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这样的三维高德地图下载是用什么做出来的?

对于地图产品而言,某个地理位置周边的信息,称之为 POI 。本文作者将简单地聊聊自己对于地图产品中POI的了解和看法。

作为一个标准的路痴,以前信奉的一句话是「地图长在嘴巴上」,到一个不熟悉的地方,多问几个人,总能到达目的地。后来,随着智能机的普及与地图产品的完善,更倾向于去地图软件中查找想要去的地方。毕竟大多数人掌握的信息都没有地图产品全面。

当我们在使用地图产品时,除了查询路线外,还经常会用到的一个功能是:「发现周边 / 附近」。利用这个功能,可以查找你附近的美食、景点、酒店等等。

对于地图产品而言,某个地理位置周边的信息,称之为 POI 。百度地图的官方文档中是这么解释的:位置数据,point of information。不过网络上也有其他的说法,point of interest ,地图上任何非地理意义的有意义的点,比如商店、酒吧、加油站。

在地图表达中,一个 POI 可代表一栋大厦、一家商铺、一处景点等等。通过 POI 搜索,完成找餐馆、找景点、找厕所等等的功能。

POI 存在的意义在于:无论是熟悉还是陌生的城市,你并不能准确的记住和了解你周边的信息。比如,我们需要找一家银行,一家家银行搜索未免太麻烦,若是直接能在地图上依次显示离你最近的银行,岂不是很方便?

简单聊聊自己对于地图产品中POI的了解和看法。

一、地图产品的 POI 分类

地图产品的 POI 分类对于开发者和用户而言,所感知的视角有所不同。

1. 移动端用户视角的 POI 分类

对于大多数地图产品而言,发现周边 POI,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点击产品首页的按钮发现/附近按钮进入;另一种是通过顶部的搜索栏,根据搜索提示进入。

第一种,当我们打开百度地图时,在软件首页底部,会有一个发现周边按钮,点击即可看到百度为我们提供的周边数据。(高德地图:首页→附近)

第二种,直接点击顶部搜索栏,搜索栏下方会出现 POI 的搜索提示。

以百度地图和高德地图为例,这两款App都是将POI分为六类:吃、住、行、玩、景点、购物、生活。既可选择大类,也可选择大类中的小类。

e.g.可直接选择美食,也可以选择美食中的小类,如小吃、快餐等。

这是从移动端的用户视角感知的 POI 分类,基本涵盖了对于地理位置周边的各种信息需求。

独特的 POI 甚至能成为地图产品的宣传点。搜狗地图在最近更新的版本中,加入了对充电桩数据的搜索,满足了电动车车主的充电需求。与此同时,其竞品:百度地图、高德地图等都无法搜索到充电桩数据。这时候,搜狗地图对于部分电动车车主开始产生不可替代性。

这儿稍微聊聊开发者平台的 POI 分类,很多App在开发过程中都需要地图的数据接入。对于开发者而言,他们看到的 POI 分类是这样的:

百度地图开放平台- POI 行业分类

这个分类非常详细,一共有17个一级行业。而在高德的开放平台中,POI 类别甚至共分为20个大类,每个大类别还有二级以及三级的细小划分。开发者平台 POI 分类十分详细和严谨,关键点在于做到完全穷尽和相互独立。

二、POI 设计中的细节分析

首先问个问题,为什么地图产品中要加入 POI?POI 是地图的一个基本要素。在纸质地图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对于景点和酒店的标记。随着地图迁移到互联网中,POI 更是被不断完善。

对用户而言,POI 的存在,能快速找到目的地,便捷出行;对厂商而言,增加用户的活跃时长,比如在百度地图中增加搜索美食功能,会相应减少跳离百度地图,转向大众点评的人数。对于在打造自己生态体系的公司而言,有利于实现产品的闭环,让用户在自己的体系类完成一整套动作。

因此对于地图产品而言,除了导航之外,POI 是产品的核心功能。那么在已有产品中是如何设计的呢

这个前面已有提及。搜索框、首页按钮都是 POI 入口,用户想要找到十分简单。但是需要克服的一个难题是:如何让用户知道「我」能给用户提供这些?给用户提供千人千面的入口设计,结合大数据分析,在默认搜索框中前置用户最感兴趣的POI 。

