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动态:如何理性的选择让你清楚地知道你是错的, 感性让你不屑一顾的将错就错。什么意思?

理性让你清楚地知道你是错的,感性让你不屑一顾的将错就错。_百度知道
理性让你清楚地知道你是错的,感性让你不屑一顾的将错就错。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路盛味道知道合伙人
获赞数:11
擅长:暂未定制
聪明就是这样要理性一定要理性,只有这样才能不至于太被动,才有更多美好的可能。
热心网友知道合伙人
不撞南墙不回头。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关于科技主题的论文》_优秀作文 300字|500字|600字|800字|1000字_作文一二三
作文一:《关于科技的论文》700字关于科技的论文
关于科技的论文:
1关于科技的论文的基本要求
1)论文应署名作者原创的最新研究成果。无剽窃内容,不涉及泄密问题;无作者署名纷争,不存在一稿两投。
2)论文要素齐全,按顺序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邮政编码、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正文、参考文献、英文部分(英文题目、拼音作者姓名、英文作者单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并在首页的地脚处注明投稿日期;基金项目和项目编号;第一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职称与学位、主要研究方向、E-mail地址和联系电话)。
3)投稿应采用word文档,电子文本(可发电子邮件),版心要求5号字体的45行×46字(每篇文章除题区占空约12行),以刊发4个版面的论文为主。撰写的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述严谨、数据充分可靠、图表设计合理、文字简明通顺,具有科学性和可读性。
2关于科技的论文的写作指南(书写格式)
2.1题名题名一般不超过22字,可根据具体情况编写副标题,严禁使用非公知公认的字符缩写作为标题。
2.2作者署名作者必须是该论文科研成果的直接参加者和责任者。
2.3作者单位写名单位全称,署名到院、系,并写明单位所在省市的邮政编码。
2.4关键词根据研究讨论的重点内容选取3,8个,不得少于3个,按学科级别从上至下排列。中英文关键词应保持完全一致。
2.5中图分类号根据文章内容的学科分类,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查找。交叉学科可选用2个。
作文二:《关于动物科技的论文》4700字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
题目:羊布氏杆菌病诊断与防治养殖系毕业论文
学生姓名:王春柳
专    业:动物防疫与检疫
所在班级:动检091班
指导教师:刘正平
2012年 5 月
摘要 ...................................................................................................... 1
前言 ...................................................................................................... 2
1布病基本概述 ................................................................................... 2
1.1病原 ................................................................................................ 2
1.2传播途径 ........................................................................................ 2
1.3易感动物 ........................................................................................ 2
1.4流行特点 ........................................................................................ 2
1.5病症及病变 .................................................................................... 3
2羊布氏杆菌病的防治 ........................................................................ 3
2. 1发病特点 ....................................................................................... 3
2. 2临床症状及病变 ............................................................................ 3
2. 3诊断 ............................................................................................... 3
2.3.1临床诊断 ..................................................................................... 3
2.3.2实验室诊断 ................................................................................. 3
2.4病防治方法 .................................................................................... 4
3 结论 .................................................................................................. 4
参考文献 .............................................................................................. 4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传染病。牲畜布鲁氏菌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产仔季节为多,患病母畜主要症状是流产,流产的胎儿大多为死胎,可发生胎衣不下及子宫炎,还有的病猪产出弱胎、木乃伊胎。公猪主要症状是睾丸炎和附睾炎,一侧或两侧疼痛性肿大,有的极为明显。有的病状较急,局部有热痛,并伴有全身症状。有的病猪睾丸发生萎缩,硬化,甚至性欲减退或丧失配种能力。无论公、母猪都可能发生关节炎,大多发生在后肢,偶见于脊柱关节。下面通过布病基本概述、羊布病的发病特点、病症和防治进行阐述。
关键词: 传染病;布氏菌病;人兽共患;流产
羊布病全球分布,每年上报WHO的病例数愈50万。地中海地区、亚洲及中南美洲
为高发地区。国内多见于内蒙、东北、西北等特区,全国104个疫区均达到基本控制标准,但90年代以来,散发病例以30%~50%的速度增加,个别地区还发生暴发流行。布病是人畜共患病,可以由染疫病畜直接感染人,据报道羊布病感染人的几率明显高于其它家畜。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的一份报告显示,进入21世纪之后,布氏杆菌的发病人数激增,到2009年,布氏杆菌病的发病人数达到37104人,是1992年的169倍。因此我国加强了对羊布病的防治技术能力的提高。
1布病的基本概述
1.1病原
布氏杆菌是革兰氏阴性需氧杆菌。分类上为布氏杆菌属。本属细菌为非抗酸性,
无芽胞,无荚膜,无鞭毛,呈球杆状。组织涂片或渗出液中常集结成团,且可见于细胞内,培养物中多单个排列。布氏杆菌属有6个种,即牛种、羊种、猪种、绵羊种、犬种和沙林鼠种,前5种感染家畜。布氏杆菌在土壤、水中和皮毛上能存活几个月,一般消毒药能很快将其杀死。 病原为布氏扦菌。它存在于病畜的生殖器官、内脏和血液。该菌对外界的抵抗力很强,在干燥的土壤中可存活37d,在冷暗处和胎儿体内可存活6个月。1%来苏尔,2%的福尔马林,5%的生石灰水15min可杀死病菌。
1.2传播途径
布氏杆菌可经消化道、呼吸道、生殖系统黏膜及损伤甚至未损伤的皮肤等多种途
径传播,通过接触或食入感染动物的分泌物、体液、尸体及污染的肉、奶等而感染;蜱叮咬也可传播本病。如牛羊群共同放牧,可发生牛种和羊种布氏杆菌的交叉感染。动物布氏杆菌可传给人类,但人传人的现象较为少见。
布氏杆菌首先感染家畜。家畜临床表现不明显。但怀孕的母畜则极易引起流产或
死胎,所排出的羊水、胎盘、分泌物中含大量布氏杆菌,特别有传染力。而其皮毛,尿粪,奶液中均有此菌。排菌可长达三个月以上。人通过与家畜的接触,服用了污染的奶及畜肉,吸入了含菌的尘土或菌进入眼结合膜等途径,皆可遭受感染。
1.3易感动物
然后是布病的发生与牲畜的自身情况的关系,家畜中羊、牛、猪易感。母畜比
公畜、成年畜比幼年畜发病多。在母畜中,第一次妊娠母畜发病较多。
1.4流行特点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家畜生产季节后的春、夏季多发。母羊较公羊易感
性高,性成熟后对本病极为易感。消化道是主要感染途径,也可经配种感染,羊群一旦感染此病,主要表现是孕羊流产,开始仅为少数,以后逐渐增多,严重时可达半数
以上,多数病羊流产1次。
1.5症状及病变
剖检常见的病变是胎衣部分或全部呈黄色胶样浸润,其中有部分覆有纤维蛋白和
脓液,胎衣增厚并有出血点。流产胎儿主要为败血症病变,浆膜与黏膜有出血点与出得病时,可发生化脓性坏死性睾丸炎和附睾炎,睾丸肿大,后期睾丸萎缩。
2羊布氏杆菌病的防治
2.1发病特点
该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病畜及带菌动物,最危险的是受感染的妊娠母畜,在流产和
分娩时,将大量病原随胎儿、胎水和胎衣排出。本病主要通过采食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经消化道感染。经皮肤、黏膜、呼吸道以及生殖道(交配)也能感染。与病羊接触、
