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啊~,补课是雅思补习班网课还是网课,初高衔接,现在都快八月了

1.4K34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zhihu.com/question/49139191/answer/个人一直觉得,人活着还是应该有点追求的,在适当的年纪应该做点让自己未来几十年引以为豪起码是不后悔的事情。起码以后在和自己的孩子装X的时候,可以很自信的说:我当年,通过自己的最大努力,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给你带来了最好的当下。有人可能会反驳说,360行行行出状元。这是对优秀的人而言,指的是在恰当的时间段可以把该做的事情做到最好的人而言……个人觉得,高中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要是自己的本质任务都不能完成,恐怕没有多少人会相信在其他领域做到更好吧……再次,谈创业这种事情,那么多大学生被拍死在沙滩上,这种事情个人觉得,一般高中生就不要YY了..以及文中提出的玩手机什么的,个人建议吧:如果想做点事情,就想办法抛弃当前自己的不良习惯吧。丢掉手机,扔掉电脑,认真听课,把自己的精力都投入学习中,在为数不多的200来天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一份自己不后悔的事情!赞同 1.2K9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b&不定期更新&/b&&br&&b&&br&虽然我也很想告诉大家一种简洁明快的“欲罢不能的学习方法”,然而,在我看来,并没有&/b&&br&&b&以下都只是一些较好的学习方法或关于学习的思考&/b&&br&&b&多思多行,提出你自己的方法吧&/b&&br&&b&&br&最新更新:&/b&&br&&br&每次我折腾电脑的时候,就会出现这个莫名其妙的欲罢不能的状态。&br&比如 搞LFS什么的,不解决就不想吃饭,不想睡觉,而且真的不会感到困哦,凌晨五点也不困哦。&br&你也有类似的状态吧,那么为什么会这样?&br&&br&&b&************** 启:学习成瘾 ****************&/b&&br&&br&其实,欲罢不能 说白了就是一种&b&成瘾&/b&状态,就像网瘾,烟瘾之类的。&br&学习,也是可以成为形成一种成瘾状态的。&br&&br&要成瘾,关键是形成正反馈,说的直白点,就是形成越学越爽,越爽越想学 的循环。&br&然而,由于一般的学习的成效,往往来的比较慢,不像网络、香烟一样,当场就让你爽,所以难以形成强烈的及时的正反馈。&br&但是,这是可以通过一定的自我培养与训练(需要了解自己、了解 人),形成正向循环激励的。&br&比如,学习一项新的东西的时候,务必 务必!! 在最初的三天内,(最好是三小时、或三分钟内)让自己尝到甜头。 就像,学编程,最好三个小时内,作出个让自己感到“卧操,我怎么这么牛逼”的东西,而不必搞清楚那些原理与概念什么的。这样,最初的成就感能支撑你向前走一段时间,渡过最初的攻坚期,达到在外行看来有些牛逼的程度。然后,你就可以通过不断地在别人面前“显摆”获得成就感,支撑自己走下去。&br&&br&用最短的时间掌握所需的核心技能,让自己有动力&自主&顺利地继续学习。&br&参考:&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 class=&internal&&学习一个新领域的知识的最佳方法和最快时间各是什么? - 学习&/a&&br&************
更新下这部分,关于 快速有效的学习方法,BEGIN **************&br&结合上面链接中的TED(《The first 20 hours-How to learn Anything. Josh Kaufman》)和其他相关的书籍&br&核心:“刻意练习”&br&“刻意练习”其实就是上面的TED中的核心方法,也是“一万小时天才理论”的核心。&br&该TED中所提到的“20小时快速入门学习方法”的四个步骤:&br&1. 分解、细化技能(定位自己真正需要的技能,避免目标泛化)&br&2. 学习 直到 能够自我纠正(获得能够得到“及时反馈”的能力)&br&3. 排除干扰(保持精神高度集中)&br&4. 持续学习20小时(核心在于:越过“困难边界”,克服“陌生”,达到“入门”)&br&&br&而“一万小时天才理论”的核心“刻意练习”的四个方面则是:&br&1. 只在“学习区”练习&br&2. 大量重复练习&br&3. 获得及时有效反馈&br&4. 保持精神高度集中&br&(&b&不符合“刻意练习”理论要求的学习过程,即使持续十万小时也并没什么卵用&/b&)&br&&br&可以看到,“20小时快速入门学习方法”是符合“刻意练习”的。&br&科学合理有效的方法,能让你更快、更顺利地获得正向反馈激励,从而更有利于持续前进。&br&&br&参考:&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ook.douban.com/subject/4010185/&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哪来的天才? (豆瓣)&/a&&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yangzhiping.com/tech/learn-program-psychology.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如何学习一门新的编程语言?——在学习区刻意练习&/a&&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geekonomics10000.com/51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怎样练习一万小时 <<
学而时嘻之&/a&&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geekonomics10000.com/100/comment-page-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天才训练指南 <<
学而时嘻之&/a&&br&***************************
*************************&br&&br&&br&各人的价值观不同,重视的事物不同。一般而言,大家都是有虚荣心的,所以“显摆”这个途径是比较通用的。当然,如果你与众不同,你需要把学习和你所重视的价值&事物联系起来,比如:追女生、获得认可、获得财富、证明自己、报仇雪耻等等。&br&也就是说,要找到&b&动力!动力!动力!&/b&&br&让学习成为你 获得自己所渴望的事物的 最习惯&最顺手 的方法,就像你口渴就想喝水一样,形成“路径依赖”。&br&&br&举例:&br&1735年,28岁的欧拉发现了新的行星轨道计算方法,用了三天时间计算一个彗星的轨道,结果导致了右眼失明。高斯的评价是“如果我用那个方法计算三天,我的两只眼睛都会瞎掉!”&br&摘自:&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 class=&internal&&智商高低是因为思维习惯不同造成的吗? - 教育&/a&&br&备注:网上的名人事迹都是真的,你可以相信!呵呵&br&参考:&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 class=&internal&&为什么嗑瓜子可以嗑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以上,看书学习却不可以? - 心理学&/a&&br&&br&&b&*************** 学习理论的实践:背单词 **************&/b&&br&知友 &a data-hash=&f20c776744bcdc& href=&//www.zhihu.com/people/f20c776744bcdc&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Jessie& data-tip=&p$b$f20c776744bcdc& data-hovercard=&p$b$f20c776744bcdc&&@Jessie&/a& 问到“背单词之类的怎么短时间让自已尝到甜头?”&br&&p&李笑来在《把时间当作朋友中》中提到了背单词的方法:&/p&&blockquote&&p&在背单词的时候,事实上,在做所有类似的必须记住大量信息的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想办法由衷地把这件事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来做。&/p&&p&我的一个朋友曾跟我分享他的做法:当年他终于搞明白要拿到奖学金就得获得GRE高分的时候,背单词量要求吓了一跳。他说,他用两天才说服自己这应该是件快乐的事情。一共要搞定20000个单词,而因此可能获得的奖学金是40000美元左右 且连续4年没有失业的可能,那么每个单词就值20元人民币,这还只不过是算了一年的收入而已。&/p&&p&所以,他终于明白背单词是很快乐的,他每天都强迫自己背下200个单词,每在确定记住了一个单词前面画上一个勾时,他就想象一下刚刚数过一张20元人民币的钞票。每天睡觉的时候总感觉心满意足,因为今天又赚了4000块!&/p&&/blockquote&上面的这种方法,应该是可行的(毕竟是李笑来大神说的)&br&然而,人与人情况不同,应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br&个人认为,对于背单词,在找甜头方面不好搞,倒是可以探索下“如何减少背单词的痛苦,增加背单词的乐趣?”&br&或者,可否优化自己背单词的方法,使之效率更高、痛苦期减少?&br&或者,找个共同前进的战友吧,和你的战友一起背单词,每天相互监督,相互提问,谁输谁请吃饭,这样会好些。&br&比如,可以用个背单词APP,我只用过 扇贝 和 百词斩。在我看来,百词斩比较有趣,但是它的看图识词存在一定的缺陷:容易使得用户依靠印象选择熟悉的图片,而非真的掌握词的意思。它可能适合平时没事看看的人。扇贝则相对较为枯燥,适合考研等需要短时间内刷单词的人群。&br&背单词却不使用的,都然并卵。背单词的过程中,一定要伴有大量的阅读等,可以看英语新闻、小说之类的。可以试试 扇贝新闻。&br&可参考:&br&&ul&&li&&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 class=&internal&&大一学生,英语基础非常一般,下决心想利用空闲时间学英语,请大神指教(&_&)? - 英语学习&/a&&br&&/li&&li&&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 class=&internal&&每天坚持做什么(一小时左右)可以让英语水平在一年半载内得到大幅提升? - 学习&/a&&br&&/li&&li&如何才能坚持学英语? &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每天坚持英语学习为什么还是学不好? - 学习方法&/a&&/li&&/ul&&b&***************** &/b&&b&学习系统的升级:&/b&&b&学习方法优化 ******************&/b&&br&&blockquote&你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b&战略&/b&上的&b&懒惰&br&&/b&&/blockquote&参考:&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 class=&internal&&怎样理解雷军说的「你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 互联网&/a&&br&&br&欲罢不能是种被动状态,也是个牢笼,有时候甚至会形成一种强迫症,比如不学习就会焦虑。哈哈,那种感觉很酸爽。但是,你也要意识到,&b&学习在于结果,不在于过程、不在于时间的消耗、不在于你时时刻刻都在学习,更不在于满足自己“我在努力”的感觉&/b&。而为了达到较好的结果,&b&你需要的不仅仅是持续的学习(欲罢不能),同样重要的还有学习的效率&/b&。&br&所以,你要留出时间去思考:&br&&ul&&li&如何提高学习效率&br&&/li&&li&自己适合哪种学习方式&br&&/li&&li&学习的目的是什么&br&&/li&&li&你想要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标&/li&&/ul&并且,还要保持良好的精力:&br&&ul&&li&合理作息(无论今天的学习效果是否满意、学习目标是否达成,都要按时休息)&br&&/li&&li&坚持运动&br&&/li&&li&留出时间处理杂事(比如,保持个人良好形象、换洗衣物)&br&&/li&&li&陪伴家人 等等。&br&&/li&&/ul&&br&没达到欲罢不能的状态之前,简单点,不要考虑这么多,轻装上阵。&br&思考:为什么要学习?知识有何用?
