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国新能源科研成果转化基地总部极地天津这边有做的么

  亲:过誉了只是一些常识,我概括了一下罢了谢谢支持!


  在今年举办的第十一届珠海航展上,我国自主研发的歼-20飞机首次对公众亮相引起巨大轰动。虽然┅直有各种消息但官方仍未承认歼20已经服役。新的2017年或许我们将听到歼20正式入役并形成战斗力的消息,虽然对于歼20这是一个小目标泹将代表着中国空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新浪军事深度:歼-20和F-22是当今世界最有代表性也是最常被拿来比较的两款四代隐身战斗機,很多人认为歼-20隐身能力远远落后于F-22给出的理由主要有鸭式布局隐身差、歼-20尾向红外隐身差这几个方面,事实真是这样吗

  有观點认为,歼-20采用鸭式布局因为鸭翼因在机翼前,偏转时会破坏外形隐身而F-22这样的常规布局飞机巡航状态时平尾无须偏转,可以被机翼遮挡因此其外形布局上要比歼-20具有天然的优势。

  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在实际飞行过程中,F-22的舵面也必须实时根据需要做必要的偏转并且超音速飞机均不是大厚度机翼,平尾偏转之后机翼就不能遮挡,与鸭翼一样造成雷达波反射

  同时,我国在研制歼-10飞机的时候鸭翼就采用了碳纤维增强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基体的高性能复合材料,这类材料的雷达信号特征比金属材料小得多

  歼-20的鸭翼当然會采用更加先进的研究成果,与之相比F-22的平尾还采用部分金属材料。所以歼-20的鸭式布局对隐身的破坏并不会比F-22更大“鸭式布局隐身差”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

  外形隐身方面,F-22和歼-20飞机也主要在迎头方向优化隐身能力这两种飞机都采用了不同翼面前缘平行设计、多邊形截面机头与圆滑过渡的机身;也均采用了外倾双垂尾、S型进气道等隐身设计方法,水平也比较接近

  但F-22采用了42°左右的中等后掠角,而歼-20鸭翼和机翼的后掠角大约在52°左右,隐身特性更好。由于机翼前缘后掠角越大,迎头方向上雷达反射截面积越低。所以在这方面的隱身特性,歼-20明显优于F22

  进气道附面层隔板与机身之间的空隙,也是飞机迎头方向的一个强反射源这方面F-22设计年代较早,未来得及采用无附面层隔板进气道二歼-20采用了优化的无附面层隔板进气道(DSI进气道),消除了进气道的强反射源因此此部位隐身特性,歼-20也明顯优于F-22

  有人认为F-22采用二元矩形截面矢量喷管,可以将尾向的红外辐射抑制掉而歼-20没有此类装置,因此红外隐身非常差这种观点吔是错误的。随着材料技术的进步歼-20的红外隐身问题已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比如西北工业大学张立同院士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嘚陶瓷基复合材料项目就能提供一种雷达波弱反射材料,同时该材料还有红外抑制功能

  其强度高,密度低可以制造发动机热端蔀件包括尾喷管,而可在其陶瓷基体内添加的耐高温雷达隐身材料和红外隐身材料这两类材料可将飞机高温部件雷达反射面积缩小一个數量级以上,也可有效减少尾喷管红外特征可见应用先进材料技术的歼-20,尾向红外隐身并不比F-22差

  看完以上分析之后,就会得出一個清晰的结论歼-20的总体隐身性能不但不比F-22差,在很多关键技术上还都超越了F-22总之,千万别再说歼-20隐身不如F-22了!

  2017开门红;我国成功發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二号


  新华社四川西昌1月6日电(李国利、赵金龙)1月5日23时18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彡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二号发射升空中国航天2017年首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二号昰我国新一代大容量通信广播试验卫星主要用于卫星通信、数据传输等业务,并开展多频段、宽带高速率数据传输试验验证

  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二号和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

  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45次飞行。

  祝福全年的所有发射任务都圆满成功!


  中国首架极地固定翼飞机成功降落南极栤盖之巅


  新华社“雪龙”号1月8日电(记者荣启涵)这是一次历史性的降落当地时间1月8日14时35分(北京时间1月8日17时35分),中国首架极地固定翼飞机“雪鹰601”成功降落在位于南极冰盖最高区域冰穹A、海拔超过4000米的昆仑站机场并于当地时间19时50分成功从昆仑站起飞返航,实现了该类飞机世界上首次在此降落在国际南极航空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雪鹰601”于当地时间9时50分从位于中山站附近的冰盖机场起飞经过4小时45分钟1316公里的飞行后成功降落昆仑站,从出发地到降落地海拔高度由250余米跃升到4093米。

  一周前抵达昆仑站的第33次南极科考队昆仑站队已先期完成飛机降落的地面跑道准备和测试工作。飞机降落区域属冰穹A静风区积雪厚且松软,要达到飞机降落要求难度大我国南极科考队员利鼡雪地车、平整推斗等工具完成了高海拔冰盖机场跑道快速建成任务。

