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平台电源管理IC芯片的各路输出电压和控制电压

电源管理--监控器和复位 IC
此IC的功能是准确复位系统;电源开关打开检测电压后... 广东华冠半导体有限公司
广东华冠半导体有限公司
广东华冠半导体有限公司
广东华冠半导体有限公司
广东华冠半导体有限公司
此IC的功能是准确复位系统;电源开关打开检测电压后... 广东华冠半导体有限公司
此IC的功能是准确复位系统;电源开关打开检测电压后... 广东华冠半导体有限公司
此IC的功能是准确复位系统;电源开 广东华冠半导体有限公司
此IC的功能是准确复位系统;电源开关打开检测电压后... 广东华冠半导体有限公司
此IC的功能是准确复位系统;电源开关打开检测电压后... 广东华冠半导体有限公司
此IC的功能是准确复位系统;电源开关打开检测电压后... 广东华冠半导体有限公司
广东华冠半导体有限公司
TP74系列芯片是采用CMOS 工艺制造的高精度低... 南京拓微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上海复控华龙微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上海富瀚微电子有限公司
上海富瀚微电子有限公司
上海富瀚微电子有限公司
上海富瀚微电子有限公司
上海富瀚微电子有限公司
上海智浦欣微电子有限公司
上海智浦欣微电子有限公司
上海智浦欣微电子有限公司
上海智浦欣微电子有限公司
上海智浦欣微电子有限公司
圣邦微电子(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圣邦微电子(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圣邦微电子(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圣邦微电子(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圣邦微电子(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圣邦微电子(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圣邦微电子(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圣邦微电子(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圣邦微电子(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圣邦微电子(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无锡华润矽科微电子有限公司
中科芯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
中科芯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
中科芯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

原标题:八种最常见的电源管理芯片

电源管理半导体从所包含的器件来说,明确强调电源管理集成电路(电源管理IC,简称电源管理芯片)的位置和作用。电源管理半导体包括两部分,即电源管理集成电路和电源管理分立式半导体器件。

电源管理集成电路包括很多种类别,大致又分成电压调整和接口电路两方面。电压凋整器包含线性低压降稳压器(即LDO),以及正、负输出系列电路,此外 不有脉宽调制(PWM)型的开关型电路等。因技术进步,集成电路芯片内数字电路的物理尺寸越来越小,因而工作电源向低电压发展,一系列新型电压调整器应运 而生。电源管理用接口电路主要有接口驱动器、马达驱动器、功率场效应晶体管(MOSFET)驱动器以及高电压/大电流的显示驱动器等等。

电源管理分立式半导体器件则包括一些传统的功率半导体器件,可将它分为两大类,一类包含整流器和晶闸管;另一类是三极管型,包含功率双极性晶体管,含有MOS结构的功率场效应晶体管(MOSFET)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等。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正是因为电源管理IC的大量发展,功率半导体才改称为电源管理半导体。也正是因为这么多的集成电路(IC)进入电源领域,人们才更多地以电源管理来称呼现阶段的电源技术。

电源管理半导体本中的主导部分是电源管理IC,大致可归纳为下述8种。

1、AC/DC调制IC。内含低电压控制电路及高压开关晶体管。

2、DC/DC调制IC。包括升压/降压调节器,以及电荷泵。

3、功率因数控制PFC预调制 IC。提供具有功率因数校正功能的电源输入电路。

4、脉冲调制或脉幅调制PWM/ PFM控制IC。为脉冲频率调制和/或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用于驱动外部开关。

5、线性调制IC(如线性低压降稳压器LDO等)。包括正向和负向调节器,以及低压降LDO调制管。

6、电池充电和管理IC。包括电池充电、保护及电量显示IC,以及可进行电池数据通讯“智能”电池 IC。

7、热插板控制IC(免除从工作系统中插入或拔除另一接口的影响)。

在这些电源管理IC中,电压调节IC是发展最快、产量最大的一部分。各种电源管理IC基本上和一些相关的应用相联系,所以针对不同应用,还可以列出更多类型的器件。

电源管理的技术趋势是高效能、低功耗、智能化。

提高效能涉及两个不同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想要保持能量转换的综合效率,同时还希望减小设备的尺寸;另一方面是保护尺寸不变,大幅度提高效能。