加工病羊肉而不注意消毒的人也易感本病。本病不分性别年龄,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母羊较公羊易感性高,性成熟极为易感,消化道是主要感染途径,也可经配种感染。羊群一旦感染此病,首先表现孕羊流产。开始仅为少数,以后逐渐增多,严重时可达半数以上,多数病羊流产一次。
2.2临床症状及病变
多数病例为隐性感染。怀孕羊主要症状是发生流产,但不是必有的症状。流产发
生在怀孕后的3~4个月。有时患病羊发生关节炎和滑液囊炎而致跛行;公羊发生睾丸炎;少部分病羊发生角膜炎和支气管炎。
本病常不表现症状,而首先被注意到的症状是流产。流产前食欲减退、口渴、萎
顿、阴道流出黄色黏液。流产多发生于怀孕后的第三个月、第四个月。流产母羊多数胎衣不下,继发子宫内膜炎,影响受胎。公羊表现睾丸炎,睾丸上缩,行走困难,拱背,饮食减少,逐渐捎瘦,失去配种能力。其它症状可能还有乳房炎、支气管炎、关节炎等。
2.3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流产胎儿及胎膜的变化即可确诊。目前最常用的诊断
方法是血清学诊断,其中以平板凝集试验或试管凝集试验为准。
2.3.1临床诊断
通过公畜的疼痛性肿大、变形,母畜的胎衣滞留、流产等病症可初步诊断。
2.3.2实验室诊断
血清免疫学检查:①血清凝集试验:单份血清凝集效价1:l60以上,或双份血清效价递增者有诊断意义。②补体结合试验:病后3周呈阳性反应。③荧光抗体染色检查、反向间接血凝试验等阳性有利于早期诊断。④抗人球蛋白试验:用于凝集试验阴
性者。⑤布鲁菌素皮试阳性(用于未接种过布鲁菌苗者:适用于流行病学调查。
2.4防治方法
目前,本病尚无特效的药物治疗,只有加强预防检疫。①定期检疫。羔羊每年断乳后进行一次布氏杆菌病检疫。成羊两年检疫一次或每年预防接种而不检疫。对检出的阳性羊要捕杀处理,不能留养或给予治疗;②免疫接种。当年新生羔羊通过检疫呈阴性的,用“猪2号弱毒活菌苗”饮服或注射。羊不分大小每只饮服500亿活菌。疫苗注射,每只羊25亿菌,肌肉注射。
羊群受感染后无治疗价值,发病后羊群防治措施是用试管凝集反应或平板凝集反应进行羊群检疫,发现呈阳性和可疑反应的羊均应及时隔离,以淘汰屠宰为宜,严禁与假定健康羊接触。必须对污染的用具和场所进行彻底消毒;流产胎儿、胎衣、羊水和产道分泌物应深埋。凝集反应阴性羊用布氏杆菌猪型2号弱毒菌或羊型5号弱毒苗进行免疫接种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传染病,危害与影响很大,作为二类动物疫病,一旦发现该病,必须立即进行相关处理,否则会造成布病的地方性流行,甚至危害周边人类的健康。布病的流行有一定的规律。一般情况下,牧区感染率高于农区,农区高于城镇。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等传播给动物和人,主要侵犯消化系统运动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各个系统。引起羊睾丸炎、附睾炎、子宫内膜炎等。人群普遍易感,并可重复感染或慢性化。本病没有特效药只能进行预防,所以预防本病意义尤为重要,加强布病的检疫是本病防治的有效。
[1] 马沛然,中国畜牧兽医文摘选集 乌拉盖水库 [J].中国农垦2005,检疫版,第89页
[2] 胡德荣 ,健康报  复发性流产发病机制被发现[N].2000,第三版
[3] 毕俊怀,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动物科学研究中国动物学会会议[C].1981,08:30
[4] 凤凌飞,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内蒙古的历史分布和现状调查[A].1999,第3条
[5] 王站文,畜牧兽医科技信息,防疫站[M].2005,第4期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
2012届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评审表
作文三:《关于科技论文的写作》13300字写文之前,静下来看看! ------关于英文科技论文写作
英文科技论文写作是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必需的技能。一般而言,发表在专业英语期刊上的科技论文在文章结构和文字表达上都有其特定的格式和规定,只有严格遵循国际标准和相应刊物的规定,才能提高所投稿件的录用率。
撰写英文科技论文的第一步就是推敲结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即采用IMRaD形式(Introduction,Materials and Methods,Results,and Discussion),这是英文科技论文最通用的一种结构方式。          IMRaD结构的逻辑体现在它能依次回答以下问题:
Introduction(引言):研究的是什么问题?
Materials and Methods(材料和方法):怎样研究这个问题?
Results(结果):发现了什么?
Discussion(讨论):这些发现意味着什么?
按照这个结构整体规划论文,有一个方法值得借鉴,即剑桥大学爱席比教授提出的“概念图”。首先在一张大纸上(A3或A4纸,横放)写下文章题目(事先定好题目很重要),然后根据IMRaD的结构确定基本的段落主题,把他们写在不同的方框内。你可以记录任何你脑海中闪现的可以包括在该部分的内容,诸如段落标题、图表、需要进一步阐述的观点等等,把它们写在方框附近的圈内,并用箭头标示它们的所属方框。画概念图的阶段也是自由思考的阶段,在此过程中不必拘泥于细节。哪些东西需要包括进文章?还需要做哪些工作,是找到某文献的原文,还是补画一张图表,或者需要再查找某个参考文献?当你发现自己需要再加进一个段落时就在概念图中添加一个新框。如果你发现原来的顺序需作调整,那就用箭头标示新的顺序。绘制概念图的过程看似儿童游戏,但其意义重大,它可以给你自由思考的空间,并通过图示的方式记录你思维发展的过程。这便是写论文的第一步:从整体
考虑文章结构,思考各种组织文章的方法,准备好所需的资料,随时记录出现的新想法。采用这个方法,不论正式下笔时是从哪一部分写起,都能够能做到大局不乱。
英文科技论文的基本格式包括:
Title-论文题目
Author(s)-作者姓名
Affiliation(s) and address(es)-联系方式
Abstract-摘要
Keywords-关键词
Body-正文
Acknowledgements-致谢,可空缺
References-参考文献
Appendix-附录,可空缺
Resume-作者简介,视刊物而定
其中正文为论文的主体部分,分为若干章节。一篇完整的科技论文的正文部分由以下内容构成:
Introduction-引言/概述
Materials and Methods-材料和方法
Results-结果
Discussion-讨论
Conclusions-结论/总结
下面对科技论文主要构成部分的写法和注意事项进行详细介绍。
1.Title(论文题目)
由于只有少数人研读整篇论文,多数人只是浏览原始杂志或者文摘、索引的论文题目。因此须慎重选择题目中的每一个字,力求做到长短适中,概括性强,重点突出,一目了然。
论文题目一般由名词词组或名词短语构成,避免写成完整的陈述句。在必须使用动词的情况下,一般用分词或动名词形式。题目中介词、冠词小写,如果题目为直接问句,要加问号,间接问句则不用加问号。
具体写作要求如下:
(1)题目要准确地反映论文的内容。作为论文的“标签”,题目既不能过于空泛和一般化,也不宜过于繁琐,使人得不出鲜明的印象。为确保题目的含义准确,应尽量避免使用非定量的、含义不明的词,如“rapid”,“new”等;并力求用词具有专指性,如“a vanadium-iron alloy”明显优于“a magnetic alloy”。
(2)题目用语需简练、明了,以最少的文字概括尽可能多的内容。题目最好不超过10 ~ 12个单词,或100个英文字符(含空格和标点),如若能用一行文字表达,就尽量不要用2 行(超过2行有可能会削弱读者的印象)。在内容层次很多的情况下,如果难以简短化,最好采用主、副题名相结合的方法,主副题名之间用冒号(:)隔开,如:Importance of replication in microarray gene expression studies: statistical methods and evidence from repetitive CDNA hybridizations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0, 97(18): 9834 ~ 9839),其中的副题名起补充、阐明作用,可起到很好的效果。
(3)题目要清晰地反映文章的具体内容和特色,明确表明研究工作的独到之处,力求简洁有效、重点突出。为表达直接、清楚,以便引起读者的注意,应尽可能地将表达核心内容的主题词放在题名开头。如The effectiveness of vaccination against in healthy, working adults (N Engl J Med, 1995, 333: 889-893)中,如果作者用关键词vaccination作为题名的开头,读者可能会误认为这是一篇方法性文章:How to vaccinate this population? 相反,用effectiveness作为题名中第一个
主题词,就直接指明了研究问题:Is vaccination in this population effective? 题名中应慎重使用缩略语。尤其对于可有多个解释的缩略语,应严加限制,必要时应在括号中注明全称。对那些全称较长,缩写后已得到科技界公认的,才可使用。为方便二次检索,题名中应避免使用化学式、上下角标、特殊符号(数字符号、希腊字母等)、公式、不常用的专业术语和非英语词汇(包括拉丁语)等。
(4)由于题目比句子简短,并且无需主、谓、宾,因此词序就也变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如果词语间的修饰关系使用不当,就会影响读者正确理解题目的真实含意。例如:Isolation of antigens from monkeys using complement-fixation techniques,可使人误解为“猴子使用了补体结合技术”。应改为:Using complement-fixation techniques in isolation of antigens from monkeys,即“用补体结合技术从猴体分离抗体”。
2.Author(s)(作者姓名)
按照欧美国家的习惯,名字(first name) 在前,姓氏(surname / family name / last name) 在后。但我国人名地名标准规定,中国人名拼写均改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姓在前名在后。因此,若刊物无特殊要求,则应按我国标准执行。如果论文由几个人撰写,则应逐一写出各自的姓名。作者与作者之间用空格或逗号隔开。例如: Wan Da, Ma Jun。
