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想改一下,监控主机显示风险密码.这有风险吗

一台电脑主机是由什么来组成的啊?wduser_电脑的配置如下。
主机部分:
1,CPU。计算机的心脏,负责运算;
2,显卡、电脑的显示核心,用于处理图像数据。如果是游戏玩家或者图形工作者,需要独立显卡。如果进用来上网,可以不购买独立显卡;
3,内存。用于CPU和硬盘交换数据,进行临时存储;
4,硬盘。计算机的所有文件均存储到此;
5,主板。计算机的各部件安插在主板上协同工作;
6,电源。给各部件供电;
7,机箱。用于保护机箱内部的所有部件。
外设部分:
1,显示器。用于显示电脑的图像;
2,键盘鼠标。用于操作电脑;
4,音响。用于输出声音;
5,摄像头。用于摄像、视频聊天、拍照等;
6,话筒。用于输入声音、语音聊天等。查看更多更多回答wduser_机箱,电源,主板,光驱,CPU,硬盘,内存条,显卡wduser_显卡,光驱,硬盘,CPU,主板,电源,内存热门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查看更多21222324252627282930免费验房免费设计黄道吉日建材优惠家具定制水冷主机不算太新鲜,当硬件性能过剩时,玩家们便想到从改造外观着手,为自己爱机注入个性化的元素。水冷就是彰显风骚个性最好的手段。同时,相比传统风冷,水冷散热性更出众,让硬件性能发挥到极致,并有效降低主机箱的噪音。这也许是众多玩家痴迷于水冷主机的原因,那我们该如何选择一台水冷主机呢?目前水冷主机大致上可划分为分体式水冷与一体式水冷。相比于一体式水冷现成的解决方案,分体式水冷就需要专业的DIY知识去支撑了。一款分体式水冷在制作安装之前,要花大量时间去设计出一套水冷方案,怎样定制水路,怎样选择组件,怎么去打磨细节&&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准,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容出错。
分体式水冷不是一般的玩家能玩得转,但一体式水冷就不同了。一体式水冷最大的特点即是有现成解决方案,且它不会给主板造成过大的压力,并且使得平台内部更加整洁干净。大冷排的运用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虽然视觉效果没有分体式水冷这么“高大上”,但比风冷装机方案视觉效果强很多。
一体式水冷需要动手改装的地方不多,但要想玩出个性,最重要的还是“选件儿”。一些组件和“微定制”的元素必不可少,市面上有太多配件是为了“个性化”而生,只要你稍加努力就能够轻而易举地找到。
比如带带LED灯组的风扇产品。市面上有很多的风扇附带LED灯组,并且颜色也是各式各样,找出和自己主机颜色相搭配的LED风扇并不难。比如现在有一种带霓彩线24P电源RGB延长线,有它装在一体式水冷主机里,发光效果会非常酷炫迷人。
一体式水冷主机在核心硬件选择更加慎重了。就拿内存来说,威刚就推出一款主打水冷概念内存--D80,这款内存顶部采用“液体”灌注的设计,流动的液体赋予它的灵动性,同时在灯效上,因为有了液体的折射,炫彩的RGB效果更加夺目,给人眼前一亮的视觉效果,并且RGB灯光效果更加有层次,和传统的RGB灯带完全不同。选择这样的内存,就与水冷主机气质更相符。
机箱及一体式水冷产品自身的选用同样重要,如果你的机箱顶部或者背部不支持120mm或是240mm冷排的支持,那么一体式水冷是根本无法安装的;如果机箱的侧板没有大面积侧透,那么再好看的LED灯组以及LED风扇也起不到点缀的作用,所以一切的一切还是基于一个“可塑性”较强的机箱来打造。一体水冷产品自身也非常重要,现在是一体式水冷处于“价格战”的一大阶段,有些国产商家过度的降低水冷的用料、售价,那么玩家购买后也将会承担一定程度上的风险,一体式水冷的水泵、水管、冷头也都需要精心考量,最终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一般一线大厂的产品都值得购入。总得来说,分体式水冷考究你的DIY功底还有投入的成本,而一体式水冷则更倾向于平民化一些,人人都能玩得转,只要你挑准组件,一台极具个人色彩酷炫一体式水冷主机就呼之欲出。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一键安装官方客户端
重大事件及时推送 阅读更流畅
http://dingyue.nosdn.127.net/HHGnpp7oEfSZf9Gsfk3fogxlJ2qnHl1VSyN5vELzfyrjz6compressflag.jpg电梯人哭着说:扫灰有风险,下手需谨慎!
机房温度太高了,当时人根本进不去
这招修单差点让我笑喷
降温两宝,窗帘和风扇
用这个标识大家觉得怎么样?