举个栗子:若是用户每天晚上的地理位置都相同,系统可在后台模糊判定这是用户的家,则在搜索框中,默认的搜索提示则可变更为:超市、快递、银行、美食等。

现在打开高德地图,在搜索框中,默认推荐如下图。呆在熟悉的家中,且从来没开过车的我,一年几乎都不会有搜索酒店、景点、加油站的需求。

以搜索景区为例,各个地图 App 在结果页中,单个列表元素的展示要素如下:

在结果列表元素中,应当首先展示用户关注及影响决策的信息。在决定去一个景区浏览之前,用户会关注景点离自己距离、票价、景点的评价等。在这方面,百度地图和高德地图做的不错。

对比高德和百度点评信息:两者同样会显示星级评价,不同的是高德显示评论数、排名和景区标签,百度显示景区标签和评论标签。高德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对于大部分用户而言,这些信息便可帮助决策,无需点开详情页,减少用户步长。

另外,高德和搜狗地图,可直接在列表页点击「去这里/我要去」按钮,一键开始导航。百度地图和腾讯地图则要点选之后才可。

搜索结果展示页的核心在于两点:

  • 准确展示用户想要的信息,利用语义猜测,模糊词匹配提高搜索成功率。

  • 提供用户关注要素,尽可能在列表页帮助用户快速做出决策,导航前往。

三、POI的玩法及更多可能性

之前曾在网上看到过一篇帖子,关于地图产品的街景采集。工作量非常大而且也很辛苦,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来进行地图产品的维护。

高德推出一款App,高德淘金。地图 POI 数据众包应用,用户通过客户端拍照对已发布的 POI 数据进行校验或新增,通过审核即可获得相应奖励。这个功能可以直接考虑内置地图产品的上报模块,增加一个功能为 POI 验证,即人人都是 POI 采集师。

2. 地图产品的商业闭环

用户从拿起手机进行地点查询,到完成线下消费,线上支付,在地图产品中形成闭环。大部分用户拥有的消费习惯是:美食通过大众点评、酒店住宿通过去哪儿,地图产品只是一个指路工具,当达到目的地之后,便被放下。

其实不然,地图产品有着天然的入口,尤其对于已经建成庞大生态体系的BAT而言。以百度地图为例,在百度地图中搜索到的餐饮店,若支持百度糯米,则可直接在百度地图中完成代金券的购买/支付。

作为一个地图工具,应当拥有的志向是:为用户提供全面而有用的位置信息,帮助用户轻松完成出门所需的路线规划,正确抵达目的地,途中适时为用户提供其所需要的生活服务,形成商业闭环。

最近也是无意之中了解到原来地图中那些周边推荐叫做POI,觉得很有意思。善用地图,你会发现,原来自己并不是路痴,只是不会用地图而已。关于地图产品中的POI设计先聊到这儿~

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注: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社区专栏作家@龙潇原创发布。龙潇,95后工科女,伪程序猿,熟悉售后服务交付,关注物联网行业的发展趋势,喜欢研究各种好玩的APP。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雷锋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

“对于地图厂商来说,底层数据才是真正的命脉。没有数据,再好的服务也出不来。”

被检验后,移动时代随时随地的需求对地图产生了更强的依赖,做为国内数字地图内容、导航和位置服务提供商高德的价值也被重新激发出来,进而被阿里以近14亿美元的高价全资收购。

    在多数分析看来,阿里收购高德主要是基于O2O宏观战略布局考量,其实在这背后,更是看中了高德庞大的数据生产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开放体系。

    在互联网地图的金字塔结构中,由数据层、软件层、云端服务和应用层构成,而“数据层”正是地图产品的根基所在。正是这些基层数据才构成了地图的多种表现形式,如2D/3D 地图、三围实景图片、视频影像数据、三维建筑以及大量的深度 POI 地标信息等。

    “对于厂商来说,底层数据才是真正的命脉。没有数据,再好的服务也出不来。”高德联合创始人、资深副总裁姜德荣在媒体开放日上表示,未来的数据技术(Data Technology)时代,唯有数据才能在产品创新的基础上,为用户和社会创造价值。