3.Affiliation(s) and address(es)(联系方式)
在作者姓名的下方还应注明作者的工作单位,邮政编码,电子邮件地址或联系电话等。要求准确清楚,使读者能按所列信息顺利地与作者联系。例如:
Neural Network-Based Adaptive Controller Design of Robotic Manipulators with an Observer
Sun Fuchun Sun Zengqi
Dep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ate Key Lab of Intelligent Technology & Systems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P.R.China
Email: sfc@s1000e.cs.tsinghua.edu.cn
也有刊物在论文标题页的页脚标出以上细节,在论文最后附上作者简介和照片。
4.Abstract(摘要)
摘要也称为内容提要,是对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其作用主要是为读者阅读、信息检索提供方便。
摘要不宜太详尽,也不宜太简短,应将论文的研究体系、主要方法、重要发现、主要结论等,简明扼要地加以概括。
摘要的构成要素:
研究目的——准确描述该研究的目的,说明提出问题的缘由,表明研究的范围和重要性。         研究方法——简要说明研究课题的基本设计,结论是如何得到的。
结果——简要列出该研究的主要结果,有什么新发现,说明其价值和局限。叙述要具体、准确并给出结果的置信值。
结论——简要地说明经验,论证取得的正确观点及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是否还有与此有关的其它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是否可推广应用等。
摘要的基本类型:
摘要主要有两大类:资料性摘要(informative abstract),说明性摘要(descriptive abstract),还有一种为二者的结合,称为结合型。一般刊物论文所附摘要都属于这两类。另有结构型的摘要,遵循一定的格式和套路,便于计算机检索。
说明性摘要——只向读者指出论文的主要议题是什么,不涉及具体的研究方法和结果。它一
般适用于综述性文章,也用于讨论、评论性文章,尤以介绍某学科近期发展动态的论文居多。
资料性摘要——适用于专题研究论文和实验报告型论文,它应该尽量完整和准确地体现原文的具体内容,特别强调指出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结论等。这类摘要大体按介绍背景、实验方法和过程、结果与讨论的格式写。
结合型摘要——是以上两种摘要的综合,其特点是对原文需突出强调的部分做出具体的叙述,对于较复杂,无法三言两语概括的部分则采用一般性的描述。
结构性摘要——随着信息科学和电子出版物的发展,近年来又出现了一种新的摘要形式即结构性摘要。这类摘要先用短语归纳要点,再用句子加以简明扼要的说明,便于模仿和套用,能规范具体地将内容表达出来,方便审稿,便于计算机检索。
摘要的撰写要求:
(1)确保客观而充分地表述论文的内容,适当强调研究中创新、重要之处(但不要使用评价性语言);尽量包括论文中的主要论点和重要细节(重要的论证或数据)。
(2)要求结构严谨、语义确切、表述简明、一般不分段落;表述要注意逻辑性,尽量使用指示性的词语来表达论文的不同部分(层次),如使用“We found that...”表示结果;使用“We suggest that...”表示讨论结果的含义等。
(3)排除在本学科领域方面已成为常识的或科普知识的内容;尽量避免引用文献,若无法回避使用引文,应在引文出现的位置将引文的书目信息标注在方括号内;不使用非本专业的读者尚难于清楚理解的缩略语、简称、代号,如确有需要(如避免多次重复较长的术语)使用非同行熟知的缩写,应在缩写符号第一次出现时给出其全称;不使用一次文献中列出的章节号、图、表号、公式号以及参考文献号。
(4)要求使用法定计量单位以及正确地书写规范字和标点符号;众所周知的国家、机构、专用术语尽可能用简称或缩写;为方便检索系统转录,应尽量避免使用图、表、化学结构式、数学表
达式、角标和希腊文等特殊符号。
(5)摘要的长度:ISO规定,大多数实验研究性文章,字数在1000~5000字的,其摘要长度限于100~250个英文单词。
(6)摘要的时态:摘要所采用的时态因情况而定,应力求表达自然、妥当。写作中可大致遵循以下原则:①介绍背景资料时,如果句子的内容是不受时间影响的普遍事实,应使用现在式;如果句子的内容为对某种研究趋势的概述,则使用现在完成式。②在叙述研究目的或主要研究活动时,如果采用“论文导向”,多使用现在式(如:This paper presents...);如果采用“研究导向”,则使用过去式(如:This study investigated...)。③概述实验程序、方法和主要结果时,通常用现在式,如:We describe a new molecular approach to analyzing ...。④叙述结论或建议时,可使用现在式、臆测动词或may, should, could等助动词,如:We suggest that climate instability in the early part of the last interglacial may have...。
(7)摘要的人称和语态:作为一种可阅读和检索的独立使用的文体,摘要一般只用第三人称而不用其他人称来写。有的摘要出现了“我们”、“作者”作为陈述的主语,这会减弱摘要表述的客观性,有时也会出现逻辑上讲不通。由于主动语态的表达更为准确,且更易阅读,因而目前大多数期刊都提倡使用主动态,国际知名科技期刊“Nature”,“Cell“等尤其如此。
5.Keywords(关键词)
关键词是为了满足文献标引或检索工作的需要而从论文中取出的词或词组。国际标准和我国标准均要求论文摘要后标引3~8个关键词。关键词既可以作为文献检索或分类的标识, 它本身又是论文主题的浓缩。读者从中可以判断论文的主题、研究方向、方法等。关键词包括主题词和自由词两类:主题词是专门为文献的标引或检索而从自然语言的主要词汇中挑选出来的,并加以规范化了的词或词组;自由词则是未规范的即还未收入主题词表中的词或词组。关键词以名词或名词短语居多,如果使用缩
略词,则应为公认和普遍使用的缩略语,如IP、CAD、CPU,否则应写出全称,其后用括号标出其缩略语形式。
6.Introduction(引言)
引言位于正文的起始部分,主要叙述自己写作的目的或研究的宗旨,使读者了解和评估研究成果。主要内容包括:介绍相关研究的历史、现状、进展,说明自己对已有成果的看法,以往工作的不足之处,以及自己所做研究的创新性或重要价值;说明研究中要解决的问题、所采取的方法,必要时须说明采用某种方法的理由;介绍论文的主要结果和结构安排。
写作要求如下:
(1)尽量准确、清楚且简洁地指出所探讨问题的本质和范围,对研究背景的阐述做到繁简适度。
(2)在背景介绍和问题的提出中,应引用“最相关”的文献以指引读者。要优先选择引用的文献包括相关研究中的经典、重要和最具说服力的文献,力戒刻意回避引用最重要的相关文献(甚至是对作者研究具某种“启示”性意义的文献),或者不恰当地大量引用作者本人的文献。
(3)采取适当的方式强调作者在本次研究中最重要的发现或贡献,让读者顺着逻辑的演进阅读论文。
(4)解释或定义专门术语或缩写词,以帮助编辑、审稿人和读者阅读稿件。
(5)适当地使用“I”,“We”或“Our”,以明确地指示作者本人的工作,如:最好使用“We conducted this study to determine whether...”,而不使用“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whether...”。 叙述前人工作的欠缺以强调自己研究的创新时,应慎重且留有余地。可采用类似如下的表达:To the author's knowledge...;There is little information available in literature about...;Until recently, there is some lack of knowledge about...等等。
(6)引言的时态运用:①叙述有关现象或普遍事实时,句子的主要动词多使用现在时,如:
“little is known about X”或“little literature is available on X”。②描述特定研究领域中最近的某种趋势,或者强调表示某些“最近”发生的事件对现在的影响时,常采用现在完成时,如:“few studies have been done on X”或“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devoted to X”。③在阐述作者本人研究目的的句子中应有类似This paper, The experiment reported here等词,以表示所涉及的内容是作者的工作,而不是指其他学者过去的研究。例如:
7.Materials and Methods(材料和方法)
在论文中,这一部分用于说明实验的对象、条件、使用的材料、实验步骤或计算的过程、公式的推导、模型的建立等。对过程的描述要完整具体,符合其逻辑步骤,以便读者重复实验。         具体要求如下:
(1)对材料的描述应清楚、准确。材料描述中应该清楚地指出研究对象(样品或产品、动物、植物、病人)的数量、来源和准备方法。对于实验材料的名称,应采用国际同行所熟悉的通用名,尽量避免使用只有作者所在国家的人所熟悉专门名称。
(2)对方法的描述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应遵循的原则是给出足够的细节信息以便让同行能够重复实验,避免混入有关结果或发现方面的内容。如果方法新颖、且不曾发表过,应提供所有必需的细节;如果所采用的方法已经公开报道过,引用相关的文献即可(如果报道该方法期刊的影响力很有限,可稍加详细地描述)。
(3)力求语法正确、描述准确。由于材料和方法部分通常需要描述很多的内容,因此通常需要采用很简洁的语言,故使用精确的英语描述材料和方法是十分重要的。需要注意的方面通常有:
①不要遗漏动作的执行者,如:“To determine its respiratory quotient, the organism was...”,显然,the organism不能来determine;又如:“Having completed the study, the bacteria were of no further interest.”,显然,the bacteria不会来completed the study。②在简洁表达的同时要注意内容方面的逻辑性,如:“Blood samples were taken from 48 informed and consenting patients...the subjects ranged in age from 6 months to 22 years”,其中的语法没有错误,但6 months的婴儿能表达informed consent?③如果有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法能采用,在引用文献时提及一下具体的方法,如:“cells were broken by as previously described[9]”不够清楚,应改为:“cells were broken by ultrasonic treatment as previously described[9]”。