参考:&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为什么我的成绩那么好,最终还是成了一个没用的人? - 人际交往&/a&&br&&br&&b&**************** &/b&&b&学习系统的构建:&/b&&b&个人理念部分—& 学习的意义 *****************&/b&&br&&b&论学习的重要性:&/b&&br&假如你想在某一方面取得一定的成就,研究下学习方法是十分必要的。&br&讲个寓言小故事:&br&&blockquote&老员工向老板提出加薪,“我已经有十年工作经验了,为什么一直没有涨薪”。&br&老板反问:“你真的有十年经验?你只是把一年经验复用了十年”&/blockquote&反思你自己的情况:&b&上学十来年,有没有十来年的学习经验?是不是把很少很初级的学习方法用了十来年?&/b&&br&所以, 你需要主动地去研究和学习&b&学习方法。&/b&&br&那么还可以拓展下,&b&你的看待和解决人生问题的方法呢? 你真的有和你年龄基本一致的经验和水平吗?&/b&&br&再者,我们考虑一个问题:人类社会发展了数千年,人类这个群体发展并积累了数千年的文化、知识、智慧,然而,“人”自身并没有进化多少,今天出生的人类和数千年之前出生的人类有什么不同?没有吧。所以,只有去接受和学习现代社会的知识&理念&智慧,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人”。&br&&b&参考:《把时间当作朋友》 李笑来&/b&&br&&br&&br&&b&论坚持与如何坚持:&/b&&br&&b&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b&&br&上面已经提到了:&br&为了达到良好的学习效率&效果,我们需要保持良好的精力,所以需要 合理作息、坚持运动 等等。&br&还要补充一些:&br&对于 学习 要形成一套&b&完整的体系。&/b&&br&简要说下,学习的过程,并不是 看看书做做题就完事了,应该形成 &b&理论-&实践-&评估-&总结-&修正缺陷和问题-& 理论&/b& 这么一个循环。&br&&br&&br&&b&具体的初步行动方法(依旧先行动再说别的):&/b&&br&建个Excel文件,记录每天的学习情况,包括:日期、所用时间、所学内容、次日安排、当日自评(5分制)。&br&每天记录,次日注意修正前一天所存在的问题,每周总结。&br&&br&你可能会说,至于这么麻烦嘛。&br&其实,不至于的,这就是个选择题,选择成为大神就别嫌麻烦。&br&&b&拓展关键词:时间管理&精力管理&/b&&br&&br&一句话:&b&你要成为你的学习之路的指挥官!掌控大局!&/b&&br&&br&&b&*************** 学习系统的构建:学习状态的稳定性
*****************&/b&&br&知友 &a data-hash=&bbd795e33a362f7c8fcb3eda& href=&//www.zhihu.com/people/bbd795e33a362f7c8fcb3ed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雨燃& data-tip=&p$b$bbd795e33a362f7c8fcb3eda& data-hovercard=&p$b$bbd795e33a362f7c8fcb3eda&&@雨燃&/a& 评论到:正反馈系统不稳定啊,如果不是真的热爱学习,万一哪天觉得学了竟是些没用的东西岂不崩溃。&br&先说后半句,人总会走错路的,走错了就改正呗,还能有什么办法?&br&然而,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呢?&br&学习知识或技能,可以简单地归为基于两种目的:&br&&ol&&li&为了生存、工作需要的知识和技能。&br&&/li&&li&仅仅出于兴趣,觉得有意思&br&&/li&&/ol&对于后一种,应该不存在什么有没有用、会不会崩溃的问题。&br&而对于前一种,前面已经说过了,&b&学习 要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b&&br&在实践阶段,检验学习效果、检验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实际使用效果。&br&在评估和总结阶段,时刻谨记:你的学习是有目的的,是功利性的!&br&思考:&br&&ol&&li&我的目的是什么?&br&&/li&&li&我所学知识和技能对于达成目的到底有多大用处?&br&&/li&&li&目前这种方法或学习方向是否是最佳的?&br&&/li&&li&如果不是,该如何修正?&br&&/li&&/ol&多反思,多问自己问题,&b&思考!思考!思考!&/b&&br&&br&说说“正反馈系统不稳定”的问题。才疏学浅,说的不好别打脸&br&这玩意不稳定吗?我要说 不一定,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好吧,等于没说。&br&在理想情况下,具有良好反馈的学习方法,是具有可持续性的,是可以良好的运行下去的。&br&那么,现实情况呢?实际上,我们总是会遇到各种阻力,所以不可能到达理性情况。&br&那么,怎么办?发现产生阻力的事物,然后 &b&干掉它。&/b&不让老子学得爽,就去死,哈哈&br&比如,我喜欢跑步,跑起来就感觉很开心。但是鞋里有个沙子,呵呵,这让我很不爽,那就把它清除出去喽。&br&上面提到的:合理作息、坚持运动、处理杂事、陪伴家人等等,就是为了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减少阻力。试想,假如本来想着今天可以搞定一个学习章节什么的,战意爆棚,但是你没有休息好,头昏脑胀。这种时候的感觉,啧啧,简直是怒火焚身、纠结要死。&br&&br&接下来,再给 我挚爱的学习 减少点阻力:&b&观念&/b&&br&人的行为是观念的反映,与个人的观念息息相关。只是有些观念,自己可以察觉、知晓,而有些深层次的、潜意识中的观念,难以察觉,却又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个人的行为。&br&那么,观念在学习过程中是如何发挥影响的,我们又该如何弄清楚并对它形成有效的控制呢?&br&请移步:&br&&a href=&http://zhuanlan.zhihu.com/individual/& class=&internal&&普通人怎么让自己更努力?(1) - 修行 - 知乎专栏&/a&&br&&a href=&http://zhuanlan.zhihu.com/individual/& class=&internal&&普通人怎么让自己更努力?(2) - 修行 - 知乎专栏&/a&&br&&a href=&http://zhuanlan.zhihu.com/individual/& class=&internal&&普通人怎么让自己更努力?(3) - 修行 - 知乎专栏&/a&&br&&a href=&http://zhuanlan.zhihu.com/individual/& class=&internal&&普通人怎么让自己更努力?(4) - 修行 - 知乎专栏&/a&&br&第一次看到这个时,我如获至宝。但是现在再看,又觉得并不是完全正确。&br&有些人的某些行为只是出于习惯,而非什么观念。&br&之后有空再展开说。&br&&br&&br&思考:&br&欲罢不能的学习状态,是不是最佳的学习状态?&br&上面提到过,欲罢不能是个牢笼,是被动的。陷入这种状态后,情绪被其左右,生活被其左右。试想,假如你今天学习效果不佳,看谁都不顺眼,女朋友这时候撒娇发脾气,你会是什么反应?别他妈的烦老子,老子没学爽,这个世界都想毁了。呵呵,显然这种情况不太好,并且没学爽的时候很常见啊,比如,有个知识点想了半天没想明白,有个程序死活调不通。&br&所以,我更推崇&b& 可控的、平衡的、主动的&/b&学习。其实也就是建立上面所提到的学习体系:理论-&实践-&评估-&总结-&修正缺陷和问题-& 理论,并且做好及时放松与泄压、合理作息、坚持运动、处理杂事、陪伴家人等等这些事情。&br&换个角度讲,也可以说是,把狂热的学习状态关进笼子里,自己做主人。&br&&br&说到这里,恐怕大家想要的 不是 欲罢不能的狂热式的学习,而是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自律、高效、完全投入、能达成目标。&br&而 欲罢不能的狂热式的学习,之所以吸引大家,可能就在于它能让我们做到:高效、完全投入。&br&&br&给个关键词和链接:心流状态&br&&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 class=&internal&&在工作中如何获得心流(flow)? - 心理学&/a&&br&&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 class=&internal&&有什么快速進入心流状态 (flow) 的方法? - 心理学&/a&&br&&br&完毕。&br&************************************************&br&&blockquote&不能把世界让给你所鄙夷的人
—— 老子曰&/blockquote&&br&&blockquote&大V是知乎第一生产力
&/blockquote&&br&赞同不点赞,就是沉默的大多数!!就是对于美好世界的不负责!!