    做为国内资深的互联网地图服务厂商,高德在12年发展过程中已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导航电子地图制作工艺、标准及采集、编辑、编译和质量保障系统,拥有国内最庞大的测绘团队,数据生产、研发人员近1300人。目前,高德能够覆盖应用、云端服务、软件、数据等产业全层面的互联网地图厂商。也是国内最大的底层数据提供商之一,占据了中国底层数据测绘市场近一半的份额。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用户对地图数据的要求越来越高,从最初的“找得到”到现在的“找得准、找得好、找得快”,且地图的使用场景从航切换到手机地图、室内地图等,日常使用频率大幅提升,对地图数据的更新速度、精准程度、覆盖范围、表现形式等提出了快、准、全、真的高标准。

    下面一起来看看高德如何在上述各个环节中进行控制和实现的。这个涉及到数据发现、采集、处理和发布的整个闭环。

数据发现     十余年,从起步到多年盘踞国内手机市场,高德逐渐形成了多种信息发现方式,包括情报搜集平台LSE、API轨迹分析、卫星影像自动识别、UGC反馈以及浮动车等多种方式。

情报搜集平台LSE、API轨迹分析、卫星影像自动识别应用广泛和效率高。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高德地图还推出了国内众包的数据采集形式,主要包括浮动车和UGC反馈。安装了装置并行驶在城市主干道上的公交汽车和出租车则是主要的浮动车。目前高德在全国拥有几十万辆出租车及几百万辆物流车的行业浮动车数据,发现和反馈道路交通中的实时状况。对于难以通过浮动车采集路况数据信息的城际高速,高德地图则可以通过众包的力量来解决。

数据采集     实地采集是确保高德地图数据精准的重要手段。传统意义上的数据采集主要包括车采和步行采集两种形式,高德最新的方式则是利用了飞机航空摄影测量,这也是由于高德拥有比较全面的地图测绘资质。

    现在高德拥有几十辆自属数据采集车,能够收集行驶规则、电子眼、方向信息、道路名称、车道数、行车标线等道路信息。此外,还可借助物流公司运输车辆、出租车所用 GPS 导航仪,收集大量数据。

    人采可弥补车采不足,例如道路树木密集、过街天桥、室内拍摄等场景。租借飞机进行航空摄影测量是采集中最高端的做法,目前市场上提供商用的三维地图主要是卫片(卫星拍摄),其分辨率近50公分。目前高德已经为 56 个城市绘制了超过 7500 平方公里的三维模型,精度为厘米级别,通过航拍和实采完成。

    值得注意的是,高德如今也开始借助社会众包的方式来采集数据,注册用户均可利用“道路寻宝”App产品来领取采集任务,完成后便可领取奖励。

数据处理     将庞大的图片、视频等信息转化为可利用的POI、三维模型等,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目前,高德累计生产了超过400种道路属性信息、超过7500平方公里三维模型数据、近5000万个POI地标信息,以及近520万公里导航道路数据——可环绕地球赤道达130周之多。

    数据处理可分为导航数据生产和增值数据生产。在导航数据生产中,值得一提的是背景生产。“背景”是指除了道路和建筑之外的山、河、湖、水等“为导航作作背景衬托”的物体。增值数据生产包括了运营 POI 和深度动态信息。所谓运营 POI 是指给相关 POI 信息做专页,比如在地图上集中展示的中国银行,这可以帮助 POI 更直接地展示信息。而深度动态信息,则指详细展示 POI 点的信息,比如对于一家酒店,不仅仅是导航到这里,而且展示其文字介绍、房价、电话等,同时也展示基于位置的优惠等服务信息。

数据发布     地图的极致是实时更新。每分钟用户正在行驶的道路发生什么变化,会对我的行驶有何影响,这都是需要基于快速的数据迭代才能实现。面向车厂,高德主要月度发布;面向互联网,这种数据迭代已经需要小时级发布;面对移动互联网,甚至能做到以分钟级更新。


    本网所有内容,未经注明,版权一律归中国汽车影音网(,否则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