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显示已经骨破坏,需手术,孩子才两周岁多,这种手术面神经损伤有多大?造成面瘫风险有多大?

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初步参栲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本站不出售任何药品、器械,也不为任何药品、器械类厂家提供宣传服务药品类信息为研究性资料,仅供专业人士参考请不要依据本站信息自行用药。

全程均可手术是今日面神经的主要标志面神经疾病的放射诊断,电试验和學有关部分也随手术平行发展使临床能更精确的,确定病变的部位和估计预后

。引起周围性面瘫的主要疾病见表1

表1 引起周围性面瘫嘚疾病

图2 神经与p-p幅度的关系

图8 内听道顶壁已部分磨除

图11 面神经外伤的手术处理

图12 用半裂胶原管作鼓室-内听道段神经移植

图16 切开面神经外膜

图17 面神经颅内段缺失

图18 用胶原槽管作神经移植

图19 在茎乳孔或腮腺后缘面神经

图21 颈襻-带状肌蒂

图22 舌下神经襻肌肉蒂

图23 缝合于口轮匝肌

图24 健侧面神经缝合端

图25 侧面神经吻合端的面神经移植(1)(2)正位

图28 将肌筋膜皮下潜向

1、双目手术-同轴光线 物镜焦距200-250mm。目镜12.5倍直式镜管內有×0.6、×1、×1.5、×2.5等放大倍数。术时套罩巾光源上方要有散热洞(尤其在使用卤素灯泡时)。

2、电钻 微型马达手钻钻柄备有直式和角式二种。各种直径的切割和金刚石钻头钻速可调。消毒用二氧、60℃(1h)

4、器械 自持拉勾(二齿和三齿)、自持牵开器、剪、锤头剪、耳道刮匙、足板穿通子。套钩夹钳、镫足板刀、砧镫量度子、小鳄鱼钳、肉芽钳、神经、小剥离钳、剪刀、剥、镊子、持针钳、各种缝針、缝线及无伤似缝针等

5、吸引装置 冲洗及吸引双用管(各种),或备大小不等的吸引管、橡皮球或针筒冲洗

(1)神经试验:应用恒流电器,最大输出20ma刺激电极放在神经诸分支上的表面。电流时程为0.3ms矩形波。试验时提高至肉眼能察知的最小为止分别刺激双侧,每侧所需电流强度lauman-jonkees认为病起3周内差值≥3.5ma,表明预后不佳小于3.5ma,则神经功能失常是可逆的但是以3.5ma为标准,有高达15%的病人仍能完全恢复而这些病人手术减压乃是不必要的。

(2)最大刺激试验:本试验可提高预后判别的可靠性应用刺激器(hilger神经刺激器,modelz)刺激强度用5ma或更些,只要病人能忍受比较双侧的程度,以正常侧为对照患侧反应程度可记为相等、轻度减退、明显减退和消失四级。mst反应10天正常88%病人能完全恢复,12%明显好转如反应减退,没有完全消失(明显减退)73%能恢复至正常。反应消失则至少4个月之内不会出现恢复,而且是不唍全的并伴有、痉挛和联动等后遗改变,由于这个试验是非定量的实际上有12%,27%此外,双侧面瘫、复发性面瘫或起病在4d以内的用价值再生电反应的性很差,对病人测试也无意义

(3)神经电图:enog实际上是诱发性,提供神经变性程度的客观依据而net和mst仅凭肉眼判断。二組双极电极电极直径7mm,双极极距18mm分别用于刺激和记录。刺激电流为短程0.2ms时程,50-100v幅度为6hz。位居另一组电极置鼻唇沟,上一电极紧靠边缘作记录皮下肌肉的复合电位用(图1)。阴极显示复合电位可用日光显象纸或x-y记录仪录取结果长期,分别双侧p-p幅度幅度差取决於变性神经的百分数(图2)。双侧均以最大反应幅度为标准计算因此需要复测数次,调动电极位置和压力选取最大幅度。从神经损害蔀位至测试点瓦氏变性有一时间过程因此测试颞内段面神经损害必须延迟20-48h。

在不完全性和生理阻滞性面瘫面肌传导时间没有改变,enog异瑺enog主要是提供变性运动的百分数。后6d内大于90%变性务需手术bell面瘫起病后14d内变性达到95%或超过95%,预后不佳因此变性百分数达90%-94%是急症手术嘚重要指示。

enog只有在肌电位同步叠加时才适用生理性传导阻滞恢复时出现面肌运动,而enog可因诱发脉冲异步肌电位不能正常叠加而不复原。了解这点可避免误解

(4)肌电图(emg):单靠emg难以判断早期面瘫的预后。经肌电位见于完全面瘫发生后14-21d表明神经损害属不可逆性,减压已失去意义由于外伤而出现失神经肌电位,都是手术探查的指征神经内、刺压迫与神经全切断,均可产生神经肌电位不过,為了保证功能尽可能完全恢复外伤本身就是手术的指征。emg结合enog在下述情况下特别有用:肌肉收缩肉眼不能察知而主动运动单元能录到,说明神经损伤不重神经内鞘膜大部完整。面瘫起病后主动运动单元持续存在达7d严重变性不会发生。主动运动单元虽无而以后出现某些放电单元表明恢复来自神经传导阻滞。这种电比肉眼见到的肌肉收缩为时早

(5)三叉面:刺激眶上神经,测量闭目反射的再刺激莖乳孔前方的面神经。如果闭目反射恢复比兴奋性丧失为早,恢复良好兴奋性丧失早于闭目反射恢复,则预后难知

根据面神经功能嘚混合性和颞内分支特点可确经损害的位置。颞内诸分支有岩大浅、镫肌和鼓索神经岩浅大神经schirmer试验是。5min后一眼量小于双眼流泪量的30%或雙眼泪量小于25mm病变位置在膝状神经节或节前。schirmer试验不是100%正确在岩神经痛单侧膝状神经节切除术的病,有61%为以侧泪液减少为何是双,機制还不清楚面神经瘤不论多大,总是留有足量的副纤维保证泪液功能schirmer试验正常。这可能是因为非髓鞘化的副交感纤维较髓鞘化的副茭感纤维较髓鞘化的运动纤维对病变抗力为强之故镫肌神经-阈上70-100db声刺激可产生镫肌收缩,此可由阻抗得知给声听力正常耳,镫肌反射消失损害位于镫肌神经分支之上。同schirmer试验一样这一试验也非100%可靠,这是因为大小不等的髓鞘化纤维变性程度常是不等的缘故鼓索鉮经-鼓索神经一般在茎乳孔上几毫米分出,穿经面神经嵴、越鼓室出颞在咽旁间隙与经吻合。直流电刺激舌部有味患侧电阈高于正瑺侧,表明损害高于鼓索神经分支点非电觉试验(糖、盐等)精确度较差。起病内3d颌下腺流量降低为正常25%以下面神经功能恢复将不完铨(正确率达90%),而最大刺激试验和enog试验则需起病3d才有较高的正确率。

听力学-第ⅷ与面神经解剖上相邻功能上,各种听力学有助于媔神经病变的诊断x线-平片可见,听神经瘤胆脂瘤和面神经外膝肿瘤。分可进一步显示面神经管ct则更可绘出面神经或其邻旁损害的輪廓,如内听道、桥角、腮腺深叶的新生物高分辨ct能知面神经管的新生物、炎性或先天性的病损。其轴平面可显示面神经管的迷路段、膝状神经节窝和鼓段的近心部分取stenven位可见鼓段远心部分,锥曲和乳突段从冠状面可见迷路上区和膝状神经节窝。

面肌功能评价指标有彡种打:①主观概括性评价(sge)由病人自己估计面部运动的好转程度打分,满分100②客观概括性评分(dge),由旁人作概括性评价满分100③对称性分区评价(defs),由旁人按静态(20分)皱额(10分),闭目(30分)笑(30分)和吹口哨(10分),分区打分打分等级分别以0%、30%、70%和100%評价。0%为完全面瘫;30%为部分恢复但较差;70%为大部恢复;100%为完全恢复,满分100分将sge、dge和defs得分相加除3可作为分。

术前用地西泮及0.5mg肌内注射誘导用地西泮20mg和0.5mg及肌肉松弛剂,按麻醉深浅重复芬太尼氧-和辅以,维持期继续给地西泮和芬太尼避免使用具有扩张的其他。加用时禁用使心传导敏化的麻醉过程中特别是内听道、岩尖和颅底等大型复杂手术应采用或其他多功能麻醉监护装置,严密观察重要体征如、和等。与术者紧密配合及时告知危险警号,用心观察与术者共同负责手术的安全。

8.1 神经吻合和移植

神经切断或切除后修复的可能方法有三,端端吻合、神经移植和神经交换端端吻合是最合理有效的,但必须是张力缝合由于神经弹性回缩或缺失,强行牵拉相缝全產生张力张力吻合貌似连续,但神经束间仍留有空隙日后充满,神经受阻难以到达神经远心部分。

采用长度足够的神经移植可避免張力缝合移植的神经初期无血供,后由血供床长入新生恢复早晚是神经存活的决定因素。与远心神经相仿神经中心部分易,代以纤維增生神经化必不完全。细的移植神经血供恢复比较快移植多股神经宜分道置供血床内,不要集股成缆而减少了与供血床接触面。異体神经移植虽经放射直空冰冻(iyoplyphization),或cialite贮存等处理效果仍很差。新鲜异体神经移植必须用消除反应但会带来不良。移植神经的长度不會影响神经再生原供血床疤痕化,可采用长移植神经绕道取供血良好的埋植。宁呆将组织毁伤的神经全部切除作长神经移植,而不偠将游离神经与损伤神经吻合

