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遇到婴儿过度如何消除紧张焦虑恐惧心理怎么办

宝宝的发育因人而异,家长切记,不要相互比较,以免过度焦虑!
文丨月燕妈咪
面对宝宝的生长发育,新生父母肯定碰到过这种焦虑,常常使错了劲。因为刚刚晋级为新手爸妈,对宝宝的一切都比较在意,比如别家的孩子长的比自家的孩子高,别家的孩子出牙早等小事里钻牛角尖,总认为自家已经给了孩子最好的,自家的孩子就要比别家优异,好像这样才能心里平衡一点。然而真相是:孩子的发展本就是因人而异,新手爸妈就是穷紧张啊!
1、在身高体重方面:
俗话说“人比人,是气死人”。亲朋好友啊,或者住在一个小区的居民,总是喜欢聊下家常,喜欢把差不多大的孩子做个比较。也许外人觉得没什么,但被一些敏感的父母听进心里去了,久而久之,就会在内心跟着怀疑,是不是自己的宝宝真的比别人家的差劲。更糟糕的是家中的婆婆妈妈们偶尔也会喜欢拿家族中“最高、最胖”的巨婴当做“正常指标”,时常搞的初为人母的父母精神很紧张。
其实宝宝出生后的体重会先降后升,大约两周左右会恢复出生体重。对宝宝的成长主要观察重点不是“奶量”,而是“尿量”;一天六包清淡颜色的尿布,就是已经吃饱的指标。所以不要去计算宝宝的奶量,尤其是喂母乳的妈妈,用力挤出来算cc数,实在是最庸人自扰的举动。
如果想要测算孩子的身高体重百分比,看出生时的高矮胖瘦是不准确的,总而言之,生长曲线要看长期的走向,千万不要跟别人的孩子做比较。孩子个头小,可如果医生说没有问题的话,就是正常的。长得相对瘦小的宝宝,只要发展活动力正常,所以自己跟自己比就好,每个孩子都有易于他人的优点。
2、长牙时期:
一般新生儿长的第一颗萌牙是从八个月大开始,前后加减四个月,也就是说有人可以晚至一岁才开始冒乳牙。在这之前,即便没有牙齿,宝宝都是可以借由牙龈研磨食物并吞咽的,家长不一定要把食物弄得软软烂烂,毕竟有些孩子真的不爱吃“烂泥巴”。
对于长牙这件事,穷紧张的家长也不少,比如出牙晚怕缺钙,第一颗牙齿长歪怕缺钙,长得不对称怕缺钙,顺序和一般宝宝不一样也害怕缺钙。月燕妈咪发现一些家长只要对宝宝牙齿有疑问,第一个冒出的想法就是自家的宝宝是不是缺钙造成的,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开始买一大堆钙片补营养。
然而,上述的每件事,其实都跟缺钙无关。乳牙一颗一颗的冒出头之后,是会互相推挤,彼此扶持的,家长可以慢慢观察,不需要穷紧张。
至于宝宝牙齿长得慢的家长,整天期盼着第一颗“小白”冒出头,我只有一句话来告诉大家:“你看过身边有哪一个小孩没长牙齿的吗?”既便有一天发生了这事,着急也没有任何用,不如放轻松等待,告诉你,宝宝长牙之后,咬人才是真的痛!
3、大运动能力和精细化动作:
在人比人,气死人的养育孩子问题中,还包括比较子是从多大开始会爬,会走路。不过近年来不流行比较谁家宝宝先会走路,反而盛传“爬愈久对头脑愈好”的论点,这下可好,想自己站起来的宝宝统统都被家长“扫堂腿”,强迫多爬两圈,输人不输阵。请问,这又是何苦呢?