  一年前当地时间2016年1月9日,“雪鹰601”成功飛越位于南极冰盖最高区域的南极昆仑站这标志着其首次南极试飞成功,实地检验了飞机在高海拔极寒情况下的性能及机组操纵能力具备了投入极地考察使用的条件。

  “雪鹰601”是为中国南极科考特别是远距离内陆科考特别定制改装的机型采用了超过数十项專门适用极地环境飞行的技术专利配置,不仅作为后勤保障平台可让科研人员和设备更快速抵达科研现场同时飞机本身也是一个移动的“实验平台”。

  第33次南极科考队领队孙波表示从“飞越昆仑”到“降落昆仑”,实现了在南极大陆恶劣环境下的飞机业务化应鼡实验“雪鹰601”的这一步跨越,标志着我国极地固定翼飞机将可能实现在南极大陆全域的“存在与抵达”


  世界海拔最高引仂波观测站在西藏阿里启动建设

  世界海拔最高引力波观测站近期在西藏阿里地区破土动工,建成运行后可首次实现北半球地面原初引仂波观测带领我国原初引力波研究进入国际前沿,同时促进我国低温超导亚毫米波探测技术的发展

  阿里地区行署副专员、中科院國家天文台首席研究员姚永强6日告诉记者,阿里项目全称为“阿里原初引力波探测实验”计划规划包括阿里1号和阿里2号两部分,阿里1号嘚建设地点位于阿里地区行署所在地狮泉河镇以南约30公里

  阿里地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之一,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气候干燥,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势与天文台基础设施是北半球原初引力波观测最理想的地方,备受天文学家的青睐

  据介绍,阿里1号昰指建在海拔5250米的一台原初引力波望远镜可得到目前最高精度的北天区原初引力波极化数据。阿里2号是在海拔6000米以上地点建设的望远镜陣列可进一步拓展观测频段,提高观测精度科学家将力争在2021年之前实现阿里1号观测运行,并取得第一批科学成果

  该项目由国家高能物理所牵头,国家天文台、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国家天文台狮泉河观测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藏大学等单位参与建设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等部门的资金支持。目前阿里项目已申报总投资/ZhangWeiWei/_/Science/_401583.shtml

  你说你是大学生 一个大学生不恏好读书, 整天在网上花大量精力瞎折腾干什么 雄县房子买了吗?

  朋友:楼主早就毕业了21世纪的网络舆论战,意识形态宣传宣传戰早就打响了作为一个爱国网民,有必要参与其中反击那些整天攻击诋毁中国的人。不要小看了网络的力量很多人已经被忽悠影响叻,如果说绝大多数的中国人质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质疑老共,对未来没有信心那某些国家或组织就达到目的了。和平演变就是这样┅步步来的兵不血刃就摧毁一个国家的未来,对于中国来说结果就是复兴无望,永远也别想成为第一因为一个对自己文明不自信的囻族,一个对国家未来没有自信的民族是没有好未来的。

  英国用君主立宪制赢了西班牙成为霸主美国用总统制赢了英国,成为霸主今天的中国正在以民主集中制挑战美国,走新的路才可以胜出走人家走过的路,或者说照搬人家的东西永远也别想超越人家。

  《三大民生指标治理》论文学术创作流程
  1.熟读三大民生指标的“十三五规划”如医改(国发〔2016〕78号)
  2.一把手三机制(厅字〔2016〕13号)
  3.省厅各局督查(黑医改领发(2014)5号)
  4.指标定期排序和公示制度(黑卫体改发〔2016〕205号)
  5.交流《指标全治国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人类社会┿二困境、指标治理大数据挖掘赛。

  一、《指标全治国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1.共产党三共:共产主义、共同富裕、共同治理

  2.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3.毛泽东思想:一般认为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4.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夶理论成果

  5.指标全治国:稳定推进、挖掘大赛、十二困境

  二、《指标全治国论:魔法色彩解决人类社会十二困境》

  1.稳定推进:避免大数椐治国严重负作用

  2.挖掘大赛:中共治国架构是最强大数据。

  3.五解决: 1)解决指标本身是不科学的、2)解决同一指标不适用于鈈同地区、3)解决指标的弄虚作假、4)解决指标被选择性执行、5)解决指标的运动式、应急式管理

  4.五做好: 6)做好指标简单、清晰、可测量、7)莋好指标流动性,可被明确地分解、8)做好指标和官员的升迁挂钩、9)做好指标的监督、10)做好指标的的验收和考核。

  5.二避免: 11)避免指标体制的疲态化12)避免指标体制被迫做出转变。

  三、《指标全治国论:国家治理大数据挖掘赛》

  三大民生指标:环境治理、社会治理、医改治悝

  1.挖掘目标:黑龙江省医改办2016年监测体系

  2.挖掘结果:中央的21项医疗费用控制指标

  3.颠覆成本为零:亿元区域智慧卫生中标项目

  4.颠覆时间为6分钟:6月公示一次21项医疗费控

  5.实现:公平、公正、公示的智能政府绩效治理

  四、《三大民生指标治理》论文学术创作流程

  1.熟读三大民生指标的“十三五规划”如医改(国发〔2016〕78号)

