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我四种同一性状态态与同一性风格,亲子沟通的关系

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广告剩余8秒
文档加载中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自我同一性发展影响因素及测量研究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初中生亲子沟通、社会目标与数学学业求助的关系研究--《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初中生亲子沟通、社会目标与数学学业求助的关系研究
【摘要】:对学业求助的关注源于将求助看作是有利于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的自我调控行为,越来越多的中外学者认为学业求助是学生在校学习和进步的一种重要的自我调控策略,是个体调控社会环境以促进学习的一种重要能力。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学业求助就成为西方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国内外学者围绕学业求助展开了多方面的探讨,大量的研究揭示出其中的一些现象和规律,但也留下了很多问题和空白。
在现有的研究中,尚未有研究者考察任何家庭因素(包括亲子沟通)与学业求助的关系,但是家庭环境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和行为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刚进入青年早期开始探索发展自我同一性的初中生,亲子沟通的质量对其心理和行为的发展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社会目标是对成就目标的发展和完善,是成就目标理论中关于社会性维度的重要方面,已有很多研究表明成就目标取向对学业求助很大的影响。因此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初中阶段三个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业求助现状、数学学业求助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以及亲子沟通、社会目标与数学学业求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
(1)数学学业求助的性别差异显著。初中生在遇到数学学业困难时,总体上都可以积极地向同学或老师寻求工具性学业求助,女生更多地采用工具性学业求助,男生则较多地采用回避求助。
(2)数学学业求助的年级差异显著。初中生的执行性学业求助和回避性学业求助遵循相同的年级发展趋势,随着年级的增大显著上升,且各个年级之间的差异非常显著;而工具性学业求助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下降差异非常显著,在初三阶段达到最低。
(3)亲子沟通与数学学业求助的关系。亲子沟通的开放性对工具性学业求助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对执行性学业求助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亲子沟通的问题性对执行性学业求助和回避性学业求助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4)社会目标与数学学业求助的关系。社会归属感目标和社会责任感目标对工具性学业求助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对执行性学业求助和回避性学业求助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社会赞许目标只对执行性学业求助和回避性学业求助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师范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0【分类号】:G633.6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丁丁;[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向芳;[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晓东,张柄松;[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年04期
李晓东,林崇德;[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年02期
方晓义;戴丽琼;房超;邓林园;;[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年03期
辛自强,陈诗芳,俞国良;[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年01期
方晓义,董奇;[J];心理科学;1998年02期
郑信军;[J];心理科学;2000年01期
李晓东,张炳松;[J];心理科学;2001年01期
王雁飞,方俐洛,凌文辁;[J];心理科学;2001年01期
李晓东,张炳松;[J];心理学报;1999年04期
方晓义,郑宇,林丹华;[J];心理学报;2001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唐芳贵;[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王中杰;[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侯会玲;[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杜艳飞;[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鲍文婕;[D];浙江大学;2006年
于璐;[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刘敏;[D];西南大学;2009年
付玉;[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乔联蓉;王利明;;[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张孝义;卢有昆;;[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刘娜;[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陈华;;[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柳洲;李祖扬;;[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张丹;;[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黄琼;;[J];安顺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薛予阳;[J];安徽体育科技;2003年01期
段爱明,张建新,许毓成;[J];安徽体育科技;2004年02期
罗明亮;[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胜祥;;[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李洁麟;;[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姚娜;;[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林斐;;[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7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7年
潘孝斌;路胜男;;[A];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30年:回顾与前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严玮;;[A];2007年湖北省消防学术论文集[C];2007年
施晓芸;唐征宇;;[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李佑发;梁承谋;魏高峡;;[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王长生;;[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陈兆维;斯力格;;[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丽;[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宋丽博;[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张华;[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杨红梅;[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张浩;[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王秀梅;[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张鹏;[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韩婷婷;[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陈俊嬴;[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杜鹃;[D];苏州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群;[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杨晓莉,邹泓;[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1期