夹的动都动不了了
这样就可以了吧
昨天刚看见公众号有人做个钥匙 今天就派上用场了
杂物梯 可以脱离井道了,梯子在框架里面跑的 , 这梯子做起来 上螺丝能上到让你怀疑人生
消防跑水,成泳池了
这样的梯子能不困人吗?
扫灰有风险
我有一次去保养一个政府单位的梯,在机房检查完主机油位后突然一眼看到按制柜顶端的一大排电阻的下面全是灰,当时就不爽了,马上停电拆罩子,半小时后看着干干净净的柜子觉得挺有成就感。上电,收拾东西准备撤,结果电梯不动了,最后检查发现变频器故障,要拆回去修。用户一口咬定是我们搞坏的要免费维修,还说不找我们麻烦己经够可以了,还好后来公司没让我自己出钱修。所以同行们,扫灰有风险,下手需谨慎啊!
抱闸闸瓦片成这样了,那位大师有高招,给个好拆的又好换的方法
副轨不好整,有什么办法吗?
(1)一份1999年的电梯维保合同,看完电梯人全哭了!
(点击上面图片,进入注册名片)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刘润:我很怕写这篇文章,因为评价新事物是有风险的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今天这篇文章,有关罗永浩老师刚刚发布的“坚果TNT工作站”。
1、他甚至坚持使用正版软件
坦白说,我很怕写这篇文章。为什么?因为评价新事物是有风险的。
2007年,乔布斯发布了第一代的iPhone。微软和黑莓说:iPhone对我们的业务影响微乎其微,iPhone没有获得重大市场份额的机会;著名商业媒体,彭博社、商业周刊、PC Magazine等等说:不是我说你,这东西真不行;甚至,微软高级营销总监,理查德·斯普雷格说:苹果iPhone在2008年销量不会达到10万部,记住这是我说的。
是的。今天大家记住了:理查德·斯普雷格,你这个自大、没有远见、可笑的落后者。
所以,今天不少科技界的大咖,就算他心里已经把你的想法枪毙了100回,嘴上也可能会说:“中国就需要你这种有梦想的人。加油!”如果有人批评这个想法,他甚至会用长者的姿态说:“对新事物,多些包容,少挑剔吧。”
是啊,干嘛要得罪你呢,又不是我的钱;而且,万一、万一、万一(也就是万亿分之一的可能性),你真的干成了呢?那我不是被打脸了吗?又没好处,我干嘛要像理查德·斯普雷格一样,冒这个傻乎乎的风险呢?
所以,我特别怕写这篇文章。
但是,我又特别尊敬罗永浩老师。2010年,罗永浩老师还在开英语培训学校,我还在微软。网易新闻对他有一次采访,这个采访里有这么一句话:
他无视行业潜规则,坚持给员工上“五险一金”、支付加班费,为此增加了30%的成本。他甚至坚持使用正版软件。
他“甚至”坚持使用正版软件。网易新闻“甚至”这两个字用得我悲喜交加,悲的是,记者对使用正版软件的那种惊讶;喜的是,罗老师的价值观令人肃然起敬。
有远大梦想的人,很值得羡慕,而有坚定价值观的人,更值得尊敬。我特别、特别希望罗永浩老师创业能够成功。所以,虽然没必要,但我还是忍不住想谈谈对“坚果TNT工作站”的看法。如果能有一星半点对罗老师有帮助,就算是我对这种正直的价值观的致敬了。
2、把手机接上大屏幕,当电脑用
罗永浩老师,发布了一款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
什么叫个人电脑?在罗老师“重新定义”个人电脑之前,一款“传统”个人电脑大体上可以分为三部分:1)硬件环境;2)操作系统;3)应用软件。
什么意思?以微软的个人电脑生态为例:
1、硬件环境,指的就是以Intel的X86芯片为内核的,联想、惠普等电脑主机厂商;
2、操作系统,Windows则牢牢占据了统治地位;
3、应用软件,有微软自己的Office,Adobe的图像处理软件,Oracle的数据库,SAP的企业管理软件,腾讯的QQ,银行的客户端等等等等。
硬件环境,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几千、几万个硬件公司,几十万、几百万个软件公司,在微软的生态里,彼此交织,相互协同,作为“生产力工具”(Productivity Tool),共同服务着几十亿的用户,服务着他们已经如繁星一样多的复杂而挑剔的需求。
所谓的“生产力”,对有的人来说是处理文档、表格、幻灯片;对有的人来说,是修图、录音、剪视频;对有的人来说,是编程、测试、写代码;对有的人来说,是录入、检查、批文件。这些需求甚至已经多到你甚至没有办法穷举,没有办法分类。
但是,这个生态太重,太复杂了。一切硬件的基础,Intel的X86架构的CPU,非常耗电。一台笔记本电脑带出门,能用4小时就谢天谢地了;在操作系统层面,微软要收不菲的费用,你几乎没有选择;而应用软件呢?PC和手机并不通用,两个生态独立发展、浪费严重。
那怎么办呢?罗老师决定“重新定义”个人电脑。怎么重新定义?把手机接上大屏幕,当电脑用。
首先,从硬件环境的角度来看,今天手机的CPU速度,内存大小,存储大小,已经丝毫不逊于传统PC了,ARM架构的CPU更省电,而新一代坚果手机有8G内存,1T存储,你的PC都未必有吧?
