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石头机器人滤网滤网如何拆卸

很幸运,又得到张大妈的眷顾,作为一名标准的懒人,这种类似装备绝对是标配,在拿到石头扫地机器人之前,我已经使用了半年米家扫地机器人,并写了一篇劝败文,或许有人会有疑问,怎么一会石头一会米家,这里就要从石头第一代扫地机器人说起了,其实这两代产品都是由石头科技研发的,我认为,第一代产品为了获得更好的推广度,加入了小米生态链,并以“米家”为品牌名称,这样更能使年轻人所接受,上市之后,凭借产品的易用性及平易近人的价格而大获成功,经过一年的研发,石头科技的第二代扫地机器人产品应期而至,但这次厂家为了巩固自家品牌,改用了“石头”作为产品名称,由于第一代产品获得成功并且口碑不错,大家对于第二代产品的期待程度可想而知,但这次的售价比起1代足足贵了800元,除去首发众筹时承诺的退200元,那也贵了600元价格不那么诱人了,但是增加了的众望所归的新功能——拖地。

说起拖地功能,竞争对手科牌一直都有,并且这个功能还深得那些认为功能越全越好的用户亲睐,但是,作为一名资深irobot 380t用户来讲,直线式的拖地功能我不怎么认可,再加上细节设计要是处理得不好,可能会适得其反越拖越脏,秉承着实用为主,价格为辅的理念,我们就来看一下石头扫地机器人2代的表现吧,值不值,你说了算。想看干货直接移到扫地效果开始看。

▼这次的包装和1代的包装有比较大的区别,主要是盒子变小了很多,内部包装全部采用环保的牛皮纸。

▼和1代的纸箱比,友情提示,内箱最好不要扔,因为我有过2次的换新经历,都是激光头引起的,要是没包装,换回来的机器也有可能是没包装的,还有,要买最好在京东买,因为售后甩厂家几条街。

▼纸箱左上角有个有品字样,这代表石头扫地机器人还是小米生态链中的一员。

▼包装里全是牛皮纸,环保,好评!

▼配件也就这几样,和1代比起来多了个水箱

▼不用读系列,一些小提示还是需要知道的,这次的充电底座比1代小很多,所以没有了收纳电源线的盒子,也不能左右出线了,所以长出来的线一定要用自带的魔术扣捆好,防止扫地机器人经过时缠住了。充电底座虽然要求左右留50cm空位,但实际使用当中只有30CM也没什么问题。

▼在使用之前,地面上的一些线材或面积大一点的轻薄物体一定要提前清理好,否则……

▼把电线提前收纳能解决不少事情。

▼上面提到的,充电底座只能一边出电源线了,所以如果插座不是在出线的方向就会如下图这样尴尬,左右距离如下图的左边还不到30CM,也是没有问题的。

▼这次的最大更新,莫过于加入了拖地系统,那么这个拖地系统到底有些什么惊喜呢?我们接着看。

▼水箱上面的友情提示,说充电时请移除水箱,但实际使用当中,没有取下水箱也是没有问题的,地毯确实是个问题,我家里就有地毯,如果不把地毯取走或用东西档住,那么拖地机器人势必会爬上去拖,还有可能被地毯给卡住,但我太懒了,没管它,拖了几次也没什么问题。

▼如果有地毯,就会出现这种情况,想要得到更好的拖地效果,建议将地毯移除。

▼拖布特写,就在石头扫地机器人发布前我就有过猜想,如果拖布的纤维布满了水箱,那么有可能就会造成扫地机器人没能吸到就直接拖过去了,拿到后我才看到,石头的工程师们和我有同样的想法,所以这块擦布上面的吸水纤维只在下图红线范围内布置了,和扫地机器人的吸口同宽,这样能有效减少上面说到的问题。