冯春芳;[J];前沿;2004年03期
白明凤;[J];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张崇脉,伦颖;[J];教育探索;2004年02期
孙芬;[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7期
王琨;[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5年04期
续润华;[J];外国教育研究;2000年04期
宋立华,吕康云,孟春宇;[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4年05期
李晓东,林崇德;[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广红;[D];苏州大学;2010年
林安琦;[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郭东艳;[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金佳;[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唐芳贵;[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郑满利;[D];河南大学;2004年
张峰;[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刘怀芳;[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李静;[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孙亚红;[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翟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鲍聪;[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孟威佳,李晓东;[J];东北师大学报;1999年01期
王雁飞;[J];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唐芳贵,张奇勇;[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任定保;[J];教育探索;1997年06期
李春苗,刘祖平;[J];教育探索;1998年01期
黎洪永;[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12期
王水珍;[J];上海教育科研;2003年01期
唐芳贵;[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山;[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张会清;[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侯爱民;[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姜立利;[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唐芳贵;[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程进军;[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郑满利;[D];河南大学;2004年
安伯欣;[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王中杰;[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朱丽芳;[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J];家庭教育(中小学生家长);2006年11期
魏然;冯维;;[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年03期
;[J];人生十六七;2006年11期
俞群;;[J];家庭教育(婴幼儿家长);1998年02期
周波;张智;;[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年01期
赵婧;;[J];体育博览(运动健康);2008年02期
陆茗芬;;[J];广东第二课堂(小学版);2008年10期
郭瞻予;张慧杰;石杨;吴月函;;[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小单;;[J];妇女生活(现代家长);2010年03期
陈庆文;郭纪昌;夏云彩;;[J];基础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雷雳;王争艳;刘红云;张雷;;[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张卉;;[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钱磊;;[A];第二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于清亮;;[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冯建琴;叶素莲;张旭丽;;[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彭莎莉;;[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王争艳;雷雳;刘红云;;[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刘桂;;[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北京卷)[C];2010年
安蕾;;[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丁娟;崔丽娟;;[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王柏玲;[N];文汇报;2009年
沈阳杨子心理咨询中心心理专家
白波;[N];沈阳日报;2010年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 杨永龙;[N];保健时报;2010年
蔡敏;[N];中国妇女报;2002年
邱建果;[N];新闻出版报;2000年
赵霞;[N];光明日报;2010年
王夏媛;[N];重庆日报;2004年
杨惠玲;[N];石家庄日报;2008年
任荃;[N];文汇报;2005年
申屠文婕;[N];中国妇女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红霞;[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陆芳;[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暴占光;[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刘志宏;[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吴家碧;[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张玲玲;[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陈群;[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温暖;[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何倩;[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赵梅;[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梁薇;[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胡金燕;[D];山西大学;2011年
朱晓宇;[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向芳;[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石瑞莲;[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何晓婷;[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惠吉霞;[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张瑞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郭东艳;[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蔡海霞;[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青少年亲子沟通心理分析.pdf 63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西南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青少年亲子沟通心理研究
姓名:张峰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指导教师:张大均
青少年亲子沟通。理研究
青少年亲子沟通心理研究
专业名称: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研究方向:教育心理
指导教师:张大均教授
研究生:张峰(2001105)
亲子沟通是父母与子女双方主体在亲缘关系的基础上,在共同创造的独特家庭情境
中,基于各自的角色定位和不同的态度、需要,运用各种沟通方式传递信息、交流感情
的过程。亲子沟通是基于亲子关系基础上的亲子双方的互动过程,也是影响亲子双方的
