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通知书怎样短时间丰胸没办法到,但是申请国家资助的时间快要截止了怎么办,赶不上了

普通家庭的孩子如何才能出国留学
这次推送的主题来源于前段时间我写的文章当我们谈论芬兰时我们在谈论什么,有几位朋友留言说,想了解一下我的出国留学经历,想到去年这个时候我还在办理一些工作上的手续,收拾出国的行李,一转眼已经有一整年的时间了,真快。
这一年,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都是收获很多的一年,因为去了一些国家,亲身去感受了每个地方的人文,对很多事情都有了不一样的看法。可以说,因为这一年的留学生活,我的一些观念,包括认识和看待世界的方式都发生了改变。
所以今天,想和你们分享一下我的出国历程,也希望每一个,有出国梦想的你,都能如愿以偿(经历和观点仅供参考)。
国家公派出国
我是从大三开始真正了解出国的。20岁那年,身边有朋友在准备T和G,去美国读书。我当时首选的国内研究生,其次是香港。为什么呢?
当时好友拿到了美国私立大学的通知书,我看了下学费大概是4万多美金,加上生活费,一个学年下来至少花费40-50万,两年要准备100万左右,人文社科基本没有奖学金,这比费用,对于普通的工薪家庭来说,确实不少。
加之,我18岁开始自己赚钱,深刻意识到,赚钱不易,攒钱更难,就好比现在一年赚10-20万容易,但想攒出来10万,还是蛮难的,毕竟大城市生活成本也很高。
所以当时的我,想来想去,还是放弃去英美国家了。由于信息比较闭塞,只了解到香港(当时北欧国家还是免学费的,但是并不知道这个信息),研究生时间短,一年的时间花费在20万左右也能接受,所以作为备选项。
后来,国内考研还算顺利,但国内时间也短,2年的时间要上课、实习、写论文、找工作,貌似也没什么出国的时间和机会。出国的小梦想就这么搁浅了,直到读了博士,接触了国家留学基金委(CSC)的公派出国项目,这个小梦想才又被提上日程。
我非常喜欢的图书馆,modern的不行
坦白说,我一直以为公派留学是上个世纪的项目,因为以前上历史或语言课,总看到说,某某某,哪个大作家,大诗人,公派留学去英国,去美国,去日本了。所以在我的认知里,这个年代“公派”是不存在的。
然而实际情况是,不仅存在,还每年都有,不晓得有多少人了解过CSC的公派项目,我在自己准备出国之前也从来没有去看过官网,准备的过程中,才发现,其实有很多项目可以选择,涵盖本科、硕士和博士生。
针对本科生,CSC有《**年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硕士生有《**年国家公派硕士研究生项目》,博士生有《**年国家建设高水平公派研究生项目》,当然还有博后、讲师和教授可以申请的《**年公派高级研究学者、访问学者、博士后项目》。
除了这些固定的项目之外,CSC还提供一些特别的项目,比如艺术类人才培养、创新性人才国际合作培养、国际区域问题研究及外语高层次人才培养、还有中美富布莱特以及各国互换奖学金项目等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仔细查看CSC的官方网站,有非常详细的申请流程和项目介绍。
留学基金委员官网
这些项目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种:拿学位的和不拿学位的(比如访学和联合培养)。对于想拿国外学位的同学来说,除了CSC,你也可以直接通过个人申请渠道,获得外方学校的奖学金(我以前提过有一些国家政府和高校都会提供奖学金申请或salary,比如北欧,这类信息要自己去查找),但国外的一些院校和专业,科研经费也相对紧张,所以你在“套磁”的时候,教授可能会直接问你,能否自带funding,他们也知晓CSC,这时候你就又会回到申请CSC的这些项目上来。
有一个特殊情况是,有的同学是先自费出国的(拿国外学位),但同样,也可以在第二年申请CSC资助,这是完全有可能的,只是和国内申请人申请渠道不同,CSC官网有非常明显的“国外申请人入口”。如果未来面临了这样的情况,记得还是有获得奖学金的机会的。