▼把擦布移除后的水箱底部,两个小白点就是厂家提到的植物仿生维束管,基于毛细原理,拖地时均匀浸水,不动时不浸水。

▼擦布的安装很简单,从水箱一边的凹槽把布插进去,再粘到磨术扣上,这种设计能有效减小在拖地过程中擦布被扯掉的情况。

▼水箱两边有弹簧扣,用来从扫地机器人上面取下时使用。

▼安装水箱也很简单,不用把扫地机器人翻过来,直接从后面插入,听到“咔”一声就代表两边的卡扣坚固了。

▼取水箱时,用两根手指同时按下两边的卡扣就行了。

▼对比使用:先来一张表格,列出了石头扫地机器人2代和1代相比,有哪些升级的地方。

▼再来看一下1代和2代的外观区别,2代的充电底座比1代小了很多,同时,回充的精度也高了很多,实测4米左右可完美回充。顶部的激光扫描器位置有较大变化,移到了靠近前部按钮的位置。

▼2代的充电底座终于有了指示灯了,1代我都不知道它是否在工作。充电时指示灯会熄灭。

▼在红外摄像头下观察,黑色装饰罩里的情形是这样的,上面一排红外灯在不停闪烁。

▼2代的按键也比1代多了一个,局部清扫键在1代也是可以实现的,长按回充键就能启动,2代更方便,但是局部清扫有个缺点,就是无法调整吸力大小,默认强力。

▼感觉2代比1代做工更精致了,周围一圈银色烤漆让扫地机器人看上去科技感实足。

▼2代相比1代多了一个存放小鸟刀的位置,平时这个小东东挺容易放失手的。

▼小鸟刀还是一如既往好用。

▼内部的wifi指示灯和复位键移到了尘盒上面。

▼对比一下两代的高度,2代要比1代稍高一点,这点有些退步,按理说应该做得越薄越好。就是这么一点差别,我客厅的电视柜下面进不去了。

▼1代能够刚好钻进电视柜下面。

▼而2代由于高度原因,无法进入了,动图也能看到顶部传感器的作用,当前进时顶部传感器遭到挤压就会触发扫地机器人后退或侧向移动,很实用的一个升级。

▼看看前面,2代由1代的超声波探测器改为了高精度红外感应器。增加了半圈防撞胶条,能在多数情况下减少对家具的冲击。

▼前面的碰撞感应器,通过撞击感应来避障。

▼胶条起到了保护作用。

▼但也不是所有情况下都能保护到,比如下图这种情况。

▼侧面的设计基本一样,只是传感器又有升级,由1代的红外传感器升级为意法半导体激光测距仪,能始终与墙面保持10CM距离,让边刷能更有效的清理到墙边死角。

▼背部,除了出风口设计有些区别外,1代的充电接触片也由背部移到底部,这也会导致2代在充电的时候回充精度要求比1代要高。

▼打开盖子后的分部图。

▼底部,悬崖传感器没有变化,连分布位置也没区别,2代多了两片充电触点,滚刷通用,前转向轮通用,边刷通用。主驱动轮2代比1代稍窄一点。

▼2代的吸尘口和1代的设计一样,当底部朝下时,吸尘口会自然下落到地面上,这种设计也能保证吸力。

▼滚刷维护简单,用机器内置的小鸟刀能很方便地清理毛发。

▼1代的驱动轮比2代的行程更大,但是越野能力不如2代。

▼尘盒对比,虽然2代的尘盒看起来比1代要短一点,但是底部宽度更大,所以容量还要稍大一点。

▼尘盒过滤网,2代的可以水洗,并且一年后还能保证95%的过滤效果,这是一大改进,之前的1代我一天扫两次,不到3个月就提示滤网该换了。

▼我认为1代的尘盒设计有待改进,没能很好的利用盒内空间,当我取出尘盒后可以看到入渣口的灰尘都冒出来了。

▼盒子的左右两侧都还剩很多未使用空间。

▼经过实测,2代这个问题解决得不错。

▼经过实测运行,由于1代和2代都是采用LDS激光扫描器+SLAM算法构建地图,所以运行轨迹和清扫时间基本一致。(左1代右2代)