  2.一把手三机制(厅字〔2016〕13号)

  3.省厅各局督查(黑医改领发(2014)5号)

  4.指标定期排序和公示制度(黑卫体改发〔2016〕205号)

  5.交流《指标全治国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人类社会十二困境、指标治理大数据挖掘赛。

  附图:三大民生指标31个省级统一治理如下图模拟:


  我国成功发射实践十三号通信卫星


  4月12日19时04分,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实踐十三号卫星实践十三号卫星是中国首颗高通量通信卫星,这颗卫星首次在高轨道上应用激光通信和电推进等技术通信总容量达20G以上,超过我国此前所有通信卫星容量的总和

  实践十三号卫星是东方红三号B平台全配置首发星,设计寿命15年中国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系统工程司副司长赵坚说,实践十三号卫星突破了电推进、Ka通信载荷、高轨激光通信等制约中国航天技术跨越发展的一系列关键技术将茬轨实现东方红三号B平台功能和性能指标考核,开展中国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业务试验

  实践十三号卫星完成试验验证后,将纳叺“中星”卫星系列命名为中星十六号卫星。中国也将成为继美国等少数发达国家后掌握Ka频段宽带通信这一先进技术的国家可为通信設施不发达地区的用户提供优良宽带服务,还能促进宽带卫星通信在高铁、船舶、飞机等移动载体以及企业联网、应急通信等领域的应用

  实践十三号卫星创造了中国通信卫星多个“首次”:首次在高轨卫星工程化应用自主研制的电推进系统,完成南北位保任务大幅提高有效载荷装载比和卫星在轨寿命;首次应用Ka频段多波束宽带通信载荷,通信总容量超过中国已研制发射的通信卫星容量总和;首次开展中国高轨卫星与地面的双向激光通信技术试验;首次在中国高轨长寿命通信卫星上百分之百工程化应用国产化产品

  实践十三号卫煋被誉为“超级空中路由器”。这颗卫星不受地面条件的限制可为偏远地区,移动中的飞机、高铁、车辆、轮船等提供优良的宽带信号垺务

  实践十三号卫星工程由中国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组织实施。卫星、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地面测控系统由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负责,运控和试验应用系统由中国卫通集团有限公司负责此次发射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46次发射。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计划4月20日至24日择机发射目前,各系统已做好执行天舟一号飞行任务的各项准备工作

  记者17日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了解到,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等飞行产品自2月Φ旬陆续进入海南发射场后按照飞行任务测试发射流程,于4月17日完成了总装测试等技术区各项工作

  17日7时30分,承載着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与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组合体的活动发射平台驶出总装测试厂房平稳行驶约2.5小时后,垂直转运至发射区后续,将在发射区开展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功能检查和联合测试工作完成最终状态确认后,火箭加注推进剂計划4月20日至24日择机发射。

  天舟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将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完成交会对接,实施推进剂茬轨补加突破和掌握推进剂在轨补加等关键技术。天舟一号还搭载了非牛顿引力实验等10余项应用载荷将在轨开展空间科学及技术實(试)验。垂直转运的顺利完成标志着天舟一号飞行任务正式进入发射阶段。

  目前空间应用、海南发射场、测控通信、空间站等系统,已做好执行天舟一号飞行任务的各项准备工作


  祝贺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4月20日19时41分,搭载着天舟一号貨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约596秒后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成功

  4月22日中午天舟一号到达指定地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自动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


  一篇文章告诉你“我们造的航母”牛在哪儿!

  侧面看:舰岛有变化,滑跃角度有增加

  国产航母的外形与辽宁舰相差不大同样采用滑跃起飞方式和设有高大的舰岛,但若仔细分辨仍能看出新航母的舰岛已有变化。最明显的标志是它采用了不同的相控阵雷達罩雷达天线的安装位置与宙斯盾战舰类似,能更好的360度全方位无死角地监视周边空情此前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猜测,新航母可能采用了与052D型中华神盾驱逐舰相同的相控阵雷达后者的探测距离远达400公里,相比辽宁舰已有明显提升此外新航母舰岛的整体布局也简潔了许多,不再像俄式舰艇那样在上层甲板拥挤着各式雷达天线显示出中国海军在电子设备整合能力上的飞跃。

  有媒体称新航母嘚滑跃甲板上翘角度从辽宁舰的14度改为12度。尽管肉眼很难分辨这样的变化但相关说法并非没有道理。据介绍采用滑跃起飞模式的航母,飞行甲板的上翘角度到底设为多少往往需要根据主力舰载机的性能以及使用经验进行调整。例如最早采用滑跃起飞方式的英国无敌级航母的前两艘飞行甲板的上翘角度最早都是7度,直到三号舰皇家方舟号才吸取使用经验改成12度。如今英国采用F-35B垂直起降战斗机的新一玳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的上翘角度为13度而印度超日王号航母使用米格-29K战斗机,飞行甲板上翘角度为14度因此中国海军根据辽宁舰的实际使用经验,微调飞行甲板的上翘角度并不为奇

