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情普查经费培训参加的人是村里安排的吗?

【图片】【转】母亲已死,半年后开坟,我在坟里出生,我是鬼生人【鬼故事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789,825贴子:
【转】母亲已死,半年后开坟,我在坟里出生,我是鬼生人
话不多说开更!不喜右上叉叉
我叫阴正阳,生于日,我的职业是个道士。  没错,我的确是个道士。可能我一提到道士大家就会联想到在大街上摆着挂摊儿,或者是在道观里神神叨叨的给人解签儿的神棍。  但我想说的是,他们根本就不是真正的道士。当然,也不能一棍子打翻一船人,有些高人喜欢游戏人间,那些摆摊儿算命的当中也可能隐藏着真正的高人。  不过以我当道士的经验,我是不会去做那些事情,因为真正的道士是身负责任的,即使这种责任你不想负担,但只要你选了这条路,那就必须要背负。  我当道士不是偶然,而是必然,用我师父的话说,像我这种百年难见的体质,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当道士,另一个就是去当和尚,不然的话我绝对活不过十三岁。  至于我是什么体质,为什么一定要当道士或者和尚,这跟我出生也有很大的关系,这事情还得从我堂叔和他的朋友说起,要是没有他们可能就没有现在的我了。
 七十年代中期文化大运动还没有结束,那时候的农村人还是靠工分过日子。虽然在东北这边过了十月就没地可种,但生产队会组织大家上山伐木,都是算工分的。  大湾村四面环山,山上的树木十分的多。十一月的东北已经飘了几场雪,虽说不上是天寒地冻,但也冷的让人拿不出手来。  “虎子,到我那喝酒去,前天我上乡里弄了两瓶好酒,而且还割了二斤肉,今天让你可劲造。”  刚一收工,我堂叔的朋友董爱国就拉着他往山下走。我堂叔叫阴方虎,今年二十四岁,是个好酒的人。  但这个年代能吃饱饭就算是不错了,哪有闲钱买酒喝,我堂叔一听董爱国喊他喝酒,立刻就眉开眼笑的跟着他下了山。  董爱国是个有门路的人,在村里开了家小卖店,村里唯一的一家小卖店。  那个年代只有供销社,个人是不准开小卖店的。但供销社都在乡里和县里,大湾村离乡里太远,而且村民也需要置办一些东西,再加上董爱国在供销社有人,所以他这个小卖店就开起来了。
  村里的人没谁会去举报董爱国,因为大家多多少少都需要置办一些东西,这里也的确是需要一个这样的小卖店。  虽说这个时候农民手里基本都没什么钱,但小卖店卖的东西也不一定非得用钱来买,用东西换也行,所以相对于村里的其他人家,董爱国家的日子过的还算不错。  “虎子,我跟你说件事儿,前几天有个穿花布棉袄的女人来我家买东西,我看着像嫂子。”  下山的路上,董爱国见别人离的远,小声的在我堂叔的耳边说道。而我堂叔一听到董爱国的话顿时就站住了脚步,眼睛死死的盯着他,满脸的震惊。  没错,他的确应该震惊,因为董爱国嘴中的嫂子已经在半年前去世了,当时就是我堂叔他们给置办的后事。
 “国子,你可别开玩笑,嫂子都已经去了半年了,又哪能到你那买东西?”  愣了好一会儿,我堂叔才小声的问道。这时有两个知青从上面走了下来,而董爱国一看到那两个知青就不说话了,拉着我堂叔就往山下走。  一路上我堂叔都想问董爱国到底是怎么回事,但四周老是有人,所以堂叔也就一直都忍着没问。  堂叔不傻,他知道如果这话被那些知青听到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他们肯定会洋洋洒洒的写一篇批斗文,把我堂叔和董爱国说成牛鬼蛇神给拉出去批斗。  “国子,到底是咋回事儿,你快说。”  到了董爱国家,一进门我堂叔就迫不及待的问道。而董爱国则是把门给关了,直接拉了我堂叔进了里屋。  “虎子,我不瞒你,那天晚上来买东西的我感觉就是嫂子。”
  这时董爱国的媳妇郭小翠也走进了里屋,给我堂叔他们倒了两碗茶水,而后说道:“虎哥,国子没撒谎,我也感觉来买东西的就是嫂子,这是她给的钱。”  屋里的角落有个鞋盒子,郭小翠把鞋盒子打开,从里面拿出一张纸钱递给我堂叔。堂叔傻愣愣的接过来,完全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这就是她给的钱,当时可是一张大团结,我和小翠都看的清清楚楚,但她一走就变成了纸钱。我今天叫你来一是喝酒,二也是为了跟你说说这件事儿。”  拿着那张黄色的纸钱,我堂叔一句话都说不出来。那个年代的农村人都信鬼神,不光是农村人,就是那些城里人也有不少相信这东西的。  见我堂叔发愣,董爱国又开口说道:“虎子,要不咱们去问问胡八爷吧,没准他能知道些啥。”  