基本上每个孩子的发展都是有不同的阶段,一般家长只照顾过之家的孩子,在经验方面不足,所以是很难判定是否正常或迟缓,因此,这还是交给专业的儿科医生判断比较妥当。其实,不管早走或晚走,爬得久或短,都不是重点,反而家长多多的陪伴宝宝,在游戏中增加刺激,才是肢体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举例来说,如果一位宝宝被送去不合格的托婴中心,除了吃饭时间有人喂食,其他时间都任其自己一个人躺在床上,没有人陪伴玩耍,宝宝没有探索世界的动机,当然也就不想要爬行或走路,进而造成肌肉张力不佳,动作发展迟缓,这才是严重的问题根源。
替换高清大图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4、语言发展能力:
一岁半的宝宝还不张口说话,很糟糕吗?根据月燕妈咪养育经验所看到的案列,好多小男生到一岁半都还不会说话,发展却是正常的。
当然,一岁半不会叫“爸爸、妈妈”,还是需要让医生评估过后,才可以了解是不是真的有发展迟缓问题。一般来说,发展迟缓都是全面性的,比如孩子的身高体重,精细动作,大动作,要是每一项都落后,到一岁半时语言也落后,那就要特别小心,但通常也不意外就是了。反之,如果身高体重与各项发展都正常,只有语言落后,那么大部分都是正常的,除非是有自闭症倾向的孩子。
其实有些宝宝虽然到你认为的年龄还不出声,但会通过肢体语言告诉你他的诉求,这说明宝宝是正常的,所以家长朋友们要相信自己的宝宝,给孩子多一点的耐心和关心!
如果你有什么比较有新意的育儿方法,可以在文章下面评论交流哟(^U^)ノ~YO
让更好的育儿方法,帮我们教育出健康聪明的宝宝o(∩_∩)o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当遇到婴儿过度焦虑怎么办?当遇到婴儿过度焦虑怎么办?新宝妈那些事百家号婴儿焦虑其实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情绪状态。每一个人一生中总会有多次因为压力而焦虑不安的时候。焦虑的本质是生存危机。是人在进化过程中获得的一种能力,保证我们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能够活下去。从这个角度来看,焦虑有它的积极意义。但是如果焦虑过度或者多久,焦虑就会对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这时候就需要干预了,或是及时处理。如果出现过度焦虑(应激失调症)从婴儿时期就有可能出现。婴儿期会应激失调症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天生携带有容易焦虑的基因;第二,孕期妈妈经历了太多的压力挫折;第三,出生以后孩子遭遇疾病,忽视,甚至虐待。婴儿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就需要考虑孩子有可能出现了过度焦虑。1. 婴儿对声音光线或者触摸特别敏感,很容易受到惊吓。2. 即使在得到很好的照顾(喂奶,换尿片,拥抱)以后,婴儿依旧很难平静下来。3. 入睡特别困难,或者容易半夜醒来。4. 婴儿特别容易烦躁不安或者出现负面情感。我儿子出生的时候真算得上是个天使宝宝,一天要睡20个小时。出了月子以后,我们更多地把他放在小摇床上。一岁半的姐姐喜欢跟他玩,但是会突然很猛力地转动摇床,有时候甚至会猝不及防地打一下弟弟。经历了几次这样的惊吓以后,弟弟开始入睡困难,一放下就哭。虽然我们当时尽量照顾姐姐的情绪,经常单独带她出去玩,跟她说弟弟很爱她,但是一岁半的孩子真的很难控制自己行为。现在四岁半的姐姐已经知道保护弟弟了,昨天回来还跟我说一个同学拿着剪刀去剪弟弟。她一看到立刻跑过去挡在弟弟前面。老师也多次跟我说女儿是个很棒的姐姐。可是那时候只有一岁半的姐姐却成为了弟弟最主要的压力来源。我还记得弟弟五个月大的时候。一家人在床上玩闹。姐姐跳上跳下,热闹的很。