对于不拿学位的同学,基本都是在读的硕士或博士生,除了CSC,也可以走学校的一些交换项目,区别可能就是CSC会负责往返机票、保险、生活费等各项开支,学校的项目资助金额相对较少,有的学校可能就没有资助金额,只是单纯的学分互换/学费互免。
如果在CSC官网查到了自己感兴趣的留学项目,还需要去学校的国际交流处了解一下是否能申请,据我所知,有一些项目对院校有要求,另外,学校的通知不一定及时和明确,所以最好亲自去问问,还是那句老话,自己的事情还是自己操心来的实在。
在赫尔辛基孔子学院参加活动
申请的过程,基本是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和自费出国一样,需要拿到对方院校的offer。这一阶段,需要准备很多资料,包括成绩单;推荐信;研究计划;语言成绩等等。不管攻读学位还是访学/联合培养,最好的申请时间都是9-11月,一来这是大多数高校的申请季,二来CSC的申请和评选在次年3-6月。
想申请的同学可以先去看学校的招生网站都明确列出了哪些申请要求,包括需要提交什么材料、有哪些专业方向、还有哪些导师对口(国外导师比较看重研究方向是否一致),然后按照要求准备资料,联系导师。对于想拿学位的同学,尤其是申请博士学位的同学,导师非常非常重要,如果经过一系列的邮件沟通和面试,所谓的套磁,导师最后决定收你做学生,基本就成功了一大半,那研究生院接下来的流程会顺利很多。
即使不拿学位,就联合培养,导师也有很大的决定权,由他来决定是否给你发接收函。所以第一阶段,如果没有语言成绩,就尽早去考一下,同时准备资料,联系院校和导师。越早动手越好,因为并不是申请一所学校就能有回应。我记得当时我碰到了一些情况,有的教授学生招满了,没有名额;有的是恰巧碰上教授的sabbatical leave(学术假期,每7年就休息1年);有的教授正在考虑更换工作国家和学校等等。
看似全球有很多大学,但如果精挑细选到专业和导师对口上,能选的其实并不多,再排除几个发了邮件会杳无音讯的,回了邮件却因为各种原因表示抱歉不能接收的,就更少了。现在想起来,还是有些费时间和功夫的,整个过程心情也会跟着跌宕起伏,但想想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只有过了这一关才能有资格去申请CSC的奖学金,所以咬紧牙也得坚持。
我很喜欢的cafe,非常北欧
如果第一阶段顺利,拿到了学校的offer,就进入第二阶段了,参加次年CSC的申请。在申请CSC之前,学校可能会先选拔一轮,每个学校的淘汰情况不同,可以参考一下学校之前的情况。学校通过之后,等待CSC开通申请平台,按照要求,提交材料,一定要按照官网的要求准备和上传,包括材料的种类和格式,尽可能不要因为材料不合格,影响申请进度。如果第一轮材料准备的仔细,基本第二轮网上提交就不会太麻烦。
如果我没有记错,CSC一次只能填报一所大学,因为每个人都可能会得到好几个offer,选择一个最想去的,我当时拿到了三个,芬兰、丹麦和法国。对于博士来说,导师最重要,所以我最后选了芬兰,毕竟导师是领域的pioneer,这个比较重要。硕士的话,如果是我,会侧重比较一下学校和专业的排名。
网上提交成功之后,就是漫长的等待过程,CSC一般是在每年的5月底或6月初公布结果,评审的标准我并不是非常清楚,一度还觉得很魔幻,因为有认识北京其他院校的同学,很优秀,但最后没有拿到CSC的联培资助。
对于申请攻读学位的人来说,并不是所有人都会获得学费+生活费全奖,这个比例不高。不管哪一种,竞争还是挺激烈的,毕竟申请人远大于最后被资助的人。我个人的感受是,综合考虑的因素非常多,不单单是你的出身院校,语言成绩,申请院校这么简单,评审老师考察得全面又仔细,所以每一项都要尽可能精心准备,争取做到最好,要相信,只要你认认真真去做,希望总会有的。
如果不拿学位,只是出去访学或联培,大多数学校应该都没有额外的费用,但貌似英国除外,英国会收取bench fee,俗尘板凳费,这部分费用CSC有一个固定的额度,如果超过了,需要自理。
成功获得CSC的资助后,你会获得一封电子版的贺信,长这样:
后续还会有一些其他的手续,办理公证、签证、预定机票、领预发奖学金等等,但都是行政事务,按照要求做就好,以前还需要先缴纳保证金,从2017年开始,这个要求也取消了。所以说,后续工作麻烦但不难。