神经外膜缝合的优点是技术比较简单,能抵御一些拉力但缺点有:对吻神经大小必须一致,不能内部神經束的对合缝合过紧挤压,过松则;神经外膜本身是极活跃的结缔组织源缝口上过多的外膜可内生,形成束间结缔组织妨碍轴突生芽,所以的缝合方法是神经束间吻合:剥除断端5m神经外膜斜切端面,用10-0无损伤作束膜缝合以及避免拉力或吻合过紧(图2)。

在内听道戓颅内缝合面神经是比较困难的可以采用带槽胶原管来支持移植神经。将移植神经置胶原管中央部分远、近心神经断端由两侧槽口送叺,与移植神经吻合槽口可滴以纤维蛋白粘固定神经位置,以抵御搏动牵拉神经的力量(图3)

移植神经取耳大神经或神经比较合适方便。耳大为颈丛发出的皮支在后点,穿出深筋膜在此肌浅面几乎垂直上升,于腮区表面与皮肤取胸乳突肌上1/3的中点,作垂直颈外静脈横行皮肤切口2-3cm即可在胸锁乳突肌表面,颈外静脉邻旁寻获耳大神经腓肠神经系浅层皮神经,由腓肠侧皮神经在小腿中部合成伴随尛隐静脉,在小腿后区外侧行至外侧缘在后上1-2cm作皮肤垂直切口,皮下可见该神经按移植所需长度,沿神经上行方向继续切开皮肤,顯露神经腓肠神经可提供至少20cm长的神经移植(成人)。

8.2 颅外伤面瘫的手术方法

根据折类型和范围有三种手术进路。

1、颅中窝进路 主要鼡于岩纵向折、面神经损伤局限在岩内迷路段、膝状神经节有部分鼓段的范围内

颞部皮肤准备包括剃去术侧颞部,离至少8-10cm

全麻,头轉向对侧,术侧颞部严格保持水平位

后盖手术巾,巾边用丝线与皮肤作固定缝合

术者坐手术台头端,显微镜放置患侧床边手术护士戓助手站对侧床旁。相当附着点开始作6cm长皮肤切口切口方向略向前倾,向下延长至前平颧突水平十字形切开颞肌筋膜及颞肌,充分后用自持拉铯牵开皮肤和颞肌。以颧突为中点在颞鳞部作3cm宽,4cm长矩形窗做法如下;用切割钻头,在连续冲洗下沿窗线开槽,至隐约愛见颞叶硬脑膜为止取中隔剥离子,自壁菲薄处插入片与硬脑膜之间,用力渐渐上抬使片沿槽缝完整取出。片浸在内用咬钳修平窗缘不规则刺或突起,并向颧突继续咬除质至平岩上面为止用双极电凝灼凝硬脑膜表面小血管,并可使硬脑膜稍“收缩”用小钩钩起硬脑膜,尖开2mm放出少量脑脊液。借助较细的吸引管和剥离子将颞叶硬脑膜自岩分离,用双极电凝灼断硬脑膜与岩的交通血管由外往內,首先标志是鼓室天盖天盖略高起,一般不至于妨碍操作 如隆起过高,可用金刚石钻头磨低向内第二“高地”是弓状隆起弓状隆起深面是上垂直半规管(术者最好参阅steven位乳突片,了解弓状隆起皮质厚薄以及与上垂直半规管的关系,其间有无气房或直接连续)至此,确定面神经走向有三种方式:①先确认上垂直半规管用金刚石钻头磨低弓状隆起,显露上垂直半规管(有气房时对比更清楚)。磨薄致密隐约透露半规管管腔,其色暗蓝称“蓝线”(图4)蓝线外侧1.5-2mm为面神经鼓段的近心部分(图5)。开放这部分质向前可得膝狀神经节(图6)。面神经迷路段下行穿岩达内听道(图7)②在岩平面前内侧认出岩浅大神经,开放其管追溯至膝状神经节及鼓、迷路段神经。表明在岩浅大神经出处,硬脑膜与岩交通血管较丰富止血比较麻烦。③开放鼓室天盖在天盖后缘渐渐磨平质,可显露面神經鼓段近心部分向前内为膝状神经节。

根据纵形折所造成面神经的不同病理分别处理:①进行神经减压包括取出碎裂压迫神经的片,切开神经外膜清除内部血肿(图8)。用银夹岩浅大神经(防止再生错向生长)为保护神经,表面可加复筋膜片(图10)②对病情较久,有神经或膝状神经节纤维疤痕形成的应予切除作近距改道吻合。即切断该段神经和神经节松解鼓段神经,使断端向后迷路段神经斷端则向外移,端端对齐以无拉力或退缩脱离为准(图11)。覆盖胶原薄膜或国产纤维蛋用微量纤维蛋白粘合剂将薄膜边部与神经粘合,但切勿过量要防止粘合剂沿膜内潜在间隙渗至吻合断面,神经再生

取出脑膜自持牵开器。在窗下缘两端用无损伤线将硬脑膜与颞肌莋固定缝合各一针有防止硬膜外血肿和硬膜被增大血肿自面剥开的作用。充分止血后回片。如窗缘渗血不止蜡填充和电凝均未能收效,可充填少量纤维蛋白海绵肠线缝合颞肌。用导针在切口后方穿皮通过负压用双股细丝线或较粗丝线紧绕引流管,缝皮肤上作固定鼡间断皮肤缝合。

2、乳突-颅中窝联合进路 如迷路段鼓段神经缺失过长,无条件施行改道端端吻合则宜采用鼓段远心部至迷路段近惢部之间的神经移植。

颅中窝进路面神经迷路段近心部必要时开放内听孔,追至内听道内达无损伤表现的近心段为止。至此术者位置从手术台顶端换至患侧,即通突手术位手术显微镜也更换位置对调至手术台顶端。

同联合进路开放乳突、上鼓室和后鼓室。上、后皷室之间留存一部分质维持砧后。经后鼓室用微钩使砧镫关节。由上鼓室分离锤砧关节将体下移至鼓室内靠砧后韧带悬住砧。如果仩鼓室狭小可取出砧,切除锤头(保留颈部及张肌附丽点)确认面神经管的锥曲和鼓段,开放鼓段管暴露面神经,以此为线索用金刚石钻头细细磨除鼓段近心部质,继续显露神经和膝状神经节乃至迷路段神经在严重例子,由于多发性折原有管道已毁损难辨,被壓挤或撕裂的神经也模糊不清这时最好的办法是寻找距神经损害稍远的上下两端。乳突颅中窝联合进路可提供上达内听道下至茎乳孔,几乎是颞内神经管全程的范围根据损害部分切除的长度取耳大或腓肠神经作神经移植。

3、乳突迷路进路 用于伴有严重性聋的岩横行折开放乳突作迷路切除抵达内听道内。将损毁了面神经切降如留下的残端足够长,可改道从内听孔直接走向茎乳孔缩短原迷路和鼓段嘚一段(长约14mm的距离)。留下残端不敷端端直接吻合宜作神经移植,以避免任何张力(图12)在内听门附近进行神经端端吻合,如神经迻植的缝合相当困难可改用槽形胶原管支托。

神经切除后近心端内部必须是正常神经而不是纤维组织。这在手术显微镜下很难判明朂好是在近心段切取少量组织作块速。如果神经切除后的近心端为疤痕纤维必将导致神经再生不全。

8.3 面瘫(bell面瘫)的手术方法

颅中窝进蕗手术要求是暴露面神经内听道段、迷路段、膝状神经节和鼓室近心段内听孔必须充分磨宽。的内听道段神经可阻遏脑脊液外溢内听噵上壁开放要向内扩大,直至脑脊液能自由从上壁开口涌出从内听孔开始用微型弯刀和剪刀松解迷路段、膝状神经节和鼓室近心段的神經外膜(图13)。图中神经外膜是与切开的内听道脑膜相连续

术中可用诱发肌电图定位面神经“绞窄”区。如证明在内听孔上述颅中窝進路减压已足够。如发现在膝状神经节以下则必须由乳突进路同时开放面神经鼓、乳突段,直至茎乳孔即全程减压。术中诱发肌电图表明bell面瘫的神经绞窄区,94%在内听孔仅6%需行全程减压。

对损害主要位于面神经迷路段和膝状神经节的(带状疱疹面瘫和部分性面瘫)吔可改用颞下迷路外乳突进路。手术方法:耳后切口作乳突切开术和上、后鼓室开放术。分离砧镫关节和锤砧关节但保留砧短突和砧窩之间的韧带。将砧体向鼓室移位显露面神经鼓室段。暴露二腹肌嵴前茎乳孔及面神经乳突段管小心开放从茎乳孔至匙状突一段的面鉮经管,并用金刚石钻头清晰磨出水平和上半规管壶腹的轮廓显出蓝线,认清面神经与紧邻半规管的关系(图14)在头深面,循面神经姠前内方继续磨除迷路周围气房或质达膝状神经节。去除节板显露颅中窝硬脑膜,注意节前面神经(迷路段)以锐角急转向后躲在外半规管壶腹深面,调整可寻获面神经迷路段(图15)这一段手术要点是防止钻头破入壶腹,尽可能在天盖与面神经迷路段之间多除去质避免在壶腹与面神经管之间进行。用微型尖弯刀切开膝状神经节及其前后的面神经鞘(神经外膜及)(图16)经后鼓室将砧自鼓室送回原位,借助纤维蛋白粘合剂粘合关节,其周压以加强关节粘合及听复位的性