内在作用机制之一。青少年亲子沟通研究既是亲子关系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为改善青
少年期亲子沟通的关系,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目前国内外心理学界对
亲子沟通的研究日趋重视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从教育心理学的视角对青少年亲子沟通
傲实证研究还不多见。本研究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揭示青少年亲子沟通心理结构,并
通过编制“青少年亲子沟通心理问卷”作为测量工具,探讨青少年亲子沟通心理的发展
特点。同时,结合运用“亲子关系诊断量表”测试的结果,探讨亲子沟通心理与亲子关
系的关系。
本研究在理论假设和专家咨询问卷基础上,编制青少年亲子沟通心理预试问卷,
根据心理测量学标准剔除部分项目后采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得出青少年亲子沟通心理结
构的实证模型,并编制了正式问卷,通过对1100名青少年学生的测量,结果表明:
(1)青少年亲子沟通心理结构是一个二维度八因素结构。两个维度是动力维度和
能力维度:八个因素分别是:参与倾向性、情感需要、支配需要、轻松感、积极倾听、
沟通灵活性、理解和开放的表达。
(2)自编的“青少年亲子沟通心理问卷”具有可以接受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
测量青少年亲子沟通心理状况的工具。
(3)青少年亲子沟通心理发展存在性别差异,女生的亲子沟通心理发展水平显著
高于男生。
(4)青少年学生亲子沟通心理发展存在年级差异,发展曲线呈u字形,其中,初
青少年亲子沟通≈理研究
一和高三的亲子沟通心理状况晟好,初三和高一的亲子沟通心理状况最差。
(5)青少年亲子沟通心理发展存在父母差异,从整体上看.青少年与母亲的沟通
心理水平显著高于与父亲的沟通,但在支配需要和积极倾听两因素上则表现为与父亲的
沟通水平显著高于与母亲的沟通。表明父亲在亲子沟通中的指导者和经验传授者地位。
(6)青少年亲子沟通心理与亲子关系中父母的消极拒绝、积极拒绝、严格支配以
及不一致的态度4个因子表现显著的正相关,青少年亲子沟通心理发展的不同水平在这
4个因子上差异显著。表明青少年越认为父母不具有消极拒绝、积极拒绝、严格支配的
管教态度,越认为父母两方的管教态度是一致的,则他们与父母的沟通情况就越好。
关键词:青少年亲子沟通心理发展特点亲子关系心理结构
童2±圭±塑望:兰墨翌壅
Adolescent
Psychological
Communication
Parent.child
educational
Psychology
Major:Dev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同一性风格、亲子沟通的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年01期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同一性风格、亲子沟通的关系
【摘要】:采用问卷法对59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的人数分布中,延缓状态占67.5%,其余三种同一性状态各占10%左右;大学生在四种同一性状态的人数分布上不存在年级差异和性别差异;与其他同一性状态相比,获得状态的大学生在信息风格上得分最高,早闭状态的大学生在规范风格上得分最高,扩散状态的大学生在扩散风格上得分最高;亲子沟通中的开放性和问题既对同一性状态有直接预测作用,又以三种同一性风格为中介间接影响同一性状态。
【作者单位】:
【分类号】:B844.2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峻;[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安秋玲;;[J];心理科学;2007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树青;[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炜;[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文新;王美萍;Andrew F;[J];心理学报;2006年06期
俞瑞康;[J];心理科学;2004年02期
王树青;张文新;陈会昌;;[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年02期
贺银瑞;[J];教育研究;1998年01期
周燕,翁亚君;[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年01期
方晓义,张锦涛,刘钊;[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年03期
孔海燕;[J];心理科学;2004年03期
纪林芹;张文新;董会芹;李芳;;[J];心理科学;2006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香;[D];河北大学;2001年
张坤;[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刘晓静;[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郑涌,黄希庭;[J];心理科学;1998年03期
黄希庭,郑涌;[J];心理学报;2000年01期
韩晓峰;[J];人口学刊;2004年01期
郭金山,车文博;[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年02期
王树青,朱新筱,张粤萍;[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马晓明,徐宪春;[J];中国高教研究;2005年05期
周红梅;郭永玉;;[J];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01期
王树青;张文新;纪林芹;张玲玲;;[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年03期
马向真;;[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王树青;张文新;张玲玲;;[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年01期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硕士论文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摘要】:自我同一性是Erikson自我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Erikson认为青少期的中心发展任务是同一性对同一性扩散。自我同一性问题涉及到青少年发展的各个方面,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影响。1968年Erikson提出自我同一性的概念以后,自我同一性一直是心理学研究的重点问题,特别是西方心理学者对青少年的自我同一性问题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与西方相比,我国对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研究较为薄弱,已有研究只是局限于对自我同一性的理论探讨,实证考察较少且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因此,本研究采用横断设计考察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基本特点,以及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影响,并探讨同一性风格在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状态的影响中所起的中介调节作用。
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法,运用修订的自我同一性状态问卷、同一性风格问卷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对1233名初中、高中和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得到以下主要结果:
1、就总体而言,青少年不论在意识领域、人际关系领域还是总体领域上,同一性状态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处于同一性延缓状态的人数最多,占60%以上,然后依次是同一性扩散、同一性早熟和同一性获得:同一性风格的人数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信息化风格、扩散化风格和规范化风格。
2、从同一性状态的发展趋势来看,在意识形态领域,处于同一性获得和延缓状态的人数比例在初中、高中和大学三个年龄段并无明显变化,发展较平稳;与初中生相比,高中生和大学生更多地处于同一性扩散状态,更少地处于同一性早熟状态,而高中和大学并不存在明显差异。在人际关系领域,与初中生相比,高中和大学生更多地处于同一性获得和延缓状态,更少地处于同一性早熟和扩散状态,而高中和大学阶段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总体领域,同一性延缓和扩散者的人数比例从初中到大学无明显变化,发展较平稳;与初中生相比,高中和大学生更多地处于同一性获得状态,更少地处于同一性早熟状态,而高中和大学阶段不存在显著差异。从同一性风格的发展趋势来看,初中阶段信息化风格的人数比例多于高中和大学阶段:规范化风格的人数比例从初中到大学呈逐渐上升的发展趋势;与高中生相比,初中和大学生中扩散化风格的人数比例更多。
3、就总体而言,与女生相比,男生更多地处于人际获得、总体获得状态和表现出信息化风格,更少地处于人际延缓状态和表现出规范化风格:与独生子女相比,非独生子女更多处于人际延缓状态和表现出规范化风格,更少地处于人际早熟状态和表现出信息化风格。
4、权威型和溺爱型教养方式下的青少年在意识获得、总体获得和信息化风格上的得分高于
专制型和忽视型,权威型在意识获得、信息化风格得分又高于溺爱型;权威型教养方式的青少
