少敏、刘晓、谭政(大将)、程子华(政协副主席)、刘长胜、粟裕(大将)、王震(副总理、国家副主席)、宋任穷(中组部部长、中顾委副主任)、张际春、云泽(即乌兰夫,国家副主席)、赵振声、王维舟、万毅、古大存、曾镜冰、陈郁、马明方、吕正操(政协副主席)、罗瑞卿(大将)、刘子久、张宗逊、陈赓(大将)、王从吾、习仲勋(副总理)、肖劲光(大将)、刘澜涛(政协副主席)。  
三、中央政治局委员:    
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陈云、康生、高岗、彭真、董必武、林伯渠、张闻天、彭德怀。    
四、中央书记处书记:    
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    
五、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    
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陈毅、聂荣臻、贺龙、徐向前、刘伯承、林彪、叶剑英    
六、二中全会后的变化    
三中全会增补廖承志、王稼祥、陈伯达、黄克诚为中央委员,撤销黎玉、刘子久的候补中央委员。    
四中全会全会揭露和批判了高岗、饶漱石的反党分裂活动。    
五中全会补选了林彪、邓小平为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    
七中全会决定递补王首道、邓颖超、陈少敏为第七届中央委员。  
  http://www.hyncjd.com/ncdx/dx5/dx16/.html    在上面无意中发现了林彪在七大上的讲话。林彪在七大中委选举中得票排名第5,在军事将领中处于仅次于朱德的位置。这显然是在毛泽东培养下,林彪个人才华凸现,意气风发的一个时期。    林彪在七大上还有一个现在鲜为人知的军事讲话,更加说明早在1945年,林彪就确立了他在军事上的独一无二的地位(朱德是象征性的总司令)。后来他主政东北,完全不是偶然的。(与同期的邓小平相比,显然他的威信要高得多。要知道这还是林彪负伤在苏联呆了若干年之后的选举结果)    ========    林彪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647
更新时间: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一九四五年五月)    林彪      毛主席的报告我都同意。毛主席的报告是总结了我们过去几十年的奋斗经验,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而且是一种结合的典型,做出全党全中国人民奋斗的方针。毫无疑问,这个报告将成为全党全中国人民奋斗的旗帜,具有重大的号召作用,组织的作用,推动群众斗争的作用。同时对于党内也是一个团结的武器,教育的武器。我今天只想在毛主席的报告中间抓住关于群众工作的关键:群众观点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想讲一讲。我也不能全面地讲这个问题,毛主席已经很精采地讲了这个问题。我不讲关于群众工作的方法问题,而是讲一讲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讲我在学习中间对这个问题是怎样了解的。我想把我所认识到的讲一讲,作为大家研究的参考,希望得到同志们的指示。      这个问题对于全党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对军事干部更重要。    
    林彪在七大上还有一个现在鲜为人知的军事讲话,更加说明早在1945年,林彪就确立了他在军事上的独一无二的地位(朱德是象征性的总司令)。后来他主政东北,完全不是偶然的。(与同期的邓小平相比,显然他的威信要高得多。要知道这还是林彪负伤在苏联呆了若干年之后的选举结果)    =======    我看错了,林彪是从军事侧面讲群众观点。这说明林此时已经不是纯粹的干技术活的军事将领,而是一个政治,军事方面均趋于成熟的中国共产党高级干部了。
  到此,本文告一段落,衷心希望得到对党史有研究的大家指教!
  好贴    前两天,我经好朋友推荐在w
w. 7 3 8 7 3 8
C () M这个网站买了这款最便宜价格的机子,今天已经收到。刚开始我也是有点担心,因为我是第一次在网上购买东西的.可是我在网上看见好多网友都在那里买过.连我的好朋友也有在那里买过.所以我就放心的去买了这款;机子收到的时候我就立刻拿到这款的客户中心检测的确是行货,质量的确很好.带有全国联保,正规发票,配件都全部齐全。而且他们每天都公布EMS发货单号让客户查询。需要的朋友不妨也看看!
  讨论    购 机 必 读, o︻|▅▆▇◤ 有 发 货 凭 证 的 公 司,这 点 我 觉 得 这 个 网 站[b]W W W。738738。C OM[/b]做 得 还 真 好,因 为 他 们 每 天 实 时 公 布 EMS 号,前 天 购 买 的 诺 基 亚 N93i,今 天 收 到 了,所 以 借 此 机 会 向 大 家 推 荐一下!  手机充值卡5折优惠,赶快抢购吧!     
  西路军之败的确是借刀杀人之招    林去军政大学难道没有惩戒之意吗?毕竟他大了老毛不愿打的仗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思政类书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