不定期更新
虽然我也很想告诉大家一种简洁明快的“欲罢不能的学习方法”,然而,在我看来,并没有 以下都只是一些较好的学习方法或关于学习的思考 多思多行,提出你自己的方法吧
最新更新: 每次我折腾电脑的时候,就会出现这个莫名其妙的欲罢不…
&p&文章虽长,7000多字,预计8分钟左右阅读完,不建议跳读,值得收藏。&/p&&p&&b&作为一个不怎么听课的学渣,我的绩点能维持在班级前5,四年内拿过4次奖学金,只靠突击拿过1次二等奖学金,一次三等奖学金,虽然只是上海本一,我还是认为下面介绍的方法是功不可没的。&/b&&/p&&p&&br&&/p&&p&(有朋友回复说学霸才能在8分钟内看完???延长4分钟,不能再多了)&/p&&p&为了阅读方便,附上文章的主要内容。&/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87e8d73ab3cf7af8a26ea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643& data-rawheight=&28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43&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87e8d73ab3cf7af8a26ea_r.jpg&&&/figure&&ul&&li&&b&快速进入学习状态&/b&&/li&&/ul&&p&首先,这部分的内容只有一个目的:更快地进入学习的状态&b&。&/b&这个时间一定不要太久,&b&准备时间越久,越难长期做下去&/b&。&/p&&p&观察过激烈的篮球,足球,网球比赛里面,那些优秀运动员的神情吗?就是那样的。。。 没有犹豫的,那种寻求什么&方法&的想法,它首先就是一种犹豫。&/p&&p&做一个事情,观察一个东西,你要立刻,立即,马上就打开你的感观,对它完全打开,没有犹豫地,立刻就进入,马上进入它。&/p&&p&仔细体会一下,你那些所谓的爱好或者喜欢的活动,无非就是一些个曾经让你体会到了专注投入滋味的活动而已,不是吗?   &/p&&p&&b&无论做什么事情,立刻,马上,当下,现在就进入它,不要犹豫!&/b&&/p&&p&只有先立马动手做了,你才会碰到困难,才会用到接下来的东西。&/p&&p&&br&&/p&&ul&&li&&b&不要拖延!&/b&解决拖延的办法很多,介绍一个很好用,个人也经常用的方法:&/li&&/ul&&p&番茄工作法:&b&25分钟;没有任何干扰;专心学习&/b&&/p&&p&每次一想要玩手机,我会强迫自己拿出书先翻两页,我用的也不是25分钟,只是想让自己尽快进入学习状态,翻一翻就没有想玩手机的念头。&/p&&p&&br&&/p&&ul&&li&&b&环境极其重要!&/b&&/li&&/ul&&p&知道为什么牛逼的人都会去“闭关”吗?什么关在地下室三天做出100页PPT,什么关在房间一天做完了整个项目,一天抽了1条烟写了3w字的小说(强烈不建议,身体很容易垮),不过是让自己更加专注,没有干扰。&/p&&p&另外,把东西都收拾一下,尽量有序点,列出学习清单,做事清单。在学校的话,图书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p&&p&&br&&/p&&p&&b&不是进入状态再去学习,而是先去学才能找到状态。&/b&&/p&&p& ---------------------------------------------------------------------------------&/p&&p&接下来开始正文部分&/p&&p&&br&&/p&&p&超强的学习能力,总的来说,就是花最少的学习时间,得到最大的学习效果,这是任何一种学习方法都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每一个学习者的终极梦想。&b&学习其实是一套完整的流程:接收信息--联想理解--实践反刍。&/b&&/p&&p&&b&一、接收信息&/b&&/p&&p&我们接收的信息可以分为以下五类,图片更为直观。&/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e5c60add1d26a55914a1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3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e5c60add1d26a55914a1_r.jpg&&&/figure&&p&1 随意信息:一系列事实、日期、定义和规则、缺少逻辑分类,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p&&p&可以通过联想,与其他事物挂钩来增强记忆。&/p&&p&2 观点信息:存在争论,大家意见不一致的信息,最大的难点是获取信息。&/p&&p&运用图表的方式,能帮助阅读以后提取出关键思想。&/p&&p&3 过程信息 :讲述一系列动作、操作,教导行动的信息,如何游泳、编程序、背英语等。&/p&&p&学习这类信息最重要的是不断练习、反复去做。&/p&&p&4 具体信息:在实际中可以通过看、听、摸等感受到的信息。&/p&&p&5 抽象信息:缺少与感官的直接联系、逻辑性极强,比如微积分。&/p&&p&&br&&/p&&p&知道要获取什么信息,即学什么,甚至要比如何学更关键。很多人会把自己喜欢看书,当做学习的例子。但是没压力的读点书,和在压力的情况下,快速的确定你的学习目标以及实现步骤,是两回事。一流的学习者,在看书的时候,常常会根据自己的重点,和知识框架去决定自己的阅读。一般的学习者,常常是根据书籍的进度走。&/p&&p&&br&&/p&&p&获取信息的三个主要目标:&b&简化;容量;速度&/b&&/p&&p&简化表示在获取的信息中&b&将无用的东西尽量删除&/b&,只有那些对你形成模型非常有帮助的例子才需要真正学习。如果你觉得&b&不需要掌握,就大胆地跳过它&/b&。&/p&&p&明白了简化后,就该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只读一句话当然没有读完一页理解得透彻,&b&知道得越多,理解得就越深&/b&。一年读50本书,总比一年读2、3本强。&/p&&p&获取信息最后一个目标是速度,30分钟读完一本书比一小时读完效率高。速度看起来与容量简化相反,读得越快,漏掉的信息越多,信息获取也越差。&/p&&p&但我是这么认为的:大脑很难读取哪些很难识别的东西,这也是刚接触一门新的学科觉得晦涩难懂,需要花时间理解,读起来慢的原因。但&b&有些人能够做到快速阅读&/b&,原因在于他&b&对所阅读的内容有了知识储备,通过自己的知识框架进行联想,不需要花大量时间再来做艰难的认知障碍跨越。&/b&&/p&&p&&br&&/p&&p&&b&因此,信息的获取快慢,与知识框架完善与否有关,下文将会提到。&/b&&/p&&p& ---------------------------------------------------------------------------------&/p&&p&信息太多怎么办?记笔记!&/p&&p&&b&牢记一个原则:不管是哪种都只是一个工具,只要能帮助你把知识整理归纳,便于查看,即:达到目的就好。&/b&&/p&&p&&br&&/p&&p&接下来我给大家盘点一下我用过的这些做笔记的工具。可以参考一下,按需选择。&/p&&p&&b&1 笔记本手写笔记&/b&&/p&&p&优点是自己手写一遍印象深刻,看到满满一本会有成就感~&/p&&p&缺点也是明显的,耗时耗力,需要先把内容过一遍才好“布局“,否则笔记凌乱自己也不愿再看。而且知识都是分散的,逻辑层次感不强,不利于从整体的角度把握知识&/p&&p&&b&给大家推荐一个优化手写笔记的方法:康奈尔笔记法。&/b&&/p&&p&第一步:按照一定比例把笔记本分为三部分:线索、笔记、总结&/p&&p&第二步:在第一部分线索中记录知识大纲或关键词,在第二部分记录笔记,第三部分写自己的&b&总结和学习心得(及时把自己的想法和收获记录下来很重要,说不定这就是你以后的写作素材来源)。&/b&&/p&&p&第三步:通过线索中的关键词和知识大纲来回顾和复习具体的内容。&/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e5e53db97ffb1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95& data-rawheight=&77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5&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e5e53db97ffb1_r.jpg&&&/figure&&p&&br&&/p&&p&&b&2 有道云笔记、印象笔记&/b&&/p&&p&最开始上网课用word记过笔记,后来电脑突然崩溃导致所有笔记都没了,心痛之下果断弃用。不过话说回来当时是用文字加课程截图的方式,效果确实不好,满眼都是图根本不知道重点在哪,复习也很不方便。印象笔记又有一个上传上限,可以试试有道云笔记,图文结合,能随时查看,还能分享。&/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c01c5ba0f08bc2eb63ca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87& data-rawheight=&50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7&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c01c5ba0f08bc2eb63ca_r.jpg&&&/figure&&p&&br&&/p&&p&&b&既然做笔记的目的是为了高效学习,那么就要善用笔记,尤其是理论,看懂不代表学会,全都记住也不一定学好,相反,忘记了一些也并不代表没有学好。知识是需要在不断地复习、积累、实践的过程中才能真正掌握,把学到的变成自己的。&/b&&/p&&p&&br&&/p&&p&&b&二、理解&/b&&/p&&p&是不是经常有以下疑问&/p&&blockquote&虽然在看书,却不懂在讲什么?&br&笔记记得很好,但不懂什么意思?&/blockquote&&p&&br&&/p&&p&&b&1.整体理解&/b&&/p&&p&高中上哲学课的时候,老师跟我们说过哲学的主要内容就是:&/p&&p&&b&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b&&/p&&p&用在学习中最适合不过了,你要知道自己要读的是哪一类的书;不同的书有不同的阅读方法;使用一个单一的句子,或者最多几句话,来描述整本书的内容;将书中的重要篇章列举出来,说明他们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br&&/p&&p&比如我打开第一章:关于这章的安排,我可以继续提问。&/p&&p&编者在这张讲了哪几个方面?&/p&&p&他想要回答什么问题?&/p&&p&他为什么要这么安排第一章的内容,这逻辑是什么?&/p&&p&&br&&/p&&p&这样做了之后,我无论阅读哪章,哪段,我都知道自己到底在读什么。对“我需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这个部分处于整体系统的哪个位置?”都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p&&p&&br&&/p&&p&&b&针对比较难读的书,从头到尾读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者思考,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能够不纠结于细节,第二遍去读的时候能够更好的去理解;二是为了能大体上理解作者较大层次的思想,不纠结于细节。&/b&&/p&&p&&br&&/p&&p&&b&2.细节理解&/b&&/p&&p&打开一本新的教科书的时候,里面好多词,我们都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很可能是因为它就是这本书的专业术语。 学起来就相当枯燥,看不进去。&/p&&p&&br&&/p&&p&相信很多同学,都做过“名词解析”这种题型吧。&/p&&p&举个例子,比如说在《如何高效学习》中提到,人们更喜欢叙述性学习&b&(Narrative Learning)&/b&,我的理解就是人们更喜欢看段子,案例,故事。联系实际就是知乎上很多赞同数多的答案是个人的经历,或是一个个故事。如果你想得到更多的赞同,是不是也应该多写些有趣的经历和故事呢?