(4)时态与语态的运用:①若描述的内容为不受时间影响的事实,采用一般现在时,如: A twin-lens reflex camera is actually a combination of two separate camera boxes。②若描述的内容为特定、过去的行为或事件,则采用过去式,如:The work was carried out on the Imperial College gas atomizer, which has been described in detail elsewhere[4,5]。③方法章节的焦点在于描述实验中所进行的每个步骤以及所采用的材料,由于所涉及的行为与材料是讨论的焦点,而且读者已知道进行这些行为和采用这些材料的人就是作者自己,因而一般都习惯采用被动语态。例如:优:The samples were immersed in an ultrasonic bath for 3minutes in acetone followed by 10minutes in distilled water.;劣:We immersed the samples in an ultrasonic bath for 3 minutes in acetone followed by 10 minutes in distilled water.。④如果涉及表达作者的观点或看法,则应采用主动语态。例如:优:For the second trial, the apparatus was covered by a sheet of plastic. We believed this modification would reduce the amount of scattering.;优:For the second trial, the apparatus was covered by a sheet of plastic to reduce the amount of scattering.;劣:For the second trial, the apparatus was covered by a sheet of plastic. It was believed that this modification would reduce the amount of scattering.。
8.Results(结果)
本部分描述研究结果,它可自成体系,读者不必参考论文其它部分,也能了解作者的研究成果。对结果的叙述也要按照其逻辑顺序进行,使之既符合实验过程的逻辑顺序,又符合实验结果的推导过程。本部分还可以包括对实验结果的分类整理和对比分析等。
写作要求如下:
(1)对实验或观察结果的表达要高度概括和提炼,不能简单地将实验记录数据或观察事实堆积到论文中,尤其是要突出有科学意义和具代表性的数据,而不是没完没了地重复一般性数据。
(2)对实验结果的叙述要客观真实,即使得到的结果与实验不符,也不可略而不述,而且还应在讨论中加以说明和解释。
(3)数据表达可采用文字与图表相结合的形式。如果只有一个或很少的测定结果,在正文中用文字描述即可;如果数据较多,可采用图表形式来完整、详细的表述,文字部分则用来指出图表中资料的重要特性或趋势。切忌在文字中简单地重复图表中的数据,而忽略叙述其趋势、意义以及相关推论。
(4)适当解释原始数据,以帮助读者理解。尽管对于研究结果的详细讨论主要出现在“讨论”章节,但“结果”中应该提及必要的解释,以便让读者能清楚地了解作者此次研究结果的意义或重要性。
(5)文字表达应准确、简洁、清楚。避免使用冗长的词汇或句子来介绍或解释图表。为简洁、清楚起见,不要把图表的序号作为段落的主题句,应在句子中指出图表所揭示的结论,并把图表的序号放入括号中。例如,“Figure 1 show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 and B”不如“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B at all time points hecked (Figure 1)”,又如,“It is clearly shown in Table 1 that nocillin inhibited the growth of N. gonorrhoeae.”不如“Nocillin inhibited the growth of N. gonorrhoeae (Table 1).”。
(6)时态的运用:①指出结果在哪些图表中列出,常用一般现在时,如:Figure 2 shows the variation in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amples over time.。②叙述或总结研究结果的内容为关于过去的事实,所以通常采用过去时,如:After flights of less than two hours, 11% of the army pilots and 33% of the civilian pilots reported back pain.。③对研究结果进行说明或由其得出一般性推论时,多用现在时,如:The higher incidence of back pain in civilian pilots may be due to their greater accumulated flying time.。④不同结果之间或实验数据与理论模型之间进行比较时,多采一般现在时(这种比较关系多为不受时间影响的逻辑上的事实),如:These results agree well with the findings of Smith, et al.。
9.Discussion(讨论)
“讨论”的重点在于对研究结果的解释和推断,并说明作者的结果是否支持或反对某种观点、是否提出了新的问题或观点等。因此撰写讨论时要避免含蓄,尽量做到直接、明确,以便审稿人和读者了解论文为什么值得引起重视。讨论的内容主要有:①回顾研究的主要目的或假设,并探讨所得到的结果是否符合原来的期望?如果没有的话,为什么?②概述最重要的结果,并指出其是否能支持先前的假设以及是否与其他学者的结果相互一致;如果不是的话,为什么?③对结果提出说明、解释或猜测;根据这些结果,能得出何种结论或推论?④指出研究的限制以及这些限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并建议进一步的研究题目或方向;⑤指出结果的理论意义(支持或反驳相关领域中现有的理论、对现有理论的修正)和实际应用。
具体的写作要求如下:
(1)对结果的解释要重点突出,简洁、清楚。为有效地回答研究问题,可适当简要地回顾研究目的并概括主要结果,但不能简单地罗列结果,因为这种结果的概括是为讨论服务的。
(2)推论要符合逻辑,避免实验数据不足以支持的观点和结论。根据结果进行推理时要适度,论证时一定要注意结论和推论的逻辑性。在探讨实验结果或观察事实的相互关系和科学意义时,
无需得出试图去解释一切的巨大结论。如果把数据外推到一个更大的、不恰当的结论,不仅无益于提高作者的科学贡献,甚至现有数据所支持的结论也受到怀疑。
(3)观点或结论的表述要清楚、明确。尽可能清楚地指出作者的观点或结论,并解释其支持还是反对早先的工作。结束讨论时,避免使用诸如“Future studies are needed.”之类苍白无力的句子。
(4)对结果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效果的表达要实事求是,适当留有余地。避免使用“For the first time”等类似的优先权声明。在讨论中应选择适当的词汇来区分推测与事实。例如,可选用“prove”,“demonstrate”等表示作者坚信观点的真实性;选用“show”,“indicate”,“found”等表示作者对问题的答案有某些不确定性;选用“imply”,“suggest”等表示推测;或者选用情态动词“can”,“will”,“should”,“probably”,“may”,“could”,“possibly”等来表示论点的确定性程度。
(5)时态的运用:①回顾研究目的时,通常使用过去时。如:In this study, the effects of two different learning methods were investigated.。②如果作者认为所概述结果的有效性只是针对本次特定的研究,需用过去时;相反,如果具有普遍的意义,则用现在时。如: In the first series of trials, the experimental values were all lower than the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The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values for the yields agree well.。③阐述由结果得出的推论时,通常使用现在时。使用现在时的理由是作者得出的是具普遍有效的结论或推论(而不只是在讨论自己的研究结果),并且结果与结论或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为不受时间影响的事实。如:The data reported here suggest (These findings support the hypothesis, our data provide evidence) that the reaction rate may be determined by the amount of oxygen available.。
10.Conclusions(结论)
作者在文章的最后要单独用一章节对全文进行总结,其主要内容是对研究的主要发现和成果进行概括总结,让读者对全文的重点有一个深刻的印象。有的文章也在本部分提出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对研究的前景和后续工作进行展望。应注意的是,撰写结论时不应涉及前文不曾指出的新事实,也不能在结论中重复论文中其他章节中的句子,或者叙述其他不重要或与自己研究没有密切联系的内容,以故意把结论拉长。
11.Acknowledgements(致谢)
论文作者可以在论文末尾对他人给予自己的指导和帮助表示感谢即致谢,一般置于结论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其基本形式如下:
致谢者   被致谢者   原因
例如:J. Ma is very grateful to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NSFC) for the support.