CSC的资助金额每个国家稍有不同,基本按照当地的生活标准来定。但因为国外一般不提供宿舍,都是自己租房住,房价高的城市学生租房也很贵。另外每个人的消费情况也不一样,所以能否cover整个留学期间的费用真的不好说。
我在芬兰可以说是非常划算了,因为芬兰政府有统一的学生住房可以申请,价格非常便宜,基本只占到每个月奖学金的1/5,学校吃饭也有政府补贴,和外面比也便宜的多,感觉和自己做饭成本一样。交通包月,不限次数,通讯包月,不限流量。所以日常生活开支很小,奖学金足够用。但我的两个舍友,一个在华盛顿,一个在洛杉矶,租房都非常昂贵,基本占用了一半多的奖学金,相比之下,生活开支就大一些。
记得我之前和你们说过,教育一直都是一项昂贵的投资,想去好的国家,好的院校读书更是如此,说实话,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奖学金都不好申请,人文社科更是难上加难。从这一点来看,CSC还是给人文社科的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窗。
从我这一年的经历来看,我非常鼓励大家出国读博,如果你想的话,因为国外的学术环境更纯粹一些,从就业的角度来看,确实海归博士更有优势,目前双一流高校的发展趋势意味着国际化人才会越来越吃香,那不妨从博士开始,就出国读,更早接触国外的理论/科研方式/发表过程等等。但支持出国的同时,我并不赞成自费去读,因为读博本身时间成本已经很大了,和同龄人相比,赚钱成家立业的时间可能都会推后,这时候如果再自费读书,心理压力会很大,所以总体来说,CSC给普通家庭的你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出国留学途径,如果有机会,值得一试。
至于留学之后必须回国发展一事,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要求,如果是联培一年,无特殊情况,回国服务2年,期间可以出国,不能超过3个月。我个人觉得影响不大,因为回国之后要毕业要找工作,前后2年时间很快,出国玩也不可能玩3个月;另外担心影响以后出去做博后或者在国外长远发展,我个人觉得那是另一回事了,因为远没有想的那么容易,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机遇等等。
坦白说,我写下这些经历的时候突然意识到,公派确实是一件需要努力也需要运气的事情,从机率上来讲,联培博士申请要比其他项目容易一些,因为名额相对较多。但不管怎样,有一个观点我一直深信不疑,天下本没有免费的午餐,有些事情难也正常。越难得到的也越难失去。
回过头看我这段经历,在我准备材料写proposal的那段时间,每天浏览英文网页和英文文献的数量都是巨大的,加之和国外老师的邮件往来和skype面试,后期的visa申请等等让我深刻意识到,必须要有好的英文基础,这是出国留学第一步。而好的英文基础是建立在对词汇正确的认知、理解以及使用上的,这是你与国外导师/学院行政人员/签证官等人无障碍沟通的重要保证。
专注于互联网英语教育的轻课以场景记忆法为基础,打造了专门用于单词记忆的法宝——极光单词。
极光单词,用了一种叫“5到超循环”的记忆模式——当人们在开始记忆时,所有的信息首先会储存在感觉记忆中。所以,当5种感官(眼看、拼写、发音、听力、记忆)同时吸收信息,并反复循环时,记忆效果是最佳的。
极光单词还把每一个单词都放在了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情景之中,这些情景包括生活、学习、工作、与朋友、家人聚会……
每个单词,都有对应的情景,而且可以生成精美的单词卡片。极光单词通过每个单词的发音、图像、情景……突出了它们最能被记住的特征!
用这些特征,直击每个英语学习者的记忆神经。反复学习特定的单词在各种情景下的发音、用法、拼写,每天只需要10分钟时间,就能聚沙成塔。
所以,为了保证学习效果,缩短你的学习时间,提升效率,极光单词还推出了以下活动:
原价30天99元
只要每天坚持学习并达到标准
99元 全部退还
相当于免费学习,不花1分钱
付费1次就不用再付费,可长期学习!