年在意识早熟、人际早熟和总体早熟上的得分高于专制型、溺爱型和忽视型;专制型和忽视型
教养方式下的青少年在意识扩散、人际扩散、总体扩散和扩散化风格上的得分高于溺爱和权威
型,湖爱型教养方式的青少年在意识扩散、总体扩散和扩散化风格上的得分又高于权威型。四
种父母教养方式的青少年在同一性延缓和规范风格上的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
5、信息化同一性风格可正向预测意识领域、人际领域和总体上的获得、延缓状态,以及人
际早熟和总体早熟状态,负向预测意识扩散和总体扩散;规范化风格可正向预测意识延缓、意
识早熟、意识扩散、人际获得、人际延缓、人际早熟和总体的四种同一性状态;扩散化风格可
负向预测意识获得,正向预测意识领域、人际领域和总体上的延缓、早熟和扩散状态。
6、父母教养权威对青少年的自我同一性状态既有直接影响,也有间接影响。一方面,父母
教养权威对人际领域的四种同一性状态和总体延缓、总体早熟和总体扩散有直接影响;另一方
面,同一性风格调节父母教养权威对所有同一性状态的影响。父母教养权威对三种同一性风格
均有显著影响,父母教养的权威性越高,则青少年在信息化风格上的得分越高,在扩散化风格
和规范化风格上的得分越低。综合父母教养权威的直接影响和同一性风格的中介作用,父母教
养的权威性越高,青少年在意识获得、意识延缓、人际早熟、总体获得和总体早熟上的得分就
越高,而在其他同一性状态上得分则越低。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4【分类号】:G78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新惠;石国兴;;[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9期
卢珍;;[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年02期
范振生;童放;乔瑜;王云;;[J];华章;2012年34期
唐钦;熊恋;黄续;;[J];社会心理科学;2011年09期
张蕊;刘大文;;[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张建人;杨喜英;熊恋;凌辉;;[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年05期
许存;;[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7年02期
张惠敏;宁丽;陶然;;[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12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树青;[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张玲玲;[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饶晓;[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邢燕燕;[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刘中霞;[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李红梅;[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郑瑞新;[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张立新;[D];天津师范大学;2011年
吴小立;[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王丽霞;[D];赣南师范学院;2011年
王珍;[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邹存政;[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日昇;[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01期
张晓文;[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叶泽川;[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龙文祥;[J];数理统计与管理;1997年01期
曾琦,芦咏莉,邹泓,董奇,陈欣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方怀胜;[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韦耀阳;;[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年04期
李慧莉,张庆林;[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年01期
王树青;张文新;陈会昌;;[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年02期
杜景文;;[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12期
刘雅丽;何资桥;李佳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10期
刘志军;陈会昌;;[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年04期
徐剑;;[J];法制与社会;2008年05期
郭文斌,陈秋珠;[J];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刘芳丽;;[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建中;;[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柳;[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刘云艳;[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张丽华;[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安秋玲;[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王江洋;[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陈俊;[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王树青;[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刘国艳;[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傅一笑;[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刘建榕;[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郭逊;[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周丽平;[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王晓玲;[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胡卫利;[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邢燕燕;[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索长清;[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董佳羽;[D];河南大学;2011年
郝均倩;[D];西南大学;2011年
孔敏;[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刘中霞;[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其亮;[J];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洪丽芬;[J];八桂侨刊;2005年04期
邢辉燕;王琳;张巧明;;[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吕爱芹;王明姬;林菡;施俊琦;;[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郑宁;[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张日昇;[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01期
赵燕;[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5年05期
张自祥;;[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张蓓;张辉;;[J];沧桑;2011年01期
教育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课题组