也可以是作者具体指出某人做了什么工作使研究工作得以完成,从而表示谢意。
如果作者既要感谢某机构、团体、企业或个人的经济资助,又要感谢他人的技术、设备的支持,则应按惯例先对经济资助表示感谢,再对技术、设备支持表示感谢。
致谢的文字表达要朴素、简洁,以显示其严肃和诚意。
12.References(参考文献)
关于参考文献的内容和格式,建议作者在把握参考文献注录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参阅所投刊物的“投稿须知”中对参考文献的要求,或同一刊物的其它论文参考文献的注录格式,使自己论文的文献列举和标注方法与所刊物相一致。这里只对基本规则作简单介绍。
ISO5966-1982中规定参考文献应包含以下三项内容:作者/ 题目/ 有关出版事项。其中出版事项包括:书刊名称、出版地点、出版单位、出版年份以及卷、期、页等。
参考文献的具体编排顺序有两种:
①按作者姓氏字母顺序排列(alphabetical list of references);
②按序号编排( numbered list of references ),即对各参考文献按引用的顺序编排序号, 正文中引用时只要写明序号即可,无需列出作者姓名和出版年代。
目前常用的正文和参考文献的标注格式有三种:
(1)MLA参考文献格式:MLA参考文献格式由美国现代语言协会(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制定,适合人文科学类论文,其基本格式为:在正文标注参考文献作者的姓和页码,文末间列参考文献项,以Works Cited为标题。
(2)APA参考文献格式:APA参考文献格式由美国心理学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制定,多适用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类论文,其基本格式为: 正文引用部分注明参考文献作者姓氏和出版时间,文末单列参考文献项,以References为标题。
(3)Chicago参考文献格式:该格式由芝加哥大学出版社(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制定,可用于人文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论文,其基本格式为:正文中按引用先后顺序连续编排序号,在该页底以脚注(Footnotes)或在文末以尾注(Endnotes)形式注明出处,或在文末单列参考文献项,以Bibliography为标题。
13.其他
(1)Appendix(附录)
主要是冗长定理的证明,以及实验中装置的冗长描述及参数等。
(2)Notes(注释)
注释用于补充说明正文中某些需解释但不适合在正文中叙述的内容。注释可以为脚注或尾注形式,其内容可包括相关背景、人物、专有名称的解释,也可作为参考文献的一种列写形式。当以后者形式出现时,其书写形式遵循参考文献注录的基本格式,只是每一条注释都应加有编号。
(3)Notation / Nomenclature(符号和术语)
有些刊物要求文章作者把本文中出现的各种符号、希腊字母所代表的含义单独列出,并标明为Notation或Nomenclature,以便读者参阅。该部分一般放在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也有的放在引言之后,甚至可能不出现Notation或Nomenclature字样,只用一方框列出,而通用符号可以不作解释。
作文四:《关于克隆的科技论文》13200字精品文档
关于克隆的科技论文
由于克隆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的美好前景,人们对它寄
予了无限的期望;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克隆的科技论
文,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欣赏吧。
关于克隆的科技论文篇一    克隆选择算法的研究与
摘要:基于人工免疫系统的原理,提出了一种克隆选择
算法。该算法引入了克隆选择、受体编辑、抗体循环补充机
制等思想,并通过整合克隆选择过程中亲和度的成熟,可在
搜索过程中自动获取与积累相关联搜索空间的知识,在有限
资源的条件下高效的求得问题的解。
Abstract: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artificial immune system, a clonal selection algorithm. The algorithm introduces clonal selection, receptor editing, additional mechanisms of antibody circulating ideas, and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the clonal selection process affinity maturation process can be automated in the search for the search space associated with the accumulation of knowledge, limited resources obtained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the problem and efficient solution.
关键词:免疫原理 克隆选择 抗体循环补充
1 / 21
Key words: immune theory clonal selection
antibodies circulating complement
人工免疫系统是一个新兴的计算智能研究领域。近年来,人工免疫系统及其应用已逐渐成为了智能信息系统中的研究热点。生物免疫系统的免疫识别过程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利用数量相对有限的抗体去识别近乎无限多的抗原,从信息处理的角度看,这是在资源受限条件下的一整套高效问题求解机制。克隆选择学说的基因重组、亲和度成熟、受体编辑等机制较好地从个体层次上阐述了这种高效问题求解能力的形成,因而成为多种人工免疫系统模型和算法的重要思想来源,免疫算法就是一种借鉴该系统特性而形成的启发式搜索算法.它具有保持种群分布多样性的特性,避免陷入局部最优解的优点。
二、克隆选择原理
克隆选择是生物免疫系统理论的重要学说,其原理(如下图1所示)的基本思想是只有那些能够识别抗原的细胞才进行扩增,只有这些细胞才能被选择并保留下来,而那些不能识别抗原的细胞则不选择,也不进行扩增。骨髓中微小的“休眠”的B细胞每一个都载有一个不同的抗体类型。这些细胞载有对于抗原特异的受体,扩增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2 / 21
免疫系统在成长的克隆中也是自适应的,同时也呈现了一种变异机制,在对抗体特异编码的基因中产生极高频率点变异。该机制(体细胞高频变异)与为改进抗原结合而进行的选择,共同导致细胞与抗原具有极高的亲和力匹配。
根据免疫系统中的克隆选择学说的思想,该算法在抗体种群和抗体优秀决定基中进行克隆选择操作,全面的模拟了生物免疫系统克隆选择的过程,很好的保持了抗体种群的多样性。
三、克隆选择算法
.1 抗体/抗原匹配算法
要确定一个B细胞对象与提呈的抗原结合得有多好,在抗原上任何点开始匹配;匹配算法计算每一位,在抗原与抗体之间以互补的方式进行匹配,得出匹配值,再从匹配分值得到结合值,根据抗体的结合值的大小可以看出抗体和抗原是否结合的完美,并且可以判定出结合完美的抗体中哪些决定基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对于一个抗体结合一个抗原,结合必须是稳定的,也就是匹配分值在匹配发生之前必须超过一定的阈值。该设定阈值为抗体大小的一半。该方法是Hightower的匹配算法的修改,只是多种伪生物匹配的一种。
抗体/抗原匹配算法的描述:
(1)初始化抗体群,针对抗体与抗原的决定基逐位进行
3 / 21
异或操作,若抗体和抗原相对应的决定基相同为0,不同为1,结果统记为c;
(2)将抗体与抗原的决定基逐位进行异或操作结果的累积和记为(公式一);
(3)对由两个或者更多个1组成的每一区域记录长度为l;
(4)记抗体的结合度为(公式二);
(5)定义阈值为
(6)抗体Ab 移位一位。
.克隆选择算法的实现
克隆选择算法的实质是在进化过程中,在每一代最优解的附近,根据亲和度的大小进行克隆,产生一个变异解的群体,从而扩大了搜索范围(即增加了抗体的多样性),有助于防止进化的早熟和搜索限于局部极小值,同时通过克隆选择来加快收敛速度。其基本思想为:随机生成N个抗体组成的抗体群,对这些抗体进行一些操作后,选出抗体中优秀的决定基片段,针对这些优秀的决定基片段进行克隆操作,从而形成子抗体。克隆选择操作只是在优秀的抗体决定基中进行,而不是在抗体的所有决定基中。
克隆选择算法是根据克隆选择原理和亲和度的成熟发展而来的,其主要考虑了免疫方面的如下几个方面:
(1)保持功能性的细胞从指令系统中分离;
4 / 21
(2)受刺激最强的个体进行选择和克隆;
(3)为受刺激的细胞死亡;
(4)亲和力度较好的克隆个体重新选择;
(5)多样化的产生和保持。
克隆选择算法的实现步骤(流程图如图2所示):
(1)初始化。随机产生初始的抗体群(P);
(2)计算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度。本文采用的抗体和抗原是否完美结合的匹配算法,是由Hightower提出的,对抗体和抗原逐位进行异或操作,即抗体和抗原的决定基位相同记为0,不同记为1,若抗体和抗原结合,则其为1,根据公式一得出该抗体的匹配值,然后根据公式二可得到该组抗体和抗原的结合强度值(M);
(3)挖掘一个抗体中优秀的决定基片段。根据抗体和抗原的结合的匹配程度,我们可以看出抗体与抗原能够结合上的决定基位,算法中提到必须是两个或者更多个连续结合的决定基片段才进行挖掘提取(Pm)。
(4)对选择出抗体的优秀决定基的片段进行克隆操作,产生一个暂时的克隆群体(C);
(5)随机生成新的编码融合进暂时的克隆群体中,形成新的抗体群(Pn)。
.抗体的循环补充
生物免疫系统中为了保持抗体的多样性,每天都会产生
5 / 21
大量的新的抗体注入到免疫系
统中,其中大多数抗体决定基的片段会因为结合度太低而遭受到抑制,但仍有少数的抗体片段跟抗原具有很好的结合,获得了克隆扩增机会。为了模拟这一抗体循环补充机制,我们在每次对优秀抗体决定基片段的提取之后,再随机产生的抗体决定基注入到提取出来的优秀抗体决定基片段中,形成新的抗体进入到克隆扩增以及结合度成熟的过程中,以提高抗体的多样性,实现全局范围内的搜索优化,避免陷入局部最优解。
四、克隆选择算法运行结果
图3(a)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抗原与抗体是怎样结合的,并找到了能够完美结合的抗体中优秀的决定基片段,根据算法的运行可得出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度为156。图3(b)中可以看出算法能够对这些优秀决定基片段进行了挖掘。图3(c)中算法实现克隆。图3
(d)中随机生成新的编码融合进暂时的克隆群体中,形成新的抗体群。
五、结束语
借鉴了生物免疫系统中的克隆选择原理,从而设计了本算法。在文中详细阐述了算法的实现步骤,并且该算法通过调试能正确的完成其功能输出。但是该算法还没有通过实例验证,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将本算法应用到实例中,来判定算
6 / 21
法的性能。
参考文献:
[1]韦巍,张国宏.人工免疫系统及其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控制理论与应用,2002,1(2):157-160
[2]莫宏伟.人工免疫系统原理与应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3]罗小平.人工免疫遗传学习算法及其工程应用研究「学位论文」.浙江大学.