胡八爷不仅在大湾村出名,周围的村子也都知道他。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是半仙儿。  东北所说的半仙儿不光是能置办红白喜事,能掐会算,最重要的是能请神上身,据说是有人亲眼所见的。而我堂叔听到董爱国的话摇了摇头,说道:  “事情还没弄明白,而且现在去找八爷也不是那么好找的,还是再看看吧。”  文化大运动一开始的时候胡八爷就成了被打击的对象,但这并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他家里还住了两个插队的知青。  那两个知青一个叫孙健,一个叫李阳,这两个家伙最喜欢搞事儿,要是被他们察觉了什么恐怕事情就会变得很糟糕。  所以不到万不得已的地步,我堂叔是不愿意找胡八爷的。  “好吧,那就先看看再说。”  董爱国何尝不明白我堂叔的意思,也就没再继续说这事儿,而是让他媳妇把酒和菜弄上来,开始跟我堂叔喝酒。  心里有事儿,这酒喝的也就没啥滋味了。喝了大概一个多小时的功夫,我堂叔就说要回家,老婆孩子还在家呢,不知道她们吃了饭没有。  “国子,你快出来。”  我堂叔刚打算下炕穿鞋,郭小翠的声音就从外屋传了进来。郭小翠的声音有些发颤,任谁都能听的出来,她是在害怕。
 董爱国一听郭小翠叫他,立刻就下炕,而后跑了出去。我堂叔也感觉到了什么,跟着董爱国到了外屋。  此时的郭小翠就坐在窗户边上,浑身都在轻轻的颤抖。而我堂叔也听到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咯吱咯吱”的,是鞋踩在雪上发出的声音。  “有人吗?我买东西。”  那脚步声到门口之后哑然而止,而后一个冷冰冰的声音就传进了我堂叔的耳朵。那声音不带一丝的语调,都是一个音,听着十分的别扭。  而且那声音实在太冷,没有一丝的情感,让人一听身上就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郭小翠已经堆坐在椅子上一动都不能动了,董爱国看了我堂叔一眼,我堂叔明白他这一眼是什么意思,董爱国是在告诉他,她来了。  “有,有。”  董爱国不敢不搭茬,好像生怕惹怒了外面的‘人’。“吱呀”一声,董爱国把屋门打开,而后我堂叔就看到了一个穿着花布棉袄的女人。
 “我买一袋麦乳精。”  女人进了屋子,我堂叔立刻就感觉到四周的温度都降了许多,就连窗台上油灯的火光都小了不少,好像随时便灭一样。东北冬天屋里都是生炉子的,不管外面怎么冷屋里都是暖烘烘的。  不过这女人一进来屋子里的温度就骤降而下,那感觉就好像是从[url]http://温暖[/url]的被窝里一下掉进了冰窟窿里。  女人的头上围了一条纱巾,深红色的,将她的头罩的严严实实,根本就看不清长相。  虽然看不清楚对方的长相,但我堂叔却敢肯定这人就是嫂子。因为女人身上穿的衣服裤子,还有那双鞋,都是嫂子下葬的时候穿的。  最主要的还是那条纱巾,我堂叔记得很清楚,那是我堂婶儿嫁给他的时候买的,但一直都没带过,以前嫂子也喜欢纱巾,所以在她下葬那天,我堂婶儿就把纱巾跟嫂子葬在了一起。  女人并没有看我堂叔一眼,只是等着董爱国给她拿东西。董爱国哪敢怠慢,急忙拿了一袋麦乳精递给女人。  “不用找了。”  把钱放到一边的凳子上,女人转身出了屋子。我堂叔想要说什么,但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两条腿不停的在打颤,他是吓着了。
 “真是嫂子,真是嫂子……。”  女人一离开,屋子里马上就恢复了之前的[url]http://温暖[/url]。我堂叔冒了一脑门子冷汗,只是反复的叨咕这句话,直到董爱国拍了他一把,我堂叔才低叫了一声,彻底的反应了过来。  “国子,真是嫂子,是她,我能确定,嫂子回来了。”  也怪不得我堂叔如此的惊慌,换成是谁遇到这样的事儿都会像他一样,可能还不如他呢。  毕竟是经历过一次,此时的董爱国倒是比我堂叔镇定。一些拉着堂叔进了里屋,董爱国说道:“虎子,这事儿到底怎么办?要不要告诉龙哥?”  董爱国嘴中的龙哥就是我的父亲阴方龙,他不仅跟我堂叔是铁哥们,跟我父亲的关系也特别铁。不过这个时候我父亲还被关着,是因为他的成分不好,我爷爷原来是这里的地主。
“先别告诉我哥,我想嫂子回来一定是有什么心愿未了,或者有什么事情我们还需要弄清楚一些。”  顿了一下,堂叔好像是想起了什么,问道:“上次嫂子来你这买什么东西了?”  “买了棉被和麦乳精,但你也知道,我这里根本就没有棉被卖,上次给嫂子的棉被是我媳妇以前做的。”  这条信息并没有给我堂叔提供什么线索,反而让他更加的迷惑。照理说鬼是不怕冷的,要棉被什么的肯定没用。  当初给嫂子下葬的时候虽然是春天,但这边有讲究,就是女人下葬裹层棉,来世不愁衣和钱,所以在给嫂子下葬的时候才给她换了一件棉袄。  “我看还是找胡八爷去吧,这事儿也只能他出马。国子,明天咱们都请假去找八爷,住在他家里的那两个知青白天得上山干活,这样安全。”  点了点头,董爱国没有反对,这事情必须得查出来个结果,不然的话他以后的日子恐怕也得在惊吓中度过。