然后,从操作系统的角度看,安卓(Android)操作系统,已经越来越成熟,如果把手机和PC都叫做“计算设备”的话,使用Android的手机总数,未必比使用Windows的PC总数少了。更重要的是,Android免费啊!
最后,从应用软件的角度看,Android上的App数量,也已经非常可观了。就算这些App不是为27吋大屏幕定制的,但我可以先做几个啊,比如最常用的Office,应该能满足大部分使用场景了吧。
所以,至于你看到的“Touch and Talk”,“Crystal Ball”,“Poker Dealer”,这些都只是为了“把手机接上大屏幕,当电脑用”这个梦想,在应用软件层面做得一些场景优化。
有同学吐槽说“用语音并不比键盘更有效率?”,你说得对;有同学吐槽说“在办公室此起彼伏怎么办公?”,你说得对;有同学吐槽说“电脑何止是Office和聊天?”,你说得对;有同学吐槽说“9999元买台显示器,受众太小了吧?”,你们说得都对 ……
…… 但是,这些都不是核心问题,因为它们会迭代,会进化,会越来越好。因为这些而嘲笑罗老师的,是没能真的看懂这场发布会,没能理解罗老师真正的梦想:把手机接上大屏幕,当电脑用。
如果这个梦想真的实现了,罗老师确确实实重新定义了个人电脑。
3、这是蓝海,还是血战后的死海?
但是,但是,终于要到“但是”了。
“把手机接上大屏幕,当电脑用”,是人类第一次“重新定义”个人电脑吗?并不是。摩托罗拉其实早就尝试过。
2016年6月,摩托罗拉发布了Moto Z手机(类似于坚果R1手机),以及与之搭配的OneCompute系统(类似于坚果TNT工作站),实现“把手机接上大屏幕,当电脑用”的功能。
2017年3月,三星公司发布了S8手机,以及与之搭配的DeX系统,实现“把手机接上大屏幕,当电脑用”的功能。
所以,这个梦想,是从摩托罗拉,传到了三星,传到了锤子科技吗?也不是。
2015年4月,微软公司发布了Windows 10 Mobile手机,以及与之搭配的Continuum系统,实现“把手机接上大屏幕,当电脑用”的功能。
也就是说,是个人电脑领域的霸主微软自己开启了“把手机接上大屏幕,当电脑用”的潘多拉魔盒。把手机和电脑变成一个设备,在科技巨头们的眼中,早已是那个确定的未来。
但是,把手机变成电脑,不仅是“接上大屏幕”这一个解决方案。接上大屏幕,明显只适合家庭和办公室场景,因为你总不能带着一个27吋的大屏幕到处走吧。对于移动场景怎么办呢?
谷歌和苹果的想法,不太一样。
谷歌想,那就把手机和大屏幕,合而为一吧。有趣的是,Android的爸爸谷歌自己,没有选择Android作为电脑的内核,而是开发了一款新的PC操作系统Chrome OS,然后和各大笔记本电脑公司合作。谷歌用这个方案,来满足“手机变电脑”的移动性。
那么苹果呢?苹果选择,直接把4.7吋的iPhone做大,做成10吋的iPad,然后继续做大成15吋的iPad Pro,再给它配上一个键盘和手写笔。苹果用这个方案,来满足“手机变电脑”的移动性。
所以,你看到了,不管是适用于办公室、家庭的“把手机接上大屏幕,当电脑用”的固定方案,还是“直接把手机做大”的移动方案,巨头们早已做了无数尝试,无数尝试,无数尝试。这个市场,根本已经不是一片蓝海,更没有被“重新定义”;这个市场,是一片已经厮杀了2-3年,血战后寂静的死海。
4、是因为缺Touch and Talk吗?
为什么?为什么这么多巨头(包括微软自己)尝试了这么久,传统PC生态还是没有被撼动?是因为缺了一个“按着说话”的Touch and Talk(TNT)吗?
其实不是。是因为传统PC生态里,具有极难打破的,由网络效应构建的死循环。
什么叫“网络效应”?什么叫“死循环”?
传统PC生态里,有两种角色:应用软件开发者,和用户。
今天,你开发了一个新的PC系统,非常好,甚至比Windows好10倍。你兴奋地找到用户,说你们都来用吧。用户一看:咦,我常用的视频编辑软件,开发环境,数据库管理工具,公司的OA系统,进销存软件,这些都在哪里呢?