[4]Luh Guan-Chun,Chueh  optimal design of truss
structure with immune algorithm[J].Computers and
Struc-tures,:829-844
[5]Thomas M  A  of Information Theory[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xx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关于克隆的科技论文
关于克隆的科技论文篇二    论克隆技术发展与科技伦理进步
摘要:新世纪伊始,人类 社会 步入了快速 发展 和剧烈变动之中。在这一系列的发展变动之中,克隆技术备受关注,日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名词。一方面,由于克隆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美好前景,人们对它寄予了无限的期望;而另一方面,又由于其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不确定的抑或是灾难性的后果,不少人视之为洪水猛兽而强烈反对。
7 / 21
xx年11月19日联合国一次会议放弃了制定一项禁止生殖性克隆人的国际条约的努力。在这次大会上,由于争论陷入僵局,由哥斯达黎加等60国提出的要求全面禁止克隆人试验的提议,和由比利时提出的禁止生殖性克隆人 研究 、允许 治疗 性克隆研究的提议均未通过。克隆技术 目前 发展状况如何?克隆人究竟离我们有多远?克隆技术产生了哪些伦理 问题 ?克隆技术可以禁止吗?伦 理学 不能接纳这项新技术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克隆技术的发展?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进行一些讨论。
一、克隆技术的发展使克隆人成为可能
上世纪初,韦伯(H. J. Webber)创造了“克隆”这一词,其含义指由单个祖先个体经过无性繁殖而产生的其他个体。由于该词构词简短,容易发音,能清晰表达出准确的意思,因此这一术语很快得到学术界的认同并加以广泛使用[1]()。1952年, 科学 家开始用青蛙进行克隆实验。从此以后,动物克隆的试验结果不断涌现。1970年克隆青蛙实验取得突破,青蛙卵发育成了蝌蚪。1984年第一只胚胎克隆羊诞生。1997年2月24日,英国罗斯林研究所的科学家用取自一只6岁成年羊的乳腺细胞培育成功一只克隆羊。1998年7月,日本科学家利用成年动物体细胞克隆的两头牛犊诞生。2000年1月,美国科学家宣布克隆猴成功。2000年3月14日,曾参与克隆小羊“多莉”的英国PPL公司宣布,他们成
8 / 21
功培育出5头克隆猪。
随着一系列克隆技术突破的完成,克隆人从技术上来讲已成为可能。有的科学家认为,从技术上说克隆人并不比克隆其他哺乳动物更困难。克隆人即将出世的消息也不断传来。意大利著名的“克隆狂”安蒂诺里曾宣布,克隆胎儿将于xx年1 月问世。xx年第一期《发现》杂志也把2002年“命名”为“克隆年”,理由是克隆技术在当时已经进入了克隆人的阶段。该杂志断言:“虽然世界不想要克隆人,但克隆人却将要出现。”
但是至今我们没有见到克隆人的问世,原因是尽管克隆技术出现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目前尚没有解决的问题。在 理论 上,分化的体细胞克隆对遗传物质重编(细胞核内所有或大部分基因关闭,细胞重新恢复全能性的过程)的机理还不清楚;克隆动物是否会记住供体细胞的年龄,克隆动物的连续后代是否会累积突变基因,以及在克隆过程中胞质线粒体所起的遗传作用等问题还没有解决。在实践中,存在着低着床率、高流产率的问题,维尔穆特研究组在培育“多莉”的实验中,融合了277枚移植核的卵细胞,仅获得了“多莉”这一只成活羔羊,成功率只有%,同时进行的胎儿成纤维细胞和胚胎细胞的克隆实验的成功率也分别只有%和%。此外,生出的许多个体表现出生理缺陷或畸形。以克隆牛为例,日本、法国等国培育的许多克隆牛在降生后
9 / 21
两个月内死去[2]。观察结果表明,部分牛犊胎盘功能不完善,其血液中含氧量及生长因子的浓度都低于正常水平;有些牛犊的胸腺、脾和淋巴腺未得到正常发育;克隆动物胎儿普遍存在比一般动物发育快的倾向,这些都可能是死亡的原因。
虽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几年来克隆技术的发展表明,世界各 科技 大国都不甘落后,谁也没有放弃克隆技术研究。同时,克隆人的出现越来越成为可能,人们对其可能产生的伦理问题表现出了空前的担心。
二、克隆技术带来的伦理问题
人们对克隆人可能带来的社会伦理的担心由来已久。1978年科幻小说家D ?罗维克写了一本书《克隆人》。书中描述了一位67岁的富商,独身而没有子女。他对遗传工程非常感兴趣,并且了解了科学界没有对外公开的可能引起争议的一系列试验。他愿意花费巨资制造一个他自己的复制品。他找到了愿意为他做克隆人的医生和生物学家,并最终在1976年成功地克隆了一个健康的小男孩。这本书引起了整个西方社会的轰动。这以后人们对克隆人所可能产生的后果更加忧虑。诺贝尔奖获得者乔舒亚?雷德贝格博士认为“在哺乳类或人类中完成这项工作绝不会有特殊困难”,但是“它把人类推到了一场进化上的大骚乱的边缘”[1]()。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在1997年6月5日通过决议,认为“克隆体
10 / 21
必将构成对人类尊严的侵犯,他将不再被视为一种目的而成为一种手段,我们不再称其为人,而将其视为一种可供操作的物件,它还与以多样性为依托的生物法则格格不入,正是这一多样性促进了人类的进步”。综合起来考虑,我们认为克隆人可能带来如下一系列的伦理问题:
1.用人体来做实验时产生的伦理问题
克隆人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将一个体细胞的细胞核取出与一个去掉细胞核的卵子结合,然后将这个卵子植入母体发育。这里首先有一个人的胚胎实验问题。国外某些伦理学家认为这侵犯了人的胚胎的权利,特别是当这种研究用于非治疗性目的时更是如此。也有一部分人认为早期胚胎根本不是人的个体,不存在什么利益需要保护,不存在什么尊严需要尊重[3]()。笔者认为即便这里不存在个人胚胎的权利尊严利益问题,也存在一个全人类的尊严的问题。这里的尊严不仅仅是对人类的尊重,还涉及到人类的生存问题,规避重大灾难的问题。人类繁衍至今,还从来没有自己通过技术制造自己,那只是传说中的女娲和圣经中的上帝干过的事情。这样做产生的后果是什么?我们怎样去把握它?这些都需要伦理学做出深入的研究,规避技术可能带来的重大灾难也正是 现代 伦理学的任务之所在。
进而当把这个进行无性生殖的卵子或胚胎植入母体让他成长发育时,其他一系列的伦理问题就又产生了,这主要
11 / 21
涉及妇女儿童的权益与尊严问题。在用动物做实验时,一些动物保护主义者和一些伦理学家甚至认为存在着伦理问题,认为这给动物带来了痛苦,伤害了它们的感情。法国国家农学研究院2000年10月21日制定的动物实验伦理学章程中规定:动物是具有感受性的生命体,并具有认知能力与情感。它们具有感受痛苦的能力。从事动物实验者有义务保障它们的身体和待遇状况不受无谓的威胁。避免使它们遭受无价值的痛苦应是实验者思考问题的前提。对人来讲,这个问题就更加突出。如果用人体来做实验,可能伴随着大量的流产问题,这将给这些妇女带来痛苦和伤害;也可能克隆出比例很高的不正常人,比如怪胎、生理上有遗传缺陷的人,这些不幸的事情事先难以预测和阻止。而这些都会给当代或下代人以及社会带来痛苦和负担。这和生物医学伦理中的不伤害原则发生了冲突。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技术的大幅度提高和完善。
.有关人类价值的问题
即使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使人的基因得以重组优化而能够复制出一些社会精英来,可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然能复制出正面人物,也同样能复制出反面人物。也可能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用来复制出大批他可以加以利用的人来,这样他就充当了造物主的角色,克隆出来的人成了他的工具,从而人的价值和尊严也将荡然无存。从伦理学来看,
12 / 21
这种克隆人导致的人自身不被看作是目的,而沦落为一种工具,无疑是对人的尊严的一种挑战,康德认为人“要这样行动,以便将人类,包括你自己及其他所有的人,永远只当作目的而不是单纯的手段”[4]()。而这种目的的克隆正是把人当作工具和手段,是不符合伦理学原理的。从技术价值的角度来看,科学技术是人类征服和改造 自然 的工具,是用来为全人类谋求福祉的,它的价值也在于此。现在用克隆技术产生出个别人要加以利用的人来,这样的话,人性即将被改变,科学技术对全人类的价值将不复存在。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人的价值的思想,正是从批判把人工具化、手段化,把人降格为物的角度提出的。马克思抨击私有制(尤其是资本主义)贬低人的价值和尊严时写道:“对我来说,你是生产那在我看来是目的的物品的手段和工具,而你对我的物品也具有同样的关系。,,,,我们每个人实际上把自己变成了另一个人心目中的东西;你为了占有我的物品实际上把自己变成了手段、工具、你的物品的生产者”[5](vol2, )。显然,马克思反对把人工具化、手段化。马克思主义主张人的尊严应当受到尊重,认为它是 历史 的产物并且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马恩强烈批判资本主义的 工业 社会将人异化为机器的奴隶,成为少数人谋取利益的工具,而认为人类本身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应该是人的自身的目的或人的本质。马克思说“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的特