弟弟在一旁羡慕地看着她,两条腿也开始动了起来,似乎也想要像姐姐那样上窜下跳。可是他很快意识到自己完全没有办法做到。一刹那,弟弟放声大哭起来。我把他抱到另外一个房间,搂在怀里,又是放摇篮曲,又是轻轻摇晃,用尽各种办法,两个小时过去,孩子依旧不能平静下来。按照丹尼尔教授的标准,弟弟的表现应该是过度焦虑了。发现自己的孩子有过度焦虑的症状该怎么办?首先请不要慌张。父母的镇定是帮助孩子恢复正常所最需要的。应激失调最佳的治疗阶段是一岁以前。一旦发现问题,请尽早处理。另外,如果以上症状伴随有其他表现,比如说发育迟缓,最好找专家咨询排除其它问题。照顾一个应激失调婴儿的难度远远大于一般婴儿。父母可能需要额外的帮手。但是请相信只要一家人齐心协力,在大海中颠簸的小船一样能到达幸福的彼岸。而且,因为过度焦虑的孩子身体里的可的松浓度比较高,这种孩子一旦得到很好的情绪调控力,往往会表现出更强的学习能力和领导能力。在“生而焦虑”一书中,丹尼尔.齐廷教授告诉我们,人天生有情绪调节能力,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 在面对压力的时候,拥抱会让我们安静下来。2. 面对压力的时候,人体会分泌催产素(放松素)来对抗可的松(紧张素)。有意思的是,催产素在母乳喂养的时候会出现分泌高峰。3. 甜食可以帮助我们放松紧张的神经(甜食对健康的负面影响太大,这一招请慎用)。4. 吸吮动作本身也可以缓解压力(孩子吸吮手指或者安抚奶嘴)。如图:过度焦虑的婴儿可以通过四种办法缓解焦虑我当时还没有机会读到他的书。只是按照自己出于本能的想法,开始给弟弟大量的母乳喂养。那段时间每天中午我都会把弟弟搂在怀里,让他吃着奶沉沉睡去。我就靠在被子上,一直抱着他,自己也困的眼皮打架。现在想起来,我的本能行为正好给予了弟弟最好的愈疗措施:拥抱和母乳喂养,让弟弟分泌了大量的放松素去中和他体内的紧张素。记得当初我跟一个好朋友说起自己给弟弟奶睡的事情,很是被鄙视了一把。什么年代了,怎么还用老办法?说好的科学育儿呢?说好的培养孩子独立性呢?没想到,当初以为“不科学”的方法,现在回想起来,用在过度焦虑的小宝宝身上,却是最科学的。科学的家庭教育永远离不开最重要的一条:“温暖和爱”。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新宝妈那些事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育儿故事、育儿常识、育儿心得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当幼儿出现了焦虑的现象,家长们该怎么办?当幼儿出现了焦虑的现象,家长们该怎么办?蘑菇辣妈百家号当他们随和的,冒险的宝宝变成一个紧密,不安全的孩子时,许多父母都会吃惊。毕竟,谁会想到一个这么年轻的孩子会如此焦虑?如果你离开房间一分钟,你的孩子可能会悲伤地哭泣,从陌生人身上缩小,或者在烟花和其他响亮的声音中几乎跳出他的皮肤。由于这些反应可能对你而言令人不安,它们都表明你的孩子的发展正常。一些焦虑和恐惧是幼儿认知和情绪发展的正常和预期的一部分。从他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巨大的,可怕的世界,你的孩子走向独立的每一步都带着同样的恐惧心理。当你的孩子探索周围的世界时,他也发现事情可能会出错:家猫搔痒。玩具抢夺玩具。父母有时候会一次消失几个小时。随着他的思维过程变得越来越复杂,他还能够想象出许多涉及日常物品(例如阴险的吸尘器和浴缸排水沟)以及想象中的威胁(床下的怪物)的恐怖场景。更重要的是,随着孩子对周围环境的调节变得更好,他开始对几个月前几乎不知道的压力做出反应。正如成年人的情绪问题很少局限于一个地区一样,儿童因许多不同的原因而感到焦虑。你的孩子可能会有陌生的焦虑感,现在触发他可以分辨熟悉的脸和陌生人之间的区别。通常在大约10个月时开始出现的分离焦虑在蹒跚学步中也是正常的和常见的。你的孩子也可能会特别害怕某些东西,比如昆虫或水。