 跟董爱国把事情商量妥当了,我堂叔就准备回家。董爱国叫他媳妇给我堂叔盛了一大碗酸菜川白肉让他带着,说是给我堂婶儿补补身子。  那时候我堂婶儿刚刚生下我表姐半个多月,身子十分的虚弱,得亏董爱国想办法给我堂婶儿弄了一些补身子的东西,不然的话我堂婶儿肯定得落下什么病根。  堂叔也不侨情,端着海碗就出了董爱国的家,一出了董爱国的家门我堂叔才发现外面开始下雪了。  怕雪落到海碗里,堂叔便把棉袄的扣子解开,把海碗往怀里一塞,而后用棉袄盖着海碗往家走。  大湾村不大,我堂叔家是住在村里的最西头,从董爱国这到我堂叔家最多也就五分钟左右的路程。  心里有事儿,所以我堂叔走的速度也就比平时快了许多,路过一个柴火垛的时候冷不丁刮了一阵大风,我堂叔急忙低下头,因为大风裹着雪花打在脸上的滋味挺不好受的。  这风来的快去的也快,只是几秒钟的时间,那风就消失的无影无踪。堂叔有些纳闷怎么忽然会起这么一阵怪风,不过他也没太在意,迈步就往前走。
 但没走两步,我堂叔忽然就站了下来,一脸惊恐的盯着柴火垛边上,不知道什么时候,那里多了一个人影。  “……谁?”  堂叔被吓了一跳,下意识就问了一句。而那人影则是一动不动,就站在那里,好像一根木头桩子似的。  柴禾垛离我堂叔的距离只有十几米,但此时天色全黑,我堂叔也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人影,至于长相和衣着就看不清楚了。  联想起刚才的经历我堂叔顿时就打了个激灵,虽说嫂子是自己的亲人,但我堂叔还是忍不住害怕。  “嫂子,是……是你吗?”
 毕竟嫂子是自己的亲人,我堂叔认为她出现在这里肯定是有什么话要对自己说,或者是有什么未了的心愿让自己帮她完成。  壮着胆子问了一句,但换来的只是沉默。此时四周也静的出奇,连村里的狗都不叫了,越是这样我堂叔就越害怕,要不是两条腿不听使唤,我堂叔早就跑了。  “三天后,开坟。”  就在我堂叔被这种寂静压抑到极点的时候,他脑袋里忽然出现了一个声音。那声音一落,马上就又刮起一阵大风,风吹的我堂叔连眼睛都睁不开。  大风过后,我堂叔再往柴禾垛那里看,哪里还有什么人影。回想脑海里响起的那个声音,我堂叔感觉自己刚才就好像是做了一个梦一样,心里的恐惧也急速攀升。  刚才不听使唤的腿也恢复了知觉,我堂叔想都不想撒腿就往家跑。一直跑到了家里他才长出了口气,倒是把我堂婶儿给吓了一跳。  “虎子,你这是怎么了?让狼撵了呀?”
  我堂叔不管不顾的跑进了家门,把已经睡熟的孩子都给吵醒了。堂婶儿不高兴的数落了我堂叔一句,马上就抱起孩子哄她睡觉。  本来想跟我堂婶儿说这事儿的,但想了想我堂叔还是没说。自己被吓了一跳也就算了,堂婶儿还在哺乳期,要是把她的奶给吓没了,那遭罪的是孩子。  “没事儿,我刚才去国子那喝酒了,国子两口子给你弄了点酸菜川白肉,我不是怕凉了吗,所以才急急忙忙的跑回来。”  从怀里把那海碗拿出来,海碗里的菜还冒着热气儿呢。我堂婶儿倒没怀疑什么,只是笑笑。
 我堂叔把菜放到炕上,而后便转身出了屋子。明天不上工,他得去村长那请假,虽然此时他十分不愿意出去,但要是不请假的话得扣不少工分,这个后果可是相当严重的。  还好在去村长家的路上没有再出现什么状况,我堂叔到了村长家便说了请假的事儿。干活的事情是工长说了算,那工长是从乡里下来的,不怎么地道。  而且他还是乡文革办的副主任,所以村里的人都防着他,不怎么待见他,请假也都是来找村长请,村长和那个工长能说的上话。  在一个村里住了这么多年,村长的心倒是向着自己的乡亲的。没费什么事儿我堂叔就把假给请好了,也没在村长家多留,赶忙就跑回了家。  回了家我堂叔就睡了,不过他这一晚上始终做梦,梦也只有一个,那就是嫂子让他三天后去开坟,反反复复的一直到天亮。  “虎子,你昨晚说的梦话可真吓人,说什么要开坟开坟的,你开谁的坟?”  第二天早上一睁眼,我堂叔就被我堂婶儿问了一通,不过我堂叔只是胡乱的搪塞了过去,饭都没吃就去找董爱国了。  昨天晚上他请假是请两个人的,董爱国能说会道,有他跟着一块去没准能说服胡八爷出手。
 找上了董爱国,一直等到村里的人都去上工了,我堂叔他们才拎着些东西往胡八爷家走。  用董爱国的话说,求人不能空着手去,更何况还涉及到开坟。我堂叔一到董爱国家就把昨天的事情跟他说了,连带着那个做了一晚上的奇怪的梦。  在华夏,开坟一向都是有讲究的,必须得让懂行的人出马,不然的话说不准会出什么事情。  所以董爱国拿的礼也比较重,不仅有一瓶瓶装的白酒,而且还抓了一只他家养了一年多的老母鸡和十几个鸡蛋。在那个普遍贫穷的年代,这些礼不可谓不重。