&/p&&p&&br&&/p&&p&&b&从理解名词,再到理解最重要的句子中,抓住作者的重要主旨,知道作者的论述是什么,从内容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再重新架构出来;&/b&&/p&&p&&b&最后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没解决的。再判断哪些是作者知道他没解决的问题。&/b&&/p&&p&&br&&/p&&p&另外,你学习某一本书,如果看不进去,可以就牢牢抓住书本的例题、案例、图表。因为例题讲具体情境、图表具有可视化、案例就是讲具体的运用——这些都比理解文字描述容易的多。而且,例题里面包含了对关键知识点的运用,案例和图表其实都是为了辅助你理解正文文字内容的。所以,只要我们配合最少量的文字看懂了案例、图表,就达到了对知识的了解,接着我们再去看例题就知道了知识运用场景,之后,我们再反复地做题目,从而达到了对知识点的掌握。&/p&&p&&br&&/p&&p&大学本科教材有可能的话去换几本看看,可能有比较容易“理解”的书呢?从某个意义上来说,可能不是你理解有问题,你应该换一本书。&/p&&p&&br&&/p&&p&&b&总结以下3点:&/b&&/p&&p&&br&&b&1.根据笔记大纲回顾一下都学了什么知识点,不用具体到每一句话,有收获、有思考即可。&/b&&/p&&p&&b&2.初期理论不懂是正常的,这个时候不要自我怀疑。往后学,随着知识的积累和认知的完善,这时候再回过去复习,你会有新的理解,当时没想明白的问题也可能就迎刃而解了。&/b&&/p&&p&&b&3.学了一段时间,发现输入的内容太多了,脑子有点凌乱,这时候正确的做法是:停下来,整理一下思路,看一看笔记,理清楚知识之间的连接,把零散的知识点整理成块,形成整体的认知。也就是接下来的内容——知识框架。&/b&&/p&&p&&br&&/p&&p&&br&&/p&&p&&b&三、知识框架&/b&&/p&&p&学的好的同学总是在试图找寻知识间的关联,而学得慢的同学却往往只会死记硬背。你当然要找到知识间的关联,并把它们变成自己的观点。&/p&&blockquote&但是掌握知识的本质,却需要知识间的大量联系。诺贝尔奖得主、神经系统科学家埃里克.理查德.坎德尔(EricR.Kandel)在其著作《寻找回忆》(In Search of Memory)中写道:“要想得到长久的记忆,大脑在处理接收到的信息时必须足够透彻且深入,这就要求大脑在处理信息时集中精力,并且&b&要将这一信息有意图且系统性地与记忆中已经完善的知识联系起来&/b&”。&/blockquote&&p&&br&&/p&&p&&b&理解就是知识框架高度发达完善的结果。&/b&&/p&&p&&br&&/p&&p&是不是有些学科你可以轻松“拿下”?这些科目学起来毫不费力、兴趣盎然,原因何在?因为你的脑袋里已经有了这些科目的发达知识结构。&/p&&p&我们在开始学习一门学科时,都会觉得枯燥。问题可能在于没有和你的经验联系,学习计算机科学时,你是思考课本上的那些文字,还是在想宇宙的神秘符号?学习医学时,你是在背诵那些文字,还是在想着活生生的病人?&/p&&p&&br&&/p&&p&&b&只是把知识点摘录下来,没有进行深入的理解,不成体系的孤立知识是很难被记住的&/b&,更别说20章笔记,100多个只是点了!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很多人明明用心做了读书笔记,还是和没读、泛读一样!&/p&&p&&br&&/p&&blockquote&&b&在《如何高效学习》中,作者强调的“&i&大脑如何工作“&/i&的规律来学习&/b&。根据认知神经学领域的知识,我们的记忆在大脑中存储的方式是按照&b&神经元网络&/b&存在的。作者这里强调的整体性,是站在整个神经元网络的角度,将新的知识&b&融入整个神经元网络&/b&,也即作者一直强调的建立联系(高速公路)。&/blockquote&&p&&br&&/p&&p&举个例子,理科学习中,通过对同一个题目的分解,搞清楚这道题目所考知识点,反思自己解题思路的由来,理清楚每一个解题步骤的意图可以让我对这一类题都游刃有余。&/p&&p&&br&&/p&&p&为了更加贴切的说明整体性与局部性的关系,借用&b&Young Oscar&/b&几张图来说明。&/p&&p&&b&局部性学习者&/b&——只建立了&b&信息孤岛&/b&,就像这样子的:&/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fbaf7099234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2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fbaf7099234_r.jpg&&&/figure&&p&&b&整体性学习者&/b&——会将新学的知识,和已经熟知的只是网络建立联系,不断扩大知识&/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0b07263deecaa46da3c89edfda9abc0a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2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0b07263deecaa46da3c89edfda9abc0a_r.jpg&&&/figure&&p&&b&更加厉害的整体性学习者&/b&——除了会不断扩大已有的学习网络,还会不断的建立新的知识结构&/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dc3f08b0fcab6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2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dc3f08b0fcab6_r.jpg&&&/figure&&p&——图中每个&b&节点&/b&理解为一个&b&知识点&/b&。其中&b&较小的节点&/b&理解为已经&b&熟知的知识点&/b&,&b&大一点的节点&/b&(?中包含一个白点)理解为&b&新获取的知识点&/b&。&/p&&p&知识点之间的&b&线&/b&理解为&b&联系&/b&。&/p&&p&&br&&/p&&p&作者阐述的方式是整体性学习的概念,&b&即创建知识框架,构建你自己的知识网络&/b&:&/p&&p&“&b&整体性学习&/b&是运用你的大脑已有的丰富 &b&神经元网络 吸收&/b&、&b&整合 信息&/b&。整体性学习在于创造&b&信息网络&/b&“。&/p&&p&---------------------------------------------------------------------------------&/p&&p&这里就要说一下&b&思维导图&/b&。笔记知识是平面的,还算不得体系,也无法指导实践,这时候就需要借助思维导图,构建出知识的逻辑关系,这个过程就是构建知识树,思维导图构建成功,知识也就真正完成了体系化。&/p&&p&&br&思维导图的&b&优点是逻辑清晰,结构分明,有利于全局把握知识脉络形成体系,&/b&还能图文结合,电脑、手机可随时查看。不过要用一小段时间才能熟练操作。&/p&&p&&br&&/p&&p&&b&思维导图类工具 &/b&:xmind (PC和iPhone端) 、思维导图(都适用)、Mindmanage(专业但收费)、幕布等等。 &/p&&p&&b&友情提示&/b&:会用基本的功能就行了,选择自己用得习惯的就好,不必太纠结哪一个最好,毕竟这只是一个辅助性工具。&/p&&p&个人常用的是xmind,就以mind为例,科普一下脑图工具的使用方法:&/p&&blockquote&下载地址:&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xmind.cn/&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xmind.cn/&/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a& (不需要专业操作的话下载&b&免费版&/b&就可以了)&br&评论有朋友问&b&收不收费?&/b&像文章开头这种&b&简单的导图是不收费的&/b&&/blockquote&&p&&br&&/p&&p&第一步:打开Xmind软件,创建中心主题,方式有两种:&/p&&p&1.文件-新建空白图。(新手推荐!!)&/p&&p&2.从模板欢迎界面选择空白导图或者选择已有内容的模板。&/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fe945db0838bcc1ac321cb9c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58& data-rawheight=&39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8&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fe945db0838bcc1ac321cb9c_r.jpg&&&/figure&&p&第二步:XMind思维导图主要由中心主题、分支主题、自由主题等基本结构构成&/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afde122e967067cab596c7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770& data-rawheight=&6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7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afde122e967067cab596c7_r.jpg&&&/figure&&p&&b&基本操作:&/b&&/p&&p&双击&b&主题&/b&,更改中心主题的名称。&/p&&p&按&b&enter&/b&快捷键添加【分支主题】&/p&&p&使用&b&Tab&/b&快捷键直接添加【子主题】&/p&&p&空白处&b&双击鼠标左键&/b&创建【自由主题】&/p&&p&&b&Ctrl+I
&/b& 插入图片&/p&&blockquote&xmind更多操作:&u&&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nuanshi100.com/link%3Ftarget%3Dhttp%253A%252F%252Fwww.xmindchina.net%252Fjiqiao%252Fshiyongjiqiao--kuai-jie-jian.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http://www.xmindchina.net/jiqiao/shiyongjiqiao--kuai-jie-jian.html&/a&&/u&&/blockquote&&p&&br&&/p&&p&如何更好地使用思维导图做笔记,&b&可关注我的公众号:三白师哥&/b&,&/p&&p&直接回复“&b&思维导图&/b&”&/p&&p&&b&自动获取电子版,仅仅是为了分享。&/b&&/p&&p&&br&&/p&&p&知识树构建出来后,书中的精华已经被吸收到知识树中,书本完全可以丢在一边了。&/p&&p&整个笔记算是初步构建完毕,“读的书很快就忘,读书还有什么意义”这种困扰算是解决了一半,但还没有最终结束,因为,这种构建可能会比较粗糙,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运用、更新。&/p&&p&&br&&/p&&p&&b&读其他书有了更深层的触类旁通,这就是运用&/b&,或者经常翻阅读书笔记,对现有的知识树不断更新,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精益求精的过程。&/p&&p&经常提醒自己读书时候多联结自己的经验,不只是书,还可以推广开来,比如一部电影,看知乎,以及别人的一些经验等等,都要学会拿来为己所用。&/p&&p&&br&&/p&&p&&br&&/p&&p&&b&四、回顾&/b&&/p&&p&复习也是有套路的。&/p&&p&对大多数人来说,复习不过是再回顾一下自己的所作所为,然后做个总结。&/p&&p&但其实,这还不够。&/p&&p&对股票交易员来说,每天有个工作,叫做复盘。&/p&&p&&br&&/p&&p&在《复盘+:把经验转化为能力》一书中,复盘的基本程序包括四步:&/p&&blockquote&1. 