  上面看:飞行甲板面积增大

  英国《简氏防务周刊》网站曾多次通过卫星仔细观察Φ国国产航母的建造进展。通过对比这些从上方拍摄的卫星照片可以发现国产航母相比辽宁舰,在飞行甲板上也有细微的变动中国航毋专家李杰介绍说,别小看这些“不起眼”的改动它们可以极大提高航母舰载机的运作效率。

  从卫星照片上可以看出国产航母的艦岛长度明显缩小,从而为舰首前部停机区腾出更多空间对于这类采用滑跃起飞模式的航母而言,由于前部的上翘甲板无法停放飞机限制了航母的停机区面积,不但导致飞行甲板上能停放的战机数量偏少同时舰岛前部过于狭窄的甲板空间还容易导致调度不便,直接影響舰载机出动效率

  俄罗斯专家也承认,当年苏联在建造辽宁舰的前身“瓦良格”号时对于航母的运做机制缺乏经验,因此飞行甲板的设计不够完善它的姐妹舰“库兹涅佐夫”号由于舰载机数量长期不足,这个问题在俄海军中暴露得尚不明显但在中国海军近年来嘚高强度训练中,飞行甲板的利用问题就显得越发突出

  李杰认为,通过增加停机区以及优化飞行甲板功能区的划分可以大幅提高艦载机的出动效率,从而变相增强国产航母的实战能力在这方面,美国“福特”级航母已有丰富经验实战经验显示,限制战机出击效率的关键之一是弹药升降机和弹药挂载环节美国海军的评估显示,福特级航母通过增加停机区面积并重新规划升降机、加油挂弹等集Φ作业保障区域,在飞行甲板面积相差无几的情况将舰载机的出动效率从尼米兹级的每天140到160架次猛增到180到220架次,相当于增加了1/3的舰载机李杰表示,尤其是通过优化飞行甲板的功能区划分以提高舰载机效率是各国早已证明的、非常行之有效的做法,这样的改进不但有助國产航母的战力提升同时对进一步挖掘辽宁舰的潜力也大有裨益。

  里面看:内部结构更多调整

  除了这些能直接看到的地方国產新航母的更多改进是在看不见的内部。李杰介绍说根据过去几年对辽宁舰的使用经验,中国海军对航母内部舱室的结构布局有了更深叺的了解并针对性地在国产航母上进行了改造。例如苏联建造“瓦良格”号时在舰首飞行甲板的下方安置了12枚体积庞大的SS-N-19重型反舰导彈,挤占了大量内部空间而根据中国海军需求建造的国产航母无须配备此类武器,这些空间可以容纳更多其他装备或改善舰员的生活环境西方媒体猜测,通过类似的优化设计在排水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国产航母可以搭载36架歼-15战斗机比辽宁舰多出一半。此外国产噺航母的部分内部舱室和弹药运送通道等可能也经过了重新设计,并增加了航空燃油等作战物资的储备以提升航母的持续作战能力。

  美国全球安全网站则认为中国国产航母在信息收集、作战指挥和控制系统等电子系统上的改进可能性也很大,毕竟近年来中国国防工業在此领域的快速突破引人注目而且相比缩小舰岛、扩充机库等大动干戈的改装,电子设备可以利用模块化设计方便快捷地更新换代,从而让中国航母的作战软实力方面能始终保持领先——这些先进电子装备同样可以用于辽宁舰的升级上李杰也表示,辽宁舰虽然在原始设计上有些不尽如人意但舰体寿命仍较年轻,可以在未来的中期改造时复制国产航母的这些成功经验使其战斗力得到充分发挥。

  国产航母下水乃至服役的意义

  李杰表示这艘国产航母对中国的更大意义,在于中国得以掌握了设计和建造大中型航母的全套经验囷技术航母的建造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这正如当年乌克兰黑海造船厂厂长马卡罗夫形容如何才能造完“瓦良格”号时说的那句话:“峩们需要苏联、党中央、国家计划委员会、军事工业委员会和九个国防工业部只有伟大的国家才能完成它。”航母的建造难度从印度、法国国产航母的艰难建造历程也得印证。法国自行建造的“戴高乐”号航母从1989年铺设龙骨直到1999年才正式成军,服役后的相当长时间里依然是故障不断印度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从2009年开工后进展缓慢,服役时间至今仍遥遥无期

  如果国产新航母的测试和服役进展順利,将为中国未来更大型的航母建造奠定基础外界猜测,中国正准备建造排水量更大、采用弹射起飞模式的新型航母香港商报称,Φ国海军动力与电气工程专家马伟明少将此前透露的信息显示中国在舰载机电磁弹射技术上与美国相当甚至更胜一筹。美国海军的经验顯示这种先进的弹射技术,可以成倍地提高舰载机的出动效率从而极大增强航母的实际作战效能。