有的学者,如may于1979年认为切开膝状神经节以下至茎乳孔神经鞘已足够肿胀神经膨隆出鞘,达到全程减压目的不必开放膝状神经节以下至茎乳孔神经鞘,已足够肿胀神经膨隆同鞘达到全程减压目的,不必开放内听孔这个观点还有待进一步证实。在良好的乳突由此进路有可能达到内听道基部,磨去内听孔质达到颅中窝进路減压相当的结果。对老年或体弱、小儿颅底折性面瘫这一进路较颅中窝进路安全,可考虑先选取颅中窝乳突联合进路治疗颅底折性面癱时,不妨先取颞下迷路外乳突进路需上行至内听道减压或作神经移植,再作颞部窗进入颅中窝

颞下迷路外乳突进路,除内听道面神經显露机率低和不足外主要缺点是砧可能脱位,使听力下降手术时磨下粉堆积在镫足板上,形成类似鼓室硬化灶样钙块使镫固定。發生上述情况听力损显的,需再次手术处理以恢复听力所幸这类情况很少,平均听力损失不到15db

8.4 其他原因的面瘫的手术方法

1、医源性媔神经损伤 手术损伤面神经的部位随手术种类而异:乳突手术造成面神经损伤的最常见部位为锥曲段;后鼓室切开在外半规管下、卵圆窗龕之上的锥曲段和乳突段近心部分;先天性锁成形术多为乳突远心段;鼓室成形术和主要集中在鼓段面神经管裂开处;颅中窝进路迷路上區操作常为迷路段。术后面瘫的可能原因常为填塞物压迫过紧造成水肿。

术时出现的面瘫需根据手术具体情况分别处理术后面瘫应先取出部分填塞物,给予和治疗不论术时损伤或术后压迫,完全性面面瘫均应作面神经电功能试验每日1次随访1周左右。第4-6d最小兴奋值大於健侧3.5ma或神经电图表明变性值达到90%应作手术探查。

神经压窄性损伤单凭神经外观很难判明神经内部的损害程度应切开神经外膜检查。神经缺失一段的不能强行牵拉神经作端端吻合,应改道或移植神经神经外膜破裂可出现神经疝,时久难免坏死继发纤维化庆开放疝区上下的管,至正常神经外膜出现为度;切开神经外膜减少疝出的神经纤维,神经内部压力;已坏死的纤维化疝应予切除

面神经手術损伤的处理,可遵循上述规则具体时路和术式视具体情况拟定。

面神经可发生在央神经从出处至腮区的任何部位不过,常起源于膝狀神经节然后向内听道、乳突或腮区扩展。临床表现随肿瘤大小和位置而有所不同最重要的是进行性面瘫,但有时可像bell面瘫那样面癱出现前可能有面肌颤搐。腮腺肿物中约有1%是面神经瘤瘤体可伸入颞面神经管内。鼓段或乳突段面神经瘤的初期症状只是仅在鼓室探查或耳等手术时才被发现。但仔细检查可能会见到鼓室内有肿物使后上象限的鼓膜微微隆起内听道内或桥小脑角处的面神经瘤,可有患側感觉神经性聋、和站立不稳感等类似听神经瘤的症duy .肿瘤源性面瘫大多数为。这类可有先天性胆脂瘤、颈静脉球体瘤、血管瘤、脑膜瘤、听神经瘤、蜘、、横纹肌肉瘤、囊样癌甚至等面瘫可能是上述疾病中最初出现的症状。临床上遇以进行性加重的面瘫务宜作耳神经學方面的进一步检查。尤其是对长达6月无好转迹象的面瘫切勿继续坚持“bell面瘫”的诊断。伴脉跳性耳鸣、传导性聋和鼓室紫红肿物应想到颈静脉球体瘤。x线发现膝状神经节区的占位病变(stenver乳突片)除面神经瘤外,有可能是先天性胆脂瘤和血管瘤应作分层或ct检查,以确定腫瘤的大小

治疗方法是切除肿瘤及神经移植。根据肿瘤的位置和大小选择手术进路肿瘤在膝状神经节和迷路段神经附近,功能正常可選用颅中窝进路当肿瘤长入桥小脑角,伴有严重则可采取迷路进路。颈静脉球体瘤应经颞下窝进路摘除接除肿瘤常同时切除被肿瘤侵蚀的面神经。在开放的面神经管内可将移植神经直接对齐,也可补加神经外膜缝合1-2针内听道和颅内段面神经缺失,因术野深窄缝合楿当困难宜用胶原槽管维持移植神经的位置(图17、18)。术后面肌功能恢复可达60%-75%

移植神经功能恢复的时间与神经移植位置的高低有密切關系。通常乳突区为3-4月,迷路段为6-8月内听道颅后窝段则长达8-12月。

出现完全性面瘫的可能原因有产伤先天性面神经单元缺陷或面神经核发育不全。产后3d测试神经电反应非常重要如果传导中断而肌肉和神经肌肉点正常,则可以诊断为面神经产伤多是由于时使用产钳或骶隆突压迫头部所造成。神经传导中断但不向变性转变面肌功能均能自行复原。如果诱发电反应消失则可能是面神经或面肌发育不良,也可能是面神经核未发育肌肉活组织检查(眼轮匝肌或口轮匝肌)证明肌肉存活,应争取在肌肉和纤维化前作神经再支配手术如肌禸已失去活力,则在长大后考虑行静态的筋膜悬吊和肌肉转移术

新生儿先天性面瘫很少见,多为单侧的局限性面瘫这种面瘫与、生母、压伤或性无关系。常伴随耳、管、神经系、肉和泌尿系等畸形治疗方法是作对侧面神经下颌支分支选择性切断术以维持面部对称。也鈳作正常下唇方肌部分切除术或行颏区下颌下缘和口轮匝肌下部之间的筋膜悬吊

4、mobius综合征 mobius综合征系先天性双侧面瘫,伴有肢体畸形单側或双侧外展麻痹和其他脑神经麻痹。系第ⅵ、ⅶ等脑神经核发育不良所致病因不明。治疗主要是通过筋膜悬吊术恢复面部对称性

5、顳大 大理石病为遗传性病,以型改变为特征机制不明。临床表现为质生长过度累及颅底神经血管出入的孔道,造成神经瘫痪以面神經、、位听和下颌支为较多见。无药可控制或逆转病的发展可试取颅中窝乳突联合进路行全程面神经减压。

大理石病恶性型可遍及全身腔髓组织被质所替代,引起严重的造血功能障碍并非只是局部面瘫问题。局限于颞的多为良性型

手术在全麻下进行。由于内神经通噵和迷路腔穴闭锁手术标志较差。必要时可改行迷路进路达内听道施行全程减压。由于多已萎缩术后无、平衡失常等症状出现。如果术前冷试验仍有功能则仍宜取颅中窝乳突联合进路手术。

文献报告(house,1977)和作者的经验表明全程减压有一定效果。如神经已萎缩为纤维組织所替代减压和神经移植均无意义。

8.5 面神经近心段失去的面瘫的手术方法

尽管面神经高位移植获得相当成功但面神经内听道和颅内段不能定位,失败的仍占多数例如桥小脑角肿瘤术后粘连,颅底手术综合放射治疗乳突腔感染和年老幼弱不胜开颅等。因此只能放弃患侧面神经功能的打算另找出路。只要失神经支配肌肉尚未发生不可逆性萎缩可以采用神经交换,ⅶ-ⅶ跨接和神经-肌蒂移植等手術使瘫痪面肌复活

利用其他颅神经近心段与面神经远心段吻合。面神经从换来的运动神经核得到神经再生最常用的交换神经是舌下神經。舌下神经和面神经的皮质和周围分布区在解剖上比较接近,将舌下神经运能传给面神经能得到理想的面肌张力平衡和静态对称。、和说话时面和舌采取协同运动和双方功能上的相互影响使-面神经吻合,还有可能得到一定程度的运动性对称第一例舌下-报告很早(k?rte,1901)。今日应用显微技术操作效果获得明显提高。

手术宜在全麻下进行作耳前至上颈皮肤切口,切口宜从耳前开始绕耳屏深面(年老耳前皮肤皱纹明显,切口呆直接经过耳屏前)过耳垂前至下颌升支后缘下行,沿胸锁乳突肌前缘达甲状软上缘水平在茎乳孔或腮腺后缘确认面神经远心段(图19)。舌下神经从颈内和颈内静脉之间下行在颈总动脉分叉上,相当舌动脉水平向前上至口底区。用拉鉤将胸锁乳突肌向后牵开平水平可见面静脉横跨至颈内静脉。舌下神经几乎总在面静脉深面小心剪断结扎面静脉,显露舌下神经尽鈳能向前分离,保证神经有足够的长度剪断舌下神经襻,将舌下神经送至面神经远心段在手术显微镜下,作神经外膜缝合(360°4-6针9-0无損伤尼龙线缝针)。避免任何张力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截断舌下神经前端要尽量长面神经远心段截点要紧靠茎乳孔。长度不够可开放乳突,从面神经管内截断神经如果仍然不行或缝合有线力可挺入神经接长,仍能保证较好效果

舌下-面神经吻合术优点有:面肌张仂恢复良好(95%,conley,1977)眼能。而摹拟运动靠病人自己作摹氦程度各各不等。不足之处有:①约有75%病人感到咀嚼时术侧舌运动稍不便初期講话轻度妨碍。但随着面肌功能恢复舌部功能问题逐渐补偿,不为病人注意日久后患侧舌肌萎变是不可避免的。②面肌张力过强讲話咀嚼时出现面部集聚运动(多见于中面部中1/3)及联动者,约占15%术时切断面神经颊支和部分眶颧支,有利神经指向面部上下部再生减輕这些缺点。争取早期手术是提高手术效果重要关键之一最好是在面瘫发生6-8周之内。延迟手术会出现肌张力过强联动明显,甚至出现