 到了胡八爷家的门口,我堂叔先进去,确定那两个住在胡八爷家的知青不在才招呼董爱国进去。  胡八爷今年已经七十六了,像他这种年纪的老人是不用上工的。胡八爷的家是一栋两间的土坯房,东边那间他住,西边那间则是那两个知青住。  见我堂叔和董爱国拎着东西进来,胡八爷倒没说什么,只是招呼他们两个人坐。  他是看着我堂叔他们长大的,自然也不生分。堂叔他们倒是没有急着说事情,而是跟胡八爷扯起了家常。  扯了一会儿,胡八爷便磕了磕他的烟袋锅子,冲着我堂叔他们说道:“小兔崽子,有事情就说吧,你们拎着这些个东西到我这里不是就为了跟我扯家常吧?”  胡八爷的年纪虽然不小了,但却一点不糊涂。我堂叔和董爱国听到八爷的话都嘿嘿笑了两声,而后我堂叔便开口说道:  “八爷,我也不瞒您,我们这次来是有事儿求你们。”  而后,我堂叔就把昨天的事儿都跟胡八爷说了,胡八爷只是静静的听着,一直等到我堂叔说完他才开口。
 “这事儿我帮不了你们,你们还是把东西拿回去吧。你们也清楚现在是什么形势,你们可别害我呀。”  文化大运动给胡八爷带来的阴影可不小,刚开始那两年,他没少被批斗。要不是这老爷子心眼儿活分,没准那时候就被斗死了。  我堂叔也知道这事儿有些难为人,但想起昨晚遇见的事儿和那个梦,我堂叔还是忍不住说道:“八爷,您是看着我们长大的?难道您眼睁睁的看着?”  “不是我看着不管,实在是我无能为力。先不说被批斗的事儿,光是尸鬼我就斗不了,我可不想为这事儿把命给搭上。”  “尸鬼?”  胡八爷的话让我堂叔和董爱国都面露疑惑,长这么大,他们还是第一次听到尸鬼这个词。  尸和鬼分开他们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把这两个字连在一起他们就不知道了。
 “所谓尸鬼就是人死之后魂不离尸,还能控制尸体做事情。如果是腐尸类的尸鬼还好对付一些,但按照你说的,你那嫂子身体根本就没腐烂,那恐怕已经成了真尸,这根本就不是我能对付的了的。”  真尸是东北对僵尸的一种叫法,按照正常来说,人死后灵魂就会出窍去所谓的地狱轮回,这是天理循环的必然结果。  但什么事情都不是绝对的,鬼也是一样。像嫂子这种情形的事情不是没有发生过,但却少之又少。  胡八爷也没见过,他只是听长辈说过关于尸鬼的事情,所以才判断出嫂子现在已经成了尸鬼。  尸鬼是一种很凶的东西,十分难缠,胡八爷虽然没有亲自见过,但却是听老辈人讲过,所以他很干脆的就拒绝了我堂叔他们的要求,因为那根本就不是他能对付的了的。  “八爷,这十里八村也就您懂得多,除了您我们还能找谁呀,您就帮帮我们吧。再说就算我嫂子成了那东西,她不也没害人不是,您老可不能看着不管。”  现在我堂叔已经十分肯定嫂子让他开坟是有原因的,虽然他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但这是嫂子的心愿,他必须得去完成。  不说嫂子会不会继续缠着他,光是冲我父亲这事情他也不能不管。如今我父亲还被关着,根本就出不来。  但就算他能出来我堂叔也不打算把这事情跟他说,原因很简单,我父亲现在的身体十分不好,自从半年前我母亲去世之后他的身体就一直这样,是因为伤心过度。
 “八爷,我记得阴老爷子在的时候没少帮衬咱们乡里,您老也没少得他的好处吧。如今我龙哥家有这事儿,您要是不管那可真有些说不过去,虽然我知道这会让您为难,但您既然得了阴老爷子的好,那总得报答不是?”  这时董爱国开口了,他嘴里的阴老爷子不是别人,正是我的爷爷。
百度小说人气榜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海外民工:偷渡美国刷盘子圆梦
来源:南方都市报
核心提示:2007年,非法滞留美国长达17年的郑家璧“告老还乡”,在纽约刷盘子“刷”出来的自家楼房大厅墙上,看到了母亲的遗像。1993年,郑家璧母亲病逝,他从一通越洋电话中得知噩耗,当时他正穿越纽约中央公园,给一户白人家庭送餐,只记得公园的树叶一片金黄。福州长乐市猴屿乡猴屿村。郑家璧曾到纽约打工17年,家里盖上了五层楼房,均为他当年寄钱回乡所建,非法滞留美国17年的他2007年“告老还乡”,目前他的两个儿子仍在纽约为“花旗梦”奋斗。(摄影:南都记者陈以怀)  本文摘自:《南方都市报》日A24版,作者:吴润凯,原题:《农民偷渡美国刷盘子圆“花旗梦”》  样本意义  中国农民打工的脚步,远涉世界各地,其中以八闽大地福建省的长乐和福清最广为人知。  长乐与福清均属福州市,临东海。