2代在红外摄像头下的激光演示。侧面那一戳光就是沿墙传感器发出来的。

扫地效果、划区清扫展示

▼干货从这里开始,我准备了一些地面常见灰尘,用划区功能进行了一次清扫,清扫效果不错。

▼只逃掉了两粒大米,其中一粒是被边刷打到沙发脚下的,这种小灰尘被边刷打飞的情况所有扫地机器人都会有。

▼有几粒大米卡在过滤网上了,用小鸟刀轻松清除。

▼石头扫地机器人2代在降噪方面也是有提升的。

▼和1代只对比了常用的标准档和最大吸力档,可以明显感受到降噪效果,但感觉声音还是有些大的,室内说话必须要提高嗓门。

▼超远距离回充演示,演示距离在4米多,石头扫地机器人完美回充。

▼越障能力、遥控模式、指哪到哪展示,找了一块1.5CM左右的地毯,1代扫地机器人越过次地毯都比较困难,需要单边先上来回扭动才行,2代轻松。

▼最后是拖地效果,想必大家最关心的就是这个功能吧,这次我拿出了久经沙场的irobot 380t来进行对比。

个头上,380T要比石头扫地机器人要小一圈,拖布面积380T的要大点,小巧,意味着能进入更多狭窄的地方

▼小巧是380T的优势,石头扫地机器人就无法进入沙发底下。

▼为了测试两种机器的清洁能力,我拿出了几样黑武器。

▼分别在地板黄圈处布置了各类污物。为了防止扫地机器人吸入过多污物,我把它们都涂沫了一下,静待5分钟后再启动机器人去清扫。

▼擦布对比,两张擦布都是全新的未用过,首先出场的是石头扫地机器人,擦过一次后再重新在相同位置布置污物,380T的擦布又擦得这么脏。

下图为两款机器人刚拖完后拍摄的地面图,让我意想不到的是,石头扫地机器人把那3处污物都擦掉了,而且用手去感受地面也不脏,湿度刚好,用时差不多是380T的一半,380t由于采用模仿拖地时的来回运动,所以用时更长,但拖地效果也更好,图中也能看到380T由于速度慢,等拖其它位置的时候之前的拖过的地板也差不多干了,而石头扫地机器人拖地速度快,拖完了晾了5分钟地板就干了,说明水份刚好。经过实测,石头扫地机器人的水箱只支持50平方米左右或50分钟左右的湿拖,这就有点尴尬了,我家时的可拖面积在77平方米左右,我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凑合着让它自己走完全屋,要么走到50平米时还得去装下水,我选择了第一条,因为我懒。

2小时后的状态,地面上并不过多积水,说明这个植物仿生维束管还是挺有作用的。

经过近一周的使用,我觉得这800元的升级还是稍微有点贵,但考虑到团队的付出减去200还是很值的,对于还没有买扫地机器人的用户来说,建议1步到位买2代,毕竟多一个拖地功能,你甚至可以不用去管它,让它把家里平拖一遍,这是380T无法做到的。

石头扫地机器人的智能程度无需多说,小到尘盒的倾倒提醒,大到无需干涉的智能回充,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扫地的时候,你几乎感觉不到他的存在,配合APP更能实现指哪儿去哪儿、划区清扫等有趣的功能,同价位当中,目前还找不出第二台能与之抗衡的产品,我的推荐就是:买买买……

当然,即使是更新了这么多传感器,增加了众望所归的拖地功能,也不等于就没改进的地方了,比如局部清扫,为什么不能更改清扫模式,指哪到哪和划区清扫都是基于地图来定位的,但每次清扫都会重新扫描,如果这个时候想精确划区或指点,那就没有办法了,可不可以加入一个地图缓存机制,调用之前扫描的地图,每个家庭的主体框架是不会变的。水箱有点小,如果机身做得更薄就能用更大的水箱,由于拖地模块在后面且为半圆形,在墙边的覆盖率不如380t,以上就是我的使用感受,欢迎一起探讨。