如果你以前的无所畏惧的孩子突然害怕邻居的狗,恐怕可能是由于一个实际的事件而产生的 - 你的幼儿可能被一个ra pup的小狗撞倒(一个可能在他日益复杂的大脑中持续数周的图像)。幼儿也很难从现实中挑出幻想,所以这种恐惧可能是由他自己的想象力引起的,或者是由于睡前阅读“三只小猪”的大灰狼而引发的。请记住,你的孩子第一次遇到很多事情。这个世界是一个大而复杂的地方,所以有一点忧虑(甚至是很多)是正常的。他的焦虑几乎肯定会随着他的成熟而消失,与周围的世界变得更加舒适,并开始对他的感受获得更多的控制。该怎么办如果有什么东西让你的孩子成为了威士忌,按照你的直觉告诉你 - 拥抱并安抚她。保持亲近,以帮助她感到安全。但不要停在那里。要帮助你的幼儿解决她的恐惧,要有创意。这些提示可以帮助:承认恐惧。例如,幼儿的一些焦虑 - 例如害怕失去你 - 是完全正常的,否认它们是不现实的。比如,在你冲上洗手间之前,对她说,“我知道当你看不到我时,它会吓到你,但我会一直确保你在一个安全的地方。”准备好她 如果你的小孩在遇到新人或进入新地方时胆怯,请提前解除她的恐惧。例如,当你去参加生日派对或游戏小组时,请告诉她在那里认识的人,并提及她可能遇到的新人。慢慢来。对任何人来说,过渡都很困难,但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尤其如此 不要让你的孩子进入陌生的环境,或让陌生的人在她的脸上行动,试试慢的方法。例如,当你将她放入沙箱中时,如果她冻结起来,请和她一起爬过去,让她从你膝盖上的安全处进行筛选和铲取。一旦她舒服,可以在她旁边玩几分钟,然后移动到沙箱边缘(一直在轻松地说话)。最后,让自己坐在几英尺远的长椅上。实践分离。使用一点角色扮演教孩子如何处理你的缺席。当她休息时,并以一个好玩的心情,设置厨房计时器一分钟,并退出房间。要求她守时钟,钟声一响,就重新出现。(如果看着你离开,太难了,你留下来,让她离开。)随着她的信心增长,慢慢地延长你分开的时间。这个练习可以帮助你的孩子理解顺序,所以下次你分开时,她会掌握事件的顺序:你离开,时间流逝,你回来。知道该期待什么会使这段时间更容易分开。说再见。如果典型的离开标志着你的幼儿嚎叫着痛苦,当她专注时可能会偷偷溜走。不要这样做。这可能只会让她更难缠,因为她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你会在没有通知的情况下消失。相反,给她一些时间来解决,然后快速,高兴地说再见。(扩展,折磨道别- “妈妈会想你这么多!” -只是让矸更难。)别忘了给你的孩子一个时间框架了。告诉她,“妈妈现在必须走了,但你吃完午饭后,我会回来,并打盹。”给她一个“ 爱”。最喜欢的毛绒玩具,毛绒玩具或其他毛绒玩具已经通过白天的分离和夜间的恐惧来安慰许多孩子。如果你的孩子喜欢某个特定的东西,鼓励这种依恋,那么当她拥抱在怀里的时候,那个大的坏的世界就会显得不那么可怕。帮助她战斗她的恶魔。当你的蹒跚学步者做恶梦时,向她保证这不是真的,不管它看起来多么生动。抓住她,揉搓她,留在她身边,直到她平静下来睡觉。如果她年纪大了,可以清楚地说出她在恶梦中发生的事情,那么在白天讨论它(当它看起来不那么可怕时)。问:“你觉得你可以在可怕的梦中帮助自己做些什么?” 例如,如果一个吓人的人正在追她,她建议她让警察追赶这个人。如果你的孩子认为这个坏人可以飞行,穿墙而过,或者反抗自己保护自己的能力,那就用一点“魔法思维”吧。在睡觉时,挥动魔杖来抵挡恶棍并保护她免受伤害。不要求韧性。有些家长在孩子准备好之前就要求孩子独立,但这种策略几乎肯定会适得其反。例如,如果你压迫你害怕的孩子在操场上滑下去,不仅会让她感觉不舒服,她还会担心你和滑梯。让她自然地发展自主性 - 并按照自己的步调。接受你的孩子的本性。每个孩子都有气质 - 或天生的个性 - 有的只是自然焦虑。不要指望你的小孩像她无所畏惧的兄弟姐妹或其他你认识的孩子。你的孩子可能对某些事情总是很敏感,没关系。你的角色是接受她,帮助她找到应对恐惧的方法。耐心一点。如果你的孩子感到害怕或焦虑,告诉她你在那里帮助她度过,即使这意味着你不得不放弃你正在做的一切。