↓↓↓↓↓↓↓↓↓
本期活动仅开放50个名额,先到先得!
所有报名过此类活动的同学,学习积极性远远高于普通学员。现在已经有90%的学员完成了课程并全程打卡,退回了全部学费,并得到了一个英语蜕变的自己。
选择极光单机,就是选择科学的情景化记忆法+贴心的监督服务+全额退费
写着写着没想到记录了这么多我当时申请的点点滴滴,我记得以前说过,我出国其实是年初临时决定的,当时已经过了最佳的申请季,能拿到offer的几率很小,而且时间上容易赶不上CSC学校的审核。
1月份的时候,学校都放假了,舍友都回家了,我白天上班,晚上回来整理申请材料,发邮件,写proposal,大年三十早上飞回家过年,初三晚上又飞回北京继续面试,连着20多天都是1/2点睡觉,每天只睡几个小时。当时没觉得辛苦,一心就想拿到offer,去申CSC。
现在想来,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这一年的经历和收获,会伴随我一生。
如果你也想通过CSC的公派项目出国留学,希望我写下的这些文字能够帮你如愿以偿。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13K56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5.2K419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青椒:我快被学校的因公出国审批逼疯了,心疼浪费的科研经费阅读//5b.cdn.sohucs.com/images/fa560f689f0c55e8c.jpeg来源:募格学术——提供科研工作者关心的各类学术与生活相关资讯与信息,帮助科研工作者更好的发表英文学术文章,助力于中国学术之崛起。
作者:苏霜
我想,这或许不是我一个人乃至我所在的一个学校存在的问题,一定会有其他高校老师和我一样或多或少遇到这样的无奈。我写此文,只求更多人能知道现在办理因公出国过程的辛苦,最终能够得以改观。
笔者是一名在京高校“青椒”。快暑假了,我想我可以稍微有点时间,来回顾下这次因参加国际会议而办理因公出国的奇葩经历了。
事情的缘起要从去年说起。
去年夏天,一位同我们有着科研项目合作的国外教授来访。他带来了两个好消息,第一是合作的课题被国外甲方认可结题了,两万美元尾款会很快到账;第二是邀请我和同事今年去欧洲参加一个业内的国际会议,他作为分会主席,希望我们能去讲讲这个合作项目最新的研究成果。
于是,我愉快地接受了邀请,并向大会组委会投稿。经过审稿和修改,论文被录用。
接下来,就是漫长的办理因公出国审批的流程。这是我入职后第一次办理因公出国,并第一次和国际处打交道。这其中烦冗的流程和不可理喻的规定让我很是震撼和无奈。于是,我记录下了这其中的每一个流程和环节,如果读者有耐心,不妨可以看看。
由于事先已经从其他老师处了解到了办理出国的流程非常复杂,于是我事先从学校相关网站上下载了出国所需的所有表格,并仔细研究了表格填写说明以及办理流程。
为了便于叙述,我把国际处要求提交的材料和表格都编个号:
【0】因公出国审批表
【1】因公出国信息公示表
【2】因公临时出国人员备案表
【3】因公临时出国任务和预算审批意见表
【4】必要性说明
【5】使用非教学科研经费附党政联席会议纪要
【6】邀请信
【7】日程安排
【8】出访须知
【9】身份证复印件
【10】通用个人情况表
【11】出访人信息电子录入登记表
【12】材料附件清单
【13】担保委托书
以上这些材料,表【0、1、2、3、7、8、10、12】可以在网上下载到,而表【11】是网上没有,在出国审批的流程中也没有提到的。换句话说,是当时规定中没有的表,但在我办理过程中国际处老师让必须增加的。因我是科研项目资助出国,表【5】是不涉及的。而表【13】是因为这次同行的老师中有人因在学校财务有借款而需要补做,由财务处提供的。