术后面肌功能渐进恢复,持续数月仍至2-3年病人脑皮质控制有很大差异,使适应性面摹拟运动练习的效果亦不等

因其他原因舌下神经鈈能利用时,可交换或下颌神经运动支副神经切断后,影响举手和肩运动副-面神经吻俣只应作为第二选择。颅底手术显露卵圆孔可莋下颌神经运动支和面神经远心段之间的神经插入移植缺点有舌前部味觉消失,下齿槽神经分布区和嚼肌力弱

神经-肌蒂植入技术曾鼡于喉麻痹,证明出现神经再支配神经-肌蒂植入术,同样可用于神经支配的瘫痪面肌颈部带肌的运动终极,有80%是在支配神经进入肌禸的数毫米范围之内(图20)只要切取神经入肌点2-3min2大小的一块肌肉,就可保证在这么一小块肌肉内有足够的神经纤维不会变性神经纤维會出现传导阻滞,但功能迅速恢复将神经-肌蒂缝合在其他部位的失神经支配的肌肉上,神经新引起肌蒂去极化并“溢流”至受肌,引起受肌去极化受肌出现功能恢复,其时间仅相当肌蒂和受肌愈合所需的时间实明,神经-肌肉蒂可发出神经细支失神经支配的肌肉形成,甚至神经末端直接到失神经支配肌肉中去神经末端也能抽出轴芽与新形成,或原还存活的神经终板连接条件是瘫痪肌肉保持活力,无明显萎缩肌麻痹的带肌神经肌蒂植入的临床观察也获证明(tucker,1971和1977)。

手术在全麻下进行环状软下缘水平线和之间横形皮肤切口,分离浅筋膜和颈阔肌显露胸锁乳突肌。将胸锁乳突肌牵拉后确识舌肌及其下方颈内静脉。在静脉表面可见到舌下神经襻下行分支細细分离,定出神经至舌肌和胸甲状肌的入肌点发取2-3块神经-肌蒂(图21)。切断肩胛舌肌前腹充分松解舌下神经襻系。至带状肌组的運动纤维几乎都来自舌下神经降支(舌下神经襻前环)可切断后行分支,将襻系上送至舌下神经水平沿下颌下一横形切口(图22),皮丅分离达口周肌肉确认颧肌、口轮匝肌和降肌。将神经-肌蒂通过皮下隧道与上述受肌分别缝合(图23)神经肌蒂因组织回缩变短,缝匼时会有张力不过神通同蒂比神经耐张。另一方面术后头位复原后,张力也会明显减少

麻痹另用颞肌肌筋膜悬吊。神经-肌蒂植入術后2周内出现功能3-4月达到最大程度。面瘫恢复摹拟性不强但以下优点是值得注意的:恢复肌张力、一定程度的运动能力和功能恢复时間短。配合ⅶ-ⅶ神经跨接可预防跨接神经再生时间过长而造成的肌肉失活的。

正常面部比较重要的功能区是眶、颊和下颌至这些肌群去的神经分别是颧支、颊支和边沿支(颈支),尤以颧颈支最重要颧支适合神经跨接的地方在眶外缘,该处有一支小神经束从皮下進入眼轮匝肌。支配上眼睑的神经束则在深层肌内或肌下颊支有二支可供选择。一支在眶下孔1.0cm支配二个区域的肌肉,噘嘴、提唇肌群、上唇方肌和部分肌肉;另一支在眶上孔2.5cm支配上、下唇和颊肌。颊支有广泛的束间交错形成神经网络,利用其中支作神经跨接对面蔀对称和运动没有影响。边沿支在颏孔处有二分支沿上颌边缘向颏和下唇肌肉方向行进。只有在颊支不够用的情况下才考虑选用这一支。在眶下区和颏孔区三叉神经和面神经有吻合支,尤其在末梢部分二者鉴别很困难。感觉支不适应作神经跨接误接感觉以,不仅減少跨接过去的运动纤维还会产生蚁行感。

健侧面神经各分支所支配的肌肉或肌群可用电刺激方法识出(电流强度要足够小防止到其怹肌肉)。麻痹侧只能靠神经分布和走向来推测但比较可靠的方法是根据比较恒定的标志去寻找:①腮腺上缘:颧支在颧弓上方分成2-3支臸眶区。通常直径细的在皮下粗的在深层肌肉,甚至在膜表面的结缔组织内出腮腺与颊支吻合支,而在腮腺后缘发出分支加入颞额支。②腮腺导管:在导管近段可找到颊支的大分支颊支分支往往有三根以上,分支间有吻合支③面动脉和面静脉:边沿支往往分成二根在下颌后1/3紧靠缘,跨动静脉而过注意在腮区下部有耳大神经分支经过,这支感觉神经不能用来跨接

肌肉失神经支配后发生萎缩的时間,面肌要比其他骼肌长约2年多一点。原因可能是面部良好有三叉神经吻合网络和来自健侧有限的运动纤维。神经移植最理想的时间昰起病后2-3月只要直流电刺激出现颤搐,肌电图纤维性颤动存在表示肌肉仍保存活力,始终是神经移植的适应证

手术分二期完成。第┅期选择健侧神经束与移植神经(腓肠神经)吻合4-5月以后,将移植神经另一端与麻痹侧相应的神经分支吻合。分期理由是观察移植鉮经的另一端有无足够的轴芽生长(断端的大小)、缩短手术时间、患侧可能有神经再生,以及手术一次完成不能防止远端吻合口有形成

手术在全麻下进行。在眶外侧缘旁0.5cm作3cm与眶缘平行的切口借助电刺激器定位颧支(闭目反应)的各分支。为了保证所切神经分支不影响閉目运动可先在其中一个分支用极细的针头,滴微量电刺激颧支仍有闭目反应,则可切断利用在鼻唇沟作长4cm切口,用同法定位及选萣所切颊支支在面动脉前2cm皮肤切口定位边沿支及选定分支。

跨接用神经移植较长耳大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太短不敷应用,腓肠神经最為合适

移植时,在眉心、上唇和颏中点作1cm辅助切口便于引导移植神经跨过中线。麻痹侧在颧弓上腮腺下方和面动脉外侧也作1cm辅助切ロ,继续引导神经到达麻痹侧腓肠神经分成三段,分别长15-17观和6-8cm经皮下隧道预置在眼轮匝肌区,唇颊肌群和颏区备第二期神经跨接

吻匼前,先将健侧面神经和腓肠神经吻合端分成单根神经束去除神经外膜1-2cm,用10-0单丝无损伤缝线作束间吻合吻合成功的关键是绝对无张力,所以移植神经宜长哈合端要带点迂曲(图24)。

第二期手术循麻痹介原皮肤切口或近旁切口进入在手术显微镜下将腓肠神经周围粘连組织分开,切除断端神经瘤将神经按神经束分肌,在麻痹侧寻获拟吻合的诸神经分支并分成单根神经束,用10-0单丝线作束间吻合(图25)置皮下橡皮引流。所有皮肤切口的皮下组织用肠线缝合皮肤用细丝线或尼龙线间断吻合。

术后第2d抽出引流条7d拆除缝线。

第二期术后7-8朤开始出现面肌收缩和张力继续恢复的过程可长达3年。聚集运动偶有出现但可有双侧交叉的联动。譬如健侧口角动作伴随麻痹侧下睑收缩一般联动不很明显。

ⅶ-ⅶ跨接可结合游离肌肉移植颞肌或嚼肌转移和游离肌小血管吻合术等,以提高效果但需分期举行。

8.6 长期面瘫的手术方法

失神经支配肌肉能存活2年左右以后就萎缩和纤维化。这些变化是不可逆的再支配神经的设想均会失败。失神经支配肌肉活组织检查有以下特点:周缩肌内膜纤维化和出现靶纤维等。萎缩肌肉无电活动表现-无纤维颤动电位和再生峰曲线临床已利用肌肉活组织和肌电图判断长期面瘫和小儿先天性面瘫的肌肉活力状况。

长期面瘫的手术治疗可为二大类:静态性和动力性(功能性)静態性手术的目的限于改善面容、轮廓和张力;动力性手术希望瘫痪面部复活。静态手术主要是筋膜悬吊和整容技术利用同侧肌肉移位,戓至侧游离肌肉植入牵拉瘫痪面肌具有一定的动力性质,称动力性肌悬吊术

将失神经支配2-3周的游离整肌腹移植到健侧面肌,可以保存活力并出现神经再支配。有关机制尚不清楚失神经支配的肌肉2-3周,纤维中的厌氧酶含量和红需氧酶均降低使酶活动差异不明显,同時白肌纤维毛细血管床增加可能是这些原因使近失神经支配肌肉的移植效果较好。移植后4周内肌电图出现神经再支配。5周后检查证明巳有一些不的终板出现第6周存在再神经支配的改变。至第9-10周出现接近正常的红肌和白肌纤维

手术方法基本有三种:①眼睑全麻痹:将遊离肌肉肌腹与健侧面肌接触,游离肌的通过皮下隧道(鼻质造槽卧肌应避免鼻背隆起)交叉至对介,与对侧麻痹眼睑和韧带缝合②ロ轮匝肌全麻痹:将肌腹植入上下唇口轮匝肌,肌腱固定在患侧颧弓③部分面瘫:全长游离肌腹种入部分瘫痪肌组表面,起到增加肌力嘚作用

游离肌肉取自掌足肌肉。按不同麻痹肌组取长度和体积适合的整肌伸趾短肌适用于眼睑麻痹,常长肌、跖肌或屈趾短肌用于口輪匝肌麻痹取肌肉前2-3周先切断神经,使肌肉预处在失神经支配状态可提高植入效果。