在忙碌的工作中抽出时间安慰孩子,直到她感觉好一些,这对帮助她感到安全有很大的帮助。这种安全感可以帮助孩子更自信地面对恐惧和焦虑。树立一个好榜样。你的孩子从你身上得到线索 - 如果你在夜间发生事故时跳跃,在演奏时盘旋,或者宣布“你现在安全 - 妈妈在这里”,每次她面临挑战时,你都会强化觉得有什么可怕的,而且你是唯一能保护她的人。另一方面,如果你自信而冷静地接近新的情况,她最终也会学会这样做。因为幼儿如此强烈地感觉到事情,即使正常的焦虑也可能会让你感到极度。一般来说,幼儿的恐惧只有在使她不动,打扰睡眠模式,引起胃痛等身体症状,抑制了家人朋友的享受的情况下,才引起人们的关注。如果您的孩子尽管努力仍然焦虑不安,请咨询她的医生或专门从事幼儿工作的精神保健医生。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蘑菇辣妈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每日分享0-6岁宝宝的育儿知识!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你的焦虑让孩子变得更糟_网易新闻
你的焦虑让孩子变得更糟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你的焦虑让孩子变得更糟)
    下面这些情景,相信你一定很熟悉:“我娃特别爱吃糖,她的牙齿会不会长大窟窿啊?”  “我儿子不爱写作业,爱看动画片,打游戏,这可怎么办啊?他的人生还有前途吗?”  “咦,你看人家别的小孩都会爬了,会说话了,我家宝宝咋还不会呢?”  孩子就在焦虑妈妈的这种担忧、放大缺点中,以及没有安全感的比较中成长  着。我们下面就按焦虑妈妈的类型  来分析,妈妈的焦虑会给孩子带  来哪些影响?1会让孩子变得身心脆弱  严重洁癖+照顾狂这种过度担心式的焦虑会让孩子越来越脆弱。我一个朋友上大学时也不怎么爱收拾宿舍,可有了孩子之后,你一进她的家门,绝对会闻到浓浓的消毒剂的味道。她甚至会一边跟我聊天,一边不停地从孩子手里抢过玩具来,用蘸了酒精的抹布擦拭。  陪她一起做饭,翻开她家的冰箱,各种有机食品琳琅满目,还有进口的脱脂奶酪、核桃油、浓缩果汁等等。做辅食的工具更是一应俱全,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她淘不来的。而且她还让朋友从全国各地代购来各种营养素及补剂,恨不得把全世界最有营养的东西都塞进孩子嘴里。  这就是典型的,过度担心和焦虑的妈妈。恨不得把全世界最好的都拿来给孩子,却又总是觉得做的还不够好。整天在我是不是个好母亲上,纠结很长时间。  而这种妈妈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影响呢?  这种妈妈整天想的是“你不要生病”“你不要不听话”“你不要……”。她完全觉察不到孩子真实的感受,因为她被担心和焦虑的情绪缠绕着,所有的专注力都在目标里,想为孩子扫除那些阻碍,而孩子是要追求跟父母的感受连接的,很容易造成孩子拼命去创造出妈妈担心的那个结果,在那个点上孩子的情绪才得到妈妈的照料,孩子才感受到妈妈的爱。  这也是为何你担心的越多,就容易把担心的事情变成真。  而且因为过多保护,再加母亲焦虑情绪的传染,孩子会得“脆弱儿综合症”,因为你的焦虑会使得孩子的免疫力和耐受力下降,从而影响到身心的发展,变成一个身体和心理都脆弱的孩子。2 让孩子变得不自信或特别叛逆  苛求完美,着眼于孩子的缺点这种焦虑会让孩子变得不自信或特别叛逆。著名亲子教育专家海文颖曾说:“父母没有接纳力,孩子没有幸福力”。而妈妈拥有接纳力,才能成就孩子一生的幸福。因为被孩子认为最重要的人接纳,他才能学会接纳自己,相信自己,觉得自己足  够好,这样才有充足的空间激发自己  的内在动力,去获取人生的幸福。  经常遇到一些咨询者,大多是妈妈,在聊天的过程中,我发现她们总是不停地在强调孩子的缺点,甚至会不自觉地将其放大数倍。