分类: 扫地机器人 太空橘子

、、过滤,可以说是现在年轻人的「家居四件套」,的确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回到家之后更想的是如何放松娱乐自己而不是再做一些家务。

如今市面上的扫地机器人让消费者挑花了眼,价位也从几百元高至几千元,但是无论价格怎么变,能将地面打扫干净是第一目标,其次才是拖地等附加功能。小米的生态链公司石头科技前后推出了「米家扫地机器人」、「石头扫地机器人」,可谓是改变了我以往对国产的印象,超强清洁力,智能规划路线、不俗的外观加上千元的售价,的确是强调性价比的扫地产品。

这次石头科技再次发力,推出了「小瓦扫地机器人」,只需要999元,虽然缺少了路线规划,但是依然配置了1600Pa的吸力、640ml的大尘盒以及支持APP远程操控,有人说它是佛系扫地,那么它的实际表现如何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作为小米系的产品,小瓦机器人采用了米家常见的瓦楞纸包装,正面是产品的外观图。

拆掉包装之后,除了小瓦机器人本身,还自带了主刷清理工具、电源线、充电底座以及说明书;需要注意的是,这次的充电底座不带收纳功能,所以电源线上面配置了束缚带。主刷清理工具,与米家扫地机器人,石头扫地机机器人无异,质感优秀,可以清理刷子或者割断毛发。

充电底座的顶部有个指示灯,体积方面,要比第一代米家小一半,更适合小户型的用户使用。

底座自带了四块橡胶垫,主要是增加底座和地板之间的阻力,防止扫地机在回充的时候不会轻易推跑充电底座。

我是把它放在门口的插座,线材这种设计真心不好收纳呀。

说明书写的很清楚,即使是第一次入手扫地机的同学也可以轻松上手。

小瓦扫地机器人外观方面遵循了米家的设计风格,采用了灰/白这种更白搭的配色。

正面的三颗按钮,分别代表局部清扫按钮、开关机以及回充开关。

因为这次小瓦扫地机器人并没有采用激光传感器,取而代之的是红外减速传感器,不过小瓦的这个红外传感器主要起预判作用,只会和障碍物轻轻接触,不会损坏家具和自身。

在机器的顶端,还有一个全向回充传感器,用于扫地机器人在完成任务之后,寻找充电底座。

顶部的另一半则是小瓦机器人的集尘盒,通过按压顶盖打开。

小瓦的集尘盒和米家扫地机器人一样,采用全透明设计,开盖处有橙色箭头标识,略显遗憾的是,不像石头扫地机器人单独给刷子提供收纳空间。

这个梯形口就是扫地机的吸尘口,可以从这儿看到底部的滚刷,另外在吸尘口的四周也做了密封处理。

拆除下来的集尘盒,一面是吸尘口,一面是空气滤网;空气滤网的作用是,防止打扫过程中产生空气的二次污染。

空气滤网通过左端的卡扣,就可以单独拆下来;需要注意的是,空气滤网是不可水洗的,另外需要定期更换。

再来看看小瓦机器人的底部,其实和米家扫地机器人没有多大的差别,都有驱动轮、边刷、悬崖传感器、万向轮以及滚刷,唯一的区别就是新增了充电触点。

小瓦万向轮的周边一共有四个悬崖传感器,主要是用来感应台阶的高度,防止跌落发生意外。

边刷主要是用于延边清扫,刷头很细腻,和一般友商卡扣固定的方式不同,小瓦则是通过螺丝固定,这个同样也是耗材,需要定期更换。

虽然小瓦很多元件都是和米家扫地机器人一致,但是在驱动轮还是有一定提升的,越野高度为2cm「和石头扫地机器人一样」,可以更轻松跨过门槛,地毯,相比米家的要提升0.5cm。