当地流传两句话:“世界怕美国,美国怕长乐”,“亚洲怕日本,日本怕福清”,足见这两个县级市在世界上最发达的两个国家中的影响力。  长乐是郑和七下西洋的起锚地,长乐人继承了“操舟为业”的技能和秉性。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长乐籍海员就开始了跳船移民之路。1978年之后,长乐走私潮从侧面展现了绚烂的物质生活图景,第一批海外打工者以“寻亲”的名义,偷渡到世界之都——纽约。  现有长乐籍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已经逼近40万人,而长乐市当前人口也仅仅66万左右。  福清也是中国著名的侨乡,当地人素有出海闯荡的传统,目前从这里出去旅居海外的华人近80万,分布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生了一批在海外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商界巨贾。如印尼华裔首富林绍良林文镜先生便是福清市海口镇牛宅村人。  据不完统计,福清华侨华人总资产不下500亿美元,其中资产超1亿美元者50多人。福清现在日本打工经商的仍不下10万人。  重温闽人到海外打工谋生的历史,事实上开启了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农民工内部迁徙之外的另一求生路径。历史厚重的现状、家庭悲情的别离、个人多舛的命运在他们的身上交织,折射出中国一个时代的不堪回首,和亲历者开辟美丽新世界的心酸血泪。  来到纽约的郑家璧隔着重洋,用小学的文化水平给留守老家的妻儿写信,告诉他们纽约多么繁华,洗碗的工资高得离奇,“美国干一月等于家乡干三年”。他庆幸自己39岁了,还作出了出国打工的重大决定。  2007年,非法滞留美国长达17年的郑家璧“告老还乡”,在纽约刷盘子“刷”出来的自家楼房大厅墙上,看到了母亲的遗像。1993年,郑家璧母亲病逝,他从一通越洋电话中得知噩耗,当时他正穿越纽约中央公园,给一户白人家庭送餐,只记得公园的树叶一片金黄。  1955年正月初一,“猪仔”劳工张发球结束了在海外长达52年的打工生涯,突然出现在阔别多年的长乐猴屿乡张村。全村人错愕不已,奔走相告:“发球回来了!”福州长乐市归国华侨联合会猴屿乡分会猴屿村支会,金属牌映衬着周边豪宅般的独栋高楼,这些都是农民到海外打工的见证。(摄影:南都记者陈以怀)  贫农张发球,据说1903年就被迫出洋打工,以80英镑的身价,签下了自己看不懂的英文卖身契。  在后人的讲述里,张发球后来又被转卖到新西兰种菜,每月所得仅1英镑,住的是草棚,吃的是粗粮。过重的体力劳动令他皮开肉绽,十个指头变得又粗又短。  张发球数十年杳无音信,巫婆告诉张妻:“发球乃于8月15日落水丧命。”家人设龛位祭奠,定8月15日为其忌辰。  1954年,经过新中国驻外人员出面交涉,张发球重获自由身。海外52年做工所得仅剩200多英镑,折合人民币1.92万元存入银行。所以当地人叫他“万九二”。  这是一段早年的传奇。它的影响在于,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当地人对于海外打工的认识一直停留在张发球辛苦为奴的印象上。  但是张发球返乡20多年后,长乐农民受生存环境所迫,最终还是不得不走上这条海外打工路。  从“猪仔”到“万八客”  张发球回乡后,逢人就说:“我这个旧社会的猪仔劳工,全靠共产党拯救才有今天。”  时值新中国成立初期,历史上经历过数次海战的福建沿海,又成了大陆直接面对台湾的第一线。很难说当时有没有人想过从台湾海峡东渡外出,但真正这样做的人,几乎没有。  直到改革开放后,张发球式的海外悲情打工故事才发生转变。  1980年,摇着小木船到对岸的三分洲耕种的卢志中经常可以看到江海交界处繁忙的交易场景。出海捕鱼的长乐渔民和台湾渔民做起了走私生意,用黄金白银或者赴内地采购来的虫草,换取钟表、皮包和电器,然后上岸倒卖。《长乐市志》记载,沿海乡镇走私、贩私活动猖獗,金峰地区成为走私货集散地,日进出车辆1000多辆次,交易者2万~5万人,成交额30多万元。  23岁的卢志中并没有从这一波走私潮中受益,虽然他所在的浮岐村与闽江入海口仅有一街之隔。卢志中老实,勤劳,但不精明。按他的说法,只有精明敢闯的人才能发走私财。  浮岐村跟猴屿乡的其他村子一样,多山,少地,村里比较集中的田地都在靠近琅岐岛的三分洲上。卢志中每天一大早就带上盒饭和农具,摇船,上岸。他要在那里劳碌一整天,直到太阳落山才回家。中午就吃带来的盒饭,有时候是米饭就着萝卜干,有时候是番薯粥,一年难得吃上几回肉。  