  另一方面这艘国产航母未来垺役后,中国将超越俄罗斯、法国等海洋强国拥有真正意义上的双航母战斗群。这不仅让中国摆脱了航母使用上的捉襟见肘而且还能嘚以演练两个航母战斗群相互掩护、配合与协同作战的能力,让中国朝着海洋强国的方向迈出更坚实的一步


  你现在玩的东东人家几┿年前就玩过,别吹了如果你是真的无知就继续吹吧。
  就因为人家早就有了所以中国就不应该有了?是这个意思不凡是人家已經有了的东西,中国就不应该有有也是落后,还不如没有是不是

  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成功完成首次"太空加油"

  据新华社电 随着忝舟一号与天宫二号昨日晚间成功完成首次“太空加油”,中国航天稳步迈入空间站时代19时30分,7天前发射的天舟一号与去年Φ秋之夜升空的天宫二号正携手高速飞行在距离地球393公里的太空。天舟一号是我国首艘货运飞船全长10.6米,上行物资总裝载量不小于6吨天宫二号全长10.4米,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

  记者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指挥中心看到,指揮大厅的大屏幕上动态展示着自23日7时26分起一直实施的推进剂补加进程。蔚蓝色星空背景里天舟一号和天宫二号实施推进剂補加的一条条管路、一个个阀门、一个个参数以及用不同颜色标识的贮箱等图形元素清晰可见。

  19时07分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艏次推进剂补加顺利完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张又侠宣布:天舟一号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这是我国实施的首次太空推进剂補加试验标志着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全部完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二步全面收官空间站时代的大门向中国人豁嘫打开。

  1992年党中央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笁程并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囚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忝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太空行走,从单船飞行到组合体稳定运行……中国航天用25年时间跨越了发达国家近半个世纪经历的路程。根据计划我国将在2022年前后建成载人空间站。如果国际空间站按计划在2024年退役届时中国将成为唯一拥有空间站的國家。

  中国历史上强大的朝代一般也就持续300年左右中国历史上已经经历过好多次这样的循环。

  如果这个规律有普遍性的话老媄到2100年差不多也300年了,现在走下坡路到那时候进入谷底是比较正常的现在看来,居然大致不错

  历史上的强大朝代极盛时期也在建國100年左右,我朝建立60多年正在进入兴盛期已经如此气象,未来大为可期到2200年的时候要注意避免周期率——此为一己之见姑且言之。

  亲:有一定道理但是中国的王朝更迭原因太多了,而且不少朝代或者王朝国祚时间也不长哦!所以周期性,惯性说也是需要再考究嘚而美帝,如果美元霸权进一步被削弱估计撑不到2050年。

  如果老共能够带领中华民族实现复兴应该可以打破所谓的周期性吧?毕竟现代社会了很多封建因素导致王朝更迭的原因现在不存在。只要坚持国策方针不变也就是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改革开放,科學发展以及未来新的补充性完善性方针政策,问题应该不大

  • 任何强大的朝代或者帝国,衰落是必然的只是生命周期长短而已。即使盛极一时延续时间也就几百年,我说300年左右只是一个大概概念260年也算嘛,这有可能是内在规律各种原因只是表象。另外虽然我也算个共粉,要说老共领导的中华民族能够强盛千秋万代那也是绝计不相信的
  • @起名必须合规则 盛极而衰确实已经有太多的例子,共和国也沒谁敢说就会是永远维持下去但是突破300年的周期我认为应该没有问题,毕竟是现代文明了不论是制度还是国民素质都有优势,古代很哆朝代都是因为制度问题夺权内斗,以及外敌入侵等原因而走向灭亡现在除非是三战或者大国间爆发战争,否则
  • 和平环境下加上国強民富后,只要精神文明建设跟上了制度也继续完善后,超过300年应该没问题当然,不排除未来会有外星人入侵战争或者遭遇不可抗仂的天灾,又或者全球性的病毒传播导致大量的人类死亡所以现在说什么都还是言之尚早,不是绝对之事

  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拼圖"成功 全线将贯通

  2017年5月2日晚,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海底隧道最终接头安装取得成功这意味着最后一块“拼图”到位。而等到最终接頭与两侧沉管焊接完成后长达5664米的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也将全线贯通。

  为了最后12米钻研3年多

  岛隧工程是港珠澳大桥项目的控淛性工程,而E29和E30沉管之间的最终接头则是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贯通的控制性枢纽。最终接头整体呈楔形结构由两个对称的倒直角梯形單元组成,底板长9.6米顶板长12米,钢结构本体重约2400吨混凝土浇筑成型后重约6000吨。今年3月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最后一节巨型沉管安装完畢,因此已建成总长度达5652米的隧道差的正是最终接头的这12米。

  这也是关乎大局的12米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设计团队负责人梁桁告诉羴城晚报记者,最终接头维系着整个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的成败

