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传导性听力损失气骨导间距不大于?

694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6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听力损失的类型 传导性耳聋、感音神经性耳聋、混合性耳聋的区别
乾耳听力——专业的成人听力解决方案—传导性耳聋、感音神经性耳聋、混合性耳聋的区别,耳聋,老人听力损失,老年性耳聋,耳朵不好怎么办,突发性耳聋,听力下降,山东青岛助听器,耳聋助听器。
& 听力损失的类型
听力损失的类型
Hearing Loss Type
听力损失的类型
年龄和噪音是听力下降的主要因素
最常见的听力损失的成因是自然衰老。就象您的头发会花白,您的视力会下降一样,内耳的听毛细胞也会变弱、受损、变得迟钝。年龄是成人听力下降的主要因素,其患病率为68.3%,占总听力下降患者的86.8%,同时老年性聋的患病率随年龄而增长。
第二个常见原因是暴露于噪声环境。家里的或工作环境中的机器噪声会损伤您的耳朵,甚至短时间的超过90分贝的爆震声同样会冲击您的耳朵,而长期生活在噪声环境中,情况会更糟。在我们生活中,很多噪声是不可控制的,如军工厂、飞机场、地铁、交通。也有一些是我们可以避免的,如摇滚演唱会、体育场、家里的电动工具。
了解听力损失类型很有必要,可以寻求正确的处理方法。根据听力损失发生的部位不同,一般划分为两大类,传导性听力损失和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如果这两种情况均存在,就是混合性听力损失。
听力损失分类
大的方面可以从两方面讲,一个分类是器质性听力损失,耳道畸形,鼓膜穿孔,听骨链断等,形象的说就是某个具体的器官出现问题。另一个是功能性听力损失,主要是神经功能的损伤,常见神经性耳聋。
传导性听力损失(conductive hearing loss)
如果听力损失是由外耳道或是中耳病变造成的,这种听力损失是传导性听力损失,此类听力损失占所有听力损失的90%,这类患者戴助听器效果最好。
传导性听力损失的临床表现一般为骨导结果在正常范围(好于20dB),气导不正常(大于30dB)。
许多情况会导致传导性听力损失,如耳垢积聚、外耳及中耳发炎、中耳积水耳膜破裂、耳骨硬化、耳道闭合。但是这些原因很多是可以通过手术和药物医治的。
中耳炎是导致成人传导性听力损失的普遍原因
中耳发炎非常普遍。急性中耳炎非常疼痛,必须尽快治疗。如果治疗不及时,鼓膜就有可能穿孔。
健康的鼓膜一般能自愈,穿孔部位被疤痕组织覆盖。然而疤痕组织的积累,也可以导致不可逆转的传导性听力损失。
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如果听力损失是由耳蜗内的神经纤维或感觉细胞的问题引起的,就是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许多情况会导致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如自然衰老、过量噪音、脑膜炎、曼尼尔氏症、过滤性病毒感染、耳毒性药物、头部受创伤及震荡、听觉神经瘤、早产及分娩时缺氧、遗传性耳聋等。由于感音神经耳聋是不可医治的,所以平时要特别注意,在噪声环境中要戴耳塞防护,听音乐要调在最低而最舒适的水平。
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通常的临床表现为气导与骨导均不正常(大于30dB),且两者差值小于10dB。又可以分为耳蜗前和耳蜗后,耳蜗前就是我们一般常见的神经性听力损失,主要病变部位在耳蜗毛细胞,多为年纪大了,自然的生理退化造成的听力损失,这种人戴助听器效果相对较好。蜗后聋主要病变部位在耳蜗神经部位,甚至是脑干位置,主要表现为交流分辨能力较差,可能纯音测听结果不差,这种人戴助听器效果有限,临床常见的有听神经病。