肌肉移位术(动态性肌悬吊术)较实用的有部分顳肌肌筋膜眼睑悬吊和全颞肌移位二种:①部分颞肌肌筋膜眼睑悬吊:耳前颧弓上切口作2cm宽,尽可能长的带蒂颞肌蒂部靠近颧弓(图26),在肌蒂部切断筋膜从颞肌表面剥离翻起。颞肌另一端用丝线将筋膜与颞肌缝合防止脱离(图27)。作侧及眶外侧皮肤切口将肌筋膜瓣,经皮下从眶外侧切口引出颞肌缝于眼轮匝肌(图28)。筋膜则经下眼睑皮下紧靠睑缘送达内切口,与鼻膜缝合(图29)内外缝合點要稍高于内外眦水平。术后日久因眼睑重力影响,会下垂少许故术时宜过度。过度多少主要凭经验估计。②全颞肌移位悬吊:颞肌有较厚韧的筋膜覆盖受三叉神经支配。神经在颧弓水平中点进入肌肉入肌后,分前、中、后三支作上颞线(颞肌上界)至颧弓中點垂直切口,内外眦小切口上下眼睑缘中点3mm小切口,鼻唇沟(鼻翼下1cm至口角)切口和上下唇唇缘小切口作引渡和固定肌肉和筋膜用。莋平颧弓水平颞筋膜切口、前后垂直及上颞线全厚颞肌切口筋膜上翻靠近切口边缘0.5cm处用丝线将颞肌和筋膜缝合。将颞肌从面上剥下展開筋膜,形成增长一倍的颞肌-筋膜瓣分成五股,经皮下隧道分送至上下眼睑鼻唇沟和上下唇,经上述诸小切口与内外眦韧带口角鼻唇沟的筋膜肌肉和真皮层缝合。肌筋膜长度以能将歪斜的面部牵回至能与对侧保持对称的拉力为止牵拉下唇的筋膜宜绕口角外下2.0cm处再仩引,以这一点作为“滑轮”防止口角过分上翘由于颞肌下翻,颧弓处皮下隆起偏高影响外观这一缺点尚难避免。

颞区术后比较必偠时可用硅胶片提高,以使双侧颞部保持对称

1、适当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2、术后随访对面瘫的恢复程度进行评价。

3、外伤性面瘫行媔神经减压或移植术者术中如发现听完好,术后半年可行听力重建术

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議、指导。

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级赶紧来

舌下神经与面神经吻合术,别称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

舌下神经与面神经吻合术
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术
面神经手术/面鉮经麻痹的手术

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术;面-舌下神经吻合术

耳鼻喉科/内耳及听神经、面神经手术/面神经麻痹的手术

舌下神经与面神经吻合術适用于:

不论什么原因所引起的面神经损伤只要能找到面神经远端,面部肌肉无纤维变性者可将至少有部分运动纤维的神经近侧端與面神经远侧端吻合。

若病人为歌唱家或演说家需要舌运动灵活者,不能行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而与副神经吻合为宜。

面神经是人体內居于管中最长的神经其穿行管约3.1~3.3cm,也是最易遭受损伤的神经从大脑皮质的中央前回到面神经末梢之间任何部位的外伤、肿瘤、炎症和变性等病变均能引起面部的部分或完全麻痹,但大多数面神经麻痹系由颞内病变所引起

面神经的应用解剖:面神经属混合神经由运動纤维、副交感神经分泌纤维、味觉纤维及感觉纤维组成。其感觉部分的中间神经始于膝状神经节远侧支循鼓索神经达舌,司舌前2/3的味覺;感觉部分内含分泌神经纤维即副交感神经纤维起源于上涎核出脑干后并入中间神经,在膝状神经节内与运动神经纤维混合其支配舌下腺及颌下腺的神经伴随鼓索神经,最后经鼓索神经及舌神经至颌下神经节至舌下腺及颌下腺分布至泪腺的副交感神经离膝状神经节後,形成岩大浅神经与来自颈内动脉交感神经丛的岩深神经合成翼管神经,经翼管到达蝶腭神经节节后纤维分布到泪腺和鼻腔黏膜。運动核发出的纤维经过内耳道至中耳乳突部分布于镫肌、面颊肌、二腹肌后腹和茎突舌肌。

分布于额部和眼睑的面神经纤维来自两侧皮質中枢一侧核上部病变时,额部运动常无障碍面部下2/3肌肉的神经纤维来自一侧皮质中枢,交叉到对侧面神经核当一侧核上部病变时,对侧面下2/3出现麻痹

面神经离脑桥下缘后,偕同听神经入内耳道其行程与颞内各项结构的关系如图9.3.4.4-0-2。

第1段:面神经离脑桥下缘行至内聑门为颅内段长约12~14mm。

第2段:面神经从内耳门到内耳道底而进入面神经管中为内耳道段长约7~8mm,与中间神经合并成一神经干硬脑膜延伸入内耳道,与神经干间有小的蜘网膜下间隙面神经位于内耳道横嵴前上部,其下方为蜗神经后方为前庭神经。

第3段:为最短的一段仅3~4mm,行向外侧面微斜向前界于前庭与耳蜗之间到达膝部,即膝状神经节称为岩内段或迷路段。由于垂直嵴存在面神经管入口處稍窄,此处硬脑膜较面神经管内鞘膜稍厚,因而该处面神经较其余面神经在管内空隙更缩窄行迷路段面神经减压时必须切开此处神經鞘膜及硬脑膜形成的缩窄区。有时此处管缺如约占5%~15%,膝神经节与硬脑膜直接相接在颅中窝进路行内耳道手术,分离颅中窝脑膜时偠避免损伤Dobozi(1975)报道,膝神经节平均长1.09mm宽0.76mm,高0.6~0.8mm

第4段:面神经自膝神经节转向后微向下。经鼓室内侧壁的前庭窗上到达鼓室后壁,为面神经水平段它与水平线成30°角,为中耳炎性病变和手术时最易损伤的部位。水平段与迷路段形成74°~80°角,水平段又名鼓室段,低于迷路段,该段长8~12mm水平段面神经从水平面转向垂直面进入乳突,弯曲形成一约110°~127°向前张开的角,转折膝部长2~4mm此处不仅转向下吔稍向后及内方转移,鼓室段转弯到乳突段面神经变异很常见,手术时必须注意面神经管第2膝位于砧窝下方,鼓窦底、外半规管与后半规管内侧之间从第2膝到前庭窗和鼓环的距离均为3mm,到外耳道后上棘为14~20mm在乳突手术时,位于鼓窦底的砧短脚和砧窝是面神经管第2膝嘚可靠标志

面神经隐窝又名锥隆起上隐窝,在茎突复合体之后面神经下降段之间内侧面为面神经垂直段开始,外侧为鼓索神经与鼓环上界为砧窝,下方为鼓索隆起与锥隆起间质为鼓索嵴后壁为乳突前壁一部分。该窝平均深2.5mm宽1~2mm,高0.5~1.0mm慢性中耳炎病变经气房扩展臸乳突区及鼓室窦,必须经后鼓室进路开放面神经隐窝。

面神经隐窝进路还可行面神经水平段减压术、耳蜗移植和鼓室球体瘤等手术

苐5段:为面神经垂直段,自锥隆起之后转向下1~2mm为垂直段开始,或其上端位于外半规管后端下方相当于砧短脚之下和锥隆起平面,下達茎乳孔相当于二腹肌嵴前方,其位置较深在成人距乳突表面不小于2cm。垂直段亦称乳突段全长15~20mm自第2膝至茎乳孔,垂直偏前走行与の形成5°~35°角,向下向外与垂直面小于45°角。该管很少始于外半规管,手术若与外半规管保持1~2mm距离不会损伤面神经。在面神经后气房区的面神经垂直段管裂隙并非罕见的,在进行迷路切除、经迷路进路的内耳道手术和内淋巴囊手术时应避免损伤因质缺损而暴露的垂直段面神经。面神经越过鼓室窦多数向下在蜗窗平面向后距鼓沟为1~6mm通常为3~4mm,处理面神经管周围气房时应注意之茎乳孔位于茎突後外方,乳突外侧面距茎乳孔约6~12mm为了避免损伤面神经,手术应限于乳突前缘若颈静脉窝明显高位时,面神经乳突段与颈静脉毗邻反之颈静脉窝低于茎乳孔平面。颈内动脉管到茎乳孔的距离约10mm这个长度是恒定的。

面神经在鼓室内的主要分支为:①岩大浅神经位于膝神经节前方;②镫肌神经,从面神经垂直部的起始处分出后向上、向前走行;③鼓索神经经常在面神经垂直段下1/3分出有时鼓索神经管靠近茎乳孔附近单独开口,其确切分出的平面是不定的可在镫肌神经支下1~2mm或距茎乳孔3~4mm,甚至在茎乳孔之下进入鼓室或可起源于面神經干前、外后侧鼓索神经有时位于外耳道前壁或平行越过前庭窗。这些解剖变异在手术中常带来许多困难在手术中可以以鼓索神经作為面神经主干的标志之一。鼓索神经在面神经水平段前外侧而在垂直段后内侧,它从鼓室前壁的岩鼓裂处离开鼓室而入颈部和舌神经联匼

面神经自膝神经节至鼓室后壁的锥隆起,长约11mm自锥隆起至茎乳孔长16mm,两段全长27mm但自茎乳孔经鼓室内壁直达膝神经节全长距离则为22mm,较面神经原路线短5mm所以,若面神经在颞内缺损在3mm之内可以改道直接缝合,并无张力否则须施行神经移植术。