看完流程后,我一开始觉得并不复杂,虽然材料多,但就像准备出国签证材料一样,只要挨个准备还是挺容易。于是,我花了大概三天时间,填写、打印、准备了所有的材料,向学院N老师提交。(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国际处并不接待老师提交材料,所有材料需要交到学院的外事秘书N老师处)
下面开始我的流水账:
第1天,材料上交,N老师说需要审核,明天通知。
第2天,N老师打电话,说材料不合格,根据北京市外办的规定,需要对方提供“邀请信原件”和“对方邀请单位的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我顿时感到震惊了。因为对方邀请方是学术会议的组委会,不是企业,哪有营业执照复印件可提供。我提出这个疑问,N老师说,这是规定,得按规定办。我觉得前者还可以争取下,后者几乎是不可能有的。于是,我给学校国际处打电话,接电话的老师说,这是规定,你先给对方发邮件要,如果真要不到,把邮件截图作为附件提交。
于是,我厚着脸皮给大会组委会发了一封索要上述两个材料得邮件……我还专门提到,由于中国这边办理签证需要这些材料,所以如果能邮寄来,可以选择邮费到付。
第5天,国外的办事效率,三个工作日回复已经让我喜出望外了。果然如我所料,大会组委会说,之前发给我的电子版邀请信和论文录用通知是组委会寄给每一位参会者标准的格式和有效的文件,用此办理签证不会有任何问题,并强调,他们不会邮寄纸质版的邀请信原件。至于我提出索要的“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对方在邮件中都没理这个茬,估计也无法明白为什么我要索要一个他们根本没有而且在他们看来似乎和签证没有任何关系的文件。
第8天,又是新的一周,我把往来邮件打印了提交到学院。到了下午,N老师给我电话,说往来邮件可以作为附件证明,也可以暂时不用提交之前说的两个材料,但往来邮件要同时提交翻译件。
往来邮件翻译?翻译给谁看呢?给学院、学校、还是北京市外办负责人看?可是这些负责审核出国材料得老师们如果连的英语都看不懂,都需要提供翻译件,那还胜任这些岗位吗?
事实证明,没有所谓的营业执照复印件、邀请信也只是电子版打印,都不影响审批和签证,于是我很弄不明白,为什么要苛求提交这些对最后签证并没影响但却要让老师们费尽周折搞也搞不到的材料。
第9天,我把翻译件补充提交了上去,N老师让我等审核结果。
第10天,电话通知我领材料回去,说提交的材料不合格。原因有如下几点:
(1)表【0】中,“教学科研工作安排”一栏,我填写的是“出国期间无教学任务,科研任务已安排好”,国际处说这不符合要求,必须填写“教学科研工作已妥善安排”这几个字,一字不能差。
(2)表【1】中,“XXX等X人XX小组”,人数我填的小写的“四”,让改成大写的“肆”
(3)表【1】中,“出访任务及安排”,我是按照日期填写的,但让我改成按照第几天第几天填写。
(4)表【2】中,职务一栏,因我没有职务,填写的“教师”,让改成“讲师”。
(5)表【2】中,工作单位和职务之间我用的标点符号是顿号“、”,让改成逗号“,”
(6)表【3】中,团长我填写了姓名,团员人数写的3人,但要求我将团长也算作团员,得填4人。
(7)表【4】中,我写了5页必要性说明,说写多了要求写少点。要知道这个我专门问了去年出国的老师,去年的政策是不能少于3页,今年随意又更改了。
(8)表【7】中,我在大会作学术发言的题目,让必须加下划线
(9)身份证复印件【9】中,规定注明出生地,我写到市一级,让写到省一级
面对上述的要求,我觉得细致得有些苛刻,有必要要求到一个标点符号和大小写的写法吗?当然,有可能这就是学校或北京市外办的标准格式,但在整个出国申请的填写指南中,上述这些要求都是没有提到的。
第11天,我把修改完的材料,重新又交到了学院。下午,N老师又给我打电话,说表【7】中我在大会发言的报告题目,不仅要加下划线,还要用粗体字。就在前一天退回的时候,也只说了要加下划线,没有说要加粗,如今又对格式更改,仿佛对方是有意刁难,像挤牙膏一样让你一点点返工。我把这两天的意见给同行的T教授说了一遍,T教授破口大骂:这不是耍猴吗?我赶紧安抚他,说没事,我再改,我来跑。