长期的噪音暴露或短暂性强噪声暴露都可使听力下降,引起噪音性聋。超过三分之一的听力损失是由噪音造成的:声响很大的音乐、工作场所及娱乐设备。在8小时的工作日里,平均噪音超过80-90分贝会对听力造成严重伤害。鞭炮、音乐、飞机、割草机、电动工具以及很多仪器的声音都超过80分贝,因而,较长时间内处于以上噪音环境中,均会对听力造成严重伤害。现场摇滚音乐会的声音超过110至120分贝,很容易在2-3小时内对听力造成永久性的损害。
混合性听力损失(mixed hearing loss)
传音和感音机构同时有病变存在。如长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耳硬化症晚期、爆震性聋等,长期原因加重,累及神经所致。
混合性听力损失通常的临床表现为气导与骨导均不正常(大于30dB),但两者差值要大于10dB。声导抗正常,但还是存在传导性听力下降,是什么原因呢?声导抗正常,但还是存在传导性听力下降,是什么原因呢?别说天百家号在听力学检查中,我们一般认为,如果声导抗显示异常,则指示传导性听力损失。但有这样一种情况,声导抗检查正常,还是存在传导性的听力下降,那有可能是上半规管裂综合征。Minor于1998年报道了一组以强声刺激、中耳压力或颅内压改变为诱发的眩晕、耳内震动感及平衡紊乱为临床表现的病例,其诱发的眼震方向与上半规管平面一致,颞骨薄层CT显示上半规管顶部骨质部分缺损,其中2例经颅中窝进路手术探查证实上半规管顶裂,故将其命名为“上半规管裂综合征(SSCD)”。此后不断有个案病例报道,该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传导性听力损失和声音或压力诱发的眩晕。临床表现:详细了解患者病史,尤其要了解头部外伤史,因为即使极轻微的头部外伤也能令薄弱的上半规管顶骨折;有传导性聋表现,特别是骨导听阈异常下降者,要高度怀疑;了解有无诱发性眩晕病史,并进行眼震电图检查,观察眼震方向;VEMP对诊断很有意义;在临床表现相符时进行颞骨高分辨率CT检查以证实,并排除中耳病变,CT结果阴性可排除本病,但CT结果阳性要考虑假阳性可能。因此,Streubel等认为只有典型症状、体征、VEMP结果及CT表现均符合方能诊断本病。该病主要易与耳硬化症混淆,文献中大多病例都是首先诊断为耳硬化症,经镫骨手术或鼓室探查术发现中耳及听骨链正常且术后传导性聋无好转时才考虑到上半规管裂可能,因此临床诊断耳硬化症者术前应行声反射和VEMP检查,上半规管裂者声反射多可引出,VEMP阈值低于正常,耳硬化症者声反射不能引出,VEMP阈值高于正常或不能引出。治疗:SSCD的发病原因为上半规管顶部骨质缺损,通过手术填塞上半规管或封闭骨质缺损是可行的。Minor报道了1例47岁男性患者,诊断为SSCD后,经颅中窝进路用骨片封闭上半规管缺损,术后患者症状消失,听力好转,气、骨导差由48 dB减小到28 dB。Younge等也有手术成功的类似报道,因此Minor认为本病是可以治疗的。另外,避免头部外伤、低盐饮食等保守治疗也可起到延缓病情加剧的作用。SSCD是由于上半规管顶部骨质缺损所导致的以传导性聋、诱发性眩晕及平衡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临床上罕见,国内鲜见报道,但依据国外文献可以推测实际发病率可能被低估。如果对SSCD有充分的认识,诊断并不困难,能使患者避免接受不必要的手术。江阴中山北路惠耳听力服务中心地址:江阴中山北路43号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别说天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带来不一样的精彩,期待您的关注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医生讲我是传导性的听力损失,配助听器效果很好的。为什么,我