13 / 21
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5](vol2, )。他主张建立一个与“人类本性”相一致的、将人当作真正目的的未来社会。他写道:在这个必然王国的彼岸,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展,真正的自由王国,就开始了[5](vol5, )。当克隆技术成熟的时候,我们能不能正确使用它来为人类服务,从人出发而复归为人,以人为本,这将是对我们的考验。
.当代人的选择和克隆人的 社会 定位 问题
从 理论 角度讲,我们可以使用基因重组技术把我们认为是决定好的性状的基因组合起来,从而产生出我们认为最优秀的人。在这里一个伦理问题又产生了,所谓的“好”是我们当代的理解,是我们自己现时的标准。下一代人和我们具有同样的理解吗?答案是否定的。德国著名 哲学 家伽达默尔阐述了视界的不同和变化的问题。有无数不同的视界,造成不同的理解和判断。而又绝不会有封闭的视界。在他看来,“人类生活的 历史 运动在于这个事实,即它决不会完全束缚于任何一种观点,因此,绝不可能有真正封闭的视界。倒不如说,视界是我们悠游于其中,随我们而移动的东西”[6]()。所以我们认为是“好”的特征他们可能不接受。举一个例子来说,唐代妇女以胖为美。如果以这种审美观点克隆胖美人,当她长大后发现不被人认为很美,她乐意吗?既然克隆人与我们具有不同的理解,我们有什么权利将我们上
14 / 21
一代人的价值标准,我们的善恶观念和审美观念,通过技术的 方法 强加给他们呢?克隆技术为我们提供了选择的可能,但是这种选择的权利我们怎样去使用?我们能做好造物主吗?准确的答案和方法 目前 还没有。在人类进化的若干年中,正是由于遗传具有不确定性,才构成了对人类的重要保障,以防止任何可能发生的出于他人意愿或目的、对个人命运进行预定的行为。如果早就能对个人命运进行控制,人类社会现在究竟是什么样子我们不得而知。出于对人类负责的态度,我们使用克隆技术要慎之又慎。
克隆人如果真的产生出来了,如何处理各种社会伦理关系将显得十分尴尬。假定一对夫妇使用丈夫的遗传物质克隆了一个小男孩,那妻子是这个小男孩的生身母亲吗?如果说是,小男孩并不带有她的遗传物质。而说不是,他确由她所生。而对于丈夫来讲呢?小男孩是他儿子呢?还是另一个他自己?这样,世代的秩序和个人身份的确立被打乱了。而这种秩序和定位是构成人和社会的最基本的部分,我们每个人都历练于其中,如果这种秩序和定位产生了混乱,人和社会的意义将发生偏移。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呢?对这些问题,还没有一套社会认同和接受的伦理规范。
总之,克隆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伦理问题,许多问题是我们以前没有遇到过的,甚至有些是根本性的问题。和对待其他事情一样,对待这些问题有两种极端的态度,
15 / 21
一种是恐惧,一提到克隆人,想到它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便谈虎色变,避而远之,坚决禁止;另一种是对新事物表现出强烈的兴趣,不惧怕后果,不顾各种阻挠,大力 发展 。这两种做法都不足取。后者遭到了社会有识之士包括许多 科学 家在内的反对,而前一种态度则貌似一种理性的负责的态度,实则不然。技术是能禁止的了的吗?伦理原则必须要固守以前的框架吗?
三、克隆技术的发展与 科技 伦理的开放性
对于克隆技术可能带来的一系列伦理问题,许多组织和国家都作出了强烈的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7年11月11日的全体会议中通过《关于人类染色体的一致宣言》,在其正文第11条中规定“那些损害人类尊严的行为,诸如以生殖为目的的克隆技术,应当予以禁止”。美国伦理咨询委员会在1997年月呈交给美国总统的一份报告中阐明了他们的立场:“不论是在公共范畴还是私人领域,试图以克隆方式,即通过移植体细胞核的方法制造一个婴儿,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从精神上不能接受的。”
来自不同层面的许多声音要求禁止人类克隆,然而,事实上几年来克隆技术的发展表明,世界各科技大国谁也没有终止克隆技术 研究 。这一点上英国政府的态度非常具有代表性,在1997年2月底宣布中止对“多莉”研究小组投资后不到1个月,英国科技委员会就对克隆技术发表专题报告,
16 / 21
表明英国政府将重新考虑这一决定,他们认为盲目禁止这方面的研究并不是明智之举,关键在于建立一定的规范让它为人类造福。这表明了克隆技术还是要发展,不能因为可能产生的伦 理学 问题而禁止它的发展,问题的关键在于怎么发展。这就涉及到技术发展 规律 和伦理学的开放性问题。
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对人类有利的一面,也有其可能产生不利的一面。克隆技术也是如此,它可能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利益,这构成了它向前发展的巨大动力;但它也可能给人类带来严重的后果,这是人们对其产生忧虑并限制其发展的原因。由于利益的存在,全面绝对的禁止无从谈起。上述英国政府的态度和开篇提到的联合国大会关于禁止克隆人决议未获通过的事实说明了这一点。而目前采取的限制手段也不可能阻挡住克隆技术的发展。
首先,科学和技术一经产生,它的发展就具有了内在的动力和一定的规律,就不是我们可以通过强制而随意控制和消灭得了的。技术的发展本身有其内在的逻辑性,它具有在积累的前提下自我创新的能力,在一定规模上自我增长的能力,通过调整自身的状态和趋势适应环境的能力,自我扩大 应用 层面和范围的能力等[7](—51)。技术的运动是积极和开放的,即使人类介入并加以控制,其自身的规律和作用仍然存在。科学史上的许多事实可以证明这一点。譬如避孕套刚发明的时候,许多人反对使用,但是很快就普及开来。
17 / 21
其次,科学技术的创造和发明主体——科学家对未知的事情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美籍华人、实验物理学家丁肇中教授在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作学术报告时说过一段话:“科学很大一个作用是满足人的好奇心,这是人和动物的最大区别”。出于好奇而进行研究是科学家的本性,甚至他们中有一部分人对克隆人有强烈的兴趣。政府不让搞,他们偷偷摸摸也要搞。这也是克隆技术不易控制的一个重要因素。
就目前的一些伦理学原则来讲,也并没有要求我们全面停止这项技术的研究。 现代 功利主义对待这些问题采用的是“冒险—获利”原则,它要求对研究和应用技术进行详尽的 分析 ,作出综合性评价,估算研究或试验所带来的利益是否超过了可能受伤害的危险,冒险相对于利益及获得知识的重要性来说是否合理。获利大于伤害即是可行的。康德反复强调的是要充分考虑“人的尊严”、“人的自主权”、“个人的自决权”。德国著名哲学家哈贝马斯提出了协商伦理学的原则,它通过社会各方的对话和反思,建立起相应的伦理道德原则,并使各方在其中实现自己的预期利益。在这里反复强调了对人的利益和需求的理解,提出以理性应对科学研究对人类带来的风险和分担社会责任的思想。协商伦理不再认为道德具有绝对的特性,它可以随社会环境而改变。“道德是为人创造的,而不是人为了道德”。由于和现时的伦理学
18 / 21
不符而禁止克隆技术研究,与以上伦理学精神相悖。所以,与其要严格禁止克隆技术的发展,不如遵循因时而异的态度加以控制并引导其发展。
社会伦理观念具有一定的传统性和保守性,但是,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会带来新鲜事物,产生新的情况,必然对已有的观念提出挑战。思想史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逐渐适应新的思想,增加对那些存有疑虑的技术的信任。时间本身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发挥直接的作用,而是新事物的不断涌现促使产生了新的观念,新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近些年来,伦理学家对新的生物伦理学理论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对他们提出来的一些问题,公众也进行了激烈的辩论,这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提供了契机。伦理学应该根据面临的实际情况,提出新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去对待新事物的发展。
当今 时代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整个世界都在为之发生改变,它也深刻地 影响 了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没有一成不变的伦理学,它应该具有开放的框架,随着时代和环境的变化而改进。这里有关克隆技术的伦理原则也应该是因时而异的原则。我们也应当接受每一代人对我们今天的文明准则有不同的阐释,应当看到,如果因为我们现时的见解而用禁止的办法来避免克隆人的出现,早晚必然要被修正,因为人们能够逐渐正确对待和处理克隆人的相关事情。xx年1月,我国《人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指导原则》由科技部、卫生部