1979年,长乐地区的禽肉蛋价格是:每公斤猪肉2.04元、牛肉1.96元、羊肉2.16元、鸡蛋淡旺季平均2.25元、鸭蛋淡旺季平均2.02元、活鸡2.42元。该年农民的平均纯收入仅有200多元。卢志中感慨,如果想吃肉,一年辛苦劳作所得,只能换来100公斤猪肉。1993年的“金色冒险号”事件轰动全美,这艘载运286名福建偷渡客的渔船造成10人丧生。此后美国加紧打击偷渡。2006年,该事件被拍成同名美国电影。(来源:资料图)  在这几年之间,浮岐村的一些人家开始动土盖房子了。卢志中看到,临江一排好几户,都是打下了四层楼的地基。那时候,村民议论最多的事情,都是某家的海外亲戚回来了,西装革履,大金戒指,金手表,洋气十足,还有小汽车接送。“盖新房的,都是海外有人。”  20世纪80年代初期,整个猴屿乡一派施工的喧闹,海外华侨开始在屏山麓建亭台,拓修寺宇,辟登山道,在乡村内修水泥村道,在长安路口和文明路口立牌楼、牌坊,捐巨资建学校。  卢志中说,他的世界观因此被彻底颠覆了。“在海外打工的,不一定都是张发球。”他开始谋划着出去,目的地——“世界之都”纽约。  《长乐市志》主编高宇彤告诉南都记者,改革开放初期,长乐地区的走私潮打开了农民的眼界,让他们看到外面物质生活充裕的诱惑力,而返乡投资做公益的华侨,则让他们相信了海外打工的美好前景。二者合流,海外打工潮开始酝酿和涌动。  统计数据显示,1949年,猴屿乡张村有海外华侨约50人,主要是海员。1962年,发展到107人,主要分布在香港和新加坡、美国。1962年至1977年的15年里仅新增华侨35名,其增长主要是海外人口家庭的自然增长,国内向外移民很少,但海外人口都向美国迁移,在美的海外人口由9人迅速增至101人。1977年以后,该村陆续有年轻人借着海外“寻亲”的名义,辗转偷渡到美国纽约打工。最早的“万八客”由此产生。  高宇彤说,早期偷渡美国的费用是1.8万美金,因此长乐、连江、琅岐等地民间俗称偷渡者为“万八客”。  成功侨领回乡捐建  30年后,从纽约返回浮岐村料理妻子丧事的卢志中,还是常常责备自己:“如果1981年的那次偷渡,不是因为自己太慌张失措而失败,老婆现在也许还在美国好好地活着。”  卢志中至今不太愿意说起1981年的偷渡过程。他只是觉得很没有面子,伴随着深深的懊恼。同村人说,卢很有可能成为改革开放后猴屿人乃至长乐人“出去的先驱”,但他失败了。  1981年春天,他在深圳过关的时候,神情突然十分慌张,手抖得厉害,所持的假签证被识破。他只得沮丧地返回老家,继续摇着船到三分洲种田。“一年就得上缴国家10多担粮食,日子很难过。”  邻近的营前镇洞头村有个人比卢志中顺利。  1977年,洞头村生产队长陈清泉打定主意要去美国寻找父亲。其父1964年以海员身份跳船到了纽约,一直在餐厅里做洗碗工。  次年8月,陈清泉从香港乘坐前往南美洲的航班。飞机途经洛杉矶停留的时候,陈清泉成功“跳机”滞留,赶往纽约见到了阔别14年的父亲。这一次非法行动,使陈清泉成为了改革开放后长乐地区首批赴美打工者的代表性人物。  和父亲一样,陈清泉先是成为白人餐厅的一名洗碗工。但是,和父亲不同,陈清泉渴望融入白人社会。他戏称自己是在“半工半读”,每天早晨必定花两个小时学习英文。一年后,他和朋友在纽约非洲裔人区开了一家快餐店,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第一个月就赚了1万多美金,激动得眼泪直流。”  从1978年开始的10年里,陈清泉与家人的联系尽在书信和电话中。在陈家安装电话之前,洞头村唯一的电话机设在村委会,村里人几乎都帮陈妻喊过电话:“清泉来电了!”然后便看到陈妻趿着拖鞋,跑过整个村子。  美国政府1986年通过《移民改革和控制法》,规定:日以前的非法入境者,或至日在美国连续居住满两年的非法移民,均可获得临时居留权;如果他们能证明自己对英语、美国历史和美国政治制度有所了解,可在获得临时居留权18个月以后申请永久居留权。  早期出去美国打工的长乐人,几乎都利用这次“大赦”机会成为美国公民,并且都成了长乐侨界有头有脸的富商。  1988年冬天,陈清泉以美国富商身份回到洞头村。他捐出20万元,让村里人都喝上了自来水。此后数年,他投资开发长乐县第一个商品房项目“长乐花园”。1991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说服陈清泉创办美国福州总商会,集纳侨资,助力祖国建设事业。  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院长庄国土年间对1926名有出国经历的长乐人作过调查,结果显示,年出国者仅有80人,仅占全部出国人数的4.4%。  