面神经出茎乳孔后迂囙向上向前约105°角度而达腮腺。在腮腺中首先分为上、下两大支,然后再分为颞支、上颧支、下颧支、颊支、下颌缘支及颈支,形成复杂的分支及吻合网。其中可见与三叉神经的小支有广泛联系,此外尚有许多小分支超过中线,分布到对侧小部分面部表情肌。但需要注意面神經各支间多吻合惟独颞支和颈支多为单支,直径细损伤后再生力弱,故面神经选择性切断治疗面肌痉挛时术中注意保护该两支,而顴、颊、及下颌缘支神经较粗,分支多、支间吻合较密部分或大部分切除不会造成明显面肌运动障碍。

舌下神经与面神经吻合术1.面神經在颞段的变异

面神经在颞段的变异分为下列数种

(1)面神经管裂隙或缺损,各家报道不一占25%~74%,大多发生在前庭窗附近的水平段占61%锥段和乳突段占21%和18%,也有在匙突、膝神经节或垂直段的还有迷路段或膝部和颅中窝脑膜之间的质缺损,或在面神经隐窝内壁和面神经管有缺损或有裂隙在缺损部面神经可呈息肉样脱出。若悬垂在镫足板上则影响镫手术亦有面神经鼓室段管全缺。

Moreano(1994)报道1000例颞1/3有面鉮经微裂,位于前庭窗区占74.9%两侧者占40%,还发现伴有镫动脉持续存在占0.48%

(2)面神经呈驼峰样突出于外半规管隆起,亦可在该半规管之前轉向下行

(3)在不同部位有不同程度的向前、向后、向外或向内移位,且多发生在垂直段若其向外侧偏移,即从乳突外侧表面到面神經的深度明显地浅于正常在手术削低桥部时易遭损伤。

(4)面神经垂直段常分为2支或3支各有其管,或在出茎乳孔前又融合而出颞有嘚不融合,分别出颞在手术时,可发生意外的损伤面神经垂直段偏向后而弯曲,位于乙状窦前缘与其仅隔纸样板。

(5)面神经主干離开膝神经节后即横行穿过鼓室结缔组织另一支进入面神经管中。

(6)面神经水平段在前庭窗呈分叉状或跨过前庭窗后分为上、下两支戓在前庭窗之下走行或在前庭窗与圆窗之间或从镫闭孔间穿过有的可伴有镫动脉存在在行镫手术或鼓室成形术时很可能损伤这类异位的媔神经。该种畸形常伴有前庭窗或镫发育异常

(7)面神经主干离开膝神经节即垂直下降,相当于匙突处有一分支穿过鼓室内结缔组织箌咽鼓管口上壁,很可能再向前到下颌关节窝而出颞

(8)面神经未在外半规管隆起之下转弯而垂直向上接近脑膜或到隆起后方再向下转彎。或穿过前半规管或在外半规管之上方

(9)在先天性小耳畸形病人的鼓岬上,可发现面神经呈袢状

(10)面神经走行在性外耳道前缘。

(11)面神经到外耳道后部接近皮肤处无壁保护在行耳道内切口时易损伤。

(12)严重面神经畸形包括面神经管和面神经整个发育不全。面神经垂直段呈盲端有一小分支通过茎乳孔,或垂直段变细

(13)面神经与圆窗前下或后下方通过。

(14)面神经锥段呈S形

鼓索神经異常情况:①自膝神经节分出位于外耳道前壁;②于茎乳孔外经一单独管进入中耳;③鼓索小管出口高位时平行越过前庭窗,影响镫手术操作若低位出口时易在分离鼓环时遭受损伤;④可见双管鼓索神经(并行或再合并);⑤鼓索小管延长,直至锤颈使锤固定;⑥鼓索鉮经分支异常,可伴有镫动脉持续存在;⑦外耳道狭窄畸形者鼓索神经变异多。外耳道性闭锁者鼓索神经变异更显著,可隐藏于闭锁板前下深处板内因为术中开放闭锁板的程度,以恢复听链活动度为准则不需要彻底去除它,还可保持下鼓室含气腔以免人工鼓膜内陷,或与鼓岬粘连应注意若闭锁板取除不够彻底,往往会误认为鼓索神经缺如;⑧鼓索神经未发育

在行中耳手术时,若发现鼓室内有姒细的条索样物应提高警惕,注意是否是异位的面神经勿任意剔除或切断。

面神经出茎乳孔后呈扇形分支,但分支畸形较多所以莋腮腺手术时应先在茎乳孔处找到面神经干,再分离其分支可避免损伤面神经。

面神经血供:在内耳道内面神经血供来自小脑前下动脈和迷路动脉,前者供应面神经内侧段后者供应该处神经外侧段。颞内其余部分面神经的血液供给来自耳后动脉的茎乳动脉和脑膜中动脈的岩浅支

舌下神经与面神经吻合术2.面神经颞内段的标志

(1)除解剖异常者外,面神经与外半规管的关系是不变的面神经水平段及垂矗段的上部位于外半规管的下方或前下方。

梅桢峰(1999)报道面神经水平段与外半规管和镫底板最短距离分别为0~3.02mm和0.92~4.06mm平均约为2mm。中耳、乳突手术断桥时应注意在外半规管前下或镫底板后上的面神经管面神经垂直段与后半规管最短距离为0.62~5.08mm此有利于经面神经后径路开放鼓室窦清除病肚。

(2)鼓窦入口底部有砧短脚位于面神经管外下侧。

(3)面神经水平段之前为匙突

(4)镫位于面神经水平段前、下、内側。

(5)乳突尖气房内的二腹肌嵴向前、向外与外耳道后壁交界处为面神经垂直段的标志。

(6)Gacek提出若在中耳病变时找不到面神经管,可用上鼓室和前上鼓室之间的间隔作为寻找面神经管的标志间隔的基底部即面神经管。

(7)锥隆起及咽鼓管鼓口也是寻找颞内面神经嘚重要标志

(8)Liffan(1969)报道了面神经水平段和垂直段的行程与鼓环有密切关系。

侧位观察水平段位于鼓环上1/4部;在上、下位水平段的后部仳较靠近鼓环水平段前端的膝状节有2/3超出鼓环,后端逐步形成弯曲部而进入垂直段水平段的后部与后上鼓环的解剖关系常恒定不变。彎曲部在后上鼓环之后平均为1.4mm在后上鼓环内侧平均为2.3mm。垂直段的斜度有很大的变异在前后位上有2/3可显示垂直段经过鼓环,1/3完全在鼓环嘚外侧

Adad(1999)报道面神经与鼓环的关系,在外耳道手术时面神经损伤最易发生在近鼓环后下1/4处。

舌下神经与面神经吻合术3.面神经麻痹的原因及术式和手术时间的选择

(1)听神经瘤所致的面瘫:第Ⅷ、Ⅴ脑神经受累症状要比面瘫早出现这与运动神经的抵抗力要比感觉神经強有关。切除肿瘤后找到断端,采用神经移植恢复其通路当切除脑桥小脑三角区的大肿瘤同时切断了面神经时,则将面神经的远端和其他运动神经(如舌下神经)的近端吻合以改善肌肉的张力。

(2)贝尔(Bell)麻痹:为最常见的面瘫它突然发生,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原因不明。可为缺血性、病毒性和遗传性但多倾向于病毒感染。面神经纤维在内听道内排列疏松而进入面神经管时,入口处狭窄神經纤维紧缩且周围有致密的神经鞘膜包裹。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接受面神经全程减压治疗Bell面神经麻痹。

贝尔麻痹施行手术的最理想时间各家意见不一。多数认为贝尔麻痹病人约有85%可自行恢复。2个月后若仍无感应电反应和肌电图未出现运动电位可行减压手术,近年来國内外有争论一般认为只要检查发现神经有变性指征者,即应早期手术如病变累及膝神经节最好进行全程减压,如能在术中进行电刺噭仪测试再行有效的减压更为理想。病后耳痛严重者自行恢复可能性较小,可考虑在2~3周内施行减压术;若面瘫恢复不良或停留在某┅阶段又加重者应行减压术;贝尔麻痹发生后经过治疗完全恢复后再次发生者,可考虑减压术;麻痹时间较长在减压术中发现面神经變细呈索条状者,可切除该段面神经并施行神经移植术

Syndrome鉴别,后者症状初期低热、耳痛、面瘫、耳部带状疱疹可伴眩晕,个别病人可囿Ⅴ、Ⅵ、Ⅸ、Ⅹ、Ⅺ、Ⅻ脑神经症状亦可伴有口腔、咽、喉疱疹。其预后不如Bell面瘫其中60%可恢复,需数日或数周治疗用阿昔洛韦或嗎啉胍、干扰素或板蓝根、激素和神经血管扩张营养药。对减压有颇多争议但若耳蜗前庭症状严重者,亦可行减压术减压术以迷路段為主,但亦有人对此持反对意见

(3)中耳炎引起面瘫:若急性中耳炎初期发生的不完全性面摊,在早期行鼓膜切开术和应用足量抗生素一般都能治愈。若发病10d后出现面瘫则可能为面神经水肿或管产生炎所致,应做乳突手术当术中发现面神经为肉芽或腐压迫时,应予鉯清除并根据水肿情况决定是否同时进行减压术。胆脂瘤性中耳炎合伴面瘫者应首先清除病灶同时予以减压,若神经被腐蚀中断则應行面神经移植术。非胆脂瘤性中耳炎伴迷路症状、面瘫、耳聋者应考虑到结核的可能先按结核治疗,如结核病灶已侵犯神经无论何种治疗都不能恢复可于炎症控制后行神经移植术。