回顾目标:清晰、明确、共识的目标为我们树立了评估结果、分析差异的基准; 2. 评估结果:回想实际的过程,对照目标,看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有待改进,找到值得深入挖掘的点; 3. 分析原因:对于差异,深入分析,找到根因,发现真正起作用的关键点,是学习的重要一环; 4. 总结经验:基于差异分析,可以找出利弊得失,从中学到经验教训以及未来行动改善建议。&/blockquote&&p&&br&&/p&&p&收盘后,再一次看一遍市场全貌,针对白天动态盯盘时来不及观察、来不及总结的情况进行重新思考。&/p&&p&复盘时,他们要重点看以下几点:大盘走势,综合排名榜和涨跌幅度。&/p&&p&一个是关注全局,一个是关注其他股,一个是关注自己的股票。&/p&&p&&br&&/p&&p&这其实为我们的回顾提供参考:&/p&&p&&b&1.看全局。整个学习过程我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为什么理解不了?有哪些地方我是很快理解的?为什么能这么快理解?&/b&&/p&&p&&b&2.看同学。他学习得怎么样了?有哪些思考方式可以借鉴?又有哪些自己一定要避免?&/b&&/p&&p&&b&3.看自己。100分的话,给自己打多少分?哪里需要提升?&/b&&/p&&p&&b&而完成这一系列之后,把文档整理封装,划掉一个知识盲点。&/b&&/p&&p&&br&&/p&&p&复盘的一个重要使用场景是阅读,特别是经管类书籍的阅读。&/p&&p&一是看全局。即对内容重新梳理。&/p&&p&二是作对比。对比什么呢?看过的其他类似的书,有没有相关的理论,或者类似的观点。谁对谁错?&/p&&p&三是对比自己。&/p&&p&其实这就是拆书的原理。将自己看到的、遇到的与书中提到的进行结合,然后找到共鸣,或者指引——只有找到与自己的相关点,才能真正作用于自己的生活工作。&b&结合之前看的一些关于整理的文章,并与自己的现状联系&/b&,最后完善自己的知识框架。&/p&&p&&br&&/p&&p&记笔记最大的作用,就是将整本书的精华进行提炼、压缩,几十万字的书,有用的知识可能才一两万字,甚至更少其他无用的信息被丢弃,这极大方便了我们对知识的加工、理解。&/p&&p&笔记最终整理成什么样子,阅读、理解、加工起决定作用。&/p&&p&在多次阅读笔记之后,对&b&全书知识点有了整体的把握,就能根据知识的关联性进行整合&/b&,有点类似合并同类项,合并的效果如何,完全依赖自己框架的建立。&/p&&p&&br&&/p&&p&现在你手上有一套自己的笔记,检查一下确保自己没有从原材料中借用任何行话。将这些笔记用简单的语言组织成一个流畅的故事。&/p&&p&将这个故事大声读出来,如果这些解释不够简单,或者听起来比较混乱,很好,这意味对这块知识理解不够,还需要做一些工作。&br&&/p&&p&&br&&/p&&p&&b&五、应用&/b&&/p&&ul&&li&&b&重述:&/b&如果你真的想确保你的理解没什么问题,就把它教给另一个人(理想状态下,这个人应该对这个话题知之甚少,或者就找个 8 岁的孩子)。检测知识最终的途径是你能有能力把它传播给另一个人。&/li&&/ul&&p&&br&&/p&&ul&&li&&b&讨论:&/b&找准机会,和同学和朋友就这块知识进行讨论,往往会有意外收获。通过对比,对这个工具有了更全面的认识。&/li&&/ul&&p&&br&&/p&&ul&&li&&b&分享:&/b&当对一个问题思考得较为充分之后,不如把它写出来。现在的自媒体有很多,公众号、简书、微博、博客,在一个公共平台上表达出来,因为有“潜在观众”的监督,文字会更有逻辑,思考会更有深度,输出也更有质量。说不定输出多了,还能成为专业领域的IP。&/li&&/ul&&p&&br&&/p&&p&这里提一下费曼技巧,在我入门互联网运营的第一次班会,老师跟我们分享的就是这个技巧。学习金字塔是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成果,它用数字形式形象显示了:&b&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传统的教室听讲,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而图片加声音的视频模式能保留20%;但最高的还是转教其他人和立即运用,能保留90%。&/b&&/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26ffafa0f0dfdc48c88a11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84& data-rawheight=&3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26ffafa0f0dfdc48c88a11_r.jpg&&&/figure&&p&费曼的办法是:&b&仔细审阅这篇论文的辅助材料,直到他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基础、足以理解其中的艰深想法为止。&/b&他是一位教师,能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像初学者阐述一个名词、公式、学科的概念,但这种方法适用于我们任何想学的东西。&b&它能让你的学习能力有质的跃升&/b&。&/p&&p&举个例子&/p&&blockquote&有人问爱因斯坦“相对论到底是什么?”爱因斯坦回答:“你坐在美女身边一小时,感觉就像一分钟;而夏天你在火炉旁坐上一分钟,感觉就像一小时。”&/blockquote&&p&&br&&/p&&p&使用重述、分享、讨论等方式,不仅是学习的妙方,还是窥探不同思维方式的窗口,它让你将想法撕开揉碎,从头重组。这种学习方法会让你对观点和概念有更为深入的理解。重要的是,以这种方式解决问题,你可以在别人不知道他们自己在说什么的情况下,理解这个问题。&/p&&p&---------------------------------------------------------------------------------&/p&&p&技术并不是万能的,不可能适合任何场合的任何学习者。因此,你在学习应用这个方法时,&b&应该结合自己的情况,做适当的调整&/b&。&/p&&p&总之一句话,&b&几个步骤之间不是固定的线性顺序,学习的顺序可以往返也可以跳跃,&/b&要相信现实世界,而不要迷信理论,现实世界中,有几个学习者会完完整整把框架做好了,再去应用?可笑的是就有人本末倒置于是这世间就有了教条主义。&/p&&p&&b&一开始用技巧可能会降低你的效率&/b&,不奇怪。&b&任何新事物都有一个适应期&/b&,找到最适合你自己的方法,不要生搬硬套,那么学习能力将会突飞猛进&/p&&p&&br&&/p&&p&超强的学习能力,需要不断的练习,丰富知识框架&/p&&p&文章开头的思维导图,&b&可关注我的公众号【三白师哥】&/b&&/p&&p&直接回复“&b&思维导图”&/b&&/p&&p&&b&自动获取电子版,仅仅是为了分享&/b&&/p&&p&还有关于&b&“学习方法”、“刻意练习”、“自控力”的学习笔记&/b&,也有增加学习能力的书单推荐&/p&
文章虽长,7000多字,预计8分钟左右阅读完,不建议跳读,值得收藏。作为一个不怎么听课的学渣,我的绩点能维持在班级前5,四年内拿过4次奖学金,只靠突击拿过1次二等奖学金,一次三等奖学金,虽然只是上海本一,我还是认为下面介绍的方法是功不可没的。 (…
&a class=&video-box&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zhihu.com/video/582656& target=&_blank& data-video-id=&& data-video-playable=&& data-name=&& data-poster=&https://pic4.zhimg.com/80/v2-d61fd32f73b534eca05fcaeb_b.jpg& data-lens-id=&582656&&
&img class=&thumbnail& src=&https://pic4.zhimg.com/80/v2-d61fd32f73b534eca05fcaeb_b.jpg&&&span class=&content&&
&span class=&title&&&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span&
&span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https://www.zhihu.com/video/582656&/span&
&/a&&ol&&li&&b&神采访&/b&&/li&&/ol&&p&哈哈,英国记者带着美国翻译用中文采访日本选手福原爱,翻译小哥胡扯瞎吹,小爱靠脑补用东北话回答,全场高能,反正我是笑出猪声。&/p&&p&笑完了,说说正经的&/p&&p&
2. &b&《飘》&/b&&/p&&p&&i&Gone With The Wind
&/i&的中文名&i&&b&《飘》,&/b&&/i&改编电影的中文名叫做&b&《乱世佳 人》&/b&,我更喜欢《飘》,乱世无奈,一字道尽。&/p&&p&
&b&《一树梨花压海棠》&/b&&/p&&p&&i&&b&Lolita &/b&一般翻译为《洛丽塔》,&/i&但是众所周知的是它还有一个名字叫&i&&b&《一树梨花压海棠》&/b&&/i&,不知道哪位大神翻译的。来说说为什么绝妙:&/p&&p&首先表面:&/p&&p&&b&一树梨花压海棠&/b&,我不知道它的含义的时候,觉得这句话简直美爆了,还以为是写景的呢~&/p&&p&&b&Lolita&/b&,萝莉?&/p&&p&其次含义上:&/p&&p&话说苏轼有位好友叫张先,张先在&b&八十岁的时候娶了一位小妾,年芳十八&/b&,这位张先生有感而发,赋诗一首:&/p&&p&“&i&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i&”&/p&&p&老朋友苏轼听说了之后,哎呦,你这不是&b&老牛吃嫩草&/b&,于是也写了一首诗,来调侃张先:&/p&&p&“&i&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i&”&/p&&p&“一树梨花压海棠”多少有着苏轼对张先的调侃之意,是“老牛吃嫩草”的委婉说法,用“梨花”表示白发,即老夫,“海棠”表示“红颜”,即少妻,再用句中某一个字表示某种关系,没毛病呀。&/p&&p&抛开苏轼的调侃之意,&b&&i&Lolita &/i&&/b&的主人公不正是“一树梨花压海棠”?&/p&&p&4. 《&b&魂断蓝桥》&/b&&/p&&p&电影 &b&&i&Waterloo Bridge&/i&&/b& 的中文译名《魂断蓝桥》,电影很凄美对不对,名字很凄美对不对,但 是你想翻译成《滑铁卢桥》怎么样?&/p&&p& 蓝桥取自中国的一个传说,就是一个痴心小伙子和心爱的姑娘约好在蓝桥下相会,但是姑娘没有来,小伙子一直等,不肯走,结果被水淹了的那个故事。&/p&&p&电影中,男女主人公相识于“蓝桥”,却也终结于“蓝桥”(这个不算剧透吧),在我眼中,这个翻译已经超越原名,当之无愧的绝妙翻译。&/p&&p&嗯,点个赞?&/p&&p&多读书还是可以知道很多有趣事儿的,哈哈&/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ee85e22c6ab77b35b586_b.jp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206&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ee85e22c6ab77b35b586_r.jpg&&&/figure&
神采访哈哈,英国记者带着美国翻译用中文采访日本选手福原爱,翻译小哥胡扯瞎吹,小爱靠脑补用东北话回答,全场高能,反正我是笑出猪声。笑完了,说说正经的 2. 《飘》Gone With The Wind 的中文名《飘》,改编电影的中文名叫做《乱世佳 人》,我更喜欢《飘…