这批数量有限的先行者,为后来更多的长乐人寻找“花旗”梦做起了引路人。  操舟为业与移民网络  长乐市郑和研究会会长石金秋把长乐人骨子里既有的海外谋生冲动和冒险精神归结到一个历史人物身上——郑和。他已成为长乐的文化象征、精神基因,乃至海洋文化信仰。  从1405年开始的28年间,郑和先后七次从福州长乐出发下西洋,足迹遍布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当时长乐太平港正是郑和船队远航的基地,也是郑和所用巨舰的主要制造地之一。郑和驻舶长乐,还在当地招募水手随他远航。这造就了长乐人“以海为田,操舟为业”的传统。  清末设福建船政学堂和马尾造船厂,很多长乐人到此学习和谋职,从事航海者更不计其数。长乐由此号称“海员之乡”。  20世纪70年代末以前,中国内地与美国不通航运,在香港地区、新加坡的船运公司任职的福州籍海员,通过“跳船”方式,开辟了移民美国的渠道。第一批长乐籍的美国移民,基本上曾是香港海员。他们随公司商船到美国后,“跳船”留居美国,设法获取合法留居身份,然后通过亲属移民签证,将家眷迁移到美国,再通过其定居美国的各家庭成员,启动亲属连锁移民。  年是长乐人偷渡美国的“黄金十年”。卢志中回忆说,闽江边一度停靠着各式的偷渡船,蛇头就在船上扯嗓子喊:“有出去的没有?”一些人背着简单的行李,在岸上和亲人告别,然后上了船,天才蒙蒙亮。  1990年,卢志中和猴屿的郑家璧等6人,重新出发。他们没有选择惯用的海路偷渡,而是采用了更为隐蔽、安全的方式——“换人头”。  他们正月初八离家,到福州火车站搭乘前往昆明的列车。为了物色一个“好蛇头”,他们足足在昆明等待了45天。按照郑家璧的说法,那边的蛇头都是泰国人,“好蛇头”可以买通缅甸军队和入境官员,让偷渡者一路畅通无阻,“坏蛇头”则全无保障。  福清市高山镇西山村的村民林华该和10多位村民通过缅甸偷渡去美国时,不但要防止被抓,在热带雨林里经常感到缺氧窒息,还要提防有毒蚊虫的叮咬。林华该在写给家人的信里说,他在缅甸沿路见到多具没有掩埋的偷渡者尸体,三个月的旅程每天都活在死亡的恐惧中。  在拿到一本台湾地区护照之后,卢志中一行每个人轻轻地把护照上原有的照片揭下,替换上自己的头像。此后,他们将开始顶着一个陌生人的身份在外谋生。  蛇头一路带领他们翻山越岭,跨过中缅边境,随后潜入泰国,一路都有缅甸兵持枪护送。然后,从泰国坐飞机前往新加坡,由新加坡直飞纽约。抵达纽约的时候,已经是7月份。  卢志中和郑家璧分头投靠纽约唐人街的亲戚。2万美元的偷渡费在人到纽约的那一刻,由猴屿乡的联谊会或同乡会代为筹集付清。卢和郑所要做的,就是先在同村人经营的中餐厅里洗碗或者炒锅,慢慢还清欠债,积攒资本。  身为侨领的陈清泉对20世纪90年代初洞头村的一次集体偷渡印象深刻。接获蛇头领人的通知后,陈清泉带领几个餐厅老板上前接洽。“一共20几个年轻人,每个人偷渡费1.8万美金,总共30多万。”陈清泉等人代垫了这笔巨额费用。随后,每个餐厅老板根据经营能力,分配到3-5个同村偷渡者,让他们在自己的餐厅内做事,每个月工资1700美元,扣留1000美元,作为偷渡费偿还,实发700美元。  “只要一年半时间,这批偷渡者就能把债务还清,可以开始攒钱寄往家乡,准备盖房子了。”“我帮助过的老乡有多少,我也记不得了。”陈清泉说,最关键的是,长乐人在美国搭建起来的关系网络从根本上解决了初到者的心理恐慌和工作着落等现实问题。  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院长庄国土介绍,互助网络包括安排新来者的居住地、提供有关居留美国的信息和工作机会,乃至提供赴美费用的无息借贷等。在美国站稳脚跟后,陈清泉等人利用关系网络和经济实力,让亲戚朋友等人具有了赴美打工的可能性和可行性。1984年以前到美国的长乐人,平均每人牵引出去的亲朋好友大约是80人。  留下的人又出去了  来到纽约的郑家璧隔着重洋,用小学的文化水平给留守老家的妻儿写信,告诉他们纽约多么繁华,洗碗的工资高得离奇,“美国干一月等于家乡干三年”。他庆幸自己39岁了,还作出了出国打工的重大决定。  但是没有出去的农民,也在寻找自己的出路。  当潭头、猴屿、营前涌现海外打工先行者的时候,曾经走私猖獗的金峰镇开始了农民本土创业。长乐籍作家黄国桢曾这样描述金峰镇的转型过程: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长乐海上走私猖獗,全国各地商人、游客涌向长乐,就为了购买紧俏的家电商品和纺织品,不少长乐人积累了第一笔财富,走私被禁绝后,长乐农民摇身一变,又成了加工各种轻工产品的厂长、经理。  1981年,金峰镇华阳村农民郑良官在河南推销手工蚊帐。