19 / 21
联合印发全国各相关单位。禁止生殖性克隆研究,允许人胚胎干细胞和 治疗 性克隆研究,提出了相关行为规范。这是对克隆技术发展的规范,是对待克隆技术的一种理性做法,它既符合当前的实际情况,也符合伦理学开放的原则。但是我们不能为此而产生丝毫松懈,以为克隆人不会出现了,那就大错特错了。治疗性克隆和生殖性克隆从技术上讲没有什么大的不同,前者的发展同时也意味着后者的进步。这种做法的着眼点是要紧跟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充分利用克隆技术为人类带来巨大利益,又要严格控制可能造成混乱的克隆人的出现,但同时必须抓紧做好社会各方面包括伦理学方面的工作,准备应对克隆人的出现。
巨大的利益诱惑和兴趣推动,构成了克隆人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它可能给人类带来的不可预见的伦理和社会灾难又使人类望而却步。这便形成了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况。技术向前发展的趋势是难以逆转的,而伦理学的框架也是开放的。为此不能采取全面绝对禁止或大力支持的做法,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控制好技术发展的方向和速度,大力做好伦理等各方面的相关准备工作,为克隆技术发挥好导向和协调的作用,有控制地发展克隆技术。
看了“关于克隆的科技论文”的人还看:
20 / 21
21 / 21
作文五:《关于科技论文的写作》14300字莱钢科技          第5期(总第125期)
关于科技论文的写作
(5炼钢6杂志编辑部)
摘 要:本文简介了科技论文的一般含义,科技论文的基本特征、分类和编写格式;科技论文的写作要求;提高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的途径;优秀科技论文的简评标准。对炼钢专业科技论文稿件中觉的一些不规范之处进行了实例简析。
关键词:科技 论文 写作 炼钢 实例简析
IntroductionforScienceandTechnologyPaperWriting
XiaoZhongmin
(SteelmakingJounal)
Abstract:Scienceandtechnologypaperhasbeendefined.Itdiscussedthecharacteristics,forma,t
ers,itlistedsomepathsandwaysofwritingpaper.writingcaseshavebeenanalyzed.
classification,
requirementsofwritingscienceandtechnologypaper.Inordertoenhancethewritingabilityofresearch-Italsogivesoutthestandardofgoodthesis.Finally,
Keywords:ScienceandTechnology;Paper;Writing;Steelmaking;CaseAnalysis  受有关单位委托,综合了一些资料,并结合个人工作的一些感受,整理、编写了以下内容,供撰稿者在编写科技论文时参考。
1 科技论文的写作111 科技论文的一般含义11111 写作与科技论文的写作
写作是信息的书面存贮活动。它已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叫做写作学。写作学是研究文章写作规律与写作技巧的科技。而科技论文写作,只是写作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从写作科学体系中派生出来的科技论文,是以发展科技为主要内容的文章。科技论文的写作,就是人们将科技活动的实际过程和成果,以书面形式记录在各种文稿、手稿、资料和出版物中,以实现技术信息的生产、存贮、
交流、传播和普及,以推动技术进步的一种社会活动。
11112 科技论文的一般含义
什么是科技论文?目前还没有完全统一的认识,一般认为有以下几种解释:
p科技论文是科技发展、从而也是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科技信息源,是记录人类科技进步的历史文件。
p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通过足够的、可以重复其实验(或存在某种类似做法的潜力)使他人得以评价和信服的素材论证,首先揭示出事物及其真谛,并发表于正式科技期刊或其他得到学术界正式认可形式的叙述文件可统称为科技论文。因此,完备的科技论文应该具有科学性、首创性、逻辑性和有效性。
温度过低造成的严重的低温腐蚀,较大的延长了设备的寿命,有效保证了锅炉机组的持续安全顺行,
3 效果分析
通过对以上两种方法的实施,在7锅炉低负荷运行情况下有效提高了排烟温度,防止了因排烟
年均可节约设备维修费用20余万元。
特邀编辑:范书昌
莱钢科技             2006年10月  p科技论文是一种论事说理的文章体裁。凡是直接阐发作者有关科技研究开发客观事物的看法、主张或批评别人的观点、意见,以使人信服的文章,都是科技论文。具体些说,科技论文是指对科技研究开发领域中的某些现象或者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或阐述,从而揭示这些现象或问题的本质和规律的一种议论形式。它要求及时总结人们在科技研究开发实践中的新创造、新发现,交流推广科技研究开发成果,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掌握科技研究开发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科技论文对于加强学术交流、促进科技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内容上要具有创新性、科学性、真实性的要求。
112 科技论文的基本特征
一般认为,完备的科技论文应该具有科学性、首创性、逻辑性和有效性。
(1)科学性)))这是科技论文在方法论上的特征。它不仅仅描述的是涉及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命题,而且更重要的是论述的内容具有科学可信性,科技论文不能凭主观臆断或个人好恶随意地取舍素材或得出结论,它必须根据足够的和可靠的实验(或试验)数据或现象观察作为立论基础。所谓/可靠的0是指整个实验(或试验)过程是可以复核验证的。
科学性体现在论文内容上真实、客观、成熟、先进、可行,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形式上结构严谨清晰、逻辑思维严密,语言简明确切,表述准确规范,即表述准确、明白、全面。写作态度上则要有严肃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实事求是,反对科学上的不诚实态度。
(2)首创性)))这是科技论文的灵魂,是有别于其他文献的特征所在。它要求文章所揭示的事物现象、属性、特点及事物运动时所遵循的规律或者这些规律的运用必须是前所未见的、首创的或部分首创的而不是对前人工作的复述、模仿或解释。
(3)逻辑性)))这是文章的结构特点。它要求论文脉络清晰、结构严谨、前提完备、演算正确、符号规范,文字通顺、图表精制、推断合理、前呼后应、自成系统。不论文章所涉及的专题大小如何,都应该有自己的前提或假说、论证素材和推断结论。通过推理、分析、提高到学术理论的高度,不应该出现无中生有的结论或一堆堆无序数据、一串串原始现象的自然堆砌。
(4)有效性)))指文章的发表方式。当今,只有经过相关专业的同行专家的审阅,并在一定规格的学术评议会上答辩通过、存档归案;或在正式的科技刊物上发表的科技论文才被承认为是完备的和有效的,它表明论文所揭示的事实及其真谛已能方便地为他人所应用成为人类知识宝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此外,有的资料将专业性、实践性亦作为科技论文的特点。
113 科技论文的分类
(1)论证型)))对基础性科学命题的论述与证明的文件。
(2)科技报告型)))科技报告是描述一项科学技术研究结果或进展或一项技术研究试验和评价的结果:或者论述某项科学技术问题的现状和发展的文件。
许多专业技术、工程方案和研究计划的可行性论证文件,亦可列入本类型。
这样的文章一般应该提供所研究项目的充分信息。原始资料的准确与齐备,包括正反两方面的结果和经验,往往使它成为进一步研究的依据与基础。科技报告型论文占现代科技文献的多数。
(3)发现、发明型)))记述被发现事物或事件的背景、现象、本质、特性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和人类使用这种发现前景的文件。
阐述被发明的装备、系统、工具、材料、工艺、配方形式或方法的功效、性能、特点、原理及使用条件等的文件。
(4)计算型)))提出或讨论不同类型(包括不同边值和初始条件)数学物理方程的数值计算方法,其他数列或数字运算,计算机辅助设计及计算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原理、数字结构、操作方法和收敛性、稳定性、精度分析等,它往往是计算机软件进一步开发的基础。
(5)综述型)))这是一种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理性告诉你这是错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