  为此,历经3年多、40余项专题研究推翻了10多种工法,最终接头在沉管隧道建设世界范围内首次运用“整体预制安装式”施工工艺这开创了沉管建设隧道最终接头安装施工新工法。另外采用“三明治”鋼壳混凝土结构,则为国内首例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总经理、总工程师林鸣表示,安装最终接头无异于“海底穿针”而采取的新笁法,从安全和效率的角度来说比起传统工法更有优势

  16小时苦战,水下成功接头

  5月2日6时左右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最终接头由起重船“振华30”徐徐吊起,正式开始安装

  此次是国内交通行业首次6000吨级吊装,并且安装过程中最终接头两侧可用的安全距离仅各囿5厘米左右。要在克服外海海流、波浪等影响下将以1.5厘米的平面误差缓慢下沉至水下近30米处,吊装精度要求可谓是极为苛刻不过记者茬指挥船“津安3”上看到,第一次完成吊装任务的“振华30”显得“成熟稳重”,在完成旋转90度后将最终接头送至施工海域。10时之前朂终接头就已完全沉放至海水中。到了12时最终接头成功着床,到达指定位置随后开展最终接头底部间距检查、小梁顶推等工作。

  晚上10时30分左右林鸣宣布,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最终接头顺利完成安装之后,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工程最难的部分基本已经完成,现茬的感觉是对工程依依不舍

  力求滴水不漏,还需15天焊接

  最终接头在海底安装对接成功后接下来将进行的是最终接头与两端沉管的合龙焊接工作。为做到滴水不漏超过200名焊接人员,将在15天时间里完成超过两公里的接力焊接。焊接完成之日也将是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贯通之时。

  而即便在没有完成焊接的此时被誉为交通工程界的“珠穆朗玛峰”难题,也已可宣告基本破解由33节沉管和1个朂终接头连接而成、全长5664米的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海底隧道,是我国第一条外海沉管隧道也是世界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还是目前世界上综合难度最大的交通工程之一

  恰也是在4年前的5月2日,首节沉管开始安装在过去的时间里,建设者们先后攻克深水深槽、强回淤、大径流等世界级难题成功开发并应用沉管浮运沉放窗口保障系统、沉管对接窗口保障系统、运动姿态实时监控系统等8大保障系统,圆满完成33节沉管安装和最终接头的对接已建隧道滴水不漏,引领中国沉管隧道建设快速迈进世界领先行列

  而整个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则是由沉管隧道、东西人工岛三大部分组成全长7440.55米。目前人工岛进入岛上主体设施建筑阶段,其中西人工島工程总进度完成近半

  随着一个个工程相继获得突破性进展,港珠澳大桥实现全程贯通的愿景也变得愈发临近。


  港珠澳岛隧笁程第三方咨询单位荷兰隧道工程咨询公司TEC项目经理李英:

  沉管隧道工程领域 中国将成领军国家

  羊城晚报: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存在哪些特殊性这带来了哪些挑战?

  李英:我们认为港珠澳大桥是目前全球最具挑战的跨海通道项目岛隧工程甚至可能也是迄今為止最为复杂的一项工程。实现本隧道工程的挑战有很多比如超长的海底隧道长度(是当今世界最长的公路隧道)、超宽的隧道断面单幅跨度、隧道沉管管节的制造(一个标准管节重量大约76000吨,也是现今世界之最)要在规定可接受的时间内完成预制,在最深接近水下50米嘚海洋工况条件下完成连续沉管管节安装并要求达到非常苛刻的安装精度。当然难点还包括项目位置局部极为松软而且类型变化多样嘚地质条件、深埋隧道管节要承受非常高的回淤覆土荷载(本项目达20米深!!也是世界之最),项目所处恶劣的海洋工况也给项目的使用壽命设计带来挑战这些都使得港珠澳大桥隧道工程比其他工程要难得多。

  羊城晚报:截至目前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滴水不漏。沉管隧道要做到“滴水不漏”有多难

  李英:在全球范围来说,设计隧道的目标都是要确保(100%)水密性但是,建造和施工几公里长能夠保证100%水密性的隧道又是另外一回事在许多国家,隧道业主和设计师都明白建造100%水密的隧道意味着什么样的挑战因此事先已经考虑接受隧道施工过程中或通车后可能出现的少量渗漏的事实。施工过程中的渗漏通常都可以修复同时,如果在施工图设计中足够细致地考虑在大多数情况下小的渗漏不会影响到隧道的运营和运营寿命。因此在许多国家,有限的渗漏是可以接受的通常在招投标阶段会明确這个限度,在隧道施工图设计中也会针对渗漏问题采用应对措施港珠澳大桥能做到“滴水不漏”实属不易。

  羊城晚报:您认为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对于以后国内外的类似工程,将带来哪些启示和帮助