从她们的讲述过程中,我看到了一个过度焦虑的妈妈和一个疲惫无力的孩子。  孩子们的优秀我们视而不见,觉得理所当然,却用高倍数的放大镜去放大孩子有待成长的特点。而且她们总喜欢用世俗的标准,比如:听话、外向、成绩优秀来要求自己的孩子。从而总觉得孩子问题多多,孩子不够优秀。  结果孩子就在力求完美的爸爸妈妈的指责中不断地接受负面的信息,把自己定格在不良的程序中:“我是不行的,我是不好的。”或者过分叛逆,我就是不想成为你说的那个样子,把不好的一面变得更加不好。  何苦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征和人生之路,成功的路有千万条,外向的人难道就比内向的更容易成功?  这种焦虑的来源于良好的愿望和无尽的爱,本来出发点是好的却情不自禁地对孩子产生攻击性。从而让孩子感受不到你的爱。  所以,请试着接纳你的孩子,学会共情,学会倾听,学会赞扬孩子的优点,弱化孩子的缺点。给予孩子充足的空间激发自己的内在力,要知道他就是他,和所有人都不一样。 3让孩子有压力甚至厌学抑郁  还有一种妈妈孩子打娘胎开始就进行教育了,听莫扎特、贝多芬,生出来后小小年纪就给背古诗,再后来就是各种特长班,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还以多才多艺为理由,逼迫孩子学习自己根本不感兴趣的东西。  其实,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让孩子学一些东西没错,但前提是孩子是否感兴趣?你越逼迫,孩子就会越厌恶学习。我们不要把自己未经的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逼着他们去实现我们当初的遗憾。也不要看似让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结果却真的在起跑线就输了!  国外心理学研究证实,焦虑的妈妈比一般的妈妈对宝宝更为严厉,并且很少表扬宝宝或与宝宝的意见一致。而被焦虑的妈妈抚养的宝宝会对疼痛更加敏感、不愿参加有风险性的游戏,更愿意接受弱小角色。焦虑的妈妈也会偏向于认为宝宝在面对任务时会有焦虑,从而暗示宝宝回避任务。
  所以,也许你的焦虑,正让你的孩子变得敏感脆弱、没有安全感、没自信、不接纳自己或者更加叛逆,认为妈妈有神经质,从而影响亲子关系。  那么就请你学着放下焦虑,不要把你良好的愿望和无尽的爱,变成对孩子最有杀伤力的武器。 (涵涵妈)作 者 介 绍  涵涵妈,高级育婴师,推崇接地气儿的育儿理念,传播最实用的育儿方法。拥有个人微信  公众号“我们仨”。
(原标题:你的焦虑让孩子变得更糟)
本文来源:舜网-都市女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小孩长期处在恐惧、惊慌、焦虑、中会怎样_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小孩长期处在恐惧、惊慌、焦虑、中会怎样
小孩子长期处于这么一个生活环境下容易出现心理障碍。建议家人尽量进行干预,及时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舒适的家庭环境,鼓励孩子可以选择深呼吸,肌肉放松等缓解紧张,通过聊天运动等宣泄不良情绪。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 百度拇指医生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由于网上问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时当面咨询医生
向医生提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焦虑过度有什么症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