&p&泻药&/p&&p&&b&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来介绍一下如何进行期末考试/以及期中考试的复习,尽量保证可以各科通用,但是考虑到我是个理工女,emmm有些可能对于文科的朋友不适用~大家尽量取其精华的使用咯!&/b&&/p&&ol&&li&课堂笔记的整理和需要注意的点&/li&&li&对于自己能力的认识和对于复习时间的规划&/li&&li&复习提纲怎么写,怎么使用&/li&&li&一些复习的神器&/li&&/ol&&hr&&h2&复习的第一阶段:课堂笔记&/h2&&p&没错,在我看来课堂笔记属于复习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你的复习。在我看来,&b&做课堂笔记时就需要注意很多东西,以免在很久之后要考试了,你却看不明白你之前的笔记了,这样岂不是感觉很完蛋?&/b&&/p&&ol&&li&&b&一定不要用一种颜色来记笔记!&/b&看过我&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学霸回答&/a&的肯定对于我的五色神笔不陌生~ 是的,我喜欢用很多种颜色做笔记,但也有人说尽量不要超过三种避免太distracting,这个看你的喜欢啦,因为我每一支笔都有不同的作用,所以我自己可以分清(最主要的是可以在课堂记笔记的时候倒腾的过来)。为什么不要用一种颜色记笔记呢!因为在复习的时候你回头看,一页纸可以,两页纸可以,慢慢的&b&你的视觉会产生疲劳&/b&,而且在复习的时候我们是&b&要抓住重点的&/b&,&b&所以看一种颜色的笔记,很容易造成效率过低。&/b&&/li&&/ol&&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f41e9be7d531d4cab2f16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f41e9be7d531d4cab2f16_r.jpg&&&figcaption&不要再问我五色神笔是啥牌子的啦~就是它PILOT(百乐)Frixion(图片来自网络),喜欢它写出来的颜色比较柔和,而且虽然是水笔,但背面有个小橡皮可以擦,能做出非常非常干净的笔记。&/figcaption&&/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ddeddeaf037c02ebd40606c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960& data-rawheight=&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ddeddeaf037c02ebd40606c_r.jpg&&&/figure&&p&&b&这一张虽然以黑色为主,但是我还是来解释一下各种颜色的使用:&/b&&/p&&p&&b&黑色:&/b&一般的记录。&/p&&p&&b&红色:&/b&用来引出大标题,也就是下文推断/讨论的主题,画框用来表示最重要的最后的推断结果,或者需要特别记忆的公式。&/p&&p&&b&蓝色:&/b&特定的例子,或者是下列推断的大前提。&/p&&p&&b&绿色:&/b&次重点,串联,或可以从上推断到下的条件。&/p&&p&&b&紫色:&/b&一些简写或者是特定notation的注释。&/p&&p&下面这一张可能看起来更明显一点:&/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c6bdf115e9ddee0020fdf67b81f344aa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032& data-rawheight=&30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032&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c6bdf115e9ddee0020fdf67b81f344aa_r.jpg&&&/figure&&p&看似很复杂,但是我建议可以建立这种习惯,刚开始会觉得麻烦,慢慢的就可以得心应手。我换笔的时候都是条件反射一样的。这样的效果就是呢,最后复习的时候你看你的笔记是&b&带着逻辑的&/b&,所以看起来很快不累眼,也能更好的抓住重点。&/p&&p&另外,如果一旦需要画图的话,这个也是必须的(这一张颜色不太明显)&/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75f25eac73eb2e6a5dabf63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944& data-rawheight=&25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4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75f25eac73eb2e6a5dabf63_r.jpg&&&/figure&&p&&b&2. 带着复习意识记笔记&/b&&/p&&p&这个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如果你在课上没有完全搞明白的概念,或者,你当初写下的时候没有完全理解,只是抄了幻灯片/板书的内容,&b&一定不能放过他, &/b&在上课,记笔记的时候你就要用一个临考的心态来思考:&b&这个东西我等到复习的时候肯定就不会了&/b&!相信我,你一定有过这样的感觉,就是&b&内心虚虚的&/b&。这种情况下我会用我笔记本红色线左边的部分做&b&一个记号,比如星星之类的,写下我哪儿哪儿不会。这样复习的时候你就可以知道自己需要在哪里进行多多的注意啦~&/b&&/p&&p&另外,我在记笔记的时候绝对不会绝对不会偷懒!我一直信奉&b&好记性不如烂笔头&/b&,我从来不会觉得一个东西太简单了以至于我不用记,只要不是太白痴的那种,我都会记下来,因为你在课上可能跟着老师的思路觉得嗯嗯嗯这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复习的时候呢,&b&跟着自己的思路不一定你就能转过来那个圈&/b&。另外一个不会偷懒的点,就是我对于老师的笔记不会是&b&抄&/b&,不是老师写了什么我就会写下什么。如果讲了一些我无法当即理解的东西(比如公式的推导,这一步到下一步),&b&我会停下来,告诉自己用几秒钟试图去弄懂&/b&(我可能可以一心两用,就是在思考这一步的同时,会有一部分的思维还在跟着老师到下一步),但是这个时间不能太长,半分钟左右吧,然后弄懂了就继续pick up,弄不懂就标注下来。同时如果需要的话我会用个箭头简单的写一下比如使用了泰勒展开才到的下一步,&b&这样就导致了我不会在复习的时候:窝草我这记了啥玩意儿?这个奇怪的符号是啥意思?我当时在想什么?&/b&&/p&&hr&&h2&复习第二阶段:对于自己的认识和复习时间的规划&/h2&&p&这部分我其实不想说的太多啦,因为我之前的这个回答&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长时间高效的学习&/a& 写的挺详细了,虽然是对于平时学习的描述,但是也同样适用于复习的情况。把这篇回答的精髓总结几点大概就是:&/p&&ol&&li&&b&上网打印一份月历,把你的考试时间写在上面,&/b&这样紧迫感和压力感就来了,每天看一看,一目了然。&/li&&li&&b&把你需要考试的科目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分类&/b&。比如我吧,有些科目对我来说(比如统计力学)是如果那些东西你不&b&理解&/b&,你坐在那里一个下午一道题都写不出来的。有些科目对于我来说(比如高阶无机)是可以通过&b&大量做题寻找规律的&/b&。有些科目对于我来说(比如有机化学的反应机理)是需要通过&b&总结后记忆和背诵达到一种条件反射的思维的&/b&。当然你可以对自己的科目有着更多更多的分类,看你自己啦~&/li&&li&&b&对于分好类的科目,制定相对具体的复习规划:&/b&我一直不觉得有一个普适的复习套路适用于所有的科目,相反的,我每个学期都会根据自己学的科目调整自己复习的时间和方式,侧重点,比如理论还是实践,都说要善于总结,那么不同的课总结的到底是什么?&b&具体怎么整呢,我会在下一部分(复习提纲)这里说的更加详细一些。&/b&&/li&&li&&b&对自己能力、学习效率的认识&/b&。这个就比较看你自己了,每个人不一样的点大概就在于,可以自觉不受影响的(远离手机,网络(&b&当然查资料除外,我说的是没有意义的那种网上冲浪&/b&(妈呀网上冲浪这个词感觉自己好老)))学习多长时间,比如说我可以把手机放在包里不看,然后把网络给关了,&b&持续学习一个半到两个小时&/b&,那我就一定要保证这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里我是绝对的高效的。&b&然后我可以告诉自己哇小兔你好棒棒你可以玩十五分钟的手机了哦!&/b&玩儿完了之后再进行下一个阶段的学习,&b&这样在了解自己基础上,一段一段的学习&/b&,比你说“我今天一天就要肝在图书馆”而只是人在图书馆,有时候摸摸这里玩玩那里要效率高很多,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可以经常看似用很少的时间,做完很多东西。&/li&&li&&b&强行让复习的过程有趣一点,没有压力一点。&/b&这部分我想说两点,&/li&&/ol&&ul&&li&一就是,就像我每次写完一个文章,即使我字数超了,即使我有些语言可能还有提升的空间,我都会先把它放在一边,凉一凉,过几天再看。&b&复习也是一样的,一整天天高强度,高时长的去肝一门科目往往是非常非常累,效率很低的,&/b&而且很可能有一天你的脑回路就是那样了,想破头也想不通为啥这一步到下一步了。这个时候你就需要take a step back,几个阶段高强度的学习一门科目之后,换到下一门课,换换脑子。(如果你告诉我那不行啊 我有一门课就是堆到最后了啥都不会火烧屁股了!那……那你就肝吧,然而其实如果能把前面几点做的很好,基本上不会有这个问题,我大学四年大概只体验过一次,三天肝完一门课,所有空闲只学这一门课,真的很难受)&/li&&li&二就是,&b&并非只有大块的时间才可以用来复习&/b&,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的原因就是,&b&他们没想过自己有多少零碎的小时间。&/b&就像我刚刚提到的那个我之前的回答里面说的,每天晚上躺床上睡着了之前,粗略的想想从起床开始,明天的课,明天要做的事情,直到睡着,中间有哪些小时间你可以利用。&/li&&/ul&&hr&&h2&复习第三阶段:写复习提纲,正式进入复习状态&/h2&&p&&b&这个真的是我每次考试必做的东西&/b&!所谓的提纲,&b&也未必要很短,这只是我的一个叫法哈哈不要介意&/b&,但是要对这学期的知识点进行一个有机的总结。像我前面说到的,不同类型的课,我会写不同的复习提纲,同时,一门课未必我也只会写一份提纲。我不太会说方法论,直接用上面我提到的课作为例子来表达一下我是怎么做的,相信你会有共鸣的~&/p&&p&时间方面,我一直不太喜欢考前突击,一个是我上面说的,一旦养成了那种学习习惯,其实复习就不需要突击了,是一个理所当然的总结归化的过程。另一个是,我不是那种感觉压力会给我带来更多动力的人,反而压力会让我非常紧张,学的不牢靠(当然这个可能也是因人而异啦)。所以期末考试我一般从考试前两个星期左右着手复习,期中考试我会从至少一周前开始着手复习。&/p&&ol&&li&&b&统计力学这样,理论的理解很重要的课程。我会在任何复习开始之前,先写提纲。&/b&写提纲用的时间特别特别长(记得我用了十个小时?),一旦有一点不懂的地方,我都会在写提纲的时候完全彻彻底底的搞明白,不管是问同学,上网查,我都会想在这个时候把所有理论上的东西搞明白。写完这个之后就可以自信地说:这上面的我都知道是怎么推出来的啦~&b&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去做题,&/b&把所有作业都重新看一遍,尤其是错题,再做老师给的往年的考试。最后在考试前一天,再用我第四条会提到的神器进行一个巩固,这就是我这类课程的复习套路。可以看到我这门课的提纲充斥着基本的理论,和对于公式的推导:&/li&&/ol&&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dda53dc76b8f0060367e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760& data-rawheight=&23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6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dda53dc76b8f0060367e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0deba85d2c31cd01743bf1d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856& data-rawheight=&24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856&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0deba85d2c31cd01743bf1d_r.jpg&&&/figure&&p&2. 