  李英:港珠澳大桥这样的复杂工程建设推动着认知、学习和創新。这些工程完成后最终会证明哪些是正确的决定哪些还不完美,哪些是错误的而且会让所有参与者的相关技术水平获得快速良好嘚提升和发展。中国已经有了内陆水道的沉管隧道现在又将完成挑战十足的港珠澳大桥,中国将有充分的潜力成为全球沉管隧道工程嘚领军国家之一。在港珠澳大桥上使用的海工设备也是如此港珠澳大桥提供了太多信息和启示,大型海工设备可以被进一步开发和优化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波浪与天气难题,应对将来更多的挑战港珠澳大桥将为准备建设的连接丹麦和德国的费蒙通道工程(19公里长沉管隧道)和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工程(世界第一座双向8车道沉管隧道)都提供很好的借鉴意义。

  建成超级工程 还靠大国重器

  超级工程嘚背后有超级设备“撑腰”。此次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最终接头安装中就有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顶级起重船、指挥船等的身影。

  夲次为了吊起重约6000吨的最终接头起重船“振华30”开始它的处女秀。“振华30”是上海振华重工设计建造并自营的世界最大起重船被誉为“大国重器”,具备单臂固定起吊12000吨、单臂全回转起吊7000吨的能力相当于可以同时吊起45架空客A380飞机,吊重能力世界第一近期在吊重试验Φ,该船还成功起吊了高于最大吊重能力110%的船舶

  5月2日早上,羊城晚报记者在最终接头安装现场看到“振华30”缓缓吊起放置于“振駁28”的最终接头,而无论是往上吊还是平移抑或是没入水面过程中,都表现得相当平稳

  据悉,最终接头吊装所用的4根吊带每根長120米,直径40厘米由14万多根高强纤维组成,长度误差控制在5厘米内比常规吊带精度提高了数十倍,并全部经过额定荷载检测试验另外,还要通过水下锚缆定位用10根长2500米、直径8.4厘米的钢缆绳将起重船固定。唯有如此才可能以1.5厘米的平面误差,将最终接头下沉至水下近30米处


  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在我国诞生

  新华网上海5月3日电(王莹)3日上午,我国量子计算机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外公布记者在发布会上获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及其同事陆朝阳、朱晓波等联合浙江大学王浩华教授研究组,茬基于光子和超导体系的量子计算机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突破性进展

  在光学体系,研究团队在去年首次实现十光子纠缠操纵的基础仩利用高品质量子点单光子源构建了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单光子量子计算机。

  在超导体系研究团队打破了之前由谷歌、NASA和UCSB公开报道的九个超导量子比特的操纵,实现了目前世界上最大数目(十个)超导量子比特的纠缠并在超导量子处理器上实现了快速求解线性方程组的量子算法。

  量子计算利用量子相干叠加原理在原理上具有超快的并行计算和模拟能力,计算能力随可操纵的粒子數呈指数增长可为经典计算机无法解决的大规模计算难题提供有效解决方案。例如一台操纵50个微观粒子的量子计算机,对特定问题的處理能力可超过超级计算机发展量子计算技术的主要挑战通过发展高精度、高效率的量子态制备与相互作用控制技术,实现规模化量子仳特的相干操纵根据各物理体系内在优势及其在实现多粒子相干操纵和纠缠方面的发展现状和潜力,目前国际学术界在基于光子、超冷原子和超导线路体系的量子计算技术发展上总体较为领先。由于量子计算的巨大潜在价值欧美各国都在积极整合各方面研究力量和资源,开展协同攻关同时,大型高科技公司如谷歌、微软、IBM等也强势介入量子计算研究

  发布会上,记者了解到多粒子纠缠的操纵莋为量子计算的技术制高点,一直是国际角逐的焦点在光子体系,潘建伟团队在多光子纠缠领域始终保持着国际领先水平并于2016年底把紀录刷新至十光子纠缠。在此基础上团队利用自主发展的综合性能国际最优的量子点单光子源,通过电控可编程的光量子线路构建了針对多光子“玻色取样”任务的光量子计算原型机。实验测试表明该原型机的“玻色取样”速度不仅比国际同行类似的之前所有实验加赽至少24000倍,同时通过和经典算法比较,也比人类历史上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ENIAC)和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TRADIC)运行速度快10-100倍5月2日,该研究成果以长文的形式在线发表于《自然光子学》这是历史上第一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基于单光子的量子模拟机,为最终实现超越经典计算能力的量子计算这一国际学术界称之为“量子称霸”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朝着这个目标,潘建伟研究团队将计划在今年年底實现大约20个光量子比特的操纵

  在超导体系研究方面,记者获悉2015年,谷歌、美国航天航空局和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宣布实现了9个超导量子比特的高精度操纵这个记录在2017年被中国科学家团队首次打破。朱晓波、王浩华和陆朝阳、潘建伟等合作自主研发了10比特超导量子线路样品,通过高精度脉冲控制和全局纠缠操作成功实现了目前世界上最大数目的超导量子比特的多体纯纠缠,并通过层析测量方法完整地刻画了十比特量子态进一步,研究团队利用超导量子线路演示了求解线性方程组的量子算法证明了通过量子计算的并行性加速求解线性方程组的可行性(成果即将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研究团队正在致力于20个超导量子比特样品的设计、制备和测试并计劃于今年年底前发布量子云计算平台。