于是,我又重新打印,加粗字体,上交。
第15天,N老师帮我跑完了学院所有领导签字和盖章的流程,把所有材料返给我,让我去人事处和财务处继续盖章。下午,我去了人事处,负责的老师把我们出国四人的信息都查了一遍,说同行的T教授在财务有借款未还,他在审核材料上写了句“财务备案人员”,盖章,处长签字。然而,然我去财务处继续走流程。
第16天,我来到财务处,财务处说盖不了章,因为T教授有借款未还,万一出国跑了不回来了那麻烦就大了。按规矩,得有人为其担保。于是,给了我一张表【13】。
第17天,我找了系里另一位教授替T教授出国担保,签好表【13】,又到财务处。财务处负责的老师签了字,继续找财务处处长签字,然后凭处长签字盖了财务处公章。终于,这算把学校人事、财务两个部分的程序跑完了,我又屁颠屁颠地把一大摞材料交到学院N老师处。N老师说了句:明天我把你材料送国际处,继续等通知吧。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虽然这里写出来就几行字,但人事、计财两处签字盖章并不是一两分钟能完成的。有时候负责的处长或审核盖章的老师可能开会、上厕所,那就得等着,或者过几个小时再跑一趟。
第19天,学院N老师又给我打电话,说我材料还有问题。需要做如下修改:
(1)表【3】第一行原来格式中有一个“XX(国家或地区)”,让把括号内字删了
(2)表【3】中,“团长(级别)”一栏,T教授作为团长没有行政级别,但也不能空着,要写“(普通)”。
(3)表【2】中,家庭成员和关系,不能写“丈夫”或“妻子”,要写“配偶”,“儿子”或“女儿”不能简写“子”“女”
听到这里,我真觉得T教授骂得一点不错,这的的确确是在耍猴。
要知道,这里所有的表格已经经过学院N老师和国际处审核过两遍了,学院也盖了章,人事、财务处也都盖章签字了,仍然让进行的修改!姑且不论这种修改的理由是否有依据,即使有依据,前两次材料审核没有审查出来,那属于谁的失职呢?但却要出国的教师自行承担再跑一次盖章签字流程的结果。
第22天,又是新的一周,重新修改打印材料(打印废了好多张纸),我按照15-17天的流程,在人事处和财务处又跑了一圈。就连这两个部门的老师和领导也觉得这属于无谓地折腾。好在今天盖章签字的人都齐,而且有了第一次也轻车熟路。一天时间,全部搞定。赶在下班前,我把重新签字盖章的材料送到了学院N老师处。
第23天,N老师又给我打电话,说国际处又把材料退回来了。这次涉及的是行程安排。
在这里我说明下,由于会议地点是在欧洲一个非首都的城市,需要首先从首都入境,转一次火车达到。但到该国首都的航班不是每天有,而是隔一天一趟。所以,要么我在会议开幕当天达到,要么提前2天达到。为了不错过第一天上午的开幕式和主题报告,我选择了提前2天达到。
这一次材料不合格的问题就出在了这里。按照规定,这是不允许的。N老师解释说,邀请信上有明确的会议时间,最多允许提前一天入境,不允许提前两天。我解释说,直飞航班不是每天有,如果不允许提前两天到,就只能会议当天下午才能到,这样上午的开幕式就赶不上了。N老师说,国际处已经帮我们查好了一趟时间正好提前一天到的航班,不过要到伊斯坦布尔转机一次。我查了下,转机由于不是同一航空公司的航班,这样整个费用会贵5000元/人。
虽说这次出国用的经费是国外的项目经费,算不上国内纳税人的钱,但这样浪费我确实很心疼。不过,对于出现这样行程的问题,我觉得还是能理解的。毕竟如果所有因公出国都比会议日程提前2天达到,确实会给人感觉像因公旅游。但这样一刀切的条款,却没有顾忌这种航班不是每天有的情况。
由于这次修改,材料【0-8】涉及日程的地方,全部要改。也就是前面所有盖章签字好的材料,都作废了,得重新打印、出国团长签字、经费负责人签字、主管院长签字、学院公章、财务处审核、财务处处长签字、财务公章。都得重来一遍!这一圈盖章整整跑了三遍。