高阶无机这种,可以通过大量做题从而理解背后规律的课程。&b&这是我最喜欢跟小伙伴们一起复习的一类课程,然后其他的我都比较喜欢自己复习,排除干扰。&/b&因为在大量做题的基础上,最最高效的其实是&b&小伙伴们一起查漏补缺&/b&,因为每个人擅长的点不一样,比如去年我上的高阶无机,系草擅长organometallics这部分,所以这部分我们就会听他讲题,我擅长分子轨道和群论这方面,这部分就交给我来解决大家的题目,解答他们对于题目的疑问,扎哥擅长光谱部分,我们这部分就听他讲。&b&我们边讲就会边总结出一份提纲,互相分享。&/b&虽然可能每次我们约的时间也就足够一个人讲一大块儿,但是到最后我们每个人的知识基本上都没有什么盲点。但是最后我们一起做一套模拟试卷,对答案,再进行一次查漏补缺。最后的最后,我会再根据自己的个人情况写出一份给自己的复习提纲。这个基本上就是考前几天我写的了,就是梳理一下做过得出题的点,提醒自己哪些地方自己栽过跟头,千万不要再出错了!!!用了很多口语的说法,基本上就是咆哮体(摊手)&/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15a39dd244eee530abeb50a6e99bae00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856& data-rawheight=&2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856&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15a39dd244eee530abeb50a6e99bae00_r.jpg&&&/figure&&p&3. &b&对于有机化学这种理解并总结反应机理后,需要熟练朗读并背诵的科目。&/b&千万不要手懒!千万不要手懒!不要偷懒不总结!因为这种课程的知识点很零碎,如果不好好串联起来,然后再进行背诵的话,就真的很辛苦很辛苦啦~ &b&所以我一般会先自己归类,例如Alcohol的反应,下面又分氧化;还原;其它反应。然后把那些本来零碎的反应,一个个找好家归结在这些小标题之下。&/b&在此之后,就是熟练地背诵了!背诵的方法我会在第四部分,神器下面说一说。(学这门课的时候我还很年轻,我才大二,所以做的没有以上几门课好,但是我已经开始摸索这个方法啦~)&/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62f4fcaeb5ef7916400ba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944& data-rawheight=&25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4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62f4fcaeb5ef7916400ba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4f5cf1276f6fad217d36c5a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944& data-rawheight=&25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4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4f5cf1276f6fad217d36c5a_r.jpg&&&/figure&&hr&&h2&复习第四阶段:一些复习神器&/h2&&ol&&li&&b&首推这个玩意儿:在我们这边叫Index card,&/b& 一块钱能买到100张这样的,如果你那边没有卖的可以用稍微硬一点的纸做一些。&/li&&/ol&&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291795baf3beaa8e88fca2e4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40& data-rawheight=&5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291795baf3beaa8e88fca2e4_r.jpg&&&/figure&&p&怎么使用,就是在上面第三类课,需要朗读背诵那些课,&b&你把知识点都捋清楚了之后,正面写反应物,背后写生成物以及机理。利用你零碎的时间没事儿就翻一翻,没事儿就看一看&/b&(还能洗牌切牌,防止习惯性记忆),这种可能你之前背单词用过的方法,其实在复习考试的时候也是有奇效的!这是我有机某个学期背诵过得119张卡片,全是反应和机理,考前找两个小时,拿一张草稿纸,一张一张的默写,绝对是最佳的临阵磨枪。&/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4da405e47e8530eaf7fb695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960& data-rawheight=&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4da405e47e8530eaf7fb695_r.jpg&&&/figure&&p&&br&&/p&&p&2. &b&还是一个便宜的玩意儿,便签纸&/b&&/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dab2aadde6d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934& data-rawheight=&10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34&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dab2aadde6d_r.jpg&&&/figure&&p&大的小的都有,最好小的是那种透明的塑料防水防撕的,不然翻得多了容易烂。大的的用处是我会在复习提纲上,比如第一第二类的课程,我做了题之后&b&万一要对于某一块知识进行补充,我就会用这种大的,贴在那一块知识点的上面,&/b&而不是另外写在别的地方,还有就是……如果有机的反应机理太长了的话,我会贴在卡片后面做个延长哈哈哈。小的的用处就是&b&便于我快速翻找提纲/笔记,贴在边边上,按照知识点进行标注~&/b&&/p&&p&可能还有别的我刚刚想到了来着……又给忘了,算了吧想到在补充!!&/p&&hr&&p&不知道最近怎么了,干货回答都很少的点赞,心里很累,其实小兔还有其他有趣的回答:&/p&&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data-image=&https://pic1.zhimg.com/80/v2-9690a42cfd62c9656c7dae5ec5d8f544_ipico.jpg& data-image-width=&802& data-image-height=&838& class=&internal&&怎么练好英语口语?&/a&&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data-image=&https://pic2.zhimg.com/80/v2-cd42f9f866d0cdc5dbbf9_180x120.jpg& data-image-width=&1280& data-image-height=&720& class=&internal&&化学实验里令你恐惧的有哪些?&/a&&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data-image=&https://pic3.zhimg.com/80/v2-25aa20be325dd0x120.jpg& data-image-width=&1707& data-image-height=&1280& class=&internal&&用最通俗的语言解释「轨道杂化理论」?&/a&&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class=&internal&&出国留学会对人的一生有多大的影响?&/a&&p&其他的&b&具体的问题,风里雨里,值乎等你!&/b&&/p&&hr&&p&&b&小兔这么努力,一定要点个赞+关注哦~?&/b&&/p&
泻药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来介绍一下如何进行期末考试/以及期中考试的复习,尽量保证可以各科通用,但是考虑到我是个理工女,emmm有些可能对于文科的朋友不适用~大家尽量取其精华的使用咯!课堂笔记的整理和需要注意的点对于自己能力的认识和对于复习时间的规…
&p&泻药 &/p&&p&&b&本文很长,但是干货很多,可以马了再看~&/b&&/p&&p&&b&利益相关(其实并不厉害QAQ)&/b&&br&2012年托福111&br&口语其实并不好只有26&br&听力30 写作28 阅读27 &/p&&p&(在考试这方面所以与其说经验,不如说是我这么些年的反思hh 希望大家可以少走弯路)&/p&&p&UCSB化学系 学校演讲比赛top10&br&毕业典礼演讲学生代表 第一个中国国际学生代表&br&现在在搬砖写paper等待发表 &br&秋天去UK读PhD了(腐国的小伙伴们带带我&/p&&p&&b&在我看来 英语口语分为三种&/b&&br&1.应试口语&br&2.演讲/Presentation口语&br&3.生活口语&br& 我会展开一个个细说一下 如何练好&/p&&p&&b&(大家也可以下滑到相应的部分,根据自己的需要看)&/b&&/p&&p&首先!英语口语绝不可能一蹴而就
对于任何一种都是这样(但不代表说就没有捷径了)&/p&&p&我在美国呆了四年多 虽然不谦虚的说交流写作演讲都基本没有理解上的问题吧 但是一听就是有口音的 不过没关系 语言不就是为了让人理解的嘛~&/p&&p&&b&虽然说了一些看似和口语无关的东西,但是这些都是为了你真正deliver出来的,给别人听到的“口语”更好,所谓的准备工作吧~&/b&&/p&&hr&&h2&&b&应试口语&/b&&/h2&&p&&b&(在我看来是最有捷径的一种 而且是方法和真正的练习差不多重要的一种)&/b&&/p&&p&我只考过托福&b& 最最推荐的材料自然是TPO了!一定一定要吃透~(我当时只有24套好像 现在不知道有多少套了) &/b&&/p&&p&&b&其次巴朗的机考软件也是很推荐的!&/b&&/p&&p&雅思这方面我不太懂 可以问我闺蜜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www.zhihu.com/people/b9d157f671f5af63bf878a2f1250adec& data-hash=&b9d157f671f5af63bf878a2f1250adec& data-hovercard=&p$b$b9d157f671f5af63bf878a2f1250adec&&@铥铥&/a& 她考的是雅思 所以我简单说一下托福口语吧 但是年代过于久远 如果记得不清请多包涵哈哈&/p&&p&主要回答这些问题:&/p&&ul&&li&对于应试口语 是否应该报班学习?&/li&&li&我怎么做口语考试的笔记?&/li&&li&准备考试 练习时我应该注意什么?&/li&&/ul&&hr&&p&&b&首先 报不报班的问题 &/b&&/p&&p&这个问题放在最先说是我觉得从一开始接触英语语言考试就要进行考虑的 最多考虑到托福一战出结果(如果不理想的话)&b&为什么?&/b&因为&b&每个人的接受能力不同 你要对自己对于这个考试的接受能力有个准确的评估&/b& 在短时间内一般这个评估就有了 我的建议是自己做几套TPO,看看能不能大概&b&理解出题人的意图&/b&,以及自己&b&能否有自己较为系统的方法&/b&去完成一些问题(哪怕完成的不好)。&/p&&p&个人认为,所谓的x东方一类的补习班,最适合给摸索过还并无特别系统方法的人提供一个方法。但是,&b&如果你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套方法,而且能用它大概完成一些问题。我会觉得参加这样的补习班意义不是特别的大&/b&,原因有几条:&/p&&ol&&li&&b&他们教你的方法未必就和你的方法有类似之处,甚至对你是完全新的方法。