看到报纸上登了一则经编机的广告。“这个经编机可以织蚊帐、织布、织装饰布。我把报纸拿回来,几个兄弟坐在一起研究,认为这种经编机很先进,于是就跟湖州机床厂联系,对方报价一台2.75万元。”  郑良官七拼八凑,14个股东凑足了2.75万元,金峰经编厂悄悄开张了。第一年结账,金峰经编厂共赚了10万元,第二年又盈利30万元。  金峰人都见证了郑良官的成功,纷纷效仿。20世纪80年代初,金峰人靠集资的方式办起了100多家经编厂,产业基地初具雏形。  日,福建省第二次乡镇企业工作现场会在金峰镇召开。这个时期,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也来到长乐调研,将金峰镇以纺织为主的乡镇企业命名为“草根工业”。  郑良官的厂越办越大,换过多次厂房。他第一次租赁的4间民房,成为了中国“草根工业”的诞生地。  1985年,长乐地区的乡镇企业猛增到2046家,乡镇企业总产值3.35亿元,其中乡镇工业企业总产值2.21亿元,是1983年的3.56倍,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2.6%。  长乐市郑和研究会会长石金秋说,金峰镇的乡镇企业家们一样传承了长乐人漂洋过海的基因。1995年后,当地很多纺织业老板开始了资本移民。  从1978年开始,时隔不到20年,长乐人的人生路线就一分为二,平行但相反。  当潭头、猴屿人漂洋过海,出外打工的时候,金峰的农民却“离土不离乡”,当起了乡镇企业老板。当潭头、猴屿华侨回乡投资寻找机会或者办公益获取名誉的时候,早期留在老家办厂的老板们却开始了他们的资本移民征程。  2007年,非法滞留美国长达17年的郑家璧“告老还乡”,在纽约刷盘子“刷”出来的自家楼房大厅墙上,看到了母亲的遗像。1993年,郑家璧母亲病逝,他从一通越洋电话中得知噩耗,当时他正穿越纽约中央公园,给一户白人家庭送餐,只记得公园的树叶一片金黄。  2011年3月,同样未能获得合法身份的卢志中得知妻子病重,毅然离开美国。两个月后妻子离世,他陪她走完最后一程。此前他们已经分离整整21年。  2011年5月,陈清泉、张天密、陈铨俤等侨领相继返回福州,参加第十三届“海交会”,他们是早期赴美打工农民的成功典范。而郑家璧、卢志中等人,则成功地让他们的儿子顺利落脚美国,让下一代去实现父辈未竟的“花旗梦”。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卢志中”为化名)  历史回放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产生了大量海外新移民,其人员组成相当复杂,既有干部、知识分子、商人,也有工人、下岗待业人员,但是大部分为农民。新移民出国原因,绝大部分是属于经济性因素,希望在较短的时间里改变自己的经济状况。从国际大背景来说,与经济全球化有直接联系。欧美等许多发达国家需要各类廉价劳动力,一些进入老龄化的国家需求更甚,由此产生了各种非正常渠道入境的劳工。  1997年,福建省曾有过一次全省侨情普查,其中年的新移民数量占年移民人数的九成以上,仅福州市就有约60万人。其中福清市26万人,长乐市20万人,约1/3取得了定居权加入当地国籍。  2003年“非典”期间,美国驻中国大使馆致电福州市有关部门,请他们务必关照福州地区近万名美小公民。这是原籍长乐等地的海外新移民,把他们在美国出生的孩子带回家乡,交给父母照顾,一般到读小学时,再把他们接回美国读书。当地“小美国人”数量之多,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地在美国的新移民数量之巨。  非法移民的迁徙道路并非坦途,有时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1993年6月,发生了载运286名福建人偷渡美国的“金色冒险号”事件,事件中有10人丧生大海;2000年6月,发生了58名福清、长乐偷渡客闷死货柜里的“多佛尔惨案”。  谭万能整合  参考资料  《长乐市志》、《福建省志·华侨志》、《福建侨乡调查:侨乡认同、侨乡网络与侨乡文化》、《华侨华人历史研究》载《近20年福建长乐人移民美国的动机和条件——以长乐实地调查为主的分析》、《福州地区华侨出国史论文集》,朱美荣:《福建省新移民问题剖析及相关政策初探》。
相关搜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侨情普查工作汇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