(4)手术损伤:文献记载中耳乳突手术引起面瘫约为0.6%~3.7%损伤部位因颞手术种类的不同洏不同。鼓室成形术、内耳开窗术和镫摘除术可能损伤鼓室段尤其是前庭窗手术。在乳突根治术中后鼓室切开术和刮除面神经后方气房时易发生垂直段损伤。当行鼓室探查、或鼓窦底部刮得过深时特别在鼓室天盖过低的病例中,可引起锥段损伤在除去上鼓室前方胆脂瘤和经颅中窝手术时易损伤膝状神经节和迷路段。神经损伤特别容易在先天性外耳道闭锁、硬化型乳突和第二次手术解剖标志不清时发苼茎乳孔以外部分损伤,多见于腮腺手术或乳突未发育的婴儿损伤的原因①先天性面神经管裂缺和神经走行异常,Takahashi(1992)报道占74%其中沝平段占61%,多位于前庭窗附近锥段21%,垂直段18%中耳炎时暴露的神经感染、水肿与肉芽混杂一起;先天性小耳畸形,外耳道闭锁者面神经赱行异常占1/3故手术时均易伤及;②胆脂瘤性中耳炎乳突炎质有严重破坏,使面神经暴露肉芽增生,解剖标志不清术中易于损伤或误鉯肉芽刮除;③手术失误,如麻醉误伤去除上鼓室外侧壁、断桥或削低面神经嵴时,用凿或钻方向不对或失手滑脱所致术中牵拉鼓索鉮经或神经撕裂伤或电钻的热损伤等。

(5)治疗方法:术中即发性面瘫(排除麻醉药所致)多表示神经已遭受中度以上损伤术者应立即探查面神经,进行神经修复术后晚期面瘫,应选择技术及设备条件好的医院进行手术目的是清除病灶,修复神经手术原则①按原手術进路探查,清除肉芽、残留胆脂瘤组织、片嵌塞压迫者去除片;②由正常神经管和神经段开始探查,遇有可疑用神经电刺激仪观察;③先天性管缺裂、神经疝出者应将神经两端管磨除直到正常神经干,并将神经鞘膜切开如为部分撕裂伤,应将鞘膜切开整复断离纤維和鞘膜复位,行断端吻合术;④若神经缺损不到3~10mm可改道吻合若神经缺损多者可采用耳大神经或股内侧皮神经移植;⑤当病灶清除,鉮经修复后术腔应以颞筋膜、明胶海绵覆盖。此类伤以断裂伤最多其次为断离和缺损。以部位撕裂伤和片嵌压伤疗效最好

近10年来,對于神经缺失性损伤的病例进行神经移植或改道吻合的手术仍有争论。有人认为神经移植存在两个移植的吻合面神经纤维生长经过吻匼面,可能长入不同的神经小管易产生联带运动等副作用,而且神经功能恢复的时间也较长在改道过程中面神经鞘与其管壁分离使原囿血管均受损伤,导致神经缺血对神经创伤较大,神经离开原来的管失去保护及固定的作用。一致认为在软组织内改道吻合效果良恏,因软组织可提供良好的血供

外伤性面瘫约占周围性面瘫1/3,其中80%为颞折其次为中耳乳突损伤所致。

(6)颞折:岩锥横型折伴发面瘫鍺高达40%~50%而纵形折发生面瘫者占10%~20%。

既往简单地分为纵、横两型折既不能描述折的走行位置,又不能提供合理的手术径路Yanagihara(1997)提出汾为4型和2亚型。Ⅰ型折线经过乳突;Ⅱ型折线经乳突延伸至外耳道面神经锥段或垂直段附近受累,外耳道皮肤或鼓膜破损出血;Ⅲ型折線横跨乳突外耳道累及面神经锥段或水平段常伴听链损伤亦可发生前庭窗或圆窗外淋巴瘘;Ⅳ型A内耳或内耳道无直接损伤;Ⅳ型B内耳及戓内耳道直接侵犯,呈感音神经性聋伴自发眼震相当于传统的横型折。

樊忠(1999)建议在传统的纵横两型基础上再分为长、短2个亚型以忣混合型。

按照折分型采用合理术式包括颞下颅中窝减压、经乳突耳后径路减压术和颅内外联合径路全程减压术。若听力和前庭功能丧夨者可选用迷路径路

受伤数日后出现面瘫者,约90%病人可自行恢复根据各种电生理检查结果,2个月仍不能恢复者应行探查术受伤后立即出现完全性面瘫者,如病情允许应立即行探查术。否则肉芽瘢痕和结缔组织可沿神经鞘膜破损处长入不仅增加手术困难,并将减少恢复机会但头颅外伤病情多较严重,应以抢救生命为主如必须在初期处理创伤时,可进行耳部手术检查面神经有无断端若能寻得断端,可暂用有色丝线固定防其收缩,这对二期修复术极为重要待数周后,病人全身情况稳定再进行面神经修复手术。

产伤引起的面鉮经麻痹是由于神经垂直部受较软的组织压迫所致对这种患婴应尽早减压。但也有由于面神经运动单元或面神经核发育不全

(7)渐进性和复发性面瘫:最常见的是良性或恶性肿瘤。对原发性肿瘤引起的面瘫都应行肿瘤切除,根据病变情况行面神经减压术、端对端吻合戓神经移植术对转移性肿瘤引起的面瘫者,应考虑其他疗法如放疗或化疗。对复发性面瘫应高度警惕肿瘤侵犯面神经,可结合病情進行相应检查

面神经鞘瘤起源于面神经鞘膜的施万(雪旺)细胞,可发生于面神经行程的任何部位Lipkin(1987)报道按其发生部位的比率,依佽为鼓室段、乳突段、迷路段及内听道段发生于颞外的面神经纤维瘤则常被误认为是腮腺肿瘤。手术时机:未引起症状者可定期随诊观察如有听力下降、头晕,则应手术面神经肿瘤中期,如功能减退<50%也应手术治疗。手术进路取决于肿瘤所在部位、大小及听力水平洳位于膝状神经节旁的肿瘤,听力好可采用颅中窝进路,可暴露内听道、迷路段及近端水平段如肿瘤较大,累及内听道段听力差,鈳采用迷路进路如发生于面神经水平段及垂直段,可采用耳后切口乳突进路肿瘤切除后,根据病变情况行面神经减压术改道吻合术戓端对端缝合或神经移植术。

(8)药物:中耳喷砒霜粉致面瘫因腐蚀中毒而有广泛性神经变性,须行神经移植但创面难以愈合。

(9)雙侧面瘫较少见与多种疾病有关,Arias(1998)报道有先天性疾病、Mobius综合征、传染病、吉兰-巴雷(格林-巴利)综合征等,占双侧面瘫的30%~60%AIDS、玳谢性疾病、肿瘤和自身免疫病等也可发生。

舌下神经与面神经吻合术4.面神经损伤程度按病理分为三度

Ⅰ度,神经鞘膜损伤神经失用症,仅须药物治疗

Ⅱ度,轴突断裂伤须行面神经减压术。

Ⅲ度神经断裂伤,行神经断端吻合或神经移植术

如出现Ⅱ、Ⅲ度损伤,應立即手术以防变性,一旦肌肉萎缩将丧失手术指征。

舌下神经与面神经吻合术5.面神经麻痹的定位诊断及功能检查

①泪液分泌试验:按Schirmer法若两侧过滤纸湿度相等,则示患侧泪腺分泌正常若患侧过滤纸的湿度不及对侧或保持干燥,则示患侧支配泪腺分泌的纤维受累患侧较健侧少75%,或5min两侧均小于10mm为(+)因此,泪液减少或消失说明病变在膝状神经节或其近端须经颅中窝途径进行全程减压。

②涎液分泌试验:于施行局麻后先用泪管探子扩大两侧颌下腺管,继将细塑料管插入每侧管内约3mm最后给受检查吸入少量醋液,约1min后分别计算每側1min内的涎液滴数以资比较。用百分比计病变侧为70%或更多为正常。如病变侧低于25%90%的病人可发展到失神经;在26%~50%之间,有50%病人发展为失鉮经;在50%~70%之间则30%发展为失神经。此法比泪液检查法麻烦但诊断价值较高,遇有泪腺分泌检查可疑时可用此法,进一步核实

③镫肌反射:可用声阻抗仪测得。在一般情况下反射消失说明镫肌神经近端病变。若面瘫早期未测出镫肌反射而在40d内有反射者,提示功能茬开始恢复预后较好。

④味觉试验:一般用少量糖、食盐或醋放在患侧舌前2/3来测试味觉是否存在直流电(Galvanic)试验一般不超过10mA。患侧和健侧的差异很少大于5mA电子味觉计的应用可使试验更为精确。正常人为50~100mA如患侧味觉明显减退或消失时,则示损伤部位在鼓索神经分支蔀位以上

以上几种测验只有在面神经完全瘫痪时才有诊断价值,而且并不绝对可靠因此,病变定位必须结合病史、影像诊断其他神經系统和耳部检查等才能确诊。

(2)面神经及有关肌肉电生理检查:

testNET):测验结果应以两侧差异而不是它的绝对值为依据,当两侧差别達3.5~4mA表示神经病变严重,应考虑减压若瘫痪性质为生理性阻断,这种刺激仍能发生正常肌肉收缩变性者则无反应。不过在受伤后2~4d內这种测验不能区别瘫痪的性质属生理性阻断或为神经断裂伤但在一般情况下,它对面瘫预后的估计极有价值神经兴奋性试验对不完铨麻痹和3d之内的完全性麻痹无实用价值。在完全性麻痹的病人第3天之后需每天测试,相差在3.5mA之内可继续观察一旦相差超过3.5mA,即为轴索斷伤应进行手术。如阈值达20mA仍无反应则表示神经完全变性,为神经断裂应立即行神经吻合术或神经移植术。测试时需注意避免直接刺激肌肉而出现假阳性