浙江省衢州市人民医院
建议就诊医院耳鼻喉科专科检查,清理外耳道,了解鼓膜情况,查纯音听阈及声导抗测听,上传清晰报告单,明确诊断,针对性治疗。
建议上传病历及各种辅助检查的清晰报告单照片。传导性耳聋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传导性耳聋
传导性耳聋又称传音性聋。外界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因耳部传音系统的病理因素而发生障碍。耳部传音系统有外耳道、、听骨、蜗窗等。因此无论何种原因引起上述部位的损害均可导致耳聋。如外耳道先天性闭锁、、异物、炎症及肿瘤等;鼓膜的疾病,如鼓膜破裂、穿孔;中耳的畸形、炎症、外伤及肿物等。但比较多见的是中耳炎及外耳道阻塞性病变,因此积极防治中耳炎对预防耳聋有重要意义。治疗主要针对病因,如外耳或中耳畸形可行成型术,所引起的可行成型术等。
传导性耳聋简介
外耳或中耳病变引起的听力障碍称为传导性耳聋。可导致传导性耳聋的外耳疾患有:取聆栓塞、、外耳道炎症、肿瘤所致的外狭窄等。可导致的中耳疾患有:各种急、、中耳肿瘤、、听骨骨折或脱位、等。其中中耳炎是常见的疾病,
特别是在儿童中。病程可以是急性,常伴有疼痛、发热等症状,需立即对症治疗;也可以是慢性的。是中耳粘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炎症,其病因可以是迁延不愈、、鼻部鼻咽部慢性病变等。可以分为单纯型、骨疡型、胆脂瘤型,症状为耳部流脓、、耳痛甚至耳朵周围出现等。与鼓膜穿孔、听骨链破坏或迷路炎症有关。其中单纯型中耳炎病灶较为局限,仅有鼓膜穿孔或听骨病变,耳部停止流脓两个月以上即可行鼓膜修补、听骨链重建手术以重建鼓室和听力;而骨疡型、均可破坏骨质,严重时可引发神经性聋、眩晕、面瘫、脑膜炎等颅内外并发症,一旦确诊须行乳突根治术清除病灶并酌情进行鼓室成型术。
传导性耳聋症状
儿童保护耳朵知识学习
1、环境噪音对传导性聋患者的听力干扰轻微,这种患者在噪音较大的环境中接受语言的能力往往和正常者相仿。 
2、传导性聋的损失一般不超过60分贝,因大于60分贝的声音可经颅骨直接传入内耳。
3、音叉检查:气导大于或等于骨导,偏向患侧耳,施瓦巴赫试验骨导延长。
4、():骨导曲线正常或接近正常,气导曲线在30~60dB之间,一般低频听力损失较重,存在气骨导间距。
5、声导抗检查:通过鼓室导抗图和声反射来判断。
6、言语测听法:言语测听法是测试受试者的言语听阈和言语分辨得分的一种方法。正常情况下言语判别得分可达90%~100%,言语判别阈提高而言语判别得分不受影响,病变所致感音神经性聋不仅言语判别阈提高,而且言语判别得分降低。听神经病变言语判别得分下降更明显。
传导性耳聋病因及诊断
1、外耳畸形、、中耳畸形所致传导性耳聋。
2、肥大、、鼻咽部肿瘤、增殖体肥大等,压迫咽鼓管造成传导聋。
3、听骨链断裂、血鼓室。
4、中耳炎症如、积液、鼓膜大小穿孔,急性期治疗不当,造成鼓室粘连,,纤维组织增生,听骨链与鼓室壁发生粘连,影响其活动功能。
5、纯音测听骨导在正常范围〈25dB,气导一般不超过60dB。
6、声导抗检查鼓室压图B、C型,镫骨肌反射正常或消失。
传导性耳聋防治
1、早期积极治疗急、和是防治的重要措施。
2、传音结构修建术()对提高的听力有一定效果,如能早期施行鼓室探查和,可保存和恢复听力。
3、对较重者,可配戴,以提高听力。
传导性耳聋疾病治疗
传导性耳聋是由于和/或中耳的先天或后天性疾病致使外界声波传至内耳过程障碍,从而引起减退的一类疾病。临床最常见的致聋性疾病包括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其后遗症(中耳粘连、鼓室硬化)、耳硬化症以及先天性耳畸形等。显微外科手术仍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随着耳科学的发展和的提高,传导性耳聋的外科治疗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