,王登峰;[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范慧玲;施国春;张淑华;;[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王倩;;[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叶苑;邹泓;;[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丹;[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刘海燕;[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聂衍刚;[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安秋玲;[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王树青;[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纪林芹;[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沐守宽;[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张玲玲;[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万增奎;[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靳宇倡;[D];西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庆华;[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刘中霞;[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李改;[D];河北大学;2000年
崔玉媚;[D];暨南大学;2001年
郭振娟;[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陈香;[D];河北大学;2001年
王美萍;[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万礼修;[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吴宁;[D];苏州大学;2002年
朱云立;[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周红梅;;[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章志图;;[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2年03期
王树青;宋尚桂;;[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2年01期
刘高升;周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7期
林晔;;[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年12期
蒋杭玲;;[J];法制与社会;2012年13期
奚彦辉;姜颖南;;[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刘经兰;王丽霞;;[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曾东;;[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26期
黄国萍;;[J];池州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荣华;刘英;王盼盼;邱佩钰;戴家隽;;[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三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姝琼;[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杨海燕;[D];中南大学;2010年
赵小云;[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江楠楠;[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周永康;[D];西南大学;2008年
陈光辉;[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建宁;[D];苏州大学;2010年
张静;[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彭春梅;[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饶晓;[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邢燕燕;[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刘震;[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蒋丹;[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王瑜;[D];河南大学;2011年
王卓健;[D];河南大学;2011年
孔敏;[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健芷;[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0年06期
龙文祥,姚本先;[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4年05期
林德发,范书生;[J];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于志涛;冯维;;[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年01期
张继华;;[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6年05期
陈秀娟;葛明贵;;[J];中国校医;2009年01期
张秀阁;[J];中国学校卫生;2004年01期
蔡建红;[J];健康心理学杂志;1999年03期
吴丽丽;王惠萍;马华威;关蔚;;[J];当代教育科学;2006年21期
赵兴奎;;[J];小学教学研究;2009年09期
丁云洪;[J];青年探索;2001年04期
王春霞;[J];丹东师专学报;2002年S1期
张秀阁,吴江,段立军;[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爱卿;;[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张首芳;;[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崔雪莲;;[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自然科学篇)[C];2004年
宋法刚;;[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王磊生;熊承清;;[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屠金路;王庭照;;[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冯江平;孙乐芩;;[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杨晓慧;陶沙;;[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张梦霞;;[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姜红;罗钢;姜红壁;李维;刘涛;;[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吉首大学教授
易小明;[N];社会科学报;2007年
胥晓琦;[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任秋凌;[N];北京日报;2007年
刘文;[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杨永德;[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黄楠森;[N];光明日报;2005年
班石;[N];美术报;2007年
姜宇辉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杨雨帆 苏勇 本报记者  魏永强;[N];大众科技报;2006年
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教授 刘海涛;[N];解放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蓝华;[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刘璞;[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彭彦敏;[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朱毅华;[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谭涛;[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宋志红;[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徐小斌;[D];重庆大学;2009年
赵显;[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王友;[D];河北工业大学;2008年
辛冲;[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树青;[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李改;[D];河北大学;2000年
毕珊娜;[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赵莉莉;[D];河南大学;2010年
高红;[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王雪凌;[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石晶;[D];西北大学;2010年
赵文;[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麻晓磊;[D];山西大学;2010年
马慧燕;[D];河南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玛西亚 同一性不同状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