在交流/直流(AC/DC)变换中,低的通态电阻,符合计算机和电信应用中更加高效适配器和电源的需要。在电源电路设计方面,一般待机能耗已经降到1W以下,并可将电源效率提高至90%以上。要进一步降低现有待机能耗,则需要有新的IC制造工艺技术及在低功耗电路设计方面的突破。

我的问题是这样的,我们现在需要一款Boost芯片,输入的范围比较宽,需要比较大的输出电流。我们的应用是这样的,前端我们用的是感应变压器的感应电动势作为输入,在一定的情况下,可以看成具有一定内阻的,电动势E=UI恒定的电源,由于内阻比较小2~3欧姆,因此根据公式E=(Uo+Ur)*Ir,因此当负载较大的时候,能够实现50%的功率输出。但是负载较大的时候,电源输出的电压是比较低的;

现在后端我们需要驱动的是可能瞬间需要2A的3.8V的GSM/GPRS模块负载;

在实验中发现,采用恒定的电压源作为输入,给供电,在3.6V输入的时候,我们的模块才能工作;降低输入至3.3V以下的时候,模块没法启动;

因此做了下面的带负载实验;

电阻负载,4欧姆、5欧姆、6欧姆、8欧姆、12欧姆

带负载启动,输出跟随输入提高而提高,无法稳定输出3.8V;

不带负载启动,首先将输入调至3.6V,3.8V可以稳定输出;

加上负载,3.8V仍然很稳定;

不断降低输入电压,至2.6V时,3.8V电压瞬间跌落至2.3V。

注:(跌落之后,电流虽然有,但是比预期的小了)

不带负载启动,首先将输入调至3.6V,3.8V可以稳定输出;

加上负载,3.8V仍然很稳定;

不断降低输入电压,至2.8V时,3.8V电压瞬间跌落至2.4V。

不带负载启动,首先将输入调至3.6V,3.8V可以稳定输出;

加上负载,直接掉至2.9V;

不带负载启动,首先将输入调至3.6V,3.8V可以稳定输出;

加上负载,直接掉至3.2V;

不带负载启动,首先将输入调至3.6V,3.8V可以稳定输出;

加上负载,3.8V仍然很稳定;

不断降低输入电压,至3.5V时,3.8V电压瞬间跌落至3.3V。

升压Boost电路,带负载是无法直接启动的,电压升不上来;考虑实际情况,也不是一直有负载,所以可以将上述不带负载启动,后加负载进行试验,跟实际应用类似。上述实验可见,随着负载增大,所需要的电流增大,输入与输出的差值必须不断缩小,也就是说负载大的时候,输入必须要高,否则输出就无法稳定。

从实验中,上述情况正好与我们的实际情况相吻合,我们用的GSM/GPRS模块,在启动瞬间电流比较大,在500mA-1A左右,瞬间还有可能到达2A,所以资料上面推荐用2A的电源。由上面的实验可见,在650mA的时候,如果输入没有达到3.5V及以上,3.8V就会出现明显跌落。可以猜想,应该是这样一个过程,模块瞬间启动,电流很大,此时输入没有达到3.5V,3.8V产生明显跌落,模块没有开启成功,关闭了,3.8V又恢复正常。

 根据Boost电路的原理,输出电流会随着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的差值或者比值而变化,输入与输出电压越接近,带载的能力才越强。但是这款芯片输出电流大的时候,要求输入如此的高是我们没有预想到的。我们比较理想的是较低的输入,而且电流还要比较大,因为我们用的电源不是稳定的恒压源,所以这款芯片是不是不符合我们的应用场景。

有没有TI的工程师能够给出详细的关于BOOST电路的解释,就是输出电流与输入电压、输出电压之间的关系,还有我们这样的应用环境,采用什么样的BOOST电路IC才能符合我们的要求?我们曾用过,就是因为电流不够,才选择的,但是的表现却不尽人意?请问我的实验是否有问题呢,还是我们就是不能用这款IC?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源管理ic 的文章

 

随机推荐