第26天,我把全部重新打印、重新盖章、重新签字的材料交给了N老师。
第30天,N老师给我打电话,我有些没有底气的问:还要改吗?N老师仿佛也很疲倦地回道:是的,还要改。
我来到N老师办公室取回材料,这会涉及的是日程,好在日程不需要学校跑圈盖章:
(1)由于之前要求日程安排中大会报告内容是要详细填写的,但学校设计的中文日程表格根本填不下这么多内容,又没法改动。我就加了一句“详细报告题目见英文日程”。然而,这次让把这句删了。要知道之前国际处已经检查过很多很多次,都没有提到这里。
(2)说我日程写的太简单,要精确到每半天干什么。
对于第(2)点,我真不知道要如何精确。因为此时距离大会还有好几个月,主办方连会议日程都没排出来。我只能写第2天上午“分会讨论”、第2天下午“分会讨论”……
N老师说,这不行,日程不能都一样,而且要具体到听的什么报告,谁的演讲,演讲题目是什么。我惊愕道:这会议主办方没公布啊。
N老师一摊手:要不你就等着公布后再写,要不你就自己编几个填上去。
自己编??!!好吧,原来这些规章制度就是逼迫大学老师弄虚作假的。
中午回来,我查到两年前大会的主题报告和分会报告,把这些报告人姓名和题目都作为今年计划要听的,写进了日程安排。又对上述(1)做了修改,下午,再次把修改和编造后的材料提交给了N老师。
第31天,国际处的老师也不通知N老师了,直接给我打了电话,说我材料还是不行。我问哪里不行,她说我日程有问题,问去程为什么要在伊斯坦布尔中转,明明有直飞对方首都的航班。说我这有等于变相多呆了一个国家。
我不得不说,我当时听到这句话时,已经完全愤怒了。我回答说,当时我就是选择的直飞,是你们不允许直飞,让我中转的,而且在伊斯坦布尔中转也是你们替我选定好的,现在凭什么反问我要转机。
对方说,上周不是她处理的,她要请示领导。
电话挂了,我感觉是在的科研工被故意刁难。不同的人审核,审核结果就不一样?
不久,又接到电话,说她请示了,不能中转,也不允许提前两天直飞首都,如果没有提前一天的航班,就只能会议当天到。我问如果赶不上开幕式呢?她说,那和她没关系。
最终,我们只能妥协了,选择了大会开幕当天达到,日程往返都显得特别匆忙。整整一个月,我才把学校内的流程跑完,这一个月,我几乎所有作处于停滞状态。
到第37天时,国际处通知我准备办理因公护照。整个护照办理过程其实很简单,国际处帮我约了时间,半天时间就搞定了。
我本以为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但接下里居然又是20天的等待,什么消息都没有。我中途催了N老师几次,N老师只是说国际处太忙,让再等等。
眼见着机票票价又开始上涨了,也快到大会注册费优惠价截止的时间了,此时我一无批件二无签证,不敢贸然买机票交注册费。我实在等不及了,就直接闯到国际处负责审核的老师处询问。她很抱歉地说,确实给我延误时间长了,主要是最近加急的签证太多。
我的目光扫过她桌面上,有一叠签证材料,面上的一张是某学院院领导的。看来,当领导还是有好处,可以插队到其他老师前面加急。
又过了一周,通知我批件下来了。N老师告诉我说,只要有批件,一般不会办不了签证。所以可以买机票交注册费了。
真不容易啊!等把机票定好、注册费上交后,算了算,里外因为时间上的折腾,每个人多冤枉花了两千多元,四位老师就是小一万块。想想每一分科研经费都是自己和学生一起酷暑寒冬长夜的试验和分析换来的,就这样因为国际处的来回折腾和耽误而浪费掉,真心疼!
之后的一切还算顺利,飞机顺利起飞,顺利达到,虽然没有赶上开幕式,但后几天的大会报告也很精彩。见到了两位学生时代崇拜之极的业内大牛,分会的发言也得到同行的认可。
随着夜幕,返程的飞机盘旋在首都机场上空。
而我的耳畔则一直萦绕着学校的豪言壮志:与国际接轨、进军世界一流大学行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短时间丰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