&/b&这个时候很难排除两种方法的干扰,最容易达成的效果就是你会非常迷茫,又或者是形成四不像的一种方法,不得要领。毕竟所谓的方法就是思维习惯,意味着你未必就适合。&/li&&li&如果你已经大概有你的一个想法的轮廓,但是觉得自己总是说不好,&b&那不一定是你的方法有问题,可能只是欠缺练习&/b&&/li&&li&&b&考试的时候你会非常紧张,&/b&beep了之后如果不是老油条或者心理素质特别特别硬,你一定会脑子空白那么一小会儿。建立在1的基础上,如果你对于补习班教你的方法能完全吃透还好,如果不能的话(毕竟不是你intuitive的方法)你很可能会瞬间忘记你要怎么说,说什么。&/li&&/ol&&p&但是&b&补习班宏观来说还是有一些好处的&/b&:比如是一个挺好的安慰剂,同时如果你善于整理和总结,很可能能不断修正你的原先的方法,&b&取长补短。&/b&又或者是你天生学新东西就特别快,记忆力也好,那么跟着补习班的走毕竟是实践过多次的套路,自然&b&稳妥&/b&。(我上过他们的暑期大班课和一对一,个人感觉确实帮助不太大,我是那种喜欢自己寻摸思路的人,当然人和人不一样啦)&/p&&hr&&p&&b&其次 关于考试时怎么做笔记&/b&&/p&&p&笔记模板的话是哪怕你自己摸索方法还是跟班,都是难以避免会接触到的。(因为就算自学,也肯定会在网上查一些资料,完全靠自己肯定不太现实)那么笔记模板有没有用呢,有用。&b&但是他要服务于你,不能让你被牵制&/b&。&/p&&p&说说我自己吧,我不管是口语还是听力都用的是&b&T字型模板(也是网上看的,练了几遍发现还是挺顺手的)&/b&。大概如下(图来自网络 大家就看这个形状就行了):&/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9690a42cfd62c9656c7dae5ec5d8f544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802& data-rawheight=&8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2&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9690a42cfd62c9656c7dae5ec5d8f544_r.jpg&&&figcaption&T上方的横线是写标题(可以是听力中教授讲的术语,也可以是口语中两人对话时出现的问题 比如怎么去图书馆借书)我在左边会写上我听到的每一个大项,右边是对于这个点的阐述,准备的时间我会从头到尾过一遍,把自己真正要说的重中之重用笔画出来,要补充的也趁机写下。&/figcaption&&/figure&&p&这个使用是有技巧的 要&b&根据题目的要求和自己的习惯灵活变通 &/b&举几个栗子:&/p&&ol&&li&口语第三题基本上就是男女对话(应该是的吧),所以我会左边写男生,右边写女生。&/li&&li&为了避免记下的都是零碎的点,在记的过程中我会用箭头来表示transition,&b&箭头上会简单标注逻辑关系&/b&。&/li&&li&&b&善用简写。&/b&比如number=#,with=w/, without=w/o, and=&, different=diff/ because=bc.等等,你也可以自己发明。另外就是对于一个抽象的概念(放心他不会让说出那个全名的)只需要记一个开头大写 加一个方框,我就知道,哦这个是一个术语呀。如果是教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那就是圈圈儿的P(教授)和圈圈儿的S(学生)记得加上箭头,表示学生是对哪一点进行的提问。另外,对于人物的态度,我会简单用哭脸和笑脸代表,而不会把happy,disappointed,excited这些单词都记在纸上。&/li&&/ol&&p&模板讲到这里,再说一下 这只是我最常用的模板!&b&因人而异 适合自己就是最好的&/b&&/p&&hr&&p&&b&有了大概的答题思路+适合自己的笔记套路,就可以开始大规模的练习和准备考试了。&/b&&/p&&p&那么准备考试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什么呢?&/p&&ol&&li&不要害怕羞耻,一定要练习练习练习!(这个虽然看起来说的很废话,但是真的,高密度的练习是很奏效的!)除了这个,一定要把自己的回答录下来,反听,写总结。我一般会防止自己的厌倦,一天只精做2套,而且会穿插着别的项做。这个看你的能力啦~&/li&&li&早读的时候练习对我来说是最有效的,比一个人在房间练习有效。因为我可以适应那种旁边的人都在叽里呱啦的环境,那就是真正的考试的氛围。&/li&&li&除了多练习之外,我还建议反复练习。毕竟TPO就那么些套,而且是我觉得最有帮助的备考软件/资料。那么在反复练习的时候你要想什么呢。首先就是把之前你的回答听一遍,你对于自己回答的总结看一遍(你不仅要写不好的 还要写好的)对于好的,你可以在这一遍保留,对于不好的,你就可以在这遍尝试新的。比如说句式,单词。到最后你会积累下来一堆你用的最顺口的句式和单词,和一些用着比较顺口你听起来也不错的。这样到考试紧张的时候你就可以信手拈来啦~&/li&&li&永远在练习的时候给自己几秒的空白时间。比如第一二题是45秒的,我在练习的时候永远只给自己40-42秒的时间,因为考试的时候语速会慢,要防止讲不完。&/li&&li&有条件的话,跟外教/母语者练习,会事半功倍。&/li&&/ol&&hr&&h2&演讲口语&/h2&&p&&b&当然 你也可以把这部分理解为,怎么做好英语演讲/presentation,所以我会讲到不光是口语的方面,毕竟大家听到的是你说出来的效果,而真正要做的功夫却还有很多看似和“口语”这件事儿无关的。&/b&&/p&&p&&b&推荐的资料我写在了相应的部分里面。&/b&&/p&&p&除了语言的准确性,演讲口语更需要解决的是以下几点:&/p&&ul&&li&怎么树立演讲口语中的自信(或者是看上去的自信)?&/li&&li&如何使整个Structure更好?&/li&&li&如果我要使用幻灯片,我应该怎么使它更好的服务于我的演讲?&/li&&li&有没有什么其他针对演讲口语的小技巧?&/li&&/ul&&hr&&p&演讲口语和其他两种口语比起来,它的&b&功能性和目的性可能更重一点&/b&,也就是你需要通过这个演讲,达到一个目的,例如propose一个research,你是去要funding的;或者介绍自己的公司,你要让人家感觉你是很厉害的;又或者是去抗议的,你要让人家相信你是对的。而怎么达到这些个呢,就需要你有足够的&b&自信!要让别人相信你就是在这方面的专家,对于这个概念没有人比你了解的清楚!&/b&&/p&&p&&b&除了仪态穿着上,我要着重讲怎么把你的自信通过你说的话传达出来。&/b&&/p&&ol&&li&&b&合适的语速。&/b&一般认为最合适的语速大概是&b&一分钟145-160字左右&/b&。所以你在写稿子的时候就可以统筹一下。不要写的太多啦~ 讲的太快除了会让人听不清之外,就是会感觉你对你说的东西不自信,想赶紧的糊弄过去。讲的太慢除了会让人觉得你忘稿子之外,还会让人觉得你这个人过于随意,缺乏专业性,毕竟平时谈话的语速是大概110-150字每分钟。&/li&&li&&b&合适的停顿。&/b&一般的停顿我们都知道怎么用,就是在说完一个点的时候。但是呢我们也都知道,在想不起来词儿的时候,会习惯性地嗯嗯啊啊。我们更知道,这样是不好的,显得不专业不自信。但是如果你实在想不起词儿的时候,要怎么办呢。停顿!&b&宁可要停顿 咱们也不嗯嗯啊啊。&/b&如果有条件允许,准备一瓶水,想不起来词儿的时候假装要喝水,喝水的时候至少就有十秒钟你可以想词儿。这样不会破坏整个演讲的效果。&/li&&li&这一点很多很多人会忽略掉,我现在也不能完全做好,包括很多美国人。&b&那就是每一句的句尾音要往下,而不是往上扬。&/b&你可以想想,一般什么样的句子是尾音向上的?疑问句。如果你尾音向上就说明你不确定你说的这句话。比如My name is Spencer. I come from China. 如果尾音向上提就很容易造成这样的效果:My name is Spencer? I come from China? 就感觉(emmm 我好像也不是很确定啊 是这样的吗?)亲测 这一点非常重要!&/li&&/ol&&hr&&p&整个&b&演讲的结构也会对你演讲的效果造成很大的影响&/b&,但由于似乎和口语不太相关,那我就简单的讲一讲吧。在这方面如果想了解更多的同学可以值乎问我哦~&/p&&p&推荐一本神书,可读性非常强:&b& Resonate: Present Visual Stories that Transform Audiences, By Nancy Duarte. &/b&网上就有PDF,想英文演讲好的人一定要去看! Duarte的演讲我听过,她本人我也见过,在我演讲比赛的时候我们也有过短暂的交流,给了我一些建议。她是对于整个演讲的结构有一个很好的把控。如这本书的标题:你要讲一个让人有画面感的故事。这个是通过不断地练习可以达到的。&/p&&p&说一些这个真正和口语的相关性: 一个好的structure会让你的口语更加流畅。因为&b&它更符合你叙述的习惯&/b&,所以你更容易把握其中需要的抑扬顿挫,音量的大小,更重要的是&b&逻辑关系是基本错不了的。显得你更自信和专业,也让人更加信服,容易follow。&/b&&/p&&hr&&p&如果你一定要使用幻灯片,请时刻记住:&b&你说的话才是舞台的焦点!&/b&在幻灯片的设计上,我也就推荐一本书吧 虽然看着和口语没啥关系,但是用好了就可以让大家更加注意到你讲的话,让你的话更加有value。&/p&&p&&b&The Non-Designer's Design Book, By Robin Williams. 也是有PDF, 而且是妥妥神书。&/b&&/p&&hr&&p&&b&其他的技巧就跟所谓的“练习”更加相关了:&/b&&/p&&ol&&li&和托福口语同样,要录下来,但是呢,要&b&录像&/b&。同样要写总结,写好的也写坏的。听自己语音语调的同时,也要关注自己的仪态。&/li&&li&如果你不觉得羞耻,让你的朋友也看看录像。让他们提一些意见。&/li&&li&一定有条件的话,去找外教/native speaker改,让他们听。虽然说口音不能避免,但是如果能减少,咱何乐而不为呢?&/li&&li&扳过来一些体态上不好的习惯:换幻灯片不要回头看幻灯片,手的位置,手势,包括在台上怎么走来走去,眼神要扫到所有观众,列举123的时候要加的手势。这些习惯虽然看似跟口语无关,但如果都没有扳过来,&b&会非常非常distracting!对于下面的观众,他们就只记得你的这些动作了,而不是在关注你说了什么。&/b&&/li&&li&&b&注意你的观众的身份。&/b&这牵扯到你对于语速的选择,词语的选择,句型的选择。&/li&&/ol&&p&(如果有专门回答英语演讲的问题请邀请我,我觉得我能从更多方面展开)&/p&&hr&&h2&日常口语&/h2&&p&这点就需要跟大家分享一点个人的小故事和经验了……(因为日常的口语真的没有什么固定的资料&/p&&p&不怕大家笑话,我来美国的第一天,在赛百味点三明治都不会点,是用手指头指的……临时宿舍的钥匙弄丢了,我要跟前台解释,我不会解释,着急的哭出声来……后来室友们说一起去万圣节化装舞会,我开始答应了,但后来临时又不去了,因为我害怕跟外国人说话,我一想到就难受,然后那晚他们去了,我打电话跟我妈哭了一个多小时……我们每门课都是有个小课的,一门小课只有大概二十个人吧,我经常逃课,倒不是因为我对于课堂的内容全都懂了,就是因为我害怕跟外国人说话……&/p&&p&我觉得我口语不好,又有口音……所以干脆封闭了所有和外国人交流的渠道。&/p&&p&&b&这可不是逃避可耻却有用了,这是逃避可耻也没用了。&/b&&/p&&p&&b&于是,慢慢的我的英语口语更加退化了,甚至连必须要和外国人交流的场合,我也会无法掌握。&/b&&/p&&p&但是万幸我后来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开始慢慢调整这个心态,因为你不去说,你就永远都不说了。&/p&&p&所以,&b&一定要跳出自己的comfort zone,重点我会讲讲这些问题:&/b&&/p&&ul&&li&我的口语不好,单词量少,语法也不咋样,一开始的时候怎么和外国人交流啊?&/li&&li&看美剧英剧真的有用吗?怎么有效的看英剧美剧?&/li&&li&我知道和外国人交朋友可以练好口语,但是怎么交到一些外国朋友并且和他们侃侃而谈?&/li&&/ul&&hr&&p&中国高中及之前的口语&b&偏应试&/b&,而且蜜汁语法很多,我问了很多美国朋友,让他们做高考题,他们都觉得那些语法他们不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网课与补习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