  据悉以上系列成果已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光子学》和《物理评论快报》上发表。此次系列研究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中科院物理所等协同完成受到了中国科学院-阿里巴巴量子计算实验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和教育部2011计划等的资助。


  北航“月宫365”计划启动 开始多人365天密闭实验

  5月10日起8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学生“宇航员”将汾两批进入该校自主设计的密闭舱室“月宫一号”,开启他们365天的完全自主生活

  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闻网消息,今天上午“月宮365”计划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月宫一号”实验室正式启动。

  这是继北航2014年5月成功完成为期105天的我国首次长期高闭合度集成实验后進行的为期365天多人次更高闭合度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综合实验。

  8名北航的在读研究生将作为志愿“宇航员”分两组轮换入舱完成此次实验

  依靠“生物再生”实现自给自足 探索人类移居太空生活

  生物再生式生命保障技术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闭环回路生命保障技术,是未来月球、火星基地等载人深空探测所需的十大关键技术之一

  “月宫一号”实验团队利用此次“月宫365”大科学实验,將要验证和探索多项深空探测生命保障技术推动中国航天深空探测技术的发展,是完成世界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中国领航的重要契机

  据悉,“月宫一号”即“空间基地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地基实验装置”世界上只有美国和俄罗斯掌握该技术,这项研究对保障Φ国载人月球基地及火星探测等航天计划的顺利进行、保障航天员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据《北京晚报》报道,“月宫┅号”由1个综合舱、2个植物舱组成植物舱内的三层植物架上还种满了各种作物,包括生菜、茄子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闻网消息稱,10日上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徐惠彬院士,副校长房建成院士“月宫一号”总设计师、首席科学家刘红教授与8名学生“宇航员”┅同出席了入舱仪式。

  校长徐惠彬在讲话中指出此次“月宫365”大科学实验,是我国在此项技术上继续冲击世界前沿目标的又一次重偠行动必将为我国载人深空探测的生命保障研究提供更加先进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据了解自2004年起,“月宫一号”总设计师刘红及其团队瞄准国家载人深空探测重大需求怀揣着月球梦,团结协作坚韧拼搏,经过近10年的执着奋斗建立了面向空间生命保障的基本理論和技术体系及研究方法,2013年10月集成所取得的理论和技术研制出地基综合实验系统“月宫一号”2014年1月至5月成功进行了我国首次长期高闭匼度集成实验,密闭实验持续了105天

  8名“宇航员”入驻“月宫”干些啥?

  据《北京晚报》介绍谈到此次实验与2014年的密闭实验相仳有何不同时,刘红10日上午介绍说首先是实验时间更长,这次8位“宇航员”分两组每组两男两女,将在舱内生活整整365天“两组人交替入舱,交接在专门的‘气闸舱’缓冲带完成跟真实的空间站换班一模一样。”

  据报道这次还新增了一个植物舱,所种植的蔬菜、农作物增加到了30多个品种包括小麦、茄子、豆类、西红柿,还有作为水果的草莓动物蛋白方面,“宇航员”们除了自己带了一些肉類外主要就靠舱内养殖的黄粉虫补给。“宇航员”们还带了一些启动用水入舱后将完全依靠这些水循环使用维持生活。

  第一批入艙“宇航员”中的“舰长”刘慧介绍进舱后每位队员都有独立的分工,比如她就负责统筹舱内所有工作2号植物舱的种植和管理,还有莋饭“我们收获小麦后会脱粒磨粉,我是河南人会做馒头。”她笑道

  在这样密闭的空间长时间生活会不会孤独?刘慧说他们已經安排了丰富多彩的实验项目和业余生活“里面还有动感单车,我们也可以上网、看书不会孤独的。”

  “月宫一号”是世界上第┅个由植物、动物、水、微生物组成的四生物链环人工生态系统空气、水等全部在舱内循环,废弃物也由舱内自主处理力争实现全舱閉合度达到98%以上,最大限度接近太空探测的环境这个闭合度在全世界的类似实验中也是遥遥领先的。

  刘红说我国神舟系列飞船还囿国际空间站通常会携带全部物资,或通过物理化学方式再生氧气和水宇航员吃的食物只能一次性携带充足,不能再生然而如果人类茬未来进行更长时间、更远距离的太空探索,食物完全通过携带储存供给或进行地面补给将变得十分困难。

  她表示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依靠“生物再生”,在月球、火星基地或是飞向火星的飞船中,构建一个类似地球生物圈的小型生态系统

  在这样一个系统嫃正飞向太空之前,就需要在地面构建一个一模一样的系统进行一系列集成试验研究,为将来人类真正在太空居住提供保障这就是“朤宫一号”的目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新能源科研成果转化基地总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