患传导性耳聋病人的治疗
传导性耳聋治疗原则
1、手术治疗:传导性耳聋的治疗以手术为主,外、中耳畸形、各种压迫咽鼓管疾病、均可通过不同的手术方法使听力恢复。
2、保守治疗:此种情况指的是各种炎症所致的传导性耳聋,主要以为主,可以通过点滴或局部滴药,使炎症消退,也可应用激素和抗组织胺药物,减少渗出,使听力尽快恢复。
的治疗原则:混合性耳聋是指传导性耳聋与两种耳聋并存,如患属于感音神经性耳聋,同时又患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属于传导性耳聋,治疗如前所述区别对待,对于无法治愈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又和并中耳炎者,在给与配带助听器的同时,要积极治疗中耳炎。
传导性耳聋治疗方法
一、保留或重建耳部结构与功能成为传导性聋外科治疗的主流 
传导性耳聋详细图解
依据循证医学的准则根据不同病因和病变范围选择最佳的诊疗策略已逐渐成为耳外科临床医师的共识。基本原则为:彻底去除病变,最大限度地保留、修复或重建耳部解剖形态,恢复外耳、中耳的传音功能。
传统的中耳乳突根治术逐渐为各种改良与成形术式所取代。开放式手术的同时施行鼓室或外耳道重建并缩小乳突腔,最大限度地保留中耳结构成为外科治疗的主流。许多大宗病例报告了同期进行听骨链重建的。对于中耳粘膜严重不可逆病变(粘膜化生、肥厚增生或鳞状上皮化),主张分阶段手术,即分期鼓室成形,彻底清除不可逆组织(通常形成鼓室骨壁裸露)并置人膜(0.1~1.0 mm)防止粘连,引导粘膜再生并恢复鼓室含气腔。6-12个月后二期探查并进行听骨链重建,此法对于咽鼓管功能尚存者的效果较好。保留外耳道后壁的闭合式手术仍为某些类型的治疗选择之一。
临床性的有效治疗仍以手术为主。
在术式选择、显微技术与人工应用方面均有明显进步,治疗的效果也有提高。对于早期或轻度耳硬化症,曹钰霖报告了撼动并提升的术式,随访1~12年,近期有效率94.7%,远期86.8%。本术式优点:简便、微创、疗效稳定,可施行再次手术或因术中镫上结构损伤而改行底板手术。
3、先天性耳畸形
随着高分辨影像和导航技术的应用,对各种先天耳畸形术前的诊断水平明显提高,术中率有所下降。汪吉宝报告了53例前上径路的直入式技术,除1耳外,52耳均顺利探入鼓室。此法适用于硬化型或松质,随访1~9年,听力恢复较满意。此入路有安全、省时、易于掌握的特点。
二、新技术与新材料的应用
1、影像导航技术的应用,影像导航技术用于复杂耳部手术,可精确定位,减少盲目性,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应用价值。先天性的导航手术经验,通过预先配;隹患侧头部参考点和颞骨位置,准确定位外耳道,仅7~27分钟即可探入鼓室并发现听小骨,缩短了手术时间,避免了,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2、高分辨CT或双螺旋扫描影像重建技术已广泛用于传导聋的术前诊断与术后评估,极大提高了先天性耳畸形、外伤性解剖异常以及肿瘤、炎性病变的诊断水平。代表性技术包括薄层扫描(1.0mm~2.0mm),水平加冠状双体位扫描,多平面与曲面重建及3D成像。小视野密集重建可良好显示鼓室、听小骨、窗区、面神经管、半规管等结构,灰度值定性与定量测量功能可提供更加准确全面的诊断信息。
3、内镜辅助的中耳手术。内镜(包括软性镜和硬性镜)用于耳部检查源于20世纪80年代,最初仅为对和咽鼓管口进行观察。随着光学与成像技术的进步以及内镜外科技术推广应用,人们又开始重新考虑它在耳外科领域中的应用价值。耳内镜的应用包括术前检查、术中辅助以及术后复查三个方面。优点是视野清晰、视场宽广,照明充分。选用特定角度的侧视镜(如30~70)可看清某些在下不易观察到的部位(如鼓室窦、面神经管下气房群、下鼓室等),这对于隐匿病变的处理十分重要。文献报告多为较简单的中耳手术,如单纯鼓膜修补、鼓室胆脂瘤珠或小的清除。在疾病的检查、诊断和外科治疗中有选择地使用内镜是必要的,但不应夸大其作用并扩大适应证。