小瓦的主刷以及网罩和米家扫地机器人一致,同样具备浮动的功能,可以根据地面的高低上下浮动,紧贴地面。

主刷采用常见的V型设计,方便拆卸清理;刷毛具有防脱的特点,能够有效的减少毛发缠绕现象,减轻平时清理负担。

主刷和主刷罩长时间使用的话,同样建议定期更换,可以在或者石头科技官网进行购买。

机器的背面有两个镂空的蜂巢,一边是机器的扬声器「机器运行提示音」,另外一边是排风口。

小瓦机器人因为没有激光导航以及路线规划,所以很多人说小瓦机器人属于随缘扫地法;充满电之后,直接点击机器顶部的清扫就可以开始工作了。

首先是随机碰撞测试,由于餐椅的关系,餐厅的环境较为复杂,小瓦扫地机器人多次与桌腿「亲密接触」,也没有被困住,表现的比同价位的产品好不少。

局部清扫能力测试,简单说就是以扫地机为中心,1.2m圆形清扫区域,以螺旋式的路径进行轻松。

由于这么强的吸力以及边刷扫荡,面粉虽然被吸得很干净,但是难免会有一些被吹得零零散散,需要二次清理。

家里的地毯相对木地板来说要更难清扫,米家的APP里新增了一个地毯增压模式,开启之后可以自动识别地毯,并且开启最大吸力用来清洁。

实际体验下来,在扫地机里可以说是顶尖水平,地摊上的毛屑、果壳都会被轻易吸走,但是像面粉这些,只能吸取一部分,深入到地毯的部分,扫地机只能说无能为力了,和大功率吸尘器没有办法比。

小瓦扫地人没有路径规划,所以在APP里也提供了遥控器功能,可以通过「向前、左转、右转」或者「四向导航」的方式操作。

对于这种「长条形垃圾」,可能遥控器就更方便了,但是这也让我陷入了深思,我为什么不自己用扫帚清理一下呢。 

我家房子的使用面积大约90㎡,超出了石头团队所说的中小户型面积。

实际体验来说,个人觉得100分能打80分,因为缺少规划,全屋打扫的话,遇到卫生间,书房这种复杂房间,小瓦就显得费时间,效率低。

如果配合自家的虚拟墙,把机器人控制在客厅、餐厅以及厨房这三个相对统一的空间内,小瓦的效率虽然比不上规划机型,但是也相差无几。

所以大家可能有疑问,小瓦的清扫能力到底怎么样?

简单说,就是,我能和自家兄弟一样扫的很干净,但是我笨一些,清扫时间需要更长。

续航方面,小瓦设定了最低30%就会自动寻找座充,在70%的电量情况能用差不多3个小时左右,也足够应对80平以下的屋子;

噪音方面,小瓦一共有四个档位,最大吸力模式下在的噪音约为70db,最小吸力的噪音也有50db左右。

总体来说,小瓦扫地机器人青春版虽然结合了米家和石头的一些优点,但是不足也是并存的。颜值、设计、操控对比国内市场同价位的产品,可以说是一枝独秀,吸力、越野,碰撞也保持着和前两代差不多的水平;但是没有规划对于2018年的扫地机来说,可谓是一道不小的硬伤,想高效的使用小瓦扫地机器人,可能你得先收收屋子。

不过同城的几个单身公寓的哥们在我的推荐下,购买后赞不绝口,都说打扫的很干净,我想了一下,应该是单身公寓的面积较小,另外摆设东西比较简单,所以小瓦的表现远远超过在我家的效果。

所以呢,我把小瓦推荐给小房型或者公寓用户,这可比请保洁划算多了,毕竟每天回家,发现家里整洁干净是一件很让人开心的事;如果是大户型的用户,劝大家别尝试了,还是加几百元购买米家或者石头机器人吧!

谢谢大家看完我的评测,有问题欢迎留言交流。 

复制链接 手机看帖扫一扫!手机看帖更爽 2 3105

就是不管拖地扫地好像对墙都保持一个安全距离,不会贴近它,所以房屋扫拖完之后一圈框子都是不扫不拖的,这个安全距离还不小,有点点遗憾,但愿后期能优化下,可以让我们选择贴墙还是不贴墙模式!


扫描二维码,手机查看本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石头机器人滤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