你说:哦,这些还没有。但是你先用,等用得人多了,他们就会来开发了。
用户一听,一口鲜血吐出来:你开玩笑吧,这些是我每天的工作啊,那还是等他们来了,我再用吧。
你只好去找应用软件开发者:你们在我的个人电脑上开发软件吧。应用软件开发者就问:那么,你有多少用户呢?
你说:哦,我们还没有用户。但是你先开发,等应用软件多了,用户就自然会来了。
应用软件开发者一听,一口鲜血吐出来:你开玩笑吧,我为你的个人电脑开发软件,是要投入巨大的成本的啊,那还是等用户多了,我再开发吧。
没有用户,就没有应用软件;没有应用软件,就没有用户。这是一个死循环。这个死循环,在全新的市场中,靠速度建立;一旦建立了,别人就几乎无法打破。
苹果那么成功,也没能打破微软在PC生态建立的死循环。那怎么办?苹果新辟一块战场,在手机生态建立了自己的死循环。等微软赶来攻打时,同样再也没能打破苹果的这个死循环。
所以,当罗老师打算用TNT,Crystal Ball,和Poker Dealer这几个应用软件层面的体验优化,试图挑战整个PC生态时,我很为罗老师担心。从商业逻辑上讲,罗老师是在带着一只1000人的敢死队,攻打百万大军。战场上,确实有过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案例,但是真正的元帅,应该“求之于势,不责于人”,不应该把勇气当成战略。
5、别劝我,我一定要打,你就说怎么打吧
好吧。哎,如果一定要打,那么从战术上,我有几个不成熟的建议,用来向罗老师的价值观致敬。
1)& 刺穿网络效应
中国移动以前和中国联通不能互发短信。那么当用户选择手机运营商时,就必须站队。站在移动,就和联通沟通不便;站在联通,就和移动沟通不便。移动初始用户多,为了沟通方便,新用户更多选择移动,因此移动用户就越来越多。移动开始享受“网络效应”。
那怎么办?
国家出台规定,强制要求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可以互发短信。这个规定,太智慧了。这一下子,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之间的网络效应,就被刺破了。用户不再因为“沟通不便”,而不得不选择谁。反正都一样方便,用户就只会选择服务好的。
同样道理,如果要“重新定义”个人电脑生态,最重要的,是刺破传统的个人电脑的“网络效应”。
怎么做呢?开发高性能的模拟器,让传统PC上的软件,可以直接运行在你的电脑上。这一下子,网络效应就被刺破了。
微软自己正在这么做,据说下一代的Continuum,将支持运行PC上的软件。
2)& 从细分市场开始
使用场景复杂的办公环境,挑剔但是经费有限的家庭环境,这套系统相对很难进入。
那怎么办?
试着先从特定的细分市场开始。比如教育,大量的中小学采购,实验室环境,也许可以率先攻下;比如医疗,只需要运行特定的应用,定制化难度较小。
简单来说,从场景简单,采购集中,用量巨大的2B市场开始,也许能为打破传统网络效应的死循环,争取时间。
3)& 重视“轻内容生产/重内容消费”
如果真的要快速切入2C市场,建议避开“重内容生产”领域,比如文字工作者,设计师等等。因为对文字工作者来说,键盘依然是最高效、最稳定的生产方式;对设计师来说,鼠标和画笔依然是最精确的绘图工具。
把目光放在“轻内容生产”者们身上。比如老板,他不写东西,只签字,最多稍作批改;比如会议室,他们不创造PPT,他们只讨论、批注PPT。这些人“重内容消费”,而不是生产。
“轻内容生产/重内容消费”的场景,更适合早期切入,然后慢慢撕开市场。
4)& 采用废旧电脑策略
早期的“坚果OS”,比较难成为用户的“唯一电脑”,它更可能成为用户的“第二台电脑”。就像早期的特斯拉,更可能成为有钱人的“第二辆车”。
所以,可以把眼光看向用户的废旧笔记本电脑。如果能通过Android模拟器,在废旧笔记本电脑上跑“坚果OS”,会相对比较容易增加“多一个选择”,用较低的成本,获得用户,培养习惯。
等到坚果OS越来越成熟时,会有越来越多用户,慢慢把坚果OS,当成主电脑。当这个比率到达可观的数字时,罗老师就真正的“重新定义”了个人电脑。
6、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可以改变世界的人,改变了世界
乔布斯被嘲笑了12年,但并不意味着每一个被嘲笑12年的,都是乔布斯;很多伟大的点子,开始时都不被理解,但并不意味着不被理解,就都是伟大的点子。
不是每一个梦想都一定能实现,但是每一个拥有正确价值观的人,都值得被尊重。衷心祝愿罗老师的梦想,能比你的价值观,闪耀出更璀璨的光芒。
Sina.cn(京ICP0000007)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本田冠道破解主机风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