4、听骨移植物的研发与应用。听骨重建是传导性耳聋外科治疗的重要环节,植入材料包括自体、同种异体组织和人工赝复体。后者可分为、金属(钛合金、铂丝活塞、纯金)和高分子聚合物等。自体和异体组织仍在使用,但存在取材创伤、吸收移位、来源有限、携带病原体等问题。
5、术中神经功能实时监测。中耳手术中面神经监护具有特殊意义。
传导性耳聋治疗现状
中国传导性耳聋外科治疗的整体水平与国外并无显著差距,但在以下方面还需不断努力。例如:与相关的基础研究有待深入,如耳硬化症的遗传学与研究,听骨假体植入后的力学与机械特性以及术后听觉生理的改变,胆脂瘤成因中的细菌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仍将是研究重点;听骨假体的外形设计过于简单,生产工艺仍较粗糙,型号难以满足个体化要求;活塞式人工镫骨尚无经国家药品监督局(SFDA)批准的商品化供应;
中国国产耳显微外科手术器械(包括动力系统)的制造工艺仍有待改进术中实时神经监测仪在国内仍在少数医院开展,相关技术推广与人员培训应当加快:在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术式和分型(如鼓室成型)方面尚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引进和应用新技术方面要保持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如影像导航和内镜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减少重复性工作;已有的人工助听装置(人工中耳、可调节式听骨)应加快研究和产业化进度。在我国广大耳鼻咽喉科工作者近十年来的不懈努力下,随着经验的积累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传导性耳聋诊断与外科治疗的理论与实践不断丰富,其内涵也在不断地扩展。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患有传导性的人群基数是很大的,耳鼻咽喉科工作者仍将面对新的挑战,任重而道远。
传导性耳聋预防传导性耳聋
1.保持外耳道清洁,防止外耳道损伤,切忌用不洁火柴棍、牙签、发夹去挖耳,以免引起外耳道炎,局部肿胀导致听力下降0
2.游泳爱好者,下水之前可用浸有凡士林膏的棉花堵塞外耳道口,防止污水进入耳道,引起感染0
3.感冒时,通常伴有鼻子不通气,流鼻涕,这时切忌用力过大将鼻腔内的鼻涕经与中耳相通的短管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应滴用麻黄素类滴鼻药,使黏膜消肿、通气,易于排出分泌物。擤鼻时要按住一个鼻孔轻轻擤出。
4.如已患有急性中耳炎,一定要马上到医院进行彻底治疗,延误治疗将发展成,严重损害听力。
5.若其他原因如外伤、爆破声损伤致鼓膜穿孔,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治愈鼓膜穿孔,防止形成,进一步损害听力。鼓膜穿孔未愈者严禁游泳,要防水入耳,慎挖耳朵。
传导性耳聋保健贴士
1、早期积极治疗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分泌性中耳炎是防治传导性聋的重要措施;
2、传音结构修建术对提高的听力有一定效果,如能早期施行鼓室探查和鼓室成形术,可保存和恢复听力;
3、对传导性聋较重者,可配戴助听器,以提高听力。
.北京德胜门中医院耳科.[引用日期]
.。[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传导性听力损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