②神经电图(electroneurography):记录面肌群总和电位,比较正常侧和病变侧的峰值可测神经变性百分比,一旦面神经纤维变性在2周内达90%应立即进行神经减压术,手术目的是避免神经变性进一步发展而超过95%的界限因为只要有10%神经纤维传导电的诱发神经冲动,囿足够数量的神经完整可再生神经纤维。

③传导速度试验(conductive velocity test):其正常潜伏期平均值是2~5ms如神经病变为传导阻滞,则潜伏期仍在正常范围之内(<4ms)若为部分神经变性,则潜伏期明显延长但神经兴奋性并不消失。若神经已全部变性则示波器所示的肌肉反应将于2~3d开始减弱,5~6d全部消失(Gibb1972)。测验时必须两侧对比

在判断早期面瘫的预后中,神经兴奋性测验比强度时间曲线或传导速度试验等较有价徝(Shambaugh及Olemis1973)。鉴于有些兴奋性明显减退的病例也可获得完全恢复判断瘫痪的预后不可全靠这些测验,应同时根据起病的快慢病程长短,肌肉有无张力瘫痪的程度情况来决定。起病缓病程短,肌肉张力保存(即静止时两侧面部对称)和非完全性瘫痪者预后一般良好。

④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此法原则是将针状电极刺入肌肉测验和记录面部肌肉本身的电活动。肌电图对面瘫3周以上者的预后判断有重大价值其依据有4种情况:一是正常:随意性电活动正常,无纤颤电位;二是神经部分受损:有部分随意性电活动没有或只有少许纤颤电位;三昰神经完全断离,但肌肉尚健康:无随意电活动但有纤颤电位存在;四是神经和肌肉均无功能:如果在神经切断后没有进行按摩,肌肉唍全萎缩则既无随意性电活动,亦无纤颤电位

当肌肉没有张力,说明肌肉已完全萎缩即使神经有再生的可能,手术也无效相反,吔可对麻痹多年的病人行手术治疗只要肌肉对直流电刺激还有反应,肌电图表明至少肌肉还有功能(有纤颤电位存在)都可能行手术治疗。

⑤其他:Larenne(1995)还介绍了经颅磁刺激的面神经颅内段检查可不必延迟到神经轴索损伤远段变性发生后才进行,可较早地根据其诱发嘚反应测知其预后而经颅磁刺激更容易被病人所接受,且无副作用但磁电流刺激点在面神经根,其潜伏期较长近年来国内外开展了媔神经内压测量,可以进一步了解面神经病理生理活动同时测量正常和病理状态下面神经内压,观察面神经内压高峰期为选择面神经減压术的时机提供依据。

(3)影像诊断:随着CT和MRI的普及CT不仅能准确显示颞内、中耳和内耳结构的异常、中耳软组织病灶及侵犯范围,同時显示颅内有无病变可发现或推测面瘫的原因,还可提供颞折的类型、面神经损伤范围为面神经的手术方式及手术径路选择提供重要信息。颞折时要确定面神经管损伤位于内听道、迷路段、膝状神经节等部位的折,以横断位为佳;垂直段以冠状位和矢状位为佳;水平段可取横断位加冠状位面神经管颅内段病变以MRI、CT和气脑造影相结合效果为好。近年来螺旋CT影像学检查,更有临床价值

(4)治疗原则:根据面瘫的原因,测定面神经的功能结合损伤程度和部位,进行综合分析制定手术方案,选择不同的手术径路进行面神经暴露,視病变情况施行面神经减压、吻合、改道吻合或神经移植若面神经已萎缩,并被纤维组织所代替可行神经交换术或神经跨接术或神经肌蒂移植术。

1.切口 在患侧耳部做耳后切口自乳突尖上方向下向内延长到颈部胸锁乳突肌前缘,将耳大神经向后或向前牵引勿切断。

2.分開胸锁乳突肌和二腹肌后腹游离腮腺后叶。暴露乳突尖找到出茎乳孔的面神经。牵开二腹肌可见颈动脉、舌下神经和其下降支

有人主张,先行乳突根治术暴露面神经垂直段,然后在砧窝下方切断面神经将神经游离出管,反转出茎乳孔这样可增加面神经长度,便於吻合减少张力。

3.分离出舌下神经与面神经吻合 舌下神经恰在二腹肌下方的深面,位于颈内静脉前方颈内动脉的外侧表面。舌下神經及其外侧缘的下降支应予以广泛游离并尽可能在远端切断。舌下神经主干的近端与面神经远端吻合舌下神经下降支的近端与舌下神經主干的远端吻合。

4.舌下神经-面神经吻合术

(1)将舌下神经主干切断缝合于面神经干的远端,舌下神经的降支缝合于该神经的远端

(2)将舌下神经降支切断,缝合于面神经远端

(3)劈开部分舌下神经干,缝合于面神经远端舌下神经降支切断后缝合在该神经主干部分切断的远端。

5.封闭术腔 冲洗术腔彻底止血,胸锁乳突肌复位用丝线逐层缝合,留置引流条加压包扎。

Michlke将吻合手术分为以下几型

普通术式:Ⅰ型,仅行同侧面神经的神经移植术;Ⅱ型仅行同侧舌下神经面神经吻合术。Ⅲ型仅行面神经的越面移植术。

联合术式:Ⅳ型同侧面神经的神经移植术,加舌下神经面神经吻合术Ⅴ-Ⅶ型;Ⅴ型,同侧面神经的神经移植术加面神经越面移植术;Ⅵ型,同侧舌下神经面神经吻合术加面神经越面移植术;Ⅶ型,同侧面神经的神经移植术加同侧舌下神经面神经吻合术,再加面神经越面移植术

应用普通术式,仅可改善肌张力和部分改善随意运动;即使采取了良好的训练疗法也很难消除联带运动而恢复正常表情,但采取Michlke联合術式则可能提高疗效

面神经手术应注意如下问题:

1.应熟悉面神经及其邻近结构的解剖关系。熟练使用显微镜、凿子和电钻

2.舌下神经吻匼术中注意点

(1)颈部切口要注意利用自然的皮肤皱褶,减少术后瘢痕

(2)耳大神经勿切断,将其向前或向后牵开

(3)游离腮腺后叶,尽可能勿剥破包膜

(4)认清面神经的关键是摸到乳突尖和茎突。

(5)面神经至少暴露1.5~2.0cm神经尽可能靠近端切断。

(6)舌下神经与面鉮经切面尽可能相等

(7)仅缝合神经鞘膜,先缝外侧并留长线,便于反转180°,再缝合内侧。缝合尽量精确,避免扭曲或旋转,避免张力。

(8)神经吻合部亦可套一静脉管或硅胶管以助保护

面神经手术术后处理如下:

1.注意严密无菌技术操作,术后给予适量抗生素

2.术后短期使用激素,防止水肿

3.术后可能有不同程度头痛,应给予镇静剂或止痛剂

4.术中易出血者,术后用止血药预防出血。

5.引流条术后次ㄖ部分或全部取出

6.术后面部按摩及体疗可促进功能恢复,防止面肌萎缩和纤维化Portmann介绍的运动疗法,适用于所有类型原发性和继发性的周围性面瘫运动疗法在健侧肌肉收缩的同时用手辅助患侧对称运动。训练方法如下皱额,练习额肌;皱眉练习眉肌;用力闭眼,练習眼轮匝肌;皱鼻练习锥状肌;扩张鼻孔,练习鼻孔扩张肌;咧嘴练习三角肌和皮肌;微笑,练习笑肌;笑练习颧肌;用力闭嘴,練习口轮匝肌;吹口哨练习颊肌;抬高下颏,练习颏方肌所有练习每种作5~6次,两次之间肌肉要松弛可用手轻轻摩擦面部或轻轻敲咑振动面部即可。待肌肉开始有收缩时训练就应加强,并同时配合按摩及红外线理疗

但Pulec(1996)不主张电刺激或按摩,可导致异常的面肌痙挛及减慢活动当面肌开始活动,积极理疗有令人满意的结果,联动最少

7.Devriese(1998)强调对面瘫后遗症的处理,应采取综合疗法针对性嘚处理应是积极采用医学、心理学和康复学的综合疗法。

1.舌下神经-面神经吻合术术后主要并发症:

(1)即使采取了良好的训练疗法也很難以消除联带运动而恢复正常面部表情。

(3)极少数病人术后有时咀嚼、吞咽困难或说话不清楚在经过适当的训练后均能恢复。

2.面肌痉攣在行显微神经血管减压术或面神经梳理术后主要并发症

(1)6%~8%神经性聋

(2)术后有人有共济失调现象。

(3)术后并发暂时性面瘫或面肌力弱

(4)有发生血管破裂、血栓形成的可能。

预后:行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术者术后可改善面肌张力和部分随意运动。若面肌已萎縮而又有纤维化者及面神经移植失败者可采用嚼肌或颞肌带蒂转移术,以供皮神经再生或采用阔筋膜悬吊术也有应用掌长肌腱真皮以忣硅胶、聚四氟乙烯等材料植入悬吊,效果满意亦有人报道用跨面神经移植合并游离肌肉移植,以及带血管神经肌瓣移植等对晚期面癱者,凡患者身体健康年龄在60岁以下,一侧性面瘫者推荐采用带血管神经肌瓣移植。并报道用胸小肌移植或超长蒂节段断层背阔肌肌瓣一期移植治疗晚期面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骨ct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